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解剖學理論知識范文

        解剖學理論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解剖學理論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解剖學理論知識

        第1篇:解剖學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人體解剖教學;臨床醫學;結合策略;研究

        人體解剖學的主要教學內容為人體形態結構的相關理論以及臨床解剖實踐。對醫學專業學生來說,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也是醫學臨床實踐的重要指導理論。人體解剖課程具有明顯的專業特性,其教學也體現出復雜性,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人體解剖理論教學那么將不利于學生整體臨床經驗的積累以及實踐素質的提升[1]。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探討人體解剖學教師應當具備的教學素養,重點探究人體解剖學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教學的具體策略,以期為提升醫學專業學生的人體解剖理論實踐素養提供幫助。

        1醫學專業人體解剖學的教學基本理念

        1.1醫學教師教學素質基本要求 醫學專業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在人體解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保證適當的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教學的結合才可以確保教學質量效果。醫學教學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教學原則,從本專業的基本特點出發,善于通過人體解剖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結合的有效策略保證教學成果。教師還應當注重變換自己的教學思路,改造自己的知識結構,并且靈活運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測略,為學生提供更加開放,更能夠激發思維,更有利于專業知識掌握學習的教學氛圍。

        1.2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 醫學專業學習項目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而且學習興趣的培養對于最終的學習效果會產生深遠影響。在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形成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充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教師在人體解剖學理論教學過程中,應當通過臨床實踐教學項目充分擴展教學空間,引導學生進入更為廣闊的知識平臺,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學有所用,并且在實踐鍛煉過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醫學職業素養,為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2人體解剖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策略

        2.1靈活采用多種課程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人體解剖學具有嚴謹的理論知識結構,教材中有著大量的圖解分析。為了方便教學,醫學教師可以采用計算機與多媒體教學軟件設備,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將體統完整的人體解剖學理論轉化為各種圖文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實現理論知識的平面化與立體化,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數字化虛擬化教學技術運用于醫學教學是未來教學工作發展進步的必然趨勢,可以改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2]。

        2.2實現全面化的課堂實踐教學,增加課堂立體感受 人體解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課堂內的實踐教學。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模擬臨床手術操作,讓學生在仿真的手術環境下進行人體解剖操作訓練,確保理論知識能夠運用于實踐,并且在實踐中逐漸鞏固并加深理解。實踐教學環節中動手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醫學教師可以專門設置開放性實踐教學課堂,倡導學生積極主動進行解剖操作。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生們開放實驗室,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充分鍛煉臨床解剖實踐能力。人體解剖實踐教學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團結協作能力,可以采取分組實踐學習的方式,是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得到充分交流與解剖實踐素養的提升。

        2.3及時進行課后臨床實踐,鞏固所學知識 學習人體解剖學的目的是為日后臨床實踐打基礎,在活體上快速正確找到臟器的位置,并清楚其結構與相鄰臟器的關系,是一項必備的基木功。人體解剖學的實踐主要是尸檢、人體解剖,通過參觀和見習的形式,起到開闊視野,提高學習主動性的作用。學生在學習課本理論知識之后,盡快進入實踐解剖內容,不僅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記憶,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使之對自身所學有所認識,并從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自身解剖實踐水平。課后臨床實踐應由教師親自督導,及時為學生答疑,并且手把手教授各種技巧[3]。

        2.4充分聯系各種醫療機構,為學生提供臨床實習的機會 學校方面應當為學生的臨床實踐聯系各種醫療機構,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臨床實習機會。在臨床實習過程中,需要由專業教師和醫院專業人員進行指引輔導,使學生能夠快速適應臨床人體解剖實踐環境,初步形成職業素養。學生個人在臨床實習過程中應當調動自己的積極性,通過觀察、模仿與自主實踐全方位提高人體解剖實踐能力。在實習過程中還應當注意善于發現問題,虛心向指導教師請教,確保臨床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全面提高。學校方面加強學生實習制度管理,適當提高實習成績檢驗指標水平,激發學生實習工作的認真度。

        3結論

        總而言之,實行人體解剖學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提高醫學專業學生人體解剖理論與實踐素養,實現醫生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我國高校醫學專業人體解剖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結合應當持續進行完善與改善。醫學專業教師應當養成良好的教學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處理好人體解剖與臨床實踐教學關系,實現兩者協調發展;醫學專業學生應當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在人體解剖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過程中有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互融,全面提升自身醫學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克,劉偉,李文婷,等.人體解剖教學與臨床結合初探[J].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教育,2013,33(08):1075-1078.

        第2篇:解剖學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 臨床結合 教學方式

        人體解剖學對于醫學生來說,是入校之后第一門很重要的基礎課程,同時對于臨床醫學專業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理論課程之一。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來講,因為《解剖學》這門課程的醫學名詞過多,內容復雜而且多為描述性的字眼,所以教學就會顯得古板、沉悶,根本不可能使得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有趣。而且當前醫學院尸源短缺,制作的標本太少,實驗課上,學生們的觀察實驗過少,難免覺得人體解剖學無味枯燥,最終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為此,一些醫學教育工作者應當采取新的教學方式,將人體解剖教學與臨床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可以靈活地將已經學習過的基礎醫學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實踐中,讓學生徹底地吸收所學的專業知識。

        一、利用多媒體軟件教學,結合臨床實踐,鞏固學生專業知識

        目前,我國臨床醫學教育處于迅速發展階段,以往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已逐漸脫離教育最終目標,遠遠滿足不了合格的臨床醫學人才的需求。如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建立相應的臨床專業理論結構體系,為專業崗位提供合適人才,是所有醫學教育工作者兢兢業業想要實現的目標。在人體解剖學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自身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而教育工作者在課堂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單方面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枯燥無味的教學會讓學生很容易就忘記知識點,從而在心理上厭惡該課程。從心理層面來說,興趣是一種有很強趨向性的心理特征,這往往能帶來強大的記憶力,而解剖課程正需要優秀的記憶力。因此,與其按照傳統方式教學,倒不如創造機會讓學生走上講臺,討論并定義某一基本名詞概念或理論,也可以由教師收集并整理,講述一些較易理解的新理論,并下達任務,讓學生以分組方式進行交流與討論,并且制作多媒體課件,從而展現、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講授解剖學實驗課的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在實驗課中化被動為主動地去學習,也要使他們可以將所學的基本知識和實際應用相聯系,從而培養他們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

        不僅是上面提到的學生進行小組課題研究活動,教育方式還有許多其他方法,如教育工作者可以針對一些標本或活體進行CT掃描,利用信息數據處理技術,使標本結構以三維立體形式清晰明了地顯示微細結構的解剖,也可將一些復雜的人體結構顯示,如血管、神經等。人體的內部器官主要分布在人體的胸部和腹部,大血管和神經的皮膚和皮下深層組織,學生在觀察尸體或模型時,為了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其結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演示出某一個器官的結構。學生學習人體解剖學是為了以后能夠更好地應用于臨床,這意味著在活體上快速地找到某個臟器的準確位置并清楚其結構與相鄰臟器的關系,就能讓學生獲益良多,快速進步。教師還可以開創一個共享交流網絡平臺,由導師錄制一些清晰細致的解剖學實驗,上傳到平臺,供學生觀摩、學習、交流、重溫學習教程,進而強化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

