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共衛生服務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新生兒訪視率低,產后訪視率低。
整改:加大產后訪視宣傳,多方面打聽孕婦情況,產婦出院7天內入戶訪視并講明訪視的內容及目的。
2、老年人聯系電話錯誤。
整改:做到及時更新聯系電話。
3、高血壓、糖尿病個別檔案隨訪次數不夠。
整改:摸清未隨訪原因根據情況隨訪提高管理率,如行動不便的患者入戶隨訪,不配合隨訪的做工作進行隨訪。
4、隨訪表填寫有錯誤、不規范。
整改:認真填寫,發現錯誤及時改正。
一、基本情況
我市轄4區7縣,全市總人口311.93萬人,城鎮常住人口150.36萬,占人口總數的48.5%。城區設有14個街道辦事處,108個社區,人口58萬;礦區設有24個街道辦事處,102個社區,人口47萬。目前,全市已批準運行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有23個,其中設在城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3個;設在礦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個。按舉辦主體性質分:事業辦的有13個,占57%;企業辦的有7個,占30%;政府辦的有2個,占8.7%;個人辦的有1個,占4.3%。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執業醫師400人,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12人,占3%,主治醫師166人,占41.5%,醫師148人,占37%,醫士74人,占18.5%。護理人員239人,護士100人,占41.8%,護師52人,占21.8%,主管護師45人,占18.8%,未取得職稱者42人,占17.6%;已批準運行的服務中心房屋使用面積均達到1000平方米以上,服務站均達到100-150平方米;按照《山西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本標準》要求,23家中心和站均配備了診療設備、輔助檢查設備、預防保健設備和健康教育設備。
二、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開展情況
我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從1997年起步以來,從試點到逐步推廣,10年來經過不斷努力,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社區衛生服務能力逐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正在逐步完善。
1、加強領導,切實履行政府職責。首先是成立領導組。2007年2月16日,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市長李世杰為組長,15個局、委、辦負責人為成員的大同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領導組,全面負責社區衛生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其次是制定規劃,明確目標。3月15日市政府第5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大同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規劃》明確了到2010年,全市將建成4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規劃的出臺,為推進我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第三是加大財政投入。近年來,市財政共安排811萬元用于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2、健全規章,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運行。市政府出臺了《大同市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辦法》,市衛生行政部門也下發了《大同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和《大同市城市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管理辦法》,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技術服務實施準入管理,居民健康檔案做到統一標示、統一管理、統一使用。同時還進一步規范了《社區衛生服務管理制度》、《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內容》、《社區醫務人員道德規范》、《社區雙向轉診制度》等十大項69條規章。為我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范化運行提供了保障。
3、合理布局,科學配置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從2003年起,市政府就按照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指導意見》和《山西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基本標準》,及時出臺了《大同市進一步規范和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實施意見》、《大同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了整體規劃。為了落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六位一體”功能,對預防保健地段進行了調整。近期,根據《大同市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辦法》規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職人員對批準運行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回頭看,要求其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目前已檢查了8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4、加強培訓,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服務能力。2003年和2005年市衛生局委托市醫學會先后舉辦了兩期全科醫師培訓班,共培訓全科醫師147人。市衛生局還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選派了一名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教學并熟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人員參加了在太原市舉辦的“中西部地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和重點工作項目培訓班”,作為我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師資人員。同時,根據中西部地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和重點工作項目總體方案的要求,將北關、北街兩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陽里齒欣、南關友誼、北關安益園、北關鐵牛里、南關興國寺、平泉街六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作為高血壓、糖尿病防治適宜技術有效推廣應用試點,對相關人員進行了防治技術的培訓。到目前為止全市共完成1000多例高血壓和500多例糖尿病病例的規范管理,使社區的高血壓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分別提高了20%和80%左右。
5、完善服務,提升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依托社區,完善服務,滿足居民健康需求。電建醫院轉型為新建南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后,不僅面向原公司職工,而且覆蓋周邊10個社區居委會,輻射人口9494戶,3.5萬人;城區醫院下派的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覆蓋東西南北20多個居委會,服務人口近8萬人。煤峪口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地處該礦中心,服務半徑2.5公里,居民6600戶,服務人口3萬多人。這些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全科醫師為骨干,將預防、保健、康復、醫療、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融為一體,積極開展計劃免疫、健康教育、醫藥咨詢、免費體檢、慢五病防治等,普遍為轄區內居民建立了健康檔案,對老年人實行上門服務,對慢性病人定期檢查、跟蹤服務,構建起溫馨和諧的醫患關系,使廣大群眾充分享受到了安全、有效、方便、經濟的醫療衛生服務。
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處于初創階段,服務領域、服務內涵、服務方式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雖然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仍存在很大差距,不少問題仍然困擾著社區衛生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主要有:
1、全社會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認識不足。一方面政府各相關部門對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感認識不足,對政府應承擔的責任重視不夠,未能積極地去研究、探索與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相關的政策,而是在被動地等待上級的“紅頭文件”或“硬性指標”出臺。另一方面是廣大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概念和內涵認識不清,參與意識不強,“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意識也比較淡薄,大醫院看“小病”的現象仍普遍存在。
2、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宣傳力度不夠。我市宣傳普及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只是由衛生行政部門和基層醫療機構孤軍奮戰,缺乏全社會參與的大張旗鼓的宣傳和報道,影響力相對較弱,群眾的認知度不高。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知之甚少,當醫務人員入戶調查、建立健康檔案、對慢性病人進行隨訪時,居民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許多居民不給開門,拒絕調查。
3、政府投入不足。近幾年來,市級財政雖然安排了一些資金用于社區衛生服務建設,城礦兩區也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給予投入。但是這與我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揮其職能所形成的需求相比是遠遠不能滿足的。目前,資金緊缺已成為社區衛生服務功能發揮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首先我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都是自負盈虧的,在自主經營的情況下,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越多的衛生機構,經營就越困難,甚至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如新建南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電建醫院)2005年完成了社區衛生服務范圍內預防保健、健康教育、慢五病防治、計劃免疫等多項工作,同時為居民普遍建立了健康檔案。雖然當年完成門診工作量達2.3萬人次,電建公司為其撥付了三分之一的經費,仍虧損31萬元。為了生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依靠自身醫療業務創收來維持運轉,重醫療服務輕公共衛生服務現象就比較嚴重。其次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來說,工資待遇低,政府補助工資比例也不等。如城區醫院下屬的各社區衛生服務站,全民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政府負擔90%,集體人員負擔30%;而其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政府撥付基本工資的60%—70%,其余的靠自己籌集。由于擔心工資待遇得不到保證,醫務人員往往重治輕防,誘導需求,甚至過度醫療。影響了社區衛生服務整體功能的發揮,也影響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群眾心中的形象。第三從醫療設備來說,多數衛生服務機構設備簡陋,缺少心電、B超等康復理療、健康教育所必需的小型醫療儀器和設備。第四從業務用房來說,多年來,我市在城市建設規劃審批時,在小區建設中,沒有按照“四進社區”(科教、文體、法律、衛生進社區)的要求預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用房,現有的衛生機構多數靠借租房屋自行解決。以城區為例,已建成的2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中,有17家是靠租房開展工作的,而租房費用往往都在萬元以上,如鐵牛里社區服務站光租賃房一項每年就需3萬元;興國寺社區衛生服務站每年房租費是1.8萬元;北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租賃的是公產房,年租金也有1.3萬元,沉重的房租負擔一方面刺激了盈利性目的,另一方面無形中弱化了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制約著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開展。
