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支教的認識與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職教育 誤區(qū) 認識
由“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培養(yǎng)的是技術型人才”觀念出發(fā),對當前實踐中存在的一些觀點進行剖析,可以看出,對高職教育認識最大的誤區(qū)就是不明了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由此導致了對高職教育的認識出現(xiàn)了諸多誤區(qū)。而從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出發(fā),不僅有利于加深對高職教育的理解,對高職教育認識中出現(xiàn)的一些觀念,也起了檢驗的作用。
一、關于高職教育的概念問題。當前,在高職教育的概念問題上,存在著諸多誤區(qū)。如許多觀點在解釋高職教育的概念時,基本上不涉及其本質特征問題,而僅從一些外在的特征上進行分析,具體表現(xiàn)在:有的從學校名稱來定義高職教育,認為由高職院校實施的就是高職教育;有的從規(guī)格層次來定義,認為高專就是高職教育;有的則認為成人高教就是高職教育。有的觀點則致力于從高職教育的某些特色來定義,如“服務地方”、“能力本位”、“按照職業(yè)崗位群設置專業(yè)”、“以市場導向來選擇課程內容”,等等。也許這些觀點反映了高職教育的某些方面的性質與特征,具有一定的正確性,對認識高職教育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但是,這些觀點并不是從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來闡釋高職教育,因而并未解釋“什么是高職教育”,而是僅僅闡述了高職教育“是怎樣的”,所以很難說這些闡述能夠作為高職教育的嚴格定義。沒有涉及事物本質的所謂概念是沒有生命力的概念,是認識上不清晰的表現(xiàn)。
二、關于“高職教育等同于專科層次的教育”的說法?!皩?茖哟巍笔俏覈斍案呗毥逃闹匾卣髦?,然而,當前的特征是否等同于永遠的特征?根據(jù)高職教育的本質——是一種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的教育形式進行分析,該說法顯然是錯誤的。既然高職教育培養(yǎng)的是相對于學術型、工程型、技能型人才的技術型人才,那么,高職教育與其他教育的本質區(qū)別就應在于所培養(yǎng)的人才類型上的差異,而非層次上的差異。技術型人才作為獨立的人才類型的一種,本身就有層次上的分別,既有低級階段的??茖哟?,必然也有高級階段的本科、研究生層次。當前高職教育主要以專科為主,并不表明??凭褪歉呗毥逃谋举|屬性,高職的本質特征在于其類型上的特異性,而非層次上的特異性。
三、關于“職業(yè)性是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之一,高職教育就是為職業(yè)崗位服務的教育形式”的說法。高職教育與職業(yè)崗位之間的關系問題,歷來是沒有爭議的問題之一,傳統(tǒng)的觀點一向認為,高職教育就是為職業(yè)崗位服務的教育形式,這也是高職教育區(qū)別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根據(jù)“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培養(yǎng)的是技術型人才”的觀點對此進行分析,可以看到,該說法是不正確的:高職教育培養(yǎng)的技術型人才的確是要為職業(yè)崗位服務,但是,“技術型人才”與“職業(yè)性”并沒有必然的對應性,為職業(yè)崗位服務并非技術型人才特有的功能,不是高職教育獨具的特征,因為,為職業(yè)崗位服務是區(qū)別于普通教育的專門教育所共有的特征。專門教育區(qū)別于普通教育之處就在于其要為未來的職業(yè)生活做準備,而普通教育只是為個人未來的社會生活做準備。高職教育作為專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職業(yè)崗位做準備是必然的。
所以,“職業(yè)性”與“技術型人才”的教育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技術型人才”教育要考慮“職業(yè)性”問題,但考慮“職業(yè)性”問題的教育形式絕非只有高職教育,任何專業(yè)性教育都要考慮“職業(yè)性”,“職業(yè)性”不是職業(yè)教育的本質特征。 轉貼于
四、關于“高職教育是由高職院校來實施,普通高教是由普通高校來實施”的說法。一般情況而言,學校與教育類型是相對應的,但是,通過對普通高校所設置的專業(yè)進行分析判斷,結果可以看到,普通高校也存在高職教育,培養(yǎng)了大量的高級技術型人才,如飛船、衛(wèi)星發(fā)射的操作者,飛機、潛艇、大型船舶、火車等運輸工具的駕駛人員以及飛機、船舶的領航員等,雷達、導航、計算機等大型電子設備的操作者等高級操作人才,以及一些高精尖儀器的修理工、裝配工、調試工等,這些人才在我國大都是普通高校所培養(yǎng)的。普通高校也培養(yǎng)一些較低層次的技術型人才,如一些普通高校的中文系往往會附設所謂中文秘書專業(yè),美術系附設廣告設計專業(yè),外語系附設商務英語、英文秘書等專業(yè),理工科院系更多,如三年制的計算機應用專業(yè)、電子商務專業(yè)、工商企業(yè)管理、財會專業(yè)等等。當前的高職院校也不是純粹的高職教育,大多還存在普通高教的培養(yǎng)模式。這種教育形式與院校形式界限淡化的現(xiàn)象對學校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院校將如何對待這種現(xiàn)象,是鼓勵之還是改進之,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五、關于“高職教育的辦學模式:企校結合,實行雙證書制度”的觀點。這并非高職教育的特征,而是應用型人才所共有的特征,如當前工程師、教師、律師、經濟師、會計師等都具有職業(yè)資格證書,而他們都不屬于技術型人才。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會計證考試的人員,也未必都是高職教育培養(yǎng)的技術型人才。所以,職業(yè)證書制度與人才的類型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只要是職業(yè)崗位,就可能會有職業(yè)崗位證書,職業(yè)崗位證書并非高職教育特有的。
六、關于“‘地方性’是高職教育得要特征”的說法。高職教育(主要是職業(yè)大學)的建立,突破了中央和省的二級辦學體制,主要由中心城市舉辦并采取多渠道集資的方式,表現(xiàn)出很強的地方性;在高等教育科類結構方面,高職教育開設的大都是地方經濟比較急需的專業(yè),在調整專業(yè)結構方面起了較大的作用,基本上體現(xiàn)了當前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所以,有論者認為,地方性是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之一。然而,從以上高職教育的根本特征可以看出,這些特征都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所具有的特征,不是高職教育本身必備的特征;地方性也不是高職教育所獨有的特征,而是整個高等教育,特別是應用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趨勢。
[關鍵詞]意象;意象圖式;認知
[中圖分類號]1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5) 08- 0182-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87
[本刊網址]http://
一、意象和意象圖式
意象是詩歌的基礎,是詩歌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融入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同時意象是文學理論中的重要概念。劉伯奎指出:在西方,image -詞指“視覺反應”,與“想象力”這一形象化的官能有關,因而被看作是想象的畫面或其他經驗,是理智和情感產生的復合物,能夠通過感官和情感被人們感知?!罢J知詩學是關于文學的閱讀,研究在特定文學語境中通過對文學文本的認知過程分析達到對文本比較精確的閱讀,為系統(tǒng)探討審美效果和非審美元素的結構之間的關系提供認知理論和模型”。
1980年,Lakoff和Johnson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首次將“意象”與“圖式”這兩個概念結合成為“意象圖式”的概念呈現(xiàn)。因為圖式既與感知有關,也與想象有關,它以空間結構為基礎,來自人本身與外界互動的基本感覺、運動經驗等。所以說意象圖式是一種概念結構,是體驗性在認知上的體現(xiàn)。它是一種與“人類經驗相關聯(lián)的具體意象的組織結構,是為了把空間結構映射到概念結構從而對感知經驗的凝縮的再描述”。Lakoff認為意象圖式指的是我們日常經驗(主要是空間和力量)的前概念架構,人們在體驗的基礎上獲得意象圖式后,就可以運用它來體驗我們的世界。人們通過不斷的重復基本概念,再轉到復雜的概念,漸漸的形成了我們今日的概念結構,所以,王寅認為“意象圖式也是理解隱喻和轉喻的關鍵,因為一個概念域被映射到另一個概念域上,尤其是從具體域到抽象域的映射,意象圖式起著關鍵作用?!?/p>
二、意象圖式與古典詩詞
“意象是一種心理活動形成的符號,具有繪畫,符號,記號的功能”中國人具象思維的實質就是將形象與抽象有機結合起來的意象思維,中國意象的典型之作是詩歌,詩歌就是中國人善于對事物進行意象性直覺感覺和抽象理解的產物。隨著認知語言學的蓬勃發(fā)展,許多學者開始從意象圖式的認知角度去研究詩歌。最早的有西方學者C.Dav Lewis的Poetic Image為詩歌的分析開辟了新的道路;西方的語言學家已經將意象圖式運用于文學作品分析和詩歌研究,他們的研究肯定了意象圖式理論可以運用于詩歌和文學作品分析。Lakoff和M.Tumer也在這一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嘗試;Stockwell的Cognitiwe Poetics為詩歌的認知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三、從意象圖式角度解讀李煜詩詞
李煜,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李后主的人生經歷為對比強烈的兩個時期,前期是富貴風流、錦衣玉食的帝王生活,后期是凄慘寂寞、孤苦伶仃的囚中之徒,詞人天才的藝術稟賦與深刻的亡國、亡家、亡身的生命體驗使他的詞既具有亡國之悲、黍離之嘆,又具有人類共悲共喜的情感深度。李煜的作品大致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作品在內容上主要反映他醉生夢死,頹廢沒落的帝王生活,整個詞風在藝術上多受南唐宮體和花間派詞風的影響。從國軍到囚徒的慘敗經歷使得李后主后期的作品風格迥然不同,他不得不從原來醉生夢死的生活中清醒過來,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李煜留給后世的詞不過30多首,但這些詞構筑的意象世界所傳達的意義卻是其后眾多詞人望塵莫及的。
從意象圖式角度分析,詞上片寫愁景,以凄婉筆觸將多種意象圖式融合一起?!蔼毶衔鳂恰鄙献质莻€雖然只是個明顯的上一下圖式,但因加了個“獨”字,更顯詞人形單影只,煢煢一身的悲涼處境,四處無人,唯有詞人一人獨上西樓,因而詞人成了此場景的中心,四周的無論是“寂寞梧桐”還是“深院清秋”都成了映襯詞人身影孤獨的背景。我們既可以說此處采用了圖形――背景圖式也可以認為是中心一邊緣圖式,凸顯詞人在被囚時身無一知親在旁的孤寂之感。如此心態(tài),詞人登樓又會看到什么?詞人看到了兩種意象:一是“月如鉤”。如鉤殘月,凄冷幽光,正好與“西樓”上人的愁苦心境互相映照。只因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傳統(tǒng)的歷史積淀中,“殘月”總是和憂郁結下不解之緣的。二是“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如此一來,他先是看到了天上的“月如鉤”,再俯身望到地面的“寂寞梧桐”及“深院”,因而是采用了上一下圖式。
