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學的基礎知識范文

        科學的基礎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學的基礎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學的基礎知識

        第1篇:科學的基礎知識范文

        作為體育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特點,遵照體育課標的具體要求認真上好體育課。特別是注意基礎知識的教學。因為中學體育基礎知識是教學課標規定的基本教材內容,屬于理論性、知識性教材,要提高學校體育工作質量,完成學校體育目的任務,學校體育基礎知識課不容忽視。體育教學不光是室外教學或是在操場直接指導訓練,也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教學,要從實際出發,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以學校體育教學思想改革為先導,更新學校體育教學觀念,遵循教學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培養適應建設的人才和為上一級學校輸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礎。那么怎樣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教學呢,我根據十多年的教學經驗講幾點做法。

        一、根據學生實際提高運動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上體育課,必須與學生講清學習的重要性,尊重規律和科學,立足實際情況,積極探索中學階段的體育教育教學目標,同時還要結合教材內容、基本原則以及教學方法和途徑等,為制定中學階段的實用教學課標,提供重要的、有價值的理論參考依據。例如在給七年級學生上入學的第一次課時,我認真分析學生剛從小學進入初中的特點,認為他們雖然已經從童年階段進入到少年階段,但依然面臨著人生趨向成熟的轉折挑戰。因此,在《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中,根據我校新生學生特點,有效地安排了關于體育與健康方面的知識教學,比如“體育鍛煉有什么好處”、“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等基本教學內容,并將其很好滴融入到體育常規教學之中。通過該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和認知體育與健康之間的關系,而且還提高了他們的體育文化素養、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體育理論課一直被視為是一種比較枯燥和乏味的課程,很多老師感到教學乏力,而且也經常被輕視。然而,作為新生入學的首節體育課,筆者認為其至關重要,可為以后的室外體育課程教學做好鋪墊、打好基礎。基于此,在本節課教學實踐中,筆者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有效地引入到教學過程中,抓住新入學學生的特點,對事物非常的好奇,巧妙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制作動畫課件,以此來提高他們的運動興趣,最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根據學生不同特點進行教學

        學校體育基礎知識課可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安排,對低年級學生選擇“學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體育與少年生長發育的規律和特點的關系”、“體育的內容、手段和方法”、“營養、衛生習慣和健康”、“運動衛生常識”等課題。對高年級學生可選擇理論性較強的課題。如“什么是體育”,闡明體育的概念、起源、發展、學校體育的地位和作用。還可選用“體育與德育、體育與個性形成”:“青少年生理弋心理特點和體育”等課題,闡述體育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系毒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社會適應性,了解與掌握自我鍛煉的方法、堅持終身鍛煉;了解體育鍛煉與性格、意志、情感和行為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此外還可安排體育知識和競賽知識方面的課題。

        三、要根據學生體質狀況進行教學

        第2篇:科學的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化學實驗 課程 高職院校 作用 能力 教學效果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是其他教學方法無法代替的。它是實踐教學的一種形式,學生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式、方法去鞏固和加深理解理論知識;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可使學生掌握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可使學生提高團結協作的能力。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可以為學生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實踐基礎。尤其對高職院校而言,它所要培養的是面向生產、服務、管理、建設第一線,生產技術操作熟練,組織能力強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實驗教學是實現高職教育教學目的不可缺少的教學活動,所以我們高職院校的每位教師都應該重視實驗,做好實驗,創新實驗。這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品質和素養。

        一、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化學基礎知識

        化學實驗的好處就在于讓學生觀察,了解物質的本質屬性。學生可以通過真實的實驗現象加深對化學概念的理解,而不再是干巴巴地學習抽象的理論知識。比如,學到鈉、鉀的時候,學生們根本沒見過鈉和鉀,怎么可能知道它們與水反應會是什么樣子,在空氣里燃燒會有什么不同的現象?但通過實驗,效果卻會變得完全不一樣,不僅可使學生們認識了金屬鈉和鉀,還知道應該怎么儲藏、反應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現象等,對物質有了很直觀的、很充分的了解,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轉化成感性認識,并加深對化學概念的理解。

        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是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它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有效手段。例如“做飲料”、“煙花爆竹的焰色反應”、“燒不壞的手帕”、“金屬鈉、鉀與水反應”和能夠產生各種實驗現象的好多有趣的實驗,都會使學生感覺到神奇,從而形成主動學習化學課程的內在動力。

        三、可使學生掌握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

        實驗操作技能是通過反復練習獲得的,而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可以認識多種類型的儀器設備,還可以接觸到這些儀器,通過一定數量的化學儀器操作實驗,可以熟悉各種儀器的原理、性能、作用熟練掌握操作規則,更好地適應當代企業的發展需求。比如,我們在校期間做過的分析類實驗課程可使學生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有機類課程可提高其動手組裝各種儀器的能力,儀器分析課程可使學生掌握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原理和性能。

        四、可使學生提高團結協作的能力

        在當今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社會中,團隊合作精神、合作意識越來越重要。為了學生們能夠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需求,要讓他們學會合作,善于合作。例如學生分組實驗溴乙烷的制取和性質,這個實驗中,在一個四人小組中,進行分工合作,可以是一個同學負責安裝儀器,一個同學負責稱量藥品、加藥品,一個同學負責驗證物質的性質,另一位同學負責記錄現象和數據,然后互相交流,完成整個實驗。大家可以在緊張、和諧、有序的氛圍中完成實驗過程。解決了有的同學忙不過來,有的同學卻不知道該做什么的問題,從而使同學們增進了理解和友誼,還提高了團結協作的能力。

        五、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如果沒有對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就不能深入認識事物的本質。在實驗中,可以通過觀察反應的各種現象,做出全面、細致的描述和分析。如:做水的電解實驗時,通電后,你可以觀察到兩極會產生氣泡, 過一會兒,兩極玻璃管上部匯聚大量氣體,且體積2:1,兩極產生的分別是什么氣體?如何檢驗?學生還需分析、猜測兩種氣體可能是氧氣和氫氣,通過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先是觀察,然后結合實驗現象進行思考,得出了結論。

        六、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精神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特別是高職教育階段,化學實驗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具有特別的意義。學生可以通過設計性或探究性實驗,探究自己還未認識的世界。化學實驗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所以我們高職院校在化學教學中應該充分重視化學實驗,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鄭長龍.化學實驗教學新視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尹木成.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改革初探.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第3篇:科學的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高職英語 課程教學大綱 以校為本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2(a)-0200-02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中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但是現行的高職英語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相對滯后,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設計以校為本的高職英語課程大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我國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勢(即更加重視學習者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突出強調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注重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單一的評估體系進行改革等等),立足當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英語學習目的、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及評估方式等,在國家語言教育政策的宏觀指導下,制定出依托現代教育技術、符合本校(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實際情況的高職英語課程教學設計大綱,以便切實轉變教學理念,實施“分層次、自主式、個性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1 課程定位

