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循環影響范文

        水循環影響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循環影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循環影響

        第1篇:水循環影響范文

        【關鍵詞】循環水?折點加氯?氨氮?余氯

        循環水車間為生產裝置提供冷卻水。為了保證冷卻水水質合格,需要向水中投加氯氣,并保證水中有一定的余氯。當采用污水回用作為補水時,由于氨氮的存在使得加氯量和余氯的關系發生變化。為了更好好的控制余氯和氯離子的含量,保證水質,應了解循環水中氯氣的存在狀態和作用機理。

        1 氯氣殺菌基本原理

        當氯氣溶解在水中時,很快會發生下列兩個反應:

        Cl2 + H2O HCl + HOCl (式1)HOCl H++ OCl (式2)

        一般認為,氯氣殺菌主要通過HOCl起作用,當HOCl分子到達細菌內部時,與有機體發生氧化作用而使細菌死亡。 OCl-雖然也有氧化作用,但由于靜電斥力難于接近帶負電的細菌,而在殺菌過程中作用有限。

        2 加氯量和余氯的基本情況

        水中加氯量可以分為兩部分,即需氯量和余氯。需氯量指用于滅活水中微生物、氧化有機物和無機還原性物質等所消耗的氯。加氯量與剩余氯量之間的關系如下:

        (1)理想狀況下,水中不存在消耗氯的微生物、有機物和還原性物質時,這時所加入的氯都不被消耗,即加氯量等于余氯量。如下圖需直線所示。

        (2)天然水中存在著微生物、有機物及還原性物質時,投氯后有一部分氯被消耗(即需氯量)。氯的投加量減去消耗量即得到余氯。如下圖中實線所示。

        在實際生產中、往往會由于水中含有的可以與氯反應的物質和溫度等因素的影響,使加氯量、余氯的關系變得非常復雜。當我們分析三循加氯量和余氯的關系時,發現我們畫出的曲線并不符合上面的關系。余氯量也不是隨著加氯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08年5、6月,甚至有加氯量越多,余氯反而越少的現象。這是因為有其他因素影響著水中氯的存在狀態。因此隨著加氯量的增加水中氯的狀態也發生了變化。對此,我覺得我們應該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它們對我們循環水的加氯又有怎樣的影響。

        3 影響加氯的因素 3.1 pH值和溫度的影響

        由上我們可以看出,②式的反應方向是與溫度和pH值相關聯的。因此HOCl與OCl-的相對比例取決于溫度與pH值。

        氯的殺菌效果也會受到溫度與pH值的影響。下圖給出了不同溫度與pH值的情況下HOCl與OCl-的相對含量。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圍內,隨著pH值的升高,系統的HOCl 的含量逐漸減少,OCl-含量逐漸增加,系統殺菌效果下降所以我們控制水的pH值在7.4-8.5盡量使HOCl的含量提高。

        從上圖中還可以看出溫度越高,氯的消毒效果越不好。這也是三循夏天加氯量比冬天大的一個原因。

        3.2 氨氮的影響

        循環水中因用回用水而含有一定的氨氮,氯加入含有氨氮的水中會發生如下反應:

        NH3+ HOCl NH2Cl(一氯胺) + H2O NH2Cl +HOClNHCl2(二氯胺)+H2O NHCl2+HOCl NCl3(三氯胺) + H2O因此水中同時存在次氯(HOCl)、一氯胺(NH2Cl)、二氯胺(NHCl2)和三氯胺(NCl3)。這些反應的平衡狀態以及物質含量比例取決于氯與胺的相對濃度,pH值和溫度。在個組分占不同的比例的混合物中,其殺菌效果有不同的表現。簡單的說,主要的殺菌作用來自次氯酸,氯胺的殺菌作用來自于上述反應中維持平衡說不斷釋放出來的次氯酸,因此氯胺的殺菌效果慢而持續。有實驗證明,用氯殺菌5分鐘以內可殺滅細菌達到99%以上;而用氯胺時,相同條件下,5分鐘內只達到60%,需要將水與氯胺接觸時間延長到十幾個小時,才能達到99%以上的殺菌效果。

        當水中所含氯以氯胺的形式存在時稱為化合性氯,為此可以將氯殺菌分為兩大類:自由性氯殺菌(即Cl2、HOCl、OCl-)和化合性氯殺菌。自由性氯殺菌的效果比化合性氯高的多,后者的持續殺菌效果好。當起始需氯量OA滿足后,隨著加氯量增加,剩余氯量也增加(曲線AH段)。超過H點加氯量后,雖然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反而下降。如HB段,H點稱為峰點。此后隨著加氯量增加,余氯量又上升。如BC段,B點稱為折點下圖中,AHBC與斜線之間的縱坐標值b表示需氯量;曲線AHBC的縱坐標值a表示余氯量。曲線可以分為4個區域:

        第一區域,即曲線OA段。表示水中雜質把氯耗盡,余氯量為零,需氯量為b1。這時由于氯被雜質耗盡,消毒效果不能保證。

        第二區域,即曲線AH段。加氯后氯與氨發生反應,有余氯存在,所以有一定的消毒效果,但余氯為化合性氯,其主要成份為一氯胺。

        第三區域,即曲線HB段。仍然產生化合性氯。加氯量繼續增加,開始發生下列氧化還原反應:

        2NH2Cl+ HOCl N2+ 3HCl + H2O

        反應結果使氯胺被氧化成一些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反而減少,最后達到折點B。

        第四區域,即曲線BC段。至此,消耗氯的物質已基本反應完全,余氯基本為游離余氯。該區消毒效果最好。

        從整個曲線來看,到達峰值H點時,余氯最高,但這是化合性氯,而非自由性氯。到達折點時,余氯最低。如繼續加氯,余氯增加,此時所增加的是自由性氯

        4 循環水采用回用水補水對加氯量的影響

        考慮到殺菌的效果和經濟的關系,當水中氨含量很少時,可以將加氯量控制在折點以后。氨含量比較高時,適宜將加氯量控制在峰值前后。

        我們車間循環水中加氯量應考慮回用水量和系統中水循環一次的時間。增加回用水量是降低補水率,節能降耗的重要辦法。隨著回用水量的增加循環水中氨的含量也增加,因此消耗氯的物質增多,關心循環水中的折點加氯法就更有意義。

        第2篇:水循環影響范文

        【關鍵詞】循環水管;原理;運用

        The circulating water pipe cracks in mass concrete impact

        Zhang Xiang-fu

        (Railway 23 Bureau Group Co., Ltd. Chongqing 400012)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of circulating water pipe cooling measures on the cracks in mass concrete.

