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企申報審計報告范文

        高企申報審計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企申報審計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企申報審計報告

        第1篇:高企申報審計報告范文

        電網企業當今面臨的大環境,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國家電網公司和各網省公司紛紛提出了建設和諧電網、和諧企業的口號。和諧電網企業是指將企業內外部所有涉及企業發展的元素,進行統籌規劃,統一考慮,確保其協調與和諧,達到滿足社會期望值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管理發展模式,因此要對企業發展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整體規劃。

        一、確立企業長期奮斗目標,增強企業凝聚力

        企業目標是企業凝聚員工斗志的有效手段,個人目標是激發員工進取精神和創造力的源泉。國家電網公司已提出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和“和諧電網企業”的目標,基層電網企業也應根據所在城市的定位,設計適合本地區和本企業歷史人文環境的長期發展目標,并在全體員工中不遺余力的灌輸,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二、建立包括企業管理規劃在內的企業發展整體規劃

        在企業發展目標的指導下,制定企業發展總體規劃,在規劃上將各個專業規劃進行統籌平衡,有機銜接,避免各專業規劃上的各自為政和脫節。

        同時,針對目前管理資源匱乏,各專業橫向銜接較差,數據資源等利用效率低,整體管理水平不佳等問題,電網企業應考慮制定企業管理規劃,設立和諧企業管理的目標框架,分析目前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制定管理體系和規劃實現的具體步驟,為和諧企業建設提供管理機制方面的保證和基礎。

        三、建設適應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并強力灌輸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內部的信仰,而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企業文化應包括企業目標、戰略、任務、凝聚員工的導向、機制和方式方法等一系列內容,企業文化發揮作用的起碼要求,一是企業要有適合自己的企業文化,二是企業文化必須灌輸到每個員工,使人人都非常熟悉,三是應建立起企業內鼓勵信仰企業文化的機制,四是應建立企業文化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機制。

        四、建立和諧管理體系,促進電網和諧發展

        嚴密高效的制度體系、簡潔科學的流程設置、清晰制約的責任體系,目標為導向的激勵機制,預防為主的風險抵御體系,是和諧發展的環境保證。

        1、制度再造,重塑內部控制體系

        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約束,一個企業嚴密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是其穩定發展的基礎。如果只注重發展不管內部黑洞的防范,再大的企業也可能垮掉。目前有的電網企業制度建設方面的問題一是沒有一個在企業目標指導下的總的要求,各專業各自制訂本專業制度,各專業制度間的銜接是否無縫、是否有矛盾、是否堵住了所有漏洞,沒有誰能說清楚;二是制度體系本身缺乏一個隨時更新的機制,制定新制度的時候很少有人過問是否與老制度有沖突,是否與其他專業制度有銜接,企業內部到底有多少規章制度,企業目前的管理模式是否是最合理有效的;三是規章制度缺乏一個有效的灌輸機制,即如何使這些制度讓全體員工都知道,如何確保他們都按制度辦事,如何做到獎罰分明。

        2、流程再造,高效制約的業務閉環設置

        業務流程設計目標是效益和效率。效益就是要達到完成工作目標的目的,效率就是要高效快捷的完成目標,關鍵環節要精細化,次要環節應簡明化。同樣的道理,流程再造不是要現有流程重來,而是要實事求是的考慮流程中的環節和要求,流程再造可與流程同業對標和標準化建設結合考慮。流程同業對標是指將本企業流程與先進電網企業相同業務流程設置對比,改進本企業流程設置;流程標準化管理是指通過一定周期的流程改造,使企業內所有基層單位都執行統一、高效的流程,在業務環節設置上逐步達到標準化。

        3、清晰制約的職責體系建設

        職責體系建設實際上就是機構和崗位的責權利設置。

        清晰制約的職責體系建設,一是要及時對新增業務明確職責,避免機構和崗位職責一經設定,幾年不變;二是實事求是的配置管理資源。在電網規模擴大,業務量劇增的情況下應合理考慮資源的配置;三是將一系列先進管理理念融入崗位職責,融入崗位日常管理中去。職責體系設置還應考慮業務效率和內部控制的要求。

        4、建設通暢的開發和利用員工智慧的渠道

        企業發展中,人、財、物和管理機構是幾項有機結合的元素,而員工智慧的開發是一切資源元素中最活躍、最關鍵和最具潛力的元素。一個能開發利用員工智慧的企業,其前景是無限量的。員工智慧體現一是管理創新,提出管理方面的新點子,創造管理效益;二是指出目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減少企業損失;三是技術創新;四是集合所有員工智慧,為領導決策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拓寬領導思路。

        開發和利用員工智慧渠道建設,一是要建立相關制度,明確對員工發表新點子和技術創新給予鼓勵、倡導和獎勵;二是要給予員工表達看法的場合,如網上論壇,領導郵箱,在網頁上發表管理類文章,電話書信等各種渠道;三是對員工的新點子及其他智力成果進行內部的知識產權保護,保護的形式可以是公布員工的姓名等等。

        5、建設集合的數據中心,實行資源共享

        在數據資源利用方面,已開發的管理信息系統,如統計、財務軟件,調度SCADA系統,生產技術系統和可靠性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同業對標軟件等等,但是,一個明顯的問題是這些系統一是沒有形成共享,各用各的數據,比如一個售電量指標,可能會在統計系統、FMIS系統、調度系統、同業對標系統中同時要求錄入,效率較低;另一方面的問題是,這些系統中的數據資源未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往往是系統的錄入者才能訪問,而企業內其他大量的潛在使用者卻不能訪問這些資源。國家電網公司已以“SG186”工程試圖建立企業整體信息平臺,地市級電網企業應了解該系統的深度及廣度,是否能覆蓋本企業今后的整體信息系統,如果不能,則應及早規劃適合自身的信息建設。

        在企業整體信息平臺尚未建設起來之前,可將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可公開的所有指標,企業精神、企業目標、戰略任務、年度目標要求等由專門機構及時動態在網頁上,使全體員工方便的獲取數據共享資源和其他共享資源,提高工作效率。

        6、風險評估與防范體系

        電網企業風險比較典型的體現如下:(1)人員法律意識較弱,對外業務控制嚴密性較差,電力法規與其他法規沖突,社會各界和公眾法律意識增強等等,使電網企業法律風險加大;(2)電網建設資金沒有穩定來源,運動戰式的電網建設,造成建設的質量、安全、進度風險加大,運動式建設使電網薄弱的問題周期性存在,不能滿足公眾和社會對電力的需求,電網安全運行的風險加大;(3)有限的服務資源與公眾無止境的服務需求增長間的矛盾,使優質服務風險加大;(4)內部控制制度并未覆蓋所有環節。

        風險評估與防范體系建設,電網企業應按年度形成外部風險和內部控制風險的清單,并對這些風險進行評估,按輕重緩急排序,對突出的風險提出防范意見,并形成常態機制。

        7、新的管理理念與企業現狀有序推進

        目前系統內提出了同業對標、績效考核等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問題是部分電網企業管理基礎和人員意識距離這些先進理念還有一定差距,如果所有先進方法和理念一并強制在企業內推行,容易形成兩張皮現象。這些管理方法都是好方法,關鍵是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在領導重視、加強培訓、員工提高認識、改善基礎管理、提高效率的基礎上有序推進。好的管理方法,目的是要減輕基層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益,因此運用本身就是一種很有技術性和藝術性的方法。我們在做任何工作或任何改變時要做到兩點,一是本企業以前是怎么做的,有沒有提高的可能;二是其他企業是怎么做的,有沒有學習的必要。目前由于環境限制,大部分電網企業同業對標還停留在指標排名以及大量的數據重復報送、空喊口號、形式會議等方面,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同業對標還有很大差距。

        8、確定各專業、上下級間的銜接機制

        這是保證和諧發展的常態機制,管理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持續過程。一套科學合理嚴密的管理體系和制度,隨著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新的問題的出現,必須有一個常態自我改進、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機制,才能達到和諧要求。這種動態機制分兩個層面,一是定期的上下級之間的工作銜接機制,二是橫向專業間的定期銜接機制。

        9、確定增強員工歸屬感和企業凝聚力的常態工作機制

        員工對企業的激勵需求也是一種持續增長的過程。不斷的激勵才能激發出員工聰明和智慧。對員工激勵的方式有貨幣、物質、榮譽、精神、關心(經常表揚或談話甚至批評)、組織活動、歸屬感、教育機會、晉升等等。企業應考慮適合本企業員工的激勵方案組合,并督促有關方面持續改善的實施,以獲取員工智慧的最大回報。

