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范文

        對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

        第1篇:對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范文

        關鍵詞:企業 審計整改 后續審計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6-184-01

        經過前期的審計工作,內審人員收集證據、進行測試、分析并初步評價了被審計單位的不足或缺陷,提出了審計整改意見和建議,但被審計單位如果只是表面上認可審計結論,實際上根本不采取任何改進措施,則內審工作的意義將大打折扣。為了審查和監督被審計單位是否對報告中揭示的問題和偏差進行了糾正和改進,采取的糾正措施是否及時、合理、有效,就需要進行后續審計。

        后續審計是內審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程序,不僅關系到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而且對于組織機體的糾錯防弊和風險預警有重要作用。筆者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后續審計工作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做好后續審計前的準備工作

        后續審計要列入年度工作要點或項目審計計劃。在開展后續審計前,內部審計部門要做好審前準備工作,全面收集審計資料,包括來自有關管理部門和被審計單位的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和分類,對審計期間的各類審計決定和意見進行認真分析,逐項列出后續審計清單,這對確定審計重點有直接幫助。在確定后續審計項目時,內部審計人員應考慮以下因素:

        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和重要性原則,選擇重要項目。在審計資源及審計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對次要的或無重大影響的項目可不予進行后續審計。重要性原則是相對的,內審人員應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確定應進行后續審計的項目。要注重后續審計的時效性。后續審計的時間不宜間隔太長,如間隔太長,一方面會使管理者缺乏緊迫感,消極對待審計意見和審計決定;另一方面審計意見和審計決定易受當時情況限制,時間一長,生產經營活動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使審計結論失去應有的作用。

        二、檢查被審計單位的審計回復,確定后續審計的方向和重點

        內部審計部門應按照規定或約定的期限,針對審計決定和意見中的重要、疑難問題,對被審計單位的審計回復(整改報告)進行整理分析,確定后續審計時間和人員安排,編制審計方案。

        審計回復(整改報告)是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報告提出的審計發現和建議作出的答復,在規定的整改期限內向審計部門報告存在問題的整改情況,是落實審計決定的具體體現。被審計單位的反饋意見對于內部審計確定后續審計方案很重要。

        被審計單位的反饋意見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被審計單位已經采取了糾正措施,內部審計負責人應根據反饋意見中所陳述的具體措施及問題的解決情況,有針對性地安排必要的審計程序、審計人員和后續審計的時間;二是被審計單位和審計人員存在分歧的情況下,審計人員應充分與被審計單位進行溝通,找出分歧的原因,并及時消除分歧,盡快解決問題。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應在分歧消除后,確定相應的后續審計方案;三是被審計單位出于各種考慮,決定不對存在的問題采取解決措施,并表示愿意承擔相應的責任時,內部審計人員應向組織的適當管理層報告。還有一種情形是被審計單位沒有在規定的期限內報告整改情況的, 要審查其未整改的原因,并將其作為后續審計的報告內容。

        在檢查審計回復時,有效區分和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發現和結論的各種意見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整改情況說明了被審計單位經過反復斟酌審計意見和審計結論作出的各種反應,內審人員還可通過回應選定今后審計的方向和重點。

        三、重視已整改問題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進行后續審計時,首先要檢查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報告中提出的審計發現和審計建議的書面回應文件,以及被審計單位口頭回應或者保留意見的書面文件,要檢查審計回復是否充分。對被審計單位整改報告中已經整改的問題,要審查其真實性和有效性。主要分以下三種情況:一是要檢查被審計單位整改的方法是否正確、措施是否有效、整改是否徹底。有沒有移花接木、瞞天過海的現象,有沒有整改了一個問題又產生出新的問題的情況;二是將被審計單位實際采取的糾正措施即糾正措施的運行情況與審計回復報告采取的措施即糾正措施的書面記錄相比較,看是否一致、實現程度如何;三是是否存在根本未整改,而審計回復中稱已經整改的情況,看是否有弄虛作假行為。對檢查收集的資料,要做好復印、筆錄等審計取證工作,做好審計底稿,為出具后續審計報告打好基礎。

        四、重點審查未整改部分,并分析查找原因,督促整改

        對在審計決定規定的整改期限內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作為后續審計的重點。對未整改的原因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對主觀故意不進行整改的,在交換審計意見時要督促其落實整改責任;對歷史遺留問題等客觀原因未整改到位的,要說明情況并提出詳細實在的整改方案;對因政策變化、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或其他因素發生變化,使原有審計建議不再適應,不需要整改的,不作為未整改問題,如果有必要,應對原審計建議進行修訂,并及時通知被審計單位,供被審計單位參考;在對被審計單位實施審計過程中,由于某種原因出現漏審或錯審的情況,內部審計人員在后續審計時應予以修正。

        五、做好后續審計工作底稿,提升審計質量和水平

        審計人員的記錄。如會談記錄、函證信件、審計日記、調閱資料清單以及描述后續審計性質及結果的記錄等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底稿要寫明檢查出的問題出自哪個審計結論,并說明被審計單位是否予以回復等。對被審計單位的審計結論和審計意見等結論性資料。被審計單位以審計回復的形式產生的書面記錄。包括對計劃采取糾正措施的描述及對審計報告中確認的采取整改措施的文字資料等。各種檢查取證資料。對于已經整改的重要問題,所進行的復印、記錄等調查取證資料,也要作為后續審計資料進行收集歸檔保存。后續審計報告。后續審計報告是對后續審計的工作總結,也是對審計工作效果的反映。后續審計報告要說明后續審計的目的、重申以前審計發現的問題和審計建議,概括采取的糾正措施,后續審計時的審查結果,以及審計人員對糾正措施的評價。

        參考文獻:

        1.曹群耿.淺談關于企業后續審計的認識和思考.交通財會,2006(7)

        2.于玉林.內部審計在企業治理、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審計月刊,2005(3)

        第2篇:對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范文

        審計報告反饋意見書范文

        縣審計局:

        伊南工業園區管委會于20xx年8月xx日收到審計意見書,根據審計報告的內容,對該報告內容存在以下兩點異議,現向貴單位提出意見反饋如下,供研究參考:

        一、基本情況

        項目進展情況。截止20xx年初,察布查爾縣伊南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項目和中小企業創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縣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開工建設,共實施項目11個,已完工4個。

        伊南工業園區工程項目情況:已完工項目3個(20xx年鑿井工程、20xx年自來水xxKV供電線路安裝工程、20xx年自來水xxKV供電線路安裝工程(增加),正在建設項目6個(20xx管理房工程、林帶工程、道路工程、供水工程、排水工程、滴灌工程)。

        中小型企業創業園區工程項目情況:已完工項目1個(20xx年園區道路)。正在建設項目1個(供水管網及清水池和附屬工程)。

        二、審計中發現的問題

        園區20xx-20xx年工程建設項目資料不完備。例如,伊南工業園區自來水井工程和伊南工業園區管理房工程,僅有施工合同;自來水xxKV供電線路安裝工程(含增加)工程僅有施工合同及預算書;園區林帶工程、滴灌工程,僅有立項批復文件、施工承包合同、施工監理合同,缺失資料為:工程項目申報、立項批復、工程規劃、設計合同、圖紙文件、標準規范有關技術文件、招投標文件等一系列工程資料,以上6個項目資料缺失率為80%。其他5個項目也有不同程度的資料不全現象。

        反饋意見單位:伊南工業園區管委會(蓋章)

        聯系人:________

        日期:________

        客戶反饋意見書范文

        尊敬的客戶:

        衷心的感謝您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持。為了不斷提高我們的服務質量,完善我們的工作,為了給您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在致以我們誠摯問候的同時,請您在百忙之中填寫以下意見反饋表。我們熱切的期盼著您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不勝感激,謝謝!

        為了能及時的收到您的反饋意見及建議,請您把表格填寫完整交給我們的工作人員,或將意見發送我們的企業郵箱huanyupower@.com。

        再次忠心的感謝您的支持與信任!