        二、授之理論,習之實驗,提高學生臨床操作能力

        在傳統解剖學實驗課上,在學生們觀察標本時,教師就給學生們介紹人體各器官的形態結構及位置,這種方式常常讓課堂死氣沉沉,與此同時,刺鼻的福爾馬林味道也飄蕩于實驗室內,這種情況下教學質量會逐漸下降。假如教師們意識到解剖學與人本身的密切性,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配合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的病例講給學生聽,使得學生可以結合相關的理論知識,再結合標本模型,體會理解病例。例如,在教學“呼吸系統”的實驗課中,針對鼻腔粘膜嗅區上鼻道和上鼻道狹窄的特點做相關介紹的時候時,可以借助感冒的時候鼻粘膜會發炎水腫作為實例,感冒會讓本來狹窄的上鼻道縮小,這樣經過上鼻道的氣體量就會相對降低,如果空氣中存在含有某一種味道的氣體,那么該氣體通過上鼻道的量也會越來越少了,因此嗅覺就變得不再靈敏了。

        實驗課上的臨床實驗必不可少,動手能力也尤為重要。因此,醫學院就應該積極主動地開創一些開放性課堂,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觀摩或者操作。操作的項目應由教師設置課題,并皆以臨床病例為課題,由學生自由組隊,分工合作進行實踐,同時提供給每組試驗所需的儀器設備,藥品和試劑。

        三、結合臨床實驗,讓學生了解解剖學理論的普遍性及特殊性

        人體解剖學主要是尸檢、人體解剖等臨床實踐。人體解剖學教學實驗介紹一些器官的形態位置以及與相鄰的臟器的位置關系等內容,這些結構與正常的人體結構一致。一般來說,不同的個體間存在差異,只是差異程度不同。有些差異較常見,不會對正常的身體功能帶來負面影響;有些是不一樣的,一旦超出一定的范圍,它的功能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實際臨床操作中,不同的患者,其每個器官的形態結構以及相鄰關系是有所差異的。例如,在尋找尸體上神經系統與脈管系統的實驗教學中,經常觀察到人體的神經和血管的形態或位置異常,因此在臨床實踐過程中應注意個體差異。

        總之,教師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在人體解剖實驗教學過程中融入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觀點。在上面提及到的多個方面加以重視,相信醫學專業學生的操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以及哲學理性思維能力都會有明顯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晏繼紅.醫學教育中的哲學思辨觀[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7(9).

        [2]柯益彬,劉黎星,葉維建,鄭玉濤.臨床醫學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改革的體會[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8(2).

        [3]廖建林,周奕,譚谷權. 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 中國健康月刊,2011(7).

        第3篇:解剖學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解剖學 臨床醫學專業 教學方法 第二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6(a)-0154-03

        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是醫學生學習臨床內、外、婦產、兒科等學科的基石。近年來國內外醫學教育界已達成共識[1],即在醫學基礎教育中應更多聯系臨床問題,使醫學教育過程更連貫、更科學,努力建設一支既有堅實理論知識,又有臨床思維能力的新型醫療隊伍。該校貫徹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要求,提出基礎醫學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系臨床實踐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我們教研室在臨床醫學專業的解剖學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嘗試凝練教學內容,靈活教學形式,改進教學方法,把解剖學理論知識和臨床病例手術相融合,解剖學教師和臨床一線醫生相結合,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將幾點體會總結如下,以期與解剖學同仁探討。

        1 制定服務于臨床實踐的教學大綱,優化教學內容。

        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后,大多數進入各級醫院從事臨床工作,因此,該專業的解剖學授課內容必須強調實用性[2],很多業內人士主張將臨床應用價值高的內容列為掌握,其余列為熟悉或了解,做到“因需施教”。面向臨床教學需要,減少復雜的細節和生僻名詞講授[3],讓學生學到真正有應用價值的基礎知識,減輕學習負擔是很必要的。我們教研室依據臨床各學科和解剖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教學大綱的設置,在教學內容的側重點上充分參考臨床醫生的建議,每年授課內容以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和手術為依據,不斷地進行修改。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在局部解剖學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重點解剖操作上肢、下肢、盆腔和腹部,而頭、頸、胸部則用標本示教。學生在有限的學時里較快掌握局部解剖學的基本技能和實用性的基礎理論。

        2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增強教學效果

        2.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4]的本質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該教學法使基礎概念和理論通俗易懂,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剖學教學中,適時引用一些學生自身或周圍的常見臨床病例,可以增強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對臨床病例討論分析過程中,培養運用解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既能加深對解剖學知識的理解,又能夠較早培養臨床思維能力,為以后的臨床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例如:系統解剖學講課過程中,引入椎間盤突出的臨床表現來講解其與脊髓、椎間孔及脊神經根的密切關系;引入腦出血患者內囊損傷出現的“三偏癥”的臨床表現,加深對內囊中纖維傳導束的理解;再如消化系統疾病的膽囊結石、膽囊炎引發的墨菲氏征陽性,胰頭占位性病變而引發的黃疸、白陶土樣便等臨床表現,加深學習印象,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解剖學知識。在局部解剖學學習過程中,結合臨床外科手術的一些入路介紹局部的解剖層次和毗鄰關系,手術過程中注意事項等,例如:可以將氣管插管、硬膜外麻醉、腰穿等臨床操作與局解內容相融合進行講解。

        2.2 啟發教學法

        啟發式教學[5]是采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方法,引導發散學生思維,讓他們主動獲取知識,發展智能。在解剖學教學過程中,首先,和案例教學法相結合,啟發學生思維活動。例如:課前采取導課策略,引入一個有代表性的臨床病例,講課結束時回歸到該病例開展討論,用與該病例相關的解剖學知識解釋一些疾病表現,讓枯燥的解剖學理論具體到實踐,把不容易識記的知識轉化為印象深刻的記憶。其次,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教師授之以“魚”,更需要授之以“漁”[6]。在課堂教學中,可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有意識地將一些學習記憶方法傳授給學生,同時啟發學生自己采取巧妙的辦法識記一些解剖學重點內容。再次,臨床思維能力的啟發和培養。教師在傳授“是什么”的同時,還要注重傳授“為什么”和“怎么樣”,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例如:局部解剖學尸體操作教學中,在觀察解剖局部結構的同時,引導學生多思考解剖結構與周圍組織的相互關系,并從疾病發生發展、手術治療等角度分析它的實際臨床意義,如在做頸部解剖時,通過甲狀腺位置、血管神經分布及毗鄰結構的觀察,設問學生在手術過程中如何進行甲狀腺上下血管的結扎,手術后可能出現哪些并發癥等。

        2.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Flipped Classroom model,FCM),是一種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課上進行知識內化的教學模式。老師在課前將大量相關的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生,學生利用提供的網絡教學資源自主學習,在課外完成知識傳授環節;在課堂上,學生運用課外所學知識,通過和同學交流討論,老師協助分析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最終將知識內化[7]。

