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市場的特征范文

        網絡市場的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市場的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市場的特征

        第1篇:網絡市場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股票市場;傳聞擴散;動態網絡;仿真實驗

        中圖分類號:F830.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409(2013)09-0135-05

        1引言

        作為信息的一種特殊形式,傳聞在股票市場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近年來,市場傳聞對股票市場的波動影響日益凸顯,并已受到眾多學者、政府和業界的高度關注。國內外已有大量文獻從股價變動和交易量兩個維度實證了市場傳聞對股票市場波動的影響有顯著效應[1~3]。眾所周知,市場傳聞通過在投資者之間傳播、擴散,影響投資者對于傳聞的狀態,進而影響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并最終由市場波動而顯現。因此,弄清市場傳聞在投資者之間的擴散機理便于更準確地把握和理解市場傳聞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自20世紀初Schumpeter創立傳聞理論起,人們便展開了對傳聞擴散的研究。然而直到20世紀60年代,Daley和Kendall才首次提出研究傳聞擴散的數學模型[4]。綜觀國內外研究,傳聞擴散模型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采用宏觀視角建模,將人群看作一個整體,采用微分方程刻畫人群狀態的變化,如經典的DK模型和MK模型[5]。由于其數學形式簡潔,便于分析且對數據要求低,該類模型在早期的傳聞擴散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6,7]。另一類是基于網絡的微觀建模,建模出發點是人群中的個體。不同于宏觀模型一般假設個體同質,人群均勻混合,微觀模型考慮現實中個體只能與有限個體接觸[8],且個體接觸模式差異性較大等特征,采用網絡方法對其接觸模式進行描述[9]。因此,該模型對傳聞擴散動力學過程的刻畫更符合實際。近年來,隨著復雜性科學的蓬勃發展,基于網絡的視角對傳聞擴散進行研究已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Zanette[10]、Buzna[11]分別構建了基于小世界網絡的傳聞擴散模型。Moreno等[12]研究無標度網絡上傳聞擴散的隨機MK模型。Nekovee等[13]結合MK模型和SIR模型系統地提出不同拓撲結構網絡上的傳聞擴散模型。Zhao等[14,15]基于均勻網絡和異質網絡建立傳聞擴散SIHR模型。

        由此可見,基于網絡的微觀模型業已成為研究傳聞擴散的主要范式,大量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復雜的網絡拓撲結構對傳聞擴散動力學有顯著的影響。然而,現有基于網絡的傳聞擴散研究都假定網絡結構是靜態不變的。而網絡的動態特性是實際網絡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網絡演化的內在屬性。事實上,傳聞擴散基于的行為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網絡總是伴隨著網絡節點和連邊的產生或消亡而動態演化著[16]。那么,基于動態網絡的傳聞擴散動力學與相應靜態網絡上的動力學是否相同?遺憾的是,有關網絡動力學對傳聞擴散過程影響的實證研究或僅簡單地進行對比分析的相關文獻都鮮有見到。正如Gross等[17]所說:“網絡動力學”研究和“網絡上的動力學”研究仍舊是兩個相互獨立的研究領域。

        基于此,本文首次對動態演化的投資者網絡上股市傳聞擴散進行研究。文中假定投資者網絡節點固定不變,僅考慮由股市投資者的個人社會行為引致網絡中新連邊的創建這一網絡演化動力機制。本文借鑒文獻[18]描述個人的社會行為模式,通過優先連接機制、三角閉合機制、全局連接機制等行為模型對現實投資者網絡的演化模式進行再造。本文創新性地提出耦合投資者網絡演化動力學和股市傳聞擴散動力學的MDD(Merging Dynamic of network and Diffusion of rumor,MDD)模型,并通過模型仿真實驗,對比分析不同類型的投資者網絡演化動力學對股市傳聞擴散的影響。

        2模型構建

        首先闡述投資者網絡演化動力學和股市傳聞擴散動力學,在此基礎上模型化兩者的動態耦合,進而提出動態投資者網絡上股市傳聞擴散的模型。

        2.1投資者網絡的演化動力學

        股票市場中,市場傳聞一般通過投資者網絡這一傳播載體進行擴散,股市中的每個投資者都可看作網絡的節點,投資者之間的互動關系視為網絡的連邊。投資者網絡是社會關系網絡的一種,具有典型的復雜網絡特征,如“小世界”和“無標度”特性。但對社會關系網絡的研究表明,除具有較小的平均節點間距離和冪率分布的節點度特征外,社會關系網絡往往還呈現出較高的簇系數特征。為此,在綜合考慮上述網絡特征的基礎上,構建股市投資者復雜網絡模型,該網絡模型的統計特征與現實的社會關系網絡基本相符,如表1所示。

        網絡模型的特征平均路徑短短短簇系統高低高度分布高斯分布冪率分布冪率分布股市投資者網絡的動力學特征表現為由投資者的社會行為引致的網絡節點、網絡連邊的增加或者刪除。借鑒文獻[18],選取以下4種常見的社會網絡演化機制對股市投資者網絡的演化模式進行再造(如圖1所示)。為簡單起見,這里僅討論創建新的網絡連接這一網絡動力機制。

        (1) 隨機連接(Random Connection,RC)機制:隨機地創建節點之間的連接。該機制適合于對相關網絡變化信息缺乏了解的現實社會網絡的演化模型的構建。

        (2) 三角閉合連接(Triadic Closure,TC)機制:在鄰居的鄰居中選擇一個節點進行連接。該機制體現了人際關系容易通過朋友的朋友不斷延伸的特點。

        (3) 全局連接(Global Connection,GC)機制:節點僅與其鄰接點的非鄰接節點連接,即選擇朋友的朋友之外的個體進行隨機連接。

        (4) 優先連接(Preferential Attachment,PA)機制:新的節點傾向于與那些具有較高連接度的“大”節點相連接。這種現象也成為“富者更富”。

        2.2股市傳聞擴散動力學

        傳聞擴散動力學表現為個體相對于傳聞的狀態的轉變。股市傳聞擴散模型中,投資者個體相對于市場傳聞的狀態可分為3種:市場傳聞不知情的未感染投資人群、知情并積極傳播的市場傳聞擴散投資人群和知情但停止(或拒絕)傳播的市場傳聞免疫投資人群,分別用符號I、S、R來表征。未感染投資者與擴散投資者交流后以概率λ(市場傳聞擴散率)成為市場傳聞擴散者;當擴散投資者與其他的擴散投資者或免疫投資者交流后,前者以概率σ(市場傳聞免疫率)成為市場傳聞免疫者;擴散投資者不會無休止地傳播下去,會以一定的速度δ(市場傳聞遺忘率)自發地停止傳播而變為市場傳聞免疫者。

        2.3MDD模型

        設股市傳聞擴散過程對應的時間序列為T={t0,t1,…,tn}且tj

        (1)股市傳聞的產生。設t0時刻所有投資者都是市場傳聞不知情者,且投資者網絡Gt0中沒有任何連邊。此時,隨機選擇一個投資者作為最初的市場傳聞知情者。由此,以上描述了股市傳聞擴散的初始狀態:假設股市投資者群體中,最初只有一個擴散者進行市場傳聞的擴散,而其余的都是市場傳聞不知情者。

        (2)股市傳聞的擴散。股市投資者網絡中,市場傳聞的知情投資者υ通過網絡連邊將此市場傳聞以一定的概率分享、傳播給其他的投資者。一般地,若tj時刻未感染節點i有ki個鄰接點是市場傳聞擴散節點,則節點i以1-(1-λ)ki的概率變為市場傳聞擴散節點。

        (3)投資者網絡的演化。經第(2)步后,記錄下投資者群體中市場傳聞擴散人群所占的比例;然后投資者網絡依照相應的演化機制Γ及演化速度進行演化,將演化后的網絡記為Gtj+1。

        (4)股市傳聞的免疫。市場傳聞擴散節點以免疫概率σ和遺忘率δ成為市場傳聞免疫節點。

        重復上述步驟(2)、(3)、(4),直到市場傳聞擴散者完全消失,即Stj=時停止。當市場傳聞擴散趨于穩態時,記錄市場傳聞擴散持續的時間。圖2給出了上述建模過程的基本流程圖。3仿真實驗與結果分析

        3.1參數設置

        假設一次循環迭代的時間為一個單位時間,考慮到股市傳聞擴散的特點,這里取T=140,即取時間序列T={t0,t1,…,t140}。因此,本文僅對140次迭代時間周期上股市傳聞擴散的相關數據進行采集。股市傳聞擴散模型中相應參數設置為:市場傳聞擴散率λ=08,市場傳聞免疫率σ=04,市場傳聞遺忘率δ=04。初始時刻t0,股市投資者網絡的統計特征如表2所示。本文的仿真實驗是基于仿真軟件DynSpread[19]展開,所有仿真結果是對100次的模擬結果取平均得到。表2t0時刻投資者網絡的主要統計特征

        3.2仿真實驗

        圖3給出了不同動態演化投資者網絡中股市傳聞擴散節點在投資者群體中的占比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在不同網絡演化機制下,對于給定的投資者網絡演化速度,每一次迭代中股市傳聞擴散節點密度的變化情況分別通過不同線型、不同顏色的曲線表示,如圖3(a)、3(b)和3(c)分別對應于投資者網絡演化速度50、100和150的情形。注意到,作為比較討論的基準曲線,圖3中都畫出了靜態投資者網絡情形下,股市傳聞擴散節點密度的變化曲線。

        首先,由圖3可見,相比于靜態網絡,在不同演化機制下動態演化的投資者網絡上股市傳聞的擴散特征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表明網絡演化動力學對傳聞擴散動力學確實有影響。因而,本文所構建的模型是有效的。

        其次,圖3顯示出投資者網絡的演化速度對股市傳聞的擴散有顯著的影響:新連邊的創建明顯加大了股市傳聞傳播、擴散的力度。具體表現為:(1)對股市傳聞最大影響力的影響。股市傳聞擴散峰值隨著投資者網絡演化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如在網絡演化機制下的投資者網絡中,對應于網絡演化速度50、100和150,股市傳聞擴散的峰值分別為043、057和068);對股市傳聞擴散的時間的影響。投資者網絡演化速度越大,股市傳聞擴散峰值出現的時間就越早。

        最后,如圖3所示,不論投資者網絡演化速度如何,股市傳聞的擴散都呈現出共同的變化趨勢。即,PA網絡演化機制下的股市傳聞擴散的峰值系統性高于其他3種網絡演化機制下的傳聞擴散峰值,并且該峰值出現的時間最早;TC網絡演化機制下的峰值最低,但峰值出現的時間稍晚于PA情形;GC與RC這兩種網絡演化機制下的情形則非常相似,峰值處于中間位置,但峰值出現的時間最晚。

