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第三方工程審計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廣州市審計局局長張杰明8月23日對此回應,請第三方“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下稱“研究中心”),參考國際做法來專門審計BRT的績效情況。
第三方審計
自2008年起,廣州市開始實行績效審計,在市長陳建華和張杰明的要求下,今年引入第三方機構。
陳建華介紹說:“廣州市審計局負責BRT合法合規的審計及整個項目的設計,而績效就外包給第三方機構進行審計,整個績效評估共有數百個指標。引入的第三方審計機構研究中心,主要由廣東省內高校具有國際審計經驗的教授組成,力求使得審計結果更為客觀公正。”
研究中心負責BRT項目績效審計的負責人,講述了介入審計的基本進展。2012年2月份,開始對BRT項目進行包括建設和營運兩大部分的績效審計。最初由廣州市建委、交委與城投提交BRT的相關數據,在2—3月進行審前調查,4—7月進行現場審計,目前已經有初步意見,正與有關部門交換。今年10月份,可能完成整份績效審計報告,屆時上報廣州市政府并下達有關單位,至于是否對外公開有待廣州市政府批準。
在這次BRT績效審計當中,研究中心很重視廣州市民的意見。據介紹,研究中心向BRT司機、普通公交司機、的士司機和居民,做了1000份電話調查和數百份現場調查問卷,目前已形成結論。
廣州市民迫切關注,整個BRT項目到底花費了多少錢?該負責人簡單回答說:“由于部分項目資金還沒有完全結算,其中一些項目是否認定為BRT項目現在還有不同意見,所以還不能完全確定總體金額。”BRT在黃埔東路段有一部分與公路重合,即使不建設BRT也要做,這些公路的建設費用是否納入BRT項目,要各個部門認可才行。
執行BRT績效審計有兩個目的,在于:一是對產生的問題進行整改、提高建設營運的效益;二是讓廣州市政府在相關財政投資項目中決策更清晰,明確要花多少代價。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教授看來,“第三方‘研究中心’審計廣州BRT的思路相當不錯,可是要落到實處以取得預期的效果,并不完全取決于該機構是否屬于權威的學術機構”。
成本多少
廣州今年引入第三方審計BRT工程績效,是從官方角度,審查其建設和運營有無違法,以及效益是否達到。然而,在公眾角度,從項目審計負責人不公布目前審計的初步意見的細節,市民有理由質疑審計的透明度。
2007年3月,廣州2007年度城建工程調度會議透露,計劃年底前基本建成中山大道BRT項目,總投資約8.478億元。
2010年2月,在不涵蓋工程設計、工程管理費和相應的征地拆遷費用的情況下,根據BRT及相關工程的中標價格,總計花了10.5352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與2008年經廣州市人大審議通過、正式開工前公布的最終概算7.23億元相比,多出了3億多元。
在2008年廣州建設部門向市人大提交并通過的《關于中山大道快速公交試驗線工程概算的說明》中,詳細說明了7.23億元工程概算的構成:道路工程費為1.61億元、排水工程0.15億、照明工程0.32億元、交通工程1.26億、26對路中車站及車站內各項設施和運營生產設備共2.04億元、1.31億元電信等工程建設費用以及0.54億元預備費。
到如今,有媒體報道,廣州BRT工程花費上漲至13億元,比起初預算接近翻一番。
2012年年初,根據廣州市發改委批復文件,廣州財政擬投1.2億多元,為BRT沿線24座人行天橋增建雨篷。其中BRT工程師大暨大人行天橋增建雨篷工程為樣板工程,計劃投資約504.94萬元,計劃于2012年4月開工。其余23座天橋增建雨篷工程預計投資與樣板工程相同,均為504.94萬元,計劃于2012年8月開工,年底建成。
對此,廣東省前政協委員李公明建議,“廣州市建委應主動公開天橋成本明細”,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彭澎也給予批評,“這是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可以采取建立黑名單的方法,需要有關部門公布雨篷的材質、構造等,讓專業人士有監督依據”。
1 醫院基建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 1 醫院領導層的基建財務管理意識有待提高
由于醫院領導層多數都是醫學專業畢業的,所以對醫院基建項目及財務管理方面的知識了解不透徹,忽視了基建財務管理在醫院發展中的重要性,覺得基建項目只要實施公開招標就行了,不用開展成本核算以及工程造價監管工作。正是因為領導層忽視了加強醫院基建項目財務管理,最終造成所選的財務工作者各方面能力達不到預期要求,專業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更有部分財務工作者的基建財務管理知識水平不高,直接影響了工作效率,并且工作熱情低下,責任心不強,財務管理職責未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工作混亂,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醫院基建項目的順利實施,最終導致基建項目資金的監管、控制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1. 2 存在明顯的超預算現象
由于基建項目的建設非常重要,所以醫院的關注度高,在項目資金投入上獲取了優先權,因此當財務管理人員遇到有關于基建項目的資金支出時,會不假思索地優先撥款,忽視了對其進行系統的預算管理。當前,醫院還沒有一套以基建為基礎的財務管理體制,這就造成基建項目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嚴重的超預算問題。基建財務管理通常涵蓋了項目招標、項目清單、項目編制等環節,由于各環節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若交給知識能力還不太高的普通財務工作者來完成困難重重,因此應聘請專業化高的機構負責這些環節的工作。而機構在負責有關投標現價時通常會出現違紀違法操作行為,這是因為受市場惡性競爭的影響,機構實施醫院基建項目招投標過程中為了一己之私進行不合法的操作,比如預算編制的數據失真、清單計算不嚴謹、遺漏問題嚴重等,這些行為不僅實現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還擴大了投標人的利潤空間,但是對于作為招標方的醫院而言,經濟損失難以估量,最終引起嚴重的超預算問題。
1. 3 第三方審計無故提高醫院建設成本
醫院內部審計部門只對一小部分的基建項目進行審計,剩下的則全部委托給第三方專業造價咨詢公司負責,而造價咨詢公司實際工作中存在違紀違法行為。從醫院和第三方造價咨詢公司雙方簽訂的合同規定中看到,造價咨詢公司的收入主要以工程審計后審核掉的工程造價的百分比為依據進行計算,如果審核掉的工程造價較多,那么公司收入也就越豐富。審計機構直接決定了施工單位的利益,因此施工單位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常常會為第三方造價咨詢公司創設龐大的利潤空間。實際中,第三方造價咨詢公司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也會和施工單位里應外合共同貪污醫院資產,引起審計結果失真,為此增加了醫院的建設費用。
2 醫院基建財務管理的對策
2. 1 強化醫院領導層的基建財務管理意識
醫院領導層對基建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應予以充分認識,同時,相關財務工作者必須積極參與基建項目公開招標、施工建設、工程竣工等各環節中,開展必要的監督審核。基建財務管理是基建項目管理中的核心點,不能錯誤地認為只需簡單地記賬、算賬即可,而是要深入基建項目中,嚴格調查并有效控制整個項目的支出情況,在系統掌握整個項目支出的原材料性能、設備價格,提高項目成本核算效率及造價控制水平的同時,還應開展資金的調配與支出控制工作,從而保障基建項目資金收入與使用過程的真實性。此外,醫院財務部門也必須強化基建項目的管理力度; 財務工作者應以一種科學嚴謹的態度開展項目資金監督控制活動,將自身的管理職責權限落到實處。財務部門應與計劃部門配合協作,共同制訂年度基建資金計劃,并且在財務監督管理過程中,應涉及預算內資金項目、專項資金項目、自籌資金項目幾個方面。
2. 2 對預算使用過程加強管控
由于醫院基建預算管理中對資金預算支出標準留有相應的活動空間,所以項目施工過程中,為各施工細節及環節留有相應的資金彈性空間,只要項目施工過程順利,項目管理效率好,就能從資金預算標準中獲得更多的資金富余,從而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此外,對于醫院基建超預算問題,應切實做好預算資金使用過程的管控工作,爭取在預算資金上獲得一定的節約彈性空間,在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和項目質量高水平的同時,加快促進資金的有效控制,從而實現預期的預算控制效果。此外,還應設立專門的基建項目賬戶,提高基建項目資金的管理水平,同時還應做好施工全過程的資金管理,切實保障高效的預算管理以及資金的科學節約。
2. 3 醫院審計部門、財務部門應加強監管第三方工程造價咨詢公司