“意象是藝術創(chuàng)造主體生命意識與客體融合同構的結晶,是藝術形象誕生的前提。中國藝術特別強調意與象的渾然整合的特性。意象切合中國藝術的體悟方式:既“以心為主”又“從物出發(fā)”,“以心為主”,并不主張直接表現(xiàn),過于顯露,而是極盡含蓄蘊藉,講求靜穆觀照??陀^而言,梧桐本無所謂寂寞冷清的姿態(tài),但古往今來,詩人都偏愛以“寂寞”來形容,這是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借助于藝術通感,把梧桐想象成為一個歷盡滄桑、淡于世情、甘居寂寞的人,以襯托自己不耐寂寞的心懷。
下片寫離情,以暗喻手法寄托哀思。“剪不斷,理還亂”在這里是連接圖式,各種愁緒糾纏不清,千絲萬縷彼此纏繞,形成一種鏈接關系,連接到抽象的事物之上。因為“離愁”嚴格而言是指心理學上主體性的思維活動,它的心理定勢就是“相思”。將愁情比作絲縷,這寫法并非始于李煜。詞人將絲縷的概念映射到愁的概念上,在相同的概念域中從而形成了隱喻。當我們感知李煜所要表達的萬般愁苦時,我們動用了我們的感知經驗,透過意象,運用想象將多樣的意象圖式相融合,并且與詞人所要表達的那種意境相融合,從而更好地、更切切地理解這首詞。這首詞構成了人類社會一種不可缺少的渲匯離愁的感情圖式,因而具有不朽的藝術魅力。
總體來說,李煜這首《相見歡》采取了圖形一背景圖式,起點一路徑一目標圖式,容器圖式,連接圖式,上下圖式等等。有了這樣的認知基礎,我們可以形成思鄉(xiāng)是旅程和這一概念隱喻。同時,在最后一句的理解詞中“絲縷一愁”這個隱喻時,我們涉人了空間距離意象圖式,即把距離意象圖式運用到參與域中去識解“愁”這個抽象的意象。品讀李煜的詩詞,仿佛置身于一幕幕意象之中,人的視覺、聽覺、觸覺、感覺全都被激活了。詞中常見的意象如:“高樓”、“闌干”、“春花秋月”、“落花流水”、“殘月”、“潺雨”、“斷腸”等等。這些意象構成了詞人豐富的生命空間,在李煜的思鄉(xiāng)旅程中,我們能看到秋意正濃的江南,被困在蘆花叢中的孤舟,傳達了寂寞思歸之情的明月和小樓里幽怨的笛聲。通過這些意象,讀者能夠跨越時空感受李煜從一代帝王轉為階下之囚的極度苦悶和懷念故國之情。
結語
本文以李煜的詩詞為代表,通過解讀詞中包含的意象圖式從而對古典詩詞有更好的理解。由于人們是在感知體驗和互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意象圖式和認知模型,再在此基礎上進行范疇化和概念化,中國字本來就是象形文字,中國古典詩詞又具有其他語言所不能代替的意象美,中國藝術特別強調意與象的渾然天成的特性。意象是藝術創(chuàng)造主體生命意識與客體融合同構的結晶,是藝術形象誕生的前提,以上分析表明:詩詞除了可以從文學和文體學的角度欣賞之外,還可以從認知語言學人手,運用意象圖式理論來解讀和欣賞。作為認知語言學概念隱喻的認知基礎,意象圖式理論可以用于分析并欣賞古典詩詞,為解讀中國古典詩歌提供了一個新的認知視角。
參考文獻:
[1] Lakoff,George&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Lewis,C.Day.
Poeti(-Image[M].New York: New Directions ,1948.
[3] Stockwell, Peter. Cognitive Poeti㈣[M].London: Routledge, 2002.
[4]劉伯奎.中華文化與漢語語用[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
[5]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6]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7]龔鵬程.文化符號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8]張迪,李福印.意象圖式與中國古典和現(xiàn)代詩歌賞析(英文)[D].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2006.
[9]王國維.王國維文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10]李煜.李煜詞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安徽省濉溪中學 王昌偉
一切理論都來源于實踐,高于實踐并且服務于實踐。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無果之花。實踐活動也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方向指導。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必然是盲目的,低效的。由此可見他們之間是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同時,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在一輪相互關系中就可以完成且一成不變的,他們之間必然要有循環(huán)往復,不斷提升的過程。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低效的,而只注重理論不懂得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地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理論必然起不到對實踐的指導作用,甚至會阻礙實踐的順利進行。這樣的理論必然會被歷史所淘汰。對于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相互關系,尤其是理論與實踐之間循環(huán)往復,不斷提升的關系更應給予特別的注意,否則一成不變地看待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必然會給教育教學事業(yè)帶來巨大的危害,在這方面本人深有體會。
本人畢業(yè)從教以來一直堅持用所學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從事教學實踐活動。相信自己書本中所學的教學理論是不容置疑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因而在教學實踐中毫不猶疑地貫徹實施,結果卻使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碰到了諸多挫折,走了不少的彎路!
事情是這樣的,本人畢業(yè)于英語教育專業(yè),所學知識告訴自己語境教學是語言教育教學的最有效方式,相信語境教學對學生最基本的各項語言能力,即聽、說、讀、寫的能力的培養(yǎng)是再好不過的教學方法。因此,從開始教學的第一天起就全部使用英語口語進行課堂教學,以期在濃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聽說讀寫等各項基本能力。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后,雖則自己十分盡心,學生也很是配合,然而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甚至一度有學生逐步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我感到茫然和困惑起來。針對這些情況,我及時地與學生進行了溝通和交流,認真地自我反思發(fā)現(xiàn)了事情的根源所在:原來在我所執(zhí)教的這所學校里,絕大部分的學生來自偏遠落后的農村地區(qū)。他們英語基礎差,底子薄,平時學的又都是“聾啞”英語,因此對我的全部英語口語教學根本無法適應,雖一時感到新鮮,但漸漸感到吃力和困惑起來。以前雖然他們的英語基礎差,可是老師用漢語進行教學,多少還是可以聽懂一些的,可是現(xiàn)在老師用英語上課他們根本就聽不懂在說些什么,云里霧里,簡直就像聽天書一樣!對于這些,我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發(fā)現(xiàn)自己犯了典型的教條主義錯誤,使得理論指導脫離了教學實際,給自己的教學同時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的一定的不利影響。雖然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卻沒能夠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沒能使理論知識與當?shù)貙嶋H相結合,使得理論指導完全脫離了當?shù)貙嶋H。單純地從僵化的課本理論出發(fā),從個人的主觀愿望出發(fā)是必然要遭受挫折和失敗的。于是我認真地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及時做了調整,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地采用相關的教學方式方法和理論,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和發(fā)展,總結出了一套適合當?shù)貙嶋H情況的英語教學方法,完成理論和實踐的又一個循環(huán)和提升的過程,從而穩(wěn)住了陣腳并逐步在教學上打開了局面,為今后的長遠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我認為自己的語境教學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我在具體教學中的做法有點過激,應該有一個過度和緩沖的過程才行。于是我改變了單純用英語口語進行教學的模式,改成以漢語教學為主,英語教學為輔并盡量使用課本中學生學過的或生活中大家比較熟悉的英語單詞和句子來進行教學的模式。事實證明這樣效果很好。
理論是在實踐中形成的,也必然要在不斷的實踐中發(fā)展,只有在不停的循環(huán)往復過程中形成的理論和認識才是科學的能夠指導實踐順利進行的理論,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理論。通過這件事我充分認識到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特殊的微妙的關系,寫下來與大家共勉。
論文關鍵詞:中高職銜接 旅游管理專業(yè) 人才培養(yǎng)
論文摘 要:本文在概述旅游管理專業(yè)中高職銜接模式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中高職對接存在的問題。最后,文章從人才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改革、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等視角,為旅游管理專業(yè)中高職對接提供借鑒和參考。
2011年8月,教育部下發(fā)了《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中等和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銜接,是中國職業(yè)教育體系朝向終身教育體系的完善與發(fā)展,也是職業(yè)教育體系對社會經濟發(fā)展所做出的積極回應。構建中高職銜接的職教體系已成為我國職教發(fā)展的目標之一。旅游管理專業(yè)中高職的銜接,有利于培養(yǎng)一大批素質高、能力強、視野開闊的創(chuàng)新型和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目前我國旅游業(yè)飛速發(fā)展的要求。
