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人社區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48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6-1613-01
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的健康需求也在不斷的改變,平時可以通過媒體或走出家門踏上社會來了解健康知識,從而改變原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行為,通過健康體檢來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由此達到無病防病,有病治療的最佳目的。但隨著年齡的逐年增加,人體到了老年,各種器官逐漸衰退,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他們需要更新健康知識,在住院后需要得到最佳治療,更需要針對自己的疾病了解康復知識,這就需要護士對他們進行健康知識宣教,使他們在今后更好地把握身體,更好地生活。1 社區老年人健康現狀
1.1 老年人由于各種生理功能的衰退,包括記憶力、聽力、視力、減退,反應遲鈍,骨骼肌肉功能減退而導致運動功能減退等,由此帶來許多不利因素使老年人的心理產生一系列障礙;不同的病種對老年患者的心理刺激也不同,許多老年人因對有些疾病的了解似懂非懂發生誤解而產生心理障礙,猜測自己病情的發展前景,從而加重了病情。
1.2 主要行為因素為缺乏體育鍛煉,受傳統觀念影響,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做家務也是在運動鍛煉,沒必要浪費時間。
1.3 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嗜酒、暴飲暴食、飲食結構不合理,過多服用腌制品和油脂類食品等而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
1.4 缺乏醫學常識和急救知識,遇到緊急情況往往不知所措,如:糖尿病患者往往出現心悸、冷汗、虛弱等低血糖癥狀時,因不了解糖尿病知識忌服糖類而急送醫院救治,就可發生嗜睡、昏迷,甚至死亡。再如:由于老人的吞咽功能逐漸衰退,吃東西稍快或吃果凍之類的食物往往會哽咽在食道,如不及時吐出就會發生生命危險。
1.5 一些不法商販和傳銷組織為了達到盈利的目的,在街道、社區舉辦一些免費的健康講座,用虛假的廣告宣傳誤導老人,老人為了健康購買一些假冒、偽劣的保健品,使他們上當受騙,經濟損失不說,有的服用這類產品使身體產生不良反應,這樣的事每年新聞報道也不少。2 社區護士怎樣做好健康教育,才能滿足廣大老人的需要
2.1 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社區護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軍,作為具體的施教者,要提高全科護士素質、明確為病人提供最佳服務的信念,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長期不懈地采取居民愿意接受的形式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特別是老人在住院期間,應針對所患疾病的誘發因素、臨床癥狀等宣傳應對措施,引導他們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指導他們合理飲食、謹遵醫囑、按時服藥、控制情緒,以免病情加重。
2.2 生命在于運動,人只有堅持鍛煉,身體才能適應外界的能力。社區護士要指導他們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按身體條件許可規定一定的運動量,項目可做廣播操、健身操、散步、打太極拳,并還要學會經常用腦,讀報、看新聞、下棋等。老年患者出院后,應根據老人疾病的恢復情況做適當的運動,如做功能操等,要滿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更要注重他們心理需求,對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要指導其家屬和陪護幫助患者的肢體被動鍛煉,定時翻身扣背,促進其軀體的血液循環和預防墜積行肺炎的發生。
2.3 指導他們合理營養飲食,合理適當的飲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復,如高血壓患者宜用低鹽低脂飲食等。指導其家屬或陪護注意患者的營養搭配及口感,培養老年患者飲食習慣;如糖尿病人飲食起居要有規律,要戒煙忌酒,定時定量,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因為年齡、體質不同,活動量不同,所消耗的能量也不一樣。年齡越大,消耗的能量越少;而運動越多,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2.4 通過健康教育讓社區老人學會一些簡單的急救知識,讓他們遇到特殊的緊急情況可以首先自救。如:上面提到的糖尿病人低血糖休克時,立即給予服用糖水可緩解癥狀;老人吃東西哽咽是立即用雙拳或椅背用力撞擊胃脘部,臉朝下,使其吐出堵塞在食道的食物等等。總之,不能錯過最佳時機,一旦發生不幸,就會造成終身遺憾。
[關鍵詞] 社區老年人;高脂血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3(b)-138-01
心血管疾病已成為人類首要致死性疾病,血脂增高常在這類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生活質量和健康需求的提高,使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血脂狀況及調脂治療[1]。為研究健康教育對社區老年人健康行為的影響,了解健康教育是否能降低社區老年人增高的三酰甘油的水平,于2005年3月~2007年3月對河源市區內500例老人進行普查,篩選出160例自述三酰甘油增高的老人,經生化檢查確認其中有60例三酰甘油增高,我們對其進行了為期2年的健康教育,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指標
年齡≥60歲,三酰甘油≥1.72 mmol/L,無重要器質性疾病,小學以上文化程度。
1.2教育對象的選擇
與社區居委會聯系,由居委會通知500例以上的老年人來我院免費體檢,向他們發放健康狀況及健康需求調查表,選擇在調查表中自填血脂增高的60例老年人進行體檢后確診為三酰甘油增高的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58~82歲,文化程度為初中以下32例,初中以上28例。
1.3方法
1.3.1教育內容包括四個方面。①飲食指導:指導老年人學會“三低一高”的控制方法,即低熱量、低膽固醇、低糖、高纖維素膳食。②生活指導:提倡規律起居,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③運動指導:提倡有氧運動。運動量的大小以無主觀癥狀(心悸、心絞痛、呼吸困難)為原則。有氧運動有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并教會老年人通過自查心率計算運動量是否適宜(心臟跳動次數+年齡=170),使他們掌握適合本人身體情況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④藥物指導:對通過運動、合理飲食仍不能有效控制血脂的老年人,幫助他們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1.3.2教育方法根據社區老年人居住分散、個體時間隨意性較大等特點,采用因人施教、因病指導的四結合的方法,即:群體教育與個體教育相結合、計劃教育界與隨機教育相結合、電話咨詢與家庭訪視相結合、現場說教與家庭互助相結合。具體做法是:群眾教育由護理部每季度在醫院舉辦1~2次的專題知識講座,每次時間控制在1 h以內。鼓勵老人提問,專家給予解答,根據河源市區居民的特點,授課語言以客家話為主,同時也兼顧到外地的老人所以同時使用普通話。個體教育則由醫院有關科室和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護士組成多個小組,分別承擔60例老人家庭訪視和電話咨詢工作,頻次為第一個月一次,以后每季度一次。組織老年人現身說教,相互間傳授合理調配飲食、身體鍛煉的方法和體會。通過開展家庭互助,使老年人的家人能配合督促老人克服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
1.4效果評價
評價指標:①生化指標,測定每位老人健康教育前后三酰甘油水平。②調查個人健康知識和行為改變情況。
健康教育前后向研究對象發放自行設計的老年人健康知識問卷調查表,該表包括衛生知識、自我保健能力、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等3個方面的28項內容,每項設置了3個可供選擇的答案,根據答案設置分值。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健康教育效果越好。將調查結果分為優>85分、良70~84分、差<70分。共分3個等級。調查表重測信度為0.82,請流行病學專家參與評價,其效度為0.75。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計分析。
2結果
健康教育前后老年人掌握健康知識情況見表1。
本組60例老年人健康教育前三酰甘油為(2.82±1.30) mmol/L,健康教育后為(2.25±1.17) mmol/L,自身前后對照,t=5.36,P<0.05。健康教育后,老年人健康知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
3討論
通過為期2年的健康教育,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對疾病預防與治療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提高。健康教育前許多老人及他們的家人都認為老人“辛勤一輩子了,老了就應該過著享清福、飽口福的晚年幸福生活”[1]。健康教育使他們改變了觀念,自覺參加健康知識講座,走出家門參加體育運動,注意合理搭配膳食。
通過健康教育,本組總體三酰甘油水平下降(P<0.05)。其中女性降低較明顯,男性變化不明顯。在健康教育過程中,我們也感到老年女性比男性參加健康教育的主動性、參加室外身體鍛煉的積極性高。另外,本組38例老年男性中有5例年齡<68歲者出現健康教育后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健康教育前的情況,經調查了解與老年人在血脂檢查前未控制高脂飲食有關,由此可見達到健康教育預期目標的艱巨性。
人口老齡化是多數國家面臨的社會問題。我國老年人口絕對數居世界之首。如何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是當今社會的重要研究課題[2]。通過2年的實踐,我們認為在社區中對三酰甘油增高的老年人開展健康教育確實有效,但應注意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因素對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林維彬,鮑莉莉.分析影響血脂的因素做好體檢人群健康指導[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6):464-465.