        【Key words】Water loop;Principle;Use

        1. 引言

        隨著建筑施工技術飛速發展,混凝土體積逐漸增大,現代建筑中時常涉及到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大量的工程實踐表明,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階段如不采取合理的技術措施,就極易出現因裂縫所引發的工程事故。

        大體積混凝土由于橫斷面面積大,體積較厚,且混凝土自身的導熱性又很差,因此,水泥水化過程發出的熱量聚集于內部不易散失。隨著混凝土齡期的增長,彈性模量亦隨之不斷提高,對混凝土內部降溫收縮的約束也就愈來愈大,以至于在混凝土表面產生很大的拉應力。當混凝土的抗拉強度不足以抵抗這種拉應力時,混凝土便開始出現裂縫,這種由于混凝土內外溫差產生的應力應變而引起的裂縫稱為溫差裂縫。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溫度應力造成混凝土出現有害溫度裂縫,一直是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的一個重大問題。本文結合工程實例,淺談循環水管降溫措施對大體積混凝土裂縫影響。

        2. 循環水管降溫原理

        水泥在水化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熱量,每克水泥放出的熱量將近502.42J,因而使混凝土內部的溫度升高,一般在30℃左右,有時更高。它在1~3天放出的熱量是總熱量的一半。混凝土內部的最高溫度多數發生在澆筑后的3~5天內,當混凝土內部與表面溫差過大時就會產生溫度應力和溫度變形。溫度應力與溫差成正比,溫度越大,溫度應力越也越大。當這種溫度應力超過混凝土內外的約束力時,就會產生裂縫。而混凝土內部的溫度與混凝土厚度及水泥用量有關,混凝土越厚,水泥用量越大。內部溫度越高,所形成的溫度應力越大。溫度應力與混凝土結構的尺寸有關,在一定尺寸范圍內,混凝土結構尺寸越大,溫度應力也越大,因而引起裂縫的可能性也越大,這就是大體積混凝土為什么容易產生裂縫的主要原因。

        循環水管設置在混凝土內部,利用冷水帶出混凝土內部的熱量。減小混凝土內外溫差。

        3. 循環水管在重慶沿江高速公路梨香溪特大橋承臺中的運用

        3.1 工程概況。

        梨香溪特大橋分左右幅。左幅橋全長975.8米,右幅橋全長為938.3米。梨香溪特大橋第三聯上跨梨香溪河,河道寬40至50米。主橋橋寬24.5米。大橋主橋上部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箱梁,下部為樁基礎,主墩樁基加承臺(主墩左右幅共用一個承臺),承臺為18.7米(線路方向)×28.7米(橫橋向),高5米。

        3.2 循環水管的設置。

        本工程按設計要求設置循環水管共計5道,從底部70cm埋設第一道冷卻管,以上按90cm間距,分別埋設。冷卻管的直徑為3.2cm。冷卻管埋置在混凝土的長度共計2280m,每道冷卻管接一個水泵(3m3/h),利用梨香溪河水,作為水源。

        3.3 混凝土內部溫度和循環水管進出水監控。

        本工程采用無限測溫系統對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進行監控,水銀管測量進出水溫和環境溫度。混凝土按每2小時測量1次,進出水溫跟進檢測。測得數據取具有代表性的3組見表1,表2(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和表,循環水管進出水溫變化表);并繪制圖1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圖和圖2循環水管進出水溫變化圖。

        圖1 混凝土內部溫度變化圖

        圖2 循環水管進出水溫變化圖

        3.4 循環水管在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的作用。

        3.4.1 循環水管在混凝土凝固初期的作用。

        根據表(1)實際測量循環水管開始通水到混凝土達到最高73℃的時間為26小時,通過計算:

        根據熱傳遞理論,我們可以知道在如果我們把循環水管的直徑加大或數量增加,增大接觸面積,加大循環水的流量,增大了水和混凝土面接觸的溫差,也可以帶出更多的熱量,從而降低內部溫度。但是應考慮到進水和出水溫度和混凝土的溫度不宜相差過大,循環水管和混凝土內部形成溫差過大而形成溫差裂縫。結合圖表(1)和圖表(2)可以知道一般出水溫度和混凝土內部溫度在20℃,進出水溫控制在20℃。

        3.4.2 循環水管在混凝土凝固中期作用。

        結合圖表(1)在循環水持續作用時,當溫度達到73℃后,混凝土內部水化熱有所減弱。混凝土內部開始逐漸降溫每天降溫在3~4℃,結合圖(2)數據進行相應計算(參考循環水管在混凝土凝固初期的計算),每天循環水帶出的足夠使混凝土內部降溫3~4℃,所以混凝土內部此時的降溫主要是循環水帶出熱量來降低內部溫度。

        3.4.3 循環水管在混凝土凝固后期作用。

        結合圖表(1)和圖表(2)在混凝土凝固后期,水化熱明顯下降,但是在混凝土中部溫度和出水溫度比靠外則的要高些,足以說明混凝土內部越厚排熱性能越差。由于混凝土外部與空氣接觸,散熱快,本工程在混凝土內部溫度和環境溫度小于15℃停止通水。

        最終本工程承臺采用循環水管進行通水散熱的方案取得成功,在混凝土拆模檢測中未發現裂縫。

        4. 結論

        循環水管在大體積混凝土控制在起中不小的作用,對確保施工質量有不可小視的作用。本文結合實際工程對循環水管做的分析希望能給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做出些貢獻,從而避免出現混凝土溫度裂縫, 以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 馮乃謙,顧晴霞,郝挺宇. 混凝土結構的裂縫與對策[M].北京:機械工業 出版社,2006.

        [2] 徐偉,吳春萍.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控制及分析,中國科技論文在線.

        [3] 曾偉星,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建材和裝飾,2007年12月下旬刊.

        [4] 王鐵夢,工程結構裂縫控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第3篇:水循環影響范文

        關鍵詞:循環水系統:架空異型箱涵;三維有限元分析

        某電廠位于潮汕地區某鎮龍頭山西側,規劃總裝機容量為6×1000mw國產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一期工程規劃建設4×1000mw國產超超臨缸界燃煤發電機組。機組冷凝采用海水直流循環系統,開敞式明渠取排水。因設計采用爐后海水脫硫工藝和廠區總平的優化布置,排水明渠與引水明渠相互交叉,排水口位于龍頭山西側。在電廠征地及建設過程中,經常會與當地村民因為經濟糾紛而產生矛盾,影響工程建設進度。并且龍頭山為當地的宗教場所,為了減少與當地村民的摩擦,電廠業主方提出排水口不能直沖龍頭山。

        1 設計方案優化

        設計采用兩種方案,方案1:爐后排水明渠通過排水箱涵上跨引水明渠,后排入護岸外側排水明渠排放,箱涵中心軸線垂直于引水明渠軸線。方案2:爐后排水明渠通過排水箱涵上跨引水明渠后直接排放,箱涵中心軸線與引水明渠軸線成38°斜角,(見圖1)。

        分別對方案1和方案2進行概算比較,方案2比方案1可節約投資約200萬,方案2排水工藝更加合理,并且方案1占用較多的海域面積,容易引起排水口附近的泥沙淤積。最終設計選用方案2,考慮引水明渠工藝要求,明渠中盡量減少支墩,且支墩平行于明渠中心軸線,以免影響水流流態,缺點是排水箱涵結構斷面形式較為復雜。

