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案例教學報告范文

        案例教學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案例教學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案例教學報告

        第1篇:案例教學報告范文

        關鍵詞:考試焦慮;一般心理問題;合理情緒療法;緩解

        1. 一般資料

        何某,性別 男 年齡 18歲 大學一年級學生 少數民族,來自重慶山區。家中有父親、母親和妹妹,家庭貧困。身高1.68米,體型正常,無不良嗜好,家族無精神病史,無器質性傷病史。性格溫和,靦腆,不愛言語,學期勤奮,對自己要求嚴格。因期末考試臨近,自己感覺壓力大、焦慮,晚上睡眠不好,身體疲憊,總是擔心考不好,無法集中精力復習,學習效率下降,情況已持續兩周多,近日有加重的趨勢,不知如何處理,主動前來咨詢。

        2. 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兩周以來,隨著期末考試的臨近,出現了明顯的焦慮,睡眠不好,學習效率顯著下降,緊張不安,主動前來咨詢。

        個人陳述:馬上要期末考試了,我越來越緊張,因為我怕自己考不好。我來自重慶山區,來到大學后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基礎不如同學們的好,上課總是聽不懂,而且容易走神,學習明顯比同學們吃力,尤其是英語,感覺自己差距很大,聽不懂也不敢張口說。期末考試都是幾門比較難的課,我現在每天晚上上自習到11點,躺在床上還要看一會書,可能是因為睡前用腦過度了,這幾天晚上很難入睡,我很擔心,因為晚上睡不好,第二天就容易困,可是好像越擔心我越睡不著。我現在很著急,但是越著急越看不懂,越看不懂就越著急……我從小學習都很好,是我們村里少數幾個考上重點大學的,家里人也一直是拿我當作妹妹的榜樣,可現在我都不知道該怎么面對家里人了……我感覺自己很失敗……

        3. 觀察和他人反映

        觀察到的情況:求助者衣著整齊,身材中等,有禮貌,思維清晰,說話有條理,能充分表達。靦腆內斂,交流時與人眼神接觸少,語速較慢,說話時音量較小。在談及考試或英語學習時,表現出緊張。

        他人反映:舍友反映,求助者遵守校紀班規,講究衛生,按時作息,對自我要求嚴格,是班上的“學霸”。但性格偏內向,言語不多,謙虛溫和,在班上沒有擔任職務,與班上同學關系一般。雖然學習刻苦,但是成績不是很好。求助者最近顯得異常勤奮,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學習上,晚上很晚才回來,回來接著看書,顯得對考試太緊張了。

        4. 原因分析

        導致該來訪者有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

        社會原因:

        (1)社會應激事件所帶來的壓力和沖擊。該同學自覺學業壓力大,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產生了緊張、焦慮的情緒。

        (2)家庭環境原因:該同學生長在山村,家境貧困,從小學習成績良好,背負了家人的期望,因此,學習勤奮、自我要求較高。

        (3)人際關系方面的原因:性格靦腆,很少主動與人交流,所以,家人,朋友,同學和老師不能準確的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和關注以及正確的心理指導

        心理原因:存在非理性認知。

        (1)求助者對自己有絕對化的要求,在“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要求自己必須是學習成績優秀,必須是妹妹的榜樣;認為學習成績不好便很失敗、讓父母失望。

        (2)求助者性格內向,敏感,溝通與人際交往技能比較欠缺,遇到問題不能及時向同學們求助。

        其它原因:未能及時調整學習方式,缺乏有效的學習策略。求助者的學習方式仍停留在高中階段,缺乏對所學知識的整體掌握,不能適應大學快節奏的學習生活,導致其感覺“不如別人”,從而產生壓力。

        5. 評估與診斷

        5.1 診斷

        診斷:一般心理問題——考試焦慮。

        診斷依據:

        (1)情緒上面的不穩定和心理上的焦慮主要來源于生活(期末考試臨近)。

        (2)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持續時間較短,為兩周左右。

        (3)求助者的不良情緒仍在理智的控制下,有主動求助的愿望。

        (4)求助者的反應強度不甚強烈,社會功能沒有嚴重受損,能維持基本的生活、學習,但效率有所下降。

        (5)求助者情緒方面的焦慮主要表現在備考的整個過程當中。

        5.2 鑒別診斷

        (1)與精神病相鑒別:按區分正常與異常心理的三原則,求助者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是一致的,內在的精神活動與外在的行為表現是一致的,人格相對穩定,說明該求助者不屬于精神病性問題。

        (2)與神經癥相鑒別:根據許又新教授診斷神經癥的標準,求助者的心理沖突屬于常形。再根據許又新教授評定神經癥的三標準,第一,求助者病程較短,少于一個月,評1分;第二,求助者可以借助別人的幫助或處境的改變擺脫痛苦,評2分;第三,求助者社會功能受到輕微損害,學習和人際交往略受影響,評1分。總分為4分,排除神經癥的診斷。

        5.3 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心理問題嚴重者,反應強烈并且泛化,病情2個月以上,在社會功能方面造成嚴重影響。但是這位求助者在情緒上面不太強烈,并未泛化,持續的時間也比較短,也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損害,由此推斷,這位求助者并沒有嚴重心理問題。

        6. 咨詢目標的制定

        咨詢師和求助者溝通后,共同商定了如下咨詢目標:

        6.1 近期目標

        (1)解決目前的焦慮,平靜情緒;

        (2)改善睡眠狀況;

        (3)理智分析造成自己目前不良情緒的主、客觀原因,將某些不合理認知調整為與現實相適應的合理認知;

        (4)幫助求助者掌握一定的大學學習技巧,提高學習效率。

        6.2 長遠目標

        (1)幫助求助者形成解決問題的有效行為模式,增強求助者的應對生活壓力和情緒把控方面的能力。

        (2)促進求助者心理健康發展,完善人格。

        7. 咨詢方案的制定

        7.1 咨詢方案

        咨詢過程總為三步:一,是建立咨詢關系,收集資料,進行心理診斷,確定咨詢目標;二,咨詢階段,幫助求助者分析和解決問題,改變其不合理信念;三,是鞏固與結束兩個階段,這樣就可以幫助求助者鞏固在咨詢的過程中所學到的,并同時運用于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以此來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

        7.2 咨詢方法

        采用埃利斯(A.Ellis)的合理情緒療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簡稱RET)。

        7.3 適用原理

        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A.Ellis)創立了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合理情緒療法,主要是為了以邏輯思辨途徑和純理性分析來改變求助者非理性觀念,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問題,并予以正確的引導。其基本理論主要是ABC理論:A(Activating Events)是指誘發性事件,B(Beliefs)是指誘發事件發生之后個體相應而生的信念,即其對誘發事件的看法、解釋與評價,C(Consequences)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結果。一般人們認為,人的情緒和行為反應C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但ABC理論指出,A并非直接引起C,它只是間接原因,而引起行為和情緒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是信念B。也就是說,人們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與他們的信念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的適當的、適度的情緒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因此要改善人們的不良情緒及行為,就要讓人們意識到他們自身所持信念的不合理性,給予適當的干預和引導,使他們的不合理信念向合理信念轉化,從而產生積極地情緒及行為,減弱或消除心理困擾。

