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語文高考文學常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高考試題模式也在逐步地完善。作為一名一直在教學第一線的英語老師,我感受頗多。總結這幾年的教學,我對于學生在英語學習和應試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對于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有一些心得,我相信這些心得對于同行們會有一些幫助。
1. 在詞匯方面 學生們常常對于英語學習有一個認識上得誤區(qū),他們普遍認為所謂的學英語就是背單詞,短語,而在背的過程中又經常會存在遺忘的可能性,所以英語很枯燥,不好學,他們也不愿意去學。事實上,英語的學習不僅僅是要去記住多少單詞,短語,而是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去運用多少。古人云:“學以致用”。這是一個恒久不變的真理。只有我們不斷地運用我們已經習得的詞匯,才能使這些詞匯在我們的頭腦中扎根,才能夠使詞匯學習事半功備。比如,我們經常在去一些公共場所時,會看到在地上放著一個提示牌,上面寫著:“Caution, wet floor.”在這里所出現的“caution”就是我們在高中階段要求掌握的一個單詞,如果我們能明白提示牌的意思,那么我們也就掌握了這個詞匯,而且很難忘記。除此之外,教師的指導方向也至關重要,教師要對于高考中出現頻率高同時又對于學生有記憶困難的詞匯有精確的梳理和掌握,就能使學生們在記憶過程中更有針對性。例如,“ available”,“accessible”都是在高考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匯,可是學生們常常記不住它們的意思和用法,這就需要教師通過講解和訓練來幫助他們完成系習得目標。
2. 在語法方面 很多的學生都抱怨英語的語法太多太難懂,因此他們學不好英語;也有學生認為其實對語法不了解也能把習題做對,學語法沒有用。這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我認為教師和學生都要正確的看待語法的地位和作用。教師雖然要強調語法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決不能夸大到把英語教學等同于只給學生們講語法,練語法,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學生們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質百害而無一利。而學生們如果過于忽略語法學習,就會在做題過程中面臨更多的問題。比如,在2011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中第31題:The prize will go to the writer……story shows the most imagination. 如果學生對于主從復合句的類型和判定以及連詞的選擇原則沒有準確把握的話,這道題就不能鎖定正確的答案是 “whose”。
3. 在閱讀方面 學生們對于閱讀缺乏信心和興趣。他們常憧憬能做一些沒有他們不認識的單詞的閱讀,但這不現實。由于不能靈活地運用各種閱讀技巧,以及詞匯量的局限性就導致學生們在這部分失分較多,從而使他們產生了對閱讀的恐懼心理,這就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那么,針對上述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來進行改進。(1) 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們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和環(huán)境,盡量讓我們的教學內容貼近生活,鼓勵他們用所學的詞匯去表達和交流。只有這樣,學生們才會有興趣學,也才能學得更有效。(2) 從學生高一入學就幫助他們構建完整的語法體系。我個人認為應該以句子的成分劃分為切入點,讓他們具備準確判定句子的成分的能力,隨后在進行主從復合句的講述。以我的教學實例來看,這樣做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來完成他們語法體系的創(chuàng)建,在高二時就能很輕松地完成其他語法項目的學習,比如非謂語動詞,從而在能有效減輕教師和學生高考一輪復習的壓力的前提下,是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3) 教師要系統地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掌握各種閱讀技巧。在高考中大多數的閱讀理解都以尋找事實細節(jié),總結主旨大意,做出推理判斷,進行詞意猜測為著手點,所以我們應該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做題意識,忽略無關的生詞,帶著問題去文章中尋找答案,而不是簡單地寄望于讀懂文章的意思從而找到答案。我相信如果我們教師能引領學生做到這3點,英語教學效果一定能更好。有表述不當之處,歡迎同行們指正。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象征著民族精神,是我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也是我們獲取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在增強高中生文化底蘊和提升學生文化修養(yǎng)方面影響深遠。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關鍵在于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并且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在于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學。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策略
隨著全球化加劇,大多數中國傳統文化正在被外來文化侵占,中華傳統文化面臨消失的危險。作為偉大的民族教師都應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消失而擔憂,將中國傳統文化帶入高中課堂中,讓學生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勢在必行。
1簡介中國傳統文化
在數千年的文化長河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出了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它是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在時間上,表現在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的優(yōu)秀文化;在空間上,包含中原、邊疆及少數民族的文化。在內容上有經濟生活、科學住行和政治制度等。中國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和摒棄,深深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中,產生了不同程度、不同功能的社會效應,無形之中對人們的思想言行產生重大影響。還有部分人覺得在歷史發(fā)展長河中中國傳統文化逐步演變成各種思想文化和觀念形態(tài),例如:習俗、信仰和法律等各種方面的內容。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中國傳統文化相同,定義中國傳統文化,不同的專家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每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理解各不相同,從古至今,中國傳統文化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造成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各不相同的原因是語言學角度多、視野廣以及研究者研究對象的不同,研究角度不一樣等。
2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國家的生存和發(fā)展都離不開文化的積淀,傳統文化象征著國家的精神,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所以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一直打開國門對外來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同時也時刻提醒自己不忘把自己傳統的中國文化帶向世界,然而卻沒有實際做出行動,大多數時間只是走形式主義,缺少文化的發(fā)展、交流和傳承行動。中國缺少對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和保護行動,更不要提研究、發(fā)展和弘揚了。由于中國的應試教育體系,不管是學校還是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就是要順應高考,像2017年的考綱中增加了對古代文化常識的考察,因此老師必定加強學生對古詩文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識的學習。這樣極強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使得課堂教學內容完全依據高考內容而設定,盡管學生也會學習到部分文言文,但是學習目的仍是為了高考,沒有真實的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而只是讓學生大量的記憶古詩文和大綱要背誦的文章,只需要學生知其然,而不需知其所以然,出發(fā)點不一樣使得傳統文化不能順利地傳承。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3關于如何合理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對策
高中語文教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它能將中國傳統文化合理地融入進去,利用教學內容和方式改進的方法進而實行中國傳統文化教學。
