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職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國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可以看出,反思對于教師成長的重要意義。
那作為我們這些高職學俯的教師,每學期的期末,面對同學們的成績分布圖,我們課任教師就應積極主動的態度進行教學反思。當然,我們在平時的常規教學中也要養成教學反思的好習慣。怎樣進行教學反思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
首先,可以堅持看教育學理論書籍以及讀教育教學雜志,從中獲取前沿的教學理念、最新的教育動態和最實用的教學方法;將這些先進的教育理念與自己當前的教學理念進行對比分析,查漏補缺、整理理想,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其次,多進行聽課交流,將自己的教學活動與同事們的進行對比并交流,從中產生思維碰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同伴互助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方面的優劣,將自己重要的收獲及看法梳理出來,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經驗知識,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能力的快速提升。
2 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否科學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一堂課下來,要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是不是以學生為中心來展開;我們是不是真正意義上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激勵者、幫助者還不是知識的傳授者。從細節上講,一堂課的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活動的組織、我們的點撥引導是否到位,學生參與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突出,課堂的氣氛是否活躍,課堂教學效果是否較好等等,都是促成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3 堅持“寫”教學反思
寫什么?可以寫日記,寫案例,寫論文、做課題。比如,我校在校園網辦公平臺開辟了“教學手記”欄目,就是一個很好的寫教學反思的好地方。
3.1 那寫些什么內容呢
(1)在課堂中,可以寫教學活動中的師生“瞬間靈感”與“智慧火花”。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思維發展與碰撞時,可能不由自主、突發奇想地涌出一些想法,讓我們拍案叫絕。這些閃光點就應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將它記錄下來,日后可以成為我們教學案例中的亮點。
(2)在課堂結束后,可以寫教學上的成功與不足之處。
也即課后,作為教師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達到了預先設計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的是否適時是否到位;哪些教學環節的處理好,哪些難點還沒解決好?
(3)在課后還要總結。
根據教學中所獲得的學生反饋信息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可以明確課堂教學改進的方向和措施。這樣有助于教師從正反兩個方面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有效地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專業水平。
3.2 案例
針對我的一門課程“MAYA建模”的期末大作業結果反思情況。
在學期末我的“MAYA建模”課程期末大作業檢測中,發現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學生的作業都不錯,成績優良,但有一部分則很差。看到這個結果,真的很困惑,經過自我反思檢查漏洞,發現既有學生的學習態度問題,也有自己教學方法沒有到位的問題。
(1)教學方法存在不足。
作為一位老師,在教學上本人始終覺得怎樣使課堂生動幽默、如何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如何準確嚴密地使用教學語言等許多方面存在不足。
(2)課堂上沒有效地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激發學生興趣上沒下足功夫。
老師緊一點,他們緊一點;老師一旦放松一點,他們跟著立馬松弛下來。
(3)沒有處理好“主體”與“特殊”關系。
在課程的教學上太重視主體學生的培養,忽略了“特殊”群體關注度,對學習態度不端正與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只有提醒與勸告,沒有及時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個別輔導與情感激勵,降低了班級的整體教學效果。
(4)沒有進行階段性目標的細化及考核評價指標的明確化。
在學期初太注重期末大作業大目標,沒有細化到階段性目標的實現,有部分有學生因畏懼大作業的難度而半途放棄。同時沒有明確申明階段性作業與期末大作業的考核評價指標。
(5)要求不夠嚴格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這次檢測發現,部分成績差的學生學習態度都不端正,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平時作業的態度。這部分學生認為這個課程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干自己的“事”。雖然發現了問題,做了全班性通報與個別勸導,但因缺少到位的、針對性的個別引導與情感激勵,導致了這部分學生的成績還是不理想。
3.3 改進措施
(1)保持與日俱進,時刻提醒自己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通過自己不斷努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在激發興趣上加大了力度。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首先,作為老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條件,也是促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關鍵。其次,老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學生的言行,尤其觀察那些課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閃光點,激勵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達到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設計這個課程第一次課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非常清楚這個課程的整體設計與時間安排外,重中之重是將學生的興趣與主動性調動起來。
(3)在對落后生的跟蹤上加大力度;在課程教學上既要在重視主體學生的培養的同時,要著力“特殊”群體加以高度關注,重視對后進生的補救培養,老師對落后生進行跟蹤,用小組互助合作和傳幫帶的方式加強補救措施,從而大大提升班級的整體教學效果。我需全程跟蹤落后生對課程的學習情況,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指導與幫助。
(4)嚴格規定課程的階段性目標作業提交時間。首先,該完成的作業,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并上交,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同樣要以身作則,答應學生做到的,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自己起到表率作用。其次,學期初明確申明階段性作業與期末大作業的考核評價指標。然后,每個月都會有月底目標實現任務,學生自己來進行階段性目標進行的演示和交流說明,老師與其它同學進行點評和總結。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們學習所存在的問題,從而可以急時得以解決。一個是對前階段知識的總結與回顧;同時為下一段的學習鋪下墊腳石。同時也防止有學生對大作業迷茫而半路放棄的現象。
(5)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多關注學習態度不端正與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個別輔導與情感激勵。
(6)多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關鍵詞】高職院校;反思教學模式;心理學教學
高等職業教育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與建設,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必需與時俱進提高教師素質。反思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結合高職心理學教學的特點,倡導教師運用反思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有力途徑和必經之路。一、反思教學模式的內涵