        (1)課程性質。

        高職英語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必修課,是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服務的。高職英語課程以職場交際為目標,以應用為目的,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具有聽、說、讀、寫、譯的能力,使他們能在日常活動和與未來職業相關的業務活動中進行一般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同時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為他們提升就業競爭力及今后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課程作用。

        高職英語課程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為目標,側重職場環境下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能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語法知識和一定的英語詞匯量,重點培養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使學生逐步提高運用英語進行交流與溝通的能力。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語言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3)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

        先修課程;高中英語;后續課程;行業英語。

        2 課程概況

        (1)授課對象。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管理工程學院和信息技術與控制學院各專業的學生。

        (2)使用教材。

        《走出牛津》大學應用英語綜合教程。

        3 課程目標

        3.1 知識目標

        (1)掌握英語語音知識(讀音規則和讀音技巧)。

        (2)掌握3000個英語單詞(合在中學階段已經掌握的詞匯)以及由這些詞構成的常用詞組,對其中2500個共核詞匯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時加以運用。

        (3)掌握基本的英語語法,并能在職場交際中基本正確地加以運用。

        (4)了解各國文化習俗,掌握文化知識。

        3.2 能力目標

        (1)聽:能基本聽懂日常生活用語及與職業相關的簡單對話。

        (2)說:能就日常話題及與未來職業相關的話題進行簡單的交談。

        (3)讀:能基本讀懂一般題材及與未來職業相關的英文材料,理解基本正確。

        (4)寫:能就一般性話題寫命題作文,能模擬套寫與未來職業相關的簡短英語應用文,如信函、通知、個人簡歷等。語句基本正確,表達清楚,格式正確。

        (5)譯:能借助詞典將一般性題材的文字材料及與職業相關的一般性業務材料譯成漢語。理解基本正確,譯文達意,格式恰當。

        3.3 素質目標

        (1)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情感。

        (3)具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4 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

        配合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獨有的考核方式――“駕證式考核”,高職英語教學安排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方面,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輔相成。具體教學內容和學時分配如下(以一學年為例):理論教學14個模塊,實踐教學6個模塊,每個模塊6個學時。

        5 實踐教學項目與學時分配,表2

        6 教學評價

        6.1 考核方式

        高職英語考核采用“駕證式”考核方式,即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理論知識考核與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方式評定成績。形成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手段與形式可多樣化。終結性評價為總結性評價,指課程結束后對學生的全面考核,以評價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為目標。

        6.2 成績評定

        (1)理論考核。

        理論總評成績=平時考核成績(課堂考勤、課堂表現、平時作業等)(40%)+期末綜合考評(60%)。

        (2)技能考核:短文朗讀(40%)+英文視聽說(60%)(技能考核任務書見表)。

        (3)學期總評成績。

        學期總評成績=理論總評成績×40%+技能總評成績×60%

        (4)補考說明。

        ①理論補考:采用書面形式,具體標準參看理論補考卷。

        ②技能補考:采取單項補考的形式。

        7 建議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參考書

        7.1 建議使用教材

        (1)走出牛津大學實用英語綜合教程學生用書1(第二版).陳明娟主編.學林出版社,2009.

        (2)走出牛津大學實用英語綜合教程教師用書1(第二版).陳明娟主編.學林出版社,2009.

        (3)走出牛津大學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練習冊1(第二版).陳明娟主編.學林出版社,2009.

        (4)走出牛津大學實用英語綜合教程學生用書2(第二版).陳明娟主編.學林出版社,2009.

        (5)走出牛津大學實用英語綜合教程教師用書2(第二版).陳明娟主編.學林出版社,2009.

        (6)走出牛津大學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練習冊2(第二版).陳明娟主編.學林出版社,2009.

        7.2 主要參考書目

        (1)全國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專項輔導叢書(B級).談芳,施志渝等主編.學林出版社,2007.

        第4篇:科學的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基礎護理 存在問題 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9-0221-02

        基礎護理課程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能為以后學習各臨床專業課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本門課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到后續課程的學習及今后的工作能力。本課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識與技能學生以后在工作當中,幾乎每天都會用到。在護士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中,以及在各醫院的招聘考試和職稱晉升考試中,本課程內容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發揮以及個人專業的發展。也對學生專業思想的建立和穩定、專業素質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本課程的講授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適應臨床發展的現象,這些現象嚴重影響了本課程的教學效果,不利于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的培養。

        1.存在的問題

        1.1教師不勝任教學

        授課教師一般分為校內專任教師和外聘教師。校內專人教師大多是從各高校畢業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這些老師從學校到學校,除了學生階段的一年實習之外基本上沒有臨床工作經驗,上課只能是照本宣科,課堂缺乏實例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不能將臨床上的新知識、新技術很好的融于課堂之上、所講知識陳舊。另外,這些老師沒有工作經驗,動手能力往往較差,實訓課堂會出現自己“說的多、做的少”的情況。外聘教師大多是從各大醫院聘請的護理骨干,這些老師臨床經驗豐富,但是缺乏授課的一些基本技巧,如:課堂管理、環節設計、板書設計等方面能力欠缺。另外,外聘教師對教學工作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對教學研究不深,高職教育理念僵化,授課效果也往往不盡人意。

        1.2重視技能訓練,忽視人文素質培養

        新世紀的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處理更多更復雜的臨床問題的能力、健康指導的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獨立獲取信息和自學的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1]。但在基礎護理實訓課上,許多老師往往注重練習動作的規范化和精確性,忽視了在練習過程中對學生人文素質及其他能力方面的培養。練習時學生往往面對的是模型或者模擬人,學生練習時缺乏真實的感知,容易出現只做不說的現象,不和“病人”溝通交流,不善于體會患者的不適和痛苦,練習時動作粗暴沒有“愛傷”觀念。在模塊上練習時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練習部位,忽略了人的整體性。另外,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對一些操作如:病人的生活護理、尸體護理等持排斥態度,課堂上老師缺乏對學生職業情感的培養、缺乏引導學生對護理學科正確的認識。往往使學生對護理職業產生鄙視的心理,學習的積極性下降。

        1.3 實訓條件有待改善

        一是:目前普遍存在實訓室的儀器設備落后于臨床醫院設備的情況。如:臨床早以采用中心供氧系統而實訓室還在練習氧氣筒吸氧;臨床上有些醫院早已不用儲槽存放無菌物品而實訓室還在講、還在練。這樣就學生在校內學習的內容和臨床實際相脫節,臨床上使用的內容學校沒有講、學生沒有見過、沒有練習。校內講的內容臨床上早已見不到,用不上。學生進入臨床以后有一段時間要重新學習和適應,進入臨床實習后適應期變長。二是:實訓室的儀器設備相對學生人數,仍顯不足。目前各高職院校因為辦學成本及經費等各種原因,導致不能給實訓室投入更多的資金購買實訓設備。實訓課堂上往往是幾名學生共用一套儀器練習,一名學生在練習時其他幾名學生只能觀看,有些操作時間較長的練習項目一節課有些學生只能練習一遍。這樣就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練習,課堂上只能說“看會了”操作,而沒有真正的“練會”,更達不到熟練的程度。