        進一步,對股市傳聞擴散的兩個重要特征——傳聞擴散的峰值及其出現的時間,在動態的投資者網絡中的變化情況進行仿真。圖4給出了不同網絡演化機制下,股市傳聞擴散峰值隨投資者網絡演化速度的變化情況;圖5則演示了不同網絡演化機制下,股市傳聞擴散峰值的出現時間隨投資者網絡演化速度的變化情況。通過觀察發現:(1)動態投資者網絡中,股市傳聞擴散峰值始終隨著網絡演化速度的變大而遞增,且對應于同樣的網絡演化速度,股市傳聞擴散的峰值在PA網絡演化機制下最大,在GC與RC網絡演化機制下相當,而在TC網絡演化機制下則最小。(2)當網絡的演化速度超過一定的閾值后,股市傳聞擴散峰值出現的時間在PA網絡演化機制下最早,在TC網絡演化機制下其次,在GC與RC網絡演化機制下相當且最晚。這些結論與由圖3分析得出的結論基本相吻合。

        3.3結果分析

        由于網絡的動態演化對市場傳聞的擴散有顯著影響,因此,本文從投資者網絡的主要統計特征在動態演化進程中所產生的變化這一視角對上述仿真結果予以闡述。對圖3的觀察發現,當投資者網絡的演化速度達到100時,股市傳聞擴散的特征在不同的演化機制下的差異性便可清晰地識別,且隨著演化速度的增加,差異性愈發明顯。因此,本文選取股市傳聞擴散后(t140時刻),不同演化機制下、分別以速度100和150進行動態演化的投資者網絡的主要統計特征(見表3),并從網絡演化前后網絡特征的變化和不同網絡演化機制引致的網絡特征的變化兩個層面進行對比分析。

        對表2、表3中投資者網絡的最大度的比較發現,PA網絡演化機制下,度大的節點的連接度進一步得到了增強。如,從t0的122到t140的20888(=100時)和21347(=150時)。投資者網絡中這些超大的Hub節點一旦成為市場傳聞擴散者,便會通過他們在投資者群體中的影響力促使市場傳聞在投資者網絡中迅猛地傳播擴散,其直接表現為:PA演化的投資者網絡上股市傳聞擴散的峰值最大且出現的時間最早。盡管TC演化的投資者網絡中也出現了類似的超大Hub節點,但另一方面,該網絡演化機制也使得投資者網絡呈現出較高的簇系數特點,如t0的00043變成t140的02874(=100時)和03036(=150時)。因此,TC演化的投資者網絡中,傳聞擴散的峰值也較早出現,但由于市場傳聞僅限于在由部分投資者形成的某個社團中擴散,致使其影響力有限,因而便出現了較小的傳聞擴散峰值。由于GC網絡演化機制下,網絡節點僅限于與其所在的直接社團之外的節點隨機連接,從而導致網絡具有較小的簇系數。正如表3所示,除簇系數外,RC和GC網絡演化機制下的投資者網絡特征都非常相似。鑒于此,基于這兩種網絡演化機制的動態投資者網絡上的股市傳聞的擴散具有類似的特征便不足為奇。另外,較之PA和TC情形,RC和GC下的度分布更加均勻,表現為網絡的最大度比前者小而網絡平均度卻比它們大。即,一方面網絡中未出現能加速傳聞擴散的Hub節點,但另一方面網絡也不具備很高的簇系數。因此,傳聞擴散峰值不是最小但出現最晚。

        4結語

        與現有基于網絡的傳聞擴散模型研究不考慮網絡的動態特性不同,本文通過將網絡演化動力學和傳聞擴散動力學進行耦合建立了動態投資者網絡上股市傳聞擴散的MDD模型。通過模型的仿真實驗,比較分析了四種不同類型的網絡演化動力學模型對股市傳聞擴散的影響。研究發現:投資者網絡的動態演化機制和演化速度對股市傳聞擴散的兩個重要特征——傳聞擴散峰值及峰值出現時間有顯著的影響。進一步,基于投資者網絡主要特征動態變化的視角對仿真結果進行了解釋。上述結論表明,本文的MDD模型有效地粘連了網路動力學與傳聞擴散動力學,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了一個有效方法。同時,該研究也為上市公司、監管部門對股市傳聞擴散的有效監管與控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理論視角。

        本文中投資者網絡的動態演化僅限于網絡中創建新的連邊這一簡單的演化機制,因而,考慮更為復雜的網絡演化動力學模型是今后值得探討的。

        參考文獻:

        [1]Clarkson PM, Joyce D, Tutticci I. Market Reaction to Takeover Rumour in Internet Discussion Sites [J]. Accounting & Finance, 2006, 46(1): 31-52.

        [2]Einwiller SA, Kamins MA. Rumor Has It: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dentification on Rumor Impac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Rumor Refutation [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08, 38(9): 2248-2272.

        [3]陳靜, 張曉明. 資本市場傳聞信息與股價異動研究[J]. 蘭州學刊, 2010(5): 31-34.

        [4]Daley DJ, Kendall DG. Stochastic Rumours [J]. IMA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1965, 1(1): 42-55.

        [5]Maki D, Thomson M.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M].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1973.

        [6]Lefevre C, Picard P. Distribution of the Final Extent of a Rumour Process [J]. Journal of Applied Probability, 1994, 31(1): 244-249.

        [7]Noymer A. The Transmission and Persistence of ‘Urban Legends’: Soci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Age-Structured Epidemic Models [J]. The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ociology, 2001, 25(3): 299-323.

        [8]Wallinga J, Edmunds WJ, Kretzschmar M. Perspective: Human Contact Patterns and the Spread of Air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 [J].Trends in Microbiology, 1999, 7(9): 372-377.

        [9]Liljeros F, Edling CR, Amaral LAN. Sexual Networks: Implication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J]. Microbes and Infection, 2003, 5(2): 189-196.

        [10]Zanette D H. Critical Behavior of Propagation on Small-World Networks [J]. Physical Review E, 2001, 64(5).

        [11]Buzna L, Peters K, Helbing D. Modelling the Dynamics of Disaster Spreading in Networks [J]. Physica A, 2006, 363(1): 132-140.

        [12]Moreno Y, Nekovee M, Pacheco A. Dynamics of Rumor Spreading in Complex Networks [J]. Phys Rev E, 2004, 69(6).

        [13]Nekovee M, Moreno Y, Bianconi G, et al. Theory of Rumour Spreading in Complex Social Networks [J]. Physica A, 2007, 374(1): 457-470.

        [14]Zhao LJ, Wang JJ, Chen YC, et al. SIHR Rumor Spreading Model in Social Networks [J]. Physica A, 2012, 391(7): 2444-2453.

        [15]Zhao LJ, Qiu XY, Wang XL, et al. Rumor Spreading Model Considering Forgetting and Remembering Mechanisms in Inhomogeneous Networks [J]. Physica A, 2013, 392(4): 987-994.

        [16]Dorogovtsev S, Mendes J. Evolution of Networks [J]. Advances in Physics, 2002, 51(4): 1079-1187.

        [17]Gross T, D’Lima CJ, Blasius B. Epidemic Dynamics on an Adaptive Network [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6, 96(20).

        第2篇:網絡市場的特征范文

        論文摘要:新經濟下的產業以很大范圍產出上的平均成本遞減、相對于新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上可以獲得的融資而言不算太大的資本投入、非常高的創新率、迅速而頻繁的進入和退出、消費的規模經濟為特征的,滿足這些特征,要求在標準設定方面實行壟斷或者企業間的合作,縱向一體化在新經濟中往往更為普遙。而這些特征都把新經濟推向壟斷,同時也推向競爭。“波斯納的這段話簡潔扮煉地概括了新經濟時代壟斷的一些新特征,而正確認識網絡經濟條件下壟斷的新特征利于更好地把握新經濟下的壟斷現象,而在規制的對象、認定、標準和手段上應時而變,使反壟斷法更好地服務于市場。

        一、新經濟條件下壟斷市場的形成

        1.網絡外部性、正反饋效應和需求方規模經濟

        網絡外部性作為新經濟最基本特征,是指某一信息產品對一用戶的價值隨著采用相同產品或者可兼容產品用戶的增加而增加的現象。因用戶數目增加而增加效用是產品的直接外部性,而由于用戶數目的增加導致更多互補產品供給而實現效用增加則是產品的間接外部性。網絡外部性是網絡規模擴大過程中的一種規模經濟。產生于市場需求,是一種需求方規模經濟。需求方規模經濟的存在,導致某一特定網絡產品用戶越多,該產品具有的價值越大,從而吸引更多用戶,由此形成網絡擴張的正反饋效應。在此效應作用下,信息產品市場迅速擴張,市場占有份額提高,市場壟斷性加強,可能形成獨家壟斷性市場結構。

        而工業經濟下亦存在的正反饋效應,也有規模經濟效應。但是這種來自供應方規模經濟導致的正反饋效應,在產品達到一定產量便進入”邊際收益遞減”階段,負反饋將發揮支配作用。因此舊工業經濟時代,廠商很難將規模擴大到壟斷整個市場的地步,單個公司主宰市場的現象難以出現。

        2.兼容性與標準化競爭

        產品的兼容性指一個“系統”中兩種組件結合并工作的能力。兩種產品結合并共同提供服務但沒有成本時,就說是兼容的。這種產品之間的兼容性程度直接影響網絡規模大笑,從而影響產品的應用速度和市場地位。如果產品兼容,擁有的網絡價值相同,以成本競爭優勢地位。但是如果產品之間不兼容,而網絡外部性較強,如果廠商采取先發優勢進入市場并形成行業標準,在正反饋效應作用下,可以獲取巨大的超額利和市場控制力,甚至壟斷市場。由于標準選擇中的鎖定效應,使得信息市場中,消費者預期對產品的市場壟斷地位具有重要影響。在信息市場上,新生產品想要進入時,除了自身技術優勢,還要通過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差異化競爭等手段來積極引導消費者,通過正反饋效應來形成和擴大市場壟斷地位。

        3、產品或市場進入壁壘

        進入壁壘是導致市場壟斷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市場上,先入者的技術標準構筑起后入者的市場進入壁壘,從而導致市場壟斷。歸根結底是因為信息產品的網絡外部性。從網絡外部性和消費者惰性產生的鎖定效應來看,消費者是進入壁壘的設立者,雖然并非自己選擇。但是,信息市場上,技術創新是動態過程,創新而帶來競爭的持續不斷,競爭可以打破壟斷形成新的壟斷,技術標準也會不斷更新。這些競爭圍繞技術標準化展開,先入方用作進入壁壘的技術標準成為后來者進入市場的障礙,競爭也就以此為關鍵,由此,信息技術不斷被替代和升級,也出現了網絡經濟時代壟斷的一方面特征:高競爭和高更替。

        4、知識產權和專利權保護

        知識產權是為了鼓勵知識產品生產而授予知識產品生產者的一定程度的壟斷權,對促進技術持續創新十分必要。傳統工業經濟時代己經如此。企業是要從創新的利潤中汲取創新動力的。而利潤才通過發明專利加以保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知識產權是法律賦予的一種合理壟斷。在新經濟時代,知識產權保護和網絡效應更使得企業在信息技術快速變化發展的情況下保持一定市場壟斷性。比如微軟公司的操作系統市場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國的知識產權保護。

