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技項目審計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會議時間:2020年10月26日10時
會議地點:公司三樓二會議室
參會人員:***、***、***、***、***
會議主持:***
會議記錄:***
10月26日上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初稿)內部審查會議在辦公樓三樓二會議室召開,公司***,項目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主持。
會上,項目負責人對新建尾礦庫可行性研究報告(初稿)的主要編制內容和報告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進行了綜合匯報。與會人員對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進行了交流討論,會議紀要如下:
本著“安全、環保、高效、優質、控本”的建設原則,為企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保障。需對以下內容修改或補充完善。
1:截洪溝(B×H=1.5mx1.2m)以下的匯水面積需單獨計算出來,若在0.5km2左右,可取消0.8mx0.8m的截洪溝,取消可節省工程直接費259.28萬元+工程其他費用259.28x33.3%(取費比例),共計節約345.62萬元。
2、上壩公路起點要從山溝公路開始設計起點(廢水站下游道路左邊開始),尾礦庫管理房要設在進初級壩左邊山體上,靠近上壩應急公路建設。
3、工程預備費1103.31萬元,費用預估過高,可否按工程預算總額的1%計算,為150萬元左右,則工程預備費預算減少約953.31萬元。
4、排洪隧洞B×H=3.0mx3.0m,L1865m,單價6200元/m,總價:1156.3萬元;單價預算偏高,可預算為4200元/m,則總價為783.3萬元,總預算減少373萬元。另加工程其他費用373x33.3%(取費比例)=124.2萬元,合計總預算減少497.2萬元。
5、庫底礫石保護層預算為:26171m3x80元/m3=209.36萬元,是否可調整為底層鋪廢石,廢石來源可考慮隧洞開采石料再破碎后鋪墊,工程造價可減少一半以上,可節約130萬元以上(含取費)。
6、按本次設計的施工工藝來計算庫內的防滲工程量一次全部施工建設到位,邊坡開挖土方量151331m3+錨固溝開挖爆破79682m3,共計23.1013萬方,除去錨固溝部分黏土(9443方)回填,剩余22萬方,另庫區清理灌木林302662方,產生廢土廢渣約10萬方(按0.3m厚),共計有32萬方廢土廢渣需考慮堆存場地和建設成本的問題,需要設計單位重點從技術方面考慮兩到三個最優的設計施工方法作對比,既要從技術方面可行,又要從投資方面控制成本到最小化,供企業參考選擇。
7、防滲工程量需分步按301m標高—340m標高及340m標高—400m標高分別計算工程量和預算造價。便于業主決策考慮一次施工或分步實施以及投資成本問題。若本次施工建設防滲工程量按初級壩頂(340m標高)水平線以下來分步實施(政策允許范圍內)。則可以減少預算投資約4000萬元以上。
8、上調進庫公路建設投資項目:由180萬元調整到800萬元(增加620萬元),增加的工程內容有:從公司至黃金水庫通鄉公路鳳形橋三叉路口處加寬一米至初級壩下游處,長2600M,(開挖山體、拓寬、倒制靠河邊路基、兩座橋梁加寬、新修一座橋梁、占地補償、重倒路面和新倒路面等)。
9、如果按3000噸/日來核算,尾砂管徑和回水管徑均需增大,考慮到穿越現有井下系統鋪設彎道過多且影響運輸系統,揚程損失大,安全環保風險較大,考慮開挖一條管道輸送涵洞(2000m),涵洞需避開井下相關設施設備。則需增加投資約400萬元。
以上幾項總共可減少投資約4906萬元。
摘 要 審計風險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規避,應該標本兼治,應當從理念、隊伍、機制、業務實施技術等層面上著手。
關鍵詞 注冊會計師 財務報表 審計 風險防范
審計風險是指審計組織或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由于受到某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使審計結論與客觀事實發生背離;或由于審計人員作出錯誤的審計評價和審計結論,從而受到有關關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種損失的可能性。由此,風險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方面是財務、財政報表本身存在重大錯報和漏報的風險;另一方面是 審計人員審計后表示該報表并不存在重大錯報和漏報的風險。也就是說,審計風險是客觀的存在和主觀的努力的結合。如何規避和防范審計風險,如何使審計風險降到最底線,各級審計機關和廣大審計干部都要切實增強防范審計風險的意識,充分認識防范審計風險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充分認識這些風險對審計工作帶來的影響,緊緊抓住審計質量這條生命線,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范審計風險。
一、審計人員在財務報表審計中考慮舞弊的思路
注冊會計師在財務報表審計中考慮舞弊時,同樣需要采用風險導向審計的總體思路,即首先識別和評估舞弊風險,然后采取恰當的措施有針對性地予以應對。可以說,本準則對注冊會計師運用葉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號――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曳和葉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 1231號――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實施的程序曳這兩項準則,以識別、評估和應對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提出了具體要求。準則第七、八、九章分別舞弊 風險的評估和應對做出了具體規定。
二、財務報表審計存在的風險
1.審計抽樣和審計取證環節的風險。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正確運用審計抽樣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審計效率,取得可靠的審計證 據,同時也能保證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雖然公允的要求減輕了注冊會計師的責任和風險,但要達到公允的程度也并不容易,誤差必須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圍內。這就要求抽樣要有可靠性,組成適量、有效的樣本,以盡可能提高樣本對總體的反映程度。否則,樣本總體反映的情況差異超出可容忍的范圍,就會使注冊會計師對 抽樣結果產生信賴過度和誤導錯誤,審計的公允性就會喪失,審計證據就可能片面、不可靠,從而產生重大誤導作用,得出錯誤的審計結論,形成審計風險。
2.簽訂審計約定書環節的風險。簽訂審計約定書,是委托人與被委托機構之間明確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過程,約定書一旦確定,就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作為審 計方,必須按約定的內容、要求按時出具審計報告,否則就構成違約。在現實中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只要客戶上門并滿足給錢這個條件,審計機構就把風險拋之腦后,按委托方的要求草率地訂下約定書。結果有的在接觸對方的審計資料后,才發現工作量非常大,為了趕進度,不按規章的要求進行審計,有的對被審計單位財務 記錄和原始憑證雖根本沒有可信度,但為了提供審計報告而憑經驗和邏輯進行推理。這樣的審計報告通常會存在審計風險。因此,可以說簽訂約定書環節是產生審計 風險的源頭。
3.審計報告環節的風險。審計報告是審計的成果,也是追究審計責任和承擔審計風險的具體依據。按照審計程序和正常邏輯思維,審計報告是依據審計約定書 規定的內容和要求,依據審計抽樣、取證所形成的工作底稿做出的,好像審計風險應存在于審計報告以前各環節。事實上,撰寫審計報告本身不但存在風險,而且是防范風險的重要環節。如果審計報告對審計的時間和空間范圍表述不清,也有可能使審計報告的使用者產生誤解,形成風險。此外,審計報告對有關關聯問題、或有事項等的表述以及對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的影響的表述是否準確、得當,也有可能產生風險。
三、完善財務報表審計存在風險的對策
1.健全審計工作責任制,明確劃分審計人員職責要堅持審計組長負責制,審計組長要對審計方案制定的重點內容,編制的審計工作底稿、審計證據形成的審計報告等審計資料負責;復核人要對提供的一切審計資料、依據的法規制度以及審計報告的表述等負責;要確定審計報告審理制度、集思廣義,準確界定問題的性質,掌握好處理處罰的尺度,從而形成審計工作“三級復核制”,以避免職責不明。
2.周密制定審計方案,嚴格執行審計程序在擬定審計方案時,除按照審計方案編制的一般方法將此項目應當審計的主要內容寫進去外,還必須將審計風險的控制點找出來。這要充分引用內部控制制度的測試結果去做。要認真執行審計程序,特別是注意執行審計文書的送達、審計報告當面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和審計處罰聽證等程序。
3.認真落實審計人員責任,真正做到獎罰分明對審計人員的職責劃分清楚后,要真正把各自的責任落實到位。對盡心盡責、項目完成優秀的審計人員,要予以表彰和獎勵;對于在審計工作中、違反法規法律的,造成審計風險或形成訴訟失敗的,要追究審計人員的過錯責任,從根本上杜絕審計風險。
