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班級總結與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本學期的最后一次班會,在全班同學的積極配合下,班會圓滿結束。本次班會以“總結反思,備戰期末•精彩大學,安全出行”為主題,班級各班委對個人本學期工作做出了詳細的總結與說明。
班會開始由團支書主持,團支書從端正態度、認真復習、備戰期末、財產安全和交通安全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概括的演講。接下來是各班委的個人工作總結。首先,學習委員制作了期中考試成績的成績分析,對班級整體的學習氛圍提出批評并提出改進方案,并以宿舍為單位,對每個宿舍的學習氛圍與學習成績作出分析與說明,更具體分析到宿舍內每個人的學習態度與成績的關系,對表現突出的同學提出表揚并督促學習上不積極的同學。學習委員還對大家的期末復習提出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并未大家準備了計算機和數學的復習提綱。學習委員對自己本學期的工作進行了反思與總結,同時對大家順利通過期末考試做出了期許。
宣傳委員本學期召開了防詐騙和安全教育的班會,在本次班會上,對大家的財產安全和出行安全進行了再次強調和說明,臨近回家,督促大家提高安全意識。男女生活委員在班會上明示班級賬簿,向班級同學詳細的說明了本學期從軍訓以來收入與支出的每一筆班費,并從大學生的生活習慣方面的問題指出班級同學存在的壞習慣和改正辦法,希望大家在努力學習的同時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心理委員對班級同學本學期的積極配合做出感謝,并對新的一年個人工作做出規劃。體育委員總結了本學期班級在體育活動方面取得的成績,并就新的一年即將開展的體育活動向大家進行說明,希望能更大限度的調度班級同學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文藝委員總結了本學期班級參與學校的各項文藝活動,指出班級同學參加文藝活動人員較少、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反思個人工作的不足并作出逐漸完善的期許。組織委員對本學期完成的策劃與總結向大家進行說明。
在班會的最后,由班長進行了個人總結與工作總結,向班級同學坦誠說明幾個月來工作上的付出與心血,并就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與不足進行反思。詳細說明了自己對班級的看法與認識,并為了班級以后更好的發展,提出了幾點要求和希望。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讓一個班級從陌生到熟悉,從一盤散沙到逐漸凝聚,總結是為了以后更好的發展,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物聯網工程2班將會成長的更加優秀。
在實施教育時如何能夠將教育過程“有痕化”,將學生每一天的成長過程存儲起來,讓學生看到自己成長的點點滴滴,從而促進學生冷靜思考、客觀分析、正視自我、傾聽自我呢?江蘇省如皋師范附屬小學設計的“成長模塊圖”就有這種功能。
“成長模塊圖”的基本框架
成長模塊圖是根據學生的每日表現,采用上升和下降的形式記錄學生當天的得失成敗,形成一目了然的成長曲線模塊圖。通過模塊圖,能夠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學生某段時間內的表現情況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和幫助。下面是以某一周為例的成長模塊設計簡圖(圖1)。
設計圖說明:
1. 時間:模塊圖一般以一個周期為一次循環,周期可按周、月或天進行計算。有時可根據評價內容的特殊性和需要來確定周期的長短。
2. 升降:按照制定出的升降條例進行升降。一般藍色區域代表上升區,紅色區域代表下降區,這樣有利于將升降幅度進行對比與分析。每次上升時以前一天的最低點作為起點上升,下降時以前面的最高點作為起點下降。
3. 要點記錄。每天用最簡潔的語言記錄下上升和下降的原因,這樣便于最后的回顧、總結、反思和交流。
4. 每周一得。根據色塊圖的對比情況,結合要點記錄反思自我行為,從成敗得失方面總結成文,以便今后借鑒和學習。
“成長模塊圖”的操作與實施
(一)制定條例
制定的條例一般分兩種:共性條例與個性條例。所謂共性條例即所有學生必須共同遵守和達成的學習、行為等原則;個性條例指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特別是自身弱點)制定的有針對性的壓制與牽引條例。下面是根據開學初某班學生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制定的班級共性條例。
2010~2011 年第2 學期第一周期
“成長模塊”參評細則
一、符合下列規定的,每次每條上升2 格:
①課堂積極思考,主動發言,被任課教師評為“課堂小明星”(每堂課的任課教師需根據學生的表現和進步情況,評出10 名“課堂小明星”);
②能自覺主動完成作業,作業等級為A;
③當天有突出表現(如考試成績優異、有感人行為、獲得各種榮譽等);
④講究衛生,在每天的衛生抽查中得到“環保小衛士”卡;
⑤其它(根據具體情況經班委會商討后決定)。
二、有下面情形之一的,一次下降1 格:
①受老師批評或處分;
②被他人(包括家長)舉報有違反各項規定,且情況屬實;
③作業等級為C 以下。
當然,共性條例需要根據班級具體情況和學生最近發展區所呈現出的狀態予以及時修改和完善。
個性條例(圖2)一般是學生在他人對自己指出存在的問題后有針對性地對共性條例進行的補充和修改,因此應因人而異。個性條例對于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與約束、自我反省與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可以通過小組內互相制定、互相提醒與監督來制定與實施。比如,作業拖拉的學生可以增加“按時完成作業且書寫認真,上升2 格,作業拖拉一次下降1 格”的條例。
通過制定這些有針對性的個性條例,可以使學生的自我教育目標更為明確。個性條例必須在班委會的監督下才可以實施,由本人申請,班委會核實后給予批復,這樣可以避免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個別自我保護和攀比的現象。
(二)統計記錄
記錄時間一般為每天晚上與周末,分為日詳盡記錄和周對比分析記錄兩種形式。日詳盡記錄即根據上升與下降的條例于當日晚上進行上升與下降的統計。日詳盡記錄還可以應時記錄。
周對比分析記錄是從整體上對本周的成長模塊色塊圖進行綜合觀察與統計。周對比分析記錄的步驟可分為如下幾步:
1. 統計格數。分別統計出藍塊與紅塊的格數以便作進一步分析。
2. 總結規律。通過格數的對比總結出本周上升或下降模塊圖的總體情況。在此基礎上還要看上升與下降的幅度,如藍色超過紅色多少或藍色低于紅色多少等。
3. 統計表格。將分析統計出的規律填入相應的表格中(如圖3所示),為總結反思提供具體數據。
“成長模塊圖”的優勢所在
相對于其它的一些評價方式和手段,成長模塊圖的優勢不僅在于其操作比較簡單,更主要的還在于它的形象感比較強,可以通過具有可感性的模塊曲線讓學生具象化地感知自己的成長過程,幫助他們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我。在階段性的模塊圖統計、對比分析之后,最為重要的就是對模塊圖進行總結并進行自我反思,這是促進學生自省和成長的關鍵之處。總結反思時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 進步與不足。在一定周期內,自身取得了哪些進步、是如何取得這些進步、有什么心得與體會,對這些要及時進行回顧與歸納。對不足之處要作深入淺出的立體分析,這對于促進今后的成長非常關鍵,也是能否傾聽自我的重要體現。
2. 典型與突出。綜合分析所有記錄資料,篩選出典型、突出的正反事例進行比較分析,找出規律。
3. 對比與借鑒。將自己的成長模塊圖與小組及班級內其他伙伴的模塊圖進行橫向對比分析,以便多角度、全方位發現自我,從而實現自我的進步。
4. 修改與提升。要根據已經分析對比出的各項結果和數據對條例進行修改、完善,以便下一周期更好地評價與反思。修改時可根據自身較弱的環節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同時,對自己做得較好的方面可以逐步分離出評價內容。這樣通過不斷對成長模塊圖的評價體系進行更新和重組,使成長模塊圖始終處于促進自我傾聽和反思的最佳狀態。
以下選擇了一些如皋師范附屬小學具有代表性的總結反思片段:
A: 本周我的成長模塊圖中全是藍塊,一路高升。看到滿眼藍色,心里格外高興。本周,我時刻對照條例要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力爭使自己做得最好。
B:本周四我的上升格停滯,下降5格。說明人在放松警惕時很容易犯錯誤,我一定會牢記周四給我的教訓。
C:這周我的模塊圖紅色塊占了五分之四,特別是到周五竟然一下下降到最底層。說明這周我表現很不穩定,學習處于散漫狀態……
學生從成長模塊圖中還總結出了很多道理:
成功到來時往往也伴隨著失敗的可能。只有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珍惜每一天,你才會到達勝利的彼岸。
模塊圖可以重新填涂,但過去的永遠不會重來——從頭抓起!