1、國外有關反思教學模式的研究。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們怎樣思維》中,就倡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在這本書中把反思定義為“對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識形式,根據支持它的基礎和它趨于達到的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的積極的、堅持不懈的和仔細的考慮。”[1]在杜威看來,反思的出發點是對問題情境的困惑,經過分析、假設、推理與檢驗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只有通過反思才能對經驗進行改造和重組,才能發現教學的意義;反之,沒有反思就不能產生有意義的經驗。可見,反思教學在教學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2、國內有關反思教學模式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哲學中沒有專門講反思的,而是把這一論題納入倫理、宗教等來進行闡述。曾子最早提出和“反思”一詞很相似的“反省”。再往后,各個宗教如道教、佛教,它們的“入觀”和“打禪”也是一種“反思”行為。對于教學反思人們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我國學者普遍認為,“教學反思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2]總而言之,“教學反思會促使教師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3] 如今,教師是否善于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似乎已成為衡量優秀教師的標準之一。
二、反思教學模式的現實意義
2006年7月至11月總理先后主持召開四次座談會,強調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并指出提高教育質量必須依靠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從某種意義上說,課程計劃最終都是通過教師的教學而得到實施的。”[4]可見教師的反思教學模式有其及特殊的現實意義。
1、新型教學理念的核心。任何一名教師,不論其教學能力起點如何,都有必要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每一次教學進行反思。像看電影一樣回憶自己剛剛上課的經過、看看還有哪些沒有講明白的地方、學生的反應如何以及自己是否滿意等。每名老師都自覺地運用反思教學,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復推敲、糾錯、同時能不斷地沖破經驗的束縛,最終得到升華,從而適應當今教育形式,形成合理的現代化教學理念,并將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覺轉化為教學行動,逐步成長為優秀的教學能手。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通過多次教學反思的自我提升,就會形成一整套完備科學的反思教學模式,我們教師再把這個符合現代教學的模式再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去,再去進行檢驗,又會在這個基礎上形成更加合理科學的反思教學理論,這樣反反復復,在教學理論和實踐中構建相結合的橋梁:將反思理論指導實踐,融于實踐,反過來,通過實踐的檢驗進一步提升理論,即理論——實踐——理論的良性循環。
3、整體教學質量的升華。教學反思不單是指向個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團體。例如:教學觀摩、教學評比、經驗交流等。特別是在教學經驗的切磋與交流中,每一個教師都提供了自己獨特的反思教學經驗和心得,同時也吸收到別人的寶貴經驗并從中受益。再經驗交流中呈現出一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宏大場面是教師整體教學質量的生華。
三、反思教學模式在高職心理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PosnerGJ,1989)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因此,筆者認為高職心理學教師的反思教學除了掌握一般的反思方法外,還應該有其自身獨特的反思途徑。1、反思教學對象。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普遍比較薄弱,另外剛經過高考落榜的嚴重打擊其心理正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時,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特別是心理學教師,就應該合理地安排課程,讓學生在恢復心情中漸漸地走入新的學習和生活,重塑人生理想。另外,教師合理地運用不同的客體尤其是進步大或者是變化大的學生進行實體教學,讓學生們知道改變就在他們身邊,只要努力就會有結果。正如歌曲“只要努力就會有奇跡……”教師應針對不同的客體尤其是剛步入職業院校的學生進行心理問題的反思,不斷的反思是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關鍵之一。
2、反思所授教材。當前心理學教材如雨后春筍般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但在當前的各教材中,似乎沒有一本是專門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用的教材,針對性不強的這種現象及其嚴重。筆者所教授的《偵查心理學》這門課,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并且邏輯性都很強,真是一本不錯的好書,但是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最好附有豐富多彩的案例分析,或者附有有關每一章節的PPT這樣效果會更加。由于學生生源復雜、知識結構多層次、掌握的知識參差不齊,心理學基礎又比較薄弱。到目前為止,筆者還沒有找到一套完整的、完全符合高職院校生源復雜特點的心理學系列教材,特別是各專業都用的心理學教材。因此教師因采取以一本教材為主,比如,筆者就是以《偵查心理學》為主,同時輔以豐富多樣的其他材料的模式,多種教材的同時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注意力等,從而提高教學效果.3、反思教學方法。我國兩千多年以前的《學記》就曾明確寫道:“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里講的教學相長并不是指現在理解的師生彼此可以得到促進,而是指通過教學來學習,以教師之教促學生之學。因此,在教學這種互動過程中,受益者不僅僅是學生,教師也是師生互動的受益者。好的教學方法是師生共同互動的結果。心理學不同于其他普通學科的教學,它要求教師要有更多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的操作能力,例如:SPSS10.0或SPSS12.0軟件操作能力、心理學的統計能力、乃至心理咨詢能力等。尤其重要的是要把心理學中抽象的知識通過學生們熟悉的實例來展示給他們,這樣,通過學生的學習和頓悟,他們才會更好地理解教材和了解心理學的奧妙。另外,教師可以摒棄自己的許多“霸權假定”,要敢于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在知識上的欠缺,和學生共同成為求知者,共同學習,共同探索,把每一次的教學都當成和學生們共同探索知識的旅程,這樣教師會把教學當作一項研究來對待,從而切實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4、反思教學效果。在貫徹國家“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育方針的前提下,既要培養學生具備必要的普通心理學知識,也應強調培養學生運用心理學知識來處理各種關系和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從而讓自己成為身心健康對社會有用的人。社會對高職院校的學生就業要求從注重知識轉向了注重技能,因此我們的教學方法也應該從注重教師的教而轉向注重學生的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再一味地灌輸,一味地講些純理論的東西,而是要引導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欲。例如:讓學生們自己講解教材。這樣他們就會像老師一樣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自己動手整理資料來為自己要講的內容添磚加瓦,讓自己的內容更加精彩。學生們是自己的教師,在這個課堂上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因為,此時此刻的他們才是真正的主角。如此活躍的課堂最終會培養出一批批身心健康有持續學習能力的人。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對高職教育的日益關注和重視,在高職教師有計劃、有組織培訓的外部環境日益改善的情況下,筆者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心理學教師,探討了反思教學模式在高職心理學教學中運用的幾點體會,并且深刻地領悟到我們應該大力倡導高職教師開展有效的反思教學模式,不斷地挖掘和提升高職教師的心理學教學技能,讓高職心理學教學改革與高職教師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英語 教學模式 反思性教學
高職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明,高職英語要以培養實用型語言能力為目標,培養“學以致用”的技能型人才,注重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然而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如果一直依照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英語教育,就無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英語人才。這就需要高職英語教師反思教學理念,研究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模式,構建出一套適應高職英語教學現狀的策略,從而提高高職英語應用性教學水平,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技能型英語人才。高職英語教學反思,要求高職英語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結果進行分析思考,是一種通過自我反思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能力的方法。
一、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1.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基礎薄弱
高職學生來自不同地區、學校,一般而言,英語水平相對不高,特別是對英語的實際運用交流能力不強,語言基礎的不穩固,讓很多高職學生對英語產生畏難心理,課堂上不敢說,說不出成為通病。特別是在商務英語的學習中,專業術語,和商務英語的專業表達方式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又一障礙。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只注重對應試技巧的培養,導致很多學生只關注對英語的認與寫上,英語口頭表達能力逐漸缺乏。有的學生進入大學后,對自己可以放松,對自己要求不高,英語學習敷衍了事,毫無英語學習氛圍。
