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塑料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塑料污染防治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塑料污染防治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塑料污染防治措施

        第1篇:塑料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adjustment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ject has been expanding.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it inevitably produces noise, dust, electric arc welding, wastewater and so on which can cause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enormous pressure on the human surviv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ject, and proposed prevention measures to achieve green construction.

        關鍵詞: 機電工程施工;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ject;environmental pollution;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6-0106-02

        1 在機電工程施工中環境保護的意義

        機電工程包括工業機電工程和建筑機電工程,它涵蓋民用、公用、工業三部分工程中的機械設備、電氣、管道、靜置設備、動力設備、自動化儀表、建筑智能、通風空調、消防、電梯等系統的安裝和施工,涉及的專業面廣,施工過程復雜,包含了基礎施工、預埋管線、設備安裝、調試、運行等各個階段。所以在機電工程施工中運用綠色施工方法減少環境污染,對機電工程實現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2 機電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因素及防治措施

        機電工程施工期間,各種施工活動、材料搬運等難免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主要表現為噪聲污染、空氣污染、光污染、水污染等等,其中噪聲污染最為嚴重,它貫穿于機電工程施工的整個過程。對機電工程施工中所產生的環境污染應采取防治措施,增強施工人員環保意識,加強施工管理人員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規范環保管理,切實做到組織機構高度負責,落實到人,加強廢舊材料的處理和再利用實現綠色施工,減少環境污染。

        2.1 機電工程施工中的噪聲污染因素及防治措施 在機電施工的過程中,切割機、拋光機、吊機、柴油發電機等設備在工作過程中會發出刺耳的噪聲,有關數據表明,當噪聲大于45分貝時就會嚴重影響人的睡眠,當高達175分貝時可導致人死亡,機電工程施工現場的噪聲在90-130分貝范圍之內,散出的噪音已超出45分貝,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嚴重的噪音甚至會引起周邊居民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反應,影響身體健康甚至造成各種疾病。因此控制噪聲污染刻不容緩。防治措施如下:

        ①對切割機、拋光機、柴油發電機等強噪聲機械使用時必須采用封閉式隔音棚減少噪聲擴散;②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合理規劃作業時間,除特殊情況外,在每天晚22點至次日早6點不得施工,如必須夜間施工時,要事先辦理夜間施工許可證,并按施工噪聲管理的規定嚴格執行;③采用低噪聲設備、施工方法;④盡量將產生噪聲的機械設備遠離居民區;⑤加強施工區內車輛管理,運輸工作盡量安排在白天,嚴格控制車輛鳴笛和高速行駛;⑥材料的現場搬運應輕拿輕放,嚴禁拋擲,減少人為噪聲。

        2.2 機電工程施工中的空氣污染因素及防治措施 機電工程施工中對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為設備基礎土方開挖、運輸及平整時產生的粉塵和在風力作用而產生的揚塵,施工車輛燃燒產生的烴類、一氧化碳等廢氣,危害人體的舒適、健康,破壞生態系統。防治措施如下:

        ①基礎開挖時,應對施工面噴水并保持一定濕度,減少揚塵,開挖后要及時運走,防止表面干燥起塵;②運送土方、垃圾、設備及建材等,不污損場外道路。施工現場出口設置洗車槽;③對于易散落、飛揚、流漏的物料在運輸過程中應采取密閉措施,嚴防泄漏;④樓層垃圾的清運應集中后裝袋,用垂直運輸機械向下運輸,嚴禁直接向外拋撒;⑤對現場粉末狀材料應采取封閉存放措施,對易產揚塵的材料應及時采取覆蓋措施,對其它可能引起揚塵的材料應有有效降塵措施;⑥嚴禁焚燒瀝青、橡膠、塑料、垃圾以及其他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

        2.3 機電工程施工中的光污染因素及防治措施 機電工程施工工地上工人利用弧焊機進行焊接作業,強光耀眼,弧光閃爍,夜間組織施工時,燈光徹夜不熄等光污染,這些都影響著人們的休息和生活,甚至對人們的神經功能造成影響。防治措施如下:

        ①電焊作業時應采取遮擋措施,避免電焊弧光外泄;②夜間施工要合理布置現場照明,應合理調整燈光照射方向,照明燈必須有定型燈罩,能有效控制燈光方向和范圍,盡量選用節能型燈具,在保證施工現場施工作業面有足夠光照的條件下減少對周圍居民生活的干擾;③合理編制作業計劃,需要照明的工序盡量避開晚上10點至凌晨6點之間進行施工。

        2.4 機電工程施工中的水污染因素及防治措施 機電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廢水來源主要為生活廢水和施工廢水。生活廢水主要為洗滌廢水、食堂用水和沖廁水等并且含有大量細菌和病原體。施工廢水主要為冷卻水、洗滌水、清洗水、水壓試驗水等產生的廢水。往往這種廢水一般不采取再利用措施,也不進行收集處理,任其自由流淌,對周邊水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防治措施如下:

        ①加強生活污水管理,食堂污水必須經隔油池處理后排出,沖廁水必須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出,嚴禁直接排入市政管道或環境,排入市政管網的水質必須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②水壓試驗水、洗滌水、清洗水等必須經沉淀池處理后才可排放,沉淀池應有專人負責,定期清理;③現場的燃油、機油、油、油漆等要加強管理,分類存放,現場存放油類物料的庫房地面進行防滲處理,嚴防跑冒滴漏。嚴禁隨意傾倒廢棄脂類,更不得任意棄入水體內;④做好排水設施的建設,保證工程廢水不流通順暢。在工地排水渠道,并加蓋蓋板、做好標識。

        3 結語

        “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是當今社會的主題,我們所有項目人員應該從自我做起,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有效控制污染源頭,減少和消除環境污染,實現綠色施工,把機電工程中的環境保護這一問題有效地解決好,為推動社會文明和進步面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竹隰生,任宏.可持續發展與綠色施工[J].基建優化,2002(04).

        [2]劉巖.建筑行業環境保護與綠色施工[J].內蒙古環境科學,2007(02).

        [3]林昌華.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環境問題及對策[J].科技資訊,2012(31).