        2 異形箱涵設計

        跨中的排水箱涵為3孔現澆鋼筋砼結構,單孔凈空4×2.5m,凈跨9m,結構呈銳角為380的菱形結構詳見圖2。橋梁中的斜板多為二維計算方法,而架空異型箱涵較斜板則為復雜的三維結構,箱涵空間效應明顯,易產生應力集中和扭曲,結構受力變形后會進行空間應力應變重分布,其結構計算既不能沿斷面方向作平面框架簡化,又不能在平面方向按單(雙)向板計算頂板和底板的受力。因此對架空異型箱涵采用ansys進行了整體有限元計算分析。計算內容包括箱涵在自重、水、土、溫度等荷載作用的應力、應變、內力、變形等,架空異型箱涵在低潮位完露時為其最不利工況,箱涵兩端與支墩假定為簡支。

        2. 1計算需要考慮如下荷載:

        結構自重按2500kg/m3計算,荷載分項系數取1.2:按箱涵內滿水無壓流計算水壓力,即水壓力僅對側墻和底板起作用;水壓力按7h計算,r=lokn/m3:水壓力分項系數取1.27。根據工藝資料,箱涵內外溫差按12℃考慮,溫度作用分項系數取1.1:頂部活荷載按1.0kpa計算(低潮位時箱涵露出水面),活荷載分項取1.4。

        2.2 箱涵有限元模型

        采用ansys空間六面體20節點等參單元(熱分析時采用thermalsolid 90單元,結構分析時采用structural solid 95單元)對整體結構進行網格剖分,有限元模型全部剖成六面體單元,以提高精度;單元的長厚比最大值控制在2以內,單元剖分能反映構筑物的輪廓形狀、荷載分布等情況。

        2.3 熱固耦合后的位移計算分析

        對箱涵施加水壓力、自重等荷載,同時耦合溫度作用,所得的耦合位移計算結果見圖3。計算結果表明,箱涵銳角處出現了較大的翹曲位移,最大翹曲位移為6.81mm,主要由溫漲變形引起。

        2.4 熱固耦合后的主拉應力計算分析

        頂板主拉應力云圖表明,在頂板上部鈍角處、隔墻上部、以隔墻為支撐的頂板跨中等部位均出現了較大的主拉應力區,并且跨中彎矩向鈍角方向靠攏。隔墻上部、頂板跨中等部位的主拉應力方向基本為垂直隔墻、側墻方向,僅在靠近端部部位出現漸變,至端部邊沿,主拉應力方向漸變為與端部平行。頂板上部及下部主拉應力云圖分別見圖4、圖5。

        底板主拉應力云圖表明,隔墻下部、隔墻之間的支座附近等部位存在較大的主拉應力,主拉應力方向基本為垂直支座方向,僅在隔墻下部出現向垂直隔墻方向偏轉的趨勢,底板上部及下部主拉應力云圖分別見圖6、圖7

        根據dl/t 5057—1966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附錄h的規定,非桿件體系鋼筋混凝土的配筋可由彈性應力圖形確定,因此異型箱涵配筋須先計算結構的彈性應力反應。鑒于工程的實際配筋情況,出于提高安傘等級的考慮,對附錄h給出的配筋面積計算公式進行了修正,按混凝土不承擔截面拉力的原則進行設計。并加強鈍角區域和箱涵支撐區域配筋,以抵抗較大的應力變形。

        考慮到地處8度的地震區,對箱涵支撐處參考公路橋梁支座設計,設計了橡膠支座,消減上下部結構所受的動力作用,以緩沖地震力。

        3 結束語

        (1)循環水取排水系統占電廠土建投資均比較高,取排水方案設計優化即可以為電廠節約較大的投資費用,也可以減少對當地環境的影響。

        第4篇:水循環影響范文

        [關鍵詞] 循環經濟 水能資源開發 生態環境

        我國水能資源豐富。隨著水能資源開發力度日益加大,在傳統開發模式下帶來了一系列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相沖突的問題,嚴重阻礙了水能資源有效開發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大力開發水能資源時,必須克服傳統開發模式下面臨的問題。本文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為有效開發我國豐富的水能資源提供思路。

        一、循環經濟與水能資源開發

        1.能源的循環經濟,亟待水能資源的開發

        經濟快速發展必須有強有力的能源支撐。傳統能源開發采取的是“能源資源――能源產品――能源廢棄物”單向流動的線形經濟發展模式,依賴的是儲藏地下及數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通過增加能源消耗謀求經濟發展的線形經濟,因此,必須轉變傳統的能源經濟發展模式,將循環經濟納入到能源開發中。而水能資源的開發,可以節約煤炭等有污染不可再生資源,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符合能源的循環經濟要求。

        2.水能資源的開發,亟待循環經濟模式

        水能資源的開發將給開發地周圍帶來一系列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在單向流動的線形經濟發展模式下,忽視了水能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等造成的影響,因此應積極倡導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開發過程中充分考慮對周圍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同時在庫區經濟發展中充分吸收循環經濟理念,把各項經濟活動組織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使所有物質和能源在這個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庫區經濟活動對生態環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在積極發展水電能源的同時,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循環經濟理論在水能資源開發中的應用

        循環經濟理論在水能資源中的運用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1.建立綠色消費和綠色生產政策體系,鼓勵水能資源的開發

        人類的經濟發展模式經歷了從“高消耗、高污染、高消費”到“低消耗、低污染、適度消費”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循環經濟是目前最能代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模式,而倡導綠色消費和綠色生產是構建循環經濟的最重要環節。在水能資源開發中要大力宣傳綠色消費和綠色生產;制定統一的綠色消費和綠色生產政策,引導消費者消費綠色產品和生產者生產綠色產品,從而促進產品結構優化;將“優先發展水電”政策落實到實處,轉變能源的生產方式,使能源開發遵循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2.建立綠色經濟核算體系,加強水能資源開發的科學決策

        綠色經濟核算體系是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綠色會計制度和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在水能資源開發中對環境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消耗非常大,而在現行的會計核算制度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消耗的環境資源和自然資源成本并沒有得到相應完整的體現。因此,應該改革企業和政府現行會計核算制度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通過建立完整的環境資源和自然資源價格體系,將水能資源開發過程中使用的環境資源和自然資源的真實成本納入到會計核算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從而建立一套綠色經濟核算制度,使水能資源開發更能體現出其真實成本和真實效益,從而有利于水能資源開發項目的科學決策。

        3.建立與生態環境友好的開發體系,促進水能資源的有效開發

        建立生態環境友好的水能資源開發體系,就是要從規劃、勘測、設計、施工、運行管理各個環節,優先考慮生態環境問題,促進水能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實現能源的循環經濟。

        (1)健全水能資源開發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水能資源開發項目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的影響大而且持久。因此,對水能資源開發項目首先必須健全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肅環保法律法規,嚴格環境準入;其次應加強對水能資源開發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從源頭預防水能資源開發可能對環境造成的生態問題,從而實現水能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量化水能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對水能資源開發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大多是從宏觀定性方面進行研究,在微觀定量方面的研究相對比較少,將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定量研究并納入到經濟評價的更少。這樣不僅忽視了項目對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而且間接地擴大了項目的效益。因此,應量化水能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時應充分考慮項目開發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因地制宜、選擇對生態環境友好的項目。