        合理情緒療法認為考試這一事件本身不會引起學生的情緒困擾,而是學生持有的關于考試的不合理信念導致了困擾。

        結合求助者自身的情況,認為求助者對自己有絕對化的要求,存在“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認為“我從小成績都比較好,現在也必須很厲害”,要求自己必須考好,否則就是失敗的,無法面對家人。其中存在著認知偏差或不合理的因素,加之求助者的情況屬于一般心理問題,故采用上述咨詢方法。

        7.4 求助者和咨詢師的權利和義務

        (1)求助者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將真實的資料提供給咨詢師;并密切配合;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

        權利:有權利了解咨詢師的真實背景和資格;具體的過程方案以及原理求助者有權了解;對咨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選擇權等。

        義務:尊重咨詢師,以及心理咨詢中心的相關規定。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咨詢師。

        (2)咨詢師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責任: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嚴格遵守保密原則。

        權利:關于求助者的真實資料有權了解;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求助者。

        義務:向求助者告知自己的相關資料,出示相關的證件比如,執業資格證書等。遵守和執行在咨詢過程中雙方商定的相關的的咨詢方案。

        (3)咨詢時間、次數和費用

        咨詢時間:每周1次,每次1小時。

        咨詢費用:根據學校規定,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免費咨詢。

        8.咨詢過程

        8.1 建立咨詢關系和診斷階段(前兩次咨詢)

        第1次咨詢:在咨詢開始時,用開放性問題進行攝入性會談,收集求助者的詳細資料;介紹心理咨詢的性質和限制及咨詢過程中有關事項與規則;引導求助者敘述自己的煩惱,調整心態,通過專注傾聽,使其感覺到被理解和接納,讓求助者于安全的氛圍中,獲得求助者的信任,與其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第2次咨詢:鞏固咨詢關系,了解個人成長史,了解求助者成長環境和家庭教養方式,認識不良的認知模式。求助者和咨詢師共同商定咨詢目標,介紹相應的咨詢方法,過程和原理。并同時制定相應的方案,簽訂書面協議。

        8.2實施心理幫助的咨詢階段(3—4次咨詢)

        第3次咨詢:根據合理情緒療法,在前一次咨詢的基礎上,用ABC理論對求助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運用解釋、面質等技術向求助者說明其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即求助者存在“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

        針對求助者一些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有什么證據證明成績好就是成功?”,“有什么證據證明考試成績不理想家人就不接納你?”等等,通過辯論讓求助者動搖并放棄不合理的信念,引導求助者思考其“我從小成績都很好,現在也應該一樣”、“我必須要考好”這一信念的絕對化和“考不好就是失敗的,無法面對家人”的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取而代之是“每一次考試,只要盡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就好”、“考試只是衡量一段時間來知識學習掌握情況,與能力沒有直接關系”、“父母雖然期待我們在大學學習優秀,但更希望我們健康快樂”、“大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升一個人的綜合能力,而并非僅僅是課程考試成績,我們的精力應該更多地放在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知識技能的實際行動上,而不是浪費在為考試成績的擔憂焦慮上,應重在行動上,這樣才能接近成功”等等,從而,引領求助者領悟自己的思維模式,即“我必須是成績好的好孩子,必須為妹妹樹立好榜樣,否則我就是失敗的”是錯誤的,在某些事情上失敗也不是很可怕,甚至是有益的,如果客觀看待、自己降低期望值也就不會經常體會到焦慮和挫敗感,甚至會因此變得更自信豁達。通過咨詢,最終讓求助者領悟到是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不良的情緒體驗和身體不適,而不是期末考試本身。

        布置家庭作業:求助者應該結合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些事情說明自己的想法。然后對比自己的不合理的理念;多和父母,親戚溝通交流,試問如果沒考好,他們會不會不接納自己;求助者應該仔細閱讀艾埃利斯歸納的11條易引起心理困擾的不合理信念,并且積極地和自身的情況進行對比,簡要的寫出自己閱讀后的感受;最后讓求助者對考試的性質和意義進行思考,并在現階段的備考中開展積極自我暗示,提高自我效能感,調整對自己的期望水平,記錄下自己做了以上調整后的課程備考情況。

        第4次咨詢:檢查評估其家庭作業。結果:在自己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上,求助者分析的比較到位,領悟的也是更進一層。并且坦言父母對他期望仍舊很大,但父母也認為考試成績并不代表一切,對自己要求不要太高。另外,求助者反映經過咨詢后對考試和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認識,能集中精力備考,學習效率明顯提高,睡眠有所改善。

        在求助者有進步時,對他的行為給予了贊賞和鼓勵,并且鼓勵求助者:平常如果自己運用合理的認知和行為方式處理好了一件事情時,不要忘記以及時給自己獎勵的方式進行強化。

        8.3 鞏固與結束階段(第5次咨詢)

        鞏固前幾個階段所取得的結果,指導其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更好地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從談話中可以確認一周以來,求助者認識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與考試焦慮之間的關系,明確了不合理信念是導致自己情緒和行為問題的主要原因,并且,他能將在咨詢中獲得的認知和行為應對技能逐步遷移到現實生活情境中去。

        9. 咨詢效果評估

        求助者的自我評估:求助者認為通過咨詢得到了很大幫助,心情愉快,感到輕松,有力量感,學習效率提高了,睡眠質量也變好了。求助者對考試也有了更為客觀的認識,意識到自己對考試存在不合理認知,是自己給自己太多的壓力,從而本末倒置,把精力都放在了對無法到達自己期望的恐懼和焦慮上了,而不是認真備考。求助者坦承自己通過咨詢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沒有很好完成從高中到大學的學習思想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也認識到大一第一學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正常的,需要一個過渡。求助者表示相信自己能夠順利通過期末考試并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取得進步。

        舍友的評價:求助者還是像往常一樣勤奮,但不是顯得那么緊張,晚自習回來后也不再啃書本,能和大家聊聊天了。

        咨詢師評估:據咨詢師觀察,其在情緒和認知等方面均有進步,軀體癥狀(睡眠不好)也消失,并初步形成了新的較為理性的認知模式,且能用新的認知方式看待世界,能很好的接納自己,掌握了一定的調節自我情緒的技巧,能夠有效開展學習生活,達到了咨詢預期。(作者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第2篇:案例教學報告范文

        一、走訪情況匯總:

        (一)學生情況匯總:

        (1)關于學生之間打架現象,部分同學認為有這種現象;

