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衛生情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資料與方法
戴用活動義齒的缺牙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年齡18~65歲,均為居住在本縣城及城周圍10公里內群眾。
牙點缺失部位,前牙缺失10例,有鄰牙20顆,后牙缺失10例,有鄰牙20顆,前后牙混合缺失10例,有鄰牙65顆。
30例患者在活動義點修復前,先對105顆鄰牙進行仔細檢查,對已發生齲齒的鄰牙進行徹底治療,活動義齒修復后,囑患者在5年中如果鄰牙出現痛等現象,即來科診治、睡前應摘下活動義齒浸泡于冷水中。
結 果
鄰牙齲齒發生率5年隨訪結果見表。
由表1可見前后牙缺失部位的鄰牙齲患率最高,后牙部次之,前牙部位最低。43顆鄰牙齲點發生的時間,最早在修復后的半年,最遲4年,平均為2.25年。不同缺牙部位發生齲壞的時間無明顯差異。
口腔衛生情況與鄰牙齲點發生的關系:30例中口腔清潔12例,能堅持每次飯后摘下活動義點清洗并漱口,早晚刷牙,臨睡前摘下義齒并將其浸泡于水中,口腔衛生一般者10例,每天早上刷牙,飯后有時摘下清洗,晚上偶爾摘下浸泡于水中;口腔衛生較差者8例病人,平時不注意口腔衛生,往往幾天刷牙1次,清洗活動義點都因食物在鄰接面及組織面堆積而感到牙縫脹痛時才進行,經5年觀察口腔衛生好壞與鄰牙齲點發生率的關系見表2。
討 論
本組患者5年隨訪結果提示,活動義點的部位及口腔衛生情況與鄰牙鄰面齲發生率有直接關系,口腔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細菌,特別是有致齲作用的變形鏈球菌,加之活動義點使用時,唾液在義齒的組織面及接觸點停滯,牙頸部易堆積軟垢殘渣,長期導致軟垢殘渣腐爛發酵,因而使牙釉質脫鈣變軟,發生齲齒。如果將活動義齒經常摘下清洗,保持口腔清潔,就會使唾液停滯時間縮短,細菌滯留及侵入的機會減少,鄰牙齲齒發生的機會也隨之減少,鄰牙患齲率與活動點部位有密切關系,以上結果說明平時注意保持口腔衛生,規范摘戴和保養活動義點,是減少齲點發生的有效方法。
開灤總醫院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摘 要】目的:探討強化口腔護理干預方法對重癥昏迷患者口腔衛生狀況、并發墜積性肺炎的影響。方法:將100例重癥昏迷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進行常規口腔護理,干預組在常規口腔護理基礎上進行強化護理,于患者轉入后、轉出前分別評估口腔衛生狀況,并記錄患者是否并發墜積性肺炎及其受監護天數、醫療費用。結果:強化口腔護理組患者的口腔衛生狀況較干預前無明顯變化,對照組的口腔護理狀況于住院后下降,干預組的口腔衛生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墜積性肺炎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結論:強化口腔護理可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減少墜積性肺炎的發生,使患者提早轉入普通病房,降低醫療費用。
關鍵詞 重癥監護病房;強化口腔護理;墜積性肺炎
墜積性肺炎是重癥病房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后。重癥昏迷病人由于不能自主進食,增加了口腔內細菌定植的機會,導致病原微生物異常增殖,而口腔內細菌的吸入,將直接導致墜積性肺炎的發生[1]。每天進行高質量的口腔護理是預防口腔并發癥和墜積性肺炎的重要方法之一[2]。本研究主要探討強化口腔護理在預防重癥昏迷病人并發墜積性肺炎中的應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13 年1 月~ 2014 年12 月在我科住院的昏迷病人。入選標準:入我科時昏迷,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既往有口腔疾患、口腔出血、口腔手術者;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病人;因呼吸道疾病入我科室的患者。本研究100 例昏迷患者中,男性70 例,女性30 例,年齡21 ~ 87 歲(平均68.89 歲)。將100 例病人隨機分為強化口腔護理干預組(實驗組)和常規口腔護理組(對照組),每組5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口腔一般狀況經統計學檢驗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在入監護室當天留取咽拭子培養,并觀察口腔衛生狀況(口臭、潰瘍、牙菌斑)。于患者轉出監護室當天再次留取咽拭子培養,記錄口腔衛生狀況,收集并記錄墜積性肺炎的發生情況和住院期間的一般資料。
1.2 方法
1.2.1 常規口腔護理方法
根據我院重癥護理常規,每天早晚對患者進行2 次口腔護理。具體做法:用生理鹽水棉球按照口腔護理常規進行,依次擦洗口唇、峽部、牙齒外面、內面、咬合面、舌面、硬腭、舌下。
1.2.2 強化口腔護理干預方法
我們根據循證護理的原則,結合我科護理實踐經驗和昏迷病人的一般情況,制定如下護理計劃:(1)用物準備:除備口腔護理常規用物外,另備5% 碳酸氫鈉溶液和紗布、截去針頭的頭皮針、20ml 注射器;(2)誤吸是昏迷患者并發墜積性肺炎的重要原因,在每次進行口腔護理前,使用聽診器聽雙肺呼吸音,必要時吸痰。如果病人處于淺昏迷狀態,可以刺激上凹內氣管,誘發咳嗽反射,無創性保持呼吸道通暢[3];(3)操作時由兩名護士協同,患者床頭抬高30 度,頭偏向一側,一名護士使用20ml 注射器抽吸生理鹽水,套上截去針頭的頭皮針,從一側嘴角注入口腔,另一名護士使用吸痰管從另一側嘴角抽吸漱口液,如此反復抽吸,沖洗5 次。在操作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病人有無出現誤吸、嗆咳等,并觀察皮膚黏膜有無發紺,呼吸和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如果病人出現誤吸,應立即停止操作,通知醫生;(4)沖洗之后進行常規口腔護理,用生理鹽水棉球按照口腔護理常規進行。之后再用彎鉗夾取5% 碳酸氫鈉浸濕的紗布對硬腭、舌面、舌下、峽部、牙齒表面作進一步擦拭,特別注意有牙菌斑的部位[4]。進行口腔護理后,應檢查口腔內有無棉球,紗布遺留,特別注意棉球和紗布不應過濕,以免引起患者嗆咳。強化口腔護理方法每日3 次;(5)昏迷患者常張口呼吸,導致口腔內干燥,對張口呼吸的患者使用單層生理鹽水紗布覆蓋口腔,紗布干燥后及時浸濕,每4h 更換一次,以濕化吸入的空氣,預防口腔感染[5]。
1.3 統計學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一般狀況數據進行統計描述和分析比較兩組患者強化口腔護理前后的口腔衛生狀況,以及兩組患者墜積性肺炎的發生率,P<0.05 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口腔衛生狀況比較(表1):兩組患者的口腔衛生狀況干預前差異無顯著意義,干預后實驗組的口腔衛生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253),實驗組干預前后的口腔護理狀況差異不大(P>0.05),對照組患者的口腔衛生狀況在住院期間有所下降(P<0.05)。
干預組患者的墜積性肺炎發生例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即干預組的墜積性肺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強化口腔護理干預后,干預組的口腔衛生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墜積性肺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重癥病房入住時間及日平均住院費用低于對照組。說明強化口腔護理干預方法值得在重癥病房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慶萍, 鄒丹,鄭玉玲,楊鳳玲. 抽吸型口腔護理法在經口氣管插管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0):100-101.
