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義務教育教學計劃范文

        義務教育教學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義務教育教學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義務教育教學計劃

        第1篇:義務教育教學計劃范文

        2010——2011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學計劃

        學校 古柏中心小學 班級 五(1) 學科 品社 班 級 情 況 簡 析 本班共有學生3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5人。學生的年齡大部分在11歲左右,年齡結構比較正常,部分學生基礎較差,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自律性差,上課好動,喜歡說話等。本人自從接手任教該班,就半年多的觀察和了解,在以下幾個方面積累了一點素材,現逐一分析如下:本班學生總體來說,大部分學生活潑、機靈,待人有禮貌,見到老師能主動打招呼問好,同學之間也團結友愛,極少有打架鬧事的事件發(fā)生,也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老師的教育能虛心接受,知錯就改。但也有少數個別學生喜歡欺負別人,屢教不改。 本 冊 教 材 分 析 一、 本冊教材主要內容:

        本冊教材主要內容由1~4年級家庭、學校、社區(qū)等領域的基礎上逐漸擴展到祖國與世界的場景,以五年級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guī)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huán)境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包括4個單元:《我是誰》、《我學會與人相處》、《我是班級的主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二、本冊教材總的教學要求:

        通過本冊的教學逐步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通過兒童與教材的對話,能夠發(fā)展出自主、自律、自強等品質,也能在他們的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過程中投入更多的光明思維,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引發(fā)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三、各單元教學要求:

        第一單元《我是誰》:著重展示“不錯”的自我、大家眼中的自我、“也并不完美”的自我和可以變得更好的自己,引導他們去正確、全面、公正客觀地看待自己。

        第二單元《我學會了與人相處》: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于其中的關系:個人之間的、群體之中的、集體之中的,引導他們從這種關系中去理解和體驗: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關系中,他是不可或缺的,同時他與其他人之間又是相互依存的。

        第三單元《我是班級的主人》:引導兒童從他的集體生活中發(fā)展起的是一種“我們感”——意識到我是我們之中不可或缺的、獨特的一員,意識到我在我們中的權利與義務(崗位職責),傾聽到我在我們中的聲音,看得到我在我們中所涂上的那一筆,在我們中我實現了自我;同時使兒童能體會到“我們”的需要,能感受到“我們”的成功與快樂,能經驗到“我們”進步與成功,讓我們在永我的心中、行為中,“我們”逐漸成為我的一種生活、生存方式。

        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中以中國的歷史、文化為主題,通過這些主題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祖國的國情和歷史,進而召喚起兒童對祖國的認同與歸屬之情。

        第2篇:義務教育教學計劃范文

        1.1年齡跨度大

        由于班學生年齡跨度大,一般為14~18歲,導致其漢語基礎和文化課基礎差異大。針對這一現象,對班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摸底測試,根據測試結果進行補課。為使醫(yī)學檢驗專業(yè)的班學生更好地學習無機化學,要增設基礎化學課,要求學生熟悉化學元素周期表等基礎知識。

        1.2個性差異

        班學生自尊心、好奇心強,喜歡熱鬧、新鮮、時髦,有集體榮譽感,這是其優(yōu)勢。但由于早期教育不到位等原因,他們普遍知識面窄,基礎知識薄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較差,有時畏難情緒嚴重,甚至破罐子破摔[2]。這就需要教師授課時投其所好,揚長避短。首先,要有一套專門針對班教學的課件,力求做到簡單明了、重點突出。多運用圖片和模擬動畫等形式進行知識點的闡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課堂上注重和學生的互動,如對于重點內容的歸納,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讓學生分組自主完成,再由教師歸納點評。又如在幫助學生記憶計算公式時,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如問題接龍、搶答)的形式進行,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一定獎勵,以此形成學生間的良性競爭。再次,教師授課時要注意語速的控制,因為有些班學生的漢語基礎較差;對于重難點內容的把握也要從班的整體水平出發(fā),考慮每名學生的接受能力。

        1.3操作能力差

        班學生操作能力較差,但卻有較強的求知欲,對實驗抱有濃厚的興趣,在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其這一特點。如學習移液管操作時,先由教師進行操作演示,并指導學生進行練習,然后教師進行操作考核。挑選操作正確的學生,讓他們對操作不過關的學生進行輔導,做“小老師”,最后由教師對后者進行操作考核,根據成績給“小老師”相應的加分獎勵。實驗課上采用學生帶教的方式進行教學更有成效,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揮其優(yōu)勢,增強自信,為今后專業(yè)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建議

        2.1成功教學法

        班學生無機化學基礎知識較薄弱,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導致對無機化學失去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現象,可以采用成功教學法,即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灌輸成功理念:人人都可以成功,都可以成為成功者;成功是多方面的。把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學習內部動力機制作為教育目標。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多給予學生鼓勵性評價,使他們體驗成功的感覺,幫助其建立自信,增強學習興趣。

        2.2競賽學習法

        根據班學生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還可以采用階段性競賽學習法,即在學期的不同時段進行化學知識競賽,學生分組參加,每個人都要參與答題,并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以此形成學生間的良性競爭,進一步激發(fā)學習興趣。

        2.3編寫校本教材

        第3篇:義務教育教學計劃范文

        關鍵詞:九年級化學;概念教學;教學策略

        一、通過歸納,形成概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引導學生在對大量感性材料具體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對感性材料特點和規(guī)律的綜合歸納,從中抽象出材料的本質,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概念,最后再及時加以鞏固練習,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深化.

        例如,在學習“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時,教師可根據教材安排,列舉出一些具體的化學反應,并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出來,然后引導學生找出這些實例的共同特征,讓學生經過討論后,指定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在學生不斷補充、完善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總結.

        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主動參與了概念的形成過程,打破了對概念的畏難情緒,學生不但對實際材料產生了興趣,還參與了對具體材料的抽象歸納,使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理解得以延續(xù)和升華,能力得以提升[1].

        二、通過分析,把握概念

        分析能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認清概念的本質特征,是學習概念的有效方法.通過歸納得出的概念,如果不進行分析,就會束縛學生的思想,助長學生死記硬背的現象,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發(fā)展.把概念分解為幾個要點,具有化難為易的作用,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掌握.

        例如,對“元素”這一概念,在學習中,提出了這么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判斷:(1)同一種元素核電荷數相同;(2)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粒子一定屬同一種元素.通過討論分析后,學生能把握住“元素”這一概念的三個要點:(1)相同的核電荷數;(2)一類原子;(3)總稱.同理,“對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需把握四個要點:(1)一定溫度;(2)100克溶劑;(3)溶液達到飽和狀態(tài);(4)溶解的溶質的質量[2].學生通過分析,領悟出要把握抽象的概念,就要突出概念的要點.他們對概念不再有畏難情緒,增強了學習化學的信心.

        三、深入剖析,理解概念

        如果不深入剖析,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就會片面和膚淺,將概念層層分析,能使學生全面理解概念的涵義,避免對概念的認識產生歧義.

        例如,對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提出問題:物質的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分子能否保持物理性質?“最小”怎么理解?讓學生在討論和思考后,體會到: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并不包括物理性質;分子再分,就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生成了新的物質,而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所以說最?。?].同樣,對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讓學生思考“一種”表示什么意思,能否用“最小”.然后總結出: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多種,分子只是其中的一種粒子 ;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分化成原子,所以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并不是最小粒子.