2.教學內容不符合高職英語教學特點
高職英語關鍵在于對學生進行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在實際教學課堂中,很多英語教師過多沿襲本科教學方法,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普遍存在,對于實用性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很少涉及,學生難于學習過于專業性的英語知識,又無法掌握技能型的英語技巧。不切合高職英語教學實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需求,對高職英語教學產生不利影響。
3.傳統教學模式仍占主導
在實際的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許多高職英語教師仍然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用于單詞,課文和語法的講解,一個人占據大部分課堂時間,只有一小部分的時間可以用于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這一小部分的時間又怎能達到提高學生交流水平的目的。英語學習看重溝通交流,如果教師都不能帶領學生進行實用性的英語語言交流,反而將英語教學變成了一個人的獨角戲,那么對于高職英語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的將很難達成。
4.高職英語教學目標不明確
高職英語教學要以培養實用型英語人才為目的,專注于培養學生在實際英語活動中的交流運用能力。現如今的很多高職院校雖然也在積極提倡這種教學方式,要求達到這個目標,但是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往往專注于學生的應試,以學生通過英語考試,掌握單詞拼寫,掌握閱讀能力為目標,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對高職英語教學目標的不明確認定。
二、高職英語反思教學的方法
1.英語教學前的反思
英語教學前的反思主要是指備課階段,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反思教學目標。分析所設定的目標是否合理,是否能表現高職英語特色,是否社會發展需求,是否具有科學性和長遠性,是否符合學生情感需求和意志需要。第二,反思教學內容。高職英語教學內容不能等同于高職英語教材內容,要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是內容具有生動性和新穎性,以鮮活靈動的內容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對于英語內容的重難點要靈活把握,再次基礎上探究出符合學生需求的新知識點。第三,反思教學過程。在已設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對英語教學的反映,找到最適合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英語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
2.英語教學中的反思
英語課堂本就需要活躍的交流氛圍,這就需要教師反思在課堂教學中是否能掌控課堂情況,是否能順利解決學生問題,是否具有整體課堂的調節控制能力。第一,要注重分析反思教學行為,突出重點,強化要點,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時間,培養學生的積極交流,積極開展課堂交流討論的習慣,對于課堂指導,課堂用語,課堂板書要明確是否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是否能恰到好處的使用多媒體。對于課堂整體情況做細致反思,有不足之處要及時作出調整。第二,反思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在課堂活動中要注意觀察,學生是否專心聽講,是否積極交流與討論,對于課堂活動是否積極參與,對教學內容是否保持積極的學習興趣。第三,反思課堂互動效果。高職英語的課堂互動可以較好的提高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在課堂中的師生互動,不僅可以增進師生之間情誼,增加學生口語的練習機會,還可以增強學生說出英語的信心,使學生接觸到更多的英語語言文化。教師也可以在互動中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適時改變教學內容或方法,從而為下次的英語教學打下基礎。
三、英語教學后的反思
在英語課后,教師應及時對課堂教學進行回憶,對教學行為的實施,實施后的效果,學生的課堂反應做出總結,可以通過認真思考,細致的反思,記下感想與不足,以便再今后的教學中及時彌補不足,完善教學方法。也可以從學生口中得到教學意見,認真聽取學生要求,再通過學生的作業情況判斷教學效果,分析是否存在有待改進的問題,并及時作出改正,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結語:
高職英語要以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實用型、技術型人才為己任。注重高職英語教師的反思性教學,是對高職英語教學的一大進步性舉措,是高職英語教師完善教學行為,提高英語教學能力的必經之路。反思性教學有利于教師彌補教學中的不足,提高對高職英語教學的正確認知,明確高職英語教學目標,將教學理論與實際教學效果相結合,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水平與質量,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實用性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彩霞.高職英語反思性教學研究[J].才智,2013(30)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 高職 英語教師 專業化
[作者簡介]郭海燕(1981- ),女,河北張家口人,首鋼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北京 100041)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2-0092-03
一、高職英語教師專業化的內涵與困境
1.教師專業化的內涵。教師專業化發展已經成為各國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平的主要途徑。我國199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教師專業化是指具有自身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的教師在其專業結構、素養方面不斷發展、完善,深化地、持續不斷地動態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需要教師的終身探索和努力,還需要國家和社會對教師有專門的培養制度、管理制度和認證制度;不僅要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培養條件和外部環境,還要設立專門組織和專業規范。教師專業化發展既離不開教師自身的不懈追求,又離不開社會外部力量推動,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2.高職英語教師專業化的困境。第一,教育理念陳舊,專業素質能力不強。教師教育理念的高度和專業素質能力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核心要素。高職英語教師不僅要擁有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等理論知識,又要有廣博的普通文化知識和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跨學科能力和職業指導能力等。然而,對于很多教師來說,教學只是謀生的手段而不是理想追求。高職英語教師大多擔任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普遍認為自己沒有其他系部專業教師受重視,常常面臨學校等各方面壓力。高職公共英語被認為是高課時投入和低教學效果產出的課程。除精神壓力外,英語教師還面臨大班教學、學生英語基礎逐年下降、學習態度不良、積極性低、不重視英語學習等方面的現實困境。在重重壓力下,高職教師容易喪失教學熱情,在課上多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沒有真正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帶到課堂教學中。
第二,學歷和職稱情況不理想。我國高職英語教師的學歷和職稱普遍有待提高。2007年教育部高職高專英語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對全國121所高職院校調查顯示,本科學歷的教師占73%,碩士學歷占25%;初級職稱的占48.5%,中級職稱的占33%,高級職稱的占19.5%;雙師型教師只占15%。由于國家政策支持和教師個人努力,近年來,高職英語教師的學歷、職稱均不斷提高,但距離理想的教師專業化要求尚有差距。很多教師評職稱主要憑科研能力(如情況)而并非出色的教學技能。
第三,教師組織力量薄弱,專業化培訓針對性差。我國缺乏純粹由高職英語教師組成、非行政性質的,側重提高高職英語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組織機構。對教師的培訓多采用集中統一授課方式,課程大多側重學術理論,忽略英語語言技能、教學基本功、教學設計能力、課程開發能力、創新能力等實踐技能的培養,在培訓中缺乏參與、互動體驗、與同行交流切磋的機會。
二、高職英語教師反思性教學的內涵與應用
1.反思性教學概念。反思性教學是一種教師借助邏輯推理技能和理智思考來推敲并進行批判性思考教育教學活動方式。反思性教學來源于Dewey和Sch?n等人對反思性活動的論述。Dewey認為反思是特殊的思維形式,起源于主體在活動情景中產生的懷疑和困惑,能有效引發目的的探究和解決情景問題,而教學活動在本質上就擁有反思性質。Sch?n認為反思包括“對行動的反思”和“在行動中反思”。
2.反思的內容。第一,對教學理念的反思。傳統的英語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模仿式教學,隨著研究的深入和觀念的轉化,教師要充分了解新的教學理論和職業化英語教學特色,鉆研理論、打破傳統、力求創新、理解教材、了解學生,勇于在課堂實踐中引導學生采用建構式、情景式、任務型等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要通過不斷學習和反思來加深對高職英語教師專業化概念、職業英語課程體系、英語工具性理念、項目和實踐教學信念等的理解。
