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區健康管理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社區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
1.1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數量相對不足:目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主要是由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人員承擔,她們先承擔著在服務站的醫療工作,包括對病人診斷,進行靜脈輸液、肌內注射、換藥。此外,還需入戶為居家的病人提供上門服務。同時還承擔著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宣傳等工作。因此,人員相對不足。
1.2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綜合素質不夠:在社區工作人員中,醫療大多為新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護理大多為退休人員,而預防保健專業人員更是缺乏。因此,普遍存在知識老化現象,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更為缺乏。而對家庭的概念,家庭的功能,家庭因素與健康及疾病的相互關系等知識則比較缺乏,不能有效地利用家庭資源和社區資源;缺乏相關的人際溝通技巧,心理學知識及獨立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3社區衛生服務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在目前的社區衛生服務過程中,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如:沒有嚴格要求醫護人員進行有關的護理文書記錄;對醫護人員入戶時所攜帶醫療物品及著裝沒有統一要求;對居家衛生服務的各項工作沒有進行檢查督促與質量反饋。因此,在大量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沒有留下文字記錄,給研究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與科研工作帶來不便。社區衛生服務的質量控制只局限于社區衛生服務站,對入戶干預質量、健康教育成效缺乏監督機制,全憑著醫護人員自覺遵守職業道德來完成工作,但對技能上的差異及處理上的錯誤就不能及時發現。
1.4對社區衛生服務宣傳力度不夠:據社區居民衛生服務需求調查顯示,對健康指導及體格檢查的需求量比較大,對家庭病床及上門護理和康復服務需求量相對較少。
因為傳統觀念及宣傳力度不夠,居民對社區服務的人員素質,服務質量均不夠了解,因此造成社區居民一些小病也往大醫院,而不是先去社區衛生服務站。
2對策
2.1充實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注意角色轉變:根據衛生部新醫改的精神,衛生部門各級領導要充分認識到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重要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將工作重點從治療護理工作轉移到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加強社區服務人員的隊伍建設和業務培訓。同時,我們還特別注重了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角色轉換,要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尊重病人,幫助病人,與病人及家屬建立伙伴式關系,而不是以專家自居,要樹立無私的奉獻精神,不計較工作時間,不計較個人得失,樹立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良好形象。
2.2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培訓,提高業務素質:通過培訓將基層醫護人員轉變為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通過半脫產,短期集中學習,自學,函授等多種途徑,進行與社區服務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培訓,除鞏固原有的基本知識外,還增加了社區衛生服務的相關知識,如心理學、社會學、人際溝通學、健康教育學與促進學、康復護理學等知識,重視社區服務人員的能力培養,包括專科技能的訓練,管理與指導能力與同行合作的能力。培養并提高工作人員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有較強溝通技巧,使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人員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關鍵詞:社區護理;管理工作;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0-0453-02
1前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醫療制度的雙重作用下,人們對健康護理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加強社區護理管理工作十分的重要。社區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基本的門診治療、維護社區公共衛生、宣傳健康知識等。但是由于社區護理管理工作起步較晚,管理制度不完善,社區護理人員的素質不佳,社區護理質量無法保證等問題嚴重制約著社區護理工作的開展[1]。筆者通過總結自身的實踐經驗,分析社區護理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優化社區護理管理工作的對策,希望對社區護理管理工作的研究起到一定借鑒價值。
2社區護理管理工作的不足
2.1護理人員素質不佳: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社區護理人員中有百分之九十的護理人員屬于大專或者中專畢業生,護理人員學歷不高、護理知識掌握不足,管理能力不高,社區護理實踐經驗不夠等原因導致社區護理工作難以進行。社區護理組織結構主要以初級護理人員較多、高級護理人員較少為主,還有一部分屬于臨時性的護理人員[2]。臨時護理人員只對社區護理工作起到暫時性的作用,并不能對社區工作起到決定性的影響。社區護理人員素質不能滿足社區護理工作的要求。
關鍵詞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固定資產 管理制度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不以營利為目的公益性基層醫療單位,從事預防、醫療、康復和健康宣傳等各項工作,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固定資產是開展各項工作的物質基礎,為社區衛生服務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社區衛生服務具有公益性,且固定資產擁有種類多、分布廣等特點,這就容易造成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忽略;隨著國家對基層醫療衛生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總資產中固定資產所占比例的不斷增加,社區中心的固定資產管理已經成為不可不重視的問題。因此,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固定資產賬實不符
(1)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制度對固定資產的要求:固定資產單位價值沒有達到規定標準,但是使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應作為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對這類沒有達到財務制度規定標準的固定資產,各單位不能準確把握能不能入賬,使固定資產投入指標就無法比較,導致固定資產管理不同程度的混亂,極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使得這類固定資產賬實不相符。
(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固定資產進行的核算仍舊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進行的。中心新購進固定資產后,經資產管理部門和使用科室驗收并及時登記入賬,同時建立新增固定資產卡片;但財務管理部門是付款時才對新增固定資產的原值進行會計核算,這就有可能因付款審批程序、資金周轉或其他原因導致延期付款所造成時間上的差異,使得固定資產實物賬與會計總賬不相符。