        通過對概念的剖析,對一些相關知識進行聯系和解釋,學生頭腦中一些模糊認識得到澄清,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進一步增強了學習化學知識的信心.學生切實體會到:對化學概念要全面正確的理解,需多問幾個為什么,進行深入剖析,才能更好的掌握.

        四、進行比較,掌握概念

        對于易混淆的概念,可采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把握不同概念間的區(qū)別和聯系,從而加深理解,強化記憶.

        例如,讓學生比較分子和原子、元素和原子、化合物和混合物等概念,先找出概念間的本質區(qū)別和不同點,再找出概念間是屬平行關系、隸屬關系或交叉關系等.

        學生經過比較,進一步明確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對概念提高了認識,加深了理解,從而準確的掌握了概念.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比較法進行學習的習慣.

        五、理解記憶,鞏固概念

        對化學用語雖然需要較多的機械記憶,但對某些化學用語在很大程度上也可發(fā)揮理解記憶的作用.分析概念,發(fā)現規(guī)律,明確各部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可以更加鞏固對這些知識的記憶.

        例如,把化學式和化合價結合起來,運用化合價正確熟練的書寫化學式.把典型元素的化合價與原子結構初步知識結合起來,通過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識記元素常見化合價.

        理解記憶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學生使用這一方法,發(fā)現對化學用語等概念記憶更牢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會主動采用理解記憶法.

        六、融會貫通,應用概念

        在化學概念教學中,也要注重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例如,20℃某固體物質的溶解度為a克,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b%,比較a、b的大小.

        (1)啟發(fā)學生先弄清、弄懂固體溶解度、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2)引導學生通過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推算出溶質的質量分數,表示為:a g/(a g+100 g)×100%;(3)比較.啟發(fā)學生根據化學知識可得出關系式a g/(a g+100g)=b/100,再通過數學知識分析、比較、判斷出a大于b.

        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在如何運用概念解決化學問題或解釋化學現象中,經教師的正確指點而豁然開朗,體驗出應用概念的無窮樂趣,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既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鞏固,又有利于學生運用概念能力的提高,使學生逐步對化學概念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吳臻儒.主體參與課堂實務[M]. 遼寧大學出版社,2009(4).

        第4篇:義務教育教學計劃范文

        一、學習意義

        《實施辦法》的頒布施行,是我省教育改革發(fā)展進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新修訂的《實施辦法》以現行的《義務教育法》為依據,根據國家和安徽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結合我省義務教育工作實踐,對原實施辦法作了重大修訂。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好這部法規(guī),對于全面落實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促進教育公平,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學習任務

        1。全面了解《實施辦法》出臺的背景和過程。

        2。把握《實施辦法》的亮點和重點。

        3。準確領會《實施辦法》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內涵。

        三、學習要求

        1。將學習宣傳貫徹我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

        2。將貫徹落實國家和我省、我市教育規(guī)劃綱要結合起來。

        3。將學習活動納入“六五”普法學習規(guī)劃內容之一。

        4。將學習宣傳活動和提高學校依法治校,教師依法執(zhí)教水平結合起來。

        5。將學習活動與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改進“三風”,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結合起來。

        四、組織領導

        1。成立《實施辦法》學習宣傳活動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2。下設辦公室:

        主 任:

        成 員:

        《實施辦法》學習宣傳領導小組在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的同時將有效地組織和領導活動全過程,確保此次活動扎實開展并取得顯著成效。

        五、學習安排

        1。抓好宣傳動員。

        撰寫學習宣傳計劃,召開《實施辦法》宣傳動員大會,以宣傳《實施辦法》為主要內容,開辟櫥窗、出專欄、設網頁、掛條幅、印《實施辦法》等,營造人人學《實施辦法》的濃厚學習宣傳氛圍。

        2。抓實學習。

        此次學習活動采取集中與分散學習,報告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認真做好學習筆記。全體教師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在融會貫通上下功夫,進一步規(guī)范學校的辦學行為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

        3。抓嚴學習驗收。

        (1)教師撰寫學習體會文章。

        (2)更換櫥窗組織教師學習優(yōu)秀學習體會。

        第5篇:義務教育教學計劃范文

        關鍵詞:任務驅動 教學模式 教學做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TH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c)-0135-02

        “機械設計基礎” 是機械類、機電類或近機類專業(yè)的一門技術基礎課,在傳統學科體系下,與之配套的實訓部分“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通常安排在理論教學結束后進行,是從理論知識向模擬工程設計過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能綜合應用先修課程“機械制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工程力學”“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等知識完成機械傳動裝置的具體設計,以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設計思想,提高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于該課程是學生接觸工科專業(yè)知識以來聯系工程應用的第一門綜合性課程,欠缺相應感性知識,制約了課程學習效果。如何將課程設計的實踐環(huán)節(jié)與理論教學有機融合,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一直都是課程教師探討的課題。

        1 課程的設計思路

        (1)以專業(yè)教學計劃培養(yǎng)目標為依據,依據行業(yè)技能對課程知識能力的需求,從掌握機械常見零部件的結構、常見機構的運動形式入手,設計兩條主線:一是學習機械常見零部件、常見機構的結構及運動形式,掌握常見零部件的選用及常見零部件的基本設計方法,培養(yǎng)解決一般常見問題的能力;二是通過實驗、實訓及社會調研活動,掌握常見零部件的安裝與維護技能,掌握常見零部件的基本設計過程,最終兩條主線匯總在課程設計上,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得到全面提高。

        (2)讓學生在了解常用機構及零部件的基本知識及設計方法和設計理論的基礎上,能進行簡單機械及傳動裝置的設計,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充分利用課程特征,將課程傳統的知識體系內容進行解構。按照項目(或任務)進行設計,以加大學生工程體驗和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學習興趣。使該課程真正成為培養(yǎng)具有良好職業(yè)素質和一定設計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必需的一個過程。

        2 課程內容的構建

        該課程遵循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規(guī)律,以企業(yè)機械產品設計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在原有《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及《課程設計》的教學內容基礎上,整合、充實和序化成為《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對課程的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科學地設計了學習性工作任務,在理論性較強的課堂教學和實驗課中實行教、學、做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課程內容設計見表1。

        3 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大力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形成“任務驅動、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形成以學生“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教學理念。

        (1)在教學手段上,采用多樣的現代教學手段。包括多媒體動畫,教學網站、多媒體課件等,資源豐富。

        (2)在課程教學中綜合運用比較教學法和啟發(fā)式教學法。通過比較教學法的運用,在對比中提高學生的分析與評鑒能力。通過啟發(fā)、提問,對學生循循善誘,體現了課堂教學主體的轉變,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師生間的互動,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時活躍課堂氣氛。

        (3)合理分組,一組一題,有效避免抄襲現象。教師要根據學生平時學習的掌握程度,合理分配課程設計任務的難度,每組學生人數在5人左右。對所學知識掌握稍差的組可以安排“一級直齒圓柱齒輪減速器”,對于所學知R掌握較好且學習愿望強烈的組,可以適當增大其難度,目的是讓每位同學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設計成果的自豪感。

        4 教學評價與考核方式

        對學生實行以職業(yè)能力為中心的考核,通過各種不同的考試形式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獲取新知識及新技能的學習能力、團隊活動的合作能力、職業(yè)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得到體現。以定量方式呈現評價結果,采用平時成績和筆試、設計成績相結合的形式。具體情況見圖1。

        5 結語

        在教學中注重突出知識的應用性、技術性和職業(yè)性特點,以學生未來就業(yè)的職業(yè)崗位和崗位群所需的專業(yè)技能作為主線,按工作過程的不同任務和工作環(huán)節(jié)進行能力分解,細化成若干能力點,由此將其轉化為由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訓練所構成的課程內容,實現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整合,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盡可能地獲取與工作過程有關的經驗和策略,以實現學習與就業(yè)零距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范華.《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內蒙古教育,2012(6):37-40.

