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河水污染治理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治理目標
1、2014年底渭河流域水質控制目標
在生態基流保障的前提下,渭河干流段水質基本達到Ⅳ類(即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30毫克/升,氨氮1.5毫克/升),實現水質基本變清。
2、2014年底在上游水質達到控制目標的前提下,渭河干流斷面水質基本達到Ⅳ類,胭脂河按照新區規劃確定的功能區達到水功能區劃要求。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嚴把項目準入、堅決淘汰關閉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高污染企業
堅決淘汰關閉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高污染企業;淘汰工藝落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對沒有能力進行污染治理、達標無望的排污企業要實施關閉;嚴格環境準入,禁止審批印染、造紙、果汁等高耗水、高排污項目以及對水環境有較大污染的化工企業。鼓勵經營狀況不佳、治污難度大的重點排污企業實施關閉或轉產。按照新頒布的《黃河流域(段)污水綜合排放標準》(DB61/224
-2011)督促排污企業對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2012年6月前不達標的實施停產治理。年內完成省造紙廠關閉工作。
(二)抓好工業污染防治和管理
在不斷加強污染源監管的同時,積極督促重點排污企業對現有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督促華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開工建設污水升級改造工程,力爭2012年8月底完成進行調試運行;對已完成污水升級改造工程的興包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廢水深度處理、提標改造工程、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綜合廢水治理工程、市晁莊實業公司屠宰污水處理及配套設施工程,2012年6月30號完成驗收;對新建、擴建涉水企業,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確保我市工業企業水污染物達標排放。對不能按照《黃河流域(段)污水綜合排放標準》達標排放的企業,依法實施限期治理,掛牌督辦。
(三)開始建設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提高城鎮污水處理率
市城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為日處理污水5萬噸,中水4萬噸。2009年8月24日正式投運以來,運營良好。2011年對一期除磷、脫氮進行提標改造,已進入調試運行,2012年6月30日前通過竣工驗收。為了解決我市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力爭2012年4月開工建設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2013年底主體工程完工,2013年底建成投運。加大污水管網和中水處理能力建設,開工建設8.7公里的城市污水管網改造工程,污水處理廠中水項目投入運行,提高污水收集率和中水利用率。
(四)加強畜禽養殖監管,切實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加大配方施肥推廣力度,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減少不合理施肥,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完善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按照村收集、鎮(辦)轉運、縣處理的方式,解決鄉村垃圾污染問題;推廣綠色生態養殖模式,發揮發酵床養豬技術的示范作用,降低養殖過程中污染物排放和單位能耗。實施農村沼氣工程、有機肥加工示范工程建設,推廣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重點解決畜禽糞便污染帶來的環境問題,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無害化、資源化利用。加大市星光良種豬繁養殖有限公司生豬養殖、糞便和秸稈無害化加工的營運管理,2012年6月完成項目驗收;力爭2013年5月開工建設市趙村桑園興農奶牛養殖場糞便和秸稈無害化加工工程。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渭河治理綜合決策機制
市政府設立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環保局、考核辦、發改局、工發局、監察局、財政局、住建局、農林局、水利局、國土局、商務辦、電力局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楊文博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具體日常工作。同時,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實行市級領導包抓、部門協抓,共同推進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二)嚴格責任考核,認真實施渭河治理獎懲機制
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責任主體,要設立相應的工作機構,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制定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將污染防治目標和任務進行層層分解,逐級落實,措施和項目負責到人。要加強目標責任考核,從2012年起,全市要將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實施定量和定性考核。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并作為考核各級領導班子政績的重要內容和干部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
(三)加強部門聯動,合力推進渭河治理向縱深發展
市發改局要做好重大污染治理項目的立項和國債資金的申報推進工作;市工發局要做好重污染企業的淘汰關閉工作;市財政局要積極做好污染治理的資金保障;市監察局要做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和責任追究;市考核辦要將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實施定量考核;市環保局是渭河污染治理的職能部門,要抓好污染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信息報送和污染源監督管理、執法檢查等工作,并做好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營管理工作;市住建局要做好城鎮污水處理項目配套設施建設工作;市水利局在重點做好渭河生態基流保障、水土保持控制河流輸沙量和含沙量減少的同時,要嚴格控制入河口審批,按照三道控制線(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的管理要求,健全渭河區界斷面的水文監測管理體系,并配合環保部門做好污染源監控機水質監測,共同做好渭河污染物總量考核及生態補償工作;市農林局要抓好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工作,負責流域內植被恢復與保護;市工商局要及時吊銷淘汰關閉企業的營業執照,取締無照違法生產和違法排污企業。各部門要認真履行好各自職責,形成政府主導、環保統籌、部門聯動、分工協作、合力推進的機制。
根據會議安排,我就今年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發言,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
目前我們正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其科學發展觀中的一個重要內涵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不能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當代人的利益滿足而砸掉子孫后代的飯碗。因此,我們要以這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
二、以*河水污染事件為教訓,徹底關停小規模淀粉企業。