[2]惠蓉,張華麗,張茹英,等.西安市1 811例老年人慢性病人群分布特征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20):153-155.
[關鍵詞]口腔健康教育; 社區; 中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 R780.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1-267-02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也逐步形成和不斷深入。“阿拉木圖宣言”對健康的闡述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心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它反映了人類生命活動的生物、心理、社會三個相互聯系的基本方面。它將影響健康的因素進一步擴大包括多種因素:環境因素、社會能夠提供的保健設施、個體及群體的生活方式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六位一體的功能,決定了口腔健康教育的具體工作則是由社區醫務人員主要承擔的。
1 口腔健康教育[1]
健康教育是一門交叉科學,它包涵了醫學、教育學、行為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美學等諸多學科,以教育方式增加大眾的衛生保健知識,通過反復強化教育而加深保健知識的確知信深度,強調自覺自愿,提高自身保健行為和實踐能力。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并鼓勵人們有達到健康狀態的愿望;知道怎樣做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促進每個人或集體努力做好本身應做好的一切;并知道在必要時如何尋求適當的幫助。它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使公眾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預防和控制疾病、促進健康。它的目標在于幫助人們尋求能夠達到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指導人們如何能更健康的生活。口腔健康教育包涵于健康教育。WHO在1970年指出: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們認識到并能終身做到維護口腔健康。采取教育手段如口腔健康教育活動、口腔健康咨詢、信息傳播等促使人們自覺自愿的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確行為,以達到建立口腔健康行為的目的。口腔健康教育是讓人們理解并認可接受各種口腔疾病預防措施的一種教育步驟。
2我國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狀況及危害
口腔健康是人體健康不可分割且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生活質量的決定因素。WHO制定的口腔健康標準是“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制定的口腔健康目標為:80歲老人,至少應保持20顆功能牙。根據國情,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2010年人人享有初級口腔衛生保健”的目標是:65歲及以上老年人保持20顆功能牙的人數百分率農村要達到60%,城市要達到80%。然而我國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狀況較之其它人群尤為令人憂慮。無牙頜、牙根面齲、不健康的牙周及粘膜組織是中老年人主要的口腔問題。而中老年人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齲病和牙周病。
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2]結果顯示:乳牙齲均和患齲率為4.48%和76.55%;人群中6個區段均健康的人數很少,牙石檢出率高達52%一94%。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35~44歲中年人齲齒率為88.1%,65~74歲年齡段的老年人患齲率為98.4%,齲均為14.65顆;城市低于農村,男性低于女性,東部地區最高。該段人群根齲患病率為63.6%,根齲齲均為2.74顆;城市低于農村,男性低于女性,東部地區最低;所患根齲中,齲、補構成比分別為98.1%和1.9%。齲齒患病水平呈上升趨勢。全國65歲~74歲老年人牙周健康率為14.1%,城市低于農村,女性高于男性,中部地區最低。 各地近幾年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也均顯示出相似的結果[3-7]各地的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狀況不均衡,其健康保健狀況與當地的宣傳教育、預防保健措施、經濟發展等息息相關[8-11]。總體上,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狀況令人憂慮。具體表現:牙齦萎縮與牙周附著水平喪失明顯,牙間隙增寬,牙根暴露是中老年人口腔組織變化的特征;與老化有關的主要組織問題是牙根面齲,無牙頜與不健康的牙周與黏膜組織。由于中老年人各種疾病的患病率,功能障礙與殘疾率較青壯年時期明顯增高,所以對醫療保健的需求量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缺牙人數與缺失牙數均增高和增多。而當缺牙占全口牙的四分之一以上時,就會影響到口腔功能,特別是咀嚼功能,影響口腔功能也就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從而影響人的生活質量。
WHO對老年人的流行病調查報告指出,牙周疾病雖患病最多,但是重視程度最差.中老年人現在雖已認識到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的危害性,但對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其與其他全身疾病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卻知之甚少。牙周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齒脫落的主要原因。更是影響心臟、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導致各種死亡率極高疾病的重要成因。老年人肺炎與牙周疾病;心腦血管病與牙周疾病;消化道疾病與牙周疾病;糖尿病與慢性牙周病[12]等,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已被醫學界所證實,揭示了很多作用機制[13]-[16],但公眾對此卻缺乏一定的了解。
3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的現狀
調查研究[17-18]顯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匱乏,口腔健康信念差,口腔衛生行為錯誤率高。口腔健康教育停留在傳統知識層面上,內容不全面,對齲病和牙周病病因的不了解,阻礙了老年人采取自我保健措施。同時,口腔疾病與多種慢性病密切相關,其直接影響機體健康。僅有5.5%的老年人知道糖尿病和牙周病有密切關系。糖尿病會加重牙周病的病情,而牙周病又會影響血糖的控制。口腔疾病給全身健康帶來巨大的隱患,而絕大多數老年人對口腔疾病的危害還沒有正確認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的匱乏不但影響其口腔健康,還直接影響其慢性病的治療,影響其全身健康。中老年人缺乏對牙齒脫落、齲病、牙周病的病因及預防措施的了解,使得其無法建立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同時受教育程度、經濟收入等因素共同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信念的形成。向老年人講授正確的口腔健康知識,幫助老年人確立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是今后開展口腔健康教育的關鍵。
4加大對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是社區口腔健康的發展趨勢
研究證實了[19-23]:廣泛而深入的口腔預防保健知識及技能的培訓可以幫助人群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開展多種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來改變人們對口腔保健的知識、態度和行為,以增進中老年人群對口腔衛生服務的需求。改變觀念 調整服務目標 在注重口腔常見病治療的同時,更應當注重口腔預防的作用。治療的得益人群相對我國的13億人口而言,微乎其微,費工利微;但得益于預防的人群卻可以成百上千的增加,而且一代人的認知行為的改變可以對他們的后代產生深遠的影響,從這一層面而言,卻是薄工利重。由此可見,口腔健康教育應通過社區的口腔醫務人員實施深入于個人、家庭、和社會各個階層;而社區的口腔醫務工作者也應轉變觀念,建立“大衛生”的新觀念。從“以病人為中心”轉為“以健康人為中心”,從“個體為中心”轉為“群體為中心”。
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多來源于媒體的廣告宣傳,從健康教育講座中獲得知識的極少。由于媒體宣傳缺乏系統性、科學性,使得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模糊。維護老年口腔健康,做好老年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在社區,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平臺,開展針對性強的口腔健康教育,系統科學地向老年人講解口腔健康知識,尤其應做好以下內容的健康教育:牙菌斑的相關知識,口腔疾病的病因及早期癥狀,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和口腔衛生行為。在社區進行口腔健康教育的探討社會在進步,進行教育的方式也應與時俱進
1)改進方式強化社區行動,進入社區,建立口腔健康小組;
2)多元化的宣傳教育方法如利用就診時的個別交談;小型專題討論會;利用教育媒介如掛圖、聲像資料或其他教科具進行講授;舉辦講座,圍繞具體問題進行現場示范,讓聽者親自練習加深理解并掌握具體的技能。
3)目標細化確保適宜措施針對特定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標;
4)聯合團隊的伙伴之力,建立檔案、加強研究管理、建立口腔健康檔案,階段性評估工作效果與成效,適時調整工作計劃與進度。
5 總結
社區是中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場所,中老年人是社區保健的重點人群,從中老年人特點出發,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做好社區不同中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幫助中老年人建立正確的口腔健康觀,以實現健康老齡化和人人享有初級口腔衛生保健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胡德渝.預防口腔醫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8.