        第3篇:對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范文

        關鍵詞:績效審計;學校;績效管理;運用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績效審計成為績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本文擬從績效審計的概念和特征出發,對績效審計的相關概念研究的基礎上,對績效審計在學校工作中的運用加以研究,并提出學校績效審計的相關問題。

        一、績效審計的概念和特征

        績效審計是指具有獨立性的審計機關及其人員利用專門的審計方法、依據一定的審計標準和程序,對被審計部門工作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的審查。績效審計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過對被審計部門的有效審計,促進被審計部門活動的透明性,提高工作服務質量,從而為實施監督和糾正措施提供相關的信息支持。績效審計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績效審計采用的方法具有獨特性。與我們常用的財務審計不同,財務審計目的是為了差錯防弊,保證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等,所以經常采用核對法、盤點法等。而績效審計目的是為了促進被審計部門的透明性,提高其工作質量,所以經常采用質量控制法、調查法、統計分析法等。績效審計的主要內容在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所謂的3E審計。績效審計的目的在于提高被審計單位的工作績效,所以審計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經濟性、效果性、和效率性。這里所謂經濟性是指在工作管理中是否將資源的消耗降到了最低水平,效果性是指一項工作的實際效果與預想的效果之間的差距,效率性指的是工作中的投入產出比率。績效審計的目的在于促進被審計部門工作的透明性,為實施監督和糾正錯誤提供信息支持。在財務審計中,審計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出現差錯,防止違反財務紀律,保證財務工作的真實合法性,而績效審計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為了更好的提高組織績效,實施管理監督。

        二、績效審計的基本原則

        與績效管理中的其他行為一樣,績效審計也應當堅持相應的原則,這些原則是由績效管理的基本特點決定的,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公正性原則,第二客觀性和獨立性原則,第三增值性原則,第四是溝通協調原則。公正性原則。所謂公正性原則,要求績效審計人員在審計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做到誠實、公正、實事求是;同時在收集績效信息的過程中,要做到清楚準確,能準確的反應審計對象一段時間內真實的績效情況;最后還要在績效審計的時候,做到全面系統。客觀性和獨立性原則。所謂客觀性,是指績效審計時候不應當存在任何主觀方面的偏見,要完全根據績效審計對象的情況,準確客觀的加以反應。而獨立性是指在績效審計的過程中,我們獲得的績效信息不能互相重復,每一個審計指標都應當有自己所反映的特定內容。增值性原則。所謂增值性原則主要是針對績效審計的作用而言的,因為績效審計的精髓就在于審計人員要審計出被審計部門在活動、項目方面的增值性結果,并把它作為被審計部門下一年績效預算投入的增長點,而績效審計當中確立的經濟性、效果性、效率性三個目標也都是沖著績效增值而去的。溝通協調原則。我們反復強調,績效審計的最終目的在于通過審計,提高被審計部門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這種提高主要通過績效審計之后的反饋和監督來實現的,在績效反饋的過程中,溝通和協調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在績效審計的過程中,為了獲得更加準確的信息,審計人員和被審計對象之間的溝通也十分重要。

        三、績效審計在學校績效管理中的運用

        第4篇:對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范文

        一、引言

        審計風險一直都是審計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我國有關審計風險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陳正林(2006)通過對獨立審計風險的產生過程分析認為,審計風險是審計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引起的技術性風險,而審計師風險則是由于審計結論與事實的背離而導致審計師受損,兩者不能一概而論。2006年的審計準則將審計風險定義為審計結論不恰當的可能性。更多研究認同審計風險是作為審計主體的注冊會計師損失的可能性[1],如謝志華(1990)、劉力云(1999)、謝榮(2003)、王廣明(2001)等。隨著2004年國際審計準則的修訂,我國也將風險導向審計作為一種新的基本審計方法,張龍平(2005)、郭莉(2006)等對新的審計風險模型的變化進行了介紹,張仁壽(2003)、陳志強(2005)等認為新的審計模型具有不足之處并提出修改建議。在對審計風險的評估和控制方面,張廣才(2004)認為應該將公司治理控制因素加入到審計風險評估機制中。王會金[2]則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審計風險綜合評價模型,?圖找出評估審計風險的方法。余玉苗(2004)認為控制審計風險應從充分調研客戶背景、優化審計人員結構、培養審計專業人才、積極利用專家意見四個方面入手。秦榮生[3]認為信息不對稱是造成審計風險的源頭,控制審計風險就要努力消除信息不對稱程度。近年來實證方法也應用到了審計風險的研究之中,翟華云(2009)對審計質量和審計風險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提出注冊會計師有提高審計質量以降低審計風險的趨向,依此可以遏制被審計單位的操縱。博弈也作為一種新的研究工具應用于審計風險,但多是基于靜態博弈分析,武恒光[4]通過博弈分析得出了審計證據與審計風險的不規則關系。唐大鵬等[5]通過大股東博弈分析了審計意見變更和審計風險的關系,提出應該全面識別審計風險,謹慎對待審計意見變更。綜上可以看出,關于審計風險的研究經歷了審計風險內涵、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的評估與控制以及用實證方法研究審計風險。雖有研究從博弈的視角探討如何控制審計風險,但是從動態博弈的視角研究審計風險較少,本文從信息不對稱和演化博弈策略出發,對審計風險管理模型進行優化,探討演化博弈模型下注冊會計師和管理層的策略,提出演化博弈結論下審計風險管理模型應該如何發揮作用,對擴展和豐富審計博弈的內容,分析信息不對稱下審計各主體策略的判斷和選擇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二、審計風險應對中的信息不對稱與博弈分析

        (一)為什么對審計風險的識別、評估與應對是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會計信息作為信息披露的主要方法,主要特征就是滯后性[6],而審計通過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合理保證難以消除會計計量的不確定性,財務報表是會計期末時點數據,審計難以從期末時點消除信息不對稱的狀況。

        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在對待會計信息上是一對博弈主體,管理層作為財務報表責任方,在審計過程中比注冊會計師擁有的會計信息數量占優勢,體現在管理層對企業的控制以及編制財務報表的過程;管理層擁有會計信息的質量也比注冊會計師占優勢,體現在管理層能利用優質會計信息進行盈余管理以及出于特定目的粉飾財務報表[7]。信息不對稱是造成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行為差異和由此產生審計風險的根源,博弈主體策略選擇的差異共同作用,影響審計過程以及審計風險。

        (二)信息不對稱下的審計風險演化博弈分析

        演化博弈用動態的視角考察博弈系統達到均衡的過程,博弈主體在反復博弈的過程中改進策略并找到最優策略,有可能形成演化穩定策略。其中復制動態方程分析是使用最多的方法。

        1.基本假設

        (1)博弈參與人是企業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企業管理層是編制財務報表的主體,注冊會計師行使對財務報表的審計和出具審計報告的權力。

        (2)企業管理層有誠信和舞弊兩種會計信息披露的策略選擇,其中管理層誠信的支付U1為f1,f1≥0,其為提高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給企業帶來價值增值。管理層舞弊不被發現的支付U2為f2,f2≥0,其為虛假披露得益。若其被發現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支付U3為f3,f3為監督部門對上市公司因舞弊受到的懲罰,f3≤0。

        (3)注冊會計師針對管理層誠信而如實出具審計意見的支付U4為f4,基于會計師事務所的持續經營,f4≥0,對管理層舞弊如實出具審計意見的支付U5為f5,f5≥0,其中都包含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收費α和審計成本β,但是在對管理層舞弊情況下得出真實審計意見的審計過程更加復雜,要求審計人員更高的專業技能以及實施更精準的審計程序,審計風險較大,相應的α-β較小,所以有f4>f5。

        (4)當管理層選擇舞弊,注冊會計師出具不實審計意見的支付U6為f6,f6≤0,其為由于審計失敗導致的訴訟賠償及處罰。

        (5)注冊會計師如實出具審計意見的概率為Q,出具不實審計意見的概率為1-Q,Q∈[0,1],管理層舞弊的概率為P,誠信的概率為1-P,P∈[0,1]。

        2.收益期望函數構建

        根據上述分析得出支付矩陣如表1。

        由表1可得,注冊會計師如實出具審計意見(Q=1)和不實出具審計意見(Q=0)的期望支付函數分別為:

        在演化博弈框架下,針對上市公司在不同會計師事務所的期望支付E1為:

        同樣管理層舞弊(P=1)和誠信情況下(P=0)的期望支付函數分別為:

        上市公司在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時的期望支付E2為:

        (三)復制動態方程下穩定策略求解

        1.注冊會計師的復制動態微分方程

        分情況分析如下:

        (1)若p*= ,F(q)=0,F'(q)=0,此時當管理層選擇舞弊的程度達到p*= 時,注冊會計師如實出具審計報告的可能性是穩定的。

        (2)若p*> ,對于q*=0,q*=1有F'(0)>0,F'(1)

        (3)若p*< ,對于q*=0,q*=1有F'(0)

        在非首次審計的情況下,注冊會計師在開展審計業務時要充分考慮和借鑒以往審計結果的報告反饋,對審計風險識別的充分性、審計風險衡量的恰當型、審計風險防范措施的充分性進行評估,結合當前審計任務提出修改意見,通過對宏觀政策的認知、行業背景的剖析和被審計單位的充分了解,壓縮管理層舞弊的空間,提高如實披露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努力消除信息在審計業務實施前的不對稱程度,恰當選擇審計目標、審計程序、審計方法[8]。在審計實施的過程中針對反饋的信息不斷修正,調整審計資源分配,提高審計效率。

