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教師管理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目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缺失的表現及原因
1.從教師層面上分析
(1)分數至上。在績效、考評等因素引導下,教師的價值往往取決于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許多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滿堂灌”“滿堂問”,教師主宰整個課堂,忽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開發,一味追求分數。
(2)教師權威論的影響。教師采用壓迫式的教學,訓斥、挖苦、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師生之間缺乏溝通。
(3)教師教學手段落后。許多教師不積極進行自己的專業化發展,教學理念跟不上新課程發展的需要。
2.從學生層面上分析
(1)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沒有地理學習的情趣。原因很多,如:對地理課程的認識不夠,地理知識的應用較少等。
(2)地理評價方式以終結性評價為主,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參考,學生有一定的壓力,面對枯燥的知識點和習題,學生容易產生對地理的疲憊感。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落實
在地理教學活動中可以感覺到,在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驅動下,學生對教學充滿熱情,積極參與。而消極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對教學活動缺乏熱情,勉強參與,顯得被動,自信不足。如何在教學活動中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以下幾個方面
論述。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地理教學內容的廣泛性和學生原有的興趣、學習動機掛鉤,充分挖掘地理素材,讓學生喜歡上地理。利用地理學科可探索性較強的特征,將獵奇求異的心理轉化為渴求知識,積極探索的學習興趣。利用地理學科綜合性強的特征,將分散、低級的學習興趣轉化為綜合、高級的學習動機。如綜合運用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利用地理學科實用性強的特征,讓學生體驗、運用地理,增強實踐。“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初中地理課程的兩個基本理念。
興趣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師要把握課堂45分鐘。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年齡特征和學校條件,選擇地理教學的方式方法。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實、概念和技能,增強地理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提倡探究式學習,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利用地理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和豐富地理教學,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增強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情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挖掘情感因素,增強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情感,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可以從自豪感、危機感、責任感三方面進行滲透。
增強學生對家鄉和祖國的自豪感。如在講述家鄉和祖國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自然資源、河流湖泊、自然風光、經濟發展的要素時,探討有利的方面,有哪些優勢因地制宜地促進家鄉和祖國的發展。也要和其他的區域進行對比,進一步體現出其優
越性。在存在的問題中學生要有危機意識。例如,在講述中國的土地資源時,針對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亂占耕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結合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學生要有危機意識。在講述家鄉的環境與發展時,看看有哪些制約家鄉環境與發展的不利因素,使所學內容對學生產生一定的思考和反思。
在自豪感、危機感的基礎上樹立責任感的意識。發展是家鄉和祖國的永恒主題,在分析家鄉與祖國環境與發展的優勢與劣勢后,如何因勢利導,克服不足,又快又好的發展,讓學生出謀劃策,爭當小主人,樹立責任感。在教學情境中可設置如果你是當地行政官員的話,你認為應當怎樣促進當地的發展,通過這樣的話題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3.培養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發展,又能滿足子孫后代的發展。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一方面給人類帶來了巨大財富,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日益嚴峻的環境和資源問題。在地理教學中,要讓學生增強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在講述相關內容時,要讓學生樹立法制意識,還要使所學內容對學生現有的生活和學習有用,促進學生的生存能力培養,對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使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滲透到學生的行為和意識中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實施,會使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關注,學生會全面發展,從而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根本需求。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初中教學;學校管理;以人為本;實施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193
0 引言