        (3)優化水能資源開發項目的設計方案。據統計在設計階段運用價值工程可降低成本25%~40%,因此在對水能資源開發項目尤其是大型項目進行設計時,應該運用價值工程原理進行方案的決策,在保證項目價值不變或提高的情況下,充分考慮項目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多個備選方案中盡可能選擇對周圍動植物友好的設計方案,從設計角度將項目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4)采取積極的移民安置政策。大型水能資源開發項目將帶來大量的移民及安置問題,妥善解決好這一問題對水能資源的順利開發具有積極的作用。對于移民及安置問題,除了采取傳統的政府安置政策、庫區后期扶持政策等之外,還可以研究采取“投資型”政策,讓移民參與水能資源開發投資,使他們能長期分享水能資源開發的效益,并促使移民和開發商形成利益共同體,將有利于水能資源項目的順利開發。

        4.加強水能資源開發項目的運行管理

        水能資源開發項目的運行期比較長,一般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運行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

        (1)加強大壩安全管理。以當前的技術水平,新建大壩的設計、技術、建造等問題不是十分突出,但是歷史上原有大壩的安全問題以及大壩的管理問題則不容忽視,應盡快從技術、經濟、安全、環境和社會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和權衡,對病險水庫大壩進行綜合管理,采取適當措施對病險水庫大壩加以解決。另外,大壩的軍事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現今全球恐怖活動頻繁,國內也存在恐怖力量,比如種族沖突、歷史遺留的移民問題等都有可能激化成社會矛盾,對大壩的安全構成潛在的威脅。

        (2)加強電站的運行管理。首先,要根據項目用電、用水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要求,協調項目各功能之間的關系,研究制定電站優化運行方案,確保水電站和大壩的安全運行;同時要盡可能減輕水電站運行對水庫水生環境的影響,確保下游必要的生態流量和魚類等的基本生存要求,滿足下游航運的基本要求等。其次,要協調項目的效益和運行安全之間的關系,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多的關注運行安全問題,重視對項目的技改更新,防止運行管理中的安全隱患。第三,要建立確實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第四,加強水電站防洪管理,包括加強水電站防洪預案的編制,健全水電站安全度汛監管機制等。

        5.加強水電站退役問題的研究

        當前對水能資源開發項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論證時,并沒有太多的從技術和經濟角度考慮大壩退役的問題。從項目全壽命周期的角度考慮,水電站退役是水能資源開發項目周期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應該加強對水電站退役問題的研究。

        (1)加強延長水電站使用壽命的技術經濟分析。在進行水能資源開發的可行性研究論證時,應該事先從技術上和經濟上考慮延長水電站使用壽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提出項目后期的發展方向。而在項目運行過程中要加強對水能資源開發項目的后評價研究工作,及時發現項目存在的問題,為后期運行管理和大壩退役提供指導。在項目計算期結束時,應該加強延長水電站使用壽命的技術分析和經濟分析,如果使用新的投資來延長使用壽命在技術上不可行或者在經濟上不可行,則需要考慮水電站退役問題。

        (2)加強水電站退役后的技術經濟評價。根據水電站拆除程度不同,水電站退役分為部分退役和完全退役兩種。對于完全退役,除了要考慮大壩和輔助設施全部拆除的費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考慮大壩拆除后淤沙及水的下泄給下游帶來的影響,同時還要考慮大壩拆除后對庫區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對于部分退役,則需要考慮大壩的安全問題和維護保養成本等。對究竟采取哪種方式退役,需要進行詳細的可行性研究論證,目的是使水電站的退役不僅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可行,而且水電站的退役對項目周圍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最小。

        三、結論

        通過以上措施,以循環經濟理論指導我國水能資源的開發,有效消解由于水能資源開發帶來的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促進水能資源開發的循環經濟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季松:新循環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美)P?麥卡利著周紅云等譯:大壩經濟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第5篇:水循環影響范文

        【關鍵詞】 乳腺癌; 改良根治術; 等速肌力訓練; 淋巴水腫

        The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Impact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ostoperative Lymphedema/CHEN Ji-sh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6):106-108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line of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impact of the postoperative lymphedema.Method: 86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March 2015 to Sept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receiving modified radical treatment,according to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care of different patien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of 40 cases,they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48 cases,they were given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The postoperative lymphedema occurred of two group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After treatment 6 months,the lymphedema incidenc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0%,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18.75%, and the degree of edema was also significantly ligh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Modified radical; Isokinetic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Lymphedema

        First-author’s address:Yangjiang People’s Hospital,Yangjiang 5295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6.030

        乳腺癌為臨床治療中一種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死亡率,為威脅廣大女性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1]。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手術聯合機械物理療法的方式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治療,病情嚴重的患者通常選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進行治療[2]。淋巴水腫為乳腺癌術后最為常見的并發Y之一,其發生率高達49%,可導致患者術后上肢出現功能障礙,對患者身心康復均造成巨大影響[3]。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乳腺癌患者行手術治療后實施等速肌力訓練對淋巴水腫發生產生的影響,現做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86例于2015年

        3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改良根治術治療的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者,臨床資料均完整且有效者,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均無嚴重并發癥者。排除標準:術前凝血功能、肝腎功能異常者,術中接受鎖骨上淋巴結清掃者,術中植皮者,術后使用丹參、山莨菪堿等對微循環改善產生影響的藥物。按照術后康復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48)、觀察組(n=40),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對照組年齡36~65歲,平均(50.6±5.3)歲;病程6個月~2.1年,平均(1.6±0.2)年。觀察組年齡35~66歲,平均(49.5±5.6)歲;病程:5個月~2.0年,平均(1.6±0.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改良根治術治療,術后均行常規康復治療及護理:術后1~6 d主要行腕部、手部、肘關節功能康復鍛煉;術后7~14 d將腋下引流管拔除后,主要實施上臂功能鍛煉,即行患肩外展、內收以及外旋、內旋等運動鍛煉;術后14 d轉移到康復室,主要行全身綜合康復訓練,即上肢功能鍛煉、局部加壓按摩、彈力繃帶壓迫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施等速肌力訓練,訓練于術后4~6周開始,應用等速訓練系統(德國ISOMED 2000型)對患者患側肩關節內收肌實施等速肌力訓練。行訓練操作前,先向患者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并嚴格按照標準程序做好儀器參數設定。指導患者保持坐位,然后屈髖屈膝成90°,將系統的運動程序設置為等速向心收縮。因為術后患者有傷口,因此,每次在實施訓練時,均需要先測量肩最大外展角度,運動范圍使從患肩最大外展終點角度以內30°范圍一致到完全內收。開始測量時的角速度為30°/s,然后根據患者個體實際情況合理將角速度緩慢遞增。行上訴訓練2次/d,訓練5組/次,10遍/組,每組間休息時間為30 s,對患者行2個月的等速肌力訓練。

        1.3 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接受相應康復治療及護理干預之后側上肢淋巴流量、雙側上臂周徑變化情況以及術后淋巴水腫發生及嚴重程度、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

        1.4 效果判定標準 行放射性核素淋巴掃描,觀測患者側上肢淋巴流量變化情況,憑借顯像儀器測量患者雙側上臂周徑變化情況。術后6個月觀察患者淋巴水腫發生及嚴重程度。兩側上肢周徑差值5.0 cm為重度[4]。

