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共衛生服務規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京秦高速公路玉田服務區,位于京、津、唐、秦中心地帶,每年不但要接待國內外大批游客,還要接待國內外要員和知名人士,地理位置十分顯要。建區營業四年來,我們堅持以“顧客滿意為中心”不斷完善標準化、規范化質量管理體系,尤其是20__年通過ISO9000認證的貫標和實施,打破了“官管、官辦”的舊傳統觀念和管理模式,向全新的現代化服務區管理軌道轉換,打造了京秦路服務區優質服務形象品牌。20__年以來,在全省“創建青年文明號通道”和“創建星級服務區”活動評比競爭中,先后被評為“五星級服務區”,省級青年文明號,為開拓服務區發展領域,走向全國,與國際接軌創造了良好的基礎。一、樹立全新的行政、服務、經營理念,實現由“官管、官辦”到法治程控的轉型
京秦高速服務區具備餐飲、加油、汽修、購物、停車等綜合功能。建區運營以來,我們十分重視對服務區的嚴格管理,曾嘗試過“建章立制抓規范”、“記分考評抓星級”、“定額獎懲抓經營”一系列經營改革措施,并收到了明顯效果,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還是沒有擺脫“長官說了就是法”,“絞盡腦子堵漏洞”的“官管、官辦”的怪圈。20__年根據國內外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京秦高速公路管理處在全線進行了ISO9000認證和PDCA過程管理,在實施過程中,從管理處上層機關到服務區基層干部舊的思想理念受到了沖擊,一種新的行政理念、服務理念,經營理念開始發生了質的變遷。各服務區普遍經歷了由“符合標準”到“滿足顧客需求”,從“事后檢驗”到“事前預防”,從“質量目標”到“過程控制”的理念更新和啟動,服務區內的管理水準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大造輿論,培訓骨干。ISO9000認證是世界公認的現代科學管理辦法,標志著一個企業取得了國際市場準入證。因此,沒有對質量體系的認知程度,貫標的廣度和深度是不能保證體系的持續有效。為此,我們在職工中廣泛開展了貫標的宣傳、輿論活動,并集中力量,集中時間,舉辦培訓班,組織一支骨干力量,全面、系統、深刻地了解和掌握ISO9000認證基本知識、基本內容、實施辦法。我們除派員參加處舉辦的骨干培訓班外,還通過請專家講課,到外地參觀學習等措施培訓骨干達20多人,事實證明,這支骨干隊伍的培訓對全面實施認證工作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二是層層發動,全員參與。職工是ISO9000認證貫標的主體。沒有職工的共同參與和積極性是不可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的。在骨干的帶動下,服務區層層進行發動,提高職工的服務意識、轉變觀念,由開始的灌輸和強制執行逐步轉變為一種自覺行為。我們除確保已通過貫標的加油站和汽修廠的實施外,還擴展到了餐廳、商品部等其它部門,并按ISO9000認證原則,制定標準和程序,統一實施和監控收到了明顯效果。三是領導帶頭,組織做保證。重視不重視干部是關鍵。在管理處貫標辦公室的領導下,服務區成立了認證領導小組,負責本區認證工作的指導和實施,同時,還成立了認證監察室,負責過程監察、過錯糾正和信息反饋。由于加強領導和監察力度,保證了服務區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貫標以來,服務區先后有百余名職工參加了培訓,共編寫各種教材一萬多字,共組織職工考試百余人次,合格率達95。
二、實施顧客滿意工程,打造服務區優質形象品牌
創造“優質工程、優質品牌、優質服務”是服務區的根本宗旨,也是貫標認證八項原則的重心。幾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優質服務”這一主題,以開展“顧客滿意工程塑造優質品牌”活動為載體,不斷提高和改進服務質量,具體做法是:
1、培育職工強烈的商品意識。滿足顧客的需求是衡量服務優劣的根本標準,只有把服務上升到商品理論的高度,才能擺正服務與顧客的關系,才能把服務標準求高、服務速度求快,服務理念求新。為了澄清認識,統一思想,我們在職工中展開了一場“服務就是商品”的大討論,擺表現查觀念,講原則、求效益,使大家清楚認識到服務與被服務之間,不存在平等與不平等的道理之爭,服務就是商品,只有向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才能獲取商品效益,明白了道理,使職工真正從思想上視顧客為上帝的服務理念發生了質的轉變,從而優化了服務環境。玉田服務區過去曾把委屈服務視為人格污辱,通過大討論,廣大職工把委屈服務做為衡量一個職工服務水平高低的重大考驗,從而在輿論上形成了一股力量,營造了一種氣氛,服務環境大大改善。暑期,服務區日接待旅客萬余人次,遇到各種復雜情況,甚至受到各種刁難,挑剃,但廣大職工從容對待,耐心接待,堅持“委屈服務”,高效服務,從根本上解決了與顧客爭理,頂撞的事發生,出現了“份外份內事,熱心辦、馬上辦”的助人為樂、濟人之困的社會風氣,在顧客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一位臺灣同胞春節回國觀光,在服務區與家人失散受到熱情接待,并幫助找到了親人,回臺后寄了一封感謝信寫道:“北京的冬天是寒冷的,但玉田服務區的熱情象春天般溫暖”。
2、建立和規范服務質量控制程序
過程控制是確保質量的基本法則,服務質量好壞,光有主觀善意不夠,還必須有規范的服務章法和控制程序,為保證服務質量目標的實現,我們從服務環境需要出發制定了一套比較系統的崗位職責,服務、安全、衛生標準、操作程序,把服務納入規范化、程序化軌道,做到“五有”:崗位責任有目標、服務操作有規程、督查有記錄,考核有標準,獎罰有依據,從而打破管理和服務中的隨意性,按章操作,依法辦事,行有規矩,干有尺度,保證了服務質量體系運行的有效性。過程控制不僅優化了服務環境,滿足了顧客的需求,而且也把職工融入了“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爭光”的爭先創優活動中,行業風氣明顯改善。他們把“顧客在我心中”作為座右銘,全方位、高質量地為顧客提供一流的服務,一流的安 全保障,一流的優美環境,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塑造了服務區優質形象品牌。據統計,去年以來,在服務區內共涌現好人好事千余人次,為顧客送還遺失物品三十多萬元,收到錦旗二十面,表揚信200多封,各級媒體刊登表揚稿件50多篇,這種崇高的社會風尚已在廣大職工中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潮流,變成了職工的自覺行動,不但培育了職工崇高的思想境界,也為京秦路增光添彩,名聲遠揚。
3、強化質量動態監察機制,達到持續改進。實踐告誡我們,質量動態監察是ISO9000認證管理中重要的環節,沒有強有力的監察,就不會達到質量控制的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為此,我們對質量信息傳送及現場質量監察十分重視。一是建立強有力的監察組織,明確一名副經理專管,配合專職人員操作。二是制定質量監察管理規定,依據管理處ISO9000經營文件要求,分為服務質量、安全防火、環境衛生、經營分析,財務帳目、目標運行、預防改進、顧客滿意等內容和項目,采取“定期與不定期,專項與綜合、抽查與聯查”三結合的辦法,進行規范而有效的監察和考評。三是注重信息的收集和傳遞及數據的分析和運用,形成持續改進的機制。信息收集和數據分析是保證質量活動處于受控狀態的重要工具和方法,目的在于持續改進,我們按PDCA控制模式,開展監察工作,并通過信息和數據的分析做出評價報告,制定過錯糾正措施和預防方案,控制并優化質量過程,促進持續改進和質量體系的有效運行。四是開展顧客質量問卷制度,不斷提高顧客滿意率。顧客質量問卷調查是衡量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最直觀的指標和信息。通過問卷調查予以傾聽顧客想什么、有什么新需求,新建議,從而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改進和提高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益。幾年來,服務區按認證要求定期開展顧客問卷調查活動,共發放問卷五百多張,收到建議和有價值的信息30多條,我們通過信息分析和處理,采取了有效措施,改進和提高了服務環境和質量。比如:顧客反映暑期人流高峰期,公共廁所擁擠的問題,餐飲、商購不適應的問題,停車廠路面破損的問題等,我們認真聽取了這些建議,并采取了措施,先后投資百余萬元,擴建了公廁、整修了路面,改進了餐飲,建了商品超市,較好地解決了顧客入廁難,購物難、餐飲難等焦點問題,受到了顧客的歡迎。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通過實施顧客滿意工程,不斷健全服務質量體系,規范服務標準,提升服務檔次,塑造了京秦服務區優良的品牌形象。
三、創新文化,建立高素質,高質量的員工隊伍
一個充滿競爭活力,蓬勃向上的企業,需要完善的機制和完美的管理來保障,更需要一支具有政治成熟、業務純熟、技術過硬的員工隊伍。在工作中,我處堅持用先進的企業文化拉動員工隊伍的建設,培育員工全新的企業精神,追求卓越品質的職業理念,信心百倍地把崗位上的事情做硬、干好。
1、堅持“兩創”建隊,營造精神鮮明,形象突出,凝聚力強的政治環境
我們把創建青年文明號、創建星級服務區活動貫穿到ISO9000認證過程中,通過豐富多彩的群眾活動,如演講會、知識競賽會、文藝晚會、技術比武、捐資助教、青年志愿者等,吸引員工共同參與,人人受教益。把熟練的文明用語,規范的操作規程,嫻熟的崗位技術技能融于活動之中,寓教于文化娛樂之中,增強了員工建設服務區,奉獻京秦路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滿意為顧客的服務意識,培育職工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職業風貌。
2、堅持激勵機制,營造“事爭一流”的競爭環境。強化職工隊伍建設,最終目的是強化人的質量建設。首先是堅持用好人,嚴把用人關,我們通過競聘機制選拔了一批政治強,素質高,形象好的人進區,堅持做到“凡進必考、凡崗必訓、凡錯必糾、凡優必獎、凡劣必退”。其次是堅持崗位競聘制,從領班到職員,一律實行公開競聘,把優秀合格的人才選拔到崗位中來。由于實行競聘上崗,激發了職工競爭意識,使職工經常保持一種責任意識,危機意識,“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成為職工身邊警句,從而形成濃厚的職工學政治、爭先進、學技術、爭第一、學業務、爭標兵的競爭氣氛。
3、堅持以法治區,以德治人,創造和諧的人格化勞動環境
以法治區是服務區制度化、規范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在以法治區的同時,我們還堅持以德治人,以情感人,既要給顧客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也要給職工創造和諧的人格化勞動環境。一是堅持在生活上關心職工,努力解決職工的實際困難問題,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獻上一份愛心。二是在思想上融于職工,經常了解他們在想什么、干什么、有什么要求,并有針對性的解決他們的思想和實際問題。比如:針對職工業余文化生活貧乏的問題,服務區內建立了圖書室、業余籃球隊、乒乓球隊、舞蹈隊、民樂隊,職工參與十分涌躍。去年元旦,服務區自編、自導、自演了二十多個精彩紛呈、短小精悍的節目,并在全處文藝匯演中,還獲得了二等獎和三等獎,在籃球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不僅提高了職工業余生活質量,還從娛樂中受到了教益。三是廣泛開展評先創優活動。榜樣的力量無窮,通過評先進,樹榜樣,帶動和激勵職工爭先創優,事爭一流,為服務區的經營發展創造了優良的人文環境。
玉田服務區經理
【關鍵詞】 公共衛生;體系;職能;健康
全球經濟一體化加速了世界各國經濟的共同發展,由公共衛生事件引發的諸多問題已超越了國界,促使世界各國在公共衛生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實現公共衛生方面的雙贏和多贏。面對公共衛生的全球化發展,中國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適應人民健康需求的現代公共衛生醫療體系。2003 年衛生部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全面實行了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確定了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建立健全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完善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體系、城市基本醫療服務體系、衛生科普宣傳體系和財政經費保障體系。并頒布了10 部與公共衛生有關的法律,以及若干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進一步加大了財政對公共衛生事業的支持力度。