一、旅游管理專業(yè)中高職銜接的模式
近年來,我國職教改革方向之一是鋪設中高職教育“立交橋”,使中職畢業(yè)生除了就業(yè)之外還可以升學。為了使“立交橋”更通暢,各地都在積極探索不同中、高職學制結構及其銜接模式,大致可分三大類:
(一)一貫制模式
中職與高職統(tǒng)籌安排和整體設計所形成的一種學制結構及銜接模式該模式有四年、五年和六年三種。“四年制”是指在中職課程學習一年,高職學習三年。 “五年制”可分為“3+2”和“2+3”兩種形式。即學生在中等職業(yè)教育(3年或2年)的基礎上再接受高職教育(2年或3年),畢業(yè)后發(fā)給相應的中職和高職文憑?!傲曛啤笔侵钢新?年,高職3年。
(二)“3+2”套辦模式
這種模式由高職院校直接招收初中畢業(yè)生入學。前二年按中專教學計劃實施教育,然后按這兩年的學業(yè)成績和綜合表現(xiàn)擇優(yōu)選拔部分學生升入專科,再學習三年,完成高職大專學業(yè)。經考試合格者,頒發(fā)大專畢業(yè)文憑;未升入??频膶W生,繼續(xù)按中專教學計劃再學習一年或二年,畢業(yè)時發(fā)給中專文憑。
(三)普通模式
中、高職學校既無合作關系,也無業(yè)務往來。中職與高職各自根據(jù)自己的學制年限進行教育。中職畢業(yè)生通過升學考試,進入高職院校繼續(xù)接受職業(yè)教育的模式。中職畢業(yè)生自由選擇報考高職院校,而高職院校同時面向中職和普通高招生。
二、旅游管理專業(yè)中高職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一)招生銜接問題
職業(yè)教育的招生錄取考試的理想模式應該是“文化課+專業(yè)技能”的綜合考評。例如,針對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學生,可在《導游業(yè)務》、《全國導游基礎知識》、《旅游政策與法規(guī)》和《旅游時事熱點》等課程中有選擇地進行考核,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加試導游模擬現(xiàn)場口試的內容,全方位考核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和專業(yè)技能。最后,將文化課識考試、專業(yè)理論考試、專業(yè)技能測試的成績按照一定比例計入總成績,并進行錄取時。而目前的高職招生考試幾乎等同于普通大學的入學考試,沒有突出職業(yè)教育中的“職業(yè)”二字。
(二)培養(yǎng)目標的銜接問題
中職學校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為旅游行業(yè)培養(yǎng)服務型初中級人才。因此,中職學校注重對學生導游、餐廳服務、客房服務等技能的傳授,整個教學圍繞學生就業(yè)而進行,不同程度存在著輕基礎、重專業(yè),輕理論、重實踐,輕理解、重操作的傾向,有時候只是培養(yǎng)某一具體職業(yè)崗位的就業(yè)技能或單項服務能力;而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定位是培養(yǎng)高素質高級技能型等專門人才,專業(yè)設置更多的是針對崗位群,人才培養(yǎng)的面相對較寬,因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差異,導致了課程等支撐體系的不銜接。而且我國的高職教育起步較晚,一直沒有從根本上擺脫普通高等教育的影響,很多院校仍是理論教學重于實踐教學。這兩者的不匹配對職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影響很大。
(三)教學過程和課程的銜接問題
課程是人才培養(yǎng)的最重要載體,但目前從國家到地方均未對如何構建中高職貫通的專業(yè)課程體系提出明確的要求。而且在實踐中也未解決好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問題。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專業(yè)課內容重復。國家和地方都沒有具體制定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缺乏中高職貫通的材,特別是專業(yè)課教材。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各自確定自己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造成一些專業(yè)課程中高職階段內容重復的現(xiàn)象。第二,公共基礎課脫節(jié)。中職學生升入高職院校后,對文化課的學習普遍感到比較困難,尤其是數(shù)學、計算機、英語等課程,這顯然與目前很多中職學校存在“重技能輕文化,重操作輕理論”的傾向有關,這實際上反映出中高職在課程結構設計指導思想上的差異。
(四)實訓室建設和實訓教學的銜接問題
在實習訓練與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方面,高職與中職理應體現(xiàn)出層次上和內涵上的差異,然而事實情況卻并非如此。許多中職學校的旅游管理專業(yè)擁有具備一定水準模擬導游實驗室、模擬餐廳、模擬客房、形體訓練室等實訓場所,注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而不少高職院校由于成立時間較少,缺乏積淀,無論教學設備上還是在“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上,都存在明顯的不足,有的甚至還不如中職學校,造成中高職實訓教學的“倒掛”現(xiàn)象。
三、旅游管理專業(yè)中高職銜接的對策研究
(一)人才培養(yǎng)目標方面
實現(xiàn)中高職教育順利銜接,首先需要進行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中職和高職的培養(yǎng)目標在基本技能、基本專業(yè)知識及素質方面相近,但高職比中職在管理知識與能力、綜合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整體素質等方面要求更高。高職實質上是中職知識結構上的擴展、職業(yè)能力上的提高及專業(yè)技術上的提升。針對旅游管理專業(yè)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中等職業(yè)教育應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新觀念,培養(yǎng)學生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yè)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yè)技能。而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yè)應著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加強交流溝通能力,提高包括道德、文化、心理、身體等在內的綜合素質,具有繼續(xù)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yè)變化的能力。
(二)課程體系與課程設置方面
中高等職業(yè)教育之間的課程既要具有連續(xù)性,又要體現(xiàn)發(fā)展性。高職院校必須研究中職學校的課程設置,研究實現(xiàn)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應有的課程支撐體系,以使中高職課程更好地銜接。具體來講,主要體系在2個方面:
1.課程設置的系統(tǒng)化。應將中高職的課程視為一個整體,在這個系統(tǒng)中的各組成部分,都應服從課程設置所要實現(xiàn)的總體培養(yǎng)目標。要認真界定每一門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合理安排教學實施方案,刪除重復陳舊的課程內容。
2.課程設置的市場化。旅游管理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先導,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知識儲備和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應加強旅游策劃、旅游營銷和旅游電子商務等等相關課程以及會展旅游、高爾夫旅游、熱帶雨林旅游等旅游新業(yè)態(tài),拓寬學生知識面和就業(yè)渠道,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課程改革方面
無論是中職,還是高職階段,建議所有旅游管理專業(yè)課程都應該圍繞職業(yè)技術、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能力三條主線進行歸口分類。每一條主線都應將歸口課程進行重新組合,形成一個獨立的“模塊課程”。以供不同背景的學生根據(jù)個人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組合適合自己的課程體系.選擇適宜的學習內容。以便使學習內容在課程編排上沿主線分層推進。明確其前導和后繼的關系。使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yǎng)、意識的形成和素質的提高都能隨著課程的教學進程,沿主線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地向上拓展和升華、過渡和接軌。
(四)教學管理方面
高職教育需兼顧不同生源的素質差異,以有效解決中高職教育的銜接問題。建議改變傳統(tǒng)的學年學分制,實行完全學分制。學校根據(jù)生源知識結構特點,對于專業(yè)課、文化課、技能課的學分要求要體現(xiàn)一定的差異。普高生源專業(yè)基礎知識薄弱而文化基礎較扎實,而中職生源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專業(yè)基礎較好。因此,普高生源的專業(yè)課程的學分要高于中職生源,文化課的學分要低于中職生源。這樣,可以使普高生源的專業(yè)課程學習得到加強,文化基礎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中職生源文化基礎得到強化,專業(yè)課程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這樣便使不同起點的學生,都能夠達到最終目標。
(五)學生管理方面
從中職已經升入高職的學生來看, 相當一部分學生反映出學習積極性不高, 學習能力差,綜合素質低等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于中職學校對學生要求不嚴、疏于管理造成的。究其原因, 中職從領導到教師大多認為:中職生只要學會一技之長,將來找個就業(yè)門路。學校沒有必要嚴格管理, 狠抓教學質量,有些中職學校還認為自己只是“3+2”的中轉站, 最終學生質量與自己關系不大。要解決此問題, 關鍵是中職學校要轉變觀念, 充分認識到在中職形成的不良習慣, 會直接影響高職階段的學習,影響學生就業(yè), 反過來影響中職的招生。中職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堅持職業(yè)定向、能力本位的同時, 要重視人的全面發(fā)展, 加強文化基礎教學, 提升人文精神。
四、結語
