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社會調查的特征范文

        社會調查的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會調查的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社會調查的特征

        第1篇:社會調查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實踐;應用;社會調查

        一、社會調查法的含義及特征

        1.社會調查法的含義

        社會調查法是一種采用實證方式獲取社會信息的手段,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社會現(xiàn)實狀況或歷史狀況材料的方法。它通過直接實際調查,收集實在的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進而推論出結果。其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是什么(弄清社會問題),為什么(尋找問題原因)和怎么辦(尋找解決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收集充分的一手數(shù)據以解決研究的問題。

        2.社會調查法的特征

        首先,社會調查法的社會目的性。任何社會調查都有一定的社會目的性,調查的目的必須在調查前明確,其歸納起來有幾個方面:一是服務于政府,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二是服務于企事業(yè)單位,為管理提供決策參考;三是服務于社會,為社會提供社會生活及個人行為準則之參考;四是服務于科學的理論,成為科學理論的佐證。

        其次,社會調查法的多樣性。由于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象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決定社會調查方法也各有差異,如有問卷調查、電話調查、網上調查等多種方式,以及對調查資料的分析和研究時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以及現(xiàn)代科技計算機的應用。

        第三,社會調查法的系統(tǒng)性。人類生活的社會是一個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復雜而龐大的系統(tǒng)。在社會調查的實施中,調查對象和調查內容具有系統(tǒng)性,同時其采用調查方法也具系統(tǒng)性。

        第四,社會調查法的研究性。社會調查不單單是一項收集資料的工作,包括資料收集和資料的加工、分析研究等環(huán)節(jié),是一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資料分析階段具有研究性,資料的收集過程也具研究性,在實踐中必須把調查與研究二者統(tǒng)一起來。

        二、社會調查法實踐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實踐人員的態(tài)度問題

        社會調查實踐是一個復雜而艱辛的過程,需要實踐人員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這就要求實踐人員具備良好的態(tài)度、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提前做好相關調查準備。實踐人員的態(tài)度問題主要是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在實踐調查展開過程中,調查實踐者未在進行調查研究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結果數(shù)據只是按照實踐者個人意圖而空想的粗略結果,完全失去了數(shù)據的真實性;另一種情況是,主要設計者可能由于時間緊迫或者調查范圍較廣,需要協(xié)助人員,而協(xié)助人員因為不熟悉程序或粗心大意,在實踐過程中,做的數(shù)據粗糙或者不全面,最終無法保證數(shù)據的正確性。有時由于調查人員素質不高、不負責或大意妄為,調查統(tǒng)計不細心或者憑自己猜想得出數(shù)據用于報告中,結果違背了實際事實,最終會導致存在的問題往往沒得到解決,而使得整個調查變得毫無價值。

        2.方法誤用問題

        在實踐調查中,常常出現(xiàn)方法誤用問題,所采用的理論方法與實際情況的脫節(jié),在調查方法的使用上普遍情況是陳舊而單一、缺乏科學性。現(xiàn)代社會調查方法雖然在19世紀才傳入我國,我國社會學者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開始獨立運用該方法進行一些社會調查、民意測驗,但是它的影響不大。我黨所倡導并身體力行的典型調查,其中由所奠定的社會調查方法論基礎,依然是主流。這種社會調查方法還處在感性直觀層次,而面對信息時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多樣性和多變性,單純依靠典型調查和實地調查很難反映事件的全貌,往往所做的調查停留在淺顯的表面層次。再加上目前調查、分析手段缺乏科學性,手工作坊式的調查方式仍占主導地位,一般的問卷調查,基本上是依靠人工方式完成,而電話調查、網上等新調查工具未得到合理而充分的應用,致使調查流于表面,材料也無說服力。

        調查方法出現(xiàn)的陳舊簡單而缺乏科學性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因為以下幾點:一是理論的貧乏。對所要調查的問題在理論上認識了解不足或者缺乏了解和研究,使得調查變得漫無目的,而在問卷設計方面也不盡合理,故在實踐訪談過程中也缺少了針對性。例如:對當前學校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社會調查,對道德教育如果概念不清、模糊,對學校道德教育過程中所有影響因素沒有全面地把握,那么所進行的調查只能停留在人云亦云的程度。大學者先生在總結40年代調查實踐時,深有體會地指出:在實地調查沒有理論做導線,所有材料都是零星的,沒有意義的。二是被理論框得太死,形成固定套式,沒有創(chuàng)新性。有些調查者沒有把社會調查之前形成了一個固定的理論作為參照體系,而是以之為萬能模式,在調查中用這個模式去硬套活生生的社會生活,始終在固定的范式里循環(huán)。

        三、提高社會調查法實踐應用效率的對策

        社會調查法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酒店管理專業(yè)教學、社區(qū)警務課程教學、戰(zhàn)略管理及網絡應用等,它的實踐應用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有效地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師、課本、課堂為中心的教學觀,同時也提高了工作運行的效率,使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但是如何提高社會調查法的實踐應用效率?首先,需要明確社會調查法的應用程序或步驟,然后根據上述問題及其特點提出相應的行之有效的調查實踐策略。明確社會調查法的程序或步驟,簡單來說就是明確:調查什么,誰去調查,向誰調查和怎樣調查等。具體有三個階段:第一,前期準備階段,主導者應做好社會調查前的輔導。了解和掌握社會調查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要求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明確社會調查的目的、意義、調查對象和調查過程,初步掌握如何搜集資料、篩選資料、分析資料以及撰寫調查報告。第二,實際調研階段。該階段的工作主要由實踐調查人員自主完成,進行實地調查,這時應注意方法的權變性。根據研究主題的不同,情況的不同,在具體過程中應該適當?shù)卣{整原先所設定的方法,并且對原設計進行修改和完善。具體包括的內容有:做出周密詳細的調查計劃書,計劃書內容應體現(xiàn)調查目的、調查方法、調查時間和地點、進程安排等。設計問卷,根據調研主題的要求,集思廣益,按照科學、合理、簡潔的原則設計調查問卷;實地調研,根據計劃,采用實地走訪、電話訪問或網絡調查等方式,搜集第一手資料。第三,總結階段。主要包括:整理資料,對原始數(shù)據進行整理、歸類和綜合,并以統(tǒng)計表或統(tǒng)計圖的形式將統(tǒng)計結果直觀表現(xiàn)出來,還要對統(tǒng)計結果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從而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此外,還包括對于完成的社會調查報告結論,進行相應的交流和繼續(xù)跟蹤調查。

        而在社會調查中要得到真實可靠的數(shù)據,使得整個調查研究具體科學性具有現(xiàn)實意義,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調查實踐者必須充分了解和掌握社會調查的基本理論知識,對其基本要求和具體操作方法做到胸有成竹,對調查的目的、對象、過程及意義有明確的認識。這是進行社會調查的前期工作,同時,要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應根據具體情況,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調查計劃日程或更換調查方法。比如進行實地調查進行訪談,應根據研究主題的不同,分別采取結構性訪談、半結構性訪談,以及開放性訪談,由于被訪談者個體特征的差異性(如口頭表達能力等),在具體訪談過程中也應該適當?shù)卣{整原先所設定的方法,并且由于原先設計過程中的遺漏和失誤,有可能還要對訪談問卷進行修改。