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的提出是社會發展和人才需求變化的必然結果,是和諧理念在學校管理中的體現,是人們對人性化的追求的體現,符合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質教育觀的要求,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大化地發揮學校管理的作用,更好地滿足市場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必須加以重視。在進行學校管理的過程中,學校必須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優化學校管理模式,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科學化、合理化的管理制度,營造和諧的學校氛圍,以此來促進學生和教師的和諧發展,提升教學質量,推進教育改革的進程。
1 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內涵
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起源于人本主義思想,是當前人們基本價值追求的在現代教育中的體現,符合素質教育觀的要求,對新時期初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就是以人為核心開展學校管理活動,學校管理者要充分重視學生和教師的作用,使每一個人都參與到學校管理當中,創造一種和諧輕松的校園氛圍,激發出教師和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和教師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以此來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學校的發展。
2 初中學校管理中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
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作為核心開展學校管理,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實施人性化管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針對教學目標的變化而產生的新的學校管理理念,對學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首先,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在進行學校管理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學校管理者應該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其為核心開展學校管理工作,將其貫穿在教育教學管理的每一個環節當中,并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學校管理制度,建立人性化的教學管理機制和教學評價機制,監督教師以人為本進行教學,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理解尊重每一位學生,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他們的學習計劃,實施因材施教,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營造一種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潛能,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3 初中學校管理中實施以人為本的策略
學校實施以人為本管理時,必須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育教W工作,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進行學校管理,不斷優化管理模式,以此來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促進其自我價值得到實現。此外還需要不斷壯大學校的師資力量,聘用高素質的的教師,并監督教師積極進行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使教師結合教學實踐不斷提高提供自身的教學能力,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以此來促進學校以及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
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人是管理的實施者,是理念的最終落實者。只有學校管理者和教師接受以人為本的管理和教學觀念,樹立起以人為本的理念,才能保障以人為本理念在學校管理過程和教學過程中的落實。
其次,改進用人制度和評價制度,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生教育教學活動的執行者,教師在學校教育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在學校管理工作的作用不容忽視。學校管理者應該合理設置教師的崗位,建立科學合理的用人制度,結合教師特點進行教學評價,尊重教師作為教學執行者和學校管理者的權利,以此來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促進教師的發展,最大化地發揮教師在教學和學校管理中的作用。
最后,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學校管理制度是學校管理者進行具體管理的依據,影響著以人為本理念在學校管理中的實施效果,必須切實可行。學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應該符合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在其實施過程中根據教師和學生的反饋情況進行不斷的調整。學校管理者應該及時了解教師的教學心態和學生的學習心態,進行動態化、人性化的管理。此外,學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不應過于嚴苛,應考慮的教師和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果管理制度過于規范化會引起教師和學生的不滿,使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教學質量下降,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降低。
4 小結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當前的價值追求在學校管理中的體現,滿足人性化管理的要求,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對學校的改革和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校管理者要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學生和教師為主體開展學校管理工作,不斷優化管理模式,改進學校管理制度,營造和諧的學校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教師的工作熱情,激發學生的潛力,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從而提高初中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以及教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中學校園管理 存在的問題 解決措施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對初中學校管理進行不斷的加強,進一步對初中教學環境進行不斷的優化,只有這樣才能對教育的現代化發展步伐進行不斷的加快,進一步保證初中教育的不斷改革以及創新。所以,我們應該對學校管理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準確的分析,并且研究有效的解決措施,只有這樣才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學生在實際中的需求,進一步為學生營造出相對來說比較良好的學習環境。