醫院基建項目主要以審計報告為依據來明確具體的工程造價,所以審計報告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審計工作勞動強度大,涉及范圍廣,要想保證審計金額的精確性,就需要醫院內部審計部門和財務部門高度關注工程項目審計工作。向審計單位提供相關的審編依據,也就是對工程造價咨詢合同、施工合同及相關預算書、結算書、工程竣工圖、其他相關資料等各環節的真實可靠性系統考察核實。實際應關注下列內容: ①竣工結算中的工程數量,不可套用定額數; ②確保簽證、增項的真實性; ③材料、人力、物力的實際數量應符合事中監控數量; ④及時了解施工單位的資質,明確具體的收費標準。
2. 4 強化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
醫院基建財務管理中涉及大量的專業化財務知識、操作流程,如果在職財務人員的專業化程度不高,那么將直接影響財務管理的順利運行。要想有效處理醫院基建財務管理問題,就必須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豐富其基建項目財務管理的專業知識,為基建項目財務管理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保障。由于醫院基建財務管理缺乏系統完善的培訓體系,在改革基建財務管理工作時,應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基于基建項目的財務培訓機制。首先,培養財務人員專業的會計操作和財務知識,豐富其會計基本能力,并學以致用。其次,在基建項目管理中,也應開展專門性培訓活動,以確保財務人員能根據基建項目實施各項財務管理活動,制定關于基建項目的專業會計科目和核算標準等內容。
2. 5 規范基建財務會計核算
首先,建立健全基建會計核算體系; ①通過現代化財務管理軟件,優化調整基建財務報表及會計科目; ②根據醫院基建項目實際情況,科學確立成本核算對象,構建專門的基建賬戶,全面記錄各項支出,加強細化核算,從而對項目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其次,落實領導審批制,嚴格工程付款程序; 在工程付款中,應嚴格落實以下程序: 施工單位提交申請、監理單位確認及核定、申報審批、財務科審核簽字。特別是進行審批過程中,要及時獲取各有關責任人的簽署意見或建議,切實保障工程款撥付的審批程序有效運轉,并制定系統完善的手續文件及技術資料,嚴格按合同中的要求合理地支付工程款。
一、信息系統審計的內涵
信息系統審計的內涵與財務報表審計有較大的不同。以下通過對信息系統審計的定義、目標和類型來闡述信息系統審計的內涵。
1.信息系統審計的定義
由于信息系統審計的發展很快,因此對其始終沒有一個通用的定義。下面分別介紹三種比較有代表性的定義。(1)日本通產省情報處理開發協會信息系統審計委員會1996年對信息系統審計定義為“為了信息系統的安全、可靠與有效,由獨立于審計對象的信息系統審計師,以第三方的客觀立場對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系統進行綜合的檢查與評價,向信息系統審計對象的最高領導層,提出問題與建議的一系列活動”。該定義中強調獨立性的問題。(2)信息系統審計領域的著名專家威伯教授的定義(1999)是:“信息系統審計是收集并評估證據,以判斷一個計算機系統是否有效做到保護資產、維護數據完整、完成組織目標,同時最經濟的使用資源”。(3)信息系統審計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國際信息系統審計和控制協會(isaca)的定義是:信息系統審計是一個獲取并評價證據,以判斷計算機系統是否能夠保證資產的安全、數據的完整以及有效率的利用組織的資源并有效果的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該定義比威伯的更詳細一些。
通過對相關信息系統審計定義的分析,本文認為,所謂的信息系統審計,是指通過對被審單位的信息系統組成部分的審查來獲取和評價審計證據,由此對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數據的完整性以及信息系統能否經濟的使用組織資源并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發表審計意見。我們必須清楚的識別信息系統審計、it審計、審計工程之間的區別。一般而言,1t審計(計算機審計)包括信息系統審計和審計工程。信息系統審計的研究對象是企業的信息系統或信息資產,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傳統的審計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等;而審計工程的研究對象是企業的電子財務和業務數據,研究方法采用計算機技術、系統工程方法和數學理論等。
2.信息系統審計的目標
審計本質上是根據審計目標對收集的證據進行分析評價并得出結論的過程。一切的審計活動都是為了實現一定的審計目標,并圍繞審計目標來進行。可以說,審計目標是審計工作的“綱”。它貫穿審計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審計過程的始終。(1)真實性。信息系統中的數據要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要通過數字簽名等一系列技術手段和保留不可更改記錄、定期審計等管理手段確保數據的真實性。(2)完整性。完整性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的刪除、修改、偽造、亂序、重放、插入等破壞和丟失的特性。完整性是一種面向信息的安全性,它要求保持信息的原樣,即信息的正確生成、存儲和傳輸。(3)合法性。系統在購買、使用、開發、更新、維護、轉移等過程中必須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準則、行規以及企業內部的規定等。(4)安全性。安全性是指信息系統在遭受各種因素破壞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正常運行的概率。威脅信息系統安全的因素有外部和內部兩種。外部主要是黑客的入侵、病毒的攻擊、線路的偵聽等;內部主要是被授權的用戶訪問和修改、刪除等操作。安全性是真實性的基礎之一。(5)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信息系統在遭受非人因素破壞或人為差錯影響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正常運行的概率。威脅信息系統可靠性的因素包括自然災害對硬件和壞境的破壞以及誤操作對軟件和硬件的破壞等。可靠性也是真實性的基礎之一閉。(6)效果和效率。效果是指應用信息系統以后,企業在生產控制、管理質量、提品和服務等方面產生的變化。效率是指信息系統的應用在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方面所起的作用。
3.信息系統審計的類型
根據信息系統審計的定義和審計目標,我們可以將信息系統審計分為三個基本類型:(l)信息系統的真實性審計是對傳統審計的補充,防止“錯”賬真審。(2)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審計是對企業信息資產安全性的審核,防止由信息系統造成的經營風險。(3)信息系統的績效審計是對信息系統投入產出比的審核。
二、信息系統審計的特點
信息系統審計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具體特點
1.信息系統審計是一個過程。它是一個獲取并評價證據,以判斷信息系統是否能夠保證資產的安全、數據的完整以及有效率地利用組織的資源并有效果地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它貫穿于信息系統生命周期的全過程。
2.信息系統審計的對象具有綜合性和復雜性。信息系統審計的對象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系統,它包含了除財務信息以外的其他與生產經營流程有關的所有信息系統,其實質是審計對象及內容的拓展。從縱向(生命周期)看,覆蓋了信息系統從規劃、分析、設計到維護的全生命周期的各種業務;從橫向(信息系統構成)看,它包含對軟硬件審計、應用程序審計、安全審計等。從這個意義看,信息系統審計拓展了傳統審計的內涵,將審計對象從財務范疇擴展到了同經營活動有關的一切信息系統。
3.信息系統審計拓展了傳統審計的目標。傳統審計目標僅僅包括了“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貫性發表審計意見”,《中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20號--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的審計》第四條也明確規定“注冊會計師在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執行會計報表審計業務,應當考慮其對審計的影響,但不應改變審計目的和范圍”,由此可見edp審計、電算化審計和計算機審計都沒有改變審計的目標,但信息系統審計除了上述目標外,還包括信息資產的安全性、數據的完整性以及系統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
4.信息系統審計是事后、事前、事中審計的結合體。注冊會計師所執行的財務報表審計往往是年度審計,屬于事后審計。而信息系統審計是事后、事前、事中審計兼而有之。如信息系統在開發過程中,由審計人員介入所進行的審計屬于事中審計,此項審計相對于系統運行后而對其所進行的審計而言又可以看作是事前審計;信息系統運行后,對其在一定期間的運作情況所進行的審計則為事后審計。