[2]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8-21.
[3] 王薇,楊汴生,何健,鐘婭,張丁.65歲~74歲老年人口腔疾病流行病學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06,13(3):607-609.
[4] 余哲,韓寧,范勇斌,邵東升.745例老年患者的口腔疾病調查[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7,5(3):146-147.
[5] 松,吳敏節,姜婷,呂亞林,方超,張偉.北京市城區1219名老年人咬合支持狀況的調查[J].北京醫學,2008,30(7):392-395.
[6] 范衛華,歐,章錦才,等.2005年廣東省中老年人余留牙和無牙頜抽樣調查報告[J].廣東牙病防治,2007,15:167-170.
[7] 胡祥文,周仁,李萍,鄭杰,等.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J].口腔醫學,2007,27:162-163.
[8] 劉忠民,高文榮,單楚.延吉市社區老年人口腔衛生保健狀況的調查研究.吉林醫學[J]. 2008,29(5):436-437.
[9] 丁林燦,盧友光,馮巖,蘇柏華,林挺,趙愛梅. 福建省中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福建醫科大學學報[J].2004,38(1)83-85.
[10] 廖旭輝,林煥彩,盧展民,等.廣東省中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狀況[J].中山醫科大學學報,2000,21(4):314-315.
[11] 沈家平, 王林, 陳寧, 王一均, 陸平成.江蘇省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狀況調查[J]. 疾病控制雜志2007,11(1):64-68.
[12] 程睿波,張穎,陶薇,等.遼寧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義齒修復情況調查分析[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7,25:576-579.
[13] 劉萍.糖尿病與牙周病的關系[J].國外醫學情報,1990,20(8):35.
[14] 張代杰,趙先芝,楊學馨.糖尿病與牙周病臨床相互關系得初步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4,14(10):571-574.
[15] 范麗鳳,陸菊明,晉敏,等.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病變及其口腔保健知識與行為的調查[J].護理雜志,2004,21(11):31-33.
[16] 王勤濤.牙周病與全身系統性疾病間的相互關系[J].國外醫學.口腔分冊,2003,30(2):135-137.
[17]劉藝敏,朱炎,嚴浩軍,劉洋,張海霞,李一凡.上海市中老年居民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的調查[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04,25(5):428-430.
[18] 樊明月, 張惠琴, 鄭磊.社區口腔門診保健知識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09,8(8):559-560.
[19] Nowjack-Raymer RE,Gift HC:Knowledge of common of gumdisease[J].J dent Res 72:277,1993.
[20] Sintes J,Butler M,Richardson R,Lover J:Dental caries amongfirst-grade smdems in Oakland[J].J Dent Res,1993,72:279.
[21] Loupe M,Goodkind R Smith B,Clay D:An education to improving acceptancc of dentures by geriatric pafiens[J].J DentRes 66:326,1987.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2019〕5號)以及《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的意見》(陜政辦發〔2019〕36號)精神,加快推進新區養老服務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完善養老服務設施
(一)加強城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打造“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建設,在新城層面建設一院(社區嵌入式綜合福利中心),在社區建設一中心(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在居民小區建設一站(養老服務站點),形成立體復合型養老服務網絡。新建住宅小區嚴格按照標準配建養老服務設施,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老舊小區和已建成居住(小)區無養老服務設施或現有設施未達標的,要通過回購、租賃、改造等方式補足。到2022年基本實現新建居住區及老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90%以上覆蓋,到2023年力爭覆蓋率達100%。(責任單位:新區人社民政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財政局,各新城)
(二)加快推進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持續推進永久保留村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鼓勵各村新建或利用農村社區服務中心、閑置校舍等集體設施改建農村互助幸福院,并高標準配套設施設備。探索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到2023年每個新城至少建成1個,負責向有服務需求且無精神病和法定傳染疾病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空巢老人、失獨老人、高齡及其他生活困難老人提供養老和護理服務,并對轄區內農村互助幸福院、居家養老服務等進行工作指導。因地制宜、多點布局“鄰里型、家庭式”小型養老服務站點,擴充農村養老服務的末梢供給,方便老年人就地就近接受服務。(責任單位:新區人社民政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財政局,各新城)
(三)持續推動綜合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保障養老服務設施用地配置,納入新區國土空間規劃中管控,嚴禁利用養老服務設施用地變相進行房地產開發。加快綜合社會福利中心建設,到2021年秦漢新城、灃西新城、涇河新城綜合社會福利中心全部投入運營,且社會化運營率達到100%。新區兜底型養老服務設施通過各新城綜合社會福利中心進行保障。大力引導優質連鎖型養老服務機構參與新區中端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積極推進以健康養生養老為特色的康養綜合體等高端項目規劃、招商和建設,扶持以健康養生養老為主的特色街區建設,到2023年至少在灃東新城建成1處養老服務康養綜合體項目(紅光路老年公寓)。(責任單位:新區人社民政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財政局,各新城)
(四)深入推進醫養結合機構發展
統籌協調醫療設施與養老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應當開設老年病專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做好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或衛生室、門診部。到2022年,新區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80%的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護理床位占比達到30%。(責任單位:新區教育衛體局、人社民政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新城)
(五)積極推進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
結合新區智慧城市建設,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加快信息技術、智能硬件等產品在養老服務領域的推廣應用。推進“互聯網+”養老服務,推動養老、保健、醫療服務一體化發展。支持各新城建設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推廣智能產品應用,為社區居家老人提供“點餐式”的照料、醫療、家政、送餐、旅游、體育、文化、物流、監護等全方位的養老服務。鼓勵智慧養老服務向農村延伸,為農村獨居、空巢、高齡、失能老人家庭安裝呼叫器,著重為農村困難老人提供緊急救助、臨時幫扶等服務。積極推進養老智能產品進家庭,增強老年家庭的風險防控能力。(責任單位: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人社民政局、教育衛體局,各新城)
二、加強制度支撐
(一)健全基本養老公共服務清單
建立政府購買社區(村)居家養老服務目錄清單,逐步將困難老人探視巡訪、家庭照護床位、上門助浴、助潔、老年人能力評估、失能老人家庭照護人員技術培訓、上門指導與喘息服務、日間照料中心運營、農村互助幸福院運營、老年協會運轉等項目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清單,明確服務對象、內容、標準與提供主體,保障新區老人享受標準化優質養老服務。(責任單位:新區人社民政局、財政局,各新城)
(二)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推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財政代繳政策。加強基本養老保險與低保等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增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防貧減貧功能,建立激勵約束有效、籌資權責清晰、保障水平適度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推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隨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責任單位:新區人社民政局,各新城)
(三)完善老年人醫療保障制度
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加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制度的銜接。加強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在保險經辦、保障水平、服務提供等方面的銜接。優化門診慢性病、門診特殊病相關政策,逐步增加基本醫保門診慢性病醫療服務項目,提高醫保最高支付限額。(責任單位:新區教育衛體局、人社民政局,各新城)