        二、網絡經濟條件下壟斷市場的特征

        1,壟斷市場的技術性

        新經濟時代的競爭主要是技術創新的競爭,技術壟斷是企業在市場中占據壟斷地位的關鍵因素。尤其是信息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和靈魂。由于有知識產權和專利法的保護,技術的不斷擴散和難以仿制的特點,創新企業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技術壟斷,對企業的市場壟斷地位具有直接的決定作用。這和舊的工業經濟時代不同,工業經濟時代影響競爭的決定因素在于資本,企業只有擁有足夠購買生產資料的資本才能在競爭中勝出。因此,競爭的積累主要是資本積累的競爭,壟斷的企業多是資本雄厚的大企業。而網絡經濟時代占有市場壟斷地位并不一定開始都是大企業,壟斷地位不能單憑市場份額來判斷。

        2.壟斷市場的易變性

        在新經濟時代,壟斷是以技術為主導的壟斷,技術創新是形成市場壟斷的關鍵性因素。由于創新技術的不易性和進入壁壘,以及知識產權和專利法的保護,再結合信息產品的網絡外部性特征,壟斷企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有較強的優勢和穩定的市場壟斷地位。一浪高過一浪的創新活動也使得信息技術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使得新經濟下的壟斷具有很強的世時期性和脆弱性,更是暫時性的壟斷。熊彼特指出:任何一種壟斷地位都不可以高枕無憂的,在公共事業領域以外,一個獨家賣主的地位,一般只能在他行動的不像一個壟斷者時,才能夠爭取到并在幾十年內保持住。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曾說過:高科技的競爭本來是也必然是一場接一場的“勝者通吃”游戲。通吃壟斷只是暫時的,一旦有好的東西降臨它就會消失。要獲得壟斷利潤,壟斷廠商必須靠不斷創新,來維護競爭優勢。

        由此可見,新經濟下的市場壟斷穩定性和變動性并存,造成了整個市場的易變性。

        3,壟斷市場的競爭性

        新經濟下壟斷與競爭的關系特征也發生了不同于舊工業經濟時代的變化。不復是交替性關系態勢,而一定程度上互為強化。伴隨著技術創新速度加快,技術產品生命周期雖短,創新頻率提高。另外創新的風險投資機制完善,減小創新的障礙,所以信息市場,壟斷企業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比爾·蓋茨就已在警告員工,微軟離破產只有18個月。而競爭和壟斷之間呈現了交替性,并互相激發。

        4,壟斷市場的合作性

        舊工業經濟時代也存在企業之間合作,但多以價格和產量的合謀形式存在,損害了消費者福利而為反壟斷法所規制。但在新經濟中,企業合作大大加強。網絡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企業合作的價值更大。另外,消費者導向的市場之形成也成為企業合作的必須選擇。此外,網絡技術為企業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條件。新經濟時代因產品技術性和開發風險的提高,封閉式創新模式已不再適用。

        第3篇:網絡市場的特征范文

        企業網左右逢源?

        企業網的概念,在IP網絡形成初期就已經開始了――特別當為解決呼叫路徑的路由器產品和用于數據轉發的交換機出現以后,企業網從政府到大型企業、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迅速地發展起來。

        評判企業網的發展,應該和更為寬泛的大網絡環境結合起來:就中國的實際情形而言,電信網絡、互聯網、教育網絡,共同組成了企業網絡的外部環境,而這其中,互聯網和電信網絡的作用更為明顯。

        企業網絡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單點到多點再到系統化的過程;2005年,無論是傳統的從事企業網絡解決方案的提供商(例如思科、Juniper、華為3Com等),還是從電信領域擴展到企業網領域的提供商(例如愛立信、北電網絡、中興通訊等),都已經將提升網絡應用效能、增加對新業務的支撐和冗余,作為發展企業網的新重點,而原本單純地以設備功能和性能為指標的評判機制,已經難以對企業網的實際應用效果起到指導作用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2006年,企業網建設將呈現出完全嶄新的特征,這一特征將與2005年網絡智能化、SMB應用熱潮一脈相承,同時伴以新的特點。

        SMB需求更為旺盛

        2005年,中國乃至全球市場中,最為活躍的莫過于SMB(中小型企業)市場應用了。

        根據IDG的報告,全球企業網絡市場的大部分增長來自于中小企業網絡部署需求和大型網絡的邊緣改造。在這樣的前提下,2005年最為清晰的特征有幾個:

        (1)千兆網絡產品已經完全成為網絡邊緣產品,從原先的網絡骨干轉移到部門級,成為局域網產品的標配;

        (2)全球端口出貨量增長20%的同時,端口平均價格的降低也達到了同等程度,這意味著路由交換設備商們的利潤在走低,而競爭則加劇了;

        (3)面向SMB市場的無線交換機、無線路由器產品出貨量增長迅速,盡管當前尚無確切的統計數字,但根據估計,與2004年相比,同比增長50%以上已經毋庸置疑;

        (4)大部分廠商開始考慮在千兆產品以內,增加業務提供和保障功能,以增加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滿足客戶業務需求,這促進了“網絡設備智能化”在2005年成為最大的主特征。

        2005年,不同定位的廠商在SMB領域內的策略有所不同;2006年,一些新的轉變將出現。

        開始兼顧企業級市場的電信方案提供商們由于具有很強的整合能力,其市場目標也鎖定在行業應用上,而對SMB市場的重視程度,還停留在討論階段,實際行動不多;盡管電信運營商面向SMB的部分業務中整合了電信方案提供商的部分方案與設備,但將SMB業務作為戰略性方向的大型電信方案提供商,尚未有任何一家;2006年,隨著SMB市場的繼續升溫,以及SMB網絡部署由集中辦公走向更明顯的異地互聯需求,同時,隨著在企業網中大量視頻、IP語音方案的需求,極有可能出現大型電信方案提供商將SMB領域市場也作為戰略方向的轉變。

        2005年,主流的網絡設備商在SMB市場中的策略更具代表性,以思科IOS(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網際操作系統)為代表的網絡智能化,成為促進SMB應用及市場的重要因素。應該看到,盡管“網絡需要智能”的觀點早在2003年就開始有廠商倡導,但是實現從觀點到相關技術的轉變,主要的過程是在2004年底至2005年,而且,這一過程在2006年還將繼續。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對于網絡廠商而言,除了向電信領域突圍外,在SMB市場中尋求新的商機,已經成為當前嚴峻的市場環境下的重要出路之一。

        所以,2006年的SMB網絡市場極有可能承擔更為重要的角色,并且在2005年發展的基礎上,出現進一步的細分,同時移動性(WLAN)需求將更為旺盛,而在這種前提下,面向大型網絡接入層以下或者中小型企業應用的網絡設備商將能夠獲取更多的商業機會,同時,市場競爭會隨著產品成熟度的增加而更為激烈――而較為看好的做法是,如果設備商能夠充分考慮到設備在網絡承載與傳輸過程中所面對的業務,而不僅僅毫無區分地將所有業務的進行都作為數據來對待,那么它們將擁有更多的機會。

        IPv6“全程全網”

        IPv6領域的轉變,在2005年已經發生,不過,2006年這一態勢將迅速明朗化。

        2005年中國在IP協議方面最大的動作有兩個:一是中國電信CN2采購、中國網通NGN招標的完成,這兩大運營商的動作背后,意味著固定電信網絡全面向軟交換和IPv6的遷移;另一個動作來自教育網,CERNET 2的全網設備將支持IPv6。

        這兩方面的變化,雖然沒有給整個市場帶來大的市場機會(壟斷供貨和對高端技術產品的要求,使網絡設備供貨商的范圍大大減少了),但是其所帶來的后續商業機會,以及對公眾互聯網的影響,將在2006年明顯地體現出來,由此,對于企業網絡的影響,也會逐步開始。

        對網絡設備商而言,所有設備支持IPv6,已經是2006年的必然選擇,一些大型網絡設備商已經在2005年完成了這個過程,而中小型網絡設備商如果不能在2006年完成這一轉變,將會在下一階段面臨被淘汰的危險。并且,IPv6技術部署到網絡設備中,對于大部分廠商而言,已經不再是非常艱難的技術路線,隨著主流廠商產品線的不斷拉長,可參照的環境也更多,這方面的障礙已經不是很多。

        盡管全球轉向IPv6一直是在探討中,且其實現還是一個遙遠的目標,而且根據TCP/IP的擴張情況,作為應用基礎的網絡骨干將會在2006年產生深刻的變化――TCP/IP盡管給網絡帶來可擴展性和可靠性,但是速度和效率的犧牲以及地址的過分缺乏,已經迫使IPv6被盡早提上日程,從32位的IPv4尋址轉移到128位的IPv6尋址,這一“觸及網絡靈魂”的大范圍的轉變,將會給網絡設備商們帶來比2005年更多的商業機會。

        骨干網“向IPv6遷移”的過程,并不只意味著公眾網骨干的遷移,大型企業及行業將搶先一步――公眾互聯網由于涉及到全國乃至全球連接,加之設備更新投資問題,而產生滯后現象――大型企業及行業出于在業務及應用上的需要,將會首先在其骨干或者城域網范圍內部署IPv6技術。

        同時,一部分基于IPv4的產品,仍然會在2006年投放市場,并且通過價格優勢進入到應用中,然而,我們可以看到,IPv4網絡設備的部署都會是在網絡的非主要路徑上。所以,2006年既是千兆及千兆以下網絡設備的“大傾銷”時期,也是支持IPv6技術、集成多業務支持功能及智能化的網絡設備被市場全面接受的一年。

        在這之外,立足于TCP/IP的以太網結構,也會在“以太城域網”的發展過程中,在2006年的所有新建網絡中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這將給接入設備提供商們更多的商業機會――成熟而且開放的以太網技術,具有比其他組網技術更寬泛的兼容性,也會為網絡設備選擇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同時在接入方面更具冗余性。

        所以,IPv6技術“Ready”和以太城域網的相輔相成,將成為大型企業網、行業網絡部署過程中最為優先考慮的“特征”。

        “電信級”不僅僅是穩定

        如果前兩個部分的探討,是分別從SMB市場和城域網市場的角度分析了業務需求和技術取向,那么,構建電信級的企業網,則成為今后企業網市場的最普遍、同時也是最嚴峻的需求挑戰了。

        需要指出的是,企業網的電信級需求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是一個被誤解的概念,業界在討論企業網的電信級需求時,大部分將這種需求定位于“大企業、大網絡”,并且在提到電信級保障時,首先提到的,必然是響應時間、冗余拓展,以及熱機備份等問題。

        首先,這一觀念是建立在傳統的5個9(99.999%)的機器性能保障上的。傳統的觀念認為,要使企業網獲得電信應用保障,最主要的是在硬件性能上要實現電信級的保障。

        其次,即使到目前為止,電信級業務在應用適應及差別化服務方面的發展,也仍然遠遠不如企業網;而企業網領域種類紛繁的業務支持需求,也不是電信級業務所能提供的,犧牲業務的靈活性來獲得業務的穩定性,并非企業電信級需求的根本方向。

