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短期支教的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01-02
近年來,以短期支教為主要形式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蓬勃發展。以在校大學生為志愿者、農村中小學生為受助對象的短期支教,因其形式靈活、時間較短、易操作,逐漸成為熱門的一種支教方式,同時也成為推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服務落后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的一個新舉措。①與此同時,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短期支教,仍然存在著各種弊端,因此針對地方本科院校短期支教的影響及策略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調查研究的對象、內容與方法
1.調查研究的對象
根據研究的實際內容與需要,本課題小組選擇寧德地區部分農村小學,如:飛鸞下村小學、霍童文峰小學等教育實習基地作為本次課題的調查研究對象。為獲得多方面的信息,本課題小組在調查中,針對教師、學生、家長等不同角色進行問卷調查及隨機訪談。
2.調查研究的內容
為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師范生短期支教的現狀,并對其存在的問題和缺失加以分析,本課題小組為此制定了目標。首先,我們深入農村考察,實地了解我系支教的教育實習基地的現狀;其次,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師范生短期支教存在的問題及不足之處;再次,對比師范生與非師范生短期支教分別存在的問題與影響;最后,對師范生短期支教對農村小學教育的影響提出改進策略。
3.調查研究的方法
(1)問卷調查法: 本課題小組設計了全面的問卷調查表,采取家訪方式發放問卷、下課后上街隨機發放問卷、利用做公益―― “清掃街道”時發放問卷;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跳“小蘋果”廣場舞時隨機發問卷,共發放500份問卷,問卷填完后立即回收,以確保問卷的效度。本問卷主要涉及關于師范生授課情況、家長對師范生支教情況的反映如何以及師范生支教對授課學校的影響等問題。
(2)訪談法:問卷回收后,采取與受教學生家長、教師進行訪談,聽取他們對師范生短期支教情況的整體看法。
(3)觀察法:在支教期間,觀察支教者授課的情況并作好記錄。
(4)文獻法:主要參考了一些關于大學生短期支教的相關論文。
二、地方本科院校師范生短期支教現狀
1.對授課內容的反饋
調查表明,在地方院校師范生支教的內容和教學方式上,不同的家長持有不同的見解。根據問卷調查表上一道多選題,本課題小組得出結論,(見圖一)有76.67%的家長認為師范生支教應該注重德育教學和實踐教學兩方面;還有73.33%的家長認為支教的內容應當注重于特長教學;只有30%的家長認為課本教學才是支教的重點。可見,大部分的農村家長都認為孩子的全面發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們希望支教的內容能多元化,能多開設動手操作的課程,家長認為孩子需要鍛煉提高的是學習的能力,需要培養的是良好的品質、習慣和健康的心態。家訪時有部分家長反映不是很贊同大學生支教教受文化課,一方面是因為學校原本就安排文化課,另一反面是認為大學生教學經驗不足,知識有限,未能做到有針對性的授課,而是盲目灌輸新知識。這就反映出農村孩子相較于城市中被要求“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更為幸福,更為自由的一面。所以在選擇支教方式時,有多達86.67%的家長選擇了通過游戲和孩子們交流以及教授知識的方式。
2.對授課情況的調查
在支教期間,支教者安排了豐富多樣的課程,給農村小學生帶去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提供了良好的教學資源。本課題小組進行對上課情況的觀察,發現上課期間學生們不僅積極參與,并且對授課內容也是非常的滿意。但有些內向的支教者不善于與學生溝通,在上課的過程,存在一些小學生因與支教人員缺乏溝通交流、上課比較拘謹、支教者組織能力較差、缺乏教學經驗等問題,導致在課堂上師生互動性不佳。并且,在支教過程中,因支教者缺乏教學經驗,以及欠缺管理能力,所以不能很好地維持課堂紀律,同時受教學生年齡跨越大,自身已有的知識程度存在差異,接受知識的程度也不一樣,因此,不能達到很好的授課效果。
3.對當地農村及受教學校的影響
根據問卷調查我們發現,(見圖二)74.67%的家長認為短期支教對受教學生非常有益,對他們以后的理想與生活產生重大影響,23.33%的家長認為短期支教可有可無,對受教學生得不到實質性的幫助,還有個別的家長認為由于文化,年齡等差異,受教學生可能被大學生的某些行為誤導。對當地來說,有54%的家長、老師、及當地村民認為短期支教可以促進當地鄉村教育的發展,還有的認為可以引起外界對當地的關注,與此同時,有26.67%的村民覺得會給他們帶來不便。在對社會方面,76.67%的調查對象認為短期支教可以號召社會對農村地區教育事業的關注,并提高農村地區的知名度,傳承僑鄉博愛互助精神。
從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地方院校師范生短期支教對農村學校帶來很大的影響,為農村學校提供了優良的教育,帶去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對改善農村學校教育有很大的幫助。
三、地方本科院校師范生短期支教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這次支教活動以及調查,可以看出,對于地方本科院校師范生的支教者自身素質、前期培訓工作情況、授課形式以及小學生自身等因素都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1.支教者自身素質
從訪談中我們得知受教學校教師及家長認為,大學生熱情、有耐心、有愛心、親和力強,在支教中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豐富孩子們的生活,并深受孩子的喜歡,但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并且專業知識不夠精深,教師技能欠缺,不能很好的達到授課效果。同時,據反映,存在少部分支教的大學生毅力欠佳,不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對艱苦的教學環境有所抱怨,還有的不能正確對待支教活動,只是為了體驗支教生活,為了增加學分而支教,沒有正確認識支教存在的本質意義,因而不能使支教活動得到理想的效果。
2.前期培訓工作欠缺
由于支教者與當地村民的溝通較少,可能會給當地村民的生活帶來影響,導致村民們不理解短期支教、不完全贊同短期支教。因此,面對支教過程中與受教地區因溝通不當而引起的矛盾,因此支教組織者應逐步完善培訓工作,不斷加強支教人員各方面的知識與能力。