        2.管理層的復制動態微分方程

        分情況分析如下:

        (1)若q*= ,F(p)=0,F'(p)=0,此時注冊會計師如實出具審計報告的力度達到q*= 時,管理層舞弊的可能性是穩定的。

        (2)若q*> ,對于p*=0,p*=1有F'(0)>0,F'(1)

        (3)若q*< ,?τ?p*=0,p*=1有F'(0)

        提高內部控制部門的獨立性、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科學性、規范內部控制措施的執行,能提高注冊會計師如實出具審計報告的程度并有增大趨勢,這就要求被審計單位具有良好的內部控制安排,創造良好的審計環境[9],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不斷結合管理層的信息反饋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促使管理層誠信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

        三、審計風險管理模型構建:基于信息不對稱的動態博弈

        (一)審計風險管理模型

        根據以上演化博弈分析,給出審計風險管理模型,需要說明的有:審計風險模型各要素相輔相成,具有緊密的內在邏輯關系。任何一個階段的信息不能充分傳遞到下一階段都會影響審計風險的發生,作為對會計信息進行審查,由于會計信息披露的滯后性,審計過程中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態度也會造成對會計信息披露充分性與真實性程度的影響[10],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會影響對被審計單位會計信息的獲取,審計風險應對的反饋也不斷影響著博弈雙方的策略選擇,注冊會計師總是在p*= 時努力增大如實出具審計意見的可能性,管理層也在q*= 時考慮審計收費α和舞弊時受到的懲罰f3保持誠信,并且管理層的誠信趨勢越來越大;該模型是一個動態模型,包含行業環境、法律環境、監督環境的外部環境的溝通、風險處理反饋以及消除信息不對稱的連貫性上。見圖1。

        (二)審計風險管理模型的應用

        1.審計風險識別與評估

        在審計初步業務活動中,通過與管理層達成一致明確具體責任和義務,注冊會計師在此過程中要充分了解資本控制鏈的存在對管理層的影響,在連續審計的業務中要以動態的視角評估與管理層的關系,不能以一概全。具體來說,有管理層所有權結構和治理結構、重大經營、投資、籌資活動等被審計單位的性質;企業控制環境、風險控制評估以及信息化完備程度、內部監督等企業管理層的內部控制狀態;也包括對管理層運用的重大項目會計政策、會計政策變更以及異常交易的處理方法。通過全面地對管理層的動態跟進,有效評估管理層披露不透明會計信息的原始動機,保持注冊會計師對管理層的了解敏感性,消除信息不對稱程度,從而降低審計風險的發生概率。

        2.審計風險應對

        在注冊會計師應對審計風險的過程中,建立以風險處理反饋為要義的審計風險識別、審計風險評估、審計風險處理的審計風險應對網絡,只有具體認識到被審計主體的審計風險是什么,由上述內部控制和認定層次的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才能對風險進行具體的估計,重大錯報風險易于發生的程序重點審計,在風險導向審計方法下評估相關的損失和責任,在注冊會計師盡職盡責的情況下,這部分損失和責任表現為盡管施行了詳細有效的審計程序后依然沒有發現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重大錯報或漏報的審計風險,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審計風險處理方法,包括風險自留、風險轉移、風險控制、風險預防、風險回避[11]。

        第5篇:對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范文

        (一)內部控制的概念及特征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關于內部控制的定義是1972年美國準則委員會所的版本,指出內部控制是某一主體在一定環境下為了實現經營目標,達成主體效益,保護資產完整,保障會計信息資料正確,保障經營理念實施,保障主體戰略目標達成,而針對主體內部采取的一系列自我規范、自我管理、自我調整、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的活動與策略的結合,由此進一步保證主體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對內部控制的概念進行更為透徹的把握還需了解內部控制的如下典型的特征:(1)內部控制是一個動態過程,是一個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不斷循環往復、不斷優化升級的動態過程,這是內部控制的本質要求和其職能持續發揮的基礎;(2)內部控制是一種人為控制,因此是一個主觀性的概念。內部控制受人的影響極大,而且是一種全員參與的管理模式,不僅僅是單純的政策、規范、報表、簽核,也不僅僅是管理層、主管、職能部門、內部審計,而是要求主體中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崗位都要對內部控制予以關注和踐行,都要被納入到內部控制體系中來;(3)內部控制并非一種絕對保證,僅是一種合理保證,無論其流程和制度設計的多么完美,運行的多么完善,內部控制也僅僅是一種合理保證,其意義和作用在于為主體的管理層經營決策、發現問題、制定戰略目標提供一種更大更加安全的可能性。

        (二)內部審計的概念及其與內部控制的相關性 2003年我國審計署了關于內部審計的定義,指出,內部審計是企業或組織等主體為促進和加強自身經濟管理、確保實現既定經濟目標,而對內部控制主體及相關上下游合作機構的財政收支、財務情況及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資產、負債、收益等進行合規性評價和監督。通過我國對內部審計概念界定可以發現,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在基本內涵上具有統一性,二者共同作用于實施內部控制的主體,緊密依存,互相協調,具有目標和職能上的一致性。一方面,內部控制決定內部審計,內部審計的發展層次、水平、目標、手段、范圍等等全部由內部控制的發展所決定,這是因為審計主體的財務和財政等經濟活動水平層次及合規性取決于該主體的內部控制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內部審計是構成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主體實施內部控制必然要涵蓋的內容,同時內部審計又反作用于內部控制,通過內部審計可以發現內部控制的不足,使內部控制自身不斷優化和完善。

        二、高校內部審計流程現狀

        (一)高校內部審計流程現狀 通過筆者對我國若干高校內部審計流程的實證調查分析,可以發現我國高校在內部審計流程上盡管形式多樣,但都具有了基本的流程體系,通常都是按照審計計劃、審計執行、審計結論和后續跟蹤四個階段對整個內部審計流程進行構建和具體實施。

        (1)審計計劃。審計計劃是指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在正式實施內部審計之前,對內部審計工作所做的總體規劃、準備。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筆者調查發現,各高校在內部審計活動中都制定有較為完整的審計計劃,具體包括:一是依據固定的審計周期,或依照主管部門、學校領導等的委托,對新的審計任務進行計劃編制,申請審計項目立項;二是相關主管部門、領導對書面審計計劃進行審批;三是成立審計小組;四是開展必要的審前調查,對審計對象的管理者和各職能人員進行初步的接觸和溝通,對其業務流程、工作情況,尤其是內部控制機制進行充分熟悉和了解;五是根據前期調查結果制定審計方案,對審計目標、內容、方法、時間、人員安排及預算等進行詳盡規劃;六是向審計對象發出書面通知,告知其權利及義務,并最大可能尋求審計對象的配合,并告知其需準備的資料;七是接受審計對象提交的審計資料。

        (2)審計執行。審計執行階段是整個內部審計流程中最為簡單的環節,但也是整個最為關鍵的環節,是內部審計的核心價值所在。在筆者的調查中,我國各高校大部分都能對審計執行環節進行合理實施,審計人員各司其職,依據前述制定的審計計劃中的各個事項有條不紊,合理開展審計工作,具體包括:一是分析審計對象提交的材料;二是通過面對面交流詢問、查找原始單證、技術分析、經驗判斷等方法核查資料數據的準確性和合規性;三是對審計數據進行證據收集,對審計結論進行評估;四是準備審計工作報告的編制。

        (3)審計結論。審計結論以審計報告的形式出現,是審計具體實施人員在審計工作執行之后,對審計對象的審計內容進行綜合、全面的量化評價,并提交審計部門復核,由審計部門提出審計意見和處理決定。在這一階段,我國各高校大都采取了如下具體流程:一是綜合審計證據及數據,并對其進行甄別篩選、匯總;二是審計小組編制審計報告初稿,并遞交審計對象確認,如審計對象對審計報告有異議,應反饋給審計小組;三是審計小組分析審計對象意見,修改審計報告,將審計意見和審計報告一同呈交審計部門審核;四是審計部門審核通過送交審計對象及上級主管部門或學校領導等審計委托部門;五是審計委托部門依據審計報告對審計對象做出相應處理意見。

        (4)后續跟蹤。是指在審計委托部門對審計對象做出處理意見之后,審計部門及審計小組應對審計對象的意見落實和問題整改情況追蹤和監督,由此達成內部審計促進審計主體自我發展完善的職能。我國很多高校也充分注重了這一流程階段,具體采取了如下措施加以達成:一是審計對象在接受上級處理意見之后,進行自我整改,并在規定期限內將反映整改情況的數據送交審計部門;二是審計部門對審計對象提交的數據進行分析,并與審計對象及時溝通,詢問,核實;三是對核實結果出具后繼審計報告,并歸入審計檔案。