4、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布局缺乏前瞻性。我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站的設置,許多是由原有的企業醫療衛生機構通過轉型、功能轉換舉辦的,這樣導致個別地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置與當地的人口情況及服務半徑相比,形成過?;蛉蔽?。另外,我市近年新建小區較多,而多數小區都沒有設置或預留出衛生服務機構,使當地居民無法享受到社區衛生服務。
5、全科醫師短缺。全科醫師是社區衛生服務的技術骨干和中堅力量。目前我市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務人員多為??拼蠓颍猿菂^為例現有醫務人員225人,接受過省、市級全科醫師短期培訓的人數為36人,只占16%。從全市來看,按照省衛生廳規定,每個社區服務中心至少配備6名全科醫師,社區衛生服務站每站至少配備2名全科醫師。根據我市社區設置規劃,應有全科醫師526名,而目前只有147名醫生接受過全科培訓。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醫護人員,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能滿足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需要,因此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認知度也較低。
6、醫療保險與社區衛生服務脫節。目前,我市有3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了大同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機構,8家納入了城區或企業內部職工醫療保險定點機構。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由于醫保的門檻比較高,與市級醫保聯網需要支付設施費、軟件費、保證運轉的維護費等上萬元,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于獨自負擔這筆費用比較困難,所以未向醫保機構申辦手續。加入醫保的患者多流向大醫院看病,客觀上造成大醫院看小病,基層衛生資源閑置,同時也加重了患者的醫藥負擔。
7、雙向轉診機制不健全。為合理調配醫療資源,國家提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市級醫院之間的病人實行“雙向轉診”,但從我市實際效果看,雙向轉診機制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將危、急、重癥患者轉往市級醫院,往往是因為受醫療水平、診斷設備、就醫條件限制被動轉診,而上層醫療機構受利益驅使或因對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不信任,很少甚至是沒有將患者返回社區康復,雙向轉診能上不能下,這一方面使得現有的衛生資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加大了大醫院診療壓力,也加重了群眾看病就醫的壓力。
四、幾點體會和建議
社區衛生服務是以社區居民健康為中心、社區為范圍、家庭為單位,融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為一體的連續綜合的全新服務模式。這種服務體制、服務對象、服務模式、服務目的等與傳統醫療有很大不同,可以說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是一個新的課題,需要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在調研中我們深深地感到。一、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離不開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其一社區衛生服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家職能部門和城、礦兩區政府,需要市政府做大量的協調工作。其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載著大量社會公共衛生項目,其轉型和發展需要政府大量的投入。二、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發展離不開大型醫療機構的扶持。目前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醫務人員多為專科醫生,而且素質相對較低,難以取得居民信任。因此,在近期充分利用大型醫院人才資源的優勢,發揮“大手拉小手”的作用,吸引居民走進社區享受醫療保健服務是非常必要的。三、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事業必須有創新意識。目前在外省、市就有許多好的創新舉措值得我們借鑒,如上海市的長寧區和北京市的東城區,率先推出了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在確保政府投入的基礎上,切斷了社區醫務人員個人收入與處方臨床檢查、醫療收費的直接掛鉤關系。我市礦區紅光街煤峪口中心也創造性地提出了“片醫”這一新的服務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按照《大同市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辦法》規定,到2010年,我市城區、礦區、開發區要建立比較完善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實現居民“小病放心在社區,大病順利進醫院,康復平安回社區”的總體目標。為了這一目標的早日實現,我們建議:
1、提高認識,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支持力度。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決定了其工作必須由政府來組織實施。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建設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提上議事日程,擺到優先發展的位置,并納入政府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同時要加大工作力度,積極落實現有各項政策,盡快制定并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使我市居民盡快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經濟的社區衛生服務。
2、加強宣傳,提升廣大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參與意識。要發動社會力量,通過多種渠道,運用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有更多的了解,認識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不僅能夠為病人提供基本的醫療診治服務,還針對健康或非健康狀態人群提供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和計生指導等服務。同時要加強健康教育,推廣科普知識,使廣大群眾樹立科學的保健意識,形成積極參與社區衛生服務的良好氛圍。
3、加大投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投入和補償機制。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福利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投入資金與提供補償是其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市、區兩級政府要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將社區衛生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隨著財力的增長逐步增加投入。確保中央、省、市、區(縣)四級以服務人口為基數,按照3:2:2:3比例配套的補償資金得到落實。同時要鼓勵社會各方面投資社區衛生服務,建立穩定的多方籌資機制,確保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揮城市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網絡的作用。
4、科學規劃,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第一要把社區衛生服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在城市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中,社區衛生服務設施建設應與住宅開發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第二要按照《大同市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辦法》規定的設置規劃,組織專人實地查看,進行科學地論證。盡快編制并出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布局規劃,實現“90%以上的居民步行10—15分鐘可以到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要求。第三要加大對醫療市場整頓力度,進一步嚴格審批手續和行醫資格,對不符合辦醫及私自掛牌的醫療點,堅決予以取締。
5、創新理念,加快職能轉變。首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提高服務意識,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創造出自己的優勢,如開展家庭病床、家庭醫生等服務,全方位開拓社區衛生服務領域,增強其市場競爭力,第二要積極引導社區醫務工作者轉變觀念,為居民提供個性化服務。第三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要大力宣傳積極推廣我市一些先進服務中心(站),如礦區紅光街煤峪口中心的作法和經驗,要在時機成熟時召開先進服務中心(站)先進經驗現場會,以點帶面,逐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六位一體”的服務功能。
6、強化素質,加快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建設。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方式,加大對社區全科醫師、護士的在職培訓力度。要完善社區醫務人員任職資格和聘用制度,在晉升職稱、工資福利等方面實行適當傾斜政策,吸引醫學人才進社區為居民服務。要通過政策導向,鼓勵大學畢業生到社區服務機構工作。
