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焚燒垃圾的利與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利用活動滲透環保
在教學中,教師應融合數學課的教學內容,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理解和應用,借此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在數學實踐課中,我們依據學生渴望對課本以外知識的吸收與理解,組織了“搜索綠色世界”活動。這個活動是利用學生每個學期的社會實踐時間,組織“綠色環保小隊”去搜索綠色世界,通過調查、總結、反饋以后,使學生驚奇地發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自覺不自覺地在制造著污染,破壞環境,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統計由于人們環保意識的淺薄所造成的損失與危害,教育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節約資源,減少垃圾,防止廢棄物污染環境。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環保的理解。環境意識的形成必須依賴于學生的實踐,而且只有在他們的實踐中才能表現出來。如果沒有接觸過協調環境關系有關的活動,那么“熱愛環境,保護環境”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環境問題的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在小學數學中引進生活中的實例,教師通過呈現和處理數據,特別是學生耳熟能詳的內容,能夠更加尖銳地反映環境問題,使學生意識到解決環境問題的緊迫性。
二、利用教材滲透環保
由于小學生無論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處在逐步發展階段,他們的思維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他們的認識活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具體直觀的感知。所以新編小學數學教材圖文并茂,有80%以上的插圖都蘊含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準確地把握插圖中環境教育因素,能使學生更易理解、接受。如:一年級小朋友從進學校第一天第一堂數學課,就要受到良好的環境教育。在“準備課”第2頁上就看到環境優美的生活環境:1座大橋、2只蝴蝶、3幢樓房、4只彩球、5位小朋友、6朵白云、7棵松樹、8個字(請您愛護花草樹木)、9只小鳥、10朵鮮花……在學生練習數數的同時,教師要教育學生愛護我們周圍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愛護公共設施,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雜物等,使我們生活的環境多姿多彩,生氣勃勃。第一冊第10頁和第17頁的“校園一角”插圖,讓學生知道美好的校園環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來營造,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校舍、操場、游泳池……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義不容辭的責任。結合熊貓、羚羊、松鼠、企鵝、白鷺、猴子等動物的插圖,使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類,野生動物滅絕之時,就是我們人類滅亡之日,所以我們要愛護身邊的動物,特別是野生動物,同時知道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東北虎、亞洲象、中華鱘等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它們瀕臨絕跡。
三、利用實踐滲透環保
為了使學生充分了解環保,關注環保,參與環保。在教學中,我還注意融合數學課的教學內容,努力創造環保教育氛圍,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理解和應用,據此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教學“統計表”后,我讓學生利用自己家里的每月水、電、煤氣費的數據制成統計表,從節約資源、能源這個角度啟發學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為了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我還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搜集資料,讓學生根據實際調查的有關數據資料進行整理,制成統計表,并根據所繪制的表說出有關問題,分析有關問題。
四、利用實驗滲透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