(3)對上級撥入或捐贈的固定資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接受時只管設備使用,沒有及時通報財務部門做出相應固定資產增加的入賬手續,財務管理部門就無法清楚各使用單位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容易出現賬外固定資產,造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固定資產總賬與各使用單位的固定資產不相符。
(二)固定資產賬賬不符
在實際工作中,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和核算工作不規范。如新購買的固定資產只對所發生的費用入賬,不登記固定資產賬;房屋建筑物新建、擴建的。例如,業務用房,工程驗收完工后沒有及時進行完工結算,在社區中心的固定資產賬上未登記反應;對接受的捐贈、贊助固定資產,不進行及時入賬,更沒有專人專管;對于固定資產報廢、毀損、丟失或贈送給外單位的,有不及時按有關規定辦理賬務核銷手續的現象,致使長期掛在固定資產賬上,從而造成賬賬不符。
(三)固定資產核算方式陳舊
盡管對固定資產新增、報廢、損毀、贈送、被盜及盤盈盤虧等事項的核算方法進行了詳細規定,由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固定資產核算是不計提折舊的,在核算固定資產時沒有根據固定資產的價值變化進行核算,而是只核算賬面原值。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體制不完善
大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沒有成立資產管理部門,而是由財務部門、行政部門和后勤部門等職能科室指派人員兼職監督管理。這種多個部門的兼職監督管理,極易造成責權不清,各科室人員都維護自己科室的利益,也很難做到公平、公正;同時,各部門在工作上也很難有效協調、控制、監督,遇到問題相互推諉。
(二)日常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多沒有制定完善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縱觀固定資產的采購,由于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執行,從購入、驗收、登記入賬等都得不到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極易產生賬外固定資產的作弊情況。另外,在更換使用人員后,不按規定辦理固定資產交接手續,固定資產的調撥使用也時常由負責人一句話就落實執行,沒有調撥登記手續,容易造成固定資產混亂。
(三)管理的重視不夠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固定資產中部分是財政補助資金購入,況且社區中心固定資產是不計提折舊的,購入后直接在當期中列支。大多中心負責人經常是重購進、輕管理,只關注本單位固定資產的總量、規模和檔次,固定資產資金也是一經落實,就不再對資產的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跟蹤管理,容易出現固定資產損毀、丟失或隨意報廢。
(四)固定資產管理的考核制度空白
在每年針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各項指標考核中,有公共衛生服務方面的考核,也有醫療質控方面的考核以及機構建設方面的考核等等,就是沒有專門針對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考核,從而導致固定資產出現了管理上的真空狀態,容易造成固定資產閑置、提前報廢、被盜等浪費行為。
三、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建議
筆者建議針對固定資產管理從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增強內控制度、完善處置報批制度、加強賬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盤點制度等幾個方面著手加強管理:
(一)建立健全固定資產考核制度
很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沒有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引起高度重視,在社區中心固定資產的購買、損毀、報廢等方面,沒有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或者制度形同虛設,普遍存在重錢輕物的現象。應切實增強單位領導的責任意識。各單位負責人要實行固定資產管理責任制,明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作為固定資產管理第一責任人。
(二)增強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
抓好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制度化管理,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率,做到物盡其用,杜絕浪費,就必須制定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責任到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就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規范采購審批、驗收入庫、財務核算、各種資產處置等。
(三)完善固定資產處置報批制度
固定資產贈送、被盜丟失、閑置轉讓、到期報廢等均應嚴格執行先報批后處理的程序辦理相關手續,即:使用單位先提出固定資產申請,再經主管部門、財政管理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審批同意方能處置,否則應當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四)加強固定資產賬卡管理制度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設立固定資產總賬,固定資產明細賬和固定資產卡片,從固定資產的購買、使用、增加、減少、庫存等變化進行準確無誤的結算。財務部門設置總賬,使用科室分設明細賬,資產使用部門建立卡片賬。為了規范卡片內容,可統一設置便于管理與查詢的內容及格式,并按其內容進行填制,做到物卡對應,賬卡相符。
(五)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盤點制度
固定資產在年內要組織由資產管理部門牽頭,使用部門、財務部門、審計部門參加,進行一次全面盤點清查,通過實地清點、盤查,發現盤盈或盤虧應及時根據相關規定上報,并嚴格按審批后做好相關的賬務調整處理,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同時經過盤點清查,可及時發現存在的漏洞,及時做出相應的改進并處理,促使固定資產的安全得到保證。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提高固定資產利用率,也是現階段進一步深化衛生經濟體制改革的有力保障。因此,強化監管固定資產,明確職責,改變粗放的管理模式,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好地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為桂林市平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關于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的理論,貫徹落實上級組織有關社區教育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學習型組織的創建工作,完善社區教育網絡化管理,努力構建全民終生學習氛圍,促進社區居民整體素質提升,為加快**街道社會、經濟發展步伐,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工作目標
1、制定學校三年發展規劃(2009年—2011年)。
2、進一步建立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師德教育,倡導團隊精神。營造以法治校、以人為本、以和為貴、以身作則的良好校園氛圍。
3、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抓好教師的培訓工作,加速教師適應崗位步伐,全力培養雙師型教師。
4、牢固樹立品牌興校戰略,發掘學校現有優質資源,突出自身辦學優勢,加大投入與開發形成亮點。
5、加強外部聯系、內部溝通,多方參與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完成各項工作目標。
6、積極聯合兄弟學校組建社區教育聯盟。
三、具體任務