構建完整的中高職溝通職教體系要貫徹和遵循“中職為基礎。高職為主導”的原則。中職教育的基本任務是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和輸送合格的初、中級專業(yè)勞動人才,一部分中職畢業(yè)生要通過就業(yè),走向生產、經營和服務第一線,另一部分要升入高職院校繼續(xù)深造學習。為此,中職要把為社會培養(yǎng)實用型初、中級技術人才和為高職輸送合格生源作為中職的兩大培養(yǎng)任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高職要以中職為基礎,深刻了解并牢牢把握中職的培養(yǎng)目標及其實現(xiàn)途徑。在不干擾和影響中職教育以職業(yè)素質為基礎、職業(yè)能力為核心、以贏得就業(yè)優(yōu)勢為重要目標的辦學原則和方向的前提下實現(xiàn)合理的銜接,才能使高職教育在中職教育的基礎上,有效地拓展和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才能真正構建完整的職教體系,做到中高職相互銜接協(xié)調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顏敏,孫斐.旅游管理專業(yè)中高職教育銜接的問題與策略[J],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7,(27)3。
[2]付傳思.中、高職銜接與中等職業(yè)教育改革[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1年第4期。
關鍵詞:素質教育;立體培訓模式;崗位踐行
D64
所謂“立體式培訓模式”是指不論是訓前的培訓內容、訓中的培訓方法,還是訓后的踐行督導均呈現(xiàn)為多層次、多角度有機綜合的培訓模式,是筆者應企事業(yè)單位員工素質教育“實效性”的要求研發(fā)的一種新型的培訓模式。本培訓模式已經應用于醫(yī)療、教育、企業(yè)等行業(yè)的職工素質教育實踐,均獲得了成功,證明其科學性和可行性。從2012年開始,筆者及研究團隊先后在上海市浦東醫(yī)院等多家二甲醫(yī)院實施了《全員代言醫(yī)院形象》的公共關系培訓項目,旨在提高醫(yī)務工作者人文服務能力和醫(yī)院人文服務水平,和諧醫(yī)患關系,塑造人民心中“好醫(yī)院”的形象。本文從上海市浦東醫(yī)院培訓項目行進中,總結立體式培訓模式應用的成功經驗,為提高成人職業(yè)素質教育水平提供一套“立體式培訓模式”理論依據(jù)和可行的立體式培訓操作路徑。
筆者認為:立體式培訓模式的目標是讓學員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其從事的職業(yè)所需要的能力,并能把這種能力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贏得服務對象的認同。這個定義有四個關鍵詞:“知識”、“轉化”、“能力”、“行動“。
立體式培訓模式由“課程設置”、“教法”和“督導”三元素組成。通過立體式課程設置,解決某一素質所需要掌握的“知識結構”的問題;通過立體式教法的應用,解決把知識“內化”為“能力”的問題;通過立體式踐行督導,把員工在課堂所獲得的能力轉化為崗位的實際行動,讓培訓結果落地生根。由此形成圍繞受訓單位員工某一職業(yè)素質提升所需求的課程設置套路、教法應用原理和能力踐行軌跡。
上海市浦東醫(yī)院《全員代言醫(yī)院形象》公共關系項目,全面應用立體式培訓模式,實現(xiàn)了醫(yī)務工作者服務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培訓目標。
一、立體式課程設置――“領心”與“塑人”的內外結合
培訓實踐表明:單一的課程培訓已經不能滿足現(xiàn)代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組合課程。不論是哪一類素質教育課程的組合,都是一個非常具有專業(yè)要求的“技術活”(許多社會培訓機構缺少這個技術,形成課程“亂搭”,導致培訓的事倍功半)。立體式課程設置至少分三個層面:也叫“三課”原理:一是觀念課――領“心”。解決觀念問題,激發(fā)學員的學習和提高職業(yè)能力的熱情。二是基礎課――補”漏”。引導學員把與該素質緊密相關的知識要素備齊;三是應用課――練“行”。推動學員把所擁有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中,把學員塑造成為符合崗素質要求的職業(yè)人。如果把“立體式課程設置”比作一個金字塔,觀念課程就是位于塔尖的“導航”,基礎課程和應用課程就是金字塔的底邊的“兩只腳”。這三個角度的課程,在職業(yè)素質教育中互為依托,缺一不可。
醫(yī)務工作者人文服務能力是指醫(yī)務工作者在實施醫(yī)療過程中向患者提供情感關懷和幫助的能力。醫(yī)務工作者的服務能力不是單一的一種技能,它們是由內強理念、外展形象、服務技術三個層面構成。這三個層面不是平行的,而是一種“立體式”的元素構架“格局”。其中精神層面在最高端,引領服務形象和技術層面。因此,立體式培訓課程設置,一是要符合“三課”原則,修內塑外;二是對具體課程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各個課程之間有內在的聯(lián)系,漸進養(yǎng)成。
(一)觀念課――破解員工心理的魔方
課程一:醫(yī)務工作者的價值取向與追求目標。
(1)課程價值:醫(yī)院價值觀前期調研顯示,醫(yī)療糾紛不僅僅是醫(yī)療事故造成的,相當一部分是由于醫(yī)務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不佳和服務行為不當引發(fā)的。價值觀決定服務態(tài)度和服務行為。由于醫(yī)院長期缺少對醫(yī)務人員進行“集體價值觀”的培育與引導,致使一些醫(yī)務人員用自己的價值觀衡量工作的得與失,“得”即高興,“失”便沮喪。帶“怨”工作,必然會服務不佳,造成醫(yī)患不和諧。因此,觀念課的首要任務是對醫(yī)務工作者進行集體價值觀引導和培育,強化醫(yī)務人員的“核心價值觀念”。
(2)課程目標:把醫(yī)院價值觀打進醫(yī)務人員的心里,成為其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激發(fā)員工珍惜、感恩和愛崗敬業(yè)之心,用實際行動踐行醫(yī)院的價值觀。
課程二:醫(yī)務工作者公共關系意識與形象。
(1)課程r值:導致醫(yī)患關系緊張的因素諸多,如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不健全、社會文明環(huán)境不佳、醫(yī)患雙方對醫(yī)患關系認知度差異、醫(yī)患雙方自身存在的道德風險、個別媒體導向的偏頗等。因素諸多,意味著只有各方都主動擔責,才能早日使醫(yī)患關系趨于和諧。啟發(fā)醫(yī)務工作者認識到:構建和諧醫(yī)患關系,醫(yī)院作為公共關系主體,不僅我們主導作用更顯重要,必須率先垂范,而且相對松散的患者群體而言,醫(yī)院作為社會組織,能夠在和諧醫(yī)患關系中集體有作為。倡導每一位員工全面提升自身素質,成為醫(yī)院正面形象的代言人。
(2)課程目標:提升醫(yī)務工作者的公共關系意識,明晰作為醫(yī)院代言人的具體形象指標。
(二)基礎課――傳遞四個人文服務能力
課程一:醫(yī)務人員崗位視覺形象塑造能力。
(1)課程價值:視覺意義崗位形象是指醫(yī)務人員在工作中讓患者所看到外觀形象,包括發(fā)式、妝容、著裝以及色彩配飾等。穿著打扮這樣一種常規(guī)能力,在醫(yī)患關系相處中,卻賦予了更多的含義。提升醫(yī)務工作者塑造視覺“崗位形象”能力,不僅會提升醫(yī)務工作者嚴謹?shù)膷徫恍蜗螅鰪娀颊邔︶t(yī)者的信任度,從視覺上凸顯醫(yī)務工作者的“主導”地位,還會提升醫(yī)務工作者的職業(yè)意識和敬業(yè)精神,使其產生責任感和自信感,更好地對患者盡責。醫(yī)務人員規(guī)范、得體、雅致的視覺形象與其嚴謹、多學的內涵是一致的,這也是醫(yī)務工作者樂于接受和傳播的形象。
(2)課程目標:醫(yī)務工作者學會自我視覺形象塑造。
2課程二:醫(yī)務人員行為舉止規(guī)范能力。
(1)課程價值:醫(yī)務工作者在為患者服務中的行為舉止包括表情、站姿、坐姿、手勢等,這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所傳遞的信息直接展示了醫(yī)務工作者的個人修養(yǎng)和對患者的態(tài)度。表情冷漠、輕視,手勢隨意指指點點,診療過程動作過于生硬,在崗位中坐姿過于隨便或懶散等等負面信息的傳遞是導致患者對醫(yī)者服務不滿意的重要因素。得體適度的行為舉止是醫(yī)務工作者人文服務能力的核心組成部分?!暗皿w”指的是醫(yī)務工作者的舉手投足要符合自己作為醫(yī)者的文明身份;“適度”則要求醫(yī)者在服務中的行為舉止表達得恰到好處。規(guī)范醫(yī)者行為舉止是實現(xiàn)其“得體適度”服務患者的基礎。
(2)課程目標:每個醫(yī)務人員都能夠正確運用禮儀舉止,向患者表示尊敬。
課程三:醫(yī)務人員“語言溝通”能力
(1)課程價值:對患者施以人文關懷意義上的溝通,主要指在特定情景下,針對不同的溝通對象,選擇恰當?shù)臏贤ㄕZ言和語氣,對患者施以安慰、疏導和鼓勵。事實上,醫(yī)者溝通不夠或醫(yī)患溝通不暢是導致醫(y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溝通是鏈接醫(yī)者與患者關系的一條金色紐帶。美國醫(yī)生特魯多在他的墓碑上刻有這樣的字句:“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安慰,總是去幫助”,道出了醫(yī)務工作的本質:醫(yī)學最大的價值不僅僅是治愈,更多的是安慰和幫助病人。醫(yī)學不僅僅是技術的產物,更是情感的產物。 安慰、幫相、情感鋪墊非常重要,而溝通就是實現(xiàn)這個鋪墊的必不可少的途徑。
(2)課程目標:醫(yī)務工作者在語患者交流中,嫻熟地掌握如下兩個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溝通能力: 一是崗位服務中“常規(guī)關懷語言”的表達能力;二是正向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語言運用能力。
課程四:預防、識別和化解“危機”能力
(1)課程價值:“醫(yī)患關系危機”已經成為大眾耳熟能詳?shù)囊粋€詞,表明醫(yī)療衛(wèi)生是一個危機高發(fā)行業(yè)。醫(yī)務工作者必須面對這個現(xiàn)實,充分認識到危機隨時發(fā)生的可能性,并具備通過“優(yōu)化人文服務”應對危機的能力。
(2)培訓目標:提高醫(yī)務人員預防危機的能力;掌握化解危機的方法。
(三)應用課――踐行人文服務模式
根據(jù)醫(yī)院崗位的分類,分別設置四個應用、踐行課程:
課程一:窗口人文服務模式。
課程內容:踐行導醫(yī)、掛號、收費、簽收窗口等部門的人文服務操作流程。
課程目標:讓患者感受到來自醫(yī)院每一個窗口醫(yī)務人員愛的陽光。
課程二:醫(yī)生人文服務模式。
課程內容:踐行門診、急診、診療、手術、首次查房、三級查房、值班查房、出院等不同崗位的人文服務操作流程。
課程目標:讓患者既收獲醫(yī)生的仁術,更能感受到醫(yī)生的仁心。
課程三:醫(yī)技人文服務模式。
課程內容:踐行胃鏡、抽血、B超、放射、POCD窗口、取藥窗口等部門人文服務操作流程。
課程目標:讓患者得到規(guī)范服務,感受到被尊敬的喜悅。
課程四:護士人文服務模式。
課程內容:門診護士、注射護士、預檢護士、住院護理(清創(chuàng)護理、舒適護理、治療護理、專科護理)等人文服務操作流程。
課程目標:讓患者得到周到服務,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
二、 立體式教法――“教”與“練”的雙向互動
筆者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首創(chuàng)了“立體式教法”。該教法共由四個階段組成,也稱為“四段式教學法”,即講授――示范――模仿――評估。由于該教法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純理論講述或者說教的呆板模式,注入了情景設計、操作、測評環(huán)節(jié),從而解決了行為學科和素質教育“知易行難”問題。立體式教法的核心是解決如何把正確的觀念“內化”到學員的心里,把擁有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問題。老師是推動“內化”和“轉化”變?yōu)楝F(xiàn)實的關鍵,因此,立體式教法對老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予老師最大的權限:老師是課堂的主宰,是實操環(huán)節(jié)的總設計師,是實操活動的教練、總導演和評估學習效果的權威。師生在教與練的互動中,把老師的傳遞的理念內化為自己的觀念,把老師描述的職業(yè)素質從“知道”轉化為“做到”,從而實現(xiàn)了素質教育“知行合一”的最高目標