第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包括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的反思。在教學前,高職英語教師要充分理解高職英語教育教學目標和現實情況,對課程設置、單元設計有整體的把握。認真思考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材料和內容的選擇、情境教學的方式和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及課后評價標準等。這里特別要強調教學情境的反思。高職英語教學強調迎合未來學生職業要求的工具性、職業性英語能力,高職英語教師要注重教學情境開發,思考如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教學、實驗實習基地等設施設備營造一個仿真的學習環境。在教學中,教師要隨時關注教學是否偏離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學生的學習狀態如何、是否積極投入、是否跟上教學進程、是否積極合作。此外,還要考慮先前設計的教學情境是否適宜,是否營造了輕松活躍、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和有序的課堂秩序等。在教學后,教師要反思和評估教學活動是否達到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價值等課前計劃的教學目標,反復思考和不斷調整課程的目標定位、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情境設計、教學方式選擇,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要思考一節課成功之處和有待改進的地方。課后還要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問學生學到什么、有什么沒有理解、是否喜歡課堂教學、還希望學些什么、給教師的建議等。
第三,對高職學生的反思。學生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中心,也是教學所服務的對象。教師要不斷反思學生群體特點和個性特征、身心發展規律、已具備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和動機等因素。了解高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更擅長于過程性或程序性思維學習而對學科學術性知識接受能力不高的特點,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尺度,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
3.反思方法。第一,自省法。自省法即自我觀察、自我提問、自我評價、自我批評和自我教育的反思方法。教師要在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都不斷地積極主動地對教學理念、教學過程和教學對象等進行一系列的自我提問和剖析。這是提高反思能力的重要的、最常用的方法,要努力養成隨時隨地、及時、有計劃反思的習慣。
第二,寫作法。寫作能夠幫助教師梳理、歸納和總結教學實踐,也是鍛煉和培養思考能力和問題發現、解決能力的有效途徑。寫作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較正式的教學檔案、案例分析,或相對隨意的教學筆記、后記、隨筆等。寫作的內容可以包括對教學目標、內容、設計、過程、收效、評估等的描述,對所運用教學理論的理解,實踐中學生的反應,出現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處理方式和解決途徑等。
第三,合作交流法。與同伴或小組團體進行集體合作反思能彌補個人反思的狹隘和不足,最大限度地進行多維深入思考。通過與同伴、專家甚至受教育者等的觀摩分析和教學研討等形式的協作型反思活動,教師獲得推進自我發展的寶貴意見、建議,達到互相促進、互相勉勵和共同發展的效果。另外,教授職業英語的高職教師還可以請教授專業所在系部的專業教師聽課,交流職業英語對所教學生的用處和改善建議。
第四,錄音錄像法。錄音、錄像,特別是課堂錄像法是實時、全面而準確地記錄課堂活動的最有效方式。為了確保效果,要形成有計劃、長期、定時的記錄習慣。同時,一定要提前讓學生知曉并適應錄音錄像設備,在錄制前規劃好設備擺放位置和錄制的內容重點。通過課后聽取或觀看記錄內容,教師能更細致、從容地對教學過程進行自我評價、分析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改進教學活動、完善教學設計。此外,有些高職生學習積極性低,出現開小差、玩手機、交頭接耳等情況,教師有時無暇全面注意和顧及大班教學中所有學生的情況,可以利用錄像來觀察、鎖定某些學生,分析其不聽課原因并反思針對其個人問題的解決策略。
4.反思的具體形式。第一,日志。反思日志是教師在一天的教學或培訓后記錄下心得體會的一種形式,包括教學日志和學習日志兩種。教學日志是教師對當日所教課程的具體教學體驗、問題的親身體會和深入思考記錄。學習日志是教師對當日所參加的培訓或自我學習進修的心得、收獲的總結。二者的長期堅持都是對教師反思能力的良好鍛煉,反思日志貴在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教師還可以和同事交換閱讀對方的反思日志,以便開拓思路,了解更多高職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和不同教師的反思心得。
第二,同伴聽評。反思日志是有效又便捷的反思形式,但由于個人的片面性,往往會有所疏漏。因此,與同伴互相聽課觀摩,并在課后分享、交流、討論能更好地彌補個人反思的不足。同伴之間互相聽課對教師來說沒有太大壓力,意在交流互助而不是評估批判。教師能更大膽地將新的教學理念貫徹到教學實踐中,互幫互助地提高雙方教學科研能力。同伴合作還能減輕教師在教學理論學習和教學技能鍛煉中的孤獨無助感,產生合作共贏的職業滿足感。
第三,專家聽評。高職院校一般會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任課教師、離退休老教師或業內資深專家學者組成專家督導小組,對校內英語教師進行聽課和點評活動。一方面,專家聽評對英語教師能起到監管和督促作用,通過給教師外在動力來推進、幫助其反思教學方法,提高個人業務素質。另一方面,專家聽評給教師帶來了壓力,教師會考慮到是否要在課上大膽嘗試先進的教學理論,如何應對課上表現不佳的調皮學生和其他可能出現的種種狀況等。有些教師為了生存或安全通過考核而采用傳統的、其認為安全可控的教學方式。鑒于此種情況,高職院校要合理安排專家團隊,既要包括英語教學專家、各系部專業教師,還要聘請學校領導蒞臨點評。系部專業教師能在聽課后給英語教師以不同角度的職業性點評,英語對于高職學生是工具性學科,要能為其專業發展和未來就業所服務。校領導的參加能夠增進上下級了解,加強基層英語教師與校領導的聽課交流和課下溝通。專家聽課的目的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專家團隊不要只通過打分的方式將其變成對教師的評估定級方式。專家聽課要多采用提前通知教師、少采用臨時抽查的方式,更要杜絕在授課過程中推門而入,打擾課堂進程的行為。
第四,行動研究。行動研究是一種自我反思式的探究方式。在教學中,教師針對其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或迫切想解決的問題,通過系統觀察、分析和反思,找到問題的根源;而后設計和實施行動計劃,達到解決問題、改進實踐、重新構建對自己教育教學的認識和促進專業發展的目的。王薔通過研究指出,行動研究的四個核心概念是“探究”“反思”“行動”“重構”。高職英語教師可以邀請各系部專業教師甚至社會企業專家人士,多方合作參與行動研究,以便更好地促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推動高職英語教學邁上一個新的高度。
第五,個案分析。高職英語教師還可以通過參加教學基本功大賽、聽取優秀教師的示范課、說課比賽、微格教學、微博、微信等交流個案分析的反思活動來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
第六,學術會議。各種類型的學術會議能傳播先進的教學理念、前沿的教學研究成果,也給教師提供了與專家學者和其他同行共同分享教學心得、提出教育教學問題并一起分析、思考、尋求解決辦法的平臺。
第七,進修訪問。鑒于高職教師專業化水平、學歷和職稱都有待整體提高,高職院校應鼓勵教師到優秀高校或企業中進行進修和訪問學習,以便提高其學術功底、教學技能和對職業英語的理解,努力打造一支理論知識雄厚、業務素質過硬、教學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第八,學生反饋。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訪談、問卷、評教、批改作業和試卷等多種方式來收集學生反饋,促進對自我教學的反思和改進。對高職學生的深入了解能大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三、反思性教學對提高高職英語教師專業化的意義
1.有利于教師專業化的持續、自主發展。反思主要是一種自覺、自主的個人內省活動和行為習慣,是教師對教學各個方面不斷分析、調節、重組和提高的循環往復過程。因此,教師一旦形成了持續而自覺的反思習慣,就會成為自我專業化發展的主人。
2.有利于促進教師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并將實踐經驗升華為理論。教師可以通過反思國內外先進教學理念來加深理論認識和提高應用能力;同時,可以通過反思挖掘和梳理教學實踐經驗中運用到的教學理論,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這不僅能將自己推向全新的、獨具個性的理論理解高度,又不脫離現實工作生活,注重解決教學實踐中的現實問題,促進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
3.有利于促進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未來用人單位之間的互動。教學反思在群體中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在合作中的反思能促進教師與同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另外,教學反思也應拓展到與未來高職學生所求職的企業之中,通過加強與這些公司、企業的溝通交流來提高教學效果,工學結合,提高校企合作能力和學生的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陳永輝.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和師資狀況的調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7(12).