[2] 紀彩娜, 王高潔,張敏. 重癥機械通氣患者口腔護理臨床效果的研究[J].
青島醫藥衛生,2014,46(4):306-308.
[3] 王秋芳. 碳酸氫鈉溶液在重癥患者口腔護理的應用[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290.
[關鍵詞] 牙科畏懼癥;第一次看牙; 調查
[中圖分類號] R78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24-19-02
Investiga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s Dental Fear at the First Dental Visit
CHEN Shunchang
Department of Dentistry,Xiamen Changgeng Hospital, Xiamen 3610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actors of backgrounds in association with pre-school children’s dental fear(DF) at the first dental visit. Methods This study was investigated with Venham’s clinical ratings of anxiety and comparative behavior for 160 Pre-school children who came to see dentists at the first visit,and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about the incidence of DF in the children’s sex and age,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living places, oral hygiene conditions and their mothers’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these children. Conclusion Good oral hygiene practic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ositively influencing children’s behaviors at the first dental visit.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s dental fear;First dental visit;Investigation
牙科畏懼癥(dental fear,DF)是指患者在牙科治療過程中所持有的害怕、緊張、憂慮的心理狀態,在行為上表現為對牙科診療的耐受性降低、煩躁不安、躲避或拒絕治療等。多數的父母將小孩害怕看牙歸咎牙科醫生及牙科治療經驗,因此探討學齡前兒童第一次看牙的行為,并了解其DF發生相關因素,將為兒童提供更好的口腔衛生保健服務。我科對160例第一次來我院口腔科就診且無看牙經驗的學齡前兒童進行調查,并對其發病的相關因素進行探討,現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擇2008年10月~2010年7月來我科就診,且無看牙經驗,無全身性疾病的健康學齡前兒童160例作為調查對象。年齡3~6歲,其中男77例,女83例。
1.2 方法
在治療前先分發問卷,由患兒家長填寫表格,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居住地、既往牙科經歷、母親文化程度等,然后由同一位醫師選擇適宜兒童,在口腔檢查時,醫師用說-示范-做及正向增強的行為管理方式降低患兒焦慮程度,并同時記錄兒童口腔衛生狀況指數、DFS 牙菌斑指數,使用Venham臨床焦慮及合作行為六級評定表進行評價(Venham’s clinical rating scales for anxiety and uncooperative behavior)[1],分為六級:0級(自然);1級(不自在);2級(緊張);3級(勉強);4級(恐懼);5級(失控)。口腔衛生狀況根據簡化口腔衛生指數[2]進行評定。所有檢查指標由同一位檢查醫師及另一位在旁觀測并記錄的醫師共同評價后作為最終數值記錄。
1.3 統計學方法
將評定為1~5級的患者統計為DF患者,對不同分組患者DF發生率使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若三個樣本率的檢驗結果提示各總體率之間有差別,則更進一步用分割法分析任意兩個樣本之間總體率有無差異。
2 結果
160名學齡前兒童牙科畏懼癥(DF)發生情況見表1。160例學齡前兒童中,評定為1~5級的患兒有138例,占86.35%。經分析各年齡組間及不同性別患者間DF發生率差異無顯著性。不同居住地兒童DF發生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 =3.976,P<0.05),母親文化程度不同的患兒DF發生率比較,大學及以上組與初中及以下組間差異有顯著性(χ2=6.518,P<0.05),口腔衛生狀況不同的患兒DF發生率比較,口腔衛生狀況良好組低于一般組和較差組,差異有顯著性(χ2=7.476,P<0.05)。
3 討論
學齡前兒童對創傷承受力脆弱,理解力、自制力差,易受各種偏見的影響,因此牙科畏懼癥極易發生。而多數的父母會將小孩害怕看牙的原因歸咎于牙科醫師,根據Mejare等調查顯示[3]:有54%兒童的家長表示是因為之前的牙科治療經驗造成小孩不愿意配合看牙,而有44%的牙醫師卻認為是家庭的態度及養育方式所致。過去文獻研究對象,大多為有牙科經驗的患者的回溯性探討,國外Wright在1971年進行無牙科經驗兒童的研究[4],以去除牙科經驗對看牙行為所造成的干擾因素,但當時并未將兒童口腔衛生狀況列入研究,筆者對來診的年齡在3~6歲且未看過牙科醫師的160 例健康兒童的相關行為表現因素進行了研究,目的是探討兒童在無看牙經歷情況下影響兒童第一次看牙行為表現的因素,并且探討口腔衛生狀況是否對于學齡前兒童初次看牙行為表現有影響。
本調查采用Venham臨床焦慮及合作行為六級評定表進行評價,主要是考慮到該評定標準是依據患兒表現出來的體征來評定。本調查中不同年齡及性別組患兒DF發生率無明顯差異,提示DF為一種獲得。本次調查數據中DF發生率為86.35%,與其他調查差別不大[5],而其中大多數患兒為1級至3級的可合作型。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口腔衛生狀況不同和居住地不同的兒童DF發生率差異有顯著性,這是與城市的兒童受到愛牙護牙教育多、口腔衛生較好有關,可見兒童從做好牙齒清潔工作中可以熟悉張開口腔并不排斥有東西接觸牙齒的感覺,從而提高治療的配合度。本組調查結果表明,兒童母親的文化程度會影響DF發生率,這可能是因為患兒母親文化程度較高,對口腔衛生知識的接受程度也較高,從而影響兒童口腔衛生狀況及接受口腔治療意愿有關,所以讓幼兒從小就得到口腔保健教育,提高個人口腔衛生狀況,對減少兒童牙科畏懼癥發生有明顯作用。同時父母應在兒童齲齒較輕時應及時治療,避免牙痛對兒童初次看牙配合度的負面影響。
調查中我們還發現,當診醫生及助理除熟練應用口腔專業知識做好無痛治療外,熟悉并應用兒童心理學知識,使用兒童能夠理解的通俗語言,全程不斷鼓勵獎勵兒童配合治療,對緩解學齡前兒童牙科畏懼癥的發生也有明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Venham LL,Gaulin-Kremer E. A self-report measure of situational anxiety for young children[J]. Pediatr Dent,1979,1(2):91-96.
[2]楊是,石四箴.口腔預防醫學及兒童口腔醫學[M].第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4-25.
[3] Mejare I,Ljungkvist B,Quensel E.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uncooperative behavior in the dental situation.some characteristics and background factors[J]. Acta Odontol Scand,1989,47:337-345.
[4] Wright GZ,Alpern GD. Variables influencing children's cooperative behavior at the first dental visit[J]. J Dent Child,1971,38:124-128.