3.1通過興趣培養(yǎng)挖掘教學資源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若你仔細觀察思考便會發(fā)現高中教材的每一單元每篇課文都有其編排的目的。教材中《論語》、《沁園春》、《荊軻刺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等課文和《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經典著作都充分地說明了中國文化的元素,這些文章中,有的體現了中國人的義,有的體現了智,有的體現了勇,有的體現了其謙讓不爭的德行等。因此,教師應當合理地使用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元素,結合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有助于學生學習語文而且還能讓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傳承傳統文化,首先要讓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興趣。課堂教學中,教師需帶領學生鑒賞傳統文化,讓他們了解傳統文化的意義。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會對同樣的事物有不同的描寫,例如,對于歸隱生活,李白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豪放的性格和心理,可通過課上讓同學模仿仰天大笑出門的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然而陶淵明先生卻是“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恬淡,再比如蘇軾,妻子的離世他表現出一種“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悲痛欲絕,肝腸寸斷的痛苦,而莊子卻在妻子離世后鼓盆而歌,非常開心。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時刻讓學生進行比較,領會不同作者的精神和思想方式,了解各個時代人的思想內涵,與此同時,語文教師需要知識淵博才能帶領學生深刻領會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3.2通過課堂文化氛圍熏陶人文精神: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營造課堂文化氛圍,進而熏陶學生的人文精神。圍繞語文課堂教學,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關注名家朗誦的文言文和古詩詞等。中國的名勝古跡上大多留下了古人的詩詞歌賦,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去參觀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能夠切身領悟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對學生進行心靈的熏陶,使學生的心靈和傳統文化與美德結合起來,讓學生見識到民族文化的精彩,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內涵與魅力。數千年的中華傳統美德包括忠、恥、信、義、智、孝、禮、廉,它是民族文化的靈魂和傳統文化的根。大力地將中國傳統文化發(fā)揚光大,國人才能擁有仁義、睿智、忠勤等優(yōu)秀品質,中學生才能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中華民族才能和諧穩(wěn)定地發(fā)展。
3.3拓展名篇,在教學中加入國學經典:
中華傳統文化存在于高中語文教材的經典名著中,然而,教材中只出現了篇章的一部分,再加上學生學習負擔沉重,課外又很少閱讀經典名著,因此,學生完全不能領會名著所講的內涵。這就要求教師要起引導作用,可以通過開展有關名著的背誦、賞析、競賽等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并和學生一起學習傳統文化。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而且可以加強學生在道德修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方面的培養(yǎng)進而繼承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4結語
綜上所述,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傳統文化的積累,使得我們獲得智慧和力量。中國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意義深遠,傳統文化是我們的靈魂,每個人都應擔起保護、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任。
作者:郭麗艷 單位:鐵嶺縣高中
參考文獻
[1]宋石晶.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有效應用[J].學周刊,2011(28).
【關鍵詞】初中語文 高中語文 教學銜接
引言
對于廣大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來說,做好初中語文與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至關重要。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有初中語文與高中語文教學的“一體化”意識,提前做好規(guī)劃工作,沿著正確的教學思路,開展初高中的語文教學工作。筆者結合自己的中學語文教學實踐,認為要加強初中語文和高中語文的教學銜接,就應當從源頭抓起,這個源頭就是初中語文教學,當然還要初中語文的教學中適當滲透高中語文知識。在高中語文的教學當中,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溫習或者回顧初中語文知識的學習,便于新的語文知識結構的建立。
一、打好基礎,穩(wěn)步推進
中學語文教學銜接涉及教學雙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值得進行深入細致的研討。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說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前奏。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初中語文的時候,要有前瞻性,扎實推進初中語文的深度教學,給學生們打好初中語文基礎,為進一步的深造打好基礎。就實際教學來說,初中語文教師要對基本的知識點進行深入教學,穩(wěn)扎穩(wěn)打,各個擊破,例如,初中教材介紹了基礎的語文知識,拼音、標點、修辭等等常識,這些知識的教學當中,我們一定要十分準確地教授,這是高中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基石,只有打好這些基礎,才有利于初中學生升入高中進一步學習語文知識,才有利于方便學生進入高中階段的語文知識理解和接受,才有利于推進高中語文教學向縱深開展,提高高考的語文成績。
二、步步為營,縱深學習
初中語文知識相對來講,比較簡單,這是針對小學升入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規(guī)律而設置的。在學習過程中,多少依靠教師的教學,學生的練習以及復習,加固知識,在學生自身的知識框架中,形成新的知識節(jié)點,最終形成一個大的語文知識網。在初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無論教師的教學活動,抑或是學生的學習接受初中語文知識的活動,都要步步為營。在學習過程中,要及時復習所學的知識,并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自己所學的語文知識,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一些簡單的文學創(chuàng)作。筆者在從事中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求把語文知識學會、學活、學扎實,我還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學習,讓學生們學以致用。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我要求學生每天寫100字,這個要求是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而總結出來的。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若要求其每天寫的字數超過100字,學生們就很難堅持下來。畢竟學生們是剛才小學升入初中不久,語文的學習與運用能力,還不能得到全面提升。
所以,筆者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每天都要寫作,每天的積累來增加他們語文知識的運用水平。筆者在規(guī)定初中學生運用語文知識,每天寫作100字的時候,并沒有指定非要每天都寫日記,或是練習其他的文章體裁。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社會、對生活、對現實的理解,有感而發(fā),寫一些自己想表達的內容。這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是十分有效的,也對初中語文知識和高中語文知識的銜接十分有利。筆者所帶班級的學生,升入高中時,他們在初中養(yǎng)成的寫作習慣,促進了他們整天作文水平的提升,寫出來的文章不再是侃侃而談,而是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讓鮮活的內心理解和感受訴諸于文字,讓讀者也讀出了作者的真情實感。
三、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
從知識結構來看,初中知識比較注重基礎,因而,初中語文向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綜合能力。例如,筆者在對初中學生講授如何對詞語理解的時候,就適當地進行了高中內容的介入,并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我首先要學生把遇到的新詞匯,帶入到具體的文本語境當中,讓新詞匯在語境當中,煥發(fā)自身的新涵義,便于學生思索。
之后,學生再遇到新詞匯的時候,往往不是急著找詞匯書,而是把新詞匯帶入到文本當中,仔細地推敲,這就訓練了他們的語文思維能力,讓學生對詞匯的理解不閾限在詞匯書的范圍,而是貼近文本本身,初中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了,具體詞匯的理解也更加準確了,加強了他們的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
四、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主性
在初中語文課教學的過程中,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主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牢初中語文知識基礎,便于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促進學生高中語文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學生在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習后,課業(yè)任務較小學的課業(yè),有明顯加重的傾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耐心地指導學生廣泛積累知識。有些學生因為課業(yè)的繁重,出現了一些上課煩躁不安的情緒。這種狀態(tài)下,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師,要想方設法地找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奮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讓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由畏難到堅強,由堅強到煥發(fā)熱情,以火熱的學習熱情,投入到初中語文的學習當中。對于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教師要有初高中語文教學“一體化”的意識,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注重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注重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復習鞏固。
五、結語
總之,教師要注重打好初中生語文教學的基礎,穩(wěn)步推進;在初中語文教學之中,對知識的教學要步步為營,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縱深學習。加強初中學生的思維訓練,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主性。通過以上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教學活動開展,才能將初中語文與高中語文的教學銜接工作做好,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便于他們深入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
【參考文獻】
[1]石紅裊. 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教法與學法[J]. 教育教學論壇,2011(16) .