[2]劉曉輝,戚瑩瑩.河北省高職英語教師現狀與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12).
[3]王薔.在行動中改善課堂教學,在研究中促進專業成長――高校與基礎教育教師合作行動研究[A]//外語教師文化構建與教師發展――第三屆全國外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關鍵詞:高職;財務會計;教學;問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1
一、專業分析
1.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主要面向地區中小型企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具備會計手工核算能力、會計信息系統軟件應用能力和會計核算、稅務核算、財務控制能力,掌握會計知識,能夠勝任出納、記賬等崗位,繼而從事會計主管、財務管理等崗位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2.課程體系構建:按照高職學生成長規律、高職教育規律和行業生產經營規律,將課程體系劃分為人文素養與職業素質課程、專業能力課程、專業能力拓展課程。財務會計是專業能力課程的核心課程。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注重可持續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會計專業除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同時要求從業資格準入及相應級別的職業資格,所以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要兼顧職業知識技能與考證。
二、學情分析
經濟發展需求大量高技能人才;高中大學擴招錄取線下降;家長期許,分夠就上本科;實在太低才進高職學校,這樣高職院校錄取的基本是高考失利者,基礎相對薄弱,綜合素質高于中職學生,低于本科生。經過第一學期的學習,已適應高職學習生活,了解會計專業基本原理、方法,建立了會計思維但并不牢固,在后續學習中會遇到困難或瓶頸,需要不斷的練習,激勵,培養職業耐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綜合前兩個方面
財務會計教學重點要解決學什么,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怎么考核、怎么激勵等問題。
四、對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以下方法
(一)教學內容的確定及載體選擇
根據前述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及課證融合需求,財務會計重點學習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報告準則,不同崗位經濟業務分析處理方法。教材選擇兼顧崗位需要、職業考證、后續發展,足夠參考;習題冊幫助學生自測練習;教師參考財政部《會計準則及應用指南》、實訓教材、省技能大賽資料等設計教學案例及實踐內容,同時考慮相關專業課程的互補,避免重復或欠缺。
(二)教學手段定位與運用
1.教材-師生參考;
2.習題冊-學生鞏固練習與自測或作業;
3.案例及題庫-課堂教學、階段考核、期末考核用;
4.教案-課的單元實施設計、課后反思;
5.授課計劃-課的整體設計
6.仿真資料-技能訓練用;
7.PPT課件及微課-直觀動態展現或歸納,節約時間與空間,提高課堂效率;
8.QQ或微信群-師生互動,課前任務推送,課后答疑;
9.板書-本課的綱目、重難點、必要推演;
(三)針對教學內容的方法
1.案例法-會計專業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用來敘述經濟業務,創設情境,承載專業知識技能。
2.圖表法-常用來做歸納概括。如每一模塊內容及學習思路介紹,任務交待;對比歸納債券的發行方式利率關系及實質等。
3.流程圖法-適用帶有層次性、方向性、先后順序的內容展示或概括。如商業匯票從簽發至到期支付的核算過程;利潤形成與分配順序;計劃成本法核算程序;生產費用歸集與分配、完工結轉、出售結轉等過程。
4.T型賬戶法-常用來直觀描述經濟業務中具有對應關系的賬戶增減變化及相關計算。如壞賬準備的計提與沖減;利潤的形成、結轉與分配;固定資產清理凈損益計算;計劃成本法存貨核算等。
5.時間軸法-適用直觀展示涉及時間價值問題、具有時間順序的業務類型。如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中債券的取得/發行、計息、到期收回或支付;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采購或銷售業務、固定資產融資租賃業務核算過程。
6.實操法-運用仿真資料及設定的案例,進行分析判斷處理經濟業務,訓練職業技能。如未達賬項分析及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發出存貨計價及賬簿登記;財務報表的編制等。
7.討論法-用來引導學生思考分析一些規定、方法、處理背后的原因目的或實質,達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如債權人權益與所有者權益的區別;在取得相同權益份額時,后來投資者的出資為何高于初始投資者,計入資本公積。
8.對比法-適用具有關聯性,同理性或反向差異的知識或方法的比較歸納,進而加深理解。如實際利率法下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的核算;固定資產折舊與無開資產攤銷;資本溢價與股本溢價;法定盈余公積與任意盈余公積;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預收賬款與預付賬款等。
(四)針對學生的方法
1.任務驅動法
教師設計案例任務學生自主完成反饋問題判斷討論教師引導解析師生評價。促進學生思考,發現問題,聽課更有方向,教師講解更有針對性。
2.講演法
針對某一適合內容,請學生到教室前面講解或演示,鞏固所學,鍛煉表達力,同時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
3.分組法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及考核。包括以優帶差,課堂提問、搶答、紀律、課后作業抽查等。
4.遷移法
案例設計承載的原理及知識點與教材相關相似,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可參考教材自主完成分析判斷處理。
5.分層提問法
問題的設計及提問要考慮學生層次,比如在新課學習中可就有難度的新問題提問學的好的學生,促進其進一步的思考;在復習環節及相對基礎的問題提問學的慢的和薄弱的學生,幫助其鞏固基礎,逐漸提高。
(五)過程考核評價法
為克服以往課程重講授輕考核,前松后緊,約束無力,效果不佳的局面,制定考核方案,側重過程考核,從出勤、課堂紀律、回答問題、課堂任務、作業完成,階段考核,期末考核等方面橫向細化考核項目及標準;從時間上縱向慣穿整個教學過程,分單元系列考核,最后計算綜合成績。個人表現構成小組成績,小組成績納入個人基礎成績,相互制約,相互促進。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集體榮譽感,促使先進帶動后進。
參考文獻:
[1]中化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經濟科學出版社.