5.信息系統審計的內容更加寬泛。信息系統審計包含了一切與信息系統有關的審計,除了整個生命周期過程及相關業務的審計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還必將包括聯網審計、電子商務審計、網站審計、asp審計和xbrl審計等。
6.信息系統審計是一種基于風險基礎審計的理論和方法。很多組織都能意識到技術帶來的潛在好處,然而成功的組織還能夠理解和管理好與采用新技術相關的很多風險。信息系統有著與生俱來的風險,這些風險用不同方式沖擊著信息系統,審計者面臨著審計什么、何時審計以及如何幫助信息系統的管理者管理和控制風險從而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的問題。
三、信息系統審計的過程
審計過程是審計工作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信息系統審計一般可以分為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和報告階段。由于信息系統審計的對象和具體業務不同,每個階段所包括的具體內容與財務審計也不同。
1.計劃階段
計劃階段是信息系統審計過程的起點。科學合理的審計計劃有利于幫助審計人員有的放矢的去調查、取證,形成正確的審計結論,實現審計目標。計劃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調查被審單位的基本情況和內部控制;初步評價審計風險;確定重要性水平;制定審計計劃。(1)調查被審單位的基本情況,初步評價固有風險為了做好審計工作,審計人員首先應了解被審單位的基本情況。需要了解的基本情況包括:第一,被審單位的業務性質和生產經營情況。第二,被審單位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水平。第三,被審單位信息系統一般情況,即信息系統的結構,所使用的軟硬件和網絡設施以及運行環境。第四,被審單位應用系統及其所處理的交易和事項的類型。(2)調查被審單位信息系統內部控制,評價控制風險在計劃階段,審計人員應了解被審單位的內部控制特別是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對內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性進行評估,初步確定控制風險的大小。(3)評估審計風險,確定重要性水平。為了合理使用審計資源,有效的實現審計目標,在制定審計計劃時審計人員應評估審計風險,確定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是指在審計事項中,能夠容忍出現差錯的程度和大小。(4)編制審計計劃。在對被審單位的風險進行初步評估,確定重要性水平后,審計人員應當編制審計計劃。審計計劃的內容應當包括:被審單位的基本情況、審計的范圍和重點、審計的步驟和時間安排、審計人員分工、運用的信息系統審計方法、審計中應當注意的事項和其他內容等。
2.實施階段
實施階段是根據計劃階段確定的范圍、重點、步驟和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取評價,并形成審計結論的過程。主要由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兩個階段構成。(1)實施符合性測試。符合性測試的目的是檢查內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計人員需要對被審單位的控制系統進行識別、測試和評價。測試的性質、范圍和程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審從而確定后續的實質性控制系統識別。審計人員通過與相關人員面談、調查問卷以及查閱信息系統和控制系統說明文件等方,識別被審單位的控制系統以及控制環境,并將調查情況記錄在審計工作底稿中。(2)實施實質性測試。實質性測試是對信息系統控制進行的詳細測試,以獲得這些控制在審計期間是否真實存在并合法有效的審計證據。實質性測試主要通過測試必要的數據,對信息系統達到特定的控制目標的程度進行評價。
關鍵詞:工程造價 咨詢機構 行業索賠
工程造價咨詢機構是指面向社會接受委托,承擔建設項目的全過程、動態的工程造價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投資估算、項目經濟評價、工程概算、預算、工程結算、工程竣工決算工程招標標底、投標報價的編制和審核,對工程造價進行監控以及提供有關工程造價信料等業務工作。
工程造價咨詢的特征:工程造價咨詢業是經濟簽證類行業與工程咨詢業的交叉,也屬于知識密集的智力服務范疇,它有以下顯著特征:(l)獨立性;(2)科學性(客觀性);(3)公正性;(4)以知識和經驗為基礎;(5)綜合性和系統性(跨學科、跨行業)
在建設市場上,一方面,業主通常沒有能力自行組織施工,只能通過交易市場,委托專業承包商為其施工。而在選擇承包商時,業主往往以投標報價低作為選擇標準,這就給劣跡承包商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最終導致“逆向選擇”的發生;另一方面,簽約后,業主不可能完全觀察到承包商的行為。有些承包商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通過偷工減料、謀害業主利益來為自己牟利,導致“道德風險”的出現。這兩種情況對業主和整個建筑市場都是有害的。
因此,市場雙方都認為有必要尋求第三方幫助。第三方是指那些擁有較多的信息資源,掌握著工程建設所需的組織、管理、技術、經濟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并能以獨立、公正的態度對雙方利益進行調和,使業主和承包商都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于是市場便產生了對這種專業人士的需求。從事工程造價咨詢業的人士正是具備這種素質的人,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并對工程建設全過程了如指掌,在合同訂立前,可以幫助業主進行項目規劃、招標準備,選擇最合適的承包商,以減少“逆向選擇”;在合同簽訂后,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識、技能,代表業主的利益進行工程監督,防止“道德風險”的發生,并能指導承包商的工作,優化最終產品。
現階段我國工程造價咨詢行業本身也存在許多問題。作為獨立性最強的工程造價咨詢機構,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誕生的,對公正合理地確定造價,準確地反映工程價值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經工程造價機構“獨立、客觀、公正”審計后的工程審計報告為業主提供了進入固定資產的依據。但近年來隨著一系列工程造價審計事件的不斷曝光,咨詢機構審計的獨立性開始遭到公眾的質疑;甚至注冊造價工程師縱容參與被審計單位的工程結算資料造假,提供失實的結算審計報告,不僅損害了國家或業主的直接利益,進而影響了公眾乃至整個社會對工程造價咨詢機構的信任,歪曲了工程審計的本意,降低了審計質量,也給造價行業的發展帶來了障礙。
工程造價核價不公現狀令人擔憂,比如某市審計機關在對本地造價咨詢機構的業務質量抽查中,發現普遍存在著核價不公的問題,而且都是有利于施工方,例如有一個綜合辦公樓,經復查在原來核定的基礎上又核減造價50萬元,核減率達到了5%,因工程款已結清,業主只得通過法院索賠。像這樣因核價不公而引起的糾紛事件在我們周圍時有發生。媒體曾經報道:陜西西安一棟房產糾紛,法院委托三個核價機構核價,竟出現三個不同的結果,搞的委托人無從采信,這是典型的核價不公案例。核價不實吃虧的往往是建設方,因為施工方一般都有配有專門的預算人員,經驗豐富,很難吃虧,而建設方一般缺乏有經驗的專門人才,只有借助造價咨詢機構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核價結果是結算工程款的主要依據,現在不少工程項目,施工方實行個人承包制,還有些施工單位本身就是私營企業,核價不實的結果是使國家的錢落入個人的腰包。核價工作具有專業技術性強、操作難度較大、計算繁瑣等特點,再加上某些人比如施工方與建設方暗中互相勾結、暗箱操作等原因,這就使得監督起來非常困難,即使嚴重的核價不實、核價舞弊有時也難以被局外人發現,許多問題被捂住了,許多舞弊行為逃避了追究。國家每年投入基建工程方面的資金多達數萬億元,保守的講,如果工程項目造價平均少核減1個百分點就是幾百個億,甚至更有的項目根本就沒有審計過,僅憑雙方領導(建設方與施工方)搞個協議就辦了價款結算,這其中有些什么黑幕就不得而知了。
過去,我們只重視會計作假的危害,卻不知道核價不實所造成的危害同樣可怕。當前,我國的工程造價核價工作主要由會計師事務所或獨立的造價咨詢機構承擔,而這些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中介組織。毋庸置疑,目前造價咨詢單位,特別是大部分基層單位,整體素質狀態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組建不規范,內部管理混亂,規模較小,核價手段落后,法律意識差,甚至不少資質低的造價咨詢機構缺少固定的執業人員或者專業人員嚴重的不足,有的從其他單位,甚至是從施工單位聘請兼職人員在本單位從業,兼職人員無法從人事上管住,假若出了質量問題拍屁股走人了,咨詢單位毫無辦法。還有就是這些人員與施工單位非常熟悉,或者本身就是施工單位的,甚至會出現審核人員自己審核自己單位工程的情況,由于這種情況的存在,無風險無壓力,監督不能到位,缺乏一種象國外一樣的制度約束,最容易發生核價不實的事情,還有一些造價人員由于長期缺少教育和管理,受利益的驅使,輕職業道德,不遵守執業紀律的現象也很嚴重,誰給好處就替誰說話,利用手中的權利謀取私利,由于失誤和舞弊的成本較小,收益大,近年來,核價不公的現象呈上升趨勢。