1、集全校智慧、請教育局、安陽街道領導指導,制定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為使學校的發展之路走得更好、更快,必須有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學校將通過全員參與,聘請專家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制定一個結合實際、緊跟時代、富有遠見的發展規劃。
2、
學校內部管理
(1)堅持依法治校,加快完善學校制度化建設步伐。認真執行和不斷完善《**社區學校工作制度》、《**社區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社區學校檔案管理制度》、《**社區學校財務管理制度》等有關內部管理制度和崗位職責。
(2)發揚主人翁精神,宏揚校興我榮、校衰我恥,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發揚團隊精神,加強同事間合作,做到有分有合,共創學校優良業績。
(3)積極開展各類活動,促進教職工間的合作與交流。
3、師資隊伍建設
(1)加強師德教育,鼓勵教師自學、自修,把教師的學習情況納入考核。
(2)不斷學習業務知識,努力創設學習條件,提高教師崗位勝任度和服務水平。
4、教學常規管理
(1)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管理,教務處按時進行檢查上課、備課、教學組織、資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2)大力發展教科研工作,深入社區、課堂,結合工作實際進行科學研究,開展關于《成人教育學校與社區教學中心聯動開展社區教育的有效方法與途徑》的探討研究,實現理論引領實踐,提高工作有效性。
5、抓契機、樹形象,創品牌、謀發展
(1)抓住**市合格社區學校評估的契機,積極謀劃各類社區教育活動,緊密配合**街道辦事處,把我校的社區教育工作水平提
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使我校成為**社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2)大力發展優勢項目,成人學歷教育已經走下坡路,社區教育正深入人心受到各方關注,要積極打造社區教育,使之成為學校的品牌。
(3)依托社區教育這一學校優勢項目形成輻射,以積極的姿態融入瑞安社會、經濟大發展的浪潮中,使學校各項事業齊頭并進。
6、齊心協力、踏實工作,確保完成工作任務
(1)進一步完善學校各項工作制度,加強內部管理,建立社區教育工作例會和社區教育年終考核制度。不斷開拓社區教育新的思路,積極探索社區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2)組織擴大社區教育志愿者和講師團隊伍,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注重教師的師德和業務素質的培養,加強社區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學習,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
(3)進一步整合社區教育資源,加大培訓力度,積極組織開展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和就業培訓以及健康教育、食品安全、法制教育、婦女維權、外來人口教育、心理咨詢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類專題講座和主題教育活動,努力完成上級下達的培訓任務,使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活動做到經常化。
(4)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的宣傳、組織、評選活動,配合上級工作要求,在**街道辦事處的指
導下,開展轄區內學習型單位、學習型企業、學習型樓道、學習型家庭等的評選活動。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08年6月5日成立,是全市第一家軍民共建示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建筑面積為1238平米,業務面積1150余平米。現有員工40人,服務**街道8個社區(轄區常住居民52000人,另有流動人口2萬余人)。中心緊緊圍繞創建要求和標準,努力打造醫療技術過硬、服務水平提升、百姓真正受益的一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一、機構管理
(一)機構布局 中心嚴格按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五統一”的要求進行了統一的環境打造。堅持開展“六位一體”服務項目,設置了全科診室、中醫診室、康復理療室、婦女保健室、兒童保健室、輸液觀察室、預防接種室等,現有診室7間,床位20張。安置了直達電梯方便無障礙出行,為居民及時享受公共衛生服務在大廳候診區域設置了咨詢臺。為創造整潔的內環境,中心與物業公司簽訂綠化、清潔外包合同,定期對綠色植物實行更換和養護;按照5S標準對清潔衛生進行管理;制定醫療廢物管理和處理流程,嚴格執行垃圾袋裝化,保證了中心環境的凈化、綠化、亮化、美化。我中心是“無煙單位”,在醒目位置張貼禁煙標示,達到“四無”的要求。
(二)人力資源管理 中心現有衛生技術人員34名,包含臨床類執業(助理)醫師5名,執業中醫師4名,公衛醫師1名,其中注冊為全科專業的執業(助理)醫師2名,另有注冊護士14名。在所有醫護人員中,中級職稱中醫類執業醫師1名,中級職稱臨床執業醫師3名,14名護士均為護師或護士職稱,未取得職稱人員4名。全部人員均按勞動合同法簽訂了勞動(或勞務)合同,履行了相應的用人職責。中心從2008年開始制定并完善績效考核實施方案,每月定時開展了績效考核,并嚴格按考核結果發放績效獎金。重視員工培訓工作,制定了人員外派進修學習規定、人員培訓規劃及年度計劃,每年組織員工按要求完成了繼續教育任務。因人員均屬臨聘人員,流動性較大,現具有省級以上培訓合格證書的員工僅有8名,僅占所有醫護人員的28%。
(三)財務管理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了《會計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財產物資管理制度》、《票據管理制度》、《收費管理制度》等各種財務制度。嚴格規范會計人員職業行為,設置了內審人員。嚴格執行國家物價政策,設置了物價管理員。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財政專項收入專款專用。中心所有醫療收費項目、藥品價格明細目錄每天通過門診大廳電視滾動播出。對成本進行醫療成本核算和藥品成本核算,開展的業務活動所需費用全部按科室分類,月末逐筆核實核算并按支出明細逐項向各科室進行分配。
(四)文化建設 制定《綜合管理辦法》及醫療質量管理相關工作制度,加強對員工行為規范、診療規范、職業道德的管理,嚴明工作紀律。設立了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藥事管理委員會、政務管理委員會等監督考核機構,每月進行精神文明查房、績效考核,并針對各科室及崗位的工作作風、服務態度、儀容儀表、精神風貌等項目進行政府、群眾、病人、內部顧客滿意度的測評,聽取意見和建議,以提高員工診療規范、職業素質、行為規范。
注重實施人文管理,與員工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把員工的個人目標和利益與中心的目標和利益統一起來,著重了以“自勵、奉獻、感恩”等為核心內涵的團隊精神的培養。
改進了員工醫德醫風檔案,將醫德醫風納入每月績效考核中,考核結果記入員工醫德醫風檔案,并與崗位聘用、評先評優、績效工資直接掛鉤。對出現問題的科室或個人進行嚴肅處理,并實行一票否決。在醫德醫風考評制度實施過程中缺乏計劃性,還需進一步改進。
(五)信息管理 以“親人般的全面關懷,朋友式的服務關系”為服務理念,堅持信息公開,提高透明度和便民性,制定了信息公開制度,利用大廳電視公示中心診療項目、診療價格、藥品價格、醫生信息、就診流程、免費公共衛生服務等關鍵信息。網絡接入沙坪壩區衛生信息平臺,實現了醫生診療及公衛服務電子化、系統化、動態化。
二、公共衛生服務
(一)居民健康管理 2011年1-12月通過門診患者就診、全民免費健康體檢、入戶篩查等形式共為轄區12091 人建立、更新了居民健康檔案,截止2011年12月31日轄區居民建檔率達88.76%,健康檔案合格率為90%,電子建檔率達90%以上。
現存在的主要問題:轄區人口數統計局的數據與街道派出所提供的數據不一致,增加了篩查建檔難度。我中心地處城鄉結合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還有很大一部分群眾對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不理解,出現建檔不配合甚至提供虛假個人信息等情況。另外,因系統問題,居民健康檔案更新等一些情況不能很好體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電子檔案建檔率。