4.依法實施審計、準確恰當定位在實施審計過程中,要盡量掌握完整的財務資料,同時也應當在全面審計的基礎上有重點地審查和核實,要注 重對審計風險控制點的審查和分析。對每個審計事項從實際出發、選用適當的審計依據,做出科學的判斷,從而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做出準確的定性。定性依據要特別注意依據適用的范圍、時效、內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關鍵詞:造價審計 審計風險 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長期以來,我國的工程建設一直存在著嚴重的投資膨脹現象,其造成的后果是工期延長、施工索賠增多,工程造價越來越高。針對這種現象,實施有效的工程造價控制顯得尤為重要。
1、工程造價審計現狀分析
工程造價審計,通常是通過工程項目的預決算審計來完成的。預決算是一個統稱,它包括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和竣工決算四大主要文件形式。在工程造價審計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工程造價審計工作很難按照客觀存在的要求正常發展與深入。
2、工程造價審計潛在的風險
首先,施工過程的多變性容易造成審計期間工作的忽略和疏漏。一個基建工程項目的實施,既要經過立項、勘察、設計、施工等基建程序,同時又要經過計劃、概(預)算、實施過程中追加投資以及最后結算的財務環節。在這過程中,往往受到人為的、自然條件的制約而出現多變性,如變更設計、擴大規模、增設項目等。其次在市場調節的情況下,建筑材料價格的起落政策、法規的廢止、調整和起用也足以說明工程造價審計所碰到的多變性。這些現象的出現,顯然給審計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和難度,審計人員如果對某個細節忽略或疏漏,都會給工程造價的真實性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審計人員也不可推脫地要承擔審計責任。
其次,工程造價審計的滯后性容易造成審計質量下降和工程造價不實。一是基建項目種類繁多,這些項目雖然規模大小不一,但都具有自己的特點。要開展對這些項目的審計,需要專業知識比較全面的審計人員加以實施。但是,當前各級審計單位對工程造價的審計都普遍存在專業人才缺乏,審計方法和經驗都有待提高的實際問題。二是介入審計的滯后。近幾年的實踐證明,審計單位對工程造價審計的介入,在時間上大都是滯后的。有的工程項目在竣工交付使用近一年,審計單位才接到開展審計的指令。如果僅對財務收支實施審計,借助于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資料是可以查清楚的,但如果要對某一具體項目進行現場考察和分析,困難程度就很大,有的現場已經面目皆非,根本無從考究。
3、工程造價審計面臨的審計風險根源
工程造價審計與其它審計存在兩大不同之處:一是它所面對的被審計主體經濟成份的復雜性。一個建設項目同時針對的是建設單位、多個施工單位和多個中介組織;二是建設項目審計內容繁雜,所涉規范較多,專業廣泛。因此審計風險根源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工程合同的性質認定對國家建設項目工程建設合同性質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國家建設項目承發包本身是一種建筑市場交易行為,在建設合同簽訂過程中,不涉及行政權力的行使,建設合同雙方主體均具有法人地位,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另一種觀點認為,國家建設項目使用的多為財政性資金,其目的是為了公用基礎、公益性事務,審計部門有權根據《審計法》及相關條例的規定,對利用建設合同損害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為予以制止。
第二,工程價款認定的文書不同,對于工程價款的出具認定文書很多,其中主要有審計部門的審計報告和審計決定、財政部門的評審報告、社會中介造價咨詢報告、司法鑒定機構的司法鑒定報告。在不同的環節采用不同的報告,導致了混亂、無序的狀態。上述文書存在著工程造價審核角度不一致、法律效力不一致的問題,必然造成工作方法和審價口徑有很大的區別,工程價款最終確定也不盡相同。
4、工程造價審計風險防范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工程造價審計風險可歸結為以下幾種類型;由于審計人員素質原因造成的工程造價審計人員素質風險;由于審計方法不得當造成的工程造價審計方法風險;由于審計手段運用不合理造成的工程審計手段風險;由于行業規范不完善和法規不健全造成的工程造價規范風險;由于審計客體的復雜化造成的工程造價審計客體風險;由于審計報告的不合理和不完善造成的工程造價審計報告風險。針對以上各種工程造價審計風險的成因及類型,防范工程造價審計風險可以通過以下對策來實現。
第一,建設高素質工程造價審計人員隊伍。通過對政冶理論的學習提高審計人員政治素質;通過專業選拔、定期培訓、績效考核等方式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通過學習先進人物光輝事跡和先進思想提高審計人員的道德素質。
第二,采用先進科學的審計方法。這是做好審計工作的關鍵。為此我們應吸收和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審計方法,以適應新出現的工程造價審計風險;采用合理的審計方法,防范具有特殊特征的審計風險;不斷改進審計方法,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
第三,采用先進的審計手段。這是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的必備條件。采用工程全程審計手段,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必備基礎;實行主動控制,可以能動地影響投資決策、設計、施工等過程,是防范審計風險的內因;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審計方法的科技含量,能夠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
第四,加強行業規范化建設。完善的行業規范和相關的法律制度的健全,可以降低工程建設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約束工程建設的不合理行為。首先,完善工程建設行業規范。明確的、合理的、有效的工程建設行業規范,可以使得工程建設的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不但有利于企業內部的監督和企業之間的監督,同時更加有利于審計部門對工程建設企業的審計監督;其次,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的法律法規是對工程建設的最大外在約束力,能夠確保企業在工程建設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對于降低審計風險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第五,完善審計主體內部運行機制。它能夠保證審計主體的各項工作有序、合理、科學地進行,更加有利于不斷修正審計主體自身存在的不合理狀況。完善此機制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首先,不斷完善現有的審計制度。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改進和完善現有的審計規章制度,建設科學的.合理的新的審計制度,才能在新情況、新問題出現的時候找到合理的依據;其次,做好審計質量檢查工作。
第六,規范審計報告的完整性。審計報告是審計工作終止的書面說明,能夠指出審計過程中發現的不合理工程造價問題。但一般的審計報告只是單純注重報告審計結果,而不標明所采用的審計方法、審計建議和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審計工作自身存在的問題,導致對于其他審計工作的借鑒意義不大,更加不利于改正審計工作自身存在的不足。因此必須首先完善審計報告書寫制度。審計報告書寫制度能夠規范審計報告的結構和內容,對于其他審計工作有借鑒意義;其次,把切實有用的信息納入審計報告中來,這樣不但可以幫助防范審計風險,還可以促進其他各項工作的不斷完善。
5、完善審計主體內部運行機制
完善的審計主體內部運行機制是應對審計客體的復雜化的有效保證,能夠保證審計主體的各項工作有序、合理、科學地進行,更加有利于不斷修正審計主體自身存在的不合理狀況。完善審計主體內部運行機制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人手:首先,不斷完善現有的審計制度。任何一項審計制度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都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實際狀況。只有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改進和完善現有的審計規章制度,建設科學的、合理的新的審計制度,才能在新情況、新問題出現的時候找到合理的依據;其次,做好審計質量檢查工作。審計質量檢查是檢驗審計質量的重要手段。建立審計工作的責任制度、問責制度和獎勵制度,能夠約束審計人員的不規范行為,能夠充分審計人員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做好審計工作和防范審計風險具有積極意義。
結束語:審計人員要樹立審計風險和自我保護意識,應以當時適用的和有效的法規制度為審計工作準繩,對問題定性定量結論必須準確并要謹慎,以人為本, 注意審計技巧。對于審計風險要敢于正視它,認真貫徹謹慎原則,有效地防范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1] 杜殿明. 談內部審計風險成因及防范措施[J]. 北方經濟, 2007, (14) .