        第三,近兩年來的網絡智能化,其根本在于確保網絡自身對業務的感知――這涉及一個歷史久遠的討論命題:網絡業務的進行,究竟依賴網絡設備的智能化,還是終端設備的智能化?如今,隨著業務承載的增加,業務感知的呼聲越來越高,“電信級”也應當重新加以定義。

        基于以上原因,企業網“電信級”保障,既成為網絡設備商和企業客戶共同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成為業務進行過程中的難點所在――即使網絡設備具有最高的性能和功能保障,但是如果業務的進行是緩慢且無序的,“電信級業務”的實現也就成為泡影。

        當業務需求反映到設備上,2006年企業網“電信級業務”需求的新特征,將是“電信級業務需求不再僅僅是大型網絡所獨有,而是將擴展到中型企業網、小型企業網,乃至SOHO網絡需求中。”

        企業網所面臨的業務流暢性挑戰,將會隨著要求網絡設備對業務進行更好的支撐,轉化成為“智能化”和“穩定性”的統一化要求。舉例而言,企業網絡將不僅要求設備在運行過程中不發生宕機,而且能夠根據業務特征,進行更為智能的業務轉發和分發。

        所以,在企業網的電信級需求方面,電信方案提供商并不比傳統網絡設備及方案提供商具有更多的優勢,此前電信級方案提供商涉足企業網業務是“由上至下”、能夠提供比傳統網絡設備及方案提供商更為穩定的解決方案的觀點,并不能完全站住腳。而在2006年,這一情形將隨著城域網甚至范圍較大的園區網的構建而得到驗證。同時,會有更多的企業在考慮“電信級業務”的特征時,除了考慮穩定性,也會更加注重網絡將要承載的業務類型,以及為了流暢、穩定地實現業務所采用的方案特征(即業務集成特征),根據Gartner的數據,企業IT預算的40%用于業務集成,這一數據本身就傳遞了很重要的信息。

        第4篇:網絡市場的特征范文

        1、牛皮席產品的基本特征

        牛皮席是幾年前市場上鮮為看到的產品,如今卻愈來愈流行,特別是在江、浙、滬等比較發達的城市更是成為1種時尚、1種新潮,被消費者熱鬧追捧。牛皮席作為新興行業的新興產品又擁有其本身的獨特性:

        一.價位高,個性化需求強。擁有天然真皮作風的牛皮席席屬于高端定位產品,價格昂貴,牛皮席規格的多樣性與特殊性使顧客對于牛皮席的需求日趨彰顯個性化。

        二.季節性強,價格波動大。牛皮席銷售淡、旺季分明,價格隨季節變化波動大。

        三.風險本錢高。牛皮席比較重,企業銷售1般采用空運、貨運、快遞等方式,其運輸本錢高,如果產品在發貨前質量未嚴格把關或者未依照客戶請求發貨,將會見臨退換貨的風險,這樣將會承當來回運費,對于企業將是極大的損失。

        四.進入門坎低,網絡泛濫。牛皮席目前尚屬于新興產品,在良多市場尚屬于1片空白,市場對于這類產品的需求正出現1種強勁的勢頭,網絡銷售的興起又給那些中間商提供了1個很好的無本錢賺錢平臺,大量的商蜂擁而入。這類商的泛濫而入,使產品定價不1,競爭極為之大。

        2、網絡營銷為牛皮席出產企業提供了新契機

        一.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的定義。傳統營銷,就是在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企業或者其他組織以知足消費者需要為中心進行的1系列營銷流動,包含市場調研,選擇目標市場,產品開發,產品定價,渠道選擇,產品促銷,產品存儲以及運輸,產品銷售,提供服務等1系列與市場有關的企業經營流動。網絡營銷,美國有名市場營銷學巨匠菲利普?科特勒對于“網絡營銷”曾經作這樣精辟的解釋。網絡營銷是企業總體營銷戰略的1個組成部份,是樹立在互聯網基礎之上、借助于互聯網手腕來實現必定目標(如品牌或者銷售額)的1種營銷手腕。

        二.網絡營銷的基本特征。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不1樣,其自有的特征為牛皮席出產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契機。具體來講,網絡營銷擁有下列特征:

        (一)營銷方式個性化。在網絡營銷環境下,企業可以以個人為鉆研對于象做到徹底的市場細分,即針對于每一個消費者進行個性化營銷。個性化營銷強調以消費者為導向的1種營銷方式,在網絡環境下,企業能夠等閑地通過數據庫進行管理,實現真實的“1對于1”營銷,這類個性化的營銷方式正好逢迎了牛皮席產品個性化的需求。

        (二)無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互聯網籠蓋全世界市場,牛皮席通過互聯網可以利便快捷地進入任何1國市場,既無時間的限制也無空間的逾越,這類網絡跨國銷售方式為牛皮席產品打開國際市場提供了機遇,還可以依據世界各國氣候的差異以及消費偏好進行差別銷售,這也減輕了牛皮席產品因為季節性強所帶來的資金積存壓力。

        (三)信息傳布快,本錢低,互動性強。應用網絡營銷,企業可以即時與傳送信息,并能及時取得反饋。企業可以通過量種方式進行信息傳布:如應用網絡的BBS(電子公告欄)等方式向外發送信息,實現營銷信息的即時以及更新;可以應用淘寶旺旺、阿里旺旺、Skype、Msn、騰訊QQ、網絡聊天室、百度Hi吧、慧聰、IBM等即時通信工具與客戶進行互動溝通;可以應用博客、貼吧、社區、網站建設等方式產品信息。企業通過這些方式無需任何本錢費用,還能起到很好的宣揚推行效應,并能準確地獲取客戶的需求信息并與之溝通。

        (四)網絡購物擁有利便性、高效性的特征。網絡營銷可大大簡化某些標準化程度較高、購買頻繁或者無比熟識的產品商品的購買進程,提高消費者的購物效力。網絡購物僅僅需要短短的時間就能夠利便快捷的操作完所有的購物流程:選商品——>談判——>肯定購買——>支付寶付款——>賣家發貨——>買家確認收貨,消費者無需出門,只需要具有1臺可以上網的電腦即可以搜遍所有自己需要購買的同類產品,消費者可以比質量、比價格、比服務,終究肯定購買,如果收到貨后發現產品質量不好或者不是自己所需求的,可以請求賣家退換貨,支付寶交易為買賣雙方提供了1個很好的中間保障平臺。通過網絡,消費者不僅可以買到優質價廉的商品,還大大節儉了時間本錢。

        3、牛皮席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的整合

        從網絡營銷的特征以及優勢來看,網絡營銷有從四P理論向四C理論轉變的趨勢。網絡營銷可以應用網絡數據庫進行客戶管理,可以即時以及客戶溝通,搜集、處理相干信息,可以快速地了解市場動態、客戶需乞降購買愿望,和他們的購買力以及支付意愿,了解怎么為他們提供便利性等。對于于營銷者來講,網絡銷售不僅要斟酌網絡營銷自身的優勢,還應結合產品特色、企業本身的狀態、行業特色及其市場狀態等前提具體分析來制訂產品的營銷策略。營銷者應當以網絡營銷為導向結合傳統的市場營銷,才能使總體營銷策略患上以制勝。現從下列幾個方面為切入點進行營銷整合:

        一.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

        國際互聯網為企業提供了1個進行市場鉆研的全新通道,借助于網絡,企業可以樹立網絡數據庫,可以隨時與客戶進行在線溝通,可以清楚準確的了解消費者對于牛皮席的購買意愿、購買需求、購買價格和他們對于產品的預期以及售后請求等信息。據此,營銷者就能夠對于所有消費者的信息進行處理并依據這類動態需求制訂產品策略。

        二.消費者支付意愿

        企業應應用網絡通訊本錢低廉的優勢,踴躍去了解消費者對于牛皮席的需求,并及時向消費者傳遞產品信息。通過與消費者的溝通與信息搜集、處理、及信息反饋來分析消費者對于產品價格的預期,了解他們對于不同規格的牛皮席價格的接受規模。企業依據消費者信息制訂出相應的價格策略,不同的銷售渠道,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企業可以網絡銷售為導向,依據消費者的動態需求信息制訂差異化價格營銷策略。

        三.消費者購物的便利性

        在網絡營銷環境下,消費者可以足不出戶地挑揀自己需要的產品,無需4處奔走勞碌。在選定產品以后,可以直接通過支付寶、網銀付款,付款便捷、且有安全保障。無非這類網絡銷售也要具體分析的,如數字化的產品如軟件、電子書報等,可以通過網絡直接選達用戶的電腦,像牛皮席這類價值較高的什物產品,客戶1般偏向于在看貨后再抉擇購買,企業應依據牛皮席產品的特殊性制訂不同的銷售渠道。

        四.與消費者溝通以及交換

        第5篇:網絡市場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生存型”創業; 整體網絡; 凝聚子群; 社會網絡分析

        基金項目: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9YBB068);湖南省城市經濟研究基地資助。

        作者簡介:孫倩(1977-),女,湖南沅江人,中南大學博士研究生,湖南城市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評價理論、社會網絡研究;湯勇(1978-),男,湖南南縣人,中南大學博士研究生,湖南城市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技術經濟與社會網絡研究。

        中圖分類號:F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096(2012)05-0102-05 收稿日期:2011-09-21

        引言

        “生存型”創業概念來自于全球創業觀察報告GEM。針對創業中的風險特征和創業動機,該機構將創業區分為機會型創業與生存型創業,那些對工作不滿、甚至找不到工作而被迫從事的創業活動被稱之為生存型創業。姜彥福(2002)運用TEA指數對我國境內的創業活動進行分析,得出96%的創業活動沒有創造新市場,屬于生存型創業。

        根據此定義,傳統意義上的個體型創業基本上歸屬于這一范疇。與之有類似關聯的研究是針對農民工創業、城市失業個體創業等將創業作為生存收入來源的創業研究。相當數量的研究從2類視角探討“生存型”創業:一類集中在宏觀視角,主要是探討“生存型”創業形成的原因、政策條件、創業基本環境(姜彥福,2002;程艷,2011;吳勇 等,2010);另一類是從微觀角度研究“生存性”創業的機制,如創業的機會能力、創業的社會資本(黃潔 等,2011)。2類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生存型”創業的宏觀和微觀機制,但這些研究將個體從其面臨的社會情境中抽離出來,可能造成人為的研究割裂。對于這類創業中的一些現象,如具有集聚特征的“生存型”創業群體的結構特點、“生存型”創業中的族群勢力、創業群體間作用機制等,因其嫁接了微觀與宏觀的問題,需要從中觀層面予以解釋。為此,筆者以某農貿市場中的“生存型”創業主體形成的整體網絡為研究對象,試圖通過社會網絡分析方法解釋其機理。