        1.4 教學方法亟待擴充

        目前,基礎護理課程的教學方法仍形式單一,尤其是實訓課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基礎護理實訓課程教學中,一般采用的是教師示教,學生練習的教學法。比如在上實訓課,實訓老師為學生準備好示教用物,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操作程序示范給學生看,之后學生進行練習[2]。這種教學方法只重視了學生技能操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學生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機械的完成操作,學生很少主動地思考。這種方法忽視了學生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利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1.5考核方式有待完善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基礎護理課程仍然采用傳統的試卷考核方法為主,而且試卷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較大,實訓考核成績只占總成績的一少部分。這樣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太重視實訓課,認為實訓課堂只是理論的補充和輔助,影響了學生上實訓課的積極性。有些學校期末考試采用了實踐考核,但是往往只能考幾個常用的、簡單的單項操作。學生為了考試只是機械的將這幾個操作按照老師要求的操作流程和動作練習熟練,練習過程中缺乏思考,考核過程中一般是單人操作缺乏團隊協作及配合。另外,現行的實驗考核以技能操作為基礎,考評標準中過分強調某些細節,致使學生為考試而學習,機械性的完成某些動作,卻達不到利用這些操作技術為病人解決問題的教學目的[3]。這樣就導致學生進入臨床后,判斷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只能在別人的指揮下執行一些操作,而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更不能思考還能怎樣做。

        2.改革措施

        2.1 健全師資培訓機制

        針對教師能力不強的問題,所在系部和教研室要積極健全師資培訓機制,提高教師的動手能力和授課水平。對于校內年輕教師必須要求進入臨床參加鍛煉以提高動手能力,吸納當前臨床上的新知識、新技術,掌握臨床護理新動態,積極鼓勵校內教師考取臨床系列職稱。對于從醫院聘請的教師,任教前系部要專門對于他們進行授課方法,授課技巧方面的培訓,培訓合格后方可任教上課。任教后教學管理人員要經常深入課堂聽課、聽取授課教師和學生的意見。要讓外聘教師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可以利用教研活動開展一些座談會、教學經驗交流會等加強對外聘教師教學能力方面的培訓,另外在教研活動中與外聘教師一起探討本課程的授課計劃、課程安排、實訓條件等,使外聘教師熟悉本課程甚至本專業專業的整體情況,使外聘教師盡快掌握教學的規律和方法,盡快的適應教學活動。

        2.2強化人文素質的培養

        基礎護理課程不僅要訓練學生的護理技能,更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情感,在訓練學生掌握護理技能的同時,更要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上第一節護理操作課時教師就向護生強調:護理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并從護士的言談舉止中體現出來,讓護生從思想上重視職業形象的塑造[4]。練習時要通過“假人真做”強化學生的“愛傷”觀念,面對模型人要像面對真人一樣給“患者”解釋,操作中要動作輕柔、體現人文關懷。適當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互相扮演“病人”和“護士”的角色進行某些操作的練習,如:靜脈輸液、插胃管、注射等操作,這樣可以讓學生體會患者的感受和痛苦,有利于學生“愛傷”觀念的培養。課間可以經常帶領學生進入臨床見習,讓患者對護理專業有正確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職業使命感。另外在課程安排上可以適當增加人文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溝通能力、親和力,為學生更好的適應臨床工作打好基礎。

        2.3 加強實訓室建設,合理利用已有資源

        實訓室是護生實踐操作的場所,不但可以培養護生的護理操作技能還可以培養護生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工作態度,實訓室是護生從學校走向醫院的過渡區間,因此加強實訓室的建設對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課程所在系部和教研室要積極爭取經費,建設基礎護理實訓室,盡量使實訓儀器接近臨床實際使用的儀器設備,盡可能的使儀器、模型的數量能滿足學生使用。對于已有的實訓室課實訓儀器要合理使用,發揮最大的作用。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雙休日、晚自習等將實訓室對學生開放,學生可以進入實訓室自主練習,增加了訓練時間,彌補了課內用物少,練習時間短的缺點。自主練習時可以同時開放幾個實訓室、幾個或者十幾個練習項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項目練習。自主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協助老師管理實訓室和儀器設備,這樣還可以增加學生的責任感,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

        2.4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實踐教學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互相扮演病人和護士的角色進行練習,如:入院護理、搬運的內容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寓學于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期中間,針對學生學習疲勞的現象,帶教老師可以開展以賽促練法,通過開展技能大賽促進學生對技能的練習和掌握,在學生中養成“學”“練”“比”“趕”“超”的學習氛圍,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目的。平時課堂上老師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之間互相比賽。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的環節中來,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的。

        2.5 改革考試模式,采用綜合能力考核

        以前基礎護理課程大都采用的都是純理論加純實踐的考核方法(試卷加技能考核)。學生缺乏整體的思維、判斷能力的鍛煉。因此,結合護士資格證考試的需要,本門課程急需探索新的考核模式,采用綜合考核。就是給學生出一個案例,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的分析判斷,提出護理問題,并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如吸痰、吸氧、導尿)。這樣既考核了學生理論知識的綜合分析、應用能力,又考核了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能更好的適應日后臨床護理工作。

        基礎護理課程在使學生從學生角色成功過渡到護士角色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程的任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要研究職業教育的理論、不斷探索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院系領導要不斷改善教學條件、盡可能的給學生營造一個仿真的訓練環境,為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爭鳴. 高職高專護理學基礎實踐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9):71-72

        [2]楊翠華. 系淺談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中外醫療,2010,29(4):140

        [3]何莉蕓. 高職基礎護理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4):91-92

        [4]宋艷蘋. 母文杰. 基礎護理操作訓練中護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護理學雜志,2010,25(21):75-76

        第5篇:科學的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質量;模式;應用能力;網絡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19-5377-02

        Discussion on the New Organization and Mode of Computer Culture Education Course Teaching

        ZHANG Huai-xi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of Soun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already come true. So, mastery of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knowledge and the a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courses is an essential quality for the present age university students. Fac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rse teaching of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the methods us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It will fit the need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and applicable talents.