        [4]李耀中,李東升.噪聲控制技術[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年9月.

        [5]林濤.建筑施工中的環境污染問題與防治措施[J].福建建設科技,2007(03).

        第2篇:塑料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屬環境污染的范疇。環境污染指的是人類活動所引起的環境質量下降而有害于人類或生物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現象。環境污染的產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當某種能造成污染的物質的濃度或總量超過環境自凈能力,便可能產生危害。環境污染根據環境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土壤污染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人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中某些或某種有害物質含量過高,致使健全的土壤功能受到損害,理化性質改變,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受到破壞,肥力下降,導致農作物生長發育不良,造成減產;對生物、水體、空氣或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的現象 。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淺析:

        第一:工業點源污染物主要有廢水、廢氣、廢渣、粉塵、噪音等。工業污染源的防治措施:

        (1)推行清潔生產,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嚴格執行國家工業三廢排放標準,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技術進步,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物的產生和排放,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將過去的“資源-產品-廢物”的生產過程轉變為“資源-產品-再資源”的生產過程。包括征收污染稅和排污費等懲罰性政策,以及政府對環保型產業的財政補貼和信貸支持等鼓勵性政策。最后從側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轉變為工業生產全過程控制;由重濃度控制轉變為濃度與總量控制相結合;由重分散的點源治理轉變為集中控制與分散治理相結合。

        (2)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推進技術改造,推行清潔生產。在化工、冶金、輕工、機械、電力、建材等行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加速技術改造,加快生產設施和工藝流程的更新及改造,減少和控制“三廢”的排放量,強制淘汰污染重、能耗物耗高的設備和產品。

        (3)編制城市總體規劃,調整城市功能布局。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把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等環境保護內容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按照城市功能分區,調整工業布局,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改變工廠和居民混雜狀況,從生產和生活兩個方面控制城市環境污染。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增強工業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能力,提高城市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水平。

        (5)構建森林過濾器作用帶和森林緩沖帶。

        在工業污染集中的區域,通過構建森林過濾器作用帶減緩污染物進入土壤的速度,營建森林緩沖帶減小污染物在風力和水力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對其他地區的影響。具體地:

        ①在粉塵沉降嚴重的地段,種植闊葉的泡桐、女貞、夾竹桃、毛白楊、大葉楊等滯塵樹種;

        ②在工礦企業周圍選擇種植抗二氧化硫的樹種臭椿、香椿、苦楝、垂柳、桑樹、側柏、杜英、夾竹桃、法國冬青; 抗氯、氯化氫的樹種合歡、榆樹、木槿、構樹、紫荊、槐樹、紫藤、梧桐、刺槐、紫穗槐、胡枝子;防火樹種廣玉蘭、法國冬青、女貞、木荷、油茶、白櫟;

        ③在鉛汞污染地區栽植有吸鉛塵本領的青楊、桑樹;有吸汞能力的桂花、棕櫚、臘梅。

        第二: 土壤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治

        農業面源污染主要是由化肥、農藥的大量施用,畜禽廢棄物的隨意排放,廢棄的農用地膜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區,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1)標準化施用化肥、無公害農藥,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從源頭上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加強對農藥、化肥、塑料薄膜的使用管理,提倡使用生物農藥,嚴格執行農藥安全施用有關規定,控制氮素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機肥施用量。

        (2)對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推廣生物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農藥施用次數和施用量,同時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

        (3)選擇種植抗性較強的品種,如種植轉基因水稻可以減少農藥的用量[15]。

        (4)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污染,大力推廣生態養殖。在畜禽養殖區用畜禽廢棄物充當沼氣底料生產清潔能源,發酵后的剩余物又是高效的有機肥料,既解決了畜禽廢棄物的污染難題,還可以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大力開展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不斷提高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率。

        (5)對于已經污染的地區,通過增施有機肥料、使用微生物降解菌劑、調控土壤pH和Eh等生態、生物修復措施,加速污染物的降解,從而消除污染。此外在面源污染區構建水土保持林,防治水土流失,防止污染物進入水體,進而遷移到其他地區造成危害。

        第三:工農業復合污染的防治

        在工農業復合污染區,要采取分類治理的措施,對于已經污染嚴重的地區要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采用農業生態修復措施,因地制宜地改變一些耕作管理制度來減輕危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 改變耕作制度,選種抗污染作物品種,或篩選出在食用部位累積污染物少的品種;種植不進入食物鏈的植物,如種植樹木、花草等觀賞或經濟作物;

        第3篇:塑料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電子廢棄物;污染防治;處理

        中圖分類號: Q958.116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相關規定,電子廢棄物是指列入國家電子廢棄物名錄或者是根據國家規定的電子廢棄物鑒別方法和鑒別標準所認定的具有電子特性的固體廢棄物。然而工業源電子廢棄物則指的是在工業生產的活動過程中產生的電子廢棄物。因為工業體系非常龐大且種類繁雜,所以其產生的電子廢棄物數量大且成分復雜,從產生、收集、運輸、貯存、綜合利用及處置等環節在時空上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使得工業電子廢棄物的污染控制成為了企業管理和環保部門監管的首要難題。

        一、電子廢棄物污染分析

        (一)電子廢棄物的特征及危害

        電子廢棄物作為一種新型的固體垃圾,其特征是具有可利用性及對環境嚴重的危害性。電子廢棄物的可利用性:電子廢棄物中含有的塑料、金屬物質都是可再次利用的重要資源。嚴重的危害性:大多數電子產品中含有大量的鉛、汞、鋅、銅等重金屬物質對環境及人體有嚴重危害。其主要來源如表1所示。