        一、“生存型”創業的網絡視角

        通過網絡關系,創業者可以從不同的合作者那里獲取信息、資金、產品、服務及市場進入資格等資源,因此網絡關系構成對資源獲取的類型及程度有顯著影響(Jack,2005)。

        長期以來,我國“生存型”創業是在缺少完整商業制度的背景下形成的,在操作上更多地借助于非正式制度來獲取社會支持。汪三貴等(2010)將“生存型”創業中的關系體現為正規關系網絡(如信用社社員和合作社會員)和非正規關系網絡(私人關系網),體現了社會支持:各種制度性支持和非制度性支持。

        在創業網絡研究中,創業者間的關系分為2類:一類是創業者和親屬或朋友之間形成的持久的、聯系頻繁的、感情親密的關系,即強連帶;另一類是創業者和所認識的熟人之間形成的偶然的關系,即弱連帶(黃潔 等,2011)。

        綜合以上研究,相關學者給出了“生存型”創業中網絡存在及網絡特征的相關論證,為將創業研究提升到網絡層面提供了理論基礎。筆者在此基礎上,以某農貿市場“生存型”創業整體網絡為研究對象,引入社會網絡分析方法,通過將整體網絡進行聚類分析,對學者們的相關觀點進行驗證,并著重從中觀角度研究“生存型”創業網絡的結構問題。

        二、案例研究

        (一)案例背景

        筆者選取某地級市農貿市場QN作為案例分析對象。之所以選擇某地級市,是因為該市下轄數個農業大縣,具備較強的承載“生存型”創業的文化和基本能力,加之該市與大多數創業者來源地有一定的空間距離,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創業者的其他鄉土社會關系對研究的影響,使研究的整體網絡具備較好的獨立情境。之所以選擇農貿市場是因為農貿市場存在較強的創業集聚,有利于整體網絡邊界的確定。另外,從經營性質看,農貿市場入駐的創業形式集中于個體經營,符合我國“生存型”創業的主要形式(姜彥福 等,2002)。市場內“生存型”創業的比重較大,創業者不論是來源地還是創業類型都具有一定的區分度,便于進行“生存型”創業的整體網絡研究。鑒于以上原因,該案例能較好地代表“生存型”創業網絡的特征,從而確保研究的針對性。

        該市場為本市最大的民營市場,市場建筑面積18600多平方米,擁有攤位1020個,是城區最大的蔬菜、蝦類、肉類、熟食批發市場,并經營與農貿相關的五金、服裝、家居用品等產品,年交易額達7億元。由于市場處在城區繁華的地段,服務半徑較大、人口多,成了市民采購農副產品的集中地。市場采用承包經營,承包者代表業主管理和經營市場,并向所有者交納承包金。承包者直接向外市場招租信息,引進創業者。

        (二)具體分析過程

        第6篇:網絡市場的特征范文

        [論文摘要]隨著人類進入21世紀,新的 通信 技術和網絡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相應地,以此為基礎的一些產業表現出明顯的網絡外部性特征。信息產業不同于以往的傳統 工業 ,它不僅受到傳統的供給方規模經濟的驅動,而且還受到需求方規模經濟即網絡外部性的影響。

        一、明確網絡外部性的概念

        所謂網絡外部性,其主流的觀點傾向于從 市場 主體中的消費者層面來認識網絡外部性。這種觀點給出了一個明確的定義:當一種產品對用戶的價值,隨著采用相同產品或可兼容產品的用戶增加而增大時,就出現了網絡外部性。也就是說,由于用戶數量的增加,在網絡外部性的作用下,原有的用戶 免費 得到了產品中所蘊涵的新增價值而無需為這一部分價值提供相應的補償(因此它屬于外部性的一個特例)。因此,網絡外部性實質上是一種正反饋效應,這種效應以各種形式或強或弱地廣泛存在于信息產業、 金融 業和航空 運輸 業之中,并可對這些行業內的企業競爭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

        主流的網絡外部性文獻,用網絡外部性特指一種正的消費外部性,通常也稱為網絡效應或需求方規模經濟。網絡外部性是以 計算機 通信、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產業的重要特征。

        二、網絡外部性產生的原因

        網絡具有系統性即無論網絡如何向外延伸,也不論新增多少個網絡節點,它們都將成為網絡的一部分,同原網絡結成一體,因此整個網絡都將因為網絡的擴大而受益。同時網絡具有互補性在網絡系統中,信息流或是其他物質的流動都不是單向的,網絡內的任何兩個節點之間都具有互補性。

        由此,網絡外部性其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網絡自身的系統性和網絡內部組成成分之間的互補性(或者稱為網絡內部信息交流的交互性)。

        三、分析網絡外部性過程

        在存在網絡外部性和正反饋的經濟 環境 中,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廠商,都在產品安裝基礎的大小及其將來預期的發展狀況基礎上進行相關的決策。在這個過程中,將可能出現路徑依賴和鎖定。

        在需求方面,用戶的預期協調起著重要作用。當消費者在網絡市場(這里的網絡市場是指具有網絡外部性的市場)中選擇產品的時候,他們的預期在購買產品或網絡組成部分的過程中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如果消費者之間的協同合作是切實可行的話,那么這將可能降低選擇失敗網絡的風險并且能夠使消費者從一個更大且持久的網絡中分享到更多的網絡利益。

        在供給方面,廠商的戰略行為發揮著重要作用。采取不同的行動將影響消費者的預期和實際行為,進而影響到市場發展的不同路徑。比如,標準戰略,對于一個網絡市場,是否存在一個既定的標準有著很大的不同。標準促進了兼容性或互聯性,從而擴大了網絡,為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在存在標準的前提下,消費者之間可以實現兼容,而不會出現由于不兼容而帶來的無法交流的問題,也無需為了從一種產品轉移到另一種不兼容的產品而付出 成本 。

        四、簡析網絡外部性對 經濟 產生的影響

        (一)對價值層面的影響

        由于網絡外部性的影響,產品的價值已不再集聚于產品本身所具有的屬性,而是逐漸外延至整個產品網絡。因而消費者對產品的效用評價函數也不再僅僅基于產品本身,而將產品網絡也包含了進去。在這樣的前提下,消費者選擇的不再僅僅是一個產品,而是選擇一個網絡。廠商所應做的不是去制造一個產品,而是建立一個網絡。

        (二)對 市場 消費需求的影響

        由于網絡外部性的存在,使短期市場需求曲線向外平移,平移的程度取決于消費者預期,即對網絡大小的預期。因而廠商可以在預期上大做文章,進行有效的預期 管理 ,通過預期產生的網絡外部性來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從而制訂有利于廠商的決策。

        (三)對市場均衡方面的影響

        對于傳統的經濟領域,市場均衡是唯一的,而且也是穩定的。而網絡外部性下的市場均衡卻是多重的,穩定和不穩定共存,因而傳統的均衡分析理論已不再適用。多重均衡的現象給廠商的決策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市場最終會趨向兩個穩定均衡中的一個零均衡或者大網絡均衡,即被市場逐出或成為標準而被市場廣泛接受,兩者之間的過渡點便是臨界容量。廠商的短期決策都應把達到長期的均衡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考慮如何通過對安裝基礎的投入來達到臨界容量,引發正反饋,最終達到大網絡均衡,從而在大網絡均衡下從鎖定的顧客中獲得長期利潤;而不是為了賺取達到臨界容量前的短期利潤,而喪失了網絡成長的機會。

        (四)對外部性內部化的影響

        網絡外部性不同于一般的外部性,它的作用范圍僅在同一網絡內部,而非整個 社會 范圍。傳統外部性的問題通常放在 公共 經濟學 的領域內,通過對整個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考慮來解決外部性問題。而網絡外部性卻因其作用域的限制,使其內部化僅僅限于網絡內部,從如何最有效配置整個網絡內部資源出發,解決網絡外部性引發的無效率問題。在消費網絡內部,外部性的行為人由于各種原因而無法將其產生的消費外部性內部化,因而這一重任便落在了外部性的第三方網絡發起人身上。作為網絡外部性的最終提供動力,網絡發起人產品/服務的提供者有足夠的動機,從優化整個網絡資源的角度出發,來將網絡外部性整合起來,或作為收益回收,或作為網絡的競爭優勢。最終的內部化成了網絡的內部化,而第三方網絡發起人只是內部化的執行者。

        五、 總結

        網絡所獨有的經濟特征網絡外部性使網絡產業具有了與眾不同的產業特征,正是這些特征帶來了網絡產業的高速發展。由于網絡產業存在的這種外部性、網絡技術的高度發達及其在宏觀經濟中的應用徹底改變人們駕馭經濟運行的能力,使人類進入新的經濟時代后各種資源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經濟健康、高速的增長。

        參考文獻:

        [1]王家聚,新經濟下的網絡外部性,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第7篇:網絡市場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雙邊市場;橫向兼并;交叉網絡外部性

        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傳統的對橫向兼并的反壟斷研究針對的是單邊市場,主要探討單邊市場上(1)大企業間的橫向兼并對消費者、其他生產者及整個社會福利的影響,(2)資產規模、市場份額、自由進入等因素對大企業間橫向兼并效果的影響,(3)如何對大企業間橫向兼并所可能引發的反競爭效應(單邊效應與協調效應)進行反壟斷規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隨著網絡經濟的興起與發展,eBay并購易趣、亞馬遜并購圖書銷售商AbeBooks等一系列雙邊市場企業并購事件的發生對傳統的反壟斷規制理論提出了挑戰,因為雙邊市場所特有的交叉網絡外部性和價格結構非中性使得廠商的行為選擇及其結果與傳統的單邊市場中的廠商大不相同,對雙邊市場企業間的橫向兼并進行反壟斷規制所應考慮的因素較之單邊市場應更多、更復雜。于是,銀行卡、電商、傳媒等具有雙邊市場特征的企業間橫向兼并所可能引發的反競爭效應日益受到學界和反壟斷當局的重視。然而,截止目前,對雙邊市場企業橫向兼并的反壟斷規制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現有文獻尚不能清楚解釋雙邊市場上企業間的橫向兼并對其他競爭者及消費者福利的影響,也不清楚自由進入等因素的作用是否依然如同單邊市場一樣有重要的抑制反競爭的作用。為此,本文擬在一個四平臺框架中考慮橫向兼并的福利效應,尤其是對消費者面臨的最終價格的影響,以期進一步豐富雙邊市場反壟斷規制方面的研究,并對反壟斷當局的相關實踐提供理論參考。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于單邊市場的并購理論,成本節約對價格的影響不是單調的,并依賴于交叉網絡外部性。尤其是,當兩個并購廠商間的距離較小時,如果交叉網絡外部性較弱,消費者的福利將受損,兼并廠商的效率抗辯仍然是必要的。

        二、文獻回顧

        自Evans(2003)、Rochet & Tirole(2004)以及Armstrong(2006)關于雙邊市場的經典文獻問世之后,有關雙邊市場理論的研究便成為學界備受關注的一個學術熱點和難點問題,并主要集中在雙邊市場的定義與特征、雙邊市場競爭和雙邊市場的反壟斷規制三個方面。因本文研究的是雙邊市場橫向兼并問題,故下文僅對與此有關的部分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