        (2)平常與父母交流的情況。大部分學生從不交流或偶爾說說自己學習的事情,只有少部分學生什么事情都和父母聊聊,沒有出現“父母不愿意聽”的情況;

        (3)平常有了苦惱最想告訴的人,大部分學生選擇的是“要好的朋友”,少部分選擇的是父母;

        (4)學生性格不同,大多數都很聽話,但是性格倔強的、孤僻的哪個班都有,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往往容易出現問題。

        (二)教師情況匯總:

        (1)對學生管理的問題,老師認為部分學生家長偏袒、溺愛孩子,導致不敢管學生,出一點問題,家長就到學生大吵、大鬧;

        (2)對于學校潛在的事故隱患,大多教師選擇的是交通隱患;

        (3)對于最應該關注的學生,老師們的認識依次是:性格孤僻學生,雙差生,留守學生,單親學生;對于信息渠道對學生的影響,老師們的認識依次是:社會,家庭,電視,網絡。

        (4)多數教師認為家庭教育很關鍵,但多數家庭僅僅滿足于孩子寫完作業,其他放任自流。

        二、現場查看情況匯總:

        1、校舍安全問題,中心小學食堂裂縫問題;

        2、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3、交通安全。主要是撤點并校,學生離家比較遠,有的學生走路,有的是家長用摩托車、三輪車接送,而中心小學緊臨九界省道,過往長途車輛多;

        4、轄區內池塘水庫多,防溺水;

        5、個別學生自身的先天性疾病,如癲癇等,強烈體育運動等容易導致問題。

        三、建議

        第3篇:案例教學報告范文

        關鍵詞 人際交往 認知療法 合理情緒療法 修通 整合

        1 基本資料

        1.1 一般資料

        王某,女,20歲,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家中有務農的母親和一個正在上初中的弟弟。其母親嚴格,對孩子們抱有很大希望。家庭條件比較困難。

        1.2 主訴

        來訪者在與同學交往出現問題,內心苦悶,感覺被人疏遠和誤解,一度對周圍的事物失去興趣。本學期開始,來訪者都感覺與同學交往沒有任何意思。來訪者沒有男朋友,平時除了學習和做兼職,就是在校學生會和校紅十字會工作。來訪者在班級中擔任班長一職。學習成績處于中上等。在班級中,來訪者與一些很活躍的女生有矛盾。她與在校學生會和校紅十字會的同事關系融洽,與父母的關系不是很親密。來訪者有很多困惑和苦悶,無人可以傾訴。

        1.3 咨詢師的觀察和了解到的情況

        來訪者衣著樸素整潔,言語舉止有禮貌,談話中保持目光接觸。

        咨詢師了解到:來訪者的人際交往問題主要存在于與本班同學和家人之間。矛盾的肇始是來訪者擊敗幾個平時很活躍的同學當選班長。但是從那時起來訪者感到難以處理此事,并且覺得當同學面說話會讓她感到緊張。她覺得自己必須將每一個細節都做到完美無缺。因此,班長的工作使她感到非常累。來訪者的母親對她的管教嚴格,小時候她經常由于犯錯而被母親趕出家門,有時還被母親寄養在親戚家。

        2 診斷與鑒別診斷

        2.1 心理測量結果

        使用樹木——人格測驗,對五個有代表性的維度對來訪者的材料進行考察,結論排除存在明顯的人格問題。

        2.2 評估與診斷

        2.2.1 評估

        (1)樹木——人格測驗指標正常,排除嚴重人格異常;(2)病程不超過3個月,記1分;痛苦程度為感到很痛苦,記2分;社會功能沒有嚴重影響,沒有實際回避行為,記1分。共4分,不構成神經癥標準;(3)來訪者的心理沖突:面對同學會緊張,但是作為班長,工作不得不做。矛盾屬于現實型和常型的,因此同樣排除神經癥。

        2.2.2 診斷

        對綜合所收集的資料的評估,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3 問題成因分析

        3.1 生物原因

        來訪者的問題中沒有明顯的生物原因,無精神病史和家族病史。

        3.2 社會原因

        一是生活壓力大,需要自己打工支持;二是與家人(尤其與母親)交流甚少,心理上感知到家庭支持不足;三是自小常輾轉寄住,不被寄養家庭善待;四是當地風氣,女孩不必讀很多書,應該早點嫁人。

        3.3 心理原因

        (1)個性因素:早期經歷造成的內向和自我封閉;(2)認知:不合理信念——我必須做到完美,并且在做不到完美時會產生負性情緒,自己不能良好宣泄;(3)行為:強迫自己去做不情愿做的工作;(4)應對方式:向內歸因為主要的歸因方式,并且有過多的自責。

        4 咨詢方案

        4.1 咨詢目標

        4.1.1 具體目標

        (1)來訪者通過詳細敘述,使咨訪雙方對問題都能得到梳理,并促進來訪者思考;(2)根絕貝克的認知發展模型,明確來訪者影響認知建構的重要事件和運作模式;(3)宣泄不合理情緒,并使來訪者體驗合理情緒宣泄;(4)以合理情緒療法為基礎,與已明確的來訪者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

        4.1.2 最終目標

        在來訪者已形成的人際交往觀念的基礎上,鞏固并自我發展,最終促進個人的成長。

        4.2 所依據的理論和擬采用的技術

        4.2.1 貝克認知療法

        貝克的認知療法是強調識別和改變消極想法與不良信念的領悟療法。貝克認為人們如何感知和行動時取決于他們如何感知和構建自己經驗。該療法的核心是:找到并檢驗當事人的自動負性想法和功能失調性假設。本案例中使用的是貝克的功能失調假設的識別和矯正技術,主要用于識別功能性失調,查找負性自動想法的主題、邏輯錯誤和盤問追根法。4.2.2 格式塔療法的空椅子技術

        如Robert Philips所說的:沖突并不會造成問題,往往是逃避它才造成了問題。完形學派的咨詢中,常常讓個案的內在矛盾呈現出來,再讓個案交替地處于兩極之中,體驗兩極的對立中。體驗兩極的對話過程,藉由這個過程整合個案。空椅子技術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傾訴宣泄式、自我對話式和“他人”對話式。本案采用第一種。這種形式一般只需要一張椅子,把這張椅子放在來訪者的面前,假定某人坐在這張椅子上。來訪者把自己內心想對他說卻沒機會或沒來得及說的話表達出來,從而使內心趨于平和。

        4.2.3 合理情緒療法

        艾利斯的ABC理論認為人對誘發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釋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和反應的直接原因。其主要技術有:與不合理信念辯論,合理情緒想象技術和認知性的家庭作業等。本案例中主要采取第一種和第三種。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法是讓持念者說出自己的觀點,然后依照其觀點進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謬論,使其認識到自己先前思維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動加以矯正。