        (二)高校內部審計流程存在的問題 通過以上對我國高校內部審計流程的具體分析可以發現,我國高校內部審計流程呈現出良性發展態勢,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引以為相關管理者所重視,并需要在今后的內部審計工作中予以重點防范和改進,具體如下。

        (1)審計計劃階段存在的問題。這一階段所表現出的不足主要在于:首先,在審計項目立項上,更多地是由上級領導部門下達審計任務,審計范圍也以常規審計項目為主,如對資產狀況的審計、對審計對象預算和決算審計等等,而忽視了對高校運營中的績效、內部控制等方面的審計,這使得整個審計工作過于形式化,缺乏風險導向意識;其次,在審計準備工作中,往往對審計對象了解的不夠深入,尤其對高校內部管理制度了解不足,這使得后繼審計計劃制定缺乏針對性,無法反映出審計對象存在的更為深層次的問題;另外,審計人員思想認識不足也是審計計劃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這導致了審計執行者將審計工作簡單地理解為對會計賬目和財務報表等的審計,而忽視了對高校整體營運狀態的審計,從而使審計工作出現方向和定位偏差。

        (2)審計執行階段存在的問題。這一部分表現出來的問題:首先,審計人員專業性不足,不能依托高校這一審計主體和審計對象的特色實施整個審計流程,而簡單地套用企業內部審計流程,或者套用獨立審計流程,使得整個內部審計流程失去了針對性;其次,在審計執行過程中,審計人員主觀性和隨意性強,不能按照既定計劃實施審計,或者在審計中發現新的問題不能及時調整審計計劃,導致審計結論同審計對象實際、審計重點同實際問題之間存在偏差,起不到應有的審計效果;另外,僅僅從微觀上進行審理活動實施,而未能站在整個高校宏觀體系制度上進行考量,如對高校整個內部控制機制視而不見,轉而去審計具體的賬單、發票、往來賬戶,由此造成審計難度加大,效率降低。

        (3)審計結論階段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的內部審計仍把審計的重點放在“財務審計”上,審計結論也圍繞財務活動進行分析和評價,主要體現的是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合規性以及適宜性,并在最終的審計報告上記錄相關方面的數據信息、證據、評價、意見及建議等,卻對高校的內部控制體系視而不見,在審計報告上根本未提及審計對象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管理體系是否健全、管理效率是否高效等等,也未就此提出任何建議或意見。同時,審計結論往往浮于表面,對問題的本質和根源發掘不足,不能反映深層次的問題,也未就深層次問題給出審計意見和建議。

        (4)后續跟蹤階段存在的問題。后續跟蹤是整個審計流程的收尾階段,審計流程是否完整實施、有效達成目標,即取決于這一環節。而我國高校內部審計中:首先,審計小組僅僅負責審計,而不能進一步拓展服務,幫助審計對象預防和解決審計中發現的各種問題、漏洞,這說明其審計職能中的“咨詢”職能發揮不足;其次,缺少對審計成果的廣泛應用、適度推廣和持續跟蹤意識,使得內部審計職能無法發揮最大效用,大大降低了審計的影響力和認可度,不利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良性發展;另外,也有一些高校并未提供后繼跟蹤服務,而僅僅以出具審計報告作為審計工作的結束,使得審計工作的根本職能效用發揮大大折扣。

        三、高校內部審計流程優化

        (一)審計計劃階段:以內部控制為基礎 針對我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在審計計劃階段出現的問題,筆者基于內部控制視角,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優化策略:(1)審計立項。高校內部審計應依托高校自身特點,著眼于高校的教育目標和職能定位,以及其內外環境、發展現狀,及其自身內部控制體系狀況,由此合理預測高校風險,進而確定審計項目的內容、環節、重點等各個方面。高校內部審計立項應首先評估和選擇風險相對較高的領域,也即是內部控制薄弱和空白環節,同時發揮審計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委托式審計”轉型為“主動參與型審計”,由此提高內部審計工作針對性,提高審計效率。(2)審計準備。審計準備是充分了解審計對象的前提,因此必須保證對審計對象進行深入、全面、透徹、細致地了解,由此科學評估審計對象潛在風險,并據此制定更加合理、更加適用的審計計劃。對審計對象的全面調查了解應基于動態觀點和全面聯系的觀點,同時也要兼顧其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控制體制進行評估。(3)制定審計計劃。科學合理的計劃是高效實施高校內部審計的保障,因此在制定審計計劃時,應力求細致、準確,既要面面俱到,又要有所權重,對有可能發生重大錯報風險的項目要重點關注,如有必要還應請外部專家學者協助分析評估風險程度。通過圖1做更為明晰的表述:

        圖1 審計流程計劃階段優化圖釋

        (二)審計執行階段:著眼于內部控制 (1)要善于利用中期審計報告。中期審計報告即是在審計執行過程中,對發現的重大、緊急事項出具中期結論和意見,由此第一時間對問題予以控制和解決。中期報告并非審計流程的必然要求,但善于利用中期報告卻能提高審計的效率,減少審計對象損失,這同時也是高校實施內部控制的要求和補充;(2)針對我國高校內部審計在審計執行階段存在的審計人員專業性不足、審計方法不準確等問題,可以通過圍繞審計對象的內部控制制定審計具體執行環節的策略加以優化,要求審計人員遵照執行。首先,對審計對象的內部控制流程進行核查、評測,充分評估其內部控制制度的科學性、效能性、可信性,以及審計對象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權責及監督機制運行情況,將內部控制納入審計范圍;其次,在資料實證審核階段,要重點和全面分析審計對象內部控制流程和執行的整體過程,對其中的薄弱環節進行重點核查,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充分評估并投入主要人力和專業人才進行重點核查。通過圖2做更為明晰的表述:

        圖2 審計流程執行階段優化圖釋

        (三)審計結論階段:反映內部控制 具體而言,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促進審計主體內部控制和管理的自我優化,自我完善,因此審計結論及審計報告也應圍繞內部控制來編制,重點反映審計對象內部控制不足所凸顯的問題和后果,并對此提出專業性意見和建議,籍此幫助審計對象改善管理,達成審計職能。(1)審計發現和審計建議。審計發現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執行過程中,通過專業的審計方法和審計技巧而對審計中的各種問題進行專業判斷和推斷,由此得出結論。在內部審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審計發現不止是審計執行之后才有的,而應貫穿于內部審計的始終,不但在審計過程中要及時進行審計發現,在審計期末也要以審計報告的形成完整的做出審計發現。另外,在審計后繼追蹤階段,也可以形成新的審計發現。在及時獲取審計發現的基礎上提出專業的審計建議,由此使整個審計工作顯現完整性和效能性的統一。(2)出具內部審計報告和管理建議書。審計報告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產品,可以說之前審計工作的全部活動,都是為這一產品的最終產出。高校內部審計報告需詳盡、規范,對審計對象部門經濟活動、管理活動的合規性、公允性,以及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有限性等出具調查結論,發表調查意見,同時應出具管理建議書,確保建議書的專業性、針對性、可操作性。

        (四)后續跟蹤階段:推動內部控制的持續改進 (1)要重視后續審計在高校整個內部審計環節中的重要意義,如果說審計報告是審計流程的產品,那么審計后繼跟蹤階段則是審計流程的價值體現,是審計理論作用于實踐、推動實踐發展的途徑。(2)內部審計部門應對審計報告和審計建議書進行研討,對報告書和建議書上的內容與審計對象進行充分溝通,對有效建議進行處理、落實,并對審計結果做舉一反三的推廣應用,擴大審計效果,同時對后續情況做出持續監督,以避免審計“走過場,走流程”。(3)高校內部審計人員應加強自身獨立性,持續保持對審計對象整改問題的跟蹤監督和審查,延展審計服務職能。針對新的審計發現還應提出新的審計結論和建議,由此保持審計工作持續發揮效用。(4)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結束后也應及時總結審計經驗,發現工作中的不足,對自身的工作績效做出評價,由此持續優化內部審計流程,進一步提高今后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第6篇:對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范文

        關鍵詞:審計;風險;防范;控制

        1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過程分析

        1.1審計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

        (1)外部原因。

        主要是指獨立于審計主體之外的原因,諸如審計主體面臨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等。社會環境是指公眾素質、輿論導向等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如果社會公眾審計意識、參與意識、監督意識增強,企業便會積極主動地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嚴格會計核算,降低審計風險。反之就會產生或增加審計風險。