成長就如模塊圖一樣變化莫測,有成功,有失敗,有挫折,有驚喜,我們應該認真總結,讓自己今后的路走得更堅實……
有些學生甚至從成長模塊圖中看出了自己的性格:
我是個比較隨便的孩子,做事馬虎,所以成長模塊曲線總是起伏不定。
我規規矩矩,踏踏實實。你看我的成長曲線基本都是穩步上升,沒有大起大落。
我的成長模塊圖上升幅度大,都是我加分多的原因。體育、音樂、演講、奧數都是我喜歡的,我喜歡挑戰自我……
“成長模塊圖”的遷移與應用
成長模塊圖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它可以促進學生自身的完善與提高,還在于它對于班級管理和小組合作都有重要作用。
1. 小組合作模塊圖。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建立小組成長模塊圖,通過班級協商,共同討論制定出適合小組競賽的評價標準。在此基礎上,對各小組進行綜合評價,完成模塊圖的上升與下降統計,然后評出優勝小組。小組合作模塊圖的評價要重在合作與互助上,要通過小組模塊圖的建立與評價,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品質及對集體的責任心。
關鍵詞:英語教學策略 反思總結 配對學習
英文題名: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Erhish Lessions forImproving the Students’Performance
一、相關研究介紹
1 反思總結教學策略
在我國,反思的思想古已有之。有關反思的至理名言諸如“學而不思則罔,恩而不學則殆”、“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等數不勝數。而國外同樣也有關于反思的系統研究,洛克、斯賓諾莎、杜威等人都對此做過相關研究。他們提出了個體成長的公式,即經驗+反思=成長,他們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因此可見反思總結的學習方法早已深入人心,得到國內外眾多思想家、科學家和學者的一致認可。
在當代,許多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都對反思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并開始從科學的角度對它進行深入研究。英國教育學家Morwena Griffiths和Sarah Tan在1992年提出了反思的5個維度:快速反思――修正――回顧――研究――重構和重建,并指出最后一個階段。即重構和重建階段有時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可能會持續好幾年,而且與其他4個階段相比,這一階段的反思更加抽象和嚴謹。
在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中,反思也受到了許多專家和教師的重視,許多一線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反思總結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討,例如陳妙根老師在自己的文章中概括了反思的三種常見方式:錯誤反思式、比較反思式和過程反思式;常新枝老師在《培養學生反思能力》一文中,總結出了幫助學生反思的常見模式:“學前思――學中思――學后思”;何愛晶、胡小青、陳得福等老師也總結了許多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方法:檔案袋評價法、概念地圖法、自我測評法、自我提問法、自我總結法、對話反思法、學習日志反思法等等。然而,這些研究多是從理論層面對反思的形式、反思的方法進行總結和概括,而沒有從實驗的角度對反思為學生成績所帶來的效果進行驗證。在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反思、培養學生反思能力方面也多是提出建議,缺乏有力的數據對反思教學進行支持。本研究通過準實驗的方法驗證了反思教學對學生成績所起到的正面效果,是對反思教學研究的一個有力補充。
2 配對學習教學策略
配對學習教學策略是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它將合作學習中的學習小組縮減為最少的人數――2個人。合作學習理論同樣也是一種十分古老的教育理念,早在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曾出現過對于合作學習思想的闡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古羅馬的教育家昆體良(Quintillion)也早在公元一世紀就曾指出,學生可以在相互學習中受益。
在近代,很多專家、學者同樣也對配對學習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Ronsenblatt曹經指出,配對學習促進了班級價值體系的構建,增進了對學生合作和協商能力、責任感和相互信任的培養。Bmffee也指出,配對學習營造了一種思考、寫作、談話的環境,學生在其中扮演著多重角色,例如寫作者、閱讀者、協商者、評論者甚至指導者等等。在配對學習的實施方面。Berg指出,無論是配對學習還是合作學習,教師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Ferris也強調,配對學習潛在的現實問題就是學生不知道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尋找什么,也不能給出明確的反饋。他們在進行相互評價的時候往往過分苛刻或是過分夸獎。因此,配對學習前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清楚的提示和指導,幫助學生了解學習任務。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也經常被教師們使用。大家在研究的過程中不僅在不斷地嘗試合作策略的各種方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而還在不斷地改進及完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形式、內容、方法以及評價標準等等。例如,胡愛軍在他的碩士論文中進行了合作學習的實驗研究,并根據實驗結果總結了在進行合作學習時要注意的幾個方面,例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進行分組。在進行合作學習之前要明確學習的目標。合作學習之后要適時的進行評價等等9。劉金梅在自己任教的英語專業本科學生中挑選了部分學生,采用講授與小組共同學習相結合的形式教授綜合英語和寫作課。實驗前測和后測顯示,運用合作學習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業成績不僅沒有受到負面影響,其整體成績還有所提高10。周秀英在她的論文中。從促進個體責任感的角度考察了合作學習的作用。在實驗中,她設計了小組學習競賽,并通過跟蹤記錄、觀察、個案分析等方式分析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責任感從短期上的提高到長期上的下降的過程,指出小組成員問的相互鼓勵、學習過程中的集體評議對合作學習中個體責任感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11。可是,當前的合作學習研究往往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研究者們在對合作學習提出建議時往往考慮的情況比較理想化。和真實的課堂情況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另外,由于一些教學內容適合進行合作討論,而另一些教學內容適合集中教授。所以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并不是完全正確的。可見,設計適合于在英語課堂上長期進行的合作學習,并對其實施效果進行驗證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設計
1 研究方法
準實驗的研究方法:
為了驗證上述二個教學策略在英語課堂上的實施效果,筆者采用了準實驗的方法對其進行了驗證。準實驗的研究方法是將教育學實驗的方法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它不能完全控制研究的條件。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控制水平。雖然如此。它卻是在接近現實的條件下,盡可能地運用實驗設計的原則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進行實驗處理實施的一種方法12。由于教育學的實驗方法對實驗環境的要求過于理想化,并且對研究對象的控制非常困難,需要花費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因此筆者在此選用了準實驗的方法。
實驗控制條件:
在本次實驗中,我們要求學生二人為一組,就近選擇學習伙伴。并且學習伙伴一旦選定,就不再允許更換。這樣分組的原因在于,合作學習理論中指出,為了明確各小組成員的責任,避免“搭便車”現象的出現,小組成員越少越好,所以這里選擇了兩人一組。另外,受到班級場地的限制,為了保證課堂紀律,便于教師觀察學生合作情況,監督小組活動,這里規定學生要就近選擇的合作伙伴。同時,考慮到配對學習持續的時間較長,為了便于學生進行長期的交流和互動,在本研究中不允許學生更
換學習伙伴。
在課堂上。我們要求教師在每節課上準備至少一次的配對練習活動,活動形式可以是口語練習、閱讀練習或寫作練習,每次活動的時間大約為5至10分鐘。另外,為了保證配對練習的質量,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會在教室中來回走動,觀察并參與學生的練習;練習時間結束后,教師也會隨機抽出幾個小組,在班級里進行表演。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要求每個學生都為自己起個英文名字,在課堂練習時,老師和同學們都必須用英文名來相互稱呼。
在課下的學習任務布置上,我們針對配對學習的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布置一些要求學生配對完成的作業,比如互相聽寫、模擬某一情景寫出并練習一段對話等等。其中,配對學習小組中的一位學生負責記錄,另一位學生負責總結報告,而在下一次的配對練習中。兩個人需要交換任務。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求教師在每單元的英語學習結束后。為學生布置反思總結的作業。反思和總結的形式不限。但必須要包含本單元所學的全部單詞和語法,并要盡量將所學知識進行擴充。例如,本單元學習了詞組"keep fit"(保持體形),那么學生就要盡量多的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單詞“keep”的全部詞組。教師會在每一單元的學生總結作業中,選出幾份完成得較好的,利用教室中的投影儀設備帶領全班學生進行再次學習。我們要求教師盡量鼓勵學生在反思總結的過程中利用課本中遇到的生詞與以往所學的近義、同義詞進行橫向比較,分析它們在語義、感彩、語體、搭配及位置分布上的差別。
2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學初一年級的166名學生,這些學生分布在四個不同的班級,其中兩個班級為英語實驗班,兩個班級為普通班。學校在學生入學時,按照學生的英語成績進行了分班,因此,在英語水平上,實驗班的學生比普通班的學生要好一些。
在這次的研究中,我們將這四個班的學生分為兩組:實驗組與控制組,每組分別包含了一個普通班和一個實驗班。這四個班級學生的英語課分別由兩位老師――史老師和武老師負責,而每位老師恰好負責一個實驗班和一個普通班。也就是說,一位老師負責為實驗組的學生授課,而另一位老師負責為控制組的學生授課。為了方便描述,這里將實驗組的實驗班和普通班分別命名為實驗一班和普通一班,將控制組的實驗班和普通班分別命名為實驗二班和普通二班。對實驗組的老師,我們會去他的課堂上聽課,并對他進行教學策略上的指導。我們要求實驗組的教師在每節課上都要使用配對學習的教學策略。并在每個單元授課結束時都要求學生對這一單元所學的內容進行反思總結。而對于控制組的老師,我們采取不干預策略。只是定時去他的班級聽課,觀測課上的一些情況。下圖為我們的分組示意圖:
三、實驗數據分析
1,前測
在本研究起始時,也就是參與實驗的學生的初一第一個學期剛剛開始的時候,筆者對學生進行了英語測試,并使用Spss17.0分析軟件。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了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的英語成績。分析結果如下面的表1所示:表1:普通班、實驗班英語成績方差分析一前測
由上面兩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普通一班和普通二班的學生英語成績中,由于Sig.=0.755>>0.05,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在前測中,普通一班和普通二班的學生的英語成績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實驗班中,由于Sig.=0.10
2 申測和后測
當實驗進行至初一的第一個學期期末時,筆者通過一次英語測試,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進行了中測;而當實驗進行至初一第二個學期期末時,筆者再次進行了英語測試。這樣就形成了本次實驗的后測。中測和后測的spss分析結果如下面的表2所示:
表2:普通班、實驗班英語成績方差分析一中測、后測
通過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中測和后測的數據分析結果是基本一致的。在中測中,原本不具有顯著性差異的普通一班和普通二班學生的英語成績,在中測中由于Sig.=0.025
3 討論
下面的學生平均成績變化圖也很好的反映出了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成績的變化過程:在前測中,實驗一班學生的平均成績是顯著低于實驗二班的,經過我們對實驗一班的干預,在中測和后測中,實驗一班學生的英語成績有了顯著的提升,原本和實驗二班之間的顯著差距不存在了。同樣的,在前測中。普通一班和普通二班學生的英語成績并沒有顯著的差異,但經過我們對普通一班的干預,在中測和后測中都可以看出。普通一班學生的英語成績同樣也有了顯著的提升,顯著的高于普通二班的學生英語成績。也就是說,通過我們長達一年的干預后,相對于控制組,實驗組學生的英語成績有了顯著的提升。
圖2:實驗組、控制組學生平均成績變化圖
總結一下,筆者認為導致學生英語成績迅速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反思總結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重新梳理了頭腦中的知識結構。認知心理學家提出的圖式理論可以很好的解釋學生的這一學習過程。圖式是一種有組織的知識結構,它是人們對一系列事物的特點及其相互關系的內在描述。當人們遇到與這些事物十分相似但又不盡相同的新事物時,人們會將新事物與舊事物進行比較、聯系和修正,并進而產生對新事物以及這一系列事物的新的CAin,和編碼。當人們接收到新的語言知識的時候,便會在頭腦中形成與之對應的新圖式,并在此基礎上將這一新圖式與頭腦中的已經存在的舊圖式進行比較和關聯,進而形成包含眾多相互關聯的圖式的知識結構體系。然而,有時候學生在學習完成后雖然建立了自己的圖式,可是卻往往因為缺乏背景知識、缺少總結思考等原因無法將新的圖式與原有的圖式相聯系,也因此無法由新的圖式激活舊的圖式。這正是造成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知識,在課下應用時卻經常遺忘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
經過反思和總結,學生將新圖式和頭腦中的原有圖式進行了關聯,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形成了全面而充實的知識體系。下面的圖3和圖4是筆者截取的二份實驗組學生的反思總結作業,在這次作業中,學生盡可能多的回憶了新學知識“幾個國家名稱”和自己原有知識之間的關系,例如,學生總結了這幾個國家的首都、與國家名相對應的語言名、國家的人名、國家的名勝古跡等等。總之,通過這樣的反思學習,新學的知識得以與原有知識相結合,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更完備和充
實的知識體系。長期進行下去,學生的學習成績一定會有所提高。