[2] 李云婷. 淺談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模式[J]. 北方經濟, 2009, (02) .
[3] 路媛媛,袁洋.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ERM框架分析[J]. 財會通訊(學術版), 2008, (02) .
【關鍵詞】 科研項目; 經費管理; 支出界線
中圖分類號:G47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9-0111-03
日前,科技部下發了《關于請協助開展2013年科研經費巡視檢查工作的函》(國科辦函財〔2013〕252號),在2013年7月至9月間派出巡視組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國家科技計劃和專項課題承擔單位的科研經費管理和使用情況開展巡視檢查,隨著國家科技投入總量的不斷增加,如何規范科技經費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作為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財務專家,筆者參加了部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項目驗收,在驗收過程中,發現不少課題負責人及承擔單位由于未能全面、準確掌握經費管理的相關政策,出現了因課題財務驗收不通過而影響課題技術、學術驗收的情況。出現上述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相關概念理解不到位,具體表現在概念關系混淆、內涵界線不清、經費交叉使用、標準列支模糊,最終導致預算執行偏差,會計信息不能準確、全面、真實地反映科研活動。為此,本文圍繞財務驗收過程中財務審計與財務驗收、開支范圍與執行標準、會議費與差旅費、勞務費與績效支出、結余資金與應付未付款這五組易混淆概念,結合國家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對其進行辨析。
一、財務審計與財務驗收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經費管理的流程大致為預算編制、預算核批、預算執行、財務驗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項目負責人常常將財務驗收和財務審計混為一談,錯誤地認為接受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審計、形成審計報告就已經是完成了項目的財務驗收,從而疏忽申請財務驗收的工作準備,影響項目的如期結題。下面分四個方面介紹兩者之間的差異。
(一)概念不同
經費財務審計是由科技部、財政部指定的“十二五”期間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根據國家相關的財經制度、規定、辦法,對項目預算執行的合理性、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作出判斷,最終提出審計意見,形成審計報告的行為。財務驗收是以批復的項目預算文件和項目合同書中確定的經費預算為依據,結合審計報告,對預算執行情況、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和總體評價的行為。
(二)組織機構不同
財務審計的組織機構為科技部、財政部指定的“十二五”期間有科技經費審計資格的208家會計師事務所,財務驗收的實施單位為科技部條財司,或者支撐計劃項目組織單位組織的財務驗收專家組,也可以委托中介機構。
(三)提交資料不同
財務審計和財務驗收是兩個不同階段的會計事項,根據其工作性質的特點,需要準備的資料也不同。財務審計要求提供的資料主要包括:開戶許可證、開戶銀行年末余額對賬單、會計憑證、科目余額表、會計賬簿、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批復的項目預算書等。財務驗收要求提交資料主要包括:財務驗收申請報告、財務審計報告、預算調整批復文件、財務會計資料、年度財務決算報告、單位制定的相關規章制度等。
(四)實施步驟不同
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財務驗收有嚴格的組織實施程序。課題承擔單位在清理賬目、編制經費決算報表的基礎上,先由會計師事務所對專項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結題財務審計,在審計基礎上,向科技部提出財務驗收申請,由科技部組織財務驗收專家組或委托中介機構,依據審計報告,對項目預算的執行情況及經費使用情況,提出財務驗收意見,反饋課題承擔單位。因此,財務審計工作在前,財務驗收工作續后,財務審計是財務驗收的重要依據。
財務審計和財務驗收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兩者之間又相互依存,財務審計通不過或審計報告存在問題,直接影響課題的財務驗收,所以財務審計是財務驗收的必要前提,財務驗收是財務審計的進一步考核評價。
二、開支范圍與執行標準
擴大課題開支范圍、提高課題開支標準是課題經費使用過程中不符合專項經費管理辦法的最主要體現形式。主要原因就是分不清開支范圍和執行標準的界線,將二者混為一談,錯誤地認為依據批復核準的單項定額,就可以作為辦理支出的依據,從而出現超范圍、超標準現象。如“專家咨詢費”核定的金額是這個支出項目可以發放的總量,但每位專家的發放標準,國家是有相應文件規定的,不能因為這個科目有余額,就隨意提高專家發放的標準。開支范圍和執行標準是專項經費管理的核心內容。開支范圍是科技部、財政部規定的經費用途和每項用途的使用限額,而執行標準則是國家對部分開支作出的統一規定。它們之間的區別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體現:
(一)涵義不同
課題開支范圍,是國家依據科研活動過程中發生費用的不同性質,對科研項目組織實施過程中與研究活動相關的各項支出內容所作的統一規定。根據《財政部科技部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定的通知》(財政〔2011〕434號)的規定,課題經費的開支范圍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執行標準是辦理支出額度的依據,一般由國家財政部門統一制定,在經費開支范圍中,涉及執行標準的支出有差旅費、會議費、國際合作與交流費、專家咨詢費。
(二)內容不同
對于開支范圍與開支標準的內容,國家都有相關文件加以規定,為表述明確,筆者以框圖和表格的形式進行展示,如圖1、表1所示。
(三)作用不同
開支范圍是項目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的依據,是由財政部和科技部核準的。執行標準一般由財政部統一制定,是項目單位經費開支的準繩。開支范圍的批復數,如課題研究的材料費、燃料動力費、測試化驗加工費等是允許在合理的范圍內按照國家規定程序進行調整使用的,但執行標準是一個絕對數,具有指令性質,是不能隨意增減的。開支范圍是一種區間,各類事項開支總額必須居于一定區間之內,即要在開支范圍內;執行標準則是一種尺度,各類事項的開支金額不得主觀臆造,要有一定的依據,即執行標準。
三、會議費與差旅費
在課題結題過程中,有一些項目承擔單位在填報“會議費”、“差旅費”支出科目時,常常張冠李戴,界定不清科目的核算口徑,在差旅費、會議費開支上,存在概念模糊、范圍不一等問題,主要表現形式有兩個方面:一是將項目研發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參加會議發生的交通費、住宿費等費用統計在會議費科目中,從而導致會議費支出嚴重虛增;二是將主辦或承辦會議期間發生的住宿費、交通費列入差旅費科目中,導致差旅費支出不實的現象。鑒于以上情況,為合理區分經費開支范圍,從三方面分析會議費和差旅費的核算口徑。
(一)核算內容不同