現代公共衛生體系的最佳模式應該是政府行為+科學技術+社會動員。現代公共衛生體系是包括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救治等體系在內的一個大范疇,解決公共衛生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首先應將公共衛生體系作為一個整體,實現公共衛生體系的全面建設,保證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提高總體運作效率。另外,公共衛生職能履行必須有法律保障,應制定公共衛生體系的母法,明確公共衛生體系的構成及其職能,公共衛生的職權職責及其主體都應該是法定的,做到權責統一。根據發達國家實行的模式和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適合亞太地區國家的現代公共衛生體系的框架,中國現代衛生體系的建設包含十個方面的基本職能,其中涉及三大類的衛生服務工作,各項職能的履行又可具體分解為規劃、實施、技術支持、評價和質量改善、資源保障五個環節,需要不同的部門或機構來承擔。
1 現代公共衛生體系的構成
1.1 建立完善的政府公共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傳染病院。
1.2 預防和治療的服務機構(醫院、社區服務中心、社會團體等);保障公眾安全的部門(公安、消防等);保障生存環境的機構(環境勞動保護、質量監督等);促進精神健康的機構(文化、教育、體育等);交通運輸部門;提供經濟資源的商務機構;救助弱勢群體的民政慈善機構。
2 現代公共衛生體系涉及的三大類衛生服務
2.1 由政府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的,常規開展的疾病監測、疾病預防與控制、健康保護、應急處置等方面的衛生服務工作。
2.2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調整衛生服務的方向和措施。減少環境對人群健康的不良影響,促進人們維護和改善自身健康。
2.3 衛生服務的保證,有效保證衛生服務質量、公平性、安全性。
3 現代公共衛生體系應履行的十項基本職能
3.1 監測人群健康相關狀況
①連續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報告反饋、交流與人群健康相關的信息;②建立并定期更新人群健康檔案,編撰衛生年鑒;③人口、社會、經濟學等信息;④人群健康水平,如營養膳食水平、生長發育水平等;⑤疾病或健康問題,如傳染病、寄生蟲病、心理疾患、突發衛生事件等;⑥疾病與健康相關的因素,如生物、環境等因素;⑦公共衛生服務的提供,如免疫接種、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等;⑧公共衛生資源,如經費、人力、機構、設施等;⑨公共衛生相關的科研和培訓信息。
3.2 疾病或健康危害事件的預防和控制
3.2.1 對正在發生的疾病流行或危害人群健康突發事件,如傳染病流行、新發疾病的出現、慢性病流行等,開展調查預防并采取控制措施,開展病例發現、診斷、治療。
3.2.2 對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好應急準備包括應急預案常規儲備。
3.2.3 對有明確病因的疾病實施健康保護措施,如免疫接種、飲水加氟、食鹽加碘、職業防護、婚前和孕產期保健等。
4 發展健康的公共政策和規劃
4.1 發展和適時更新健康的公共政策、法律法規、衛生標準等,指導公共衛生實踐、支持個體和社區的健康行動、實現健康和公共衛生服務的公平性。
4.2 發展和更新衛生規劃,制定健康目標和可測量指標,實現連續的健康改善。
4.3 多部門協調,保證公共政策的統一性
4.4 全面發展公共衛生領導力量。
5 執行公共政策、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衛生標準
5.1 全面深入執行公共政策、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衛生標準等。
5.2 依法開展衛生行政許可、資質認定、衛生監督。
5.3 規范和督察衛生監督執法行為。
5.4 通過教育和適當的機制,促進從業人員依從。
6 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
6.1 開發和制作適宜的健康傳播材料。
6.2 設計實施健康教育活動,發展個體改善健康所需的知識、技能、行為。
6.3 設計和實施公共場所的健康促進活動,宣傳支持個體的健康行動。
7 動員社會參與,多部門合作
7.1 通過社區組織和社區建設,提高社區解決健康問題的能力,實現增權。
7.2 開展伙伴關系和建立健康聯盟,共享資源,促進人群健康。
7.3 組織合作伙伴承擔部分公共衛生基本職能,并進行監督和管理。
8 公共保證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和可用性
8.1 保證個體和人群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和可用性。
8.2 幫助弱勢人群獲取所需的衛生服務。
8.3 通過多部門合作,實現衛生服務的公平性。
9 保證衛生服務的質量和安全性
9.1 制定適當的公共衛生服務標準,確定有效可靠的測量工具。
9.2 監督衛生服務的質量和安全性。
9.3 持續地改善衛生服務質量,提高衛生服務的安全性
10 公共衛生體系基礎結構建設。公共衛生體系的基礎結構是龐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的神經中樞。
10.1 發展公共衛生人力資源隊伍,建立和完善職業資格、崗位準入、內部考核、分流機制,保證人力資源隊伍的穩定、高素質、高效率。
10.2 發展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包括建設衛生信息平臺、管理整合信息系統。
10.3 建設公共衛生實驗室,發展實驗室檢測能力。
10.4 加強和完善組織結構體系,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管理和運行機制。
11 研究、發展、實施革新性的公共衛生措施。此項職能為公共衛生實踐和公共衛生體系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科學支撐。
11.1 全面地開展基礎性和應用性科學研究,研究公共衛生問題的原因和對策,發展革新性的公共衛生措施,支持公共衛生決策和實踐。
11.2 傳播和轉化研究成果,應用于公共衛生實踐。
11.3 與國內外高端研究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保持密切聯系,開展合作。
參考文獻
[1] 《關于深化醫療改革的意見》。
一、工作目標
(一)促進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
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明確各級政府責任,對影響居民健康的主要問題實施干預,減少主要健康危害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使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
(二)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婦幼保健、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精神衛生、應急救治、采供血、衛生監督等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及服務網絡。加強公共衛生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培養,切實提高其理論水平以及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預測預警和處置能力。同時進一步強化基層衛生人員公共衛生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執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加強以健康檔案為基礎的信息系統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轉變公共衛生服務模式
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要重心下移,關口前移,根據人力資源和工作任務,劃定責任范圍,明確責任人,完善考核制度,定期深入工作場所、學校、社區和家庭,開展衛生學監測評價,研究制定公共衛生防治策略,指導其他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深入調查,全面掌握轄區健康危害因素及居民主要健康問題,主動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做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服務有機結合,強化對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險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實施范圍
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縣范圍內逐步實施。
三、工作任務
在全縣實施國家統一確定的九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具體內容如下:
(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為重點,在自愿的基礎上,為轄區人口建立統一、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檔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問題及衛生服務記錄等。要積極推進健康檔案電子化管理,及時更新健康檔案。到年全縣居民健康檔案規范化建檔率達到20%。
(二)健康教育
針對健康基礎知識和技能、優生優育及轄區重點健康問題等內容,按照衛生部《健康教育規范》要求,采取發放健康教育資料、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舉辦健康教育講座等多種形式,引導居民學習和掌握健康知識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進轄區居民的身心健康。鄉鎮衛生院每月舉辦健康教育講座不少于1次,每年開展公眾健康宣傳咨詢活動不少于6次。
(三)預防接種
為全縣所有適齡兒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費、均等化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預防接種服務,對15歲以下未免疫人群實施乙肝疫苗接種,進一步降低該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保護兒童身體健康。以鄉鎮(街道)為單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成份的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麻腮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接種率達到90%以上。
(四)傳染病防治
貫徹落實《傳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監測報告與處理機制,保障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正常運行,及進發現、登記并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參與現場疫點處理。開展結核病、艾滋病等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配合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非住院結核病病人、艾滋病病人進行治療管理。全縣傳染病疫情報告率達到90%以上。
(五)兒童保健
為0-36個月嬰幼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開展新生兒訪視及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管理率達到70%以上;新生兒訪視至少2次,訪視率達到90%以上;兒童保健1歲以內至少4次,1-3歲每年至少2次。開展體格檢查和生長發育監測及評價、心理行為發育、母乳喂養、輔食添加、意外傷害預防、常見疾病防治等指導。
(六)孕產婦保健