        經濟環境是指經濟政策、經濟成份、經濟體制、經濟法規等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市場主體多元化、經營方式多樣化、經營區域國際化等給審計單位帶來復雜化,被審計單位行為的不穩定性,如企業改組、改制、拍賣、兼并、政策性重組等,使審計人員對企業的情況難以及時全面地反映和科學評價,導致審計人員獲得信息不真實,作出審計結果不準確,從而增加了審計風險。

        法律環境是指與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等對審計風險形成的影響,既有國家宏觀層次上的法律環境影響,也有地方層次上的法律環境影響。審計工作的依據是各級人大、政府和行業部門頒發的各種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意見等,如果法律體系不完備、不具體、不科學或與審計工作實踐不銜接,審計人員就失去統一的判斷標準,增加風險機會。

        (2)內部原因。

        內部原因主要是指審計組織、機構或人員自身的原因。

        ①審計方法模式陳舊、單調,沿用過去傳統的賬項基礎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方法,很難發現新形勢、新情況、新環境帶來的新問題,產生新風險。在審計方法的選擇上,僅憑主觀意志、長官意志,不可避免地影響審計結論的正確性,從而發生偏差等。

        ②抽樣方法陳舊,沒有采用現代科學發展的成果技術進行抽樣,仍然采用判斷抽樣或統計抽樣。靠審計人員的經驗主觀判斷,極易出現漏、重、錯的現象,在具體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取證、選用證據等方面帶有主觀隨意性,客觀上又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一但工作馬虎,取證不充分,其審計結論也就很難做到合理。

        ③審計操作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一些審計人員隨意簡化程序,或抽調一些不懂業務的人員參與重要工作,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審計結論、報告采用格式化,只換名稱和數字,交差完事。審計人員思想素質不高、政治立場不堅定、業務不熟、能力不強必然降低審計質量,帶來審計風險。審計單位的制度不規范、責任不明確、處理不到位也會使審計工作走過場。

        1.2審計風險產生的過程

        (1)審計抽樣過程中產生的風險。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正確運用審計抽樣方法不僅可以保證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同時也能提高審計效率。雖然公允的要求減輕了注冊會計師的責任和風險,但要達到公允的程度也并不容易,誤差必須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圍內。這就要求抽樣要有可靠性,組成適量、有效的樣本,以盡可能提高樣本對總體的反映程度。否則,樣本總體反映的情況差異超出可一定的范圍,就會使注冊會計師對抽樣結果產生信賴過度和誤導錯誤,審計的公允性就會喪失,審計信息就有可能產生重大誤導作用,形成審計風險。

        (2)審計取證環節產生的風險。審計證據是形成和支持審計意見的基礎,是保證審計質量的關鍵。錯誤、失真的審計證據必然得出錯誤的審計結論,不全面、不充足的審計證據必然會得出片面、不可靠的審計結論。

        (3)簽訂審計約定書環節產生的風險。簽訂審計約定書,是委托人與被委托機構之間明確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過程,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在現實中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只要客戶上門并滿足付款條件,審計機構就把風險拋之腦后,按委托方的要求草率地訂立約定書。結果有的在接觸對方的審計資料后,才發現被審計單位財務記錄和原始憑證雖根本沒有可信度,但為了提供審計報告而憑經驗和邏輯進行推理。這樣的審計報告通常會存在審計風險。因此,可以說簽訂約定書環節是產生審計風險的源頭。

        (4)審計報告環節產生的風險。按照審計程序和正常邏輯思維,審計報告是依據審計約定書規定的內容和要求,依據審計抽樣、取證所形成的工作底稿做出的,好像審計風險應存在于審計報告以前各環節。事實上,撰寫審計報告本身不但存在風險,而且是防范風險的重要環節。因為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在審計報告中忽視風險的客觀性,把查證結果的真實性進行絕對化肯定,并且忽視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責任,一旦有誤,就可能產生風險。如果審計報告對審計的時間和空間范圍表述不清,也有可能使審計報告的使用者產生誤解,形成風險。

        2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的思考

        2.1審計機構、組織和人員對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審計主體是審計風險防范與控制的決定性因素,要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系統的審計工作制度,加強業務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力度,配齊配強業務人員,以確保審計工作質量,制定規科學規范的工作標準、工作程序、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增強審計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提高審計人員的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堅持持證上崗;強化業務學習與培訓,深入學習并遵守《注冊會計師法》、《會計法》、《審計法》和《獨立審計基本準則》及其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審計;嚴格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準則》的要求執業,遵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好審計計劃、籌劃,做好事前預測、事中監督、事后控制相結合,尤其是審計風險的分析工作;有效運用現代、科學的審計抽樣方法和調查方法,重視審計取證工作,確保基礎工作扎實有效;謹慎選擇被審計單位,并與被審計單位簽訂業務約定書;提取風險基金或購買責任保險;聘請熟悉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律師。

        2.2審計程序中的各個環節對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1)受托階段。要詳細了解委托人的委托目的和業務內容,對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預測和分析,只有通過充分了解確認有承辦能力,才能簽約。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分清各自的職責范圍,并對委托事項進行協商。要如實向委托人介紹社會審計的規定,以防以后發生誤會。同時,審計機構還要注意防止委托方提供的假證據,在簽約時要寫明委托方對提供的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負責等內容。

        (2)準備階段。事務所要根據承辦項目的要求和任務,以及被審計單位的行業特點和情況復雜與否,確定選派專業性強、能勝任的審計人員組成審計組。制定好審計項目、內容、目標、方法和任務等工作計劃。

        (3)實施階段。重點把握以下三個重要環節:首先是審計取證,審計人員取得的證據必須充分有力、合理合法、客觀真實,具有可證性,收集的證據一定要經過審計人員、被審計單位的主管和有關人員共同簽字蓋章才可生效。其次,應規范審計工作底稿,因為,審計工作底稿是審計人員在審計活動中制作的“原始憑證”。最后,審計人員應嚴格自律,自覺執行執業標準和職業道德規范。

        (4)報告階段。提交報告前,應對審計工作底稿中有關重點問題、重要程序和對審計報告有直接影響的部分進行認真復核,確保準確無誤。起草審計報告時,對審計報告中的審計結果及依據和審計評價及建議,要注意符合業務約定書約定的項目、內容和要求,做到事實清楚、客觀公正。審計依據要準確,文字簡練、措辭恰當、表達清楚。初稿形成后,送交委托方征求意見并限期給予書面反饋意見,要對委托方反饋意見的采納情況予以說明,作為工作底稿歸檔。在發送報告的同時,要將各種相關資料整理歸檔。

        2.3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1)在實施審計項目時,審計主體應對審計客體的基本情況和內部控制進行先期問卷調查和符合性測試,對審計客體風險性問題做出評估,以此作為實質性測試時的重點和依據。

        (2)在對審計客體的內部控制進行問卷調查和符合性測試后,根據其評價以及對內部控制松弛部分和匯總的弱項,確定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并應當實施詳盡的實質性測試程序,以便將檢查風險以及總體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①流動資產類實質性測試。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及壞賬準備、預付貨款、其他應收款、存貨、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等項目的測試。有些項目收支頻繁,余額經常變動,需要經過盤點才能確認它的余額;有些項目是與其他單位的往來結算,必須通過向對方單位詢證才能確認。因此,盤存、函證是流動資產類實質性測試常用的方法。

        ②長期和固定資產類實質性測試。包括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再建工程、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等項目的測試。因此,盤存、計價、計算是長期和固定資產類實質性測試常用的方法。

        ③負債類實質性測試。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未交款項、預提費用、長期借款等項目的測試。除預提費用外,都是往來結算項目,審計方法主要是函證或計算核實。

        ④所有者權益類實質性測試。包括股本、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等項目的測試。審計方法主要是查證有關規定、計算核實。

        ⑤損益類實質性測試。包括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成本、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其他業務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本年利潤、所得稅等。審計方法主要是查證有關規定,計算核實。

        第7篇:對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范文

        (一)審計計劃和準備階段

        審計計劃及準備階段最主要的是聯系企業內部控制實際,制定審計計劃并做好審計準備。各審計年度年底前,各部門聯合制定出下年審計計劃后,書面提交委托書,再對內部審計部門正式授權。接受授權后,審計部門開始擬定審計計劃。擬定計劃的過程中,應把握三點:一是按不同審計對象制定科學合理的審計方案;二是確定審計重點,重點考慮年度重大變化或重要影響;三是綜合考慮審計內容、方法、流程。

        進入審計準備階段時,應注意搜集和利用企業已有內部控制信息和可利用資源,從而把握審計重點。此階段基本流程如下:首先確定審計小組及其組長;其次,根據審計計劃對相關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并開始審前調查,對重要性水平給出初步評判,進而對審計風險進行預估;第三,基于上述基礎,對審計方案進行編制;第四,舉行審計小組進點會,將“審計通知書”下發至被審計者及其所在部門;第五,簽訂書面協議,協議的關聯方一是被審計者及其組織、二是內部審計機構;第六,于組織內部公示審計項目。