(二)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 中心充分利用宣傳欄、宣傳展板、健康小屋、多媒體播放設備等工具提供健康教育宣傳資料,每天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至少8小時。舉辦44次健康教育講座,6次重大節日健康教育咨詢活動,共惠及24594人次。
存在的問題:社區居民對疾病形成因素和健康知識知曉率及健康行為形成率較低,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力度。
(三)預防接種 0-6歲兒童建證率100%,疫苗接種率99.2%,強化免疫或查漏補種率100%。
(四)傳染病管理 轄區全年無聚集性傳染病的爆發,傳染病疫情報告率、及時率均達到100%。
(五)兒童保健 新生兒訪視率95%,兒童健康管理率99.5%,兒童系統管理率較好的完成預定目標。
(六)孕產婦管理 孕產婦健康管理早孕建冊率因轄區孕婦流動性大,又可以自由選擇待產醫院,信息渠道目前存在遺漏。產前健康管理率也因轄區流動人口多,孕婦流動性大,管理存在一定困難,人員意識和經濟狀況不均衡。產后訪視率95%。
(七)老年人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2.68%。65歲以上老年人年檢率較低,主要是轄區人口流動性大,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難,有很多老年人對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免費體檢政策存在顧慮而不愿年檢。
(八)慢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1年中心高血壓建檔率為65%,規范管理人數2883人,血壓控制理想人數2943人。糖尿病建檔率100%,規范管理人數1399人,血糖控制理想人數1604人。高血壓、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較低,主要是轄區人口基數較大,如按沙坪壩區社區診斷報告19.5%和4.8%的發病率計算,截止到2011年底還無法完成。現因公共衛生人員不足,加之一部分居民為獲得免費體檢而故意捏造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回訪時卻否定病史,造成規范管理率下降。
(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建檔率24.7%。規范管理率94%,患者顯好率92%。
(十)中醫藥應用 中醫體質辨識率100%,但因為重點人群和慢病患者有自由選擇藥物的權利,且中醫藥在針對重點人群和慢病患者的使用時療效較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使用。
(十一)衛生應急管理 制定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組建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隊伍,并開展了培訓與演練,但在相應記錄上還有待完善。
三、基本醫療服務
(一)醫療費用
2009年,業務收入1492277元,服務25306人次;2010年,業務收入1994922元,服務31248人次;2011年,業務收入2786327元,服務39141人次。門診次均診療費用增長了15%。
(二)質量管理 認真落實醫療質量管理的相關要求,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以提高醫護質量為落腳點,進一步完善了符合實際的質量管理體系,制定了醫療質量管理方案,改進了醫療質量管理工作考核辦法,嚴格遵守醫療質量管理核心制度。通過每月行政查房、院科兩級督查,突發應急事件演練,組織崗位技術練兵等活動有效地提高了醫護管理質量。醫療文書書寫嚴格按照規范進行,護理質量方面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檢驗室的各項檢驗試劑質量均符合要求,并開展了實驗室室內質控工作,院感方面指派專人負責。不足之處是各種申請單書寫的規范較差,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完善。
(三)合理用藥 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按國家規定基本配備基本藥物,基本藥物完全實行零差率銷售。落實抗生素分級管理制度,每月處方點評對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分析,指導臨床用藥。不足之處為抗生素處方比例和靜脈點滴處方比例偶有超標現象,還需加強改進。
(四)康復服務 建立了殘疾人工作康復小組,配有專門的康復理療醫師,制定了殘疾人康復工作計劃與實施方案,嚴格執行殘疾人康復工作的“三個一”工作方針,為殘疾人服務。為克服業務用房緊張的困難,將康復設備轉移到原有的一條閑置走廊,建立了獨具特色的“康復長廊”。不足之處是還要加強完善殘疾人健康檔案。
(五)中醫藥服務 單獨設置了中醫診室、康復理療室,通過懸掛標語和名老中醫畫像、健教宣傳等方式提高中醫藥知曉率。聘請重慶醫科大學中醫副教授到中心坐診,很受轄區居民歡迎,中醫門診量不斷增加。近期又聘請了專職中醫師,滿足轄區居民需求。堅持每季度開展一次中醫內容的健康教育,發放中醫健康教育資料,宣傳中醫藥防病和保健知識。制定了一系列中醫特色保健方案,開展了中藥、針灸、推拿、火罐、刮痧、穴位注射等中醫藥適宜技術各項服務,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的作用,為轄區居民服務。不足之處是利用中醫藥開展康復工作有待加強。
四、下一步工作目標
下階段,我們將根據重慶市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各項指標要求,進一步加大整改力度,完善各項資料,做好各項工作,打造百姓受益的示范化中心。
關鍵詞:社會化管理;社區社會保障事務機構;社會化管理水平評估
中圖分類號:F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9-0200-02
眾所周知,養老保險是對勞動者年老失去勞動能力以后的生活進行保障的一種社會保險形式,養老保險在現代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已經成為了企業的一種必不可少的福利。今天養老保險實現社會化管理,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堅持這一管理制度的前題下,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將會促進這一管理制度繼續的成長。
1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的內容及意義
1.1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內容
根據國家相關的政策規定,我國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的主要管理機構為社會保險事業管理機構、社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區社會保障事務機構和養老保險統籌企業。社會保險事業管理機構主要負責發放企業退休人員社會養老保險金、適時適度的調整基本養老金水平;社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主要負責接收企業移交的退休人員,并按居住地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養老保險統籌企業主要責任是加強與社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聯系,共同做好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工作。
其中,社區社會保障事務機構的社會化管理服務內容包括:配合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做好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水平;為退休人員提供各種政策咨詢和各項查詢服務;跟蹤了解企業退休人員生存狀況,協助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進行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幫助死亡退休人員的家屬社情喪葬補助金和遺屬津貼;集中管理企業退休人員人事檔案;建立退休人員健康檔案,有計劃地開展健康教育、疾病預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組織退休員工開展文化體育健康活動等。
從服務內容上可以看出社區社會保障事務機構是社會化管理的主要機構,直接涉及到對退休人員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與服務,社區社會保障事務機構的建設直接關系到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水平的高低。
1.2 進行社會化管理的現實意義