其實核價不切實際的危害極大:不僅造成國家資金的巨大損失,也助長腐敗行為,破壞了審計的公平原則。在國外,造價咨詢行業是一個高收益,也是高風險的行業,在我國好像體現不出高風險,因此我們呼吁:一要建立規范,對造價咨詢工作建立統一的業務準則和規范,通過嚴謹的制度來約束造價人員的的操作;二要強化監管力度,建立強有力的監管制度,有監督部門對核價質量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和不定期的抽查,責任到個人,利益和風險掛鉤;三要從嚴治理違規行為,對出具虛假審計報告或參與舞弊行為的從業人員,要追究到底,嚴重的不妨取消其從業資格。對典型的案例通過媒體曝光,在其資格年檢中給予處分,這就能有效地避免從業人員作弊和;四是要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建立職業道德考核制度。
審計市場的過度競爭非常不利于提高審計的獨立性,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予以解決:第一設置注冊造價師進入的限制,即把不能勝任審計工作的工程造價審計人員擠出審計市場,又能提高進入造價咨詢行業的門檻,從而達到提高造價工程師素質的目的;第二限制某些不正當競爭手段,對某些競爭手段進行限制有利于工程咨詢行業的正常發展,有利于提高咨詢機構的實質獨立性;第三制定最低的收費標準,制定這一標準應當包括必要的審計程序所需要的費用和咨詢機構應得的合理利潤,違規和不誠信所獲得的利益遠不足以補償因違規所承擔的風險和奉行誠信原則的高質量審計服務所獲得的收益,這樣就為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和造價工程師的誠信建立了經濟上的保證。 在全社會誠信意識沒有完全形成的情況下,防范審計合謀的重點就是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于審計合謀雙方的懲罰力度,利用強制力保證工程造價審計市場的規范,筆者認為這是唯一最有效、最直接的防范措施了。對于工程造價審計合謀的防范需要從許多方面入手,其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但工程審計合謀是可以避免的,而這需要造價咨詢機構及其注冊造價師、政府和監管當局及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實現。
【關鍵詞】 國家審計;免疫系統論;連續審計
自2007年12月,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提出現代國家審計是經濟運行的“免疫系統”以來,理論界與實務界紛紛展開了國家審計“免疫系統”論的討論。學者們認為國家審計免疫系統論是對傳統國家審計本質的繼承、發展與創新,它對國家審計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進行了重新詮釋。免疫系統對于國家審計的審計范圍、審計效率等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審計要實現免疫系統的作用與功能,必須對現有的審計模式、程序與方法進行改革。
一、國家審計成為經濟運行免疫系統的條件
國家審計是由國家審計機關代表國家所實施的審計。國家審計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其審計目標與側重點是隨著國家政治、經濟、法律和文化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國家審計免疫系統論即是在我國政治經濟改革不斷深入、政府的公共受托責任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國家審計免疫系統論認為,在國家政治制度體系中,需要一個“免疫系統”來預防、揭示和抵御經濟運行中的各種矛盾和病害。國家審計憑借其相對獨立地位以及對經濟社會的熟悉,能夠成為國家經濟運行中“免疫系統”的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免疫系統論下的國家審計目標轉向為識別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風險,維護國家安全。
國家審計免疫系統論認為,國家審計作為經濟運行的免疫系統,它的作用方式與機體免疫系統的作用方式類似:即發現問題(免疫防御)、處理問題(免疫穩定)、修補問題(免疫監督)等三大環節。其中,以第一個環節最為重要,它是后兩個環節的前提與基礎。發現問題,是指國家審計能夠及時發現和抵御各種違法犯罪分子的侵蝕和腐敗行為,維護免疫系統的法紀規章的嚴肅性,維護良好的財經秩序和發展環境。可以說,發現、識別問題是國家審計發揮“免疫系統”功能與作用的基本前提,如同機體免疫系統必須及時發現侵入機體的病毒和機體器官的重大缺陷一樣。而國家審計要能及時發現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一定要滿足以下要求。
(一)審計的全面性
機體的免疫系統是針對機體全身進行監控。因為機體是一個整體,機體的任何一個部位都會受到病毒和細菌的感染,如不加以防范與抵御都有可能最終危及生命。我國國家審計的審計范圍很廣,包括政府部門、國家金融機構,國有企業、基本建設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經營管理活動以及經濟效益等。國家審計要發揮免疫系統的功能與作用,則需對國家經濟運行體系、各個審計對象進行全面關注,而且要對各個審計對象的各項經濟事項進行全面關注。
(二)審計的實時性
機體的免疫系統在機體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都會對病毒或外來入侵者進行監控,一旦發現問題,立即作出清除與修補的反應。這一切都立足于實時的監控與反應。國家審計要發揮免疫系統的作用,也應對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的監控,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作出相應反應。這對國家審計的審計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能夠對審計情況作出及時的反饋。
(三)審計的連續性
機體的免疫系統對病毒或外來入侵者的監控是終其一生持續不斷的。審計系統要發揮免疫系統的功能與作用,必須通過日常的持續性的監督、檢查,通過對各種潛在的風險、問題的及時防范、化解,從而防止、避免各種重大風險的爆發、各種嚴重后果的出現與重大損失的形成。
免疫系統論對于國家審計的審計范圍、審計效率以及審計持續時間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審計模式因其對審計對象有選擇性、相關事項的監控的事后性、監控的間斷性而不能滿足這一要求。因此,免疫系統的實現必然要求國家審計采用新的審計模式。
二、連續審計模式
連續審計模式是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新型的審計模式。傳統審計只是對于交易進行周期性的抽樣復核分析,這種有限的檢查對于復雜的商業系統來說監督不足,人們希望有一種方式可以實現對于商業活動的連續、實時、全面、獨立的監控,連續審計的設想應運而生。20世紀90年代,貝爾實驗室研發成功連續審計處理系統(Continuous Process Auditing System,CPAS),證明了連續審計在技術上的可行性。與此同時,AICPA①與CICA②也提出連續審計的必要性,并由SCAS③提出了詳細的連續審計的規則。
連續審計模式雖然起源于內部審計,后來由民間審計所借鑒,但其原理與方法,同樣也可以應用國家審計,而且由于其天生所具有的實時、全面、連續與獨立等特性,可以極好地滿足免疫系統對于國家審計的要求。
(一)實時性
國家審計免疫系統對于發現識別問題的時效性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傳統審計模式因其事后反應,而不能滿足這一要求。連續審計的出現,使得實時審計真正得以實現。CICA和AICPA在1999年聯合的一項研究報告《連續審計》中,對于連續審計作出如下的闡述:“……審計報告的時間與事件的發生是同步的或緊隨其后的。”由此可見,連續審計與傳統審計模式的最大區別是,它可以使審計報告與事件同步發生。同時,連續審計的實時性表現在三個環節,第一,信息證據收集的實時性;第二,監控分析的實時性;第三,審計報告的實時性。連續審計的實時性,可以幫助國家審計實時地進行審計證據收集、監控與分析、提交審計報告。
(二)全面性
國家審計免疫系統對于關注對象的廣度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它不僅要對所有審計對象進行關注,而且要求對每一個審計對象的所有相關事項進行關注。由于審計人員有限,這一要求在傳統審計模式下難以實現。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在2005年的全球審計技術指南(Global Technology Audit Guide ,GTAG)中指出,連續審計是利用技術自動執行控制與風險評估的方法,是審計策略從傳統的交易樣本的周期性復核向對所有交易進行持續測試的轉變。因此,連續審計改變以往對交易進行抽樣測試的方式,轉而對所有交易進行全面的關注,這一模式,可以滿足國家審計免疫系統對于全面監控的要求。
(三)連續性