1現階段初中學校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學校在管理過程中的制度存在著比較差的落實性
現階段,大多數初中學校都制定出相對來說比較完善以及合理的管理體制,同時也會結合時代以及學校教育的需求進行相應的完善。現階段,對實際管理制度進行執行時,還存在管理制度落實性差的問題。相關管理機制沒有對其制定有效的獎懲制度,大多數管理人員一般情況下都會把一些個性情感參與到管理工作執行中,進一步導致管理不能對執行管理理念以及執行手段進行客觀準確的實施,對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開展產生嚴重影響,導致管理機制只對教育部門的檢查進行應對,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效果。
1.2教師以及校園在文化管理過程中缺乏人文關懷
在對教師管理的過程中,大多數學校一般注重的就是教師的控制以及約束,只是一味的要求教師應該對學校所安排的一切計劃進行服從,往往會對教師的個人意愿進行忽視,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自身素質的提高得不到相應重視。對教師工作時的自由度進行局限,同時也為教師在備課以及教學創新等相關方面帶來不良影響,不僅對教師優勢帶來影響,同時也影響教學潛力的發揮。另外,大部分學校由于資金投入過程中存在不足,學校在教學過程中的設備以及基礎設施相對來說比較落后,教師的薪資待遇不是很高。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受到收入差距以及物質需求等因素的影響,教師的薪資待遇不是很高。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收入差距以及物質需求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大多數教師都很難安心教學。
1.3教育評估工作存在不科學現象
現階段,由于初中學校在進行教育評估的過程中存在不足,一是,教育評估工作比較重視結果,輕過程,這種評估理念,會進一步導致相關的評估人員不能對評估的整個過程和環節進行正確的把握,長期就會讓學校管理的理念開始對教育規律進行違背;二是,對評估材料過于注重,對教育相關工作沒有進行實際考查,導致存在弄虛作假的風氣;三是,一般狀況下都會將學生成績當成評估標準的一種,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考察和評估。
2現階段初中學校在管理過程中的相關措施分析
2.1對管理觀念進行不斷的更新,有效落實學校管理制度
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該積極的引導管理人員對管理理念進行不斷的更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實。首先,管理者應該深刻的認識教育思想對領導的重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樹立起比較正確的教育思想領導意識,進一步向全校師生和相關的管理人員傳達具有時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積極的引導管理人員對學校教育改革進行深入的分析,促進創新,對教育教學發展過程重點的規律進行有效的總結;其次,對各種不同的管理手段進行充分的利用,對統一的教師教育理念進行轉變。學校管理者應該向教師積極傳遞現代教育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對教師的育人觀以及價值觀等進行優化。作為學校管理者,應積極引導教師參與教育改革以及實踐中,讓教師相關教育理念在改革以及實踐中得到有效的更新,保證教師能夠對自身的優勢進行有效的發揮。
2.2學校管理人員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師管理制度
對于師資力量而言,它是學校管理的主要重點內容,不僅是學校改革的主要力量,同時也是創新的主要力量,要想讓初中教師在管理的過程中取得顯著效果,應該建立高素質師資隊伍,要求學校對教師進行不斷的培訓以及考評。對投入到教育工作的教師,學校應該對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的規范性進行重點培養,中年教師應該對教學方案以及計劃定制的創新性進行注重,只有這樣才能探究出更多新穎的教學理念以及手段,對教學過程中的質量進行加強。管理人員應該把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的滲透到培訓以及教育的相關環節,對民主參與溝通渠道進行積極的開展,以師資文本,對民主管理模式進行不斷的實施,這樣做的目的能保證教師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相關培訓活動中,對培訓效果進行不斷的提高。另外,還要對教師的薪資待遇進行提高,加強教師的道德品質,對學校管理過程中的水平以及質量進行加強。
2.3學校應該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機制
要結合初中教育的實際狀況,建立一套相對來說比較合理的素質教育評估體系,對評估方法進行改革的同時,還要對其進行不斷的創新,制定對素質教育相符合的要求,滿足學校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的評估方案,把評估結果作為對學校進行綜合評價的主要依據。學校應該制定教師工作考核評估方案。現階段,大多數學校都對教師工作進行考核,制定比較詳細的評估方案,但是在考核過程中的重點一般都會局限在教學方面,重結果輕過程。學校在對教師工作進行評估的過程中,應該對教師在工作過程中的性質以及任務給予充分的考慮,在道德品質上以及教學水平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對傳統只憑考試成績去評估教師工作的這種手段進行擺脫,保證評估工作具有可觀性以及公平性。
3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我國初中學校在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較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影響的同時,也會對學校教育發展起到阻礙作用,所以,要對初中教育水平進行不斷的優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環境,制定符合時展的管理模式,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朱朕紅.教師情緒管理能力提升研究[D].西南大學,2014,12(08):123-124.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其目的不僅在于傳授給學生基本知識,而且還在于學習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為此學校的管理者應對教師課堂教學加強管理。讓每一位教師做到“六個”為主,“四個”主動。“六個為主”,即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課本為主干、訓練為主線、培養能力為主要目的、以有效提問為流。就是把理解表達的機會留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四個主動’,。即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主動思考,老師的指點下讓學生主動觀察、經過思考觀察后讓學生主動表述其所思所想,能夠讓學生得出的結論,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得出結論。讓學生通過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自己得出答案,讓學生自己討論答案是否正確,然后教師最后作出最后的判定。例如:在課堂上及時提出相關的學習內容的問題,列在黑板上,由淺入深的提出,老師只是引導學生沿著怎樣的思路去思考。