*河水污染已引起國務院和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究其污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縣包括粉條廠在內的小淀粉企業污染成為焦點問題,據實地調查,我縣共有粉條加工企業48戶,小淀粉加工企業3戶,規模以上淀粉企業4戶。我們要以此為教訓,嚴格按照省、市的要求,采取關小扶大、關污染不關產業的政策措施,徹底關停51戶小淀粉企業。對4戶規模以上淀粉企業嚴格按照環保“三同時”要求,進行污染治理,確保其達標排放。
三、以縣城飲用水源安全為重點,依法整治畜禽養殖業污染。
近兩年,我縣生豬養殖業迅猛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大小規模養豬戶近200家,這些企業均不具備環保條件和要求。因此,我們要以縣城飲用水源安全為重點,依法從嚴整治全縣所有畜禽養殖業污染,對有條件和有一定規模的養豬企業,要求限期新上污染治理設施,對無條件無能力的小養豬戶,堅決依法予以關閉,從而確保縣城飲用水源安全和河流出境斷面水質達標。
四、以企業污染治理為載體,確保完成污染減排任務。
為確保完成二氧化硫當年減排0.6%和化學需氧量減排5%的目標任務,對大金山水泥公司進行煙塵粉塵治理并通過市上驗收;對縣精淀粉廠和朱店銀海、宏達以及南湖成林淀粉公司,強制性進行污染治理,并通過市上驗收;對縣城部分小采暖鍋爐進行強制性關停或拆除。
五、以生態示范創建為龍頭,扎實開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我縣爭創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已進入尾聲,為迎接明年國家驗收,今年確定的通化、楊河、南坪、盤安、永寧、臥龍六個鄉,要嚴格按照《實施方案》和創建標準進行創建,年底通過市上驗收,其它已通過市上驗收的鄉鎮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內容,收集充實資料,確定好的亮點,為國家驗收做好準備。另外各鄉鎮要各抓一個生態示范村,上報通過省、市和國家驗收命名。
以此為龍頭,扎實開展農村環境保護,每個鄉鎮要抓好一個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村,在朱店新建一個中心環保所,推廣生物養殖技術,建成通化康莊、朱店金鎖兩個養豬公司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項目并通過市上驗收。
六、以務實的工作作風為保障,全面完成責任書考核目標。
【關鍵詞】三岔河流域 污染現狀 防治對策
我國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對流域污染防治進行研究,通過實施總量控制指標的方式,采取工業廢水治理、生活污水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生態恢復等方式進行了云南滇池流域、松花江流域、太湖流域的治理,取得了一些效果,逐步遏制住了水質惡化的趨勢。目前我國流域污染防治的方法逐步從單個工業污染源治理向城鄉生活污水治理、農業污染源治理、生態治理轉變,從污染源控制向污染防治轉變。
一、三岔河流域水質現狀
六盤水市2010年—2012年河流水質監測結果表明,市中心城區的水城河超標情況最為嚴重,除窯上斷面達標,其余斷面常年超標嚴重。超標斷面主要污染物為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石油類等。
二、三岔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情況
工業廢水排放情況。六盤水境內三岔河流域煤礦、鋼鐵、建材、化工、有色、輕工業等污染源單位共162家,2011年工業廢水排放量1780.29萬噸,工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833.97噸,工業氨氮排放量107.11噸,石油類排放量17.78噸。工業固體廢物排放情況。2011年,六盤水境內三岔河流域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687.07萬噸,綜合利用量328.52萬噸,處置量306.42萬噸,貯存量52.13萬噸。城鄉生活污水排放情況。2011年,流域內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為4695.10萬噸,其中COD 25720.97噸、BOD5 798.46噸、氨氮3143.67噸、TN4327.65噸、TP302.12噸。城鄉生活垃圾排放情況。2011年,境內三岔河流域產生生活垃圾共163301噸,其中鐘山區72620.4噸,水城縣43055.4噸,六枝特區47625.2噸。農用化肥、農用塑料薄膜和農藥使用情況。流域內農村農用化肥(折純)使用量共8062噸、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共144噸、農藥使用量共62噸。畜禽養殖污廢水排放情況。2009年,流域內畜禽養殖廢水、糞便的排放量分別是39312噸、13390噸;COD的排放量達654噸,TN的排放量達74.5噸,TP的排放量達6.5噸。
三、水體水質變化趨勢分析及預測
2015年排放污染物占比情況表
四、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議
(一)三岔河治理目標
到2015年,流域內企業主要污染物實現排污濃度和總量控制雙達標;城市中心區及沿岸村寨突出的生活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治理;貫穿市中心城區響水河得到有效治理;三岔河兩岸生態建設工程取得較大進展;境內三岔河各斷面水質達到相應功能區標準要求,三岔河水資源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二)治理措施
治理流域工業企業。工業污染治理首先取締規劃范圍內無證無照配煤廠和泥煤臨時堆場,按照《六盤水市煤炭洗選行業治理整頓實施方案》取締60萬噸以下洗煤廠;加強環境監管,確保煤礦礦井廢水全面穩定達標。
強化城鄉生活污水處理。一是對已建成的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加強運行管理,確保穩定達標,使污水處理廠運行達到設計處理能力,并完善市污水處理廠、雙水污水處理廠、德塢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收集管網。二是在三岔河流域內重點建制鎮新建與其相適應的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管網;積極探索農村散居村落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分年度實施修建人工濕地項目。
進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妥善處置城鄉生活垃圾,防止生活垃圾直接或間接進入三岔河污染水體。引導流域內畜禽養殖業走生態養殖道路,減少畜禽廢水直接排放。
固體廢物污染治理。固體廢物污染治理重點是對土鋅冶煉廢渣和煤矸石等固體廢物進行整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鼓勵企業利用粉煤灰、煤矸石、脫硫石膏、高爐水渣等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作為原料生產建材,變廢為寶。
實施生態建設。流域內河流兩岸的主要鄉鎮因地制宜、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實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開展治理石漠化治理工程,保護好地質地貌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護土壤生態環境。
五、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六盤水市境內三岔河干流及其支流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其中以市中心城區的響水河超標現象最為突出。超標斷面主要污染物為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預測2015年各項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出治理措施:治理流域工業企業、強化城鄉生活污水處理、進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開展固體廢物污染治理、實施生態建設。從組織保障、制度保障、資金保障三個方面提出工作建議。
(二)展望
三岔河普定以上河段是水利樞紐工程的基本水源,目前三岔河部分斷面不能穩定達標,隨著流域人口增長、經濟社會迅速發展,超過了三岔河的承載能力。因此,三岔河的污染防治工作必須得到高度重視,上升到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從多個途徑開展污染防治工作。
參考文獻:
[1]徐祖信. 河流污染治理規劃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2]周鑫,王心源.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J].資源與環境,2007.