        (一)雙邊市場

        1.雙邊市場的定義

        關于雙邊市場的定義,目前學者們尚未達成一致。就其本質而言,雙邊市場是一個促使平臺兩側用戶達成交易的中介或平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這顯然無法將其與單邊市場區分開來,因為有些單邊市場也具有這一特性。例如,鄉村自發形成的農貿集市通常被視為單邊市場。為了對雙邊市場區別于單邊市場的本質特征進行刻畫,Rochet & Tirole(2004)從價格結構非中性的角度將雙邊市場界定為:平臺在向兩側客戶索取的價格總水平保持不變的前提下,能夠通過向市場一側的參與者提高價格的同時向市場另一側的參與者降低價格來影響交易數量。若采用量化的公式可表述為:當一個平臺企業向兩側客戶索取的價格總水平P=Pa+Pb不變時(其中,Pa表示平臺向用戶A索取的價格,Pb表示平臺向用戶B索取的價格),Pa/Pb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對平臺的總需求以及相應的總交易量。換言之,價格結構是非中性的,平臺必須設計好能夠將交易雙方吸引到平臺上來交易的價格結構。按照Rochet & Tirole(2004)的定義,在雙邊市場上,科斯定理因雙側用戶間充滿外部性而不再適用于其相互間的交易(這是雙邊市場的必要條件),標準的定價原則亦不再適用,因為在價格結構的設計中,對一側用戶的定價水平要著眼于其對另一側用戶的外部性。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平臺間的競爭并不必然會產生有效的價格結構。于是,平臺必須小心翼翼地考慮包括價格結構在內的各種影響因素,采取必要措施來吸引和穩定平臺兩側的用戶,比如規定雙側用戶間的交易條款,審查一側用戶的資質,制定雙側用戶交易價格上限等。但無論如何,當他們采取一些措施來對一側的用戶進行限制時,這些措施必須足以對另一側用戶產生足夠大的吸引力,以致于其因采取限制措施而在一側損失的利潤可以從另一側用戶數量的大幅增長中得到彌補。

        與Rochet & Tirole(2004)的研究視角不同,Armstrong(2006)從交叉網絡外部性的角度對雙邊市場進行了較為直觀地界定,認為市場一邊用戶的凈效用如果因另一邊用戶數量的增長而得以增加,這個市場就是雙邊市場。換言之,在雙邊市場上,兩組不同性質的用戶通過加入平臺來完成交易,而平臺一側的用戶是否加入該平臺取決于平臺擁有的另一側用戶的數量。相較于Rochet & Tirole(2004)的定義,Armstrong(2006)對雙邊市場的界定不僅直觀,而且易于建立數理模型。

        盡管上述兩篇經典文獻的研究視角有所不同,對雙邊市場的界定也有差異,但我們從中還是可以捕捉到共性的東西。首先,雙邊市場的形成需要存在兩組不同類型的用戶;其次,雙邊市場的形成能夠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最后,雙邊市場兩側用戶各自的收益均取決于對方參與的程度,即存在一定的交叉網絡外部性,且兩側用戶均不能對這種交叉網絡外部性進行完全內部化,而平臺企業可以通過同時對兩側用戶提品與服務將上述交叉網絡外部效應內部化,這也意味著平臺企業的定價結構是非中性的。

        2.雙邊市場的特征

        與單邊市場相比較,雙邊市場的特征主要體現在需求、供給和多平臺接入三個方面。首先,與傳統市場上的功能性互補需求不同,在雙邊市場上,由于交叉網絡外部性,平臺兩側用戶對平臺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存在顯著的基于用戶基礎而產生的非功能性互補需求,即整個市場的需求源于平臺兩側用戶各自需求的聯合需求,缺一不可,平臺企業的供給需要同時協調好兩側用戶的需求。例如,約會網站一側的男性用戶希望通過約會網站找到理想的女性約會對象,另一側的女性用戶則希望通過約會網站找到心儀的男性約會對象,而只有同時擁有大量的男性用戶群和女性用戶群的約會網站才能很好地匹配男性用戶和女性用戶的需求。其次,與傳統市場不同,雙邊市場中平臺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由兩側用戶的聯合需求決定的,且平臺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成本具有高固定成本、低邊際成本的特征,這就決定了一定的用戶基礎或客戶基是平臺企業獲利的先決條件。平臺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交叉網絡外部性,通過調節價格結構和產品/服務質量來調節雙側用戶的需求,從而在最大限度地滿足雙側用戶需求的同時實現自身利潤的最大化。最后,雙邊市場上的雙側用戶普遍存在多平臺接入特征。盡管用戶的多平臺接入并非雙邊市場固有的本質特征,但“這一特征對雙邊市場中平臺企業的價格結構、競爭策略選擇以及平臺間兼容性選擇都有一定的影響”(周正,2015)。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發生,關鍵還是由于交叉網絡外部性的存在,用戶希望通過多平臺的接入來最大限度地獲取因平臺另一側用戶規模所帶來的效用的增加。

        (二)雙邊市場橫向兼并的反壟斷規制

        一般而言,競爭對手之間的合并通常會引起市場力量的增強和較高的價格,從而損害消費者。但在雙邊市場上這個結論也許是不正確的:交叉網絡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用戶從平臺另一邊商業伙伴的增加中所得到的效用可以抵消價格上漲的影響,其結果是,兼并雖然帶來平臺兩側價格的上漲,但與此同時,兼并增加了社會福利而不是減少了社會福利水平(Evans,2003)。例如,翁軼叢等(2003)對具有網絡外部性特征的雙邊市場中廠商橫向并購的動機及福利效應的研究表明,先行廠商始終具有并購動機,雖然跟隨廠商有可能進行兼并反擊,但其市場策略受制于網絡外部性的強度大小。在均衡狀態下,兼并后消費者福利會降低,但是一定的網絡外部性強度會提高整體社會福利水平。王國才(2009)基于Salop圓形城市模型,對存在網絡外部性情形下的廠商橫向并購問題進行了研究,認為較強的網絡外部效應導致較高的市場集中度,而市場集中度的增加會進一步提升社會凈福利水平,最優行業結構為完全壟斷。網絡廠商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具有較強的動機進行橫向兼并。Chandra & Collard-Wexler(2009)在消費者都是臺接入,而廣告商是多平臺接入(即可以在不同的報紙上刊登廣告)的情形下研究了報紙業的橫向兼并問題,結果顯示:因橫向兼并而增加的集中度可能不會引起雙邊市場上任何一邊的價格上漲,因為壟斷可能會產生更低的價格。具體到讀者一邊,報紙商將按照低于邊際成本的價格出售報紙,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讀者,從而吸引更多的廣告商,獲得更多的收入;而在廣告商這一邊,報紙商可以維持原有的價格不變,甚至是降低一點廣告價格。這實際上就是Leonello(2010)所說的價格降低的協同作用。加拿大報紙業的數據證實了橫向兼并并沒有導致報紙價格的上漲,許多兼并者提高了效率或是節約了成本,而低成本允許廠商保持價格穩定不變。Chandra & Collard-Wexler(2009)與Leonello(2010)甚至認為,由于兼并平臺內部化了合作伙伴平臺上的價格增加這一事實的存在,平臺間的兼并更有可能使兼并后的價格低于兼并前的價格。換句話說,間接網絡外部性可能逆轉典型合并后的激勵機制,增加價格開拓市場能力。但也有學者對此表示質疑。例如,程貴孫和陳宏民(2009)參考Barros等(2005)的方法研究了具有負外部性的電視傳媒平臺企業的橫向兼并,結果表明橫向兼并雖然能夠帶來廠商利潤的增加,且不至于傷害到廣告主的利益,但兼并可能會造成社會整體福利水平的下降;Przemyslaw Jeziorski(2014)運用1996-2006年的數據對美國無線電產業的并購效率進行了分析,解釋了并購廠商對聽眾和廣告商施行市場勢力的內在動機,分解了并購后的產出變量和廣告商廣告供給變量的不同影響,結果顯示:1996-2006年期間,聽眾的福利增加了02%,廣告商的福利下降了21%。

        針對學界重理論、輕實證的現象,李新義和王浩瀚(2010)利用中國網絡傳媒業2005-2007年的經驗數據對雙邊市場橫向兼并的定價及福利效應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發現平臺企業間的橫向兼并對市場兩側用戶的價格無顯著影響,但對兼并廠商的長期盈利能力有明顯的正向作用,進而主張應鼓勵中國網絡傳媒業廠商間的橫向兼并;馬姣(2013)通過優酷和土豆的并購案例研究了中國視頻行業橫向兼并的福利問題,認為橫向兼并可以降低內容及寬帶成本,降低廣告主的價格,提高廣告數量,但用戶的效用卻因廣告的增多而下降,不過這種效用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被兼并后視頻內容的改善以及多樣性等因素的作用所抵消。

        隨著研究的深入,Evans & Schmalensee(2007)提出傳統的兼并分析可能一直適用于當市場的交叉網絡外部性足夠低的情況,Evans & Noel(2008)進一步指出,通過使用傳統方法來分析雙邊市場的兼并問題會帶來嚴重的錯誤。例如,Evans & Noel(2007)對于Google和DoubleClick公司之間的合并進行了演示分析――這也許是雙邊市場兼并的第一個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依靠傳統的方法將市場的雙邊性納入分析將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盡管對雙邊市場理論的正確認識和相關的對兼并問題的預測日益受到市場監管機構、公共政策制定機關的關注(Economides,2008;2010),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雙邊市場的本質并沒有在決策中發揮系統作用,而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例如,2012年挪威Edda和A-pressed兩大傳媒之間的橫向兼并宣告失敗,因為反壟斷當局給出的條件是:在地方市場中進行有條件的結構補償和資產分離;德意志交易所和紐約泛歐交易所的交易在2012年也被禁止,理由是反壟斷當局認定兼并后成本的節約不足以抵消價格的上漲。顯然,上述案例所體現出的反壟斷當局的決策邏輯明顯違背了大多數雙邊市場文獻所涉及的理論,因為從經驗研究、至少在個案研究中,雙邊市場的橫向兼并不降低福利水平,這就提醒學界需要更進一步研究雙邊市場的橫向兼并問題。

        本研究關注兼并廠商可獲得成本節約條件下的定價策略以及兼并對消費者福利水平帶來的影響。我們使用Salop模型作為研究框架,假定市場的雙邊是完全對稱的,存在局外人,兼并可以獲得成本節約,并且兼并后的價格是交叉網絡外部性的函數。模型在相鄰兼并的前提下計算和比較內部與外部平臺的最優定價,考察兩種不同情形:第一,交叉網絡外部性較弱;第二,交叉網絡外部性較強。

        三、研究模型

        Salop模型相對于Hotelling模型而言,前者是圓形城市模型,適用于多個廠商競爭的情形;后者是橫向差異模型,適用于雙寡頭廠商競爭的情形。本文研究的平臺廠商處于多寡頭的雙邊市場(例如京東、蘇寧、國美、新蛋),與Salop模型假設更為接近,所以選取Salop模型來對平臺廠商兼并前后的定價及其福利效應進行分析。