缺乏前期的培訓工作,支教人員不能很好的學習并完善自身素質,同時不能很好的安排支教的課程,使得課程雜亂無章,存在支教者沒有目的地選擇教授的課程,而隨便安排授課內容的情況,沒有將自身所學的專業技能付之于支教中,使得安排的課程缺乏科學性。同時也存在重文化課輕技能課,或者重技能課輕文化課的現象。
3.授課形式不合理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其中有90%的家長反映支教時間太短,希望我們的支教活動時間可以延長。如果孩子剛適應大學生的教學方式支教活動就結束了,那么就無法保證支教的質量,更不能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因而支教活動也得不到應有的價值。支教是為了給農村貧困地區帶去新知識、新思想,改善農村教育,這是長遠的計劃,不是一朝一夕,而支教時間的太短不能起到作用,因而需要建立長期的支教體系。不僅如此,支教時間太短,在與孩子建立感情之后大學生匆匆離去,會導致孩子的心理落差大,需要調整一段時間才能夠適應正常生活與學習。因此,由于短期支教的時間較短、人員更換頻繁,只能簡單的解決受教方一時的困難,無法解決其根本問題。
4.農村小學生自身因素
我們深入農村實地考察,了解了幾個農村學校的小學生的生活水平及學業成績。我們發現由于從小受周圍環境的束縛,農村的孩子與城里的孩子相比存在一定的差異:
(1)物質條件。農村孩子的生活比較艱苦,父母有的在外地工作,為了生存,每天都很忙碌,因而孩子在缺少父母的關愛中成長的同時,生活水平也不佳。
(2)心理素質。農村學生的心理素質相對比較脆弱、自卑心強,尤其對教師的批評十分敏感,往往會顯得更加膽小拘謹,不善言談,缺少自信心,遇到挫折容易退縮。這種情緒會使他們的思維受到壓抑、阻礙,久而久之喪失對學習的信心。
(3)學習效率。農村學生不善于交流、見識少、知識面窄、思維不活躍和接受能力緩慢等,導致交際能力、記憶能力及思維能力比較差,阻礙其學習的效果,因此農村學生學習能力相對會落于城市學生。
(4)學習懶散。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和學校管理的疏漏,部分農村小學生存在逆反心理、上課搗亂、學習不思上進、棄學等的現象比較普遍。
五、改善大學生短期支教活動對策及建議
我們從師范生短期支教對受教學生、對農村教育及對社會的影響等方面的調查發現,師范生短期支教給農村小學教育及學生帶來的影響利弊兼有, 總體而言,師范生短期支教活動對農村小學教育存在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針對這些典型的問題,本課題組進行了反復的思考和討論,通過多角度分析短期支教存在的問題及不足之處,我們對短期支教對農村小學教育的不足提出了改進的策略及建議:
1.加強支教人員的自身素質
學校必須要求支教人員注意自己的穿著、言行舉止,增強自身的責任,擺正心態。強化學生的專業教育意識,師范生支教應從里到外體現出為人師表的形象,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法律素質、專業素質、科技素質、人文素質、能力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讓自己成為優秀的支教者,使支教活動真正達到預期效果,而不是徒有形式。可以對支教人員進行以下培訓:
(1)對支教人員進行思想教育,提高思想素質。
(2)引導支教人員自覺“修身”,深刻認識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精髓。
(3)倡導積極參與科學研究與學習,提高知識素質。
(4)廣泛培養科技創新精神與能力,提高能力素質。
2.完善支教組織培訓工作
支教前期需要對各支教人員展開一系列的培訓課程,課程安排、教學方式、教學活動、應急方案等項目進行集中學習,讓支教人員初步具備教學能力,同時能隨時應對突發事件。
作為師范生,學校應重視學生基本的教師技能,對于技能方面可經常組織教師技能比賽,或各個方面技能的培訓,比如三筆字、繪畫、唱歌、舞蹈等等。對于授課教態,可多給予學生上臺機會,多讓學生進行試講,提高學生授課能力。
指導教師與支教人員要多溝通、交流,作為學生的支教人員缺乏經驗,難免會遇到困難,這時教師要多給予指導,傳授教學經驗、處事技巧,比如:安全問題、與村民及小學生的溝通、教學經驗等等。同時讓指導教師參與支教活動,以便在支教過程中支教者遇到問題時及時向指導教師匯報,能夠及時解決問題,提高支教達到的成效。
3.合理安排設置課程
師范生所學的技能豐富多樣,可利用自身專業條件,多開設舞蹈課、書法課、心理健康課等等,給農村學生傳授他們未接觸或較少接觸的課程,大多時候,師范生更傾向于對文化課的培養,而欠缺對技能課的培養,而非師范生會更傾向于開動手操作的技能課,提高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因而師范生也可以借鑒非師范生的教學模式,取長補短。
大學生支教工作要敢于大膽創新。一方面要敢于對課程內容進行大膽創新,能夠開設既適應當前教學的需要,又貼合學生發展的課程。另一方面要敢于對教學方法大膽創新,因材施教,合理搭配多種教學手段,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重視音體美方面的課程,注重培養學習習慣,良好的道德品質。
4.合理分配支教的時間
支教活動對受教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短暫的支教活動并不能改善他們的教育,只有足夠的支教時間,才能讓孩子們學到更多有用的、有意義的知識;支教時間太短,教給學生的知識極少,對他們的教育是微乎其微,同時,對大學生的鍛煉也是不夠的,并且對當地居民、家長來說反而會覺得短期支教可有可無。
5.重視農村學生的心理落差
農村孩子的生活比較艱苦,地方政府可以適當的給予物質方面的幫助,改善農村學生艱苦的學習條件,生活條件的差異會造成他們心理落差,提倡學校多給學生上心理健康課程,教師可多給予學生關懷、表揚與鼓勵,傳授正能量。在學習上要相比于城市教師要更加耐心、多加時間的指導,尤其對于成績差的、厭學的學生不可棄之不顧,而要多費功夫,與他們溝通、交流,給予學習上的幫助,同時可進行嚴格教育,但對于心理素質差的學生不可當眾或嚴厲地進行批評。在師范生支教期間,讓考過心理咨詢師或者善于心理指導的支教人員可以對心理素質差的學生進行疏導,提高農村學生的心理素質。
注釋:
①巫蓉,倪明威.大學生短期支教對改善農村教育的效果調查[J].科技創業月刊,2015.(7):P71.
參考文獻:
[1]張健.大學生短期支教現狀調查[J].教育與職業,2014.(7):41-42.
[2]董偉.大學生短期支教存在的問題及可行性建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7):26-27.
[3]巫蓉,倪明威.大學生短期支教對改善農村教育的效果調查[J].科技創業月刊,2015.(7):71-75.
[4]李曉露,吳美茹等.大學生短期支教對農村基礎教育的影響及改進策略探析[J].教育評論,2014.(10):75-78.
[5]董云影,張慧.淺談大學生短期支教活動的現存問題與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0):178.
[6]郭豆豆.社會公益短期支教活動的現狀分析[J].中華少年,2016.(5):283-286.
[7]鐘琰.社會實踐短期支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實踐,2015:200-201.
