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未成年健康保護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繼續實施巾幗創業、巾幗文明、巾幗平安、巾幗成才“四大工程”。
根據新時期的經濟特點,繼續鼓勵和指導廣大的婦女同志積極參加適合自身特點的創業活動。發揮自身優勢,給予婦女同志相關的技術指導和支持。
繼續打造“巾幗特色服務團隊”,積極組織巾幗義工活動,結合計劃生育特點,突出行業特色,為廣大的育齡群眾提供各類計生咨詢和技術服務。
扎實推進“四德”教育、文明新風、生態文明、和諧文化“四進家”。不斷深化以“十萬婦女學法律、十萬家庭創平安”為主題的平安家庭創建活動。
二、積極創建和諧家庭,重點推行婦女和未成年人的維權活動。
和諧家庭創建仍然是今年全區婦女工作的重點。抓住一個以上標準較高的示范點,推動示范點建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孝德文化”為主線,繼續深入實施以“我愛我家”、“鄰里一家”、“公益同行”、“和諧萬家”為主要內容的“四大”行動。全面促進特色樓院、和諧家庭、優秀家庭角色等評選活動的進行。
大力普及婦女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知識,鼓勵婦女和未成年人依法維權,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倡導尊重婦女、保護婦女、關愛婦女的風氣。堅決反對和制止家庭暴力,鼓勵廣大婦女用法、依法維權。幫助廣大婦女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積極用法律的武器保護婦女和未成年人的權益。
大力實施“母親教育工程”,加強家長學校建設,健全制度,實行規范管理,積極開辦父母課堂。積極實施“春蕾計劃”,與關愛女孩活動相結合,走訪慰問、結對救助貧困女童。設立婦女兒童維權中心,開通婦女法律咨詢熱線和女性健康咨詢熱線。開展“優秀婦女維權崗”和平安家庭創建活動。
三、大力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
大力開展以技術服務為重點的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努力實現讓育齡群眾人人享有優質的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服務的目標。嚴格落實計劃生育基本技術服務免費制度,指導育齡群眾落實安全、適宜、長效的避孕節育措施,完善查環查孕、健康查體和隨訪制度。全面運用指紋管理系統,確保全區長效避孕節育措施落實率、季度透查率和隨訪服務率均達到98%以上。
深入開展出生缺陷干預工作,強化優生五項檢測服務,引導新婚青年參加免費婚檢,全面推行唐氏綜合征篩查,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上半年集中組織開展出生缺陷干預宣傳教育活動,確定2月份為“唐氏綜合征免費篩查宣傳活動月”,大力普及出生缺陷預防知識,為全面開展好出生缺陷干預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深入開展直通車宣傳服務,大力宣傳計生政策和婚育新風。充分發揮人口學校、早期教育基地作用,切實提高育齡群眾的計生知識知曉率。加強基層群眾性人口文化陣地建設,深化婚育新風進萬家和關愛女孩行動,引導群眾樹立男女平等、少生優生等新型婚育觀念。
開展出生人口性別比專項治理活動,聯合衛生、藥監部門,嚴厲查處一批“兩非”案件,公開處理、公開曝光,杜絕人為干預孕育問題,促進出生人口性別比平衡。
完善利益導向機制。深入開展生育關懷行動,進一步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確保經濟發展成果優先惠及計劃生育家庭。繼續抓好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計劃生育基本技術服務項目免費、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特別扶助制度、計劃生育特困家庭救助制度的落實,積極推行獨生子女“雙全”保險、母嬰安康保險、補充養老保險、節育手術保險等各類保險。著力解決普惠性政策與計生優惠政策銜接問題,充分體現對計劃生育家庭適度提高、適度提前、適度增加原則,確保獨生子女家庭婦女和未成年人的權益。
積極與有關部門協作,推進市民化服務,落實流動人口、農民工計劃生育十項便民維權措施,解決流動人口在就業、就醫、定居、子女入托入學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1.加強社會保障。我市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各類服務機構協調發展、多種服務形式相互補充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初具雛形。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村留守老人、兒童健康保駕護航;加強教育均等化發展,為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提供智力支撐;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全民,報銷范圍擴大,報銷比例提高,進一步減輕留守老人兒童的醫療負擔;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穩步發展,實現了鄉有敬老院、縣有福利院的目標。
2.加大社會優待。65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城內公交車的規定得到較好落實;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制度城鄉全覆蓋。計生獎勵范圍擴大,失獨和獨生子女老人享受計生獎勵扶助和子女傷殘扶助。每年春節期間,全市各部門組織開展走訪慰問留守老人兒童活動,為留守老人兒童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