[關鍵詞] 口腔正畸;健康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 R473.78[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2(b)-090-02
嚴重的錯頜畸形是兒童發育期常見的口腔疾病,不僅可以誘發齲齒和牙周病,嚴重者還影響咀嚼、發音等口腔功能。由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牙齒美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口腔正畸的患者越來越多。正畸是指臨床上研究錯頜畸形的病因機制、診斷分析及其預防和治療的方法[1]。由于大多數患者對口腔正畸的方法和目的并不了解,造成很多的誤解,為了擴大社會對口腔正畸的了解,進行口腔正畸健康教育勢在必行。為此我們對口腔正畸健康教育的方法與內容進行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選自2005 年6 月~2007 年6月我院門診就診的正畸兒童380 例,女270例,男110例;年齡4~14歲。
1.2方法
所有患兒均進行口腔正畸健康教育。
1.2.1治療前健康教育
1.2.1.1錯頜畸形的危害由于錯頜畸形可以影響整個頜面的發育及口腔的健康,使牙齒更容易誘發齲齒、牙周疾病,嚴重者可以影響咀嚼、發音等口腔功能甚至五官容貌。所以,要讓每一位患者知道錯頜畸形的危害,應用口腔正畸的重要性。
1.2.1.2正畸目的認識由于第一次就診時患兒及家長往往對口腔正畸抱有懷疑和疑惑心理,對正畸不了解,不知道口腔正畸是什么,害怕正畸時疼痛,缺乏對醫生的信任。醫護人員應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屬告知錯頜畸形的矯治目的和口腔正畸的目的,是為了使口腔牙齒保持平衡穩定和美觀[2],讓家屬充分了解正畸,對正畸有正確的認識。
1.2.1.3正畸治療的重要性通過正畸治療,使得牙齒排列整齊,可明顯增加牙齒咀嚼功能,幫助食物的研磨以利于消化吸收;通過正畸治療,使患者的面型更完美,牙列整齊美觀,使口型和發音容易,使口唇閉合良好,可以避免由于錯頜畸形導致的口唇閉合不良、口腔黏膜干燥,并可明顯增進口腔抵抗力,更容易保持口腔衛生,以預防齲齒及牙周病。
1.2.1.4正畸方法常用的矯治方法:前牙反頜常用的方法有調頜、上頜后牙墊活動矯治器、咬撬法、上頜冠狀斜面導板、頦兜頭帽牽引法;錯頜畸形,主要采取的是方絲弓矯治技術進行矯治[3]。
1.2.1.5正畸治療前口腔衛生在正畸治療前仔細檢查口腔衛生情況,如口腔衛生狀況不好患者需要在治療前進行口腔衛生治療和相應的教育,經治療后患者達到口腔衛生狀況符合標準后再開始治療。
1.2.2治療中的健康教育
1.2.2.1飲食教育臨床上在戴矯治器治療的早期牙齒常感到不適,可有異物感或酸軟不適感,這時應該囑患者進食一些軟飯或粥之類食物,一般治療后通過逐級的適應后,不適感會消失,可以恢復正常飲食。飲食中一定要注意,不要進食過硬、過黏的食物,過硬食物可以造成矯治器損傷托槽帶環引起斷裂脫落,過黏的食物可以使食物的殘渣黏附在矯治器上造成局部不易清除,影響口腔健康;盡量減少或不做啃的動作,可以將水果和大塊的食物用刀分離成小塊,再放入口內。
1.2.2.2刷牙教育刷牙對口腔正畸非常重要,只有正確刷牙才能避免口腔的感染,一般刷牙要使用含氟牙膏,這樣可更好地保護牙齒;刷牙次數應該每天早晚刷牙2次,嚴格地應該每次飯后進行刷牙,以保持口腔衛生。一般應該有2把牙刷,一把普通的牙刷,一把正畸專用牙刷(中間刷毛短);普通的牙刷用于對牙齒的縱刷,正畸專用牙刷可以順著弓絲托槽用于橫刷。刷牙時應2把牙刷交替使用,以徹底清理嵌入牙間隙、托槽、弓絲內的食物殘渣,充分保持口腔清潔。刷牙應采用用改良BASS 法刷牙[4],可以將牙刷的刷毛伸進托槽與弓絲之間的部位,徹底清除牙面上的菌斑及食物殘渣,保持口腔衛生。
1.2.2.3復診的教育口腔正畸治療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按時定期復診,正規戴上固定矯正治療器后,一般每4~6周進行復診1次,若患者不能按照醫生的安排,不按時復診或長期不復診,可能使被矯治的牙失去控制,達不到有效的治療作用還會出現牙齒移位等異常情況。
1.2.3保持器的應用
一般經過合理正確的正畸矯治后,牙齒整齊即達到了治療的最初目的,但還要進一步鞏固治療,防止錯頜畸形復發,使用保持器非常重要,要耐心細致地告知患兒及家長戴保持器的重要性,因為通過口腔正畸治療牙齒位置等待牙槽骨改建,一般時間為1.5年,如不能堅持戴用保持器,將使整個正畸治療功虧一匱[5]。應該嚴格按醫生的要求佩戴保持器,仍要做到定時復診,學習掌握保持器使用方法、清洗方法及佩戴時間。一般保持器在最初6~12個月,每天佩戴24 h,以后的6 個月內只在晚上戴用,佩戴到牙齒充分穩定[6]。
2結果
所有病例均經口腔正畸全程的健康教育,順利完成整個口腔正畸過程,無一例中途終止治療,無一例留有并發癥,療程2年左右的時間,戴1年半左右的保持器。
3討論
口腔正畸是目前人們認識美的過程中產生的審美需要,它具有創造美和治療錯頜畸形,促進頜面的發育及口腔的健康的作用,但由于存在較多誤解,通過口腔正畸全程的健康教育能夠使患兒積極配合,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促進口腔正畸順利完成,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傅明魁.口腔正畸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
[2]張初.心理治療在正崎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廣西醫學,2000,22(2):276-278.
[3]王阿丹,凌均綮.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研究進展[J].國際口腔醫學雜志,2003,30(6):487-489.
[4]姜紅.健康教育在口腔正畸中的作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8(1): 110.
[5]陳勇.錯胎畸形患者對正崎治療的配合性[J].國外醫學:口腔醫學分冊,2004,31(3):243-244.