        第2篇:高企申報審計報告范文

        一、國外績效審計報告框架綜述

        國外許多國家績效審計發展較早,績效審計報告已經形成了完備的框架體系。為了研究我國績效審計報告框架體系,筆者主要從以下8個績效審計發達的國家進行綜述,以期對我國有所借鑒。

        (一)美國績效審計報告框架美國績效審計報告的框架內容非常系統,主要包括十個方面:審計目標、范圍和方法,其主要是為了使讀者了解審計的目的、判斷審計報告內容的價值,以及為達到目標所使用的方法;重大的審計成果,在可能時還包括審計結論。以使讀者充分了解所報告的事項;糾正問題和改善經營活動的建議。審計人員通過審計,如果發現經營活動還有改善的潛力,報告中應當提出相應的建議;應說明一般公認政府審計準則的適用性及如不采用某種準則將對審計結果產生的可能影響;審計中發現的重大違法問題和濫用權力行為。當審計人員根據獲得的證據斷定重大的不合規時間或濫用行為發生時,他們應該報告有關信息;被審計單位的管理缺陷和其他重大缺陷。在績效審計中,審計人員可以將管理控制中的重大缺陷確定為效益不佳的原因;被審計項目負責人對審計發現、結論、建議及糾正措施的看法。在編寫報告時,加入被審計單位的看法能夠顯示他們解決問題的計劃;被審計項目顯著的成就。將被審計項目重大管理成就寫入報告,有利于其他使用者了解情況;對將來需要審計的重大問題提出建議;如果禁止公開披露某些資料,審計人員可以在報告中說明未披露資料的性質及禁止紕漏的依據。

        (二)加拿大績效審計報告框架加拿大績效審計報告框架內容包括:審計目的、審計時間、審計范圍;審計準則;審計項目的概況,包括管理層的責任;審計標準及與管理層在審計標準方面存在的分歧;審計查出的主要問題;審計建議;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審計結論。

        (三)英國績效審計報告框架英國績效審計手冊提出績效審計報告要全面反映審計工作的目標、工作過程與方法以及工作的成果,其內容主要包括:項目背景;被審計單位或項目的工作目標;被審計單位實現其目標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審計人員開展績效審計情況的描述(包括審計的范圍、內容和方法);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提出的審計建議。

        (四)澳大利亞績效審計報告框架澳大利亞聯邦和州審計署的績效審計報告,一般都不采用固定格式的簡式報告,而是采用詳細描述的繁式報告。績效審計報告的結構,按照順序依次是:標題頁和呈送信;內容目錄;縮寫詞語列表;摘要和建議;審計發現和結論;附錄;索引等。績效審計報告必須包括的內容有:審計目標及評價標準(或被審計事項應達到的成果);對被審計事項的背景描述;審計發現(附主要的審計證據);針對每一項審計發現或審計意見的被審計單位反饋意見;審計結論和審計建議。

        (五)瑞典績效審計報告框架瑞典審計局出具的績效審計報告的格式和內容因審計項目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結構大致相同,包括八個部分:審計情況概述;引言;審計安排;審計對象說明;審計發現問題;審計結論;審計建議和附件。

        (六)德國績效審計報告框架德國績效審計報告對聯邦審計院的工作有重要意義,已經成為聯邦審計院履行工作義務的核心,其績效審計報告框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六個部分:內容概要;確定的事實;對事實做出的評價;主管部門發表的意見;聯邦審計院的最終評價;聯邦審計院的建議和倡議。

        (七)日本績效審計報告框架日本績效審計報告一般包括兩大部分:報告會計檢察院的審計方針和審計實施情況;報告審計發現,報告審計發現中又包括介紹審計發現的類別、報告審計發現內容和建議采取的改進措施、會計檢察院對績效審計發現問題發表意見。

        (八)韓國績效審計報告框架韓國績效審計報告一般包括五項內容:項目背景;審計范圍與方法;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審計建議;對審計建議的反饋。

        二、國外績效審計報告框架評析

        由以上綜述可以看出,大多數國家績效審計報告內容大致相同,幾乎都包括:被審計單位的背景資料;審計的范圍、目標、方法;對審計準則遵循情況的說明;審計發現的事實、結論和建議;被審計單位的反饋意見等,但又各具特色。

        (一)美國美國國家審計署要求績效審計報告的表述應:完整。報告中,為滿足審計目標和證明報告事項正確的資料和背景必須完整;準確。審計報告中任何不準確之處都可能引起對整個報告的懷疑,且還可能損害審計機關的信譽,降低報告效果;客觀。審計報告應該公正且不給人誤導,防止夸大或過分強調效益中的缺陷;有說服力。審計結果應與審計目標相符,審計發現以具有說服力的方式表述,審計結論和建議與所陳述的事實有邏輯聯系;明確。審計報告應通俗易懂,語言在業務允許情況下盡可能簡練、明確。

        (二)加拿大加拿大國家審計署對績效審計報告的信息披露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與限制。由于審計報告不需遵循加拿大《信息披露法》,公眾或第三人不能依據《信息披露法》要求獲得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草稿等具體詳細的審計資料。此外,當審計人員可能被新聞媒體詢問對一些與工作相關事情的觀點或看法前,必須獲得有關領導批準。如果審計人員違反了審計署的保密規定。將構成非常嚴重的事件,該事件還將報告給眾議院。

        (三)英國英國績效審計報告中的審計建議沒有強制性,被審計單位可以選擇不執行審計建議,審計署只將報告提交議會并公開發表,并通過加強和被審計單位的合作來確保審計建議得到實施。審計署非常重視審計建議的質量,強調審計建議必須有前瞻性,全面性。

        (四)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審計署對審計報告征求意見的要求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對任何聯邦機構及下屬單位進行的績效審計,在審計報告草稿完成后,應提高一份給被審計單位最高首長。對于國有獨資企業及其下屬單位進行的績效審計,在審計報告初稿完成后,應提交一份給被審計單位相關人員。審計長可以將以上各種績效審計報告初稿,提供給他認為需要閱讀的機構或個人。

        (五)瑞典瑞典審計署的實際操作中,績效審計報告對審計發現問題、審計結論和審計建議的結論有兩種安排方式:在列出一條審計發現問題后緊接著列出相應的審計結論和建議,然后在列出下一條審計發現問題、相應審計結論和建議。將審計發現問題、審計結論和審計建議分成三個獨立的部分,分別表述。

        (六)德國德國績效審計報告有以下三個特征:將績效審計報告列入年度報告。針對重大事項提交特別報告。特別報告使聯邦審計院可以及時就重大審計結果向立法機關和聯邦政府提交報

        告。(3)提供咨詢報告。

        (七)日本日本的會計檢查院一貫重視績效審計,傳統上對于“三E”中的經濟問題,即浪費行為特別揭示。現在越來越重視利用項目評價手段開展績效審計,考察項目的效果。在年度報告中,績效審計占相當多的內容。

        (八)韓國韓國監查院要求審計報告必須符合及時性、全面性、準確性、客觀性等原則,并簡明扼要,合乎邏輯。監查院應向社會公告審計結果。

        三、國外績效審計報告框架對我國的啟示

        筆者綜合考慮國外大多數國家制定績效審計報告框架的經驗,且結合我國審計人員在具體操作中所遇到的情況,提出了制定我國績效審計報告框架的建議。

        (一)被審計事項基本情況被審計事項基本情況是說明與審計目標有關的被審計單位背景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績效審計對象的背景情況。簡要介紹所審的政府、政府機關或項目的基本情況,包括法律地位、主要職責、工作范圍、使用資源情況、組織構成、工作程序等;選擇本項目進行績效審計的原因。主要包括法律依據、審計的需要、現實和社會意義等;審計對象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財政財務收支情況、預算執行情況、內部控制健全有效情況等;審計工作的時間、工作方法、依據的標準、評價的范圍和主要評價內容;任范圍。報告中要說明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各自的責任是什么,以明確責任范圍。

        (二)審計實施情況審計實施情況包括審計的依據、審計的目標、范圍和為達到審計目標而使用的方法、遵循審計準則的情況確認被審計對象的責任。報告使用者需要這些信息來理解審計的目的和審計工作性質,預期報告的內容,了解審計目標、范圍和方法方面的重大限制。具體情況如下:審計的依據,即實施審計的法律、法規、規章的具體規定,政府交辦的事項,或其他選項的依據;在報告審計目標時,應當采用清楚、具體和中立的表達方式,以避免未闡明的猜想;在報告審計范圍時,審計人員可以說明為達到審計目的而開展工作的深度和范圍;在對所使用的方法進行報告時,審計人員可以以充分詳細的方式解釋審計目標是怎樣完成的;遵循審計準則的情況。審計人員必須明確指出審計工作是否遵循了政府審計準則;明確被審計對象的責任,以便報告客戶了解審計的性質和局限性,同時避免風險。