3.增強社會服務。我市各級開展了對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關愛服務的試點工作,如__區在__村、__村、__村、__村四個村開展了對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關愛服務的試點工作,由家庭困難的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向村委會、鄉鎮民政辦提出申請,區民政、衛生計生等部門調查審核,對確實存在生活困難的按困難程度通過臨時救助、大病互助等方式開展關愛服務,符合條件的納入低保。各級衛生計生部門在春節、“5.29”計生協會員活動日走訪時,計生家庭中貧困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納入走訪對象。同時,我市將敬老院改擴建和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納入市“民生100工程”考核內容,今年__縣內總投資5億元、總床位1600張的民營養老機構——融康樂養老養生產業園,年底啟動建設。
4.鞏固協會發展。老年協會蓬勃發展,老齡工作氛圍愈加濃厚,涉老服務窗口和服務行業深入開展“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大力提升服務質量。其中,__縣__社區管服中心、__縣教育局退協辦分別被授予“全國敬老文明號”和“全省敬老文明號”榮譽稱號。
1.法律規定尚不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關愛工作力量及資源分散在各部門,呈現碎片化的狀況,給依法統籌推進帶來困難,難以形成工作合力,有待進一步加強統籌和整合。
2.經費投入不足。目前的工作經費投入與工作需要不相適應,難以滿足工作需求。
3.存在工作盲區。未建立翔實完備、共享的農村留守老人兒童信息臺賬,在實行動態管理、精準施策上存在障礙,導致極少數需要扶助的工作對象沒有得到關心關懷,需要進一步完善基礎工作網絡,織牢網底工程。
1. 以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為契機,研究完善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的相關內容,進一步明確職責,加強考核評估,搞好統籌謀劃,形成黨委主管、政府執行、部門配合、社會幫扶的上下聯動工作格局。
2.盡快建立統一的、能共享的留守老人兒童信息庫,為動態、精準關愛保護留守老人兒童提供準確、有效的信息支撐。
內容提要
女職工是創造人類文明、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支偉大力量。女職工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國民素質的整體水平;女職工的作用和積極性的發揮,關系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進程;女職工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保障,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本文通過對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的發展產生,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的具體內容和目前存在的問題的描述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粗淺的看法,呼吁各級政府乃至全社會的重視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問題,進一步加強女工的勞動保護。
關鍵詞:女職工勞動保護內容問題對策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企業職工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價值準則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在企業改制過程中,由于法律、法規對職工的勞動保護特別是女職工的勞動保護規定的不夠明確,因而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對女職工勞動保護不力甚至侵犯女職工合法權益的案件。我國女職工已占職工總數的近一半,忽視對女職工的勞動保護,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會引起社會不安定。它不僅僅是涉及勞動保護的法律問題,而且是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本文就女職工在勞動和工作中的安全與健康的特殊勞動保護措施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為什么要對女職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一)女職工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需要實行特殊勞動保護