【關鍵詞】牙周炎;齲病;齲失補數;口腔衛生
【中圖分類號】R781.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350(2016)06—0929—03
牙周炎與齲病是口腔兩大最常見疾病,發病情況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兩者的最終結果均可導致牙齒缺失而影響人們的咀嚼功能和健康水平,兩者的發病特點和病損組織迥異,病因都與牙菌斑相關,但牙周炎與齲病之間是否相互影響或相互抑制尚無定論,是目前國內外研究的薄弱點。有學者認為隨著菌斑的積聚,牙周組織與牙體組織的破壞應同時加重[1],但有研究發現許多患者齲病情況與牙周炎的嚴重程度存在拮抗現象[2]。本研究通過臨床調查牙周炎患者的齲病情況以探討牙周炎與齲病的關系,為以后進一步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口腔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診的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456例,男性210例,女性246例,平均年齡42.7歲。其中將牙周健康者140例作為對照組,316例牙周炎患者作為觀察組(包括輕度牙周炎患者104例,中度牙周炎患者98例,重度牙周炎患者114例)。
1.2納入標準
①年齡25~74歲;②女性非妊娠者;③問診無全身系統性疾病;④3個月未服用抗生素;⑤6個月內未接受過牙周治療;⑥無認知障礙,能配合完成檢查。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3臨床參數的設定
每個病例按照事先設計統一的調查表檢查記錄,包括簡化軟垢指數(DI-S)和簡化牙石指數(CI-S)、齦溝出血指數(SBI-S)、齲補牙面數(DFS)、失牙數(M),有無飲茶、抽煙習慣。由Florida廠家培訓合格的醫師對受檢者進行牙周檢查,記錄口腔所有受檢牙的6個牙位(近中頰、頰中央、遠中頰、近中舌、舌中央、遠中舌)的探診深度(PD)、臨床附著喪失(CAL)以及探診出血(BOP)(探針出血記錄為陰性、陽性)。參照Armitage等[3]推薦的標準并結合曲面斷層片檢查診斷牙周的病變程度,牙周炎的診斷標準:①輕度慢性牙周炎:全口牙平均附著喪失(CAL)0.6~1.5mm,鄰面部位CAL<3mm,缺失牙≤3顆;②中度慢性牙周炎:全口牙CAL平均1.6~2.4mm,口內至少3個區域至少6顆牙齒但不超過8個部分鄰面CAL≥3mm,缺失牙≤5顆;③重度慢性牙周炎:全口牙CAL平均CAL≥2.5mm,至少3個區域有1個或多個部位鄰面CAL≥5mm,缺失牙≤14顆。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多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取P<0.05。
2結果
2.1研究對象臨床情況
456例患者中男性210例,其中牙周正常59例、輕度牙周炎49例、中度牙周炎44例、重度牙周炎58例;女性患者246例,其中牙周正常81例、輕度牙周炎55例、中度牙周炎54例、重度牙周炎56例,患者性別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030,P>0.05)。
2.2DFS和M的測定結果比較
DFS值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并且隨著牙周病的加重呈上升趨勢。因齲失牙數經分析顯示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兩兩比較時,重度牙周炎與另外三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各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DI-S、CI-S和SBI-S的測定結果比較
DI-S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兩兩比較時,對照組與輕度牙周炎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I-S、SBI-S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牙周炎患者口腔衛生明顯較牙周正常者差,見表2。2.4飲茶、抽煙者DFS值測定結果比較為了進一步觀察飲茶、抽煙對牙周炎患者齲補牙面數(DFS)的影響,進行組內分類比較。有飲茶習慣者的DFS值低于無飲茶習慣者(P<0.05),有抽煙習慣的牙周炎患者與同組未抽煙者比較DFS值降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和表4。
3討論
3.1牙周炎和齲齒發病的關系
眾所周知,牙周病和齲病是口腔常見病、多發病,是導致牙體缺失的主要原因。牙周病和齲病雖是病因和癥狀都不相同的兩類疾病,但它們的發生與牙菌斑密切相關,均以牙菌斑為始動因素。菌斑以齦緣為界分為齦上菌斑和齦下菌斑,齦下菌斑是由齦上菌斑遷移延伸形成[4]。當菌斑細菌以生態群體過度生長時,致使菌斑中牙周致病菌和致齲菌與其他微生物的平衡遭到破壞,口腔生態失調,細菌釋放抗原、酶或毒素等產物[5],入侵宿主組織,對牙體、牙周組織起攻擊作用,導致口腔疾病發生[6],所以對牙周病和齲病研究時應發現兩種疾病的共同點。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人們對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對這兩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齲病的預防和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牙周病逐漸成為牙體缺失的主要病因。臨床上由于牙周病而拔除的患牙大多是完好的牙齒,因此,許多人疑惑是否牙周病患者的齲齒發病率低,本課題正是基于探討兩者之間的發病關系而進行的臨床調查研究。本次調查發現,牙周炎患者的齲補牙面數(DFS)值高于對照組,并且隨著牙周炎的加重,DFS值也逐漸升高,這個結論與江千舟等[1]的發現類似,他們通過對同一口腔環境中齲病和牙周病發病關系進行調查,認為同一口腔內患齲的牙齒的牙周炎癥程度重,無齲的牙齒其牙周炎癥程度輕。患牙周炎時,由于牙周支持組織的減少,容易造成繼發性牙合創傷,引起咀嚼時疼痛,此時牙齦退縮使牙根暴露,對溫度刺激敏感[4],導致患側牙齒費用,使食物殘渣等堆積,并且當患者牙體松動時牙列間隙增大易引起食物嵌塞,形成細菌滋生、發酵的有利條件,菌斑中致齲菌代謝產酸,牙齒的硬組織產生脫礦現象,形成齲齒[7]。而患齲牙多發生在口腔不易清潔的牙位和食物碎屑易滯留的部位,也是菌斑容易產生的區域,患齲牙易伴冷熱刺激疼,會導致患者在刷牙、漱口時回避這些敏感部位,更易形成菌斑、牙石,為牙周致病菌的生存提供了環境,從而導致牙周炎的發生。結果提示牙周炎與齲齒兩者的發病有相互影響的特征。但是否因為發生牙周炎時齦下菌斑的增多導致齦上菌斑成分構成的改變,強產酸菌比例上升,微或弱產酸菌比例下降,對牙體硬組織破壞能力升高,齲齒增加,還值得進一步研究。因齲失牙數兩兩比較時,重度牙周炎的失牙數要明顯高于其他三組(P<0.05),原因可能是:(1)牙周炎程度重的患者口腔衛生較差,更易形成細菌滋生、發酵的環境,導致齲病活動性升高;(2)重度牙周炎患者平均年齡較大,對其失牙原因是因齲壞或者牙周炎或者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并不能完全明確而引起的誤差。在口腔衛生調查中發現牙周炎組簡化軟垢指數(DI-S)、簡化牙石指數(CI-S)和齦溝出血指數(SBI-S)更高,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牙周炎患者口腔衛生情況明顯較牙周正常者差。牙周炎患者口腔衛生總體情況較差,其DFS值也高于對照組,提示我們菌斑、牙石的沉積量多,不僅能導致牙周炎的發生,還會導致齲病的發病率升高。
3.2綠茶、抽煙對牙周病患者齲病情況的影響
口腔黏膜炎(oral mucositis, OM)是指以口腔黏膜紅斑或潰瘍為表現的口腔黏膜上皮組織的炎癥和潰瘍反應。在腫瘤患者化療過程中極為常見, 據相關報道, 在化療患者中口腔黏膜炎的發病率為70%~90%[1], 常導致患者進食、言語和睡眠困難, 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 嚴重影響患者對原發病治療計劃的依從性。本研究將整體護理應用于腫瘤患者口腔黏膜炎的預防與護理中, 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科住院化療的患者76例, 隨機分組為對照組38例, 其中男20例, 女18例, 平均年齡(63.40 ±9.02)歲, 采用常規口腔護理;觀察組38例, 其中男24例, 女14例, 平均年齡(62.70±8.05)歲, 在常規口腔護理基礎上應用口腔整體護理措施。兩組患者收入研究前均無口腔疾病或口腔潰瘍,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化療前做好口腔健康宣教, 予口腔護理液3次/d, 20 ml/次, 含漱3~5 min常規護理, 并合理飲食, 防止口腔損傷;對于已發生口腔黏膜炎, 疼痛明顯者, 予口含小冰塊緩解疼痛和口干, 或遵醫囑予進食前在生理鹽水中加入2%利多卡因漱口。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采用整體護理措施, 化療前及治療時對患者進行危險因素評估, 對于已發生OM者, 根據OM發生機制針對不同的OM階段給予及時的藥物治療及護理干預, 以7 d為1個療程, 治療護理3個療程。治療過程中每天按口腔黏膜評估標準(OAG)進行評估, 制定OAG評估量表, 評估條目包括患者一般資料、化療方案、口腔pH值、疼痛情況、針對性治療及護理措施、化療反應、口腔潰瘍情況等[2]。