        第二,在實踐過程中,要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資源,調查人員自身特點應與所任工作相適應,防止因為粗心而造成數(shù)據失真的情況發(fā)生。調查人員在實踐中應擔負起應有的責任,集中精神,認真負責的落實好所擔任的工作。其次,實施調查的人員應加強協(xié)作,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進而保證和提高工作運行的效率,在調查過程中,應培養(yǎng)高級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等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

        第三,面對信息時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多樣性和多變性等特點,單純依靠典型調查和實地調查已很難反映事件的全貌,現(xiàn)代社會調查方法理應得到廣泛應用。隨著社會科技的發(fā)展,調查新工具在不斷出現(xiàn),如電話調查方式,網上調查方式等,有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特點,極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應大量投入到調查工作中。在分析手段方面,由于較少使用電子計算機及其統(tǒng)計分析軟件,統(tǒng)計分析水平普遍較低,這就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普及網絡計算機,推廣統(tǒng)計分析軟件的使用,使之服務于社會調查工作,提高社會調查的工作效率,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社會調查工作更好的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陳依元.系統(tǒng)方法與社會調查[J].哲學研究, 1985(07).

        [2]張俊亮.社會調查研究法在地理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教研,2010(02).

        第2篇:社會調查的特征范文

        [論文關鍵詞]調查報告 證據 美國 德國 日本 反思 構建

        一、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制度概述

        (一)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的定義

        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是指當涉及到未成年人案件時,由有經驗并且能夠掌握一些專門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的人對未成年人的涉案動機、家庭教育情況、社會關系網等各方面進行調查,做出一份客觀、全面的報告,供法官在審判未成年人案件時對其的判刑或量刑方面以參考。

        雖然我國確立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制度起步較晚,但是其確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性不言而喻,值得我們進行研究。

        (二)我國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的理論基礎

        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的確立理論基礎主要是謙抑性理念和教育刑理念。

        謙抑性是說只有當行為無法在窮盡了部門法之后,才能由刑法出面進行規(guī)制,刑法是最后的防線,并不能將所有行為歸于刑法規(guī)范。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往往是由于其家庭教育或社會不良行為對未成年人的心理或生理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未成年人在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階段習慣模仿他人或作出極端行為期望得到關愛,他們的法益侵害性往往沒有成年人那么嚴重,刑法盡量對其劃出犯罪圈,迫不得已時才用刑法進行懲罰。另外,一旦未成年人接受刑罰,使他們貼上犯罪人的標簽,其再回歸社會并非易事,而且容易使他們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甚至有些未成年人在服刑過程中交叉感染,再犯罪幾率大幅度提高。因此對未成年人進行社會調查,了解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家庭狀況等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根據這些信息對其進行評估,盡可能不以刑法手段給予處罰,而是通過其他有效途徑。

        教育刑理念不同于報復刑,它希望通過教育感化來重新改造犯罪人,促使其能盡快的再社會化。未成年人正處于成長階段,能更快地接受良好正確的教育,改變之前的錯誤價值觀,以溫和的方式引導他們歸入正途,重新回歸社會才是預防犯罪和維護社會的雙贏。以暴制暴只會讓其自甘墮落,甚至開始產生抵觸情緒,報復社會。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能提供一個客觀中立的信息給法官,法官有依據對未成年人作出適當?shù)牧啃?,給未成年人一個改造的機會。

        (三)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的性質

        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最終呈現(xiàn)在法庭上是以書面形式出現(xiàn)的,那么調查報告是否屬于證據范疇,理論上有所爭議,實踐中也是理解各異。

        一些學者提出社會調查結論中的品格證據具備訴訟證據要求的客觀性、關聯(lián)性和合法性的基本特征,“具備了證據的內容和形式的客觀性,可以作為品格證據”。并把它歸為鑒定結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另一些學者認為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并不在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證據之內,而且其制作帶有主觀性,并不是案件事實本身有客觀聯(lián)系,因此不能成為證據。

        筆者同意后一種觀點,理由主要是:其一,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并未規(guī)定在《刑事訴訟法》的八種證據中,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它屬于證據或包含在八種證據之一中,除非法律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其二,從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的作用實際考量,它的主要作用是說明未成年人的與犯罪行為有關的一切社會信息,供法官量刑時參考,而證據是說明客觀犯罪事實的信息,供法官定罪的依據;其三,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的制作難免帶有主觀性,而證據應當是客觀的。因此,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并不是證據,而是一種量刑依據。

        二、國外主要國家對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的研究

        我國對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的研究起步較晚,而國外少年法庭、緩刑官等類似制度已經發(fā)展相對成熟,可以說我國的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制度是“舶來品”,那么國外的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的研究現(xiàn)狀如何?

        (一)國外關于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的研究現(xiàn)狀

        美國可以說是現(xiàn)代少年司法制度的發(fā)源地,因為世界第一部《少年法院法》與第一個少年法院均誕生于美國。美國的量刑前報告有專門的緩刑官對未成年人進行長期深入的了解,制作出的報告交由法官后,在庭審中予以公開,由控辯雙方就此展開辯論,被害人對此有異議也可以辯論。緩刑官的量刑前報告雖然不具有約束力,但法官極為重視,往往依此判決。

        在德國,雖然沒有緩刑官,但設立有青少年福利機構,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成長發(fā)育狀況,福利機構可以主動啟動調查,也可以由法官通知,往往詳細全面的調查材料可以向法官、檢察官及其訴訟參與人提供。

        日本還專門設立了未成年人案件的專屬管轄,即家庭裁判所,由其負責審判和調解有關家庭的案件、審判未成年人保護案件、審理危害未成年人福利的成年人刑事案件。家庭裁判所在受理案件后,就開始進行社會調查,來決定該案件是屬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還是未成年人保護處分案件。負責案件的調查官可以根據調查的需要向學?;蛘吖ぷ鲉挝惶岢鰰嬲諘?,而且調查官不僅調查被告人,對被害人也應進行全面調查。

        (二)對國外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的反思

        從國外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有相同的特征:

        首先,不管是緩刑官還是福利機構,都有專門的負責調查機構,他們都處在控辯雙方之間,有其獨立性與中立性。其次,他們對調查內容規(guī)定得很詳細全面,不僅包括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事實,也包括與該行為事實有關的一切相關的社會家庭及其個人因素。再次,最重要的是都推行職權主義化,調查者作為司法行政人員,與法官保持著一種關系使得報告值得信任,如規(guī)定調查機構下設于法院或少年法庭,法官有權命令調查機構進行調查等等。國外許多學者認為:“正是少年司法中國家權力的福利性、監(jiān)護性本質,決定了少年法院與法官必須以積極的態(tài)度全面介入案件,因此庭前社會調查亦必須是職權主義式的,這種模式更能夠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p>

        三、我國未成年人社會報告調查制度的現(xiàn)狀與構建

        (一)我國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制度存在的問題

        對比我國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相關部門還沒有將其作為一項專門制度進行系統(tǒng)化強制性的規(guī)定,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調查機構主體沒有專門規(guī)定。我國社會調查的主體在實踐中可以分為四類:控訴方、辯護方、社會團體組織和法院。調查主體往往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狀況,很可能使社會調查工作走向兩個極端,一是重復調查,二是相互推諉。沒有專門的調查機構,那么就增加了調查的難度,比如說遇到跨地區(qū)調查就只能群龍無首,同時也使得調查人員的任意性增加,沒有經過專門培訓和任職的人員也在調查案件,那么這份調查報告就極有可能是形式上的表格,法官又如何以此為量刑依據?

