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區基礎理論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原名景觀設計原理)課程基于風景園林學科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注重在專業基本概念、基礎理論與實踐領域的導論介紹,使學生對于本學科專業基礎理論有初步系統的認知,樹立正確的專業觀。教學單元由導論、基礎理論、設計程序與方法和不同類型設計要點組成。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建立景觀設計的基本理論框架,教學中側重教會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以恰當的手段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掌握景觀調查、分析、評價、決策、規劃與設計的基本方法與技術。目前課程存在主要問題有:
1.課程名稱內涵不清晰
2005年國際風景園林聯合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風景園林教育》中強調《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理論與方法》為風景園林教育要求學生掌握的主要知識點,景觀設計原理課程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在專業實踐中理清設計思路,學會應用學科前沿理論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專業實踐項目的科學性與系統性,因此有必要在課程教學環節中增加方法論的知識點,來拓寬本課程內涵與外延。2011年我國風景園林學專業一級學科成立,將景觀、風景與園林名稱合并統一為風景園林學。我校環境設計專業的景觀方向隸屬于風景園林學科范疇,本課程名稱應和學科稱謂保持一致,故將本課程名稱更名為《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
2.理論課程與設計實踐課程脫節
作為專業主干理論課程,傳統的教學體系存在理論課與設計課脫節的問題,學生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快速學完理論課程并完成教師指定的作業,收效甚微;學生在設計實踐課上普遍存在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設計方法不正確的問題。因此如何將理論課程與設計主干課程結合,提高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與科學設計的實踐能力,是景觀設計原理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
3.結課方式不易體現教學目標
景觀設計原理課嘗試過開卷考試、研究報告的結課方式。開卷考試對本學科的基礎理論、相關知識及熱點問題進行文字考核,這一方式無法滿足學生設計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報告以學生實地調研后撰寫調研報告進行PPT匯報為考核方式,對學生實踐調研、分析與表達問題的能力有提高,但也存在小組內部工作量不均等問題。
4.課程教材需要更新
本課程教材為2010年校內印發的講義,隨著風景園林學科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需要及時更新本課程教材,并為今后的《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教材出版工作奠定基礎。
5.授課方式“滿堂灌”
景觀設計原理一直以多媒體與板書結合的“滿堂灌”授課方式,這種傳統授課方式無法對學生的理論知識點掌握程度,以及設計方法的應用能力進行全面評估與考核。
二、課程創新理念及教學目標
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課程采用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的“融嵌式”改革主線,按學生對專業實踐課程的認知結構來搭建《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課程的教學認知塔,精細化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的單元知識點,與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重點與難度保持同步,成為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理論拓展平臺,激發學生的理論學習熱情。圖1為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課程的認知塔。將學生認知過程分為概念認知、統覺認知、思維認知與創意思維四個階段,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課程主要側重前三個階段的培養。概念認知側重風景園林學的基礎理論與設計方法培養,目的是幫學生樹立科學專業觀、掌握基礎設計方法與形式表達方法;統覺認知側重類型設計與調研方法的培養,使學生掌握不同類型景觀設計要點與思路,掌握調研方法;思維認知側重理論體系與分析方法的培養,使學生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并確定主題表達方式的能力。
三、多層次的創新模式與知識構架
根據環境設計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規范現有景觀(風景園林)方向的學科知識結構,完善《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課程的教學大綱與細化單元知識點。圖2為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課程架構圖。將本課程拆分三個教學單元: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A、B、C(各16學時,共48學時),分別與主干實踐課程環境設計A、B、C的教學環節保持同步,作為其理論教學拓展平臺。
1、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A:基礎理論與設計方法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A共分三個教學模塊:風景園林學科導論、風景園林設計方法與風景園林形式表達。風景園林學科導論主要介紹本學科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社會需求、專業實踐、專業教育及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專業學習觀;風景園林設計方法側重講授基本流程、場地調研、功能分析、交通分析、生態分析、行為分析等設計方法,以廣場景觀設計為例重點介紹,使學生掌握基礎設計方法;針對初學者形式處理不好的問題加入風景園林形式表達的教學環節,通過幾何母題法、有機曲線法、城市肌理法、文化符號法、自由組合法與空間整合法的講解,使學生掌握形式表達的基本規律與方法。學生在學習本課程過程中結合環境設計A的專業實踐(城市廣場景觀設計)進行理論的應用,通過文字簡圖的形式表達設計構思,規范過程草圖,深化設計成果,并作為本課程的檢測途徑。
2、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B:類型設計與調研方法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B由風景園林設計類型、風景園林設計案例與風景園林成圖表達方法三個教學模塊組成。風景園林設計類型主要介紹庭院景觀、社區景觀、公園景觀、濱水景觀、商業景觀與旅游景觀的設計要點,其中重點介紹社區景觀的調研與分析方法,并帶領學生開展實地調研活動,完成調研報告;風景園林設計案例環節分為國際案例、國內典型、擴初階段、施工階段、作業階段與競賽階段6個類別,幫助學生理清不同案例設計思路與要求;風景園林成圖表達以構思、過程與成果表達三部分構成,使學生掌握設計全過程的表達方法與技巧。學生在學習本課程過程中結合環境設計B的專業實踐(居住小區景觀設計)進行理論的應用,完成居住小區調研與分析報告,規范過程草圖,深化設計成果,并作為本課程的檢測途徑。
3、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C:理論體系與分析方法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C由風景園林三元理論、風景園林學科專題及風景園林主題表達三部分構成。風景園林三元論由景觀美學、景觀生態學與景觀行為學三部分構成;風景園林學科專題由發展簡史、文化遺產、棕地修復、生態設施與雨洪規劃五部分構成,幫助學生熟悉本學科的前沿理論動態,搭建自身理論體系;風景園林主題表達模塊重點使學生掌握主題立意的分析與表達方法,由問題分析、理論分析、學科分析與文化分析四部分組成。學生在學習本課程過程中結合環境設計C的專業實踐(城市公園景觀設計)進行理論的應用,從問題分析、主題確定、方案設計方面,規范過程草圖,深化設計成果,并作為本課程的檢測途徑。
四、課程創新實施辦法
1.優化課程體系:通過調研與分析環境設計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量化每門課程學生需要掌握與完成的知識點,并將這些知識點與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課程的知識點進行比對分析,去除重復的內容,深化重要知識點,將本課程的知識結構融入環境設計專業整體教學框架中,減輕學生重復學習的工作量,優化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課程構架。
2.規范課程講義:目前建筑類、農林類、美院類與綜合類院校都有風景園林設計專業,不同的院校背景下也形成的不同的教學特色與優勢,如側重建筑設計基礎與城市景觀方向、種植設計與生態景觀方向、公共藝術方向等。本校風景園林設計原理課程教學以建筑學科的教學體系為依托,側重風景園林學科綜合知識的理論教學,探索獨立院校風景園林專業的特色教學體系,按照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課程認知塔(圖1),梳理與完善《風景園林設計理論與方法》課程大綱與講義,將本課程的重要知識點通過概念圖解地方法進行有針對性地剖析,增加知識點并更新設計案例。這種按照學生認知過程來敘述風景園林設計原理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不同設計階段之間的聯系,更快速地掌握與理解原理知識。通過圖解式的引導,來增強學生對風景園林學科理論學習的興趣點,規范掌握設計表達方法。