【關鍵字】文言文教學 高中語文 教學策略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表達,現在學生所接觸的先秦諸子以史傳散文等都屬于文言文的范疇。通過高中語文課本中經典文言文篇章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對于古代文學知識的掌握。但相比白話文文章來講,文言文因其實詞虛詞的語法結構和一詞多義等往往是高中較難掌握的知識。但在高考中,文言文閱讀又占著比較大的比重。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做好文言文的教學一直都是一線老師探討的熱點話題。本文主要結合教學實際,針對文言文的講授與學習方法進行探討。
一、聯系歷史背景,增強學習興趣
高中語文中文言文篇章大多是諸子散文與先秦散文,這些文章都折射著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很多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都有著關聯關系。在講授文言文知識的時候,如果將某篇文章孤立的進行講解,就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如《荊軻刺秦王》《燭之武退秦》等。在進行這些文章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將秦國崛起與出關滅六國的大背景給學生進行講解,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將《大秦帝國》節(jié)選給學生放閱。通過了解歷史背景,可以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歷史事件的邏輯關系,同時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望。所以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對中國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在進行文言文授課之前,對課文所涉及到的歷史事件給予講解。
二、注重文言文背誦,增強句詞理解
背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很多名篇名句學生熟記之后就很難忘記,所以加強對學生文言文背誦的指導是文言文學習的關鍵。作為老師要教會學生背誦的方法。把較長篇幅的文章進行有效劃分,每次學生背誦小段,然后再繼續(xù)背誦下一階段,這樣一來就很好地增強了學生背誦的成就感。背誦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了解所背誦內容的意思,這樣背誦起來就相對容易,所以老師在背誦之前要將文章大意給學生講述清楚。文言文的背誦方法比較常用的是首字提示方法,翻譯還原法,即學生依據翻譯回想文言文的內容進行背誦。當然還有邊讀邊譯法等。這些方法都不固定,可以依據學生自己的特點在背誦中總結和發(fā)現適合自己的方法。文言文中字詞句的語法相當復雜,所以在日常教學中要反復強調一些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一詞多義詞,同時要求學生做好筆記,對這些容易出錯的字詞句要多加練習,進行專題測試。
三、增設名篇賞析,側重學生翻譯能力培養(yǎng)
文言文很多名篇都非常適合高中生閱讀和學習的,但是因為篇幅問題,很多名篇沒有納入高中語文課本的范疇,老師可以廣泛地涉獵一些名篇名作,挑選有代表性的文章來給學生賞析,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同時配合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將日常所學的語法運用到賞析文章的理解上來,讓學生自主學習,掌控閱讀的技巧和方法。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學習文言文必須面對和掌握的基本能力,首先,老師應該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基本原則,“信、達、雅”即忠于原文,語言通暢,譯文優(yōu)美生動的原則。然后教會學生掌握翻譯的技巧,對于專有名詞,如人名可以不做翻譯,對于省略的代詞等則需要再翻譯中進行補充,運用現代漢語替換古代漢語表達,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過?”中的“孰”就應該按照現代漢語的“誰”進行翻譯,最后還要注意在翻譯中將賓語前置和狀語后置等倒裝句進行調整翻譯,使翻譯后的句子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結構。
文言文歷來都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很多學生都對文言文有所畏懼,在考試中經常出現大面積失分的情況。相比現代漢語來講,文言文具有更為簡潔直接的特點,只要準確把握,學好文言文并不難。作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文言文興趣的培養(yǎng),通過介紹課文中文言文所講述內容的歷史背景,增加學生興趣。同時要在文言文的背誦方面給予學生指導,加強學生對于字詞句的理解。開設名篇賞析課堂,給予學生更多關于文言文的認知,通過與課文對比,提倡學生自主翻譯。掌握良好的翻譯技巧,讓學生做好讀書筆記都是非常有效的增強文言文學習效果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顧之川.守正出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介紹[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4(Z2).
[2]陳偉賽.從培養(yǎng)能力到傳承文化――評析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的不同要求及教學策略[J]語文學刊.2004(06).[3]陳巍.遼寧省阜蒙縣蒙古族高中學生民族文化認同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11).
[4]王春鳳.人教版新課程高中語文實驗教材古代散文選文系統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11).
試卷結構有較大調整,“選考試題”首次登場。新舊高考命題題型雖然都是由語文基礎知識、古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語言表達和寫作幾個板塊組成,但新高考題增加了選考內容,這既是試卷變化最大之處,更是新高考試卷的亮點。與此同時,新試題加強了社科類文本閱讀的比重,題量在舊高考的基礎增加了一道,而分值卻是舊高考題的兩倍。社科類文本的閱讀題型也有不小的變化,由純客觀題型演變?yōu)橹骺陀^題型兼顧,分值、題量各占一半。選考類文本的分值則比舊高考必考文本的分值有所降低,語言表達題量和分值也有降低。這個變化,既符合新課標強調的“人文內涵”培養(yǎng)和“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課改精神,也表現出命題者關注社會發(fā)展和需要,引導學生和語文教學注重個性化發(fā)展的思路。作文題沿用“話題作文題型”,意在鼓勵考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并給考生個性以較大的自主發(fā)揮空間。
選材富有時代感,注重貼近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實際,兼顧地方特色。試題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如第22題是一道語言表達題,選材是關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四個比賽項目的標志圖形,要求自選一個圖形,圍繞圖形內容,緊扣動態(tài)特征展開聯想,寫一段話并運用兩種以上的修辭方法表達。
北京奧運會是舉世矚目的大事,更是青年學生關注的熱點。四個比賽項目的標志圖形是廣大學生熟悉和喜歡的,因此,這類材料,比其他任何純理性的抽象材料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靈感。從答題要求來看,既能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又能具有很好的區(qū)分度。
廣東題銳意出新,命題視野開闊
選考題實用類文本《訪鋼琴演奏家傅聰》所涉及的人物也是學生較為熟悉的,內容圍繞“做好人,才做藝術家”這個中心展開,對人生有正確導向作用,也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名句默寫部分,都是耳熟能詳的句子,舍棄了舊高考中涉及到的文學常識的內容。文言文閱讀所選取的材料,一改傳統的傳記文學,選取著名文言小說《聊齋志異》的篇章,取材新穎,內容生動,又富有很強的生活氣息,讀起來讓人覺得輕松,不像傳記文學那樣面孔冷峻,這就拉近了文言文閱讀與中學生的心理距離。