        第二,調查報告啟動較晚,未貫穿于整個刑事訴訟中。我國啟動調查制度的時間多是審判階段開始的,不像國外從立案開始就已經介入進行調查報告,介入時間越晚,極有可能對未成年人的權益保護有所削弱。而且我國一向以羈押為常態(tài),如果我國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制度在審判開始時才啟動,那么檢察院如果逮捕了未成年人,該未成年人沒有取保候審等,就使得羈押狀態(tài)延續(xù)到審判階段,這段羈押時間的未成年人會不會被交叉感染、心靈受到影響等一些無形的傷害將無法衡量。 

        第三,關于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存在立法漏洞。比如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被拘押的被告人在判決前除承辦案件的檢察官、法官和辯護律師外,其他人員是不能會見被告人的。此處并未規(guī)定調查員能否會見未成年被告人,如果調查員沒有會見未成年被告人,那么調查報告如何詳細完成?

        (二)我國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的構建

        第一,設立專門的調查機構。筆者認為設立一個專門的調查機構,其聘用人員必須是有專門學習過相關知識的人員,由檢察院或法院對該機構予以監(jiān)督,任何利害關系人發(fā)現(xiàn)調查人員有重大違法行為或收受賄賂等行為可以舉報。該機構是中立在控辯雙方之間的,能夠保證調查結果的客觀性。并且有一定水平的調查員所做的調查報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得到法官的重視與信任,不會使調查報告流于形式。

        第二,調查內容應當規(guī)范化與公開化。調查員在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社會調查時,應當保留調查的原始材料,被害人的一些與案件有關的社會情況也應根據需要進行調查,并且使材料規(guī)范化。制作結束后應當在法庭上予以公開,控辯雙方、被告人都可以提出異議,在必要時,還應當要求調查員出庭予以說明。

        第3篇:社會調查的特征范文

        一、未成年人刑事檢察中社會調查的主體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的主體只能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因為,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是對未成年人案件的辦理結果設定的義務,不承擔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辦理職能的機構不是社會調查的主體。當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的具體工作,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可以委托相關機構進行。至于有的人認為,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了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可以進行社會調查,并未排斥相關機構、人員進行社會調查。那么,本文認為,這種觀點中的“社會調查”,充其量只能是廣義的社會調查,或者是學術性社會調查,而不是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社會調查。因為,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社會調查后形成的社會調查報告,應當是一種不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非規(guī)范性法律文書,具有一定法律效力。

        二、未成年人刑事檢察中社會調查的程序

        未成年人刑事檢察中社會調查的程序應當包括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的啟動、社會調查的運行、社會調查結果的使用、社會調查報告的移送等?!缎淌略V訟規(guī)則(試行)》第486條第1款、第3款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制作社會調查報告,作為辦案和教育的參考;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的社會調查報告,進行審查。如重慶市市人民檢察院、聯(lián)合重慶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高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共青團重慶市委員會等單位聯(lián)合制定了《重慶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暫行辦法》,進一步規(guī)范全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工作,推進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改革,夯實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基礎。

        三、未成年人刑事檢察中社會調查的內容

        人民檢察院要加強對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的研究,提出普遍適用的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要求和工作標準的社會調查內容,并抓好檢查落實。檢察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案件中建立社會調查制度,針對未成年人的身心特征、家庭環(huán)境、成長經歷、社會日常表現(xiàn)以及犯罪原因等進行資料收集、歸類、分析等,為因勢利導地進行思想教育,最大限度地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重要的材料,也可為處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依據?!按_定社會調查報告的內容是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是否具備監(jiān)護條件和社會幫教措施以及涉嫌犯罪前后表現(xiàn)等情況?!苯Y合司法實踐,本文認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社會調查報告可以采用“3+4”模式,即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監(jiān)護教育等三項,和道德品德、身心特征、家庭環(huán)境、社會日常表現(xiàn)等四項內容。

        四、未成年人刑事檢察中社會調查的法律屬性界定

        (一)從證據的概念分析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生活會調查報告不符合證據學上的證據標準。證據學說中最有影響的是以下幾種:一是事實說,就是把證據界定為一種用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事實;二是根據說,就是把證據界定為證明案件事實的根據;三是材料說,認為證據是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四是統(tǒng)一說,認為證據是以法律規(guī)定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不管采納何種學說,證據必須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與案件事實本身存在客觀必然的聯(lián)系。實踐中,社會調查報告一般包括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以下情況:家庭結構,其在家庭中的地位、遭遇和家庭教育管理方法;性格特點、道德品行、智力結構、身心狀況、成長經歷等;在校表現(xiàn)、師生及同學關系;社區(qū)表現(xiàn)及社會交往情況;就業(yè)情況及工作表現(xiàn);犯罪后的行為表現(xiàn);分析犯罪原因;就量刑及后期的幫教矯治措施提出建議等。由此可見,報告主要體現(xiàn)的是有關被調查人的性格、成長經歷、家庭環(huán)境、悔罪態(tài)度、幫教措施等方面的情況,與案件事實之間并不存在客觀的、必然的聯(lián)系。

        (二)從證據的本質特征分析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不完全符合證據客觀性、關聯(lián)性和合法性的特點。在對未成年人的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等進行調查時,會涉及相關社會關系人對未成年人的看法和評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員收集未成年人性格特點、家庭情況、成長經歷、教育背景以及犯罪前后的表現(xiàn)后,還要形成自身觀點,最終出具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這些評價顯然具有相當強的主觀性,不具有客觀性;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所反映的內容只是與未成年人犯罪成因有一定聯(lián)系,一定程度上反映未成年人的犯罪動機和主觀惡性,對證明案件事實沒有實質意義,不具有關聯(lián)性; 同時,目前立法并沒有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的主體、制作程序、相關人員的權利義務等作出具體的規(guī)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社會調查報告只能說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規(guī)定的、一種符合立法精神的保護未成年人的措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的內容與犯罪事實是否存在、是否有罪、罪責輕重等均無關聯(lián)。