        第6篇:義務教育教學計劃范文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仿真教學

        《單元機組運行》課程是火電廠集控運行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職業(yè)能力,為學生畢業(yè)后能盡快適應集控運行工作環(huán)境,從事電廠運行、維護工作奠定重要基礎。

        在傳統專業(yè)課教學中,專業(yè)教師往往用一只粉筆、一張嘴、一份課件,將書本的理論知識進行分章節(jié)講解,課程教學模式完全是以教師為中心,一般采用理論考試考核,學生學習積極性低,學習效果不理想。2009年,《單元機組運行》課程作為湖南省教育廳重點建設項目立項建設,課程教學團隊經過四年的教學探索和實踐,開發(fā)了一套基于任務驅動的“一線五化”課程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以單元機組控制為主線,學生為中心,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培養(yǎng)核心職業(yè)能力,幫助學生自覺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和職業(yè)素養(yǎng)。

        一、“一線五化”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

        1.以單元機組控制為主線,貫穿教學全過程

        通過現場調研、問卷調查、畢業(yè)生回訪、班組長座談等方式進行課程開發(fā),反饋得到傳統的章節(jié)教學方式已完全不能滿足發(fā)電企業(yè)對生產一線運行人員的培養(yǎng)需求,企業(yè)還得花大量的精力去培養(yǎng)新員工,造成學校教育和企業(yè)用人需求的嚴重脫節(jié)。針對以上問題,課程開發(fā)團隊重新對電廠運行崗位工作內容、工作過程、職業(yè)標準、職業(yè)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結合校內實訓設施和條件,提出以完成單元機組啟動、停機、正常運行調整為主線組織“一體化”教學,將原本零散、枯燥的專業(yè)知識整合到單元機組運行控制中去,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制作操作票、策劃操作方案、實施運行控制,分任務、分階段按難度層次完成單元機組運行全過程控制。學生在完成本課程后,對電廠整個控制操作界面、操作流程、運行方式、運行參數、運行規(guī)程都非常熟悉,一旦畢業(yè)參加工作,只要結合各廠生產現場設備情況和運行規(guī)程進行熟悉即可上崗,不用再對運行人員基本技能進行培訓,大大縮短新員工培訓上崗時間,節(jié)約企業(yè)用人成本,而對學生而言,使他們能更好、更快的適應運行崗位工作。

        2.通過“任務化”的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習動力

        根據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依據課程設計開發(fā)思路,以單元機組控制為主線,將本課程劃分為4個分項目,共計15個學習型工作任務(見圖1)和1個綜合訓練項目,其中綜合訓練項目為完成單元機組冷態(tài)啟動至帶滿負荷綜合操作。5個項目主要培養(yǎng)學生“五種能力”,項目1培養(yǎng)學生對集控環(huán)境、崗位、班組管理的“認知能力”;項目2培養(yǎng)學生在冷態(tài)條件下對機爐電各輔助系統的“恢復能力”;項目3培養(yǎng)學生對正常運行機組參數的“控制能力”;項目4培養(yǎng)學生進行正常停機和緊急停機的“操作能力”;綜合訓練項目培養(yǎng)學生完成機組冷態(tài)啟動工作的綜合“操控能力”。通過“能級遞進”式的任務設計,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切身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從中能獲得成功喜悅和成就感,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改變被動學習習慣。四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集控專業(yè)學生的學習習慣得以明顯改變,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即: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由“我要學”向“我能學”轉變;由“我積累”向“我創(chuàng)新”轉變;由“我介入”向“我投入”轉變;由“我相同”向“我不同”轉變。

        圖1 《單元機組運行》課程內容組織

        3.采用“仿真化”為主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職業(yè)能力

        火電廠運行工作對象都是高溫、高壓熱力設備,高轉速動力機械,高電壓電氣設備,危險性極強的工作性質決定《單元機組運行》課程教學性質,不能讓學生直接進行實際操作,須通過仿真模擬操作方式,熟悉電廠運行工作。在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的大力支持下,新建設二個、改建一個“一體化”仿真教室,在原有的300MW、600MW仿真軟件的基礎上,新購置1000MW、循環(huán)流化床、生物質、核電、脫硫脫硝等多套仿真軟件。課程教學團隊可根據市場需求,加載不同仿真模型,以滿足未來國家對發(fā)電行業(yè)進行結構性調整造成的用人需求變化的需要。

        本課程主要采用仿真教學手段,仿真機房高度仿真集控運行室,每組共有6臺仿真機,其中1臺為主機,4臺為DCS仿真控制系統,1臺為就地仿真系統,仿真機組正前方布置有電氣一次接線圖,合幕顯示屏、報警光字牌、報警音響、火焰監(jiān)視電視,這樣布局讓學生有一種置身集控室的感覺。課程教學團隊通過建立標準工況、開發(fā)仿真操作試題庫、制定仿真操作評分規(guī)則和仿真機標準操作票、制作標準操作錄像、設置典型故障工況等仿真資源庫,供教師教學、考核和評價,學生學習、比對和競賽。

        4.提供“立體化”的教學資源進行技術支持

        利用傳統和現代教學資源,將框架性資源、課程資源、網絡資源和仿真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形成本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庫(見表1),向授課教師和學生提供“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全方位技術支持。通過搭建“立體化”教學資源有效提升了集控專業(yè)學生的人才培養(yǎng)水平,同時學生職業(yè)能力有很大進步,學生多次在高職院校集控運行專業(yè)技能大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同時教學資源建設極大帶動了專業(yè)和課程建設,教學團隊開發(fā)了《單元機組運行》、《鍋爐系統巡查》、《汽輪機系統巡查》、《單元機組事故診斷與處理》、《單元機組經濟運行與管理》等教材,建成火電廠集控運行省級精品專業(yè),《單元機組運行》省級精品課程,申報了一批科研、教研項目,課程團隊發(fā)表多篇論文。此外“立體化”教學資源增強專業(yè)服務社會能力,團隊教師經常性參與發(fā)電行業(yè)集控值班員工種技能鑒定出題、操作考試評委工作,受邀還參加電廠運行人員能級鑒定工作。目前課程資源建設效果得到出版社和行業(yè)同仁的一致認可,2012年由中國電力出版社組織的“十二五”高職類電力專業(yè)教材會議在長沙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召開,《單元機組運行》教材作為樣本向全國電力類高職學校全面推廣。