        (三)審計評價意見審計評價意見是審計人員根據不同的審計目標,以審計結果為基礎,考慮可接受的審計風險、審計發現問題的重要性等因素,從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提出的評價意見。并且審計人員只對所審計的事項發表審計評價意見。對審計過程中未涉及、審計證據不適當或者不充分、評價依據或者標準不明確以及超越審計職責范圍的事項,不發表審計評價意見。審計人員還可以通過提供與審計目標有關的可靠證據來報告審計結果。這些結果應有充分、可靠和相關的證據支持,可以促進充分理解被報告事項并且在恰當方面能夠提供令人信服的、公允的表達方式。

        (四)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的事實、定性以及違反的相關法律法規;影響績效的重要問題的事實、原因、后果;相關內部控制重大缺陷以及舞弊、違法行為、違反合同條款或者撥款協議以及濫用行為。

        (五)處理處罰意見及審計建議處理處罰意見是針對績效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具體違法違規問題及處理處罰意見。包括審計過程中查出的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事實,處理和處罰決定及依據法律、法規做出有關移送處理的決定等。

        (六)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反饋在審計報告中還應包括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可以包括如下內容: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報告的看法;審計組采納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并對審計報告的修改情況;審計機關不同意被審計單位的理由。當被審計單位有不同意見時,審計人員要進行認真的核對和分析,應采納合理的意見,且應及時調整報告。對于那些雙方不能統一的意見,審計報告要分別反映雙方的意見。

        (七)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情況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情況主要是根據審計發現的問題及審計調查的建議進行改正的情況。

        第3篇:高企申報審計報告范文

        [關鍵詞]審計制度中期財務報告 中報審核 審計動機

        一、引言

        與西方國家的中期財務報告復核制度不同,我國上市公司的中期財務報告實行的是審計服務。在我國,上市公司必須披露中期財務報告,但并非所有公司的中期財務報告都需要接受外部審計師的審計。近年來,對中報的特定審計要求在不斷發生變化,其主要圍繞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動機、利潤分配、異常狀況(包括特別處理和暫停上市)等方面展開(李爽等,2003)。目前,在我國上市公司的中報審計實務中,除存在我國證監會規定的特殊情形要求強制審計以外,中期財務報告實行的是自愿審計制度。

        二、中報審計制度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分析

        (一)美國中期財務報告(季報)的審核制度

        按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規定,其上市公司應按季度編制中期報告,同時要求上市公司及時接受外部審計師對季報的審核。由此可見,美國的中期財務報告要求施行的不是審計而是審核制度。

        按照相關規定,在美國審計師執行的中報審核。不需要對公司的內部控制作出評價、不需要對報表的交易數據和余額進行細節測試,所需證據相對較少。且審核報告不需對審核結果發表正式的審核意見。美國執行的中報審核程序的目的在于提醒會計師注意到那些對企業季度財務信息具有潛在重大影響的重要事項,并在有必要時執行進一步調查,以確保企業對外提供的季度信息合法、公允。因此。美國的中報審核提供的是一種消極保證。審計師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范圍比財務信息審計縮小很多。

        (二)我國上市公司中期財務報告的自愿審計制度

        按照我國《證券法》等的相關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披露中期財務報告。但中報并非都需要進行審計。應當說,我國對中報的審計要求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著,中報審計制度主要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的發展:

        1、中期財務報告非強制審計階段

        雖然從1994年開始。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必須要編制中期財務報告,但1994年和1996年的中報內容與格式信息披露準則都指明:“上市公司提供的財務報告,除特別情況外,無須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由于其并未指明何種情形屬于上述規定中的“特別情況”,因此,可以認為在1997年以前。我國上市公司的中報處于非強制審計階段。

        2、中期財務報告強制審計的開始階段

        1998年6月18日,證監會明確規定對某些上市公司中期報告的審計要求,它明確規定:“上市公司的中期財務報告可不經過審計,但下列情形除外:(1)按照《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公司股票交易實行特別處理的;(2)公司擬在下半年辦理配股申報事宜的;(3)在中期擬定分紅預案或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并將在下半年實施的;(4)中國證監會或證券交易所確認應進行審計的其他情形。”因此,可以認為從1998年開始。我國證券市場實行了特別處理的公司和下半年擬辦理配股的公司以及擬在中期進行分紅或轉增股本的公司都必須強制進行中報審計,對其他公司則沒有強制中期審計的要求。

        3、中期財務報告強制審計的規范階段

        2000年以后,中國證監會對中報的強制審計要求進一步予以了規范,主要包括:(1)在2000年6月證監會取消了對實行特別處理公司的強制中報審計的要求,而增加了對增發新股的強制中報審計要求。(2)在2001年,證監會規定目前已經在證交所暫停上市的公司,在申請恢復上市或向證交所申請寬限期的,其中報必須接受審計。(3)2001年3月,證監會放寬了對新股發行再融資的中期強制審計要求,對于擬在下半年辦理配股和增發申報的上市公司,已不再強制進行中報審計了,只有其最近三年財務報告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且發行申請于下半年提出的。或發行申請于上半年提出但預計發行時間在下半年的,才必須提供申請當年經審計的中期報告。(4)2001年7月。深圳和上海證交所均對中報審計問題做出了規定,增加了擬在中期分配方案中實施彌補累計虧損公司的強制中報審計要求。(5)2002年,中國證監會明確了上市公司擬發行可轉換債券的巾報審計要求。

        總的來說,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中報實行的是自愿審計制度,但特殊情形除外:其一,已暫停上市但經批準給予寬限期的公司中報必須審計;其二,最近3年財務報告被審計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且配股、增發或可轉換債券發行申請于下半年提出或雖然發行申請于上半年提出但預計發行時間在下半年的其中報必須審計:其三,在中期擬定分紅預案、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或彌補累計虧損預案,并將在下半年實施的上市公司中報必須審計:其四,中國證監會或征交所確認應當進行審計的其他情形。

        三、我國中報自愿審計的理論假說及其分析

        我國中期財務報告除特定情況外,屬于企業的自愿行為,主要有三種理論假說能夠對其予以解釋。分別包括假說、保險假說和信號假說。

        (一)自愿審計的理論假說

        1、假說

        假說認為審計需求是源于降低成本的需要。經營者以企業法定人身份獨立自主地進行經營管理活動,人實際上成為企業的“內部人”。而委托人(股東)只能通過股東大會或買賣股票對企業進行控制和施加影響。委托人和人都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他們各自的利益目標并不一致。委托人為了使人期著自身的方向努力需付出成本。成本的存在,為利用企業關系雙方的利益博弈來解釋自愿審計行為產生的內在動因提供了理論基礎。

        2、保險假說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并受到民事法和證券法修訂等因素的影響,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在西方出現了“訴訟爆炸”現象,投資者對審計師頻繁地提訟。在這種嚴峻的執業環境下,一種解釋獨立審計需求的新理論假說――保險假說開始興起。在該理論下,審計被認為是一種保險政策,通過轉移部分期望損失給審計師,從而減少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期望訴訟損失。這時,審計費用相當于保險贊用,分散風險是自愿審計產生的原因。

        3、信號假說

        由于資本市場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投資者不能充分了解企業的信息,無法正確判斷公司業績。難以辨別公司的優劣,因此,上市公司會采用某種成本較高但又能支付的信號。如自愿購買中期審計向市場傳遞財務信息可靠的信號,以影響投資者的價值判斷。中期財務數據更為及時。但其可靠性相對于年報而言通常更差。同時普遍的盈余管理行為降低了財務報告的可靠性。業績好的公司更有可能被懷疑有盈余管理行為,投資者對懷疑存在盈余管理的公司將會予以更低的估價。因此報告較高中期業績的公司有更強的動機自愿購買中報審計以向投資者傳遞財務報告可信的信號。

        (二)中報審計理論假說的評價

        首先,在我國,由于上市公司中存在嚴重的內部人控制問題,股東對經理人的監督需求通常無法通過董事會轉化為上市公司的審計監督需求。而在存在強勢大股東的情況下,大股東又可能會利用自己的控股地位侵占中小股東利益。這樣,董事會為大股東所操縱。使其不會自愿聘請外部審計師對其道德風險問題等進行監督。可見,我國上市公司對委托中的道德風險進行約束的審計監督需求較弱,因此從假說的角度難以解釋我國上市公司中期自愿審計動機。