        隨著該校臨床醫學生招生規模不斷地擴大,尸源相對不足,成為困擾解剖學教學的主要瓶頸。另外,福爾馬林固定液的氣味之大也降低了解剖學教學效率,讓很多同學產生厭倦和恐懼感,而且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性學習,大大地降低了教學效果,而FCM教學模式的出現,成為解決這些難題的有效途徑。隨著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出現了很多數字化解剖學教學資源[7],例如:數字人虛擬解剖教學平臺,國內外優秀的網絡版解剖學圖譜、三維動畫圖像、解剖操作視頻演示、網絡精品課程等,為FCM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教學實踐中引入FCM教學模式,提前將解剖操作錄像和網絡精品課程課件給學生,提供網絡學習平臺,規定在一周時間內完成自主學習,下次上課時間進行分組討論,請小組代表暢所欲言,最后老師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一起回顧該章節所學知識。學生學習自主性、積極性加強,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翻轉課堂將“教師課堂講課+學生課后復習”轉變為“學生課前學習+師生課堂共同探究”,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角[8],這種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個性化差異,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時間分配的主動性與靈活性。

        3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建立與臨床學科相關的臨床解剖學教學體系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構建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新型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精神,開發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

        (1)建立開放型的實驗室,該校解剖實驗中心建設有解剖多媒體實驗室和生命科學館。生命科學館是實驗中心的標本展示區,展示有大體、斷層以及塑化等各類標本,利用第二課堂開放生命科學館,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較全面地觀察各個標本,將課本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

        (2)利用局解課的標本開展第二課堂的解剖學操作,鼓勵學生進行標本制作。大三學生局部解剖學結束以后,可以綜合利用教學標本,針對大二學生開展標本制作比賽活動,帶著臨床疾病的問題進行解剖操作或者標本制作,把系統解剖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例如:在設計制作心標本時,就房間隔與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先天性心臟病,探討怎樣進行動脈導管修補,在設計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標本時啟發學生思考如果進行關節鏡修復治療等。

        (3)開設選修課,開展相關外科手術模擬講座等。開設為臨床應用服務的局部解剖學類選修課,體現基礎學科的臨床實用性。根據臨床醫學生未來工作的需求,把該選修課程劃分成4大模塊:模塊一為神經科學服務,解剖頭部和腦;模塊二為普外科服務,解剖頸部、胸部和腹部;模塊三為婦產科和泌尿外科服務,解剖盆腔和腹腔;模塊四為骨科服務,解剖四肢和脊柱。每個模塊各設置30學時,供學生自由選課。另外,借鑒其他院校的經驗,開展基于“臨床手術”的《局部解剖學》實驗教學和專題系列講座[9],每學期定期邀請臨床相關科室大夫講座,手術室視頻演示,在尸體標本上進行模擬外科手術等,將基礎理論和具體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找到局解與手術相結合的交叉點與知識點,激發學習興趣,在今后臨床各學科的學習過程中能夠融會貫通,學以致用[10]。

        第二課堂教學以其形式和內容上的多樣性,可以解決第一課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問題,拓寬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提升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是第一課堂的拓展和延伸。近年來,該教研室實施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第二課堂教學的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內容新穎,形式靈活,能夠激發學生對解剖學的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實踐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 組建和臨床專業相適應的解剖教學團隊,提高解剖學教師隊伍的醫學專業水平。

        4.1 建立青年教師導師培養制度,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

        首先提高理論教學水平。該校為每位解剖學青年教師安排一名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老教師擔任導師,進行傳、幫、帶,每學期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在導師指導下認真完成每次備課,要求多聽優秀教師的授課,全面深入地理解理論內容。其次,提高解剖標本的操作能力。解剖學青年教師在實驗室、陳列室全面觀察熟悉本科教學用標本、模型,在標本制作室學習常用標本制作技術。同時,在老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1~2具尸體標本的解剖操作,做好操作記錄。

        4.2 招聘具有臨床醫學專業背景的解剖學教學人才

        吸納具有臨床醫學背景的解剖學人才參與到解剖學實際教學中來,有助于提高臨床專業解剖教學的水平,也適應目前基礎-臨床一體化培養的要求。“必須建立有效的機制,在保證從事基礎教學的教師在該專業有所提高的基礎上,讓他們有足夠的機會接觸臨床”,我們學校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要求下,進行基礎醫學院和臨床醫學系合并,形成基礎教學和臨床實踐一體的臨床醫學院,對基礎醫學各科教師進行臨床技能的培訓和臨床思維的訓練,定期開展基礎學科教師和附屬醫院臨床醫生交流會,參與臨床案例討論會等,解剖學科的教師還可申請參加和觀摩內外科手術。通過這種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拉近解剖學教學和臨床的距離,也同時提高了解剖學教師醫學專業知識,更好地服務于日后解剖學教學。另外學校人事處近些年招聘解剖學教師要求本科為臨床醫學專業,大部分從事解剖教學的老師都有過臨床實習經驗,考取過執業醫師證,能夠更好地滿足臨床醫學專業的解剖學教學需求。

        “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解剖學是醫學生醫學之旅的起點,也是最重要的根基學科。如何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幽默易懂,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個解剖學老師不斷探索的問題。我們教研室采取的系列有效教學改革,特別是多種教學方法和多種靈活教學形式的運用極大提高了教學質量,當然我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會用心去發現去改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參考文獻

        [1] 袁圓,耿慧慧,隋東莉.病例研究教學模式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BasicMedicalEducation,2014,16(8):596-598.

        [2] 嚴莉,李國營,劉靖,等.基于臨床需要的局部解剖學教學實踐與思考[J].解剖學研究,2007,29(3):232-233.

        [3] 沃雁,劉文超,丁文龍.解剖學教學實踐與啟示[J].BasicMedicalEducation,2013,15(12):1048-1050.

        [4] 陳晉,楊強.解剖學教師參與神經外科案例教學的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5,14(5):512-514.

        [5] 劉宏偉,喬國軍,唐興國,等.啟發式教學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3,22(5):561-562.

        [6] 肖春茍,陳秀琴,周星萍,等.啟發式教學法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學研究,2009,31(2):150-152.

        [7] 陳禹,郝嘉南,許冬明,等.“翻轉課堂”引入人體解剖學教學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3):83-84.

        [8] 王俊波,袁張根,張大勇,等.翻轉課堂應用于系統解剖學實驗教學的優勢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4(16):191-192.