第23題是關于粵劇的信息篩選試題。這個內容極具嶺南地方特色,作為廣東學生應該有所了解,作為廣東語文教學也應該有所涉及。老題型新內容,面目鮮活,體現了廣東的地方文化特色。
客觀題難度降低而主觀題難度有所提高,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考查。例如,第1題關于漢字讀音,幾乎沒有設置解題障礙。第2題,關于成語及熟語的運用,秉承了舊高考的傳統,去掉了生僻成語以及介于成語與熟語之間的熟語。第3題是關于詞語的辨析,選材都是使用率較高的詞語,辨析起來沒有太大的難度。文言文閱讀理解所涉及的詞語以及內容的理解難度都不大。而主觀題則適當增加了難度,如選考類文學文本第18題,選考類實用文本第21題,要求學生既結合文本內容又結合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來回答,這樣既考查了閱讀鑒賞能力,又考查了“審美情感”和“思想情感”,雖然自由度增加了,但也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社科類文本閱讀增加了兩道主觀題,將原來的三道客觀題改為現在的主客觀題各兩道,無疑增加了答題難度。這些題注重對人的思想精神領域的開掘,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考查,考查的力度也相對加大。
選考題更注重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難度增加,但給學生提供了較為自由的發(fā)揮空間。增設選考內容,有利于不同類型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揮。例如,文學類文本第18題,主要是從學生的“審美情感”角度命題,學生解答時既要鑒賞文章的內容,還要調動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難度較大。實用類文本第21題則是從學生的“思想情感”角度命題,出題思路與文學類文本雖然略有變化,但本質上是一致的。由于選考設計了不同文本的閱讀試題,這就給考生提供了依據自身特長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文本閱讀答題的自由,這有利于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yǎng)。
增加探究題型,凸顯新課程理念。該套試題注重探究性學習能力的考查。第14題、第15題、第18題、第21題是該套試題的亮點。這實際上是要求學生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理念來分析問題,昭示了教改方向和學習發(fā)展方向,有利于學生形成學術研究思維。
寧夏、海南題 推陳出新,改革力度較大
試卷知識結構與題型結構推陳出新。該試卷題型安排除了根據課改精神推出選考題外,還改變了舊高考試題的編排順序,先從社科類文本閱讀開始,然后是文言詩文閱讀,接著是選考文本閱讀,再是語言文字選擇與運用,最后是寫作。
從知識結構來看,全套試題去掉了舊高考試題中的讀音和字形的辨析,保留了其他傳統知識點的考查,語言運用題量減少,分值也相應減少。但整個板塊強調的是語言的運用,著力考查語文的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古詩文的閱讀鑒賞,最突出的變化是分值的提高。比舊高考試題增加了4分,更重視古詩文閱讀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F代文本閱讀設置選考題,這個變化應該說是緊隨新課改精神,體現了新課標"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和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理念。
試卷中文本選材既凸顯時代特點,又兼顧傳統。例如,社科類文本選材是關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卻出不了偉大作家"的問題,具有時代特點,而選考文學類文本選材是《林沖見差撥》,則是傳統的古白話小說,選考實用類文本是《葉圣陶在四川》,關注的是語文學科本身的相關信息。
增加探究題型,體現出強烈的改革意識。探究題與廣東、山東卷一樣設在現代文本閱讀部分。但兩省該題賦分比廣東、山東都要多。第14題和18題是探究題,賦分均為8分。這樣設置分數,體現了海南、寧夏兩省對探究性試題和對探究性學習的高度重視。
作文命題注重考查寫作基本功和基本素養(yǎng)。海南、寧夏的高考作文題是材料作文,給考生提供了一個科學故事,故事的核心與創(chuàng)造相關。作文試題留給學生的思維空間比較大,材料并沒有明確給出一個固定的話題,考生只要注意故事后面的提示,就不容易離題,這樣將作文的重點放到表達上而不是審題上,是一種合乎實際的回歸。這樣命題繼承了舊高考的新材料作文的傳統,注重考查寫作基本功和基本素養(yǎng)。由于這個命題留給考生的思維空間比較開闊,考生完全可以根據題意和自己的積累與個性特長立意作文,這與目前我們提倡的創(chuàng)新精神不謀而合,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時代氣息。
山東題平穩(wěn)中體現創(chuàng)新,繼承中尋求突破
山東題全卷整體結構形式與舊高考試題結構形式保持一致。不論是基礎知識的考查,還是古詩文、現代文的閱讀考查,都體現了良好的繼承性和穩(wěn)定性。除選考題以外,其他題型沒有任何變化,該套命題體現了在課改第一年高考中平穩(wěn)過渡的命題特點。
整套試卷從知識結構和題型結構上,又都在穩(wěn)中創(chuàng)新,在繼承舊高考的傳統命題題型上尋求變化和突破。其主要變化體現在以下幾點:
作文由舊高考的新材料作文回歸到“話題作文”。作文話題沒有安排任何語境,話題本身充滿了詩意,雖說審題有一定的難度,但構思、立意和選材的自由度非常大,便于學生充分發(fā)揮個性特長寫作,便于學生展示個性才華和語文素養(yǎng)。
古詩文識記和閱讀欣賞部分雖然題量、題型沒有變化,但文言文的翻譯和名句默寫題增加了分值。
分值增加3分,這暗示了要求考生加強文言文學習的方向。準確翻譯文言文和名句默寫則是考查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和基本的方式。
社科類之外的文本閱讀由過去的必做題改為選做題。在題型和文本的選擇上與廣東題多有相似之處。
兩道題難度、題型和分值基本一致,考生可根據自身特長選做不同內容的文本試題。閱讀文本的變化和選擇的自主性,便于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揮。這種命題與新課標所確立的“注重學生個性化閱讀和自主探究的學習”理念十分吻合。
試卷信息量大,題量與舊高考一致,但比廣東題多兩道小題。這兩道小題主要是基礎知識部分和語言表達部分各多出了一道題,因而涵蓋的知識面更為廣泛。
文本閱讀選材繼承傳統,立足于穩(wěn),重視語文的“文”的色彩。選材雖然生活氣息沒有廣東試題濃厚,材料也不如廣東題鮮活,但所設計的探究題比廣東題更開放,更自由。例如,選考題文學類第21、22題,實用類第22題即是如此。
增加探究題型,體現創(chuàng)新和尋求突破。注重探究性學習能力的考查,這是山東題創(chuàng)新思想和尋求突破的又一體現。選做題的兩個第22題,就是這樣的試題。這實際上是要求學生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理念來分析問題,昭示了教改方向和學習發(fā)展方向。
新高考 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啟示
四省區(qū)新課程改革后第一年的高考題均“穩(wěn)中求變,穩(wěn)中求新”,即保持了高考的相對穩(wěn)定,又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這樣的試題命題方向對我們今后的高中語文教學有以下幾點啟示:
語文教學要重視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四省區(qū)的語文試題都沒有放棄對基礎知識、語文素養(yǎng)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這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無論高考怎樣改革,無論語文教學怎樣改革,語文的基礎能力和基本素養(yǎng)都要強調。因此,語文教學中必須要認真落實基礎知識學習和讀寫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意識。
語文教學要銳意改革,積極推進探究性學習。四省區(qū)高考最大的亮點,就是將探究性試題引進高考試題中。不管是有意為之,還是不約而同,但都昭示一個共同的方向,語文教學要強化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意識,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探究性學習不能停留在口頭上,也不能與課堂教學脫節(jié),而應該把語文課堂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結合在一起,進行一體化研究,真正把探究性學習落到實處。