為孕產婦建立保健手冊,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后訪視。進行一般體格檢查及孕期營養、心理等健康指導,了解產后恢復情況并對產后常見問題進行指導。到年底孕產婦保健覆蓋率達到90%以上,住院分娩率達到99%以上,系統管理率達到75%以上。
(七)老年人保健
開展對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登記管理工作,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達40%以上。
(八)慢性病管理
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指導。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定期進行隨訪,每次隨訪時詢問病情、進行體格檢查及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開展高血壓和糖尿病健康管理試點,力爭高血壓和糖尿病健康管理率達30%。
(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對轄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在專業機構指導下對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隨訪和康復指導。每季度至少隨訪1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健康檢查。開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試點,力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達到30以上。
四、組織機構
(一)成立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協調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組織協調、信息收集、反饋等日常業務管理工作。辦公室設在縣衛生局,辦公室主任由兼任,副主任由(縣衛生局疾控股股長)、(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縣婦幼保健院院長)擔任,成員縣衛生局、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婦幼保健有關人員組成。
各鄉鎮也要成立領導機構,負責本鄉鎮項目的實施。
(二)成立項目技術專家指導小組。專家指導小組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縣婦幼保健院以及其他醫療衛生單的相關專家組成,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對全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技術指導和監督。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縣婦幼保健院為縣級項目技術指導單位,負責組織專家進行培訓與考核,并承擔項目技術指導和信息管理工作。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縣婦幼保健院在縣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對全縣項目實施機構進行管理、技術指導、業務培訓、績效考核,并承擔轄區信息管理工作。
五、項目管理
(一)縣衛生局負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的行政管理,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縣婦幼保健院具體負責項目實施的業務管理,包括制定實施方案與工作計劃,組織縣級技術專家指導小組對轄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實施技術指導和監督檢查、工作考核、人員培訓、信息管理、績效考核等。
(二)縣衛生根據全縣衛生規劃,確定實施項目的定點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對項目實施進行監督指導和績效考核,推進項目各項工作的開展。
(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通過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免費為全體居民提供,覆蓋不到的區域可的由縣衛生局指定其他醫療衛生機構提供。
六、工作要求
(一)明確職責,合理分工
縣發改、衛生、財政、編制等部門要主動向縣政府匯報,提出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建議,明確并履行本部門職責,積極落實各項具體措施。縣衛生局會同發改、編制、財政、人社等部門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落實鄉鎮衛生院的人員編制,保證經費開支,明確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機構和人員,并及時組織業務培訓工作。其他有關部門要結合本部門職責,積極配合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有關工作。
(二)科學規劃,加強管理
各鄉鎮要根據本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本鄉鎮的實際情況和人民群眾健康需要,制定規劃,認真組織落實,加快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在實施過程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管理制度。
(三)加強宣傳,督查落實
各鄉鎮要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對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宣傳,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度,接受社會監督。要通過新聞媒體定期宣傳健康知識,動態報道實施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政策、內容和進展情況。各級政府要將實施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納入民生工程,每年都要組織督查和考核評估,逐步使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
(四)強化管理,考核績效
各鄉鎮衛生院要按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實施方案,以重點人群和服務對象為切入點,逐步建立規范統一的居民健康檔案,積極推進健康檔案電子化管理,加強公共衛生信息網絡建設。全面實施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保健及主要傳染病、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縣衛生局和財政局要根據自治區衛生廳《關于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監管的通知》(桂衛辦〔〕22號)要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制度,考核各鄉鎮衛生院履行職責、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數量和質量、社會滿意度等情況,保證公共衛生服務落實和群眾受益。要充分發揮考核結果在激勵、監督和資金安排分配等方面的作用,考核結果要與經費補助掛鉤,作為人員獎懲及核定績效工資的依據。
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堅持中西醫并重,積極應用中醫藥預防保健技術和方法,充分發揮考中醫藥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
七、經費保障
(一)區、市、縣財政部門按照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桂發〔〕29號),逐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年和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不低于15元。
(二)縣財政部門按照《關于明確年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標準》(南財社〔〕13號)落實項目配套資金,以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我國衛生系統;網絡管理維護;現狀與對策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在信息技術主導的世紀,作為特殊資源的信息技術己逐漸成為區別于經濟與政治的另一種社會基礎。網絡化和信息化已經滲透到我國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我國的衛生系統中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發展十分迅速。在本世紀,能夠持續促進人類健康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網絡與信息技術在公共衛生領域中的應用。筆者在本文中就現階段我國公共衛生網絡管理維護中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關的對策,為制定公共衛生網絡管理和維護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我國衛生系統中網絡管理維護的現狀分析
1.在網絡管理和維護方面缺乏宏觀意識,現有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充分。目前公共衛生衛生網絡主要是有環境健康網、中國醫學信息網、衛生監督監測網、預防醫學信息網等部分構成,且每個網絡分支都已經投入運行當中。其中中國醫學信息網是醫學的主干網,是由十幾所著名醫學院校(比如中國醫科大學、北京醫科大學等)組成的大型公共衛生信息網絡。其中中國醫學信息網已經形成了生物醫學專用數據庫。
在目前的網絡管理過程中,主要存在問題的具體表現為:
第一,在管理和維護上缺乏宏觀意識。各地的衛生機構在組建和以后的管理維護自己的局域網以及廣域網的時候,沒有統一的操作規范或者執行標準,主干網與支線網之間的聯系沒有長遠的考量,假若因為實際要求需要改網,將不可避免地造成浪費。不僅如此,醫學信息主干網的覆蓋面不是很寬,在管理和維護中沒有考慮以后的發展需求,對于發揮信息網的信息載體作用起到了限制作用,
第二,在管理和維護上沒有開發和利用現有信息資源。主要表現在數字醫學圖書館提供的網絡書籍數量較少,由于涉及版權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只能提供網上閱讀,不能下載及復制;缺乏多層次的、多門類的公共衛生數據庫。
2.管理和維護的費用投入不夠,不夠提供深層次的網絡服務。從我國的實際來說,衛生系統中網絡管理維護的費用投入明顯不足。目前我國衛生網絡與網站幾乎都是由國家或者省市的衛生機構設立的,從日常管理和維護中投入的技術力量和資金來看,不僅技術力量薄弱,而且資金的后續投入明顯不足。這些因素導致了衛生網站的升級緩慢,信息更新不及時等。
就提供的服務來看,目前不少公共衛生網絡所提供的服務僅僅局限于本身機構的宣傳、簡介以及及接入服務等等,而其中真正能提供公共衛生論壇、公共衛生咨詢服務、虛擬社區、新聞組、熱點新聞、主頁存放空間等深層次服務的站點的數量不是很多,能夠提供遠程教育服務的網站更是鳳毛麟角。
3.在版權和服務費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網絡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可以快速訪問自己所需要的網頁并可以復制網頁上的信息。但是在知識產權的作用之下,怎么樣保護網絡信息資源的知識產權和信息的合理復制都是我國衛生系統中網絡管理維護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在網絡的管理和維護中可能無意中侵犯了作者的知識產權。
二、提高我國衛生系統中網絡管理維護水平的對策
1.完善和豐富信息的內容。為公眾提供豐富完善的公共衛生信息,可以使公眾更加了解我國公共衛生的實際狀況。在公共衛生網絡上應該提供的內容主要包括:
第一,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管理信息。主要包括傳染性疾病及其疫情狀況報告和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處置情況,地方病管理、慢性非傳染疾病、衛生城市、預防接種、農村衛生等信息的統計分析和管理。
第二,與公共衛生有關的政務信息。比如與公共衛生相關的各種法律法規、政策方針等信息。
第三,公眾衛生的規劃管理信息與財政信息。主要包括事業發展規劃和戰略目標,區域公共衛生的資源配置、財務預算和規劃等,公共衛生服務價格與項目收費管理,大型檢測設備管理與基本建設等等。
第四,與公共衛生相關的人事信息與在職干部信息。職業道德規范、人才發展規劃、技術人員資格認定標準與機構編制標準;干部簡要情況、干部任免審批備案登記等,此外還應該包括機關職工管理與高級技術人才管理方面的信息。
第五,公共衛生執法監督管理方面的信息。職業、環境、放射和學校衛生監督情況,傳染病防治和食品,職業病和中毒事故報告,化妝品與食品的審批、質量管理以及認證工作等信息都需要及時準確地對外公布。
2.研發新的具有使用價值的公共衛生網絡產品。從目前的網絡發展來看,新硬件技術與新型網絡軟件已初現端倪。例如在衛生監測領域,可以利用現場的監測儀器把信息數據通過網絡傳回衛生監測中心,可實現對作業場所及環境監測場所動態、不間斷的監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監測成本及提高工作效率。全國公共健康產品信息動態數據庫的建成為衛生網絡管理維護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它可幫助衛生監督人員將現場待檢產品的配方、生產數量、產地、出廠時間、批次、監督情況的真實信息通過網絡在瞬間反映出來,網絡管理維護的效率因此獲得很大的提高。
以上的這些網絡技術的出現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監督和監測方式,為公共衛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科研機構應加大對公共衛生網絡軟件及硬件技術的科研力度,開發出適應我國公共衛生情況的新型產品,促進信息和通訊技術在衛生領域中的應用,使我國衛生系統中網絡管理維護水平有一個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郭建軍,於海良,夏琴玲. 淺談公共衛生網絡建設[J]. 中國公共衛生,2005(07):665-666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緊緊圍繞“發揮公立醫院優勢、整合社會醫療資源、完善市場運營機制、融入街道社區服務”的原則開展工作,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注重衛生服務的公平、效率;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多渠道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堅持實行區域衛生規劃,立足整合現有衛生資源、輔以改擴建和新建,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堅持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并重、中西醫并重、防治結合;堅持立足地方實際,因地制宜,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
(二)工作目標:社區衛生服務著力于實現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著力于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著力于提高城區居民對衛生服務和醫療保障的滿意度。在2007年7月前,基本完成機構規劃和框架建設,年內建立比較完善的城區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二、建設思路
(一)機構設置和規劃。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6個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若干個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站構成。按照麗水城區街道劃分,在紫金、萬象、白云、巖泉和水閣街道各設立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則上每1.5萬左右人口建1個服務站,其中,紫金街道中心下設3個服務站,萬象街道中心下設2~3個服務站,白云街道中心下設2個服務站,巖泉街道中心下設1個服務站,水閣街道中心下設若干個服務站。水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體管理體制仍按市政府〔2007〕5號會議紀要精神執行。富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暫由蓮都區衛生局按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求管理。
(二)性質和申辦要求。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主要承擔所轄社區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分別由市中心醫院、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等5家市直公立醫療機構向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辦和承諾,經確認批準后掛牌。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站可由公立醫院、社會辦醫療機構按照“自愿申報、綜合評價、擇優確定”的原則,在設備、人員、房屋等達到準入要求的前提下提出申報,由市衛生行政部門組織人員考察論證后確定舉辦單位、發證、掛牌。
(三)運行和管理機制。市衛生局是城區社區公共衛生管理部門,主要承擔機構組建和日常管理,制定準入標準、管理規范和考核辦法,定期督查、指導、培訓、考核,依據考核結果發放工作經費,獎優罰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服務效率,同時,根據國家、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標準,結合麗水實際,制定《麗水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建設標準》。市疾控中心、婦保院、衛生監督所、市直公立醫療機構負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相關業務指導和技術培訓。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負責所轄區域人群的組織、宣傳等工作。社區衛生服務站承擔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日常管理與考核。
三、保障機制
(一)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市、區政府分別成立城區社區衛生服務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加強督促檢查。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各指定一名聯絡員負責此項工作,建立和完善市、區、街道(社區)三級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網絡。
(二)明確職責,合力推進。市衛生、發改、人勞社保、計生、民政、藥監、建設、計生、民政、宣傳等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共同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市衛生部門負責制訂發展規劃、準入標準和管理規范,加強行業監督管理,組織開展人員培訓。市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將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根據需要安排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研究制訂社區衛生服務收費標準和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市民政部門負責將社區衛生服務納入社區建設規劃,探索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做好社區衛生服務的民主監督工作。市財政部門負責制訂社區衛生服務的財政補助政策及財務收支管理辦法。市人勞社保部門負責完善社區全科醫師、護士等衛生技術人員任職資格制度,制定吸引優秀衛生人才進社區工作、促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的有關政策措施。市建設(規劃)部門負責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將社區衛生服務設施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市人口計生部門負責社區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指導和管理。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社區衛生服務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質量監督管理。蓮都區衛生局協助市衛生局做好城區農村人口公共衛生組織、協調工作,并參與城社區衛生服務等相關工作。
(三)加大投入,完善制度。
1.建立政府補償機制。按照“政府花錢買服務、辦事不養人”的原則,建立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并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從2007年開始,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服務人口補助(城區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流動人口每人每年7.5元),啟動階段先撥付部分補助經費,年度考核之后,按服務到位率兌現補助經費。從明年開始,所需補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2.健全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市、區勞動社會保障部門要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報銷比例,建立科學合理的支付方式和有效的雙向轉診約束機制,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用藥目錄和收費標準,調整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上級醫療機構就診費用的個人支付比例,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
3.建立社區衛生服務與預防保健機構、醫院三者之間合理的分工協作關系,完善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將適宜社區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婦女兒童保健、衛生監督協管等方面的基礎工作,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
四、工作步驟
(一)制定方案階段(4~5月上旬):市衛生局設置規劃、準入標準等,形成初步方案,經討論完善后,提交市政府研究。市政府出臺實施方案。
(二)宣傳申報階段(5月10~25日):根據實施方案,舉辦主體進行申報、承諾,確定社區衛生服務舉辦單位。
(三)審查培訓階段(5月25~6月30日):按設置規劃和建設標準,舉辦主體做好機構選址、房屋裝修、設備和人員配置等工作。市衛生局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評估審查,組織機構管理人員外出考察,對責任醫生、公共衛生工作人員進行全科醫生全員培訓。
一、目標任務
(一)網絡建設。20**年內完成80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置。其中:譙城區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40個;蒙城縣、渦陽縣分別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1個;利辛縣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6個。