        第4篇:解剖學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解剖實驗;教學;培養

        中圖分類號:R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3-0-01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研究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是高職高專醫學院校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是醫學生接觸醫學的第一門課程,是學生認識醫學、了解醫學的奠基石,為醫學生學習其它醫學課的基礎。實驗課是學生理解知識和驗證理論的過程,是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鞏固和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等綜合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解剖實驗教學是解剖教學中的重要部分,是醫學生學習醫學的重要窗口,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人體解剖教學的質量。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有助于提高解剖理論的教學質量。

        在教學實踐中,加強以下幾個環節,有助于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1 教師在課前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

        首先,教師要投入滿腔的熱情,一個好的精神狀態會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其次,教師要深入砧研教材,找準聚集點,根據所要掌握的知識要點,在課前提出相關聯的關鍵性問題,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激起他們的認知沖突,從而吸引學生主動探索問題,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在課前進行思考鉆研,主動地理解問題,由此加深學生的記憶。再者,教師在課前要盡可能地搜集與教學實驗內容相符合的臨床案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制作成錄像,以便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提高學生對解剖實驗的興趣。

        2 在課前預習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解剖學是形態科學.在知識上各部分有其相對獨立的一面,在接觸解剖學之前,學生還沒有真正接觸醫學課程,比較生疏,學習起來比較吃力,主要靠記憶。根據解剖學和學生的特點,我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預習可以以器官或器官各部形態結構為單位分若干部分,然后將學生按知識團塊分組,對應預習,這種采用簡明提綱、表格和圖形等形式進行課前預習的方法,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能夠自由地發揮,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

        3 加強實驗環節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要培養出實用型的中醫藥人才,并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才的競爭的形勢,教師不能只一味的傳授知識,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以前上實驗課,絕大部分時間是教師講,學生只是被動的聽。雖然是實驗課,但是學生的學習模式沒改變,只是從教室走到實驗室,學生學習的方式依然是聽教師講。因為實驗課沒有充分展示學生的創造力、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問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久而久之產生了厭學情緒,以致后來有的同學干脆就不來上實驗課。為此,可以改進實驗教學方式,如進行角色轉換,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教師只是把實驗教學目標以及需要掌握了解的內容告訴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己動手、親自觀察,最后留二十分鐘答疑。這種實驗教學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耐心和自信心。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4 豐富教學方式

        既要積極發展多媒體教學方式也要重視傳統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方式是人們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并建立起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其內涵豐富,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授課速度等方面存在優勢,教師可以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教學的基本內容進行精講,將重點、難點講透,針對疑點講清,同時融入新知識,新進展,從而將課本上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使學生的頭腦中對人體解剖結構形成一個整體的宏觀概念。

        而隨著國際信息化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成了必不可少的實驗教學方式。因為人體結構的復雜性,多媒體技術在解剖實驗教學中的地位也變得日趨重要。多媒體技術將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融為一體,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將抽象、不易理解的課本內容生動、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加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及感受,彌補了在傳統教學中,通過口頭講授和板書無法實現的教學重難點的不足,給解剖實驗的理論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了教學效果。

        5 直面標本,強化實驗操作

        學生在面對理論知識的時候,往往因為知識太過抽象,難以形成印象。但是當面對理論知識中所描述的具體實物標本的時候就會出現求知的熱情和好奇心,這樣就會提出相應的問題并投入到整個的實驗教學活動中。在實驗中當遇到重要的體表標志或者主要的止血點的時候都會通過直面標本對其有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這樣不僅對理解有幫助,同時也會提高教學的效果。在實驗操作結束后,小組組長向老師詳細匯報實驗操作過程,總結經驗,針對出現的特殊情況的解決方案進行說明,由老師根據整個小組實驗操作的完成情況給予整體評定,作為平時成績,督促學生積極合作,相互配合完成實驗目標。

        6 結語

        解剖實驗教學是一門實踐性的科學,應當以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為中心??傊?,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根據社會的需要、學生的狀況、學科的特點、基礎設施情況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應用能力以及臨床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鄧瓊英,玉洪榮,楊伯寧,等.局部解剖學綜合性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解剖學研究,2010,32(1):69.

        第5篇:解剖學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舞蹈基訓 教學 身心 科學訓練 培養

        高校舞蹈基訓教學主要是對學生“人體”的身心訓練,通過教學與訓練使學生的身體盡快達到舞蹈藝術所要求具備的直立、穩定、外開、協調、柔韌、力度、速度以及良好的肌肉控制等身體能力和條件,并通過以上身體能力的訓練使學生具備和掌握完成舞蹈表演中各種跳躍、旋轉、翻身等技術技巧動作的能力。舞蹈基訓教學既然是對“人體”的訓練,那么,對“人體”訓練方法的科學性變得尤為重要。在舞蹈基訓教學過程中,舞蹈教師應該對人體的組織結構、肢體關節的整合原理、動作的來源和分析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和了解,應該認識到運用舞蹈治療的理念和方法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作用;舞蹈教師不僅僅要掌握舞蹈專業技術技能和教學法,還要具備身心學、舞蹈解剖學、舞蹈生理學、舞蹈心理學和運動學等相關的科學理論知識,并應認識到科學、正確的舞蹈理論知識對學生身體訓練指導的重要性以及運用科學的舞蹈訓練方法進行施教給學生的身心帶來的健康和益處。關于高校舞蹈基訓教學對學生身心的科學訓練與培養,本文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論述。

        一、對學生身體的科學訓練與塑造

        舞蹈以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借助人的身體進行傳情達意,所有的舞姿、動作、技巧都是通過人的身體完成。因此,在高校舞蹈基訓教學中,對學習舞蹈的學生身體的科學訓練與合理塑造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科學訓練。人體,是舞蹈的基本材料和表現工具。了解人體,掌握人體解剖學原理、人體運動的生理學原理與機制,是保證高校舞蹈基訓教學科學訓練的前提和基礎。舞蹈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體運動形式,不僅需要舞者具有一般性的身體運動能力,還要具備符合舞蹈要求的特殊能力和素質,一個舞者的身體如果沒有良好的柔韌性、外開性、協調性、穩定性以及力度等專業素質是很難把舞蹈作品表現好的,因此,如何盡快地使舞者的身體得到解放,達到舞蹈表演所應具備的專業素質能力是舞蹈教師所要追求的目標。但是,在舞蹈教師追求訓練目標的同時也應該對舞蹈學生(受訓者)的身體在舞蹈解剖學、舞蹈生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進行科學訓練、合理塑造,而不是盲目地憑借傳統經驗對學生進行訓練。

        舞蹈基訓教學中對學生的柔韌性訓練是一項重要的身體素質訓練。“柔韌性訓練即舞蹈中常說的軟開度訓練,它是指人體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以及跨過關節的韌帶、肌肉、皮膚及其他組織的彈性和伸展能力。”①學生具備良好的柔韌性,將能夠加大動作幅度,使動作更加舒展、協調,舞姿更加優美,身體能夠得以輕松、高效地活動,良好的柔韌素質不僅有助于學生完成高難度的舞蹈動作,還可以減少舞蹈損傷的發生,因此,良好的身體柔韌性是學習舞蹈的學生所應具備的身體素質條件。北京舞蹈學院高云教授認為:“所有舞姿、動作、技巧都是通過人的身體,即由人的骨骼、關節、肌肉在神經系統支配下協同配合而完成。所以舞蹈解剖學知識是舞蹈訓練的理論基礎,不了解人體解剖知識的舞蹈訓練,只能是盲目的憑經驗的訓練?!钡拇_,學習舞蹈解剖學知識,了解和掌握骨骼、關節、肌肉等運動系統的科學知識,明確人體結構和功能,對于舞蹈教師科學的訓練學生的身體以及學生合理的使用身體,自如的支配肢體,減少與預防舞蹈損傷的發生都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腿部柔韌性訓練,髂骨韌帶過緊或者腿部前面肌肉群伸展性不好,會限制一些如倒踢紫金冠、探海舞姿等后腿動作的幅度,恥骨韌帶過緊或肌群的伸展性不足,會影響旁腿動作、雙飛燕等一些需要大腿外旋或外展動作的幅度,掌握了這些人體的組織結構、動作原理等相關知識,在訓練中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通過反復拉伸這些肌群韌帶的練習來達到提高腿部柔韌性的目的。這種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訓練方法既達到了解放身體的目的,又使學生的身體組織免受傷害。因此,作為舞蹈老師尤其是舞蹈基訓課的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科學訓練學生,注重教學方法。