差旅費是指課題研發過程中開展科學考察、業務調研、學術交流等所發生的外埠差旅費和市內交通費等,開支標準應當按國家規定執行。會議費是指在課題研發過程中為組織開展學術研討、咨詢以及協調項目或課題等活動而發生的會議費用。
(二)組織單位不同
課題組成員參加國內學術會議發生的住宿費、交通費、伙食補貼、公雜費等,應列作差旅費支出,而會議費是指課題組承辦、組織的學術會或者咨詢會而發生的會議租場費、資料印刷費、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貼等費用。主體不同,核算性質也不相同。會議費開支強調的是主辦、承辦會議,差旅費開支則強調的是參加會議。
(三)注意事項不同
差旅費核算注意事項主要包括執行國家制定的相關出差標準,出差事由和內部審批手續,出差人員、事由與課題的相關性。會議費核算的注意事項主要包括執行國家制定的相關會議費標準,提供會議通知、日程安排,與會人員簽到表等信息資料,不得在會議費中開支專家咨詢費、禮品費、執行費和旅游費等。
四、勞務費與績效支出
勞務費支出是最容易發生問題的地方,所以歷來都是財務審計和財務驗收檢查的重點。績效支出是《財政部科技部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定的通知》(財政〔2011〕434號文件)新增開支內容,是為加大對科研人員的智力投入和科研績效的激勵而設立。一些課題承擔單位對這兩方面的經費開支存在疑惑,分不清勞務費與績效支出的區別,導致支出模糊,名不副實。具體體現形式有兩種:一是列支課題組成員的勞務費,二是列支未考核的績效支出,這些費用在審計或驗收時都將不予確認。
(一)含義不同
勞務費是指在課題研究開發過程中支付給課題組成員中沒有工資性收入的相關人員(如在校研究生)和課題組臨時聘用人員的勞務性費用。績效支出是指承擔課題任務的單位為提高科研工作績效安排的相關支出。
(二)支付對象不同
勞務費的對象是課題組成員中沒有工資性收入的相關人員(如在校研究生)和課題組臨時聘用人員,有收入的課題組成員,包括課題負責人是不能發放勞務費用的。績效支出的對象必須為預算書所列明的科研人員。這兩科目核算的最大區分點就是課題組成員有無工資性收入,有工資性收入的課題組成員是不能列支勞務費,但可以通過科研考核發放績效支出。
(三)操作流程不同
勞務費的檢點是發放形式和發放手續。勞務費發放形式有兩種,現金發放和通過銀行打入個人賬戶。以現金發放的勞務費,必須是領款人本人簽字,任何理由的代簽行為都是不符合專項經費管理規定的。勞務費發放簽收單上必須體現發放事由、姓名、身份證號、金額、本人簽字等事項,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績效支出注意事項主要包括:(1)績效支出總額不得超過直接費用扣除設備購置費后余額的5%;(2)項目負責人根據績效考核情況確定發放方案并提出發放申請,績效支出發放申請表上必須體現發放類型(年度、中期、驗收)、考核方式、考核結果等事項。
五、結余資金與應付未付款
一些課題單位甚至承擔財務審計工作的會計師事務所,常常混淆結余資金和應付未付款,將課題結存的應付未付款當作專項經費的結余資金。根據《財政部科技部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定的通知》財政〔2011〕434號文件規定,課題結余經費須按原渠道上繳科技部,而應付未付款在注明具體用途和方向后,是可以留在單位繼續使用的。所以混淆結余資金和應付未付款,帶來的嚴重后果是本應留在課題繼續按計劃使用的費用,卻要按規定原渠道上繳科技部。
(一)內涵不同
結余經費是課題結題后,批復的項目預算數減去實際支出后的余額,是在財務審計的基礎上,經項目財務驗收認定并報科技部確認的凈結余資金。應付未付款是項目的預計后續支出,是財務驗收審計基準日后,繼續可以留在單位按計劃使用的款項。
(二)業務處理不同
結余經費在項目驗收工作結束后,按原渠道上繳科技部,而財務驗收認定的應付未付資金,不屬于凈結余經費,可以留在研究單位繼續使用。常見屬于應付未付內容包括:購買設備或材料但尚未支付的貨款或質保金,測試化驗加工結果已被采用但尚未支付的費用,項目驗收的相關支出,已簽訂出版合同的專著、文章的出版費等。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S].2006.
2011年我國開始對部分上市公司實施內控審計,其中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都對上市公司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內控審計報告。強制審計后,披露內控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數量逐漸增多,其中非標準意見的審計報告數量也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被暴露出來。大部分無保留意見加強調事項段的內控審計報告披露上市公司的內控缺陷問題、持續經營問題,但未披露其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個別內控審計報告存在混淆內控缺陷分類情況,存在規避出具否定意見的嫌疑。目前內控審計報告還存在內控缺陷的性質及影響披露不夠充分、準確的問題。同時,內控審計報告還存在結論或相關信息披露與內控評價報告不一致,但雙方并未給予相關說明的問題。我國上市公司內控審計工作剛剛起步,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完善。
二、披露現狀
強制審計后,我國上市公司內控審計報告披露情況逐步得到改善,2012年60%以上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內控審計報告,而2013年則有70%以上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內控審計報告,披露內控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數量呈上升趨勢,報告質量在逐步提高。
1.披露總體情況分析
本文分析了2012年和2013年我國滬深主板上市公司的內控評價報告以及內控審計報告,并根據國泰安中國上市公司內控研究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匯總,匯總結果如下:
2012年我國2492家上市公司中有981家未披露內控審計報告,占總體比例為39.37%,60.63%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內控審計報告,其中有1486家上市公司的審計意見類型為標準無保留意見,占總體比例為59.63%,占已披露總數的比例為98.35%。在1511家披露了內控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中,有20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無保留意見加事項段的審計意見,5家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見加說明段的審計意見,分別占披露內控審計報告上市公司總數的1.32%和0.33%。
2013年我國共有2355家上市公司,其中有553家未披露內控審計報告,占總體比例為23.48%,有18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內控審計報告,占上市公司總數的76.52%。在已披露內控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中,有1753家上市公司的審計意見類型為標準無保留意見,占總體比例為74.44%,占已披露總數的比例為97.28%。在1802家披露了內控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中,有36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無保留意見加事項段的審計意見,有兩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保留意見加事項段的審計意見,11家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見加說明段的審計意見,分別占披露內控審計報告上市公司總數的2%、0.11%和0.61%。