        (一)基本假設

        假定:(1)在一個雙邊市場上有四個平臺企業k∈{A,B,C,D}參與價格競爭,且這四個平臺企業等距離地分布在周長為1的圓周上;每個平臺企業向雙邊市場客戶提供同質的產品或服務,成本均為c;Ni,i∈1,2,表示市場某一邊的客戶群體。(2)平臺兩側的用戶均是臺接入(single-homing),即只選擇四個平臺企業中的一家,不存在同時選擇多個平臺的行為。之所以假定用戶的臺接入,主要是基于以下三點理由:一是在所有用戶都是臺接入時,不存在用戶對某個平臺的內在偏好,除非某一平臺的另一端有較多的用戶或價格較低;二是在市場一側的用戶是多平臺接入的情形下,市場另一側的用戶也具備多平臺接入的激勵,因為多平臺接入不僅會提高用戶交易成功的概率,而且使用戶有機會選擇費率更低的平臺;三是模型簡單,易于分析。(3)假設所有平臺廠商沒有價格歧視,客戶保留效用足夠大,并且假定趕路成本為線性。

        四、相鄰平臺兼并的福利效應

        在單邊市場上,相鄰廠商的兼并如果不是為了成本的降低,會提高整體市場的價格,但距離越遠的廠商,價格提高的越不明顯(Levy & Reitzes,1992);相鄰廠商的兼并不僅提高了兼并廠商的利潤,而且因封閉效應的存在提高了廠商的利潤,但廠商利潤增加的多少取決于其與兼并廠商間的距離。因此,非相鄰廠商兼并的動機主要是成本的節省或者是可維持的共謀,而相鄰廠商兼并的動機則主要是市場勢力和利潤的增長。相鄰廠商兼并后,兼并廠商將意識到,運用其提高了市場勢力在一個地區上提高價格,將提高另一個地區的利潤,因此其將提高價格,其他廠商將跟隨提高他們各自的價格。那么,這一結論在雙邊市場上是否依然成立嗎?為了驗證這一點,區分清楚雙邊市場和單邊市場兼并的區別,接下來,我們用四平臺的模型框架分析雙邊市場上相鄰平臺的橫向兼并。

        假設平臺A和B兼并,其位置和消費者意愿均保持不變,兼并者不關閉A或者B中的任何一個平臺,因此仍有八個被決定的價格。我們假定兼并廠商的成本降低了Δ,Δ∈(0,c),未參與兼并的廠商成本不變,因此有:

        由函數圖像可知,隨著交叉網絡外部性α的變化,f不存在極值。

        通過以上分析,雙邊市場上相鄰廠商間的橫向兼并對消費者福利的影響取決于平臺兩邊用戶的交叉網絡外部性。強交叉網絡外部性可誘使兼并廠商降低市場價格,從而增加消費者福利,并且兼并后,兼并廠商由于規模經濟而降低了成本。相反,弱的網絡外部性使兼并廠商提高了均衡價格,進而降低了消費者福利水平,不過兼并廠商同樣因規模經濟效應而降低了成本,效率抗辯仍然是必要的。可見,雙邊市場橫向兼并的效應遠比單邊市場復雜的多,反壟斷當局在對雙邊市場橫向兼并進行審查時,需要審慎地判斷其可能帶來的單邊效應,不能簡單地運用單邊市場的相關理論同意或否定一起兼并案例。

        五、結論與政策含義

        在某種程度上,交叉網絡外部性對消費者更有利。一個基本的觀點是:強的交叉網絡外部性對廠商提供了降低市場價格的激勵,從而使其可以更好地從需求增長中獲益。其基本原理類似于企業利潤來自于成本節約的觀點。弱的交叉網絡外部性不能完全補償兼并后的市場勢力的影響作用,需要兼并廠商內部獲得足夠高的成本節約來促使他們降低價格。

        由于兼并廠商和外部廠商定價策略的互補性,根據價格反應函數的斜率,外部廠商仍有可能降低價格,這對消費者福利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通過Salop圓形城市模型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網絡外部效應參數α對兼并廠商定價行為的影響是顯著的,或者可以等價地認為命題1的結果受到了雙邊市場理論的驅動。

        綜上,本文的研究表明:不同于單邊市場的并購理論,成本節約對價格的影響不是單調的,并依賴于交叉網絡外部性;如果兼并廠商不能獲得成本的節約,在單邊市場中,兼并后的市場均衡價格必然上漲,但在雙邊市場,由于足夠強的網絡外部性,消費者可能依然從中受益;當兩個并購廠商間的距離較小時,如果交叉網絡外部性較弱,則效率抗辯仍然是必要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廠商效率的提高有可能足以大于兼并后消費者福利的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Evans & Schmalensee(2007)的觀點:當市場的雙邊性足夠低時,傳統的兼并分析仍然適用。

        參考文獻:

        [1]Armstrong,M. Competition in two-sided market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6,37(3):668-691.

        [2]Chandra. A, and A. Collard-Wexler, Mergers in Two-Sided Markets: An Application to the Canadian Newspaper Industry[J].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 2009,18(4):1045-1070.

        [3]Evans,D.S. and M.D. Noel. Defining Markets that Involve Multi-Sided Platform Businesses: An Empirical Framework with an Application to Gongle′s Purchase of Doubleclick[J].Ssrn Eletronic Journal,2007,551.

        [4]Evans, D.S. and M.D. Noel. The Analysis of Mergers that Involve Multisided Platform Businesses[J].Journal of Competition Law and Economics, 2008,4(3):663-695.

        [5]Evans, D.S. and R.Schmalensee.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f Markets with Two-Sided Platforms[J].Competition Policy International, 2007,3(1):149-179.

        [6]Evans, D.S. The Antitrust Economics of Multi-Sided Platform Markets[J].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 2003,20(2):325-382.

        [7]Leonello,A. Horizontal Mergers in Two-Sided Markets[R].Working Paper,2010.

        [8]Levy, D.T. and Reitzes, J.D. Anticompetitive Effects of Mergers in Markets with Localized Competition[J].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 Organization, 1992,8:427-440.

        [9]Przemyslaw Jeziorski. Effects of Mergers in Two-Sided Markets: The US Radio Industry[J].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icroeconomics, 2014, 6(4):35-73.

        [10]Rochet, J.C. and J. Tirole. Defining Two-Sided Markets[R].Working Paper, 2004.

        [11]程貴孫,陳宏民. 具有雙邊市場特征的電視媒體平臺競爭模型[J].系統管理學報,2009(1):1-6.

        [12]李新義,王浩瀚.雙邊市場橫向兼并的定價及福利研究――以中國網絡傳媒業為例[J].財經研究,2010(1):27-33.

        [13]馬姣.我國網絡視頻行業橫向兼并的福利分析[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3.

        [14]王國才.基于Salop模型的網絡企業橫向并購研究[J].系統工程學報,2009(3):343-349.

        [15]翁軼叢,陳宏民,倪蘇云.基于網絡外部性的企業橫向兼并研究[J].系統工程學報,2003(2):13-18.

        [16]周正.電子商務平臺競爭與規制――基于雙邊市場理論的研究[M].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5.

        第8篇:網絡市場的特征范文

        【論文關鍵詞】新經濟;網絡營銷;運作方式

        一、引言

        “新經濟”(New Economy)概念,在美國興起,隨后迅即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與使用。所謂“新經濟”是建立在信息技術革命和制度創新基礎上的經濟持續增長與低通貨膨脹率、低失業率并存,經濟周期的階段性特征明顯淡化的一種新的經濟現象。可以把“新經濟”理解為“由新技術革命所推動的經濟發展與增長”。而21世紀,隨著信息社會的來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方方面面,電子商務對傳統的市場營銷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全球電子商務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市場信息和商務信息的處理和傳遞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市場的各種要素高效、及時融合,提高了整個市場的經濟運行效率,網絡正在逐漸成為一個真正的全球性的“新興市場”。網絡營銷作為電子商務重要的組成部分和直接的推動力量, 由于其降低銷售成本、宣傳方式及結算方式方便快捷等優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給企業帶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嚴峻的數字化生存危機。而對于新經濟環境下網絡營銷運作方式的研究,意義在于規范網絡營銷運作,使得其更加合理化和科學化,銷售人員能夠對細節把握更加準確,從而更有效地達成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這也無疑對于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并促進新的網上市場的發展與繁榮具有重大意義。

        二、網絡營銷的涵義

        菲利普·科特勒將營銷定義為“個人和集體通過創造、提供出售,并同別人自由交換產品價值,以獲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種社會過程”。也就是說,營銷是以滿足人類各種需要和欲望為目的,通過市場使潛在交換成為現實交換的活動的總稱。而關于網絡營銷的含義,目前在國內尚未有統一的定義,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方面給于不同的解釋。

        陳志浩、毛志山有類似的看法:網絡營銷是利用計算機網絡、現代通訊技術以及數字交互式多媒體來實現的現代營銷方式。黃敏學認為:網絡營銷是在Internet上進行的營銷活動,它的基本目的和營銷工具與傳統營銷是一致的,只不過在實施和操作過程中與傳統方式有著很大區別。陰雙喜、何佳訊、王磊認為:網絡營銷是企業以現代營銷理論為基礎,利用因特網(也包括企業內部網和外部網)技術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需求,以達到開拓市場,增加盈利為目標的經營過程。

        綜上,從營銷學的角度出發,將網絡營銷歸納定義為:網絡營銷指企業通過國際互聯網、通信網絡以及數字交換媒體等網絡形式,針對用戶進行的營銷活動,它是傳統營銷在網絡時代的新發展。

        三、網絡營銷的特征

        與傳統營銷相比,網絡營銷顯現出更為廣泛性、實時性、經濟性、交互性等特點。

        (一)廣泛性

        目前全球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都己接入了互聯網,網絡提供了一個真正意義上集中所有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世界市場。網絡既是信息資源的海洋,又是商家展示自己的數字廣告媒體,受眾范圍極廣,選擇余地也更加廣闊。

        (二)實時性

        互聯網上的信息是可以實時更新的,所以利用互聯網配合時效性很強的營銷活有很大的優勢,商家可以隨時配合整體營銷計劃的調整而改變網上的信息,還能夠實時反饋信息,與顧客及時進行溝通,贏得顧客的滿意。

        (三)經濟性

        通過互聯網絡進行信息交換,一方面可以減少印刷與郵遞成本,可以無店面銷售,免交租金,甚至可以零庫存,節約水電與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由于通路和傳播過程中帶來的高額費用,還可避免迂回多次交換帶來的損耗。

        (四)交互性

        網絡營銷的最大特點在于交互性。傳統的營銷是單向的、推動的模式,網絡營銷由于有了互聯網的參與,消費者能夠及時、方便選擇自己喜歡的產品和服務,而廠商也很容易了解消費者的要求并制作其需要的產品。這就是廠商——消費者的互動性。