[3]白妙馨,石蕾,魏敬鋌,劉文民. 內蒙古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對策研究[J].北方環境,2012.
[4]趙雁冰.廣元市嘉陵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2007.
一、工作目標
到年底,確保我區斷面、橋斷面出水水質穩定達到魚類生長目標(化學需氧量不超過45mg/L,氨氮不超過4.5mg/L);廢水直排企業執行《省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修改單要求,即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濃度限值分別不得超過50mg/L、5mg/L。
二、工作要求
1、各街辦、開發區、管理區委員會、區直有關部門對轄區內所有涉水企業加強監管,做到每月現場檢查一次。對影響化肥溝、大圩河污水水質的工業、生活廢水進行嚴格督查,確保不發生偷排高濃度污水事件。加強對河西岸、河河道兩岸的巡查,杜絕私設排污口、偷排污水行為。
2、要求所有涉水企業的污水處理站采取措施,加大中水回用率以減少外排廢水量,對外排廢水不能穩定達標的涉水企業實施限期治理,并按規定時間及要求進行建設,確保外排廢水中各類污染物指標達到《省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修改單要求,即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濃度限值分別不得超過50mg/L、5mg/L。
3、涉水企業及廢水直排環境的企業必須在排污口按規定建立和完善生物指示池,要把生物指示池作為污染治理設施的重要內容,保障其穩定運行,未經許可不得擅自停運,如確需停運的須向市級環保部門報批,并在排污口安裝在線監控等生態監管設施,形成市、區、企業三級聯網。
4、對外排廢水不能進入污水處理廠的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術釀造有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實施限期治理,污水處理設施提升改造工程必須于年12月前完成,并按規定要求在排污口設置生物指示池,確保出水水質達到規定的排放標準。
三、保障措施
一、指導思想
以全縣水環境質量全面達標為目標,深化老污染源治理,加強新污染源控制,提高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率,削減排污總量,加快縣城生態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群眾飲用水安全,促進全縣水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二、工作目標
重點改善北河、虻牛河、灤柏干渠水質,到20*年底,北河、灤柏干渠水質達到Ⅴ類標準,到2010年底,虻牛河水質達到Ⅴ類標準,北河水質達到Ⅳ類標準;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水質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完成對重污染行業的污染源在線監控裝置的安裝工作;完成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污水穩定達標排放;制定水環境事故應急預案,確保群眾飲用水安全。
三、主要措施
1、進一步加快老污染源治理步伐。我縣現有污染源較多,分布較廣,排放量大,對老污染源開展深度治理,能夠有效地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改善地區水環境質量。主要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監督造紙、鋼鐵、化工、食品、電鍍等重點行業完善污水處理設施,保障廢水達標排放。造紙行業要建有完善的廢水處理設施,重點對由于污染防治設施能力不足、污染防治設施運轉不正常等原因造成污水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市寶麗冀騰紙業有限公司進行限期治理,20*年底前完成治理任務。對污染較為嚴重的*冀灤化肥有限公司實施搬遷,按照環保"三同時"的要求,落實好水污染防治措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在鋼鐵行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重點建設中水回用系統,減少耗水量和排水量。二是對"十五小"、"新五小"及屬于國家公布的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設備和產品,堅決關停,防止反彈。同時,對規模小、污染重的企業進行關停。三是全面落實排污許可證制度。20*年底前,所有排放污水的工業企業必須持證排污,同時在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建立完善的總量排污許可證制度。
2、強化新污染源的控制。做好建設項目的審批、驗收工作,是杜絕新污染源產生的有效措施。主要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新建、改建、擴建對水環境有影響的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嚴格的環保審批制度,完善內部審批程序。三是堅持"以大代小"、"以新代老"和"扶優限劣",大力推進重污染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污染物排放總量不增加。四是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驗收工作制度。20*年8月底前,完成20*年年底前審批并竣工投產項目的驗收工作。20*年以后的新建項目,凡試生產超過三個月的必須進行驗收。對于逾期不申請驗收或不符合驗收條件而投入生產的企業一律停產,堅決杜絕以試生產名義違法排污企業的存在。五是杜絕重污染項目建設,在北河、灤柏干渠、灤樂干渠沿岸新建項目,必須組織技術力量進行科學的環境分析,對河流水質有不利影響的項目一律拒批。
3、加快縣城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建設。一是2007年底前,完成投資1*73萬元的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日可增加污水集中處理能力4萬噸。二是20*年底前,建立污水處理費征收制度。三是20*年底前,完成投資564萬元的垃圾填埋場建設并投入使用。
4、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一是加強對造紙、鋼鐵、化肥、電鍍、食品等重點行業的現場監管。增加檢查頻次,形成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管理手段。二是加大處罰力度,對違法建設污染項目、偷排偷放和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堅決依法嚴肅處理,直至關停。三是20*年底前,完成河北永新紙業有限公司、*頂峰熱電有限公司、*華瑞鋼鐵有限公司、*市榮程鋼鐵有限公司的污染源在線監控裝置安裝工作;2007年底前,完成*市寶麗冀騰紙業有限公司等重污染行業日排水量100立方米或日排COD30千克以上企業的污染源在線監控裝置安裝工作,并與市、縣環保監控中心實施聯網。