        表1 《單元機組運行》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庫一覽表

        傳統教學資源 現代教學資源

        框架性資源 行業(yè)標準 網絡資源 課程空間

        課程標準 教師空間

        職業(yè)標準 授課視頻

        技術標準 專業(yè)網站

        運行規(guī)程 互動平臺

        課程資源 校本教材 仿真資源 仿真軟件

        教學課件 標準工況

        操作錄像 典型故障工況

        其他教材 操作試題庫

        理論題庫 標準操作票

        5.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跟蹤學習效果

        傳統的“平時成績+期中成績+期末成績=學期總評”不同的是多元化評價模式強調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手段的多元化,其特點是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根據《單元機組運行》課程特點,在日常任務實施訓練過程中,注重學生職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養(yǎng)成,若采用“一考定成績”的考核方式,評價結果會表現出很強的偶然性,因此將評價重點形成性評價上,將學生的日常表現、團隊合作能力、指揮協調能力、運行操作水平、總結分析能力、綜合處理能力結合起來進行形成性評價,再結合期末理論測試成績形成終結性評價,這兩部分所占比例是80%:20%(見表2)。通過以上評價模式的改革,教師可以根據每次任務完成后的評價結果的反饋及時調整授課進度、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實現課程教學質量全程跟蹤、診斷、控制和反饋,更加客觀的反應教學的真實性,最終達到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目的。

        表2 《單元機組運行》課程學習評價表

        評價類型 評價內容 權重

        (80%) 素質考評

        (學生

        互評) 勞動紀律 出勤情況 3%

        協作精神 崗位之間溝通 3%

        貢獻大小 任務完成的質量 2%

        積極主動 崗位職責履行情況和回答問題情況 2%

        操作票制定考核 操作票制定準確性、規(guī)范性 10%

        運行綜合考核卡 從監(jiān)盤、協調、調整、判斷、處理五個方面考核 10%

        運行總結分析卡 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情況和誤操作情況 10%

        任務工單 提交次數和作業(yè)成績 20%

        綜合訓練項目考核 考核成績 20%

        終結性評價(20%) 期末理論考試 考核成績 20%

        6.參照“企業(yè)化”的管理標準養(yǎng)成職業(yè)素養(yǎng)

        按照發(fā)電企業(yè)運行人員職業(yè)規(guī)范和管理標準實施課堂教學管理,教師和學生分別模擬相關運行崗位角色。根據發(fā)電部的崗位設置,確定了由任課教師擔任運行值長,然后根據學生不同能力特點,讓他們分別擔任運行單元長、主值班員、副值班員、巡檢員等崗位,再按照現場崗位職責的要求,確定了每位學生的崗位職責。并且每次任務各學生的崗位要進行輪換,避免出現一個運行班組就幾位同學包攬一切操作的情況發(fā)生。讓每位學生體驗不同工作崗位,既學會指揮協調、團結合作,又學會服從安排、嚴謹做事。

        通過借鑒現場標桿班組評比標準,制作標桿班組流動錦旗,在每次任務完成后評出標桿班組并授予流動錦旗,由他們展示學習成果、介紹學習經驗,在班級中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從而達到帶動全班學員共同進步的目的。

        二、結語

        基于任務驅動的“一線五化”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職業(yè)能力為宗旨,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在準備、完成、總結任務過程中學會團結協作、理解專業(yè)知識、掌握實踐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教師在管控任務實施全過程,正確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完成形成性評價,形成學習效果反饋信息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師能力的目的。通過教學實踐研究表明,這種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通用性和實用性,能很好的遷移到《變電運行與仿真》課程教學。各高等職業(yè)院校可根據涉及仿真類課程特點對該教學模式加以改進,因此本教學模式具有較強借鑒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周海燕.基于“教學做一體”的高職旅游類課程立體化資源建設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1).

        [2]李偉波.項目驅動式的“軟件工程”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9,(139).

        第7篇:義務教育教學計劃范文

        【關鍵詞】 稅務會計;實踐能力;實踐教學;學生需求

        【中圖分類號】 G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4)03―0061―06

        一、研究背景

        自1999年教育部決定實施“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以來,電大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以天網地網人網結合、三級平臺互動、多種媒體教學資源綜合應用為特色的網絡教學環(huán)境日趨完善,教學模式、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日趨成熟,成效逐漸顯現,但距離項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即“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大批高質量的適應地方和基層需要的應用性的高等專門人才”,還有較大差距,包括教學內容組織、課時安排、考核方式、教學方法等方面,都還不能很好地貫徹和體現項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不能較好地滿足學生提高職業(yè)技能的渴求。如何通過教學內容組織和教學模式改革,加大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滿足學生提高職業(yè)能力的需求;如何架構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程監(jiān)控和學習成果的全面評價,是提高電大開放教育質量的關鍵,也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個課題。

        會計專業(yè)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yè),電大會計專業(yè)的學生尤其關注如何通過接受電大開放教育,獲得職業(yè)技能,提高執(zhí)業(yè)能力。目前,電大會計專業(yè)的大多數課程都有課程一體化設計方案,這些方案對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在設計思路和內容組織上,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專業(yè)教育的特點,如缺少實踐性教學內容的完整架構,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沒有突破傳統考核方式,不利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程監(jiān)控,不利于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做出全面、準確的評價。

        針對上述現況與問題,本研究以稅務會計類課程為改革試點,以電大學生對職業(yè)能力的迫切需求為切入點,以具有豐富稅務從業(yè)經驗的注冊會計師為實踐教學與案例教學的實踐指導教師,與課程責任教師、面授輔導教師、導學教師(班主任)組成教學團隊,共同完成稅務會計課程的一體化教學方案的設計并予以實施。我們希望通過該一體化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培養(yǎng)出具有應用型、技能型、職業(yè)型的稅務會計人才,為解決電大財會專業(y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廣大遠程教學當中的面授教師、實踐指導教師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改革提供借鑒。

        二、研究方法及調查內容

        本研究采用問卷法、訪談法、文獻檢索法、實踐法、案例法等多種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設計課程,本研究對北京電大專、本科學生以及用人單位分別進行了問卷調查。旨在通過此次調查,歸納出學生及用人單位對稅務類課程的訴求導向,在此基礎上設計該課程的教學改革一體化方案并予以實施。

        (一)學生問卷調查內容及結果

        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為北京電大開放教育學院會計專業(yè)專、本科學生共計121名。問卷涉及學生個人情況、單位情況及學生學習稅務類課程需求等三部分內容,共計22道題目。

        1. 問卷數據統計及分析

        (1)個人情況調查

        ①.專業(yè)、年齡分布

        本次接受問卷調查的121名學生中,??茖W生58人,占該題投票人數的47.93%;本科學生63人,占該題投票人數的52.07%;

        學生年齡層次分布比較集中,21~29歲的學生85人,占該題投票人數的70.25%;30~39歲的學生28人,占該題投票人數的23.14%。

        ②崗位分布及工作情況

        本次調查的學生人群主要以會計專業(yè)學生為主,因此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明確從事會計工作的24人,占該題投票人數的23.08%;從事出納工作的13人,占該題投票人數的12.50%;從事其他財務工作的11人,占該題投票人數的10.58%。

        被調查學生中,在目前的工作崗位上工作1~3年的人數最多,為47人,占該題投票人數的40.87%;工作3~5年的29人,占該題投票人數的25.22%;工作5~7年和7年以上的分別為11人和18人,占該題投票人數的9.57%和15.65%。

