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交流討論法的好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討論法;形式
討論法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教學方法。我國的孔子、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就自覺地運用討論法,取得了巨大的教育成就。
所謂討論法,是指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圍繞一定的問題和內容各抒己見,展開討論、對話或辯論等。在這個過程中,進行知識和思想的交流,互相啟發,共同探討、切磋,以求辨明是非,提高認識能力。討論法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鼓勵他們闡述意見,形成或改變看法。討論可以貫穿在其他的教學方法中,也可以整堂課以討論為主
一、信息技術教學中為什么要使用討論法
討論法的好處是非常多的。例如,有助于學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見,有助于學生對不同意見形成新的理解,發展了學生清晰明白的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使學生變得心胸博大,并更容易理解他人等等。
但有些教師可能會認為討論法對于某些文科課程是適合的,但對于理科課程就不適合了。我認為,這不是絕對的。在理科教學中,適當的時候也需要進行必要的討論。在講授一些比較死的知識(例如,信息技術課程中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或是一些操作技巧時(例如,安裝或卸載軟件的方法)似乎都用不著討論法。但是有些內容則并不那樣簡單。例如,如何有效獲取信息,計算機安全與防護,青少年如何安全上網、健康上網等。
二、討論的內容
討論的內容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1.根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為便于學生掌握并加深理解而精心設置的題目。
2.探討性的題目。比如,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帶來重大的社會變革。例如,許多語言和文化將會消失,同時一些新興網絡語言不斷出現,你如何看待這些變化?
3.針對學生態度、行為、價值觀而設置的題目,培養學生正確地看待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問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價值觀等。例如,教材在“計算機病毒”一節中給出的“討論學習”:有些青少年對“計算機黑客”津津樂道,并熱衷于鉆研破壞計算機的技術,談談你的看法。
總之,討論題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深奧,太簡單會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或者幾句就說完,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太深,學生會感覺吃力,無法下手。對于一個較大或者較復雜的問題,要把問題化小,按層次序列化。
三、討論的形式
與傳統討論法不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討論形式是多樣化的:既包括傳統的口頭形式的討論,又包括信息技術支撐的電子形式的討論,如BBS、聊天室、留言板、E-mail等;而這些電子的討論形式又可以分為同步的,如BBS、聊天室;異步的,如BBS、留言板、E-mail等。
我認為,在課堂上采用傳統討論形式要優于電子討論形式,因為這是一種面對面的,更為生動、更高效的討論形式,但是這并不是說在課堂中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使用傳統的討論形式。比如,需要討論一些敏感話題或面對面不容易敞開心扉的對話,通過電子討論的形式進行會更合適。
最后,討論法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來講,并不足為奇。然而,討論法并不是適用于任何課堂的靈丹妙藥,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使用好討論法,需要我們進一步充分了解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以及討論法的實施條件、原則、方法和時機,只有使用得法,才能做到“魚滿而網合,水到而渠成”。
參考文獻:
一、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創設良好探究氛圍
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不能放任自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控制課堂氣氛的能力。在組建學習小組時,以前后兩座四人一組或同桌兩人為一組。集體討論、小組討論和同桌討論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適應的問題也不同。比如,我在教學“加法”時,通過創設情境,請3個同學上臺來表演一段場景,讓學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義。教師引導學生同桌相互交流,“把你看到的與你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最后,再全班交流。讓學生感知: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把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放到一塊兒,就是合起來的意思。又如,我在教學“長短”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品有長有短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學生就說出了各種不同的方法,有的說“我是看出來的”,有的說“把它們橫著平放在桌子上一頭對齊比另一端的”,有的說“我的把它們豎著戳在手心上來比的”,還有的說“把它們的兩頭都不對齊也能比較出來”。由于學生觀察、比較的方法不同,得出了各種不同的結論,但是這些結論都是有道理的,我都給予了肯定。