(四)探索建立多層次長期照護保障制度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多渠道籌措資金,適時推行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工作,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保障。積極發揮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的有益補充作用,鼓勵發展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產品,拓展長期照護保險的資金來源渠道。(責任單位:新區教育衛體局、人社民政局、財政局,各新城)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放寬行業準入門檻
支持養老服務業品牌化、規模化、連鎖化發展,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實行備案管理;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在其登記管理機關管轄區域內設立多個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服務網點,并向屬地民政部門報備;對申請設立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實行優先登記。(責任單位:新區行政審批與政務服務局、人社民政局,各新城)
(二)完善扶持政策
由新區人社民政局牽頭,各相關部門參加,全面清理養老服務領域妨礙公平競爭的各項規定,制定出臺新區《養老服務投資扶持政策措施清單》,在資金、土地、稅費、融資、物業費、水電氣暖等方面大力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責任單位:新區人社民政局、財政局、稅務局、發展改革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各新城)
(三)深化醫養結合融合發展
鼓勵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建立醫療機構醫生到養老機構定期坐診機制。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醫務室或配備專職醫生與護士,并實行備案管理。搭建醫養聯盟平臺,為老年人提供在線醫療服務。整合社區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推進醫養服務向社區延伸,建立老年人體檢、查詢、慢性病管理和家庭醫生巡診的社區(村)醫養結合工作機制。到2022年,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家庭簽約服務實現應簽盡簽。發展中醫特色的康復服務,推動中醫藥與養老融合發展,促進中醫藥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強化老年醫學學科建設,開展老年病綜合治療和健康指導服務,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責任單位:新區教育衛體局、人社民政局,各新城)
(四)實施養老服務綜合監管
制定養老服務責任清單,在養老服務領域完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制度全覆蓋。建立健全聯合獎懲機制,成立養老服務行業協會,加強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行黑名單制度,常態化開展老年人產品和服務消費領域侵權行為專項整治,并形成長效機制。(責任單位:新區人社民政局、教育衛體局、市場監督管理局、應急管理局、發展改革局、公安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各新城)
四、提升服務質量
(一)促進機構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實施養老機構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常態化督導養老機構排查整改安全隱患。推進《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全面落實。建立專項獎勵,支持養老機構通過開展標準化創建和星級創建,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鼓勵在養老機構項目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具有專業資質的機構,通過兼并重組、輸出服務技術和品牌等形式,發展跨區域綜合性養老服務集團。(責任單位:新區人社民政局、教育衛體局、市場監督管理局、應急管理局,各新城)
(二)探索推進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
鼓勵發展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產品,為參保人提供個性化長期照護服務。加強對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的扶持,提升家庭照護能力和服務水平。建立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加強與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銜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老年照護需求評估,評估等級作為申請人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養老服務補貼等政策的依據。 (責任單位:新區教育衛體局、人社民政局、財政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各新城)
(三)加強老年人關愛服務
將就醫服務、公共文化設施、司法服務、行業服務、公租房與危房改造等項目納入老年人優待范圍。持續實施居家養老適老化改造,加快推進新區范圍內“老年人優待證”網上辦理,引導和鼓勵各類社會力量尤其是慈善組織面向老年人提供各類關愛服務。(責任單位:新區人社民政局、教育衛體局,各新城)
(四)健全養老服務評估機制
建立并實施老年人能力和需求評估、養老機構等級評估、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等級評估、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評價等機制,及時公開評估評價結果,并作為日常監管等工作的重要依據。(責任單位:新區人社民政局、財政局,各新城)
(五)積極培育為老服務社會組織
大力培育發展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支持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機構建設、提供養老服務,鼓勵促進社會慈善愛心與養老志愿服務資源參與新區養老服務。將養老服務品牌納入西咸新區服務業品牌建設規劃,到2025年培育打造至少10個具有全國或全省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養老服務品牌項目。(責任單位: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人社民政局、招商局,各新城)
(六)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積極推進養老服務領域創業就業,建設新區養老護理員管理系統,在新區層面探索建立養老護理員薪酬制度與崗位補貼制度。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通過住房、子女教育、創業扶持等政策支持,引進新區養老服務業所急需的人才到新區就業創業。到2023年,養老機構護理人員與不同類型老年人比例以及護理人員持證上崗率全面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在新區建立養老服務綜合人才培訓基地,在各新城探索建立實訓基地,將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納入新區創業就業培訓體系和職業教育規劃,加快培養老年教育、醫學、護理、營養、心理、社工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建立健全養老護理員隊伍培訓機制和繼續教育制度。逐步擴大養老人才培訓范圍,將養老服務類社會組織人員、慈善養老人士、養老服務志愿者、農村互助幸福院工作人員、老年協會骨干分子等納入培訓范圍,全面提升養老服務隊伍素質,到2023年通過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建立養老服務隊伍崗前培訓與繼續教育長效機制,養老服務人才短缺狀況得到有效緩解。(責任單位:新區人社民政局、組織部、教育衛體局,各新城)
五、強化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全區各級各相關部門都要高度重視,將養老服務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強力推進實施。新區人社民政局要牽頭建立養老服務聯席會議制度,由新區分管委領導召集,定期檢查、通報工作進展,及時協調解決養老服務工作有關問題,確保各項任務按期落實。各新城要把養老服務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落實,并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統籌各方資源,加強能力建設,推動養老服務發展。(責任單位:新區各相關部門,各新城)
(二)加強信息公開
各新城都要公開轄區內養老服務通用政策、業務辦理、行業管理、服務資源、標準規范等基本數據信息,并逐步增加養老服務設施評估結果、養老公共服務清單等事項。新區相關部門要建立完善養老服務監測分析與發展評價機制,加強行業發展統計監測工作。(責任單位:新區各相關部門,各新城)
(三)強化資金扶持
城市退休老人社會發展適應狀況