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意識,要給學生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設良好空間。四省區(qū)高考命題的另一亮點就是增設選做題,目的是引導學生語文個性化學習和個性化發(fā)展,促進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
這不僅是高考命題昭示的方向,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方向,更是我們民族獨立創(chuàng)新、走向強大的需要。中學語文教學理應肩負起這一歷史使命,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為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要真正使學生成長為人格獨立、思想深刻、見解獨到的大寫的人。
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如何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則是作文教學的重難點問題。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根據新課標對作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積極轉變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建立健全系統化的作文教學機制,并積極引導教師提升自我素養(yǎng)。只有這樣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提升高中作文教學質量和學生寫作能力。
【關鍵詞】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寫作
作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推動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然而,當前的作文教學面臨著“教師難教,學生難寫”的困境。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教與學如何統一起來,已是亟需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高中作文教學的可行思路,期收拋磚引玉之效。
一、積極轉變教學觀念
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老大難問題,許多語文教師都為此進行了積極探索。在新一輪教育改革方興未艾之際,要使作文教學規(guī)律化和科學化,教師就必須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改變傳統教學理念。首先,貫徹素質教育理念。高考在某種程度上遏制了作文教學的既定宗旨和學生的寫作欲望,學生往往只是機械性的寫,教師則是根據高考指揮棒來被動性的教。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推動素質教育步伐,就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積極營造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大環(huán)境”,使作文教學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符合新課標的“為終身學習”。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改變課堂教學方法,增加教學趣味性和生動感,鼓勵學生以情作文、有感而發(fā),減輕心理壓力,能夠暢所欲言、輕松寫作。畢竟,高中教育并不只關注“實質性知識”,還重視“方法論知識”和“價值性知識”,反映學習效果的“分數價值”和體現人格養(yǎng)成的“素質價值”都不可或缺。[1]其次,指導學生自主寫作。目前,許多高中生缺乏作文的主動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教學過程進行調整,給予學生充分的思想自由,讓學生樂于說話、敢說實話,愿意以文字方式記錄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教師要開拓思路,運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消除他們的煩躁情緒。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平時注意搜集資料,將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體驗的素材積累下來,在作文中將這樣的深刻感受表達出來,這樣的作文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再次,鼓勵學生個性發(fā)展。教師要貫徹新課標“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理念,幫助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習慣。每位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有著迥異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這些個性,根據他們的心理特征、年齡特點和思維習慣設計教學方式,促進他們個性與理性的和諧發(fā)展,使每個學生的天賦都能得到自由發(fā)展。
二、建立健全教學機制
當前,許多學校的作文教學隨意而無序,缺乏前期的準備工作和合理可行的整體安排,既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不能滿足高考的現實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利用學校的各種教學資源,這就要求建立健全高中作文教學機制。首先,強化教師全程指導。教師要圍繞作文的選題和立意,做好寫作過程的鏈條式指導。在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指導學生準確分析選題,搜集基本素材,進行合理取舍。在課上指導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講授寫作常識,幫助學生掌握遣詞造句的技巧,但也不能指導過度,不能為學生設置太多的條條框框,不能對體裁、結構、立意進行嚴格限制。同時,教師要及時解答學生的寫作疑問,組織學生就有關重難點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和集中交流。其次,拓展課堂教學領域。素材是寫作的前提,新課標明確要求作文教學必須“多方面地積累和運用寫作素材”。為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多方面地采集素材。一方面,要拓展課外素材渠道,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學校不僅是社會的縮影,還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之處,記錄著他們的奮斗歲月和斑駁青春。學生要觀察校園當中發(fā)生的師生情、同學誼、校園事等各種生動實例,將這些素材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寫作源泉。另一方面,要深挖教材資源,為學生講述每篇課文當中蘊含的“微言大義”,從《沁園春•雪》感悟偉人指點江山的非凡胸懷,從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學習黑人對自由、民主、平等的強烈渴望,通過對這些經典文章的學習,能夠使學生積累大量的生動素材。此外,要加強課外閱讀,為學生開列書單,指導他們大量涉獵國學經典、現代名作以及外國優(yōu)秀讀本,培養(yǎng)他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學習不同的寫作風格和語言技巧。再次,掌握多種教學方法。四體整合律、三重轉化律、三級飛躍律是作文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教師要在寫作教學中遵循這些規(guī)律,考慮每個寫作要素,確定寫作步驟,提煉出一些簡便易行的教學方法。[2]一是審題教學法。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文命題的內涵和外延,掌握命題的意圖和要求,幫助他們選擇最佳的角度切入題目,整體感知,局部入手。二是立意教學法。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意在筆先”的觀念,運用披沙揀金法學會由表及里、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見微知著法學會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觀微知,運用逆向思維法學會反向推理、換位思考,運用縱橫聯想法學會發(fā)散思維、借物抒情。三是選材收集法。素材是文章的血肉,需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加工,才能塑造主旨明確、結構清晰的文章。素材的選擇決定著文章的成敗,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篩選素材時保持中心意識,注意抓典型和關鍵,突出時效性和新穎性。