【關鍵詞】大學生 短期支教 培訓 模式 構建
近年來,大學生短期支教成為了一種流行的公益項目,其在時間上的靈活性促使著許多大學生踴躍參加。但是,這一特點也促使了許多問題的產生,如支教態度敷衍、教學方式隨意、團隊紀律渙散等。為保障支教質量,部分高校和公益組織開展了大學生短期支教培訓,以幫助大學生短期支教走出“雞肋”的窘境。
擔當者行動教育發展中心(簡稱“擔當者行動”)是一家公益助學組織,筆者曾參加過其舉辦的2012年擔當者大學生支教行動培訓項目。下面筆者以自身的經歷為例,對大學生短期支教培訓模式進行相應的構建與探析。
一、培訓需求多維度分析
(一)支教組織方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大學生并非是支教組織方的長期工作人員,因而對組織缺乏必要的認識。擔當者行動的支教活動是圍繞“班班有個圖書角”開展的,旨在通過支教增強山區兒童的閱讀興趣。而初次參加該項目的大學生大多不知道這一主旨,若不進行相關的培訓,則不利于組織方實現自身的公益目的。
同時,高校現行的加分評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學生短期支教功利色彩較濃。這需要組織方通過培訓來端正志愿者的支教態度,并促使其在支教過程中將相應的價值觀轉化為行動。
(二)支教受助對象的需求
在大學生短期支教過程中,不恰當的教學方式和不合理的教學內容往往會干擾到后期當地老師的正常教學。據《京華時報》調查,大學生在支教期間常常教授下學期的內容,這導致48%的受助學生有新學期上課不認真聽講的想法。同時,很多大學生常常購買一些小禮品作為受助學生的課堂獎勵,而這是鄉村老師無法做到的。因此,志愿者需要通過培訓掌握正確的教學方式,以便維護受助地區正常的教學秩序。此外,大多數受助學生為山區留守兒童,需要心靈的呵護與關愛,這也要求大學生掌握正確的溝通技巧。
(三)參加支教大學生的需求
大學生支教團隊的組建具有臨時性,這容易導致團隊成員目標不一致、團隊紀律意識不強、團隊凝聚力不足等問題。有效的支教培訓能增進團隊成員互相了解,培養團隊向心力。雖然一些支教團隊的組建方式是報名前自由組隊,成員之間較為熟悉,但以情感為紐帶的約束往往使得成員權責不明。因此,自由組隊的支教團隊也需要進行相應的培訓,來明確各個成員的角色,增強團隊協作能力。
二、培訓內容及具體方法
(一)組織價值觀的培訓
價值觀的傳授一般采用的是講座法,有利于組織方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志愿者闡述組織的文化理念。而講解者一般為組織的內部成員,因為其對組織的認識相對深刻,不易出現組織精神傳達失誤的情況。
擔當者行動就十分重視價值觀的培訓,其培訓的第一個環節便邀請組織發起人為志愿者,開展了一場以“擔當者的特點和我們的追求”為主題的講座。此外,擔當者行動并非采用單一的講座法來傳遞價值觀,在講座結束后又進行了一名組織全職公益人的告別會,在告別會上大學生支教志愿者進一步感受到了組織的文化氛圍與人文精神。
(二)教學方法的培訓
教學方法的培訓應以理論講解與實際演練相結合為原則,讓大學生短期支教志愿者在掌握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練習。教學方法的培訓關鍵是讓志愿者不僅學到知識,還要發生行為上的改變。擔當者行動的支教活動是圍繞“班班有個圖書角”公益項目開展的,因此如何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受助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教學方法培訓的重點。擔當者行動通過邀請教育名師,開展主題講座、示范課與往年案例探討,增進志愿者對教學方法的認識。同時,擔當者行動還組織了課程設計練習與童話故事表演環節,讓志愿者能及時地運用到所學的知識,并得到相應的改進。
(三)團隊培訓
通常,團隊培訓的方式是給定一項具體的任務,讓團隊成員發揮個人技能或扮演相應的角色來共同完成。而大學生短期支教團隊培訓的重點在于培養個體成員如何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團隊管理、人際協調、交流決策等。
擔當者行動的支教團隊是在個人報名后,組織配置而成的,這使得團隊成員間彼此不太熟悉。因此組織方開展了許多的團隊培訓活動,促使個體成員相互配合并勝任自己的角色,從而實現團隊的有效運行。
三、培訓效果評估
目前,柯克帕特里克評估法在培訓評估領域中使用的較為廣泛。而大學生短期支教培訓評估也可以運用其中的三個層次,即評估培訓對象的反應、學習、行為來測量培訓的效果。擔當者行動在支教結束后,要求志愿者對培訓內容與實際運用的情況提出相應的建議,作為后期開展培訓的重要參考材料。此外,擔當者行動還派遣了兩三名全職人員,隨同一些支教團隊前往學校,這些全職人員在不干涉支教的基礎上,對大學生在支教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行為進行觀察和記錄,來評估培訓的效果,從而思考相應的改進措施。
雖然大學生短期支教培訓后的產出內容不易用財務收益進行評估,但并不意味著組織方就可以忽視培訓評估。因為,公益組織的特殊性要求任何一個環節的經費使用都要進行嚴格的控制。有效的培訓評估不僅有利于組織方完善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法,更有助于其確定后期的培訓項目與資金的使用,從而促進大學生短期支教質量水平的提升,并推動組織建立良好的公益形象。
摘 要:對于大學生短期支教,社會上的各種聲音一直此起彼伏,利弊難抵,功過難辨。經過親身的實踐,我對此有了一些見解,通過為期二十五天的支教,我將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本次支教對象是田灣村的留守兒童,其間我們主要給孩子們以課堂的形式講解課外知識,目的是擴展孩子們的視野,打開孩子們的知識面。上課時我們會盡量鼓勵孩子們發表自己的想法,鍛煉他們的勇氣和語言組織能力,課后我們會和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想法,在思想上幫助開導他們,陪伴他們一起玩耍,用足夠的愛心去呵護他們,用足夠的耐心去改變他們。
關鍵詞:短期支教;陪伴;愛心;利弊
前言:田灣村是位于湖南湘西花垣縣貓兒鄉東南部的一個苗族自然村,村前的小學已于2008年正式停辦,孩子們主要前往花垣或者長樂就讀。教室早已破敗不堪,門窗無一完好,桌椅也都年久失修,條件很是艱苦。田灣村的青壯年基本都外出打工謀生,家里留有老人和孩子。我們想要做的是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陪伴那些留守兒童,給他們足夠的關愛,在他們心里播下一粒種子,然后用我們的耐心和愛心去溫暖他們,驅散他們心里的陰霾。用盡我們的所有關心和僅能帶去的一點點知識催動他們心底里那顆種子的萌發。我們希望我們能帶去的東西給孩子們的影響可以留存的更加長久。
一、實踐過程:
1.前期準備和招生:
從踏上火車向湘西進發的那一刻,我們便都更加堅定了帶給田灣孩子不一樣感知的決心。當我們經過一段蜿蜒曲折甚至可以說危險重重的山路,下車腳踩田灣那一寸土地的時候,我們來到這個我們一心向往的地方,見到了我們最想關注和關愛的孩子們,雖然教室是那么破敗不堪,門窗都壞掉了,堆滿雜物而且還會漏雨,雖然桌椅無一完好需要我們全部重新修理……這一切的困難在我們眼中都是那么的不堪一擊,我們就像蓄勢待發的弓箭即將離弦,向著把心的位置義無反顧。
2.與孩子們的分秒相伴:
與孩子們的接觸應該從我們剛剛到達田灣的那一天開始,就有一部分孩子來和我們聊天,有的孩子甚至還主動幫助我們打掃教室,那一刻我們看到了孩子們身上的天真和純樸。而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不僅在課堂向他們傳授知識,跟他們進行互動,更多的是和他們在生活上的接觸,與他們聊天談心,關注他們的心理問題。與孩子們的分秒相伴都是我們畢生難忘的。
我們的課堂是七彩斑斕的。為了避免給孩子們講授單一的課本知識,我們開設的課程不以書本為框架,而多是豐富多彩的課外知識。我們開設的不僅有百科、歷史、地理這樣開闊視野的文化課,音樂、手工、美術這樣陶冶心性的興趣課,更有弟子規、推理、思辨這樣塑造個性的培養課。我們希望給他們帶去歡樂,能在素質上幫助他們提升。我們在課堂上認真觀察每一個孩子的表現,記錄著他們的一點一滴,我們抓住課堂上任何的機會給孩子們傳送不一樣的思想,讓他們有更多的勇氣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想在他們的心里悄悄埋下一顆種子,并親自滋養、等待著她的萌發。
課堂顯然是個神圣的地方,老師更是一聲特別的稱呼。我們與孩子們親昵接觸、深刻了解的平臺并不是課堂,而是課后生活上的逐步接觸。除了正常的生活作息時間,每天的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與孩子們“膩”在一起,我們那時候就成了孩子王,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做體育運動,我們一起打羽毛球、跳繩、踢毽子……我們陪伴孩子們嬉戲玩耍,不僅是為了給他們帶來歡樂,更是要在玩耍的同時教給他們道理,慢慢在心理上疏導他們,盡力解決他們心理上的問題。在與孩子們的接觸逐漸加深的同時,在他們身上看到的心理問題也就越來越成為我們心頭最掛心的事情,其中最容易顯露的就是絕大多數留守兒童心中的自卑感和對關愛的渴望,更嚴重的就是一些孩子對某些事物會產生極端觀點,比如有的孩子就是覺得自己不討人喜愛,覺得自己不需要朋友,有的孩子在思維里有非常堅固的迷信思想和神鬼學說,有的孩子太不善于表達,過于暴力……發現了這些問題后我們開始針對個別孩子的個別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解決辦法。我們開始有針對性的對待心理有問題的孩子,在于他們的過程中巨劍了解他們產生這些心理問題的原因,并且和他們更多的交流來開導他們,給他們親身實踐的機會,讓他們逐漸真正的走出心理誤區。讓他們更加快樂健康的成長就是我們最大的心愿。
二、結論
大學生支教有其成果,但顯然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大學生支教往往注重素質教育,但恰恰素質教育并不是短期之內就能見成果的。
2)大學生支教也是確實能發現問題的,但是對于問題的解決往往缺少經驗和專業性。
3)各個支教團體參差不齊,存在盲目的跟風現象。
復旦大學哲學系張慶熊老師走進光華樓西主樓教室,迎接他的是一個空蕩蕩的教室。一位學生告訴他,因為香港藝人梁朝偉來訪,35名武警班學員被團委叫去維持秩序。(第一財經日報)
天王到訪,學生因被安排維持會場秩序而缺課,教授稱之為“為追星放棄學習”,網絡發文,洋洋灑灑千言以抒憤懣。
教授緊緊扣住“追星”這個字眼,似乎刺激他的是“追星”的“星”,而非缺課事件本身。那么對于大學生來說,“星”究竟可不可“追”呢?