        Key words: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tTeaching quality; mode; application ability; network

        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科學技術與其它專業技術的相互滲透,極大地促進了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加快了經濟信息化的進程。計算機基礎教育在各國備受重視,計算機知識與能力已成為21世紀人才素質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計算機文化基礎》成為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是我國本、專科大學生的一門必修公共基礎課。多年來,圍繞“如何上好大學生入學后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筆者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將針對當前計算機文化基礎教育所面臨的教學現狀,就如何提高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學質量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

        1 教學現狀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和日益普及,學生們計算機應用水平比往年提高了很多,但是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和情況。主要表現為:

        1.1 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參差不齊

        每個生源地的師資力量、經濟條件,以及對計算機教育重視程度的不同,導致了每個生源地的學生計算機基礎差距較大。有些地區中小學就開設計算機課程,家庭計算機的日益增加又為部分學生提供了計算機學習環境,這些都使得這些學生在上大學后已經能熟練使用計算機;而來自經濟不發達地區,特別是偏遠農村的學生,大多數從沒接觸過計算機。這樣就造成了入學時,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

        對于學生,因為起點不一,就難以實行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的統一。如果起點偏高,有些學生會因為基礎差而難以學習,學習積極性也被挫傷,學習興趣也會降低;而起點偏低,有些學生因為基礎好而感到內容太淺,不肯繼續學習,導致知識能力不提高,停留在簡單的計算機操作不能前進,缺乏理論知識,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和要求。

        1.2 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大多數高校中,《計算機文化基礎》課都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形式多種多樣。比如采用多媒體方式教學,但是,這種方式對于“零起點”的學生仍有一定缺點。首先多數學生中學時期沒有接觸過這種教學方法,缺乏相應學習經驗。其次,授課過程中,教師將講授內容做成電子教案和教學課件進行課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太快,學生無法做到邊聽課邊做筆記,留給學生印象較淺,容易遺忘。最后造成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以聽為主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缺乏自主學習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缺乏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課程特點和學時減少的矛盾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特點是知識點多且散、操作性較強、知識更新快,且許多知識點之間存在較強的內在聯系。如果仍按照知識固有的邏輯順序,將各知識點零散講解,片面追求知識點的完整性,勢必需要大量的課時,但實際上該課程的學時較以前已被大大壓縮。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基礎水平,有針對的、合理的組織教學。

        1.4 考試模式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各個高校的必修課程,同時也是實踐環節比較多,知識面比較廣的基礎學科。一般都是全校材,學進度,期末統一組織考試。一方面,容易給基礎較差的學生帶來心理負擔,總是為了對付考試而學習,而忽略了對計算機操作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對于計算機操作較熟練的一部分同學想當然的認為該課程很簡單加之平時理論知識學得不夠扎實,可能導致成績的不理想。而且,對于這種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僅通過一次考試,不能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所以考試組織模式的單一和存在的漏洞使其嚴肅性和真實性打了折扣。

        2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以上這些問題的出現,迫使我們必須對現行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組織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更好的讓有限的教學資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充分的使用,使每個學生的計算機文化素質、計算機應用知識和應用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

        2.1 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在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社會、高校和各方面的工作都要考慮與國際競爭和接軌,各行各業都需要既掌握本專業知識又熟悉計算機技術的人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因特網飛速發展的形勢下,社會各界對微機的使用已經由單機使用為主過渡到以網絡為主。利用網絡獲取信息、交流信息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一種最基本的技能。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已成為基本素質之一。而計算機文化基礎教育對于這一能力的提高有著良好的啟蒙和奠基作用。

        2.2 因材施教、分級教學

        由于生源地經濟條件、師資力量和計算機教育重視程度不同的等因素,造成新生計算機基礎相差較大,這給組織教學帶來了困難。本著“以人為本,學生第一”的辦學理念,實施目標分級,教學分級,是符合教學中可接受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的。所謂分級教學,就是針對入校新生進行摸底考試和問卷調查,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和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差異,設定準線,對學生進行分班教學。分級教學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材,制作不同的教學課件,編制不同的實驗項目,使教學適合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和實際水平,這也符合學生的心理要求,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信和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2.3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它強調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強調學生在密切聯系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它的基本特征是:1)任務為主線;2)教師為主導;3)學生為主體。

        在計算機課程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教師在一個個典型的計算機“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圍繞課程核心培養目標,創設情境教學環境,采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求知欲。在教學中,堅持以能力為本位,緊緊圍繞各專項能力開展教學,從教學內容、實訓內容等方面加強培養學生的能力。突出“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改變過去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發揮教師提供引導、提供學習方法、提供學習資料的作用,積極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

        2.4 基于網絡的輔助教學

        網絡化教學是教育多元化的一種途徑,網絡平臺能夠營造一個開放、溝通、平等的氛圍,架起教育信息化教與學的橋梁,積極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能夠進行較好的師生互動。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及時完善的課外輔助是必不可少的。網絡平臺作為教學環節的有效的輔助系統,可以為學生提供:1)豐富的學習資源,如:授課老師的課件、視頻等;2)自主的學習方式,如問題的提出及解答,自我小測驗,模擬考試等;3)交互式的學習氛圍,卓有成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2.5 注重實踐環節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技能的提升,信息素養的培養都離不開實踐環節。開放實驗室與常規實驗室相比,它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挖掘學生的潛能,在課余時間為學生開辟了既動腦又動手,接觸新技術,開發智力,培養創造性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廣闊空間。

        2.6 增強考試的靈活性

        建設網絡平臺的考試管理系統。實施以能力訓練考核為核心,以試題庫平臺為支撐,以網絡考試系統為工具,命題、考試、判卷、成績處理、考試結果分析,全部在計算機上進行,在計算機局域網環境下實現無紙考試。試題根據知識點組織,使學生全面掌握知識,徹底實現教考分離,節省了人力物力。由于試題的隨機性,考試作弊減少,可以真實反映出每個學生的水平。在考察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可以考察學生的操作能力,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克服傳統的死記硬背,避免產生高分低能現象,體現了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3 結束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應用的蓬勃發展,迫切需要對傳統的計算機課程與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對從事計算機教育事業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教學要與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尤其是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更應與當前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相適應。我們必須開拓進取、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逐步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以滿足時代對高等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伏秋平.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教與學的改革[J].教育與職業,2005(1):57-58

        [2] 劉光蓉,周紅,阮靈.基于任務驅動的計算機文化基礎實驗教學[J].中國電化教育,2004(8):62-63

        [3] 馮博琴.計算機文化基礎教程[M].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第6篇:科學的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實踐能力;改革方案

        引言

        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的加速和社會信息程度的提高,要求每位大學生都應具備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即使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講,計算機水平亦成為衡量大學生專業素質與能力的標尺,因此,我國各類高等院校越來越重視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培養方案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內容,尤其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更要以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為目標,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能力[1]。

        本文試結合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現狀和特點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改革方案。

        一、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的公共基礎課程,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目的在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及其他相關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質,為將來應用計算機知識與技術解決自己專業中的問題打下基礎。但現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新生在入學時計算機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總課時少、實驗課安排不足以及教學手段有待進一步改善等問題。Www.133229.CoM