總體上,城市退休老人不適應社會發展的比例比較高。分析顯示,城市退休老人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比例為64.6%,真正能夠適應的僅三分之一左右,為35.4%。1991年通過的《聯合國老年人原則》倡導老年人積極參與,強調“老年人應始終融合于社會”,建立一個“不分年齡的共享社會”。但是,在社會快速轉型期,城市退休老人的社會發展適應問題還比較嚴重。具體看,城市退休老人社會發展適應在性別、受教育程度、健康、經濟、是否為干部、婚姻等方面差異顯著,而年齡方面的差異較小。性別方面,男性退休老人的社會發展適應比女性高。傳統社會中,男性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比較高,他們社會網絡也比較廣,這些都有利于他們社會發展適應。具體到受教育程度,我們看到受教育程度和社會適應之間呈U型分布,受教育水平非常低的老人,如不識字和受教育程度為小學的老人,他們社會發展適應的程度高于受教育為初中的老人,這種現象的存在,或許是因為受教育程度非常低的老人,他們往往為自己的教育水平所限對社會發展比較麻木,而受教育程度為初中的老人,他們雖然有“文化”,但是,文化水平的不高使他們往往在適應社會發展上存在“有心無力”的窘境,導致他們社會發展適應比較低。另外,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上的老人,他們的社會適應更強,這些老人對新事物容易接受,對社會發展變化也更容易以理性、發展和靈活的方式去看待,受傳統觀念束縛也比較少,對社會發展適應的能力也較強。年齡對城市退休老人的社會發展適應沒有影響,不同年齡的老人在社會發展適應上差異很小。這也和以往研究結論相一致,陳勃發現,老年人社會適應的好壞,年齡因素沒有直接相關,只是發揮著中介作用(陳勃,2010)。婚姻上,喪偶老人的社會發展適應低于有配偶的老人。對于有配偶老人來講,夫妻之間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幫助,擁有更多資源促進他們在一些困境中采取積極、主動的應對策略,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但對喪偶老人來講,孤獨成為喪偶后面臨的一個最顯著的問題(Lopata,1982)。研究顯示,對女性喪偶老人來講,丈夫的去世意味著家務的分工和生活的依賴難以為繼,她們成為沒人注意的老太婆。對于男性來說,妻子的死不僅使丈夫失去了一位伴侶,還會使他們脫離親屬、家庭和通常意義上的外部世界(福里可斯,1979)。因此,喪偶者失去的不僅僅是配偶,還喪失了許多對他十分重要的人,如朋友、鄰居、親屬,以及某些組織機構等,這些資源的減少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社會發展適應。隨著經濟狀況的改善,城市退休老人的社會發展適應越強。相比較而言,經濟狀況越好的老人,他們也越容易利用自身的經濟資源改善自身的不足,從而趕上社會發展步伐,如上老年大學,可以提升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去旅游,可以不斷擴大自己的視野,接受更多新事物、新思想等,這無疑提升他們對社會發展的適應能力。如同經濟狀況,退休老人的健康狀況越好,他們社會發展適應的能力就越強。健康不僅是自身的一項重要資本,擁有健康的人,他們對生活也會更加自信,面對社會發展適應的困難他們也更可能采取積極、主動的方式來應對。再有,退休前是否為干部,在社會發展適應上也存在明顯差異。退休前為干部的老人,他們社會發展適應能力好于普通的群眾。作為干部,他們不僅擁有各類資源分配的優勢,也具有更加廣闊的社會網絡資源,即使是退休,他們擁有和運用各類資源的能力仍然比較強,這樣,和普通老人相比,他們在社會發展適應上也呈現出更加明顯的優勢。
城市退休老年人社會發展適應的回歸分析
從上面的分析中看到,城市退休老人是否適應社會發展,和他們性別、婚姻、受教育程度、健康、經濟、是否為干部等有緊密聯系,回歸分析中,我們納入了退休老人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婚姻、健康狀況、經濟狀況、是否為干部和社會網絡等因素,采用forward:conditional方法回歸,從表3可以看出自變量中的受教育程度、健康狀況、經濟狀況、親屬網絡、朋友網絡等變量顯著。受教育程度方面,和前面單因素分析一樣,隨著城市退休老人受教育程度的變化,他們社會發展不適應的可能性呈現倒“U”型分布,如受教育程度為大專水平的老人社會發展不適應的可能性是受教育程度為大學及以上的1.843倍,而受教育程度為中專/高中的老人和文盲的老人社會發展不適應可能性相當,而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和初中水平的城市退休老人社會發展不適應的可能性較高,都比受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的老人高2倍以上。從社會發展適應質量來看,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老人社會發展適應質量會更好,他們的適應才是跟得上社會發展的適應。健康狀況的提升也有利于降低退休老人社會不適應的風險,如健康狀況差的老人社會發展不適應的風險是健康老人的2.803倍,而健康狀況一般的老人只有1.644倍。同樣,經濟狀況越好的老人,社會不適應的風險也越低,如富裕的老人社會不適應的風險只有貧困老人的30.3%,經濟狀況一般的也只有47.5%。另外,退休老人的社會網絡越大,他們社會發展不適應的風險越低。通過社會交往,老年人不僅可以增進了解,還能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樣無疑會增強他們社會發展適應的能力。
關鍵詞:老人社會工作 老人精神生活
一、調試老人精神生活的社會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生理衰退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導致老人成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這主要表現在:
(一)生理問題,進入老年后,機體的衰弱和老化成為必然,慢性病增加。
(二)心理問題:退休和生理上的老化都改變了老年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角色,同時,教育文化的進步又加深了老人和年輕子女之間的隔閡。
(三)經濟問題:老年人失去就業能力以及醫療費用的增加都加重了老人經濟負擔。
(四)社會生活問題:老年人社會活動的減少,社會互動的缺乏使其相互之間更加疏遠,導致社會成就感和社會歸屬感降低。
而這些問題在現階段的我國更加突出。 隨著我國社會流動人口的增高,家庭子女的減,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使人的平均壽命增加,家庭生命周期也在延長,而其中老人處于空巢的時間和數量都呈上升趨勢,空巢老人問題就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社會問題。空巢老人家庭是指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年人家庭和無子女的老年人家庭。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抽樣調查數據(《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一次性抽樣調查數據分析》,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編著,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年版)表明:以被調查的樣本(老人個體)為基礎進行計算,目前中國獨居老人人數占同年齡段老人總數的7.1%;同時,越是年齡大,獨居的比例就越大,60~69歲獨居老人是同年齡段老人的4.8%,70~79歲的比重是9.7%,80歲及以上的比重是12.4%。在城市中,老人獨居的比重為6.6%,要低于全國平均數;在60~69歲和70~79歲這兩個年齡段,也低于全國平均數,分別為4.5%和8.8%;但是,80歲及以上的老人,獨居的比重卻超過全國平均數1.8個百分點,達到14.2%。
空巢老人不只在生活,就醫,外出的方面存在問題,在精神生活更有嚴重的孤獨感,無助感。物質生活方面的問題可以通過扶助,補助,補貼等解決,可以通過國家政策,公共設施的建設緩解,但是這些心理問題卻導致這些老人不能體會到生活的幸福,不能安享晚年。所以調試老年人精神生活的社會工作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
二、調試老人精神社會工作的目的和內容
(一)目的:協助老人維持心理健康,使老人適應各種不良的社會環境,進而過著正常的社會生活。
(二)內容:除了一部分老人能夠自己營建一個令人滿意的晚年生活外,許多老人都需要外在的協助。社會工作者在對老人這一群體開展社會工作時認為,老人有繼續成長和改變的權利,社會工作的目的在于協助他們克服或改變困難。反映到精神生活方面就是強調一個人在他過去、現在和未來整合性的成就,并強調家庭照顧的責任。
加強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導以延長老年健康期。引導老人確立合理的心理期望值,增強心理調適能力,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營造健康的老年心理保健環境。
筆者再總結了前人的成果后認為,具體措施應該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1.社會方面:合理引導其社會角色的轉變。加強這一群的社會活動能力。加強社區的功能,加大社會的關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社會要重視“銀發人力資源”的運用,促進老年人的社會地位的提升。滿足老年人的精神訴求。
2.家庭方面:提升家庭責任感,幫助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家庭養老一直是我國的傳統養老方式,對于老年人精神生活的調試方面,家庭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家庭對于老年人精神生活調試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家庭成員間關系,家庭成員的緊密程度,家庭成員的交流內容和頻率等方面。
3.老人個人方面:提供及時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改善老人的人際關系,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防治心理上迅速老化。這就要求我國盡快建立起配套的社會工作體系。調試老人精神生活社會工作還應當更好的完善。應當提高社會工作者對于這一部分工作的重視程度,并加大這一方面的社會工作的推廣和研究。
三、結語
據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00年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到目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43億,超過總人口的11%。每年以3﹒32!的速度增長。8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1700多萬,每年以5﹒4"在增長。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已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決定。老年人為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關愛老年人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老年人社會工作更要注意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的調試,才能給老年人一個幸福的晚年,才能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黨的十更是將民生中的老年問題提到了新的高度。老年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僅僅表現在物質生活方面,更表現在有一個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因此,要提高社會工作對于老年精神生活調試的作用,從社會方面、家庭方面和老年人個人方面給予全面的指導和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編著.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一次性抽樣調查數據分析[M].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年版
[2]游秀欽.轉型期我國老年社會工作發展路徑的架構[M].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年專刊
[3]丁玉貞.“做好老年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離退休工作處,北京市)
(一)進一步完善城鄉老年居民養老保障機制。積極推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確保城鄉老年居民老有所養。搞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制度銜接,形成城鄉老年居民養老保障長效機制。鞏固農村家庭養老功能,適時提高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標準,逐步縮小城鄉養老保障差距。