        ③ 專業(yè)技能及證書獲取情況

        會計從業(yè)資格證書:被調查學生中已獲取“上崗證”的學生與未獲取的學生相差不多,比例分別為55.37%和44.63%。從該證書的獲取率上看,會計從業(yè)資格證書已不再是單純行業(yè)內的上崗證明了,而是衡量學生是否具有競爭力的標尺之一,從事非財務工作的人員也同樣可以考取。

        會計技術職稱證書:參與投票該題目的學生中,只有17.36%的學生(21人)已經取得了該證書,為數一半的參與者近期不打算參加社會上的會計技術職稱培訓班。

        是否會使用網上報稅軟件:43.33%的被調查者不會使用網上報稅軟件,據統計,占據該部分比例的大多為從事非財會工作,以及不從事對口工作的學生。但是不從事這項工作并不意味著可以不了解,學校應以幫助學生提高職(執(zhí))業(yè)能力為目標,幫助學生學會使用網上報稅軟件。

        (2)單位報稅情況調查

        被調查學生的單位性質如圖1所示。

        圖1 單位性質

        被調查學生的工作行業(yè)眾多,可細分為服務、金融、IT、房地產、投資、教育、餐飲、地質、工業(yè)、建筑等等。

        被調查學生的單位目前正在使用的報稅方式如圖2所示。

        圖2 單位報稅方式

        (3)學生學習情況調查

        ①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與學習方法

        如圖3所示,學生獲取課程知識的主要途徑是學校組織的面授課程、電大各級學習平臺上的教學補充資源,以及小組討論學習。這樣的知識獲取途徑架構也體現出目前電大教學的現狀。

        圖3 學生獲取課程知識的途徑

        如圖4所示,學生認為應該提高比重的教學形式,主要集中在課堂面授及實際案例討論兩個類別。從開放教育學院各學期開展的學生評教座談會上收集的意見反饋來看,增加面授課時是學生主要反映的類別,占據壓倒性比重。

        圖4 學生認為應該提高比重的教學形式

        在被調查學生中,88.04%的學生認為學習小組形式非常好,有助于增強團結、擴展知識面。另外,認為學習小組效果不佳的學生也給出了這樣的建議:形式是好的,但若能增加實踐教學的討論則效果會更顯著;需要教師的帶動,能夠隨時指正問題。

        如圖5所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首選向授課教師和同學請教,工作中若遇到困難則多選擇向有實踐經驗的同事咨詢。選擇“其他”選項的學生,據統計,多為選擇網絡查詢來解決遇到的困難。

        圖5 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

        68.52%的學生認為,目前的教學內容只能滿足常規(guī)工作需要,換句話說,課堂上教授給學生的理論知識實際上是與日常應用相脫節(jié)的。如何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得更緊密,這個問題正是我們急需解決的,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② 學生對稅務類課程的需求

        如圖6所示,學生對實際案例的需求始終排在第一位。無論是面授輔導課程還是網絡教學,學生都希望能夠增加更多的實際案例題,而這種案例分析可以采用講故事、討論、咨詢、舉例等形式。

        圖6 學生對稅務類課程的需求

        64.21%的學生表示,愿意并且能夠參加學校安排的利用工作日去會計師事務所的實習。

        ③ 學生對現有考核模式的意見或建議

        據調查,85.09%的學生認為,現有的考核模式,即4次形考作業(yè)+1次期末考試,能夠達到檢驗課堂上所學知識的目的;認為無法檢驗的學生建議開設實踐類課程,增加實踐得分的比重,利用實操來完成考核。

        2. 調查結果

        (1)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偏離,實踐類教材缺乏

        學生根據工作需要以及知識興趣選擇了會計專業(yè),但是學到的知識并不能運用于工作當中,教學偏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而缺乏實踐經驗的介紹,學生對于案例及實操知識極度渴望。

        目前使用的教材,涉及實際案例的部分嚴重不足,更新速度較慢,造成與社會實際情況相脫節(jié),學生在課堂內外得不到實際操作的演練和幫助。

        (2)學生欠缺網上報稅知識

        被調查學生就職行業(yè)廣泛,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表示會使用網上報稅軟件,大多數學生沒有掌握該項知識。

        (3)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單一

        就目前統計數據來看,學生網上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比重并不大,主要依賴于面授輔導。如何引導學生課外學習及開發(fā)網上資源,是當前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4)考核模式形式化

        盡管大多數學生認為目前的考核模式能夠檢驗學習效果,但實際上,學生并不理解真正的考核目的,正如學生給出的建議,也是本研究的另一目的,即讓學生從實踐中得到鍛煉,學習每一個操作步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到位。因此應該完善考核形式,避免學生死記硬背理論知識。

        (二)用人單位問卷調查內容及結果

        本研究對30家用人單位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涉及用人單位的類型、規(guī)模與所屬行業(yè)等基本情況,以及該單位對會計部門各崗位人員的技能需求等。

        1. 用人單位情況調查

        如圖7所示,接受調查的29家用人單位中,商業(yè)行業(yè)的比重最大,占被調查單位的43.33%;其次是服務行業(yè),占被調查單位的33.33%;工業(yè)類型占10%;事業(yè)單位和其他行業(yè)各占6.67%,其中包括1家特殊行業(yè)。

        圖7 用人單位類型

        2. 用人單位對會計人員技能需求的調查

        (1)對會計崗位人員的技能需求

        用人單位對本單位會計崗位人員的技能需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a. 持證上崗,中級以上會計職稱;

        b. 熟練掌握基礎會計技能,有基礎知識及實踐經驗,對數字敏捷靈活;

        c. 熟悉會計崗位職責;

        d. 了解會計基本操作流程和財務知識,能記賬、報稅、核算等;

        e. 熟練掌握計算機以及會計專業(yè)軟件;

        f. 熟悉相關行業(yè)稅務政策;

        g. 為人正直,不貪心,有責任心,認真負責。

        (2)對稅務會計崗位人員的技能需求

        a. 了解稅務基礎知識,能在實踐中運用;

        b. 熟練掌握納稅流程;

        c. 熟悉稅務會計崗位職責;

        d. 了解國家相關稅務政策,按月按時向納稅部門申報及繳納相應稅款;

        e. 熟練掌握基礎會計技能,了解和分辨各種稅票,能夠熟練抄稅報稅,能夠及時調整調控單位稅負等。

        (3)希望會計人員擁有哪些證書

        統計表明,用人單位不僅希望會計人員擁有最基本的從業(yè)資格證書,還對人員的學歷、計算機操作能力、專業(yè)技術等級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一些用人單位還建議學?!澳軌蜷_設與職稱及準則相貼近的課程”,“加強對會計人員實操訓練和職業(yè)技能等能力的培養(yǎng)”。

        (三)調查結論

        1. 學歷、從業(yè)資格證書、專業(yè)技能等級證書同樣重要

        用人單位在人事聘任時,不會單一考慮應聘者的學歷,能力水平是相當重要的考核標準之一。

        2. 實踐經驗很重要

        接受調查的用人單位表示,會計工作各崗位人員均需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知識和經驗,不僅要了解國家相關行業(yè)的政策與法規(guī),各崗位的操作流程,更要懂得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合理籌劃與分配,能夠獨立應對和處理問題,同時擁有一定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解決措施