市場經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競爭性,國家經濟的主要細胞就是企業,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必須盡一切可能降低成本,與此同時激勵員工,最大限度的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投入經營,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必須事先社會化管理,使企業從繁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
原有的社會養老保險體制過分的強調了單位的作用,員工的生活與企業息息相關,這將不利于員工的長遠發展,也容易造成企業辦社會的怪現象出現。僵化的體制完全不利于社會保險制度的深化改革,必須引入新的社會化管理模式,才能促進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
這種新的養老保險管理模式對于國家經濟發展、企業發展、退休人員生活水平的維持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健康發展都存在深遠的意義,社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夠更好地促進社會化管理模式的不斷完善與進步,從而促進社會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
2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水平的評估分析
2.1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水平的評估內容
(1)社區社會保障事務機構的人員以及設施的配備影響社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社區服務機構,必須配備負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的專門工作人員,這些專門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社會保障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聘用社區服務人員,輔助專門工作人員進行各種日常事務的處理以及服務活動的開展,使得社區生活的退休人員能夠享有快樂的晚年生活。
為了使社區社會保障事務機構能夠達到正規化,擁有較高的管理與服務水平,固定的辦公場所是必不可少的,辦公場所的環境必須能夠達到普通辦公機構的標準,必須給辦公人員和服務人員配備完整的計算機信息服務系統,提高社區服務機構的辦公效率。這就要求人員經費和工作經費必須能夠處于較高的支付水平,財政對于社區管理與服務的支出是社會化管理與服務的重要評估指標。
(2)社區社會保障事務機構的各項工作制度必須明確并易于落到實處。
首先必須規定社區服務機構中的專門工作人員和服務人員的各種崗位職責,這樣才能夠規范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從而提高管理服務效率;必須制定完整的日常管理制度,這樣才能使人員在工作時有章可循,從而提高社會化管理水平;對生活在社區的企業退休人員開展管理與服務工作,明確的工作標準和工作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標準的制定水平能夠反映出社區服務機構的管理水平。
(3)社會化管理與服務內容及其實施情況能夠反映出社會化管理水平。
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退休人員的人事檔案、基本信息實行社會化管理,發放程度和管理程度能夠反映社會化管理水平;社區社會保障事務機構引導社區居民在企業退休人員中建立自我管理組織和互助服務組織,這樣就能夠作為社區服務機構的有利補充,從而提高社會化管理水平;社區服務機構提供社會保險查詢服務,包括當面進行政策咨詢,建立社區信息查詢系統,實現信息網上查詢等服務功能;掌握企業退休人員的生存和流動情況,不多修正數據庫,實現領取養老金認證工作的信息化;協助社區醫療門診等為企業退休人員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經常性的組織企業退休人員開展文化、體育活動。
2003年,養老金實發人數,1415720,社會化發放人數,1415720,社會化發放比率100%。
2006年,城鎮社區服務社區數6576,社區服務單位個數226,城鎮便民利民服務店10262。
2.2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水平的評估指標分析
(1)從以上指標與數據中可以認識到,我國的社會化管理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已經實現, 社區服務機構數量已經具有一定規模, 各種社區服務機構的建立表明社會化管理服務體系趨近完善,服務單位個數增加,職工人數相對減少表明管理效率提高,人均享受的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提高。從總體上看,企業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正在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2)在良好的形勢下,仍存在著某些問題。
財政支持的力度不夠,影響更多的服務項目開展;社會上部分勞動者對社會化管理服務認識不足,對社會化管理服務有若干顧慮,不愿意轉為社會化的管理服務;在社會保險基金的財務管理制度中缺少相應的人員經費和業務經費的列支科目,致使經費不能落實,影響管理服務水平的提高;社區服務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社區需要建立養老服務信息查詢系統,以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
3 提高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水平的對策建議
(1)規范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深化社區相關服務。
對企業退休人員基本實現社會化管理服務的基礎上,不斷的強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建設和諧社會的主導思想,加強管理制度、管理規范和專業化服務的建設,提高社區服務機構的管理服務質量,引進并開發更多的管理服務內容。逐步在社區中的退休人員提供醫療保險管理服務,以滿足企業退休人員除享受養老保險之外,能夠享受更多的便捷的服務。提高退休人員的組織化程度,提倡退休人員自我管理與互助服務。在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可開展社區老年護理服務,發展退休人員公寓,為退休人員提供更多更好的社區服務,不斷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生活質量。
(2)做好信息查詢工作,提高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水平。
社區社會保障事務機構向企業退休人員直接提供服務,可以直接與企業退休人員進行交流,這樣就必須做好重要信息的傳播工作,一方面宣傳有關的政策法規,提供相關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及時了解社會化發放中的問題,及時改進服務。社會保障經辦機構以及社區服務機構應該提供如下的查詢服務:柜臺查詢,社區服務機構設立專門的咨詢柜臺,安排專業人員,解答相關問題,聽取企業退休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在社區不定期的組織咨詢活動;印制并發放調查問卷,收集社區退休人員有關養老保險管理方面的意見和信息;電話查詢,這種方法較為便利,但是會出現某些溝通障礙;再有條件的社區,提供網絡終端進行查詢,現行的網絡終端主要有兩種:觸摸屏和電腦終端。
(3)完善社區養老保險管理工作平臺,將各項社會化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街道和社區作為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的載體,社會化管理工作平臺的建設直接關系到社會化管理服務目標的實現。社區社會保障事務機構的編制由地方社會保障部門提出方案,確定相應的社區服務機構。機構人員的確定和工作經費,由當地的財政部門撥付,現階段應該加大財政的支付力度,為社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注入動力。相關機構的工作經的落實,社區服務機構的相關政策落實,直接影響社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完善社區工作平臺的過程中,也必須完善相應的行政監督機制,以促進社會化管理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候文若.社會保險[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12).