(二)進一步完善城鄉老年居民醫療保障機制。積極推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逐步提高城鄉老年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確保城鄉老年居民享有基本醫療保障。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緩解城鄉生活困難老年人的醫療困難。提高各類醫療機構惠民醫療水平,為城鄉老年居民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三)進一步完善企業退休老年人社會化管理制度。加強企業退休老年人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街道、社區要把企業退休老年人納入社區服務范圍,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落實相關政策,改進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四)進一步完善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和保健制度。100歲以上老年人生活補貼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800元。每年免費為我市90歲以上老人提供上門體檢服務一次。發放生活補貼和體檢工作由各區(市)縣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并承擔所需費用。
二、充分認識我市老齡工作面臨的形勢
*年,我市老年人口為101.1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0.8%,開始步入老年型城市。此后,我市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加快,截止20*年6月底,全市老年人口達181.7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6.2%,老年人口較*年增長79.7%,人口老齡化日漸顯現。老齡工作事關社會和諧和穩定,各區(市)縣政府、市政府各部門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認清我市老齡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把老齡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重視老齡工作,更加有效地解決好老齡工作中的各類問題,推動我市老齡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三、進一步完善城鄉為老服務基礎設施
(一)進一步完善城鎮老年福利設施。加快對城鎮國有老年福利設施的改造,完善設施功能,滿足服務需求,提高服務水平。鼓勵社會力量興建老年福利設施,搞好建設規劃,完善優惠政策,吸引民間資金投資老年福利設施建設和改造。整合城鄉基層老年福利設施資源,充分發揮“星光老年之家”在為老服務中的作用。
(二)進一步改善農村老年人居住條件。切實抓好農村敬老院建設,加快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進程,確保新建敬老院的入住率達到83%以上,有入住敬老院意愿的“五保”老人動態入院率達到100%,做到“應進全進”。抓好農村困難老年人危舊房改造工程,結合“三個集中”和災后恢復重建,優先安排落實困難老年人的住房建設。
(三)進一步完善老年活動設施。采取政府投資新建、國有資產調劑等方式,力爭在2010年底前解決好市老年活動中心室內活動場所問題,為老年人開展活動提供方便。建好區(市)縣老年活動中心,在街道(鄉鎮)社區服務中心開辟老年人活動場地,滿足老年人活動需要。把農村基層老年人活動場所建設納入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規劃,作為配套設施抓好落實。
(四)進一步完善老年服務設施。建立和完善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居家養老提供信息服務。依托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服務站,完善社區老年人日托服務設施,為老年人的日間照料提供場所。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公立衛生院,為老年人就醫、防疫保健、康復護理等提供方便。
四、進一步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一)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按照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的原則,大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采取健全工作機構、強化服務隊伍、完善服務體系、整合服務資源、規范服務管理等措施,力爭2010年底前,全市城市社區基本建立起多形式、廣覆蓋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農村90%以上的鄉鎮建有老年服務中心,50%以上的農村社區建有為老服務站點。建立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考評監督機制,促進居家養老服務健康有序發展。
(二)擴大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務。各區(市)縣政府要把老年文化體育和老年教育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積極推進老年文教體育事業發展。加大對老年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抓好老年大學基層分校建設,通過開辦網絡老年大學、電視老年大學等方式,方便老年人就近學習。加強基層老年文體活動陣地建設,豐富老年文學藝術作品,不斷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服務。深入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各項權益。充分發揮基層司法工作機構的作用,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詢、訴訟等法律援助服務。加大基層涉老糾紛調解力度,依法處理和打擊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廣泛開展“助老工程”,按規定減免涉老案件訴訟執行費用,落實各項為老服務優惠政策。
(四)大力發展老年社會服務業。積極推進老年服務社會化、產業化,落實國家對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的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產業。積極培育發展專業化為老服務組織,開發推出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服務項目和產品。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開展老年福利服務,積極推進老年“愛心護理工程”,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服務需求。
五、進一步完善促進老齡事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老齡工作協調配合機制。各區(市)縣要加強對老齡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監督考評機制,解決好老齡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各級老齡工作委員會要發揮好議事協調作用,督促做好涉老政策法規的貫徹實施。各級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要發揮好職能作用,做好調查研究、督促檢查、組織協調、宣傳表彰等日常工作。涉及老齡工作的有關部門要增強工作主動性,按照責任分工抓好各項老齡工作的落實。
(二)加強各級老齡工作隊伍建設。各區(市)縣要根據實際情況配備老齡辦工作人員,采取內部調配、聘用等方式,充實區(市)縣、街道(鄉鎮)老齡工作力量,確保老齡工作正常有序開展。要明確老齡工作人員職責,完善監督考評機制,落實好工作人員待遇。
摘要:老齡化進程中,老年人及其組織的社會參與行為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老齡協會作為老年人的組織載體,在推動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軟管理”、“粘合劑”、“催生劑”等重要作用。未來的老齡協會組織應當從組織建設、經費保障以及因勢利導等方面提升組織參與能力。
關鍵詞 :老齡協會;組織能力;影響力
人口老齡化發展進程中,充分發揮和利用老年人力資源是當前社會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而引導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發展是利用老年人力資源的重要方式。
作為老年群體的重要組織形式,老齡協會在老年人的社會參與過程中發揮重要的管理、引導作用。因此,研究老齡協作對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影響力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老年人及其組織的社會參與現狀
世界老年大會上提出“積極老齡化”的發展理念,其核心價值便是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楊宗傳認為,老年人社會參與應包括參與經濟發展活動、家務勞動、社會文化活動、參與社會人際交往、旅游活動、家庭范圍內參與文化活動等等。通過老年人的社會參與,使老年人能夠正確地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同時也使社會對老年人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和評價。①
我國關于老年社會參與的研究是以“老有所為”的概念提出和進行的,也主要是從“奉獻”的角度進行界定。1994年《中國老齡工作七年發展綱要(1994 年—2000)》首次提出了“五個老有”的老齡工作總目標。其中,“老有所為”指出:“實現老有所為,發揮老年人的作用。鼓勵、支持低齡和健康老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參與社會發展,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可以看出,“老有所為”強調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強調老年人對社會發展繼續發揮作用。②注重研究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事項,在一定程度上是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的反映,更是體現我國以人為本的理念與思想。
1.老年人參與社會事務的意愿
老年人在社會參與中,我們應該重視他們的參與意愿。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到老年人是否真正愿意參與到社會中,從現有調查顯示,③“希望參加”和“有機會就參加”的人數比例非常高,這表明大多數老年人具有參與社會事務的意愿,這不過有些老年人參與意愿強烈而有些對社會參與較為被動。