3.增設課堂實踐環節:由“滿堂灌”向“實操型”轉化,在重要知識點講解完成后,讓學生在課堂做練習,并進行評析,授課形式調整為講課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形式。比如風景園林形式表達的授課環節中,讓學生應用幾何母題、有機曲線、城市肌理、文化符號、自由組合等形式表達手法當堂設計一處小型場地,并進行點評,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力與應用能力。
4.建立教學共享平臺:提前將課程講義、大綱、與各部分知識點提供到校園網共享平臺上,學生可以提前自學,部分知識點改為學生課下自修的形式,為課程的實際操作環節打基礎,也為今后結合MOOC做鋪墊。比如風景園林發展簡史的教學環節,內容繁多,可改為課下自修的形式,同時結合《蘇園六紀》、《城市的遠見》等專題片的自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興趣點,拓展專業知識面。
【關鍵詞】聲樂基礎理論 授課方式 突出重點 互動交流
目前,聲樂基礎理論課是針對高師院校一年級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開設的課程。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自1993年開設此課程,走在了兄弟院校的最前沿。全國絕大部分高師院校都是1999年后受高校擴招影響才開設了聲樂基礎理論課,主要是解決擴招后聲樂師資嚴重不足的問題,因此,全國高師院校把聲樂課原本一對一的教學形式,變成了一對多的多重教學形式。聲樂基礎理論課就是采用一對多的教學形式,并且是高師院校獨有的課程。通過全國高師院校聲樂教師的艱辛探索和共同努力,使這門課不斷發展成為基礎課和特色課。隨著課程實踐和理論學習的深入,筆者認為聲樂基礎理論課是非常具有發展前景的課程,還可以進入專業音樂院校,成為公共基礎課;進入普通高校,成為公共選修課,進入社區,為建設和諧社區做貢獻。聲樂基礎理論課是具有專業性和普適性的課程,因此,在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深化、授課方式改進、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探索。
一、了解學生情況,關注學生需求
在開課前,教師必須全面細致地了解學生情況,關注學生需求,才能把課程講授的形式和內容考慮得比較妥帖,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了解學生的情況,關注學生需求顯得非常必要,具體辦法有很多種,如與學生交談、聽學生演唱、參考學生其他科目的成績和個人資料等,較為直接和高效的辦法就是設計學生基本情況調查問卷,在開學第一課就發下去讓學生填好收回,教師課后認真歸總。
聲樂基礎課講授聲樂基礎理論知識,促進學生演唱水平的提高,使學生具有真正的聲樂演唱、教學、訓練和輔導能力,能夠勝任中小學音樂課的唱歌教學和課外聲樂活動的輔導工作。學生在入學前或多或少受過聲樂方面的訓練,但對于聲樂基礎理論方面的知識都很薄弱。聲樂基礎理論課就是要幫助音教專業的學生對歌唱不僅有感性的認識,也要在理性上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目前課程內容包括歌唱器官的生理構造、嗓音保健、歌唱姿勢、歌唱的呼吸與發聲、歌唱人聲的分類、聲區及共鳴、歌唱時的喉頭位置、歌唱的咬字吐字、歌曲的處理與表現等。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既要有表現音樂作品的能力,還要結合理論知識對聲樂有很好的判斷力和解決聲樂問題的方法。因此,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和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與安排。
二、抓住剛上課的前15分鐘
教育有其要遵循的規律,一堂課的律動猶如一出戲的結構,要組織好起承轉合,吸引學生注意力集中地順利聽下去。
眾所周知,電視劇是45分鐘一集,一堂課也是45分鐘,而聲樂基礎理論課是兩節課連排,即90分鐘一次課。為什么要抓住剛上課的前15分鐘?因為這是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黃金時段。幼兒園的一堂課是15分鐘,晚會導演將開演前的15分鐘稱為“黃金15分鐘”。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15分鐘,可以用5分鐘回顧上節課的重點內容作為暖場,學生定下神后開始集中精力講解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因為這段時間最為寶貴,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到重點突出、條理清晰。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提升、豐富和精煉授課內容,不能講太多的枝節,使學生先入為主地獲取清晰準確的知識。
如講“歌唱的姿勢”,教材的內容安排是先講正確姿勢與歌唱的關系,再講正確的歌唱姿勢。教師在講授時可以首先講正確的歌唱姿勢,一邊對照教材敘述,一邊要求學生起立積極配合實際運用。教師認真地把要點念三遍,讓學生連續同步做三遍以加深記憶,將多年教學總結的精華加以強調和突出鞏固,然后再按教材順序詳細闡述。
三、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逐一進行講解
教師可以酌情用50至60分鐘,放慢講課節奏,把重點、難點從不同角度分層講透。一定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為配合課程內容的講解配有大量生動的圖片和音像資料,使學生在非常感興趣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接受和鞏固知識。聲樂基礎理論課是理論聯系實踐非常緊密的課程,音樂專業的學生平時也很活躍,非常喜歡課上互動環節。教師可以請學生談體會做示范,還可以帶領全班學生進行適當的練習來消化領會剛講授的內容,也可以分組討論,每組綜合闡述觀點和體會。
這一時段是課程的主體,教師要控制好學生的注意力,要想課程出彩和有吸引力,必須認真安排設計。如做好PPT,課件的形式與內容同樣重要。按照人的大腦皮層接受信息的順序,視覺接收略先于聽覺。在一臺晚會中,舞美設計的藝術價值占整臺晚會藝術價值的30%至40%。而在平時授課中,很多教師的PPT都用同一個模板,喪失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陣地,非??上?。教師的PPT要做得明亮鮮活,符合學生審美和課程內容需求,其字體、圖片和構圖本身也是向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和調節學生情緒的重要手段。在內容安排上,必須力爭做到所展示的圖片、音頻、視頻能深刻鮮明地說明理論,同時要注意對學生聲樂鑒賞力的培養。如教師在介紹女中音聲部時,選用凱瑟琳?詹金斯的《圣母頌》演唱視頻。凱瑟琳?詹金斯唯美的形象和溫潤甜美的聲音一下子就吸引了全體學生,讓學生認同女中音聲部,并愛上和珍惜自己的聲音。有些女中音學生很聰明也很有條件,但不喜歡自己的聲音,從而影響學業,畢業后轉向其他專業。因此,聲音的鑒賞力培養對學習聲樂至關重要。
在課程的內容安排上,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音樂家的經典小故事和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精彩片段,用來說明理論常常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在講到中國字的聲調時,筆者問一位江西籍的同學:“你一人來上課,伴奏呢?”她說:“不知道唉?!彼选暗馈弊值囊粽{拉得往上拋了一下又直接落了下來。當筆者學完她的語調后全班大笑,同時也理解了語言的聲調之豐富,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課程的綜合回顧與提升
經過上述步驟,教師引領學生基本完成了教學內容,最后要注意切合學生接受能力和審美需求,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安排一些著名聲樂教育家對相關問題的闡述,如觀看他們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教學片,或者聽一些國內外著名歌唱家的精彩表演唱段,同時講解鞏固課上理論。這階段看起來沒有太多的教學任務,學生會感覺很輕松。但是,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環節是重要的總結與提升,不僅要精心策劃,爭取做到內容集中、有序、有趣,激活學生對本節課理論內容的理解和鞏固,并且要擔負起育人的責任。筆者曾在上海音樂學院旁聽過周正教授的德奧藝術歌曲課。每到課程即將結束,周老師都會送給大家一句名人名言、音樂家典故,或者人生啟示的短片等,非常妥貼地點滴滲入學生心田,幫助學生樹立奮斗的目標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這是一條很好的值得推薦的教學經驗。
結語
綜上所述,授課是一個結構復雜的過程,多媒體設備的介入極大改善了聲樂基礎理論課的授課效果,也大大降低了教師的體能付出,但教學手段要求更加精煉豐富與立體化。聲樂基礎理論雖然是理論課,但許多基本的重要知識點僅靠理論講述是無法解決的。學生的技巧能力與藝術表現力需要不斷地實踐磨練才會逐漸改善與豐富提高。在每學期結束考試時,筆者在考卷中專設一題:“請談談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對你聲樂小課的幫助及本課程需要加強或改進的地方。”很多學生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如希望聲樂基礎理論課突出實踐性,增加師生互動環節;在講到換聲點問題時,希望教師能介紹一些解決問題的練聲方法和練聲曲;在精彩演唱視頻播放完之后,增加師生鑒賞交流環節;請學生上臺演示正確的歌唱姿勢;教師利用課間檢查與幫助每一位學生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等。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拉近了師生距離,使教學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聲樂基礎理論課在強調共性的基礎上要適當照顧學生的個性需求,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教師,在要求學生認真努力學習的同時,也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精心設計課程,精選授課內容,使聲樂基礎理論課真正滋養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婭.高師聲樂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探究[J].藝術研究,2010(11).