1. 3 觀察評價指標 按口腔黏膜OAG進行評估, 每天觀察記錄患者口腔衛生情況、治療護理干預措施、OAG評估分級和OM持續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以 P
2 結果
兩組患者口腔黏膜炎發生率及口腔黏膜炎嚴重程度, 見表1。
3 討論
3. 1 確定危險因素 首先需要護理人員對接受化療的患者進行危險因素的評估, 包括與患者相關、與化療相關的危險因素[2]。患者相關危險因素有患者性別、年齡、吸煙和酗酒等。女性、年齡高于50歲的中老年人OM發生率高, 吸煙和酗酒也是OM的危險因素;化療相關危險因素包括患者接受抗代謝藥物如氟尿嘧啶(5-FU)、依托泊苷、甲氨蝶呤等藥物治療。通過對危險因素的評估, 調整護理工作, 使護理工作具有目的性、重點性和計劃性, 從而為具體護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
3. 2 預防OM的發生 包括患者在接受化療前積極處理口腔疾患, 指導患者養成早晚刷牙習慣, 注意選用軟毛牙刷, 飯后漱口, 避免食用刺激性強和堅硬的食物, 飲食均衡, 保證豐富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本研究應用整體護理措施效果可觀, 觀察組OM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可摘局部義齒;維他靈;應力中斷;牙周
[中圖分類號]R7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5)15-06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tress interrupts denture base on the situation of free end abutment periodontal statuses. Methods Conducted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on 48 kennedyⅡpatients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ne group underwent regular Cobalt chromium stent repair,and the other group underwent Vitallium stress interrupts denture base. Four indices of abutments and the contralateral same name teeth,including plaque index (PLI),gingival index (GI),bleeding index (BI),probing depth (PD) were reviewed and recorded after 3 months,6 months and 18 months. Results The periodontal indices of the abutments of the patients wearing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alateral same name teeth.Tooth mobility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beginning with the extension of denture use of time, conventional cobalt chromium st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base tooth mobility stress interruption group. Conclusion Abutments periodontal index is increased after wearing a removable denture.Stress interrupts denture base small degree of influence in favor of abutment periodontal.
Key words: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Vitallium;stress interrupt;periodontal status
肯氏Ⅰ和Ⅱ類是牙列缺損的常見類型,據目前國內最新調查表明,肯氏Ⅱ類牙列缺損占所有牙列缺損類型的比例高達37%,數量較大,但同時也是活動義齒修復中難度較大的類型之一。鑄造可摘局部義齒仍是目前游離端缺損的主要修復方式之一,由于缺失牙遠中沒有任何基牙,義齒支持主要為天然牙和黏膜共同承擔的混合支持形式。由于天然牙和黏膜間組織的可讓性不同,受力不均衡引起基牙和支持組織的損傷,嚴重者會引起基牙的松動,進而影響義齒咀嚼、固位功能等功能,從而影響義齒近遠期修復效果,一直以來都是修復科醫師關注和研究的臨床熱點之一[1-2]。
游離端缺失修復設計,傳統的修復方法多為鈷鉻合金剛性整體鑄造,整體鑄造支架是剛性的整體結構,不容許發生形變,其不可讓性容易導致應力集中。雖然是基牙和黏膜共同承擔咀嚼力,但由于二者結構和可讓性的不同,使得受力不均衡而引起牙槽嵴的不規則吸收和基牙的松動,影響義齒使用效果。美國學者Dr.Knapp 教授提出的黏膜支持式應力中斷可摘義齒[3-4],其設計理念從生物力學的角度出發,針對牙齒和黏膜組織的不同特性,采用黏膜支持式應力中斷設計,以改變傳統義齒的受力方式,使咬合力更加合理的分散到不同性質的支持組織上,同時分散到整個支架。這個設計理念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但由于以往應用的鈷鉻合金彈性較差、強度較低,如果進行分裂基托設計,義齒可能在應力集中部位折斷,在臨床上未被廣泛應用。本研究擬選擇64例肯氏Ⅱ類牙列缺損的患者,行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對患者進行臨床跟蹤檢查,觀察游離端不同設計方法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對基牙牙周狀況的影響。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 年7月-2013年9月來我院就診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本研究選擇肯氏Ⅱ類為研究對象,即單側第二前磨牙到第二磨牙缺失,對側牙列無缺損,基牙與其對側同名牙均無牙體疾病、 排列紊亂等情況,患者牙齦健康且口腔衛生狀況良好,修復前牙周科醫師對患者均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口腔衛生指導和宣教等工作,戴義齒時給患者講解可摘義齒的使用和日常維護的注意事項。
納入符合上述條件的患者共64例(男36例,女28例),年齡45~77 歲。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第1組行常規鈷鉻支架修復,以尖牙牙和第一前磨牙為基牙,設計方案如圖1。同頜對側同名牙作為對照牙;第2組采用維他靈支架修復,以尖牙牙和第一前磨牙為基牙,設計應力中斷基托設計方案如圖2。同頜對側同名牙作為對照牙,本研究以雙側上頜第一前磨牙為研究對象。
1.2方法指標見表1~2。
2 結果
3、6、12個月之間進行PLI、 GI、 BI、 PD分別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不同設計方案之間各項牙周指數無明顯不同;對兩組基牙和對側同名牙松動度修復前和修復后3、6、12個月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齲病、牙周病等原因導致老年人牙列缺損,牙列缺失,活動義齒修復是主要的修復方式,其中基牙的牙周情況是影響可摘局部義齒遠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5],可摘局部義齒戴入患者口腔內在行使功能時,義齒的組成構件卡環、基托和連接體等使基牙和黏膜周圍結構變得復雜,這些結構會妨礙舌,口腔軟組織及食物在咀嚼過程中對牙齒的清潔能力,這會在義齒和余留牙之間產生新的食物滯留區,義齒的結構復雜會妨礙舌對基牙的機械清理同時唾液流速減慢降低對基牙的沖刷作用,基牙上的菌斑積聚增加,嚴重者可能改變口腔生態的微環境,使菌斑中的菌群構成發生改變,進而引起對基牙牙周組織造成破壞[6]。本研究顯示,參加實驗患者戴用可摘局部義齒3個月時,基牙牙周組織處于輕微炎癥性病損,基牙菌斑指數、牙齦指數、探診出血、探診深度等增加,與對側同名牙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這與余占海[7]、李維善等[8]的研究結果類似。不同組間6、12 個月時患者的基牙菌斑指數、牙齦指數等沒有發生顯著性改變,牙周組織破壞沒有進一步進展,這種結果與 Kapur的研究一致,原因可能是義齒佩戴的患者口腔已逐步適應了可摘局部義齒的影響, 復查時針對不同患者的口腔衛生情況對患者進行宣教,從而使患者能夠對義齒和基牙進行良好的維護。