        其次,對于保險假說,審計保險價值的存在需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信息使用者能夠具有向審計師提起民事訴訟的權利:二是審計師具有相應賠償能力。受害人能夠取得相應補償(wallace,1987)。但在我國,事務所民事賠償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投資者實際上缺乏對高質量審計的保險需求。而又由于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多為有限責任公司制,其注冊資本遠遠不能彌補因虛假財務報告、審計報告給投資者造成的巨額損失,使得投資者幾乎不可能從事務所獲得因財務報表虛假陳述而造成的投資損失。因此在我國,審計基本沒有保險價值,上市公司通常沒有來自于中期報告保險需求的自愿審計動機。

        最后,與財務報告未經審計相比,公司自愿聘請審計師對其財務報告進行審計這一行為本身就是信號,意在表明自己與眾不同。事實上,在自愿審計的情況下,由于公司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接受審計,因此,與強制審計相比。自愿審計這一決策行為就是信號。

        第4篇:高企申報審計報告范文

        新準則對金融業的資產負債表調整較大,金融業的資產負債結構和會計科目發生了重大變化。

        (一)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變動

        對比樣本銀行的新舊表數據,總資產、總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均出現變動。通過橫向分析,可以發現,2009—2011年末,相同會計年度末新表中總資產相比舊表中總資產的變化分別為0.17%、-0.25%和-0.44%,總負債變化分別為0.13%、0.09%、-0.13%,所有者權益變化分別為0.47%、-4.78%、-5.40%。其中,所有者權益變化幅度最大(見圖1)。通過縱向分析,相比舊表數據,新表中相同會計年度末的總資產、總負債和所有者權益2009—2011年連續三年的變動情況為先增后減。其中,2009年末新表數據都高于舊表數據,表明新準則的首次執行當年,使得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賬面規模有所擴大。而2010年、2011年末新表數據低于舊表數據,2010年末總負債數據除外。新準則的后續執行基本上均調減了樣本銀行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賬面規模。由于新準則對金融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及會計科目調整較大,單純依據財務報表或審計報告難以追溯新舊表相關財務數據變動原因。這里僅對所有者權益進行討論。樣本銀行在新表附注中對該銀行的所有者權益等調整情況進行了披露。根據披露信息,執行新準則后調減2009年期末分配利潤1.76億元,提取當期法定盈余公積0.02億元,調增一般風險準備金1.52億元,合計調減所有者權益0.22億元。盡管發生了上述調整,但2009年末新表中所有者權益還是比舊表中有所增加。本文的樣本銀行所有者權益變動與司振強對幾大上市銀行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二)資產負債率變化

        資產負債率是衡量企業財務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由于行業的特殊性,資產負債率對金融業來說不如工商企業重要,但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金融子行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率相對要高得多。通過橫向比較新舊表中樣本銀行的資產負債率(見表1),可以發現,2009年末新表下該銀行資產負債率略低于舊表水平,2010—2011年末新表的該銀行資產負債率均高于舊表水平,即在后續年份中發生了逆轉。新舊表中資產負債率變動與資產負債調整狀況是一致的。2009年末該銀行資產負債率變動的原因是可以歸結為在新準則執行當年,相比資產和負債,所有者權益調增幅度較大,導致資產負債率變低。而在2010年和2011年末,新準則對所有者權益調減幅度更大,資產負債率便相應變高。縱向上,新舊表中該銀行的資產負債率均很高,在2009—2011年均持續升高。

        (三)小結

        樣本銀行執行新準則首個會計年度,總資產和總負債、所有者權益均有所增加,其中所有者權益增加幅度最大,同時資產負債率降低。這種變動與現有研究中上市銀行首次執行新準則的情況基本一致。表面上看,似乎新準則與穩健性是相悖的。其實,根據披露信息,在第一個會計年度中,新準則還是對所有者權益進行了調減,這不能不說體現了新準則的穩健性。在執行新準則的后續兩年年末,執行新準則后本文的樣本銀行的所有者權益卻是連續被調減5%左右,總資產和總負債也大致相同,因此資產負債率出現上升。所以,總體上講,新準則的執行體現了較強的穩健性。

        二、損益的變動

        新準則對金融企業損益類會計科目和利潤表結構進行了較大調整。首先,新準則下的營業收入含義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已經將利息支出和手續費及傭金支出扣除,并因此增加了利息凈收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等,所以進行相關數據比較需要注意。其次,調整了一些會計科目。例如,將“手續費收入”改為“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將“利息收入”和“金融機構往來利息收入”兩個科目在新表中合并為“利息收入”一個科目。另一個較為重要的調整是將原先的“提取壞賬準備”改為“資產減值損失”,等等。調整后,新準則的新表更符合金融業業務的特征和發展需要。下面將比較和分析樣本銀行主要利潤指標的變化。

        (一)主要利潤指標的變動比較

        損益類財務指標較多。在主要利潤指標選取上,這里首先采用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和凈利潤這三大指標進行比較和分析,并統一按照新表口徑對舊表數據進行調整。通過橫向分析發現,2009—2011年新表中的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均明顯低于舊表數據,但是2009年、2011年新表的營業收入卻高于舊表數據,僅有2010年新表的營業收入低于舊表數據。在變動幅度上,與舊表相比,新表2009—2011年該銀行營業收入分別變動為0.61%、-5.05%和0.70%,利潤總額分別變動-19.78%、48.74%和-8.97%,凈利潤分別變動-28.23%、-61.69%和-14.22%,其中凈利潤變動幅度最大,營業收入變動最小(見圖2)。通過縱向分析發現,2009—2011年,舊表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均逐年遞增;而在新表中,營業收入是遞增的,但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卻出現了波動,在2010年出現下降。在變動幅度上,執行新準則前后主要利潤指標的變動均呈現“V”型走向,即調減幅度為由小變大再變小(見圖2)。

        (二)主要利潤指標變動的原因分析

        關于新舊表利潤指標變動原因,需要對樣本銀行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支出兩方面分別分析。

        1.營業收入變動分析

        根據新表,樣本銀行營業收入主要為利息凈收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投資收益,此外還有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少量的其他業務收入。2009—2011年,新舊表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與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兩個會計科目沒有變化;新舊表中該銀行投資收入逐年遞增,且增幅非常大,其中2009年新舊表數據一致,2010年和2011年則各有消長;新表確認的2009年和2011年利息凈收入高于舊表數據,最終導致這兩年新表的營業收入高于舊表。其原因在于:關于貸款利息的確認方法,過去是按照貸款合同本金和合同利息計算確認,新準則按貸款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息計算確認,因而會出現差異。新舊表營業收入的一個重大區別是新表單列“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根據新表,2009—2011年樣本銀行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分別為-0.08億元、-0.28億元和-0.23億元。根據新表的附注,公允價值變動源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出現賬面虧損,而樣本銀行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為債券。利息凈收入是樣本銀行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2009—2011年利息凈收入在營業收入中所占比例均為50%以上,這與我國銀行業總體情況是一致的。但在新舊表中,利息凈收入的占比均持續下降,主要原因在于該銀行在存貸款之外側重發展票據貼現等表外業務。結構上,新舊表的主要變化是,新表將舊表的“利息收入”和“金融機構往來利息收入”兩個科目合并為“利息收入”一個科目,將“利息支出”和“金融機構往來利息支出”兩個科目在新表中合并為“利息支出”一個科目。2011年新表還對舊表的“金融企業往來利息收入”和“金融企業往來利息支出”等按照新準則進行了分解和調整,導致新表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大幅減少,因而新表中利息凈收入的占比低于舊表,但總體上變動不大。

        2.營業支出變動分析

        新舊表營業支出口徑不一。根據新表,樣本銀行營業支出主要為營業稅金及附加、業務及管理費和資產減值損失與其他業務成本;舊表的營業支出不僅包括業務及管理費和提取呆壞賬準備,而且包括利息支出和手續費支出、固定資產折舊以及其他營業支出。因此,通過按照新表口徑對舊表的營業支出進行調整,并比較和分析對應重要會計科目,發現新舊表的營業稅金及附加、業務及管理費略有變動,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新表中資產減值損失數據遠遠高于舊表中提取呆壞賬準備,原因在于兩者的口徑、確認原則、具體方法都發生變化。[5]