        (二)審計實施階段

        審計實施階段強調將內部控制運用到審計全過程中,考察內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及效益如何。在此過程中,內部控制評價應充分銜接審計實施,同時按如下流程進行工作:首先,實施內部控制測試,以考察企業是否存在薄弱點,從而對審計重點進行明確,同時充分利用內控制度中較完善的關鍵節點及信息資源,避免重復審計;其次,分析性復核,并進入實質性測試階段,切實分析企業的運營現狀及其領導作風,發現被審計者是否存在重大違紀等,以便為下定審計結論提供參考;第三,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第四,召開群眾座談會,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第五,匯總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審計實施階段尤其要求審計人員熟悉審計流程,關注細節。

        (三)審計結果上報及后期審計階段

        審計完成后,應充分結合內部控制評價結果,給出并上報最終審計結論。其基本流程應是:首先,提出“審計報告征求意見稿”,向被審計者及其組織征求意見;其次,正式給出審計報告;第三,對審計檔案進行整理;第四,于企業內部公示被審計結果;第五,被審計機構反饋審計報告、審計建議執行情況,審計部門可在認為必要時,提出后續審計計劃;第六,審計部門向上級領導書面匯報審計結果,應在報告中詳細指出審計過程中組織運行及其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書面建議。

        二、對內部控制環境下企業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年度內外部風險數據庫,加強日常內控信息搜集

        首先,建立年度內外部風險數據庫,并于每年年底予以更新。各企業應于每年年底編制企業審計報告,除將下一年度的風險控制目標合理分解外,還應明確相關領導的風險控制責任,以便于重點審計。報告編制時,應以兩方面數據作為參考:一是審計風險庫;二是審計報告。其次,加強日常內控信息搜集,包括三方面:第一,對與內部控制環境相關的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與領導者風格這兩方面給予重點關注。第二,掌握被審單位與內部控制相關的業務流程設置、執行。第三,除對內、外部審計結果進行收集外,還要對前任領導者的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進行整理和匯總。

        (二)綜合考慮內部控制評價及經濟責任審計,兼顧整體和局部

        應充分認識內部控制評價和經濟責任審計間的辯證關系。一方面,應認識到經濟責任審計中,內部控制評價僅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出現;另一方面,應了解經濟責任審計中,內部控制評價作為一個工具,其有效性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只有充分認識到上述問題,才能真正在經濟責任審計中,兼顧整體和局部,才能避免審計內容分配失調。

        (三)深入研究并細化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第8篇:對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范文

        一、證券發行審計的特點

        證券發行審計的作用與一般財務收支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并不相同。一般財務收支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的管理層與投資者是受托經濟責任關系,這種審計是基于所有者對經營者監督控制的需要;而證券發行審計從原始審計契約發展為準公共產品,即證券發行審計不僅負有對審計委托人的審計責任,而且負有對潛在投資者、社會公眾的審計責任,這種審計責任深化使得證券發行審計與一般財務收支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具有不同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從審計作用的影響力來看,證券發行審計的作用更大,責任更重。一般情況下,若企業財務信息質量不高,它影響的是信息需求者對財務信息的質量要求,因為信息需求者不能接觸到企業財務信息,需要注冊會計師代替信息需求者做出判斷,如果這時審計質量不高,那么它的影響僅僅是一家公司和其有限的利益相關者。但是,如果是證券發行公司的財務信息質量不高,而此時審計質量也不高,那么其涉及的潛在投資者、利益相關者眾多,證券發行市場的定價將會受到干擾、上市公司的市場定位就會被扭曲,導致證券市場無序發展,證券市場將不能有效地進行證券定價和資源配置。所以從審計作用的影響力來看,證券發行審計的作用更大,責任更重。

        2.證券發行審計不僅涉及財務報表審計,而且涉及其他鑒證業務,包括:股票發行中可能實施的資產重組方案,這實際上是會計師事務所鑒證咨詢業務的延伸;在財務報表審計的基礎上,還要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效果進行審計;要對股票發行人披露的未來期間的盈利預測進行審核。這就決定了證券發行審計與一般公司財務報表審計不同,它不僅要履行財務報表審計,而且要實施其他相關鑒證業務。對投資者來說,他們不僅需要關注發行證券公司的財務狀況,而且要關注發行證券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盈利的可持續性等方面的信息,這些都必須經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和審核,所以證券發行審計涉及的范圍更廣、內容更多。

        二、證券發行審計的作用

        證券發行審計對于證券發行的不同參與者而言,其作用雖因決策偏好不同而有所不同,但獲取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是所有證券發行參與者的共同需求。證券發行審計的作用就在于使市場的所有參與者都能公平地獲得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保證證券發行市場有序運行。第一,對于證券發行公司而言,《證券法》規定其財務報表審計意見類型必須獲得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其內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并由注冊會計師出具無保留意見的企業內部控制鑒證報告。這些是企業獲準發行證券的必要條件。而從另一方面看,通過審計,證券發行公司實際上在向投資者傳遞其財務信息真實可靠的信號,而且為了符合規定的財務比率和現金流量指標,證券發行公司會借審計在不影響重要性水平的前提下盡量地提高公司的利潤和凈現金流,以滿足《證券法》的要求,獲得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這樣這就涉及證券發行公司和注冊會計師之間究竟確定多高的重要性水平的博弈。一般來說,在低重要性水平下,證券發行公司會盡可能少地調整不利于公司的財務數據。第二,對于證券監管部門而言,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是一種輔助的監管手段,證券發行要求提交審計報告、法律意見書等,這些通過注冊會計師和律師等協助證券監管部門來完成,以彌補證券監管部門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遺漏,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并且通過對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未能盡職的處罰,促使注冊會計師必須恪守職責、秉公辦事。證券監管部門不僅要審核審計報告意見類型,而且要審核基于審計后的財務報表,以審定擬發行證券公司是否符合證券發行標準,所以注冊會計師審計對于證券監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幫手。第三,對于中介機構而言,審計具有“免疫系統”功能,注冊會計師肩負著擬發行證券公司財務報表鑒證職能的責任,這種審計鑒證職能是為了確保擬發行證券公司財務報表不存在重大錯報風險,使得投資者能夠依據被審計的財務報表判斷公司的盈利情況和發展前景,進而做出投資決策。證券市場應起到調整資源配置的作用,但是這種職能可能因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受損或審計市場的激烈競爭而弱化。所以要推動證券市場的發展,必須保證審計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證券發行審計存在的問題

        1.審計市場化機制不完善。目前,我國證券發行審計對會計師事務所實行許可制度,而證券監管當局發放的會計師事務所許可證有越來越少的趨勢。這種從嚴發放許可證的做法雖然提高了準入門檻,確保了進入者的資質,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培育了該領域審計的壟斷性,它使證券發行審計市場中少數具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缺少競爭壓力,阻止了一些執業能力強的會計師事務所進入證券發行審計市場,從而不能實現會計師事務所有效的優勝劣汰。尤其不可忽視的是,競爭不充分的發行審計市場,容易被少數道德逆向的會計師事務所利用進行尋租。那些少數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憑借自己壟斷發行審計市場的優勢任意與被審計單位進行討價還價,甚至進行尋租交易。盡管目前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年檢制度是一種例行的退出機制,但這種年檢制度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要求較為寬松。而且我國目前審計責任法律訴訟機制不健全,投資者并沒有合適的渠道會計師事務所,因此,證券發行審計必須建立約束機制,以提高審計質量。

        2.審計方法缺乏創新。證券發行審計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但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方法卻都是一樣的,實施的審計程序跟其他的審計也是一樣的,并未因證券發行審計具有特殊性而實施特殊的審計方法,這種審計目標變了而審計方法不變的矛盾給證券發行公司進行虛假陳述提供了可乘之機。證券發行公司往往趁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與以往審計方法相同,便與注冊會計師合謀,在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中加進未經審計鑒證的證券發行內容,從而出具不真實的審計報告。可見,目前的證券發行審計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審計方法和審計過程不變的情況下,證券發行公司和一般公司的財務報表審計并無區別,注冊會計師和被審計單位之間只是一種鑒證與被鑒證關系,注冊會計師采取的審計方法和審計過程與其他審計都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注冊會計師面臨更多的利益相關者,所以在重要性水平的設置上會更低,出具審計報告時會更加謹慎,盡量多做審計底稿,但是這樣只能是對虛假審計報告起一種掩護作用,這種略微地提高審計質量與證券發行中審計被賦予更多的責任并不相符。這是審計在證券發行中存在局限性的內在原因。其次,由于證券發行審計關系到擬發行證券公司能否被證券發審委核準通過,因而其對無保留審計意見類型的審計報告有更高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擬發行證券公司會盡量使用收費等方式對注冊會計師獨立性施加影響,誘使注冊會計師出具不真實的審計報告,而且我國目前審計責任法律訴訟機制不完善,因而注冊會計師并未因為獨立性缺失而面臨審計訴訟風險,這使得注冊會計師具有更多權衡利弊的選擇空間,通過對擬發行證券公司進行更多的讓步,可以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這是審計在證券發行中存在局限性的外在原因。