女職工和男職工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不同,如婦女生長發育機能、生理機能(血液循環、呼吸等機能),對外界環境的反應機能(基礎代謝,對高溫、寒冷等條件的承受機能)與男子不同,體力一般比男職工差,特別是女職工“四期”有特殊的生理變化現象,所以女職工對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有毒有害因素一般比男職工敏感性強,如對一些毒物特別是脂溶性毒物女性吸收力高于男性。另外高噪音環境、劇烈振動、放射性物質等都能對女性生殖器和生殖機能產生有害影響。因此要做好和加強女職工的特殊保護工作,避免和減少勞動生產過程給女職工帶來的危害,更好地發揮女職工的生力軍作用。
(二)對婦女的特殊勞動保護,關系到我國下一代健康體質的延續
女職工擔負著撫養下一代的重任,在工作中如果不重視勞動保護,不但損害女職工的健康,而且會影響下一代的健康。如持久的立位兼負重作業,使腹壓增高,骨盆肌肉、韌帶松馳,引起子宮脫垂;未成年女工持久立位作業或步行,并伴有重體力勞動時,將影響骨盆的正常發育,引起骨盆狹窄或發生扁平骨盆;有些毒物可引起月經障礙,妨礙胎兒的正常發育引起流產、早產、死胎等;處于哺乳期女工,某些毒物進入體內后,可隨乳汁分泌排出,以致嬰兒發育不良,患病率增高等。因此女職工特殊保護工作關系到我國下一代人口素質,是優生優育的重要保證。
二、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具體內容
對女職工實行勞動保護,是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一項法律制度。我國根據憲法保護婦女的原則,為了保護婦女在勞動中的特殊權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過一些行政文件,指導各地加強女工的勞動保護工作。各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也過一些規定。各單位根據這些規定,也制定了不少措施保護女工的特殊權益,建立了一些女工保護制度。近年來,在加強我國勞動法制的建設過程中,女工勞動保護的法律保障受到重視。國務院于1988年7月21日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于同年9月1日開始實施。這是建國以來第一個正式實施的婦女勞動保護法規。各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根據這個規定,陸續制定了一些條例和辦法,使我國女職工的勞動保護工作有了較為明確的法律依據。1995年1月1日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章專章規范了女職工的特殊保護。1990年勞動部頒發的《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對女職工在勞動保護方面作出了具體的特殊的保護規定。
國家對女職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基本任務是防止職業有害因素對女職工的健康及生殖機能的不良影響,保護女職工健康并能繁育健康的下一代。具體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一)安排女職工從事無害女性生理機能的工作
《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規定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有礦山井下、森林業伐木、歸楞及流放作業;《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標準中第Ⅳ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建筑業腳手架的組裝和拆除作業,以及電力、電信行業的高處架線作業;連續負重(指每小時負重次數在6次以上)每次負重超過20公斤,間斷負重每次負重超過25公斤作業。”
女職工“四期”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如下:
(1)經期:高空、低溫、冷水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2)孕期: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女職工禁忌從事鉛、汞、苯、鎘等作業場所屬于《有毒作業分級》標準中第Ⅲ、Ⅳ級的作業,制藥行業中從事抗癌藥物及已烯雌酚生產的作業,放射性物質超量,人力進行的土方和石方作業,第Ⅲ㈩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伴有全身強烈振動的作業,高處作業等。
(3)哺乳期:作業場所空氣中鉛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鎘、鈹、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已內銑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環氧已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質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的作業;第Ⅲ㈩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作業場所空氣錳、氟、溴、甲醇、有機磷化合物、有機氯化合物的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的作業。
(二)做好女性生理機能變化過程中的勞動保護
1、不得在女職工懷孕期、產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資,或者解決勞動合同。
2、女職工懷孕期間,所在單位不得在正常勞動日以外延長勞動時間;對不能勝任原勞動的,應當根據醫務部門的證明,予以減輕勞動量或者安排其他勞動。懷孕七個月及以上的女職工,一般不得安排其從事夜班勞動;在勞動時間內應當安排一定的休息時間。懷孕的女職工,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應當算作勞動時間。