5、防治面源污染,加快生態建設。一是堅持氮、磷、鉀化肥合理配比,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增施有機肥,提高秸桿還田利用率。二是嚴格禁止使用高殘留農藥;采用人工及物理方法防治病蟲害;推廣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合理施用化學農藥,在做好預防的基礎上,做到適時用藥,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三是加快生態村建設,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加大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力度,加強農村人畜糞便、養殖業畜禽糞便和水產養殖業污染的綜合防治,做好農村生活垃圾的清運和處理工作。到20*年底,建成文明生態村263個。
6、保障水環境安全。一是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的管理,落實危險化學品轉移聯單制度;環保、安監部門對轄區內生產、使用、經營、貯存、運輸危險化學品的單位進行聯合檢查,督促其落實安全防范措施。二是定期開展環境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有效防止水環境事故的發生。三是建立健全應急預案體系,20*年底前,制定好全縣及重點企業水環境事故應急預案。
四、組織落實
1、加強領導,成立組織。為切實加強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縣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崔恩富任組長,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楊會存、縣環保局局長鄭書河任副組長,縣發展改革局、工促局、監察局、財政局、建設局、城管局、水務局、農業服務中心、水產服務中心有關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負責全縣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等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環保局,辦公室主任由鄭書河同志兼任。
關鍵詞:南水北調東線工程 大汶河 水污染 防治對策
大汶河是黃河下游的較大支流,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主要調蓄水庫─—東平湖的惟一匯入河流。發源于萊蕪市松崮山南麓的沙崖子村,大汶口以上分北支牟汶河和南支柴汶河,以北支牟汶河為主流,大汶口至戴村壩為中游,戴村壩以下為下游,稱大清河,在東平縣馬口入東平湖,全長208 km,自然落差362 m,總流域面積9 068 km2。其中,北支牟汶河流域面積3 712 km2,主要支流有瀛汶河、石汶河和泮汶河;南支柴汶河,流域面積為1 944 km2,沿途有平陽河、光明河、羊流河、禹村河匯入。中下游主要支流有漕河、濁河和匯河。
為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效益的發揮,作為對調水工程影響較大的大汶河及其流域的水環境必須加以控制和治理。現結合我們多年來的調查研究資料,談談有關對策。
1、大汶河主要污染源及其污染現狀
近年來,由于人口和經濟的急劇增長,大汶河流域水體污染較為嚴重。據1990—2000年監測統計資料表明,流域內排污量較大,污染物質嚴重超標。受流域內各種污染源的排污影響,大汶河河流水體質量狀況較差。
1.1 主要污染源分布情況
新泰市是泰安市的主要工業基地,主要有造紙、印染、化工、機械、冶金、采掘等工礦企業,大都座落在大汶河南支柴汶河的上游河畔。
萊蕪市位于大汶河北支牟汶河的上游,主要工業有鋼鐵、采礦、電力、機械、造紙等。
泰安市區是泰安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工業基礎比較雄厚,主要有造紙、釀酒、食品加工、紡織、印染、機械、化工等,工業廢水及城市污水大部分經泮河及其支流三里河、奈河和梳洗河等河流匯入大汶河。
肥城市是泰安市新興的工業城市,位于泰安市的西北部。主要工業有采煤、煉焦、造紙和釀酒等,全部工業廢水經康王河流入大汶河。
東平縣在大汶河的下游。主要工業有造紙、紡織、釀酒及化工等。
寧陽縣主要工業有化工、造紙、農藥及煤礦等,大汶河流經寧陽縣北部,接納寧陽縣部分工業廢水和生活醫療污水。
1.2 污染現狀及其構成分析
(1)大汶河流域主要污染源分布較廣,以新泰市、萊蕪市、肥城市和泰安市為重點區域,它們是工業集中地域,排放的污廢水量大。其等標污染負荷占整個流域的90%左右,是污染源的重點治理和控制區。
(2)工業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以懸浮物、化學耗氧物質COD為重點,是流域工業廢水中最為主要的污染物質,它們的污染負荷占整個所評價的11項主要污染物的污染負荷的85%左右。其次是揮發酚、氰化物、石油類和硫化物等,其等標污染負荷比為13.5%。
(3)就行業來講,礦業、造紙業、飲食業和化學工業是污水排放大戶,其等標污染負荷占全部行業等標污染負荷的93%以上。
(4)以納污區域來分,大汶河南支柴汶河上游新泰市城區處,大汶河南支樓德至磁窯段;大汶河北支牟汶河、萊蕪市城區處及支流泮河區域;大汶河支流康匯河及下游東平湖較為嚴重,其等標污染負荷占全流域的等標污染負荷的95%以上。
(5)鄉鎮企業對流域水體的污染不容忽視,廢水排放量逐年增加,亂排亂放現象較為嚴重。
(6)流域內化肥、農藥的施用是面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質,大量地施用農藥、化肥,直接通過降水、徑流進入水體,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會產生較嚴重的污染。對于本流域,大量的農藥、化肥,其有害物質通過徑流匯入大汶河及其支流,因此對大汶河的水質有著較大影響。
1.3 大汶河水環境質量現狀分析
1995—2000年大汶河大部分斷面在枯水季節均超過地面水V類水質標準,從水期上分析,枯水期的COD濃度高于豐水期。從斷面上分析,王臺大橋、角峪、北甸子斷面中,角峪COD濃度最高,王臺最低。從污染物類型方面看,COD、高錳酸鹽指數檢出值較高,為主要污染物質,與污染源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質基本一致,另外,受農藥、化肥等面污染的影響,水體中的總磷、總氮等營養物質有所增加,大汶河屬有機污染。按年分析,高錳酸鹽指數1995年為20.6 mg/L,2000年為12.05 mg/L,主要污染物濃度大致呈下降趨勢。由于河流水量季節性變化明顯,枯水季節徑流量很小,大汶河的主要水源來自沿河各縣(市、區)排放的工業廢水和生活醫療污水,污徑比增加,點源性影響大,而豐水期雨水增多,河水徑流量大,污染物擴散稀釋較強,濃度有明顯降低。
2、污染危害及污染源治理現狀
大汶河是泰安市、萊蕪市的主要地面河流,河流水量季節性變化較強,枯水季節大汶河的主要水源來自沿河各縣、市、區所排放的工業廢水和生活醫療污水,這些污廢水直接影響著大汶河的水質。