國家審計免疫系統要求對于所有的交易進行持續性的監控,事實上,這一要求也是實現審計實時性的前提,只有連續不斷地進行控制與測試,才有可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并識別問題。GTAG不僅強調了連續審計是對于所有交易的控制與測試,同時也強調了其是從周期性復核向持續測試的轉變。這說明連續審計模式是可以達到國家免疫系統對于相關事項日常的持續性的監控要求。
連續審計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于被審計單位的相關信息系統進行連續全面監督,其典型特征是利用技術優勢來縮短審計周期、改善風險和控制安全系數。
三、國家審計免疫系統連續審計模式的實現條件
Vasarhelyi(2004)認為連續審計模式是一種完全自動化,能立即獲取相關的事件并產生相應結論的方法,也是一種利用信息技術對公司的交易過程進行自動化分析監控的方法。因此連續審計對于審計環境的要求較高。根據CICA和AICPA于1999年聯合的《連續審計》的研究報告,認為在內部審計或民間審計中采用連續審計模式必須具備七大要素,即網絡服務器、連續審計環境、數字審計、連續審計協議、可靠的信息系統、安全的信息傳輸以及長青報告。本文將這七大要素進一步分為實現國家審計免疫系統連續審計模式所需要達到的環境條件、技術條件、制度條件。
(一)環境條件
環境條件是指采用連續審計模式必須具備《連續審計》報告七大要素中的網絡服務器與連續審計環境的要素。
網絡服務器是連續審計得以進行的基本元素,網絡服務器包括被審計單位服務器、審計人員服務器、第三方服務器和網上現場估價服務器。連續審計將參與審計的服務器進行連接并提供通信授權,允許審計人員監控被審計單位的專用服務器的授權部分的運行狀況,進入相應的數據庫進行審核,并同步生成審核報告,儲存于審計人員的專用服務器中,允許特定的第三方隨時瀏覽。連續審計環境包含被審計單位的實時報告系統和審計人員的監控設備生成的信息流。
環境條件是國家審計免疫系統所需的條件中最難達到的一個。環境條件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審計單位的環境條件;另一方面是被審計單位的環境條件。我國國家審計經過將近十年的審計信息化的建設,“金審工程”一期已經成功完成,二期正在進行,因此審計單位所需要具備的硬件條件可以達到。但對于被審單位來講,情況就復雜很多。對于各級政府機關而言,良好的電子政務網絡基礎設施可以為連續審計各方網絡服務器的互連提供穩定可靠的環境,而對于各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信息化程度參差不齊。在實現連續審計模式時可以采用分片處理的方式,在對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事業建立連續審計模式的同時,對信息化程度較低的企事業的信息化進程進行大力促進。
(二)技術條件
技術條件是指采用連續審計模式必須具備《連續審計》報告七大要素中的數字審計、可靠的信息系統及安全的信息傳輸等要素。
在連續審計的環境中,數據審計是一系列計算機指令,通過將其設成遠程執行方式,審計人員即可進行交易測試和控制測試,并將測試結果與實際的結果相比較,得出審計結論。而數字審計的成功實施完全依賴于相互連接的信息系統的可靠性與信息傳輸的安全性。因為如果沒有產生信息的信息系統可靠性的保證,以及信息傳輸過程中不能確定是否被截取篡改,審計人員作出的審計結論將毫無意義。
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從2001年開始的“金審工程”為國家審計免疫系統連續審計模式的實現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條件。雖然連續審計所需的數字審計程序與計算機聯網審計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前者是實時的監控,后者是事后的監控),但在聯網審計的基礎上,進行數字審計程序的開發則更易于進行。對于系統的可靠性與網絡的安全性,審計人員可以通過開展計算機系統審計來測試與評價。
(三)制度條件
制度條件是指采用連續審計模式必須具備《連續審計》報告七大要素中的連續審計協議要素。連續審計協議是指審計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連續審計合約。由于連續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必須訪問與利用客戶的相關信息系統,因此連續審計協議除包含傳統的聘書內容以外,還對審計人員所能采取的技術手段等在協議中進行注明。
由于連續審計模式對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的深度介入,在民間審計中連續審計協議是審計是否得以順利進行的一個制度保證。而對于國家審計來說,被審計單位有義務接受審計單位的監督,而且,我國在法律上作了相關的規定。我國2006年修訂后的《審計法》第三十一條增加了審計機關可以要求被審計單位提供“運用電子計算機儲存、處理的財務收支、財務收支電子數據和必要的電子計算機技術文檔”的權限。同時,第三十二條規定,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有權檢查被審計單位“運用電子計算機管理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電子數據的系統。”可見,我國國家審計免疫系統采用連續審計模式有著法律的支持。
連續審計模式以其實時性、全面性和連續性,可以滿足國家審計成為國民經濟運行免疫系統的條件,而我國國家審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實現連續審計模式的環境、技術以及制度條件。然而審計模式的轉換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在轉換過程中,將會有更多現實與理論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家義.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審計工作全面發展[J].審計研究,2008(3):3-9.
[2] 劉英來.審計是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研討會綜述[J].審計研究,2008(5):3-7.
關鍵詞:現狀;問題;合作協調
一、我國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現狀
1.內部審計、外部審計的基本內涵
內部審計是指由部門、單位內部審計機構或專職審計人員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獨立監督和評價行為,目的是促進加強經濟管理和經濟目標的實現。
外部審計由國家審計和民間審計兩種審計機構組成。國家審計是指由國家審計機關所實施的審計。社會審計是指由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核批準的社會中介機構進行的審計。
2.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主要特點
內部審計相對于外部審計具有如下特點:在審計性質上,內部審計屬于內部審計機構或專職審計人員履行的內部審計監督,只對本單位負責;外部審計則是由獨立的外部機構以第三者身份提供的簽證活動,對國家權力部門或社會公眾負責。在審計方式上,內部審計是根據本單位的安排進行審計工作的,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外部審計大多則是受委托施行的。在工作范圍上,內部審計的工作范圍涵蓋單位管理流程的所有方面;外部審計則集中在企業的財務流程及與財務信息有關的內部控制方面。在審計方法上,內部審計的方法是多樣的,應結合組織的具體情況,采取各種不同的方法;外部審計的方法側重報表審計程序。在服務對象上,內部審計的服務對象是單位負責人;外部審計的服務對象是國家權力機關或各相關利益方。在審計報告的作用上,內部審計報告只能作為本單位進行經營管理的參考;國家審計除涉及商業秘密或其他不宜公開的內容外,審計結果要對外公示;社會審計報告則要向外界公開,對投資者、債權人及社會公眾負責,具有社會鑒證的作用。在審計對象上,國家審計以各級政府、事業單位及大型骨干企業的財政財務收支及資金運作情況為主;在審計權限上,國家審計代表國家利益,對被審計單位的違法違紀問題既有審查權,也有處理權;社會審計只能對委托人指定的被審單位的有關經濟活動進行審查、鑒證;內部審計有審查處理權,但其內向服務性決定了其強制性和獨立性較國家審計弱,其審查結論也沒有社會審計的社會權威性高。在審計監督的性質上,國家審計屬于行政監督,具有強制性;社會審計屬于社會監督;內部審計是單位自我監督。
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各具特色,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因此應該可以相互協調、相互補充。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協調的基礎在于: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內容、范圍、標準、依據、程序、方法等有很多相通相近之處。
二、目前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合作協調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外部審計、內部審計資源有限,降低了審計效率