        4.3 實施的步驟

        4.3.1 咨詢關系建立與診斷評估階段

        咨詢師請來訪者填寫咨詢登記表,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定,之后給她一個傾訴的機會,把自己的近期的感受表達出來。使咨詢師詳細了解來訪者問題的表現、形成原因、發生的背景和演變的過程,特別是探求來訪者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進行相關的心理測驗。將測驗結果反饋給求助者,并對問題做出初步分析。

        4.3.2 咨詢階段

        (1)深入會談。鞏固咨詢關系的同時,發現影響來訪者認知模型形成的早期經驗,并使來訪者能將以前的經驗以正視和逐步接受;(2)使用空椅子技術,使來訪者宣泄出與之前負性早期經驗有關的情緒,在內部達到能量的正常流動,使內心的本能沖動需要與挫折經歷達到沖突的整合;(3)使用合理情緒療法的技術,修通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情緒和行為困擾,用新的合理的認知予以取代;(4)使用RET自助表作為家庭作業進行練習,鞏固新習得的認知觀念。

        4.3.3 結束與鞏固階段

        當咨詢的具體近期目標已經達成,而且來訪者已開始有對未來的展望時,可以考慮咨詢的終結。

        5 咨詢效果評估

        來訪者感到幾次咨詢后,感覺心里不再有沉甸甸的感覺。期間組織的兩次班級活動,得到了同學們的支持。對將要組織的活動,來訪者不再非常緊張,也不會覺得自己會做不好。來訪者對自己的未來不再看成迷霧一片,并對未來有了清晰的短期規劃。

        6 總結

        6.1 本案需改進和需要肯定的方面

        經過六次咨詢,咨詢師幫助來訪者解決了一些與社交、情緒和認知有關的問題,但是由于時間比較短,也存在不少問題:不少與表面問題有關的深層問題被忽略了,咨詢過程中咨詢師解釋的地方過多。

        咨詢可以肯定的地方,是咨詢師在不同的階段整合的使用不同的方法,并且達到了預期收效。從整個咨詢的過程來看,整合的連結被證明是恰當和緊密的。而且咨詢師可以應咨詢的需要,使用一些額外技術,幫助咨詢順利進行。

        6.2 本案的經驗總結

        第4篇:案例教學報告范文

        關鍵詞:郝莊模式 新課改 學案教學 自主探究

        我校在進行了郝莊模式的教學改革后,越來越注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重視人的發展和培養,注重人文主義的教育。它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是僅注重知識研究的結果,而是更重視研究知識的過程;不是僅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是更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新課改以來,課堂教學改革精彩紛呈,學案教學因其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同。

        一、學案教學的理論依據

        著名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英國哲學家、教育家羅素也認為“教育是一種很難傳授的藝術”。現代教育家、全國特級教師魏書生也說“教師的工作就是有效地教育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是一種能動建構的過程。知識是通過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獲得的。

        二、學案教學的程序模式

        運用學案的課堂教學可以分為五個時間段。前15分鐘,通過學生的自主預習引導學生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采用的方法是:學生進行實驗活動,并回答或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第二個15分鐘,學生展示內化知識、加強記憶。然后用5分鐘,生生質疑,師生質疑,對自學時存在的問題,共同討論探究解決,教師適時引導、點撥、補充和完善。并用10分鐘時間進行隨堂鞏固,讓學生做學案上的“隨堂訓練”,允許學生討論,對存在問題的題目教師引導、點撥進行解決。最后用5分鐘時間進行隨堂測試,以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

        三、學案的編寫

        1.學案的基本內容

        學案教學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角度出發,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學案指導學生針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目的、有重點地精讀、細讀,把握所學內容與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系,思考學案提出的問題,用雙色筆記下思考所得及疑點、難點。

        2.學案編寫的原則

        (1)呈現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教師教學根據的需要與學生的學習水平相聯系,以互補為原則,教師自主選擇,個性化整合。學案成為呈現整合資源的載體。

        (2)呈現學習思路,形成知識完整性。學案在課前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的線索,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后便于學生復習鞏固,整體構建知識體系。

        (3)呈現學生的主體性。學案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做、自練的方法和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對學習的興趣。

        (4)呈現層次性與針對性。學案的編寫應該充分考慮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使學案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適應性。同時,學案也應體現教師對教材的針對性,針對不一樣的內容,用不同的方式來運用學案,使學案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四、學案的使用

        學案教學越來越適應新課改后的課堂教學,如何用好學案也是學案教學有效的關鍵。學案的有效使用應包括課前、課堂、課后三個階段。

        (1)課前。主要是知識回顧與預習。部分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相關知識的復習,激活學生的思維;部分給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內容提供了一個詳細的提綱,并通過填空方式初步檢測和鞏固預習的核心內容,為課堂教學做好了一定的知識儲備。

        (2)課堂。主要是新知探究活動、知識消化、質疑分析和隨堂測評。在教學中教師不應是講知識,而應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在學案中要引導學生提問,創設問題的情況,提供探究的資源,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課后。主要是學生課后自主訓練、知識總結和錯題整理。一方面學生以學案為線索進行復習建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的解題,加強教學信息反饋,評價教學效果,不斷調整教學設計,從學生中獲取有價值的教學思路。

        學案教學目標是學生學習的目標,根據學生現有知識、自學能力水平和教學的要求,參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學生學習的方案。學案教學法較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實驗如何適時完成,怎樣滿足不同層次學生探究能力,對學生評價的方式等都需完善。另外,某些內容若采用此法則會將課時拉得太長,耽誤以后教學任務的進行。因此,學案教學還需要逐步滲透,精心設計,合理使用。

        附課例:

        教學內容:第三節 摩擦力

        分析教材:

        滑動摩擦力的定義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學中應使學生能直觀看到由于物體運動,在物體的表面上產生了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學生通過探究實驗了解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在學習中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作出猜想,設計實驗并獨立完成實驗,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教師對學習方法的引領,培養學生的能力。

        學習目標: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3.知道摩擦力的利和弊。怎樣增大或減小摩擦。

        教學重點: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教學難點:

        滑動摩擦力的定義。

        教學過程:

        懸問征解引入新課:

        提出問題:有什么辦法在不使用任何工具情況下,用手豎直地把一本書提起的同時,將另一本書也“粘”起?