對基牙松動度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對兩組基牙和對側同名牙松動度修復前和修復后3、 6、 12個月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活動義齒修復后,基牙的松動度明顯增加,對修復后3、 6、 12個月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義齒修復后松動度雖有增加但并未持續加重,沒有對牙周組織造成進行性破壞,兩組之間3、 6、12個月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鈷鉻支架組對基牙的側向力大于維他靈應力中斷基托對基牙的側向力。試驗結果發現維他靈應力中斷基托對基牙的側向力小,有利于基牙的牙周健康,應力中斷基托由Kannp提出,即在局部義齒的遠中游離端基托和近中牙合支托之間設計一個裂隙,且維他靈支架具有較高彈性,游離端基牙受力時允許基托發生形變,黏膜受力增加,使基牙所受扭力減小,達到應力中斷的目的,同時缺牙區牙槽脊頂受到基本均勻且垂直向的力、這會使游離端牙槽嵴達到功能刺激,減緩牙槽嵴的萎縮,更利于牙槽嵴的健康。同時義齒設計小巧,美觀?;颊叩氖孢m度得到明顯改善,減少對基牙,軟組織和發音的影響。維他靈應力中斷基托可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基牙的受力更加合理,減少基牙所受的不利扭力,有效的保護基牙。本研究對病例修復后療效觀察還在繼續
通過本文對維他靈應力中斷基托設計的長期療效觀察可以看出可摘局部義齒的設計對基牙牙周有重要影響,設計不良者可能對基牙造成不可逆的牙周損壞。每年對患者進行口腔衛生指導,同時對修復體進行檢查, 并作必要的修補及重襯,減少義齒的下沉,這會有利于基牙牙周組織的健康,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口腔衛生習慣比其他因素更能影響口內基牙的健康,與固定義齒比較,口腔衛生護理對可摘局部義齒修復者更為重要[9],口腔衛生情況的的好壞對口腔微生態環境有重要影響,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如晚上睡前摘下義齒刷洗干凈,用義齒清潔片浸泡,夜間不戴義齒等,這樣不僅可以防止菌斑在義齒上的形成,還能使基牙和口腔黏膜得以休息,保護了軟硬組織的健康;有效和規范的義齒清潔對于維持口腔健康和延長義齒使用時間是至關重要的,為減少義齒性口炎的發生,牙醫建議患者每天停戴義齒6~8h,應力中斷支架義齒修復游離端缺失的臨床應用中,也需根據患者口腔內具體情況,調整設計以達到最佳的修復效果。一直以來,游離端缺失活動義齒設計,導致鄰接基牙受力過大,鄰接基牙的保護問題一直受到醫生及技師的關注,維他靈支架出現可以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由于其出色的物理性能,可以設計成應力中斷,使缺失牙區受到的合力均勻分散到基牙和牙槽嵴頂,減少基牙的負擔,增加了基牙和義齒的使用壽命,支架設計小巧,減少異物感,患者更舒適。
[參考文獻]
[1]李t,劉峰,孫鳳,等.分裂基托義齒設計對遠中游離端基牙骨吸收的影響[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1,12(1);18-21.
[2]孫旭東,佟宇.咬合重建對改善咀嚼功能和面容美觀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6):1787-1789.
[3]Knapp JG,ShotweU JL,Kotowicz WE.Technique forrecording dental cast- surveyor relations [J].J Prosthet Dent,1979,41(3):352-354.
[4]Knapp JG,Small IA.Fixed mandibular complete dentureprostheses supported by mandibular staple bone plateimplant [J].J Prosthet Dent,1990,63(1):73-76.
[5]P.M.Preshaw,A.W.G.Walls,N.S. Jakubovics,P.J. Moynihan,N.J.A.Jepson,Z. Loewy.Association of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use with oral and systemic health[J]. J Dent,2011,11:711-810.
[6]宋亮,徐斌,徐婕,等.可摘局部義齒對Ⅱ型糖尿病患者基牙牙周狀況的影響[J].口腔醫學,2011,31(12):712-714.
[7]李維善,朱建華,王澤.老年人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后對基牙牙周狀況的影響[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2013,11(3):101-102,107.
[8]周秦,石平,李蘊聰,等Vitallium應力中斷支架式義齒修復游離端缺失的效果評價[J].中國美容醫學,2013,22(11):1212-1215.
[關鍵詞] 西帕依固齦液;固定正畸;早期;牙齦炎
[中圖分類號] R781.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5(b)-0015-03
Clinical effect of Xipayi Mouth Rinse on preventation of early stage gingivitis in patients of fixed orthodontics
WANG Xu1 ZHANG Dongliang2 LI Yunsheng1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Beijing Meitan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28, China; 2.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Beijing Stomatolog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 Beijing 100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Xipayi Mouth Rinse on preventation of early stage gingivitis in patients of fixed orthodontics. Methods 40 malocclusion patients with fixed applianc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each group consisted of 20 cas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Xipayi Mouth Rinse and normal oral health measures as soon as fix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rmal oral health measures alone.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gingivitis before and after 1, 2, 3 month of the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gingival index (GI), plaque index (PLI) and 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and the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periodontal indices GI, PLI and SBI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fix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At 1, 2 month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GI、PLI and SBI of two groups were all rised, but the control group rised more evident and all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t 2 month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BI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t 3 month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periodontal indexes of two groups continued to rise, and all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1). Conclusion Xipayi Mouth Rinse is effective in reducing early stage gingivitis in patients of fixed orthodontics.