在三種討論方式中,以小組討論的參與率和有效性較高,也就是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的綜合編組,在教學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二、挖掘教材,開展探討活動
數學教材是專家編的供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時使用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要認真鉆研和熟悉教材,把蘊藏在教材中的知識點挖掘出來,組織探討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比如教科書第24頁計算4+1=?。我在教學的時候,就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學生說我是撥手指1、2、3、4、5數的;有的說我是從4開始,再往下數一個數(4、5);還有的學生是利用數的組成的知識得出4+1=5。我肯定學生的3種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導學生討論:這幾種算法中,你認為哪些比較簡便,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利用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計算比較簡便。又如,在教學不同標準的分類方法時,以小組為單位要求每個學生把自己的鉛筆全部拿出來,然后讓互相交流、討論,看看可以怎么分類,有的學生是按鉛筆的顏色來分的,有的是按鉛筆有無橡皮頭來分的,有的是按鉛筆有沒有削過來分的,還有的是按照鉛筆的長短來分的。教師肯定學生的這些分類方法是對的,并引導學生得出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能進行不同的分類。
經過教師對教材知識的挖掘,并精心設計探究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三、故意示錯,開展探討活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容易出現錯誤處,故意弄出錯誤,引導學生去探究,讓學生來糾正。這對保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很有好處。如教學教材第31頁的思考題時,得出:右邊小猴的桃子比左邊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學看了書以后馬上反對,教師則“堅持錯誤”,要求學生拿出事實依據來,學生興趣很高,通過小組討論,跟老師據理力爭,教師終于“認輸”并得出結論“不能確定右邊小猴桃的個數肯定比左邊小猴多”,還向學生“道謝”。學生通過討論,經過跟老師的智力進行一番“搏斗”,最后戰勝老師,“奪取”知識。這樣的活動,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學的探究精神。
四、拋出課題,開展探討活動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生產實際。因此,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布置一些實踐性的題目,指導學生參加探究活動,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教學前,引導學生自己觀察,調查某些項目;教學時,指導學生實際操作等,對于學生的創造素質的培養有很大幫助。如教學“生活中的數”時,課前就布置學生留心觀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見過數,上課時學生就匯報出各種結果,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中充滿著數,數就在我們身邊。又如,我在教學“數學樂園”時,設計了一個運彈子的活動,先是在組內進行比賽,然后以組為單位派代表比賽,看誰在單位時間內運的多,運來一個彈子記錄員就往黑板上貼一個圓片,最后根據圓的個數的多少確定誰運的多。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又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經歷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關鍵詞:美術;欣賞教學;過程;探究性;教學策略
在中學教育中,美育也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然而美育的實施最重要的則是通過美術欣賞來進行的。在美術欣賞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以及教學條件,使美術欣賞的教學策略更加完美。因為美術欣賞教學策略不同于其他的教學策略,美術欣賞是一門需要去感悟的學科,它不同于數學等學科,具有邏輯性。美術欣賞是具有抽象性的。因而在美術欣賞的教學過程中要掌握課的目的、主題以及授課的形式。
一、通過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美術欣賞產生興趣
在美術欣賞授課過程中,要時刻引起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使其與教師一起投入到美術欣賞的過程中。引起學生興趣的方法經過嘗試有:討論法、談話法和游戲法。
1.討論法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對于一些美麗的事物亦是如此。想要將學生的天性引入美術欣賞的教學過程中,則可以使用討論法來實施。例如,欣賞《最后的晚餐》時,我可以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此幅畫中間的那個人是誰?兩邊的12個人里有一個會出賣中間的人,你們猜猜是誰?這幅畫可能是在什么背景下誕生的?通過問題來引起學生討論。使學生興趣與好奇心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有利于課的進行和整堂課最終效果的提升,讓學生在討論中學習以及認識這幅畫的特點。問題也包含“畫的內容”“畫的背景”以及當時的歷史情況。讓學生多方面地去理解欣賞《最后的晚餐》這幅作品所蘊含的知識與藝術。這也符合最新的美術欣賞課程改革。
2.談話法
在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項比較重要的環節。我可以通過高超的談話技巧與學生互動,引起學生學習美術欣賞的興趣。例如,在給學生欣賞《齊白石的蝦》的時候,可以給學生設問:在你們心中齊白石是什么樣子的?齊白石的蝦為什么這么出名?你們對于齊白石的蝦有什么認識?通過對學生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再由我給大家講述齊白石的生平和我對于齊白石蝦的評價與欣賞。與同學互動加深他們對齊白石的印象以及對他的名作的欣賞。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通過回答、對話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獲取知識,也可以促進學生美術欣賞的能力。