        邊思考邊動手實驗,探求可行方案,并根據學案提示進行學習。

        自主學習:

        任務一:摩擦力及其產生原因。

        學生活動一、二。(教師關注學困生、問題生。)

        歸納與小結:摩擦力產生的條件:1.兩個物體必須___。2.兩個物體間發生___。

        我認為還有以下一些發現:___。

        學生解決懸問征解。

        任務二: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實驗活動:根據活動二、三寫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的猜想。(提示:同學分工,記錄小組的猜想。)

        學生活動三:(引導:小組中的實驗方法、實驗表格、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等。)

        結論是:滑動摩擦與___(有或無)關。

        綜合以上各小組結論:滑動摩擦力與

        ___、___有關,其關系是___。

        交流所學。

        任務三: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應用。

        學生活動四:組織同學進行所學交流。

        用力將橡皮擦在寫有鉛筆字跡的紙上滑動;

        用小刀在橡皮擦上切一根細長橡皮條,用手拿住橡皮條頂端在紙面上做滑動摩擦;

        用手指沿水平方向推桌面上物理書做勻速直線運動;

        把物理書的一端架在筆盒上成一斜面,先把一支圓珠筆從斜面上自由滾下,再把筆豎放在斜面上,用手輕碰筆滑動一小段后停止滑動。

        介紹水翼船、氣墊船、磁懸浮列車。

        第三節 摩擦力學案

        自主學習:

        任務一:摩擦力及其產生原因。

        活動一:將兩本書,一頁一頁交叉地疊在一起,然后用力向兩邊拉出,比較較薄兩本書與較厚兩本書用力拉的情況。

        活動二:將一張紙夾在物理課本里,用力將紙拉出!比較紙夾在書的上面時和下面時的用力情況。

        歸納與小結:摩擦力產生的條件:1.兩個物體必須___。2.兩個物體間發生

        ___。

        我認為還有以下一些發現:___。

        任務二: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實驗活動:閱讀課本及活動一和二,寫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的猜想:

        ___。

        活動三:請你們組選擇一項猜測設計并完成實驗。(填寫以下各項)

        要完成的猜想是:___。

        計劃怎樣用彈簧測力計測摩擦力的大小?

        計劃采用的實驗方法:___。

        計劃設計記錄數據的表格:___。

        結論是:滑動摩擦與___(有或無)關。

        綜合以上各小組結論:滑動摩擦力與

        ___、___有關,其關系是___。

        任務三: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應用。

        活動四:1.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

        想象:如果沒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樣子?

        2.鞋底為什么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3.汽車在冰面上打滑,你有什么方法解決?

        4.滑雪比賽滑雪時板與雪間的摩擦有害還是有益?怎樣減小摩擦力?

        第5篇:案例教學報告范文

        第二實幼教職工總數58人,其中核編數30人(實際在編29人),自聘27人(保育員12名、炊事員6名、保安2名、門衛1名、保潔員1名、體育專任教師1名(男)、臨時代課教師4名<教師產假短期代課>)。12個教學班均按2教1保的標準配備,且專任教師公辦率達100%。

        第二實幼的專任教師隊伍是一支年輕化、學歷高、基礎好的隊伍,100%獲得教師資格證書,大專及以上學歷達97%。其中高級教師1人,一級教師11人,二級教師15人,三級教師2人。這是一支以90后為主力軍的隊伍,是一支教齡短、保教實踐經驗相對不足的隊伍,但同時又是一支興趣廣泛、個性鮮明、樂觀進取、勤于思考、勇于實踐、對職業規劃逐漸明晰的隊伍。后勤隊伍是一支以媽媽團為主體的隊伍,保育員100%取得保育員資格證書及健康證,是一支愛崗敬業、工作扎實、對照顧看護幼兒,清潔環境衛生、幼兒飲食烹飪有著豐富經驗的隊伍。

        三年來第二實幼立足辦園理念、立足師資隊伍現狀,結合《指南》《幼兒園教師發展專業標準》精神,狠抓師資隊伍建設,重在提高教師的師德和師能,致力鍛造一支行仁愛、崇博雅、精保教的和慧教師團隊。

        第6篇:案例教學報告范文

        關鍵詞:案例研究型;團隊學習;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8-0171-02

        相比傳統教學模式,案例研究型團隊學習模式能夠能夠幫助學生從傳統填鴨式被動學習中解脫出來,通過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在提高其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加研究能力的鍛煉。因此,近年來類似教學方法在很多高校課程教學過程中得到應用[1-6]。本課程組從2013年開始在《物理化學》課程教學中探索采用案例研究型團隊學習模式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為了便于對教學目標達成度進行分析[7],筆者在吸收兄弟院校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一套案例研究型團隊學習模式的考核指標體系。在該考核指標體系中,每個學生最終得到的成績來自三個部分:團隊整體成績、個人成績和角色加分三部分。

        一、團隊整體成績

        團隊整體成績中,我們主要關注“小組學習研討記錄”、“小組學習研討發言報告”、“小組發言的現場評分”和“匯編材料”(見表1)。對于小組研討記錄,我們主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討論內容、文本記錄能力。筆者要求學生提供書面研討記錄。當然,由于現在不少學生習慣用電腦做記錄或者進行網上討論,其整理出的研討記錄就無所謂“字跡工整”了。因此,這一項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正的。小組學習研討發言報告,是整個團隊學習過程的總報告,因此,我們重點關注了發言報告的全面性、思路清晰程度和書面格式。現場發言,即小組答辯匯報。本課程組采用三位評委共同打分求均值的方式,主要關注答辯同學的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對研討主題的熟悉程度。

        二、個人成績

        表2給出了學生的個人成績評分表,個人成績主要來自所查閱的文獻和個人自主學習研究報告的質量。與團隊整體成績一樣,評分表對需要學生掌握的能力項目都給出了具體的評分點。本課程要求學生通過個人自主學習研究報告的撰寫在熟悉物理化學課程的知識點的同時,對這些知識點在所涉專業中的應用有所了解。通過表2的評分,我們可以準確對教學目標達成度進行評價。

        三、角色加分

        每個學生的最終成績除了與所屬團隊整體成績和個人成績相關外,還可以根據其在團隊中的角色得到加分。目前,我們對小組發言人、記錄員、研討主持人和組長分別給予不超過20%、10%、5%和10%的酌情加分。

        四、總結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可以發現,本文提出的評價指標體系,有這么幾個顯著特征:

        1.給分點具體明確,便于評分使用,同時也有利于對全班同學對不同得分點掌握程度進行統計分析。

        2.團隊整體成績和個人成績評價表中的給分點針對性強,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搭便車”和“一枝獨秀”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熊振海,邵則淮.案例研究型團隊學習模式在《物理化學》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8).

        [2]李淑蘭,唐紅梅.大學英語課程團隊學習模式的調查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2).

        [3]王曉燕,鄧旭東.基于學習型團隊的案例教學法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9).

        [4]周露陽,李生校.案例研究型團隊學習:本科工商管理課程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12).

        [5]錢國英.以教學方法改革為突破口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0,(6).