        (三)從證據形式分析

        第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并不歸屬于《刑事訴訟法》第42條第2款規(guī)定的七種法定證據形式的任何一類。有人認為,可以把未成年人犯罪背景調查報告視為鑒定結論。然而,新《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鑒定意見是鑒定人從科學技術的角度,對專門性問題提出的分析判斷意見,如法醫(yī)學鑒定、司法精神病學鑒定、痕跡鑒定等,而調查報告是調查主體搜集相關資料后,對直接感知或傳聞的案件事實的客觀陳述、主觀評價及建議意見,不涉及技術問題,不屬于鑒定意見。

        第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也不是一種特殊的證人證言。對于有人認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可以視為一種特殊證人證言的觀點,本文認為,雖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與證人證言有一定共同點,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員與證人對于案件處理結果均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但存在本質的不同,表現(xiàn)在一是證人證言是證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公安司法機關所作的陳述,而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的內容體現(xiàn)的則是未成年人案件外的其它情況,反映了社會對未成年人的人格評價;二是證人是通過刑事訴訟以外的途徑了解案件有關真實情況的人,證人出具證言具有法律上的義務要求,但調查員開展調查則是基于司法機關的委托或聘任,是因為參加訴訟才了解到案情,不符合證人的條件。

        綜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不屬于刑事訴訟中的證據。當然,如果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未成年人尚有前科等情況,可以通過報告司法機關以法定的取證程序固定,作為證據在法庭上質證,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本身并不是證據。

        五、未成年人刑事檢察中社會調查的結果運用

        (一)在審查逮捕中的運用

        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中,應當認真審查公安機關移送的時候調查報告或者無法進行社會調查的書面說明、辦案期間未成年人的表現(xiàn)等材料,全面掌握案情和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作為辦案的參考。然而,確定是否有逮捕必要,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對于罪行較輕,具備有效監(jiān)護條件或者社會幫教措施,沒有社會危險性或者社會危險性較小,不會妨害訴訟正常進行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般不予批準逮捕;在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前,應當審查其監(jiān)護情況,參考其法定人、學校、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意見,并在《審查逮捕意見書》中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否具備有效監(jiān)護條件或者社會幫教措施進行具體說明。對于公安機關沒有提送案件社會調查材料的,人民檢察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公安機關應當提供。

        (二)在審查中的運用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審查是指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的案件進行全面審查,依法決定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否提起公訴的活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有助于人民檢察院決定是否提起公訴、附條件不。人民檢察院要“注重調查,在審查階段,要注重調查未成年人的家庭情況、成長經歷、罪前表現(xiàn)、悔罪態(tài)度,從而對其進行人身危險性評估;并了解未成年人所處的家庭、學校及被害人方面的意見,本著教育挽救的原則對涉罪未成年人作出合理的處理意見。”人民檢察院對于犯罪情節(jié)輕微,依照刑法規(guī)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可以免除刑罰的未成年人,可以作出附條件不決定。

        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辦理案件期間的表現(xiàn)等材料應當隨案件移送人民法院?!缎淌略V訟規(guī)則(試行)》第486條第4款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對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制作社會調查報告,應當隨案移送人民法院,供人民法院在法庭教育和量刑時參考。人民檢察院制作社會調查報告,“要綜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犯罪原因、犯罪后態(tài)度、幫教條件等因素,考量逮捕、的必要性,依法慎重作出決定,并以此作為幫教的參考和依據?!辈粌H如此,王新環(huán) 、鄭圣果在《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的法律屬性及其運用》一文中也指出,社會調查報告“除了作為法庭量刑參考之外,調查報告對司法機關對于涉案未成年人作出恰當處遇決定,例如檢察機關對情節(jié)輕微的涉案未成年人作出不決定、提出適用緩刑、從輕處罰等寬緩的量刑建議,以及采取適當?shù)膸徒坛C治措施、參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六、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檢察監(jiān)督機制

        (一)轉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檢察監(jiān)督監(jiān)督理念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檢察監(jiān)督理念應該從注重打擊、懲處、追訴向注重保護、注重挽救轉變,真正落實“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強化對未成年人實行司法保護,摒棄對未成年人犯罪實行“報應懲罰為主”的落后執(zhí)法觀念。加強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監(jiān)督職責,確保對未成年人刑事訴訟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法律監(jiān)督,包括辦理未成年人案件少用慎用強制措施,輕用慎用刑罰制裁,適用分案、快審快結等處置原則。

        (二)調整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檢察監(jiān)督監(jiān)督重心

        第一,健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立案監(jiān)督和偵查監(jiān)督制度。健全未成年人案件立案監(jiān)督制度。要制定針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立案監(jiān)督制度,切實履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律監(jiān)督職責,對于不應當立案的未成年刑事案件及時向公安機關提出糾正意見,以保證未成年人及時從刑事訴訟中解脫出來,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健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偵查等偵查監(jiān)督制度,切實防止誘供、騙供、刑訊逼供等違法行為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損害。

        第二,加大對引誘未成年人犯罪、傷害未成年人權益、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各類犯罪的監(jiān)督。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應各司其職,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和引誘、教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行為,特別是對教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行為,引誘、容留、強迫未成年人女性的行為,拐賣兒童的行為和引誘、教唆未成年人賭博、吸毒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三)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的監(jiān)督方式

        第一,檢察機關全程監(jiān)督制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的形成過程不可避免地要摻入人的因素。不同的人“通過書面審查、問卷調查、查問回訪等方式,向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所在學校、社區(qū)以及家庭了解其成長經歷、家庭環(huán)境等情況”,可能由于經驗、知識、思維等等因素會對同一件事、同一個人存在迥異的價值評判。人的因素導致的模糊性也是社會調查制度實施過程中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因此,必須明確檢察機關有權利也有義務對調查工作實施全程法律監(jiān)督;

        第二,兩人調查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必須指派二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調查,以確保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過程的公正性。

        第三,回避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人員與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間存在親屬或其他利害關系時,應自行回避;當其在庭審中被申請回避時,由法院決定是否采信其社會調查報告。

        第四,保密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人員不得泄露在開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中獲取的社會調查信息及未成年人隱私等信息。

        第4篇:社會調查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社區(qū)矯正;社會調查;系統(tǒng)性

        一、社區(qū)矯正

        刑罰作為國家強制力典型的呈現(xiàn)方式,其誕生之初便被公眾貼以冷漠、殘酷之標簽。這也是早期人類社會對于刑罰的常態(tài)性解讀。隨著現(xiàn)代司法制度的發(fā)展,現(xiàn)代型刑罰越來越崇尚對受罰個體主體性的的尊重,更加注重刑罰的人道性。這也昭示著現(xiàn)代刑罰制度主流趨勢將更偏向社會化與人性化。刑罰的功能從維護社會穩(wěn)定逐步轉向犯罪主體的社會化改造。社區(qū)矯正作為一項比較典型的刑罰種類。其內涵即將符合社區(qū)矯正實施條件的罪犯放置在特定社區(qū)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規(guī)定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態(tài)及行為,改善其主觀惡性,幫助犯罪分子順利回流社會。近年來,為解決此種困境,實踐中普遍細化、強化社會調查,并將社會調查活動作為實施社區(qū)矯正的前置性程序。