(二)規范化建設。20**年完成18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房屋修繕和設備配置,達到規范化建設標準。其中:譙城區完成1個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個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蒙城縣、渦陽縣分別完成3個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利辛縣完成1個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
(三)購買服務。全面開展政府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協議簽訂、考評、兌現率100%,資金規范使用率80%以上。
(四)人員培訓。完成60名全科醫生和70名社區護士的崗位培訓任務。
二、建設標準
(一)網絡建設設置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站,基本達到衛生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
(二)規范化建設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站,按《**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標準》考核,得分達到80分以上,其中房屋、設備、人員須滿分。
(三)政府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按照《**政府購買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執行。
(四)參加全科醫生和社區護士的崗位培訓人員,80%以上通過省衛生廳統一組織的考試取得合格證書。
三、實施進度
2008年3月底前,完成網絡機構設置,簽訂購買公共衛生服務協議,規范化建設機構裝修招標。
4月底前,規范化建設機構裝修開工,選派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培訓人員。
5月底前,上報規范化建設機構配備設備目錄,基本完成居民健康檔案建立。
6月底前,規范化建設機構裝修完工。
7月底前,完成社區公共衛生年中考評,兌現半年購買經費。
10月底前,完成全部網絡建設任務。
12月底前,組織社區公共衛生年終考評,兌現年度考評經費。
四、經費籌集
在中央財政對中部地區按照社區衛生服務人口人均3元的標準予以補助、省政府按照社區衛生服務人口人均5元的標準予以補助的基礎上,市、區財政按照社區衛生服務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5元的標準和1:4的分擔比例安排社區衛生服務專項經費。各縣(區)財政原則上按照社區衛生服務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5元的標準安排社區衛生服務專項經費。規范化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自身原則上按政府投入比例1:1配套房屋修繕、設備配置經費。
五、經費使用原則
(一)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全部用于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由各縣、區衛生局、財政局根據省、市衛生、財政部門文件規定的項目、標準、程序和方法,依據績效考評結果進行補助。
(二)省級財政補助資金主要用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房屋修繕和設備配置補助、人員培訓、政府購買社區衛生服務以及考核獎勵等。
1.房屋修繕按每個中心10萬元、站2萬標準補助。由區、縣衛生、財政局按以下程序實施:規范化建設機構對照標準制定房屋修繕計劃,報區(縣)衛生、財政局審批;區(縣)衛生、財政局根據房屋修繕計劃,實施政府統一招標采購,各機構房屋修繕計劃和議價情況報市衛生局、財政局備案;施工完畢區(縣)衛生、財政局考核驗收合格后撥付補助經費,不足部分從區(縣)財政配套經費和規范化建設機構自籌資金中解決。
2.設備配置按平均每個中心15萬、站2萬元標準補助。區、縣衛生局依據《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規定,按填平補齊原則,上報規范化建設機構需要配備設備目錄,由市衛生局匯總后委托市政府招投標服務中心組織統一招標采購。
3.人才培訓補助經費。由市衛生局統一組織培訓,采取預撥與報帳相結合的方式,由市衛生局編制培訓計劃和經費預算,市財政局審核后撥付補助額度60%資金。培訓結束后由市財政局根據培訓任務完成情況和經費使用情況,撥付其余40%的資金。
4.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等項目補助經費,按照省衛生、財政部門規定撥付使用。
(三)市、區(縣)兩級財政安排資金,主要用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基礎建設、購買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按成本收費補貼、特困病人基本醫療費用減免等。
六、工作要求
(一)社區衛生服務是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舉措,是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各縣區要將此項工作納入政府工作考核內容,實行年度考核,目標管理。
(二)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資金管理。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市、區(縣)財政部門專項管理、專項核算,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挪用。嚴格按照財政廳、衛生廳《**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社〔20**〕669號)和省民生辦《關于進一步加強民生工程審計監督的意見》規定,對建設資金進行管理、監督和審計。
(三)堅持社區衛生服務公益性質,加大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力度,增加公辦機構比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原則上應由政府舉辦或公立醫院延伸舉辦。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設,原則上也由政府舉辦或公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延伸舉辦。確實不能由上述單位舉辦的,要按照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四)嚴格規范化建設的考核驗收。按照省衛生廳、財政廳頒發的《**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標準》,堅持“六統一”標準,即統一規劃建設、統一標識標牌、統一制度規范、統一信息管理、統一基礎設備、統一考核評估。
(五)強化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的使用管理。實行合同制管理,年初預撥一定比例經費,年終考核結算。確定的補助單位和補助金額,應張榜公布,并報市衛生局、財政局。不具備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或沒有提供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不予補助,服務不好的不能全額補助,服務好的予以獎勵。
(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共衛生服務功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在做好基本醫療服務的基礎上,積極做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指導將婦幼保健、預防接種等公共衛生服務交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
長期以來,高血壓并不為人重視,其病程綿長,病痛亦不十分明顯。但鮮為人知的是,與高血壓密切相關的心血管病已占中國總死亡原因的首位。
中國衛生部關于疾病死因構成的調查中,癌癥每每位居首位,相隨其后的分別是心臟病和腦血管病。因后二者病理相似,通常統稱為心血管病,而高血壓作為心血管病的一種,是導致心肌梗死、腦卒中(腦中風的學名——編者注)的主因。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12年4月出版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1》顯示,心血管病早就遠超癌癥,達到中國總死亡構成的41%,而癌癥不過占據死因的四分之一左右。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陳偉偉介紹,多項研究已經證實,三分之二的心血管病死亡都跟高血壓有關。
不受重視,發病率日益攀高,最終釀成大患——高血壓的發病趨勢正是中國當前慢性病發展趨勢的一個縮影。慢性病是相對于傳染病而言的,主要指以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糖尿病、惡性腫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精神異常和精神病等為代表的一組疾病,有病程長、病因復雜特點。2012年5月21日,衛生部等15部委聯合《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年-2015年)》(下稱《規劃》)稱,中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在快速上升,現有確診患者2.6億人,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已占中國總死亡人數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70%。在長期關注慢性病防控的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孔靈芝看來,無論是就對健康的殺傷力還是從疾病的社會負擔而言,慢性病的危害都是最大的。
如控制得當,在高血壓、糖尿病等“小病”初期就進行干預,慢性病危害本不至此。首次由多個部委聯合制定的慢性病防治規劃顯然有意扭轉這一局面。《規劃》指出,將致力于未來三至五年間,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盡快遏制慢性病高發態勢”。愿景很美好,能否實現卻還是未知數。“目前(中國)慢性病防治能力的提升還跟不上患病率增長的速度。”世界銀行高級衛生專家王世勇說。
致命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征,伴有心臟、血管、腦和腎臟等器官損傷的全身性疾病,可導致冠心病、腦血管病、慢性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其主要危險誘因,包括高鹽飲食、超重或肥胖、過量飲酒等;同時,有家族遺傳史的人更易患有高血壓;4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高。但僅就一般性癥狀而言,很多人血壓升高后只是感到頭暈、耳鳴,難以引起重視。
高血壓可能導致的致命性惡果就此為人忽視。《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1》顯示,隨血壓水平升高,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也相應增加。50%至75%的腦卒中發生與血壓升高相關;40%至50%的心肌梗死同樣可歸因于此。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調查發現,中國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約350萬人,即平均每死亡五個人中,就有兩個是死于心腦血管疾病。
中國迄今進行過四次大規模的高血壓患病率調查,數據顯示,高血壓患病率一直呈明顯上升的趨勢。最近的一次全國性調查為2002年,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較之前1991年的調查,上升了31%。