        表1電子廢棄物污染物

        污染物 來源

        氯氟烴化合物

        鹵素阻燃劑

        鎳、鎘

        鉻 冰箱

        線路板、電纜、電子設備外殼

        顯示器

        光電設備

        電池

        陰極射線管、焊錫、電容器、顯示器

        金屬鍍層

        (二)電子廢棄物污染的現狀

        目前我國還未建立規范的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大量的廢棄電子產品處于無人無制度管制的狀態,給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很多的農民至今延續著傳統的上門收購各種廢舊電子產品進行簡單的拆解,并利用其來獲取利益,這種不當的處置方式對人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因長時間大量的聚集電子廢棄物,使很多地方的水資源日益污染,致使找不到干凈可供使用的水資源;對于長期居住在這種大氣污染環境下的人們,體內鉛含量過高阻礙了兒童的智力發育,多數人患有各種程度的呼吸道疾病,對人體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這樣的例子在中國這個生產大國還存在很多,由于對電子廢棄物的不當拆解和處理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后果。其中重金屬的污染對于環境的影響范圍最廣、影響力最大。

        (三)電子廢棄物

        電子廢棄物主要包括運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各個領域被淘汰或者損壞的電子產品,同時也包括工業制造業及科學研究等多個方面的電器電子產品,電子和電器產品是由塑料、金屬和化學用品等多種材料組成的綜合性電子產品,在生產電子產品的過程中,生產原料也含有一定有害成分,這是污染環境的一方面,所以對于電子廢棄的不當處理,勢必對人類生態生活環境和人類健康安全構成極大的隱患。

        二、電子廢棄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電子廢棄物中除了難以降解的材料外,最重要的是如鉛、汞等重金屬污染。近幾年來,重金屬污染問題引起了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為切實抓好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保護人民身體健康、安全,因而在制定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過程中,提出防治機制的保障、相關政策的完善和技術規范、淘汰落后的產能、完善防治技術等四項解決措施。

        (一)擴大公眾參與程度

        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置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努力,更需要廣大公眾意識的提高和積極地參與。在立法時可以要求政府通過媒體宣傳等有效的方式加大對公眾的教育力度,提高公眾對正確處置電子廢棄物的意識,引導和鼓勵消費者優先購買環境友好型電子產品,進而通過市場的調控力量促使生產者承擔更多的責任。

        (二)相關政策的完善和技術規范

        根據國家關于重金屬污染防治的有關法律法規規范,結合地區的實際狀況,完善地方的環境標志體系,在制定地方環境體系時必須要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制定并逐漸完善地方環境保護的相關制度,注重重金屬污染防治內容的具體化。進一步完善土地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以及造成環境損害的責任相關的法律法規。健全重金屬污染損害評估的管理體制,制定對危害環境、人體生命健康等各個方面的問題相關地方法律法規。加大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技術規范的力度,加強重金屬污染源的監控技術的研究,依據地區的重金屬污染問題,制度符合地區環境污染問題治理的技術標準和規范。

        (三)促進電子廢棄物處置

        產業化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降低電子廢棄物的處置成本、研發環境友好型電子產品,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只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支撐,才能提升電子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的水平,保證以對環境污染程度最小、資源損耗程度最低的方式回收利用電子廢棄物。國家應鼓勵設立大中型電子廢棄物回收企業,在經濟上給予政策支持,通過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政策支持,采取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四)完善防治技術

        首先,完善重金屬污染的監測體系。加大重金屬污染環境的監測力度,定期對于重金屬造成的污染進行監測,同時注重監測同一時段的空氣質量、土地環境、水資源等。記錄下重金屬污染對環境各個領域造成的危害程度,研究出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標準達到一定數值才不會對空氣、土地、人體造成傷害和環境污染。其次,加強與國外的合作,引進先進的防治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大對先進適用技術的研發力度,研究出一套適合我國重金屬污染防治的技術。結合國外先進的重金屬污染質量處理方法,同時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適用性強的重金屬治理技術,扶持擁有先進治理技術的企事業,加強培養重金屬環保產業的專業人才。

        通過上述幾種防治措施的實施,結合現代環境污染治理的先進科學技術,促進重金屬污染環境的防治工作進程,解決電子廢棄物的污染重源,完善環境污染治理的各項法律法規,通過政府層面、電子廢棄物科學處理及污染源等等各個方面完善電子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措施,充分利用電子廢棄物的價值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三、電子廢棄物的處理技術

        (一) 機械處理

        電子廢棄物的機械處理是運用各組分之間物理性質差異進行分選的方法,包括拆卸、破碎、分選等步驟,

        分選處理后的物質再經過后續處理可分別獲得金屬、塑料、玻璃等再生原料。這種處理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簡單,不易造成二次污染,易實現規模化等優勢,是各國開發的熱點。

        電子廢棄物的拆卸通常是手工操作,以回收其中經過檢測有用的電子元器件。但由于電子廢棄物中電子元器件數量多,而且結合方式復雜,使得手工處理效率非常低。

        (二) 化學處理

        電子廢棄物的化學處理也稱濕法處理,將破碎后的電子廢棄物顆粒投入到酸性或堿性的液體中,浸出液再經過萃取、沉淀、置換、離子交換、過濾以及蒸餾等一系列的過程最終得到高品位的金屬。但在化學處理的過程中要使用強酸和劇毒的氟化物等,會產生大量的廢液,并排放有毒氣體,對環境產生的危害較大。

        圖1化學處理全過程

        (三) 微生物處理

        利用微生物浸取金等貴金屬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的提取低含量物料中貴金屬的新技術。利用微生物的活動使金等貴金屬合金中其它非貴金屬氧化成可溶物而進入溶液,使貴金屬出來以便于回收。生物技術提取金等貴金屬具有工藝簡單、費用低、操作簡單的優點,但浸取時間較長。h.brandl等利用氧化亞鐵硫桿菌對經過粉碎預處理的電子廢棄物碎塊進行浸出試驗,在選定的溫度、ph、投加量下,可以浸出超過90%的cu,zn和ni,pb以pbso4的形式穩定在沉淀物中。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法律的完善真正解決電子廢棄物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并實現資源的最大化最優化利用。在制定重金屬污染防治措施時,要采取符合當地實際的保障制度以及相關政策的技術規范,淘汰落后的產能,完善防治技術等措施。其中對相關政策和技術規范的完善是解決重金屬污染問題的前提條件,有效的防治機制是實現電子廢棄物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淘汰落后的產能、完善防治技術是基礎,只有四者的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才能發揮各自的作用,使重金屬環境污染問題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第4篇:塑料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雞腿菇;雞爪菌;防治措施