        1. 加強執(zhí)業(yè)證書考試輔導

        為了提高學生的職(執(zhí))業(yè)能力、就業(yè)能力、競爭力,本研究計劃從面授教學、答疑、講座中按照會計職稱考試內容進行一定的教學設計,通過注冊會計師的答疑輔導對學生職稱考試提供一定的指導幫助。

        2. 補充實訓教學內容

        本研究擬編制《稅收實訓教材手冊》、《報稅軟件實訓手冊》、《稅務會計習題集》等實訓教材,制作六大稅種的多媒體小課件;定期組織學生小組活動和網上教學案例討論,為學生創(chuàng)造經驗分享的機會,提高全體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達到引導學生主動上網學習的目的。

        3. 完善考核評價一體化設計

        綜合學生需求及用人單位需求的調查結果,根據稅務類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的各項技能和內容,設計針對各項技能和內容的考核方式,并最終形成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程監(jiān)控和全面評價。

        三、研究內容

        根據調查結果,設計并實施稅務會計課程的一體化教學方案。該方案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在面授教學中加入模擬軟件實訓教學、手工納稅會計實訓教學等強化教學過程實踐性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職業(yè)技能培訓。

        第二部分:組成擁有多種行業(yè)背景的稅務會計課程師資團隊。聘請具有豐富從業(yè)經驗的注冊會計師以及學院具有豐富從業(yè)經驗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作為實踐教師,指導各稅種實際案例設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經驗分享,同時為學生解答工作中的問題,指導學生進行稅收籌劃,就當前稅收政策進行解讀等。

        第三部分:設計學習過程考核評價方案,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程考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克服目前形成性考核不完整、一次期末考核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弊端。

        四、研究過程及成果

        (一)編制教學資源

        1. 編制了《稅收實訓教材》

        該教材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由主要稅種的實際申報和會計核算內容組成。第二部分包括網上報稅的基本流程和報稅方法。

        學生通過對該教材內容的學習,可以掌握填制會計憑證、賬簿、納稅申報表和繳款書以及網上報稅等的實際操作,從而獲得實際的納稅執(zhí)業(yè)能力。

        2. 編寫了《稅務會計習題集》

        3. 編制了多媒體小課件

        采用電子雜志的形式自行制作稅法多媒體小課件四個(增值稅、消費稅、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為學生開展網上學習提供了方便。

        (二)制定課程一體化教學方案

        本研究根據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的各項技能,設計了針對各項技能的考核方式,以及每個技能考核所占的權重,并最終形成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程監(jiān)控和全面評價。這一課程考核評價方案,有效解決了目前電大形成性考核不完整、流于形式、期末考核在評價學生學習成果中權重過高、對學生學習過程監(jiān)控不力的問題,實現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面考評。我們通過這一學期的方案實施以及實施過程中與學生的及時交流,不斷完善和提高該評價方案的有效性,為該評價方案的推廣奠定了基礎。

        1. 一體化方案設計思路

        (1)過程考核與集中考試相結合:基本實踐技能過程化考核(針對各稅種的實踐操作模塊進行測試),理論知識期末集中考試。

        (2)個體考核與小組考核相結合:基本理論與實踐技能考核采用個體考核形式,案例分析與經驗交流采用小組考核形式。

        (3)課內考核與網上學習考核相結合:學生面授課出勤率、形成性作業(yè)成績與自主網上學習及網上討論等評分相結合。

        (4)課程責任教師、授課教師、實踐教師、導學教師相結合:各類教師分別對學生的不同學習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分,共同進行考核。課程責任教師對理論知識考核(期末)進行評分;授課教師對形成性考核作業(yè)、網上學習討論、小組活動進行評分;實踐教師對實踐技能部分進行評分;導學教師對面授課考勤進行評分。

        2. 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作業(yè)、實踐技能考核與理論知識考核都及格,總評成績才能合格。即:以上三項考核要求均在12分及以上。見表1。

        (三)一體化教學方案的實施

        我們以北京電大選修課《納稅基礎與實務》課程為試點,針對此課程設計了《納稅基礎與實務一體化教學方案》,并在開放教育學院2012春專科學生中進行了教學實踐。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在原有面授課時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學生進行《納稅會計實務實訓練習冊》的教學指導部分的教學課時,在課上引導學生完成實踐操作模塊的學習,幫助學生掌握報稅的實踐技能。

        2.聘請有豐富職場經驗的注冊會計師作為實踐活動專家,對學生進行會計從業(yè)人員職業(yè)能力培訓,并現場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豐富了學生的會計職業(yè)經驗。參加活動的學生普遍反映,此次活動的開展使自己對會計職業(yè)所需的經驗有了更加真實和深入的了解,對于今后的專業(yè)學習及職業(yè)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3.組織小組活動,讓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并進行討論。實現了老生帶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學生交流、總結、表達、分享的能力。

        4.組成擁有多種行業(yè)背景的稅務會計課程師資團隊。除了北京電大自身的面授課教師、實踐課教師以外,還聘請了具有豐富從業(yè)經驗的注冊會計師以及學院具有豐富從業(yè)經驗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共同組成稅務會計課程的師資團隊,從不同角度、針對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與輔導。

        (四)項目完成后進行學生問卷調查,形成“關于學生對會計專業(yè)稅務類課程改革效果的調查報告”

        對參與課程改革的學生和參加會計專業(yè)實踐教學活動(后簡稱“專題講座”)的專、本科學生分別進行抽樣調查。參加學生共計153人,發(fā)放并回收57份該活動效果調查的有效問卷。調查結果表明,“試點班”學生均對本次改革持積極歡迎的肯定態(tài)度,認為此次教學實踐改革,將多種學習過程相互結合,是能夠檢驗所學知識的,同時強烈表示,希望學院能夠多組織類似活動。

        五、結論及建議

        1. 通過完善實訓、課件等途徑可以彌補實踐技能教材的缺失

        在原有面授課時基礎上增加對學生進行《納稅會計實務實訓練習冊》的教學指導,在面授課上引導學生完成實踐操作模塊的操作,并通過小課件的形式加強知識點的學習,是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報稅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之一。

        2. 學習過程中須加強小組學習(網上討論)、師生之間的溝通

        組織小組活動(網上《習題集案例部分》討論),邀請已畢業(yè)的三名會計本科學生,結合自己所在行業(yè),就自己工作范圍內的納稅經驗進行介紹和說明?!霸圏c班”學生通過“上講臺”活動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與大家分享,并進行討論,實現了老生帶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學生交流、總結、表達、分享的能力。

        3. 組成多層次教學團隊的同時需引入“分層教學”理念

        通過此次教學改革,構建了多種行業(yè)背景的稅務會計課程教學師資團隊,可從不同角度,針對不同水平學生進行教學與輔導,即“分層教學”,打破常規(guī)教學班的建制,以學生的需求和能力為基點,“教”和“學”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教”為“學”所需。

        4. 明確一體化教學方案的實施對象

        通過對會計專科學生的試點教學, 發(fā)現??祁悓W生的會計理論水平較弱,還不具備廣泛的會計職業(yè)經驗。因此針對專科學生的教學內容應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試點課程的一體化教學設計方案,更側重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激發(fā)學生自身的經驗,互為老師,互為資源。同時針對職稱考試的習題分析、注冊會計師的講座與答疑等,對具有從業(yè)經驗的本科學生而言,應該具有更實際的幫助與提高。試點課程的教學一體化教學方案的實施對象,本科學生的效果應該更為突出。未來的教學實施應選擇在本科學生中進行。