近年來,由于國家和政府對環境的重視,大汶河流域經過各方人員的努力,其環境污染的局部有所控制,但從整個流域來講,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這些企業比較分散,并且因陋就簡,“三廢”處理設施極不健全,所生產經營的產品項目大都是污染較為嚴重的產品項目,如造紙、電鍍、化工、印染、紡織、采煤等。因此流域整體的污染還在日趨嚴重。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所造成的污染糾紛日漸突出,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許多不利影響,造成了越來越多的不應有的經濟損失。 3、大汶河污染與自然的關系
由于大汶河屬于季節性較強的河流,因此在枯水期河道常出現斷流,斷流后,各排污區域所排放的污水不能自凈。而在其排污口下游某一河段內水分蒸發滲漏掉,其污染物質留存于該河段的河床底泥中。當斷流后的第一次河道過水時,其河流中的水質污染較為嚴重,這是由于該時期排入河中的污染物與斷流時留存于河床底泥中的污染物的并重作用。在豐水期,河流流量較大,大汶河主要起排洪作用。此時,河流水質污染較輕。
大汶河地表水化學成分特征值主要受氣候、下墊面條件和周圍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與降水、徑流的分布呈相反的趨勢,河水化學成分隨著氣候的季節變化較大,并且在地域上也有很大差異,特別是人類活動對河水化學特征值產生較大影響。如在多雨地區,河水被降水稀釋,其礦化度較低,反之,則較高。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城鎮附近的河水化學特征值較高。
4、河流水質污染原因分析
4.1 大量的工業廢水是造成河流水質污染的主要因素
隨著流域工業尤其是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大量工業廢水直接或間接排放到河流,雖然企業基本上都已實現達標排放,但由于治理水平較低且轄區內造紙企業較多,廢水中仍有大量的污染物進入水體,造成河流水質的污染。
結構性污染突出。據重點污染源統計結果,在流域工業廢水污染源中,造紙、釀酒等行業是主要的廢水污染源,也是限期治理的重點。其中1999年泰安市工業廢水COD年排放量3.36萬t中,造紙行業20 472 t,煤炭采掘業5 551 t,食品飲料行業5 493 t,化工行業1 368 t。
4.2 城市污水逐年增加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而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使城市生活污水成為主要污染源之一。據統計,泰安市2000年生活污水COD排放量為68 680.3 t,占COD總排放量的49.15%。目前,僅有1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5萬t/d,年削減COD 0.693萬t。還遠遠不能達到對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的目標。
4.3 畜禽水產養殖和農業面源污染不容忽視
隨著工業污染源治理達標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建成運行,面源問題日益突出。農用化學物質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調水沿線農村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農藥、化肥、地膜的污染不斷加重。全市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2000年全市農藥施用量6 308 t;化肥施用量174 821 t,其中氮肥78 766 t,磷肥24 758 t,鉀肥17 983 t,復合肥53 314 t。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地力下降,加劇水體富營養化。一些規模畜禽養殖場有機物不合理排放,使地表水、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影響到水質質量。
4.4 水資源短缺加劇水質污染
由于受氣候干旱等因素的影響,降雨和客水來源持續減少,水資源日趨短缺,對接納的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起不到稀釋和凈化的作用;廢水中的污染物在河床中沉積、滲透,同時造成了沿岸地下水的污染;豐水期由于降水形成地表徑流匯入河內,使河床中沉積的污染物被沖至下游,易造成下游水體污染的加重或造成突發性污染。在枯水期,大多數河流僅有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即使企業達標并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大部分河段也難以達到功能區要求。
5、大汶河水污染綜合防治對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汶河水體污染較重,制約著流域乃至山東省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健康水平的提高,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實施、運行和管理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對大汶河水污染系統進行治理和控制,是改善河流水體質量、保證區域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和區域資源永續利用的關鍵措施,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是確保南水北調調水水質和清水廊道、生態廊道建設的重要內容。搞好大汶河水污染源綜合治理,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5.1 加強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控制和整治
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排放量大且污染集中,是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必須采取措施加快整治及控制,以防止對水體的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5.1.1 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及實施 早在1986年11月原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就頒布了《關于防治水污染技術政策的規定》,其中明確提出“工礦企業的污水治理,除少數大型企業或遠離城鎮的企業單獨治理外,其他能排入城市管網的,應由以企業單獨治理為主,逐步過渡到以城市匯水區為單元的區域綜合治理為主。”根據國內外經驗,工礦企業排出的廢水根據需要按規定作適當的預處理后,通過管網匯入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可以省去工礦企業進行分散治理的水處理設施,節約大約25%的建設資金和50%的運行費用,并具有占地少、人員省、效率高,處理后的水體便于利用,污泥便于處置,減少二次污染等優點。可見,興建城市污水處理廠是治理和控制城市及工業污廢水的有效措施。