[2]裘鴻維.大型晚會的“黃金十五分鐘”[J].視聽縱橫,2010(10).
[3]何齊宗.教育原理與藝術[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余篤剛.聲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關鍵詞】大學生;社區服務;和諧社會
經濟迅速發展,可是人們的法律意識還很薄弱,社會對法律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多,而在校的法學專業的大學生是很大的資源,為了充分利用資源,解決社會法律問題,幫助他人,提高大學生自身的法律實踐能力,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專業技能精良,綜合素質過硬,競爭能力強等的優秀人才。
一、對法學專業學生法律服務進社區的基礎認識
(一)大學生進社區法律服務的意義
大學生進社區法律服務是以大學生為集體而展開的法律實踐活動,進社區解決居民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大學生在校園里、在課堂上學習的都是理論知識,而如何去實踐,將理論知識實際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學校的環境和社會的環境有很大的區別各自的運行規則不同,這種不同的環境,使得在校大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和處理過于簡單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所以通過大學生法律服務進社區讓大學生既學習書本知識,又與實際相結合,不僅提高學校效率和興趣,還提高了大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社會交際能力,法律思維能力。
(二)大學生法律服務進社區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發展所需求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文明進步,人們的糾紛越來越多尋求法律法的途徑,可是法律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不平衡或法律的需求之間達不到要求時,就容易產生社會的不協調。在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但由于人們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的各種壓力下,人們之間容易產生摩擦和矛盾,使得社區矛盾、鄰里糾紛呈上升趨勢。正因為這樣,大學生法律服務進社區起到一種調控作用,在解決各種社區糾紛中扮演重要角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大學生法律進社區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著重普及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
(三)大學生法律服務進社區對學生意義
有助于提高法學專業大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法學是與社會實際問題緊密聯系的一門學科,它需要熟練、準確的法律將運作于社會之中。大學生法律服務進社區實踐活動的開展,給法學學生提供了一個檢驗自己所學理論知識的機會。但是在處理法律問題的實踐中不是對法律條文的生搬硬套,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操作來培養。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一個團隊,每個人所擁有的技能和知識不盡相同,在解決問題時要求一個團隊去相互配合、交流,現代社會注重積極參與競爭,在競爭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同時要求每個體都能融入到團體中,為團隊的展籌謀劃策,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對于法律服進社區這一法律實踐活動,法律的合作性決定了法學學生在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服務時,成員之間須團結一致,相互配合,精誠協作,通過法律服務進社區這一法律踐活動,無疑會增強法學專業學生的團隊合精神,對其將來的發展大有裨益。
二、法學專業學生法律服務進社區的具體做法
(一)法律宣傳
我院法學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帶領法學專業的學生進社區提供法律服務,發放資料,宣傳法律法規,提供法律咨詢,關心居民利益,并提供法律建議,維護居民合法權益,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社區依法加強法律服務建設,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是“四五”普法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加強城市現代化建設重要一環。
(二)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在專任法學教師的指導和參與下,以學生為主體建立的非贏利性的法律援助中心,向社會提供免費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給法學專業學生提供了實踐和學習鍛煉自己的好機會。到法律援助中心任職的學生都是在我院里基礎知識扎實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學校撥付一定的經費,并在老師的知道下 ,免費向市民提供法律援助。僅在近年,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就為多項民事和社區矛盾提供了法律幫助。
三、當前社區法律服務的缺陷
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不僅化解糾紛矛盾,并在推進社會和諧進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區居民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相互關系都在發生新的變化。社區的法律服務需求也呈現出許多新情況、新特點和新的發展趨勢。在新形勢下,近年來法律服務進社區工作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
第一,社區群眾對法律的了解相對較少,在社區進行法律工作,會缺乏群眾的參與互動。大部分社區群眾認為法律對自己沒有多大用處,如果沒有關系到自身的利益,需要法律來維護的話,一般有著一種“明哲保身”的意識,甚至部分群眾會將矛盾激化也不愿尋求法律的幫助。
第二,尚未搭建社區的法律服務的平臺,而且專業人才相對缺乏。司法所、居民委員會在保證基層穩定,保證公民權益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其中人員少,而且他們的公正任務繁重,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行政任務上,對基層的法律服務工作及管理有待提高。
【關鍵詞】職業學校綜合布線教學體會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62-02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很多學校都開設了綜合布線這門課程,經過這幾年的教學摸索,我感覺平常的綜合布線教學中,存在以下四點問題,一是學生對綜合布線學習的興趣不高;二是認為基礎理論學習不重要;三是練習材料RJ45接頭的損耗巨大;四、因反復練習容易感到枯燥而厭倦。那么該如何解決呢?我的體會如下
一、如何提高學生對綜合布線學習的興趣
對于大部分同學剛開始接觸綜合布線課程時,都粗淺的認為,綜合布線任務只是拉拉網線,做做水晶頭,布線槽,沒有什么知識含量,不需要深入的學習,而且工作很辛苦,是民工干的活,淺嘗輒止,學習起來興趣不高,應付了事。
其實綜合布線課程是通信專業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是通信知識中的核心課程,那么我們該如何提高學習興趣呢?我認為必須要向學生們講明白以下兩點
1.讓學生對綜合布線在計算機網絡工程項目整體中的位置有一個較為全面清晰的了解
綜合布線絕非只是給單位或者家庭拉網線,聯網這么簡單。首先,現在已經進入網絡時代,這就使得包括交通部門、銀行部門、小區物業及商場在內的場所及單位遍布了綜合信息系統,較為常見的綜合信息系統包括社區樓宇安防系統、監控系統等。正視隨著此類綜合系統的廣泛應用,網絡綜合布線技術人員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提升,其中不僅需要負責生產制造的工人來完成基礎工作,同時也需要負責頂尖科技人來完成關于此項技術的創新與研究,還需要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完成項目的設計、監督與維護等一系列工作。其次網絡設備配置和操作系統以及綜合布線技術課程是一個整體課程,在學習中三者的學習缺一不可,而且在日常的施工、維護中三種知識都是需要具備和應用到的?,F在每年國家高職院校的智能樓宇大賽中就不單單要懂得配置各種設備而且還要完成線路的安裝和檢測這些綜合布線的技術。
2.綜合布線的工作崗位市場廣闊,需求極大。