3.游戲法
一個好的課堂氣氛在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是很重要的。而課堂中的游戲可以使美術欣賞教學更加輕松愉悅,游戲也是學生最喜愛的。例如,在《蒙娜麗莎》這幅畫的美術欣賞中,我可以設置一個游戲,讓同學們自己繪畫臨摹《蒙娜麗莎》,再由同學們自己評價選出最好的三幅臨摹作品,我可以獎勵他們復印的《蒙娜麗莎》畫。這種教學策略在適當的情節下使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整堂課都處于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還可提高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的喜愛。
二、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
在美術欣賞的教學策略中,比較重要的環節當屬于教學過程的實施。其好壞直接影響整個美術欣賞的教學策略。通過我的感受理解,一個好的教學過程是比較重要的。而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帶有探究性的教學策略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可以帶來非常好的效果。
探究的第一步則是要提出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當然問題的內容要在符合初中生對美術欣賞的認知與理解的范圍內,既不能超出范圍,又要恰到好處地控制在范圍之中,還要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這樣符合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例如,我可以在課堂中開展“與達?芬奇一起感受歐洲文藝復興”的探究活動,學生可以以組為單位進行自由討論,隨后派代表發表對達?芬奇以及歐洲文藝復興的看法與認識。這種形式的教學策略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感受到達?芬奇的背景與歷史,以及他畢生的名作。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發言來相互了解達?芬奇和歐洲文藝復興,既可以使學生對藝術和美的認識有一定的提高,也可以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探究能力、表達能力。在整個探究性教學策略的指導下,學生美術欣賞的能力大大提升,同時也符合最新的美術欣賞的課程改革,使學生全面發展。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美術欣賞的認識。探究性的學習策略可以讓我和學生在互動中相互學習、相互了解,使學生對美術欣賞從各個方面開始認識理解。而不僅僅是片面地對圖形的認識。
在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策略中,教師應該掌握多種授課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授課技巧,豐富課堂內容,深入理解美術欣賞探究性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黃厚昌.中學美術情感教學的策略[J].華章:教學探索,2007(Z1).
【關鍵詞】討論 思維 智慧 生長
討論法應用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分析、討論、交流的過程,這些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獨立性和自主性都很有好處。在討論教學中,學生在互動中能夠得到相互促進,取長補短,讓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善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增強學習自信心,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一、利用啟發討論,培養思維能力
初中階段是素質教育階段,教師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初中化學課堂中采用討論法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產生足夠的注意力,教師在備課階段針對教學內容,設置了恰當的問題,利用具有一定層次的問題啟發,使學生在自由、漸進的思維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
如在教學《性質活潑的氧氣》一課時,在講到有關氧氣的化學性質部分,教師向學生問道:“結合平時的生活經驗,你認為氧氣有哪些物理性質?”然后讓學生對課本進行仔細地閱讀,并鼓勵學生針對問題有目的地進行思考、分析,并把自己思考的結果與同學分享,最終得出結論。如果在閱讀時遇到問題,可以提出來共同分析,有學生在閱讀時,就提出這樣的疑問:人類在地面上可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那么水中的動植物又是怎么生存的呢?其他學生也跟著附和,然后大家一起討論、探究,最終認為氧氣難溶解于水中,所以水中氧氣的含量較少,導致水中的動植物為了能夠生存改變了自身的結構。這樣對于氧氣的物理性質,學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啟發式的問題,再結合運用討論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啟發問題的引導下,能夠投入到課本內容的閱讀中,對閱讀中產生的疑問提出來大家進行分析、討論,最終形成了完整的知識結構,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運用實驗討論,拓展思維方法