5.1.2 積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技術含量高、無污染的工礦企業 對現有企業要加快生產設施和工藝流程的更新及改造,減少和控制“三廢”的排放量。對達不到治理標準的企業,應堅決關掉。對新上企業,必須做到“三同步”。更重要的是要加強統一規劃、科學預測,上一批經濟效益高、技術含量高、沒有污染的工礦企業。
5.1.3 搞好城鎮建設規劃,逐步實施環保型城鎮建設模式 在城鎮建設規劃、設計及實施過程中,必須以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為前提,搞好科學規劃、科學設計、優化布局,并做好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評價。
5.1.4 加強城市垃圾的處理 城市垃圾的亂堆亂放,嚴重影響城市景觀,污染水體和環境,是不容忽視的污染源。有些國家在城市垃圾的處理方面做的較好,有許多經驗和方法值得我們借鑒。處理好城市垃圾,一方面可以改善市容市貌,防止對水體和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5.1.5 發展污水灌溉 將富含營養物質的城市污水,經過一定處理,達到灌溉水質標準后,引入農田、林地。這樣既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農、林產品的產量,又能緩解大汶河流域水資源的供需矛盾,還能避免大量的污染物質進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河流和湖泊水質惡化。因此,這也是一種治理污染源的有效措施。
5.1.6 工業企業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實行全過程控制 排污企業要建立健全治理設施運行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將污染治理設施管理納入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之中,定崗定責,保證設施正常運轉。繼續實行定期巡查、突擊檢查、運行報告、情況通報、停運審批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增加現場檢查、監測頻次,逐步實行自動化監控,及時發現和糾正擅自停運治理設施、超標排污等違法行為,確保污染治理設施發揮應有的效益。
鼓勵企業申請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企業生產實行全過程控制,在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積極開發無毒、無污染產品,采取節能降耗的新工藝。建立環境管理體系能使企業在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同時,不斷采取循環用水、節約用電、回收廢棄物、改進工藝流程等手段,達到節約成本、降低能耗、物耗水平的目的。
5.2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面源污染
5.2.1 控制農藥、化肥的施用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徑 有毒是農藥、化肥的基本特性。農藥、化肥施用的最終歸宿是直接暴露于生態環境。從各種類型的污染物對生態系統影響的面來看,農藥、化肥是最為寬廣的。農藥、化肥的殘留物隨著大氣和水的運動做長距離遷移,從一種環境介質擴散到另一種環境介質,并且可通過食物鏈影響到遠距使用地點的地區和水體,使該地區和水體產生生物富集。對水體來講,破壞水體生態系統的平衡。據有關資料,單甲脒對水生生物群落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浮游生物比較敏感,藥后頭幾天內,種類數量及多樣性指數下降,濃度越大,影響越明顯。一周后,浮游生物群落逐步恢復,甚至增多,但群落的結構已經發生變化,敏感種類減少或消失,耐污種類增加,生物多樣化降低,破壞了生態平衡。
大汶河流域面積9 068 km2,面污染問題亦不容忽視。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農田農藥、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對大汶河和東平湖的水質產生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對大汶河流域面污染的控制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對農藥、化肥環境污染危害性的認識,以便進行有效的防范。其次,要加強農藥、化肥生產流通的管理,確保農藥、化肥品種與質量符合國家的規定和標準,避免違禁和不合格產品用于農業生產中。同時,重視對流通市場的管理,杜絕農藥、化肥在運輸、儲存、供銷等環節上存在危害生態環境的隱患。第三,加強科學技術指導,控制農藥、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學、合理、安全施用。第四,研究開發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無公害和無污染的農藥、化肥。
5.2.2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實現我國農業生產,農業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成功模式。要樹立大環境生態觀念,加大農、林、牧、漁環境污染源管理力度,控制水土、有機質流失和土壤污染,大力推廣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引導農民開發和生產有機食品,推動種植結構的改變。比如,泰安市現共有有機蔬菜200 hm2,產品經國家環保局有機食品開發中心化驗,達到國際有機食品標準,產品出口美國、日本。到2005年,全市有機食品種植面積將達到850 hm2。推廣高效、實用的節水灌溉技術,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全面開展生態農業縣建設工作,推廣山區豬-沼-果生態模式,搞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和澇洼地、塌陷地“上糧下漁”改造工作。推行青儲飼料、秸桿氣化、秸稈還田,禁止秸稈焚燒。
6、結語
水污染問題是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水體污染嚴重制約著流域內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造成重大損失。作為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影響較大的大汶河及其流域,為確保調水工程的實施、運行和管理以及最大效益的發揮,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流域水體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是當務之急。本文提到的有關對策和措施,雖然很不全面,但可作為一定的參考。筆者相信隨著調水工程的實施和當地政府的日益重視,大汶河水污染問題會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將會發揮應有的效益。
參考文獻:
[1]龐清江.大汶河水污染控制系統規劃研究[J]. 水資源保護,1996,(3):43-47.