目前中專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中普遍認為學習數碼圖片處理,網頁制作等課程比學習網絡技術有前途,好找工作,對于PS等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高于網絡技術類課程,認為學習綜合布線技術沒什么用,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就算找到了也是很辛苦,是民工隨便學學就能干的活。但目前隨著計算機網絡系統在商業領域的廣泛應用,網絡綜合布線系統技術和標準也隨之產生并完善。按網上的統計數據,中國的建筑總面積在急劇的增長,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場國家,早在2009年,中國的市場需求規模已達到為1000億元,且將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增長。按照此增長速度來計算,每年需要新增加就業人員預計全國為12萬人,這些崗位80%需要職業院校培養的專業技能人才,從事工程項目管理、銷售、設計、安裝施工、測試、監理、維護和服務等專業技術工作。由此可見,工作崗位需求極大,學好綜合布線這門課程,在目前就業困難的大環境下,不愁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而且我們學校每年網絡班的畢業生有多少電信要多少,其中大部分就是在綜合布線方面的工作。我每個學期都會請一些在電信部門工作的學生回校談談他們對行業的看法。
二、如何讓學生認識到基礎理論學習的重要性。
中專綜合布線教學時有個現象十分突出,就是講概念、規劃設計、材料構成、驗收標準這些基礎理論時,大部分學生心不在焉,而讓他們動手端接水晶頭、安裝線槽這些動手練習時反倒是十分積極。很多學生認為,綜合布線課只需要學好一些簡單的端接水晶頭、模塊和布線槽管這些技術就夠用了,學那么多理論干嘛,要學網絡課程還不如多花點時間學網絡設備配置或者操作系統。每次和學生交流這個問題時,他們總認為,把端接線路、安裝線槽學好,不出差錯,速度夠快就能搞好了,平時那些電信上門搞服務的技術員不就僅僅弄這些嗎?我會先問他們,為什么那些技術員那么辛苦,到處爬樓就拿3000,但那些技術經理沒見到做什么,坐在辦公室里就拿7、8千呢?差別在哪里呢?俗話說: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基礎理論就是墊腳石。然而絕大多數的理論知識在日常工作中無法得到充分的應用,但可為后續的學習及理解中奠定堅實的基礎。譬如在設計一個復雜的智能小區的綜合布線系統時,如果沒有認真研究過《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50311-2007),就會很難快速的設計出一個合格、規范且最大節省成本的方案來,譬如在擔任一個辦公樓的綜合布線監理和驗收時,如果沒有認真學習《綜合布線工程驗收規范》(GB503122007),工程施工時就有可能會出問題,導致驗收不合格,返工重做,增加成本,自己本人可能還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隨著工作時間越長,基礎理論知識將顯得越重要,學好基礎理論知識,工作中將會如魚得水。為了更加有說服力,我每個學期講課到總課程的三分之一的時候,都會邀請一些在網絡公司工作,表現出色的同學回來談談工作體會,回答學生們對工作中感興趣的問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基礎理論的學習在每年省級技能大賽的學生培訓中尤為重要。培訓時基礎理論的學習時間安排,要占總培訓時間的60%才能完成培訓要求。只有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負責設計的隊員才能在比賽時,根據項目需求,按照《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綜合布線工程驗收規范》這兩個標準,快速的設計出最合理的方案,施工時做到最快捷成本最低。出現故障時能快速的找到問題所在,從而得到解決。
三、在練習中如何做到RJ45接頭損耗最少練習效果最好
RJ45端接(水晶頭端接)是綜合布線的最基本的操作,要求快速、準確率高,但一旦給學生練習起來損耗及其巨大,按照我的估計,要完成5分鐘完成一根跳線的端接,準確率在80%這個施工最低要求,每個學生大約需要做40次到60次的練習,也就是每個人大約要準備100個水晶頭,每個班50人, 每個學年5個專業班,以每個水晶頭兩毛錢算,這種損耗是學校無法承擔的,所以一般教師都是課堂演示,然后每人發4個水晶頭進行練習。這種練習方法,只能是讓學生知道RJ45端接是怎么一回事,速度、準確率極低,線序錯亂的、信號不通的、沒有壓住塑料套的都有,根本談不上能熟練操作了。那么該如何用有限的材料達到最好的效果呢?我的方法是這樣的,采用分組教學法,大約5人一組,第一步,先背線序,背好后小組成員相互檢查,這樣就很好的先解決了端接時線序錯亂的問題,第二步、接下來每人4個水晶頭兩根雙絞線,做端接練習,這里的練習只是剪好線,插線,但不壓線,這個就是練習的關鍵,因為這個時候壓線根本就沒有多大意義,一是速度沒有練出來,二是因為不熟練,準確率非常的低。壓線了大部分情況就是將耗材浪費掉了,這里要反復做第二步的練習,練習中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小組成員都必須要相互檢查,指出問題。等到速度和準確率都滿意了,最后用這4個水晶頭做最后的端接練習,檢驗學習成果。采用這種方法,不僅節省了大量的水晶頭,而且效果非常的好,在電信部門來招聘時,也按照這種方法再次突擊練習一遍,面試的時候,招聘人員對學生的技能滿意度相當的高。
四、在相互PK中快樂學習
130504產品設計專業:招收60名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當前及未來社會發展需要,具有扎實的設計學基礎理論及產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職業技能和素質、深厚的設計文化素養及寬廣的設計技術基礎,能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公司從事以產品創新、創意為重點的設計、管理、科研或教學工作,也能從事與產品設計相關的視覺傳達設計、信息設計、環境設施設計或展示設計工作,成為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根據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科特征,本專業的培養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在三個層面上:
1、在能力結構方面,要求學生應具有一定的設計創新思維意識,初步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工業產品造型設計過程中遇到的研究、開發、設計等方面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有準確、清晰、形象表達設計思想和設計意圖的技能,能熟練操作各種設計表現技法和計算機圖像及三維成型技術等;要求學生熟悉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能綜合把握產品的功能、材料、結構、外觀、加工工藝、內部機構、市場需求等諸要素,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產品改進性設計和開放性設計。
2、在素質結構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品質,以及法制意識、誠信意識、團體合作意識;在文化素質上具有較好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文學藝術修養,并具有現代意識、人際交往意識;身心健康。
3、在知識結構方面,要求除本專業確定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專業能力外,同時具有一定的外語、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文獻檢索、論文寫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識,以及文學藝術、歷史、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人文社科知識。
核心課程:設計素描、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設計表現、工藝美術史工藝美術史工藝、美學與藝術欣賞、工業設計史論、計算機輔助設計、產品結構設計、產品造型設計、產品設計方法學、產品設計調查與策劃、人機工程設計、產品語義設計、產品創新設計、產品包裝裝潢設計、產品模型制作、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
修業年限:四年。
學位授予:藝術學學士。
就業去向:學生畢業主要在產品制造企業、文化事業單位、產品開發研究單位、專業設計公司從事以產品創新設計和產品造型設計為重點的設計、管理、科研或教學工作、也能從事與產品創意設計相關的視覺傳達設計、信息設計、禮品紀念品設計、環境設施設計或展示設計等工作。
130502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招收60名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視覺傳達設計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的設計方法以及專業表達技能,掌握傳統平面(印刷)媒體和現代數字媒體設計的基本能力,成為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設計基礎、形態構成、設計概論、圖案與裝飾、圖形創意、計算機輔助設計、文字與標志設計、版式設計、包裝裝潢設計、書籍裝幀設計、企業形象設計、廣告招貼設計、展示與陳設設計、數字媒體設計與制作等。