7、推進醫保進社區,方便群眾就近就醫。衛生行政部門與醫療保險機構要盡快制定將社區衛生服務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的政策,建立社區服務機構準入驗收和醫保定點初審同步聯動審批機制,經市衛生行政部門按新標準驗收合格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分批納入醫保定點管理。同時,要適當拉開參保人員醫保基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二、三級醫院的報銷比例檔次,調節居民就醫流向,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北京市順義區李遂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所集基本醫療、預防保健為一體,兼具健康教育、康復和計劃生育服務職能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一所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現有職工51 人,其中預防保健科承擔著全鎮2.07 萬人的預防保健工作,科內現有工作人員6 人(包括1 名新進職工和1 名年齡大的老職工),日常工作包括傳染病訪視、兒童計劃免疫、傳染病應急以及季節性疫苗接種等工作。在社會和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醫療衛生行業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已將醫療安全放在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上,各種操作規范、診療指南相繼出臺,越來越多的醫院建立起了自己的醫療風險管理體系。如澳大利亞成功建立了風險評估標準:AS/NZS4360:1999、AS/NZS4360: 2004,醫療以及其它行業相繼也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風險評估模式。為了創建安全、有效、和諧的預防保健環境,保證轄區內兒童的疫苗免疫安全,李遂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近來發生的不良事件進行綜合分析,參考大量文獻,在順義區李遂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計劃免疫工作中引入Australian/New Zealand risk managemeng standard AS/NZS 4360: 2004,制定李遂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計劃免疫工作風險管理計劃,以提高預防接種安全。
1 研究方法
利用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標準:AS/NZS 4360:2004.從本單位疫苗預防接種不安全實例以及常規工作中識別出存在的安全管理風險,在進行充分分析安全風險的基礎之上,初步嘗試運用風險管理標準里的矩陣法進行風險評估,找出關鍵點,然后提出預防安全接種的改進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預防接種風險,見圖1。
1.1 識別風險
目前李遂衛生院實行的預防接種程序為:提前預約—接種—接種后觀察—隨訪制度,其中預約的醫生不一定是給兒童提供疫苗注射的醫生;其次,現只有一個注射臺,而每周參與疫苗接種的兒童數量較大,容易發生疫苗注射錯誤的事情;另外,接種當天需要家長簽知情同意書,大部分家長都不認真、仔細閱讀知情同意書的詳細內容,只是聽醫生的安排。其次,預防接種室面積太小,沒有足夠的地方候診和接種后觀察;員工之間的團隊精神也同樣重要,接種信息需要接種團隊信息溝通和共享。以上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風險,這就需要對存在的這些風險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評估,并提出合理的改進措施,以最大程度避免風險帶來的不良事件發生。
1.2 分析風險因素
安全接種過程包括了人的因素、環境因素、技術因素、組織協調因素、培訓制度和質量監督制度等方面。其中在有限的硬件條件下,人的因素和組織溝通因素就顯得格外重要,見圖2。
1.2.1 人員因素
①技術熟練程度;②責任心;③職責分工。
1.2.2 組織協調和溝通
①質量監管;②員工之間的溝通;③信息。
1.3 評估風險
初步嘗試運用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標準:AS/NZS 4360:2004的矩陣法進行評估,并總結出所有風險因素里的關鍵控制點,見表1、表2、表3、表4、表5。
表2 不安全疫苗接種事件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造成的影響對受種者的影響
LevelDescriptionDescription
1ExtremeDies
2MajorDisabled
3ModerateResult in other comlication of patient
4MinorMild discomfort
5InsignificantComplaint
表3 不安全的疫苗接種事件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造成的影響
LevelDescriptionDescription
1ExtremeNever can be solved
2MajorHuge economic losses
3ModerateAffect the social image
4MinorNeed explanation
5InsignificantNearly no need to do anything
表4 不安全的疫苗接種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判斷標準
LevelDescriptorDescription
1Almost certainIs ecpected to occur in most circumstances
2LikelyWill probably occur in most circumstances
3PossibleMight occur at some time
4UnlikelyCould occur at some time
5RareMay occur only in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表5 不安全疫苗接種事件發生可能性的風險矩陣分析
Risk IDRisk TypeRisk DescriptionActual or
potentionalConse
quenceLikeli
hoodInitional
RankingRanking
1組織管理風險領導對預防保健工作的不重視;
沒有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
現有管理模式與實際工作不匹配P44161
2政策風險現有政策與基層實際預防接種工作有沖突P43122
3經濟風險經費不足阻礙了接種室、觀察室、接種臺等預防保健工作布局改造以及設備的更新A43122
4人力資源風險預防保健人力不足與大量預防保健工作不相適應,在某種程度上阻礙著工作的開展P4282
5技術培訓風險新員工沒有完成充分培訓就上崗;
上級部門對新技術沒有進行全面培訓;
老員工培訓機會不多,多按照經驗辦事P43122
6醫生職責風險醫生粗心大意,接種前未核實接種信息;
技能不熟練,違規操作;
預約醫生與接種醫生信息溝通不暢A44161
7醫療環境風險沒有候診區,無法維持正常的接種秩序;
沒有專用接種臺,容易錯誤接種疫苗;
沒有觀察室,不能及時處理接種反應;P35151
8受種者風險受種兒童家長盲目簽知情同意書,對接種的疫苗不了解;接種前后與醫生沒有交流A52102
9醫療人員風險受種兒童家長與醫生之間發生誤解引起對醫療人員人身或其它風險P2243
10數據風險計算機受病毒影響或其它因素導致接種數據丟失或者受種兒童家長丟失接種記錄P3363
1.3.1 一級風險
包括組織管理風險、醫生職責風險和醫療環境風險;
1.3.2 二級風險
政策、經濟、人力資源、技術培訓以及受種者風險;
1.3.3 三級風險
醫療人員、數據以及其它風險。
1.4 針對風險提出的具體措施
計劃免疫預防接種不安全事件的發生與很多因素有關,有些因素是可以解決的,有些因素是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的,對那些人為因素或者醫生本身的因素又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很快就能解決的,針對風險矩陣評估結果,提出改進或者最大可能回避風險的具體措施,見表6。
表6 不安全疫苗接種事件發生可能性的處理計劃
風險編號風險類型處理措施時間表負責部門風險
后果可能性評估等級
1組織管理風險領導對預防保健工作的不重視;
沒有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
現有管理模式與實際工作不匹配長期院長44161
2政策風險現有政策與基層實際預防接種工作有沖突長期衛生行政部門3262
3經濟風險經費不足阻礙了接種室、觀察室、接種臺等預防保健工作布局改造以及設備的更新長期衛生行政部門3262
4人力資源風險預防保健人力不足與大量預防保健工作不相適應,在某種程度上阻礙著工作的開展長期主管院長2243
5技術培訓風險新員工沒有完成充分培訓就上崗;
上級部門對新技術沒有進行全面培訓;
老員工培訓機會不多,多按照經驗辦事2周年防???4122
6醫生職責風險醫生粗心大意,接種前未核實接種信息;
技能不熟練,違規操作;
預約醫生與接種醫生信息溝通不暢1月內防保組長和科員43122
7醫療環境風險沒有候診區,無法維持正常的接種秩序;
沒有專用接種臺,容易錯誤接種疫苗;
沒有觀察室,不能及時處理接種反應;6月內醫院管理部門2482
8受種者風險受種兒童家長盲目簽知情同意書,對接種的疫苗不了解;接種前后與醫生沒有交流1月內防???113
9醫療人員風險受種兒童家長與醫生之間發生誤解引起對醫療人員人身或其它風險1月內辦公室1113
10數據風險計算機受病毒影響或其它因素導致接種數據丟失或者受種兒童家長丟失接種記錄1月內后勤科和防???113
表7 不安全疫苗接種事件發生可能性的處理措施
Risk IDRisk TypeRisk DescriptionTreatment plants
1組織管理領導對預防保健工作的不重視逐漸改善
2沒有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咨詢疾控中心計免科專家,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情況
建立一套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
3現有管理模式與實際工作不匹配院內管理層共同商討,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模式
4政策現有政策與基層實際預防接種工作有沖突與衛生行政部門協商解決
5經費經費不足阻礙著多項工作發展積極申請,合理調配資金使用
6人力資源預防保健人力不足與大量預防保健工作不相適應,在某種程度上阻礙著工作的開展合理調配人員,疫苗接種增加1名護士
7培訓和繼續教育新員工沒有完成充分培訓就上崗新員工必須在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8上級部門對新技術沒有進行全面培訓申請上級部門定期對預防接種以及預防接種不良反應事件進行培訓,并在科內進行二次培訓
9老員工培訓機會不多,多按照經驗辦事要求所有職工按照工作原則辦事,不能越權改動接種信息
10醫生職責醫生粗心大意進行科內人員崗位調整,將認真、細心的人員放在關鍵崗位
11醫生沒有足夠的責任心進行座談,使其逐漸形成團隊意識,在崗愛崗,加強責任心
12技能不熟練,違規操作新進員工在培訓合格后必須由老職工帶領1個月以上的時間
疫苗接種錯誤接種醫生必須在接種之前細看疫苗名稱
接種前后留存數量核對,并簽字記錄
13預約醫生與接種醫生信息溝通不暢
接種前未核實接種信息在接種日當天,接種之前對預約信息進行核對
14職工之間溝通少,缺乏團隊意識預防保健科定期召開質量會議,總結工作,分享經驗,同時可以進行業務探討,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
15醫療環境沒有候診區,無法維持正常的接種秩序引入電子叫號系統,按號接種
16沒有專用接種臺,容易錯誤接種疫苗接種室改造,明確那個接種臺接種哪種疫苗并標識
17沒有觀察室,不能及時處理接種反應改造預防保健科房屋分配,成立疫苗接種觀察室
18受種兒童過多,容易出錯每周增加一天接種日
19受種者受種兒童家長盲目簽知情同意書,對接種的疫苗不了解;接種前后與醫生沒有交流簽知情同意書時,由防??漆t生詳細告知注意事項
特殊病例接種本和計劃免疫電子系統均進行標注
20其它計算機受病毒影響或其它因素導致數據定期備份
21突況下保證疫苗的質量—冷鏈系統備用電源
22接種數據丟失或者受種兒童家長丟失接種記錄查閱電子檔案
23受種兒童家長與醫生之間發生誤解引起對醫療人員人身或其它風險合理解釋,化解矛盾
1.4.1 院長和衛生行政部門
需要長期對基層社區衛生無法中心的預防接種工作進行業務管理和政策及經費支持。
1.4.2 院內主管領導
提出預防保健工作室布局和改造計劃;提出引入叫號系統計劃和增加人員計劃;同時指導預防保健科制定相關質量監管體系,并定期進行督察。
1.4.3 預防保健科在短時間內對人員進行調整,用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崗位。對新員工進行全面培訓,在老職工的帶領下對業務非常熟悉后方可獨立在崗。與老職工私下溝通,指導期按照正確的操作規范和流程開展工作;在預約醫生和接種醫生之間建立一個橋梁,做到信息共享。定期開展業務討論會,將疑難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達成共識。
1.4.4 加強職工責任心和團隊意識,以患者為重、大局為重,認真負責開展工作。
2 質量控制與溝通交流
風險管理是一項需要長期開展的工作,文獻資料顯示,部分國內外醫療機構引入了風險管理模式后成功預警了一些醫療糾紛或不良醫療事件的發生,但在預防保健工作中引入風險管理的報道很少,本文在學習了風險管理后,初步運用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標準:AS/NZS 4360:1999、S/NZS 4360:2004,在參考大量文獻的基礎之上對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工作進行了分析,并針對風險提出了改進措施,以避免以前曾經出現過的不安全預防接種事件的發生,并對已經存在的,但還未暴露出不良影響的因素進行了提前預警,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與預防保健醫生共同驗證風險管理模式,并對模式本身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并審核,然后再進行利用,形成一個施行—修改—再施行的反復循環。
參考文獻
[1] Australian/New Zealand risk managemeng standard AS/ NZS 4360:2004.