通過對兩年的披露情況進行對比發現,2013年未披露內控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比2012年下降了43.63%,被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比2012年上升了17.97%,被出具無保留意見加事項段審計意見的上市公司比2012年增加了80%,2013年有兩家公司被出具了保留意見加事項段的審計意見,而2012年沒有上市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見加事項段的審計意見,而2013年被出具否定意見加說明段的審計意見的上市公司比2012年多了6家。通過對比可以得知,2013年我國上市公司披露內控審計報告的數量有所增加,被出具各類審計報告類型的上市公司的數量都有所增長,由此可看出,2013年各上市公司內控審計力度有所加大,同時也暴露出了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內控問題。
2.內部控制缺陷問題分析
2012年和2013年分別有20家和36家上市公司被出具無保留意見加事項段的審計意見。其中大多數上市公司存在一般缺陷,少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重要缺陷或重大缺陷。在被披露的缺陷類型中有很多典型的缺陷內容,例如,公司停業整頓,持續經營能力出現重大不確定性,工程方面和關聯方交易方面存在缺陷,執行管理制度和信息披露相關制度存在不規范的情形。還有一些公司內審部門尚未配備具有專業知識的內部審計人員,不足以對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或者公司未能及時構建與新市場開拓風險相關的內控,信息披露及時性和完整性方面還存在缺陷。
在被出具否定意見的上市公司中,大多數都存在重要缺陷或重大缺陷。例如,貴糖股份公司蔗渣、原煤等大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基礎薄弱,部分暫估入賬的大宗原材料缺少原始憑證,影響該等存貨的發出成本結轉與期末計價的正確性,與此相關的財務報告內控運行失效,上述重大缺陷導致該公司出現重大會計差錯。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為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真實完整提供合理保證,而該公司的重大缺陷使其內部控制失去這一功能。
其他內控缺陷包括,年報中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虛增營業收入,虛增營業利潤,虛增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上市公司未能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相關規定保持有效的財務報告內控。財務報告內控存在的重大缺陷包括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管理層逾越管理權限審批使用資金,未能對子公司實施有效控制。非財務報告內控存在重大缺陷,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和部分子公司的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或者未能有效運作。與信息披露有關的內控存在缺陷,重大信息內部報告制度未有效執行,導致上市公司未及時識別出需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事項和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這些內控缺陷只是冰山一角,披露內控缺陷的數量較少并不意味內控建設的質量高,還有很多缺陷未被披露,報告的信息和真實情況仍有較大差距。
這些已被披露的上市公司內控缺陷反映出了我國上市公司存在的內控問題,而信息使用者可以通過這些披露的內控缺陷了解上市公司的運營狀況,從而進行相關決策。從已披露的缺陷類型分析,大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是一般缺陷,重大缺陷披露的比例較低,并且遠遠低于美國上市公司內控重大缺陷的披露比例,很多公司有可能將重大缺陷歸為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導致內控自我評價的失效,致使信息使用者不能完全了解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因此,我國上市公司內控缺陷以及內控審計報告的披露還需要完善與提高,這樣才能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保障的信息,也能促使公司完善內部控制的建設。
三、完善內控披露的建議
1.提高管理者對于內控缺陷的重視
公司董事會對內部控制設計和有效實施應當負有責任,監管層的監管是上市公司進行內控缺陷披露的主要動機,而管理層對內控缺陷的認定、評價和披露也應承擔責任。上市公司管理層沒有充分認識到披露內控缺陷信息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缺乏披露內控缺陷的積極性以及責任感,導致上市公司披露的內控缺陷存在不真實的成分,最終造成公司內控失效的嚴重后果。因此應該加強公司管理層建設,提高公司披露內控缺陷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2.完善內控的有關規定
我國內控的相關規定仍需要進一步完善,例如,內控缺陷定性模糊,每家上市公司的認定標準會有所不同,這就造成注冊會計師在評估缺陷的嚴重程度時沒有可依據的具體目標,可能造成審計意見缺乏說服力。而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的審計準則第5 號《與財務報表審計相整合的財務報告內控審計》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典范,采取目標導向的做法進行缺陷認定。
3.加大對內控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
提高內控信息的披露程度,就需要提高各方的監管力度。一方面,政府監管部門應當指導上市公司更好地認定和披露內控缺陷。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內控規范體系剛起步,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的積極性較弱,缺乏對其內控披露行為的有效監管。因此政府監管部門應加大內控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強化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的責任感和法律意識,從根本上提高內控信息披露的質量。
同時,注冊會計師對內控有效性進行審計,有利于加強對內控信息披露質量的外部監督,進而提高公司內控披露信息的質量。目前,由于我國內控審計剛起步,注冊會計師開展業務的能力有待提高,監管機構應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培訓,提高注冊會計師執行內控審計的能力。同時應加強對內控審計的監督,提高注冊會計師對內控審計的風險意識,從根本上提高注冊會計師內控審計質量,實現內控審計的外部治理作用,從而推動我國上市公司內控信息的披露,以更好地保護利益相關者的權益。
參考文獻:
[1] 吳壽元. 我國公司內控審計現狀及相關建議[J]. 中國注冊會計師, 2013,(10).
[2] 吳一能. 上市公司內控審計缺陷及對策[J]. 財會月刊, 2013,(07).