筆者母校也常有明星到訪,辦沙龍、開講座、宣傳新片、簽售新書,場面火爆。但所見大學生的追星,已不僅僅限于喜愛明星們光鮮的外表,而更欣賞其獨特的人格魅力。舉個例子,文章火,粉絲眾多,不是因其長相帥氣包裝絢麗,而是因其純熟的演技能夠恰如其分地表達青年人的生活感受。
同時,追星與科研教學并不是對立的存在。學者與明星,彼此間術業有專攻,他們帶來的營養物質可能不同質亦不同量,但在大學生成長成熟過程中都起了作用。所謂“桑間濮上之音”,在孔老夫子的語意里是男女幽會時所唱的之音。若將明星和娛樂產品皆定位在“桑間濮上”,一概而論,未免偏頗。
當代大學生,雖然受娛樂產品“洗禮”,但我們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方式和標準,有自己的愛恨好惡。教授為高校學術氛圍擔心,固然可以理解,但若將這樣一個社會現象的原因濃縮在“追星”一點上,集中火力向天王放槍,本來好的出發點反而顯得太古板了。
中國傳媒大學 劉亦凡
“狼爸”
“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狼爸”將傳統的中式家庭教育視為黃金標準,并推向極致。“狼爸”迅速躥紅。(北京日報)
“狼爸”走紅,潛臺詞是在許多家長看來,成功的教育,“手段”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結果”,而所謂“結果”,唯一的衡量標準便是孩子能否上名牌大學。這本身是一個誤區。因為,教育的目的是“教養”,是使孩子擁有人之為人的理性和尊嚴。
李薇
家鄉流傳一句俗話“小人(小孩)要管,小樹要砍”,老祖宗很早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美國人說“Spare the rod, spoil the child(省下了棍子,慣壞了孩子)”,不同文化背景竟有相同的理論,看來,打孩子在古今中外都不罕見,但有多少人打進了北大?
代振瑩
親!你們這是怎么了?都是被“三天一頓打”打大了然后進北大嗎?然后就想要買一本“葵花寶典”以便指導嗎?最后再把孩子打進北大嗎?北大的教室坐不下的嘛。
張鵬
為進北大,不惜大罵——可是,進了北大之后呢?
王菁
校長宣布
上任才一個多月的湖南大學校長趙躍宇,面對3000多名學生正式宣布,在校長任期內,不申報新科研課題,不新帶研究生。(中國教育報)
少申報課題,全身心地投入學校管理是校長這個職務的應有之義,但是,現在有人說出了這樣的話倒成了新聞,多么絕妙的諷刺!
李薇
好評如潮的同時也有人質疑是否有高調作秀之嫌,不管他是否作秀,人家敢在3000多名學生面前夸下海口必定要受到監督,何況現在全國人民都知道了。
陳玲
大學門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受邀前往中國傳媒大學舉辦講座,因未辦好通行手續,被保安拒絕從南門駕車進入。何兵發微博抱怨,結果引來幾乎“一邊倒”的痛批。(新京報)
何兵副院長要進去,其實很簡單,下車步行進去就行了。所以大學門和衙門并不具有可比性,進去并不難。那些把今日大學門比作舊時衙門的人們請記住:今天保安阻止了一輛手續不齊的車駛進校園,也許明天就少了一起校園車禍。
張鵬
想起2010年發生的北大副校長遭遇鎖門事件,到底是行政服務教學還是教學服從行政?當行政妨礙了教學,那還談何科研。大學該是“沒有圍墻”的學術凈地。
張瀚祥
志愿者走后
短期支教的志愿者大多準備不足,超過一半的校長不信任支教者。一名利用假期從上海到山區短期支教的大學生,發現山里娃的英語發音不準,調查一番后,“小老師”很快找到了原因,鄉村教師的發音有問題。他很認真地幫孩子們矯正發音。豈料,就在支教隊回上海那天,臨別時中學校長私底下對支教隊的另一名成員倒起了苦水:“村里老師現在麻煩大了,孩子們都不服他,都說他讀音不準……可我們這里就這么一個英語教師呀!(新華網)
大學生短期支教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情,該校長只看到了不足,還應趁此機會讓學校老師發現自己的不足,完善自我,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李雪梅
大學生支教本身沒有錯,出現副作用的原因在于大學生短期支教模式不成體系,缺乏科學的安排、管理。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對大學生短期支教的現狀、影響等作出全面調查研究,探索大學生短期支教的科學模式,以趨利避害。
李薇
志愿者只在那里服務一小段時間,但是沒有志愿者的日子,孩子們的學習還得繼續,老師們正常教學不能受到影響,這個“支教后遺癥”急需雙方好好考慮。不能讓志愿支教這樣不計回報的好了味。
代振瑩
拯救實體書店
光合作用等一批民營實體書店關張歇業,引起媒體和社會輿論對于其生存問題的關注。近日,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閻曉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總署正在積極與有關部門協商減免實體書店稅費。(新民晚報)
去三峽廣場西西弗書店,我從沒坐過椅子,人太多,都是捧上一本書席地而坐,人人如此,那是一種文化氛圍。實體書店不僅僅是賣書的地方,還是一個小型的圖書閱覽室。
陳玲
讀者是理性的,哪里買書便宜、便捷就會在哪里買。所以書店取勝之道除了在價格、便捷加把力外,還必須營造出一種氛圍,讓讀者覺得書店就是書店,而不僅僅是一個掏錢買本書就走的地方。
張鵬
趕快立法
近年來,個人信息遭泄露的事件頻頻發生,給許多人的生活造成嚴重困擾。有對1958人進行的在線調查顯示,86.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個人信息曾遭泄露。早在2003年,就有相關機構承擔《個人數據保護法》的研究課題,并草擬了一份專家建議稿。2005年,近8萬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專家建議稿)及立法研究報告》完成。但時至今日,這部法律仍未出臺。(中國青年報)
我們這次支教的對象主要是四年級和五年級。課上到第三天的時候,所有老師都在反映,五年級的課不好上。五年級是兩個班集合成一個班,人數很多,教室很大,不好控制。紀律問題是一個大問題,他們不像四年極的孩子們懂事。老師提醒他們一下,安靜一陣,然后就又繼續像電視雪花屏了。
大家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而且現在也是學生,我們最了解:紀律問題除了是因為有些學生調皮搗蛋外,很大程度上問題就出在老師身上。老師應大方坦陳自己上課的無趣。
第四天上課時,我就對他們說:在我的課上,只要理解了我講的內容,就可以看課外書。然后我和他們強調課外書的重要性,甚至說如果你真的很困的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會兒也可以。有一個學生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一直是臉貼在桌子上從沒抬起過頭。前排的好學生向我介紹說,那是他們班的“混世魔王”。
“混世魔王”這么高端的詞匯我想來以孩子們的詞匯量是達不到的,細問下果然是因為這個男孩太淘氣而被老師賜予的。好學生還補充說,后面幾排都是差學生。說話最嚴重的也確實是后面幾排。我心里有了數,在上課的時候,除了記板書,我很多時候故意站在教室的中部講,甚至專門走到后面對著他們幾排講。當我的目光和他們有所互動的時候,他們自然也就不說話而專心聽了。然而當我走到教室中后部的時候,有意思的是,前排所謂的好學生開始說開悄悄話了。所謂的“好”“壞”,很多時候是以成績為天秤的,而基礎又決定了成績。基礎不好的學生很可能陷入惡性的循環中。