        (二)、合理塑造。在以往的舞蹈基訓教學中,舞蹈教師可能只對學生動作規格、方法、要領、舞姿、風格以及特點等重視和強調的多一些,卻忽略了動作本身的真實與自然、違背了人體機能的動作原理,在軟開度等肢體動作的訓練方面由于很多舞蹈老師不懂得舞蹈生理學、舞蹈解剖學以及人體生理組織結構等方面的科學理論知識,只根據傳統的經驗和老套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肢體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采用(壓、掰、擠、踩等)外力作用強行把身體各個部位打開,這種沒有科學理論指導下的訓練往往在訓練當中不知不覺地給學生帶來了肢體、關節、身體結構的損害,舞蹈訓練后將留下的無盡傷痛。例如胸腰的練習,傳統的胸腰練習方法大多會采用擠壓的方式,用外力作用擠壓胸椎,這種訓練方法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對學生的胸椎造成了壓迫,長此以往學生會感覺胸腰部位疼痛,這無形中給學生的胸椎造成了傷害。如果學習了舞蹈生理學、舞蹈解剖學,認識和了解了人體的組織結構,就會懂得胸腰的柔韌性練習其實是與胸部肌肉群的肌筋膜延伸擴張有關,跟胸椎毫無關系,壓迫胸椎的練習方法是不科學的,會給學生造成身體傷害。因此,科學合理地塑造和開發舞蹈學生的身體,挖掘舞蹈學生的潛能是每一個舞蹈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二、對學生身體的科學維護與修復

        “筋膜是立體結構的網絡,從頭到腳遍布全身,是體內分布最廣泛的組織。肌筋膜是包繞肌肉組織的特定的筋膜,是肌肉纖維內外纖維結蹄組織的總稱?!雹谠谖璧富柦虒W中,各種跳躍、旋轉、翻身等高強度的動作訓練會使身體的一些肌群長期處于不平衡的力量牽拉骨骼而保持收縮的狀態,如不及時將長期處于緊張疲勞狀態的肌筋膜進行充分放松,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筋膜排列緊張甚至粘黏,使學生身體靈活度下降,受傷概率增加,甚至會變成慢性疼痛,因此,對學生的身體進行科學維護和保養,及時進行肌筋膜放松,恢復身體的肌肉彈性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科學維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個健康和諧的身體是高質量完成工作的保證。尤其對學習舞蹈的學生而言,身體的科學維護和保養更加關鍵。“身體”這個工具的優劣直接會影響到學生對舞蹈作品表現的好壞。在以往的舞蹈基訓教學中舞蹈教師往往以最大化地培養學生的舞蹈能力為目的,通過舞蹈基訓教學盡可能地把學生身體各部位的能力練到極致,卻忽略了對學生身體的科學維護和保養,多年的舞蹈訓練下來,學生往往是腰酸背痛,一身的職業病。舞蹈教師掌握了人體的組織結構原理和動作分析原理就會經常采用一些科學、合理的手段對學生身體進行有效的維護和保養,適時性地對學生進行一些康復訓練,及時進行肌筋膜放松練習,使學生的肌肉彈性得以有效的修復,讓學生的身體更加持久地從事舞蹈和訓練,更好的、更加完美的完成舞蹈動作。

        (二)、及時修復。在舞蹈基訓課的教學中,尤其是高年級學生的舞蹈基訓課,每次都離不開各種跳躍、旋轉、翻身以及控制類動作的練習,這些動作的練習都離不開肌肉的收縮與伸展以及肌肉的靜力控制,長期的高強度訓練,往往會使學生出現肌肉緊張、肌肉力量不平衡、勞損、疲勞等情況。經常工作的肌肉如果沒有得到科學有效的修復處理就會處于緊張、僵硬、甚至疼痛的狀態,處于緊張、僵硬、疼痛狀態的肌肉常此以往就會缺乏應有的彈性,最終導致身體機能下降,使用壽命縮短,因此,在舞蹈基訓課后對學生及時進行肌筋膜放松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舞蹈基訓中的各種小跳和大跳等跳躍動作練習會使小腿的比目魚肌、腓腸肌和大腿的股四頭肌等肌肉產生疲勞與緊張感,長期的肌肉緊張和疲勞會導致落地不穩和膝關節受傷等情況的發生,為了避免比目魚肌、腓腸肌、股四頭肌等肌肉的疲勞與緊張造成的肌肉僵硬和身體損傷,在舞蹈基訓課后要適時性的對這些肌肉進行康復訓練,通過運用圓柱形的泡沫軸滾動、按壓與拉伸的方法,打破觸發點,緩解比目魚肌、腓腸肌、股四頭肌等肌肉的緊張筋膜,恢復和提高這些肌肉彈性,使比目魚肌、腓腸肌、股四頭肌等肌肉長期具備彈性與活力,以便更加輕松自如的完成各種跳躍動作。因此,在高強度的舞蹈基訓課后要適時性的運用泡沫軸、按摩球等筋膜放松技術對學生的肌肉筋膜進行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及時對肌肉筋膜加強修復,減少肌肉僵硬,解決筋膜粘連,促使血液循環,恢復肌肉彈性,這樣不僅可以預防因肌肉疲勞、緊張、缺乏彈性而造成的運動損傷,還可以維持和延長舞蹈工具“身體”的使用壽命,增強動作的表現力,從而使舞蹈工具――人的“身體”在舞臺上更加持久、流暢、平穩、自如的表演,更好地為舞蹈所服務。

        三、對學生身心的科學引導與培養

        舞蹈基訓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舞蹈專業技藝、技能和方法的身體訓練,它更是一種心理訓練和身心培養。隨著社會競爭機制的日益突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也隨之增大,如何正確引導學生覺察來自學習環境和日常生活的壓力及面對各種挫折,通過怎樣的科學方法來減緩這些壓力和緊張,讓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是舞蹈教育工作者應該值得重視的教學問題。

        (一)、科學引導。當代大學生生活在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隨著社會人際關系的復雜化,生活節奏的緊張化,價值觀念的世俗化,大學生的心理波動和壓力也在與日俱增。據研究表明,由于心理方面的問題導致的身心疾病已經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及產生輕生的主要原因,需要通過可行的方法給予學生科學正確的引導,使他們的心理壓力和障礙得到緩解和釋放。研究與實踐證明,“人體在進行舞蹈運動時能促進人體釋放出一種稱為“B-內啡呔”的腦化學物質,它能改善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能力,能提高人們對精神緊張和對有害刺激的忍受力,緩解精神疾病的某些癥狀,使人產生身心強壯的感覺。”③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內啡呔效應”,這種“內啡呔效應”會使舞蹈者心情舒暢、身體輕松,能很好地穩定舞蹈者的情緒,改善舞蹈者的心境。因此,舞蹈是調節心理狀態的有效途徑,通過舞蹈的教學與訓練,科學引導學生在身體上學會自我保健,情緒上學會自我調節,生活和人際關系上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改善,舞蹈的健康效應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并得到運用。在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師除了傳授學生專業技能外,還應該及時關注和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在發現學生有心理問題和障礙時,通過舞蹈運動來科學引導和幫助有心理困擾的學生舒展心扉,從而緩解和釋放學生的心理壓力和障礙,使學生重新振作精神,面對現實,積極奮進,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更加快樂,身心更加健康!