3、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產假。女職工在哺乳期內,所在單位不得延長勞動時間,一般不得安排其從事夜班勞動。女職工比較多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以自辦或聯辦的形式,逐步建立女職工衛生室、孕婦休息室、哺乳室、托兒所、幼兒園等設施,并妥善解決女職工在生理衛生、哺乳、照料嬰兒方面的困難。
三、目前我國企業執行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法律對女職工特殊保護作了規定,但是在現實中,能夠真正做到依法履行法律對女職工的保護卻并不是一件易事。近年來,女職工特殊勞動權益受損的事件不斷見諸報端。全國總工會女工部的一項權威調查也顯示,女職工勞動衛生、職業安全及健康保健問題堪憂。突出問題有:
1、女職工“四期”得不到保護。2003年10月,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協調組牽頭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的一次《婦女權益保障法》實施情況的抽樣調查顯示,我國有78.5%的婦女在經期沒有受到特殊保護;40.1%的婦女在孕期沒有受到特殊保護;25.6%的婦女在哺乳期沒有受到特殊保護。甚至經期還在從事高空、低溫、冷水作業和三級強度的體力勞動;懷孕七個月以上還要上夜班等。一些非公有制企業則大多不承擔女職工孕期保護。有的企業干脆就在合同上明確規定,女職工在聘用期間不得懷孕生育。寧波市女職工委員會曾對31家非公有企業的調查數據表明,31家企業有13家企業女職工懷孕不能報銷定期產前檢查費,9家企業從來未進行過婦科病檢查,9家企業規定懷孕7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仍要做夜班或加班加點,且沒有安排1小時的工作休息時間,許多企業也沒有按規定執行哺乳期待遇。
2、女職工產假待遇難以落實。大多數非公有制企業則根本不參加生育保險,也不執行《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因此女職工不僅產假工資無保障,生育費用得不到報銷,甚至連哺乳時間都沒有,或者將哺乳時間累計從工資中扣除。
3、一些非公有制企業女職工勞動衛生、職業安全狀況令人擔憂。女職工長期在有毒有害的環境中工作,塵、毒、噪音嚴重超標;因急性中毒、爆炸、火災等造成女工死亡或致殘的事件時有發生,嚴重侵害了女職工的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
分析存在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法律不健全。從法律上來講,我國對女職工的勞動保護是有法可依的。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在現實中,侵犯女職工權益的現象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加上法律、法規規定的尚不盡人意,而且有些規定又滯后于社會形勢的發展,致使在保護女職工合法權益方面出現漏洞,也給在女職工勞動保護方面出現了“無法可依”的局面。
2、制度不健全。目前,在我國許多企業均沒有健全建立女職工勞動保護機構,也沒有建立相應的制度,盡管各地都設有婦聯,但能夠到此投訴伸冤、請求法律援助和保護的畢竟是少數,由于婦聯的職能限制,在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她們有時也是束手無策。盡管《勞動法》也規定了勞動爭議仲裁制度,但仲裁機構對這類案件受理和裁決一般都有從企業利益著想,甚至受到非法干預,即使訴訟到法院,處理結果往往也有不盡人意。更有甚者,有的單位在女職工訴諸法律時,采取的措施是處分、開除甚至詆毀名譽,進行人身攻擊,嚴重地侵犯女職工的合法權益。
3、女職工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封建宗法制度對婦女的毒害可謂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的思想不僅存在于男人的腦海中,也存在于女性的心靈里。很多女職工當自身的特殊保護權益受到侵犯時,她們寧可自己受氣,也不愿意訴諸法律,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
四、維護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的對策
(一)加快女職工特殊保護法律法規立法步伐
女職工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大多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出臺的,法律法規的滯后不能涵蓋現實的情況,法律缺乏可操作性和明確具體的規定,導致運用同一法規,因認識上的不一致而執法上的不統一。如“不得解除勞動合同”問題,理解上不難,但操作上、執行上就比較困難。企業給職工換崗位,崗位不同待遇不同,不同意換崗位,協商不成給點補償就可以解除合同,因為懷孕就變換崗位的理由不能成立,這對女職工的保護明顯不利。這就要求《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要有個細則,或是對其條款進行修改、補充。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中的一些條款已經不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內容和措施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執行中有一定的問題。如《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中“不得在女職工孕期、產期、哺乳期降低基本工資或解除勞動合同”“產假工資照發”等條款,由于工資制度的改革,工資結構的調整,“基本工資”的概念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基本工資,且差距較大,執行中問題不少。因而急需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步伐。