2.老齡協會參與社會事務的現狀
老年人協會是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組織。中國老齡協會可追溯于1982年3月成立的“老齡問題世界大會中國委員會”,1995年2月19日改為現名。之后,我國老齡管理部門相繼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加強老齡協會組織的相關政策文件:2007年初,全國老齡委下發了“關于加強基層老齡工作的意見”,強調了加強基層老齡工作,必須發揮老年人協會的作用;2012年,全國老齡辦為推動基層老齡協會建設,專門頒布《關于加強基層老年協會建設的意見》文件;2013年7月1日,修訂后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多處提到老年群眾社會組織建設,并明確了其職責和作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2015年前,全國老齡協會組織覆蓋面將達80%以上,這充分說明基層老齡協會組織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肯定與認可,多年來的實踐也證明,基層老年人協會在促進基層老齡工作、推動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和諧社會的建設,保持社會穩定,需要大力推進社會組織和群眾團體的發展。我們應當倡導和鼓勵扶持這種合作包容型的新的社會關系,使更廣泛的人群和團體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來,廣大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更是不可忽視的一支社會力量。④老齡協會組織的參與能力各地情況不一,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狀況和人口素質水平等。一般來說,組織能力較強的老齡協會,老年人不僅組織參與度高,且晚年生活質量水平也相對較高。
二、老齡協會組織對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影響作用
老齡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艱巨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老年協會加強領導、完善機制是搞好老齡工作的重要保證。盡心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務和精神慰藉是社區老年協會工作的主要責任。強化管理是搞好老齡工作的關鍵前提。⑤作為老年人的重要組織,調動和提高老年人參與社會生活是老齡協會的主要出發點。
老年協會的社會影響力來源于其為老年人所辦事的效率與效果。只有充分發揮老年協會的作用,才能體現老年人的社會地位,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當然,對于不同類型的老齡協會,其組織老年人參與的社會事務不同,其影響力亦不盡相同。例如,對于農村的老齡協會,其主要的工作職責是:其一是為老年人服務。作為老年人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判斷參與績效的重要標志就是服務的具體結果,即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其二為參與村政建設。投資村政建設是老年學會的一項重要工作。如參與環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調解鄰里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等等。其三為監督村務公開。村務公開是村莊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核心內容。關系到每個村民的切身利益。老年協會利用自身優勢,能積極參與村務公開監督活動,對監督內容、形式等提出意見和建議,派人參與村務中的財務監督,能起到應有的作用。⑥如此,在組織老年人參與這些村務活動過程中,老齡協會能夠起到橋梁、紐帶作用,將個體的老年群體匯聚成一股推動農村建設發展的新生力量。在城市中,各類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協會也在調動和發揮城市老年人參與城市建設與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積極作用。這些老齡協會既能夠成為黨和政府關心團結和凝聚各特殊群體的橋梁和紐帶,又能夠根據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特點和技能,積極開展各種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提供為社會“再作貢獻”的“舞臺”,同時也豐富了離退休人員的精神生活。
具體而言,老齡協會組織對老年人社會參與行為的影響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對老年人社會參與行為起著“軟管理”作用
全國老齡委辦公室黨組成員閆青春副主任指出:“社會組織的性質和宗旨與老齡事業的基本公益屬性和為老服務目的是完全吻合的,他們自身具有無可比擬的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以其非營利性的規范化管理與服務,可以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經辦和提供公益性、社會性的居家養老、社區照護、機構養護等多種服務的重要力量。”⑦老齡協會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因其主要是老年人根據個人意愿、興趣和利益組織起來的,因而在管理老年人方面具有明顯的組織優勢。一方面,他們更了解老年人社會參與需求,更能理解老年人的社會參與行為,另一方面,因其本身代表老年人群體的利益,因而能夠獲得老年人的信任,在引導、組織老年人參與社會事務的活動中能夠獲得老年群體的支持與擁護,因而可以起到社會組織所具有的“軟管理”作用。
2.對老年人社會參與行為起著“粘合劑”作用
老年人雖然參與社會管理的意愿比較強烈,但受制于身體、時間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因而在是否真正投身于社會活動中往往會持觀望、遲疑等態度。學者調查發現,被邀請或有組織動員仍然是影響我國老年群體社會參與的最重要因素。⑧毫無疑問,如果能夠借助老齡協會去邀請或組織動員老年人,那么老年人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在促進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過程中,老齡協會發揮著重要的粘合劑作用。
3.對老年人社會參與行為起著“催生劑”作用
老齡協會是老年人群體組織,其本身會經常開展各種各樣的適合老年人的活動,例如組織義工、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居家照料、心理疏導等各方面服務。有些老齡協會還組織低齡老年人為高齡老年人進行志愿幫扶。在這些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老齡協會不斷宣傳老有所為的理念,這對老年人潛在的社會參與行為產生了重要的催生作用,有助于培育老年人的社會參與精神。由此,老年人的自立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得到明顯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庭,走向社會,進而服務社會、奉獻社會,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意識和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三、老齡協會組織參與能力的提升路徑
雖然老齡協會在推動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老年群眾組織由于起步較晚,發展時間較短,實力還比較弱小,⑨尚需要在以下方面進一步提升老齡協會組織參與的能力。
1.逐步形成較健全的領導班子和辦事機構
有關領導部門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要負責溝通情況,研究政策建議,加強協調協作,務必形成合力。還要建立經常的學習制度,不定期召開離退休會員的座談會,通報重要工作和重大改革并聽取意見。要多從政治上、思想上關心老年協會的工作,重視各老年協會經驗的總結和交流。最后,要在生活上多加關心,逐步改善離退休專業人員的生活,對有特殊困難的離退休會員提供必要的幫助,切實維護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的合法權益。⑩上級部門的機構保障能有效發揮基層老年協會的作用。
2.加大經費投入,確保老年協會建設要將基層老年協會建設納入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并將老年活動建設室作為民生工程進行立項,也可向省政府申請老年協會建設專項經費,并且對老年協會建設提出規范化的要求。從而使老年協會達到規范化,走向科學化發展,并發揮更大作用。
老年協會能得到有關部門物質方面的支持變更能提升工作的效率與進度,從而促進和諧老年的發展。
3.積極引導,充分發揮老年協會的優勢
老齡協會具有自身的優勢,如更加貼近老年生活,與老年群眾保持更為緊密的血肉聯系。更加實地了解老年群眾的需要,從而制定出正確的對策。老年協會深入基層,能了解老年人的特征,并且清楚知道人才的利用。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不僅能發揮老年協會的作用,更是尊重老年人才,滿足精神所需的體現。所以積極引導老年協會的發展,更大程度上與時俱進,利用人才,不浪費人才。是建設和諧老年的必經之路。
引文注釋
①楊宗傳. 再論老年人口的社會參與[J].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0(01): 061-065.
②段世江張輝. 老年人社會參與的概念和理論基礎研究[J]. 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03):82-83.
③陳茗林志婉. 城市老年人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J].人口學刊,2004(03):30-34.
④居欣如. 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發揮老年協會作用[N].文匯報,2006-08-29.
⑤福建省老年學學會福安陽泉研究小組. 老年協會創辦養老機構開創社區養老服務新路[J]. 載于《老齡問題研究論文集(十二)——積極老齡化研究之四——老年人與發展》,2008(12).276-282.
⑥王義. 農村社會組織參與村莊治理機制探析—以青島萊西市X村老年協會為例[J]. 社團管理研究, 2009(10):29-31.
⑦閆青春.社會組織是發展老齡事業和產業的生力軍[J].理論視野,2013(10):76-77.
⑧李宗華.高功敬.積極老齡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實證研究[J].學習與實踐,2009(, 12):114-121.
⑨孔偉.老齡社會條件下基層老年群體組織社會治理功能探析[J].老齡科學研究.2014,(05):014-022
⑩居欣如. 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發揮老年協會作用[N].文匯報,2006-08-29.
??????安康市老齡辦.抓老年人協會建設促進基層老齡工作協調發展[J]. 陜西老年學通訊,2013(01):061-06.