2、加強育人管理
對于教師來說,教書固然重要,但在教書的同時不可忽略育人的細節,老師在教授文化知識的同時要時刻不忘對孩子品德行為的教導,不論是哪一科的任課老師,不要只顧自己講課,傳授知識,我認為,作為老師,應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細心的觀察每個孩子的言行,教師對孩子品德行為的及時指正,是孩子們終身受益的,要比學習知識更重要因為孩子在學校是一天的時間,當然許多現象的出現在上學前就己經存在了,但是,作為人民教師是有責任幫助孩子改正的。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推診責任呢:大學老師責備高中老師沒把學生教好,高中老師責備初中老師,沒把學生帶好,初中老師埋怨小學老師沒有給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小學老師說在幼兒園就己經養成壞毛病了,幼兒園老師說,你的家庭就沒有給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話說回來,如果每個家庭都能教育好孩子,那還要我們學校和教師做什么?誠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身上的有些毛病的確是家長熏染的,但當孩子走進學校,來到課堂,當他的“學校媽媽”一一與他朝夕相處的老師發現了那些不足之處時,給他及時的指正,對于孩子來說將是多么的受益。
3、加強常規管理,完善制度,狠抓落實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安全問題;對策
體育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由于體育本身具有其他學科所沒有的危險性,所以,為了讓體育的優勢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學校和教師應當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高度重視,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對策,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1.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大部分學校和教師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很少有學校會針對體育教學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這就會導致學生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發生安全問題的幾率大大提高。
2.資金投入不充足
由于許多學校在對體育器材進行購買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資金,導致在進行體育教學時無法保證按需分配,這樣不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會大大降低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教師管理能力較差
初中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段,所以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沒有及時進行的引導和監督,很容易導致危險情況的發生,例如,在進行球類運動時,學生會由于過于投入而發生身體碰撞、摔倒等情況。
4.師生安全意識不強
由于體育屬于相對來說不重要的學科,所以大部分教師和學生都沒有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學生就會缺乏對相應保護措施的了解,導致課堂上出現安全問題的幾率有所增加。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安全問題的對策
1.健全管理制度
想要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安全系數,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學校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學生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國家可以通過出臺相關政策來降低體育教學中發生安全問題的幾率,通過責任機制讓教師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提高教師的責任感。從微觀的角度來看,由于各個學校存在差異性,所以國家的政策無法與每一所學校的實際情況達到完美的契合,這就需要學校在遵守相關政策的前提下,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這樣可以使學校對體育教學進行更加全面的管理。
2.增加資金投入
學校在購買體育器材時,應該將器材的質量放在首位,并且定期對需要使用的體育器材進行檢查,如果發現器材存在損壞或安全隱患的問題,應當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同時,學校還應當對體育安全防范的設施進行完善,不僅要購買學生所使用的護具,還要通過設置安全護欄,并且對危險區域進行劃定等方式,提高體育教學的安全系數。
3.提高教師的管理能力
體育作為一門實踐課程,教師必須要嚴格遵守相應的體育規則,同時對學生例如穿牛仔褲、高跟鞋等違規情況進行嚴肅處理。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在課程開始前對需要使用的體育器材以及體育場地進行嚴格的檢查,確保其安全性,杜絕由于器材受到損壞或場地存在危險而發生安全問題的情況出現。最后,教師應當在課堂上詳細了解體育器材的使用規則,由于大部分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體育器材,所以對其使用方法沒有清晰的認識,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體育教學,很容易導致安全問題的發生。
4.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
想要從根本上避免安全問題的發生,增加師生的安全意識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因此,學校應當定期給師生安排體育安全的培訓和講座,在強調安全意識重要性的同時,通過實踐的方法讓教師和學生掌握必備的安全技能,以確保當出現危險狀況時,教師和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除此之外,學校應當在招聘體育教師的時候,對教師安全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考核,這樣才能保證教師可以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增加學生對安全技能的儲備量。