[2]劉永澤,陳立軍,主編.中級財務會計.東北財經出版社,2015.
關鍵詞:新課標;思想方法;探究教學;職高數學
職業學校的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差,對數學學習缺少興趣,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給數學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針對以上問題,結合多年來的職高數學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意見。
一、注重與初中相關知識的銜接,溫故知新
多數的職高生對學過的數學知識需要復習與提高,才能順利進入職高階段的數學學習。因此,教師在職高數學教學中要做好與初中相關知識的銜接,查漏補缺,縮短初中與職高知識跨度的距離,溫故知新,順利過渡。職高數學教材內容有許多與初中數學知識相對應的銜接點,因此在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對初中有關知識的復習,而且更應注重講清新舊知識的區別與聯系,適時滲透轉化、類比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剛開始要適當放慢教學進度,通過聯想對比,回顧初中知識,明確概念的內在聯系,知識的銜接,使學習逐步深入,適應職高數學教學的節奏。
二、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必須先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責任感。要多找一些跟實際有關的問題,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實際問題后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和責任感,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會比較高,而且一定會有相應的成績提高。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要講究語言藝術,學會使用幽默的語言上課,加強自身教態等教學基本功和人格魅力的修養。
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大方優雅而不做作的教學體態不僅能吸引學生的上課注意力,而且能使學生覺得老師親切,愿意親近老師,由親近老師轉而親近數學,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教師對課堂上學生出現的一些如睡覺、玩手機等行為要立即制止,使不利于學習的消極傾向得到遏制,若不管不問,則容易形成消極厭學的課堂環境。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犯常識性錯誤是常有的事,教師不能責備和另眼相看。“怎么這么簡單都不會?”“初中你們是怎么學的”,這些言語容易使學生處在一個責備的課堂環境中,情緒沮喪,不敢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也容易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教師要正面引導,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激發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喜歡學習數學。
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適當滲透,體現數學的探究魅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把握化歸與轉化、函數與方程、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和消元法、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類比法等數學方法。
如在學習到三角函數中的“誘導公式與和角公式”時,都是以三角函數在各象限的符號與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為基礎,通過轉化與化歸的數學思想方法推到出來的。在學習到“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運用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解二次不等式、三角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時,通過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得到結論,體現代數問題幾何化,抽象問題直觀化的數學魅力;學生通過職高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應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品味職高學生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注重分層指導,強化參與意識
由于職業學校的學生數學基礎差異大,若在教學中對學生發出同一號令,使用同一把尺子,就造成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消,因此在教學上不能“一刀切”,要分層指導,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失。
1、備課中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同層次的學生作不同層次的要求;基礎差的學生適當降低教學起點,力求學會最基礎最主要的知識,并逐步在把握基礎知識前提下靈活應用;對中等學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功夫,對所學知識具有分析歸納的能力和應用能力;對優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練把握和靈活運用知識,啟迪思維,培養創造能力,發展個性特長。
2、在授課過程中有“難、中、易”層次的問題,提問時,基礎題鼓勵差生作答,中等生補充,優等生對差等學生的答案可給予評價;中等題中等生作答,優生補充完善,教師作出評價后,讓差生再回答;難題讓學生思考,再讓優生回答。這樣全班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可以集中學生的注重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各抒已見,互相啟發,相互補充,達到相互推進,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數學的興趣。
3、在布置作業時,設計分層次的題目。對于全班布置作業時必須把握的基本題與提高題。中下層學生會做課本例題和練習上的基本類型的題目,優等生除做課本題目外,還可以做一些提高題。也可以就一個問題,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要求。
五、注重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走進職教的學生大多較自卑,因此,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是教師做好教學工作首先應解決的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對學生要有愛心、耐心和細心,與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
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后進生因為一直存在學習習慣不當、學習不得法的問題,且不知如何應對職高特殊的學習目標而導致學習困難;有的是在教材、教學模式都統一的大前提下,因為以前某個時期學習上的困難沒能及時解決而使問題越積越多,學習成績顯著下降,喪失了學習信心;有的是因為以前受到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因上課進度過快而難以被照顧到個體的特殊情況,從而導致基礎不扎實,來不及對知識進行吸收、整理和消化,所以學習滯后;有的不適應教師的教法和管理并受到教師不公正對待甚至冷遇,從而挫傷了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講求教學策略,善待后進生,要抓住時機給予積極的表揚和真誠的鼓勵,因為精神獎勵比物質鼓勵更重要。教師應通過語言、行動把精神傳給他們,讓后進生排除和克服“以前沒學好,現在就學不好”的心理,讓學生相信“我有能力學好數學”“只要努力就有進步,讓學生自然感受到“我行”“我能”“我可以”。例如:上課提問時,對于那些比較基礎的、簡單的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后進生回答,哪怕他只答對一小部分,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又如:“作業有進步,相信你會做得更好”等肯定性或贊賞性的語言,學生會感到教師關心自己、注意自己,就會激起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注重課外輔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通過作業批閱、課堂提問、學生提問等多種手段了解學生把握知識的情況,及時給予不同的指點和幫助。針對學生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輔導方式,讓他們在較短時間內把握基礎知識。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以后將走人社會,獲取知識的方式更多是靠自學。在職高數學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素質,以把握數學知識為基礎,給予正確的學習方法指導,介紹有效的學習經驗,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加強自學能力的培養,品味自學成果,享受學習職高數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一、注重反思管理,促進師生發展
(一)制定教學反思的管理策略
1 營造寬松和諧的管理氛圍。