三、不斷提升教師素養(yǎng)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承擔著傳道受業(yè)解惑的重任,必須發(fā)揮教者的示范作用。作為語文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自我知識結構,尤其要在國文功底上下功夫,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和作文教學水準。一方面,教師要掌握基本的寫作理論知識,了解新課標對作文教學的要求,通曉思維培養(yǎng)的技術理論以及思維學應用理論,并利用在職培訓、學術報告會、教師技能大賽等契機繼續(xù)深造,提高自己的寫作理論素養(yǎng)。另一方面,教師要多讀多寫,通過廣泛閱讀文學經典、史哲名篇來提高自己的審美品位和人文素養(yǎng),通過撰寫教學筆記和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鐘啟泉.課程的邏輯[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60.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學力度;優(yōu)化資源
古詩詞教學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審美情趣培養(yǎng)、傳統文化傳承、文學修養(yǎng)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受傳統語文教學模式、應試教育模式殘留等因素的影響,高中詩歌鑒賞幾成擺設,于是研究古詩詞教學面臨的困境和解決之道便具備了應有之義。
一、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1.培養(yǎng)機制“世俗化”,教學模式“高考化”
高中古詩詞鑒賞的應有之義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進而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但現實教學中的培養(yǎng)機制則成了培養(yǎng)學生“能理解、會背誦、可翻譯”的能力,對于學生深入理解認識古典詩詞,并達到鑒賞水平要求不高。只要學生讀得懂、能翻譯就行,培養(yǎng)機制趨于“世俗化”。對此,筆者以為教育模式“高考化”是其重要原因之一?,F實教學中,一切以高考為目標的驅動機制使得古詩詞鑒賞教學重視程度不夠。一方面,語文高考中,古詩詞鑒賞分值占比較低,而且對學生鑒賞能力要求不高;另一方面,不少教師在教學中“避實就虛”,對于學生實際能力培養(yǎng)不重視,相反只是教授學生一些應試技巧。
2.教學方法欠缺新意,教學手段死板單一
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方法上,很少推陳出新。“讀讀詩詞、談談背景、議議內容、背背詩詞”是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一貫做法。教師在教學中的基本步驟基本可以概括為: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文學常識介紹、詩文的關鍵字解析、句子含義解釋、主旨概括等。以“從字到詞,從句到篇”的逐級推進理解模式看似合情合理,但對于學生學會品鑒古典詩詞幫助不大,死板單一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認識停留在能夠背誦理解即可的階段。缺乏古詩詞鑒賞方法教學、鑒賞實踐教學,使得學生不能與詩人進行情感交流,更談不上讓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精深與形式的完美之處的認知。
3.學生審稚化,學習興趣不強
學生審稚化是說學生審美能力較差,對于何為美的認識不夠成熟,表現得較為幼稚。當前,高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多為小說、漫畫,而小說、漫畫的種類又多為言情、校園、穿越、魔幻等;學生上網也多是網絡聊天、游戲等娛樂活動。這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不大,甚至造成學生審稚化。筆者并非完全否定小說、漫畫和網絡游戲在學生生活中的作用,但從古典詩詞鑒賞審美能力建立的角度,這些對其幫助并不大。同時,受教師引導方式失范、高考壓力驅使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古詩詞鑒賞“不見品鑒,只見功利”的傾向嚴重,以鑒賞為出發(fā)點的詩歌學習興趣不高。
二、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的建議
1.完善培養(yǎng)、評價機制,加強古詩詞鑒賞教學力度
完善培養(yǎng)、評價機制是解決高中古詩詞教學功利化、高考化的第一要務。從體制機制上改善詩歌教學環(huán)境是解決詩歌鑒賞擺設化的必由之路。首先,教師在教學觀念上要去“高考化”、“世俗化”,讓古詩詞學習回歸詩歌品鑒的本原。其次,在教學模式上,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加入更多詩歌鑒賞方法的教學比重,對于傳統的讀讀背背模式進行改進。再次,對于學生古詩詞學習效果的評價機制不要停留在傳統的“能背誦、會翻譯”的層次,而是要鼓勵學生進行詩歌品鑒,特別是要對于古詩詞中呈現的局限性進行大膽直言;最后,我們的高考在學生古詩詞鑒賞的考查中要有所創(chuàng)新,體現為更加注重學生鑒賞能力、審美水平的考察,鼓勵學生點評古詩詞,而不是停留在理解、翻譯和推測詩人情感的初級階段。
2.優(yōu)化教學方法,推行授受與探究相結合教學新模式
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授受式教學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學到更多較為系統的學科知識,;探究式學習能讓學生很好地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授受教學法和探究教學法各有優(yōu)缺點,將二者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予以結合將更有利于學生古詩詞鑒賞意識的培養(yǎng)。具體操作步驟可以設計為:學生提出在古詩詞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結合有關知識講授學生深入理解問題并自己建構有關知識。
3.優(yōu)化教學資源,搭建古詩詞鑒賞教學新平臺
優(yōu)化教學資源,搭建古詩詞鑒賞教學新平臺就是要理解新課標“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閱讀和鑒賞……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有關資料給學生……”的要求,通過平臺搭建,給予學生更多古詩詞鑒賞的機會和經驗分享途徑,讓學生真正愛上古詩詞鑒賞。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詩歌朗誦比賽、以著名詩人生活經歷為背景的話劇表演、詩詞角建設等。
三、結語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歷來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詞以她特有的魅力,積淀了中國傳統的思想、情感、審美和智慧。由于社會和教育的急功近利等原因,我們的古詩詞教育遠離了詩意。面對不理想的高中古詩詞教學現狀,教師要自我反省,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綜合治理,讓詩歌鑒賞不再是擺設。
參考文獻:
江蘇高考高考語文詩歌鑒賞一、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現狀與發(fā)展