本專業總體實踐教學體系是將專業核心課程與實踐教學內容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一是課程理論教學和設計實踐相結合,二是應用性專業課結合社會、企業的實際項目課題進行實踐訓練。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就業去向: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包裝裝潢設計、書籍裝幀設計、企業形象設計、多媒體藝術設計、展示設計、裝飾藝術設計等領域的實踐和教學工作,也可以進一步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130503環境設計專業:招生30名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需要,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相關學科領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并具有創新設計實踐能力,能在教育機構從事環境設計及教學、研究工作,在環境設計機構從事公共建筑室內設計、居住空間室內設計、城市環境景觀與社區環境景觀設計、園林設計,并具備項目策劃與經營管理、教學與科研工作能力,成為基礎理論實、專業口徑寬、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素描、色彩、形態構成、環境設計效果圖表現技法、計算機輔助設計(二維、三維)、環境設計制圖、建筑模型制作與工藝、中外建筑史、室內空間設計、人機工程學、家具設計、展示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就業去向:在教育機構從事環境設計及教學、研究工作,在環境設計機構從事公共建筑室內設計、居住空間室內設計、城市環境景觀與社區環境景觀設計、園林設計等相關設計及項目策劃與經營管理,也可以進一步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二、報名
1、考生凡符合所在省招生辦規定的報名條件要求,憑本人身份證及身份證復印件,均可報名。
2、考生報名時由本人填寫《專業考試報考登記表》,經審查符合報考條件者發給專業《考試證》。
3、報名時須交省物價部門批準的專業考試費180元/人。
三、招生計劃及考試科目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層次
學制
招生科類
計劃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130502
視覺傳達設計
本科
四年
藝術(文、理)
60
素描、色彩
130504
產品設計
本科
四年
藝術(文、理)
60
素描、色彩
130503
環境設計
本科
四年
藝術(文、理)
關鍵詞 中醫;高等職業教育;實訓教學;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5)32-0043-03
中醫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傳承中醫文化和培養中醫臨床技師的雙重任務。如何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具有一定實踐技能的醫師,成為目前中醫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中醫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
高等職業教育其本身就是“高等”與“職業教育”兩詞的綜合體,涵蓋了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雙重人才培養定位。因此,中醫高等職業教育既不是普通高等中醫藥教育,也不是過去高等中醫藥專科教育,而是一種全新的中醫藥教育方式[1]。依據國際教育標準(ISCED)的分類方式,中醫高等職業教育應該屬于“職業準備”的教育范疇,其人才培養定位不是??漆t師,也不是科研能手,而是能夠從事中醫藥服務事業的專業人員。中醫護理、中醫保健、中醫藥服務管理等方面的社會需求量逐年劇增,這為中醫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從業崗位,也明確了中醫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與行業要求,就是培養具有一定中醫藥理論基礎和熟練醫療保健技能的合格畢業生,從而為中醫高職教育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實訓設置等提供依據。
二、中醫高職實訓模塊的設置
中醫實訓是以中醫理論課程為指導,以中醫實訓基地為平臺,以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和綜合醫技能力為教學目的的教學環節。與普通高等中醫藥教育中實訓課程不同的是,高職實訓課程以實用、熟練、模擬為標準,力求學生通過實訓在理解中醫理論教學知識點的同時,能嫻熟的進行醫療保健各類技能的正確操作,達到畢業就能從事相關工作的教學要求。根據課程設置,將實訓分成中醫文化及基礎知識模塊、中藥識藥鑒別與煎煮模塊、中醫護理及急救模塊、中醫針灸推拿實訓模塊、中醫社區實習模塊等五大模塊,并實施實訓單獨考核評定的機制,確保實訓課程的培養質量,避免以往學生重理論考試輕實訓考核的弊端。
(一)中醫文化及基礎知識模塊
中醫的學習首先是中醫文化的傳承,中醫高等職業教育不能忽視對學生中醫文化底蘊的培養。中醫文化及基礎知識模塊以中醫傳統文化概論、五運六氣選讀、古詩詞賞析等文化積淀課程和中醫基礎理論、內經選讀等中醫理論課程為主線,以學校運氣教學基地為平臺,通過節氣氣候特點圖片展、詩詞創作大賽、運氣推演羅盤制作等實踐環節,使學生運用理論知識了解中醫“天人相應”整體觀在實際醫療過程中的應用。通過實踐課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運氣作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化長河中,在生活中凝練的自然界氣候變化對人體影響的規律性的總結,以及其對現實生活中人類健康維護的重要指導意義。
(二)中藥識藥鑒別與煎煮模塊
隨著國家對中藥及中藥保健食品的大力開發,很多藥食同源的食材與中藥,以其特有的四性五味對不同體質的人群的重要保健作用,已逐漸被大眾所認識。讓學生認藥識藥是運用藥食調節人體的基礎,同時針對目前醫藥市場中藥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中藥鑒別也尤為重要,而藥物的正確煎煮方法也是影響藥效發揮的關鍵環節。因此,在中藥識藥鑒別與煎煮模塊,以中藥學、中藥鑒別學、方劑與中成藥等課程為主線,以學校七星百草園教學基地、模擬藥房、方劑實訓室等為平臺,從藥物的生長環境、藥物種屬分類、采摘季節、入藥部位到藥物炮制處理、真假藥物鑒別、不同藥物煎煮方法等多個環節進行綜合訓練。經過一年的實訓環節,學生在完成學業從事醫療服務工作后,能快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滿足了醫療服務機構及藥企對中醫高職學生工作能力的需求。
(三)中醫護理及急救模塊
對于中醫高職學生而言,護理與急救是其專業技能中重要的一環,中醫特色護理是中醫服務崗位的技能要求,而中醫急救則是醫療工作者所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在本模塊,以中醫模擬實訓室為平臺,將中醫護理學、中醫急救學等課程的知識點融入到實訓的每個環節,從不同級別病人飲食、飲水、衛生及保健、心肺復蘇等多方面進行訓練,并針對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中風病、哮喘病等臨床常見病病人護理進行實戰考核,以加強學生對護理與急救知識要點的掌握。
(四)中醫針灸推拿實訓模塊
中醫針灸與推拿是最具中醫特色的治療和保健方法,尤其是對于高職類中醫學生而言,特色的外治法是學生從 事醫療服務的主要手段。因此,該模塊將中醫按摩手法、艾灸方法、刮痧操作、微波理療等醫療技能作為重要的實訓點。以經絡腧穴、推拿手法等課程為主線,以模擬病房為平臺,采用模擬病人和互換體驗式教學方法為主,學生間可以通過互換體驗式方法練習手法,感受治療效果,教師可以通過模擬病人的方式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專項訓練,達到實訓教學的訓練目的。
(五)中醫社區實習模塊
經過模擬醫院的系統訓練,學生全面掌握了規范的醫療服務技能,實戰是檢驗和加深記憶的最佳方式。因此,學校與多個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建立實習基地,學生在社區服務中心的醫療實習可以通過實戰,了解患者的需求,同時也進一步了解自身醫療技能有待提高的方面。實習結束后,教師可以將實習的典型錄像在班級內展示,以微課的形式開展討論和學習,并進一步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完善實訓效果。
三、模塊管理及考評機制
(一)實訓課程獨立開設
目前大部分中醫高職教學中,理論課時由原來的70%下調至50%,實訓課由30%上調至50%,其中專業核心課程如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等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達到1∶1[2]。以往的實訓課程都是與理論課融合在一起的,每門課程均分為理論課與實訓課,這樣的教學優勢是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實訓的目的是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而中醫高等職業教育,不是要培養中醫的理論研究人員和臨床??漆t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就要加大中醫高職課程的改革,將中醫實訓課單獨開設,形成一個由淺到深成系統的訓練機制,在整體教學課時數不變的前提下加大實訓課程的整合。目前長春中醫藥大學將中醫高職教育中的實訓課程獨立,以模塊的形式開展教學,其優勢是將實訓形成體系的教學,更能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實踐教學不能與理論教學相脫節,一定要保證實踐教學有理論知識點的支撐,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
(二)形成性評價考核方式
形成性評價考核方式是適用于實訓課程的一種評價方式,也是對實訓每個操作點的針對性評價。在實訓課程獨立開設伊始,課程組將每學時教學任務中的重要操作點進行賦分和標準制定,同時在實訓過程中,每名指導教師負責對10~15名學生的操作過程、學習態度、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每學期將每單元成績綜合后占本課程成績的80%,加入期末實踐操作考核成績,占20%,總分作為學生一學期實訓課程的最終分數。這種形成性評價的考核方式,讓學生更注重日常實訓環節的實訓效果,提高了實訓課的教學質量。