瓦爾德說:“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好的老師講解,優(yōu)異的老師示范,偉大的老師啟發(fā)?!逼渲小笆痉丁本褪橇Ⅲw式教學的靈魂,“啟發(fā)”是立體式教學追求的目標。在醫(yī)務人員服務能力提升的培訓中,完全貫徹立體式教法的四段模式:第一段“講解”,讓醫(yī)務工作者了解提高人文服能力的意x和人文服務能力所涉及的知識要領;第二段“示范”,把人文服務能力的內容形象化地再現(xiàn)出來,讓醫(yī)務工作者通過視覺途徑印證該項能力的要領;第三段“模仿”,醫(yī)務工作者模仿、實踐、體驗,扎扎實實地落實各項能力規(guī)范,并把其內化為自己的人文素質;第四段“評估”:通過課堂測評,檢驗醫(yī)務人員學習效果,起到鞏固和提高其人文服務意識和行為的作用。該教法反映在醫(yī)務工作者人文服務能力培訓中就是“四點式”教學過程。
(一)明晰所學價值之“觀點”
明晰每個服務技能所蘊含的價值之“觀點”,回答“為什么醫(yī)務工作者要具備這個能力”的問題。培訓者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所有的培訓內容都不能得到學員的接受。這也是很多醫(yī)院培訓不能達標的根本原因。
(二)傳遞所學內容之“知識點”
傳遞醫(yī)院人文服務的具體“知識點”。醫(yī)務工作者的人文服務能力是在掌握一門甚至多門學科知識基礎上的一種實踐能力。培訓要準確傳遞掌握該技能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并讓學員熟記和牢牢掌握。
(三)演示所學能力之“操作點”
操練醫(yī)務人員踐行人文服務的“演示點”。凡是涉及到能力的問題,其學習須上升到“演示”層面,因為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唯一途徑就是演示。根據(jù)醫(yī)務工作者的崗位要求,設計場景進行實地演練。培訓實踐表明:醫(yī)務工作者能力培訓說一千遍不如做一遍。
(四)考評綜合素質之“踐行點”
考核學員能力提升的“操作點”??己耸氰b定學習效果的不變法則。在學習之初,就要給學員提供專業(yè)的量化考核測評體系,讓學員按照該體系對照自己,逐項進行改變。全部技能學習完畢后,組織能力考核。能力考核主要包括:對醫(yī)院價值觀念的熟練程度,人文服務技術在實踐中運用的準確性與自然程度??己瞬捎谩扒榫笆健毖菔?,專家現(xiàn)場點評的方式,再次強化崗位服務的操作要領。至此,醫(yī)務工作者人文服務能力培養(yǎng)完成了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
三、立體式踐行督導――“督”與“導”的辯證統(tǒng)一
立體式培訓模式的落腳點是如何把課堂傳遞給學員的“能力”落實到其工作崗位的實際行動中,也就是“踐行”能力的問題,“立體式踐行督導”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立體式踐行督導由三個部分組成:培訓機構督導、組織自我督導、公眾意見評估。這三個部分操作不是平行的,而是遞進的過程。首先由培訓機構設計出踐行督導體系并進行督導,在督導過程中向受訓單位示范和傳遞具體督導操作技術,并把督導效果以量化的數(shù)據(jù)形式反饋給受訓單位。當受訓單位學會督導后,則獨立進行督導,督導效果反饋給本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當督導數(shù)據(jù)效果顯示達標時,通過對外部公眾意見調查,對踐行效果做最出終極評估。
上海市浦東醫(yī)院在對全體員工(1212名)培訓后,立刻進入“崗位人文服務能力”踐行督導階段。在督導之前受訓單位要做兩準備動作:一是建立一套“踐行人文服務能力激勵機制”,對獎懲標準作出細化,并告知到每一員工。二是,召開踐行督導動員大會,明晰踐行人文服務能力的意義和督導的具體內容。浦東醫(yī)院培訓項目從以下三個方面展示了踐行督導的價值:
(一)培訓機構督導凸顯指導和示范作用
首先,培訓機構作為培訓工程的主導,要對踐行活動做出整體規(guī)劃,包括對醫(yī)院不同崗位人文服務踐行督導體系設置,督導時間、督導方法、督導評分標準、督導結果統(tǒng)計原則、督導報告撰寫與反饋機制等,在此基礎上制定行動方案。
其次,培訓機構作為先期督導,在督導活動中以“導”為主,以“督”為輔?!皩А钡哪康氖窃俅蝹鬟f“醫(yī)務工作者如何在崗位上展示自己的人文服務能力”的方法和意義,如此督導定位,一方面可以讓醫(yī)務工作者實實在在地把握踐行的操作要領,另一方面,也減少其對被“硬性督查”的反感,這個環(huán)節(jié),把握督導的“度”很重要。一旦員工熟悉地掌握的人文服務能力展示要領后,“督”就馬上提上日程。那時,硬性督導的指標自然會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再次,要把每一次督導結果,均以量化的形式及時反饋給受訓單位。讓其了解員工踐行的進步與缺憾,進一步加強管理,督促其提升。
最后,培訓機構有責任對受訓單位進行踐行督導隊伍的培養(yǎng)。在督導過程中,帶領該單位的督導人員隨同一起督導,讓其學會督導的每一個步驟。在培訓機構督導后期,要讓受訓單位督導人員模擬督導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直至達標。
(二)受訓單位自我督導養(yǎng)成常態(tài)規(guī)范習慣
把醫(yī)務工作者的人文服務素養(yǎng)和能力固著為一種習慣,需要有一個長期養(yǎng)成的過程,必須有一個長期督導機制做保障。其中受訓單位“自行督導”是這個機制的核心組成部分。自行督導要把握三個關鍵:一是督導人員要有權威性和代表性。上海浦東醫(yī)院的督導人員全部是科主任、護士長擔任。二是督導必須按照督導流程操作,以體現(xiàn)督導的科學性。三是督導活動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恒。越是堅持,效果越明顯。
(三)患者滿意度實證評估實現(xiàn)反向督導
患者是培訓踐行的最具權威的“督導者”和培訓效果評估的最佳“發(fā)言人”。通過對公眾滿意度調查,一方面了解培訓的效果性,另一方面,也是對受訓單位員工素質的一種“監(jiān)督”。公眾積極的評價,會對受訓單位員工產生激勵作用。即使是負面的評價,也會對員工產生敦促作用。實證調查是必須要做一個反向“督導動作”。
上海市浦東醫(yī)院人文服務能力踐行效果調查研究分為兩個階段。首輪問卷在培訓前發(fā)放,以了解患者對浦東醫(yī)院醫(yī)務工作者人文服務水平評價。第二輪問卷在培訓踐行督導實施兩個月以后發(fā)放,以了解醫(yī)務工作者人文服務水平提高的程度。兩輪問卷樣本的對象都是正在醫(yī)院就醫(yī)的患者,培訓前和培訓后各發(fā)放問卷1200份,問卷回收率100%,問卷有效率99%。問卷涉及患者對窗口(包括醫(yī)技)、醫(yī)生、門診護士、住院部護士四個群體的人文服務水平的感知。為了使患者回答問題更具針對性,調查人員根據(jù)問卷的內容,對所在醫(yī)院相關區(qū)域的患者進行問卷發(fā)放并守候回收。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通過立體式培訓員工的行動力與患者滿意度成正比,各項滿意度指標均有大幅度提升。具體提升指標如下:
1.患者對醫(yī)技、窗口人員服務滿意度
(1)感受到醫(yī)務人員的微笑服務,培訓前34%,培訓后提升至到79%。
(2)感受醫(yī)務人員用“您好”問候語,培訓前只有5%,培訓后上升到90%。
(3)感受到醫(yī)務人員態(tài)度和藹,指令清楚,協(xié)助病人,培訓前8%,培訓后上升到76%。-
(4)得到醫(yī)務人員雙手遞物服務,培訓前7%,培訓后上升到91%
(5)就醫(yī)結束時,醫(yī)生用“謝謝,請慢走!”告別語,培訓前18%,培訓后上升到90%。
(6)感受到醫(yī)務人員做檢查時,動作輕緩,耐心安慰病人,培訓前42%,培訓后是90%。
(7)患者對窗口和醫(yī)技部門工作的總體評價,“非常好”和“好”培訓前非別是5%和16%,培訓后分別上升到31%和43%。
2.患者γ耪锘な糠務滿意度
(1)主動提供引導和咨詢服務,培訓前36%,培訓后上升到56%
(2)微笑服務:培訓前66%,培訓后上升到97%
(3)在患者輸液期間會做到巡視 培訓前66%,培訓后上升到97%
(4)在溝通時,語氣和諧,注意事項講得清楚,培訓前52%,培訓后上升到94%
(5)親切稱謂患者,培訓前52%,培訓后上升到82%
(6)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培訓前42%,培訓后上升到92%
(7)懂得安慰患者,培訓前52%,培訓后上升到92%
(8)護理水平高,培訓前30%,培訓后上升到90%
(9)服務舉止規(guī)范,培訓前46%,培訓后上升到86%
(10)積極熱情,不怕苦怕累,培訓前32%,培訓后上升到82%
(11)您認為,護士整體的服務質量是 培訓前“很好”或“好”分別是1%和16%,培訓后非別上升到21% 和36%。
3.患者對醫(yī)生滿意度培訓前后對比
(1)醫(yī)生在看病前說“您好,讓您久等了”問候語, 培訓前3%,培訓后上升到80%
(2)t生在診治或交流病情時用“您”稱謂?培訓前經常用12%,偶爾用73%;培訓后經常用50%,偶爾用50%
(3)患者從醫(yī)生的眼神中感受被關注,培訓前28%,培訓后上升到90%
(4)醫(yī)生主動詢問病情,給患者較多表達的時間并做到耐心傾聽,培訓前19%,培訓后上升到77%
(5)醫(yī)生會在診療結束時說“請慢走”,培訓前12%,培訓后上升到100%
(6)醫(yī)生在服務時做到面帶微笑,和藹可親,培訓前32%,培訓后上升到50%
(7)醫(yī)生開的藥是適當?shù)模号嘤柷?1%,培訓后上升到50%
(8)開自費藥,不告知病人:培訓前23%,培訓后下降到0%
(9)您認為醫(yī)生的服務質量總體上,培訓前“很好”和“比較好”,培訓前分別是11%和20%,培訓后分別上升到60%和30%。
4、患者對住院部護士滿意度培訓前后對比
(1)讓患者知曉與自己相關醫(yī)護人員的身份。 培訓前52%,培訓后上升到76%
(2)用“您”這個敬語稱謂服務患者:培訓前28%,培訓后上升到78%
(3)護士會主動給患者提供相關服務,培訓前48%,培訓后上升到70%
(4)護士態(tài)度可親,經常面帶微笑,培訓前35%,培訓后上升到75%
(5)對細節(jié)問題交代的非常清楚,培訓前29%,培訓后上升到59%
(6)會寬慰病人及家屬心理,讓人感到非常親切,培訓前21%,培訓后上升到81%
(7)態(tài)度不耐煩,對病人和家屬提出的問題置之不理,培訓前68%,培訓后下降到8%.
(8)護士與患者和家屬溝通的時間比較多,耐心詢問病情,培訓前28%,培訓后上升78%
(9)護士在為您做治療時會從不告訴藥物名稱,培訓前32%,培訓后下降到2%
(10)親切稱謂患者,培訓前32%,培訓后上升到82%
(11)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培訓前32%,培訓后上升到82%
(12)懂得安慰患者,培訓前52%,培訓后上升到92%
(13)護理水平高,培訓前50%,培訓后上升到70%
(14)服務舉止規(guī)范,培訓前46%,培訓后上升到86%
(15)積極熱情,不怕苦怕累,培訓前52%,培訓后上升到82%
注釋:本文是在“全員代言醫(yī)院形象”公共關系咨詢與培訓項目行進中理性思考和成功經驗的總結。
論文摘要: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是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一種理念創(chuàng)新,針對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存在的問題,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對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啟發(fā)意義,有助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吸引力與感染力,提高教學效果。