另外,配對學習教學策略的實施既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延長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同伴之間的合作和陪伴使得英語學習不僅僅局限在“背”的層次,而是提升到了“用”的層次,合作和交流讓學生們更加的喜歡英語。同時,本文提出的配對學習策略并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之上,還適當的延伸到了課下。除了課上的配對練習之外,學生還必須在課下通過合作完成作業。在實施教學策略之前,學生們習慣了漢語的語言環境,很少會在課下使用英語交流。經過這一教學策略的設定。學生們在課下使用英語的時間延長了,思考英語的時間變多了,成績也自然會有相應的提高。
再有,二人一組的形式和嚴格的紀律控制有效的防止了“搭便車”的現象,保證了學習的質量。防止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搭便車”,一直是進行合作學習的重要原則。本教學策略中設計的“二人一組制”將小組人數控制到最少,這就充分避免了由于小組成員過多而導致的任務分配不均現象。促使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在合作學習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同時,這里設計的“組長輪換制”也充分防止了組長將小組的所有任務“一肩挑”的現象發生。
四、結論和反思
通過上面的實驗數據,我們可以發現,經過為期一年的教學策略實施。與控制組學生相比,實驗組學生的英語成績有了較為顯著的提高,筆者在本文中提出的兩個教學策略一反思總結教學策略和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在實際課堂中的實施效果良好。盡管研究結果是顯著的,然而總結一下,本研究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由于時間、環境和成本等原因,本次研究沒有采用嚴格意義上的實驗研究,而是選擇了條件相對寬松的準實驗研究。雖然也盡量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進行了控制和區分,可是對于一些難以干預的因素(例如參加課外補習班、多做課下練習等因素)沒有進行考慮,這可能會使實驗結果產生一定的偏差。
七年級地理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
上周緊張的期中考試和改卷已經落下帷幕,考試成績已經公布之后,仔細看了我所任教班級的地理學科成績和我所任班主任的12級4班的總體成績,心里很有感想,現將本次考試的所感所想逐一記下,以之警醒自己!
一、對地理學科的感悟和反思
我所任教的2班、3班、4班、5班和6班的地理成績,出現了參差不齊的狀況,針對學校制定的四級學業目標,完成情況最好的是5班,其次是2班和4班,3班和6班再次之。在特優目標這一項上,5班最突出,其他班級都有差距。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仔細思考,竊以為造成現在這種局面,和我本人有很大關系。也和其他不可抗拒因素有些許關系。
在上課備課這一環節上,沒有任何的區別。是造成今天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每一節課提前準備,備好課程的各種環節,準備好應對各種突發事件。設計好各個教學環節和教學設計,預設好各種學生的活動環節。這是我備課的內容,以上的各個方面,有的是工整的體現在被課本上,有些是規范在教材上做好設計,還有一部分需要在課堂探究和同步訓練中體現出來。但是各個班級的實際情況不一致,各種教學環節的預設就出現不同的課堂效果。有的班級完成各個教學環節任務之后,學生的課堂效率高,自我掌握能力強,課堂效果就高效,反之則不理想。
對待課后作業的檢查落實方面,小組課堂合作學習和課后的復習鞏固檢查落實有待繼續強化。課后的復習鞏固是課堂學習的延續,有時候課后的自我復習鞏固比課堂上的45分鐘更重要。這方面檢查的力度不是很及時,更談不上有什么高效了。因此,下一步的檢查鞏固工作亟待加強。這一工作得好好發動課堂小組長,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要求他們既要做好表率,又要做好對其他同學的監督和要求,督促他們完成課堂任務、鞏固任務等等。
二、對12級4班的反思和感悟
12級4班各個學科的四級目標完成情況不是很理想。我認為原因應該在以下方面:
1、課堂學校效率相對較落后。
2、課堂紀律存在問題。
3、課下的復習鞏固沒有做好
4、檢查落實不到位。
5、學生的學習意識、紀律意識和落實意思不強,導致學習整體效果不理想。
6、家庭作業的作用不明顯,檢查落實不到位。
三、針對班級出現的問題的解決措施或者做法
1、強化課堂小組的紀律關系,強化小組負責人的管理意識和責任意識,強化小組六人既一人的意識。強調集體意識。
2、加強作業的檢查力度,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
3、加強班級小組個人量化管理,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積極性,充分參與到小組的合作學習和小左的合作管理中。
4、加強各個學科的課下復習鞏固的檢查力度,力爭讓學生做到“當日事,當日畢”。力爭在學生的腦海中烙下“完不成今天的任務決不罷休”的意識。
四、針對任教班級出現的問題的解決措施
1、充分備課,做到差別化備課,對待不同程度的學生要有所不同,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布置不同層次的要求。一次促進課堂的高效、愉悅和實效。
2、加強課后復習鞏固作業的檢查力度,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
育方法;學生反思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10—0019—01
葉瀾老師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但如果能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的確,在煩瑣的班級工作中,班主任如果教而不思,那么,即使擁有30年的教學經驗,也只不過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復。因此,班主任應該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反思對教育對象的認識和教育目標的定位,反思教育方法的優劣,在反思中總結得失、博采眾長、提升水平,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體驗教育成功的樂趣。
一、 在反思中走向智慧
首先,反思對教育對象的認識。學生的生活經歷、學習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等都是班主任應該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內容。為了檢驗自己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學期末寫完評語之后,我有意叫來幾個班干部,征求他們的意見,發現好幾個同學在他們心中的印象跟老師的日常觀察大相徑庭。我不由得反思:對學生的了解是否過于膚淺?是不是還有學生被遺忘和忽視?對特殊學生我的教育方法是不是過于簡單。
有些學生善于隱藏自己的心思,讓班主任琢磨不透。對待這樣的孩子,不能從學習方面入手,更不能像對正常孩子一樣批評懲罰,否則容易給他們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形成“惡性循環”。及時的反思,讓我避免了失誤。