        第7篇:案例教學報告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教學改革;電力電子技術

        作者簡介:王曉剛(1976-),男,吉林長春人,廣州大學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王清(1963-),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廣州大學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自動化系主任,副教授。(廣東 廣州 510006)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大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2-0077-02

        2010年教育部提出實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其主要目標是培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促進工程教育改革和創新,全面提高我國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1]在此背景下,必須對現有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本文在廣州大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的資助下,以“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為對象,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應用案例教學法,改善了教學效果,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滿足社會的要求。

        一、“電力電子技術”課堂教學現狀

        “電力電子技術”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也是“運動控制系統”的先修課程,在專業培養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從國內各高等院校的現狀來看,課堂教學存在著較大的不足,主要表現為:

        1.教學內容陳舊

        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許多新型電路、控制方法和應用在教材中并未提及,造成學生學與用脫節,該問題在畢業設計中表現得比較突出。

        2.教學方法落后

        傳統的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授課方式仍大行其道,課堂氛圍沉悶,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與互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高,許多學生將學習目標降低為通過考試獲得學分,這與卓越計劃中“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特點相背離。

        3.教學手段單一

        目前大多數院校已經采用多媒體教學,有的還利用各種仿真軟件演示電路的波形。但多媒體的利用并不充分,基本上還是教師演示給學生看,效果必然要大打折扣。

        針對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各學校的相關教師或教學團隊紛紛嘗試教學改革。三峽大學開發了電力電子電路flash動態演示課件,直觀生動地再現了電路的動態特性;[2]重慶科技學院采用工程案例教學法,通過實際案例使學生將平時分散學習的知識綜合起來,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過程,讓學生知道學有所用,體會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3]合肥工業大學采用從果到因的逆向思維教學法,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4]北京科技大學提出了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方法。[5]上述“電力電子技術”教學改革為廣州大學該課程的改革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二、案例教學法的可行性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師根據工程生產實際給出若干案例,學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組,在教師地引導下組織文獻查閱、研究和討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案例的設計后,通過報告的形式匯報研究成果,匯報完成后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對相關問題的討論。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發掘者,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案例教學法的優勢十分突出,大大改善了教學效果,因此已經在我國高校的課堂教學中得到應用。[6,7]

        電力電子技術在工業生產和國民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也綜合了電子技術、電路、自動控制等多個學科,因此具有很強的工程性和綜合性。同時,“電力電子技術”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因此必須重視實踐性教學。

        在“電力電子技術”的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對于達到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求,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改善教學效果,大有裨益。

        三、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新型教學法的實施步驟為:

        1.提出課題(案例)

        將全班學生分為5個課題小組,小組可由教師劃定,學生也可以自由組合。根據“電力電子技術”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要求,選取實踐性較強的5個案例,分配給5個課題小組,每個小組負責1個課題,課題的選擇由各組自行協商。由于學生剛剛接觸“電力電子技術”,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需注意案例的難度,案例不能過于簡單,需具有挑戰性,但也不能難度過大,占用學生過多的時間,甚至令學生失去興趣。經過實踐,筆者給出的第一批5個案例為:級聯式晶閘管整流器的設計、高功率因數PWM整流器的設計、SPWM逆變電源的設計、矩形波交流電源的設計、高頻高壓脈沖電源的設計。當然,案例的選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防止部分學生向上一屆學生索要案例設計結果,同時考慮到電力電子技術發展迅速,每一屆教學中都將對案例進行修改或更換。

        2.研究學習

        各課題小組根據案例的要求,進行分工合作,首先要充分理解教材,判斷案例涉及教材中的哪部分章節的內容,深入閱讀教材,然后根據教師提供的文獻資料及學習方法,通過圖書館、期刊網等文獻檢索工具的幫助,查閱相關文獻,對課題進行拓展學習。由于課題涉及的電路、自動控制等方面的理論較多,需要學生閱讀較多的文獻。小組成員之間需要經常溝通和討論,并進行材料的整合并為報告做準備。

        3.仿真研究

        由于學時以及實驗條件所限,學生無法對每個設計出的電路進行實驗研究,為了檢驗設計結果的正確性,可采用仿真驗證的方法。目前,有多種仿真軟件可以仿真電力電子電路,其中最常用的是Matlab/Simulink和PSIM。這兩種軟件已被許多教師用于課堂教學中,但學生動手使用的并不多,實際上,這兩種軟件易學易用,學生無需在學習軟件的使用方法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在案例設計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用設計的仿真程序驗證設計的正確性;設計完成后,要給出不同拓撲結構、不同控制策略、不同電路參數和控制參數下的主要波形,并由此確定最佳拓撲和參數。在第二和第三階段,學生可通過網絡課程平臺與教師交流。

        4.報告討論

        報告和討論是案例教學法的重要環節,一般安排在課程結尾階段進行。由于學時的限制,為每個案例分配的時間為20分鐘~30分鐘。課題組推舉一位報告人,報告人應在報告前做好PowerPoint講稿,報告時用5分鐘的時間介紹案例的要求和設計結果。余下時間由全體學生討論設計的合理性,學生也可以提出各種問題,由報告人進行解答,報告人解答不了的,由該課題組的其他成員解答。教師在此過程中應對討論的深度和廣度加以把握,最后對案例設計的結果進行點評,并記錄學生在報告和討論過程中的表現,作為考核的依據。

        5.撰寫小論文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與實踐,每個學生提交一份與案例相關的研究性小論文,教師應要求每個課題組內各成員間的小論文內容有區別,即應側重于自己所研究的那一部分。

        6.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的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報告和討論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小論文的質量。為了保證考核的公平性,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為課題組的每個成員分配不同的工作。以“SPWM逆變電源的設計”為例,可將案例拆分為若干子課題,如:單相逆變電源的設計、三相逆變電源的設計、常規SPWM調制方法研究、梯形波SPWM調制方法研究、鞍形波SPWM調制方法研究等幾個子課題。在小組成員較多的情況下,可令其中一部分同學用Matlab/Simulink仿真,其余同學用PSIM仿真,這樣不僅使每個學生都有相互獨立的任務,還可將不同仿真軟件得到的結果進行相互驗證。

        四、案例舉例

        本節以“矩形波交流電源的設計”為例來說明案例的實施效果。

        教師給出的案例為:矩形波交流電源在原油脫水等工業現場的應用較為廣泛。本案例中矩形波電源的設計指標為:輸入為三相380V/50Hz交流電;輸出為單相矩形波,幅值5kV~20kV可調,頻率0.1kHz~20kHz連續可調。要求學生設計出系統框圖、主電路、驅動控制電路,并對原理進行仿真,給出仿真波形。

        經過研究、討論以及教師指導,學生給出了詳細的設計方案。其中系統框圖如圖1所示。

        此外,學生畫出了主電路,并選擇IGBT作為降壓變換器和全橋逆變電路的開關器件,選擇SG3525作為控制芯片,選擇EXB841作為驅動芯片,畫出了控制和驅動電路。

        學生的設計方案得到教師的肯定。但是在仿真中,學生遇到困難,不知如何調節輸出矩形波的幅值,這是因為教材中電路原理講得較多,而與控制有關的內容有限。學生在網絡課程平臺的論壇提出這一問題后,教師及時給出了建議,即將采樣得到的矩形波幅值除以變壓器變比后得到全橋逆變器輸出電壓的幅值,此幅值與降壓變換器的輸出相同,與給定電壓比較后得到誤差,再用PI調節器產生占空比信號。學生獲得建議后并經過小組的進一步討論,最終得出了仿真結果。

        此案例將電力電子技術教材中不同章節的內容,以及自動控制技術的內容聯系起來,學生在完成此案例后,對電力電子技術的原理和應用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體會。

        五、結論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案例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團隊精神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一個學期的實踐表明,這種方法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與“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理念相符合,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當然,這種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如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較高,部分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法的實施與有限的學時存在矛盾等,筆者將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在今后的實踐中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研究性學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5-15.

