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果物流運輸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第四方物流;農產品;交易成本
中圖分類號:F71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7-0068-02
一、第四方物流的界定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 4PL)是由美國安盛咨詢公司首先提出,并注冊組建的。該公司對第四方物流的定義為:一個供應鏈的集成,調整和管理組織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補性的服務商的資源、能力、技術,以提供一個綜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第四方物流在整個供應鏈中并不直接參與客戶的物流業務,而是扮演優化供應鏈、統籌、分配資源的角色。由于第四方物流自身并不完全占有物流優化解決方案的全部實質性物流資源,所以在一個供應鏈上,第四方物流的服務業務主要是綜合供應鏈解決方案,整合各方物流資源的運作組織方式,即第四方物流是傳統的第三方物流業務之外的功能整合。所以,農產品第四方物流企業不是從農產品運輸的角度來處理農產品供貨商和采購商之間的關系,而是站在各戶企業的目標和利益的角度,尋求客戶間(供貨商和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資源與優勢的互補。第四方物流企業將其業務與客戶的企業經營相融合,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強調業務流程協調技術的重要性。即第四方物流企業應用多種模式、技術來應對客戶企業物流的要求,在接受客戶企業物流外包的同時,充分結合客戶經營的物流管理形態,在統一的指揮和調度下,將客戶企業農產品內部物流和其外部物流整合在一起,以實現農產品供應鏈的整體優化。
二、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
(一)管理效率低下
我國農產品市場分散,但是規模較小,具備一定規模的市場數量有限,彼此之間聯系不大,不能形成農產品產業集群。這樣,會給物流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使之必須要有合理、有效的運輸方案才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促進物流產業的發展。而在管理上,一方面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另一方面物流企業管理水平有限,不能充分地進行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很多物流企業相互模仿,實行相同的運輸方式,出現重復建設現象,而彼此之間的 競爭機制卻沒有建立起來,即使物流企業數量眾多,也會出現資源浪費。
(二)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薄弱
物流基礎設施和物流技術成為保證農產品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物流運輸條件和物流技術低下,以及薄弱物流基礎設施會導致農產品在運輸的過程中損耗嚴重。數據表明,我國水果、蔬菜類等農副產品在采摘、運輸、倉儲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左右,即1/4的農產品在物流環節中被消耗掉。這會嚴重影響農產品的質量以及其出口競爭力。而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為我國目前由于物流基礎投入不足,致使物流基礎設施薄弱,最終導致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損耗嚴重,效益難以提高。
(三)物流人才缺乏
物流人才是我國當前的緊缺人才之一,因為其需要專業技術知識,所以,知識技術綜合應用及合理分配已經成為加強農產品物流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對于現有的專業人才而言,分布在不同的物流企業,不能充分物流人才對于各個物流企業進行綜合建議和策劃,不利于物流企業的長遠發展及農產品流動的充分實現。同時,由于農產品與其他產品在產品特性上有所不同,在運輸、倉儲過程中,對于專業的物流人才會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各物流企業都大批量的培養專業的物流人才會大大提高企業的運營成本,進而造成人力資本的浪費。
(四)農產品物流經營水平較低
我國農產品物流經營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農產品經營模式,由于農產品經營的分散化及組織化程度低,在生產過程開始,我國的農戶目前由于分散經營,使得對農產品生產信息的獲得主要依靠傳統的方式嚴重影響農產品供給狀況。由于我國農業生產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這使得我國物流市場作為農產品輸出的中介組織發展比較分散,處于幼稚期,而且在服務上不成體系。物流企業的經營在某種程度上信息落后,對于產品的供給商的指導有限,同時對于加工、貯藏、運輸、包裝、分撿等過程沒能很好的統一在一起,這將嚴重影響農產品的質量。
三、第四方物流對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理論借鑒
(一)農產品第四方物流出現的效率理論
楊小凱認為,分工的經濟性主要包括兩部分,專業化經濟和多樣化經濟。對于專業化經濟,楊小凱認為,專業化經濟是針對個體單位而言的,是指專業與某項活動,必然比非專業的勞動的生產效率高,從而產生專業化報酬的遞增。而這一現象背后的原理就是在于專業化生產能夠在產生中不斷改善技術,或者形成特定知識的積累,這樣就會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對于第四方物流而言正是由于專業化生產,其技術才能夠不斷改進;而積累的知識又會不斷增加,所以能夠提高供應鏈上商品的運轉效率。