其次,反思教育目標的定位。很多班主任在開學初就讓學生學習《學生守則》和《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但往往產生不了很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學習僅僅是走過場,沒有制訂細化的階段性教育目標并加以落實。這時,班主任就應該反思: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學生不良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同樣,糾正不良習慣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班主任在教育目標的定位上還要跟家長達成共識,對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要因材施教,開發他們的特長與潛能。如果要求他們在各學科的學習上都面面俱到,勢必扼殺其特殊才能。因此,在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中,班主任要鼓勵家長尊重孩子的選擇,積極創造條件,支持孩子的個性發展。班主任和家長對教育目標的反思,能直接減輕孩子的負擔,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長。
最后,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整日忙碌中的班主任往往由于“身在此山中”而 “不識廬山真面目”,以為在日常管理中只要做到公平公正、以理服人就能管好班級。殊不知隨著社會的變革,學生的思想問題也日益復雜,進網吧、早戀、炫富、攀比等不良現象時有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此時,班主任就要時刻反思自己:工作思路和方法是不是落伍了?因此,要與時俱進,主動學習和運用教育學、心理學有關知識,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
二、 讓學生在反思中健康成長
班主任不僅自己要善于反思,還應該教會學生反思。學生的成長更應該是一個不斷反思的過程。我教育學生用這樣的方法來反思問題:不應該明知故犯,不應該犯同樣的錯誤,應該學會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做錯事要及時主動認錯,爭取對方的諒解。在日常工作中,我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對寫檢討已經產生了抵觸情緒,要么不愿寫,要么敷衍了事。經過了解,我發現問題就出在“檢討”二字。他們擔心“檢討”成為“罪證”傳到家長手里。我反思再三,決定將“檢討”改為“反思”,并且告訴他們任何人都會反思,取得成績和榮譽也可以寫反思,有反思才會有進步。此舉在班級宣布后,學生不僅能心悅誠服地接受,而且能在反思中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進的方法。后來,我又推出“道歉信”、“友誼信”、“期中反思”、“期末反思”等,也深受學生歡迎。
(一)成績:
1、教師方面:(1)在工作中善于思考,有初步的研究意識。(2)獨立能力較強,能夠獨立帶班。(3)一班充滿活力,有大膽的想法和特色;二班做事穩重,具有較強的工作經驗和指導能力;三班年輕好學,具有一定的潛力可挖掘,三者可以互相彌補,共同進步。
2、幼兒方面:(1)從學期末的策查中了解到幼兒大肌肉的發展較好,在繪畫、操作、語言和獨立性方面在不同程度上的提高。(2)在和中班老師溝通中了解幼兒的思維比較活躍,有較強的探索欲望。
3、家長方面:(1)大多數家長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配合班級工作。(2)一部分家長有家園共育意識,能夠為班級提一些合理化建議,如:多組織一些親子活動,開展特長班、幼兒園中德育應大于教育等。
(二)不足:
1、教師方面:(1)對主題活動的內涵挖掘不夠。(2)在活動的反思中缺乏連續性、緊湊性和針對性。
2、幼兒方面:(1)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還有欠缺。(2)大部分幼兒在活動和生活中不敢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不會禮貌的交往。
3、家長方面:(1)個別家長在與老師的溝通中存在問題。(2)個別家長共同教育方面存在誤區,如:認為幼兒收集非舊物是多此一舉;認為制作戶外玩具是給家長找麻煩等。
二、指導思想:
以“一切為了孩子和諧發展,一切為了家長放心滿意”為宗旨,以“全園保教工作計劃”為準繩,在不斷研究和反思中構件優質的整合課程,切實促成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同時開展行之有效的家長工作,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全面健康、身心和諧的發展。
三、重點工作及措施:
(一)創設相互學習,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1、新班長虛心向老班長學習,及時向老班長請教問題。
2、班長帶領班組成員循序漸進的開展班級工作。
3、多開展談心活動,主動發現矛盾、解決矛盾。
(二)為幼兒提供有效支持,促進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1、教師充分規范自身行為,為幼兒樹立榜樣。
2、科研:在互動中適宜行為的培養(祥見科研計劃)
3、三位教師要求一致,上下午連貫。
4、通過互動墻飾,鞏固幼兒行為意識。
5、通過一些兒歌或歌謠糾正個別幼兒不良習慣,如:吃手、挑食、挖鼻孔等。
(三)通過有效反思,構建優質整合課程
1、認真領會《綱要》精神,以《綱要》來指導自己的工作。
2、通過連續、緊湊、及時的反思,在美術特色上有所突破。
3、根據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經常進行集體研討式反思。
4、利用區域、環境與主題有效整合。
(四)轉變家長觀念,讓家長成為幼兒教育中積極的參與者。(祥見家長工作計劃)
(五)嚴格執行衛生保健制度,確保幼兒安全
1、教師學習安全知識手冊,知道緊急情況的緊急措施。
2、每周檢查班內有無安全隱患,如有及時采取措施。3、嚴格執行一日生活衛生消毒制度。
4、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增強幼兒安全意識。
5、多利用戶外開展活動。
四、各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定本學期班務計劃、家長計劃、月計劃、科研計劃等。
2、穩定幼兒情緒,糾正養成正確的常規習慣。
3、主題活動“樹葉”的開展。
4、以“教師節”為契機,對幼兒進行愛老師、愛家人、愛祖國的情感教育。
5、配合園內工會編排節目:《走進新時代》
6、召開家長會并發放調查問卷。
7、學習《綱要》,把握大班年齡特點。
十月份:
1、園內互動錄象
2、進一步完善“樹葉”主題活動。
3、豐富班內互動環境,及區域材料。
4、進行主題展示
十一月份:
1、根據幼兒興趣和發展需要,生成新主題。
2、根據新主題創設相應區域和環境。
2、親子活動“冬季運動會”。
3、教師互相查漏補缺,交換好的意見和反思。
十二月份:
1、善主題活動
2、調整區域材料和環境。
3、慶祝元旦活動
4、班級成果展示
5、班內教師交流
一月份:
1、教師教科研總結、交流。
2、家長調查問卷
3、幼兒測查
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總結
本學期各項工作即將結束,在孩子們即將完成大班上學期學習任務之際,我們班級全體教師坐在一起,對照本學期初制定的班級工作計劃,回首所做過的工作,共同總結經驗,反思不足,具體總結如下:
一、開展了具有班級特色的教育教學工作:
1、本學期,我班結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上面。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將教育教學活動滲透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各學科領域、各活動區域以及幼兒家庭教育當中。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每一位幼兒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中,我們重點對幼兒進行了規則意識、任務意識、自我服務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我們認為:班級大部分幼兒能夠較認真的完成老師每次交給的任務,在與同伴的合作中能夠用較靈活的方式較好的與同伴進行游戲,遇到困難時能夠和同伴們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班級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在日常教學中,繼續以園本課程為指導開展主題活動,本學期我們進行了花和運動兩個主題,教師結合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興趣設計活動,活動中體現幼兒為主體的原則,做好幼兒的實證收集,及時展示幼兒活動情況,幫助家長了解主題進展情況,充分體現主題活動的延續和深入。