卡爾·r·羅杰斯是美國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他在長期的研究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人本主義理論思想。羅杰斯的教育思想是其人本主義理論在教育領域的直接嘗試,主要體現(xiàn)在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有意義學習和非指導性教學。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對于改進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概述
人本主義教育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認為學習者具有自我學習、自我發(fā)展的潛能。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具體體現(xiàn)為“以學生為中心”和“非指導性”教學兩方面。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強調自主學習。能對行為起到重要影響的唯一學習是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挖掘的學習。[1]鑒于傳統(tǒng)教育學生不參與對教學目標、教學課程以及學習方式的選擇的現(xiàn)實,羅杰斯認為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抹殺了學生選擇的自由,教育不能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性因材施教。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能夠成為選擇和塑造自己行為并從中得到滿足的人。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重視有意義的學習。羅杰斯認為有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個人能夠參與的學習,學習內容是由學生自我評價的, 通過運用一定的方法對課程目標、內容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學生知道這種學習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從而結合自己的實際選擇有意義的學習。
(二)“非指導性”教學
“非指導性”教學強調教學指導的間接性、非命令性,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有選擇性的學習。教師的職能是提供學習資源,創(chuàng)造良好學習氛圍。羅杰斯指出,“非指導性”教育強調個人尊嚴、個人選擇以及責任的意義和創(chuàng)造的樂趣,它是建立在民主和個人權利的哲學。
“非指導性”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理念,還重視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培養(yǎng),教師要在教學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教師需要擁有真情實感,對學生要珍視、接受、信任并且理解和認同。教師營造出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學會適應和改變,有利于學生的成長與全面發(fā)展。
二、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接受現(xiàn)狀分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雖然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理論和現(xiàn)實層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出現(xiàn)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度不高的現(xiàn)象。通過隨機對河南農業(yè)大學三百名大學生調查,60%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太感興趣,僅有35.8%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感興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接受度不高的現(xiàn)狀表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沒有貼近學生的心理思想特點,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方式以及手段都制約著學生的接受程度。
教育是一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雙邊活動,教育者要激發(fā)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動,使其積極主動地接受教育的影響。[2]思想政治課教師要主動適應學生的要求,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啟發(fā)意義
羅杰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理論和“非指導性”教學理論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一種新的改革理念,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上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不斷完善與科學發(fā)展。
(一)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情感
羅杰斯認為課程目標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認知需要,另外還要重視其人格特征、情感、態(tài)度等因素。只有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情感,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獨立性與主體性,激發(fā)受教育者內在的學習積極性。[3]要結合大學生的自身特點,設計符合適應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提高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尊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心體驗,不斷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讓大學生切身體會到思想政治理論的價值與魅力,真正喜歡上思想政治理論課。
(二)重視教學資源,實現(xiàn)教育教學方式多樣化
羅杰斯把教學看作課程實施的關鍵,教師要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不但要開發(fā)課程的物質資源,而且還要要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fā)利用。
高校要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重視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可以在原有教師講授法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教學環(huán)節(jié)。要大力挖掘校內外教育資源,重視教材、圖書館、專家學者等各種物質和人力資源的作用,真正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羅杰斯.羅杰斯著作精粹[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刑事和解;VOM,熟人社會;本土化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童編號:1006-0278(2013)05-127-01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論基礎
刑事和解,又被稱作被害人一加害人和解(VOM),指在刑事糾紛中,在司法機關的主持下,由被害人和加害人進行協(xié)商,通過加害人對被害人認罪悔過,賠禮道歉或進行物質賠償?shù)姆绞?,一方面較好的彌補被害人遭受的損失,修復受損的社會關系,另一方面也為加害方提供了減輕罪責和刑罰的機會,最終達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
刑事和解制度最早興起于上世紀70年代,隨著刑事司法理論研究的深入,西方學界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對抗性司法理念在一些領域出現(xiàn)了缺陷和不足,尤其是被害人的利益保護問題。傳統(tǒng)的刑事司法理念強調被告人與代表國家的公訴人之間的對抗,現(xiàn)代刑事司法體系和制度無不是圍繞這一對抗設立和運行的。然而這一體系中,被害人所處的地位相對較低,對案件處理的結果影響相對較小,相對的,因其損害而得到的補償也往往較少。即使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由于“實際上,被告人…對民事責任(主要是經濟賠償)的主動承擔并不必然導致刑事責任的從輕,減輕或免除”,故而加害人在已經受到刑事處罰的情況下,對民事責任部分往往采取消極抵觸的態(tài)度,從總體上看,被害人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大量刑事案件導致監(jiān)獄人員大量增加,這一情況帶來了很嚴重的后果。首先,監(jiān)獄人員大量積壓會導致國家司法成本激增,其次,刑事處罰會對被告人產生“標簽”式影響,不利于被告人回歸社會。最后,大量監(jiān)獄人員混居,尤其是重罪犯與輕罪犯不加區(qū)分,極容易產生交叉感染,導致對被告人改造的失敗。
鑒于上述問題的出現(xiàn),上世紀70年代“恢復性司法”運動逐漸在西方國家興起,“將被害人一被告人關系置于刑事司法制度的中心地帶,著眼于修復因犯罪行為而遭受破壞的社會關系”。刑事和解正是這一運動與司法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刑事和解具有的緩和性和恢復性,不僅使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間的矛盾更好地解決,同時也為國家節(jié)省了大量司法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說,“刑事和解是一種追求被害人,被告人和國家利益‘三贏’的訴訟方式”。
二、“熟人社會”視角下刑事和解的本土思想基礎
刑事和解的產生與西方深厚的契約思想傳統(tǒng)密切相關,然而在以小農經濟和熟人社會為主的中國古代,也存在著相似的意識和思想。