        矯正前的社會調查是指法院在決定適用社區(qū)矯正前,由專門機構對犯罪人的犯罪背景、人格特征、社會評價等相關情況進行專門性調查,系統(tǒng)評估其人身危險性。社區(qū)矯正前的社會調查旨在全面分析犯罪分子人身危險性,預估其主觀惡性,使適用社區(qū)矯正的評判能夠建立在和罪犯有關的、體現(xiàn)其再犯以及回歸社會可能性的所有因素上,降低社區(qū)矯正的適用風險。社會調查制度是社區(qū)矯正機制有效運作的前置性因素,研究此類調查主體構成、調查的內容范圍以及調查所遵循的科學原則,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二、社區(qū)矯正前的社會調查主體構成

        社區(qū)矯正前的社會調查細分之下有三種類型:量刑前調查、假釋前調查和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前調查。其中以量刑前調查最為重要。量刑前調查的調查主體目前主要是被告人戶籍所在地或常住地的社區(qū)矯正機關。這可從我國近年來一些地方已經開展的量刑前調查實踐中得以印證,基本上都是被告人戶籍所在地或常住地的縣(市、區(qū))社區(qū)矯正機構承擔調查任務。矯正機構在接到人民法院的量刑前社會調查委托函后,通常借助該被告人戶籍所在地或常住地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司法所來開展具體的調查工作。假釋前調查的調查主體與量刑前調查大體類似,即假釋犯的戶籍所在地或常住地的社區(qū)矯正機構。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前調查主體目前尚不明晰,鑒于被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的罪犯在本質歸屬社區(qū)服刑人員,故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罪犯離開監(jiān)獄后仍須有必要的社區(qū)矯正機構負責管理調查。

        三、社區(qū)矯正前的社會調查內容范圍

        社區(qū)矯正前的社會調查內容范圍依不同類別的調查而各有不同,概括而言,調查內容包括:1、被告人或擬假釋、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罪犯的姓名、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籍貫、戶籍所在地、常住地、職業(yè)、案由、逮捕時間、受教育情況、聯(lián)系電話等基本情況。2、被告人或擬假釋、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罪犯的家庭背景包括家庭成員、家庭經濟狀況、家庭關系、家庭成員中有無不良嗜好或違法犯罪記錄等。以反映罪犯是否具備社區(qū)矯正的條件。3、被告人或擬假釋、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罪犯的成長情況包括家庭的教育、交友情況、有無不良嗜好等等。4、被告人或擬假釋、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罪犯的犯罪情況包括犯罪動機、犯罪行為、犯罪后果、主觀惡性、罪后的表現(xiàn)等。5、其他情況。主要即指矯正的社區(qū)環(huán)境。社區(qū)環(huán)境對社區(qū)矯正工作非常重要,因為這項工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社區(qū)的參與性,所以社區(qū)環(huán)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社區(qū)矯正工作的成敗,因此進行審前社會調查也必須包括對社區(qū)環(huán)境的調查。

        四、社區(qū)矯正前的社會調查原則

        第5篇:社會調查的特征范文

        (一)社會調查報告材料的定性分析

        社會調查報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據事論理,用思辯的方式,依靠個人經驗判斷能力和直觀材料,確定社會現(xiàn)象或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性質和趨向.以劃清事物性質界限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學方法,即揭示事物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的方法。除此之外,還可采用系統(tǒng)方法、邏輯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社會調查報告材料分析——矛盾分析法

        即運用唯物辯證法對立統(tǒng)一的原理,具體分析事物內部矛盾及其運動狀況,從而認識客觀事物的方法。其具體作法分三個步驟:

        ①從調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問題。因為問題即是應該消除或縮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對事物存在的矛盾進行分類,看它們是屬于:歷史遺留——現(xiàn)實產生;客觀存在——主觀思想;自然條件——人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節(jié);眼前——長遠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對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與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斗爭、轉化的條件,從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社會調查報告材料分析——比較分析法

        做社會調查報告常用的比較方法有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常用的分類方法為:先進行比較,弄清事物的異同,根據共同點將事物歸集為一大類,然后再根據差異將大類劃分為幾個小類,依此類推,事物就被區(qū)分為具有一定從屬關系的,不同層次的大小類別,明確地反映出客觀事物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3.社會調查報告材料分析——因素分析法

        即指從社會調查報告材料中尋找出對事物產生、發(fā)展、運動起作用的要素,通過系統(tǒng)分析和科學的歸納,探尋到對事物變化起著關鍵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決定事物變化的原因,從而了解事物的本質及其運動規(guī)律的方法。運用因素分析法,首先應進行總體分析。

        第一步是把蘊藏在現(xiàn)象之中的各個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來,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礎上,將它們按一定的標準組成一個有機的多層面的網絡結構。影響事物變化有種種因素,歸納起來可以劃分為外因(客觀因素)和內因(主觀因素)兩大因素系列,在這一層面下,又可以從不同角度將因素分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積極因素、消極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間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歷史因素、現(xiàn)實因素;起始因素、終極因素;潛在因素、誘發(fā)因素;階級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學校因素(或工作單位因素)、家庭因素、個人因素等。各個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織,錯綜復雜,顯現(xiàn)出一種網絡狀態(tài)。

        第二步就是通過對這一網絡的分析,從總體上考察研究對象,分析出現(xiàn)某一社會現(xiàn)象的綜合原因。這就要求實事求是地把握諸因素的內部聯(lián)系,把握其特征和轉化規(guī)律,對事物的總體進行多維的、系統(tǒng)的,內因與外因,客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辯證的分析。其次是進行關系分析。即對因素與因素之間的各種關系進行分析。要著重分析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功能關系、轉化關系、共因關系。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變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諸多腐敗現(xiàn)象的產生,其共因是私欲惡性膨脹,再進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權力作祟.從而找到問題的關鍵,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再次是進行因素樹分析。即以某一種關鍵性的因素系列為主要分析目標,予以系統(tǒng)的多層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間的聯(lián)系繪出因素樹圖,即:社會調查報告(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樹圖

        這樣逐層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礎的原始性要點,即具體行為表現(xiàn)。

        定性分析除了以上方法外,還有分析綜合法、歸納演繹法、科學抽象法、社區(qū)研究法(是以分析社區(qū)人口集體與特定生活環(huán)境、社會條件之間的相互關系,探討社區(qū)的社會構成、社會功能、價值觀念、日常生活及發(fā)展變化的方法)、歷史研究法等多種方法。