[注]本文系“北方工業大學2014年大學生科技活動”與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劃項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內部控制、會計信息質量與資源配置效率”(YETP142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制訂的《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指出:“(注冊會計師)從事報告任務時,應在實質上和形式上沒有任何被認為影響獨立、客觀、公正的利益,無論這種利益的實際影響會怎樣”。《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準則》也規定:“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或其他鑒證業務,應當保持形式上和實質上的獨立”。
實質上的獨立比較容易理解,而形式上的獨立則是針對第三者而言的,即必須在第三者面前呈現出一種獨立于客戶的身份,在他人看來是獨立的。因此這需要通過外界來評價,如果投資者或其他人士懷疑注冊會計師或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不能保持客觀的立場并作出公正的判斷,該會計師事務所就未能做到形式上的獨立。也就是說應做到讓外界特別是讓投資者相信其獨立性,如果外界人士懷疑獨立性,那么即使保持了實質上的獨立,還是不能達到使投資者相信上市公司會計報表的目的。所以《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準則》同時規定了“會計師事務如與客戶存在可能損害獨立性的利害關系,不得承接其委托的審計或其他鑒證業務”。
根據《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7號———審計報告》的規定:“審計報告應標明會計師事務所的地址”,但從立信長江會計師事務所為浦東金橋、物貿中心、宏盛科技以及東海股份(注:與下文新黃浦為相同簽字注冊會計師)等上市公司出具的審計報告中我們可以知道該所位于上海市南京東路61號新黃浦金融大廈四樓。而閱讀新黃浦(600638)2001年報與其他公開披露的信息之后不難發現這幢“新黃浦金融大廈”正是該公司的“主要開發項目”,在存貨項目中比重極大,并“采取以出租為主的政策”。而新黃浦恰巧也是由該所提供審計報務,但與前幾份報告相比我們卻發現:這份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中的地址卻沒有了“新黃浦金融大廈”的字樣,不知該所是否也是因擔心投資者或其他人士會對其獨立性產生疑問而將其略去,而這種疑問往往對上市公司本身又是非常不利的。
【關鍵詞】審計證據;審計目標;關系
審計要憑證據說話。審計證據的獲取是審計工作的主要內容,而獲取審計證據與審計目標有著緊密的關系,收集和評價審計證據是審計人員得出審計結論、支撐審計意見的基礎,審計人員應當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得出合理的審計結論。因此,審計人員應當從審計目標著手,加強對審計證據收集的控制,最終在審計過程中,達到正確地收集、確認和運用審計證據,從而客觀公正地做出審計結論是非常具有實踐意義的。
一、審計證據和審計目標的含義
審計證據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采用各種方法取得的用以證明被審事項與有關規定是否相符的一切憑據,包括各種文件、實物和信息。
審計目標是指審計行為達到的預計的合理狀態,它是審計環境對審計整體要求的反應,也是審計實質與特定審計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隨著社會發展,審計環境隨時發生改變,需要評價和監督受托經濟責任的范圍隨之擴大,審計目標從合法、合規性審計發展到包括合法性、合規性和效率性等多方面的審計目標體系。
二、審計證據的特性
1.審計證據的充分性。證據數量的衡量,主要與審計人員確定的樣本量有關。審計人員需要獲取審計證據的數量受審計風險的影響,并受到錯誤發生的可能性以及記錄金額的重要性的影響。審計風險越大,需要的審計證據可能越多。
2.審計證據的適當性。證據質量的衡量,包括相關性和可靠性。審計證據是否相關必須結合具體審計目標來考慮,在確定審計證據的相關性時,審計人員應當考慮:特定的審計程序只能為某些事項提供合適的審計證據,而與其他事項無關;針對同一事項可以從不同方面獲取不同性質的審計證據;與特定事項相關的審計證據并不能替代其他事項相關的審計證據。
3.審計證據的可靠性。審計證據的可靠性受其來源和性質的影響,并取決于所取得的審計證據的實際環境。審計人員在確定審計證據可靠性時,通常會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從外部取得的審計證據比從內部取得的審計證據更可靠;內部控制有效時取得的審計證據比內部控制失效時取得的審計證據更可靠;直接取得的審計證據比間接取得的審計證據更可靠;以文字記錄形式的審計證據比口頭形式的審計證據更可靠;從原件取得的審計證據比從復印件取得的審計證據更可靠。
三、審計證據的獲取方法
常用的審計取證方法有:檢查法、監盤法、觀察法、詢問法、函證法、重新計算法和分析性復核法等。
1.檢查法。檢查是指審計人員對所取得的會計資料和其他資料進行的審閱與復核。
2.監盤法。監盤是指審計人員現場盤點被審計單位所有實物資產及現金等。
3.觀察法。察看被審計單位的辦公場所、有形資產和相關人員正在從事的工作,以及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等進行實地觀察而取得審計證據的方法,進而獲取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環境、生產狀況、業務運行情況及內部控制遵循情況的證據。
4.詢問法。詢問是審計人員以提問的方式向被審計單位內部或外部的有關人員獲取書面或口頭答復,取得審計證據。
露認定的項目的信息,通過直接來自第三方有關信息和現狀的聲明,獲取審計證據的過程。
5.重新計算法。重新計算是審計人員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技術,對被審計單位記錄或文件中的數據計算準確性的審計證據。
6.分析性復核法。分析性復核是指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有關數據進行比較和分析,包括對重要的金額、比率或趨勢等進行比較和分析,并對異常項目和異常變動予以重點關注和調查。
四、審計目標和審計證據的關系
審計證據的取得是緊密圍繞審計目標進行的,審計人員所收集的審計證據,證明力是否足夠,能否據此對被審項目做出正確的評價,完全取決于審計證據是否有效,而有效的表現形式就是要求所取得的審計證據必須與審計目標和應證實的事項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關系,并不是所有客觀存在的材料都能作為審計證據。一方面,取得的證明材料要與審計的目的、審計所確定的內容相一致,與審計事項有內在聯系,能直接或間接地證明被審計的事項;另一方面,不同審計內容所取得的證據之間的相互關系能否相互應證。同時,還要注意取得的證據與提供者認定的事實要一致,證據提供者認定的事實與審計事項的事實要一致。在形成最終的審計結論之前,只要審計人員認為證據的效力不夠,證明力不強,就應繼續補充取證,對審計證據有效性的最終判斷,標志著審計取證工作的結束。
五、結論
審計證據是審計人員發表審計意見和出具審計報告的依據,因此對審計證據的收集是整個審計工作的核心,也是考核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環節,關系到審計工作的成敗,而審計目標是審計人員收集充分適當的證據和發表適當的審計意見的具體指南,審計證據的取證過程也就是審計目標實踐必經過程,審計證據獲取是審計目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重視審計目標與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再以正確的審計方法和必要的審計程序,審計工作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一、連續審計的概念判斷及其面臨的難題
(一)CICA/CICPA對連續審計的定義及面臨難題的確定CICA/CICPA在1999年將連續審計定義為是一項由獨立的審計人員使用的,為一個由企業管理當局承當責任的項目提供書面保證的技術。這些書面保證是指由審計人員的一系列與該項目有關事件的審計報告,而且審計報告的時間與事件的發生是同步的或緊跟其后的。面臨的難題是要求審計報告的時間與事件是基本同步的。