社會審計根據業務的開展,在社會招聘有各行業的專家,如工程師、計算機、稅務規劃等方面專家,而從投入審計資源方面看,會計師事務所從降低審計成本的角度考慮,投入的審計資源比較有限;內部審計由于企業自主決定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立、人員配置,企業難于配齊配全各行業的審計人員,但內部審計大多在內部控制上,壓縮企業成本上配有較強的審計人員,因此審計資源配備上外部審計、內部審計各有不足,在審計工作中內外審的不協調性降低了審計效率。
2.內部審計在獨立性方面還存在著客觀的不足,影響了內部審計在組織內的效率。
內部審計是一種內向型服務,企業可自主決定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立、人員配置、工作的中心和范圍等重要內容,在審計獨立性上,集中表現在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由企業決定、隸屬于本企業,在組織工作、經濟方面、審計業務開展范圍等方面都受本單位的制約,審計獨立性上受到局限,從而影響了內部審計在組織內的效率。
三、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合作協調的對策措施
1.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資源互補,有效提高審計效率,提高審計質量
通過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有效合作,提高審計資源利用效率,做到資源互補,內部審計可以利用服務或咨詢公司的專業外部審計人員的技能和資源來補充內部審計人員業務處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進而提高內部審計在組織內的效率。外部審計在咨詢服務時以借助內部審計力量來彌補外部審計人員對服務企業的業務不熟悉等,可以有效解決審計人員業務缺乏等問題,做到人力資源有效互補。對整個社會而言,內部審計外部化有利于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2.內部審計部分職能外包,增強內部審計獨立性
內部審計在業務內容、程序、控制制度有效性方面具有優勢,但在審計獨立性方面存在著客觀的不足。通過部分內部審計職能外包的形式,即由第三方與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共同協作來提高內部審計的有效性,其目的是在保留內部審計部門優勢的條件下增強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內部審計可以委托社會審計協助完成內部審計工作任務,甚至可以與有實力、信譽好的社會審計機構結成戰略合作聯盟,進一步加大對單位內部的審計監督力度。
一是小團體利益驅動
具體表現為被審計單位為謀取小團體利益,以各種手段取得發票后虛列支出,套取現金;有的與第三方勾結,以普遍收據代替稅票,共同逃稅。審計中發現的某鄉鎮辦公樓基建專賬支付工程款取得的原始憑證全部為基建單位開據的普通收款收據,配合對方偷逃稅款,使基建單位逃避了應繳稅款后采取投桃報李的辦法,減少部分基建工程款。
二是惡意貪污公款
個別被審計單位掌握財務審批權的人,將個人消費發票拿到單位報銷;還有的列支“學習考察費”未注明啟程時間、地點、天數、人數等項目;裝修材料發票,未附采購材料數量、單價、金額明細;機動車維修費支出,所附原始票據無維修項目、數量、金額明細;辦公用品購置支出無數量、單價、金額明細。這些問題,除個別確屬財務人員工作疏忽,發票內容填寫不規范外,多存在惡意占有的故意,以虛報、多報等手法貪污公款。
三是審核把關不嚴
設立財政集中支付中心后,鄉鎮、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實質上是報賬員,不是專業財務人員。一些報賬員業務素質不高,工作責任心不強,對原始票據審核不認真。有的個別報賬員明知是不合規發票,但不愿得罪領導和同事,只要領導簽了字,采取睜只眼閉只眼的作法,配合經辦人將不應列支的費用合法化,把沒有列支的費用上報支出套取財政資金。如審計某鄉中心學校賬時,發現該校支付試卷印刷費取得的是過期的商業發票,且用過期發票支付加工防盜門窗款等,均屬審核把關不嚴所致。
除上述三種原因外,導致白條入賬或用其他票據代替發票入賬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基層單位經常與群眾及小商小販發生經濟往來,在對方不能提供合法發票時,只有采取打白條或找其他發票代替的方式入賬。如我們在審計某鄉鎮賬目時,發現有的基層單位用白條支工程隊基建款或個人修建花池等工程款,有用白條購買水果款等。調查時了解到一些農村建筑隊屬松散型組織,經常干一些工作量不大、技術要求不高的零散活,這樣的工程隊根本無法提供發票;還有一些不是專門從事經營的群眾,在銷售土特產、提供零工服務時,也無法提供正規發票,結算時只能在白紙上簽字按指印代替發票;還有些單位從小商小販處購買水果,小商小販根本沒有稅票,有些有稅票也不愿給,且其流動性強,造成經辦人為合法入賬而采取用別的發票入賬的違規行為。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不合規發票應深挖細究,認真剖析其產生的真實原因,然后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適當的審計定性,給予合理合法的處理處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避免不合規發票屢審屢犯、屢犯屢審現象。
1、加強制度建設,從源頭上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完善政府小額商品采購政策,出臺相關措施,從制度上清除商販和相關單位聯手造假行為的產生。
2、加強內部控制。建立健全單位的內部控制系統,對辦公用品的采購、報銷要嚴格履行既定的程序,杜絕假公濟私。對發票的來源嚴加審核,對來歷不明、不符合規定的發票堅決不能作為報銷的憑據。
3、強化監督檢查。財政、稅務、審計部門等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充分發揮相關職能,加強協作建立聯動機制,加大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力度,確保資金在陽光下運行。
4、加大處理力度。相關部門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財經法紀對使用不合規發票報賬的問題進行處理處罰。要做到發現一起嚴處一起,絕不姑息。尤其對于一些屢查屢犯的單位更要硬起手腕嚴肅查處。
5、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要做到“四查四看”。
一是查發票內容,看與事實是否相符。若不合規發票反映的內容與實際相符,只是填寫不規范,內容不完整,按通常做法進行處罰后,可教育被審計單位要嚴格履行開支程序及報銷規定,堅決杜絕將內容不完整、不具體的票據入賬列支。
二是查發票真偽,看是否偽造憑證。若發現發票偽造業務內容,則應按偽造、變造會計憑證定性,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處,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關人員刑事責任。
【關鍵詞】 高校 建設項目 跟蹤審計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提出把審計作為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是對審計本質認識的深化、創新與發展,對擴展內部審計的領域和范圍,創新審計的方式和方法,進一步提高審計質量與水平,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維護企業利益,履行內部審計監督職責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建設項目跟蹤審計正是這一理論的深化與完善。
一、高校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理論
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是審計單位對工程造價從項目決策到項目竣工結算及項目后評估階段進行全過程的跟蹤過程,是工程項目審計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審計的一種延伸,是傳統審計的發展與完善,是現代審計免疫系統理論在工程項目管理應用上的新突破,更是現代工程項目管理的客觀需要。
當前,各地高校紛紛進入新校區建設的,工程建設項目不斷增加,且呈現出投資主體多樣化、資金來源多渠道、投資大、周期長、技術復雜、程序環節多、專業性強等特點。通過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能更好地保障建設資金合理、合法使用,規范工程管理,提高投資效益,縮短建設周期,提高工程質量,實現建設工程綜合效益的最大化,從源頭上遏制工程建設領域的腐敗,對廉政建設產生積極作用。
二、高校建設項目跟蹤審計風險
1、國家制度尚不健全,具體審計標準缺失
目前國家已頒布了《審計法》、《審計法實施條例》等多項審計法律法規,但我國建設工程項目全過程審計的操作等尚處于初始階段,多數高校沒有制定與建設項目全過程審計相關的詳細制度。相關審計標準的缺失使跟蹤審計的范圍、內容、程序、審計取證、審計報告等都缺乏統一規范,容易導致審計人員在進行具體審計時隨意性大,不能完全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規范中規定的審計程序進行審計,從而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相關制度的制定和盡快完善可以確立評判依據,提高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同時,對審計人員的審計行為也可以起到約束和規范的作用。