四、社會及用人單位綜合評價
通過整合中醫實訓課程,采用形成性評價的考核體系,加強了對學生實訓課程的管理,學生的醫療技能有了快速的提高。2015年6月,采用實訓課程模塊化培養的第一批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學校跟蹤式開展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評價和意見反饋的調研工作,并與傳統實訓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進行了對比。用人單位中有區級的社區服務中心、健康保健及管理機構、私營及個體中醫門診等,基本滿意度達92.3%,較2012年調研的基本滿意度74.6%高出近20個百分點。首先,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在投入工作的狀態方面給予了很高評價,一致反映畢業生掌握了很多常用的診療技能,能用按摩、刮痧等簡單方法獲得患者的信任與認同,能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及保健。其次,用人單位反饋,本屆畢業生工作中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大大提高,能運用醫學知識為患者解答常見醫療問題。第三,學生在參加工作后有較強的自信心,較以往學生能更快的適應醫療服務工作。綜上,學生通過實訓課程的訓練,有了熟練的技能和扎實的理論基礎,就擁有了從業的信心,也能夠從容的對待服務對象,同時全面的醫療技能也贏得了被服務人群的認同。
參 考 文 獻
[1]余甘霖.中醫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中醫教育,2005(2):68-71.
[2]王錄軍,姬水英,牛菲,等.中醫藥職業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3(4):128-130.
On the Practice of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 Teaching Modul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Qin, Su Xin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ith substantial distinction in talent cultivation orientation from ordinary higher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of the file spirit of“Decision on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2014, and the education idea of“six melting, eight together”, TCM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carried out the practice curriculum reform from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establishing, providing the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new method for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關鍵詞]高職醫學生;實習質量;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9-0082-01
高職高專醫學教育是臨床實用型人才培養的途徑之一,是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補充,是社區醫療和農村醫療實用型人才的重要來源。臨床實習則是醫學生將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轉變為臨床實際工作能力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醫學生從學校到正式工作崗位的過渡階段[1]。因此,如何提高高職高專醫學生的實習質量成為高職高專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更好地了解學生實習狀況,提高實習質量,自制了臨床醫學生實習狀況調查問卷,并對2016屆臨床專業實習生進行問卷調查[2]。
一、對象及方法
(一)調查對象
采取整體隨機抽樣的方式,對福建漳州某高職醫學院臨床醫學實習生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480份,回收有效問卷446份,因回答不完整剔除問卷34份,回收率約為92.9%。
(二)調查方法
在查閱相關文獻和走訪相關實習醫院基礎上,結合歷屆學生在實習醫院教學管理的實際情況,自編臨床醫學生實習狀況調查問卷。該調查問卷包含性別、專業基礎能力、實習困惑及壓力、實習醫院等級、就業意向、自身評價等31個問題,結果與分析部分將從學生實習前準備、醫院實習常見問題以及實習前應加強改進方面等三個角度進行分析討論。
二、結果與分析
(一)實習前準備
49.1%~65.9%的學生基礎理論知識達到良好及以上,87.4%的學生在校臨床實訓操作達到良好及以上。該結果表明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有待加強。78.9%的學生認為見習很有必要,75.7%的學生認為對醫療安全有初步了解。60.5%的高職臨床醫學生是醫學世家或親戚朋友從醫,但只有20.7%的學生會主動尋找見習機會提前熟悉醫院環境,自主性較差。
(二)實習期間常見問題
高職臨床醫學生進入實習階段后,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臨床理論知識、經驗缺乏,占59.3%的比例,50.6%的學生反映醫院提供的自主操作機會不多,實操鍛煉少。學生在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中,面臨獨自生活的壓力以及環境的突然改變,許多常見的個人問題發生,例如,59.2%的學生目標不明確,89.1%的非定向生決定參加專升本考試而且54.2%感覺就業和專升本的壓力較大,55.12%的定向生對5年的基層工作也頗感壓力。54.%的學生感到自身學歷低,沒自信心。
(三)實習生基本能力
77.36%的學生認為在實習前有必要加強臨床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63.21%的認為需要提高醫學診斷知識操作技能,除上述兩方面外,相關醫院實習帶教醫生也反映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自學能力、人際溝通等能力有所欠缺。
三、對策及建議
(一)針對醫學理論知識差
應加強學生的思想重視度,同時引導學習專業理論課,必要時,成績不理想的直接留級或者退學,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理論學習。
(二)針對見習等實踐教育活動少
調查顯示高達60.5%的學生家人、親戚或朋友是相關工作人員,建議學生充分利用周圍的資源,及早去接觸、去了解,這對專業的理論學習也有很大幫助,同時有助于盡早地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
(三)針對動手機會少
各大醫院實習人數多,各層次人才不缺,高職生不占優勢,那就需要學生練好自己扎實的基本功,學院也要加強和醫院良好溝通,做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學生心理壓力大,目標不明確
學生在校有就業指導課,卻沒有起到實質性作用,學生重視的同時,老師應提高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的質量,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等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努力做到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了解自己的處境,學有所用[4]。
綜上,調查顯示高職臨床醫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有待加強,在校的操作訓練非常重要更要提高質量,在校生應注意對職業生涯的簡單規劃,務必加強自學能力和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等綜合素質能力。同時,建議學院提升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質量,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了解自己的處境,學有所用,減少對升學、就業、不自信等各方面的負面情緒[3][4]。不斷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加強學生的臨床思維,讓實習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保證實習的順利完成,提高臨床實習的質量,是整個高職醫學教育當下應該重視并加以解決的問題,期望本調查對高職醫學生部分臨床實習問題的解決能有微薄貢獻。
作者:房英娟
參考文獻:
[1]肖明貴,廖建宏,胡建剛,等.高職醫學生臨床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價值工程,2010:137-138.
[2]楊麗娟,彭強麗,周曉娜.從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視角分析醫學生職業倦怠的現狀和成因[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1(6):1289-1290.