        (二)、身心培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健康有了新的認識。一個人只有在身體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狀態,并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因此,在舞蹈基訓教學中,舞蹈教師不僅要通過舞蹈的身體訓練塑造學生的外形,更要通過舞蹈的心理訓練,運用特殊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北京舞蹈學院平心教授認為:“心理訓練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和精神素質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一個人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重要形式?!雹苄睦碛柧毑粌H可以促進人的技能和技術的提高,還能有效地集中人的注意力,增強必勝的信念和信心,振奮精神和斗志,消除不利的心理障礙。在舞蹈基訓課堂上,舞蹈老師即是組織者又是管理者,面對不同層次、不同文化、不同能力、形形的學生要有機的把他們融為一體,要及時了解每個學生心理所思所想,并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勢利導的對學生心理展開教育活動,通過舞蹈基訓教學,讓學生肢體語言在課堂上得以完美表現,情緒得以盡情釋放,心理得到愉悅和滿足,從而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有效的訓練和培養,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一個心理健康者能像關心自己一樣關心他人。因此,通過舞蹈基訓教學對學生的身心進行科學培養,不僅使學生的身體健康,更使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學生充分認識和了解自己,并在生活和學習中去學會選擇、學會包容、學會接納,發揮潛能,實現自我價值的再創造。

        結語

        總之,舞蹈基訓教學不能只注重對動作技術上的研究,還要加強對學生身體、心理方面的科學訓練和培養以及方法上的探索,舞蹈基訓教學應該遵循人體組織結構生長的自然規律和法則,教學中除了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法,還要善于運用身心學、舞蹈解剖學、舞蹈生理學、舞蹈心理學和運動學等相關科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和訓練水平,在舞蹈教學的領域共同探索和研究,把舞蹈基訓教學理念和方法更加系統化、合理化、規律化、科學化!使學生的身心能夠得到更加科學的訓練和培養!

        注釋:

        ①溫柔,張夢珍.舞蹈身心訓練理論與實踐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56

        ②同上

        ③溫柔. 舞蹈生理學 [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193.

        ④平心.舞蹈心理學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3.

        第6篇:解剖學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 家畜解剖學;實踐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8-0280-01

        家畜解剖學是研究家畜和家禽機體各個組織器官正常的位置關系、形態構造等的一門課程,是畜牧獸醫類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1],也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2]。為真正掌握本課程涉及的理論知識,需要學生通過實驗去驗證教師所授知識,只有采用這種理論加實踐的學習方法才能學好本課程。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對本課程的實驗教學進行了一些改革和嘗試。

        1 自編實驗實習指導

        為了提高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效果,根據教學大綱和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學生的實際情況自主編寫了實驗實習指導。在教師講完理論課后,學生根據教材結合實驗指導在標本上指出肌肉、骨骼、臟器的名稱、結構和位置形態。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有為期1周的課程教學實習,本書按照實習要求對內容進行細化,便于學生在實習中參考。

        2 加強標本室的建設與管理

        動物標本是家畜解剖學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教學工具,而家畜標本室是進行本課程實驗教學的重要場所。隨著學生班級越來越多以及標本在使用過程中損壞,標本室里的標本數量逐漸不能滿足教學要求。教師們積極制作了大量的試驗用標本,并且將所有標本按照一定的規則存放,以便于取用,按照“哪里來,哪里去”的原則要求學生有序使用標本。另外,本課程的實驗室對學生實行開放制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少學生在完成專業教育后,對本專業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而本課程又是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因而非??释麑W好本課程為今后的專業課打好基礎。而本課程知識點非常多又不容易記憶,為此,開放家畜解剖學實驗室,以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觀察標本的方式鞏固所學知識。在學生觀察標本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疑問,本課程的實驗教師會一一詳細作答,提高了教學效果,激發了學生自學的積極性[3]。

        3 制作掛圖

        掛圖在學生學習本課程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講授本課程的教師們制作了牛、馬、豬等動物骨骼系統、肌肉系統、神經系統的掛圖張貼于家畜解剖學教室的墻壁上,將一些解剖知識非常直觀地展示出來,便于學生們一起討論、共同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聯系臨床獸醫學上實用的知識進行講授,以加強記憶。比如,可以利用肌肉系統的掛圖介紹牛、馬的靜脈注射部位從而講授動物頸部肌肉相關內容,利用牛、馬肌肉注射的方法講授動物的臀部肌肉相關內容以及不同動物的異同之處。

        4 充分利用課程教學實習

        本課程為期1周的教學實習是本院動物醫學專I學生非常重要的課程教學實習之一。新的教學大綱壓縮了本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驗課的學時,但教學實習得以保留,課程學時的減少使教學實習顯得更為重要[4]。由于實驗經費不足,而牛的價格比較昂貴,故使用羊作為代表動物進行教學實習,根據班級人數每個班2~3只羊。教學實習由教師每天進行肌肉、骨骼及內臟系統的分別示教,然后由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學習,教師每天進行1次考核,并且按照10%的比例計入期末考試總評成績,以此督促學生掌握所授知識。

        5 教師全程巡視和指導

        實踐教學是本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關系到學生對本課程涉及知識的掌握,更是對學生今后專業課的學習有重要影響。因此,抓好實踐教學、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十分重要。不論是實驗課還是教學實習,教師都是全程巡視,對學生不懂的知識點和提出的問題現場解答,對于少數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單獨指導,爭取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另外,這種指導方式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科學思維方法[5]。

        6 加強實驗課考核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掌握所授知識,考核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實驗課在本課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院非常重視實驗課的教學,實驗課教學效果的檢驗方法就是考核。因此,采用統一實驗內容、單獨抽考的方式進行考核,并且實驗成績占期末成績的10%。利用實驗考核的方式促進學生將書本知識聯系到實物標本、模型上來,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改變學生只會背書記憶、不會聯系實際的現狀,為將來學習專業課打下堅實的基礎??己瞬皇悄康?,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對于實驗課考核沒通過的學生,不允許他們離開解剖實驗室,直到能答出實驗課涉及的問題為止。另外,在下次上課前所有學生提交實驗報告,并對實驗報告內容進行抽查,防止學生不認真對待實驗課,培養學生嚴肅、認真、踏實的科學態度[6]。

        7 結語

        本課程學時較少,但內容繁多、難于記憶,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理論教學,還要重視實踐教學,只有以理

        論課中所授知識幫助學生在實踐課中予以消化,才能學好本課程,為學生后續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8 參考文獻

        [1] 朱雪敏.《家畜解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10):63-65.