        1.5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統計軟件包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標準差(x±s)表示,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行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水腫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淋巴水腫發生率為5.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8.75%,且水腫程度顯著輕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上肢淋巴流量變化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上肢淋巴流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上肢淋巴流量均有明顯增加,與護理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雙側上臂周徑差值變化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雙側上臂周徑差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雙側上臂周徑差值均有明顯降低,與護理前比較差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主要應用手術方式、高強度化療方式對乳腺腫瘤患者進行治療,但是術后較易發生淋巴水腫。上肢淋巴水腫為乳腺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最為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其嚴重性僅次于術后復發[5-6]。文獻[7-8]均指出,實施乳腺癌術之后,淋巴水腫的發生率高達49%,且其可發生于術后數月,也可在術后更長時間發生,成為影響乳腺癌患者預后效果、術后生活質量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發生機制主要表現為:術后淋巴回流出現障礙,導致患者上肢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進而導致上肢組織表現出以炎癥、纖維化等主要特點的淋巴水腫[9]。手術的實施對局部微細淋巴管產生破壞作用,導致腋窩創面積血積液,進而引發感染,形成局部纖維化和瘢痕,導致局部淋巴管無法充分引流淋巴液,無法引流組織間隙存在的過多蛋白質,或者無法再生[10]。高濃度蛋白質將過多的水分吸收,使腋靜脈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同時,局部免疫功能紊亂對巨噬細胞功能、活力產生影響,使組織間隙存在的過多水分無法得到有效清除,進而導致淋巴回流障礙發生,形成術后淋巴水腫。術后,對患者行康復護理,預防和控制淋巴水腫的發生,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11-12]。

        術后對患者實施常規治療及護理主要是通過機械壓力、物理熱能促進機體局部微循環得到改善,進而促進淋巴液回流,使纖維組織增生得到有效控制,進而控制或改善患者病情的發展,因此也能取得一定預防和控制術后淋巴水腫發生的效果[13-14]。與常規術后康復訓練相比,行等速肌力訓練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淋巴水腫預防和控制效果。等速肌力訓練為一種主動性康復治療方法,可使淋巴管再生能力得到有效增強,進而使淋巴結正常組織、淋巴回流障礙得到有效改善,建立起廣泛聯系,使病變水腫區存在的過多淋巴液得到更加充分地引流,進而使淋巴水腫得到緩解,甚至治愈[15-16]。同時,行手術治療后,胸大肌、胸小肌為受損最多的肌肉,兩塊肌肉功能主要體現為內收肩關節[17-18]。所以等速肌力訓練實施過程中,還對胸大肌、小肌行內收肩關節等速肌力訓練。等速運動裝置助力或阻力均為順應性的,可保證治療的高效性及安全性,因此應用于乳腺癌術后康復護理,可有效降低淋巴水腫發生率,減輕水腫程度[19-20]。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接受等速肌力訓練后,患者上肢淋巴流量有顯著增加,雙側上臂周徑差值有顯著減小,術后淋巴水腫發生顯著低于對照組,程度也顯著輕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將等速肌力訓練應用于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護理中,有效降低淋巴水腫發生,減輕水腫程度,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韓嘉嘉,蔡潔,龍莎莎,等.護理干預對乳腺腫瘤患者術后淋巴水腫的影響[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3):97-98.

        [2]趙賽,孟繁潔.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的測量和評估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6):558-559.

        [3]丁玎,張勃,謝瑛.綜合康復對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的療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1):88-89.

        [4]強萬敏,王盈,唐磊,等.微波復合理療對乳腺癌患者術后淋巴水腫干預效果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5):534-535.

        [5]劉曉舟,劉寶利,孔孟瓊,等.不同護理干預方法在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應用價值[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3):209-210.

        [6]王盈,強萬敏,陳雪蕾,等.乳腺癌仿根治術后患肢淋巴水腫干預效果的護理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6):1450-1451.

        [7]許穎,林代瓊,孫孝麗,等.復合護理干預在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治療效果的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4):74-75.

        [8]王惠雪,李惠萍,楊婭娟,等.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預防行為相關臨床實踐指南現況及內容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6):639-640.

        [9]曹鑫,劉玲,張歡.綜合康復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癌性疲乏及上肢淋巴水腫的影響分析[J].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6,10(2):152-153.

        [10]劉曉溪,王世宣.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發生因素分析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8):715-716.

        [11]王,張序,郁冰,等.等速肌力訓練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I醫學雜志,2015,18(9):1452-1453.

        [12]林小蘭.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淋巴水腫的預防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9):1094-1095.

        [13]郭凌云.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淋巴水腫原因分析與預防措施[J].臨床醫藥實踐,2016,25(7):544-545.

        [14]吳偉峰,糜迅.等速肌力測試和訓練技術在我國康復醫學領域應用現狀[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9):44-45.

        [15]孫海芳,趙占強,宋立峰.中醫辨證治療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25例[J].環球中醫藥,2016,9(11):1362-1363.

        [16]戰祥毅,隋鑫,王文萍.中醫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研究進展[J].臨床軍醫雜志,2017,45(2):216-217.

        [17]張明暉.不對稱性等速肌力訓練對恢復期偏癱患者上肢運動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51):32-33.

        [18]楊華中,吳瑩瑩,周永生,等.等速肌力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5,30(2):94-95.

        [19]王盈,強萬敏.乳腺癌相關淋巴水腫影響因素及預防方法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4):326-327.

        第6篇:水循環影響范文

        【摘要】

        目的 檢測慢性蕁麻疹患者特異性免疫治療前后干擾素γ(IFNγ)和白介素5(IL5)血清水平,探討慢性蕁麻疹發病機制。方法 ELISA法檢測80例慢性蕁麻疹患者特異性免疫治療前后及30例正常人血清IL5和IFNγ水平。結果 特異性免疫治療前IL5明顯高于正常人,治療后IL5下降;特異性免疫治療前IFNγ明顯低于正常人,治療后IFNγ升高。結論 Th1/Th2失衡在慢性蕁麻疹發病中起重要作用,特異性免疫治療通過免疫調節達到其治療作用。

        【關鍵詞】 慢性蕁麻疹 特異性免疫治療 IL 5 IFN γ

        蕁麻疹是皮膚科常見過敏性疾病,其發病與免疫功能紊亂有關。近年有學者提出T輔助細胞亞群(Th1和Th2)功能失調與過敏性疾病發病密切相關。如何改變人體內Th1/Th2的失衡狀態,是當前慢性蕁麻疹的研究方向之一。特異性免疫治療(SIT)是目前治療過敏性疾病的一種有效途徑,作用機制未完全明確。本研究檢測慢性蕁麻疹患者特異性免疫治療前后Th1型細胞因子IFNγ和Th2型細胞因子IL5血清水平,探討慢性蕁麻疹是否與Th1/Th2功能失衡有關及其免疫學發病機制,進一步探討SIT治療慢性蕁麻疹的作用機制。