[Key words] Xipayi Mouth Rinse; Fixed orthodontics; Early stage; Gingivitis
固定正畸治療過程中,各種矯治器的安放使得菌斑易于堆積。臨床學家認為,菌斑及其代謝產物是牙周病發生的始動因素[1]。牙齦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菌斑是牙齦炎發生的始動因子,致病菌通過毒性產物對牙齦造成損害。固定矯治患者牙周健康的維護在矯治過程中至關重要,越來越受到廣大正畸醫生的關注??刂坪腿コ呤穷A防牙齦炎的必要措施[2]。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常規口腔衛生保健(口腔衛生宣教、定期潔治等)方法來維護正畸患者的牙周健康,近年來各種口腔含漱液也應用于正畸臨床,用以減少牙齦炎的發生。本文通過西帕依固齦液在早期固定正畸患者中的應用,觀察其對牙齦炎發生的影響,從而為固定正畸患者口腔衛生的保健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煤炭總醫院口腔科門診接受正畸治療的錯合畸形患者40例,年齡12~15歲,男18例,女22例。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20例,對照組20例。選擇標準如下:均為恒牙列;均采用直絲弓矯治技術;所有患者無正畸治療史;正畸治療前經牙周潔治;均無牙周炎及系統病史;所有患者由同一醫生完成治療;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正畸患者矯治前均進行常規口腔衛生保?。ǔR幙谇恍l生宣教和刷牙指導)。正畸治療開始后,對照組采用常規口腔衛生保健措施,試驗組除了常規口腔衛生保健外,每日含漱西帕依固齦液(新疆奇康哈博維藥有限公司生產)5次,晨起、睡前、三餐后各一次,每次5 mL,含漱時間為3 min,含漱后半小時內不進食。
1.3 牙周檢測指標
兩組患者于戴入矯治器前及戴入矯治器后1、2、3個月分別復診時,分別測定指數牙11、25、26、31、45、46共6個牙位的牙齦指數(GI)、菌斑指數(PLI)和齦溝出血指數(SBI),均由同一醫生檢查并記錄。每個牙齒檢查四個區,即唇頰面的近中、中央、遠中及舌腭面,每個牙的記分為四個區記分的平均值,每個人的記分為全部受檢牙記分的平均值。①牙齦指數(gingival index,GI)由Loe和Silness提出,記分標準如下:0-牙齦健康;1-輕度炎癥:齦色輕度改變,輕度水腫光亮,探診不出血;2-中度炎癥:牙齦發紅、水腫,光亮,探診出血;3-重度炎癥:牙齦明顯紅腫或有潰瘍,并有自發出血傾向。②菌斑指數(plaque index,PLI)由Silness和Loe提出,記分標準如下:0-近齦緣區無菌斑;1-近齦緣區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視診不可見,若用探針尖的側面可刮出菌斑;2-在齦緣或鄰面可見中等量菌斑;3-齦溝內或齦緣區及鄰面有大量軟垢。③齦溝出血指數(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由Muhleman和Son提出,記分標準如下:0-牙齦健康,輕探后不出血;1-牙齦輕度炎癥,輕探后不出血;2-牙齦輕度炎癥,有顏色改變,無腫脹或水腫,探診后點狀出血;3-牙齦中度炎癥,有顏色改變和輕度水腫,探診后出血,血溢在齦溝內;4-牙齦重度炎癥,不但有色的改變并明顯腫脹,探診后出血,血溢出齦溝;5-牙齦有色的改變,明顯腫脹,有時有潰瘍,探診后出血或有自動出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固定正畸治療前兩組牙齦狀況比較
固定正畸治療前,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牙齦狀況良好,牙周各臨床指標值GI、PLI、SBI相比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3。
2.2 固定正畸治療1個月兩組牙齦狀況比較
試驗組和對照組牙周各臨床指標值均較治療前上升,但對照組上升更明顯,與試驗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3。
2.3 固定正畸治療2個月兩組牙齦狀況比較
試驗組和對照組牙周各臨床指標值均較治療前上升,但對照組上升更明顯,與試驗組相比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并且治療2個月后試驗組SBI值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1~3。
2.4 固定正畸治療3個月兩組牙齦狀況比較
試驗組和對照組牙周各臨床指標值繼續上升,兩組相比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1~3。
3 討論
固定矯治過程中,由于托槽、帶環等各種矯治附件的安放,影響患者口腔清潔,使菌斑易于堆積,導致牙齦紅腫、出血而發生牙齦炎癥。牙齦炎的存在反過來又會使患者口腔清潔的難度加大,嚴重的牙齦增生會妨礙正畸牙齒移動,導致正畸治療不能正常進展,影響正畸療效并延長療程。
菌斑是導致牙齦炎和牙周炎的主要病因[3]。大量的實驗研究、流行病學資料和臨床觀察證明,牙周病是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是引發牙周病的始動因子,是造成牙周病破壞的必須因素[4]。牙齦炎是牙周炎的早期病變,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牙周組織的炎癥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可能發展為牙周炎,對口腔及全身健康造成極大危害。正畸患者早期控制菌斑對預防牙齦炎的發生至關重要。由于正畸治療的特殊性使機械去除菌斑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使用化學方法輔助去除菌斑成為一種臨床常規采用的措施。
西帕依固齦液的有效成分是春蟲秋果(學名沒食子),有固澀、燥濕、止血、防腐的作用。在對其藥理作用的研究中發現,該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有很強的抑制作用[5]。有研究證實,西帕依固齦液能有效抑制內毒素誘導牙齦成纖維細胞產生炎性細胞因子IL-6,可明顯破壞牙齦卟啉菌的細胞結構,從而抑制牙菌斑的形成[6]。同時,西帕依固齦液能有效拮抗內毒素對牙齦成纖維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對牙齦組織有預防性保護作用[7]。艾比拜·玉素甫等[8]在探討西帕依固齦液對牙齦炎的治療作用機制的研究中發現,西帕依固齦液能抑制牙齦炎牙齦組織中NF-KBp65和COX-2的表達。
臨床實驗表明西帕依固齦液對牙齦炎有明顯的輔助治療效果[9-12]。有研究表明,西帕依固齦液治療牙周病療效明顯,可改善牙齦健康且口感清爽,無不良反應及染色現象[12-14]。韓靜等[15]、蘇瑾[16]的臨床研究證實,西帕依固齦液對治療因牙齦炎引起的牙齦出血有一定的療效,具有較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由于正畸患者口內安放了各種矯治器及其附件,故口腔清潔較普通人難度加大,更容易發生牙齦炎癥,如何幫助正畸患者更好地控制牙齦炎癥是正畸醫生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本研究將西帕依固齦液應用于正畸臨床,觀察其對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齦炎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西帕依固齦液可有效減少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齦炎的發生。固定正畸治療后1、2及3個月正處于正畸治療早期,由于患者剛剛戴入矯治器需要時間來適應,口腔衛生清潔變得相對困難,牙齦容易出現炎癥表現,故試驗組和對照組牙周各臨床指標值均較治療前上升;固定正畸治療后1個月及2個月,與試驗組相比,對照組牙周各臨床指標值上升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提示西帕依固齦液的應用對正畸治療早期的牙齦炎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固定正畸治療后3個月,西帕依固齦液控制牙齦炎癥的持續作用得到進一步的體現,故試驗組和對照組牙周各臨床指標值相比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在臨床使用中,患者均能堅持進行含漱,未見毒副作用及不良染色現象。
綜上所述,在固定正畸治療早期,西帕依固齦液可以有效改善正畸患者的牙齦狀況,消炎效果良好,是一種適用于正畸臨床的安全有效的輔助含漱藥物,有利于改善固定正畸患者的牙周健康并促進正畸治療。本研究中檢測的各項指標均處于正畸治療早期階段,隨著治療的進行,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曹彩方.牙周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5.
[2] 陸青.正畸患者的口腔衛生保健[J].口腔正畸學雜志,2004,10(2):185.
[3] 劉正.口腔微生物學[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5:108.
[4] 孟煥新.牙周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9.
[5] 斯拉甫,努爾買買提·艾買提,阿布都熱依木·玉蘇甫,等.維藥西帕依固齦液的藥理作用研究[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1999,5(3):35-36.
[6] 艾比拜·玉素甫,哈姆拉提·吾甫爾,鐘良軍.西帕依固齦液對LPS抑制人牙齦成纖維細胞DNA合成和細胞周期改變的影響[J].中南大學學報,2006,31(4):483-486.