首先,從古代傳統(tǒng)思想看,“和為貴”,“息訟”的思想受到主流的推崇。儒家思想作為備受統(tǒng)治者青睞的學術思想,在中國封建文化發(fā)展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而在儒家思想中,“和”居于中心地位。子曰:“禮之用,和為貴”,“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分別載于《論語·學而第一》《論語·顏淵》)在傳統(tǒng)的“息訟”“厭訟”思想影響下,刑事糾紛當事人往往選擇主動私了或在主持人(一般為當?shù)氐赂咄刂耍┑闹鞒窒律套h解決。
其次,在熟人社會中,各社會關系相對穩(wěn)定,社會個體之間的聯(lián)系也相對較緊密。在這樣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結構中,一旦某種社會秩序被打破,如刑事犯罪行為的發(fā)生,不同個體之間傾向于選擇能夠盡快恢復到之前穩(wěn)定狀態(tài)的解決方式。在此種情況下,正常的司法程序不僅不能使被破壞的社會關系盡快回復,反而通過刑法的施加,加劇了這種破壞,導致原有的社會狀態(tài)更加難以恢復。因此,回避正規(guī)司法程序,采取更加溫和,有效的糾紛處理方式成為明智之舉。
再次,在刑事糾紛中,雖然涉及的是相對明確而獨立的個體,但影響卻及于與其密切聯(lián)系的生產生活群體,即家庭,而家庭是熟人社會中極為重要的組成單位。因此刑事糾紛看似簡單,實則情況非常復雜,其解決難度可想而知。如果簡單適用冰冷僵化的法條,很難達到理想的司法效果,法律所代表的實現(xiàn)正義的目的也會落空。故而在司法實踐中,也不傾向于嚴格的罪刑法定主義。
最后,熟人社會的特點導致我國古代法律規(guī)定和司法實踐中都存在著和解的影子。如唐律第338條關于“戲殺”罪的規(guī)定:“諸戲殺傷人者,減斗殺傷二等,所謂‘戲殺’,謂以力共戲,至死和同者”??梢姟盁o論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法律規(guī)定,司法實踐……都十分推崇和諧的觀念,倡導人們化解沖突,和睦相處”。
三、結論
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
1.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統(tǒng)一體,是運動、發(fā)展和變化著的
物質
世界。
2.天體
(1)概念: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體是
恒星
和
星云。
宇宙物質
組成(舉例)
特點
恒星
熾熱氣體
質量
龐大,自身能發(fā)出光和熱
星云
氣體和塵埃
云霧狀,密度小,體積和質量都很大
行星
金星、地球等
繞恒星公轉,質量小,不發(fā)光
衛(wèi)星
月球
繞行星公轉,本身不發(fā)光
流星體
塵粒、固體塊
與大氣摩擦生熱而燃燒發(fā)光,形成流星現(xiàn)象
彗星
冰物質
繞太陽呈周期性運行,體積大,密度很小,具有
云霧
狀的外表;背向太陽的一面有一條掃帚狀的彗尾
(2)常見的天體及其特征
特別提醒:天體可分為自然天體(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體(如在太空中運行的人造衛(wèi)星、宇宙飛船等)。
3.天體系統(tǒng)
(1)概念:天體之間相互
吸引
、相互
繞轉
,構成不同級別的天體系統(tǒng)。
(3)天體系統(tǒng)及層次結構
天體系統(tǒng)
組成
特別說明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體,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
太陽系
太陽、地球及其他圍繞太陽公轉的行星、衛(wèi)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
地球是距離太陽較近的一顆行星,日地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
銀河系
太陽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種各樣的天體
太陽系與銀河系中心的距離大約為3萬光年
河外星系
銀河系之外與銀河系相類似的天體系統(tǒng)
數(shù)以億計
總星系
銀河系與河外星系
目前所認識的最高級別的天體系統(tǒng)
(4)層次結構示意圖
4.
行星(地球的普通性)
行星離太陽由近及遠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類地行星
巨行星
遠日行星
(1)
結構特征:與太陽系其它行星有許多相似之處(體積、質量、密度、組成物質等都不特別)
(2)
運動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圓性
5.
地球的特殊性
(1)地球是目前能探測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體
(2)存在生命的條件:
條件
原因
影響
外部條件
安全的
宇宙環(huán)境
太陽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太陽系中行星都可能存在生命
穩(wěn)定的
太陽光照
自生命誕生以來,太陽光照條件沒有明顯的變化
自身條件
適宜的
溫度
日地距離適中,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適當
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
適合生物
呼吸的
大氣
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地球原始大氣的演化
有液態(tài)
的水
內部溫度升高產生水汽形成海洋
6.
月相
口訣: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東東
第二節(jié)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輻射(太陽源源不斷的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能量)對地球的影響
(1)能量來源:太陽內部的
核聚變
反應。
(2)對地球影響:a
.直接為地表提供光和熱資源
b.維持地表溫度,是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命活動的主要動力
c.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能量(太陽能的利用、煤和石油資源)
2.
太陽活動
太陽大氣層(從里到外)
厚度增大,亮度減小
溫度增大,密度減小
大氣層
日冕
光球
(1)概念:太陽_________時常發(fā)生變化,有時較為劇烈,這些變化統(tǒng)稱為太陽活動。
耀斑
11
(2)太陽大氣層的結構:A_______層、B色球層和C_______層。
(3)太陽活動的重要標志:C層上為太陽黑子、B層上為_____,其周期平均約為_____年。
(4)太陽活動現(xiàn)象:光球層(黑子)、色球層(耀斑、日珥)、日冕層(太陽風、日冕物質拋射)
(5)規(guī)模最大、程度最劇烈的太陽活動現(xiàn)象
日冕物質拋射
;
(6)影響:a.導致電離層的擾動,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
b.產生“磁暴”現(xiàn)象,導致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甚至使信鴿迷路
c.兩極地區(qū)產生“極光”現(xiàn)象
d.對天氣、氣候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可能誘發(fā)地震、水旱災害)
(7)影響太陽輻射分布因素:緯度(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遞減);地形(由高海拔向低海拔遞減);天氣
第三節(jié) 地球的歷史
1.地球的歷史:約有
46億
年。
2.認識途徑:研究
地層
是最主要途徑。
3.地層(1)含義:具有
時間順序
的層狀巖石。
(2)沉積地層特點:a.具有層理構造:一般先沉積的層在下后沉積的層在上。
b.常含有化石:沉積物中含有生物遺體或遺跡。
(3)分布規(guī)律:分布規(guī)律:①同一時代的地層往往含有
相同
或者
相似
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層含有越
低級
、越
簡單
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義:通過研究地層和它們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歷史和古地理環(huán)境。
4.地質年代表
(1)含義:根據(jù)地層順序、生物演化階段、巖石年齡等,把漫長的地球歷史按照
宙、代、紀
等時間單位,進行系統(tǒng)性地編年,這就是地質年代表。
(2)地質年代表
地球的演化歷程
1.前寒武紀
(1)時間:自地球誕生到距今
5.41
億年,包含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約占地球歷史的90%。
(2)演化特點
①大氣演化:由原始大氣的無氧環(huán)境演變?yōu)?/p>
有氧環(huán)境。
②生物演化:冥古宙(只有有機質,無生命);太古宙(出現(xiàn)藍細菌等原核生物);元古宙(藍細菌大爆發(fā),出現(xiàn)真核生物和多細胞生物)
③地質礦產:重要的金屬礦產
成礦
時期。
2.古生代
(1)時間:距今
5.41
億年—
2.52
億年,可分為早古生代(包括
寒武紀
、
奧陶紀
、
志留紀
)和晚古生代(包括
泥盆紀
、
石炭紀
、
二疊紀
)。
(2)演化特點
①海陸演化:地殼
運動劇烈
,形成
聯(lián)合古陸。
②生物演化:
生物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動物
海洋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
植物
陸上低等植物
裸子植物出現(xiàn)、蕨類植物繁盛
③地質礦產:晚古生代是重要的
成煤
期。
3.中生代(爬行動物時代)
(1)時間:距今2.52億年—6
600萬年,分為
三疊紀
、
侏羅紀
和
白堊紀。
(2)演化特點
①海陸演化:
板塊
運動劇烈、聯(lián)合古陸解體、各大陸漂移。
第四節(jié) 地球的圈層結構
1.地震波
(1)含義:地震的能量以
波動
的方式向外傳播,形成地震波。
(2)類型和特點:
類型
傳播速度
傳播介質
共同特點
縱波(P波)
較
快
在
固
體、液體和
氣
體中均能傳播
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不同;
橫波(S波)
較
慢
只能在
固
體中傳播
(3)應用:獲得地球內部
物質
和
結構狀況
的主要依據(jù)。
2.地球的內部圈層
(1)一個依據(jù):地震波傳播速度。
(2)兩個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3)三個主要圈層:
地殼
、地幔和
地核。
位置范圍
地震波傳播特點
特點
地殼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
固
體外殼
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比較
穩(wěn)定
;到了莫霍面,傳播速度突然
增加
地殼厚度變化規(guī)律:地球大范圍固體表面的海拔越高,地殼越
厚
;海拔越低,地殼越
薄。
地幔
地球內部介于
地殼
和
地核
之間的圈層,在
莫霍界面
以下到
古登堡界面
以上
能傳播
橫波
①具有固態(tài)特征,主要由含
鐵
、
鎂
的硅酸鹽類礦物組成,由上而下,鐵、鎂含量逐漸
增加
;②分為上地幔和
下地幔,上地幔上部的
軟流
層,是
巖漿
主要發(fā)源地
地核
地球的
核心
部分,即
古登堡界面所包圍的球體
橫波不能在外核中傳波
①組成物質可能是極高溫度和高壓狀態(tài)下的
鐵
和
鎳。
②分為內核和外核,外核的物質在高壓和高溫下呈
液態(tài)
或
熔融
狀態(tài)
3.