關鍵詞 城市 河流 生物技術 水質 昆明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1區域河流水質分析
昆明市河流眾多,水網密布。隨著昆明市區城鎮化建設的加速,昆明市內河流水質污染嚴重。來自昆明城區7條主要河流的污染占滇池污染絕對總量的80%左右,TN占入湖總量72.2%,TP占入湖總量70.2%,BOD占入湖總量92.5%,CODMn占入湖總量85.7%。
20世紀80年代初期,昆明市區內河流開始污染日趨嚴重,隨著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排入水體的污染負荷也逐年顯著增加,90 年代水質迅速惡化。自90年代以來,昆明市區內河流整體水質一直劣于Ⅴ類,水質指標 CODMn 、TP和TN 和濃度呈上升趨勢,表明昆明城市內河流的富營養化和有機污染日益加重。昆明城市內河流水質污染嚴重,污染物超標排放是主要原因。
自80年代以來,市區內污染物排放持續超過了自身的水環境承載能力,造成了水體污染,且污染程度不斷加深,富營養化不斷加重,改變了市區內河流生態系統中生物生理代謝所需的物質條件,生產能力過剩,導致了河流流域內生態結構的失調,水質逐步惡化。
2生物強化技術在改善水質方面的應用
生物強化技術,即生物增強技術、投菌法,它產生于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80年代以后得以廣泛的研究和應用。生物強化技術可以起到高效去除目標污染物,改善污泥性能,加速系統啟動,提高系統抗負荷沖擊能力和穩定性,并與其他生物修復技術相結合,大大提高了生物強化技術的效能。
生物增強技術在昆明市區河流的應用,能夠提高城市河流水質并且對城市環境沒有影響,有利于城市漂流的水體修復。城市河流的治理難點是其污染物成分復雜,昆明主要河流盤龍江穿城而過,途徑城市中心,期間向河水中的排放物多為油脂類、高氮高磷物質,導致以盤龍江為代表的市區內河流內系統污泥增多,污泥產量增加,嚴重影響河流的河水質量。
生物強化技術比起傳統的生物質治理方法有更強的針對性,是靶向技術。S.selvaratnam等將篩選到的苯酚高效降解菌Pseudomonasputida ATCC 11172投加到序批式活性污泥反應器中,該菌在44天內對苯酚的降解率始終維持在95%-100%,而沒有接種該高效菌的反應器,苯本分的去除率由初始100%降低到40%。
生物強化技術不同于傳統生物治理技術的地方在于其的靶向性。該項技術是向傳統的生物處理系統中添加具有特定降解功能的高效菌,用以去除某一特定的有毒有害物質的方法。生物強化技術最核心的內容為培菌及投菌環節,該技術是一種預處理技術而不是治理技術。
生物強化技術最關鍵的環節是培菌。從自然環境中的污染場地直接分離篩選,獲得特定功能微生物,是目前最為常用的獲得高效菌種的方法,該方法目前也比較成熟。操作步驟如圖1所示:
參考文獻
[1] 彭永岸,朱彤.滇池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新方案[J].地球信息科學,2003(1):16-21.
[2] Young C Y.The use of enzymes and biocatalytic additiv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M].Water Pollut Control Fed Highlights,1976(13):5.
[3] S Selvaratnam,BA Schoedel,BL McFarland.Applica-tion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reverse tran-scriptase/PCR for determining the fate of phenol-degrading Pseudomonas putida ATCC 11172 in a bioaugment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97(47):236-240.
關鍵詞:水生生態評價;濕地生態系統;處理污水
遼河鐵嶺段水環境雖然經過了近十年的遼河治理和工業污染源“一控雙達標”后,遼河水質有所改善,但仍不容樂觀。遼河鐵嶺段的水污染治理,必須采取綜合整治的措施徹底解決遼河特別是鐵嶺城市段的水污染問題,也就是通過截污工程充分發揮現有污水處理廠作用削減污染負荷,并利用鐵嶺市新老城區間現有的一塊天然濕地--蓮花湖濕地,凈化鐵嶺市主要工業園區已達標的工業污水及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城市污水,從而達到綜合整治城市段水污染的目的。
一、蓮花湖概況
蓮花湖位于鐵嶺市老城區西南部,包括凡河、柴河入遼河口及兩河口之間的遼河灘涂。地理坐標為東經123°41'~123°51',北緯41°15'~42°20',海撥高度為50.5m~60.2m,整個流域面積約23km2。蓮花湖流域三面環水,西面緊鄰遼河,北面連接柴河,南面匯入凡河,是三河水的會合點,也是泛洪區。被民間稱之為“九江的下稍”,濕地水由柴河進入,流入凡河,最終匯入遼河。該區域屬于東北濕地的一部分,水面面積約20km2,主要包括得勝臺水庫、五角湖、大蓮花泡和中朝友誼水庫四部分。
二、蓮花湖的生態現狀調查與評價
蓮花湖水質現狀評價結果是蓮花湖入口和出口水質均超Ⅲ類水質標準,水質現狀為嚴重污染。
水生生物評價選用的指標包括水生維管束植物、魚類、藻類、水生浮游動物、底棲動物。
底泥監測項目包括總鉻、鉛、銅、汞、有機質等5項。底泥監測點共設7個。共分枯、平二期監測,每期監測一次。枯水期監測時間為2010年5月6日,平水期監測時間為2010年10月21日。監測結果見表1。
本次評價采用遼河平原鐵嶺地區土壤背景值做為評價標準,采用綜合污染指數法進行評價。評價結果,鉛最高值為49.39mg/kg(大蓮花泡入口),比背景值高1.3倍;銅最高值41.74mg/kg,比背值高出1.4倍,總鉻最檢出值為57.41mg/kg,比背景值高0.25倍,因此對蓮花湖流域進行濕地修復是必要的。
三、利用蓮花湖濕地處理污水
1、入湖的水量
蓮花湖流域現有湖面以得勝臺水庫為主,入庫補給水主要有部分柴河灌渠農業灌溉用水,水稻田下泄水入庫的水約有170萬m3/a;鐵嶺市南排溢流污水,南排污水排放量約為5萬t/d(1800萬t/a);達標排放的部分工業污水及少量生活污水和自然降雨徑流水三部分,每年降水入庫量約為280萬m3。
2、工藝選擇及污染物去除路徑
目前人工濕地處理污水主要工藝有兩種,一種為表面流人工濕地,另一種為潛流人工濕地。根據蓮花湖的特點,采用表面流人工濕地處理系統較為適宜。
具體工藝方案為:
A.SS去除路徑:在人工濕地中SS的去除相當迅速,去除主要機理是沉淀、聚集和表面粘附。