(二)其他理論對連續審計的定義及面臨難題的確定 Reza-ee(2001)將連續審計定義為,收集電子化審計證據來證明無紙化實時會計系統下財務報表是否公允表達的電子審計過程。即連續審計能夠讓審計人員在連續信息的同時或稍滯后提供某種程度上鑒證。面臨的難題是審計證據的電子化/無紙化。Kogan(2003)將連續審計定義為,在相關事項發生的同時或稍后進行審計的一種審計類型。實施連續審計一般應具備兩方面技術條件:一是被審計系統完全自動化,即會計信息能夠以電子格式記錄和存儲;二是實現不同平臺、不同數據庫之間的信息能夠即時被審計人員提取。面臨的難題是記錄和存儲的會計信息過電子格式化和信息跨平臺的獲取。Warrenand Parker(2004)將連續審計定義為,基于審計人員預定的標準,持續的監控和測試(利用智能軟件工具)交易并確定需要執行進一步測試的異常(例外)情況的系統化方法,審計人員按照使用者需求決定報告的形式。面臨的難題是持續的監控和測試。Vasarhely(2004)將連續審計定義為,一種完全自動化的方法,一個能立即獲取相關的事件并產生相應的結論的方法,也是一種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交易過程的自動化,對公司的交易過程進行分析監控的方法。連續審計必須要在一個在線的信息系統中執行,所以這種審計也可稱為在線連續審計(Continu-OUS Online Auditing)。面臨的難題是要求審計報告的時間與事件基本同步。
二、解決難題的IT技術
(一)實時會計系統(Real Time Accounting System)連續審計要求審計報告的時間與事件的發生是同步的或緊跟其后的。由表1可知,這需要信息系統里面有真實可靠的審計證據,只有這樣審計人員才可以獲得充分的審計線索,才能及時做出審計判斷,實時會計報告可以將企業發生的各種生產經營活動和事項實時儲存在可數據庫中,不同時期的會計報告可能隨時產生,審計人員通過網絡直接進入管理信息系統,及時有效地選取、分析所需的信息,審計會計報表,不必等到事后再去獲取已經過時的會計信息,審計前一年度的會計報表。
(二)可擴展標識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與可延伸企業報告語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連續審計要求實現不同平臺、不同數據庫之間的信息能夠及時被審計人員提取,這些信息由于處于不同的平臺數據庫,很可能是以不同的程序編寫的,這就需要一種技術能使這些信息以標準的方式傳遞,而XML能夠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按照公認會計準則來轉換信息,從而克服了傳遞上的障礙,且這一技術的采用成本較為低廉。而在審計人員需要的信息中,財務報表提供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要求互聯網環境中的財務報告數據是容易讀取的。XBRL是基于XML技術而發展的無許可限制的電子語言,是關于企業財務報告數據的存儲、處理及交換的技術標準,XBRL編制的財務報告是統一的報表型式或格式。它提供一種標準化的方法編制、公司財務報告和其他信息,并能夠在不同的軟件、平臺、技術間交換,便于審計人員在互聯網上對財務報表數據跟蹤審計線索,考察數據源直到底層的數據。
(三)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連續審計要求審計人員快速得獲得電子化審計證據,作為審計線索的紙面文件消失,審計要將重心放在能方便地查詢公司電子資料庫上,以期得到所有相關電子資料,如公司的財務狀況、營運狀況、盈余及虧損、股票價格、所需的原料與物資等都是連續審計不可或缺的資料。在實時報告環境下,企業的大部分數據與單據都是通過電子數據交換的,電子數據交換是一種科技,運用電子化處理過程進行資料交換及傳播,以減少使用人工產生紙張文件處理所伴隨的成本及復雜性。所以電子資料處理成為連續審計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若無電子資料處理系統科技的協助,連續審計將無法完成其預定的目標及績效。電子數據交換又通過影響前述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來影響連續審計,EDI運用的成敗與供應鏈管理系統息息相關。電子資料交換將上游供應商與公司的系統加以整合連接,使各個供應商傳輸來的數據和信息等資料,成為統一格式的資料,這種統一格式的資料避免公司花費大量時間及成本去進行資料轉換、設計資料轉換系統或程序。
(四)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與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連續審計需要持續的監控和測試交易,但審計人員不可能做到隨時都在現場,這要求AI完成一些審計服務,如AI通過網絡自動收集最新的資料,與公司的數據庫進行交流,根據情況決定合適的審計程序以及可接受的錯誤水平,運行審計程序,返回報告和產生報告。此外,當人工智能發現內部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時,要能根據審計目的調整自身的行動。由于連續審計要求AI進行的,涉及到推理、判斷和決策,因此不是低級別的人工智能,而是人工智能的高級形式一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它要求將專家的知識經驗、國家的政策法規等存入計算機軟件系統。生成規律,以起到專家的作用,從另一方面來說,審計專家系統還能完全的保持客觀、正直和獨立的審計態度,并且不會因人為操作產生工作偏差。
三、相關lT技術應用中的困難
(一)實時會計系統(Real Time AccountingSystem) 實時會計系統面臨的一個難題是公認會計準則現在還不是動態的,還不
足以對在線反映的財務項目如何計量、記錄和報告提供相關的指引;另一個問題是實時會計系統的構成子系統太多,實時會計信息系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體,其內部各功能負責完成不同的任務,但又不完全獨立,需要相輔相成才能完成企業的整個經濟業務處理過程,每一子系統的有效與否直接影響實時會計系統提供資料的準確,具體包括:一是實時存貨系統。實時存貨處理系統的應用加快了公司存貨的處理及流程。在制造行業中,零庫存是企業對存貨(包括在產品)進行實時報告的一個典型例子,任何公司的會計處理與生產線上的資料流通有極大的關聯性,由于存貨的處理加速,從接收訂單、發放原料生產、產品包裝及銷售、應收賬款的收回等的過程都會受到影響。而這一切過程都會影響實時會計系統的準確性。二是供應鏈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的自動化對實時會計系統的幫助也不可忽視。現代商務環境下,企業為能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需要研發、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顧客之間的緊密結合和實時互動,就不得不借助于SCM,供應鏈管理系統將從上游供應商到下游顧客一并連接,并將各連接點加以系統化及效率化,在該系統中任何一個過程、一個單元的成敗都會影響到實時會計系統的績效,因此實時會計系統的資料準確性及有效性將依賴于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完善。三是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相對于往日的管理信息系統,各個部門均使用其專屬或特定的軟件或程序,因此管理信息部門整合各個部門系統花費極大,并轉化各個部門資料成為一個統一的格式,ERP的應用使企業內部的生產、銷售、財務等業務部門通過企業內聯網溝通和協同作業,建立了企業內部的實時信息共享平臺,使全公司所有部門的資料來源系統化、格式化后進行整體計劃運用。在ERP環境下,能否通過正確地設置各種運行和控制規則,使會計信息系統與業務處理系統融為一體,將會計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嵌入在業務執行系統中,實時生成相關的業務信息與會計信息,對實時會計系統能否順利運行有極大的影響。
(二)可擴展標識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與可延伸企業報告語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sing Language.XBRL)XBRL的實際應用比較強調統一性與標準化,促進XBRL的實際應用最困難的一項工作就是XBRL分類標準的制定,它是編制基于XBRL財務報告的關鍵。XBRL分類標準不僅要求每個項目的標簽必須唯一,而且要具有廣泛的包容性,即能夠涵蓋各行業、各領域,滿足不同企業報告實務的特殊需求,我國現在還沒有一個XBRL組織對XBRL的標準化工作進行統一指導與協調,在證監會上報國家金融標準化委員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中,也只定義了工業企業的財務報表科目,對金融企業、房地產等其他行業還沒有制定出對應的分類標準。
(三)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 EDI運用后,使得作為審計線索的紙面文件消失了,電子數據既容易篡改、銷毀又容易被盜取。此外,由于信息的傳遞和處理的全過程均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審計中即使發現疑點,進一步追索也比較困難。并且EDI功能不夠強大,只能進行電子資料交換,因此運行起來的經濟效益不高。事實上,Extranet(企業外部網絡)的盛行有逐漸取代電子資料交換科技的趨勢,因為Extranet不但可以進行電子資料交換,也可承擔其他工作,如視頻會議等。Extranet還可以方便的加載其他軟件(如安全軟件等)進行安全防衛。