財新記者獲悉,第五次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計劃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啟動。不少專家預計,此次計劃覆蓋50萬人次的大規模抽樣調查,得出的高血壓患病率將在25%至30%之間,較2002年的18.8%漲幅更為強勁。
據陳偉偉介紹,此前在一些地區性調查中,高血壓患病率已有多地超過30%。2004年天津15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已達到31.57%;2007年黑龍江1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也達到30.48%。更讓陳偉偉擔憂的是高血壓目前呈現的年輕化特點,在年輕人群中增速更為迅猛,以及貧困地區發病率的快速增長。“在高血壓(患病)方面,可以說已經完全取消了城鄉差異,城鄉接合部的患病率可能比城市更高。”
由此帶來心血管病患病率的攀升。在醫學界人士看來,這本可避免。“高血壓是花費很少就可防控的疾病”,陳偉偉說,控制高血壓的藥品價格低廉,治療手段簡單,只要堅持測量血壓、按時服藥,并輔之以飲食習慣等生活方式的干預即可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從而使心臟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迅速下降。
但這些措施并未有效實行。2002年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發現,高血壓知曉率僅有30.6%,治療率為24.7%,控制率僅6.1%。也就是說,大約七成的高血壓患者甚至不自知自己的血壓狀況,遑論治療與干預。
就此,高血壓小病拖成大病成為常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社區處處長施小明對財新記者說,雖然高血壓花費不高,但若出現心臟病、中風等高血壓并發癥,醫療費用則是一筆巨款。來自世界銀行的一份中國慢性病報告指出,農村慢性病患者中因經濟困難放棄治療的比例是城市患者的2倍多。“高血壓造成的疾病負擔排在第一位,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施小明說。
基層不設防
高血壓并非中國獨有,為何在中國如此失控?2010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的一項研究披露,大約50%的美國高血壓患者已經得到控制,健康狀況呈明顯改善,這遠高于中國2002年調查顯示的6.1%的控制率。
前述中國15部委聯合的《規劃》提出,至2015年,要求35歲以上成人血壓知曉率達到70%,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達到40%,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達到60%;腦卒中發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內,死亡率下降5%。問題是,這些指標目前的基數都非常低,實現目標任重道遠。
“善醫行”公益組織發起人劉鳳梅今年5月在河北寧晉農村發現,村中已確診高血壓病人200人,潛在病人200人,已確診患者甚至不懂按時服藥,而村醫只有血壓計和聽診器,沒有小型心電檢測儀器支持,高血壓并發癥多發。
這與現有公共衛生政策相悖。2009年7月,衛生部啟動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明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括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病人指導,35歲以上患者要求首次門診時測量血壓,基層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要對確診的患者登記管理,定期隨訪。這些服務主要通過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機構免費為全民提供,是一種均等化公共衛生服務。藥費方面,由新農合或醫保統一報銷,減輕病人用藥負擔。
但真正做到上述服務的基層醫療機構十分有限。2009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顯示,55%以上縣沒有慢性病防治專業機構;約15%的縣沒有慢性病防治專職工作人員;只有不到45%的縣級疾控中心開展了慢性病監測,在調查前一年內,僅30%左右的疾控中心開展過慢病干預工作。
前述《規劃》提出,要讓慢病患者下沉到基層醫療機構接受長期管理和治療。然而,財新記者了解,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瑣碎,幾無回報,多數基層醫療機構毫無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積極性。許多地區的公共衛生經費遲遲不能到位,這被基層醫務人員稱為“只讓馬兒跑,不讓馬兒吃草。”“過去三年的公共衛生經費到現在都沒有發給我們。” 陜西子長一位鄉鎮衛生院院長說。
即便在大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逃避公共衛生服務的行為也屢見不鮮。據王世勇介紹,世界銀行5月在南方某省考察時發現,高血壓患者檔案中,每位患者的血壓都完全相同,所有患者均無吸煙、飲酒習慣,明顯造假。
“盡管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要均等化,但全國范圍肯定有前有后,須逐步推進。”陳偉偉說,高血壓的特點是“一管就靈”,上海、嘉興等經濟較發達地區對高血壓管控后,心腦血管疾病等并發癥明顯下降,可多數地區還無法達到這種管控水平,“有錢的問題,也有技術的問題,很多基層醫生的能力還有待提升。”
村醫一級尤難落實上述公共衛生安排。劉鳳梅告訴財新記者,一位湖北恩施村醫隨訪高血壓村民,動輒就要走幾公里山路,而這位村醫同時還負擔著上千村民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任務過于繁重。在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4月舉辦的“中國鄉村醫生生存狀況研討會”上,健康檔案大量造假的情況即被曝出。來自安徽和山西的村醫都反映,健康檔案隨訪量大,統計慢性病人數時,往往依據上級提供的數據安排人數,許多村醫把自己的親朋好友登記在冊,應對檢查。
財政投入兩難
不乏學者認為,高血壓等慢性病防控止步不前,與財政投入不足息息相關。不過,借著新醫改的東風,公共衛生的投入幾年來已持續增加。2009年,公共衛生經費為人均15元,2012年已漲至人均25元,如人口以13億計算,這意味著財政今年至少拿出300多億元用于公共衛生。另外,對于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財政亦有逾千億元補貼。
不過,相對于各類慢性病均大幅上升的趨勢,不少疾控專家仍認為投入遠遠不足。據世行報告預測,由于老齡化的加速、生活方式的不健康,2010年至2030年間,40歲以上的人群中,慢性病患者人數將增長2倍甚至3倍,其快速增長主要集中在前十年。所有慢病負擔中,心血管病比重將超過50%,肺癌人數將增加5倍。
在專家看來,加大投入抑制慢性病十分必要。“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每投入1元資金進行高血壓防治,就可以節約心腦血管治療費用8.59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王增武說。
以高血壓防控為例,2010年,針對貧困地區的高血壓患者,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曾提請衛生部開展“全國貧困縣高血壓防控關愛行動”,對全國200個貧困縣免費提供三種基本藥物。當時測算的項目金額并不高。據王增武介紹,200個貧困縣只需5.5億元,涵蓋了對高血壓隨訪管理、健康教育及藥費等各個環節。但這一項目最終未能立項。
“總體的經費肯定還是緊張的。”王增武說,此次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即將啟動的第五次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同樣經歷了經費的苦惱。該項目由科技部立項并提供資金,考慮到樣本量大、需時長以及大量的針對基層醫務人員的培訓工作,預算為9000多萬元,但實際批復的資金只有2000多萬元,巨大的資金缺口“只能后期再想辦法”。
不過,伴隨財政對公共衛生服務投入的不斷增加,公共衛生經費的使用效率也令專家們擔憂。“我們到現在都還沒有形成對公共衛生服務質量考核評估的標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馬吉祥坦言,“現在地方報上來的數據好多都是虛的,我現在要知道實實在在的數是多少,知道自己有多差,才知道自己離目標還有多遠。”
公共衛生服務激勵機制也一直未能建立,激勵缺失帶來效率的低下。在日本等發達國家,為了減少未來可能發生的醫療費用,醫保是慢病防控的主要主導方,而非中國通過行政力量干預。
盡管人社部已經提出推行門診按人頭付費等新型付費方式,希望將患者的醫療費用變為醫療機構的成本,引導醫療機構為患者做好預防,但在全國還極少有地區真正施行。
在醫療機構仍然按項目付費的情況下,醫務人員更易傾向于增加醫療費用,而非減少。北京市一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告訴財新記者,醫生根本沒有積極性去隨訪,只想在社區中心看病、開藥。
優勢、劣勢、機會、威脅(SWOT)分析法是企業競爭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廣泛應用于企業戰略研究與競爭分析,目前在我國公共衛生領域研究應用較少。運用SWOT法對南岸區公共衛生體系進行選擇性分析,就是將與南岸區公共衛生發展密切相關的4個方面因素,即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通過調查研究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得到影響南岸區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各種因素,為探討發展對策,制定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1南岸區公共衛生基本情況
南岸區是重慶市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區幅員面積260.76km2,常住人口69.15萬。南岸區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246個,承擔公共衛生工作的有140個,其中包括南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南岸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南岸區婦幼保健院3家公共衛生單位和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7個鄉鎮衛生院、58個村衛生室以及18家其他類型醫院。近年來,南岸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同時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也正日益突出:一些新型傳染病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發和流行,結核病的死灰復燃,以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為主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環境污染與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農村明顯高于城市,這些問題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損害,也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沉重負擔。因此,分析南岸區公共衛生發展現狀,探討下一步發展對策,對促進南岸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優勢分析