        [2]孫堅,王強.數字環境下“電力電子技術”教學方式的改進[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1,33(5):115-116.

        [3]飛,李正中,鄔紅,等.工程案例在“電力電子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1,(25):101-102.

        [4]杜少武,張毅,黃海宏,等.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的逆向思維教學法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29(4):94-97.

        [5]董冀媛,李曉理,董潔,等.CDIO模式下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35):97-98.

        第8篇:案例教學報告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信息安全法律法規》課程;信息安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06-0221-01

        信息安全是一門新興學科。我國信息安全本科專業設置始于2001年,江西警察學院2010年開始設立信息安全專業。《信息安全法律法規》課程是信息安全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在該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是貫徹公安教學緊貼公安實戰的原則,積極探索和實施“戰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師用基層鍛煉收集的案例講解法理,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

        一、案例教學法概述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學者使用案例,以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與撰寫案例等方式來增加成員間的交流,引發學習者思考,并給予成員真實狀況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案例教學法與傳統的信息安全專業課程教學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于信息安全專業的學生而言,社會經驗不足,法律意識不強,面對抽象的法律法規往往不知從何入手。運用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二)注重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傳統信息安全專業課程的講授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聽課;而案例教學法則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自主地閱讀、了解、思考案例,自主地討論、交流、研究案例,從而使他們獲得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與能力。教師在其中主要起組織和引導作用。

        (三)有效解決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基于實踐案例的案例教學法,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還使得教育內容和現實運用相結合,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真實的生活連結起來。因此案例教學法可以作為解決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有效方法,不僅可以傳授新知識,也可激發學習者討論與思辨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者高層次的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決策能力。

        二、《信息安全法律法規》課程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一)案例的選取。一般而言,教學方法與教學目的密不可分,教學方法圍繞教學目的展開方能達成教學目的要求。《信息安全法律法規》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計算機與網絡安全相應的法律、法規,理解并掌握計算機網絡環境和信息安全新形勢下涌現的法律領域新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與網絡安全法律觀念。案例教學法正好能夠實現這樣的教學目的。在《信息安全法律法規》課程的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最關鍵的是根據教學知識所選擇的典型案例。一是案例要具有針對性和代表性,容易使學生產生認同感,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二是注重案例的時效性,教師應當盡可能選擇一些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調整下發生的案例來輔助教學,三是案例要和知識點有機結合,能夠通過案例讓學生掌握知識點。

        (二)案例教學的組織和實施。案例教學在組織和實施過程中需要認真把握好案例的準備、分組討論、課堂集體討論分析和總結幾個重要環節。

        案例的準備要早。在理論教學開始之前就應當將案例通過QQ群發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了解案例的內容和要求。同時學生帶著案例中的問題來進行理論學習,主動地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對案例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自己的假設。

        分組討論要深入。小組討論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環節,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使分析的內容不斷深入。一般以10位同學為一組進行討論,小組討論中,由小組長負責組織討論,教師充當導航者的角色,適當地為學生提供分析思路,避免出現冷場、僵局或就事論事,游離主題,指引學生學會如何在“案例事實”與“法律規范”之間來回穿梭思考,抓住分析問題的基本規律。

        課堂集體討論要抓住重點和難點。當案例涉及的情境復雜時,案例爭議的焦點往往不止一個,教師需要把問題逐一列出。例如在網絡犯罪案件偵查相關法律問題討論實驗中,討論網絡黑客案件中如何調查取證,教師可以給出如下問題:(1)以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中傳播、制作計算機病毒行為為例討論如何確定傳播計算機病毒犯罪嫌疑人,如何發現制作計算機病毒犯罪嫌疑人?(2)如何確定所取得的證據是否屬于具有破壞性質的計算機病毒?(3)討論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與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區別?由于教學時間有限,教師通常不可能組織討論全部問題,然而,只要肯定了這些問題的價值,也就開拓了學生思維的空間。

        總結要完善。好的總結能提升案例教學的效果。總結分為教師概況總結和學生個人總結,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表現空間,由小組代表宣讀總結報告,其他小組的同學除了認真聽以外,還應該把該小組的觀點和論據記錄下來,修正自己的報告。最后提交的總結報告往往觀點鮮明,論證充分,邏輯縝密。

        (三)案例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案例教學法在應用時應注意選取恰當的組織方式,以穿插式和討論式為宜,所選案例應與講授的理論緊密聯系,案例不宜過于復雜。同時還應注意處理好案例教學和理論教學的關系,理論教學為案例教學提供必需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案例教學則彌補了理論教學重理論輕務實、重講授輕參與的不足。

        在運用案例教學法作為主要教學模式時,也要結合其他教學模式作為輔助,比如多媒體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講解案例、分析案例時用多媒體教學能形象、具體、直觀。其他教學法可以和案例教學相輔相成,事半功倍。

        三、結束語

        信息安全專業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規》課程教學要突出其作為專業必修課的專業特點,結合專業特色整合教學內容,在各種交互教學模式基礎上重點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該專業整個課程體系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吳玉萍.論案例教學法的實施[J].長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1.