        3.證券發行審計收費的披露不夠規范。證監會的《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內容和格式準則———招股說明書》對審計收費作出的規定是應當分別按照財務審計收費和財務審計以外的其他費用進行披露。這樣規定雖然較有靈活性,但是披露內容的分類給了擬發行證券公司太多的選擇,使得這些數據信息喪失了可比性,不能夠幫助投資者進行更為有效的決策。部分證券發行公司披露的是混合收費信息,包括盈利預測、驗資等其他收費,使得不同公司數據之間的可比性不強。這不利于社會公眾和證券監管部門通過對審計收費的監督進而監管證券發行審計市場的收費情況。

        四、幾點建議

        1.提高對證券發行審計重要性的認識。證券發行審計是證券發審委把好擬上市公司的第一關,是確保核準制度質量的重要手段,一定要高度重視它的運作,選聘資質好、信譽度高、業務能力強的會計師事務所擔當證券發行審計工作。

        2.改革證券發行審計市場準入制度。監管當局應該改革證券發行審計市場準入制度,允許一些業務能力較強、資質較好的會計師事務所進入證券審計市場參與競爭;同時實行更為嚴格的退出制度,根據每年的年度檢查和被爆出審計失敗的會計師事務所淘汰一定比例的會計師事務所,從而使獲得證券發行審計從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具有一定的競爭壓力,這有助于審計市場的健康發展和有效地保證審計質量。

        第9篇:對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范文

        關鍵詞:內部控制質量 年報披露 及時性

        一、引言

        及時性是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一般原則之一,也是會計理論研究的重要范疇之一,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在其1989年7月公布的《關于編制和提供財務報表的框架》規定及時性為相關性與可靠性的制約因素之一;IASC在1997年的修訂的《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財務報表的列報》中規定了會計報表披露的合理期限;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于1980頒布的《會計信息質量》,概括了會計信息的質量主要為可靠性與相關性,相關性包含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及時性三個方面。2006年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會計師事務所對董事會內控自我評價報告的核實評價意見。2007年證監會通知,鼓勵有條件的上市公司披露2007年年報時,披露會計師事務所對董事會自我評估報告的核實評價意見。2008年6月,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該規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上市公司可聘請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內控有效性進行審計,標志著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2010年4月26日,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標志著適應我國企業實際情況、融合國際先進經驗的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基本建成。

        二、文獻回顧

        (一)年報披露及時性 國外關于年報披露及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年報披露及時性的影響因素及其市場反應,最早引起人們注意的一個現象是,好消息公司似乎更愿意早日披露定期報告而那些壞消息的公司卻傾向于較遲披露。公司披露年度會計盈余的早晚同公司實際盈余與分析師預測值的差距間存在顯著關聯,壞消息(即實際盈余小于預測值)的公司會更晚披露,而好消息(即實際盈余高于預測值)的公司會提前披露,這就是“好消息早、壞消息遲”的披露規律,此規律得到了Gilvoly等(1982)、Kross等(1984)、Haw等(2000,2003)、chen等(2005)、陳漢文等(2004),等等的廣泛支持。此外,也有眾多學者對年報披露及時性的其他方面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Whittred(1980)發現非標準審計意見類型越嚴重,年報披露的時滯越長,Elliott(1982)也發現審計意見與盈余公告時間具有顯著地關聯,還有學者研究了審計師(審計師的結構、規模)、業績狀況(未預期盈利方向、是否存在損失)、財務困境和行業情況等因素與年報及時性之間的關系(Ashton等,1987;Kinney等,1993)。國內學者也對盈余報告及時性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王立彥等(2003)發現,推遲披露年報的公司較多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當年不進行利潤分配、業績較差。程小可等(2004)發現,利好的盈余消息顯著地比利差的盈余信息更及時的披露,且規模越大的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時間越晚。伍麗娜等(2004)發現,當年得到非標準審計意見、變更審計師、未預期收益為負、虧損公司傾向于推遲披露年度報告,但是未發現與預期收益的大小與年報披露及時性顯著相關。巫升柱等(2006年)發現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公司和虧損公司經歷更長的年報時滯,同時他們還發現年報時滯與公司規模、是否發行外資股、是否為集團公司等因素有關。張繼勛等(2006)通過研究年報披露時滯與盈余質量之間的關系發現,主營業務利潤與利潤總額的比例、應收賬款周轉率、收益穩定指標越高,年報披露時滯越低,同時發現審計意見類型、審計師變更影響年報披露的及時性。蔣義宏等(2008)發現未預期盈余為正的年報、被出具標準審計意見的年報以及業績好的年報披露較早,當年發現審計師變更的公司和虧損公司年報披露較晚。王建玲(2008)年研究了股權結構對審計報告及時性的影響,發現流通股的比例閱讀,年報時滯越長,而股權集中度越高、前十大股東中存在機構投資者會導致年報的披露越及時。

        (二)內部控制 美國SOX法案之前,內部控制鑒證及其披露屬于公司自愿行為,自愿性披露是公司或管理層顯示其經營、財務等方面取得成績的一種方法(Healy等,2001)。由于數據缺乏,關于內部控制鑒證方面的文獻非常有限。SOX 302和404條款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報告中披露管理層內部控制報告和審計師的內部控制鑒證意見,其中包括具有實質性內容的(重大)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這種法律強制下的制度化披露為開展實證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基礎,這方面的實證研究主題主要有:自愿性內部控制披露的影響因素、內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影響因素、重大內部控制缺陷的信息含量、內部控制與財務信息質量、內部控制與審計收費、審計師變更和審計延遲、內部控制與權益資本成本、內部控制失敗與高管人力資本損失、內部控制與公司質量改善等等(李亨,2009)。然而,關于內部控制與審計報告及時性的文獻非常少,Ettrendge等(2006)和Li等(2007)均采用公司是否披露內部控制缺陷來衡量內部控制質量,研究發現,如果公司存在內部控制缺陷,則審計師會增加審計工作范圍和實施額外的實質性測試以降低審計風險,從而導致審計延遲增加,同時他們還發現公司層面的內部控制缺陷比具體層面的內部控制缺陷更復雜,產生的影響更大,審計延遲也更長。Ettrendge等(2006)還發現,員工、過程與程序、職責分離、結賬過程方面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經歷更長的審計延遲。由于我國內部控制鑒證處于自愿階段,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非常有限,一般也不會自愿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目前很少有文獻對內部控制質量是如何影響年報披露及時性進行研究,本文希望對這一主題進行初步探索。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通常情況下,薄弱的內部控制導致會計錯報更容易發生而且不易察覺,因此審計師需要擴大工作范圍和執行更多的實質性測試程序,因而企業傾向于較晚披露年度財務報告,相反,內部控制有效的企業會及時披露年度財務報告。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越好,企業年度財務報告披露越及時

        (二)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的研究樣本為2009年度所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并刪除無法獲取相關數據資料的樣本公司。經過篩選,最后得到研究樣本數為1522個,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樣本數為820個,深圳證券交易所樣本數為702個。本文使用的年報披露時間、主要財務數據、會計師事務所數據來自CSMAR金融數據庫和北大銳思數據庫;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控制有效性出具鑒證報告相關資料系通過查詢巨潮資訊網公布的年報后手工獲取。本文的數據處理主要采用eviews 5.0統計軟件。