2、在跟蹤審計模式下,審計技術存在風險
審計技術風險包括新技術審計風險和多重技術方案選擇風險。建設項目是一個經濟技術結合體,技術占據主導地位。全過程審計是過程控制,難免涉及技術問題,審計人員需要頻繁地介入建設現場進行審計,對技術問題發表審計意見,提出審計建議,供建設單位糾正和改進工作。而跟蹤審計模式很容易使審計人員偏離正確的定位而介入項目管理者的職責范圍,從而造成審計工作中不應有的越位,使監督的作用弱化,加大審計風險。
3、審計定位與介入時間難以把握,審計質量難以保證
由于基建項目具有周期長、投資大、技術復雜、程序環節多、專業性強等特點,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都有可能對學校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影響項目效益的發揮。審計定位與審計介入時間是建設過程中跟蹤審計模式的關鍵點。跟蹤審計是對建設項目的全過程跟蹤審計,應從項目立項開始就參與,涉及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和方方面面。目前很多高校把工程審計的重點放在工程竣工后的結算審計上,著重強調審減金額的絕對數,而忽視了對立項階段、招投標階段與施工階段的把關。工程項目的特點決定了項目一次性投資大,如不重視事前、事中審計,即忽視金額發生的過程,事后審計就無法確認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審計也就無事實依據,從而導致雙方特別是對隱蔽項目審計產生爭議,審計的質量難以保證。
三、高校建設項目跟蹤審計主要環節
1、事前審計是控制工程造價的前提與保證
事前審計是指從項目的投資決策開始到工程施工實施之前階段的審計,它是控制項目投資的前提和保證。在工程開工的前期,跟蹤審計組應做好以下工作:審查與評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真實性、科學性以及完整性,對項目的投資進行估算,審核資金籌措、工程設計、招投標文件以及合同的簽署,對施工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的流程進行審計,對各單位施工職責進行分工,重點評價內部控制等。主要控制事項包括:一是從投資決策中控制造價。具體審查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論證;審查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有關文件的編制;審查總體規劃設計等。二是從設計中控制造價。具體審查是否通過了正確的招標程序并選取優秀企業;審查初步設計的可行性、技術性、經濟性和科學性;審查是否組織有關單位對圖紙進行會審,以便減少設計變更等。三是從概(預)算編制中控制造價。具體審查概(預)算程序、編制和審查的方法是否合適;審查概(預)算內容的全面性、真實性;審查編制概(預)算所依據的指標及費用計算是否合規、正確;審查執行概(預)算實行先審核、后批復的情況等。四是從招投標中控制造價。具體審查承建單位是否符合建設項目的要求;審查招標文件、設計、圖紙及有關資料是否合規有效;審查招標程序和評標辦法是否客觀、公正、嚴密;審查招標過程中是否存在不正當行為等。五是從簽訂合同中控制造價。具體審查合同形式是否符合建設部與國家工商總局制定的建設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合同內容的完整性;合同條款意思表達是否清楚等,同時,要杜絕以簽訂補充合同的形式,簽訂背離招標文件、背離合同實質性內容的協議,混淆工程造價結算依據的現象。
2、事中審計是控制工程造價的核心與根本
事中審計是指工程項目建設期間的審計,它是控制工程造價的核心與根本,是重中之重。施工過程中,全過程跟蹤審計的工作重點是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隱蔽工程量,以及主要材料的品牌、價款、工程的進度款撥付,簽證單的現場變更等內容實施審計監督控制。主要控制事項包括:一是從實施工程項目管理審計中控制造價。具體審查基本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審查項目法人(或業主)控制是否有效;審查施工環節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審查監理、審計環節內部控制是否有效等。二是從審查工程變更的合理性、真實性中控制造價。具體審查是否建立工程變更簽證管理制度;審查變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審查變更簽證的手續是否完備;審查簽證時效性;審查變更價款確定是否合理等。三是從對隱蔽工程驗收中控制造價。具體包括制定隱蔽工程驗收制度,完備現場簽證程序和手續;隱蔽工程的工程量和用材質量必須有建設方、施工方、監理和審計人員共同到現場查看驗收,并做好現場記錄,共同簽署隱蔽工程驗收單,否則不予承認。四是從選材中控制造價。具體審查材料招(投)標情況,降低材料的采購成本;正確審查和調整材差,按實際審計材料用量,避免浪費;對材料領用過程加強控制,防止材料采購過量,材料浪費、被盜等。五是從建設資金監控中控制造價。具體包括對建設項目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對建設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對項目有關的財務收支、建設(施工)工程成本、財務核算進行經常性的實質審計;審查支出程序是否嚴格;嚴把工程款,防止資金外流。
3、事后審計是控制工程造價的保障與關鍵
事后審計是指做好工程竣工結(決)算審計和投資評價,它是控制工程造價的保障與關鍵。工程結束后,全過程跟蹤審計主要有以下內容:跟蹤審計組首先針對施工方提請竣工驗收的要求,先審核其提供的竣工結算材料的真實性以及完整性。與此同時,應對施工方提供的材料中涉及到變更或者隱蔽施工項目內容工程量的真實性實施復核,以保證施工單位能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全過程跟蹤審計組可以與社會第三方有資質的審計機構達成協議,要求施工單位提供資料讓有資質的社會第三方中介機構進行初審。主要控制事項包括:一是從項目竣工驗收中控制造價。具體審查項目驗收情況是否認真得當;審查施工方是否將各類竣工資料全部交給建設方;審查試運行情況;審查剩余物資的清理及處置情況;審查合同履行及有無索賠情況。二是從項目竣工結算中控制造價。具體包括工程量的合理性審計;施工材料價格的合理性審計;建設項目定額套用審計等。三是從項目竣工決算中控制造價。具體審查竣工決算的編制;審查項目建設的內容和批復的概(預)算投資是否相符;審查尾工所需的工程量及投資;審查建設項目結余資金是否真實;審查庫存物資及賬面價值是否真實;審查債權債務是否真實;審查交付使用財產是否真實、一致等。四是搞好基建財務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審計,全面評價項目投資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基建財務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審計實際上是后續審計,審計時應充分利用事前、事中、事后審計成果,在審查基建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理性的基礎上,全面評價投資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
四、高校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推進方向
跟蹤審計是高校新建項目的一種審計方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高校采用,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果。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擴大了審計的管理范圍,前移了審計關卡,使審計的意見及時得到采納,促進施工單位及監理等工程管理部門履行職責,能有效地保證工程結算造價的真實性,避免損失浪費。為了使跟蹤審計在實踐中更好地為基本建設服務,必須健全和完善跟蹤審計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總結完善好的做法和經驗,糾正存在的問題,探索新的理論和方法,構建事前有預防、事中能監督、事后可評價的內部審計新格局,使跟蹤審計真正起到監督的作用,更好促進高校的基本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光宇:高校工程跟蹤審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建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3).
[2] 鄒淑燕:對高校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的認識與思考[J].當代經濟,2011(7)上.
[3] 陳麗瑛:高校建設工程項目全過程審計風險控制研究[J].建筑經濟,2011(11).