巖石圈:
地殼
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都由
巖石
組成,合稱巖石圈。
地球的外部圈層組成:大氣圈、
水
圈和生物圈,對應要素是大氣、
水體
和
生物。
4.
大氣圈
(1)組成:包裹地球的
氣體
層,由氣體和懸浮物質組成,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
(2)密度變化特點:
①近地面的大氣密度
大。
②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密度迅速
減少
。
③在2000—3000千米高空,與
星際
空間情況很接近,視為大氣圈的
上界。
(3)出現(xiàn)各種天氣現(xiàn)象(風、云、雨、雪等)
5.
水圈(地表和近地表各種形態(tài)水體的總稱,是一個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
(1)組成:由液態(tài)水、固態(tài)水和氣態(tài)水組成。
(2)按照存在位置和狀態(tài),分為海洋水(主體)、
陸地
水、大氣水和
生物
水。
(3)陸地水:①陸地水與人類社會關系最為密切;②分為
地表
水和地下水。
6.
生物圈(最活躍的圈層)
(1)
含義: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
生存環(huán)境
的總稱。
(2)特點:不單獨占有任何空間,分別滲透于大氣圈的底部、
支教老師年度工作總結1 歲月荏苒,又到歲末新年時,在這時來盤點我的支教工作,百感交集?;貞涍@半年的支教工作,有收獲時的喜悅,有碰壁時的低落,有付出的坦然和艱辛,有與異鄉(xiāng)教師逐漸和諧相處的難忘,有很多人生的第一次新感悟,他們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閱歷,開闊了我們的社會視野,讓我們更加努力,倍增信念,投入支教工作中去。支教小結如下:
一、班主任管理
為了全面深入體驗支教生活,深入熟知支教學生的心理、思想、習慣、品德等各方面的成長狀況,蔡校長要求我擔任班主任工作,摸底了解學生現(xiàn)今思想習慣,針對性的制定、實施相關習慣技能訓練不足的長期培養(yǎng),注重教學的方式方[]法,運用適于兒童、高效的教學理念,在支教過程中一如既往、始終如一的貫徹和執(zhí)行,為支教的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證。
在實際教學中,始終心無旁騖,朝著目標要求與學生一起努力,獲得了點滴成績。
1、本學期中,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為出發(fā)點,以值日班長制和組長負責制雙管齊下,值日班長對班級紀律、衛(wèi)生、上課表現(xiàn)做全程負責,組長對課堂作業(yè)、家庭作業(yè)、早讀等方面做全權負責,每天放學前及時具體做好反饋評價工作,學生管理學生,毫不懈怠,一絲不茍,評價公開,實事求是,現(xiàn)如今已成為學生的常規(guī)工作了。各方面習慣成績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期中考試中,語文、數(shù)學、科學等成績都有喜人成績。
2、循環(huán)紅旗獲得次數(shù)累計15次(一共20次),縱觀各年級乃至全校都遙遙領先。開學第一周,我就詢問前來教室檢查的學生干部,每天檢查的內容、時間、標準,然后針對全班實際,切實制定掃除安排表,講清掃除要求,植入評比愛勞動會勞動的勞動標兵評比機制。一學期以來,每每校領導喊道三(2)班獲得循環(huán)紅旗,學生的歡呼雀躍是我最大的喜悅。
3、在為桃園鎮(zhèn)蒙蒙同學患白血病愛心捐款中,我們班同學愛心涌現(xiàn),全力以赴,共捐愛心款192.3元,高居榜首。雖然愛心不能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但是在捐款的過程來講是十分感人的,有七人捐款2次,一人捐款3次,五人捐10元以上,有的同學把中午在街上吃快餐的一元錢都捐了,中午走回家吃,這種精神怎能不讓全班師生感動,學習呢?在全校的表彰大會上,獲得全校師生好評。
4、在“冬三項”比賽中,經過賽前的班級公開賽,為期兩周的不懈鍛煉,獲得了年級組第一的好成績。
二、科學教學
本學期擔任三六年級的科學教學,第一周的兩節(jié)科學讓我觸目驚心,尤其是六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言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以演示實驗為主線,以鍛煉提高言語表達能力為突破口,循序漸進,堅持不懈,一步一步地培養(yǎng)。一學期結束,在科學課堂上能夠與學生打成一片,相互發(fā)問,師生共進。學生對科學老師的滿意度大大增強。
在收獲面前,思不足,改缺點,才能全方位鍛煉自己。個人在教科研方面學習不夠,缺少見地,相關的學科參考書等如同擺設,今后要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認識,多學習,多研究,爭做科研型教師.
支教老師年度工作總結2 20xx—20xx學年度,我們迎來了十一五規(guī)劃支教生活的第五年,在這一年中,通過與初中學生的接觸,跟雄武中學的老師共同學習,我在思想上有了新的理解,在教學工作計劃上有了新的認識,在對待自身的要求上有了更高的覺悟?,F(xiàn)將一年來的支教情況總結:
一、思想認識更加深刻,明白了更多的道理
我作為一名支教老師,萬分幸運地來到了雄武中學。愛上了她的人杰地靈,愛上了她的憨厚樸實,愛上了她的每一個黎明和黃昏。從我周圍的同事身上,看到了他們在以身作則地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從上級領導的細致要求上,看到了教育事業(yè)生生不息,蒸蒸日上的源泉;從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中,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里,有一種無形的精神在陶冶著我的心靈,有一種無形的動力在鞭策著自己前進。將黨和國家教育事業(yè)的忠誠融入奉獻中去。
二、業(yè)務水平的改進與提高
在本學年,乘著國家對農村基礎教育加大投入的春風,我有幸成為一名興義市支教教師,享受了政府對支教教師的關懷。在這一年中,我和更多的同事,學習了很多有關學生分組實驗、教師演示實驗和教學常規(guī)工作的知識,并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對學生教育的水平提高。我們的業(yè)務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三、以身作責,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一走進雄武中學,就會被她濃濃的學習氣氛所感染。在一年來,市教育局和豐都中學領導多次來我校檢查指導工作,予以很多的關懷。雄武學校領導更是嚴格要求,從制度上給予我們更高的進步臺階,而更多的老師早來晚走,更給了我們學生良好的榜樣。而我作為一名支教老師,有著其他老師不具備的條件。我們生活在學校,有了更多的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機會。在給孩子良好榜樣的同時,也對學生的安全提供了切實的保障,我無愿無悔。
四、一年來的成績與經驗
在這一年來,我通過不斷地學習、研究、反思各種教學方法,使自己在新課改的春風下,以新的姿態(tài)來融入教育教學中去。努力實現(xiàn)素質教育和科學發(fā)展的精神,教育學生做人與學習并重,知識與技能等,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讓自己養(yǎng)成習慣,并影響著孩子的今后的更長遠的路。在上級嚴格要求與細心關懷下,我們雄武中學這片沃土上的學生也取得也相應的成績,在上學期全市期末抽考中,我們班取得了好成績,但我仍不能滿足。今后還要繼續(xù)努力,服從上級的安排,為黨和國家教育事業(yè)多做貢獻。
支教老師年度工作總結3 20xx年我有幸作為一名支教教師,在鄖縣南化中學工作生活了一年。有人說:“使人成熟的,并不是歲月,而是經歷?!被仡櫼粚W年的工作和表現(xiàn),能夠贏得學生的喜愛,受到同事的好評,得到學校的肯定,對于我真是莫大的安慰。而我自己在支教的同時也得到了升華,無論在思想上、業(yè)務上也可以說獲益非淺!我敬佩支教學校老師忘我的奉獻精神,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他們才是我真正學習的榜樣。在該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同事的無私關懷下,我順利完成了本學期的支教工作,現(xiàn)總結如下:
一、服從學校工作安排,工作踏實認真。
本學期開學第一天,我被通知當天就要去支教學校報到,未來得及收拾行李就匆匆去了。但是自從我踏進了新校園的那一刻起,就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流水的兵”,而是以高度負責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個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揮汗?jié)娔?,辛勤付出。我嚴格遵守該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紀律要求,做到按時到校,按時查崗,不遲到,不曠課,按時完成領導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除了完成教學工作之外,我還積極認真地去聽其他老師的課,虛心請教,認真學習他們的授課方法和,與他們一起研討新的課改模式,一起進行新課改方案的實驗與實施。把教學心得編成教學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獲獎和發(fā)表。
二、關愛學生,奉獻愛心,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我在所教學生身上,傾注了全部的愛。課前,我認真?zhèn)湔n,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各種情況,因材施教;課堂上我再現(xiàn)教師的風采,創(chuàng)造物理情景,循循善誘,積極鼓勵,引導學生自己動手,積極探索,靈動的課堂深深的吸引著每一個學生;課后,我認真批改作業(yè),按“四精四必”處理好學生作業(yè),并對潛能生進行重點輔導,總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了并理解消化了才肯罷休。工作中,我扎實搞好德育教育,改變學生思想觀念注重育人工作。我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和我相差不多、我易于和他們接近的特點,積極主動地找學生談話,和他們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在和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很多學生都背負很大的心理壓力。
他們很多家庭經濟條件都十分困難,但自己又覺得自己的學習非常不好,以后沒什么希望了,因此產生了一種自暴自棄的念頭。了解到這種情況后,我首先是一對一地和他們談心,像知心朋友一樣傾聽他們的訴求,并適時鼓勵他們;然后我給全班同學寫了一封公開信,幫他們分析了現(xiàn)實,教他們學會如何面對現(xiàn)實,克服困難,并提出了那句非常有名的激勵口號——“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作為全班同學的座右銘。我還非常注意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個人衛(wèi)生教育,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還針對學生課外知識面狹窄這一實際情況,經常從自己家里帶書借給學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課外知識儲備量。
三、與同事搞好關系,樹立主人公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