在這里,短期支教的另一個尖銳的問題就顯露出來了:作為我們支教對象的學生,我們是否應該有所側重?什么意思?在一個班級中,好學生(姑且這樣稱呼)是少數,中等生是多數,差生占少數,畫一個分布圖就像一個棗核。首先要明確的是,每一個學生我們都不想放棄,都想盡我們最大的可能去幫助他們。但幾天接觸下來,我們發現好學生永遠是好學生,即使沒有我們的存在,他們的基礎就好,成績本身很扎實,受老師喜歡,向我們問問題也十分踴躍。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因為家庭條件的限制,念完小學可能就不繼續念了,或者因為性格上的孤僻,基本不會與我們主動交流。以五年級為代表的幾個班,每個班都有這樣的孩子。幾個老師都在課余時間找他們聊過天,一聊聊很久,也是試圖去刺激他們,讓他們感覺到學習不僅僅是他們所理解的考試那么簡單。但說實話,收效甚微。然而所謂短期支教,數十天的時間,隊伍的人力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想在短時間內讓我們這陣山外的風吹進最多人的內心,讓他們真正有所觸動,重點就應放在那些對知識渴求,只是看上去對于學習手足無措,進步較慢的棗核的中部。這個群體的孩子特征很明顯:上課的時候,他們的目光總是緊盯著你;中午提問題的時候,他們總是在那個最能說的學生旁邊靜靜佇立,安靜地聽;練習的時候顯得最緊張。對于他們,一丁點的鼓勵都能在他們心底爆炸,他們最需要表揚。有一個孩子,在第一天的語文課上,我叫起他來回答問題,他個子在同齡人當中算高,聲音很低,說話也像山路一樣磕磕絆絆。但我仍是低下頭,耐心地聽他講完,把回答整理后復述出來,并讓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他。其他的老師在這一天似乎也注意到了他,都表揚了這個羞澀的男生。他的同學和我們說,從那時起他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學習的勁頭格外猛烈。所以,老師們在提問時,要把機會多給他們,給他們一個平臺去展示。也許在平時,問題一拋,好學生一接,提問就算結束了。我上學的時候也是這樣,老師剛提問完,好學生就把答案扔了出去,搞得我還沒思考完就有種先入為主的感覺。中午在圖書室幫助學生解答問題的時候,我們也會多和這些只會聽而羞于問的中等孩子進行些互動,問問他們有什么想問的沒有。
我們要讓每個孩子都感覺到我們對他們的重視,這個重視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凡。我們更要讓這個重視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價值,能在我們走后,在他們心里助推起一份努力。
四、雷校長
有一天放學后,我和學校的幾個男老師在操場上打球,也就是投投籃活動一下身體以防生銹。這時,雷校長從校門口進來路過操場,和我們打了個招呼。我輕松地把球傳給雷校長,開玩笑說:“來一個。”誰料想雷校長拍了兩下,三步上籃,不小的歲數讓他的動作顯得有些可愛與笨拙。但最令我想重新配副眼鏡的是,校長上籃的時候看都沒正眼看籃筐,球便應聲入筐。我由衷地向校長豎起大拇指,校長笑著說:“我來這兒都四五十年了,知道筐在哪兒就像了解這片地一樣。”
知道籃筐在哪兒,就像了解這片土地一樣,一句玩笑話,卻字字純金。雷校長今年57歲,參加教育工作已有39年的時間。他一直在仰望民族小學,只因愛這土地愛得深沉。
第一面見雷校長比較意外。當時我們坐火車在貴州省貴定市下車,包車顛到貴定市旁邊的云霧鎮,在云霧鎮住下,準備第二天再包車走山路進山到仰望民族小學。知道山路很難走,所以我們沒想到,次日早上,雷校長會下山來迎接我們。校長穿一件襯衣,干凈,但很舊很舊,襯衣的扣子系到脖根,腰板墻一般直,說話中氣十足。意外見到校長,本來下過雨天氣微冷,這時溫度都升了起來。進山后我們才意識到所謂山路難走是怎么個難走法:道路原本就十分顛簸,下過雨后更加泥濘,車椅像蹦蹦床,只能和屁股打一個照面就分道揚鑣,上一趟山能顛掉二兩肉。就是這樣難走的路,校長還要親自下山來接我們,讓人愈發覺得感動。
進山后雷校長安排我們住在他家里。聽到這個消息,我們先是擔心,會不會給校長家帶來麻煩。再想,十個人在人家校長家吃喝拉撒肯定會帶來不小的麻煩,然學校尚未放假,沒有空余宿舍,雷校長這么決定,一定是做了很大的犧牲。后來在和雷校長聊天的過程中才知道,真是如此,因為雷校長家本有兒子兒媳孩子等就八口人,算上我們十個人,雖是三層小樓,也顯得擁擠。即使校長是從工作角度想,而他的家人愿意接納我們,這也是一種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這是來自一個邊遠貧窮的少數民族寨子里的人情味,也是城市里瀕臨滅絕的人情味。試想,在城市里,一個人即使有再大的房子,會讓無親無故的十個人無償在自己家里安歇么?尤其是晚上,當我看到校長和孫子圍擠在一層客廳的沙發上時,我感到除了久違的不是電視網絡而是真實包裹住自己的感動外,還有一種要支教真金保量的責任。
雷校長家二樓,一進去有一面墻吸引了我,上面布滿了他在祖國各地以及和自己親人的照片。雷校長在照片上一點點老去,時間像壁虎一樣緩慢爬過。據雷校長說,那些是他出差考察、旅游觀光時拍的。有些人一輩子在一個地方,也就不曾想到外面的世界。校長見識過萬花筒的山外,卻仍是一心想著這個永遠的“家”。他說,大山里與外界的差別是“先進發達”與“落后貧窮”的區別,走過那么多地方,對別處的生活少不了羨慕,但感受更深的,是家鄉貧窮落后引起的傷感。
而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有可能改變落后的局面。在和他聊起對學校的展望時,雷校長的神情更加精神,就像一個小伙子在畢業時要捋起袖子大干一番。他提了很多設想,如擴大面積、修建食堂云云,總之要辦成現代的、標準的、一流的學校。
一、快速融入,主動轉換角色。
來到登仙橋小學后,學校分配我主教三年級數學和班主任工作,附帶上社會、自然、音樂等一些副課。因為自己是教書的門外漢,所以為了快些進入角色,我努力學習如何安排課時、如何備課、布置作業等技巧。在逐步熟悉教學的基礎上,我的教學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針對班級學生基礎較差,成績參差不齊的現狀,我在日常教學中動腦筋,想了很多辦法,例如對分層教學,趣味課堂,積極鼓勵,重點關注等等。經過我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孩子們的成績穩中有升。成績提高了,同學們逐漸變得自信,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更加濃厚,學習也更加積極主動了。
二、以身作則,做教師發展的領路人
支教期間,使我了解到農村小學除了在教學設備、教育經費、師資條件等方面相對不足之外,還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教育教學的信息相對匱乏,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在這種情況下,指導教師課堂教學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我的肩上,為了不負眾望,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報到第一天,在獲知所教班級后,我就依據新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教參,多方參閱各種資料,深入細致備課。在教學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他們形成自己的風格,不強求一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分組合作、自行探究、積極引導和熱情鼓勵等各種教學手段,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感受后進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信任他們,鼓勵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天性和個性在豐富、寬容、輕松的課堂氣氛的感染下得以自由健康的發揮。讓學生在視、聽、觸覺中培養創造性思維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樹立主人公的意識。
凡是涉及到學校利益的事,我總是從“登仙橋小學”這個角度去考慮,凡是關系到學校聲譽時,我總是以一個“登仙橋小學”的身份去爭取……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們就不自覺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這個人比較隨和,沒有架子,容易接近!”聽教師們說出這樣的話,每次我都是會心地微笑著,打心眼里我為自己能夠被教師們接受、理解而高興,為自己能夠融入登仙橋小學這個集體而高興。
我很多同學他們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著,他們很富有,買一件衣服可以是我一個月的工資。當然我是羨慕他們的,可我富有嗎?不,我很窮。老師這個職業就讓我不可能掙很多錢,我常常想跳槽吧。可我又有那么些自卑,一個朋友說我,這幾年我的工作已經讓我喪失了在外面工作的能力。算了吧,我心態也是比較好的人,還是好好把學生教好吧。