1.我國詩歌的歷史與發(fā)展。中國自古以來便是盛產詩人與詩歌的國家,幾千年來我國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fā)展到頂峰,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與資料。中華傳統經典詩歌是漢語的典范和精華,是中華偉大民族不滅精魂的積淀與蘊藏。詩歌是我國甚至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是語言的藝術。優(yōu)秀的詩歌所蘊含的感情是極其強烈的,情景構造也是十分全面的,對于學生在來說是能夠影響身心發(fā)展的存在,所以利用詩歌對學生進行影響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2.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目的與現狀。我國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利用詩歌鑒賞項目來對學生進行考核,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鑒賞詩歌的濃厚興趣,健全學生的文學思想,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要求學生在詩歌鑒賞中能理解詩歌的文學思想,從而來探究作者對作品的豐富情感與意蘊,去領悟詩歌的藝術魅力與文化美感。讓學生在借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的幫助下,讀懂詩歌的藝術語言與文化底蘊,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由于詩人離我們的生活較遠,我們不能夠細致的了解詩人的文化背景,而且詩歌的語言又非常簡練,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導致大多同學對學習古詩歌的興趣低下,在詩歌鑒賞時也就難以進行。每當考試時學生最頭疼的題目便是詩歌鑒賞,不愛進行詩歌鑒賞練習,導致學生對詩歌鑒賞的了解與技巧甚少,但是詩歌鑒賞在語文考試中所占的地位是極其特殊的,我們不能放棄詩歌鑒賞的學習,我們要通過探討詩歌鑒賞的技巧與特點,來做到對詩歌鑒賞的理解與練習。
二、江蘇省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特點
《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的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為學生們準備了許多優(yōu)美的古典詩歌鑒賞,一共三十首。
1.要求學生對詩歌的主旨進行分析。這是詩歌鑒賞題目中最常見的問題,是需要學生對詩歌分析詩人表達的感情,需要我們從詩歌中的具體形象與景象進行分析,從畫面中的意境入手,來分析詩歌中意象的深意,抓住意象的特點,分析詩人對意象的理解與修飾,從全詩的角度來感受詩人感情的變化,分析不同的感情及其變化。并且在詩歌中結合思考詩人作詩的背景,進行綜合性考慮,確定全詩的宗旨。
2.對某一句詩歌或某一個關鍵詞的理解與分析。在古代的詩人世界,詩人經常通過對景色與事物的抒感,來表達自己的生活的不滿。詩人通過對事物與景物的描寫來舒懷,所以首先我們要對詩歌要求的句子來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與翻譯,通過對詩人的生平與詩歌背景的調查,來對詩歌進行不同方面的剖析。我們要對詩歌構思明確的理解,方面要從不同的方面多角度理解。如果要尋找詩歌的關鍵詞,還需要我們對詩歌的整體意思進行分析與理解,對詩人的意圖與心情進行理解,最后界定出這首詩的關鍵詞與重點句。
3.對詩歌表現手法的判斷與分析。點出某種手法。詩歌手法是詩人寫詩的時候運用的技巧與手段,在我們進行詩歌鑒賞分析的過程中,我們要對詩歌的整體結構進行分析,需要進行逐詞的翻譯理解,在自己的理解中可以通過具體的詩句與詩人的構思來表達自己的鑒賞態(tài)度與觀點,在分析過程中,加以學生自己的見解與原詩句的結合,會給自己的詩歌鑒賞增添色彩。在江蘇省的高考語文詩歌鑒賞中,詩歌鑒賞的比例很重,但是對詩句的分析與研究方面較少,近年來,只有2010年的江蘇卷中的詩歌鑒賞考察了學生對他人鑒賞意見的理解,也是學生進行練習的重點部分。我們對這類問題要注意重點理解,附以自己的分析意見,完美的解答所問問題。在江蘇卷中的詩歌鑒賞,我們要重點把握出現頻率較高的詩歌表現手法們要重點把握,比如修辭方法中的比喻、比擬等技巧,而且還要注意對表達手法的積累與判斷,就像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方法,最后學生還是要通過對詩歌鑒賞題目的大量練習來進行熟練,最終達到把握詩歌鑒賞問題的境界。
三、江蘇省語文高考中詩歌鑒賞的技巧分析
1.對詩歌的畫面與情景進行構思,理解詩歌中的景與情。詩歌意境是作者的心理表達,來源于作者的主觀情感,以及他身處的環(huán)境。在詩人的主觀情感影響下,觀景與景物都會被輔以真實的感情。在詩詞中詩人通過對景的描寫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這是詩歌中最常見的抒情方式,大漠滄海,古道老樹,夕陽明月,狂風暴雨都是詩人進行賦予情感的對象。從詩人描寫的景象入手分析詩歌的情感,能最大程度地了解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有利于學生正確的理解詩歌的主旨。比如,詩人張若虛在詩歌《春江花月夜》中,通過詩人對五個事物與景色的理解和修飾,從題目上來看,詩人分別描寫了春,江,花,月,夜五景,首先就能夠對這首詩歌達到初步的了解,再看詩歌的全文,不難看出詩人對景色的贊美與嘆服,盡情地贊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且通過景色抒發(fā)了自己內心的情懷,并且通過對游子與閨中思婦的情感糾葛,來贊美偉大的愛情,最終談到對人生的思考與反思,將景色的完美與心中的感嘆結合起來,達到一種渾然天成的情感意境。這首詩是詩歌鑒賞中最經典的一首,考點很多,是老師為學生準備詩歌鑒賞練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們在欣賞這首詩歌意境的過程中,必須緊扣詩歌的畫面和形象,緊緊的將自己的身心與之結合,進行詩歌鑒賞分析。
2.在詩歌鑒賞練習中要重視學生想象力與聯想力的作用。在我國,詩歌鑒賞有著深遠的歷史,但是利用方法與原則來進行鑒賞是近年來新興的方法,我國古典詩歌內容明朗,韻律整齊,講究對仗公正,并且在寫作過程中講究含蓄與夸張并存,所以我們在詩歌鑒賞的過程要最大程度發(fā)揮想象力的作用,將詩歌的情景利用想象力還原,從詩人的角度來進行詩歌鑒賞,事半功倍。在詩歌《春江花月夜》中,詩人為我們展開了情景浩大的春夜月景,所以我們在閱讀鑒賞的過程中,首先要隨著詩篇的閱讀與欣賞,想象著月光的美好,對詩人構造的情景進行全面的豐富奇妙的想象,通過我們的想象來構造真實得風景,同時還要品味作者在作詩的過程中所擁有的心境,爭取做到同步思考的意境,對學生的詩歌鑒賞技巧練習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詩歌鑒賞練習中,要注意鼓勵學生進行情景練習。
3.細致研究與思考詩歌鑒賞中的經典句子,將詩歌鑒賞與名句賞析結合起來。我國古代詩歌中從來不乏流芳后世的經典之作,這些經典名句,都有著共同點,或是一個字,或是一句話,用在了奇妙的地方,讓詩歌的可讀性與文藝素養(yǎng)一下子提高了不少,所以古代詩人中流傳著一種叫做煉字的作詩方法,就像家喻戶曉“推敲”,在作詩即將完成的時候,對詩中某個字進行反復的更換,使文章的文學性大大提高,在重點的部分進行煉字,有利于對詩歌畫龍點睛,就是詩中的詩眼。詩眼,顧名思義,就是詩詞之眼,在整個詩篇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歷年來的江蘇語文卷中,對詩眼的考察向來是最熱點的考察方面之一。
在語文界,詩歌是不可替代的藝術與珍寶,在詩歌中最精妙的莫過于詩歌的整體性,尤其是在這整體中的神來一筆,是我們需要重視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詩《登高》中的千古名句,這句詩中通過無邊的落葉與長江水烘托出詩人對時光易逝,歲月荏苒的感嘆與郁悶,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一名聯,寫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從而深沉地抒發(fā)了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讓學生在詩歌鑒賞的過程中體會到詩人的深深地悲哀。還有同為唐代詩人賈島,他的詩《題李凝幽居》中千古名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巧用一個敲字,來刻畫月夜下環(huán)境的幽暗寂靜,敲門聲的響來烘托夜的靜,將人帶入到環(huán)境之中,響中寓靜,出乎人的預料,讓人體會到別樣的美感,由此可見,找到詩歌中最優(yōu)秀的名句能夠幫助學生在詩歌鑒賞的過程中找到捷徑來分析。
四、結束語
在江蘇省的高考語文中,詩歌鑒賞是一種全面考察能力,比較難以把握的題目類型。學生要充分理解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的三十首詩歌,使學生養(yǎng)成過硬的鑒賞技巧,對詩歌鑒賞題目得到自己的見解,在答題過程中能夠從容應答,做到對詩歌鑒賞題目的掌握與運用。
參考文獻:
\[1\]許彩云.論語用原則在構建和諧人際關系中的作用\[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6).