        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

        80例慢性蕁麻疹患者(病例組)均來自2007年8月至2009年3月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門診部。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34.7歲,病程3個月~11年。診斷標準:皮膚黏膜表面復發性風團,持續時間不超過24小時,每周發作不少于2次,病程超過6周。入選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為典型慢性蕁麻疹患者;②經過變應原皮膚試驗(皮內試驗)吸入性致敏原檢測陽性者;③就診前7天停用抗組胺藥、2個月內未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影響全身免疫功能的藥物。排除標準: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嚴重系統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中斷治療者。30例對照組來自隨診人員、部分職工及自愿獻血者,均無過敏性疾患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家族史,男17例,女13例,年齡17~49歲,平均年齡29.4歲。經統計學分析,正常對照組性別、年齡等情況與病例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病例組給予特異性免疫治療,5周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方法:加用吸入相應陽性抗原,初次抗原濃度為1∶106,常規第一次用0.1 ml,每周2次,每次遞增0.1 ml,10次為一療程。第一療程結束后行第二療程,濃度增加10倍,每一濃度級依次類推,當遞增至濃度為1∶102時,已達到常規脫敏療程,按此濃度視病情繼續脫敏治療,每次注射均為0.5 ml,注射時間可適當延長直至停止脫敏治療。

        3.檢測方法

        病例組特異性免疫治療前后及正常人均采集靜脈血4 ml,分離血清-20℃保存待測。IL5和IFNγ測定采用ELISA法(雙抗體夾心法)。試劑盒均購自上海森雄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采用兩樣本t檢驗分析慢性蕁麻疹患者與正常對照組IL5和IFNγ血清水平有無顯著性差異;采用配對t檢驗分析SIT治療前和治療后IL5和IFNγ血清水平有無顯著性差異;檢驗結果以-±s表示,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

        患者特異性免疫治療前IL5血清水平較對照組升高(t=11.35,P<0.01),IFNγ血清水平較對照組下降(t=11.705,P<0.01)。患者特異性免疫治療后IL5血清水平較治療前下降(t=12.558,P<0.01),IFNγ血清水平較治療前升高(t=21.616,P<0.01)。見表1。

        表1 慢性蕁麻疹患者治療前后和正常人IL5和INFγ水平(略)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治療后比較,P<0.01

        討 論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過敏性皮膚病,該病病因復雜。其發病機制可分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與免疫反應有關的為Ⅰ、Ⅱ、Ⅲ型變態反應,非免疫性的是由組胺釋放劑引起[1]。Th淋巴細胞亞群在變態反應性皮膚病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熱點,許多學者提出在慢性蕁麻疹中存在Th1/Th2細胞的失衡,已有研究表明,Th細胞根據分泌細胞因子的種類不同,可分為Th1和Th2兩個亞群。Thl類細胞主要分泌IL2、IL12、IFNγ等;Th2類細胞主要分泌IL4、IL5、IL10等。Thl和Th2之間相互調節,相互制約,處于動態平衡,維持機體正常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機體。國內已有文獻報道慢性蕁麻疹患者體內存在Th1和Th2細胞因子網絡的調節紊亂,發現慢性蕁麻疹患者T淋巴細胞總數明顯降低,CD4+T細胞明顯下降,IL2、IFNγ水平降低,而IL4高于正常對照組,表現為Th2型[2]。Romagnani S 等[3]報告,Th2細胞在變態反應性疾病中的作用并非僅僅局限于促進B細胞產生IgE,也可以通過產生IL4、5、13等Th2型細胞因子直接或間接地引起變態反應的病理生理改變和臨床表現。Ying等[4]報告慢性蕁麻疹患者體內IL4、IL5、IFNγ均增高,表現為Th0型。IL5是Th2 細胞分泌的主要細胞因子,主要通過對B細胞、嗜酸粒細胞調節等參與變態反應。IFNγ主要活性是參與免疫調節,是促進CD4+細胞轉變成Th1細胞的主要細胞因子。我們通過特異性免疫治療對慢性蕁麻疹患者IL5、IFNγ血清水平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示特異性免疫治療前IL5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P<0.01),特異性免疫治療前IFNγ明顯低于正常人(P<0.01),因此,筆者認為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中T細胞分化為Thl和Th2,但是分化過程受到細胞因子微環境和協同刺激分子影響,使 Th1/Th2平衡受到破壞,導致Th2細胞功能相對亢進,對B細胞調節失控,產生大量IL5,進一步促進過敏反應形成。因此,IL5作為Th2細胞分泌的主要細胞因子,IFNγ作為Thl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均參與慢性蕁麻疹中免疫應答,導致慢性蕁麻疹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

        慢性蕁麻疹的治療很棘手,常規抗組胺藥治療有效,但往往只是暫時緩解癥狀,極易復發。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是對已被某種變應原致敏的機體通過一定的途徑(注射、口服、外用等),按連續逐次遞增劑量的方法注入體內,提高患者對變應原的耐受能力,使臨床癥狀減輕至最低限度。特異性免疫治療是變應性疾病唯一的病因學治療,其療效確切且持久[4]。本結果顯示,慢性蕁麻疹患者在特異性免疫治療后體內Th2型細胞因子IL5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1),Th1型細胞因子IFNγ水平顯著升高(P<0.01),表明特異性免疫治療抑制了過度的Th2反應,增強了Th1反應。可見特異性免疫治療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慢性蕁麻疹中Th1/Th2細胞因子的失衡,從而改善了慢性蕁麻疹的癥狀。

        隨著對Th1/Th2模式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蕁麻疹等疾病的免疫學機制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Th細胞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在其中的作用,得到廣泛的關注。在蕁麻疹,特別是慢性蕁麻疹的防治中應重視對失衡的細胞因子進行矯正,如通過研制調節Th1/Th2功能平衡的藥物,或Th2類細胞因子及受體拮抗劑用于蕁麻疹防治,使其失衡的細胞因子網絡恢復正常。

        參考文獻

        [1]張學軍,劉維達,何春滌.現代皮膚病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660.

        [2]黨倩麗,陸學東.慢性蕁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0,29(4):208-209.

        [3]Romagnani S.The role of lymphoeytes in allergic disease[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0,105(3):399-408

        第7篇:水循環影響范文

        一、高考高頻考點(重難點)

        1.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

        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復始連續運動的過程。它是自然界最活躍的物質循環之一。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是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和徑流。水循環的類型及其比較如下表。

        2.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維持全球的水量平衡,促進水資源的更新;密切聯系構成地理環境的其他圈層,并在它們之間產生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不斷地塑造、改變地表形態。

        二、2013年高考對水循環知識考查的角度、能力分析

        1.流域開發及重大水利工程對水循環的影響。

        大規模的生產開發及水利工程建設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巨大影響,高考結合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各種流域示意圖及流量變化統計圖為載體,重點考查考生從地圖中提取地理信息有效內容和價值的能力及對地理信息進行分析與整合的能力。

        例1.(2013年高考全國大綱文綜卷)在太行山南段東麓相鄰的兩條間歇性河流上分別建有甲、乙水庫,它們的匯水面積大體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庫入庫水量912萬立方米,甲水庫卻幾乎沒有入庫水量。據此完成3~4題。

        3.甲、乙兩水庫上游流域( )

        A.河流以地下水補給為主 B.自然植被為針闊葉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區

        4.2009年雨季,甲水庫無入庫水量是因為其流域( )