        3.凈利潤變動分析

        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即為凈利潤。新舊表的所得稅計提方法不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摒棄了過去的應付稅款法、遞延法和損益表債務法,采用了國際通行的資產負債債務法。通過數據對比,樣本銀行2009年、2011年新表所得稅數據略高于舊表數據,2010年新表的所得稅數據則低于舊表數據。樣本銀行所得稅的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較為有限。相比所得稅,利潤總額變動是影響該銀行凈利潤的主要因素。執行新準則后,樣本銀行的利潤總額出現較大變動,而凈利潤的變動與利潤總額基本一致(見圖2)。

        (三)小結

        大多數情形下,新準則調減樣本銀行的收入,并調增其支出,導致連續三年凈利潤均變小,且變動幅度較大。而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收支各項的調整,又有利潤計算方法的變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新準則采用按權責發生制,這對營業收入和營業支出的確認帶來很大變化。樣本銀行執行新準則后損益類財務狀況的變動,一方面要認識到這屬于模擬收益(proformaearnings)的變動,另一方面要看到新準則執行的效果,能夠很好地體現新準則的穩健性。

        三、現金流量的變動

        由于新準則對金融資產認定和分類出現了重大變化,新舊表下現金流量差異明顯。

        (一)現金流量總體狀況

        較之于舊表,2009—2011年經營性凈現金流分別變動為10.63%、1.21%和2.17%,投資性凈現金流分別變動-62.33%、-8.83%和14.14%,籌資性凈現金流沒有變動。其中,經營性凈現金流和投資性凈現金流及它們下級會計科目絕大多數都發生了變動,特別是投資性凈現金流及其下級會計科目變化更大,但籌資性凈現金流沒有變化(見圖3)。通過縱向分析,可以發現,新舊表中樣本銀行經營性凈現金流、投資性凈現金流雖然變動方向和變動幅度不同,但均是遞增的。而新舊表中籌資性凈現金流雖然沒有變動,卻出現較大波動。

        (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變動影響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的主要因素是利息收支。新舊表對利息確認的差異在現金流量表中主要體現為相關的現金流量指標發生了變化。比較而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變動相對較小。(三)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變動在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中,新舊表的變動范圍和變動幅度較大。除2011年“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在新舊表均發生并數據一致外,其他會計科目都有變動。新表對舊表2010—2011年沒有記載的“收回投資收到的現金”和“取得投資收益收到的現金”按照新準則進行了確認,并且數額巨大,新表還對2010—2011年舊表雖有記載但數額不大的“投資支付的現金”進行擴大確認。這些最終導致樣本銀行執行新準則后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出現巨大變動。

        (三)小結

        樣本銀行的現金流量指標變動較大,原因在于:一方面,新準則對投資、利息等與金融業相關業務在會計處理上做出了新的規定;另一方面,樣本銀行在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之外重點發展票據貼現、債券投資等業務。因此,執行新準則后,不同類型的現金流量變動差異便凸顯。

        四、監管指標的變動

        我國銀行監管機構先后了《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指導意見》《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一系列規范文件,建立了一套適合我國國情并逐步與國際接軌的監管體系。其中,資本充足水平、不良貸款率、存貸比和流動性比例等大部分監管指標是根據監管口徑計算,因此這些監管指標沒有發生變動。但是,部分監管指標的計算涉及財務數據,會受到新準則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主要是撥備覆蓋率。新準則對貸款損失準備的核算引入了“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和“實際利率”的概念。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貸款損失準備必須反映未來可收回貸款的凈現值,商業銀行應按照現金流折現的方法計提貸款損失準備。新準則的這種規定與《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IAS39)基本上一致。但是,以公允價值使用為標志的會計原則中性化與監管審慎原則容易產生沖突。而原有的銀行業監管政策要求商業銀行按照貸款風險分類的結果計提貸款損失準備(包括貸款專項準備和一般準備)。樣本銀行執行新準則后對貸款損失準備調減較大,導致監管指標中的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大幅變小。

        五、結論和展望

        第5篇:高企申報審計報告范文

        專業實習是我們完成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學習之后,綜合運用知識的重要的實習性教學環節,是本專業必修的實習課程,在實習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專業實習使自己在實習中驗證,鞏固和深化已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通過知識的運用加深對相關課程理論與方法的理解與掌握.加強對企業及其管理業務的了解,認識的基礎上,將學到的知識與

        實際相結合,使學生運用已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對實習單位的各項業務進行初步分析,善于觀察和分析對比,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處,靈活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在實習中發現并提煉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習任務

        本次實習我到的實習單位是河南省xxx縣審計局,實習的主要任務如下:

        1.調查xxx縣審計局目前的審計事務的操作流程.

        2.研究現行信息化系統對業務進程所起的作用.

        3.分析xxx審計局信息化的經驗及出現的問題.

        三,實習內容

        1.實習背我國現存的審計軟件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類:

        ①審計法規管理系統.

        ②審計抽樣軟件.

        ③表格法審計軟件,該類軟件能完成審計表格及有關參數的增,刪,改維護,能輸入審計表格中要抄錄的數據,能計算并填入審計表格中由計算得到的數據,能按預定的格式打印輸出審計表格.

        ④基建工程預決算審計軟件.

        ⑤工具箱式通用審計軟件,如由北京通審軟件公司開發的XX通審軟件.

        ⑥工具箱式通用審計軟件,該類程序是為了完成某些特定的審計任務.例如,公路費審計程序,工會經費審計程序,材料成本差異審計程序等.

        從以上種類的覆蓋度可以看出,我國的審計軟件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審計署也已經高度重視計算機審計和審計信息化,制定出了相應的計劃.并正在積極的推行現有審計軟件的應用推廣.但是我國現有的審計軟件大都處于滿足穿過計算機審計的階段.還沒有適用于網絡審計的審計軟件.即使是這樣,象xxx審計局這樣的基層單位仍沒有實力購買使用單機版的,這樣只是單機的電子化應用不可能將信息化的好處完全帶到審計中.現狀急待改進.

        3.審計人員

        審計署提出信息化建設總體目標和構想中指出全國審計系統已有3萬多人具備計算機初級水平,占審計人員的25;在審計業務,公文管理,辦公自動化方面運用計算機的水平都有較大提高.計劃加強計算機審計隊伍建設.全國培訓800名審計信息化骨干,提高他們在審計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推動計算機審計的廣泛運用;重點培養200名審計信息化專家,進行it審計師專家水平培訓.

        但是在注冊會計師的行業,由于我國cpa的市場化建設及推行較晚,現行的cpa的素質較低.同時在cpa的考試中也沒有計算機方面的要求,因此絕大多數的cpa運用計算機的水平很低.cpa的審計工作仍然是傳統的手工審計.計算機僅僅用作文字處理或者基本不用.河南省xxx縣審計局共有4名注冊審計師,并且年紀相對交大,都已經習慣了手工審計的步驟,很難使他們接受新的計算機的審計流程.其他審計人員有的計算機基礎較好,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但是很難把審計業務和計算機信息化結合起來進行.

        因此,我國政府審計的計算機審計的水平高于cpa的計算機審計的水平.政府審計雖然已經在一定程度進入了穿過計算機審計的階段,但是仍然處于其初級階段.而cpa的計算機水平僅僅處于繞過計算機審計的階段,僅僅運用計算機進行文字處理,穿過計算機審計的階段還沒有開始,最多有極少數的cpa進入了穿過計算機審計的階段

        .

        四,實習體會

        引用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楊學山說過的一句話,十五個字:起步晚,基礎弱,資金少,應用難,見效快.

        首先是起步晚.國家審計署計算機應用是從八十年代后期開始的,到XX年南京計算機審計展示會上才只有18個參展單位,象xxx縣這種經濟欠發達縣審計信息化的應用范圍就更小了.第二是基礎弱.因為搞信息化,計算機應用要有好的審計工作者,包括審計專業人員和it人員,這方面xxx縣審計局基礎比較薄弱;有的工組人員甚至連熟練使用計算機進行基本操作也達不到由于起步晚,投入少,網絡,計算機設備在起步的時候基礎也比較弱.網絡環境較差.三是資金少.今年上半年,局里的負責信息工組的人員想購買一套新的審計軟件,需要5000塊資金,但最終因為沒有批準而流產,這正說明了基層單位資金缺乏的程度.四是應用難.審計相對其他部門工作來說,其計算機應用難度比較大.被審計對象都是開放的,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財政部門或者大中型國有企業或小型企業都有各自的制度,要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審計的難度比較大.另外被審計對象的系統與審計單位系統主體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增加了技術上的難度.而且從技術上看,審計單位要在人家的基礎上進行工作的技術難度大大增加.特別是在被審單位本身的信息化稱度較低的情況下,應用就更加困難了.第五是見效快.雖然審計信息化起步晚,但是我在實習單位見到僅有的2個審計和網絡財務軟件的使用還是給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效率的提高,受到大大多數員工的肯定,效果顯著.總之,xxx縣審計局的審計信息化任重而道遠.