2.1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取得多項好成績近年來,南岸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努力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建設,建立完善了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有效控制了多起突發疫情,保證了無第2代病例發生。2004年起逐步啟動并完善了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鄉鎮級以上的33所醫療機構全部實現了網絡直報。2007年開展了“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系統”建設,全區26個預防接種門診全部與中心聯網。免疫規劃的七大類疫苗報告接種率和調查接種率均達到98%以上,新生兒乙型肝炎疫苗首針及時率達95%。結核病DOTS策略覆蓋了全區所有鄉鎮。艾滋病實驗室在重慶市2006年度質量考評中獲得優秀,實驗室獲得2006年全國質控網絡合格實驗室稱號,2007年獲重慶市疾控系統衛生檢驗先進集體稱號。
2.2衛生監督執法工作深入開展近年來,南岸區衛生監督所重點開展了餐飲消費安全、飲用水安全和打擊非法行醫等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各種專項治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成功處置了多起食品安全事故,原因查明率達100%。在重大活動及節假日,重點加強對會場餐飲提供單位的食品衛生全程監督和會場周邊巡查力度,有力確保了亞太市長峰會、直轄十周年慶典等大型會議、活動的衛生安全。同時通過加強衛生監督稽查,強化內部制約機制,認真開展依法行政文明執法樹立形象專項培訓教育活動,有力地推動了衛生監督執法工作的深入開展。
2.3婦幼衛生工作得到有力推進近年來,南岸區婦幼保健院緊緊圍繞一法兩綱,以降低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為核心,通過創建區級甲等婦幼保健所、加拿大永明愛幼中心、愛嬰區以及開展母子保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工作,不斷加強軟硬件和內涵建設,使婦幼衛生工作水平得到明顯提高。近10年南岸區孕產婦死亡率從1997年的10萬降至2005年的1萬以下,嬰兒死亡率從1997年的11.79‰降至2008年的3.61‰。
2.4公共衛生中心和應急指揮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為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南岸區政府無償提供土地5.56畝,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用于南岸區公共衛生中心大樓的建設(應急指揮中心設在公共衛生中心大樓內)。南岸區公共衛生中心大樓的建成,為公共衛生3家單位提供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平臺,南岸區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災害事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危害公眾健康事件的應急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整合與增強。
2.5農村和社區衛生工作得到大力加強農村衛生工作方面:(1)作為重慶市的五個“試點區”之一,率先推行了新型城鄉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將醫療實惠帶給了廣大農村群眾和城鎮居民;(2)作為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達標區,大力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改善農村居民生活環境;(3)加強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2007年投入資金1850萬元,新建了衛生院業務用房6989m2,為12個村衛生室配置了新的設備,極大地改善了鄉鎮衛生院的硬件條件。社區衛生工作方面,南岸區將社區衛生服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通過加大政府對公共衛生的投入力度(從2004年起區財政連續3年每年對衛生增加1000萬元的投入主要用于農村和社區衛生)、落實困難群體醫療救助經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享受稅費優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加以推進。2005年,南岸區成功創建了“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到2007年建成了8個社區服務中心和3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初步建立起“小病在社區、大病在醫院”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
3劣勢分析
3.1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發展受到制約(1)在人才方面,存在缺乏學科帶頭人,專業技術人員學歷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不夠高、現場處置能力不夠強等問題。(2)在實驗室建設方面,近幾年雖然投入不斷加大,但按照衛生部、國家發改委聯合下發的《省、地、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建設指導意見》中有關地級實驗室裝備標準要求,A、B、C三類儀器設備還差376套,很多必須的檢驗監測工作還不能完成。(3)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作為社區衛生和農村衛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還沒有做到與二者有機結合。
3.2衛生監督管理難度大(1)衛生監督具有對象多(南岸區現有食品生產經營和公共場所單位2853戶,各類學校及幼兒園232所)、面廣、從業機構動態變化、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而南岸區衛生監督所僅有衛生監督員35人,因此監督力量嚴重不足。(2)開展衛生監督工作所必要的一些交通、取證工具和辦公設備沒有得到充實,導致執法手段較落后,影響了衛生執法的效率和水平。(3)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難度大,一方面企業職業衛生法制意識淡薄,也不愿花錢投入,另一方面工人害怕失去工作不敢對企業提出應有的勞動保護要求,使職業衛生安全存在很大漏洞。(4)對流動食品攤點難以管理,他們一般為失業人員、下崗職工和農村進城人員,其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相應技能,衛生意識較差,給衛生監督工作帶來了困難和挑戰。#p#分頁標題#e#
3.3婦幼衛生工作發展緩慢人才嚴重缺乏是目前制約南岸區婦幼衛生事業發展最主要的因素,(1)按照衛生部《婦幼保健機構管理辦法》的要求及南岸區服務人口69萬的現狀,南岸區婦幼保健院應配備保健和臨床人員100~110人,而現在僅有在職職工3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僅26人,因此婦幼衛生工作即使滿負荷運轉也不能滿足市場需求。(2)國家取消強制性婚檢以來,婦幼保健院的收入急劇下滑,為努力創收維持正常運轉,婦幼保健發展出現了“重臨床、輕保健,重有償、輕無償”的現象。(3)在婦幼保健3級網絡中,村級網底基本破裂,農村孕產婦和兒童系統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實,使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農村明顯高于城市。
3.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亟待加強(1)全社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認識不充分,危機和憂患意識不強,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準備;(2)處置突發事件的各部門間密切協調和聯合執法力度還不夠;(3)一部分預案沒有經過多次演練實踐,可行性和操作性不強;(4)疫情監測體系和評估制度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4機會分析
(1)公共衛生正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總書記明確要求要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SARS以后,社會各界進一步意識到公共衛生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健全的公共衛生體系能夠使一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得以避免或得到有效控制。(2)良好的公共衛生政策為公共衛生事業的加速發展奠定了基礎。近年來,國家政策不斷向公共衛生傾斜,2002年以來,全國共投資105億元用于各地疾控中心基礎設施建設,中央專項投資64億元用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最近5年南岸區財政在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也不斷增加,2003~2007年增加了2.65倍,其中4200萬元資金用于區公共衛生中心大樓的建設和儀器配備。(2)重慶直轄和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給社會事業包括公共衛生帶來全面快速發展的好機遇。(3)公共衛生正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總書記明確要求要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SARS以后,社會各界進一步意識到公共衛生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健全的公共衛生體系能夠使一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得以避免或得到有效控制。(4)社會公眾的公共衛生意識逐步提高。通過SARS以及近年來發生的霍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大家認識到公共衛生一方面要依靠政府和醫務工作者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全社會的每一個人都要積極行動起來。
5威脅分析
5.1疾病控制工作形勢嚴峻(1)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全球化,在交通旅游業日益發達的今天,感染性疾病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從一個地區到另一個地區可能只需幾小時時間;(2)一些新型傳染病的暴發和流行給人類健康帶來威脅,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豬鏈球菌病和不明原因肺炎等;(3)重大傳染病防控形勢不容樂觀,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擴散,結核病死灰復燃(近年來南岸區法定傳染病中肺結核發病率一直處于首位)、性病發患者數不斷上升,狂犬病疫情處于近年來的發病高峰;(4)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據社區衛生基線調查統計資料,南岸區2004~2008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病前3位分別是:高血壓、糖尿病、腫瘤。
5.2食品安全問題令人堪憂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對不同食品的需求量和消費結構都發生了明顯變化,但食品不安全問題卻日趨嚴重,如震驚全國的“三鹿奶粉”、陳化糧等事件,南岸區衛生監督部門近年來查處過的有潲水油、“蘇丹紅”辣椒粉、藥物殘留多寶魚、臭豬肉加工臘肉、香腸等事件,以及越來越多的轉基因食品,這都給食品衛生監督監測帶來了新課題。
5.3職業衛生工作任務艱巨南岸區是重慶市老工業基地之一,皮革、汽車、摩托車配件、醫藥、紡織業較為發達。工業迅猛發展,不可避免地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同時生產過程中的新工藝、新設備、新原料不斷開發利用,使職業病危害因素不僅僅限于傳統的粉塵、噪聲、重金屬,還有如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導致的神經衰弱綜合征以及微波、高頻、電磁輻射、激光、新型農藥帶來的新的職業危害。