[2]鄭功成.社會保障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7).
[3]吳國卿.居家養老和社會化服務[J].社會生活,2000,(12).
一、各街道辦事處
1、為加大創衛創模宣傳力度,辦事處工作人員對轄區沿街單位進行巡查,督促有條件的單位用IED顯示屏進行宣傳,并向各社區居民、駐區單位發放《低碳環保宣傳手冊》、《中國公民健康素養》等創衛及健康教育宣傳材料,增強市民環保和創衛意識,提高全民健康素養。
2、繼續組織社區人員清理居民區的小廣告,使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3、繼續組織工作人員對轄區各街巷環境衛生情況進行巡查,并為保潔工購置、發放保潔工具,督促保潔工各負其責,認真做好清掃、保潔工作,切實鞏固和加強環境衛生質量。
二、建設局
(一)衛生監管
按照《建筑工地現場環境與衛生標準》要求,對轄區各項目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文明施工及食品衛生進行全面的監督管理。要求1、項目部建立衛生管理制度;2、建立食堂、宿舍衛生管理制度,食品進貨管理制度,宿舍應定期開展衛生大掃除,食堂工作人員需持健康證;3、施工現場場地硬化,大門口設置清洗車輛設施,防聲、光污染,明火作業需經監理審批;4、施工現場衛生間要定期做消毒處理,地面需灑白灰。
(二)圍墻整潔
目前,轄區內二環路、30多個建筑項目的圍墻整治工作已結束,新建及維修圍墻共計11000多延長米。
(三)小街巷改造
今計劃對轄區內30條小街巷實施改造,道路總長度為16677延長米,人行便道總面積56084平方米,瀝青鋪裝總面積135775平方米。截止目前,已完成車站后街、十四中東巷等十一條道路改造工程,改造道路總長度5508延長米,人行道總面積10685平方米,瀝青鋪裝總面積57969平方米,更換大理石道牙10416延長米。
(四)園林綠化
目前我區共栽植各類樹木83萬株(叢),其中:喬木9.9萬株,各類花灌木73.1萬叢,垂直綠化4500延米,地被植物5.4萬平方米。對所管轄的綠地和道路綠化帶進行精心養護,做到了無枝殘葉敗現象存在
三、環衛局
8月15日至8月23日,環衛局從環衛作業精細化管理入手,對轄區主次干道的樹圈、便道進行了徹底清理,同時增加了道路的保潔頻次,確保了道路清掃保潔質量的提升。
公廁管理方面按照衛生標準要求,對轄區所有公廁進行了考核,對檢查中發現的未達標或提前關閉公廁的管理人員,予以一定的經濟處罰,轄區公廁管理水平顯著提高。
垃圾收集清運方面,15日、16、17日對亂堆亂倒的生活垃圾及拆遷垃圾進行了清理,同時還清理城中村、城郊結合部及無人管理小區垃圾。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我區環境衛生管理質量顯著提升,為創衛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衛生局
(一)健康教育
1、繼續深入各街道社區居委會,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對健康教育檔案進行檢查和指導,并且作了現場指導考核筆錄。
2、積極參加呼市健康教育所舉辦的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健康教育培訓班,及時向全體工作人員講解、傳達相關內容,并在創衛工作中如何開展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詳細說明,取得了較好效果。
(二)衛生監督
1、近期主要對經營燒烤的餐飲店進行專項檢查。此次專項行動共檢查120戶次,出動執法人員80人次,車輛15臺次。重點檢查在煨制過程中是否使用非食用物質,是否濫用食品添加劑以及所進原(輔)料是否符合衛生要求,在檢查中未發現使用非法添加劑及不合格肉類的情況。
2、公共場所方面共對團結小區、構件街等6條街道的59戶美容美發場所、10戶住宿場所、5戶洗浴場所,按“創衛”標準進行檢查整頓。對2戶美容美發場所制度未上墻、消毒設施不全、無防蠅防塵設施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
(三)疾病控制
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方面對我區發生乙肝9例、痢疾3例等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在免疫規劃監測工作方面做好流調、接種和領發放疫苗工作等,盡力把工作做好做細。
五、工商分局
根據創衛工作要求,認真細致地完成以下創衛工作任務:
1、嚴把農貿市場內的儀器經營主體及轄區食雜店準入關,對符合條件的發放流通許可證及營業執照,依工商職責對農貿市場嚴格管理,對有主辦單位的農貿市場明確了農貿市場主辦單位第一責任人義務
2、對流通環節食品經營主體要求其建立進貨臺帳,落實索證索票、一票通制度。各工商所市場巡查人員認真規范食品主體經營行為,并檢查其是否亮照經營,對食品經營主體實行周巡查制度。
3、嚴厲查處食品經營戶銷售過期食品、三無食品、假冒偽劣食品行為。
方法:選取78例入院就診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9例。研究組采用整體管理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模式,對比觀察兩組呼吸道疾病服務中心內感染率和臨床管理滿意度。
結果:研究組患者呼吸道疾病院內感染1例(2.56%),對照組呼吸道疾病院內感染9例(23.08%),對比兩組院內感染率,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意義(P
結論:社區醫院采用整體管理模式效果顯著,可有效預防控制呼吸道傳播疾病,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內感染率。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呼吸道傳播疾病管理預防控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84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0397-01
呼吸道傳播疾病的路徑主要有人體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等,各種微生物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后,會引發呼吸道傳染性疾病,該病具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途徑多等特點,一旦病發將難以控制,是一種具有極大危害的傳染性疾病。目前,我國呼吸道傳播疾病已成為公共衛生健康問題,廣受人們關注和重視,呼吸道傳播疾病暴發流行,如甲型流感、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不僅危害人們身心健康,還會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1]。所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加強管理及預防控制呼吸道傳播疾病,有助于控制疾病暴發流行,同時在患者就診過程中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該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內感染率,確保患者就診安全與醫務人員職業安全。本文選取78例入院就診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整體管理模式對呼吸道傳播疾病的預防控制效果,結果如下。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9月~2013年3月入中心就診的7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45例男性,33例女性,年齡14~71歲。隨機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9例。研究組23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14~70歲;對照組22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16~7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明顯統計學差異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