        (二)社會調查報告材料的定量分析

        社會調查報告的定量分析是對社會現(xiàn)象或事物的規(guī)模、范圍、程度、速度等方面數(shù)量關系的情況和變化,進行變量計算和考察分析,弄清其數(shù)量特征的方法。簡言之,就是從事物數(shù)量方面入手進行分析研究。目前,在調查研究中進行定量分析已越來越普遍,使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已成為大勢所趨,也是調查研究走向完善的標志。定量分析的 基本方法有:

        1.社會調查報告材料分析——統(tǒng)計分析法

        即運用統(tǒng)計學的原理,對社會調查報告所得的數(shù)據資料進行綜合處理,分析現(xiàn)象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數(shù)量關系,以揭示事物的性質、特點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和方法。統(tǒng)計分析法包括描述分析和統(tǒng)計推論兩個部分。

        ①描述分析,是把收集到的數(shù)據整理加工,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以及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并用統(tǒng)計量對這些資料進行描述。它主要包括:編制次數(shù)分布表.繪制次數(shù)分布曲線,測繪現(xiàn)象的集中趨勢的離散趨勢以及現(xiàn)象之間的相關關系等。例如:我們研究城市居民近五年來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根據調查所得的材料,把每戶居民年收人劃分為六個等級:2萬元以上,17000~20xx0元,14000~17000元,11000~14000元,8000~11000元,8000元以下。然后計算每一個等級中有多少戶居民,這就是事件次數(shù)分布統(tǒng)計。計算各等級居民在全體居民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比例分布統(tǒng)計。計算全體居民的平均收人,就是對這個數(shù)列的集中趨勢的統(tǒng)計。計算全體居民平均相差多少錢,就是離散趨勢的統(tǒng)計。

        ②統(tǒng)計推論,則是指在隨機抽樣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樣本資料對全體進行推論。它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區(qū)間估計,統(tǒng)計假設檢驗。

        2.社會調查報告材料分析——社會測量法

        社會調查報告的社會測量法即通過測量和評定某一社會群體或團體中社會關系或社會意向的一種方法。社會測量法分社會關系測量和社會意向測量兩種具體方法。社會關系測量法較為常用,是指將所研究的某一社會團體內部成員相互吸引或排斥的關系狀態(tài)數(shù)量化,從而分析其人際關系的一種方法。運用此法可分五個步驟。

        其一,確定選擇標準,有六種類型:①工作標準,以測量工作團體內部的關系;②娛樂標準,以測量娛樂群體內部的關系;③社交標準,以測量社交群體內部的關系;④生活標準,以測量生活團體內部的關系;⑤學習標準.以測量學習團體內部的關系;⑥服從標準,以測量被領導與領導之間的關系。

        其二,選擇指示項。一個標準,可以擬出多個指示項。如服從標準可擬出:你認為本單位誰當領導最合適?誰威信?你最不服誰的領導?等等。

        其三,制作測試答卷。給出選擇標準;限定選擇數(shù)目;交代測試目的、選擇范圍(團體之內),說明對測量結果保密等。

        其四,填答試卷。當面填寫,當場收回。

        其五,對試卷進行整理分析。

        對社會調查報告材料的選擇,要注意:

        1.運用典型材料說明觀點。典型材料是代表性的材料,它顯示著事物和現(xiàn)象的某些本質特征,有著以一當十的力量。

        第6篇:社會調查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未成年刑事案件;社會調查;量刑建議;民主法治

        目前,世界各國都普遍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因為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發(fā)展,也會影響整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未成年社會調查制度對于保護未成年人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不但決定未成年違法行為進入刑事司法體系的評判標準之一,而且在進入刑事程序以后,與基本的犯罪行為事實共同決定了未成年被告人的定罪、量刑和行刑。但是,就我國目前的實施現(xiàn)狀而言,未成年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無論在立法還是司法都存在很多問題,與國外發(fā)達國家有較大差距。本文通過對未成年人制度原則性的指導,構建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制度,提出完善未成年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的建議,希望對我國少年司法制度的進一步發(fā)展有所助益。制度的建立離不開原則的指導,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進行規(guī)范,就要確立一定的適用原則。

        一、雙向保護原則

        雙向保護原則是少年司法的基本原則也是社會調查報告制度正確適用的一個重要的基本的原則。雙向保護原則是指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中,既保護少年的利益,體現(xiàn)出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同時還承擔恢復社會秩序,有效的懲治犯罪的職責?!侗本┮?guī)則》第5條對雙向保護原則有如下規(guī)定:“不僅應當根據違法行為的嚴重程度而且還應當根據本人的情況來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做出反應。還應當確保對罪犯的情況和違法行為、包括受害人的情況所做出的反應也要相稱?!币虼宋闯赡晟鐣{查報告也必須注意對未成年和社會的保護的有效結合。一方面,調查必須實現(xiàn)對未成年的實體保護,要求調查主體合法、

        調查形式合法、調查采取的具體方式合法。不能用不正當或者非法的方式獲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資料,兩一方面,調查報告內容必須客觀真實,調查人員在進行調查時應避免先入為主的思想,必須堅持客觀公正,不能帶有偏見性調查,保證調查的結果客觀公正。調查人員在進行社會調查時,對于無法查清的且不利于未成年犯罪嫌疑、被告人的事實,不應當寫入調查報告。

        二、客觀、中立原則

        客觀、中立是司法人員的基本原則,也是審判公正的基本保證??陀^、中立原則,指調查員應當事實求是,客觀全面了解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情況和犯罪背景材料,不能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調查員在進行調查時,如果受未成年人親屬的影響,抱著同情或者痛恨的態(tài)度進行調查,這必然影響調查結果的客觀和真實性;如果受媒體對案件態(tài)度的影響,也會影響調查結果的客觀性。因此,在未成年人社會調查中,為確保調查結論的客觀公正,社會調查員應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要堅持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避免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帶有偏見性調查,理性判斷分析受調查者所陳述內容的真實性,調查報告才能客觀真實反映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情況。

        三、全面調查原則

        全面調查原則是指司法人員在處理未成年人案件過程中,除對案件事實和證據進行調查外,還要基于教育挽救的目的,對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及其生活環(huán)境進行全面的調查。全面調查原則在我國《公安機關辦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的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guī)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中均有所體現(xiàn)。少年時期是人容易發(fā)生變化的時期,身體各部都在迅速生長,情緒和個性特征也在發(fā)生劇烈、明顯的變化,導致生理、心理與社會年齡,依附性與獨立性,活動能量與自制力,需要與可能,現(xiàn)實與理想等一系列突出和尖銳的矛盾。這些矛盾和變化與未成年人的犯罪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因此,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必須考慮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查清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觀原因,導致其實施犯罪行為的直接誘因,以及影響其選擇行為方條件因素對預防未成年人的犯罪,凈化社會環(huán)境,找準感化點,有的放矢地改造、管教未成年犯罪人,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說對未成年人進行全面調查,是教育、感化、挽救方針的重要體現(xiàn),反映了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

        參考文獻:

        [1]張保生.證據法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20.