        雞腿菇學名毛頭鬼傘,其菌肉嫩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近幾年在我國得到廣泛栽培的一種美味食用菌,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然而在雞腿菇栽培過程中普遍發生雞爪菌病害。其子實體初期顏色為淺褐色或棕紅色,內部白色木質化,有異味。總狀炭角菌原生于土壤腐殖層,子實體成熟后散發孢子,傳播媒介通常為空氣、土壤、水、堆肥以及昆蟲等。夏秋季節孢子大量萌發,傳播很快。發生雞爪菌侵染時,總狀炭角菌前期菌絲生長階段,因爭奪養分影響雞腿菇菌絲正常生長;后期隨著總狀炭角菌的菌絲蔓延,侵襲雞腿菇菌絲,使雞腿菇菌絲逐步萎縮,不能轉入生殖生長,致使雞腿菇不能長出子實體[1]。雞爪菌嚴重危害雞腿菇正常生長,致使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給栽培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挫傷了菇農栽培雞腿菇的積極性。雞腿菇栽培中這種雞爪菌病害的發生已經成為制約雞腿菇生產的“瓶頸”問題。針對這種情況,結合多年實踐經驗,從栽培生產的各個環節總結雞爪菌綜合防治措施,以期為雞腿菇的栽培提供參考。

        1合理安排栽培季節

        雞腿菇屬中溫型食用菌類,菌絲生長適宜溫度22~27 ℃,子實體發育溫度為12~18 ℃。菌絲比較耐低溫,但抵抗高溫能力差,子實體在低于8 ℃、高于30 ℃時不容易形成。而雞爪菌是一種喜歡高溫的菌類,其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5~30 ℃,低于15 ℃幾乎不發生,其孢子的萌發最適溫度為25~35 ℃,25 ℃以上時其污染傳播迅速。因此,應該避開高溫季節栽培雞腿菇。北方地區在9月栽培最理想。8月前栽培,溫度高、易污染,時間過早;10月以后栽培,雖污染少,但產量低,栽培時間過晚。

        2嚴格做好消毒工作

        一是發菌和出菇場地消毒。菇房使用前要嚴格熏蒸消毒,發好菌的雞腿菇菌棒栽入菌床之前,栽培床面要進行認真清理,用石灰水噴灑床面;如果用層架式栽培,老的床架需要用石灰水浸泡后曬干才能使用。二是培養料的處理。目前選用發酵料進行栽培的較多,選擇新鮮、干燥、無霉爛變質的原料,曝曬2~3 d,尤其是糞類原料要經過充分曝曬,然后進行堆集發酵。料溫上升至65 ℃后翻堆3~4次,達到料棕褐色、呈現適量放線菌菌絲,有芳香味,培養料pH值為7.5~8.0。有條件的再進行常壓滅菌處理,滅菌時間為6~8 h。三是覆土材料的選擇和處理。選擇遠離栽培場地從未種過雞腿菇、也沒有施用過栽培雞腿菇廢料的地塊、沒有發生過雞爪菌的土壤,最好是地表20 cm以下的深層土。覆土材料經曝曬2~3 d后,再用2%石灰粉拌勻消毒,每100 kg土噴施1 000倍甲醛溶液5~10 kg,起堆,用塑料膜壓嚴悶24 h,然后打開薄膜攤晾幾天即可使用[2]。

        3合理調控菇房溫度和濕度

        雞爪菌適宜生長在高溫高濕環境中,在栽培管理中做到合理調控溫度和濕度。一是嚴格控制菇房溫度。雞爪菌菌絲生長、孢子萌發適宜溫度在30 ℃左右,15 ℃以下一般不發生子實體。雞腿菇發菌期溫度保持在20~25 ℃,覆土出菇期菇房溫度保持最好在15 ℃左右。二是適時覆土。在適宜的條件下,雞腿菇一般覆土10 d以后便可長出子實體。為了防止雞爪菌的發生,應該在雞腿菇最適宜的出菇溫度(16~24 ℃)到來前10 d進行覆土,尤其是在秋季,不可過早覆土。三是合理控制菇房和覆土濕度。雞爪菌要求空氣相對濕度相對較高,一般在90%以上,接近100%,出菇期菇房適宜濕度應控制在85%左右,不能超過90%。覆土濕度控制在18%左右,不能高于25%;如過高則應通風降濕。

        4栽培場地實行輪作

        雞爪菌對雞腿菇的感染具有專一性,應該避免在同一栽培場所連續栽培雞腿菇。如果春茬栽培雞腿菇后,緊連著栽培秋茬,往往會引起雞爪菌的大面積發生。雞腿菇收獲完畢后應徹底清理床面,輪換栽培一些其他食用菌,如平菇、雙孢蘑菇等[3-4]。有條件的可實行1年以上輪作,從而有效切斷雞爪菌傳播途徑。

        5其他控制措施

        一是控制水源污染。長菇期噴水禁止使用池塘水、溝水等污染水質。二是嚴密監視。發現雞爪菌的跡象立即把菌絲連同培養料一起挖出遠離菇房,并在患處撒上石灰粉,以防止蔓延。如果在床面發生雞爪菌,要先用塑料袋套上子實體防止孢子散發,然后連帶下面的培養基一起清除掉,帶出棚外深埋。

        6參考文獻

        [1] 崔頌英,牛長滿,矯天育,等.雞腿菇總狀炭角菌病的研究進展[J].食用菌,2008(2):57-59.

        [2] 苗立軍.雞腿菇競爭性雜菌雞爪菌的綜合防治技術[J].食用菌,2003(1):41.