        以上研究成果,加大了稅務類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聯系實際,更加貼近學生工作的需要,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職業(yè)經驗;進一步完善了對學生的考評方式,實現了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監(jiān)督和考核,使考核更加全面、有效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進一步完善了網上教學資源,制作的生動、活潑的多媒體小課件更加易于學生的遠程學習。這些研究成果為探索如何在財會專業(yè)教學中不斷滿足會計職業(yè)需要、提高學生執(zhí)業(yè)能力,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徑,為遠程開放教育探索培養(yǎng)應用型、技能型、職業(yè)型人才找到了又一富有意義的切入口。

        第8篇:義務教育教學計劃范文

        關鍵詞:圖式理論;商務英語教學;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1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12-0-02

        一、引言

        文化因素在當今的外語教學中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文化教育在外語學習中的具體實施并沒有充分的討論,文化教育的有效性也得不到較好的體現。本文試以圖式理論為基礎,探討商務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以及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文化導入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一些方法。

        二、現代圖式理論

        關于圖式(Schema)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紀康德對其哲學意義的論述,康德認為圖式是連接感知和概念的紐帶(a bridge between percepts and concepts),是建立概念與物體之間聯系的手段,也是建構想象、創(chuàng)造意義的必要程序,是個體共有的想象結構。心理學中的“圖式”最早始于20世紀20-30年代的完型心理學對記憶的研究。到了30-40年代,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再次運用“圖式觀“強調認識主要來源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互動,可通過自我調節(jié)使得客體被同化到主體的圖式之中,或主體調節(jié)圖式或創(chuàng)立新圖式來適應新客體。

        對“圖式”含義的理解各家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圖式是大腦為了便于信息儲存和處理,而將新事物與已有的知識、經歷有機的組織起來的一種知識表征形式,是相互關聯的知識構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統。人們對新事物的理解和認知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大腦中已經形成的圖式。(趙艷芳,2001:189)

        圖式具有以下特征:1、結構性:大腦中所有知識的圖式互相連接,構成知識系統或知識網絡;2、抽象性:圖式是人的經驗的一個個具體實例基本共性的集合,是從具體中抽象出來的模式;3、靈活性:圖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應用于不同的情形,而每次應用又改變著圖式本身,新形成的圖式又為下一次信息處理提供了框架。(李福印,2008:190)

        綜上所述,圖式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人們大腦中儲存的概念和認知網絡為其理解新事物提供了基礎,而且大腦中已存的圖式與新攝入信息的吻合程度越高,人們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就越快。

        三、商務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商務英語是一種特殊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ESP),它受到語言學和若干其它學科的綜合影響,可以說是一門以語言學為主導,吸收了其它學科研究方法的綜合性學科。商務結合了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與商務等方面知識。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商務英語教學的專業(yè)性更強,這就要求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不僅要掌握英語語言的基礎知識,而且要熟悉商務文化知識并且能把他們自如地運用到商務活動中。也就是說,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后,可以達到閱讀或翻譯有關英語業(yè)務資料的水平,并且可以在涉外交際的日?;顒雍蜆I(yè)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或書面交流,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

        關于交際能力,美國語言學家Hymes(1972)首次提出了此概念,指出語言交際能力包括語言知識和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運用語言知識進行有關交際的能力的多種因素。Cantle&Swain(1980)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了此概念,提出交際能力包括四個方面:

        (一)語法能力,即廣義的語言法則,其中包括語音、語調、語法規(guī)則和書寫規(guī)則。

        (二)社會語言能力,包括語言運用的規(guī)范和語言的得體性。

        (三)語篇能力,即組句成段、組段成篇、口頭和書面語言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涉及語言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

        (四)應對能力,比如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生詞或談話中講不下去的時候,應采取怎樣的策略以達到目的。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交際能力的四個方面當中,至少有兩個方面――社會語言能力和應對能力,與文化意識的養(yǎng)有密切的關系。對中國的商務英語學習者而言,他最終的交際能力的高低取決于他的文化意識程度的高低。由此可見,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和文化導入理論的探討對商務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圖式理論與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

        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包括禮儀習俗、民族心理、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這些都是語言教學與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學習者對目的語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或者廣泛的接觸,那么在學習或者真實的商務交際過程中因文化差異引起的困難或誤解就能夠避免。本文試在圖示理論的指導下,對如何優(yōu)化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提出以下看法:

        (一)設置真實場景,激活學習者已有的圖式

        接觸真實的商務文化的渠道多種多樣,如商務英語報刊、電視廣播等,或者參加國外教育展覽會、參觀觀摩跨國公司等。教師可以在教授單元文章之前,設置這些學生已接觸過、但不是充分了解的商務交際場景,然后將整個班分成幾個小組進行brainstorming,討論他們可能在實踐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這樣就可以激活了學習者頭腦中的背景圖式,只是這些圖式可能是不完整的或甚至是錯位的。值得注意的是,場景的設置要有的放矢、重點突出并且與該單元的內容密切相關。例如,關于機場接待外商的情節(jié),可以讓學生討論如何與首次接待的外商交談。答案可能是簡單的“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doing?”之類簡單的寒暄,也可能是邊熱情的握手邊說“You must have a tough joumey.Please let me help you with the luggage.”(您一路辛苦了,請讓我來幫您拿行李。)這些答案是學習者已有的背景圖式,前者是基于其攝入的外語知識,后者則是基于學習者的母語文化背景。學習者已有的圖式與目的語的規(guī)范是有沖突,教師可以留作學習任務,讓學生有目的地預習。

        (二)入文化知識,建立新的圖式

        教師不可能將課文講解過程變成一節(jié)文化課,只能在詞匯和課文講解中穿商務文化的講解,比如詞匯的如詞匯的講解側重該詞的語義、語域、文化內涵及其聯系意義,而課文講解則做到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的結合。這樣也可以鞏固學習者已有的背景圖式,同時幫助構建新的圖式。例如,關于“Friday”一詞,因為英美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而耶穌受難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有了“Friday Face”(愁眉苦臉)、“Black Friday”(災難的一天)等習語,所以一個詞的內涵是綜合了該地區(qū)的生活環(huán)境、風俗習慣、歷史背景和心理特征等文化意識。同樣,“Sunday"與耶穌復活、做禮拜、過節(jié)等聯系密切,因此,常常有神圣或歡樂等含義。這樣,人們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說成是“Sunday"或“Sunday best”。這些新的圖式是在一定文化背景基礎上形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從多種角度采用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形成新的文化圖式。

        (三)加強商務英語專業(yè)師資隊伍建設

        大部分學習者,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缺乏商務英語實踐的經歷,因此,他們的知識框架大多是由其教師幫助其建立起來的。所以,承擔商務英語教學的教師除了英語功底扎實外,還要掌握系統的商務基礎知識,并且了解一定的行業(yè)知識背景。此外,教師可以多參加外貿商務活動,積累從業(yè)經驗,提高操作技能,從而搜集更多的真實素材以供課堂教學之用。

        五、結語

        國際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加強和國與國之間文化差異的客觀存在,對外貿商務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務英語教學的目標不僅是著力培養(yǎng)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跨文化商務交際與應用能力。教師要在語言知識技能的教授過程中,滲透商務文化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其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所以,有效地實施文化教育成為了商務英語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3).