4、本學期我們根據主題進展情況設計一些與主題有關的區域活動材料,活動區材料根據主題的進展及有計劃有目的進行投放,適時地與以調整。本學期應家長的要求在活動區增設的一些棋類游戲也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5、班級環境的布置與主題密切配合,發揮班級幼兒的美術特長,每一次的環境布置都邀請幼兒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在花花世界、我們一起來運動、新年到了的環境布置中充分體現出了班級幼兒集體的智慧。
6、本學期,班級幼兒參與了班級種植園地的建立,我們結合主題在種植園地里面種了許多的花卉,幼兒學習進行觀察記錄,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長過程。
7、學期初,我們提出將浸入式英語活動運用到體能活動中的設想,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我們發現,除英語老師獨立帶班的水平提高很快以外,班級幼兒的英語會話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8、本學期,我們著重幼兒健康體質的培養,組織幼兒堅持開展體育鍛煉,在本次的小小運動會上,班級幼兒在團體操表演以及各單項比賽中獲得了較好成績。
9、本學期,組織幼兒積極參與了園里組織的各項大型活動,其中中秋節大帶小活動、國慶親子看花展活動、家長開放日、秋游、迎新年小小運動會等活動都獲得家長以及園領導、同事們的好評。
二、引進家長參與班級管理機制,鼓勵家長真正成為教育的主人:
本學期,我們采取家長參與班級管理,工作中多發揮家長委員、家庭聯絡小組組長的作用,及時讓家長們了解班級教育教學情況、幼兒在園情況,具體做法為:
1、鼓勵家長配合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通過每周一次的親子作業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進展情況,及時了解幼兒發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題活動家長都能夠積極參與,主動通過各種渠道為主題的開展提供各種有價值資料,有了家長的參與,我們本學期的教育活動真正做到了家園共育。
3、做好幼兒專訪、約訪、電訪工作,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向家長匯報幼兒在園情況,了解幼兒在家情況,努力達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園里、班級舉行的各項親子活動,其中親子制作花的大書、小小運動會上親子跳繩表演、參觀花卉市場、參觀迎春花展等活動,家長們都能夠積極參加,家長與教師間建構起了平等、信任、友誼的橋梁。
三、衛生保健盡量做到家長滿意:
1、本學期,我們嚴格按照園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級各項衛生保健工作,讓幼兒生活在一個整潔、舒適的環境中。
2、做好生病幼兒的護理工作,堅決杜絕傳染病流行,本學期,班級無一例傳染病,班級幼兒的出勤率一直較高。
3、保育教師和班級教師一起共同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避免了幼兒安全事故的發生。
4、保育教師與班級教師一起,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重點引導幾個挑食、食欲差的幼兒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本學期,我們幼兒的身高、體重增長速度較快。
四、班級成員配合默契,自我成長初現
本學期,班級教師在工作中遵循一切為了班級班級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針對班級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召開班會,教師間經常溝通、交流,做到了互相學習,及時反思,隨時調整。經過一學期的努力,班級年輕教師的帶班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班級工作也得以順利完成。
五、不足及努力方向:
本學期,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有不少不足:
(1)班級幼兒的觀察記錄還應該進一步完善,應該嘗試做好幼兒的個案追蹤、分析。
(2)班級教師在活動區材料制作、整理方面有待提高。幼32家32兒童 在來年的工作中,這些都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我們將努力向先進班級學習,爭取使我們的工作更上一層樓。
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總結
本學期各項工作即將結束,在孩子們即將完成大班學習任務之際,我們班級全體教師坐在一起,對照本學期初制定的班級工作計劃,回首所做過的工作,共同總結經驗,反思不足,具體總結如下:
一、開展了具有班級特色的教育教學工作:
1、本學期,我班結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上面。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將教育教學活動滲透在幼兒的日常生活、各學科領域、各活動區域以及幼兒家庭教育當中。經過一個學年的努力,每一位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中,我們重點對幼兒進行了規則意識、任務意識、自我服務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養,經過一學年的努力,我們認為:班級大部分幼兒能夠較認真的完成老師每次交給的任務,在與同伴的合作中能夠用較靈活的方式較好的與同伴進行游戲,遇到困難時能夠和同伴們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班級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在日常教學中,繼續以園本課程為指導開展主題活動,本學期我們進行了春天的秘密和我要上學了兩個主題,教師結合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興趣設計活動,活動中體現幼兒為主體的原則,做好幼兒的實證收集,及時展示幼兒活動情況,幫助家長了解主題進展情況,充分體現主題活動的延續和深入。
4、班級環境的布置與主題密切配合,發揮班級幼兒的美術特長,每一次的環境布置都邀請幼兒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在春天的秘密、我們要上小學了、的環境布置中充分體現出了班級幼兒集體的智慧。
5、本學期,班級幼兒參與了班級種植自然角的建立,我們結合主題在種植園地里面種了許多的植物,幼兒學習進行觀察記錄,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長過程。
6、學期初,我們提出將快速閱讀運用到教學中,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我們發現,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7、本學期,組織幼兒積極參與了園里組織的各項大型活動,都獲得家長以及園領導、同事們的好評。
二、引進家長參與班級管理機制,鼓勵家長真正成為教育的主人:
本學期,我們采取家長參與班級管理,工作中多發揮家長作用,及時讓家長們了解班級教育教學情況、幼兒在園情況,具體做法為:
1、鼓勵家長配合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通過每周一次的親子作業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進展情況,及時了解幼兒發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題活動家長都能夠積極參與,主動通過各種渠道為主題的開展提供各種有價值資料,有了家長的參與,我們本學期的教育活動真正做到了家園共育。