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配置和貧困地區優秀教師的缺失導致我國貧困地區教育資源極度匱乏,并且難以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找到解決方案。隨著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以及慕課(MOOC)在世界范圍內的逐漸成熟,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創造性地提出了雙師教學的概念并進行了實驗。本文探討了雙師教學在教育資源配置、興趣類學科教學和支教活動中的應用,并希望雙師教學可以在我國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發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慕課;雙師教學;貧困地區;基礎教育
一、概述
雙師教學是我國對慕課(MOOC)進行的創造性應用,具體應用方法是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拆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基礎知識的講授和配套教學資料的準備,另一部分是課堂的互動、問題的解答、學生素質培養和教學節奏把控等等。雙師教學把第一部分的工作交給慕課平臺上的名校教師完成,第二部分與學生的交流仍交給學校中的老師進行。兩名教師以虛擬和現實配合的方式分工完成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快速且低成本地提高經濟文化欠發達地區的教育水平,而我國的貧困地區人口無疑是對高質量基礎教育需求最為迫切的群體。這些年來我國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建設方面已經有了很大進步,小學教育已經完成普及,文盲人口已經基本消失。但在貧困地區小學之后的初中教育雖然入學率較高,輟學率同樣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基礎教育帶來的經濟負擔對于貧困家庭來說還是難以承受,更加重要的是由于貧困地區教育水平有限,在基礎教育之后學生水平難以與經濟文化發達地區的學生相比,這就導致了高中和大學會因為學生學習水平的原因將貧困地區的學生拒之門外。這就進一步影響了貧困地區學生繼續學習的愿望。要打破這樣的基礎教育現狀已經很難通過傳統教育體系的改良達成,真正改變這樣的現狀需要新的思路、新的技術和新的政策共同努力。本文將針對雙師教學在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中的應用和意義進行討論,試圖用這種方法促進我國貧困地區的教育公平。
二、雙師教學在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中的應用
(一)將優質的基礎教育資源引入貧困地區中小學課堂
要達成優秀教育資源在貧困地區的配置,首先要尋找優秀內容提供者。在這方面我國已經開始了起步和實驗,在這方面最為積極的探索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人大附中受到2013年神舟十號太空授課的啟發,于2013年9月10日啟動了雙師教學的實驗項目。在這次實驗中,12個教學班有11個班的平均成績有了提升,其中提升最高的班級達到46.41分,效果最差的班卻呈現負增長。在這次實驗性教學活動中,由當地教師負責在上課前一天對人大附中提供的授課視頻進行熟悉并根據本班學生的水平適當剪輯,把一些提高性質的難題提取作為課后研究和思考題。在課堂上也是由當地教師來把握節奏,在適當的節點進行停頓、講解、重放等操作,確保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這一方面說明了優秀的教育資源確實可以通過雙師教學的方式對大部分貧困地區學生產生巨大影響,另一方面在實驗班級的效果差異中我們也要清晰地認識到實地教學的教師還是對教學效果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無論如何,在這次嘗試中我們確實做到了把中國最優秀的基礎教育資源引入貧困地區并在一定范圍內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慕課內容提供端,從人大附中主導的實驗性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優秀教育資源具有充分的社會責任感并認可雙師教學這樣新型的教學方式。在這方面我們要提高的是慕課的制作水平,需要建立專業的團隊研究和分析怎樣的鏡頭語言和表現手法更適合把優質的課堂教學轉化為易于理解的慕課視頻,探索怎樣的知識水平和講解方式能更好的使貧困地區的同學接受。這就需要教育內容的提供者轉變思路,把思路從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轉向使自己的課程更具有趣味性、包容性和通用性。在實地教學端,從各個實驗班的教學效果我們可以看出雙師教學不只是將慕課引入教育資貧乏發地區就可以直接產生效果,當地教師的配合至關重要。雙師教學需要當地教師能夠理解慕課視頻中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并在課前進行研究分析,需要教師對課堂節奏有一個科學的把控,既保證教學進度也確保教學質量。可以說雙師教學在實際上增加了當地教師的工作量,而不是為當地教師減負。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培養當地教師的責任心、工作熱情、對新的教學形式的接受和學習能力。
(二)進行興趣類學科的教學
對于貧困地區來說,語文數學這樣的基礎學科當地老師或許還能夠進行完整的教學,但體育、音樂、美術這樣興趣愛好類的科目就非常缺乏教師來進行傳授。一方面是貧困地區的教師本身大多出身貧困家庭,雖然經過師范教育進入了教育行業,但是其本身就缺乏興趣愛好類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無論是體育、美術、還是音樂都不是能夠快速習得的技能,要想成為這些科目的教師必須自己先進行較長時間的培訓和技能磨練,這對于教師資源本就緊缺的貧困地區來說難以實現。最后,貧困地區通常對學生興趣愛好培養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不了解學生需要進行體育文藝方面的培養來提高個人修養和情操,提升個人素質和審美情趣。在這樣的背景下貧困地區的學校就不會將資源投入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當中。面對這樣的狀況和困難,就需要利用雙師教學這樣低成本、高效率的教育方式來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培養。雙師教學在興趣類學科的教學方面可能和基礎課程的教學稍有不同。由于當地教師可能并不具備學科基礎,所以會著重要求慕課視頻的質量,學生的知識完全來源于慕課視頻,當地教師只能起到組織協調學生的作用。在這種要求下,針對興趣類學科的慕課視頻就不能僅僅提供知識,還要體現出互動性。由于興趣類學科對學生的掌握程度和知識體系架構程度要求不像基礎知識那么高,所以這樣的形式雖然不能用在基礎教育上但是在興趣類學科的教學中可以行得通。另一方面,雖然貧困地區的教師可能不具興趣類學科的技能,但是作為教師普遍都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慕課的內容提供方還可以制作針對教師的興趣類學科培訓,這種低成本的培訓可以使當地教師具有一定水平的興趣類學科教學能力,這樣也就解決了貧困地區的興趣類學科教學難題。