實驗是化學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討論教學的方法很實用。化學實驗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夠真實地感知到,這樣就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理論知識。教師可以利用討論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對實驗內容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更好地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在教學《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一課時,教師首先給出了兩個實驗方案:碳酸鈉和稀鹽酸發生反應;石灰石與稀硫酸發生反應,教師就讓學生針對這兩個方案,思考在實驗室中要采用哪種方案進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呢?W生進行實驗操作,并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尋找合適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用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時,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反應進行的很劇烈;而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時,在開始階段有氣泡產生,可是過一會就沒有了。對于兩個實驗方案分析得出結論: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過于快,在收集二氧化碳方面有些不便;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時間很短,也不很理想。這時,教師就讓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實驗方案的討論,學生先獨立思考、分析,最后討論實驗方案并討論設計實驗的操作步驟,然后針對討論結果進行實驗驗證。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斷修正實驗步驟,最后得出利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時速度比較合適,這時,教師就提出思考討論問題: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要利用什么裝置進行?在確定發生裝置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收集氣體的裝置要從哪些方面進行考慮。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最終完成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
三、巧設題目討論,促進思維生長
對于題目討論的選取,要從教學目標出發進行充分思考,提出有效問題,而且當學生在進行討論遇到問題時,教師要及時與學生進行互動溝通,幫助學生突破卡口,順利完成討論任務,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知識結構的建立。
如在教學《分子和原子》一課時,在講述到微粒的運動部分時,教師就準備好了a、b兩個小燒杯,在a中加入酚酞試液,在b中加入濃氨水,然后用一個更大些的燒杯把兩個小燒杯罩住。靜置一會后,學生就發現a燒杯中的液體由原來的無色變成了紅色,學生就很好奇,教師給學生創造自由空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設,最后歸納總結:有學生認為a燒杯中的無色液體滴入酚酞試液后過了一會才變成了紅色,所以a溶液變色與b溶液無關;有學生認為一定是在大燒杯上帶有某種物質,它能散發出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微粒,這種微粒進入了a燒杯中,才使溶液由無色變成了紅色;有學生提出是b燒杯中的濃氨水散發了肉眼看不見的微粒,這種微粒進入了a燒杯中,才使溶液從無色變成了紅色。有了這些假設,學生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針對以上提出的假設進行實驗,使學生在邊實驗邊討論、交流中獲取了最終的結論:氨水能夠讓酚酞溶液變成紅色;b燒杯中的氨水散發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進入a燒杯中導致酚酞溶液由無色變成了紅色。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給出了更為言簡意賅的結論,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
一般來講,一份完整、規范的教案,應包括教學課題、課時、目的、重點、難點、方法、教學過程、教具、板書設計、布置作業等各項內容。筆者認為,在以上諸內容中,應重點突出提煉學內容、明確教學方法、配置教學手段、設計板書樣式“四個方面”,做好教案的編寫工作。
一、提煉教學內容。農廣校面授輔導具有時間短、重實效的特點,教師如果依章順節地講解重點和難點,授課時就會出現“蜻蜓點水淺淺過”或“虎頭蛇尾無后勁”的局面。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講出對學員有實用價值的教材內容呢?這就要求教師在編寫教案時,首先要確定重點和難點;在此基礎上,打破教材的章節限制,對教學內容重新進行排列組合;并根據課時限度對教材進行適當地擴充或刪減,使之更精煉,更具有實用性,切忌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二、明確教學方法。從目前教師編寫的教案來看,使用哪種教學方法為最好,尤其在重點和難點地方具體適用什么教學方法以及怎樣運用。筆者認為,如果把這兩方面的問題能在教案細節中都充分體現出來,那么教師在面授輔導的過程中,把各個教學環節更好地銜接,從而把問題真正講明、講透,便可做到游刃有余了。在各種教學方法中,針對農廣校教育的特點尤其要突出以下三種方法:一是啟發引導法。這種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有效地集中學員的注意力,進而調動學員的興趣。啟發引導的方式主要采用舉例、提問的方式進行。如在編寫《應用文寫作》課的教案時,對于各類文體知識的教學,可打破先理論后例文的傳統模式。先讓學員研讀例文,并配合提出的幾個相關問題引導學員積極思考,作出回答,再由教師配合例文對理論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案中需要使用此種方法的地方作出具體標記,并設計出實例及相關的問題。二是課堂討論法。在面授輔導過程中,教師可抽出一定的時間就某一問題讓學員自由發言,交流觀點,展開討論。這種方法旨在幫助學員深入掌握所學知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此,在教案中要體現三點,即什么地方使用討論法,討論的命題是什么,如何展開討論,命題的選擇一定要既符合教材內容的要求,又切合學員的實際需要,在此基礎上,更要精心設計和組織討論的程序。在一個較大的命題中,教師可以再分別設計幾個相關的小命題,引導學員發言,圍繞主題層層深入。三是講練結合法。做習題是對學員記憶力、理解力、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的一種自我檢測,也是提高學員學習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案中,一定要加重練習題的份量。