        (一)新生入學時計算機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由于學生生源地和家庭環境不同,新生入學時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有些來自城市的學生在初高中就開設過計算機這門課程,計算機水平相對較高,而有些學生來自較偏遠的農村地區,對計算機知識了解很少,甚至有的新生從來沒接觸過電腦。對于學生們的計算機水平起點高低不同,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的把握有一定難度,很難達到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感覺到“吃得飽,消化好”的理想效果。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多、涉及面廣,但課時較少

        根據計算機基礎教學大綱,該門課程主要內容可分為以下五個部分:windows操作系統、word、excel、powerpoint、internetexplorer。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講授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一些基本概念,還要講授一些軟件的應用和技巧以及網絡方面的相關知識,以培養學生計算機的實踐能力和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多且廣泛,更新速度快,但課時相對太少。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滯后,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在我們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全部采用多媒體教室授課的方式,雖然比“黑板+粉筆”的授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果,但實際上學生仍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和學脫節,沒有體現出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應以實踐學習為主、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特點,不能滿足學生邊學邊練的要求[2]。

        (四)實驗上機課時偏少,指導教師不足,實驗教學效果不理想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實踐性和實用性非常強的一門課程,應該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只有讓學生有更多的上機時間練習,老師負責指導答疑,才能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很好地結合;相反,即使教師講授得再清楚,學生不多加練習也不會有好的效果。但近年來,由于高校擴招等原因,學校的實驗機房明顯不足,上機課時偏少,而且計算機基礎課教師人員亦 偏少,教師要同時指導幾個班的上機實驗,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

        《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2006》中明確指出:“計算機基礎教育實質上是計算機應用的教育,它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出發點。” 因此,在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各個環節中,都要始終堅持這一方向,努力培養既熟悉本專業知識又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復合型人才[3]。

        (一)采用分層次教學,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

        針對入學新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若要滿足不同學生的“胃口”,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則應當打破原來以班為單位的教學模式,采取分層次教學。首先,在新生入學后進行一次計算機知識的摸底考試,可以采用筆試和上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將學生分成高、中、低三個不同的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高層次的學生,略講基礎知識和office的操作,給他們留一些word、excel及powerpoint的實踐操作題,并給他們提供一定的上機練習的機會,同時安排老師給予指導;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講授計算機知識,包括基礎理論、網絡知識和office操作等知識;而對于低層次的學生則要增加一些課時,詳細講解計算機的基礎、網絡相關知識及office操作,同時也要增加學生的上機實驗課時,讓學生們都能達到熟練應用計算機,為學習后繼課程及就業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改革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

        計算機技術的特點就是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快,這就要求在教材的選取和大綱的制定方面不斷更新。在授課內容上要求把已經淘汰的內容刪去,把新的內容加進來,保證每堂課講授的內容都充實、有意義。所以,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來選擇教材,要體現出層次差別和針對性。我們已經嘗試自編教材和實驗輔導書、相應的電子輔助教材、電子教案,自制多媒體教學包,建立教學網站等,形成立體化教材,滿足了不同學科、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當然,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也廣泛閱讀學科材料,及時掌握最新科技信息,充實、更新教材內容,增加知識信息量,以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效果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更要體現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深入探索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協作學習等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

        筆者認為,最好的教學方式就是在機房上課,利用網絡和“同屏”軟件,教師 有重點、有選擇地進行講解和演示,使學生與老師保持同步,避免學生上課時間做其他事情。在整個演示過程中,學生無法控制自己的電腦,這樣起到了一些強制作用,提高了教學效果;還可以利用該軟件讓學生參與演示,通過該軟件的控制,教師可以隨時掌握每個學生的操作過程,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也可以隨時切換到學生練習的狀態,這樣可以保證隨講隨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我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已經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種模式充分體現了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實現雙向交互功能,也取得了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網絡教學三位一體,相互促進的良好效果[4]。

        (四)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和創新能力

        計算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上機的實踐與鉆研。從某種意義上講,實驗課比理論課更為重要。實驗課可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經過多年的教學工作,筆者認為,要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質量一定要解決實驗上機課時不足、教師指導上機班級多及指導實驗教學效果差的問題。

        在實驗上機課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由學生主動地去練習和和鉆研,發現問題后,教師只要做好指導工作,把方法和經驗教給學生,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扎實地掌握知識的同時,全面提高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另外,還可以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比如,給學生一些開放機房的時間,通過一些word排版比賽、powerpoint制作比賽和網頁制作比賽等,讓參加比賽并且成績好的的同學可以在期末成績中有一定比例的加分。這樣,既加強了同學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機實踐和應用能力。

        (五)改革考試制度,全面看待及格率

        考試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評價教學得失和獲得教學工作信息反饋的一種手段,也是穩定教學秩序、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僅憑學期考試成績高低來判斷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并不科學。為此,可將考核成績分為四個部分:平時作業、上機考試、參加競賽、期末考試,其比例設為20%、20%、20%、40%,并提倡課程大作業、實踐性作業等。可采用通過網絡上交電子作業和實驗報告的方法,設置開放性問題,包括學習心得體會,實驗中發現、使用的一些技巧,學習中的疑點、難點等。教師通過電子作業和實驗報告檢測學生的作業水平和作業的真實性。

        素質教育比應試教育重要,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比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及格率重要。所以,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應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訓練,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機基礎教學在素質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計算機基礎教育在培養高素質人才方面可以挖掘巨大潛力。

        三、改革前后的教學模式對比分析

        為了驗證改革前后教學模式的不同效果,筆者在所教的兩個平行班就同一個教學內容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采用觀察法、課后調查法等手段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感受進行了記錄,并采用對比研究法,分析總結了兩者之間的差異。結果顯示,改革后的教學模式中課堂的有效利用率高,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主動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生的協同意識和創新能力有所提高

        按照新的教學法施教真正突出了“精講多練”的教學原則。在“教”與“學”這一過程中,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學習目的更為明確,往往能夠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靈活應用。

        2.教師的教學模式更新,自身素質得以提高

        新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要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有實際經驗,促進教師參與實踐科學研究的積極性,使教師主動擴大自己的知識范疇,提高了教學素養和與學生協調溝通的能力。

        3.教學資源使用更加有效

        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硬件設施資源,在專業機房局域網內搭建各種信息共享的平臺,例如,用于各種作業上傳下載的ftp服務器、學習過程討論的bbs服務器和過程性評價動態網站等。教師創建自己的教學主頁為學生提供在線教學服務,學生通過參加實踐,提高了知識運用能力。

        總之,信息時代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當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前提下,把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整體方向,更新教學理念,對計算機基礎教學進行全面改革;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以適應時展的需要,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周蘇.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創新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8,(7).

        [2] 汪曉璐.淺談關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2009,(25).