(三)與支教活動進行結合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校的擴招和教育工作者社會責任感的不斷提升,每年都有大批的青年學生和教師進行支教活動。這樣的支教行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但也不得不承認由于這些支教活動以短期占絕大多數,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支教活動的教學質量。我們可以通過支教活動和雙師教學結合的方式使支教活動的價值獲得大幅的提升。首先,這種短期教學活動帶來的問題就是支教期間教師的教學水平可能比較高,但是無法和當地教師的教學風格及進度進行配合,這樣的教學會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狀態大打折扣甚至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負面效應。如果支教活動是進行雙師教學,由于課程的知識體系部分一直都由慕課完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弱課程銜接帶來的不利影響并且保證高質量的現場教學能夠實現。其次,短期的支教活動雖然能使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獲得高質量的教育資源,但從學生整個學習進程的角度來看這樣短期的高質量教育意義十分有限,并不能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學習基礎。如果雙師教學的形式在貧困地區成功運行,就可以考慮轉變支教的目標和形式,把支教的目標群體定位到當地教師,通過教授他們信息技術手段、課堂節奏把握以及先進的素質教育理念來使雙師教學的實地教學端提升教學質量進而達到長期提高當地教育水平的目的。
三、雙師教學對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發展的意義
(一)減輕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
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配置是世界性的問題,教育資源的配置影響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教育本身,教育資源如何配置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是否活躍,一個公民的上升通道是否清晰穩定。可以說一國的教育資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個國家的發展前景和公民對國家的基本態度。隨著網絡慕課和雙師教學的出現,教育資源的配置問題必然會迎來重大轉機。雙師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破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傳統教育體系中難免出現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不同地區由于經濟水平差異、文化氛圍差異造成優秀教師向經濟文化發達地區聚集。欠發達地區就會陷入教育資源越來越貧乏,經濟文化環境與發達地區差距越來越大的境遇。而雙師教學首先是以慕課為基礎,慕課平臺將會聚集我國最優秀的教師和教育資源。由于邊際成本接近于零,所以社會對于貧困地區教育的幫助成本實際上很低。至于部分重度貧困地區的學校中沒有連接互聯網或者沒有多媒體放映裝置,則需要社會和國家進行硬件扶持。盡管這樣,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扶持無論在物質成本還是人力成本方面雙師教學都可以做到傳統教育形式無法做到的低廉。
(二)緩解貧困地區教師隊伍人員嚴重不足的問題
雙師教學雖然對實地教學的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實地教學教師的工作量,但雙師教學也改變了教師的職能。雙師教學的形式在實際上降低了對實地教學教師的教研水平和知識水平的要求,經過高等師范教育的教師通常不愿意到貧困地區從事教育工作,有在貧困地區從事教學工作意愿的教師又不具備較高水平的教研和知識能力,這是導致貧困地區教師隊伍人員缺失的重要原因。通過雙師教學的形式簡化基礎教育所需的師資水平,擴大教師隊伍的招聘范圍,貧困地區教師人員不足的問題便可以得到緩解。
四、結語
推動我國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發展,完成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和促進教育公平這一系列的難題一定不是雙師教學這一新的教育形式就可以解決的,但是慕課和雙師教學的形式特性決定了它一定會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并將作為一條重要路徑提供給我國的教育事業作為參考。無論是如何應用雙師教學這種新的教育形式其根本目的都是發展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事業,為地區發展進行智力儲備,進而促進我國的民族復興和共同繁榮。在教育公平的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雙師教學很可能會成為實現我國教育水平快速增長的重要機遇,而提前的研究、實驗和應用是把握機遇的必要條件。
作者:王天驕 單位:吉林大學
[參考文獻]
[1]范先佐.鄉村教育發展的根本問題[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9).
[2]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
[3]中山大學中國慈善研究院.中國民間公益組織基礎數據庫數據分析報告[R].廣州:中山大學,2014.
身邊的許多人就會摩拳擦掌想去山區體驗一把血淚人生,都天真地認為這是鍛煉自我的一個好途徑,
回來后又有大把吹牛的資本,還能在心中為自己記上大大的一筆——我做好事啦!
可是去了你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呢?你只給你自己帶來了滿足,你不覺得這對孩子們自私到了殘忍嗎?” 這是我從網絡上看到的一段話。
說到大學生暑期支教,近年來討論頗多,其中負面評論不少,而且漸多。但這種一棍子打死所有人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這個問題更多出在志愿者的招募遴選以及后期培訓上,與暑期支教這件事本身并沒有什么關系,用這種情況否定暑期支教活動存在的意義并不成立。
大學生群體想要參與支教,不利用假期是不現實的。同時,對大學生志愿者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各個公益組織控制自身運營成本,還可以培育更多公益的火種,何樂而不為?暑期支教活動沒有錯,錯在缺乏正確的引導。如果可以進行一些健康的引導,暑期活動會成為平時支教活動的良好補充。成功的支教活動都源自于之前數月的設計和準備,因此我們在3月來談這個話題不算太晚。
下面以我參與的榕樹根公益項目(項目小站)為例,談談如何做好暑期短期支教活動。榕樹根公益項目(項目小站)在云南省德宏州致力于景頗族文化保護和兒童教育的工作,扎根當地已經三年,組織過幾次假期大學生支教活動,項目現在實行當地常設志愿者+暑期特別活動的運行模式。
對落后地區的孩子來說,比起知識和技能的普及,更重要的是在相處中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建立孩子的自我認同感,這對于他們的未來更有意義。所以在項目活動設計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都把建立“自信”和“民族認同”的思想貫穿始終。外界捐助的資金,我們用來修建活動中心,購買活動材料,利用自然教育、藝術課、表演課,包括舉辦城里娃與山里娃共度假期的夏令營等手段,幫助當地學齡兒童認識自己擅長的領域,建立學習興趣。外界捐來的書籍、文具等,我們不直接發給學生,而是建立圖書館、書畫室,建立借閱制度,志愿者引導帶領孩子學習使用。方方面面,我們都主動避免直接資助的情況產生。做互助者,不做施舍人。對孩子們技能與知識的教授是學校老師與長期志愿者的任務,如果把暑期支教活動定位在“提高學生數理化成績”,一般來說是不現實的。
既然是短期支教,時間不宜太長,孩子們假期都要休息,時間以一兩周左右為佳,對志愿者和孩子都比較適宜。
2011年暑期,我們在云南省德宏州營盤小學舉辦的為期一周的自然生活暑期活動非常成功,我以此為例,講講如何具體設計、準備、組織一次暑期支教活動。
首先,志愿者的招募必須至少提前半年進行,并進行數次與活動相應的培訓,活動設計也需要結合志愿者本身的特點而改進,以保證活動和志愿者可以配合得天衣無縫。現在基本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志愿服務組織(我指的是一些諸如“志愿服務中心”的高校服務機構,例如:北語志愿服務),這些組織往往與一些公益組織建立了長期的聯系。