作為學校領導首先要以自己的實踐經驗來指導教師進行課堂實踐。分別上示范課;能夠與教師進行平等、民主地溝通和交流;抱著研究的態度聽課,關注教師課堂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通過與教師協商、探討,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聽課后給教師評足優點。找出不足,提出改進措施,指明努力方向,引導教師關注課堂的實質。
2 推行有效的反思管理策略:
(1)教學前反思:要求教師對教案進行課前備課,體現教學前反思。
(2)教學中反思:指導教師對教學中發生的不可預料的事件進行反思,在與學生多多交流,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調整教學計劃。
(3)教學后反思:這個主要體現在備課當中,從寫課后小結開始,指導教師記錄課堂教學的得與失、體會與感想,尋求相應的理論支撐。
(4)周反思:要求教師每周對課堂教學情況進行反思,實現階段性的周反思。
(5)月交流:根據周反思的情況。學校每月組織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反思交流。
(6)學期反思:學期末進行教學反思總結,并選擇有代表性的內容組織相應的交流活動。
(二)為教師提供教學反思的具體指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1 內容指導。為教師提供教學反思的具體內容。
(1)理論層面的內容,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與所倡導的理論,行為結果與期望進行比較,明確問題根源。
對學生的評價與反思:各類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目標。
對執行教學計劃情況的反思:改變計劃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別的活動和方法效果是否會更佳。
(2)實踐層面的內容。指導教師感知到或意識到教育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包括課堂內的行為選擇、方法選擇、多方互動策略選擇以及判斷等等。
對教學目標的反思: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回憶教學是怎樣進行的。優點與不足分別是什么。
2 方法指導,為教師提供教學反思的具體方法:
(1)對話反思法。引導教師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育觀念,進而提高教學監控能力。
(2)記錄反思札記。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的全面反思,以改進、優化教學工作,強化教師的研究意識。為新一輪教學過程的提供高質量準備。
(3)以他人為鏡法。向同行學習,及時發現自身教學中的成績與不足。以求吸收、借鑒、改進、提高;向學生學習,及時吸納反饋信息。以求恰當調整、合理改進。
3 組織專題交流研討,促進教師逐步從“教書匠”走向研究型教師。為教師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是促教師不斷反思,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不可缺少的途徑。
二、積極探索課改之路
1 全員參與,加強學習,自覺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應認真組織教師參加課改通識性培訓和適應性培訓:聽專家和特級教師有關課堂教學改革的報告;結合隨堂聽課,組織教師集中學習和研討;派教師走出去學習;引導教師加強學習、自主領悟、自主實踐,自主轉變。自主提高。
2 注重集體教研的實效性,促進課改深入開展。
(1)加強備課,具體到每一課的重難點。注重課堂,一師上課。大家點評。
(2)學校為教師購買教學光盤和精品教案,名師教案。提供反思的方法,組織有效的反思活動。做課前、課后即階段性反思。
3 以點帶面、研討交流。滲透課標新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我校在課改中,要求教師做到兩個比較:一是教師個人的縱向比較,結合課標新理念,要有所突破。二是與教師群體的橫向比較,要不斷地學習、實踐和反恩。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C-0172-02
手工課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中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教學目標。手工課教學中,教師實施合作學習,使學生由傳統教學中單純的旁觀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課堂上,學生需要動手實踐完成手工作品,在與小組成員合作中,可以培養學生善于傾聽和質疑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社會性和道德自我的發展。但同時,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教學中面臨一些問題,筆者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手工課實施合作學習的對策。
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實施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容易缺乏主動性,沒有主人翁意識。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分工往往不明確,過分考慮個人意愿,推卸責任,消極應對。一般存在三種情況:一是在集體完成手工作品過程中,有同學將作品的缺陷之處推卸給制作上一個步驟的同學,認為是前面的同學沒有很好完成,才導致后面的缺陷,甚至為此爭論;二是互相爭搶比較容易完成的手工制作部分,影響教學效率;三是一些同學完成自己制作部分的時候,其他同學無事可做,不去配合或是關注集體的手工作品,只認為自己的部分完成了,就不理了,特別缺乏責任意識。
(二)個別學生沒有主見,隨大流。尤其表現在自制教玩具、廢舊物綜合利用以及環境創設的項目,都是一個創作的過程,需要發揮每一個同學的創新思維,各抒己見,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個過程中,會出現隨大流的現象,隨大流有利于形成統一的小組意見,在答案正確的基礎上,可以促進或潛移默化地使落后的小組成員形成正確的思想與行為。但“隨大流”表現為趨向學習結論一致,而不一定是學習結論正確,部分不自信的學生容易忽視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的結果可能是形成錯誤的小組結論。所以,“隨大流”現象容易壓制正確思想的形成,壓制小組成員的獨創精神。
(三)實施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當。在課堂上,教師有意識地將學生進行分組,并給出一個項目之后,立即讓學生分組合作、討論。在有限的時間里,幾乎都是優生的“一言堂”。這是教師為了達成目標而采取的一種簡單策略,根本沒有將合作方法、合作意識、技能作為主要的學習內容。
(四)教師在合作學習中角色定位不當。一方面,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充當仲裁者。教師喜歡完全控制課堂,把學生引到自己設計的框架內,忽略了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另一方面,教師成為旁觀者,造成無序管理。對于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與要求有哪些等問題,教師則不太關注,忽視了教師在合作學習中作為指導者和參與者、合作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五)教學評價不全面。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手工課教學中,手工作品一般要求有:畫圖結構的準確、色彩材料搭配合理、制作方法適當、具有創新性等。但教師一般對小組作品比較偏重于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評價;或是偏重于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忽略了對小組集體的評價。尤其是較少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同時缺少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進行評價,這種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實施合作學習的對策
(一)合作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的責任意識,做好學生心理輔導。一是要對合作學習小組進行分工,選擇小組長,請小組長發揮統籌的作用,并且為了讓組員們都能夠提高責任意識,可以采用小組長輪流制,使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成為組長,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手工制作內容,每一次課選擇不同的同學擔任組長,這樣同學們的配合度會因為自己也會成為組長而提高。二是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淡化同學間的差距,使小組成員消除心理障礙,從而達成情感上的協調一致,以利于合作學習的開展。三是小組合作參與激烈競爭,必然有成功也有失敗,教師要做好失敗小組的心理疏導工作,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關懷,教育他們正確面對失敗,調整心態。