農產品第四方物流公司進行專業化生產,定義其收益函數,假定某第四方物流企業從事農產品物流組織和協調兩項活動來獲得相應收益,分別定義為X、Y。將此企業進行某項活動的收益稱為進行該活動的專業化水平,并用r代表。此企業的收益函數可表示為:
X0= X+ Xe =Rxa
Y0 = Y + Ye =Rya
其中,X0和Y0分別代表企業進行兩項活動的收益,X和Y為內部的組織和協調活動的收益,Xe和Ye為外部活動的收益,a>1為專業化經濟程度參數。對于此企業而言,Rx+Ry=1 即總收益份額為1。
分別對上式求導可得:
dX/dR=aRxa-1 > 0 d2X/dR2= a(a-1)Rxa-2 >0
dY/dR=aRya-1 > 0 d2Y/dR2= a(a-1)Rya-2 >0
dX/dR、dY/dR分別為邊際收益率,而二階導數又都大于0,表明企業的邊際收益隨著專業化水平的上升而上升。
另外,由于第四方物流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要,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每一項活動都有專業化的知識和人才的投入,特別是農產品物流專業人才的投入,從而避免學習費用上的重復投入。因此,第四方物流的出現,其經濟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由專業化分工,從而使生產效率提高;二是這樣可以節省由于多樣化經濟帶來的學習費用。
第四方物流出現,即對農產品物流業的進一步進行專業化分工,將第四方物流公司獨立出來,這將有助于農產品物流資源的合理配置,并確保農產品的質量,提高其競爭力。依據楊小凱的理論,若將物流企業進一步專業化,第四方物流集中大量的物流人才,進行專業性的高水平培訓,掌握大量的與農產品相關的專業知識,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專業的咨詢和服務,做到統籌規劃,將分散的資源進行合理整合,特別是對于農產品物流企業而言,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使其發揮最大作用。
(二) 農產品第四方物流出現的運營理論
隨著農產品經營中第三方物流企業不斷擴大規模,其組織的交易就會增多,從而成本增量就會增加。在協議內容中,交易雙方權利確定的精確程度增加,能夠減少內部交易費用,但會引起外部交易費用的增加;交易雙方權利確定的模糊程度增加,能夠減少外部交易費用,又會引起內部交易費用的增加。特別是對于部分農產品,如蔬菜、瓜果等對時間要求很強,其內部的無效率會大大加大內部交易費用。同時由于交易次數的增加帶來了交易的協調失靈風險的增加,即內部交易費用的增加,而要減少交易協調失靈風險,又需要增加交易協議執行和協調的成本。
假設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組織成本O,交易成本為T,運營成本L,即作業成本,總成本為M,且第三方物流與每家企業只進行一次標準交易,即交易的成本不變C。設交易量為N。其中:
O隨企業的規模及交易量增加而增加;內部成本
T隨企業的交易量的增加而增加;外部成本
L隨企業所簽訂的運輸合同的數量而減少,全部運輸工具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但達到一定規模后會增加。
若所有交易都在第三方物流內部進行,則:
M= O+T+L
O=S(N)每次交易協調成本+ M0管理成本
T=T(N)=CN
L=L(N)
若出現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內部協調成本為0,而轉化為外部交易成本C,即與第四方物流合作成本,交易次數為1,而無論是否存在第四方物流公司,物流企業的運營成本將不存在變化。
S=0
M3+M4< M0=CN+C
L=L(N)
C+M3+M4
因此,在交易協議的選擇上,應以內部交易費用和外部交易費用的總和更小為標準。這時,出現一種新的企業即第四方物流會使交易的成本下降,各個企業內部的效率會提高。因為第四方物流一方面可以確定交易雙方權利和義務,同時還能重視交易協議的執行和協調;另一方面,其在交易機制的設計、組織、選擇和協調方面,能夠以較低的交易費用使協議順利實現。特別是對于分散的農產品市場而言,更是如此。
農產品物流業若要進一步發展,必須做到專業化分工。在此過程中,第四方物流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是專業分工的必然結果。而第四方物流的出現將為農產品物流業的順利發展,特別是優化物流企業的資源以及專業物流人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Young,Allyn. Increasing Return and Economic Progress[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28(38):527-542.
[2] Yang,Xiaokai and Ng,Yew-Kwang. Theory of the Firm and Structure of Residual Rights[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94.
[3] 周葉. 現代農產品物流信息聯結模式構建研究――以保定市果蔬農產品物流為例[J]. 農業科技管理,2008,(11).
[4] Dow Bauknight & Douglas, J. Bade. Fourth Party Logistics-Breakthrough Performance in supply chain outsourcing[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 Global Supplement, Winter,19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