        [2]郭云忠.刑事訴訟謙抑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北京大學法律系國外法學研究室編.國外保護青少年法規(guī)與資料選編[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3.

        [4]潘偉杰.憲法的理念與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汪貽飛.論社會調查報告對我國量刑程序改革的借鑒[J].現(xiàn)代法學,2010(1).

        第7篇:社會調查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社會調查法 人文地理 運用

        在現(xiàn)行的江蘇高考政策下,高中地理教學如不能抓住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學科就會被學生歸入副科行列,僅僅是為了應付會考才學習,新課標的種種要求和理念將很難得以貫徹落實。在筆者多年的教學實施中,始終在探討如何能讓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對地理學科有新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地理無處不在,無處不用,形成地理思維和地理意識。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第三條基本理)。結合教材的特點:地理2“以人文地理內容為主,包括人口與城市、工農業(yè)區(qū)位因素等經典內容”。它表達的就是我們身邊的地理。在必修2的人文地理的教學中充分地理社會調查法,效果顯著。

        社會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社會現(xiàn)實狀況或歷史狀況材料的方法,是人文學科的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一般程序為:選題階段;準備階段(準備調查內容、準備調查工具、準備調查對象);調查階段(收集資料,實施調查);分析階段(審核、整理、統(tǒng)計、分析);總結階段(調查報告)。在地理教學中對各個程序結合教材、課時安排及學生、學校所在地實際,進行選擇。

        一、選題階段

        好的選題是社會調查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高一學生多數(shù)從未進行過社會調查活動,因此開始進行選題時會較困惑,往往題目大而空或不能闡釋地理理論,教師就要給予相應的指導。必修2的“活動”有很好的社會調查建議,教師可讓學生參考,但是針對我們學生的特點和時間的局限性。在選題時要注意幾個原則:

        重要性和目的性――想要通過調查解決什么問題?能否對課本的理論知識進行較好的詮釋?如:《蘇州外來人口調查》,能較好反映我國的人口問題和人口遷移理論。

        可行性――選擇的課題既要結合學校所在地的具體實際,同時還要易操作。選題不要追求大、全,要易切人。如工業(yè)區(qū)位因素調查中,我們就只是選了日常接觸較多的商場、超市及蘇州的一些專業(yè)市場中較特出商品。趣味性――高一學生對地理學科有著根深蒂固的副科概念。如果我們的選題不能抓住他們的關注熱點,特別是在最初實行的調查階段,這一活動很可能難以得到落實。我在必修2教學中作的第一個小社會調查是:你家庭不同輩分的兄弟姐妹的人數(shù)。題目很小、很易操作,結論卻很能說明我國人口模式的變化。

        二、準備階段

        課題明確后,進入準備階段,準備充分與否關系到調查能否得以設施。此階段要做以下幾個工作:

        “確定誰去調查”:明確調查者是獨立還是合作,高中階段因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培養(yǎng)合作精神的課程理念,通常采用小組合作調查,小組的組成根據課題的要求,本著自愿的原則組合,人數(shù)不要太多,通常以4-6人為佳,同時一定要在準備階段明確各人的分工和具體任務,防止出現(xiàn)小組內部扯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如在蘇州房價調查活動中,按學生居住區(qū)域進行相應組合。

        “向誰調查、調查什么?”:緊扣選定的主題明確調查的對象,如蘇州外來人口的調查中,外來人口包含新蘇州人(已在蘇州安家)、外來打工人員、外籍來蘇工作人員。調查內容則是要參照相關資料,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擬定提綱對所有提出的問題和項目加以精選,分別輕重緩急,使其系統(tǒng)、完整。如東西山柑橘業(yè)發(fā)展的思考,要對東西山的柑橘業(yè)歷史和現(xiàn)狀提出數(shù)據層面上的調查,又要提出發(fā)展方向等深層次的問題。

        “怎樣調查?”:根據調查內容確定調查方法。社會調查的方法許多種,常見的有問卷法――設計調查問卷,高中階段的調查問卷設計要簡單明了。不能讓問卷太過復雜化,以免在調查中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干擾調查的主題。如蘇州外來人口的調查問卷中學生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1,您的家鄉(xiāng);2,您的年齡段;3,您來蘇的時間;4,您的收入段;5,您想在蘇州長期居住嗎?6,您對蘇州較為滿意的方面有;7,您對蘇州不滿意的有。雖然只有幾個小選擇題,但卻包含了我國人口遷移的方向、對遷出遷入的影響、蘇州面臨的人口問題和城市問題等知識點。文獻法――日益發(fā)達和普及的英特網及蘇州眾多的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圖書館為文獻法提供了最為便捷的調查基礎。如蘇州市區(qū)的面積和形態(tài)的變化,學生從網絡和圖書館收集了從平江府圖到蘇州未來五年的發(fā)展圖。訪問法一通過與特定的對象(可以是某些方面的專家也可以是經歷了許多地理歷史事件的老者又或是某一地理事件的經歷者)交談獲得資料。觀察法――現(xiàn)場觀察,選擇好觀察的時間和地點,看其是否具有代表性、可觀察性。如蘇城交通狀況調查,選擇的時間為工作日幾個時間段、周末,地點為主要商業(yè)區(qū)(觀前、石路)、主要學校區(qū)、幾條主要的公交線路等。

        三、調查階段

        作為社會調查最主要階段,它是對我們先期準備工作的最有效的檢驗,同時又是對我們的學生能力考驗和培養(yǎng)。

        協(xié)調好時間的安排:高中學習時間緊。在進行相關的社會調查時首先要和班主任說明調查大概安排,同時一定以家校的形式告知家長,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多數(shù)調查時間盡量安排在研究性學習時間,同時讓學生學會用平時有意識收集一些有用的地理資料,以備不時之需。

        調查注意事項:作問卷調查和訪談時衣著要得體、態(tài)度要誠懇、語言表達要清晰有禮。如遇到麻煩的事和人要耐心、盡最大可能獲取第一手資料。

        發(fā)揮小組的力量:調查小組相互間既有明確的分工,又要彼此幫助。遇到問題依靠集體的力量。每個小組選出一名溝通和協(xié)調能力較強的學生負責協(xié)調事務。時刻保持與指導老師的聯(lián)系,學會運用社會力量幫助自己。

        所有的戶外的調查要注意安全,特別在進行交通狀況、水污染等調查時,要將安全工作落實到人。

        四、資料的整理和分析階段

        本階段根據課題的特點進行小組整理,包括數(shù)據的匯總、圖表對比、問題歸類,注意調查的第一手資料的保管。分析時可以參考課本的知識體系或尋求老師的幫助。

        五、展示和評價階段

        調查結果的展現(xiàn)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小論文、小簡圖或是課堂論證。對于一些具有新穎的觀點的小論文推薦參賽。同時老師對于學生收集的資料和相關結論整理可作為日后的地理教學的資源庫。