關鍵詞:新時期;基層醫務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研究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B
醫學繼續教育是為了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而設置的。醫療技術不斷發展,醫務人員如果不加強自身學習,通過繼續教育來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醫療業務素質,那么很容易被時代所淘汰,因而基層醫療機構應該加強對醫務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視。
1.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繼續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繼續教育是醫務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的必要途徑和措施,尤其對醫療水平較差的基層醫療機構來說,加強繼續教育對于不斷提升基層醫務人員專業水平,促進基層醫療水平提升具有重要價值。具體來說,繼續教育對于基層醫務人員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醫療技術和模式的變化要求醫務人員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素質。醫學知識和技術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這就要求醫務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需要不斷接受繼續教育,這樣才能不斷適應醫學知識的變化,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醫療實踐能力。二是社會醫療觀念的變化需要醫務人員不斷調整自身知識結構,從而促進醫學模式的不斷完善。
2.落實基層醫務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措施
(1)加強臨床醫學理論知識學習。在基層醫療機構中,由于福利、薪酬較低,從事醫務工作的醫生護士本身的文化水平也較低,很多基層醫務人員都是大專,甚至是中專出身,而本科、研究生以及博士等出身的醫務人員往往在大城市中的綜合性醫院工作,這就導致基層醫務人員本身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就十分有限,需要通過接受繼續教育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鶎俞t療機構在組織繼續教育過程中應該加強基礎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讓醫務人員能夠及時補充、回顧專業知識,鞏固自身的理論知識結構。在繼續教育過程中還要不斷學習其他科的專業知識,了解其他科方面的基礎疾病表現、診斷方法和初步的治療方法等,以便在工作過程中能夠應對各類疾病,不斷提升自己的醫療水平。
(2)加強醫學新知識方面的學習和補充。醫學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各種各樣的診斷方法、治療方法和手術操作方法等層出不窮,以往在學校中學習到的醫療知識,拿到實際診治當中可能并不起作用,而且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較差,信息交流不便,因而很多醫學上的新知識通常要隔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傳到基層醫療機構當中,這樣的速度影響了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水平的提升。因而在繼續教育工作當中,基層醫務人員應該加強對醫學新知識方面的學習,基層醫療機構衛生部門可以不定期邀請綜合性醫院的教授來基層醫院中進行講學,讓基層醫療機構中的醫務人員有機會與大醫院的教授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探討,學習最新的醫療知識,不斷完善自身的醫學知識結構,豐富自身的臨床經驗。
(3)靈活采用多種繼續教育方式。在繼續教育的方式上,地方衛生部門應該注意靈活運用多種方式來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的教育工作?;鶎俞t療機構可以采取外出進修或是參加短期培訓等方式來進行繼續教育,定期輪流派駐基層醫務人員到上級綜合性醫院進修學習。在組織形式上,地方衛生部門要為基層醫療結構多多提供支持,讓其能夠采取外出進修、短期培訓以及函授等多種形式來開展繼續教育。
綜上所述,加強基層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是不斷提升醫務人員素質的要求,是醫療機構不斷發展的要求,因而相關衛生行政部門應該重視醫務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尤其應該重視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將基層醫療繼續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切實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從而不斷促進基層醫療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戴燕玲,楊 昆,唐 珊,等.太原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人員繼續教育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16).
[關鍵詞]建筑學 城鄉規劃 教學研究
[作者簡介]程興國(1980- ),男,山東聊城人,聊城大學建筑工程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城市規劃設計及理論研究;高華麗(1980- ),女,河南周口人,聊城大學建筑工程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建筑歷史及理論研究;李慧勇(1977- ),男,山東聊城人,聊城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及理論研究。(山東 聊城 252000)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3-0152-02
一、引言
當前中國處于城鎮化高速發展時期,城鄉建設中的土地集約利用、環境保護、住宅建設、文化遺產保護等問題正變得越來越尖銳,城鄉建設變得高度復雜化與綜合化,城鄉建設急需從粗放的規模擴張向精細的內涵質量提升轉變,這就要求建筑設計從城鄉的發展趨勢、城市的整體性、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等方面的分析入手,在更高的視角、更大的空間范圍內定義建筑在城鄉中的角色,使之和周圍環境和諧共生。然而,一些工作內容和建設任務遠非建筑學專業所能包容和解決,于是,2011年,城鄉規劃學從建筑學分離出來,成為與建筑學并列的一級學科,其研究領域不斷擴展,研究內容越來越龐雜,因而,建筑學本科城鄉規劃教學內容有待優化。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正式施行,意味著傳統城鄉規劃工作理念、方法和思路將不斷更新,2012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意味著建筑學本科城鄉規劃教學內容要有所更新,在此背景下就需要對傳統的建筑學專業城鄉規劃課程進行變革。
二、建筑學本科城鄉規劃課程教學現狀
1.學生學習城鄉規劃課程積極性不高。首先,建筑學本科學生大都認為建筑學專業應重點把建筑設計學好,城鄉規劃知識對做建筑設計影響不大,學習積極性較差。其次,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與管理的依據,具有極強的政策性、規范性和實踐性,因此,理性思考、系統解決城鄉建設中的問題是城鄉規劃類課程教學重點強調的,當學生做設計時,就會感到約束條件太多,自己發揮的余地太小,無法體會在遵守剛性約束下進行創新設計、巧妙解決建設問題的樂趣。最后,在教學目標設置上,對知識目標要求較高,對能力目標要求較低。如“城市規劃原理”,當前大多數學校對該課程檢驗知識目標的方式是閉卷考試,而學生對考試要背誦的枯燥理論不感興趣,甚至把它當作建筑學課程里“最乏味的課”。
2.思維模式跨度大,學生產生困惑與迷茫。目前多數院校建筑學本科教學是以建筑設計系列課程為核心展開的,其主線基本是從小到大、從簡單到復雜、從建筑單體設計到群體組合,因此,建筑設計教學一般從一年級的構成角度的一個方盒子開始空間設計,然后到二年級的工作室、幼兒園、別墅等小型建筑,再到三年級的展覽館、圖書館、體育館、辦公樓等復雜的建筑,最后到四年級,建筑設計課程轉向以城鄉規劃課程為主的住區規劃設計和城市設計。在這個過程中,一到三年級的建筑設計課程教學十分強調從構成角度進行建筑設計,設計題目的基地條件十分簡化,對設計限定條件沒有明確要求,甚至可以根據構思的需要假想基地條件。這就造成建筑設計中對建設環境的綜合分析與利用方面的訓練比較薄弱,一些學生形成了把配景當環境、就建筑論建筑的建筑觀,沒有建立起建筑設計應從建設環境分析開始的環境觀、城市觀。而四年級的城鄉規劃類課程強調系統分析、理性、科學決策,其設計過程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往復循環優化的過程,與建筑單體設計理論偏重藝術差別巨大,學生在進入城鄉規劃理論課程的學習時,由于學習時間相對較短,內容較粗,理解規劃理論較淺,很難在理論知識與設計實踐之間快速建構起聯系。當設計題目需要考慮的設計要素從單一的建筑要素發展到政策性、綜合性極強的城市空間、建筑群體及其他各種相關要素時,學生往往理不出頭緒,設計思路很不清晰。