        A.幾乎沒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滲 D.人工攔截徑流

        答案:3.C 4.D

        試題立意:本組題主要考查太行山南段東麓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和影響河流流量、補給的因素。

        解題思路:第3題,太行山南段東麓位于我國華北地區,7、8月份夏季鋒面雨帶到達華北地區,帶來豐富降水。該地氣候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河流補給主要以雨水補給為主,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位于半濕潤地區。故選C。第4題,兩水庫均在太行山南段東麓,氣候類型、雨季和降水類型等自然條件相差不大,材料中明確提示:進入雨季,兩地中一個水庫有補給水源而另一個水庫幾乎沒有補給水源,兩水庫相差甚大,說明是由于人為因素的影響造成的。故選D。

        例2.(2013年高考江蘇地理卷)為緩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臟”的問題,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欄江調水工程,并規劃建設金沙江調水工程,如圖13所示。讀圖回答23~24題。

        23.“滇池水臟”與滇池水體更新周期長有關。滇池水體更新周期長的主要原因有( )

        A.流域面積小,匯入水量少

        B.季風氣候,徑流季節變化大

        C.水體總量大,進出水量小

        D.全年高溫,湖水蒸發量大

        24.跨流域調水工程對滇池流域的主要影響有( )

        A.改變滇池流域降水總量 B.提高滇池水體自凈能力

        C.減少昆明污染物排放總量 D.緩解昆明用水緊張狀況

        答案:23.AC 24.BD

        試題立意:本組題考查影響陸地水體更新自凈能力的因素、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以及考生對于地理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

        解題思路:第23題,本題問的是滇池水體更新周期長的原因,也就是水循環速度較慢的原因。“季風氣候,徑流季節變化大”,對于水體更新周期影響不大,排除B;全年高溫,有誤(昆明四季如春),蒸發量大應為更新快、周期短的原因,排除D。故選AC。第24題,跨流域調水主要影響地表徑流,不會改變流域的降水總量,排除A;跨流域調水并不能減少昆明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排除C;材料中有“為緩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臟’的問題”的敘述,選擇B;跨流域調水,可以解決昆明水少的問題,選擇D。故選BD。

        2.結合區域自然地理空間分布特征,綜合考查水循環過程中各要素的特點和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這類試題體現了高考對于地理知識的綜合考查,要求考生調動和運用地理主干知識,并與試題建立正確的聯系,從而準確分析地理問題。

        例.(2013年高考安徽文綜卷)圖8為伏爾加河主要流經地區示意圖。完成26題。(節選)

        26.從水循環的過程和地理意義看,伏爾加河( )

        ①流域內總體上蒸發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風帶 ③河水主要參與陸地內循環 ④使東歐平原總體趨于高低不平 ⑤促進里海的水分和熱量平衡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26.C

        試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從區域地理環境圖中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與調用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能力。本題綜合性較強,綜合考查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特征、水循環及其意義、河流的補給方式、氣壓帶和風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解題思路:伏爾加河流域緯度較高、氣溫較低、蒸發作用弱,排除A、B;伏爾加河注入里海(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內陸湖泊),屬內流河,故河水主要參與陸地內循環,促進了里海水熱平衡;因歐洲西部平原寬廣,來自大西洋的西風可帶來一定降水;流水作用屬于外力作用,對地表主要有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總的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趨于平坦,排除D。故選C。

        3.結合降水量統計圖,從時間角度考查影響水循環的因素及氣候對水循環的影響。

        例.(2013年高考四川文綜?地理卷)圖3是北半球亞熱帶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計曲線圖。讀圖回答5題。(節選)

        5.該地水循環最活躍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5.D

        試題立意:本題利用統計圖綜合考查了氣候類型及水循環的知識。

        解題思路:由圖3可知5―9月曲線較平緩,說明這個季節(夏季)總體上降水較少;冬季曲線較陡,說明該季節降水較多。結合題干中的“北半球亞熱帶某地”可以判讀該地氣候屬于地中海氣候,冬季降水量大,所以降水、徑流等環節活躍。故選D。

        三、模擬訓練

        1.關于下頁圖中四地所在區域水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區河流蒸發是當地降水的主要水汽來源

        B.乙地區降水豐富,主要參與內陸循環

        C.乙、丙是四地區中水循環最活躍的地區

        D.東南季風參與甲、丁兩地的水汽輸送

        讀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區某小流域水循環示意圖(如右圖),完成2~3題。

        2.因人類某種活動,使蒸騰作用顯著減弱時,可能直接導致( )

        A.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徑流增加

        C.蒸發量不變 D.地下徑流增加

        3.為了促使該流域水資源日益豐富,下列措施中效果最不明顯的是( )

        A.封山育林 B.退耕還林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庫

        下圖是某城市建設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圖,讀圖完成4~5題。

        4.城市建設導致了當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表徑流匯集速度減慢

        C.蒸發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5.城市建設后,地表徑流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蓋率增加

        C.下滲量減少 D.形成了城市熱島效應

        下圖為三江平原水循環簡圖。讀圖完成6~7題。

        6.圖中缺少的水循環環節是( )

        A.降水 B.地下徑流 C.蒸發 D.水汽輸送

        7.圖示區域曾由“北大荒”變為“北大倉”,圖中受人類活動顯著影響的水循環環節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8.據悉,2011年6月22日9時至23日16時,重慶萬州區出現了當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強降雨,導致山洪暴發、河水猛漲、山地滑坡、農田淹沒、房屋倒塌、交通中斷,損失較為嚴重。這次暴雨發生時,右圖中的水循環環節出現異常的主要有( )

        A.a、c B.b、c、d C.a、b、c、d D.a、b、c、d、e

        9.河流與湖泊具有水源互補的功能。下頁四幅圖中(箭頭表示水源補給方向),正確表示河流汛期的是( )

        a b c d

        A.a B.b C.c D.d

        水的社會循環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環當中,人類不斷利用其中的地下徑流或地表徑流滿足生活與生產之需而產生的人為水循環。讀下圖,完成10~12題。

        10.水的社會循環( )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環 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環

        C.對陸地水體有更新作用 D.會對水的自然循環造成負面影響

        11.圖中來源于用戶的潛在回用水源包括( )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 B.供水廠提供的自來水

        C.可循環使用的清潔冷卻水 D.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

        12.污水再生回用( )

        A.是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 B.只適用于城市

        C.雖無經濟效益但有環境效益 D.屬于節流措施

        第8篇:水循環影響范文

        一、出示本節課復習的目標(PPT投影)。

        二、知識梳理:

        1.背誦“學案”上“水循環及其地理意義”,注意水循環的箭頭及名稱。學生上黑板畫水循環過程示意圖,做配課練習。

        2.老師邊畫板圖表示風海流和補償流的形成,邊要學生注意寒流和暖流;然后要求學生畫洋流模式圖,畫完后注意與實際洋流圖對比;接著要求學生背誦洋流的分布規律和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表格呈現),背完后做配課練習。

        三、學生做鞏固練習,講評分析,課堂結束。

        簡評:縱觀這一節課,雖然復習目標除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沒有涉及,其他目標的設置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但是從流程來看,教學過程根本就沒有按照設置的目標來進行。