(二)建立有效的維權機制,從制度上保證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得到落實
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涉及資金、設施、管理等方方面面,其貫徹落實需要各級政府各個部門、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共同關心和努力。要健全女職工勞動保護專門機構,使女職工勞動保護做到有章可循,伸冤有門。建立專門的咨詢監督部門,督查女職工勞動保護情況,使侵犯女職工的合法權益的人和企業沒有生存之地;建立仲裁機構和婦女“維權法庭”,專門受理裁決女職工勞動保護的案件,將這類案件區別于其他民事行政案件。
各級行政及工會要同心協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維權機制。將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與職代會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結合起來,與企業實行的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結合起來,與行政安全生產結合起來,與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結合起來,建立起有效配套、相互制約、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企業維護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機制。同時,應配備一支不僅有事業心,有為女職工服務的熱情和奉獻精神,還有較高的理論政策水平和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專業知識的德才兼備的女工干部隊伍,使廣大工會女工干部敢于維權,善于維權,真正成為維護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的代表者。
維護女職工勞動權益的行政部門,應加強勞動監察的力度,實現源頭維權。在鑒證勞動合同的同時,糾正在合同期限、勞動權益、解除條件等方面侵害女職工利益的約定和條款;在審查集體合同的同時,重點審核有關企業女職工的工作時間、休息休假、衛生保健、保險福利等內容;加強勞動用工年檢制度,對企業女職工超強、超時勞動,違反男女同工同酬及在孕、產、哺乳期內解除勞動合同等違法行為,依法予以處罰。
各級婦聯要明確維護企業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和特殊利益是婦聯組織的職責,積極了解所在市(縣)、區企業的規章制度,了解企業有關保護女職工權益的情況,必要時要參與企業勞動爭議的調解工作,從制度、規范上、從企業的行為上實現維權。
發揮社區作用,共同關心女職工。隨著改革的深化,企業經營機制的轉化,如何保證閑散在社區的下崗、協保人員的特殊勞動保護,成為企業工作的難點。為此,呼吁動員社區力量,發揮社區作用,共同關心下崗、協保人員的特殊勞動保護,使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得到真正落實。
(三)增強女職工自我保護意識
廣大女職工應立足本職,努力工作,以自己無可挑剔的業績,贏得自信,贏得他人的尊敬。要加強學習,特別是認真學習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的法律法規,增強執法守法的責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當自身合法利益受到侵犯時,大膽掙脫束縛自己的封建枷鎖,拿起法律利器捍衛自己。
總之,女職工是勞動者中的特殊群體,法律上對女職工給予特殊保護是由女職工身體條件和所負擔的任務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對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有利于國家的興旺發達,民族優秀體質的延續。為此,本文呼吁各級政府及至全社會共同重視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問題,進一步加強女工的勞動保護。
參考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關鍵詞】食品安全問題;發達國家經驗;建議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涉及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既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又關系社會和諧穩定。我們應清醒面對食品安全問題,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構建我國食品安全體系。
一、我國食品安全面臨問題
從全球化角度科學地審視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背后,是食品安全所面臨的、需要跨越的深層次問題。
(一)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和顯示度高