        [2] 賈榮莉.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家畜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教學質量[C]//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分會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寧: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分會,2010.

        [3] 陳雪龍,齊艷萍,楊雋,等.加強標本室建設,提高《家畜解剖學》標本室教學效果[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增刊1):130-131.

        [4] 司麗芳,位蘭,趙瑾,等.多媒體教學在家畜解剖學及組織胚胎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3):32-33.

        第7篇:解剖學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 解剖;目標教學

        如今國家對于高職學院以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為指導思想,這樣基礎學科學時大大減少,臨床學科學時大大增加。解剖學時普遍減少到100學時以下,實驗學時相對增加。如何領會新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特點,良好完成教學任務,下面我淺談幾點看法:

        1 教學中要做到粗而全、精而細,詳略得當

        解剖教學中要做到學科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更要體現新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精神。解剖教學中要采用粗而全、精而細的教學構想,做到詳略得當。

        粗而全就是簡單、全面系統的講授,讓學生獲得人體組成、器官形態位置等基礎理論知識,從而對人體有全面的認識,保證解剖教學的整體性。

        精而細是針對教學大綱所確定的教學計劃要求,融于解剖教學中,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組織好教學,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1 認真、細致制定教學計劃,嚴格落實教學目標。

        1.2 組織好教材,根據專業特點,做到合理取舍。

        1.3 強調學生課前預習,以課時目標引導學生自學。

        1.4 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 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實驗技能

        高職學院的實驗資源相對缺乏,因此在解剖實驗室建設加大投入人力、物力基礎上,還要挖潛力,利用尸體與標本以外的教學資源來充實實驗教學。如利用生理、藥理學實驗過的兔子等動物和動物器官代替進行解剖和觀察等等,還可以開展制作動物骨骼標本等手段,使學生動手、比較和人體結構的不同,進而理解人體形態結構。此外,活體觀察也是行之有效的實驗方法。通過以表到里,具有聯系臨床的實用價值。這可以讓學生自我或者相互觀察和觸摸,以掌握器官的位置和形態結構,同時可以在活體上進行一些器官的體表定位等。強化活體實驗教學,直觀性強,可以收到較好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3 緊密結合各專業的臨床應用

        臨床各專業,尤其是護理、口腔等專業,離不開應用解剖學理論知識,根據臨床最常用的技術操作,把實踐與理論有機結合起來,解決臨床操作應該怎么做,為何這么做的問題。例如臨床護理的穿刺技術、導尿技術、注射技術等都可以在相應章節教學中有機的結合進去,使學生在學習解剖學過程中,對臨床護理專業技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也能用相關的解剖知識去解釋和指導,對后續的護理教學,起到一定的前期知識儲備作用。

        4 運用反饋、矯正手段

        教學反饋及矯正手段,是否運用得當,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教學中要做好以下三點:

        4.1 反饋內容的構想 即在編寫課時目標教案和課件時,把每個課時目標反饋內容制定好,以便在教學中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4.2 反饋方法的設計 針對教學目標的反饋內容,制定相應的反饋方法。在實施課時目標教學中,力求反饋方法的多樣化,得到真實、準確的反饋信息。充分利用解剖掛圖、標本、模型等教學資源,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使學生從思考、動手、動眼等多方面獲得學習機會,提高反饋信息的真實獲得,最終指導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果。

        第8篇:解剖學理論知識范文

        關鍵詞:解剖學 多媒體教學 課件制作 合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b)-0157-02

        多媒體技術引入解剖教學,能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更好展示教學圖像,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豐富教學內容,抓住教學重點與難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與思維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應制作良好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完成學科教學目標。

        1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1.1 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根據學生具有較高的接受新鮮事物能力的特點,通過合理整合聲音、圖像、光線等產生更強烈的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2 合理分配教學內容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必須突出教材,符合教材內容,達到增強學生學習認知水平的目的。如課件蘊含的內容較多,或設計理論知識較深,學生可能難以看懂或掌握,甚或出現學生認知與社會實踐相脫節。

        1.3 符合不同課型的特點

        應用多媒體教學應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且需要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所以,應根據課型的不同制作多媒體課件。新知識的講解應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其逐漸分解每一知識點,并讓學生聽懂,切實掌握相關新知識;而課前復習應運用多媒體課件濃縮學習過的內容,建立一定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梳理學習過的內容。

        2 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2.1 更加突出教學重點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能將該節課的重點內容體現在多媒體課件上,盡量避免教材中比較枯燥繁雜的內容,全面細致歸納與總結課題內容,能進一步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多媒體課件設計過程中,不僅能歸納與總結課內教學內容,同時還能拓展課外知識,做到觸類旁通厚積薄發,不斷豐富學生知識結構,拓展學生眼界。

        2.2 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解剖學是需要實踐操作的形態學課程。應用傳統教學模式時,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很難充分掌握教學目標中所要求的結構,且理解三維立體概念千差萬別。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在課件上直接投放三維立體圖像,這可增強學生掌握和掌握三維立體概念,能夠直觀研究和學習無法實際解剖的器官,進一步優化解剖課程的相關內容。

        2.3 教學內容形象直觀,激發了學習興趣

        解剖學名詞繁多,記憶難度大,學習過程十分枯燥乏味,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較強。它利用聲、光、電技術將大部分信息詳細化,讓本身存在枯燥乏味的特性,讓教學內容升華到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利用課件多媒體演示,讓部分運用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滿足教學內容或難以觀察結構能直觀表達出來。

        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灌輸式”教學法很難提升學生的情感,尤其是不能很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但多媒體課件能將視頻、文字、圖像、音頻進行統一整合,全方位、多角度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4 教學時空寬闊,促進理論聯系實踐

        解剖課通常是新生入學后接觸的第一門醫學課程。學生以往并沒有觸碰醫學知識,所以對實驗室存在好奇感、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觀察實物,進一步能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的趣味性與啟迪性。并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運作整合在一起,學生在學習階段減少了理論和時間耗費的時間,將抽象的講解細化、形象化,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2.5 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醫學是發展較為迅速的一門學科,教師應將前瞻性知識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多媒體教學尤其符合知識更新,并在教學環節中添加全新的內容。多媒體課件不斷增添、刪除、修改,汲取前瞻性知識,并在教學環節里將教材以外的有關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如:和教學內容有關的不同信息、畫面或學科前沿知識;同時描述教科書中的經典圖或表。所以,多媒體教學能降低教師的工作量,讓其能重視課堂教學內容組織與講授,充實學生的知識面,活躍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3 多媒體教學的注意事項

        3.1 正確處理文字、插圖與影像的關系

        一是合理設定各幅幻燈片的字數、字體、顏色、圖像和影像;二是背景與文字中的差異性需突出;三是圖片與影像需要適宜,若讓學生筆記課件內容,那么每學時一定要安排10張幻燈片左右,當中圖片應當控制在3 min內最佳。教師上課需要按照學生人數、教師規模、光線、投影機質量合理調整字體及其顏色。