        四、新經濟環境下網絡營銷的運作模式

        (一)網上市場調查

        網上市場調查主要利用互聯網的交互式信息溝通渠道來實施調查活動。它包括直接在網上通過問卷進行調查,還可以通過網絡來收集市場調查中需要的一些二手資料。利用網上調查工具,可以提高調查效率和調查效果。

        (二)網上消費者分析

        國際互聯網作為信息溝通工具,正成為許多興趣、愛好趨同的群體聚集交流的地方,并且形成一個特征鮮明的網上虛擬社區,了解這些虛擬社區的群體特征和偏好是網上消費者行為分析的關鍵。用它來了解一些潛在客戶的行為特點制定出新的營銷策略。

        (三)企業網上宣傳

        我國的網絡廣告渠道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網站, 另外一種是通過電子郵件。我國的網絡廣告呈現出很強的行業性, 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行業, 這是由因特網網民的局限性所決定的。同傳統的廣告相比, 它具有互動性、快捷性、豐富性、廣泛性和可控性的特點。公共關系是一種重要的促銷工具, 它通過與企業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為企業的經營管理營造良好的環境。通過與網上新聞媒體建立良好合作關系, 將企業有價值的信息通過網上媒體和宣傳, 以引起消費者對企業產生興趣。同時通過網上新聞媒體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通過互聯網宣傳和推廣產品;通過互聯網建立良好溝通渠道。讓與企業利要達到上述目標必須做到:同網絡新聞媒體合作;宣傳推廣產品;建立溝通渠道。

        (四)網上渠道的選擇

        開展網絡營銷將會為企業的營銷渠道產生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公司可以利用網絡技術整合各種渠道資源,提高渠道的運作效率。這種做法主要是使公司能夠及時獲取商采集的市場信息,利用網絡監測產品銷售和市場變化,做出及時、正確的營銷決策;另一方面,公司可以通過建立新型的網絡流通渠道,來提高產品的流通效率。一種方式是開展網絡直銷,其特點是互動、快捷、低成本;;另一種是組成新型的“制造商一經銷商一網絡中間商一消費者”的渠道模式。在新經濟環境下, 借助于Internet還可以建立起會員網絡, 這是新經濟環境下市場營銷的一個重要渠道。

        (五)網上價格營銷策略

        網絡作為信息交流和傳播工具,從誕生開始實行的是自由、平等和信息免費的策略,因此網上市場的價格策略大多采取免費或者低價策略。因此,制訂網上價格營銷策略時,必須考慮到網絡對企業定價影響和網絡本身獨特的免費思想。由于Internet 營造的全球市場環境, 企業在制定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時, 要針對國際市場的需求狀況和價格情況確定本企業的價格策略。由于信息環境的開放性和互動性, 市場是開放和透明的, 消費者可以就產品及價格進行充分地比較、選擇,因此,要求企業以盡可能低的價格向消費者提品和服務。

        (六)網上促銷與網絡廣告

        網絡廣告作為最重要的促銷工具,主要依賴于Internet第四媒體的功能。網絡廣告具有傳統的報紙雜志、無線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體廣告無法比擬的優勢,即網絡廣告具有交互性和直接性。不同企業的網絡營銷促銷形式除有一般網絡營銷的特點之外,也還有它自身的特色。但各大門戶網站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并有自己的特色服務這些大型的綜合媒體優點是點擊率大,瀏覽人數多非常利于產品的品牌推廣。企業網站可以在這些平臺上注冊成為會員與這些平臺充分合作發揮這些平臺的優勢促進企業產品的銷售。

        (七)網絡直銷

        進行網絡直銷可以利用因特網的快捷、方便的特點, 而且節省很多費用。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從目前來看, 國內市場環境對網絡直銷有較大制約, 主要表現在: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能力較低;市場機制不健全, 體系不完善;產品質量、服務質量難以保證;網絡建設有待提高;配套的網絡營銷法規、銀行、運輸服務體系尚未確定;消費觀念尚存在較大差距;企業運用互聯網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進行網絡直銷,更加需要努力降低甚至擺脫以上幾方面的制約。

        (八)與分銷商的聯系

        要搭建企業的供應鏈, 主要是在供貨商和企業分銷商之間搭建企業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統,這是網絡直銷的一種自然延伸。企業要建立自己的局域網和廣域網。但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網絡營銷盡管發展迅速, 但相對傳統營銷而言,其份額仍然是很小的,企業傳統分銷渠道仍然是企業寶貴的資源。通過互聯網加強企業與分銷渠道的緊密聯系,使分銷成為企業營銷活動的自然延伸,是加強雙方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力量。利用互聯網構建商家與供應商新型實時的聯系框架,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最佳途徑。

        (九)網絡營銷管理與控制

        網絡營銷作為在Internet上開展的營銷活動,必將面臨許多傳統營銷活動無法遇到的新問題,如網絡產品質量保證問題、消費者隱私保護問題,以及信息安全與保護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是網絡營銷必須重視和進行有效控制問題,否則網絡營銷效果會適得其反,甚至會由于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網民對反感問題反應比較強烈而產生較大的負面效應。要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不僅需要牢靠的軟件系統,還需要公共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和管理力度,更需要企業自身站點的監控力度和管理機制,建立一個有效的監管機制是控制網絡營銷工作良好運作的有效辦法之一。

        (十)網絡營銷集成

        主要是指依靠網絡與原料商、制造商、消費者建立密切的聯系, 并通過網絡收集傳遞信息( 運用數據庫)。而根據消費者的需求, 充分利用網絡伙伴的生產能力, 實現產品設計制造及銷售服務的全過程。這種模式被稱為網絡營銷集成。

        第9篇:網絡市場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網絡經濟;競爭戰略;機遇;挑戰

        一、網絡經濟特征概述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網絡經濟成型奠定了基礎,使得網絡經濟的影響范圍愈來愈大。網絡經濟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象征著人類社會逐漸走向了以智力資源為主要依托的時代,可謂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標志物。網絡經濟并不是單純性的網站經濟、網絡公司經濟,它是以國民經濟信息化為基礎,通過企業內外部信息網絡進行動態商務活動及管理活動所產生的新型經濟形態。與傳統經濟相比,網絡經濟具有明顯的特征性,具體如下[1]:(一)技術性。網絡技術、信息化技術及計算機技術是網路經濟的原動力。換句話說,網絡經濟對技術有著高度的依賴性。在網絡經濟當中,信息生產及應用占據了核心地位,正是由于這些高新技術的支持,才造就了網絡經濟高效率、低成本、低通脹、多選擇的特點。(二)虛擬性。網絡經濟與傳統工業經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態。工業經濟屬于典型的迂回生產經濟,而網絡經濟這是直接經濟,虛擬化形式是其基本表現方式。這種虛擬交易方式也就意味著買賣雙方不需要經過“面對面”的交流環節,便可進行直接交易。交易的互信則是以歷史資信為基礎,這種虛擬性讓企業省略了中間渠道,使運營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三)風險性。網絡經濟的風險性主要來源于交易平臺的穩定性及誠信問題。

        二、網絡經濟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與傳統工業經濟相比,網絡經濟環境發展更加快速,其影響范圍更廣,對企業生產、技術形式、組織形式及人們的工作思維方式等均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網絡經濟的直接交互性特征有效擴充了買家對賣家的選擇范圍,滿足了買家的個性化需求,并縮短了買家的交易時間,為買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正是基于上述特征,刺激了買家的消費能力,為商戶創造了更大的商機[2]。網絡經濟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賣方的議價能力,為企業創造了更大利潤空間。當然,網絡經濟需要依靠標準化規范提供安全保障。標準化及規范化為新進企業設置了門檻。同時,網絡經濟的敏捷性特征讓企業目標市場由群體逐漸趨向于個體化轉變,并衍生出了定制化生產模式[3]。在這種背景下,給很多新進企業創造了發展良機,但也讓市場競爭變得愈來愈激烈,一旦企業跟不上市場節奏及市場環境變化,就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三、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競爭戰略分析(以騰訊公司為例)

        騰訊是國內網絡經濟環境下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下文以騰訊公司為例,對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競爭戰略進行分析:

        (一)合作戰略

        合作戰略是騰訊公司進一步拓展市場,提升影響力的關鍵戰略。騰訊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在軟件及網絡運營方面無疑是佼佼者,但其他領域并不是其所長。騰訊公司通過實施合作戰略,與其他領域龍頭企業如中國移動、蘋果等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并將部分授權業務給予這些企業,形成統一戰線,共同開拓市場。這種戰略部署,讓騰訊能夠將精力置于核心業務上,如QQ、微信、微博平臺等。這樣騰訊既可鞏固現有的核心業務,又可通過合作,開拓其他領域,實現綜合盈利。除了與大型企業合作外,騰訊也十分重視與新興中小企業合作。騰訊通過實施行業開放平臺戰略,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參與其中,并扶持優秀的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在部分項目上達成共贏。例如,騰訊通過與國內彈幕網站嗶哩嗶哩進行合作,進一步豐富了自身的視頻業務,并可快速獲取用戶體驗積累,為相關戰略部署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資源支持。

        (二)多元化戰略

        多元化戰略是騰訊公司最為重視的核心戰略。目前,騰訊已經形成了面向在線生活產業模式的業務布局,分別構建了QQ、、騰訊拍拍及QQ游戲四大平臺,并以這些平臺為基礎衍生出了一系列網絡社區。這些平臺融合了多元化業務,并且為用戶提供了定制化服務。同時,上述平臺、社區之間相互關聯、緊密聯系,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綜合化的服務體系,讓用戶體驗上升了一個層次。事實上,除去QQ外,騰訊在網絡媒體、電子商務、視頻業務等方面并未達到行業頂尖水準,但騰訊往往能夠將關聯性不大的業務利用QQ這個平臺串聯起來。換句話說,QQ在這些業務當中扮演了一個承接者的角色,正是由于QQ的成熟化運作,使得這些業務連接的“天衣無縫”,增強了騰訊的綜合競爭實力。

        (三)國際化戰略

        國際化戰略是騰訊未來的重點戰略。騰訊將自身目標定位為全球頂尖的互聯網公司,僅僅依靠國內市場顯然無法完成該目標。近年來,騰訊加強了國際化市場運作,并在國際市場開始不斷積累影響力,“走出國門,邁向國際”的戰略目標將促使騰訊公司達到新的高度。

        四、結語

        網絡經濟環境下,無論是企業競爭、行業競爭還是市場競爭都變得愈來愈激烈。在這種背景下,企業若要在市場上獲取一席之地,就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做出有效的戰略部署,通過加強多方合作、提升自身硬實力來增強綜合競爭力,從而為企業長遠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齊昕.網絡環境下企業競爭戰略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0,10:49-51.

        [2]邊振宇.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的合作與競爭[J].電動自行車,2009,06:37-40.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gy | 一本久道综合久久婷婷婷婷 | 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香蕉啪视频在线看视频久 | 好吊妞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