在我國,每天要加工近11億公斤的食品使源頭污染難以避免,且易于傳遞到整個產業鏈。在工業化進程中,對土地、水源的污染加速,來自源頭的污染不可避免地傳遞到整個食品工業的產業鏈,且短期內難以有效化解。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劑、農殘和獸殘等方面出現問題,但隨著我國對食品中農殘、獸殘和食品添加劑等使用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食品中這類有害化學物質的污染率不斷下降。相反,由于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食品生產模式及飲食方式的改變、食品流通的日益廣泛、新的病原體的不斷出現、細菌耐藥性的生產等,使食品,尤其是動物性食品,被病原體體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一方面傳統的食品污染問題繼續存在,如沙門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農藥污染和寄生蟲污染等;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出現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問題在我國同樣突出,如大腸埃希菌已在國內多個省發生了嚴重的爆發流行等。全國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5年來所獲監測數據也表明,食品中農殘和獸殘的污染及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的病原體污染連年以較快速度上升。
(二)生產方式分散,流通環節不規范,加劇了原料溯源的難度
中國的農業分散于千家萬戶的農民當中,而中國的食品工業在快速的集中。一個龐大的食品工業要面對著一個上千家農戶提供的原料,即散點式溯源,因此,在食品安全產業鏈梳理中,企業溯源的難度極大。分析自2008年以來,中國所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黃曲霉毒素”事件,均發生于產業鏈的前端,即原料的控制。另外食品流通環節經營秩序不規范,一是位數眾多的食品經營企業小而亂,溯源管理難,分級包裝水平低,甚至違法使用不合格包裝物。二是有些企業在食品收購、儲藏和運輸過程中,過量使用防腐劑、保鮮劑。三是部分經營者銷售假冒偽劣食品、變質食品。還有的在農村市場、城鄉結合部及校園周邊兜售無廠名廠址、無出廠合格證、無保質期的“三無”食品、假冒偽劣食品,嚴重危害城鄉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
(三)快速發展中的失衡及盲目求利當中的失律
中國食品工業用持續30年的高速走過了發達國家食品工業的百年歷程。而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正暴露了中國食品工業在高速成長當中致命的短板。食品安全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僅僅是食品安全的問題,更是較多地濃縮了現階段社會發展中的急功近利及誠信的缺失。企業違法生產、加工食品現象不容忽視。一方面,少數不法分子違法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摻假制假,影響惡劣,另一方面,我國現有食品行業整體素質仍處于較低水平,衛生保證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當大的比例,有的從業人員甚至未經健康體檢,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無證無照生產加工食品行為屢禁不止,給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隱患。另外隨著食品工業的迅速發展,大量食品新資源、添加劑新品種、新型包裝材料、新工藝以及現代生物技術、酶制劑等新技術不斷出現,造成直接應用于食品及間接與食品接觸的化學物質日益增多,已經成為亟待重視和研究的問題。隨著食品安全科技的發展,傳統加工工藝的食品也不斷被發現具有安全隱患,如油炸淀粉類食品的丙烯酰、油條中的鋁殘留等安全性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信心。
(四)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滯后檢測水平低
我國有國家、行業、地方、企業等不同的食品行業標準等,數量都超過千項;國家標準又分衛生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基本形成了一個由基礎標準、產品標準、行為標準和檢驗方法標準組成的國家食品標準體系。但我國的食品標準,無論與食品安全形勢的實際需求、還是與國際食品安全基本標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分布在農業部、衛生部、國家質檢總局等多個政府部門,多部門從事同一種行為的管理,切入點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來稀缺的資源更加捉襟見肘,影響了食品安全的監督力度和震懾威力。新的快速、靈敏的檢測手段,如基因探針、多聚酶鏈反應等分子生物學技術已應用于食源性病原體檢驗,但在我國仍主要用于研究單位。
(五)風險交流已成為中國食品安全的短板
食品安全保障隊伍素質有待提高。食品生產、經營與管理機構中懂得食品安全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極其匱乏,食品生產部門、各類農貿市場、食品市場的管理機構中既懂宏觀管理又懂得專業知識、能為消費者把好食品安全衛生關的技術人員也極其匱乏。社會對食品安全專業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關專業卻已經萎縮和消亡,缺乏高素質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檢驗檢測隊伍,科技成果和技術儲備嚴重不足。鑒于此,無法對與食品安全技術有關的法規、標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缺乏監測網絡和實驗室分析手段。在我國,構成食品安全的三大體系當中,風險交流是最大的弱項。主要表現為:公眾科普嚴重缺失,被忽視;危機事件發生時風險交流的缺位;對食品安全的宣傳存在許多非科學因素。