        第9篇:案例教學報告范文

        關鍵詞: 《管理學》課程教學 案例教學法 應用 實施途徑

        案例法在法律和醫學教育領域中的明顯成效激勵了工商管理教育領域,1908年,哈佛工商學院正式成立,案例法開始被引入工商管理教育領域。1921年,科普蘭(Copeland,D.)博士出版了一本案例集,并推動全院教師都使用案例法進行教學,此后案例教學法日益推廣開來。《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型較強的學科,是大學教育中經濟管理類及相關專業學生的基礎必修課。在《管理學》教學中,傳統的單純黑板粉筆式抽象理論教學面臨著越來越巨大的挑戰,而新型的案例教學法可以真正改變傳統教學的單調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管理問題的能力。

        一、案例教學法對《管理學》課程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是基于情景學習論、認知彈性論,以學生為主體,憑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潛在價值的“案例”,引導學生進入科學探索和反思的學習過程。案例教學法是將企業帶入課堂,通過教師分析與講授、學生閱讀與討論,促使學生進入特定管理情景、獲得真實管理感受和探求問題解決方案。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性學習意識

        案例教學是一種引導、啟發式教學,改變了教學過程中單純由教師唱主角、講授知識,學生當觀眾、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讓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解決實際案件的實踐來學習管理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的能力。經過這種訓練,學生掌握的是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地背誦幾條管理學條文。

        (二)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性

        案例教學中案例所展示的管理活動中的現實背景、具體場景、細節不僅具有感性,而且具有理性,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引發學生理性思考,使學生的思維更傾向于從具體生動的實際出發,從個案中歸納結論。這正是在《管理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初衷及其重要作用所在。

        (三)有利于推動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案例教學要求教師除了具備一般管理學教師必備的管理專業知識外,還需要有豐富的實際經驗。教師必須勤于思考、善于動腦,使教學體系、課程內容不斷完善創新,平時必須認真收集和積累案例素材,編寫案例材料。在教學過程中做到靈活組織,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注重課程的配套性建設,研究各個教學環節的有機銜接。

        二、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案例教學以管理案例為教學內容,以實際的或抽象的企業為例,從介紹它們成功和失敗的事例出發,讓學生通過思考、分析和討論,理解和總結管理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要提高管理學案例教學質量,改善管理學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確定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是案例教學課堂實施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學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教師教學材料的收集、教學行為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等活動才能有方向、有序地進行下去。

        《管理學》課程教學的目標是:梳理管理學內容框架和發展主線,除了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論、原理和方法外,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能力,即著重于使學生形成動態的、權變的觀念,形成其獨特的思維方式;使學生了解管理學發展的最新態勢。

        (二)選擇好合適的案例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選擇若干案例,而是以每次課的教學目標為依據,圍繞教學實踐中的高影響力問題來組織案例選擇。案例選擇是否適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管理學案例教學的效果好壞。一個高質量的案例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是時效性,即盡可能選擇管理實踐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學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并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討論了解管理理論發展的新動向。

        二是針對性,教學案例應蘊含能啟發學生思考的一些問題,學生需靈活運用書本中所學的知識,進行廣泛深入的思考,并通過互相討論、啟發才能得到問題的答案。如果案例涉及的問題不能給學生留下較多的思維空間,答案可從書本中直接得到,則無異于讓學生做一般的習題,達不到案例教學的效果。

        三是實用性,案例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學會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因此所選案例要符合實際情況。實用性強的案例能夠最大限度地拉近教學情境與實際管理情境的距離,將學生帶入管理“現場”,進入管理者“角色”,讓學生“身臨”各種各樣現實的管理情境去摸索,學習處理各種管理問題的經驗,得到處理各種管理突發事件的能力訓練,培養學生對現實管理實踐問題作出科學決策的能力。

        (三)組織和指導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課開始,教師首先指定一個學生說明案例、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手段,所用時間一般是10―20分鐘。然后,其他學生從自己的角度來分析同一個案例,闡述自己的觀點和采取的措施,指出在哪些地方比前一個發言者更好。學生競相爭得發言機會,課堂氣氛熱烈。討論結束,要求學生撰寫書面報告、總結與評價案例等。

        在教學過程中,案例分析一般采用提前給學生發案例資料方式,并要求學生查閱有關資料,收集理論依據,準備好討論稿。討論形式是先分小組討論、匯總意見,每組派代表主講,不同意見作補充,也可以通過爭論,得出問題的焦點。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中心問題進行分析。為避免出現冷場的局面,教師應及時啟發,集思廣益。

        對案例分析討論,教師要創造一個寬松的學術交流環境和濃厚學術氣氛,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的觀點。“教師是學生的老師,學生也是教師的老師”,師生在一種平等、和諧、開放、生機勃勃的環境中暢所欲言,自由地發表意見。

        (四)作好總結

        教師在案例討論后應進行歸納和總結。除了通過對學生的討論、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簡要回顧和評價,以及對學生的正確合理回答和創新觀點給予積極肯定外,教師還要明確指出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方案還有哪些不足,如何利用管理的理論知識和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才更合理或更為有效。與此同時,學生應針對討論的問題進行認真的總結,總結自己在閱讀案例、討論發言、觀點形成等方面的成功之處,存在的問題,思考從管理案例中學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有價值的啟示,是否通過案例掌握了管理的有關原理和方法,進而形成案例分析報告。

        三、案例教學法有效實施的途徑

        (一)提升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水平

        高校應鼓勵教師參與實踐鍛煉,要求每學期假期期間深入企業進行調查,并將企業中存在的問題運用管理的理論進行分析,撰寫一個案例,使教師逐步成為“上臺能講課、下臺能咨詢”的管理專家。針對許多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有理論沒有實踐的現狀,高校應積極鼓勵教師深入社會,進行與管理活動有關的調查和咨詢等活動,有條件的還可送教師去有關企業兼職或實習等。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切身體驗,豐富管理知識,提升實踐能力。

        (二)校企聯合共建基地

        企業是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主要實體。學校可以與一些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建立固定的學生實踐基地,定期不定期地讓學生到企業相關工作崗位去參觀、實習,了解企業管理活動全過程,調研企業管理現狀,以便培養學生企業管理的實踐能力。

        (三)邀請有關專家和企業老總來作專題報告或任兼職教授

        邀請有知名度的管理專家和有成功經驗的老總、經理來作專題報告或任兼職教授,這是使學生了解管理實踐、接觸社會、提升管理技能的一條有效途徑,特別是選擇一些在企業界比較成功的校友或關系企業的老總為學生作專題報告或演講,效果更好。這些專題報告或演講可以讓學生了解管理者在實踐中遇到的各種管理問題,以及他們是如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作出最終決策的,這種“請進來”的形式往往是氣氛活躍,互動性強,學生比較喜歡。

        (四)建立規范的學生成績評價制度

        哈佛商學院的管理案例教學規定學生成績一半取決于課堂上的發言,另一半則視考試成績而定,極少有書面作業。對于接受管理學教育的學生,高校必須規范學習成績評定與考試。案例教學課的評分結構一般為:課堂討論質量占總分20%,書面報告質量占20%,期終考試成績占60%。案例分析成績依照三個指標評定:分析能力,指分析問題全面與深入,邏輯嚴密完整,等等;決策能力,指決策依據是否有說服力,考慮因素是否周全,采取方案是否現實可行,等等;創新能力,這是最重要因素,見解與主張的精辟獨創,洞察力深邃。有的學生與教師見解相左,卻言之成理,有憑有據,這是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

        參考文獻:

        [1]肖冬平.基于案例教學法的管理學教學方法研究.考試周刊,2009,(33).

        [2]李鸚.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一区色77综合影院 | 色资源在线精品 | 一日本道a高清免费播放 | 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资源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