一、深入開展老齡政策調研,加快推進老齡政策貫徹落實。
高度重視人口快速老齡化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全局性影響,以省市老齡辦、省市委政研室開展的“人口快速老齡化對經濟社會影響與統籌城鄉老齡事業發展問題”調研為契機,積極開展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通過調研,深化對人口老齡化發展特點、規律的認識,準確把握老齡事業發展重點、難點,從現代化建設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協調發展上,為各級黨委、政府提供決策依據,既推進老齡事業發展,又促進人口老齡化條件下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加快健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提高老年人養老保障水平。
大力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在做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的基礎上,繼續推行和普及老年人生活補貼制度。已實行生活補貼的村、社區,要根據條件水平逐漸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補貼標準,沒有實行老年人生活補貼的村、社區,達到全區人均收入水平的要拿出規劃,力爭在2013年實施老年人生活補貼制度,經濟條件不具備的,也要結合實際扎扎實實的為老年人做一件事實,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2013年全區普及率要達到80%以上。同時抓好家庭贍養協議書的簽訂和兌現,推進家庭養老法制化。
大力提高老年人社會福利水平。堅持老年人享受優待的原則,不斷完善優待老年人的政策和辦法,提高困難老年人社會救助水平,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優先納入城鄉低保范圍,認真落實區老齡辦和區民政局聯合制定的提高低保老人保障比例的規定,配合民政部門做好統計審報和發放工作,做到一人不落。抓好以“特困老年人救助基金”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救助。各處鎮要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做好篩選審查上報工作,真正解決貧困老年人的生活困難。要認真做好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的純老年家庭戶優先納入廉租房保障范圍,將農村貧困老年人無房戶、危房戶納入農村危房改造工程。
進一步鞏固完善高齡老人生活補助金發放制度。嚴格按照《區高齡老年人生活補貼金管理辦法》的要求,按步驟、程序做好統計、公示、申報、發放工作。特別是做好符合補助條件、隨子女在外地生活的高齡老人的審報工作。根據財力,2013年爭取適量擴大發放范圍和提高發放標準。
提高老年人醫療保健水平。2013年全區所有老年人納入醫療保障制度覆蓋范圍,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醫療衛生需求。繼續做好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60歲以上老年人的參合率要達到100%,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5%以上,繼續推行減免老年人參合費用的優惠措施,達到全區人均收入水平的村社區必須減免老年人的參合費用。區直單位、處鎮、村社區每年為60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免費進行一次體檢,建立健康檔案,體檢率要達老人數的95%以上。
繼續做好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工作。安康工程是省老齡委在全省推廣的一項惠老活動,納入了年度工作目標,作為工作考核的一項重要依據。各處鎮、村社區要高度重視,指定專人負責,做好參保老年人的登記和保費的收取工作。2013年我區投保率要達到老年人的50%以上。
三、加快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
按照省委省政府“2015年實現全省城鄉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在全省逐步建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全方位服務的信息平臺”的要求,立足我區實際,繼續抓好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區直各涉老部門要根據各自的業務特長和工作職責,分解量化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積極的參與到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中,創造一個全社會關愛,全民參與的良好環境。各處鎮、村社區要結合各自實際,把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內容向多元化延伸。如開辦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把工作向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延伸,做實做細,為全區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2013年,全區69個社區,要達到一站一室一場三店四隊(1個居家養老服務站,1個老年活動室、1處室外活動場所,1個飯店、1個商店、1個藥店或衛生室。1支專業服務隊伍,1支志愿者服務隊伍,1支居民互助服務隊伍,1支老年文體隊伍)。126個村必須達到一站一室三店三隊(1個居家養老服務站,1個老年活動室、1個食品店、1個商店、1個藥店或衛生室,1支志愿者服務隊伍,1支居民互助服務隊伍,1支老年文體隊伍)。
積極開展“幸福家園”創建活動。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范、安全實用、為老服務”的工作方針,本著以點帶面、資源共享、整體推進的原則,深入開展“幸福家園”創建活動,建設全市幸福家園經典工程,打造全省知名具有區特色的養老服務項目。“幸福家園”的創建主要在全區村居建設的為老年人提供集中生活居住的老年公寓、之家、老年服務中心等范圍中進行。創建目標是:利用3年時間創建至少20家,其中今年創建7家。每個處鎮至少1家,達到高質量,高標準,高影響,以點帶面,全面鋪開。通過創建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加強我區基層老齡工作,促進我區村居養老服務業發展,有效解決農村老年人“六個老有”問題,為構建和諧社會,加快建設全省知名服務經濟文化強區發揮積極作用。下半年區老齡辦將組成檢查小組對申報的“幸福家園”,從規劃建設、設施配備、管理運作、規章制度、活動內容、服務質量等方面進行不定期檢查。為保證建設任務的完成,各處鎮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指定專人負責,組織一次調查摸底,拿出工作方案。
四、加強老年文化建設,加快發展老年文體事業。
加強老年文化設施建設。七處鎮都要建起綜合性老年文化體育場所,城區五個辦事處和2鎮至少有1處示范性老年人活動中心,68個社區和30%以上村全部建立老年活動室(站)。
加強老年文體組織建設。重點扶持培養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響的老年文藝、體育團體,區老年體協要充分發揮現有文體隊伍的帶頭作用,加強管理,配訓骨干,在動作的規范和演出的質量上下功夫,打造一批規范、穩定、水平較高的老年文體活動團隊。要加強老年文體活動指導,按照處鎮管理區域配置老年文體活動輔導員,推廣一批適合老年人的文體項目。有條件的處鎮和區直單位舉辦老年文化藝術節、老年運動會等活動,促進基層老年文體活動廣泛開展。
加強老年教育工作。逐步建立覆蓋城鄉、多層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網絡。7處鎮要建立健全老年學校,定期組織活動。有條件的村社區也要開辦老年人學校或老年人課堂,普及法律、科普、生活、保健等知識,提高老年人的自身素質。要發揮文化大院的作用,強化對老年人特別是老年黨員的管理,引導老年人積極關心和參與國家現代化建設,為“三個文明”建設做貢獻。2013年,全區各級各類老年學校在校(注冊)學員不低于老年人口的10%,條件好的處鎮力爭達到15%以上。
五、加強引導,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經濟社會發展。
要建立健全老有所為管理服務機制,各處鎮建立健全老年人才檔案庫,按照老年人的年齡、學歷、個人特長分類建檔。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老有所為活動,充分發揮老年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要加強老年志愿者隊伍建設。各處鎮老年人志愿者分隊要加強老年志愿隊伍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制定出年度工作計劃和近期工作目標,扎扎實實的組織開展活動,打造不老松品牌。
六、加強老齡工作宣傳力度,營造尊老敬老的濃厚氛圍
加強敬老文化建設,突出抓好老齡化形勢、敬老傳統美德和重點工作的宣傳。大力宣傳推廣各類先進典型,特別是為老齡工作做出貢獻的各級組織、社會團體和為老年人獻出愛心的各類先進人物,弘揚社會新風,優化發展老齡工作社會大環境。
加強老齡宣傳隊伍、信息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宣傳工作網絡。抓好平面、網絡和視頻媒體的宣傳。組織好老人節的敬老宣傳月活動,積極利用有線電視臺,宣傳我區老齡工作。辦好老齡網站,同時做好省內和全國主要新聞網站的投稿工作。積極爭取在省市日報和老年報紙刊發稿件,2013年每處鎮在國家省市級新聞媒體發表反映本地老齡工作的新聞稿件不低于10篇,市以下不低于20篇。年內區老齡辦將對新聞稿件進行統計通報。
加強戶外宣傳物建設,充分利用新農村和文化大院建設的有利時機,普及老齡宣傳一條街、一面墻工作。處鎮駐地要有高標準、永久性的敬老標語牌,社區要建一處固定敬老標牌或敬老宣傳櫥窗,每個村都要有老齡宣傳一條街、一面墻或敬老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