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全面落實2015年各項基本公共衛生任務,督促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認真履行公共衛生服務職能,根據《XX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細則》,結合2015年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績效計劃
2015年我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公共衛生服務關鍵績效指標,以下簡稱KPI),共5類,分別是疾控類、婦幼類、監督類、精防類、中醫類。
(一)各類KPI權重。XX區衛生局在2015年2月10日前確定2015年各類KPI權重及分數。
(二)各項KPI權重。各公共衛生指導機構在2015年2月20日前確定2015年各項KPI權重及分數。
(三)婚檢、新生兒篩查項目由區婦幼保健中心承擔,其余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
(四)2015年各KPI目標、權重及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口基數,各人群概算比例等詳見《XX區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KPI目標表》。
(五)2015年XX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獎勵項目、分值考核細則詳見《XX區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獎勵分表》,獎勵分值不得超過各業務職能部門所扣分值。
(六)經費預撥。2015年公共衛生經費預撥,按照2014年公共衛生績效考核分數排名,按照《XX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細則》中的級別確定方法,A級別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預撥按照轄區常住人口基數核定的公衛經費60%,B級別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預撥按照轄區常住人口基數核定的公衛經費40%,C級別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預撥按照轄區常住人口基數核定的公衛經費20%,D級別不預撥經費。
二、績效輔導與溝通
(一)2015年嚴格實行例會督導制度,衛生局每月召開1次社區例會,各公衛指導機構、各街道主中心參加;
各街道主中心每月召開1次社區例會,下轄各社區機構參加。
(二)各公衛指導機構每季度對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督導,形成績效督導報告,每季度報XX區衛生局。
(三)各街道主中心每月自檢自查,形成公共衛生自檢自查報告,每月報XX區衛生局。
(四)各街道下轄社區機構每月自檢自查,形成公共衛生自檢自查報告,每月報各街道主中心。
三、績效考核
(一)考核時間
暫定2015年12月。
(二)考核方式
1.區衛生局抽調各公共衛生專業指導機構組成考核小組,對各街道主中心進行考核,并協助各街道主中心對下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考核。
2.滇源、阿子營、雙龍、松華衛生院下設各村衛生室由各衛生院按照《XX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細則》自行考核;
區考核小組對考核結果不少于20%的比例進行復查審核。
(三)考核方法
績效考核按照《XX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細則》中的考核方法進行。
(四)考核結果及兌現補助經費
1.根據考核KPI分值排名,確定級別。A級別占機構總數的23%, B級別占機構總數的23%,C級別占機構總數的45%,D級別占機構總數的9%。
2.按照《XX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細則》的規定在2016年2月前核撥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
3.對于D級別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區衛生局限期下整改通知書,并進行公共衛生兌現金額懲罰,懲罰點數為:[30%-70%],連續兩年處于D級別的按照《XX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細則》進行清退。
五、組織保障
XX區衛生局成立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管理小組負責。
組 長:
成 鋼 (區衛生局局長)
副組長:
孫 揚 (區衛生局副局長)
廖 敏 (區衛生局副局長、衛生執法監督局局長)
邵建兵 (區衛生局副局長)
譚勁濤 (區衛生局副局長)
成 員:
楊 硯 (區衛生局規財科科長)
何麗明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
李春陽 (區婦幼保健中心主任)
包新任 (市精神衛生防治醫院院長助理)
呂紅波 (區衛生局醫政科科長)
王仁杰 (區衛生局醫政科副科長)
任世鐘 (區衛生局基層衛生科副科長)
楊菊華 (區衛生局基層衛生科科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區衛生局基層衛生科,辦公室主任由任世鐘擔任。
六、工作要求
(一)考核部門及人員要嚴格財經紀律,規范資金使用,實事求是開展考核工作。
(二)各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嚴禁弄虛作假,套用補助資金。
2007年以來,上海市衛生局提出了“構建形成衛生信息服務、電子政務、遠程醫學為核心內容,覆蓋全市衛生系統的高效率、高質量、高水平的信息系統,使信息技術在衛生行業的應用水平以及衛生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居全國領先水平”的工作目標。
“上海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系統”中的
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以下簡稱“疾控信息系統”)是重要的應用信息系統之一,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疾病報告與監測預警、中毒控制、實驗室管理等四個子系統組成。除實驗室管理子系統在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內部應用外,目前全市運行的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子系統及與其相關的傳染病報告、急性傳染病防治、免疫規劃、消毒等業務模塊;中毒控制子系統;衛生人口統計等模塊。
1 疾控信息系統的主要內容、組織機構及運行管理
1.1 運用目的及適用范圍
“上海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系統”建設是本市增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提高公共衛生業務和管理水平,構建平戰結合的公共衛生信息保障體系的重要措施。適用于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傳染病信息管理、中毒控制和急性傳染病防治、免疫規劃、消毒等疾病預防控制業務,適用于市、區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業務和管理科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監測點醫院。
1.2 組織機構及職責分工
1.2.1 組織機構 疾控信息系統的組織機構情況見圖1。
1.2.2 職責分工
① 黃浦區疾控中心負責信息系統在本區的總體組織、協調和管理工作,定期向轄區衛生行政部門和市疾控中心匯報系統運行情況,及時反映系統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② 根據專業特點和實際工作需要,組織本單位和轄區內相關單位開展業務培訓,按要求組織轄區內相關單位實施系統運行,做好數據錄入、系統操作、督導反饋等各項工作。
③ 設專人負責各業務系統本轄區內的運行和問題收集。
1.3 功能模塊及運行管理
1.3.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子系統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子系統包括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報告處置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信息,主要涉及接警、處警、現場處置、報告與審核、決策、評估等內容。
1.3.2 傳染病報告模塊 包括對傳染病疫情信息的相關統計工作,根據統計原則進行實時、定時報表的統計及圖表的繪制。本模塊供上海市各級設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賬號及涉及傳染病報告的醫療機構、區縣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使用。
1.3.3 急性傳染病防治模塊 主要由病例報告、傳染病監測、個案信息查詢、醫學觀察和配置管理共五個部分組成。病例報告部分主要工作為根據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自動導入的急性傳染病防治相關個案信息,填寫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表、個案訪視表、消毒通知單、應急樣品送檢單。
傳染病監測部分主要工作為根據市衛生局下發的《上海市霍亂等32種傳染病監測方案》的要求,填寫并審核與急性傳染病防治業務相關的監測表單、常規監測樣品送檢單等。
個案信息查詢部分主要工作為查詢在病例報告部分中填寫的個案流行病學調查表、社區訪視表、消毒通知單、應急樣品送檢單等信息。
醫學觀察部分主要工作為開具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通知單,填寫密切接觸者每日醫學觀察記錄等表單。
配置管理部分僅為市疾控中心權限可見,主要包括對各類監測表單進行配置,對監測點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應用進行設置等。
1.3.4 消毒模塊 消毒模塊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非傳染感染性疾病爆發兩部分。其中疫源地消毒部分包括:消毒通知單管理、消毒工作記錄單管理、質量評估管理、報表管理和消毒單位管理。非傳染感染性疾病爆發部分包括:醫院感染爆發事件信息報告、調查報告、現場處置記錄單、流行病學調查個案表和樣本檢驗。