        第8篇:社會調查的特征范文

        本學期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選擇了有趣的漢子、我愛你,漢字、了解偉人、偉人的世界、美麗的扎染主題,圍繞這幾個個主題文明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生活。

        學生通過交流,與同學們分享勞動成果,在交流、匯報中學會了贊美,學會了欣賞,學會了理解,獲得了知識。同時努力號召推動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yǎng)自我發(fā)展和合作精神意識。在課程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

        新課改方案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定為必修課程,這是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通過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在此基礎上,我校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門文化課程緊密結合,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課質量提高的堅實基矗如在與語文學科的密切配合中,開展讀書樂,組成小組讀書會,組織故事會,展示學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更喜愛文學知識,重視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施,為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構建校園文化、熏陶文學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有益的社會調查活動。

        學生生活在現(xiàn)實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感、生活感。這種現(xiàn)實感、生活感的獲得與體驗。在處理與自然、社會關系的進程中,逐步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社會調查。

        為了幫助學生實現(xiàn)這個期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調查生活中有哪些廣告牌的字用錯了等等。

        三、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創(chuàng)新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精髓在于實踐二字。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

        實踐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xiàn)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fā)現(xiàn)、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yǎng)實踐能力。

        第9篇:社會調查的特征范文

        一、《市場調查統(tǒng)計》創(chuàng)新實踐模式的設計與實施

        本文提出的創(chuàng)新實踐模式特指貫穿于《市場調查統(tǒng)計》課程教學全過程的以農村社會調查為平臺,兼具情景教學與實踐教學特征的一種特殊實踐教學模式。該模式首次在河北農業(yè)大學市場營銷專業(yè)2008級中應用,通過該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把課程中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農村經濟緊密結合起來,選取感興趣、熟悉或受相關組織委托的農村市場進行調查,在調查過程中采用多種調查方式,并撰寫調查報告。

        1.模型設計。模型設計主要以農村社會調查為平臺,進行問卷設計、實地調查、數(shù)據分析及整理和調研報告的撰寫,從而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調查方案設計。自選調研課題,主題選擇以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實際應用價值的農村社會調查問題為主,運用文獻調查法收集所選調查主題相關的資料,設計調查方案,寫出市場調查方案報告。

        (2)市場調查問卷設計。根據調研課題的需要,運用問卷設計的技術和技巧,設計市場調查問卷。

        (3)市場調查方法模擬。設計觀察表格、觀察內容,記錄觀察過程,同時撰寫觀察報告。設計訪談提綱,記錄訪談內容,同時撰寫訪談報告。運用文獻調查法、觀察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市場調查方法進行模擬實驗。

        (4)市場調查問卷數(shù)據處理。用SPSS軟件對問卷調查的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

        (5)市場調查報告的撰寫。報告包括調研背景、調研目的、調研內容、抽樣設計、調研方法、調研數(shù)據分析及結論等內容。

        2.具體實施。在開放式實踐教學實施實訓或調研項目的過程中,在農村社會調查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學生項目組制的形式加以完成,它是實現(xiàn)教師跟蹤指導模式的基本要素和必要條件。將該專業(yè)學生分為九個小組,所選主題分別為:農村新民居建設、農村專業(yè)合作社、農戶金融需求、新農村建設、農村社會保障、農產品保險市場、農村環(huán)境衛(wèi)生、新型農民培訓、農村文化[2]。從組織構成上來講,學生項目組制需要確立小組成員的不同分工和地位,明確各自在實訓項目中的職能。這項工作可由教師負責,或者由小組成員自行討論決定。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特長和興趣,不同的調研項目讓小組成員輪換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時,注意學生之間的協(xié)同和配合,教師積極倡導和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揚團結和協(xié)作精神,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實訓。學生項目組制在實訓過程中,除了教師的組織和指導外,學生也要參與一些組織工作,其組織能力得到了鍛煉。

        3.課程考核?!妒袌稣{查統(tǒng)計》課程有自己的特點,不僅要懂得理論、方法和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會實際操作運用市場調研的方法和技巧。在課程考核上,加大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考核力度,以調研報告作為項目組每個成員考核成績,該項成績占總成績的60%;項目組每個成員寫出一份項目實施評價,包括每個成員具體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參與農村社會調查達到的效果及感受,該項成績占總成績的30%;在農村社會調查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問卷設計、問卷的發(fā)放以及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過程的考核作為平時成績,該項成績占總成績的10%。

        二、《市場調查統(tǒng)計》創(chuàng)新實踐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比較

        《市場調查統(tǒng)計》創(chuàng)新實踐模式,可以提升學生實際動手及應用能力,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區(qū)別。為了能對這種創(chuàng)新實踐模式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現(xiàn)將兩種模式做一比較(見表1)。通過對比,《市場調查統(tǒng)計》創(chuàng)新實踐模式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著更大的優(yōu)勢,其實質是如何擺正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位置,確定合理的比例問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兩個基本途徑,傳統(tǒng)教學模式偏重理論教學,創(chuàng)新實踐模式注重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與理論教學相對應的一種教學形式,它是理論與實踐、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抽象概念和具體思維相結合的教學過程,既是理論學習的繼續(xù)、補充和深化,也是傳授學習方法、技能與經驗的教與學的過程。學生通過實踐與思考,接受各種信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使傳授知識與發(fā)展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市場調查統(tǒng)計》創(chuàng)新實踐模式的效果評價

        《市場調查統(tǒng)計》課程創(chuàng)新實踐模式以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為目標,堅持理論以必須夠用為度,注重技能培養(yǎng)。實踐性教學應從基礎性、示范性、典型性、啟發(fā)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等諸多視角設計實訓內容,從聽、看、讀到說、寫、用,實現(xiàn)從認識、設計、實施、運用的一體化訓練,突出實用性、操作性與可評價性。通過實施該實踐模式,達到了以下效果:

        1.找到了理論知識與社會調查的結合點。以農村社會調查為平臺的市場調查不僅教會學生如何設計調研計劃書、編制問卷、處理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更加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實際操作,確實完成市場調研任務。使理論知識得到應用,通過學生切實地操作一個市場調研的全過程,使其找到理論知識與農村社會調查的結合點,并且能夠恰當?shù)赝r民進行溝通,深入接觸社會,制定合理的調查計劃書,正確地解釋調查結果,真正為農村解決實際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昌江| 江源县| 陈巴尔虎旗| 泸西县| 方城县| 石棉县| 香港| 土默特右旗| 荆州市| 阿图什市| 三江| 襄汾县| 太谷县| 六安市| 紫金县| 吴川市| 科技| 临沭县| 长汀县| 永清县| 长白| 黔西县| 茌平县| 同仁县| 南木林县| 从江县| 孙吴县| 泗洪县| 宿松县| 双牌县| 哈尔滨市| 米林县| 客服| 荆州市| 江门市| 高雄县| 平定县| 错那县| 海南省| 富宁县| 南平市|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