[7] 哈木拉提·吾甫爾,艾比拜·玉素甫,鐘良軍.西帕依固齦液對內毒素誘導人牙齦成纖維細胞分泌IL-6的抑制作用[J].中南大學學報,2006,31(3):326-328.
[8] 艾比拜·玉素甫,庫熱西·玉努斯,哈木拉提·吾甫爾.維藥西帕依固齦液對實驗性牙齦炎模型大鼠牙齦組織中NF-KBp65、COX-2表達的影響[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8,31(5):499-505.
[9] 羅穎,丁一,王萌,等.西帕依固齦液的抑菌作用和防治牙齦炎的臨床效果評價[J].國際口腔醫學雜志,2009,36(4):394-397.
[10] 姚偉偉,高金星.西帕依固齦液治療單純性牙齦炎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9(10):630-631.
[11] 胡新蘭,劉建華,汪國華.西帕依固齦液治療單純性牙齦炎30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0,45(1):75.
[12] 胡穎.西帕依固齦液治療單純性牙齦炎40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3):151-152.
[13] 肖燕.中藥西帕依固齦含漱液治療牙周病的分析[J].時珍國醫國藥,2010,21(7):1828.
[14] 趙芳英,郭敬茹.西帕依固齦液治療慢性牙周炎的療效觀察[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1,21(7):426.
[15] 韓靜,張菁,張良瓊,等.西帕依固齦液治療牙齦炎引起的牙齦出血的療效觀察[J].北京口腔醫學,2010,18(3):168-169.
【關鍵詞】慢性牙周炎;基礎治療;牙周維護治療;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R78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02
牙周病是影響牙齒支持組織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引起牙周附著喪失、牙齦退縮,嚴重者可導致牙齒松動、脫落。牙周病是牙齦炎和牙周炎的統稱,其主要原因是牙面上不斷形成的菌斑生物膜。牙周病是人類最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是造成老年人拔牙的首要原因。隨著我國老年人口增加和存留牙齒的增多,牙周炎的患病率也在升高。牙周炎的系統治療包含基礎治療(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其中牙周基礎治療又稱為消除病因治療,是牙周系統治療的第一階段,有研究表明,牙周基礎治療可降低牙周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對牙周炎炎癥有控制作用。老年人由于手術治療創傷大、治療時間長、恢復慢等原因,多選用非手術治療。本文觀察了36例患有重度慢性牙周炎的老年患者,經牙周基礎治療后,每6個月進行一次性的潔治和齦下刮治作為維護期的支持治療,觀察其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到口腔門診就診的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36例,年齡>;60歲。納入標準:①無未經控制的系統性疾?。虎诳趦戎辽儆嗔?0顆牙,牙周探診深度(probing depth,PD)&ge;6 mm的位點占30%;③近3個月內未應用抗生素,近2年內未進行過任何形式的牙周治療;④完成牙周基礎治療,拒絕牙周手術治療,堅持定期復診,口腔衛生情況良好者。
1.2 治療方法 ①首診進行詳細的口腔衛生宣教,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正確應用牙線和牙間隙刷。②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包括全口潔治、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基礎治療結束后1個月復查,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并于基礎治療后6、12個月時進行一次性的潔治和齦下刮治。記錄相應數值并進行比較。
1.3 觀察指標 應用Willim探針進行各項臨床指數的檢查,包括菌斑指數(plaque index,PLI)、齦溝出血指數(sulcus bleeding index,SBI)、PD、探針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在基礎治療前、基礎治療后1、6、12個月分別進行牙周檢查(其中6、12個月在檢查前進行一次性的牙周潔治和齦下刮治)。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6例老年牙周炎患者經基礎治療后1個月和維護治療后6、12個月各項臨床指標PLI、SBI、PD、BOP與基礎治療前比較有較大程度改善,維護治療后6個月與基礎治療后1個月比較,各項臨床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維護治療后12個月與維護治療后6個月比較,各項臨床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牙周炎是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周炎的發病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研究證明,牙周炎與某些全身系統性疾病有關聯,如高血壓及糖尿病。老年人多伴有全身性疾病,老年人患牙周炎時應及時控制其炎癥。Goodson等認為,牙周手術對PD、CAL等臨床指標的改善并不優于仔細的牙周基礎治療,大部分老年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恐懼心理常使其拒絕牙周手術治療,患有重度慢性牙周炎老年患者多采用非手術治療。
牙周基礎治療后,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仍會存在>;5 mm的牙周袋,部分位點可能出現局部溢膿、探診出血的情況。大量研究認為,齦下菌斑微生物是其始動因子。單純的齦上潔治術僅能去除齦上的牙石和菌斑,不能去除牙周袋內的感染物質,治療效果不佳。為探討定期的牙周維護治療是否對重度慢性牙周炎非手術患者有效,定期對患者進行一次性的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以觀察其炎癥變化情況。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時超聲頭噴水所產生的空穴作用和聲學微流,可去除根面殘留的沉積物和菌斑,能溶解根面的牙骨質侵蝕層,去除根面細菌和毒素,破壞齦下微生物的生態系統。應用超聲治療操作簡單、省力,工作時間短,同時患者的疼痛癥狀輕,易于接受。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作為牙周病的維護治療手段,可清潔牙根表面牙石并刮除位于牙周袋內根面上的牙石、病變牙骨質和袋內壁肉芽組織,消除牙體和牙周組織之間的炎性因素,恢復牙根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從而形成新的牙周附著。為防止老年患者牙周炎癥的加重,防止菌群在牙周上定植后加重牙周炎癥的發展,應定期對其進行牙周支持治療,通過比較PLI、SBI、BOP和PD等臨床指標,在定期復查中應觀察患者的口腔衛生狀況和牙周炎癥控制情況。
本實驗結果顯示,經過牙周基礎治療后,1個月復查時,所有患者的牙周狀況與基礎治療前比較有較大改善。經過牙周維護治療后,6個月時各項牙周治療指標均有明顯的改善,12個月后與6個月時比較,各項牙周治療指標無太大改變,與已報道結果相一致,說明患者牙周炎癥趨于穩定狀態,定期牙周維護治療可控制牙周炎癥達到穩定的狀態。但良好的牙周狀態亦取決于患者定期復診的依從性和患者自身良好的口腔衛生狀態。本研究的觀察時間尚短,只能對此種治療方法短期療效進行評價,長期的療效還有待進一步觀察。本研究還比較了牙周病合并慢性支氣管炎和糖尿病的治療效果,發現兩者的治療效果均低于總有效率69.76%,但合并糖尿病的治療有效率相對于慢性支氣管炎更低。筆者認為這可能跟糖尿病病人的免疫力低下有關。
參考文獻
[1]高秀秋,孫溪饒,王琳源.牙縫刷預防老年人牙周病的臨床觀察[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8,6(01):7-8.
[2]常亮.老年人牙周病的臨床特點及治療[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2):201-202.
[3]綦焱,宋培珍.老年人牙周病430例臨床分析[J].濰坊醫學院學報,2009,03:217-218.
[4]黃秀娟.深圳市老年人牙周病患病調查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31(19):140-142.
[5]王磊,邱健.老年人牙周病的治療與糖尿病的關系[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1,9(01):53-55.
[6]李增祥.426例中老年人牙周病患者并發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J].當代醫學,2011,17(0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