大學生由于缺少經驗、資源和人脈,很難組織一次成功的支教活動。比起組織者,大學生更適合擔任志愿者。大學生如果想參與一次成功的支教活動,想從中真正地得到些收獲,最好選擇靠譜的公益組織。正如我前面所說的,產生負面評論的支教活動,本身錯在缺乏正確的引導,只有靠譜的公益組織才能正確地引導志愿者。
如何找到靠譜的公益組織,我最推薦的方式是“熟人介紹”,你可以請做過支教活動的同學幫忙推薦你到相關的公益組織。對于公益組織而言,熟人介紹也是招募合適志愿者最好的方式。可以選用同行介紹的朋友,以及通過老志愿者介紹的新志愿者,“代代”相承,一般來說比較好用。
我們此次活動在開營之前的半年開始招募志愿者,這些志愿者基本都是熟識的朋友推薦的。我們在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進行每月兩次的培訓,培訓的內容為講課,把設計好的課教給志愿者,之后再一起改進,再設計活動內容,進行課程試講等工作,如此循環半年。活動開始前一周,在云南昆明集合,由長期志愿者進行當地生活的輔導,并最終確定項目流程。
其次,活動內容必須經過設計,最好有較強的娛樂性。假期活動不要每天都呆在教室里,不要做違背孩子天性的事情。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總是很短,所以在安排緊湊的課程之間穿插有趣的游戲必不可少。在游戲后總結討論中適當引導,還能培養孩子善于思考總結、表達和陳述自己的感受。
我們為期一周的活動緊緊圍繞娛樂性這一大前提進行。第一天,開營儀式,隨后孩子們和志愿者相互認識、分組,進行破冰游戲,孩子們帶著志愿者去自己的村寨游覽,志愿者學習各種植物的載瓦語(當地景頗族的一種少數民族語言)說法,孩子們學習植物的學名,并且采集一些好看的樹葉和花瓣,下午利用這些樹葉和花瓣進行手工課。正如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一個孩子也都是獨特的,通過手工制作,他們可以盡情展現與眾不同的自我。
第二天,攝影活動。我們設計了“小小攝影師”的課程,志愿者帶著自己組的孩子去學校周圍的山上拍照,教會當地孩子數碼相機的簡單操作,拍下“我眼中的家鄉”,用景頗孩子們自己的視角展示景頗村寨的真實畫面。
第三天,在學校周圍撿各種塑料垃圾,清洗干凈,傳達垃圾分類處理的概念,最后再帶著孩子們一起把五顏六色的垃圾碎片粘貼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第四天,休息日,總結前三天的活動,對后續活動進行針對性調整。
第五天,用谷歌地球軟件帶孩子們看看家鄉和世界上其他的地方,志愿者也展示了自己的家鄉。最后帶著孩子利用谷歌地圖繪制一幅學校周邊的手繪地圖,留待第二天尋寶游戲使用。
第六天,尋寶游戲(類似定向越野),每個志愿者負責一個點位,標注在每個小組的地圖上,設定好順序。孩子們必須按照地圖的指示按順序尋找藏在學校周圍的考官們,考官會檢驗孩子們這幾天活動中學的內容,比如植物名稱、手工、攝影等等,通過的小組獲得一個標記,集齊所有標記并最早返回學校的小組獲勝。當然,大家全都有獎品。
1提高教育高層對生物學科的認知和教育重視程度
生物學科是新世紀科學應用領域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生物在推動經濟發展、改變民生、提高人們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生物學科教育不僅能夠為學生將來從事生物科研培養興趣,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打下勤思考、多動手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更為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因此,無論是中學教學的上級主管部門,還是主抓教學的實施單位,都應該對生物學科進行重新定位和審視。中學生物教育雖然不在教育主干課系列,但就生物課本身的教學意義來講,它比其它學科更為重要。中學領導以及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在把握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深刻領悟生物教育的重要意義,徹底轉變中學生物教育邊緣化的局面。教育高層和生物教學參與者應多參加全國性或地方性的生物知識講座、生物實踐性競賽、生物生活化應用展等,使其對生物學科的最新發展有一個由淺到深的認識,同時對現代生物科研應用有一個系統的把握。只有教育高層提高了重視,農村中學生物教育在軟硬件方面才有機會得到改善。
2實施生物教師可進修工程和外援支教工程
農村地理、生活和教學等條件對于引進專業生物教師來講具有客觀局限性,這就需要對現有的兼職生物教師提高重視程度,注重他們生物教學素質的提升。開展生物教師可進修工程和外援支教工程對提高教師生物素質具有重要意義,也十分有必要。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牽頭,以高校、高職等學校機構為主體,建立農村生物教師的對口持續性生物進修教育機制。教育主管部門在根據農村中學所處地理位置和相對較為便捷的培養機構基礎上,建立合適的生物教師進修基地,這不僅利于改善生物教師生物專業素質不高的問題,同時也有助于生物教師了解生物學科最近發展和生物教育最新動態;外援支教工程主要是建立高校對口農村中學幫扶教學工程,這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層面的支持。建立以學生實習和教師社會實踐為形式的義務支教機制,可以解決農村生物教育師資相對不足的狀況,同時對農村學生更好地了解生物學科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
3以農村資源為基礎構建實驗自助教育體系
生物教育以實驗操作為基礎,但農村生物實驗硬件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改善,因此需要挖掘一種形式來彌補這種教學不足。農村中學有自己的農村教育資源,這些資源不僅包含自然,更包含生活。對于生物課程中缺乏實驗認知的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野外開展生物學習和認知,也可以依據教學大綱要求,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組織學生去野外獲取自然生物制作生物標本供以后教學使用。對于必要性的生物實驗,學校條件不能滿足的,教師可以自己嘗試組建教學設備,一方面通過簡單的生活設備來組建實驗儀器,另一方面也可以組織學生從家中帶來與教學實驗相關的一些設備,通過科學的方法組建簡易的實驗裝備來開展教學,一旦教學任務完成,學生不需要帶走的可以留今后教學使用。這樣就形成了以農村為基礎的生物實驗教育自助體系,雖然不能徹底解決生物教育硬件不足帶來的問題,但在短期內通過自助動手解決生物實驗問題對提高學生動手積極性、探索精神和實際應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4提高學生對生物課的重視程度
生物教學面對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如果不重視生物課,那么整個生物教育體系就缺乏了對象性。對當前學生不重視生物課的現象要深入了解原因,及時采取多手段措施改變這一現狀。學生對生物課不重視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教學手段、方法陳舊,二是升學壓力過大。針對這兩方面的原因,教師要有意識地在教學方式方法上下功夫,首先教師自己要擺正態度,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心落實生物教育,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針對學生的特點構建出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策略,以興趣引導為主要手段,拉近學生和生物的距離。學生對生物學科不重視,專注升學是一種短視行為,教師要通過廣泛形式講解生物學科最新的應用知識,使學生明白生物課在短期升學上雖然起不到主要作用,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生物學科十分有必要學習,如果現在不重視,將來就很難融入到生物科研和應用領域。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