三、配置教學手段。掛圖、標本、模型、音像、投影儀等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可使教學內容變得形象、直觀、淺顯易懂。尤其是成人教育,如果單靠說教,學員不但會覺得枯燥乏味,沒有興趣,而且對較為抽象的理論不易理解,影響學習效果。如在介紹動物心臟的生理結構知識時,教師如果只講一些諸如“左心房”、“右心房”的專業術語,學員就會不愿聽,但如果配合使用音像等教學手段,則會使教學生動直觀。為此,在教案中,對每類教學手段的應用都要明確標示出來,并為其創造使用環境。
關鍵詞: 市場營銷 體驗式教學 創新型人才
一、引言
近年來,社會對營銷類人才,特別是復合型營銷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面對不斷增長的人才需求,各類高校紛紛開設市場營銷專業,并且在其他專業的課程設計中加入市場營銷學課程。營銷已經成為大學校園里最熱門的專業之一。然而,傳統營銷教學模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對綜合性、應用性營銷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其一學生對營銷知識的運用能力不強;其二教師缺乏企業實踐經驗;其三教材內容無創新。
鑒于此,筆者以“營銷類課程”為研究對象,探討體驗式教學方法在營銷類課程設計中的實際應用,包括主體思想、應用形式等,旨在為提高營銷教學質量、滿足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二、體驗式教學概述
1.體驗式教學的概念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設實際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感情、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鮑林,2008;陳啟杰、江曉東,2008;汪瀾,2014)。體驗式教學重視學生課堂上的參與性,主張通過實際案例或情景體驗感悟具體的理論內容,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體驗式教學法對營銷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大有好處。首先,體驗式教學符合營銷教學特點。作為管理學科的主干課程之一,市場營銷學本身就強調理論的實踐性與應用性。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體驗式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符合營銷課程的教學特點;其次,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需求。體驗式教學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改變以往枯燥乏味的授課方式,以學生需求為主,大大提高學生對營銷理論學習的積極性;最后,融洽課堂氛圍。傳統教學模式拉遠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不利于兩者的有效溝通。而體驗式教學強調課堂的互動性,通過情景的模擬及案例的探討,創造教師與學生間相互認識的機會,增進教師與學生間的了解,使課堂氛圍變得更融洽、和諧。
2.與傳統教學的區別
體驗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區別主要體現在學習主體、學習本質、教師角色和學習環境四個方面。在學習主體方面,傳統教學背景下學習主體是個人,而體驗式學習的主體是團隊;在學習本質方面,傳統教學背景下的學習只是對理論的認知,而體驗式學習不止需要了解知識,更重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在教師角色方面,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負責整個課程的進度。而體驗式教學則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協助者;在學習環境方面,傳統教學模式較為枯燥,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而體驗式教學營造的是輕松、互動、靈活、富有激勵性的學習環境,相比傳統模式而言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三、體驗式教學在營銷課程設計中的應用
1.核心思想
筆者認為,營銷類課程體驗式教學的核心思想在于“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效思考”。通過實際參與、體驗,改變傳統教學中“被動式”學習模式,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
“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效思考”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營銷類課程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學生多對具有實際價值的課程興趣較大。教師在第一節課上可以站在學生角度對營銷知識的重要性進行論述,如介紹營銷學生的就業情況、職業發展前景等;其二,教學風格方面的創新。多數學生希望教師在課堂上幽默風趣、簡潔明了,不喜歡刻板無趣、按部就班式的教學風格。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風格上作出創新,在課堂上走下講臺,融入學生,采取幽默有趣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三,在教學內容上精心設計。很多教師的教學內容陳舊,案例早已過時,造成授課內容實效性不強,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營銷課程教師應當及時關注市場動態,建立營銷案例庫,并按時更新案例庫,保證課堂內容始終新穎、有代表性,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思考。