        探索:“過程與方法”是新課程三維目標體系的重要“一維”,它顯然不是通常所說的教學過程,應該是指引學習者的思維過程,是學生思考問題的認知建構過程,獲得“怎樣知道是什么”和“怎樣認識為什么”,即認知方法和認知策略。這就要關注學生自我體驗、自主探究的過程,通過學生自己反復的練習和應用,最終學會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學會各種學習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只關注學習的結果是什么。在這一過程中要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類型

        過程

        陸地水水循環 環節

        意義

        水圈 干預

        性質分類

        海洋水洋流 分布規律

        環境影響

        以本課例為例,作為復習課,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因此,首先讓學生自主內化本節內容,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形成如左下圖的知識結構;其次是考慮如何在“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本節課可以根據內容分為兩大板塊:“水循環”和“洋流”兩個部分。

        第一個板塊內容“水循環”的“過程和方法”可以如下設計: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受了6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使市區的多座立交橋積水,交通被迫中斷。完成下列各題:

        1.畫出水循環過程圖,標出水循環的各個環節。

        2.寫出導致北京特大暴雨的根本原因的環節。

        3.寫出北京城市化對水循環環節影響的表現。

        4.結合水循環環節寫出緩解城市內澇的措施。

        第二個板塊內容“洋流”的“過程和方法”可以作如下設計:

        閱讀“世界洋流分布圖”,歸納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并畫出模式圖。在巡查學生畫圖時歸納存在的主要問題,把典型問題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讓學生自己說出問題、解釋原因,這樣“歸納洋流的分布規律”這一課標要求就落實到位了。“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課標要求是結合實例說明,可以列出四個不同的案例,讓學生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然后再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明加以鞏固。

        最后,可以設計一個“日本地震以后大量垃圾在不同年份擴散的范圍圖”,來讓學生綜合分析洋流的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體會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含義。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不僅學會了分析問題的方法,對世界地圖又增加了感性認識,增強了地理環境整體性觀念及普遍聯系的觀點,最后可以通過練習加以鞏固本節課的知識。

        第9篇:水循環影響范文

        【關鍵詞】暖通空調;安裝技術;難點與對策

        暖通空調是現階段市面中最常見、技術水平最高的空調,其作用原理為:通過對空氣中的某些成分因子進行控制,起到降溫或升溫的目的。暖通空調的安裝過程中屬于復雜且龐大的建筑工程的一種,并與各種建筑項目有著密切的聯系。

        一、暖通空調的含義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更加注重居住環境的舒適度,從而促進了暖通空調的快速發展。暖通空調中因涉及節能和環保以及持續發展的理念,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保護環境質量。為了更好地實現暖通空調的使用性能,施工人員應對暖通空調的工作原理及特點進行全面了解,促進暖通空調的安裝技術進一步優化,符合國家節能減排、健康發展的標準,并在市場范圍占據著重要位置。

        二、暖通空調安裝過程中的技術難點

        (一)暖通空調的運轉對人們正常生活造成影響

        暖通空調中部分零部件在運轉過程中產生的噪音對人們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圖1所示)。雖然暖通空調在設計過程中堅持著合理性、科學性原則,但是在實際使用中,空調的內部設備之間會出現相互碰撞現象,從而發生聲響,不僅會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的質量,還會縮短暖通空調使用年限和降低使用性能。對此,相關技術人員應積極解決暖通空調中存在的噪聲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辦法,降低造成對人們生活質量的干擾。

        (二)水循環問題

        水循環系統的安裝質量直接對暖通空調的使用性能造成影響。如在安裝過程中,由于某些原因的失誤使水循環系統安裝出現漏洞,則會降低暖通空調的使用性能。根據大量實踐數據的證明,暖通空調最常見的問題即為水循環系統安裝故障,如水循環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則會造成相應的管道發生堵塞,或是由于管道處理不當等原因也是影響水循環系統無法正常工作的主要因素。其中管道位置處理不當有以下幾點體現:未在管道安裝之間做好設計方案;與其他管道出現交叉現象;管道異物清理不及時,造成大量的異物堆積。所以,在暖通空調安裝過程中,應重點關注水循環系統安裝工程。

        (三)水凝結問題

        大多數暖通空調在安裝設計過程中,關于水凝結管道的重視度明顯低于排水管道的重視度,從而使空調在運行一定時間后垂涎水凝結現象。一般情況下,這種現象會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存在,但是由于水凝結問題產生對暖通空調的使用性能造成一定損失,同時為今后的空調維修和監測工作帶來巨大的難度,在特殊情況下,甚至會影響建筑室內環境的整體美觀度。其中關于水凝結問題,主要由排水管道和風機管水盤安裝不合理等原因造成。

        (四)暖通空調安裝位置和管線設計不合理

        位置和管線安裝不合理狀況是暖通空調安裝過程中常見的問題,特別是在綜合性建筑中上述兩種問題尤為顯著。在建筑物的吊頂附近儲存著大量的管線和設備,呈現著縱橫交錯的現象,其中涵蓋暖通空調的末端設備和回風管以及消防管等,在正常情況下,施工人員為了減少自身的工作量,僅僅將空調的各種管線放置在建筑物吊頂周圍,為后期其他設備的安裝和設計造成一定的難度。因此,位置和管線問題也是影響暖通空調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提高暖通空調安裝質量的有效措施

        (一)空調噪聲問題的解決措施

        第一,設備安裝。在空調機或新風機安裝過程中,需使用彈簧阻尼減震器作為輔設備,利用軟連接的方式對風管和風機進行連接,但是水管和新風機的連接工作卻采用軟接頭的方式,降低空調設備運轉過程中產生的噪音。

        第二,第二,水管安裝。水管安裝項目是暖通空調安裝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安裝質量和過程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標準執行。在冷卻、冷凍水管安裝過程中,應使用彈簧減震支架,作為水管安裝項目的輔設備,禁止相似的減震支架替代彈簧減震支架,否則會對水管安裝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關于彈簧減震之間的安裝位置應嚴格控制,一般會設計在建筑物梁上,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安裝在梁與槽鋼橫梁之間,但是禁止將水管安裝至樓板位置附近。

        (二)水循環問題解決措施

        第一,保障水循環管道安裝的質量。在進行水循環管道安裝和連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對管道的性能及特點進行明確。

        第二,改善暖通空調的水質。首先,物理學方法。對水循環管道進行定期排污處理,并對每次的排污量進行控制,一般情況下,污水的排放量是總水量的50-70%之間。但是對于新安裝的水循環管道而言,其排污時間可相應的有所減少,例如,將排污時間控制在7天至14天一次。其次,化學方法。將水質穩定劑加入至水循環管道中,用以實現水離子交換的目的,在此過程中,利用的是水質穩定劑的殺菌和滅藻、緩解阻垢的原理,進而減少水循環管道堵塞問題。在使用化學方法中,應嚴格控制水質穩定劑的投放量,如無法對投放量進行準確測量,可在水質穩定劑投放之間,對水質水循環管道中的水質進行詳細分析,并結合動態模擬的實踐結果,對水質穩定劑的投放量進行分析和計算。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一区欧美二区 | 日韩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变态在线播放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 久久高清亚洲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