        (三)變量選取及度量 (1)年報披露及時性及其衡量。本文采用實際報告時滯(Actural Reporting Lag,ARLag)作為年報及時性的替代變量。實際報告時滯(ARLag)=年報報告披露日-會計期間結束日,ARLag越小,年度報告披露越及時。(2)內部控制質量及其衡量。Easley等(2004)認為,信息不對稱會增加公司融資成本,當公司質量存在差異時,管理者可以通過信號傳遞方式可靠披露公司信息而不需要額外的支付成本。2010年4月26日頒布的《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中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實施前,內部控制鑒證報告屬于自愿性披露范疇,雖然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會增加公司的負擔和風險,但是也是一種有利且有效地信號傳遞方式,內部控制質量好的公司傾向于向外界傳遞這種信號。曹建新等(2009)從我國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結果上發現,注冊會計師對公司的內部控制的鑒證報告皆是肯定性的,因此認為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公司的內部控制有效性強于未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公司。吳益兵(2009)采用了企業是否披露經過審計的內部控制相關信息,作為內部控制質量的衡量標準。因此,本文假設:如果企業披露了經過會計師事務所鑒證的內部控制信息,則內部控制質量為(Attestation)取之為1,否則取值為0。(3)控制變量及其衡量。審計意見類型。由于非標準審計報告將可能向投資者傳遞負向信號,根據信號理論,擁有高質量會計信息產品的上市公司更愿意及早對外披露會計信息,擁有低質量會計信息產品的上市公司更愿意延遲披露會計信息。并且,《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4號—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及其涉及事項的處理》規定,如果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因明顯違反會計準則等信息披露規范,經注冊會計師指出后,公司應當進行更正;如果公司拒絕調整,并因此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則其定期報告披露后,證券交易所將立即對上市公司的股票實施停牌處理,證監會在股票停牌期間將依法對有關事項進行調查并作出處理。由于法律的嚴格規定和處于各種動機考慮,上市公司管理層會盡力避免被出具非標準審計報告,因此會加強與審計師的溝通、磋商以及談判。審計師與客戶對各種意見分歧的協調與溝通,可能會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很可能導致年報披露的延遲。此外,由于審計師需要按照審計準則的要求,增加審計程序以加強或減少簽發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可能性,需要增加審計程序和審計時間,也會導致年度報告披露的延遲。2006年頒布的新審計準則將審計報告類型分為標準審計報告和非標準審計報告兩大類。其中非標準審計報告包括帶強調事項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否定意見審計報告。本文通過設置虛擬變量Type來度量審計意見的類型,當公司被出具了非標準審計報告時,Type=1;當公司被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時,Type=0。審計師變更。變更后的事務所與客戶的首次合作,可能需要一個互相熟悉、磨合的過程,雙方溝通、協調和談判時間可能會增加;另外,由于初次接觸客戶的內部控制制度和經營活動,與前任會計師事務所相比,很難直接借鑒以前年度的工作經驗和成果。在具體審計程序上花費的時間可能會增加。因此,本文通過設置虛擬變量Switch來衡量審計師的變更,當審計師發生變更時,Switch=1,對于因事務所改組、合并而引起的名稱變更,不視為審計師變更;當審計師未發生變更時,Switch=0。審計師規模。由于大型規模的事務所在人力、物力、財力等各個方面具有更充足的能力去及時完成審計義務,因此事務所規模效應使得大型規模事務所能夠更及快速的完成審計。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擁有全球范圍最優秀的審計師,因此我們假設,經過國際“四大”審計的上市公司披露年度報告更及時。如果公司聘任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年度審計時,Big4=1,否則Big4=0。業績指標。不少文獻研究表明,盈余狀況是判斷公司經營活動好壞的重要衡量指標,管理層傾向于選擇好消息及早、壞消息延遲的披露策略。本來采用未預期盈余(UE)和虧損狀況(Loss)兩個指標衡量業績狀況。借鑒Haw等(2003)方法,未預期盈余=本年度實際盈余-本年度期望盈余,根據隨機游走模型,上年度的實際盈余可以當做本年度期望盈余,如果未預期盈余小于,UE=1;如果未預期盈余大于或等于0,則UE=0。當公司本年度發生虧損時,則Loss=1,否則Loss=0。股權集中度。審計師在執業審計業務過程中,承擔的審計風險在一定程度上與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集中程度有關,如果股權越分散,依賴公司年度報告進行投資決策的投資者的數量也就越多,相應地上市公司與審計師遭遇訴訟的可能性就越大,基于此考慮,公司也就需要更長時間來準備年度報告。因此本文通過設置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Percent10)衡量股權集中程度,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越大,年度報告披露得越及時。財務困境。面臨財務困境的公司,有動機延遲披露財務報告。本文借鑒Haw等(2003)度量財務困境的方法,利用資產負債率(Leverage)來替代財務困境。資產負債率高的公司面臨財務困境的可能性比資產負債率低的公司大。公司規模和經營業務復雜程度。通常情況下,公司規模越大,編報年報所需時間越長,審計師在執行審計工作時需要的時間也就越大,相應的年度報告披露的時間也就越晚。規模小的上市公司傾向于提前披露年度報告,這一結論得到了Haw等(2003)、程小可等(2004)的支持。但從政治成本假設角度出發,規模大的公司可能受到監管結構和投資者更多的關注,因此有動機去盡早的公布年報,伍麗娜等(2004)沒有發現公司規模顯著影響年度報告披露的時間。此外,公司的業務越復雜,公司越有可能延遲披露年度報告。本文通過設置公司總資產的自然對數(Lnasset)和應收賬款與存貨占資產總額的比重(Ava)來衡量公司規模和經營業務復雜程度。具體的控制變量及其衡量如表(1)。

        四、實證檢驗分析

        五、結論

        本文以滬深兩市2009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檢驗了內部控制質量對年報披露及時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執行內部控制鑒證的公司明顯比未執行內部控制鑒證的公司更早披露年度報告,說明我國企業完善內部控制執行以及執行內部控制鑒證的必要性。根據實證檢驗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上市公司應盡快圍繞2010年4月26日頒布的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和內部控制評價指引的要求,設計適合自身要求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并聘請外部審計師對內部控制實施鑒證業務;加強對內部控制鑒證的監督,保證只有擁有專業勝任能力的會計師事務所才能承接內部控制鑒證業務,并按照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的要求執行鑒證業務。及時發現會計師事務所與公司存在的問題,建立懲處機制,加大違規成本,以保證內部控制鑒證良性發展;加強對內部控制鑒證的指導,使會計師事務所和公司能夠徹底貫徹與實施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等規范的要求。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企業集團風險管控的會計內部報告研究”(項目批準號:11JJD790006)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陳漢文、鄧順永:《盈余報告及時性:來自中國股票市場的經驗證據》,《當代財經》2004年第4期。

        [2]王立彥、伍麗娜:《公司年報披露預約日變更及披露后更改行為》,《經濟科學》2003年第6期。

        [3]程小可、王化成、劉雪輝:《年度盈余披露的及時性與市場反應-來自滬市的證據》,《審計研究》2004年第2期。

        [4]伍麗娜、黃慧馨、吳學孔:《上市公司審計與年報預約披露日變更》,《審計研究》2004年第5期。

        [5]巫升柱、王建玲、喬曉東:《中國上市公司年度報告披露及時性實證研究》,《會計研究》2006年第2期。

        [6 ]張繼勛、劉成立:《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時滯與盈余質量》,《行業經濟研究》2006年第3期。

        [7]蔣義宏、湛瑞鋒:《未披露盈余、審計意見與年報披露及時性》,《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8]王建玲:《股權結構、盈余消息對審計報告及時性的影響》,《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

        [9]李享:《美國內部控制實證研究:回顧與啟示》,《審計研究》2009年第1期。

        [10]曹建新、王春麗、鄒俊:《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影響因素研究》,《中國注冊會計師》2009年第11期。

        [11]吳益兵:《內部控制審計、價值相關性與資本成本》,《經濟管理》2009年第9期。

        [12]Givoly.D.,and D.Palmon, Timeliness of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s: Some Empirical Evidence,The Accounting Review,1982.

        [13]Kross.W.,and D.A.Schroeder,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Quarterly Earnings Announcement Timing on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Accoungting Research,1984.

        [14]Haw,L., Qi.D. and Wu.W. Timeliness of Annual Report Releases and Market Reaction to Earnings Announcement in An Emerging Capital Market: the Case of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2000.

        [15]Haw,K.Park, D.QI, W. Wu. Audit Qualification and Timing of Earnings Announcement Evidence from China.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3.

        [16]Chen.G.Cheng, L.T.W.and Gao.N. Information Content and Timing of Earnings Announcements.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5.

        [17]Whittred.G, I. Zimmer. Timelines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Financial Distress. The Accounting Review,1984.

        [18]Elliott.J.A. Subject to Audit Opinions and Abnormal Security Returns: Outcomes and Ambiguiti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2.

        [19]Ashton.R.H, J.J. Willinggham,R.K.Ellio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udit Delay,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7.

        [20]Kinney.W.R, Jr.L.S.McDaniel. Audit Delay for Firm’s Correcting Quarterly Earning,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1993.

        [21]Healy. P. and Palepu.K.,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rporate Disclosure,and Capt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

        [22]Michael Ettrendge,Chang.Li., and Lili.Sun. The Impact of SOX Section 404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Assessment on Audit Delay in the Sox Era.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s& Theory,200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特黄a级片久久 | 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 | 亚洲全国免费性爱网站 |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刺激在线看 | 亚洲精品国产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