2.應用形式
具體來說,體驗式教學法在營銷類課程設計中有以下幾種應用形式。
(1)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法是將學生組織起來,激發思維,各抒己見地取得共識的教學方法(楊秀蔚,2008)。該方法提倡學生通過集體學習與交流對問題進行自主思考,以達到教學目的。然而,課堂討論在實施過程中也會面臨一些問題,如教師參與少,學生討論興趣不高等。很多教師在開展課堂討論時自己坐在講臺上,對臺下學生的討論參與得很少,因而無法對學生的討論方向進行控制,造成課堂討論效果比較差。另外,很多課堂討論選題不好,過程流于形式,造成學生參與性普遍不高。
針對問題,教師在開展課堂討論時需要注意三個方面:首先是選題問題。選擇的主題要對章節教學目標的實現有所幫助,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同時選題的難度最好適中,要根據學生的平均水平制定難度,這樣既保證大多數學生可以參與,又不會因為選題太容易造成討論效果下降;其次是分組問題。課堂討論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討論效果的優劣。現在多數教師傾向于將坐的位置較近的一部分學生分成一組。這種做法雖然方便,但是由于坐在一起的學生相互之間比較了解,因此在實際討論過程中往往出現跑題的情況。國外營銷專業教師的通常做法是,先讓學生報數,如班上有50名學生,讓學生按順序從1到10循環報數,每位學生記下自己的號碼,然后讓號碼1的學生坐到一起,號碼2的學生坐到一起,以此類推。50名學生一共被分為了10組,每組成員共有5人。這種分組的好處是每組成員之間的了解不多,一方面避免了討論過程中跑題的問題,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與陌生人溝通交往的能力;最后是課堂討論的控制問題。不少教師在課堂討論中與學生交流太少,對討論過程的實際控制能力較差。營銷專業教師應當在課堂討論中走下講臺,參與到每一個小組討論中,對學生的觀點進行及時點評,引導小組討論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在小組討論完之后,要求每組派出一名代表上臺發言,以檢驗課堂討論的成果,最后教師對各小組的結論進行點評。
(2)案例分析
案例教學是指將案例應用于教學,通過教師講授、組織學生討論、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教師歸納總結等過程達到教學目的,進而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朱文,2003)。在營銷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案例教學作為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營銷理論的理解,更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營銷專業教師在進行案例分析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其一,對具體案例的選擇。在選擇具體案例時,教師應當圍繞教學目的盡量選擇一些新穎、獨特的案例,這些案例能夠對當下的經濟現象和市場現象具有較強的解釋力,以提高學生對案例分析的興趣。同時案例最好可以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對案例背景更為了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如列舉旅游市場案例時,可以選擇大學生旅游市場等;其二,將“理論―案例”型轉變為“案例-理論”型。不少教師授課時喜歡先闡明理論,再用案例證實。這種方式并不能達到案例分析的最好效果。在實際案例分析中,教師應當先列舉案例,通過學生對案例的分析,順其自然地引出理論。如在介紹消費者行為概念的時候,可以先給出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總結出消費者行為的特點:動態性、互動性和涉及交換,最后由此引出消費者行為的具體含義。
(3)情景模擬
情景模擬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蘇靜,2010)。情景教學法是通過學生實際參與、體驗,在預先設計的情景中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在游戲中培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在國際商務禮儀課程的教學中就運用了此方法。以商務洽談為例,設定雙方的談判場所,給定一些資料,安排學生參演該場景中的總經理、營銷經理、財務經理等各種角色,然后進行模擬談判,最后由教師進行現場點評。
情景模擬教學法的關鍵在于對情景的設計。情景設計是否貼近教學內容決定情景模擬法最終的教學效果。教師要首先明確教學內容,并圍繞內容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再考慮何種情景的體驗能夠幫助教師實現教學目標。情景模擬教學法的第二個難點在于如何分配角色。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和特點,為每位學生分派合適的角色任務。最后一點是教師在情景教學中的角色問題。在情景模擬教學中,教師不再是“講授者”,而是整場情景劇的“組織者”、“協調者”和“點評者”。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熟悉相關理論知識,并在情景模擬前介紹清楚情景中各角色的主要任務,引導學生了解參演各角色的要求。同時,對情景模擬的過程進行協調和控制,并對學生角色扮演情況和情景模擬效果做出點評,幫助學生加深對自己角色的理解,積累營銷實戰經驗,掌握營銷實操技巧。
參考文獻:
[1]鮑林.體驗式教學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J].商業經濟,2008,3:126-128.
[2]陳啟杰,江曉東.通過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提高《市場調研》教學效果之探析[J].管理學家,2008,9:98-100.
[3]汪瀾.市場營銷體驗式教學的應用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14,1:80-82.
[4]楊秀蔚.關于課堂討論法的探討[J].科技信息,2008,11:167-169.
[5]朱文.案例教學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10:39-41.