5.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是降低在體育教學中發生安全問題的重要條件之一,調查結果表明,我國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正在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所以如果想要從根本上提高體育教學的安全系數,首先需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這樣才能保證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會由于自身的身體原因而受到傷害。
綜上所述,學生的安全問題是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只有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所以學校和教師應當從實際出發,對體育教學中所存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并且采取與之相關的對策,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教學;管理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新一輪初中新課程改革也在啟動和運行當中,初中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這個階段教育的成敗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要不完完善初中教學管理方式,激發教師教學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最終不斷提高中學教學質量。筆者就初中教學管理談幾點看法。
一、“理性管理”“人性管理”相結合
“以人為本”是教育改革倡導的理念和精神實質,因此,學校管理者在管理實踐中應該將“理性管理”和“人性管理”結合起來,剛柔并濟,以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所謂“剛性管理”,指學校管理中的規章制度要“剛”,要一視同仁,絕不能因人而異、因事而異,而對于違反管理制度的師生,要堅決按照規章制度處理,以樹立制度的權威性;所謂“柔性管理”,指學校管理者在執行制度的過程中,對人要柔和,要從細節上體諒師生、關心師生,如教師管理中,學校管理者要設身處地為教師考慮,用集體力量為教師排憂解難,讓教師真切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認可,而在這樣的人性化管理環境下,教師必然會用積極工作回報學校善意。與此同時,學校還要樹立“人人是管理者”的觀念。
在新型初中教學管理過程中,要形成每一位教師都是管理人員的氛圍。教師不但肩負著“授業解惑”,還要參與到教學管理全過程。在日常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在校園中,還要對校園設施進行有效的管理,讓每一位教學工作者都能融入到初中教學管理中去,每個實踐活動都能成為科學的教學管理。
二、轉變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機制
傳統教學管理理念中,“分數管理”、權力至上、形式主義等不良傾向充斥在管理模式之中,而在新課改理念下,學校管理者應努力轉變管理模式,以科學民主教學管理機制規范學校的教學工作。在健全管理機制的過程中,初中學校管理者應該主動探索分層式管理模式,即第一層是由校長組織成立的教學管理決策層,具體制定學年、學期、專項性的教學規劃,組織部署教學常規活動開展與落實,指導、協調、檢查、考核教學和教研工作;第二層是由教研組長組織成立的基層管理系統,該管理層主要負責安排落實學校的教學計劃,利用集體備課解決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這樣層層把關、分層落實的管理模式對落實目標,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抓好教學常規,保證教學活動規范化運行。一個學校是否有正常、穩定的教學秩序,教師是否具有備課、上課、考試、教研、科研的能力,學生是否具有預習、聽課、作業、復習、進行課外活動的自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校是否具備有效的常規教學管理,因此,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初中教學管理者一方面要從“教”和“學”兩個方面狠抓、嚴抓教學常規,鞭策師生在教法和學法上下工夫,以改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切忌形式主義,不斷提高教學常規管理的可操作性,讓校領導在管理中感受到教學常規方便抓、方便管,讓教師在執行中體會到具體實在的管理效果。
三、創設良好環境,完善教學設施
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不是追求奢華的教職工宿舍和教學道具,而是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教學特色,創造出愉快的教學和學習環境。改善教職工的工作環境,可以讓教職工全身心投入到初中教學中去,避免外界的干擾。要積極營造初中校園教書育人的氛圍,美化學校環境,建立完善的衛生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讓學校成為教師教書育人、學生認真學習的樂園。在初中教學管理過程中,要根據各個學科的特點,不斷改善教學的器材和教學工具,增添的器材要符合初中學生的愛好特長,完善初中學生的學習條件。比如,初中生物教學中需要用到很多實驗器材,體育教學中運用很多體育器材等等,這些都要重視,進而提高教學管理的效果。
四、建立評價標準,強化培訓機制
傳統的教師評價只是為了滿足教育的需求,也是為了突出教師的主體價值。傳統的評價帶有獎懲性,主要是為了給教師施加壓力,讓他們達標,但是沒有起到鼓勵他們的效果。在初中教學管理中,要積極轉變價值觀念,把教師評價能夠真正的落實到實處。可以采用發展性教師評價,注重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是一個比較持久的動力,也是教師自身所需要的。教師希望通過評價來發展自身的優勢和不足,論文不斷發揮自身的教學潛能,實現自我價值。所以,對教師評價要堅持“以人為本”,完善評價標準,注重教師未來的發展。在初中教學管理中,要強化初中教師培訓工作,鼓勵教師參與培訓,讓教師能夠更新自身的知識水平。可以創造機會讓教師走出學校,開拓教學視野,吸收先進教學方法。通過培訓能讓教師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
“七彩星文化”宣傳片,分享了全區十一所“創現”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展示匯報,特別是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組織開展的學校文化建設專題研討,將活動推向了。此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對學校文化建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思考。