        [2]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2).

        第9篇:義務教育教學計劃范文

        關鍵詞:國際化課程;五年制;臨床醫(yī)學教育

        0引言

        醫(yī)學教育國際化是未來發(fā)展之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未來的臨床醫(yī)生要面對來自不同國家、種族、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患者,因此,醫(yī)學教育國際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1]。我校以五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作為此次改革的研究對象,借助新型的學習技術和教學方法,與不同國家的大學進行合作與交流,調整課程設置和教材內容,建立全面客觀的評估體系,進對五年制臨床醫(yī)學教育國際化課程體系的改革進行探討,積極推動五年制臨床醫(yī)學教育的國際化,旨在培養(yǎng)出具有視野廣闊、具備跨文化診治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醫(yī)學生。

        1五年制臨床醫(yī)學教育國際化課程體系的現狀

        縱觀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經濟、文化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劇,國際化成為當今世界高等醫(yī)學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必然趨勢[2]。為了培養(yǎng)出國際通用的高水平臨床醫(yī)學人才,桂林醫(yī)學院從2000年起開始試行培養(yǎng)一部分五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對這些五年制的臨床醫(yī)學課程已采用全英文或雙語教學,課程體系也改革為以器官系統為模塊的整合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科的重組與融合,但由于我國醫(yī)學教育體制和教學內容與發(fā)達國家不同,這些五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與發(fā)達國家培養(yǎng)的醫(yī)學人才還有一定差距,仍然不能稱其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臨床醫(yī)學高端人才。這些差距主要體現在學生使用英語進行專業(yè)交流的能力有限;課程設置的目標及內容的國際化程度較低,缺乏將最新科研成果及國際前沿進展引入教學的高端課程。這就需要我們改革五年制醫(yī)學生培養(yǎng)模式,積極推動并且優(yōu)化五年制臨床醫(yī)學教育課程的國際化進程,真正實現與國際醫(yī)學教育接軌。

        2建立五年制臨床醫(yī)學教育國際化課程體系的意義

        五年制醫(yī)學本科國際化教育是國家針對現階段社會醫(yī)學專業(yè)人才儲備不夠充裕的狀況,與國際先進醫(yī)學教育學制接軌,與人才市場需求對接,與教育利益群體渴望接受高質量教育的心理預期相一致而實施的一項重大醫(yī)學教育學制改革。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施,將有如下意義:(1)建立與完善與國際先進醫(yī)學教育水平接軌、與全球醫(yī)學教育標準內涵一致的課程體系,使五年制醫(yī)學生有較好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素質,并具有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潛能,真正成為與國際醫(yī)學接軌的五年制臨床醫(yī)學人才。(2)培養(yǎng)數量足夠、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的師資隊伍,使臨床醫(yī)學的教師隊伍趨于國際化。(3)臨床醫(yī)學的教育理念與課程體系朝向國際化方向發(fā)展,有利于推進教育資源國際化共享與學術交流國際化。(4)提高五年制醫(yī)學生醫(yī)學專業(yè)英語的實際理解、溝通及運用能力。(5)將我院五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真正打造為“高起點、優(yōu)產出”一流醫(yī)學教育品牌。

        3建立五年制臨床醫(yī)學教育國際化課程體系的具體改革措施

        教育的國際化是當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現如今五年制臨床醫(yī)學教育的國際化應當從學生、教師和課程設置三大方面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索和改革,而且這種教育應該貫穿于醫(yī)學生本科學習階段、研究生學習階段和職業(yè)生涯階段。具體的改革措施如下:

        3.1設立培養(yǎng)國際化醫(yī)學生的目標。

        五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國際化教育的目標,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使其達到世界醫(yī)學教育的標準與基本要求(GMER),通過接觸臨床學科世界級知識的創(chuàng)新點,以便及時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及國際前沿進展。臨床實踐教學中,通過開設全英文病歷書寫及英文教學查房,提高五年制醫(yī)學生的醫(yī)學英語實際運用能力。使我校培養(yǎng)出的五年制醫(yī)學生具有較好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素質,能夠積極的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中來,真正成為能夠與國際醫(yī)學接軌的臨床醫(yī)學人才。

        3.2臨床醫(yī)學的教師隊伍的國際化。

        通過國內外互派教師訪學或講學、項目研究、國際學術交流等方式,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圍繞學院教學改革目標,對教師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幫助和引導,培養(yǎng)出一批教學理念先進,結構合理、具有國際化教學水平的優(yōu)秀師資隊伍,使臨床醫(yī)學的教師隊伍趨于年輕化、國際化。

        3.3設置國際化的課程內容。

        3.3.1組織各學科專家討論:遴選部分國外原版優(yōu)秀臨床醫(yī)學教材,指定國外出版的參考專著等,整理編寫英文的講義及大綱,開設專門的國際化課程,作為已有課程內容的補充或作為選修科目。3.3.2關注臨床課程的國際趨勢及動向:介紹最新醫(yī)學科研成果及國際前沿進展,開設部分高端課程。3.3.3加強學科之間的學術交流活動及校際之間的網絡式交流:如邀請發(fā)達國家醫(yī)學院教師來院講學或開設主題性的系列學術活動,作為國際化課程體系的重要補充。3.3.4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共享國際化的教育資源,與國外醫(yī)學院合作,開展遠程教育,進行教師雙向交流互訪等,共享國際化的教育資源。這一系列的措施改變了既往臨床課程的封閉性,順應世界高校改革潮流,推進了五年制醫(yī)學教育的國際化進程。自從我院實施五年制臨床醫(yī)學教育國際化課程體系的改革實施以來,五年制醫(yī)學生與往屆學生相比,在醫(yī)學英語實際應用能力,臨床理論知識考核,臨床實踐能力評價,學科前沿知識掌握,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較為明顯的提高,這也為我們繼續(xù)推動實施五年制臨床醫(yī)學教育國際化課程體系注入的強大的動力??傊?,在全球化這一的背景下,對醫(yī)學教育的進行國際化改革已經成為必然,我們只有培養(yǎng)出具備核心能力、具有全球職業(yè)視野的臨床醫(yī)生,并通過日后不斷的努力學習,才能為本地區(qū)及世界其他地區(qū)的患者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為人類的健康與和平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顧麗群,吳平,朱海,等.全球化背景下的醫(yī)學教育國際化探析.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0,30(2):164-16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河南省| 大方县| 忻城县| 额敏县| 丰城市| 科尔| 三原县| 怀柔区| 绍兴县| 璧山县| 林西县| 麟游县| 夏邑县| 望奎县| 茶陵县| 肥西县| 斗六市| 扎兰屯市| 昆山市| 忻城县| 沙田区| 和平区| 临邑县| 鄂托克前旗| 亚东县| 得荣县| 茶陵县| 泾川县| 富民县| 自贡市| 宿州市| 鹤庆县| 微山县| 武宣县| 上林县| 普定县| 疏附县| 滦南县| 新野县| 武清区| 广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