二、發達國家食品安全監管經驗
發達國家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發達國家建立了比較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形成了一些比較成熟的監管措施,促進了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
近年來,西方多數發達國家適應世界貿易組織需要,為了合理利用食品安全技術和監管資源,提升國家食品安全危險性評估能力和國家食品安全體系,將兩個或多個部門擁有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及其資源歸于一個部門或機構,實行統一管理,建立統一的健康保護機構,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政策法律體系,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檢驗技術資源體系。新西蘭于2002年7月將農業林業部和衛生部合并成立了新西蘭食品安全局,承擔全部食品安全責任,擁有新西蘭國內食品安全、食品進出口和食品相關產品的監管權,其管理職責覆蓋國內市場食品銷售、動物產品的初加工以及由政府出具的相關出口證明、農產品的出口、食品進口、農業投入品(如農藥和化肥)以及獸藥的管理,并制定行政管理規定。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規體系
西方發達國家大多建立了涵蓋所有食品類別和食品鏈各環節的法律體系。從1906年美國第一部與食品有關的法規--《食品和藥品法》以來,美國政府制定和修訂了35部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法規,其中直接相關的法令有7部。這7部法令既有綜合性的《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令》、《公共衛生服務法》、《食品質量保護法》,也有非常具體的《聯邦肉類檢查法》、《禽類產品檢驗法》、《蛋類產品檢驗法》、《聯邦殺蟲劑、殺真菌劑和滅鼠劑法》。歐盟為統一并協調內部食品安全監管規則,三十年來陸續制訂了《通用食品法》、《食品衛生法》等20多部法規,形成了強大的法律體系。歐盟還制訂了一系列食品安全規范要求,主要包括動植物疾病控制、藥物殘留控制、食品生產衛生規范、食品實驗室的檢驗、進口食品準入控制、出口國官方獸醫證書規定、食品的官方監控等。
(三)推行信息公開制度
西方發達國家十分重視公眾的知情權,強調“保持每一步政策制定過程中的透明性”。美國政府建立了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統,通過定時食品市場檢測等信息、及時通報不合格食品的召回信息、在互聯網上管理機構的議案等,使消費者了解食品安全的真實情況,提供平臺讓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管理,并加強對媒體的管理,要求媒體以客觀、準確、科學的食品信息服務于社會,不得炒作新聞,造成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恐慌。允許國內外的任何個人和單位獲得政府決策依據的信息,并進行評論。歐盟將食品安全管理局實施的環境風險評估、人類與動物健康安全風險評估結果以及其他的一些科學建議向公眾公布,管理委員會舉行的會議也允許公眾參加,并邀請消費者代表或其他感興趣的組織來觀察管理局的一些活動,使公眾可以廣泛獲取該局掌握的文件和信息。
(四)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
西方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監管強調從農田到餐桌整個過程的有效控制,并實行問題食品的追溯制度。監管環節包括生產、收獲、加工、包裝、運輸、貯藏和銷售等;監管對象包括化肥、農藥、飼料、包裝材料、運輸工具、食品標簽等。美國實行一種食品安全由一個部門負責,責任主體很明確,容易操作。歐盟通過建立食品追溯制度和追蹤機制,全程監管食品生產和銷售狀況。比如,歐盟規定牲畜飼養者必須記錄包括飼料的種類及來源、牲畜患病情況、使用獸藥的種類及來源等信息并妥善保存。屠宰加工場收購活體牲畜時,養殖方必須提供上述信息的記錄。屠宰后被分割的牲畜肉塊,也必須有強制性的標識,包括可追溯號、出生地、屠宰場批號、分割廠批號等內容,通過這些信息,可以追蹤每塊畜禽肉的來源。
(五)建立食品質量技術標準和完善的食品質量認證制度
歐盟大部分國家規定,凡出售的食品必須有標簽,并規定必需標注的內容如正確的名稱、組成部分、純凈量、批量號碼、最長使用期、使用說明、生產者,以及一些特別的條款,違反規定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會受到嚴厲的法律懲罰。法國有一套完善的認證制度,一個食品生產者或經營者最基本的要有農場認證或生產企業認證或經營商的認證。同時,實行兩種認證和標識模式,一是政府統一管理的認證和標識,二是各大超市自我管理的認證和標識。以最大的超市家樂福為例,其食品質量認證標識(FQC)已成功實施15年,在家樂福超市的銷售柜里,有FQC標識的食品約占30%。
(六)充分發揮消費者的作用