(四)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與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用人工智能技術、模擬審計專家解決問題時的思維過程來求解審計問題,達到或接近專家的水平,前提是人工智能/專家系統達到人類審計專家的思維邏輯,但只是要一些定律的推理加上強大的計算機就能有專家的水平和超人的能力現階段是比較困難的,現有的連續審計實現模型里最新的ABCAM模型在人工智能方面最為搶眼,但也只能完成審計七類證據中除詢問和觀察外五種的收集,且運行起來極大地占用系統資源。
構在實施審計活動(包括確認業務和
咨詢業務)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
值的各種形式的歷史記錄,他們經過
整理、歸類、保存等環節形成了組織
中的一種重要的信息來源,是企業檔
案的組成部分。建立和管理審計檔案
是內部審計機構的重要任務,是審計
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面對新時代,
企業內審工作者必須要樹立開拓創新
的觀念,不斷創造性地學習,堅持創
新,確立檔案工作服務于審計工作的
思想,發揮檔案工作的整體功能,擴
大審計影響,為審計工作提高和深化
創造有利條件。
一、加強內審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內審檔案的具體內容及其
排列順序。內部審計機構按照審計程
序進行審計,所形成的與審計項目有
關的材料,應當歸入審計檔案。(1)
結論性文件材料采用逆審計程序并結
合其重要程度進行排列。包括審定審
計報告的會議紀要、審計報告、被審
單位整改報告、有關審計處理的請示
及單位領導或主管領導的批示、被審
單位對審計報告的書面意見、審計交
換意見稿等;(2)證明性文件材料按
審計工作底稿及所附審計證據與項目
審計計劃(審計方案)所列審計事項
對應的順序排列。包括審計匯總工作
底稿、證實審計報告所列問題的匯總
文字或表格及復印件、證實審計報告
所列問題的原始憑證、審計工作記錄
及調查證明材料等;(3)立項性文件
材料按文件形成時間順序排列。包括
立項性文件材料、委托審計書、審計
通知書、本項目的審計計劃或審計工
作方案、群眾來信及接訪記錄等;(4)
備查性材料按文件形成時間排列。包
括:組織管理層根據審計建議出臺的
與本審計事項有關的管理制度、被組
織管理層采用的與本審計事項有關的
信息等。
(二)內審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
性。內部審計工作在經營管理中的
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審計檔案對于
促進內部審計工作發展意義重大。企
業內審檔案作為內審活動的真實記
錄,直接記載和反映了內審工作的全
過程,既具有重要的鑒證作用,又是
衡量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依據。具體
而言,做好審計檔案管理工作,能對
審計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監督、指導
起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審計檔案資
源可以起到節約審計人力、時間的作
用;是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完善和提高,
還可有效防范和回避審計風險;為企
業外部和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有效的
經濟證據;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促進
內部審計工作積極、高效發展;可以
為外部審計人員的獨立審計工作提供
參考服務,為業務培訓提供教材,為
考核內部審計師的工作業績服務等;
還可以作為制定審計考核制度、進
一步提高審計機構項目管理水平的
依據。
二、內審檔案工作創新途徑
(一)用創新思想進行思想創新。
科技創新能力決定企業的生存,也決
定著企業內審檔案工作的發展。面對
新形勢,要實現內審檔案工作在創新
上、在規范化、現代化管理上跨越,
內審檔案工作者應該進一步解放思
想,更新觀念,樹立內審檔案工作與
企業同步創新的意識,認識到內審檔
案是企業的一項無形資產,內審檔案
創新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改變內審檔
案工作只收集保管,不開發利用的做
法,不斷轉變方法,搞活、做好內審
檔案工作,使企業內審檔案工作在創
新中再創輝煌。
(二)用創新精神改革內審檔案
管理模式。在內審轉型中發揮檔案的
作用,為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服務,這
是當前內審檔案工作的重中之重。要
改變內審檔案工作原來的那種因循守
舊“看門守攤”的封閉工作方式,就
必須根據新形勢對內審檔案管理模式
進行改革。要完善內審檔案的立卷歸
檔制度、保管利用制度、保密制度、
借閱制度等規定,建立健全檔案管理
組織系統,構建層層負責、把關的崗
位責任制,明確規定工作職責。在積
極推進內審檔案的現代化進程中,著
手建立以電子檔案、聲像檔案為基礎
的現代檔案管理模式,利用計算機技
術,逐步實現文件形成電子化、文件
傳遞網絡化、文件存儲數字化、文件
管理動態化的現代化檔案管理方式,
提高內審檔案信息收集、開發、傳遞
速度和質量。
(三)用創新精神搞好內審檔案
規范化建設。內審檔案規范化建設,
既包括庫房設施、檔案裝具等硬件
標準,也包括立卷歸檔、價值鑒定、
開發利用等軟件標準,其中,立卷
歸檔規范化是檔案規范化的核心。
在規范化建設中,要堅持“誰審計
誰立卷,誰辦理誰立卷,卷結案成”
的原則,突出抓好“審計文件及有
關資料形成”這一環節,體現“審
計程序的合規性、審計定性的準確
性、證據要素的可靠性、歸檔文件
的完整性”特點,內審檔案工作者
要嚴把檔案形成關、收集關、歸檔
關和檢查關。
(四)用創新精神提高內審檔案
質量。在市場竟爭中,企業提倡向質
量要生存,以質量求發展的方針,內
審檔案工作同樣需要注重質量。內審
檔案工作的質量體現在案卷質量上。
案卷質量表現在內在質量和外在質量
上。企業內審檔案工作者在收集、整
理、編目、組卷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
質量,把質量放在第一位。做到案
卷分類清楚、組卷合理、保密期限劃
分準確、字跡工整清晰、封面格式正
確,并根據工作需要和有關規定,編
制案卷目錄、全引目錄、審計項目專
題卡片(目錄)等必要的檢索工具和
參考資料,為及時、準確查找檔案資
料提供便利。只有在各個環節注意把
握案卷內在、外在、個體、群體的質
量,才能使內審檔案發揮效用,為企
業創造經濟效益。
(五)用創新精神充分開發利用
內審檔案資源。企業內審機構在檔案
的收集、整理、鑒定、保管、統計、
檢索、編研、利用環節中,要始
終緊密圍繞內審工作的中心,立足
于服務內審工作和企業各項管理,做
到充分開發利用內審檔案資源。首先
要建立起檔案目錄數據庫,實現資料
快捷查詢和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其次
要積極利用以前的審計檔案,為新的
審計計劃安排提供參考依據;第三要
利用檔案資源編寫有關資料,為內審
工作及內審理論研究提供可靠、翔實
的證據;第四要堅持總結審計檔案工
作好的做法加以推廣,以推進審計方
法和審計技能建設;第五,要堅持對
內審案卷反映的共性問題,開展審計
調研,分析原因,尋求對策,提出建
議,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六)用創新精神提高內審人員
素質。內審工作者應具備多方面的知
識和能力,要有知識經濟時代意識與
競爭意識,要精通檔案專業知識,掌
握最新發展動態,積極探索檔案工作
的內在規律和特點,掌握檔案工作法
規、標準和公文處理規定要領,掌握
現代化檔案管理技術和手段,如計算
機、光盤刻錄機、網絡、復印、電子
掃描儀、數碼攝像、照相、縮微、去
濕等專業技能,不斷提高分析歸納能
力、公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寫作
與編輯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時代
步伐,緊扣時代脈搏,才能夠明確企
業內審檔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要提高向內審信息要效益的觀念和思
想,以此增強內審檔案工作者的信息
意識、開拓創新意識、超前意識、服
務意識,使內審檔案工作者更好地、
全方位地為企業服務。
總之,內審檔案管理是企業內
部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內
部審計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以創新的
精神積極探索檔案工作的內在規律和
特點,大力推進檔案工作法制化、規
范化、科學化,以適應社會需求的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