一、體驗式教學
所謂體驗式教學,就是讓學生走進特定的情境當中,就那個時代的特定歷史人物,用自己的頭腦發現當時的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正是學生樂于去做的,是他們的興趣點所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讓學生親近歷史,為教學目標服務,而且可以降低學習歷史的難度。例如:歷史小話劇《魏征進諫》正是這種體驗式教學的重要體驗,情節簡單,道具單一,完全具有可操作性。在對《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進行講述之前,筆者就為學生布置了一個特殊的課外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排練一個歷史小話劇,其中的基本情節要與史實相符,可以添加一些自己的想象。隨后,筆者將自己從圖書館和網上搜集到的一些資料分發到學生手上,這樣學生對于歷史人物的把握就會更加深刻。經過準備、自薦和互選,最后選出最具表演才能的三位學生分別扮演唐太宗、魏征、太監,筆者為他們留了10分鐘的課堂表演時間,學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對服飾和道具進行選擇。這種表演在學生之中收到了很好的反響,我們的教學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猶如經歷一場演出一般全力以赴,這種形式徹底擺脫了以往那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從表演中收獲了很多。這種教學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對劇情的理解和演練中加強對知識點的把握。在排練的過程中,學生都積極參與,熱情對待,他們對于歷史教學的興趣得到了有效的激發,這是傳統教學所不具備的優勢。
二、啟發式講授
歷史課的特點是它的過去性和抽象性不像理化課那樣可以通過演示和實驗使課的內容具體化和形象化,只有靠老師的語言描述和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才能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覺”。同時歷史課的重點、難點、難詞、難句,學生一時難以把握,只有靠教師的講解和必要的補充才能引導學生認識和掌握。歷史教材中限于篇幅,對一些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能夠進行特寫和展開情節之處不多。沒有教師啟發式講解,單靠學生閱讀教材,是難以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情感并使學生懂得歷史的,為了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對一些重點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適當鋪展、補充,并用準確、生動、精練的語言具體描述,使形象活現、情節感人,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講“五四”運動火燒曹汝霖住宅時,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具體的情節,同時結合課件展示相關的圖片,把青年學生的革命熱情通過這一具體情節展示出來,教師可以運用飽含激情的語言烘托氛圍,引導學生理解識記知識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課堂討論法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中心,所進行的一切教學活動是從教師的意愿出發的,因此,這種教學模式非常穩定,也有清晰、明確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根據教材和課標進行操作。在課堂上,無論是師生之間,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溝通的主要方式都是靜態溝通,缺乏群體之間的交往,生生之間的多項交往更是少之又少,這就使得學生對歷史學習缺乏足夠的熱情,對所學內容也不感興趣,課堂教學效率非常低下,學生的成績很難提上去。為了有效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將討論式教學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1 根據認知規律,堅持適時原則
作為專業基礎,必須遵循認知規律,讓學生先具備一定空間想象力。沒有一定投影及作圖基礎知識做鋪墊,即使有先進的條件,也難以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現代化教學的應用必須把握 “適時”原則。
在講投影原理時,先用幻燈提供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兩種形式的圖,借助于幻燈本身為投影中心,讓學生觀察,得到感性認識,進而出示掛圖或播放錄像,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獲得理性知識。如果開始就用掛圖、錄像,不論放出多動感的鏡頭,都達不到上述效果。如在講述三視圖投影規律時,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未建立,可利用教室為三投影面體系,把黑板作為V面,地面作為H面,學生方位的右墻作為W面。將模型托在手上,啟發學生思考,綜合分析模型相對于三個投影面的位置關系、大小關系等,然后假設將其展開,進一步研究投影特性。為使學生直觀地掌握從空間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間的演變過程,要求每人手上拿一個簡易的模型進行觀察,如筆(作線)、三角板(作面)、書(作三投影面體系),讓學生積累感性材料。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放三投影面體系,由物體、視圖總結出三面投影規律。這種由感性到理性的方法,能使學生知識掌握牢、印象深,而且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能得到充分發揮。根據認知規律,堅持適時原則,掌握火候運用多媒體,能改善課堂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2 根據學生水平,堅持適度原則