5.4進城務工農民工增多給公共衛生管理帶來相當大的難度近年來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謀生,僅南岸區中心地區南坪就有農民工約30萬。由于大多數農民工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其生活環境、衛生意識和衛生習慣都相對較差,如對常住人口的兒童計劃免疫、孕產婦和兒童系統管理等工作都無法實施,因此,農民工的公共衛生問題日益突出,這不僅嚴重威脅農民工的健康,也將影響到常住居民的健康。
【關鍵詞】 城鄉居民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均等化 和諧社會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equality of basic public health in Songzi,the contents of service are constantly developing.The service group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The quality is improved.but recently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such as.The pubic funds can‘ t satisfy the need of work.The quality of service group can′t catch up the upgrade of work contents.The arrangement of slow disease is below.How to make it develop.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ing in our city.I think it‘ s social united action that can realize it.
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指全體城鄉居民,無論其性別、年齡、種族、居住地、職業、收入等都能平等地獲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我市作為湖北省衛生綜合改革試點縣市,近幾年來,醫療衛生服務在運行機制、管理體制、籌資補償等方面均進行了開拓性的實踐和探索,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但隨著我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社會對醫療衛生的需求呈上升趨勢,面對這樣的新形式如何結合醫改方案,促進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縮小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差距,力爭讓群眾少得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意義
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政府的一項惠民措施。長期以來,由于存在的城鄉差別,城鄉居民在享有公共衛生服務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促進城鄉居民均等化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表明了政府對每一個人生存質量的關切,也彰顯了政府維護健康公平的責任意識。所以說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是政府一項惠及城鄉居民的民生工程,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體現了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公共衛生工作主要是對危害健康的因素進行早期預防,以達到減少疾病發生,延長壽命的目的,是一種投入低、見效高的健康投資。目前我市流動人口多,衛生資源相對貧乏,將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放在第一位,強調預防為主,體現了衛生工作的內在規律,是提高衛生資源利用效率的重大舉措。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第53屆衛生大會上《2000年世界衛生報告—衛生系統:改善績效》報告顯示,中國被列為衛生負擔最不公平的國家,所以在2009年出臺的新醫改方案中,國家提出了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其目的就是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影響城鄉居民的健康問題實施干預措施,有效預防和控制疾病,使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公平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2 我市公共衛生服務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不斷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建成了覆蓋全市2235平方公里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應急醫療救治體系。曾經嚴重威脅群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自實施免疫規劃以來,全市大量減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肺結核、破傷風等傳染病的發生和死亡率。近年來逐步擴大免疫規劃項目,對甲肝、乙肝、麻腮風、無細胞百白破、卡介苗、脊髓灰質炎、麻疹、A群流腦、乙腦等九種疫苗實施免費接種;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初步遏制了艾滋病的蔓延勢頭,結核病實行免費服藥,控制策略覆蓋達到100%。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工作逐步規范,精神衛生防治工作列入社區重點管理。現已獲得省級衛生城市稱號,并積極開展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鄉環境衛生進一步改善。控煙履約工作扎實推進,全市22家醫療機構和56所中小學被評為無煙單位。本市孕產婦死亡率從2000年前的8.2/10萬降低到目前的1.5/10萬,嬰兒死亡率降為零,外來流動人口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也落實到位。衛生監督體系向基層延伸,食品、飲用水、公共場所、職業病、放射、學校、傳染病防治、醫療服務以及血液安全等衛生監督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但是,我市公共衛生服務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外來流動人口與本地戶籍人口享受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尚有差距。由于外來人口自身流動性等客觀原因,目前他們除享有計劃免疫接種,結核病管理和其他傳染病的管理外,而在慢性病、精神衛生、老年人等重點人群規范管理方面尚未開展,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明確和界定外來人員在公共衛生服務方面享有的權利和相應的管理模式。二是不同區域人群公共衛生享有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別。總的來說城鎮范圍內的衛生資源多與農村,由此造成城鎮和農村的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服務資源有一定差距。三是三級衛生服務人員數量和能力水平已經不適應新時期百姓的健康需求。醫學行業是特殊行業,醫務人員的技術能力水平是疾病診治的第一要素,由于歷史等原因,醫療衛生服務人員的數量和能力水平已經成為制約衛生服務繼續發展的瓶頸,從醫務人員的數量來看,以往的醫務人員數量的配置是按照戶籍人口制定的,顯然已經不適應新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從人員質量來看,我市公共衛生和全科醫師的數量和能力水平顯得相對不足。
要確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實現,需要系列的措施來保證,我市剛開始推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一切尚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在此,就如何保證我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順利開展,本人借鑒國內外和其他縣市的經驗,并結合自己在基層開展此項工作以來的經歷,提出如下實施意見,探討實際可操作方法。
3 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探討
3.1 加強財政投入是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前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能否得以順利推進,財政投入是關鍵。根據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2003—2009年,我國財政醫療衛生投入從831億元增長到1277億元,即人均年1213元的醫療衛生總費用支出中,僅98元由國家財政負擔。因此,應加大財政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投入,減少居民個人的衛生費用支出水平。2010年國家、省、市三級財政對我市衛生支出的總費用為16539萬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所以政府應加大對公共衛生的投入力度,并建立科學合理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按國家規定的項目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同時加大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供方’基礎設施、人才隊伍建設、運行成本保障等的投入。
3.2 加強基層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是順利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前提。根據相關權威機構的調查,目前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年輕化不夠,其中35歲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僅占39.4%,遠低于臨床技術人員的53.1%,并且中專及以下學歷者占50%以上。我市公共衛生技術人才缺乏尤甚,市疾病預防中心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僅占機構人員總數的45.2%,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專業人員年齡主要集中在45歲以上,占專業技術人員的67%,青年專業技術人員面臨斷層。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集醫療、預防保健和健康教育于一身,目前由于待遇偏低,無法吸引高學歷專業技術人員加入,一些新進的技術人員僅僅將目前崗位作為過渡,一旦取得相應資格后也紛紛離開基層崗位,所以我市目前急需公共衛生和預防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到基層。為解決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問題,我們一方面要在提高技術人員待遇的前提下,多方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大力培養學科帶頭人和專業技術骨干,為他們營造施展才華的舞臺;另一方面可采取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送上級培訓等手段,加強本地專業技術人員培養,要讓他們體會到政府對公共衛生事業的重視,自身價值在本職崗位上能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