        21世紀是信息技術的時代.隨著生產的自動化,貿易中的電子商務的普及,網絡財務軟件的廣泛使用,以及支付手段的多樣化,審計信息化將是21世紀必然趨勢.但是我國現今的基層審計單位的信息化現狀是什么樣的呢我國基層審計信息化的現狀,審計人員;軟件條件以及硬件條件如何在信息化的過程中有什么樣的經驗和教訓呢帶著這個問題,我聯系了河南省xxx縣省審計局,并在那進行了我的專業實習.

        本文所探討的審計信息化是指,被審計對象進行財務工作和經營時,審計人員為了實現其審計目的,收集必要的審計證據,采取必要的審計程序,對企業的運營的合規性以及利用計算機以及網絡生成的財務信息進行審計的工作.

        第6篇:高企申報審計報告范文

        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報告

        作者:mlpdszgg

        XXX地方稅務局:

        按照《云南省行政事業企業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辦法》(云南省人民政府[1999]90號令)和《云南省地方稅務局關于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有關事項的通知》(云地稅監字[2001]28號)及《云南省地方稅務局關于對XX縣地方稅務局原局長張XX同志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通知》(云地稅監字[2005]15號)的要求,審計組于2005年11月3日至2005年11月10日,對張xx同志任xxx縣地方稅務局局長期間(2002年2月-2005年5月)單位各項經濟活動及經濟責任進行了就地審計。

        審計期間,xx縣地方稅務局已對其所提供的會計、稅收等相關資料進行了書面承諾。審計組審查了xx縣地方稅務局提供的2002年-2005年的帳表、稅收計劃統計資料,抽查了相關憑證,并就有關問題抽查了其下屬一分局的有關會計帳目和憑證。現將任期審計情況匯報如下:

        一、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

        xx縣地方稅務局于1994年7月組建成立。2002年2月-2005年5月期間,xx縣地方稅務局機構設置未發生變化,下設1個直屬稽查局、6個基層征收分局、2個稅務所,共有地稅干部職工172人,2001年共組織各項地方稅收11739萬;2004年完成各項地方稅費收入22074.18萬,比2001年增長88.04%,年平均增長29.35%,2005年1-5月止,累計組織各項地方費合計5588萬元。2002年2月上任前單位固定資產價值合計為1019.32萬元,至2005年5月止固定資產價值合計1768.4萬元,比2002年2月上任前增長749.08萬元。

        張xx同志在任期間的職責是:主持全面工作,對本部門的一切行政管理活動負總責。

        二、審計評價。

        (一)張XX同志任職期間各項經濟指標完成情況評價。

        張XX同志在任期間,以組織收入為中心,認真貫徹國家稅收政策法規,強化稅收征收管理,征管質量不斷提高,稅收收入逐年增長。張XX同志上任前2001年XX縣地方稅務局共組織地方各項稅費收入合計11739萬元。2002年完成各項地方稅費收入16422.12萬,比2001年增長39.89%;2003年完成各項稅費收入19129.03萬,比2001年增長62.95%;2004年完成各項地方稅費收入22074.18萬,比2001年增長88.04%;2005年1-5月,組織各項稅費收入9533.34萬元;張XX同志2002年2月—2005年5月任職期間,XX縣地方稅務局共組織各項稅費累計67158.67萬元,年平均增長29.35%,較好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收入任務。

        (二)張XX同志任期財政財務收支及內部控制執行情況評價。

        2001年度,XX縣地方稅務局行政經費收入568.4萬元,支出613萬,結余36萬。從2002年2月至2005年5月31日期間,XX縣地方稅務局累計完成行政經費收入3501.03萬元,行政經費支出874.66萬元,結余305.71萬元。

        經審計,我們認為張XX同志任職期間縣地方稅務局提供的帳簿憑證等會計核算資料基本真實反映了行政經費收支核算,未發現違反國家財經法紀問題,較好遵守了法律法規,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健全、規范。

        (三)張XX同志任職期間固定資產保值增值情況評價

        2002年2月張XX同志上任前XX縣地方稅務局單位固定資產價值合計為1019.32萬元,至2005年5月止固定資產價值合計1768.4萬元,比2002年2月上任前增長749.08萬元,增長73.49%;新建辦公、住宅樓合計4625.59平米,為干部職工改善了辦公條件和住宿條件。單位無負債,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四)張XX同志任職期間個人收入及廉潔自律情況。

        1、經查閱2002年2月-2005年5月“應付工資”帳戶及相關憑證,張XX同志3年以來工資共計55828元,獎金及其他補助16900元,工資、獎金合計72728元。

        2、審計期間,審計組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及發放《調查問卷表》,沒有發現其不廉潔問題反映。

        (五)張XX同志任職期間稅收政策執行情況評價。

        經抽查2002年2月—2005年5月期間XX縣地方稅務局已填用的“工商通用完稅證”、“繳款書”及稅收征收管理資料。該局基本能夠按照國家稅收政策法律法規進行稅收征收管理。稅收征管制度健全、規范,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三、審計查出的問題及審計建議

        經審查2002年2月—2005年5月期間的會計核算資料、票證及相關計劃統計資料,發現部分代征代扣手續費支出原始憑證不齊全;部分飲食業有獎發票的兌獎支出原始憑證不規范,但未發現違法違紀問題。故提出以下審計建議:

        第7篇:高企申報審計報告范文

        關鍵詞:孕期保健;高齡產婦;并發癥;妊娠結局

        孕期保健是當前用于衡量地方醫療衛生情況以及婦幼保健工作實施情況的主要指標,其實施效果直接關系到母子兩代人的健康情況,是當前實施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務[1]。尤其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思想的開放以及二胎政策的頒布,高齡產婦的人數越來越多[2]。高齡產婦由于卵巢功能已經過了最佳的階段,故極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和流產等情況,這為婦幼保健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困難[3]。為此,通過加強孕期保健知識的認識和了解,有助于預防高齡產婦的并發癥和孕期綜合征,更利于母子健康[4]。現結合廣西百色市右江區開展孕期保健的情況,對其在高齡產婦并發癥、妊娠結局中的影響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西百色市右江區2010年1月-2014年12月婦幼保健系統,已錄入高齡產婦100名,產婦年齡為35-42歲,平均年齡為(35.4±5.7)歲,孕期時間(36.7±4.1)周,40名來自農村,60名來自城鎮;其中66名為初產婦,34名為經產婦;所有產婦,經產前檢查,均無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等病史。

        1.2 方法

        1.2.1 分組方法 根據產婦產檢情況分為保健組和非保健組,其中保健組50人,定期給予產婦健康教育和產前檢查。非保健組50人,行常規指導,不定期給予產婦孕期保健,次數低于7次。

        1.2.2 孕期保健內容 保健組為高齡產婦提供系統的孕期保健,由門診醫生對孕婦的個人基本治療進行收集,其中包括了教育情況、孕婦身體狀況、性格愛好和心理狀態等,同時結合產婦的個人情況,給予孕期個體化保健方案。具體操作方法為:(1)定期產前檢查:孕28周前,需要每4周進行1次檢查,其中主要包括了:血常規、腹圍、B超、體重、尿常規、胎心檢查和宮高,孕28-36周之后則需要每2周進行1次檢查,在孕36周之后則需要每1周進行1次檢查直到分娩為止;(2)孕期健康教育:在宣傳欄上開設專門的高齡產婦孕期保健教育專欄,讓家屬和孕婦通過宣傳欄對孕期保健知識有所了解,為孕婦發放宣傳手冊;在孕婦到院檢查時,組織她們參加健康知識講座,為孕婦介紹孕期的心理變化、生理變化和胎兒的成長發育過程,同時告知她們高齡產婦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分娩方式的選擇,產后母乳喂養的益處等;結合孕婦的個人特點,給予示范式教育,同時針對孕婦個體情況給予相應的示范性指導;鼓勵孕婦丈夫能夠積極參與孕期保健知識的健康講座,充分體現系統支持的作用[6];(3)孕后期指導:安排一些專業的分娩經驗的產婦為孕婦們講解如何有效配合醫生、護士的工作,為分娩做好鋪墊工作。注意給予孕婦們心理干預,使她們能夠放松身心,避免出現恐懼和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胎兒成長和分娩配合。非保健組在進行孕期保健時,主要為產檢孕婦提供常規體重、血壓、胎心率、血糖、腹圍等測量,同時將檢查結果及時記錄到產檢冊上[5]。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孕婦妊娠階段出現高血壓、糖尿病、肝內膽汁瘀積癥(ICP)等并發癥的相關情況進行統計;記錄兩組孕婦晚期流產率、產后出血、胎膜早破、感染率等;妊娠結局:剖宮產率、自然分娩率、死胎率、難產率;新生兒并發癥:新生兒窒息、低血糖、紅細胞增大癥發生率、巨大兒等;新生兒出身體重和阿氏評分。