        第7篇:科學的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3+2分段培養體系;高職;本科;教學;實踐

        高職-本科3+2分段培養這種模式為學生的繼續深造和升格為高級技術管理人才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能夠充分發揮高職和本科院校的優勢,為企業提供具有發展潛力的技能型人才,實現學校、學生、企業三方共贏。這種模式在江蘇首先試點,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與常州工學院已經開展多屆合作,共同制訂了比較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而高職、本科銜接課程體系的建設無疑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我院光伏材料制備技術專業在3+2轉段銜接階段開設材料科學基礎這門專業基礎課有其針對性和必要性。材料科學基礎這門課程主要揭示固體材料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聯,實際上是用數理化的知識分析實際的材料問題,其內容龐雜,理論性強,抽象,是材料類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具有普遍指導意義。3年高職學段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要求感性認識頗多,2年本科學段著眼專業和管理技術提升,要求有更深的理論基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說明如何開展有效的材料科學基礎教學。

        一、以光伏產業鏈為主線精選教學內容

        材料科學基礎的內容包括晶體結構和缺陷、固體熱力學和動力學、固體結構和電子理論三大塊,具體知識要點有晶體結構、固體電子結構、合金固溶體結構、范性形變、缺陷、相圖、相變、界面、擴散、凝固結晶、回復再結晶等。全部講完至少400學時左右,實際上既沒有這么多學時,也沒有必要面面俱到。課程具有普遍意義,但對專業來說,只要篩選出密切相關的內容即可,做到必需和夠用即可。這樣一方面可節省時間,另一方面也能夠很快切入應用。所以,一定要梳理光伏產業鏈的應用點和材料科學基礎內容相匹配,形成少而精的教學大綱內容,以利于少學時教學和專業應用。

        縱觀光伏產業鏈,從硅原料的制備和提純,單晶硅多晶硅的生產加工,光伏電池和組件系統的生產,與材料科學基礎關聯的地方還不少。硅晶體的表面形貌、生長方向、生長棱線、層向生長過程對應晶體學知識、晶向晶面及特征的描述;其中融入硅和化合物半導體的結構和電性能對應著合金結構和固態電子論的知識,并牽涉到結合鍵,能帶理論、半導體性能、光伏原理和光伏電池效率;晶片生產中缺陷位錯的控制(頸縮工藝等)以及電池片效率改進對應著晶體的缺陷理論;單晶多晶的形核生 長、環境控制、質量控制對應著凝固結晶理論;硅中雜質含量及分布以及柵線印刷、焊接、歐姆接觸對應合金知識相圖相變知識;PN結形成、焊接合金化過程、光生少子的擴散和壽命、I-U特性曲線的擴散方程推求對應擴散理論中的穩態和非穩態擴散;晶硅加工生產過程中的變形和損傷對應固體范性形變和再結晶;多晶的晶界和單晶多晶的制備過程中的固液界面對應界面理論。此外,掌握熱力學基本知識對分析缺陷、表面、相圖相變、凝固結晶都非常有用,對材料分類論述的三大類別材料如金屬、陶瓷、高分子各論也要介紹,這部分內容具體涉及銀漿與硅的歐姆接觸、互聯條焊接、石英容器性能、封裝用鋁合金、TPT、EVA的使用性能。基于以上分析,形成的課程知識點和相關內容以及重點難點見表1。

        二、依據學生特點改革教學方式

        此階段學生的主要特點有:①理論基礎較為薄弱。②從應用型到研究型的學習習慣還未轉變。對這兩特點,在制訂學習內容后還有一個如何讓其有效接受消化的過程,不適當地灌輸會使學生理解困難,對學習失去興趣,從而也失去了教學意義。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改善效果。

        (1)精選教材。教材的選用原則是中等難度,有基礎的數理化知識銜接,便于自學和理清課程體系,也便于學生發現問題和受到啟發,提出問題。不宜一下子導入艱深的理論。好的教材閱讀能夠激發興趣,深入淺出,讓人受益。材料科學基礎作為普適課程,教材種類繁多,深度廣度側重點各有不同。貴州大學的張曉燕教授主編的《材料科學基礎(第二版)》具有以上特點,筆者認為比較適用。

        (2)提供配套的參考資料和習題冊。作為經典理論,材料科學基礎暫時不會過時,現有的參考資料應該是比較豐富的,應該選擇性地看一些,特別是習題冊,更是和教材一樣必備,因為理論的定性和定量同樣重要,需要結合實際進行計算和練習,習題能夠加深學生對抽象理論的認識,效果明顯,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求知欲。

        (3)實驗驗證有助于理解理論。配套實驗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加深課堂理論知識,讓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培養學生自己分析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性體驗和創新體驗,在光伏材料生產中,處處有材料外觀、缺陷、性能以及工藝參數等的檢測,過程檢測更是質量保證的關鍵,一些實驗項目和檢測有密切相關,應該加以訓練。如晶體結構實驗中的典型金屬結構的鋼球堆積結構模型分析實驗、單偏光下晶體光學性質,非晶態的結構性質和玻璃析晶實驗(與長晶過程的坩堝析晶有關)、擴散和固相反應動力學實驗,以及電阻測定實驗等。

        (4)明確概念,將理論講解淺顯化、簡化或省略推導,過程讓學生對基本概念產生深刻印象,后續教學才能順理成章。教師應重點講解參數的物理意義和相關概念,對求解過程作一般介紹和原則說明,以便于學生快速接受知識。

        (5)利用網絡資源如魔課,愛課程等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應該承認,有些東西確實難以講清,因此晶體結構的三維圖、原子進入間隙位置的動畫演示、擴散微觀過程動態展示、缺陷產生增值過程和運動方式的直觀視頻顯示,這些似乎都離不開多媒體展示,可以極大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這些都得益于現代數碼技術可以把最微細的結構和復雜過程進行立體展示。網絡資源也要好好利用,網上課堂是主要方式,具有簡明易懂的優點。

        (6)互動答疑及時解決疑問,按照邏輯體系進行內容順序重排。由于材料科學基礎是一門邏輯體系嚴密的理論課,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生搬教材中的章節安排,應該從學生的知識結構來重新安排內容序列,力圖使學生運用現有的力學、數理化知識就能理解各種規律,由于先后次序很重要,因此及時解決問題可為下面章節授課鋪路。

        (7)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回到理論,實現良性循環,螺旋上升。用理論分析和解決是最好的服務生產實踐方式,也是學習基礎理論的價值所在。

        通過以上針對3+2銜接階段教學方式的改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升,專業基礎知識得到鞏固,結合專業實踐,也促進了其他課程的學習,這對以后的學習和創新是有益的。3+2分段培養能夠成就技能和學術兼備的人才,可滿足未來光伏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應該是一種值得倡導的模式。

        參考文獻:

        第8篇:科學的基礎知識范文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的學生進一步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及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1 實訓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訓的環境得到普遍改善,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學生一人一臺機練習,能上網。學生機上可以安裝計算機習題軟件,做完習題可以自動打分和找錯。

        1.1 學習態度不明確,自律性差

        實訓中很多時間需要學生自己練習,一些學生的學習態度不明確,有僥幸心理,認為只要會簡單的操作,能通過考試就行。而這些人往往是不刻苦的,他們沒有動力,學習興趣低。

        1.2 學生主動性不夠

        有了紀律的保障,每個教師還面臨這樣的問題:如何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的主動性培養是個長期過程,和學習習慣、學習動機等諸多因素相關。

        2 我在實訓中采取的辦法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考慮教師的指導作用。

        2.1 端正學生態度,明確任務,不搞疲勞戰

        強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實訓紀律尤為重要,關系到實訓工作的能否順利開展,學生計算機一級考試能否勝利通過;而學生的自律性還關系到整個班級的面貌。筆者把端正學生實訓態度,強調學生實訓紀律放在首位,并把他作為考核學生成績的重要依據。

        筆者明確指出:存在僥幸心理、態度不端正的部分學生,考試往往難通過,他們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以此引起他們的重視。

        上課開始時,筆者把當天的任務告訴學生,并且詢問學生是否明確任務。每天實訓我以任務為驅動,學生早完成早休息,不搞疲勞戰。學生可在網上查找自己感興趣的資料,比如去某地旅行,在網上查找火車或汽車時刻表,模擬預定周圍的賓館,讓他們了解計算機、手機的最新性能、指標、價格等,總之,有興趣就會有學習的動力。

        2.2 篩選后進的學生,更加關注他們

        上課前,考慮每天實訓中的訓練量,這個訓練量絕大部分同學可以完成。上課中通過訓練,筆者篩選出個別后進的學生,幫他們分析原因,如果基本操作能掌握,是動手慢的問題,會要求他們回去后進一步加強練習。這能保證學生操作的熟練程度,而這種篩選很重要,可以幫助教師在后面的實訓中更加關注這部分同學。

        2.3 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問

        實訓中要求學生當一個任務完成時,要進行總結:這個任務要求是什么,自己目前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有時一個問題的操作方法很多,要求學生首先明確操作對象,知道解決問題的總入口,比如PPT中的多個元素的動畫設置,要求學生選擇高級動畫中的添加動畫和動畫窗格然后再層層進去設置,當熟練以后也可直接操作。

        學生實訓中碰到的難點問題,筆者寫在黑板上,然后進行講解。

        一節課后,安排一些時間給學生提問,這種提問是對學生的一種考核,通過他們提的問題,教師可以知道學生的掌握情況,對于敢于主動提問的同學,平時成績給予加分。EXCEL中一些函數對于文科生來說是難點,不容易記住,要求學生操作前想一下函數的意思,操作完再想一下,這樣反復訓練幾次就不容易忘記。

        2.4 這門實訓課程,強調學生練習,但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也不能忽略

        一些學校文理專業同用一本教材,這就要求教師在復習計算機基礎性知識部分有所區別。計算機硬件、軟件系統、數制和編碼是基礎性知識的重點、難點、考點。教師在講解軟硬系統的習題時,可以引入計算機工作過程,把一些知識點融入進去,對文科學生,可通過圖示,簡單、通俗易懂的講解;數制和編碼可考慮用網上比較成功的微課視頻提前給學生自己看,學生會覺得新奇,課后再布置作業進行鞏固。

        2.5 通過課堂比賽激勵學生,加強師生交流,拉近師生距離

        實訓課中,學生一天面對電腦的時間會較長,會覺得枯燥或懈怠,如何讓學生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比賽是最有效的方式。

        第一種是集體賽,把班級的學生分組,一排一組,做同一套題。在黑板上記錄每組學生的成績和快慢,同組間的學生可以互相幫助,最后以每組綜合成績評定名次,獲勝的前三組會給予獎勵。這個辦法可以加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同一組之間的學生有強有弱,還可以起到學生間的幫帶的作用。

        第二種比賽是個人挑戰賽,同學間挑戰,強碰強,弱碰弱,這種碰撞,激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兩場比賽下來同學間一般比較興奮。

        在合作和競爭中,既加深了學生間的友誼,又把操作技巧提高了。

        課間休息時我還會和同學聊些網上的時事,判斷同學的價值取向,盡量用正能量去影響他們,有時也會八卦一下,通過這些辦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對學習也是一種調節。

        2.6 實訓室開放,安排學生自主學習

        當前正處在信息化的時代,網絡四通八達,學生利用網絡獲取知識或解決問題,已非難事。學生學習應該以自我為主體,首先要想學,然后才是如何學的問題,而我們的教學往往是教師的要求過多,這樣學生思想上容易抵觸,精神上容易疲勞,而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并非容易的事情,為此,每天下午后兩節課我們的實訓室對外開放,學生有兩節課可以自主學習,可以自行討論實訓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QQ和教師交流,教師及時跟蹤并給學生輔導答疑,這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學能力,帶動學生通過閱讀課外資料從而進一步拓展知識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選擇性的學習,實現分層次學習。

        第9篇:科學的基礎知識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教學改革 高職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9C-0144-02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應用的范圍也在逐漸擴大,重要性也就更加凸顯,更是成為了高職高專院校中專業課的必學內容。計算機網絡基礎可以說是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入門課程,它關系到學生對電子商務、網絡技術、信息管理等多門課程的理解,以便于讓學生可以更好更快速地掌握計算機網絡的知識,并可以靈活地運用計算機技術,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為以后從事計算機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礎。但是盡管如此,還是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使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計算機技能得不到應有的提升。筆者結合多年來的實際工作經驗,聯系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提出相應的意見或建議。

        一、高職高專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改的背景

        我國的高職高專教育應該把培養高技能型人才作為首要的基礎任務,以滿足社會對專業型人才的需求。所以,就要求畢業生擁有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對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操作與熟知,有較高的專業素養等優勢。現階段,計算機的不斷發展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社會急需計算機專業的技術人才作為其發展的支柱。因此,各類高職高專院校為了避免出現學生畢業入崗后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知識的不了解、對專業術語的不熟悉、或不能夠進行相應的操作等現象的發生,就要對其教學內容及方法等進行相應的改革,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

        二、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現狀

        (一)過分注重課程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實踐的重要性

        雖然這門課程中的理論內容要多于實踐內容,但是也不應該完全忽視實踐,過分注重講解理論。在以往的教學改革中盡管也提出了有關于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觀念,在教學方法上也得到了相應的改善,對學生課堂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調動也較為可觀,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現如今依然還是輕視實踐,依然沒有達到教學改革所要求的目標,部分學生上課還是無法集中精力,從而使教學質量及效果也較為低下,不能夠與教改新目標相適應。