歐美等國家非常重視消費者在食品安全監管,特別是法規、政策制定過程中的作用,充分聽取消費者建議,確保其工作能真正維護消費者利益。美國在立法和修訂過程中都允許并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立法機構通常發表一個條例提案的先期通知,提出存在問題和解決方案,征詢公眾意見;在最終法規發表前,要為消費者提供開展討論和發表評論的機會;當遇到特別復雜的問題,需要立法機構外的專家建議時,立法機構還將根據需要通過非正式信息途徑召開公眾會議,收集消費者對特定問題的看法。如果個人或機構對立法機構的決策提出異議時,還可以向法庭提出申訴。
三、完善我國食品安全體系的建議
切實擔負起保障食品安全的政治責任,我們建議采取以下措施完善我國食品安全體系,努力開創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強食品安全法律建設和法制管理
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強國外食品安全法律標準的研究、消化,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立我國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地方法規、行政規章、規范性文件等多層式法律體系,探索和發展既和國際接軌,又符合國情的理論、方法和體系。
(二)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體系、宏觀調控體系和管理體制
我們可借鑒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做法,針對我國國情來建立農業管理部門與食品工業管理部門合一,對農業和食品工業實行一體化管理的機構。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做法充分說明,無論是從源頭抓起、全程監管,還是完善法規、嚴格標準,也無論是機構健全、監管到位,還是質量認證、追根溯源以及加強檢測、市場召回,都離不開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必須突出和強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地區食品安全的責任,切實發揮政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作用,推進食品安全工作順利開展。通過機構改革,合理劃分職能,建立機構相對統一、權責相對集中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變現有食品安全監管存在的“部門分割、政出多門、多頭管理、效率低下”的不利局面。
(三)加快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
建立起我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使我國食品安全邁上一個新臺階。在制度規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監管體制、征信制度、評價制度、披露制度、服務制度、獎懲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特別是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把食品監管落實到食品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歐美國家在食品安全監管中,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強調對生產、收獲、加工、包裝、運輸、貯藏和銷售等環節實行全過程監控,避免任何重要環節的缺失可能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沖擊;對化肥、農藥、飼料、包裝材料、運輸工具、食品標簽等實行全方位的監管,預先防范可能對食品安全構成潛在危害的風險。這是發達國家食品保障體系成功運行的基礎,也是我國必須學習借鑒的重要經驗。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任何一個環節的紕漏都可能最終影響到食品的安全。因此,無縫隙監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在美國,一種食品的安全由一個部門負責,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責任主體明確。美國食品生產企業廣泛實施《通用良好生產規章》(GMP)及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體系(HACCP),對影響食品安全的各種要素進行控制,包括對食品生產企業的建筑物、設備、裝備、裝置等提出明確的要求。
(四)規范食品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深化
將整頓和規范食品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和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實施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嚴格執法,對違反《食品衛生法》制售假冒偽劣食品,坑害消費者的不法生產經營者堅決查處,有力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活動,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體系、食品安全預警和控制體系、食品安全監管和衛生監督體系三大目標以及具體指標,同時從經費、人員、組織、管理等方面落實目標實現的保障措施,為食品衛生監督工作明確工作的重點和努力的方向。
(五)加強現有法律法規的懲罰力度,依法加強權力監督,實施對食品安全的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