        2 結果

        2.1 兩組孕婦妊娠及分娩期并發癥情況

        根據兩組孕婦妊娠、分娩期并發癥統計結果來看,保健組各種并發癥,并發率均顯著低于非保健組,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情況

        根據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統計結果來看,保健組新生兒各并發癥,并發率均顯著低于非保健組,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妊娠結局比較

        保健組50例孕婦中,14例行剖宮產(28.00%),36例為自然分娩(72.00%),1例難產(2.00%),無死胎;非保健組50例孕婦中,37例行剖宮產(74.00%),13例為自然分娩(26.00%),5例難產(10.00%),3例死胎(6.00%)。兩組妊娠結局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由于高齡產婦的年齡較大,其血管的彈性和卵巢功能都出現了明顯下降,這使得她們的血壓往往呈現為直線上升。有研究表明,孕婦年齡在35歲及以上時,糖代謝會出現非常顯著的異常現象,其異常率是25歲以下孕婦的2.4倍,這使得她們極易出現妊娠期高血壓[7]。另有研究報道指出,高齡產婦的圍產期并發癥、死胎率以及產后出血的風險非常高[8]。為此,加強孕期保健,不僅僅是為了通過產前檢查更利于早期疾病的發現治療,同時也是為了提高孕婦各方面的綜合知識,并通過對孕婦各方面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來實現對高齡產婦并發癥的控制和妊娠結局的影響。根據本次研究結果來看,對高齡產婦實施孕期保健,保健組的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非保健組,且無死胎,僅1例出現難產(P

        綜上所述,通過加強高齡孕婦孕期保健,有利于對高齡產婦孕期、妊娠期病并發率的控制,同時還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死胎率和難產率,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瑜婷,趙文波.孕期保健對高齡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率影響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3,33(7):810-811.

        [2] 錢萍.有關孕期保健對孕產婦妊娠結局產生的影響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12):274.

        [3] 胡秋蘭.孕期健康教育對高齡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9):140-141.

        [4] 王雪.孕期保健對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兵團醫學,2014,40(2):61-62.

        [5] 周迎萍.淺談進行孕期保健對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4,3(8):83-84.

        [6] 皮桂玲,王秀梅,劉鳳蛾,等.高齡孕婦236例妊娠與分娩保健指導及監護[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6):19-20.

        [7] 黃慧卿,陳雪周,陳小梅,等.孕期保健對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25):3167-3169.

        [8] 宋燁,王文軍,楊海霞,等.婦女孕期保健知識態度行為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0,33(4):277-279.

        [9] 李秀榮.高齡婦女孕前和孕期保健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8):119-120.

        [10] 皮桂玲,王秀梅,劉鳳蛾,等.高齡孕婦236例妊娠與分娩保健指導及監護[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6):19-20.

        [11] 高婷紅.健康教育對于高齡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2,(32):139-140.

        [12] 唐曉君,龍倩,王宏,等.榮昌縣孕產婦產時保健服務利用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2):1841-1843.

        [13] 李敏.高齡初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0):43-44.

        第8篇:高企申報審計報告范文

        ensen和Peter O. Christensen創建的一種理論研究方法體系:通過闡述一組抽象的概念,使用大量通俗例子做支撐,旨在辨別“做會計”的實質原因,提出了“會計是使用估價語言和代數式來達到傳遞信息的目的”的結論。他們倡導的這種研究方法稱為“分析式研究”,與實證研究一起成為當代會計研究的兩大主流。CPA審計報告由規范的標準化專業語言和基本概念組成,經由“公司財務報告供應鏈”傳導到資本市場,理應具有豐富的“信息含量”,投資者對不同類型審計意見的市場反應不同。現實悖論是:使用者和投資者決策往往不依賴于審計意見,股票價格變動趨勢與審計意見不一致甚至無關。“CPA審計報告是否具有足夠的信息含量,借鑒“分析式研究”方法解析其中蘊含的信息含量,厘清其邏輯結構關系,甄別其形成機理”就成為理論界和實踐中的一個重大研究課題。

        一、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國外研究現狀 Shank,Murdock和Dillard(1977)、Finnerty和Oliver(1981)研究發現,收到保留意見的公司在審計報告披露后其系統風險的平均值和方差有了明顯增加,說明投資者在保留意見被披露后提高了對公司系統風險的評估,市場對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做出了負面反應。Michael Firth(1978)測試了英國“保留意見”的信息含量,發現投資者能對因不同原因出具的保留意見做出不同的市場反應。Chow和Rice(1982)也測試了保留意見與非正常收益率之間的關系,發現被出具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具有顯著的負面市場反應。Elliot(1982)研究了1973~1978年間美國145家上市公司收到保留意見后的市場反應后發現,市場早在保留意見公布45周之前就對其做出了顯著的負面反應。Dodd等(1984)選擇了1973~1980年間首次收到保留意見的美國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發現:在審計報告公布前后5天存在著細小的負的累計非正常收益率且不顯著,在公布前6個月的時間內,累計非正常收益率達到-8.9%且顯著,并在不同的樣本組中均存在著這樣的負反應。

        LaSalle和Anandarajan(1997)研究了銀行信貸經理在信貸決策中對因訴訟和持續經營原因出具拒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反應,發現信貸經理在面對拒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時減少了貸款意愿,調低了該客戶還款能力的評價、調低了該客戶改善盈利能力的評價、調高了可能貸款的邊際利率。Dopuch(1986)、Loudder(1992)、Frost(1994)、Chen(2000)等研究得出了類似結論:審計意見具有決策有用性,審計報告具有信息含量,審計具有傳遞客戶特征的信息功能,市場對審計報告意見反映顯著。

        在審計報告形成機理研究方面,以畢馬威Business Measureme

        nt Process(BMP)、安永Business Environment Analysis Template(BEAT)、普華永道PwC Mehtodology、德勤“AS/2”等“四大”(Big 4)為代表,提出了基本原理大致相同的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倡導以風險全面識別、評估和控制為導向,綜合考慮重要性、獨立性、職業謹慎、審計抽樣程序、審計證據等基本概念因素(本研究稱“信息含量因子”)后出具CPA認為恰當的審計意見。西方經典審計教科書如Auditing:Assurance & Risk(W. Robert Knechel)、Audting:AnIntegrat

        ed Apporoach(Arens & Loebbecke)、Auditing and Assurance Services:A Systematic Approach(William F. Messier,Jr.)、Auditing:Concepts for a Changing Environment(Larry E. Rittenberg & Bradley J. Schwieger)、Miller Auditing Procedures(G. Georgiades)、Student’s Manual of Auditing(Diane Walters & John Dunn)在論述CPA審計報告形成方面,重在單項、分章節論述“信息含量因子”的含義及其應用,內容分散,忽視了其內在的邏輯聯系,沒有歸納出如何依賴這些“信息含量因子”形成審計報告的路徑。

        (二)國內研究現狀 李增泉(1999)以上市公司1993~1997年度的審計意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考察年報公布日前后的市場反應,力圖從實證角度對審計意見的信息含量做出分析,發現“標準無保留意見”與“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公司在年報公布前后有不同的市場表現,審計意見對投資者的決策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不同類型的“非標準無保留意見”會引起不同的市場反應,但投資者并未對其進行嚴格區分,“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公司在年報公布前后的反常表現以及被連續出具的“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在年報公布日仍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說明我國的證券市場遠非“半強式有效市場”。