理念是學校文化的靈魂,是一所學校精神底蘊的積淀,是學校發展的精神動力。沒有科學辦學理念的辦學行為是盲目的,會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力量,如果辦學理念被師生認同,內化為全體師生理想和行動的共同愿景,就會煥發出學校發展的巨大潛能。因此,任何一所學校,要想獲得教育的成功,必須首先確立科學的辦學理念。黃花初中以“走好每一步,為一生作準備”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有了理念的指引,學校的辦學方向更加明確,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學校精神文化建設,如校風、班風、教風、學風等便有了牢固根基。
校園環境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外顯形式。學校無閑處,處處熏陶人,環境不僅是學生生活的空間,也是培養學生文明素養的載體,“一草一木皆關情”,健康優美的校園環境具有潤物無聲的精神魅力,能夠在無形中陶冶全體師生的心靈。優美的校園環境有利于提高全體師生的素養,校園環境所蘊含的精神對全體師生的價值取向、生活習慣、生活態度等諸多方面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當然,高品位的校園環境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助于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精細化的管理制度能夠為學校文化建設提供制度保障。要實現精細化管理,就必須對學校管理工作進行一個全面系統的分析,如教師管理、教學管理、德育管理、安全管理、后勤管理等涉及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進行一個整體的構思,從而形成精細的教學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三類制度要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努力使學校工作事事有人管、處處有人管、時時有人管,杜絕管理上的漏洞,清除管理上的盲點,提高學校管理效能。
1、以制度建設為重點,推進精細化管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精細化必須要講究精度,突出細節。學校必須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并充分發揮學校職代會作用,建立完善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一整套精細、科學、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可以明確學校各項工作規范,約束工作行為,引領工作方向,并保障政令暢通。
2、以科學計劃為主線,保證精細化管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做到未雨綢繆,計劃先行。大到學校章程和發展規劃、年度目標、小到學校的學期計劃、月度安排再到每周工作,平時干什么、假期干什么,哪個急、哪個緩,哪個輕、哪個重,都要事先預設好。每項工作都必須要有一個精細的實施方案,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學校的文化建設的衡量標準,最終應該落實在學校師生的行為文化上。學校行為的外延涵蓋學校活動的整個過程,大到學校領導的決策,小到學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生活,從學校的全部日常活動,到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都體現著一所學校的文化內涵。
1、學生必須習慣優良。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學生學習生產力的重要途徑。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于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沒有良好習慣的培養,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效率與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從而直接影響教育效能的發揮。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
班級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個基本群體。班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教育目標,使學生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初中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可塑性非常強,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從本班的實際出發,確定班級管理策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班內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為班級建設貢獻力量。對此,筆者結合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想行為特征,探討了初中班級管理的優化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學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
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努力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班集體,讓學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和關愛,學生才能更用心地去維護好這個大家庭。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要摒棄傳統的以威嚴治班的管理理念,在班級管理策略中融入愛心,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努力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班級氛圍中學習。另外,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每位學生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還要耐心傾聽學生的傾訴,經常和學生聊天,了解學生的心理和困惑,并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教育工作。當學生在班級中出現問題和困惑時,教師要及時和學生溝通,加以引導和幫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從而信任教師,愿意向教師敞開心扉。在這樣的情感基調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才能順利得以開展。