        第5篇:塑料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白色污染塑料防治

        所謂的“白色污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是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廢棄量十分驚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顯、最令人頭痛、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頭的廢舊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據有關部門統計,僅以一次性塑膠泡沫快餐盒為例,我國全年消耗量達4億至7億個。

        一、“白色污染”的現狀及其危害

        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于其它包裝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9%。

        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這些廢舊塑料包裝物散落在市區、風景旅游區、水體、道路兩側,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污染”,而且因其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1)“視覺污染”。在城市、旅游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污染”。

        (2)“潛在危害”。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后,由于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第二,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于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目前,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視覺污染”問題,而對于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認識。

        二、對于危害嚴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國的態度如何

        世界各國已經被難纏的“白色污染”困擾多年,對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歐洲的很多國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購物袋的辦法控制購物袋的使用量,事實證明,運用經濟杠桿應對“白色污染”是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應對“白色污染”的官方舉措。美國的舊金山市是美國第一個封殺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國舊金山市議會通過一項法案,限令舊金山的超市、藥店等零售商分別在6個月和1年內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該法案規定,超市和藥店零售商只允許向顧客提供紙袋、布袋或以玉米副產品為原料生產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嚴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罰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棄使用塑料袋。實施這項禁令后,每年將節省45萬加侖的石油,也省卻了1400噸垃圾填埋的麻煩。

        韓國政府從1999年起要求全國商場超市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和紙質購物袋。為推行和宣傳這項措施,韓國政府當時在全國張貼了10萬張宣傳畫,分發了20萬份宣傳冊和6.5萬個環保購物袋。新加坡也從去年開始舉辦“自備購物袋日”活動,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國206家超市就會以非強制性的方式鼓勵消費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國家也醞釀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遏制“白色污染”。法國將從2010年元旦起,在全國范圍內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亞環境、遺產和藝術部長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亞的超級市場將分階段停止使用塑料購物袋,這項計劃將于2008年底前開始實施。

        在我國,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護好城市生態環境呢?有關專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將“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目前,國家對此末專門立法,廣大群眾希望有關法規盡快出臺。

        (2)制定中長期治理規劃。非降解塑料制品從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趨勢。這就要求人們應當有個緊迫觀念,為其做兩種準備,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時間表。有關部門要在根治污染、減經污染、預防污染三個層次上規定任務、明確責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驟、有目標、有期限地穩妥展開。

        (3)重視“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綠色”替代產品的研制、生產、銷售和使用。

        (4)增強全民環境衛生意識,把“白色污染”防治作為“兩個文明”建設和綜合整治城市環境的重點內容來抓。

        (5)狠抓污染源頭治理,實行減量化、無害:化和省資源化、再資源化原則。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強調“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沖鋒號已經在全球吹響,公眾、商家、政府一個都不能少。

        三、結語

        隨著白色污染問題的不斷惡化和人類對其環境的重視,消除白色污染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產成本太高,用途難以進一步擴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殘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產物是否會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確。如何解決目前的環境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應強調廢舊塑料的回收、分類、加工,使有限的資源循環利用;其次是強調全民行動起來,響應號召,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溫馨可愛結實耐用可長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白色污染物從我們身邊永遠消失不見……

        參考文獻:

        長安,當代環境問題新特點[J].學科教育,1995,(06).

        方世南,環境問題: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兼與《該怎樣談論“環境問題”》一文商榷[J].學術月刊,2002,(02).

        第6篇:塑料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建筑;裝修材料;污染及防治

        建筑裝修材料的種類主要有兩種,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這兩種材料也有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兩大類。在建筑裝修材料中,天然有機材料因價格昂貴或者裝修完成后的美感不如一些人造材料,因而使用頻率不是很高。建筑裝修行業的材料消耗量因建筑裝修行業的飛速發展而消耗巨大,這使得建筑材料大都選用的是人造材料。由于加工工藝和原材料選用等問題,很多人造的建筑裝修材料中都含有過多的甲醛、苯酚等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長期居住在這樣的環境里,對身體健康甚至壽命長段都是有影響的。

        一、室內空氣污染的嚴重性

        人們一直認為空氣污染嚴重的是室外。而事實上,辦公室、居室、飯店、影劇院、歌舞廳等建筑物的室內環境對人們健康的影響遠比室外要大得多。人的一生約有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因此,室內環境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體健康。從現實情況看,室內空氣質量遠劣于室外大氣環境。

        據國際國內有關組織調查統計,世界上新建和重修的建筑物中發現有害健康的室內氣體。室內空氣污染已列人對公眾健康危害最大的5種環境因素之一。據有關部門測試,現代居室內空氣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達300多種,其中易對人體造成傷害、甚至致癌的就有20多種。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張力軍透露,中國有1/5的城市人口居住在空氣污染嚴重的環境中而前不久權威機構的95%甲醛超標的數字更令人心驚。出門要面對空氣污染,躲在家里仍不能保障健康。

        二、建筑材料中主要污染物來源及對人體的主要危害

        建筑裝修材料中的有毒物質多達數千種,其中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的是甲醛、苯、氨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氡等。這類污染物隨人工材料的大量使用進入的千家萬戶,使人防不勝防。甲醛的主要來源是用于室內裝修的細木工板、中密度纖維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泡沫塑料、涂料、粘合劑等;苯大量存在各種建筑裝修材料的有機溶劑中,例如各種油漆的稀釋劑和外加劑,苯也用作裝飾材料、人造板材的溶劑;氨的污染源主要來自建筑本身,即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劑和以氨水為主要原料的混凝土防凍劑;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污染源主要有人造板、泡沫隔熱材料、塑料板材、壁紙、纖維材料等;氡有放射性,主要來自建筑裝修材料中某些混凝土和天然石材,如石材、瓷磚、衛生潔具等材料。

        甲醛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的氣體,對人體健康最敏感的是嗅覺和刺激,尤其是對眼睛內膜、咽喉、皮膚刺激作用大。低濃度苯系物可引起慢性中毒,出現頭暈、失眠、精神萎靡、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癥,還會表現為對皮膚、眼睛和上呼吸道刺激作用,出現血小板、白細胞減少,嚴重者可使骨髓造血功能發生障礙,對生殖功能也有一定影響。甲醛和苯都是嚴重致癌物質。而氨可以吸收組織中的水分,使組織蛋白變性,并使組織脂肪皂化,破壞細胞膜結構,減弱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另外,室內的總揮發性有機物能引起刺激性,在陽光作用下還會生成光化學煙霧這種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嚴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現在人們癌癥發病率的增高與建筑材料中污染物的增多有較大的關系。