        李東平、黃德華、王振林(2001)利用1999年和2000年34家出現事務所變更的上市公司組成研究樣本,同時隨機從深滬兩市上市公司中抽取34家公司組成一個控制樣本組,應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研究了非標準審計意見和會計師事務所變更之間的關系。發現會計師事務所變更與前一年度的“不清潔”審計意見變量成正相關關系,注冊會計師出具的“不清潔”審計意見本身是導致我國資本市場中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的基本原因。李爽、吳溪(2001)利用1997~1999年中國證券市場審計師變更的數據進行研究,得出結論:在研究期間內發生了審計意見嚴重程度減輕的審計師變更,審計師規模更可能發生由大到小的變更。耿建新、楊鶴(2001)發現,被出具過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比未被出具過的更易變更會計事務所,變更后,其審計報告中標準無保留意見顯著地多于非標準無保留意見。

        宛燕如、高文進(2009)曾對審計意見形成過程進行歸納后描繪了流程圖,但是不夠明晰具體。我國CPA全國統一考試教材《審計》、《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2006)借鑒了西方風險導向審計的框架結構,對審計報告的形成機理闡釋也比較寬泛。

        國內外研究結論形成鮮明對比:國外CPA審計報告傳導到資本市場,具有重要的“信息含量”,對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而我國CPA審計報告傳導到資本市場,反應不強烈。筆者認為:西方CPA職業界面臨著巨大的職業風險(如安達信案例)和嚴厲的監管措施(如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不得不注重操守,職業謹慎非常強,審慎執業。我國具有特殊的人文社會關系國情,CPA個人素質和職業操守都遠非可比,于是上市公司依靠更換事務所達到“購買審計意見”目的,CPA也為應付審計市場的激烈無序競爭,迎合委托方提供虛假或“刻意修飾”后的審計報告,雙方互相默契配合,“信息含量不高”在所難免。另外,由于我國投資者大多數非專業人員,自我保護和風險意識差,法律不完備和政府監管不嚴厲,也在另一方面縱容了CPA審計報告的“信息含量低”這一現實。

        本文采用采用“分析式研究”方法,結合分析CPA審計報告所包含的基本審計概念體系及其邏輯聯系,揭示審計報告的“信息含量”原理,描繪CPA審計報告形成機理的路徑圖,提出了富有新意的改進建議,在理論上開拓了一片研究新領域;實踐中有助于CPA審慎撰寫審計報告,便于監管者和投資者直接對照,對利益相關者正確理解審計報告的豐富內涵,政府加強監管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基于“信息含量觀”的CPA審計報告傳導及其形成機理

        (一)主要內容 基于“信息含量觀”的CPA審計報告傳導及其形成機理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1)以我國CPA執業準則體系和證券市場的建立發展過程為線索,按照“1992年證券市場建立前”、“1992-1996年獨立審計準則實施前”、“1996-2003年審計報告準則修訂前”、“2003-2006年新CPA執業準則前”、“2007年實施新CPA執業準則后”等5個分時段收集CPA的審計報告,進行歸類統計,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含量因子”演進歷程,解析其相互內在邏輯聯系等重要信息分布;(2)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不同意見類型審計報告,以“信息含量因子”作為研究的假設變量,以市場反應指標(如投資收益率)為因變量,構建關系模型,實證分析各“信息含量因子”對股票價格變化和投資決策者的影響;(3)歸納并描繪CPA審計報告形成機理路徑圖:以風險導向為總攬和指向,獨立性為靈魂和首要要求,職業謹慎和重要性判斷貫穿審計過程,經過“全面識別評估并控制風險――執行抽樣審計程序――判斷審計證據充足性――最終風險衡量”過程,形成不同的審計意見類型并出具審計報告。

        (二)基本思路 在選擇一定數量、范圍的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和我國滬深兩地證券交易所進行問卷調查、實地調研基礎上,搜集CPA審計報告,采用分析式研究和實證研究兩條路線并行。先分析CPA審計報告的信息含量,描繪其形成機理路徑圖,再以審計報告信息含量因子作為假設變量引入構建模型,通過Eviews軟件分析各因子對股價和投資者決策影響,得出審計報告信息含量狀態的結論。最后,結合審計報告的形成機理路徑圖和實證分析結論,提出改進我國CPA審計報告的建設性意見。如圖1所示。

        (三)方法與重點 研究的方法主要采取:(1)問卷調查、實地調研;(2)分析式研究,提出審計報告的“信息含量觀”體系;(3)實證研究,檢驗CPA審計報告信息含量對股價和投資者決策的影響效應。研究重點:以通俗案例和基本概念闡釋CPA審計報告的“信息含量因子”內在邏輯聯系、繪制審計報告的形成機理路徑圖。

        三、結論

        (一)基本觀點 一是我國CPA審計報告的“信息含量”不足,對股價影響、利益相關需求者決策價值不大;二是可理解性和明晰性是CPA審計報告的特點和首要要求;三是CPA可以在漠視風險前提下出具任何意見的審計報告。同時,由于調研工作量大,獲取上市公司、證券交易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的一手信息并進行歸納。

        (二)相關建議 首先,可以相應引入“分析式研究方法”構建CPA審計報告“信息含量觀”的理論體系;其次,繪制CPA審計報告形成機理路徑圖,具體可參考圖2所示 ;最后,在CPA審計報告改進方面,可適當增加重要性(特別是數量方面)的信息含量。

        [本文系湖北省荊門市審計局科研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2]陳漢文:《審計理論》,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版。

        [3]謝榮、吳建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研究與實務發展》,《會計研究》2004年第4期。

        [4]Ross L. Watts & Jerold L. Zimmerman: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Prentice Hall,Pearson Education,Inc,1986.

        [5]John A. Christensen & Joel S. Demski:Accounting Theory:An Information Content Perspective,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3.

        [6]Christensen P. & G. Feltham: Economics of Accounting: VolumeⅠ(Information in Markets) ?2002 and Ⅱ(Performance Evaluation)2005,Kluwer Inc.

        第9篇:高企申報審計報告范文

        關鍵詞:骶管注射空氣過量 急性馬尾神經損傷

        The sacral canal air injection excessive sends acute horses tail neurotrosis example report

        Chen Xunyi

        Abstract:This example for the sacral canal air injection excessive,the hard membrane pouch obvious bearing,the horses tail nerve acute loss result,the patient once had three sacral canal injection history,each time measured approximately 30ml,but this time 15ml air sent the acute horses tail neurotrosis approximately,considered after shook the replacement the neurocanal to be the result of not unobstructedly,when reminded the sacral canal injection the total quantity could not oversized.

        Keywords:The sacral canal air injection excessive Acute horses tail neurotrosis

        【中圖分類號】R6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0)12-0208-01

        1 臨床資料

        劉某,男,51歲,因腰及左下肢疼痛一周,于07年12月22日抬入院,入院時,查腰椎生理曲度后凸,L3-4,L4-5椎旁壓痛,以左側為甚,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試驗 左15度(+),右45度(+),左下肢前外側麻木,感覺減退,右下肢正常,腱反射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CT示L3-4.L4-5椎間盤膨出。入院后經牽引,理療,按摩等治療,并分別于07.12.22,07.12.28,08.1.3行骶管注射三次,藥物配伍:0.9%氯化鈉30ml,2%利多卡因4ml,曲氨奈德40mg(1ml),每次穿刺順利,推藥無阻力,注射完畢后無不良反應,患者疼痛緩解。

        2008年元月9日4pm,患者在20kg牽力下行牽引按抖復位術,手法操作20分鐘,術中患者感覺良好,無明顯不適,術畢10分鐘行骶管注射術,穿刺順利,唯行負壓試驗時感阻力明顯,經反復三次推空氣試驗,推入空氣總量約15ml,患者訴穿刺部位疼痛,雙下肢及鞍區麻木明顯,查提睪反射減弱,肛周反射弱,鞍區感覺明顯減退,左下肢肌力3級,感覺減退,右下肢肌力3級,右足背外側及足底感覺消失,膝反射右側明顯減弱,左側輕度減弱,跟腱反射左側(++),右側(+),巴彬氏征左(-),右(-),并訴處脹痛,有強烈便意,但排尿障礙。急送患者到CT室行腰部掃描,示L3-4.L4-5椎間盤向周圍膨出,L4-5.L5-S1椎管內見中量氣體影,以右側為甚,硬膜囊明顯受壓,右側神經根受壓,余無特殊。CT檢查完時(約10分鐘)患者訴疼痛消失,麻木明顯減輕,返回病房后未做特殊處理,于6pm訴上述癥狀基本消失,第二天早上8點查房時,患者無明顯不適,雙下肢及鞍區感覺正常,腱反射存在。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曰本久久免费精品 |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 亚洲婷婷综合另类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αv在线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