        3.2 正確處理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系

        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解剖學教學如不適宜,課件會成為紙質教案的另一體現形式,教師成為“放映員”,難以形成良好的師生生動的交流和溝通,不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多媒體教學中最需要忌諱的。

        課件作為教案的構成部分,它和板書、講解、質疑、提問,教師恰當的動作、表情,體現了教師的語言邏輯思維與組織教學能力。課件制作較好,教若具備的知識、臨床經驗較為缺乏,那在解剖教學課堂中不能很好講解相關知識,無法達到較好教學效果。

        在解剖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無法取代傳統教學與教師的主導作用。解剖教師需要充分發揮主導功能,誘導、啟發、提問作為輔手段,完成傳道授業之任務。

        教師將講述視為理論教學的關鍵,無法通過口頭語言闡述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理解難度大,且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滿足抽象理論知識的精彩講解和理解,多媒體體現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有利于學生掌握和理解相關知識要點。

        3.3 多媒體教學的合理應用

        將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到解剖教學實踐中,首先要求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教學資源的不同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其次能夠合理選擇且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最后是能夠合理選擇與運用多媒體技術來補充和創新傳統教學,充分做到與傳統教學手段互補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旭,汪昕.多媒體在神經科解剖教學中的應用[J].大學教育,2016(5):150-151.

        [2] 周愛華.多媒體手段在解剖學教學中的利弊分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5,23(2):55-56.

        [3] 崔玉發,米樹文,屈豐,等.標本與多媒體輔助教學效果差異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7):250.

        [4] 黃銳,吳鋒,趙健,等.動畫與視頻應用于解剖學教學的效果及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4):546-547.

        [5] 劉求梅.新時期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23):86-87.

        [6] 高圣軍.多媒體在中職生醫護專業解剖學教學中的合理使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6(3):158.

        [7] 崔玉發,鄭j文,屈豐,等.模型與多媒體輔助教學效果差異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6):109.

        第9篇:解剖學理論知識范文

        1我校對臨床醫學教育早期接觸臨床采用的途徑和方法

        1.1積極探索以"專題式、研究式、"為教學內容的綜合實驗項目和實驗平臺的建設我們設計7次局解手術專題實驗項目,要求必須為解剖與手術學相結合的復合型、綜合性、探索性實驗,實施模擬外科手術操作的尸體解剖+觀摩手術的實驗教學模式。局解手術項目是①頭部及上肢、下肢清創縫合解剖基礎;②氣管切開術應用解剖基礎;③膽囊手術應用解剖基礎;④闌尾手術應用解剖基礎;⑤疝氣修補術應用解剖基礎;⑥剖宮產術應用解剖基礎;⑦蛛網膜下腔阻滯和硬膜外阻滯麻醉解剖基礎。在每一次專題手術中,施行以PBL為中心的教學切入點,做到教學目標和研究性小課題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沖動。教師在實驗指導時必須包括常見手術的適應癥、術前準備、及手術步驟。由于學時有限,學生不可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因此開放實驗室可以緩解這一矛盾。讓學生在課時或課后(周六、周日)進入實驗室進行操作學習。這樣不僅減輕了解剖實驗室的壓力,還能讓學生主動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實驗平臺建設是保證實驗和模擬手術項目順利開展的保障條件。我校在解剖實驗室的基礎上,按照模擬手術的原則和要求,配置專門的局解手術實驗室。創建的要求既要體現臨床運用又要體現解剖學基礎的特點。1.2臨床醫學教育實行階段式教學模式我校臨床醫學教育分成二個階段,即臨床前期教育和臨床后期教育。臨床前期教育在校本部學習,主要完成醫學公共課和基礎醫學的教學。臨床后期教育是指臨床醫學生學完基礎醫學課程后,在第四學期奔赴臨床教學醫院學習臨床課程,如內、外、婦、兒、傳染等學科,然后統一安排生產實習。2001年我校打破大專層次的臨床醫學傳統教學模式,在當地二甲以上醫院中選擇幾所成立臨床教學醫院,為臨床后期教學服務。這項早期接觸臨床的制度實施十余年來,解決了大專層次的醫學院校基礎脫離臨床、理論脫離實際的缺陷。1.3對學生進行臨床預見習和觀摩手術的研究根據低年級醫學生還沒有學習臨床知識和技能的時候,適當安排學生在醫院和診所利用寒暑假進行預見習[11-13]。接觸臨床,可以讓學生接觸醫療環境,接觸病人。學習與病人交談的技巧,定期交流心得體會。通過這種方式學習接觸病人的技巧,訓練醫學生與患者交流溝通的能力。使學生了解醫療環境,接觸病人獲得良好醫德醫風和基本醫療操作的感性認識。觀摩手術:將學生分成若干批、次赴附屬醫院手術室觀摩手術的全過程,了解手術的操作程序,強化學生的無菌觀念和無菌操作,深入外科病房,查看外科病人。通過親身體驗使學生獲得局部解剖與外科手術相結合的完整理論知識、基本操作機能,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討論和展望

        2.1通過課程之間的優化綜合改變了局部解剖學教學模式和教師綜合素質提高一直以來,我校臨床醫學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都是采取先系解后局解進行。局部解剖學教學理論講授較多,實踐操作較少。通過選擇一些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有針對性的7次外科手術,結合局部解剖學內容,建立一套在醫學高職高專學校及早接觸臨床知識和掌握臨床技能的教學模式和特色。解剖學老師通過手術實踐操作,掌握了外科手術學知識和臨床技能,為以后講解單調乏味的解剖學知識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同時,外科手術學老師通過在尸體標本上解剖操作,對局部臟器結構的解剖層次、血管和神經分布以及變異、周圍臟器的毗鄰關系有了更進一步認識,為以后講授外科手術學知識,既有廣度又有深度,也在外科手術術式創新方面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因此,課題研究可以帶動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科研能力。2.2早期接觸臨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性能力大多數高職高專醫學院校采用的“三段式”教學模式,該模式強調學科中的概念和概念間的聯系以及各學科課程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忽視了學科間的相互交叉與滲透,存在基礎脫離臨床、理論脫離實際的缺陷[14-16]。因此,通過開設局解手術學課程,同學們掌握了切開、止血、結扎、縫合等外科基本操作方法和常見手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在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不斷學習,不斷發現,不斷探索,形成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性學習能力[17,18]??傊?大專層次的臨床醫學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培養現代化醫學人才的需要,世界高等醫學教育課程改革趨勢之一就是早期接觸臨床[19,20]。早期接觸臨床使基礎與臨床課程學習內容互相滲透,改善醫學教育中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讓醫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增加感性認識,加強責任心、激發學習興趣,訓練醫學生與患者之間交流的能力。

        作者:易傳安 胡祥上 饒利兵 于鵬輝 蔡世昌 單位:懷化醫學高等??茖W校解剖學教研室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精品乱码AV一区二区蜜桃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 | 久久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激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