1.3.5 免疫規劃模塊 本模塊對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自動導入的疫苗可預防疾病報告卡進行維護,并對其中的狂犬病病例開具消毒通知單。
由于國家對疫苗可預防疾病和預防接種不良事件監測均有相對獨立的監測信息系統,為避免基層單位重復錄入,減少基層單位工作量,本模塊中相關應用和功能暫停使用。
1.3.6 中毒控制子系統 包括毒物查詢、中毒病例報告及中毒咨詢三部分內容,提供在線搜索和查詢毒物信息,對發生在本市的中毒病例進行網絡報告(目前僅在部分試點醫院開展),以及中毒咨詢的在線記錄。
1.3.7 衛生人口統計模塊 包括人口年齡統計表、人口數年報表、年齡組平均人口數三部分內容,可供查詢分地區年底人口數及平均人口數、人口年齡構成、年齡組平均人口數等。
1.3.8 實驗室管理子系統 實驗室管理子系統(以下簡稱LIMS)由日常業務流程管理(包括應急流程管理、監測流程管理、委托流程管理)、人員管理、實驗儀器管理、材料管理、方法管理、樣本管理、菌毒種庫管理、質控管理等多個管理功能組成,涵蓋理化、毒理、消毒、微生物、結核病、寄生蟲等多個不同類型的實驗室業務。
2 黃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業務信息化管理的現狀
黃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目前已有中心辦公自動化軟件(OA)、中心門戶網站、黃浦信息化平臺、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應急指揮中心平臺、LIMS、各業務科室業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基本能滿足本區疾控中心的業務需求。隨著全球公共衛生工作愈來愈重要,各級疾控中心的業務發展迅速,上級管理部門和市民對疾控中心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各級疾控中心的信息化發展必須滿足業務迅猛發展的要求。根據《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07年―2009年)》中對衛生系統信息化建設的要求,目前我區衛生局正在建設“黃浦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系統(二期)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通過社區衛生服務數據交換中心的方式,制定數據采集和交換標準,提取醫院信息系統和社區衛生服務系統中的診療數據、檢驗數據和居民基本健康檔案數據和慢性病管理數據等。通過系統接口建設,以實現在醫院管理系統和社區衛生服務系統間的數據相互融合,并進一步與黃浦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系統實現上下聯動,推進區域衛生醫療機構間數據交換與共享,進一步深化衛生信息化建設工作。
3 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在黃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運用
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目前在黃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雙軌運行(紙質數據傳報與網上數據傳報同時進行)情況良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子系統、傳染病報告模塊包括對傳染病疫情信息的相關統計工作、急性傳染病防治模塊、消毒模塊、免疫規劃模塊、中毒控制子系統、衛生人口統計模塊、實驗室管理子系統(市疾控中心內部使用,我中心正在自行研發)均正常運行。
“上海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系統”的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能將日常公共衛生業務工作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子系統、傳染病報告模塊包括對傳染病疫情信息的相關統計工作、急性傳染病防治模塊、消毒模塊、免疫規劃模塊、中毒控制子系統、衛生人口統計模塊等模塊處理、上報數據,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監測點醫院也在運用此套系統傳報日常業務數據,但模塊還需完善和改進,運行速度還需進一步提升。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全鎮衛生工作會議,主要目的是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和省、市、區農村衛生工作會議精神,部署我鎮當前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加快推進“衛生強鎮”建設,積極落實公共衛生工作各項任務,不斷提高農民健康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稍后主要領導還要作重要講話,現在根據會議安排,我講三方面內容:
一、明確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加強農村衛生工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各村(居)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抓好農村衛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增強工作的責任感,開拓進取,全面提高我鎮農村衛生工作水平。今后一個時期我鎮衛生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人為本,堅持預防為主,把加強和改進農村公共衛生工作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針的重要任務,從我鎮實際出發,加強“衛生強鎮”建設,實施“農民健康工程”,統籌城鎮衛生事業發展,完善我鎮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優化衛生資源配置,著力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不斷加強和改善直接面向全鎮的各項公共衛生服務,從整體上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總體目標是:到20*年底,建立健全農村公共衛生管理體制,建立健全適應本鎮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鎮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站(駐村醫生)、村衛生室(鄉村醫生)三級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建立健全農村公共衛生的投入保障和考核機制?;窘⒕哂蓄A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服務等“六位一體”的新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推進農村疾病控制、婦幼保健、愛國衛生、衛生監督和基本醫療工作,使全鎮群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到2010年,使我鎮農村公共衛生得到進一步改善,主要健康指標達到全區前列。
根據上述目標,我鎮明確了當前直接面向全鎮農民的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共分三大類十二項。
(一)第一類是保證農民享有衛生服務,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基本醫療惠民服務、合作醫療便民服務4個項目。為農民家庭提供健康宣教、健康隨訪,社區巡診和連續方便的基本醫療服務。大力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進醫療服務水平,穩定農村居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加強對健康體檢工作的領導為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免費提供兩年一次的健康體檢,并逐步建立家庭和個人健康檔案
(二)第二類是保證重點人群享有重點服務,包括兒童保健、婦女保健、老人和困難群體保健、重點疾病社區管理4個項目。為農村兒童提供系統保健和預防接種;為農村婦女提供孕產期保健和婦女病檢查;為農村特困殘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戶等困難群體和60歲以上老人提供定期隨訪服務,實行動態管理;為農村結核病、愛滋病和精神病患者提供社區管理。
(三)第三類是保證農民享有基本衛生安全保障,包括公共衛生信息收集與報告、環境衛生協管、衛生監督、協助落實疾病防控措施。落實對農村學校、企業、醫療機構等的巡查監管,加強對農村食品、飲用水衛生監測和集體聚餐的指導和管理。建立健全《蓬街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指導和規范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村公共衛生信息報告及時率和衛生監督覆蓋率,努力避免因信息報告不及時、控制措施不得力而造成的損失。
二、強化各部門、單位工作責任的落實
農村公共衛生工作作為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任務重,涉及面廣,制約因素多,需要各單位、村(居)切實負起責任,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為真正把這項民心工程抓好抓實,我們必需強化各部門、單位的責任,建立職責分明的公共衛生工作管理體制。現將各部門、單位的職責明確如下:
(一)鎮政府職責