1.2方法。選取的78例就診患者均采取一定管理措施預防控制呼吸道傳播疾病,研究組患者采用整體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管理模式進行管理,整體管理模式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2.1建立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盡可能結合服務中心具體情況建立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如《呼吸道傳染病應急預案》《消毒隔離制度》《醫務人員防護制度》等,確保制度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并充分發揮出應有作用,保證呼吸道傳播疾病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2]。此外,為提高醫務人員感染意識,保證管理制度的貫徹落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感染管理部門應做好呼吸道傳播疾病防護知識宣教工作,并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加強其職業安全知識。
1.2.2加強感染科管理。感染科通常負責呼吸道傳播疾病診療工作,所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需嚴格考查并科學合理的整改醫療環境,盡可能合理布局傳染病區,滿足傳染病預防控制需求,同時明確分區與專用通道,保持良好通風與空氣流通效果。為保證感染科管理的有效實施,需對該科醫務人員進行培養,使其全面掌握各方面知識,如中心感染控制、流行病學、傳播性疾病診療等。
1.2.3隔離管理。隔離管理措施主要包括:①設立獨立醫療區域收治疑似呼吸道傳播疾病患者,同時區分醫務人員、患者、污染物運送專用通道,進出病房時醫務人員與患者家屬均需穿戴隔離衣與外科口罩;②對于疑似度高的呼吸道傳播疾病患者,應直接轉送隔離觀察室進行密切觀察,隔離觀察期間,應保持隔離觀察室門窗關閉,同時診療儀器必須專人專用,為免發生院內感染,非醫務人員嚴禁進出隔離觀察室,而家屬則需取得醫師批準并做好防護措施才能進出隔離觀察室[3]。
1.2.4醫務人員防護管理。呼吸道傳播疾病的途徑主要有空氣、飛沫、密切接觸等,高度重視醫務人員呼吸道防護與粘膜保護,并采取正確措施保護其健康,有助于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內感染率。診療操作過程中,醫務人員應根據實際風險與標準預防原則,采用基本、加強、嚴密等分級防護措施,如應佩戴手套才能接觸污染物品,如排泄物、血液、分泌物等,需注意的是接觸非完整皮膚黏膜時更應佩戴手套;醫務人員應佩戴好防護面罩、目鏡、N95口罩與戴帽連體防護服等,才能接觸有可能噴濺的污染物品,如血液、體液、分泌物等。隔離觀察病房內外、治療室、醫師診療室等均需配備可快速干手的消毒劑,而且還需采取各種手衛生宣傳方式,有效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并養成良好的手衛生習慣。
1.2.5患者所用物品消毒管理。合理選用消毒劑殺滅呼吸道傳播疾病病原體,選用的消毒劑必須經國家批準,且有相關資質、合格。患者所用物品均采用消毒劑嚴格消毒,如醫療器械、儀器設備、相應物品等,而且每例患者所使用的監護儀、氧氣濕化瓶等必須嚴禁交叉使用,同時對消毒液濃度進行實時監測,以保證達到理想消毒效果,此外定期培養各類管道細菌,并準確記錄培養結果,有效加強呼吸道傳播疾病診治效果。呼吸道傳播疾病患者出院后,應對其所在房間與可能污染區域進行終末消毒處理,才能提供給其他患者使用。
1.3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所有數據,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量數據以(X±S)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P
2結果
就診期間,研究組患者出現1例呼吸道疾病院內感染,感染率為2.56%,對照組組出現9例呼吸道疾病院內感染,感染率為23.08%,兩組呼吸道傳播疾病院內感染率對比,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意義(P
3討論
呼吸道傳播疾病是一種病發后難以控制且危害極大的傳染性疾病,具有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途徑多等特點,多由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病原體引起,該傳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主要有:季節性,多發于冬春季節;易傳播,傳播范圍廣泛、發病率高,尤其是未預防接種人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5]。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是呼吸道傳播疾病暴發流行的環節,傳染源可能是病原體攜帶者、患者,傳播途徑主要有空氣、飛沫、密切接觸等,抵抗力低、為預防接種等為易感人群。患者若院內感染呼吸道傳播疾病,不僅會危害身心健康,增加疾病痛苦,還會給原發病治療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呼吸道傳播疾病已逐漸成為公共衛生健康問題,加強管理和預防控制該疾病,有助于控制疾病暴發流行,如甲型流感、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保障人們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所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做好呼吸道傳播疾病相關管理與預防工作,采用有效措施改善疾病管理與預防現狀,可控制疾病傳播,降低中心內感染率,提高臨床管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采用整體管理模式進行管理效果顯著,是降低呼吸道傳播疾病中心內感染的有效措施,可有效預防控制呼吸道傳播疾病,切實保障患者就診安全與醫務人員職業安全。
參考文獻
[1]陳利英.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預防及控制研究[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06):53-54