        三、如何防治建筑裝修材料的污染

        其實對建筑裝修材料帶來的污染問題,人們已經給予了一定的重視,只是在一些具體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有一些誤區,認為經過檢測的房間就沒有污染或是經常通風就能將污染物排出等。對于這些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合理設計并選好施工季節

        施工前對設計圖紙進行認真閱讀和審查,對不利于減少室內環境污染的設計方案,建議設計單位選用更合理的設計方案。對施工單位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進行審查,對裝修圖、材料明細表、綜合工藝流程圖進行校核,避免因不良施工工藝給室內環境帶來污染。室內裝修材料中污染物的釋放量與室內溫度、濕度、通風程度以及材料的使用年限等有關,在條件允許情況下盡量選擇春、秋季施工。

        2. 抓好建筑裝修材料的選用

        程使用人造板或飾面人造材料時,必須要求承包單位提交游離甲醛含量或游離甲醛釋放量檢測報告,檢測數據應符合規范要求; 工程使用水性涂料、水性膠黏劑和水性處理劑時,必須要求承包單位提交有總揮發性有機化物和游離甲醛含量的檢測報告; 工程使用溶劑型涂料時,必須要求承包單位提交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苯、游離甲苯二異氰酸酯含量檢測報告,并核查其數據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工程使用無機非金屬材料時,必須要求承包單位提交放射性指標檢測報告,其數據也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3. 使用時的防治措施

        對準備入住的房屋,首先要注意室內有害氣體的檢測和凈化,在入住前的空置時間應盡量長,同時開窗通風;其次,入住后應保持室內通風條件良好,有條件的用戶可以安裝空氣凈化器,對室內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進行過濾、吸附、凈化。另外,還可以在室內適當放一些綠色植物,例如綠蘿、吊蘭、虎皮蘭等用于吸附、除塵和殺菌,以減少有害物質的污染,改善空氣質量。

        四、結束語

        從前文的敘述來看,建筑裝修材料選用帶來的室內污染已經嚴重威脅到居住人的人身安全,必須加強防治措施。新裝修的房子一定要空置一段時間,等污染物基本排空并進行嚴格的監測后方可入住,并在房間內多放置一些可以凈化空氣的植物。另外,政府部門也應加大監控措施,盡量避免污染物超標的裝修材料進入市場。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一個健康溫馨的家園。

        參考文獻

        [1] 陳冠英. 居室環境與人體健康.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 于惠芳,李心意,張曉鳴等. 裝飾裝修材料中甲醛的含量. 環境與健康,2004.

        第7篇:塑料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文明環保;市政工程;污染;防治措施;應用

        前言

        文明環保型施工是新型的綠色施工方法,主要是針對目前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要求的城市建設與生態保護和諧發展而誕生的新型施工策略,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施工指導理念。立足于文明環保型施工理念下,各施工單位應該在整體施工規劃的過程中將眼光放長遠,力求長期效益,而不是只局限在眼前的利益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只有滿足文明環保型施工理念的要求,才能保證城市的建設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保證收益的同時不給環境造成更大的負擔。

        1文明環保型施工在市政工程管理中應用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建設的規模越來越大,雖然在短期內給我國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的生活水平帶來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市政工程施工的過程中給各方面環境造成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已經給人們的生活以及健康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如果不加以制止和改善,很可能在未來會給國家的發展以及人們的生存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在市政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會有大量的粉塵顆粒分散到大氣中,其中不乏有大量有毒的化學粉塵,給大氣造成嚴重的顆粒污染;另外在市政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會進行大量渠道開挖施工,常常因為處理不當導致一些施工廢水外泄,有些直接流入河流,有的甚至直接給居民生活用水造成污染等等;還有施工過程中由于機器作業等會產生極大的噪聲,在居民區進行施工會產生嚴重的噪聲污染,給周圍的居民以及周圍生態環境中的生物生存都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為了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改善環境惡化的現狀,必須從根源上進行解決,加強市政工程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并采取有效的文明環保型施工策略,以此來有效降低因市政工程施工給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1]。

        2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污染問題

        2.1顆粒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最為常見的污染就是顆粒污染,包括了市政工程中的土方開挖會產生一定的顆粒污染,市政工程所需要用到的建筑材料在運輸搬運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顆粒和粉塵,市政工程中進行房屋拆遷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粉塵以及道路進行瀝青鋪設時產生的煙氣等等都會造成顆粒污染。這些顆粒和粉塵的產生一方面會對施工周邊的空氣環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當人們呼吸過程中這些粉塵和顆粒會隨著空氣進入人體呼吸道,造成相應的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影響人類的健康,同時顆粒污染對于周邊生態環境中的其他生物的生存繁殖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2.2水污染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過程中用到水的地方比較多,因此很容易在處理不當的情況下出現相關的施工廢水外泄,給施工周邊的水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市政工程中產生水污染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樁基泥漿池的廢水發生外泄造成了周邊環境的水污染;市政工程中混凝土養護用水外泄造成的水污染;還有施工過程中機械設備的廢油泄露、施工人員生活廢水的亂排亂放等等都會造成施工周邊的水污染。

        2.3噪聲污染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產生的噪聲污染占據環境總污染的5%的比例,這個數據不得不讓人對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噪聲加以重視,嚴重的噪聲污染對于人們的生活工作甚至身心健康都有著嚴重的影響。在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能夠產生噪音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挖掘機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噪音;車輛運輸以及裝載機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噪聲;打樁機、攪拌機在作業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噪聲;還有對一些裝潢材料進行切割時所產生的噪聲等等。造成噪聲污染不僅僅是這些施工操作所產生的噪聲,更主要的原因是相關管理人員缺乏噪聲污染防控意識,沒有有效的采取相應的噪聲隔離措施[2]。

        2.4固體廢棄物污染

        在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污染的主要來源有:①進行建筑物拆除工作中產生的建筑廢棄垃圾;②進行橋梁泵站拆除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料;③進行溝渠開挖過程中產生的廢棄土方石方;④施工人員所產生的生活垃圾等等。市政工程施工中固體垃圾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因為缺乏合理的管理措施導致造成了固體廢棄物污染,給環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生產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3文明環保型施工的具體應用措施