鎮政府作為公共衛生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門,著重抓好政策支持、經費保障、組織協調等方面工作。一是將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列入政府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組織實施,將工作績效納入村居和有關部門干部的考核內容,負責起全鎮各村居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開展,落實專職干部負責公共衛生管理工作。二是著眼于長遠打算,建立健全適應本鎮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社區服務中心(鎮衛生院)、社區服務站(駐村醫生)、村衛生室(鄉村醫生)三級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平臺。依托現有的鎮衛生院、防保所,在全鎮設立四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形成“一中心四站”的工作格局;全鎮按五個工作片劃分九大組,每人駐村醫生負責一個組,在“一中心四站”的指導下組織開展公共衛生工作,為農村居民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服務指導“六位一體”的醫療服務。
(二)鎮衛生部門職責
衛生部門是全面實施全鎮公共衛生工作的職能部門,主要職責為:
1、負責指導和管理全鎮公共衛生服務人員,定期對轄區內駐村醫生、鄉村醫生、村級公共衛生聯絡員開展業務指導,提高從事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質量。
2、負責轄區內群眾的健康體檢,開展好健康宣教工作,對群眾的健康檔案進行收集、整理,協助政府做好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宣傳。
3、負責轄區內婦幼保健、疾病控制、兒童免疫、衛生監督及重點疾病管理等工作;在轄區內開展疾病監測工作,及時收集、上報有關傳染病疫情,并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治療等有效措施;組織對突出公共衛生事件進行應急處置。
4、協助鎮計劃生育部門共同做好轄區內的計劃生育工作,嚴禁在轄區內出現胎兒性別鑒定、非法行醫、非法引產流等現象。
(三)村(居)職責
村(居)是農村衛生管理的樞紐和落腳點,村兩委要負責做好管理本村范圍內的公共衛生管理工作。1、村(居)要負責組織實施轄區范圍內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環境衛生、改水改廁、健康宣教、健康體檢及流動人口衛生管理等工作,督促村衛生室履行公共衛生工作及基本醫療服務有關職責。2、落實一名專職人員作為村公共衛生聯絡員,專門負責本村公共衛生宣傳服務及相關信息的收集、上報等日常工作,協助衛生部門開展公共衛生工作。
三、突出抓好當前幾項重點工作
(一)加強村衛生室建設。村級醫療機構和衛生工作聯絡員是三級公共衛生網絡的網底,是整個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基礎。因此,要加強村衛生室建設,改善村衛生室的醫療環境。每個村要確定一位熱心公益事業、一有定文化基礎和工作能力的人員為村衛生聯絡員,具體負責公共衛生工作,做到有情況早發現、早報告。村衛生室和衛生聯絡員要在有關部門和衛生院的管理和指導下,認真履行收集與報告公共衛生信息、健康教育和常見病初診等工作職責。
(二)加強醫療衛生隊伍建設。醫德問題是當前社會的熱點之一。衛生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救死扶傷、病人至上、熱情服務、文明行醫的行業風尚,建立符合廣大人民群眾要求的新型醫患關系。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正確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不能把醫療服務變成謀利的工具,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要有計劃、分步驟地開展家村衛技人員業務培訓,提高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水平,不斷適應新形勢下農村衛生工作的要求。
(三)組織好農民免費健康體檢。市政府已將農民健康體檢工程列為20*年政府為民辦實事十件大事之一。我區也已經建立了區、鎮兩級考核機制,把農民健康體檢工作對列入鎮(街道)和有關部門黨政領導干部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范圍。從20*年起,將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提供兩年1次的免費健康體檢。體檢工作采取群眾到定點醫療機構體檢和醫務人員下村體檢,集中體檢和分散體檢相結合的形式,以發放“健康體檢券”、憑券參檢的方式運行。在實際操作中,我鎮此次免費體檢的對象突破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范圍,實行全民免費體檢。部分近期安排到體檢的村(居)已經領取了“健康體檢券”;未領取的村(居)可以到社會事務辦領取。
農民免費體檢工是一項實事工程,但我鎮在實施過程中,將面臨著工作量大、任務重、現有醫療條件有限、群眾不理解、參檢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為切切實實把這項實事辦好辦實,衛生院要認真負起責任,成立農民體檢工作小組,合理按排好人力、物力,落實好免費體檢工作;各村(居)干部要深入每家每戶進行宣傳,發好“健康體檢券”,按照集中體檢的時間安排組織好本村群眾到衛生院,努力提高村民免費健康體檢政策的知曉率和參檢率。村(居)在通知群眾體檢時,要注意根據本村安排到時間段分上、下午或分兩天分批通知,以免造成參檢群眾過于集中,影響工作開展。
1 三級網絡的職責與定位
國家九大基本公共衛生和疾控系統實行績效考核政策的出臺,為公共衛生工作指明了目標任務,也解決了相關工作經費,這也將公共衛生工作全面定位于社會公益事業。那么縣鄉村三級在這個體系中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好,這就需要我們從事公共衛生的人員認真思考和積極實踐的了。筆者認為,村級職責重點是九項公共衛生工作的具體落實和實施組織,居民健康(包括老年人)體檢和免疫接種的組織,慢病和重癥精神病管理工作、健康教育、傳染病報告管理的具體實施。鄉鎮級重點是對村級的督導、考核,開展全程質控;協助縣級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處置,特別是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處置措施的督導、落實和后期動態收集報告??h級重點是建立健全公共衛生綜合指揮平臺、對全縣進行業務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開展適宜科研和推廣新技術新方法,制訂工作計劃和考核標準,開展全程質控。
2 推行村級“全科疾控”工作模式
“全科疾控”工作模式是指選派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在特定區域范圍內,全面負責、全方位開展工作,為社區人群提供疾病預防控制服務的一種工作模式[1]。其內容以涉及疾控的五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落實,具體職責包括:1、慢病管理隨訪,2、傳染病報告和散發傳染病疫點處理,3、協助處理轄區內公共衛生事件,4、免疫兒童接種通知,和接種異常反應的報告,5、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6、重癥精神病管理;7、完成上級交給的其它工作任務。
3 打造鄉鎮“疾控”文化品牌
“大疾控”文化包括疾控機構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體意識、行為規范、服務特色,既包涵物資形態的東西,也包含非物資形態的東西。鑄就“以文化凝聚團隊,用專業創造輝煌”,精心打造具有時代特征和行業特色的新型疾控團隊。[2]針對過去村級公共衛生人員定位不明確的實際情況,打造疾控文化,讓他們有認同感、歸宿感和使命感,這對穩定村級隊伍和凝聚村級力量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極強的現實意義。
4 建立縣級綜合指揮平臺和培訓、科研基地,開展全程質控
針對日益擴張的信息時代和逐年高漲的人民群眾健康需求,遵循“建立實用共享的醫療衛生單位信息系統”要求,縣級應迅速建立公共衛生綜合指揮平臺。就疾控系統而言,可建立三橫三縱的模型,即應急指揮、信息溝通、質量控制三個縱列和資源管理、衛生服務、指揮決策三個橫面。依托公共衛生綜合指揮平臺,達到衛生信息平戰結合的高級融合,實現橫向應用整合,縱向行業管理的體系框架。[3]
打造縣級疾控中心科研培訓基地。縣級疾控中心應將全縣疾控人員業務技術技能培訓、開展實用科研和推廣應用適宜新技術新方法做為其主要工作任務,探索符合實際、切實可行、實際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路徑。
開展全程質控工作。為切實抓好“全科疾控”的指導協調工作,讓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項工作保質保量落到實處,縣疾控中心應開展全程質控工作。具體措施包括:制定“全科疾控”工作手冊、工作規范和考核標準,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督導檢查,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做好反饋,落實整改,從而使全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有章可循。
5 疾控集團化管理
集團化管理是充分發揮縣疾控中心的龍頭作用,建立縣鄉人財物拉通使用兩位一體的緊密型疾病控制集團。而形成全縣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優勢互補、利益均等、上下一體、人才流通的局面。
5.1 集團化管理具體做法是:
5.1.1 組織管理 在縣衛生局統一領導下,由縣鄉兩整合為集團化管理組織,人員拉通調配使用,鄉鎮優秀的可到縣疾控中心工作,縣疾控中心的人員可調配到鄉鎮工作;縣疾控中心設置障礙若干業務科室,組建后鄉鎮命名為鄉鎮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做為集團派出機構,其福利性、公益性性質不變。最終形成縣鄉機構大聯合、資源大融合、人才大流動的良好局面。
5.1.2 工作開展 縣鄉村按照各自的工作職責開展工作。特別是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處理上,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各項工作由縣衛生局組織力量,按考核標準從精神文明、業務工作、經濟收入、社會滿意度四個方面進行考核。
5.1.3 經濟管理 縣鄉兩級經濟一體化,根據考核結果發放績效工資。對單項工作突出的進行單項獎勵。
參考文獻
[1]許國章,程志華,陶毓敏?!巴菩小萍部亍ぷ髂J?,踐行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27(1):3―5.
[2]劉曉表,劉瑋,何曉軍,廖一靜,李和平?!按蛟旌屯菩小蠹部亍幕放平ㄔO的思索” [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27(1):5―8.