關鍵詞:技術改造項目;竣工驗收管理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一、技改項目申請竣工驗收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生產性項目和輔公用設施(指項目建筑工程)已按照設計要求建設完成,質量驗收合格并能滿足生產使用;
(2)、主要工藝設備及配套設施聯動負荷試車合格,能夠生產出符合設計文件規定的產品;
(3)、生產準備工作能夠滿足投產的需要;
(4)、環境保護、消防、勞動安全衛生、節能等設施按照設計要求與主體工程同時建設完成,并經有關主管部門單項驗收合格;
(5)、項目所有相關資料均按國家建設項目檔案管理有關規定進行歸檔,能夠滿足生產使用、維護和后評價的需要。
二、技改項目工程質量驗收的管理
影響項目建筑工程質量的因素很多,涉及項目的設計、勘察、施工、監理、等各階段。項目建設單位必須按照國家相關管理規定,依照項目建設所在地方政府的管理要求,進行項目設計、勘察、施工、監理的招投標工作,選擇具有資質的相關單位進行投標. 經過規定的評標程序確定中標單位。
同時建設單位要及時建立相關管理制度,規范建設過程控制,將質量責任落實到各級責任人,確保建筑工程質量。其中設計階段是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的前提,監理和施工階段是工程質量控制的核心.嚴格對項目工程的基礎、主體、完工三個結點進行嚴格質量檢查,并按照當地政府相關規定做好組織和過程管理工作。
項目在建設的全過程中,應由設計單位為工程建設提供安全、應用的設計文件;監理單位按照施工圖紙及有關規定嚴格監理;施工單位按照設計文件、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展現了設計意圖,從而為工程實體質量提供有效保證,滿足設計并達到設計目,符合現行驗收規范規定。
在建筑工程完工后,需要對建筑施工質量進行驗收。整個驗收工作的工作量大,任務繁雜,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經過不斷學習和積累工作經驗,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適用的方法。首先,形成由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為五大責任主體的有關專家組成驗收小組;其次,對照設計檢查實物完成情況;最后,對照施工質量驗收標準嚴格把關,對存在疑問環節都嚴格對工程質量進行測量。在實際工作中執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處處以數據作為標準,依據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技術規范規定,由政府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并對工程進行竣工驗收。經過專家進行項目建筑質量的竣工驗收評估,出具《工程竣工驗收意見書》)
三、建設工程環保驗收管理
建設項目竣工的環境保護驗收是指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后,由項目建設單位向當地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根據有關規定,依據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和調查結果,并通過現場檢查等手段,考核該建設項目是否達到環境保護要求。
為了確保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國家頒布了兩項制度,即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體制。環保驗收是“三同時”的歸納與總結,對污染源的控制以及實現環保目標,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建設單位對于環評和批復必須全面貫徹落實。建設項目中的環評批復執行標準是一個強制性的標準,這就意味著一定要執行。
然而對于其所給出的具體環保舉措,可以在建設過程中與創新中貫徹,針對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應該靈活變通。
污染物排放標準如果出現了一定的改變,就是原有排放標準被新排放標準所替代,驗收依然采取執行環評報告批復規定中的有關標準,具體參照新的排放標準進行驗收。
驗收條件:1、建設前期環境保護審查、審批手續完備,技術與環境保護檔案資料齊全。2、環境保護及其它措施等已按批準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或登記表和設計文件的要求建成或落實,環境保護設施經負荷試車檢測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符合主體工程的需要。3、環境保護設施安裝質量符合國家和有關部門頒發的專業工程驗收規范、規程和檢驗評定標準。4、具備環境保護設施正常運轉條件,包括:具備經培訓合格的操作人員、健全的崗位操作規程及相應的規章制度,原料、動力供應落實,符合交付使用的其它要求。5、污染物排放符合環境影響報告書或登記表和設計文件提出的標準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要求。6、各項生態保護措施按環境影響報告書規定的要求落實,建設過程中受到破壞并可恢復的環境已按規定采取了恢復措施。7、環境監測項目、點位、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符合環境影響報告書和有關規定的要求。8、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需對環境保護敏感點進行環境影響驗證,對清潔生產進行指標考核,對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工程環境監理的,已按規定要求完成。9、環境影響報告書要求建設單位采取措施消減其它設施污染物排放,或要求所在地方政府或有關部門采取“區域消減”措施滿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的,其相應措施得到落實。
四、建筑工程安全消防驗收管理
建筑工程竣工后,施工安裝單位必須委托當地具備資格的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機構對消防設施及電器設備進行技術檢測,取得建筑消防設施、消防技術檢測報告;建設單位應向當地公安消防機構提出工程消防驗收申請,填報《建筑工程消防驗收申報表》,以及竣工圖紙及初驗、中間驗收、施工記錄、檢測報告等技術資料,送原審公安消防機構;公安消防機構自受理驗收申請之日起,一般在10個工作日之內按照國家消防技術標準進行消防驗收,并簽發《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
五、建筑工程檔案驗收管理
《國家重點建設項目檔案管理登記辦法》第三條規定:項目開工6個月內、項目檔案預驗收后1個月內和項目正式竣工驗收后1個月內,分別填寫“項目及項目檔案和資料情況表”、“項目檔案預驗收情況表”和“項目檔案正式驗收情況表”。為此,各項目建設單位須每年填寫“項目及項目檔案和資料情況表”報省(市)檔案局,使之及時了解項目進展情況,做好檔案指導工作。
基建檔案是一個總類,應該包括基本建設工程的規劃、設計檔案、基本建設工程的施工檔案和基本建設工程的竣工檔案。而基本建設工程檔案是項目建設過程中直接形成的有歸檔價值的文件,是整個項目工程的核心部分,其反映了項目工程內在質量評定的依據,反映了項目工程的內在質量。為此,對重大建設項目檔案管理,要嚴格執行《建設工程文件歸檔整理規范》、《重大建設項目檔案驗收辦法》,且各級檔案管理行政部門要主動地做好對所在地重大建設項目檔案工作的指導,做到早期介入、中間檢查、最后驗收。這樣,重大建設項目檔案就能管理好并順利通過驗收。
六、建筑工程竣工決算管理
項目工程決算審計是在建設方、施工方出具的《工程結算報告》的基礎上,依據項目建設單位的要求,由具有相關審計資質的第三方審計機構對項目工程造價真實、合規為目標,以工程量計算、定額套用、相關費用( 包括現場管理費、臨時設施費、企業管理費、勞保費、定額編制測定費、計劃利潤、稅金) 的計取和材料價格核定為主要內容,實現每個環節的質量控制。
項目在完成了工程質量驗收后,項目建設單位應及時做好該項目的工程決算審計工作。要組織相關人員全力配合審計人員做好審計工作,在項目審計開始前,要進行充分介紹建設項目基本概況,提供項目建設過程的有關情況資料。在建設項目工程審計時,要求項目審計單位選派精通基建工程審計業務,熟悉有關法律、法規、定額、組價原則和程序人員擔任主審。同時,要做好項目審計工作的調度,確保審計客觀公正。在審計組進審時,凡是與被審計單位或項目相關單位有利害關系的審計人員,一律實行審計回避,不得參與。
項目工程竣工決算完成后,建設單位根據《項目工程竣工決算報告》的數據與施工單位進行工程款項結算。
七、技改項目專項審計報告
技改項目的建筑工程竣工以及設備投資完成并投入生產運營后,項目建設單位必須委托當地具備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對技改項目進行專項審計,主要是對技改項目的資金來源和實際完成情況進行審計,并對審計結果出具專項審計報告。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項目資金投入不足、建設內容發生變化以及其他因素影響項目建設拖期,不能按照計劃如期進行項目竣工驗收時,項目建設單位必須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對項目進行調整,獲得上級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按照調整后的項目方案內容進行各項驗收,并進行專項審計。
八、竣工驗收總結報告
項目具備竣工驗收條件后,由項目實施單位向項目審批部門(或上級主管部門)提出驗收申請,起草竣工驗收總結報告,并備齊以下材料:
(1)、項目簡介和立項背景;
(2)、投資完成情況。包括投資決算和審計報告,分析概(預)算執行情況,考核投資效果等;
(3)、項目改造內容完成情況;
(4)、工程質量及工藝技術設備運轉情況。包括環保、消防、勞動安全、衛生、節能設施等單項驗收情況;
(5)、項目改造后工藝水平、生產能力,產品水平、質量等情況;
(6)、生產準備情況。包括工裝制造、材料供應、外協件質量及人員培訓等;
(7)、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項目的情況;
(8)、經濟效益情況;
(9)、主要問題和主要經驗教訓。
(10)、竣工驗收的依據及其他有關附件
九、結語
綜上所述,技改項目竣工驗收是一項復雜的管理工作,涉及到每個項目的設計、監理、建筑施工質量、設備采購等全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管理工作的涉及面比較廣泛,為了將項目完工后的各個單項驗收工作及時到位,項目建設單位必須設立專門機構和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制定明確責任目標、分解落實到人、有效組織協調、規范地履行好相應的職責.順利完成對各個階段的驗收任務。 最后由建設單位的主管部門組織行業內專家對技改項目進行竣工驗收,經過專家組的咨詢和評價,對整個技改項目的建設目標和建設內容以及達到的效果作出專業評價。
參考文獻
[1]梁威.對于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驗收的問題的探討[J].中國科技縱橫,2011(5).
[2]呂維鋒,吳佳穎.工程項目驗收管理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11,03:66-70.
[3]范申慧.建筑工程檔案驗收工作中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辦公室業務,2012,11:48+50.
[4]牟杰,王東,陳勇.淺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驗收[J].山西建筑,2007,18: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