二、為人師表,發揮榜樣的作用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想讓學生遵守班級管理的各項管理制度,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嚴格按照制度進行,為學生做出表率,為學生遵守班級管理的規章制度提供學習的榜樣。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經常聽到學生對制度的各種抱怨:教師都不能遵守制度,憑什么這么要求學生。這種現象的產生歸根結底是由于教師對管理制度的不重視、不遵守,導致學生對教師有意見。只有教師嚴格按照管理制度執行,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監督和督促,還能增加制度的威嚴性,給學生做出榜樣,使每個學生都能按照章程來進行班級活動。因此,在班級管理制度確定執行以后,教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共同執行,為學生嚴格執行管理制度做出表率。如在要求學生按時上、下課方面,教師要在上課前到達教室,在下課鈴響后才能離開教室,用行動來告訴學生規章制度同樣對教師有威懾力。用實際行動為學生樹立起學習的榜樣,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執行班級管理制度,為班級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使班級管理活動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發揮好班干部的帶頭作用
班干部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發揮班干部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班級管理工作復雜而瑣碎,只依靠班主任的管理遠遠不夠,教師要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依靠班干部的集體力量加強管理班級各項工作。學生之間相處較多,就能更深入地了解班級的各種情況,以及每位學生的具體特點。讓班干部來參與班級管理活動,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不僅能使班級管理工作順利開展,還能促進學生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因此,班主任要大膽放手,把班級管理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來管理班級工作。另外,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管理工作進行指導,糾正學生在管理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使班干部的管理工作順利進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做好家訪,開好家長會,及時反饋
及時做好家訪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對促進班級的順利進行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況,把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在校表現及時、客觀地反映給家長,家校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家長會也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要適當組織家長會,增加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教師要及時開好家長會,與家長討論學生的在校表現,加強與家長的交流,促進家長對教師的信任,讓學生能夠在家校共管中不斷成長。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要積極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使學生在輕松的班級環境中實現管理和自我管理,使班級更好地發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作者:趙新光 單位:濱州市濱城區濱北辦事處北城中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小學;現代學校制度;創新
隨著教育市場的形成和逐步成熟,特別是新課程的變革、新理念的倡導,教育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制度建設,尤其是現代化學校管理制度的建設成為當今社會、教育界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近幾年來,我校從全面提升學校組織的核心能力為著眼點,創新學校管理,在建立現代學校管理制度運行機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建立效率型的學校組織機構,提升學校的核心能力
一個組織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是管理。質量是生命線,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而質量來源于管理,管理出質量,出效益,管理落后制約發展。正是基于這樣的理性思考,我們提出了從提升學校核心能力入手,創新學校管理的工作思路。
(一)學校組織重心向基層組織傾斜,實行“扁平式”管理。
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大量的問題直接產生于基層的組織,如年級組、教研組,乃至班級、課堂。在過去的管理中,學校管理的重心在于學校的領導和上級行政組織上,一切工作圍繞上級的批示來開展,學校的上述基層組織的工作也要由學校的管理層來決定和安排,這顯然和新課程理念不相符,也不能保障新課程的順利實施。因此,我們在實踐中立足于新課程下的學校組織機構的改革,一方面減少層級領導,突出年級組在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年級組在學校管理結構中的層級,各處室配合學校和年級組,更好地發揮協調作用,真正實現學校工作從以行政為中心轉向以教學為中心,還學校教育教學的本質。從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堅持學校管理者堅持長期深入教學工作第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和準確地掌握理解新課程中教師碰到的各種困難,以提供各種服務性、保障性工作,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切實實現管理重心向基層組織傾斜。
(二)強化教職工參與管理進行監督,實行透明式管理。
新課程所倡導的人文精神,最終要落實到教職工是否參與學校的管理,是否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學校組織是否民主,表現在行政人員、教師、學生能否在不同程度上有參與學校管理與決策的機會。因此我們十分重視建立民主參與型的學校領導制度。學校實行教代會制度,推行校務公開的民主管理,并發揮工會的橋梁作用,保障教職工的民利,讓教職工參與學校的重大決策,逐步形成了“民主與制度融合”的學校管理模式。
如何實現“融合”呢?我們的做法是:一是用民主產生制度,二是用制度保障民主,三是制度要人性化。我們相應建立了校長辦公會議、行政校務會議、班主任例會、教師代表會議等會議制度,每年召開教代會,重要制度的出臺和調整,重點建設項目及重要決策的形成,均通過教代會審議,增強了全校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加大了教師管理學校的參與度,提高了學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集中眾人智慧,努力辦好學校。
(三)建立競爭型的學校內部人事制度。
我校實行“教師課職組合制”和“教師課職組閣制”的學校內部人事制度改革。其中最富創新性的是“教師課職組合制”,它實現了用人制度由“相馬”到“賽馬”的轉變。這種“組合制”規定,教師的任課自由組合,激發了教師“不用揚鞭自奮蹄”的進取意識。