3.知識銜接不順暢,教學標準無據可循。建筑學本科城鄉規劃系列主干課程有城市規劃原理、住區規劃設計、城市設計、中國古典園林分析等。這些課多安排在四年級,各課程之間時間間隔較短,或者知識教授次序顛倒,造成理論學習與設計實踐的嚴重脫節,一些重要理論還沒有來得及消化理解和運用到設計課的訓練當中,建筑學四年級的設計課業就已結束,造成學生的理論基礎匱乏,設計實踐能力不高,大大削弱了城鄉規劃課程教學的意義。如“城市規劃原理”課既要講授城市規劃基本知識,又要重點講授住區規劃設計原理,作為后續的“住區規劃設計”課的理論基礎,理論和實踐結合不緊密。
目前各院校按“專指委”的導向性要求都基本上制定了一套有關城鄉規劃教學的課程體系,但“專指委”對具體課程無具體的要求,“培養目標”“畢業生基本規格”和“培養方案”都是指導意見,這就造成了各校在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材選用、教學重點、培養方式以及師資配備等方面的差異。目前,除“城市規劃原理”課有材外,其他課程沒有統一的教材,不同院校、不同教師的授課內容和側重點差別很大,最終,很難衡量畢業生的實際城鄉規劃方面的知識構成是否達到“專指委”的“培養目標”要求。
三、建筑學本科城鄉規劃課程教學探索
針對建筑學本科城鄉規劃課程教學現狀,聊城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建筑學專業城鄉規劃課教學團隊以適應新形勢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導向,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選用、考核方式選擇等方面進行了改革,主要有以下改進措施。
1.激發學習興趣――更新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設計實踐要求和社會熱點。目前除2010 年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厚達712頁的《城市規劃原理》(第四版)教材外,其他城鄉規劃類課程教材內容更新較慢,與實際聯系不緊密。如住區規劃設計教材,目前從大城市到小城鎮的住區建設以小高層、高層為主,而教材卻還以底層、多層為主來講解,理論落后于實踐,和實踐應用脫節,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著重講解高密度住區規劃設計中的設計思路與手法。另外,針對“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目標重知識、輕能力,導致學生對枯燥理論不感興趣的問題,我們采用加強實踐教學的措施,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以專業角度去解決問題。為保證教學質量,城鄉規劃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內容和課時數都納入到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俺鞘幸巹澰怼辈捎美碚撝v授與學生調研、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在“住區規劃設計”課中,住宅類型與居住區布局、環境調研分析作為一個重要教學環節,讓學生深入了解實際需求,探尋解決之道,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拓展設計方案構思深度。在教學內容選擇上,緊密結合社會熱點,如結合國家創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將和諧社區、青少年創業住宅區、廉租房住區等納入教學。
2.培養價值觀念、培育思考理性――系列設計課中全程融入建筑價值觀、城市觀、環境觀、技術觀。城鄉規劃類課程培育的設計思維模式與工作方法是系統性分析影響要素,理性、科學判斷與設計目標的主要矛盾所在,進而在設計中巧妙地把矛盾化解,是一個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逐漸向設計目標邁進的過程,它強調系統分析、理性決策、從宏觀到微觀逐層深入的思維模式,而這恰和目前缺失明確城市、環境限定條件及建筑價值觀的建筑學前三年建筑教育中設計思維模式與工作方法相反。為了融合這兩種思維模式,縮小思維跨度,我們采取把城鄉規劃知識向前滲透和融入,積極參與到前三年的建筑設計教學中去,從建筑設計基礎階段開始,將建筑價值觀、城市與環境觀念逐步引入,建筑設計與限定條件關聯度逐步拓展。在建筑設計入門階段,主要側重于自然地理條件、四鄰建筑和景觀要素的限定;在基礎加強階段,主要側重于地域環境特征、歷史、文化要素以及既定地段環境空間對建筑的制約性;在綜合提高階段,則側重于建筑價值觀、城市群體建筑環境、基地自身地形條件以及規劃控制條件的加強。
建筑學本科到四年級已開設了十分全面的建筑技術類課程,為此,在四年級我們也十分重視對技術理性的培育,主要在城鄉規劃課程中加強了設計軟件的應用,培養學生綜合思考、科學驗證的習慣,使設計方案更加合理可行。如“住區規劃設計”教學中,要求學生結合天正、草圖大師、3DMAX等實用性設計軟件對住宅日照分析、建筑形體、外部空間及景觀豎向等進行研究。
3.形成教學體系――以實踐素質能力為導向,創新教學模式,建立有效銜接的研究型實踐教學體系。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我們建立了研究型實踐教學體系,立足實踐,而又不受限于實際,不滿足于用一般的設計原理進行教學和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而是引導學生對某一課題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尋找出有效解決問題的著力點、突破點,進行設計創新,使學生在掌握一般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擴充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強化思維邏輯,逐步建立研究型設計的一般步驟。教學目標上著重強化能力目標要求,從側重掌握知識改為提高設計實踐能力。
城鄉規劃研究型實踐教學課程包含“城市規劃原理”“住區規劃設計”“城市設計”三門課。其中,“城市規劃原理”48個學時,是建筑學專業基礎課?!白^規劃設計”56個學時、“城市設計”64個學時,都是建筑學專業必修課。三門課程均在四年級開設?!俺鞘幸巹澰怼焙汀白^規劃設計”在第七學期開設,“城市規劃原理”在前半學期、“住區規劃設計”在后半學期,使得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城市設計”在第八學期開設,以形成較好知識銜接。每門課都包含基礎理論知識概論和設計實踐兩部分,對重要理論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理解掌握基本理論知識,也能將知識應用到自己的設計中,使得城鄉規劃類知識和建筑類知識有機融合,進一步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水平。
三門課教學實踐措施如下:(1)“城市規劃原理”堅持精講基礎理論知識,然后把學生分組進行專題研究,到實地進行調研并總結,課上專題匯報交流內容,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深入研究某些問題,提高參與度,也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知識目標要求學生掌握城市的形成、發展規律與理論,城市的用地分類與用地構成,城市的規模、功能、結構與形態,城市道路系統規劃,城市豎向規劃,居住區規劃,城市公共空間,城市歷史街區,古建筑保護和城市更新等知識。另外增加了城市綜合體、注冊城市規劃師案例分析等內容,引導學生掌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研究方法,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考核方式從原來的閉卷考試變為專題研究評分。(2)“住區規劃設計”緊密聯系當前房地產市場實際,選擇學校所在城市的實際案例,模擬設計院工作場景,“真題假作”。課程增設了社區調研分析、房地產項目策劃和概念構思的學習階段,培養學生系統的、綜合的詳細規劃研究能力。選擇經濟適用房社區、住區交流空間、住區道路交通系統等方向進行專題研究,使學生在掌握基本住區環境理論的基礎上,設計更具深度。教學知識目標要求學生掌握住宅群布局、公共設施布局、綠地布局、道路交通系統組織等基本知識,并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一套住區規劃設計圖??己顺煽冎性O調研報告、專項研究成績,占總分數的30%。(3) “城市設計”課的題目選擇教研室實際設計項目,增加了虛擬實際設計過程環節,組織模擬方案投標評審會,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匯報方案并回答教師、同學的問題,增強學生對方案的總結歸納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評判能力。教學知識目標要求學生掌握城市設計的階段、城市設計分析的理論知識,并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一套城市設計圖??己顺煽冎性O調研報告、專項研究成績,占總分數的30%。
四、結語
建筑學專業的城鄉規劃課程的教學核心目標在于使建筑學學生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城鄉建設,從更多的視角、更高的視野去研究建筑。建筑學學科是一個開放的體系,隨著社會及城鄉規劃理論的不斷發展,對建筑學專業城鄉規劃教育的研究也將不斷深化。我們應積極探索不同時期的教學特點,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曹鴻雁.非城市規劃專業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實踐與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3).
[2]高等學校土建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建筑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建筑學專業[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