        3.1加強市政工程中顆粒污染防治措施

        通過應用文明環保型施工理念有效的防治市政工程施工中的顆粒污染,可以通過以下具體措施來進行防治:(1)進行施工現場的顆粒污染的防治布置和規劃。在施工開始之前必須要對整個施工現場進行全封閉式的管理,周圍采用硬質的圍擋材料進行全面圍擋,由于材料運輸以及裝卸等產生的粉塵較大,因此需要對施工過程中各種材料的運輸路線進行一個合理的規劃,并且設置安全的運輸出入口,在出入口處設置全自動的洗車裝置,可以有效的降低顆粒粉塵對施工周圍空氣的污染[3]。(2)應用先進的設備從源頭上減少粉塵顆粒的排放。有了相關的隔離措施還不夠,要想有效的解決顆粒污染問題,還需要從源頭上解決顆粒和粉塵的排放問題,對于一些存在于施工地面上的顆粒粉塵可以采取用塑料或者篷布進行覆蓋的方式,有效控制顆粒粉塵進入空氣造成污染。對于現場施工所使用到的機械設備以及車輛等應該采取配備凈化裝置,來有效減少粉塵的排放,同時在施工的各個工序上都要采用防塵除塵措施。

        3.2加強市政工程中水污染防治措施

        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要求標準來看,在對市政工程施工中產生的廢水進行處理后需要進行相關的水質檢測,滿足標準才可以進行排放。尤其是對于一些混凝土養護水、混有廢油廢料的污水等等更不能直接進行排放,必須要做好相應的污水處理。對于施工人員的生活廢水需要進行一定的處理以后再排放到指定的管道中,對于沖洗機械設備的廢水需要進行隔油沉淀后再進行排放。

        3.3加強市政工程中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加強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噪聲污染防治主要是應該對施工的機械設備以及施工工藝等進行優化改良,盡量選擇低噪音的機械設備投入施工,在施工工藝上也要加強改進,減少施工過程中的噪音,起碼要達到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標準。對于處于居民區的施工應該將能夠產生噪音的施工安排在白天進行,同時要做好相應的噪音屏蔽措施,保證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到市政工程施工所產生的噪聲影響。

        3.4加強市政工程中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措施

        做好市政工程固體廢棄物污染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在進行溝渠開挖過程中,對于產生的土方和石方應該首先選擇將其運往需要填方的施工地段,合理利用廢棄土方石方,既減少固體廢物污染又能合理利用資源節約成本。②對于建筑物拆除所產生的不可循環利用的廢棄物應該及時的運送到相應的填埋場進行填埋,不準隨便堆積。③施工人員所產生的生活垃圾必須按照國家的要求標準進行分類,并由環保部門進行回收處理,盡量做到每日清理,防止堆積造成污染問題。

        第8篇:塑料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關鍵詞]非點源 農業面源污染 治理措施

        近年來,中國肥料施用量大幅增加,從上世紀80年代的0.8萬t提升到2008年的4653.8萬t,化肥平均使用量為458kg/hm2,占世界化肥施用總量的30.8%,但利用率卻不到35%。此外,養殖業未處理的糞便以及農村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均成為農業污染尤其是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可見,農業面源污染非治不可。為此,闡述了農業面源污染的來源、影響及防治措施,以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理論基礎。

        一、農業面源污染的內涵

        目前,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世界各國的一大主要污染源。研究發現,農業面源污染的產生、轉化和遷移是污染物從土壤圈向其它圈層,尤其是水圈的擴散過程,是一種污染的擴散。其具有時空范圍廣、隨機性大、成因復雜、潛伏周期長等特點,因而對其研究、治理和管理具有較大的難度。

        二、農業面源污染的來源

        1.畜禽糞便

        近年來,由于我國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導致大量禽畜糞便未經過處理而直接排放,是導致我國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因素。這些糞便中含有許多的細菌、真菌等病原體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污染養殖場周圍的環境,同時,大量的氮、磷混合物滲入湖泊或地下水,直接污染了飲用水。

        2.農藥

        目前,我國農藥的使用量居世界第1位。2001年來,全國平均農藥(有效成分)使用水平為12.7kg/hm2,農藥總使用量每年約23萬t(有效成分)。農藥噴施只有8%~15%吸附在植物體上,利用率極低,其余有10%~35%懸浮于空中,有40%~55%沉降到地面,下滲土壤、污染水域,導致農業面源污染。

        3. 化肥

        據統計,2008年我國化肥總施用量為4653.8萬t,并快速增長,我國化肥使用量占世界總施用量的32.8%,是世界上施用化肥最多的國家。有相關資料顯示,化肥過量地施用,導致土壤的理化性質嚴重破壞。并通過淋溶、地表徑流、附著、反硝化作用等方式進入環境,導致土壤、水體和大氣污染。

        4. 塑料薄膜

        近幾年,塑料薄膜使用量逐漸加大,殘留在農田中的薄膜不斷增加,使土壤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土壤的透氣性下降,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代謝受到影響。截至目前,耕地平均使用量為200.9 kg/hm2,能夠分解的僅為5.3%,回收利用率為58.7%。

        三、農業面源污染的特點

        影響水體環境質量是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特點,其它特點包括:

        一是廣泛性。由人工生產的化學物質使用量十分驚人,對自然界影響嚴重,對生態環境影響更是深刻而廣泛。

        二是潛伏性。以農家化肥為例,在耕地中使用后,在無降水或灌溉的情況下,降水和灌溉的時間是引起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是隨機性。由于氣象因素的不穩定性,對面源污染的起因和過程分析,區域的降水過程與面源污染密切相關。

        四是模糊性。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是農家化肥的施用,但其施用量、農作物種類、作物、土壤理化性質、季節環境、使用方式不同,不同因素又相互影響,導致養分和農藥含量的流失會有很大的差異。

        四、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措施

        1.提倡多施農家肥,少施化肥和農藥,嘗試發展有機、環保、生態農業。在防治病蟲害方面,提倡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主要包括利用耕作方式、栽培方法等農業措施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利用生物基因科學技術消滅農業有害生物;利用電、光、超聲波、輻射等物理方法控制病蟲害。