(四)建立可持續發展型的師資培訓制度。
我校對新教師實行“帶教制”,使新教師盡快成為合格的初中教師,并建立“教壇新秀制度”;對中青年教師實行導師制,培養教學拔尖人才,建立“學科帶頭人制度”;對中老年教師鼓勵成名成家,建立“名師制度”。同時,我校實行相當徹底的教學大循環制,尤其是大膽讓新教師在導師的指導下,任課從一年級直升到六年級,使每一個年齡段的每位教師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標,都有實現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機會,實現教師隊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二、構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學校管理機制
我們把管理的切入點放在辦學目標的設計上,提出了構建以全面目標系統為指導,以全面質量管理為核心,以全員考評為保證的現代學校管理機制。
為了保證學校目標體系的全面實施,我們著力強化兩個操作環節。
(一)建立全面、全程、全員質量管理系統。
一是對學校教育、教學、教研、行政、后勤工作全面進行質量設計并全部進行質量控制,緊扣教育教學這一學校的中心工作,將凡是影響質量的因素都納入強化管理的范疇,基本實現了“凡事有準則,凡事有負責,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監督”。以此為前提,將質量管理的重點向全體學生、學生的全面發展質量以及教育、教學這一中心環節的質量管理傾斜。二是把學校各級、各類人都作為“服務網”、“質量鏈”的一環,強調全員參與和團隊配合。同時強化教育與培訓,使學校每個部門、每個人都有強烈的服務意識,質量意識,不斷提高服務水平。三是抓好過程管理。緊緊抓住教育、教學的每一環節,過程的每個階段的質量管理,以目標的達成保證高質量結果的實現。注意對管理、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的“接口”進行設計和質量控制,以保證學校各項工作能緊緊圍繞教育教學質量目標和諧、高效地開展。
(二)建立全員業績考評系統。
全員業績考評體系包括三個有機統一的環節。
(1)建立考評體系結構。從對象上分為團隊考核和個人考核兩類。團隊考核:通過對各條線、各部門的考核,促進部門職責的全面履行和部門之間的有效合作;通過班級、年級、教研組、年級組的考核,促進教師的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凝聚整體發展意識。
個人考核:通過對學校干部、教師的過程質量、業績、職業責任和道德,工作態度等綜合考核,促進教職工綜合素質的發展和事業價值的增值,并形成個人、團隊、學校的利益共同體。
考核要素包括過程、質量、業績、職業責任和道德以及工作態度等綜合因素。目的是促進教職工綜合素質的發展和事業價值的增值,并形成個人、團隊、學校的利益共同體。
(2)建立全員業績考評的方法體系。主要體現三個原則。-是公開與開放原則。用開放考核資訊的辦法,創造公開、公平的考核環境。考核的結果強調證據,考核的結論與被考核人見面。二是定量與定性結合原則。用量化體現準確。在定量的基礎上定性讓每個職工在考核面前人人平等。三是反饋與修改原則。考核結果實行公示,允許申訴和復議。
(3)建立激勵體系。一方面建立全員全程激勵機制,另一方面努力使考核的資源最大化共享,實現人力資源的綜合管理,使考核的結果成為評獎、晉級、評職、聘任、進修、評優、福利分配和聘任的基本依據。
三、構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的幾點認識
(一)學校管理要樹立“教育是服務”的管理思想。
現代學校制度理論將學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為學生發展服務”,學校的辦學宗旨是以人為本,視生為親,服務優先。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已經不是過去“師道尊嚴”的關系了,而是一種消費者與服務人員的關系。教育被視為一種服務,學生是學校的第一類消費者,學校教育的“產品”,是學校生存、信譽的決定性因素,因而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斷提高的多元需求成為學校工作的聚焦點,受到全面的關注。
因此,我們認為,在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的建設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用制度來確保“以學生發展為本”和個性化的學校文化的確立與延續。
(二)學校管理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現代管理制度區別于傳統管理制度,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人文性”,其功能就是:公平、競爭、激勵、參與和發展,最終達到“發展人”的目的。
新課程也對教師提出了:“我與課改共同成長”的要求。這就決定了學校管理制度的重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賦予管理制度人性化。因此,我們認為,在學校管理制度與目標的重建與設置上,其真諦在于發揮人的價值,發掘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賦予管理制度以“人情味”。校長要將教師在環境壓力下所產生的需求轉化成教師自身發展的動力,就要改變以往將外在的要求強加給教師的做法,幫助教師把專業活動過程看作是學習的過程,發展的過程。學校管理更應當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全體教師和學生成為自我發展的主體,創造教育的最大效益。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看,學校管理所追求的效益成本觀念也就體現在此。
(三)校長應勇于擔起構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的職責。
人們常說,有一個好校長就意味著有一所好學校。新課程的實施是否成功,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的重建能否變成現實,學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長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在現代學校管理制度創建中,我們作校長的不能讓渡我們的能力、也不能讓渡我們的責任。我們應勇于承擔起校長是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更新觀念,富于創新,改變傳統的管理行為,樹立適應時展要求的管理思想,努力成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的推動者,成為學校制度和學校文化的領導者。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管理者探索現代學校管理制度運行機制所追求的目標境界,在從傳統邁向現代的進程中,也許要付出的很多,但我們相信:只要管理者突破傳統制度清規戒律式的規范功能,讓制度的“人文性”替代傳統制度僅有的“規范性”,讓各種管理制度運行的渠道暢通無阻,最終達到“發展人”的目的,讓師生成為教學的主人,我們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繼星.現代學校制度初論[J].教育研究,2003.12.
[2] 尹后慶,余利惠,朱世鋒,朱怡華.繼往開來,深化發展-關于深化上海民辦中小學管理改革的幾點意見[J].教育發展研究,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