[2]張斌.呼吸道傳染病預防與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28-30
[3]楊秀玲.呼吸道傳播疾病的預防控制及管理[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07):548
關鍵詞:新醫改 醫院 生存發展 對策研究
國家新醫改政策的制定是著力解決群眾反映較多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將全體城鄉居民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使全體城鄉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最大限度地預防疾病。
目前,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新改革的全面實施,醫療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醫院的生存和發展也同時提上了議事日程,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如何體現“人道博愛,大醫為民”的醫院精神,如何讓人們群眾享受到醫療體制改革帶來的便利和溫暖,需要醫院行業認真面對和思考。
一、 醫院生存環境因素分析
(一)醫療資源缺乏形成合力,不能有序協同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醫院行業在硬件建設和服務質量上得到了迅猛提高,醫院規模的擴大、數量的提高、醫療水平的提升確實有力的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但不容忽視的是,醫院的生存環境也發生了很多的改變。現在一般醫療資源分布為三甲醫院,二級醫院和數以百千計數的社區衛生所和鄉鎮醫院等醫療服務部門。如果這些醫院能夠協同配合,形成合力,肯定能實現資源共享和共同發展。
目前現狀是各個醫院各自為戰,爭奪病源,相互檢測檢查結果不能共享和互相認同,造成的衛生資源浪費現象;醫療水平較低的醫院不愿將處理不了的病人往本系統上級醫院轉診,沒有形成逐級轉診的網絡程序,造成誤診等現象嚴重;醫院在設備購置方面互相攀比,這樣既增加了病人的經濟負擔,同時又造成設備利用率低下,不利于醫院的整體提高。
(二)政府補助相對滯后乏力,醫療效率下降
國家醫保政策的強力推進,醫保待遇提高和醫療費用降低,使老百姓得到明顯實惠。根據國家發改委數字顯示截止到2011年9月底,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2.95億人口,覆蓋面超過95%。
醫保政策的推行有力的解決了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但是巨額的醫保支出也給財政提出了新的問題,帶來了新的考驗。尤其是財政對非營利性醫院撥款不能及時到位,直接影響到了醫院的基本建設、設備的購入、醫療水平的提高。政府定位不清、財政轉移支付相對不足、單位成本不斷增加,醫院為謀求發展,不得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形成發展的怪圈。政府補助相對滯后,醫療效率下降,致使醫院發展后勁乏力,不利于可持續發展。
(三)醫患關系相對緊張,人力資源管理不完善
由于醫療領域充滿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很多疑難雜癥未能攻克,很多患者及其家屬對醫療期望值過高,稍有不滿意就投訴,毆打甚至殺死醫務人員的事件發生;隨著醫療風險的增加,醫生職業投責任大,收入相對較低,同時媒體、輿論等對醫務工作者也有較多負面看法。加之部分醫務人員態度冷橫硬、工作不負責,同時受經濟利益驅使也發生了很多腐敗案件。這些都降低了醫務人員在社會上的聲譽形象。
人力資源管理是指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方法,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盡其才,人盡其用。由于醫院機構龐大,各部門,各行業不同程度地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現象。科室設置多、冗員多、人浮于事的現象比較嚴重,阻礙了競爭機制的作用,同時也抑制了個人的獨立性發揮。醫患關系相對緊張,人力資源管理不完善,極大的阻礙了醫院的健康發展。
二、破解醫院生存難題,促進健康有序發展的措施。
(一)深化醫院管理模式,探索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醫院管理模式,做好發展規劃的制定,深化醫院文化建設,實現“人道博愛,大醫為民”的醫院精神,首先要探索醫院管理制度改革,改變服務理念和服務質量,構建“綠色醫院”、“人文醫院”、“品牌醫院”。衛生部和國務院醫改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是激發醫院內生動力的必然要求。通過醫院建立責權利相互制衡的工作機制,有利于調動醫院的自主性,同時提高醫院決策的科學性。醫院工作質量的提高依賴于管理體制的完善,加強醫院人力資源管理,醫療規章制度管理,病歷管理,醫療安全管理,感染管理,醫囑管理,會診管理,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應急預案等制度建設。
(二)樹立人文關懷,強化服務理念和服務質量
通過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改變服務理念和服務質量。醫院服務是解決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過程,這就要求提供人性化服務。人性化服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做好人性化服務可以幫助服務機構贏得市場.樹立良好社會形象。醫院人性化服務就是要求時刻以患者為核心,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聆聽病人的心聲,強化以人為本,給患者以人文關懷,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通過人性化服務理念深入人心,創新服務方法,提高服務水平,提高患者的服務滿意度。
(三)組建醫療聯合體,加強分工協作機制
據報道,上海市首先實現了“區域醫療聯合體”,即由一家三級醫院牽頭,聯合區域內的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各種優惠就醫措施吸引市民簽約。簽約市民在聯合體內的社區醫院首診,根據需要逐級轉診,從而改變就醫無序狀態,讓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緩解看病難。
根據國家新醫改政策的要求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方便群眾就醫,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使全體城鄉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現醫療資源共享這個目的,建立醫療聯合體勢在必行。通過構建松散型醫療集團聯合體,設備共享,人才共用,利益分成,群眾可在聯合體建立包含健康檔案,可享受優先門診、轉診通道,預約專家門診等服務,從而增加了醫療設備利用率,提高了服務質量和水平,降低醫療成本,減輕患者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