(二)提高師資質量,要求手工教師自身要認識手工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教育理念下的學習方式,將合作學習引入手工課堂教學,對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手工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同時能增強同學間的良性互動,培養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更要提高這種意識,尤其是一些經驗不足的新教師,要加強自身的知識提升,對于新形勢下的合作學習,要不斷更新觀念、總結經驗和技巧,更好地組織教學。作為學校方面更加要加強師資的培訓,尤其是專門聘請幼兒園或培訓機構的專家、優秀教師等進入學生課堂進行手工示范授課,作為學校的專職教師要認清形勢,發揮自身優勢,將合作學習靈活地運用到教學中,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會學生掌握合作學習技巧。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也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活動中,允許學生爭辯,允許學生質疑,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在手工課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掌握合作技能。首先,明確學習目標及任務,讓學生在合作之前清楚了解本次合作學習的目標及要達到的效果。比如手工制作布娃娃時,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基本方法和步驟,強調每一個步驟的注意事項,并做到現場演示操作技巧。其次,進行任務分工:一個人負責在布上畫出要剪的圖案,一個人負責剪好娃娃每一個部分的形狀,1-2個人負責縫制,1個人負責塞棉花,一個人負責收口,最后,一起將娃娃每個部位進行連接,組合完成成品。最后,做好總結與反思。每一次進行合作學習后,請每一小組進行反思,總結問題,分享經驗,以便日后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
(四)合理把握合作學習的時間。 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不同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提出合作學習的時間。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合作時間應該嚴格控制。比如課堂上個人發言、集體討論的時間,每個同學分步驟進行手工制作的時間,教師可以根據難易程度對每一個合作學習的環節進行時間的把控。如果時間把握不好,可能會導致有的小組成員感覺無事可做,在課堂上聊與知識無關的內容,這樣會導致學習效率大大降低。所以教師要有對合作時間進行合理估算的能力,并在合作之初就給學生清晰的時間觀念,有利于日后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
(五)教學評價需要“多把尺子”衡量。評價是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善于從不同角度發現各組的優點,多認可,少否定。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積極的評價更能促進學生間的有效合作。要把握好對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積極評價、對個人和集體的評價、對每一組的手工作品的評價等,在對作品評價時,可以從手工作品的精細度、顏色的搭配、整體美觀等不同的角度對每一組進行鼓勵的評價。只有合作學習中形成合理性的評價,才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體會到集體合作帶來的學習效果和樂趣,從而更愿意參與合作學習,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鑒.合作學習的形式、實質與問題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4(11)
[2]彭嬋.學前教育學生手工課教學探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5)
[3]邰康鋒,馮麗華.學前教育專業手工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基于咸陽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證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4)
[4]叢娜.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5(2)
1 教學前反思-反思教學目標,注重能力培養
反思的重點問題是[2]: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學生重點掌握的知識是什么?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
在對于每個患者的治療當中除了將病癥進行治療之外還有需要注意的就是對患者盡可能在造成最小的傷害,比如在手術時盡可能的造成小創口或者在進行切除手術時盡量的保留更多從而不影響正常功能使用,這都是對患者健康的最大程度保護,那么診斷工具也是一樣,像心電圖這樣能無創傷的診斷工具自然是要好好的學習運用并且推廣的。心電圖診斷技能作為臨床醫學專業領域的"三基"的重要內容之一,一直以來備受廣大醫學生的重視,但心電圖的教學是醫學教育各專業的重點,更是難點和研究熱點。
以往心電圖教學實訓課在心電圖即將結束后進行,開始先上理論課,理論課上老師闡述心電圖的產生原理,最后實訓課才能實際操作心電圖機,看到實際的心電圖紙和真實的心電圖圖形,這對從未接觸過心電圖的學生來說開始的理論學習有很大的難度,并且這部分內容的前期基礎課知識是生理學的心電生理,對初學者來說更是一個難上加難的內容。無疑,如果心電圖第一次課就講心電圖理論基礎,深奧抽象復雜的內容會將學生學習的熱情澆滅大半。當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之后那么整個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就會是一種負擔,將會在今后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阻礙。
通過調查,思考及上網查資料等多個環節,明確不管醫生崗位還是護士崗位,以后的工作中涉及心電圖的情景都會很多,譬如:急診心電圖的描記和診斷,重癥患者的床邊心電圖識別等等。通過網上搜索和到病房采集一些實際的視頻和圖片,在教學中給學生播放多媒體圖片加以說明,使學生能夠在類似實際的情景中體會和理解心電圖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意義,以及明白到醫護人員對于心電圖知識是必備的要求,使學生樹立必須學好心電圖相關知識的信心和觀念。再結合國家教委頒發的主要課程基本要求強調"要熟悉正常及異常心電圖,掌握其基本操作技能",心電圖的應用在臨床上已普及到各級醫院。所以心電圖圖教學必須以臨床疾病診斷為中心和臨床應用為主的原則,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臨床分析能力,使其對心電圖診斷學有一個較全面的概念,掌握心電圖的導聯體系并能正確的分析心電圖,合理地運用心電圖的內容為臨床服務。
2 在行動中反思-挖掘教學中的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因素
在理論課和實習課,將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學生的發展上,做到及時發現和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因為當前這些進行學習的學生們在今后絕大多數都會進入到實際工作中,不論是進大醫院還是小醫院,給怎樣的患者看病,總之在當前所學到的一切知識都會實際運用在患者身上的,那么只有良好的解決掉每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在今后實際工作中遇見類似問題也能良好的解決,在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的同時也很好的保證了被其治療患者的健康安全。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當中發現,有些學生以圖記圖,死記診斷標準,遺忘較快,遇到圖形變換不知所措。還有些學生不知道如何操作心電圖機,即使實際操作了,也經常存在定標,走紙速度錯誤,導聯接錯等諸多問題。也有些學生概念不清晰,對基本理論不理解或是一知半解,導致在分析心電圖時覺得困難。經過反思,我們在上理論課時,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教學中圖文聲像并茂,形象生動直觀。教師把心電圖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而有效的組織起來,自然地貫切科學性,直觀性,啟發性,鞏固性循序漸進性等教學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在上小課時,引入讀圖討論課,通過各種典型心電圖實例,反復介紹分析心電圖的基本方法和規律,引導幫助其分析研判,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初步建立起良好的分析習慣和思維方式,同時有助于大課傳授的心電圖基礎知識及基本原理的復習和鞏固。
3 反思在課后-因材施教,注重教學主體的評估
經過以上的教學過程,我們通過自我反思與課后聽取同學和同事的反饋意見,得知心電圖教學中通過反思改進了心電圖教學的教學內容順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提高學習興趣方法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為往往我們自身處在事件當中就很難跳脫出來去客觀的看待,比如說對一場教學,不論教案準備的多么充分,只有在經歷了全面的教學之后才能證明這樣的教學方法是可以被實踐出來的,而也只有將具體的教學方式運用在學生們身上才知道什么是真正適合學生且能起到良好效果的。這一切都需要經過實踐,并且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得到相應的結果,那么我們自然就可以根據這樣的結果做出更好的調整讓下次的教學更加完善更加適合學生們并最終給學生帶來更多的能力提升。
針對學生不會看圖,我們課后著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心電圖閱讀習慣,充分利用心電圖,臨床科室患者心電圖以及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看圖識圖的能力。只要多去學習的訓練那么自身的能力就一定會得到穩步的提升并最終養成一個學習的習慣。而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其今后的醫生都將會是受益良多的。
4 小結
教學行動研究的特點反映在行動和反思的完美結合,教師在行動研究中反思的過程就是一個感受和理解的過程,通過實踐體驗的深刻感知,反思,才能提出具體的改進行動計劃。如何將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理念落實到教學工作實踐中去,以實踐為先導,通過教學反思和行動教學研究是我們更加適應社會對于高技能實用型人才隊伍需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