3、做好幼兒專訪、約訪、電訪工作,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向家長匯報幼兒在園情況,了解幼兒在家情況,努力達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園里的各項活動,家長們都能夠積極參加,家長與教師間建構起了平等、信任、友誼的橋梁。
三、衛生保健盡量做到家長滿意:
1、本學期,我們嚴格按照園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級各項衛生保健工作,讓幼兒生活在一個整潔、舒適的環境中。
2、做好生病幼兒的護理工作,堅決杜絕傳染病流行,本學期,班級無一例傳染病,班級幼兒的出勤率一直較高。
3、保育教師和班級教師一起共同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避免了幼兒安全事故的發生。
4、保育教師與班級教師一起,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重點引導幾個挑食、食欲差的幼兒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本學期,我們幼兒的身高、體重增長速度較快。
四、班級成員配合默契,自我成長初現
【關鍵詞】師徒結對;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老教師;新教師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08)12-0038-03
師徒結對也稱師徒制,是指采用新手教師與資深教師合作的形式,使新手教師通過對資深教師教學實踐的觀察、模仿以及資深教師的具體指導,逐漸了解職業的隱性經驗或緘默知識,不斷掌握專業技能的一種新手教師培養方式。這種方式是我國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在職培訓新手教師的一種傳統方式。新手教師通過老教師的“傳、幫、帶”,逐漸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獲得專業成長。事實上,師徒結對除了可以促進新手教師的專業成長外,對“師傅”――老教師的專業成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對6位帶過“徒弟”的有經驗的老教師的訪談,試圖詮釋師徒結對對老教師的意義,以加深人們對幼兒園師徒結對這種教師專業成長方式的理解。
一、“師傅”在扮演雙重角色的情況下增強了責任意識,提高了主動性
“角色”一詞原是戲劇界的術語,后來引申為對處在特定地位上的人的行為的期待。〔1〕老教師一旦扮演了“師傅”的角色,就必須履行“師傅”的責任和義務,包括如何傳道解惑,怎樣幫“徒弟”盡快適應現有教學工作以及如何讓自己帶的“徒弟”在新教師群體中脫穎而出,等等。
幼兒園師徒結對活動一般在同一班級內開展,采用新老教師搭配帶班的形式。這種新老搭配形式意味著老教師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不僅要履行“師傅”的義務,指導“徒弟”的日常工作和教學活動,還要做好主班教師的工作,全面負責班級的管理。老教師在扮演雙重角色的情況下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如果老教師能積極面對這些壓力,那么壓力就可能轉化為自身專業成長的動力,老教師會在工作中強化自己的責任意識,嚴格要求自己,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扮演好主班教師和“師傅”這兩種角色。
作為一名主班教師,我既要對“徒弟”負責也要對班級負責,需要面對的事情更多,壓力也大一點,責任感也更強。以前做配班教師的時候,很多事情不用自己去操心,只要把主班教師分配給我的任務做完就行了。現在不一樣了,我要主動去做,去想,想著怎樣把班級搞好,怎樣更好地完成領導分配的任務……作為“師傅”,我有責任為“徒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以身作則,所以就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如果“徒弟”有了問題或者需要幫助,我會主動去幫助他。〔A老師〕
A老師談到了自己從一名配班教師轉變為主班教師并同時擔任“師傅”時要面對很多事情,工作壓力很大。但是,她沒有以消極的心態去面對,而是以把班級管理好、把“徒弟”帶好為工作的出發點,視壓力為動力,努力扮演好主班教師和“師傅”兩種角色,強化自己的責任意識,積極主動地承擔班級的工作,并做好“徒弟”的表率。
二、“師傅”在指導“徒弟”的過程中提高反思意識
反思性教學實踐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2〕但是老教師雖然在長期的實踐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卻很少有機會去反思自己的實踐經驗。這一是因為教師每天要在幼兒園處理各種瑣碎的工作事務,工作量很大,一天下來已經非常疲憊,很少有時間來反思;二是因為長期的工作導致老教師形成了慣有的工作模式和思維方式,他們對幼兒園里的一些現象已經習以為常,不愿意或者很少有機會去嘗試突破自己的“套路”,去反思和整理自己的教育經驗。在帶“徒弟”的過程中,由于新教師缺少經驗,不可能僅僅通過觀察、模仿就能領悟到老教師每一個教育行為背后的理念與意圖,這就需要老教師反思、梳理和歸納自己的前期經驗,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新教師。老教師在反思總結自己以往教育經驗的過程中,也會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方法是否合適,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尋求工作的新動力和新方向。
對自己平時工作中的一些很熟悉的程序方面的經驗,老教師心里是清楚的,但要想把這些告訴“徒弟”,那就需要好好提煉,想想用什么樣的語言,用什么樣的案例才能更好地告訴“徒弟”。其實這種提煉對自己的成長也很有幫助。現在仔細反思自己平常的一些習慣做法,可能會發現自己在這一方面其實有很多不足,有很多地方有待改進。這對老教師自己的專業成長也是一種幫助。〔B老師〕
B老師認為在師徒結對的過程中,作為“師傅”,自己也獲得了成長。這種成長體現為在指導“徒弟”的時候“師傅”首先要對自己先前的工作進行反思和總結,在反思總結的過程中既肯定自己的成績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一步認清自己的成長方向。教師只有不斷研究新環境、新問題,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才能不斷適應新環境,不斷改進教育工作,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3〕
三、“師傅”在與“徒弟”的思維碰撞中擴展知識結構
教學相長〔4〕在當下幼兒園的師徒結對活動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我和“徒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民主的,不僅限于他向我學習,“徒弟”身上也有很多的優點值得我去學習,帶“徒弟”對“師傅”來說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F老師〕
新教師具有許多老教師身上沒有的特質。新教師剛從師范學校畢業,充滿青春活力,對工作充滿熱情與期望,他們的工作狀態會感染老教師更加熱忱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另外,新教師大部分是80后甚至90后的一代,他們在信息接觸、創新意識等方面具有優勢,強烈的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使他們不滿足于固有模式,新教師身上的新鮮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對老教師是一種刺激,在與新教師的交流中,老教師的知識結構會得到擴展和更新。