[3]時延申,張克忠。章丘市衛生防疫集團化管理實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27(1):11―13.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加快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省政府提出農村新五件實事,決定實施農民健康工程。農民健康工程的目標是,力爭到2010年建立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農村居民健康需求的新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立農村公共衛生政府投入的保障機制,確保廣大農村居民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根據省、市、縣文件要求為做好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關工作,制定本年度工作計劃:
工作目標
為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服務與廣大農民,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包括直接面向農村居民與農村流動人口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點人群衛生服務、基本衛生安全保障服務等三大類8個項目。第一類農村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括開展健康教育,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落實計劃免疫預防接種,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治等;第二類農村重點人群衛生服務,包括婦女保健、兒童保健、慢性病和精神病防治及老年人的動態健康管理等;第三類農村居民基本衛生安全保障服務,包括對農村食品和飲用水等衛生監督監測、農村公共衛生信息收集和報告等8項工作目標制定如下:
一、開展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村村設置健康宣傳欄,定期更新內容,戶戶獲得健康教育資料,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宣傳與疾病預防、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指導學校開設健康教育課;開展育齡婦女和學生的身心健康咨詢與教育等。
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內急診搶救;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技術培訓;承擔或協助做好傳染病病人的消毒隔離、治療和其它防控工作;協助開展疾病監測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等。
三、配合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結核病、血吸蟲病、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治;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等其他各類傳染病防治工作。
四、做好婦女衛生保健服務,主要包括實行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建卡率90%以上;向孕產婦提供5次產前檢查、3次產后上門訪視和1次產后常規檢查;向已婚育齡婦女每年提供1次常見婦女病檢查等。
五、做好兒童衛生保健服務,主要包括向0―7歲的兒童免費提供省免疫規劃規定的一類疫苗的接種服務;加強afp及計免相關傳染病調查、報告、標本采集工作,規范實施兒童計免保償。確保新生兒和4歲以下兒童建卡率>98%、脊灰、麻疹接種率>95%、百白破、卡介苗、流腦、乙腦苗接種率>90%、四苗全程接種率>90%、脊灰疫苗基礎免疫接種及接種率>85%、新生兒乙肝疫苗合格接種率>90%、首針及時率>80%。開展兒童系統保健管理服務,0―3歲兒童在首次體格檢查時建立系統管理檔案,定期接受8次健康體檢等。
六、進行慢性病與老年人的動態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對高血壓、腫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精神病人提供咨詢服務和治療指導;為60歲以上老人和特困殘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戶等困難群體實行動態管理,跟蹤服務,定期隨訪等。
七、加強農村食品和飲用水等衛生監督監測,主要包括開展食品衛生、飲用水衛生、公共場所和職業衛生監督監測等。
八、做好公共衛生信息收集與報告,主要包括收集和報告傳染病疫情,及時掌握食物中毒、職業危害及飲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來人員等信息。
主要策略及措施
一、加強領導,責任到人,狠抓落實
在衛生院院長的領導下統籌安排全年的工作任務,將工作任務分工到人,責任到人,制定獎懲措施,將工作目標完成情況與獎金掛鉤,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為了確保全年工作目標的及時完成。院長董利波負責全面工作,蘇陽華負責公共衛生工作安排、艾滋病、寄生蟲病的防治管理,石莉娟負責健康教育工作,柏嬌負責結核病防治,李棟負責計劃免疫工作,許紅波負責婦女、兒童衛生保健工作,許江負責腸道傳染病,急性傳染病防治管理,曹化負責慢性病管理,莊曉娟負責農村食品和飲用水監督監測,李偉負責公共衛生財務管理。
二、部門協調,促進相關工作的開展
積極與教育、宣傳等部門協調,落實健康教育和中小學傳染病和防治工作。對在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問題及時與分管領導溝通,強化責任意識,努力做好健康教育,中小學生體檢和傳染病防治。
三、加大督導力度,提高工作制度
根據工作目標,為了確保全年工作目標的及時完成,成立公共衛生項目工作督導小組,每季度到村衛生室、青陽醫院進行公共衛生工作驗收。對在督導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拿出督導意見,限期整改,并對整改情況進行跟蹤調查,使村衛生室管理、傳染病防治、腸道門診建設、健康教育等各項工作能得到及時有效地落實,同時衛生院根據工作進度,每月拿出工作計劃并對上月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回顧性自查,每周有工作安排,每周召開一次院周會,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到每項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實、有結果,不斷提高工作質量。
四、注重業務培訓,提高工作水平
業務水平直接關系到工作質量,為此,我們將加強對衛生院人員和村衛生室人員的業務培訓頻次和力度,根據工作內容確定培訓計劃和培訓目標,使業務培訓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提高工作質量。
五、加強思想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衛生隊伍
按照上級要求,我們將在本年度深入開展“行風廉政建設”,培養職工的廉政意識、服務意識,以思想建設保工作,使每位職工都能做到愛崗廉潔奉公,同時注重排查,調處衛生院及醫療室內部矛盾,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糾紛,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的環境,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衛生隊伍。
六、抓住重點,以點帶面,促進全年工作目標的完成。
本年度,我們將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點人群衛生服務、基本衛生安全保障服務等三大類8個項目為村(居委會)及各衛生室為重點工作,努力提高四苗覆蓋率,婦女、兒童衛生保健服務,傳染病報告和疫點處理率,加強村衛生室內部建設,在此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健康教育等各項業務工作的開展,按照上級的工作要求,狠抓措施落實,確保全年工作目標的全面完成。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縣公共衛生服務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自治區有關部門通知精神,我縣安排有關部門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1、機構設置情況:
經過多年的建設,全縣目前已形成了設施和功能相對齊全的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工作網絡和服務體系,擁有一支人員充備的衛生專業技術和衛生監督執法隊伍。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8個,其中縣級綜合醫院1所,中醫院1所,衛生防疫站1所、婦幼保健所1所,鄉(鎮)衛生院16所,培訓中心、紅會門診部、預防保健站各1所,村醫療站168家,個體及社會辦醫療機構47家。我縣未成立衛生監督所,縣衛生防疫站兼疾病控制、衛生監督、信息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等職能,具體衛生監督執法業務由衛生防疫站監督一科、二科承擔,主要擔負全縣食品衛生、公共場所衛生、化妝品衛生、學校衛生、職業衛生、生活飲用水衛生、放射衛生、消毒衛生、傳染病防治執法監督管理工作。
2、衛生人員構成及公共衛生機構設備情況:
全縣共有衛生人員817人,在學歷結構方面,大專以上學歷的414人,占51%;中專以上學歷的154人,占19%;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32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34人,占5.4%,中級職稱的134人,占21.2%,初級及初級以下職稱的464人,占73.4%。縣衛生防疫站擔負著全縣10個鄉(鎮),128個行政村,2個場(廠)礦,62個工礦企業,近26.08萬人口的防、治、管、研、教等衛生防疫任務。近年來,由于高等醫學院校的本科畢業生充實到衛生監督隊伍中,使監督員隊伍學歷層次得到進一步提高,年齡結構進一步年輕化。防疫站現有職工62名,在編48人,自收自支7人,臨時聘用人員7人;專業技術人員54人,占職工總數的86%;專科以上學歷者35人,中專學歷者12人;具有高級職稱的7人,其中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5人,中級職稱21人,中級以上職稱人員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48%?,F有萬元以上的設備20臺(件):低速冷凍離心機(CR4-11)、一氧化碳測定儀(CO-500)、二氧化碳測定儀(TY-9800)、洗板機(WEL4KI)、尿十項分析儀、立式圓形蒸汽消毒鍋(LS-B50L)、數據處理機(NEWMAX)、B超儀(LOGIQTM)、心電圖儀(FX-2111)、顯微鏡(OLYMPUST)、倒置生物顯微鏡(IMT-2)、生化分析儀(GF-D)、血細胞分析儀(MEK-5208)、二氧化碳培養箱(E1020)、紫外分光光度計(UV-260)、熒光分光光度計(F-3000)、酶標分光光度計(EAB-4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LTX-1000)、氣相色譜儀(GC-9A)、水質采樣器(A4401-AO)各1臺(件)。
3.房屋及其它情況:
衛生防疫站的衛生監督辦公樓建于1974年,面積780.72平方米;綜合辦公樓建于1985年,面積1165平方米;利用國債資金新建的疾控中心綜合樓已于2003年10月投入使用,面積1500平方米,共投入資金180萬元。縣衛生防疫站、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所均建立了“非典”網絡系統,在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實行了“非典”疫情日報告、零報告系統;衛生防疫站實行了24小時疫情值班制度,建立了疫情預報室。在縣醫院、中醫院建立了發熱門診,縣醫院建立了隔離病房,設觀察床6張。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都建立了非典型肺炎預檢制度。
(二)、醫療救治體系:
縣醫院作為醫療救治體系的龍頭單位,于2002年12月成立了平羅縣急救中心,設病床300張,其中:急診科用房240平米,設置觀察床10張,“120”救護車3輛,ICU病房設置床位4張和一些基本醫療救護設備。傳染科設置床位20張??h中醫院設置病床120張,婦幼保健所設置床位32張,姚伏中心衛生院設置床位15張,具備一定的基本醫療設備和住院救治能力,其他醫療衛生單位醫療條件簡陋,只能解決當地群眾基本醫療保健。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提高,目前全縣衛生事業的發展水平已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經濟和人民群眾的要求,尤其在2003—2004年非典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和重大災害救治工作中,暴露出了全縣公共衛生事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問題:
(一)、公共衛生問題的預防、預警、應急控制處理缺乏統一、科學的運作機制和管理體系,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機制尚不完善。
面對突襲而來的公共衛生事件,2003年5月國務院緊急制訂并公布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全縣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領導,根據區、市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我縣成立了平羅縣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平羅縣衛生局。實行防“非典”工作縣級領導分工責任制,制訂了《平羅縣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應急處理方案》,明確了衛生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的職責,確保了防“非典”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實??h衛生局設立了應急指揮中心,下設衛生檢疫、醫療救治、后勤保障等組織。按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應急為主、平戰結合,以塊為主、條塊結合,以專為主、群專結合”的原則,順利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通過“非典”防治工作,我們雖積累了一定的處理突發事件的經驗,但從“非典”防治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卻不容忽視:一是部分領導對“非典”預防工作不重視,沒有真正認識到建立公共衛生機制的重要性,沒有從預防、預警方面去長遠考慮,存在遇到突發事件盲目應戰的思想;二是部分部門為了各自的利益,工作中存在相互不協調,相互推諉的現象;三是部分農民群眾對縣委、政府的決定不理解、不支持,有的還持有反對態度。
(二)、公共衛生相關的基礎設施、設備配套嚴重滯后,農村衛生工作發展緩慢,衛生技術水平、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較低。
近年來,全國上下形成了一種醫療功能有所加強,而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健康教育、衛生監督執法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削弱的不良情形,造成很多地方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殘缺不全。目前我縣雖已形成設施和功能相對齊全的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工作網絡和服務體系,但公共衛生基礎建設工作仍很薄弱:一是各醫療單位業務收入的決大部分用于支付職工工資,無力購買醫療設備和引進新技術,普遍存在醫療設備落后,技術條件差的現象;二是由于各鄉鎮衛生院受房屋條件所限,均沒有設立規范的傳染病門診,容易造成醫源性感染和傳播,存在醫療隱患;三是縣衛生防疫站雖然新建了疾病控制中心大樓,但建設資金不足,缺口40萬元,同時由于缺乏設備配套資金,無法配備較先進的檢驗設備,而現有的檢驗設備比較落后,無法適應當前疾病控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需要。四是平羅縣醫院業務用房嚴重不足,制約了急救業務的開展和傳染病的管理工作,醫療設備陳舊,“120”急救系統及車載設備幾乎沒有,只能應付一般情況的急救和普通傳染病的治療需要,不具備應對較大規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條件??h醫院的發熱門診、隔離病房條件簡陋,設置床位少(僅為6張),一旦發生多例“非典”病人,將無法應對。且縣醫院發熱門診、隔離病房設在醫院內,與其他病員及醫院職工家屬區較近,無隔離帶,容易造成醫源性感染和傳播。五是縣級醫療衛生機構職能不明確,功能不完善,服務功能不強,鄉鎮衛生院重醫輕防、公共衛生科室不健全或形同虛設,村衛生室只顧追求經濟利益等問題仍然存在;六是以縣級醫療機構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紐帶,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未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進一步強化和發展。七是縣、鄉(鎮)兩級政府未能充分發揮管理職能以及村委會的作用,應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寓條于塊,條塊結合,逐步形成縣、鄉、村三級預防、預警、控制和處理綜合應急機制。
(三)、經費緊缺,限制了公共衛生尤其是預防保健工作的廣泛有效開展。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公共衛生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縣衛生防疫站除搞好計劃免疫和結核病防治外,還相繼開展了慢病防治監測、愛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衛生執法監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職業病監督等一系列專項工作,而這些項目所需經費均未列入縣財政預算。同時由于工作量的增大,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需求量增加,但縣財政對此實行增人不增支,自收自支的政策,導致醫療單位出現缺人才但又用不起人才的現象,業務經費的投入不足和人才的短缺限制了我縣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鄉鎮衛生院作為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的樞紐,肩負著公共衛生服務的具體工作,承擔著大量的預防保健任務,許多工作都是無償服務。近年來由于縣財政經費較為緊張,劃撥給鄉鎮衛生院的經費只是職工檔案工資的60%,相當于職工工資總額的30%~40%,而業務收入又無法彌補職工工資的缺額部分。工資待遇低,加上生活條件、工作條件差,造成鄉鎮衛生院人才流失現象嚴重,直接影響到農村衛生工作的質量。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工作任務
(一)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機制
1、建立全縣統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指揮和組織系統。成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重大突發事件的統一領導,明確相關部門和各鄉鎮職責任務,形成以衛生部門為主,部門鄉鎮協調配合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控預警和應急處理聯動機制,為突發事件的有效處理提供組織保障。衛生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指揮協調組織,負責醫療衛生單位的預防控制和應急救治工作,實行科學分工,分級負責,建立和完善組織管理制度。
2、建立統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監測和報告制度。建成以縣衛生局為中樞,縣級疾控、醫療、監督機構為技術依托,以鄉鎮醫療衛生機構為延伸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和預警網絡,進一步規范監測、報告和分工協作制度。
3、建立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警機制。進一步整合“非典”、禽流感防治、食品衛生安全、職業中毒、重大災害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規定,修改完善各類應急預防控制措施,科學分工,嚴格責任,逐步建立起包含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衛生執法監督在內的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反應靈敏、運轉協調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
4、建立全縣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和醫療救治隊伍。加強對全縣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相關法律法規培訓,提高廣大衛生人員的整體業務素質以及突發事件的防范意識和應急能力,并對應急救治隊伍每年實行專門強化培訓和定期演練,努力造就一支名副其實的專業應急救治隊伍。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需要,本著業務覆蓋全面、技術過硬、組織嚴密、反應迅速、協調高效的原則,在縣級醫療衛生單位擇優選拔各個相關業務的技術骨干,組成應急處理和醫療救治隊伍,配備相應的車輛和設備,并分設各個專業應急工作組,適應不同類型突發事件的專業需要;同時在各主要業務單位組建應急工作后備梯隊,以應對重大災害事件的后繼處理之需。
(二)加強公共衛生工作的基礎建設,加大投入,切實改善公共衛生工作的硬件條件。
1、積極爭取政府和上級衛生部門的政策、項目支持,加大公共衛生基礎建設投入,改善縣鄉二級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工作硬件設施和儀器設備配置,同時確保政府對公共衛生工作相關經費的必要投入,本著協調同步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公共衛生投入適度超前,按比例逐年增加,盡快使原本比較薄弱的公共衛生工作得到有效地改善和加強。
2、建設設施配套先進、功能齊全的全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借助國家加大公共衛生建設投資的良好形勢,積極爭取項目建設疾控中心,全面進行技術設備配套和更新,滿足重大傳染病、公共衛生、職業衛生等技術檢測工作需要。
3、在深化衛生監督體制改革同時,爭取國家政策項目支持,建設衛生監督執法指揮調度中心,配備監督工作必備的車輛、設施,充實衛生監督執法隊伍,為確保公共衛生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相應的硬件條件。
4、加快縣醫院傳染科病房的建設,積極利用國債資金,按照新時期傳染性疾病應急救治工作需要和《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在平羅縣中醫院舊址新建一座高標準、高配置的傳染病樓,配套建設污水處理、醫療垃圾焚燒等設備,并對原中醫院舊病房進行改造,開設發熱門診、腸道門診、肝炎門診及醫技科室,同時應通過多方籌資,購置呼吸機、監護儀、X光機等設備,加強對傳染病區的裝備。新建的傳染病樓將承擔全縣重大傳染病的集中收治處理任務。
5、改擴建平羅縣“120”急救中心,擬新建業務用房1500平方米,規劃建立一個急診手術室、血液凈化室、急診內、外科病房,擴建臨時輸液室、觀察室、搶救室、內外科診斷室及會診室。急救中心將新增呼吸機、心臟除顫儀、監護儀、心臟臨時起搏器、心電圖機、血透儀及附屬設備、手術室設備、救護車及車載搶救設備,對現有部分老化設備進行更新。進一步發揮急救中心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災害、事故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