        (二)教材種類較多,但具有實用性的卻相對較少

        雖然在教材的供給方面改變了以往過于單一的局面,增添了多樣化的教材,但是卻沒有意識到更新過于繁瑣的教材會給學生帶來查閱的疲勞感,尤其是計算機網絡基礎這一門課程的教材,對專業性、理論性、實踐性等方面要求極為嚴格,過于專業的教材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不利于學生現階段的學習;還有些教材過分注重某一方面,缺乏與計算機各方面相綜合的教材,因此就會出現教材雖多,但具有實用價值的卻很少,導致學生想學卻無從下手。

        (三)知識體系結構滯后,不能夠及時適應時代的發展

        現如今,我國的計算機發展迅猛,網絡化日益推進,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這就使得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的知識體系不能夠及時跟上時展的腳步。盡管在這方面也有過相應的調整與改革,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知識體系還是有所滯后的,不能夠及時適應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導致學生學習的內容在面對不斷發展的網絡時明顯不足。

        (四)計算機的各專業知識相互滲透,易混淆

        雖然同樣都是屬于計算機的專業課程,但由于其教學的內容和知識的結構不同,對其自身的要求也會有所不同。但是在現如今的教學中,對于這一方面還沒有徹底的區分開,許多的課程都是相互混淆,這就增添了學生理解的難度,使專業課程的后續課程沒有辦法有序開展,各方面的零散知識沒有辦法融合到一起。應將其融合在專業的課程當中,理清課程的教學思路及知識體系,以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融合。

        (五)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

        在教學中,個體差異是較為普遍的存在,但也正是這種現象的存在增添了教學的難度,也增添了教改的難度。教學中的個體化差異是較為復雜、難處理的問題,因為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的不同,基礎的不同等都會有影響。有些接受能力強、基礎牢固的學生可以很快理解并能夠靈活運用,有些基礎較差,接受能力也較差的就會跟不上教學的步伐,導致其落后,在教學中難以保證教學和接受的平衡。

        (六)考試形式的過于單一

        通常在計算機網絡基礎考試這一方面采用的是筆試答卷的方法,在新時展的今天計算機的網上答題就成為了主流的答題方式。盡管是計算機答題的方法,但是其考試的內容大都也是以書本上的為主,學生還是一樣可以應付考試,考試合格不代表其一定掌握了相關的知識或技能。所以,就要尋找一種可以全面考核學生的方式,不要僅僅局限于計算機考試這一種形式,可以將考核方式多樣化,多方面考核,以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

        三、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新嘗試

        (一)課程教學體系和內容的優化

        一方面,在以往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知識體系的不完整和內容的不充實等,使得教學效率得不到提升,所以就要求老師在講述專業課的同時,可以適當穿插一些其他相關的內容,但一定要將知識的體系整理清晰,便于學生理解。將實際課程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多采用互動的形式增加學生的興趣。老師要在教學前明確此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從整體的角度來規劃教學。另一方面,要切合實際地構建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內容體系,并根據教學的重點將其劃分為幾個部分來開展,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第一,對于計算機網絡基礎這門課程要有一定的了解,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程,理解其自身的主要功能、特點,了解它如何運行、與網絡進行聯系等。第二,在計算機網絡信息的傳輸及通信這一模塊的內容中,要重點讓學生認識網絡通信,對網絡通信有一個全面具體的了解,對如何實現通信和傳輸的原理及各個部位的網絡備件等也要進行詳細的了解。第三,在局域網的構建這一模塊,主要講述什么是局域網,局域網是怎樣進行工作的,對它的物理定義及功能和數據的連接及使用等,要充分的予以概述,便于讓學生深入地了解局域網。第四,在Internet協議這一方面,要充分的讓學生認知網絡的互聯協議、內部的傳輸層協議以及各個應用設備的作用及用途。

        綜上所述,可按照以上四個方面的具體教學計劃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規劃,可以重點安排學生的實訓教學,讓學生把理論與實踐更好結合。但要注意的是實訓一定要足夠的全面、嚴格,要根據相關專業比賽的要求來進行,整體保證實訓過程的規范化、專業化,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綜合性實訓,以增強學生的操作水平。

        (二)建立理論實踐一體化的網絡教學資源

        在以往的教學方面,關于計算機課程的資源大都是以網頁的形式呈現的,這樣的方式未免太過于死板,師生間的互動積極性也得不到很好的調動。所以,就要適當的在網頁資源的基礎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利用相關的重點內容來建立一個實踐理論一體化的網絡教學資源庫,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將內容呈現出來。在建設網絡資源的過程中,要善于將計算機網絡的基礎教程融入其中,一切從基礎開始,使其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與理論一體的模擬題庫,讓學生得到全面的培養。此外,還可以單獨開設自主的實踐課程,在實踐中安排專業實訓老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和修正。

        (三)設立網絡實驗室

        在此門課程中學習理論是為了實踐操作打基礎,在實際的應用中實踐是多于理論的。所以,就應該了解實踐對學生的重要性,科學合理的對實踐內容進行規劃,挑選實用性強的教學資源,配備齊全所需的各個硬件及軟件,建立起網絡實訓室。在設立的過程中,對實訓教材的挑選也是至關重要的,要選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排版及要求都更加適合學生的教材,使教學資源變得貼切實際,更具合理性。

        (四)采用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1.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使內容形象化。在教學時,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網絡資源和設備,對知識進行形象化的轉述,以便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使用先進的網絡設備的同時,還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擴展教學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2.變復雜為簡單。因其課程難以理解,所以就要善于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用生活去緩解學生所遇到的困難問題,用舉例的方式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但一定要注意所舉的例子要有較強的實際意義,否則就算學生當時了解,但在以后遇到此類事情時還是會出現錯誤。

        3.模擬課程設計或者采用實習的方式,強化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探究和考察,對于一些情況相對落后的同學,要增強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因材施教,將其成績提升。在教學之外,可以在校企聯合的基礎上,讓學生深入到企業當中去實習,在實踐中提升自我,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綜合,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

        為適應社會時代的不斷發展,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專業技能,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就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對學生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的發展。就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實踐的操作能力,處理好改革與時展的關系,將二者很好的融合,從多方面改善教學,從而在提高學生能力的同時,使教學效率得到提升,進而促進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志遠,胡金洪.高職高專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探討[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3)

        [2]丁鈺,李莉,張順利,李浩,劉維奇.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研究與實踐[J].福建電腦,2008(6)

        [3]劉建軍.高職高專《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探索[J].廣州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1)

        【基金項目】2015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A類重點課題(GXGZJG2015A04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AV综合色区久久精品 | 在线精品真实国产乱子伦 | 五月天丁香开心婷婷 | 亚洲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 亚州最新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