堅持“適度”原則,從學生可接受性入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學生的接受能力。做過試驗,對“螺紋緊固件”采用3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效果大相徑庭。第一種方法充分利用模型,一邊展示模型,一邊講解,一邊畫圖。由于學生對于常見的三種螺紋緊固件的工藝過程不太了解,加上模型不能充分表達連接件的內部結構,即使講得很認真,但學生聽起來吃力,課堂沉悶,部分學生不清楚3種緊固件是怎樣連接的,效果不理想。因為忽視了學生的接受性,很難生動、直觀地表達其工藝過程和內部結構。第二種方法充分運用多媒體,將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通過多媒體演示各種連接形式的實物畫面及鉆孔、攻絲的工藝過程。為使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工藝過程,對立體圖進行透視、旋轉、剖切,觀察內部結構,并同步講解工藝過程和畫法中的注意事項,整個課堂上幾乎全部采用多媒體。雖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但是有部分學生只了解工藝過程,不能正確畫出連接圖。因為完全依賴多媒體,學生可望不可及,而且長時間看屏幕,大腦皮層興奮程度受抑制,造成疲勞。第三種方法是對前兩者進行揚棄,通過錄像給出各種連接形式的實物畫面及鉆孔、攻絲的工藝過程,讓學生從中了解工藝過程,由掛圖給出規定畫法,從中了解視圖畫法,形成連接圖。然后采取討論法講授螺栓連接的規定畫法,并利用掛圖改錯,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真正掌握畫法。根據學生水平,適度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3 根據學科特點,堅持適當原則
關鍵詞:案例教學;特點;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7-055-02
關于案例教學已有許多研究報道。在職業學校,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這幾年比較時髦,但實踐表明在職校生入學成績一年比一年低的背景下,案例教學似乎更受歡迎。因為它故事性強,難易可控、適度。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與體會,再談案例教學話題,意在呼吁重視并用好案例教學法。
案例,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大都包含疑難問題。案例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在課堂或其他形式的教學中,運用若干個典型事例,把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現場,深入角色,再現情境,了解與體驗其內容、情節、過程和處理方法,以提高學生實際能力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能促進教學技能提高,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案例教學的特點
1、目的明確 案例的編寫、選擇或教學環節設計,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學生通過獨特而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情境再現與角色體驗,建立自己的認知方法和工作習慣,形成實踐能力和運作技巧,加速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2、啟發性強 案例中有供學生思考分析和探尋的多個問題或興奮點。這些問題或興奮點,或外露或隱晦或零亂,真假難辨。案例教學使學生透過眾多的似乎互不相關的情境去觀察分析體驗,形成自己的認識和概念,做出判斷推理和驗證,開發智能。
3、貼近現實 案例是已經發生的典型事件,真實客觀。有時為了某種需要會虛擬一些情節,但基本事實可靠,結構合理符合邏輯。案例描述沒有評論和分析,編寫者只是原原本本描述事實發生的情節和過程。案例教學,提供的是事件的真實素材,反映豐富多變的社會生活,學生根據學到的理論知識,在不受干擾與影響下對案例分析評價,反映了學生的真實想法,其結果也是客觀真實的,與社會現實結合得好。案例教學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職業。
4、實踐性強 教學的任務不僅要告訴學生社會的真情,更要告訴學生如何融入現實社會。案例教學帶領學生在類似的真實事件中充當角色,進行“實踐”演練,幫助學生較快地實現從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學生在短期內可以接觸到各色各樣的實際問題,通過模擬訓練彌補了實踐經驗的不足和能力的缺乏。
5、高度綜合 現代社會的復雜性要求人們不僅掌握理論知識,更要審時度勢權衡應變。適應能力的培養不是單靠讀書聽課能達到的。案例教學具有綜合性,它匯聚多學科知識和社會生存技能。學生經過這種實用性強的學習與訓練,有效的拓寬了知識領域,了解并且逐步掌握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技巧,從而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能較好地應對。
二、案例教學的作用
1、是輔證 案例反映人們認識和實踐的過程與現狀。從眾多案例中,可以找到理論的支持性或反駁性論據。案例教學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的教學或研究中的空洞抽象。案例源于生活,復雜綜合。案例教學豐富了師生尤其是學生對基本理論的認識,使之對理論有更為實際的準確的理解與把握。
農村大包干實踐,催生了關于農村改革發展的許多新理論新認識,黨和國家的一些政策也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豐富和完善。有關內容的案例教學,在證實理論的同時也有助于深化師生對改革的認識。當然案例也可以證偽,即證明某些學說、理論在實踐中是行不通的。溫州民間高利貸引發的多起事件,證明國家現行金融政策已經阻礙民營經濟發展,今年中央已啟動改革試點。案例就是最生動的教材。
2、是訓練 案例教學,提高了教學針對性和效能。案例教學中師生把自己看作事件的當事人,進入角色參與整個事件的發生發展,互動性強。這有利于增進師生間的溝通互信。對學生而言,在案例教學中,不再是觀眾。事情就發生在“他”身上,他就會從自身利益出發調動其潛能,思考對策。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其成長。
3、是模擬 案例教學有利于啟發智能,更多的了解社會,培養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為學生在真實的社會舞臺扮演各種不同角色搭建了平臺,是一次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彩排。
4、是測量 通過共同參與,師生將解決問題的情況(成果),與客觀實際做比較,測量或評判教得怎樣學得怎樣。案例教學是教學智慧的源泉,能夠激發教學理論創新,檢測教學理論和方法的成敗得失,能夠檢測師生交流互動配合是否協調、甚至師生情感是否融洽。案例教學是教學相長的階梯。
三、案例教學的方法
案例可以用作課堂講授,說明或證實理論;也可用于實踐教學,促成理論與實際結合。
1、講授法
(1)講授理論為主,案例作證。教師根據理論教學的需要,插入簡單案例,說明觀點或理論,幫助學生理解把握。此法方便靈活,容易結合課程內容,但案例所說明的問題比較單一。
(2)講授案例為主,串接課程內容。教師選擇多個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全面分析,將課程內容融于所描述的事件,使案例與課程有機結合。通過案例表現課程內容,具體生動,有助于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與掌握,避免了抽象的純理論教學使學生不易接受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