新教師剛剛接觸幼教工作,不像我們已經工作很多年了。我們這些“師傅”的觀念有些可能太陳舊了,需要新東西來刺激一下。我覺得自己現在需要像海綿一樣去吸收新的東西,才能創新。和“徒弟”在一起,我經常會感覺到思維的碰撞。〔C老師〕
在和“徒弟”溝通的過程中,“徒弟”會提出一些新穎的想法。現在的年輕人對電腦、資訊等接觸得較多,比我們運用得好,思路也比較開闊。如果覺得“徒弟”的想法很不錯,我就會去看一看,了解一下,或者是向他請教,從而擴展自己的知識結構。〔D老師〕
受訪的老教師都認為在師徒結對的過程中,“師傅”和“徒弟”的交流是一個思維碰撞的過程,因為老教師在常年的工作中累積形成的一些工作模式和思考習慣難免會在一定程度上“框住自己”,而“徒弟”的一些新的觀念、想法和信息能夠拓寬老教師的教育思路,或者讓老教師接觸到一些新的知識。可以說,師徒之間互教互學,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師徒雙方在知識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共同分享,在思想、信念、態度等方面相互影響和促進,有利于新、老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學水平的提高。〔5〕
四、“師傅”在與“徒弟”的互動中提高合作能力
作為班級管理主體,同一班級的保教人員必須同心協力,協調一致,才能管理好班級。〔6〕而作為管理者之一的新手教師在班級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都缺乏經驗,與其他教師的配合能力也有限,這就要求“師傅”主動與新教師合作,同時也要幫助新教師與保育員形成默契。
因為新教師對工作不熟悉,缺少經驗,老教師在與新教師的互動過程中就要主動與新教師溝通,了解“徒弟”的水平、能力等,及時用合適的語言和行為示范、指導。
如果和一位有經驗的教師在一起搭班,那很容易就能形成一種默契。而如果和新教師搭班,你就要指導他,培養他,想想用什么樣的溝通方式才能更好地指導他,還要給他作示范,同時還要培養自己和他之間的默契。當需要有人配合的時候,新教師不像老教師那樣可以表達得很清楚,所以我要很快地理解“徒弟”的要求,默契地配合他,這能很好地鍛煉我與別人配合的能力。〔D老師〕
老教師還要幫助新教師與保育員溝通,使兩者在班級工作中形成默契,建立班級管理的良好氛圍。
新教師會出現方方面面的問題,他出現的問題可能不僅影響他個人組織的活動,還可能影響到他與保育員之間的配合。如果他總是出問題,讓保育員在后面收拾爛攤子,保育員就可能會有意見。所以我這個“師傅”還要幫“徒弟”和保育員,讓他們之間配合默契。如果你要做好另一個教師的工作,要開導他,安撫他,你就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這對我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E老師〕
參考文獻:
〔1〕心理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心理學百科全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254.
〔2〕王春光.反思型教師教育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3〕劉捷.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252.
〔4〕陳修梅,儲紅玲.“教學相長”的時代內涵〔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112.
〔5〕徐燕蘭. 論交流、合作與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與職業,2006,(29):49.
〔6〕唐淑,虞永平.幼兒園班級管理〔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2.
Pair-up of New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A New Approach
for Professional Growth of Experienced Teachers
Hu Yiq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關鍵詞:班級學習經驗交流會;做法;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6-0089
班主任在班級內召開學習經驗交流會,是每學期必不可少的一項常規工作。然而,班級經驗交流會的傳統模式都是邀請達人(本校學習成績優秀的學長學姐或本年級和本班成績優秀的學生)圍繞各科學習方法、考試技巧、學習計劃等,拿著事先準備好的發言稿侃侃而談。而其他學生則靜坐恭聽。聽完發言熱烈鼓掌,這樣不斷地重復。最后,班主任做總結,鼓勵學生們大膽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取長補短。殊不知,發言者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是自己學習的切身體會、是否是網絡材料等疑問都無法驗證。作為聽者的其他學生是否真正受益?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又有多少幫助?
筆者認為既然是學習經驗交流會,重點應該在經驗的相互交流,發言者應該與聽眾學生之間互動、討論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甚至更多的思想和啟發。下面,筆者將介紹自己在召開班級學習經驗交流會方面的做法。
筆者通常將學習經驗交流會分三個階段進行。現概述如下:
一、準備階段
首先,要求全班每一位學生做好提問與被提問的準備。因為,不論是尖子生、中等生還是學困生在某科目的學習方法方面都有各自獨特的優點或合理性。學生們提問可以針對某一科或某幾科,也可以針對某一科的某個具體問題。對即將提問的學習方法、考試技巧等方面的問題要寫在筆記本上,并且根據平時學習過程中的觀察,備注該問題需要哪位或哪幾位同學解答,如果不確定讓哪位同學回答,在學習經驗交流會期間就向班會主持人(學習委員或擅長主持的同學)提出問題,在全班范圍內尋求解決的辦法。其次,充分利用好“托”,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困生的學習內驅力。作為教育者,我們都知道學困生是因為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而滯后。在準備階段,班主任在中等生或成績優異的同學中,確定幾位信任可靠的同學作為“托”,向班主任事先指定的學困生提問該學困生擅長科目的學習方法或策略。這樣,可以讓學困生體驗到成就感和樹立自信,并且會積極主動地參與經驗交流會,不要讓學困生認為學習經驗交流是尖子生和中等生的事,充滿失落而置身事外。當然,此事一定要保密,否則會適得其反,嚴重傷害學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后,班主任要做好對主持人的指導,寫好開場和結束串詞。既要讓學習經驗交流會氣氛熱烈而和諧,又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真正達到交流的目的。
二、實施階段
做好準備階段的各項工作后,學習經驗交流會就應該適時召開。此時應該把班會課的舞臺留給學生。開場時,主持人要簡明扼要地說明本次班會召開的原因和目的,讓同學們產生共鳴。只有這樣,學生們在班會過程中才能各抒己見、參與討論和分享各自的學習方法、考試策略、學習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等。緊接著,主持人要講明一些基本要求要求,如班會期間要集中精力,認真聆聽,做文明聽眾,積極投入,不得交頭接耳,私開小會,不得隨意走動,不得做與班會無關的事情、發言需舉手申請等等。并要求同學們記錄自己認為有用或受到啟發的方法和做法。接下來,班會進入正題,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個同學解答,集思廣益讓更多的人受益、受啟發。最后,主持人要根據班會召開的具體情況,對本次班會做總結,并號召學生們以本次班會為契機,在今后的學習中,互幫互助、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方法,因為學習方法需要自己在知識的構建過程中進行內化與積累。
三、反思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