        2.推廣精確農業,提高利用率,減輕污染程度。通過針對作物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化肥和農藥,使土壤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發揮,使之既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要求,又減少環境資源的浪費。

        3.加強立法管理,完善政策和管理制度,通過進一步完善生態保護法律法規、農村政策和管理體制,提高對造成面源污染當事人的處罰力度。

        4.樹立科學發展觀,提高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強知識培訓,提高農民的思想觀念和農業水平,使面源污染防治得到普及。

        參考文獻:

        [1]紀丁愈,王慶安,佘紅英,等.川中丘陵地區小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特征及水環境容量研究[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1,22(4):81-84

        [2]張海文.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的對策研究[J].綠色科技,2011,6(6):64-65

        [3]曹艷春,馮永忠,楊引祿,等.基于GIS的寧夏灌區農田污染源結構特征解析[J].生態學報,2011,31(12):3468-3477

        第9篇:塑料污染防治措施范文

        論文摘要 闡述山區春提早番茄灰霉病的危害癥狀與發生規律,并總結出防治措施,即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適時抹杈整枝、強化通風措施、加強肥水管理等農業防治措施,以及秧苗處理、帶藥沾花、初期噴藥保護、科學用藥等化學防治措施。

        番茄是人們喜愛的主要蔬菜之一,利用塑料大棚栽培春提早番茄產量高、效益好。岳西縣近幾年種植面積已超過133.33hm2,由于山區春季霧天多、凹地風力小、空氣相對濕度大等獨特的氣候因素,影響番茄生產的主要病害灰霉病日益嚴重。筆者通過多年的生產實踐,總結出春提早番茄灰霉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1危害癥狀與發生規律

        1.1危害癥狀

        該病可為害花、果、葉和莖。果實染病青果受害重,多為殘留的柱頭或花瓣先被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擴展,致果皮呈灰白色、軟腐,病部長出大量灰綠色霉層,果實失水后僵化;葉片染病多始自葉尖,病斑呈“V”字形向內擴展,初水浸狀、淺褐色,邊緣不規則,輪紋深淺相間,后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致葉片枯死;莖部染病,開始呈水浸狀小點,后擴展為橢圓形或長條形斑,濕度大時病斑上長出灰褐色霉層,嚴重時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1.2發生規律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絲及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或越夏。該菌為弱寄生菌,可在有機物上腐生。發育適溫20~25℃,最高溫31℃,最低溫2℃。對濕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5月,棚內溫度20℃左右,持續陰雨或晨霧的天氣最易發病。同時,密度過大、郁蔽度高、通風不當、排水不暢都會加快加重此病的發生。

        2防治措施

        2.1農業防治

        2.1.1選用抗病品種。如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研究所培育的世紀華冠、北京中研益農種苗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中研958、河南農大豫農種業生產的新星三號、上海合作903等。

        2.1.2合理密植。無限生長型品種栽5.25萬株/hm2左右,有限生長型品種栽6.00萬株/hm2左右。

        2.1.3適時抹杈整枝,摘除病葉、病果和病枝。秧苗進入分枝期,對非目標分枝應在晴天及時抹除,改善行間通風條件。當果實葉片或側枝發病后應在晴天露水干后及時摘除,并集中帶出棚外燒毀或深埋,嚴禁隨地亂扔,以免造成人為污染和病菌再傳播。

        2.1.4強化通風措施。具體方法:一是利用高溫控制孢子萌發速度,即晴天上午晚通風,使棚內溫度升至31~35℃,并持續15~30min,后再降至20~25℃;二是合理通風排濕,當棚內相對濕度接近90%且溫度高時,應延長通風時間。當晨霧天氣出現時,應在霧散30min后開始通風。無論采取何種方式,都必須保證夜間棚溫在14℃以上。

        2.1.5加強肥、水管理。基肥應以農家肥為主,一般施優質農家肥450m3/hm2、過磷酸鈣450kg/hm2、硫酸鉀150kg/hm2。追肥以沼液與硫酸鉀復合肥交替使用,控制氮肥用量。澆水都應在晴天上午進行,每澆必透,減少澆水次數。發病初期控制澆水量,杜絕植株夜間結露。

        2.2化學防治

        2.2.1秧苗處理。定植前1~2d,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對秧苗進行透噴,定植苗優中選優。

        2.2.2帶藥沾花。在配好的2,4-D藥液中加入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50%撲海因粉劑,進行沾花,使花器著藥。

        2.2.3初期噴藥保護。當葉片初感病時,先摘除病葉,再用50%農利靈(乙稀菌核利)干懸浮劑1.125~1.500kg/hm2加水900kg全株均勻噴霧,最好葉片背面也要噴到。視病情,可按間隔7d連噴2~3次。若遇連續陰雨天氣,也可施用煙霧劑,方法是按每100m3空間計算,用10%速克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250g夜間熏施,隔7d左右重熏1次。

        2.2.4科學用藥,延緩抗藥性。灰霉病菌易產生抗藥性,應盡量控制用藥量和施藥次數,注重藥劑交替及混合使用。如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加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加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等,有利于提高防效,延緩抗藥性。

        參考文獻

        [1] 呂佩珂,劉文珍,段半鎖,等.中國蔬菜病蟲原色圖譜(第二版)[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0.

        [2] 姜巍,王德爽.番茄灰霉病的綜合防治[J].現代農業,2007(8):22.

        [3] 鄭艷敏.番茄灰霉病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J].中國瓜菜,2007(2):32.

        [4] 甘芳.大棚番茄灰霉病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2(12):25.

        [5] 王玉堂.棚室番茄灰霉病的發生與防治[J].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6(12):44.

        [6] 鮑五元.茄子和番茄灰霉病防治技術[J].青海農技推廣,2006(4):32.

        [7] 薛玉華. 番茄灰霉病的綜合防治[J].農村實用技術,2006(10):27.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片 |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 | 日本有码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 | 中日欧美精品在线播放 | 亚洲合成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