\[2\]朱士連.中學語文語言運用題的教學實踐與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3\]劉全國,程水銀.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學生外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發(fā)展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0).
\[4\]崔富.讓高中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也活躍起來\[N\].山西科技報,2003.
【關鍵詞】新課程 中學生 課外閱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1-0113-01
對于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新課標明確要求:擴大學生閱讀面,養(yǎng)成讀書和看報的習慣,收藏并和同學們交流相應的圖書資料,擴大閱讀方位,拓寬視野,廣泛的閱讀各類型讀物;課外閱讀數量要多于260萬字,每年應讀2—3部名著。這些標準同語文課程基本理念相統一,所以高中語文教師不僅要上好語文課,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現階段中學生課外閱讀中的問題
(一)過重的學業(yè)負擔影響課外閱讀
雖然教育部門大力倡導為學生減負,可是升學考試的壓力卻使得學生無法輕松,大部分的課余時間都花費在了完成各科作業(yè)方面,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此外,部分家長并不支持孩子們進行課外閱讀,有的學生自己也愿意進行課外閱讀,就是擔心課外閱讀會占用一些學習時間,影響總體成績。
(二)社會、家庭、學校缺少讀書氛圍
一般來講,很多高中學校的圖書館利用率都比較低,學生的閱讀時間安排的不集中、不固定。很多學校的圖書館都有大量藏書,可是學生真正喜歡的書籍卻很少,無法滿足學生們對讀書的需求。還有一些學生家庭的藏書很少,家庭經濟并不寬裕,家長也缺乏引導孩子學習的意識,家庭中沒有讀書的習慣。加之高中生的課業(yè)負擔比較重,在高考的壓力下,很多學生都不愿意將課余時間用在閱讀方面,而是做各科的試題。中學生還會受到社會大環(huán)境影響,很多學生都比較浮躁,將自身關注點投放于外部的世界,追求網絡和影視作品刺激,喜歡物質享受,不喜歡經典書籍和嚴肅讀物,覺得閱讀起來比較費勁,缺乏興趣。
(三)缺乏有效的引導
受應試教育影響,很多高中語文教師都把課堂閱讀目標定位于應試技能的訓練,將文質兼美的文章肢解為各個類型題,面對較難的題目,學生望而生畏,所以根本提不起閱讀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教材為根本,相應的閱讀教學觀念依然停留于教教材的階段,主要授課方式為講解和分析,學生幾乎沒有時間進行自主閱讀。而對于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課外閱讀,由于和考試無關,所以教師不重視。
(四)中學生缺乏閱讀興趣,閱讀不夠深入
現階段,很多中學生的閱讀量都非常小,閱讀面很狹窄,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也很低。中學生常常讀不通文章,寫不順作文,語文的讀寫水平非常低,缺少常識性知識,對很多閱讀材料的理解都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不能充分理解文章中蘊含的寫作意圖、文字的深刻內涵、思想情感等。
二、培養(yǎng)中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訓練策略
(一)科學選書,拓展視野
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經驗及興趣,有計劃的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對于閱讀書目的選擇,教師必須保證較寬的選擇面,不僅要有名著經典,語文教師還必須時時關注相應的報紙雜志、出版動態(tài),留心熱點圖書,重視文壇獲獎作品的同時必須充分考慮實際的閱讀能力,從而向學生推薦一些他們既感興趣又可以提升其閱讀能力的作品。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推薦學生讀一讀安徒生其他的童話作品,要求學生閱讀以后總結其作品的特點。
(二)合理引導學生加強閱讀
課外閱讀絕不是教師只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就可以的,還必須進行細心的指導,不然學生就會自行閱讀,無法保證閱讀質量。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從這樣幾方面著手。
1.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舉一些例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為學生介紹一些學業(yè)有成的人的讀書實際,用鮮活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除了課文教學,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拓展閱讀面,閱讀一些相關書籍,例如學完《裝在套子里的人》,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讀一讀歐美一些著名小說家的著作,要求其在閱讀的過程中想一想中西方小說在語言敘述、思想內容、寫作手法等方面的不同,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教會學生一些基礎的閱讀方法,如泛讀法、瀏覽法、慢讀法、精讀法、速讀法等等;引導學生讀書的時候做一些剪裁、摘抄、編寫閱讀提綱和讀書卡,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強化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3.明確任務,合理安排閱讀時間。明確閱讀任務,合理安排時間、極端實施,使學生進行逐步完成,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并養(yǎng)成裕度的自制性和自覺性,實現興趣閱讀轉變?yōu)橐庵鹃喿x,順利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
(三)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閱讀動力
閱讀興趣是學生研究問題、獲取知識、探索未知的一種心理素質及認識傾向,所以高中語文教師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才能逐步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定期的舉辦一些讀書交流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為了讓學生能夠一直堅持課外閱讀,教師必須及時有效的肯定學生獨特的閱讀理解、體驗及感受。此外,還必須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從而獲得更強的成就感及動力,在交流中學生也能學到更多的讀書方法,拓展視野及思維空間,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另外,教師還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當代的中學生具有比較普遍的釋放個性、保護個性、張揚個性的心理,他們希望用自身的價值觀、審美觀、人生觀來審視相應的文學作品,進行自主的思考和評價,并不是被動接受者。
三、結論
閱讀能力對于學生的一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閱讀不僅能夠給人以知識信息,更能塑造人的性格品德,因而高中語文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采取科學措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其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其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