B.COD和BOD去除路徑:污水中的有機物可通過生態滯留塘中的厭氧菌和多級表面流人工濕地中的好氧菌將有機物沉降、吸附、吸收以及分解去除。
C.N的去除路徑:在本工程中接觸氧化單元中的硝化細菌將氨氮轉化為硝態氮。大量的研究表明濕地中氮的去除路徑主要為生物硝化-反硝化。
D.磷的去除路徑:廢水中無機磷在植物吸收及同化作用下可變成植物的ATP、DNA及RNA等有機成分,通過植物收割而去除。
3、植物選擇及配置
選擇植物時考慮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耐污能力強;去污效果好;適合當地環境;根系的發達程度;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蓮花湖人工濕地的植物配置,在地勢較高的農民臺田處,種植蘆葦;在地勢略低的臺田間水面處,種植蘆葦、香蒲等挺水植物;在靠近河堤的地勢低洼處塘內的水深較淺處栽種菱角、蓮藕等本土浮葉植物,水深較深處配置金魚藻、苦草等沉水植物,并在塘內放養魚、泥鰍、青蛙等動物。
4、蓮花湖濕地的處理效果分析
進入人工濕地的水量為6萬噸/天,其中兩個工業園區排水1萬噸/天,通過潛流、表面流兩級人工濕地凈化,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IV類水體指標,具體進出水質指標如表2。
四、利用蓮花湖濕地處理污水系統存在的問題及結論
利用蓮花湖濕地處理污水系統存在著蓮花湖應急供水、人工濕地過冬、葦草收割和汛期影響等問題。
1、蓮花湖應急供水問題
人工濕地由于需深度凈化污水處理廠的出水和部分工業園區達標污水,該水質可能會因自身處理系統發生故障而超標嚴重,超過人工濕地的凈化處理能力,從而威脅到濕地生存安全。因此,一旦入水出現超標現象,須停止污水處理廠來水,按現有渠道直排遼河;同時應利用截流工程進行引進柴河及凡河水,以保證濕地水質安全和濕地生態用水。
2、人工濕地過冬問題
蘆葦濕地是一種生態工程的方法,系統對污染物的去除受溫度影響明顯,夏季氣溫適宜,污染物去除效果明顯,出水水質可達到要求。但冬季氣溫下由于系統內微生物活力下降,蘆葦收割后不再吸收養分,污染物去除效果大大降低。如此時再大量引進污水處理廠來水,可能會威脅到濕地水質安全。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是強化調控濕地入水水質水量,控制污水處理廠及工業區來水,將剩余的污水處理廠排水及工業區達標污水直接排入遼河或凡河,并需要通過截流工程在入冬前引入適量的凡河(或柴河)水,從而增加蓮花湖水環境容量,必要時冬季采用濕地附近地下水補充濕地生態用水,以保證蓮花湖及人工濕地冬季用水安全。
3、葦草收割
由于葦草是湖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況且為了有效去除營養物,也需要實施對葦草的收割,由于淹水將對葦草收割造成不便,這樣既可通過交替補水方式解決,也可由儲水庫暫時接納來水,待收割完畢后繼續正常工作。
4、汛期影響及對策
汛期影響有四個方面:一是擬建工程位于泄洪區內,是否影響行洪有待與水利部門協商;二是行洪將對工程造成一定的損壞,增加汛后維護工作量;三是汛期水量特別大時,污水不能納入處理系統,將直入蓮花湖,對湖水水質產生一定影響,但由于汛期水量是污水量的數十倍至數百倍,足以稀釋污水至允許入湖標準;四是汛期洪水可能將沉積在處理系統的污泥及其污染物翻起,入湖后造成污染,因此汛期應采取分流措施,不使大量外來洪水進入處理系統,此外處理工程可通過一定的工程措施,如在垂直水流方向上開挖壕溝,可大大減緩底泥的二次污染。
但是通過蓮花湖現狀生態評價和處理污水工藝的選擇和去污能力的分析,結合鐵嶺市城市污水的水質和水量及補給水的情況,利用蓮花湖濕地生態系統處理城市污水的技術方法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陶思明 濕地生態與保護[M]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24-36)
一、加強治理,嚴格執法,控制噪聲污染
往年,通過改造城區道路路面和強化治理,城區聲環境質量有所好轉,但城區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仍為中度污染,群眾對此反映強烈。往年全區受理各類有效環境投訴1747件,其中噪聲污染有796件,占45.6%。政隆區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城區安寧工程,就是嚴格控制產業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建筑施工噪聲和交通運輸噪聲,減輕一切噪聲擾民,使城區聲環境達到國家《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要求,為居民創造一個安靜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相關部分要按照《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強化治理,嚴格執法,實施好城區安寧工程。
環保部分要對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實施同一監視治理,把城區產業企業向四周生活環境排放的產業噪聲控制在國家規定的產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之內。嚴格控制建筑施工噪聲,認真審查施工中使用的機械設備排放噪聲的強度和所采取的噪聲污染防治措施等,對產生的噪聲,不符合《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標準的,不予審批。加大夜間巡查力度,除搶修、搶險或生產工藝上必須連續作業經批準的以外,城區內天天22∶00時至越日6∶00時,禁止進行產生噪聲污染,影響居民休息的建筑施工作業,對違法施工作業的要嚴管重罰。中考、高考期間,結合“12369”環保投訴熱線,對學考場四周加強監控,停止夜間建筑施工項目的審批。
*部分要加強對以下社會生活噪聲的治理:在城市市區噪聲敏感建筑場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的;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四周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在貿易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者使用其他發出高噪聲的方法招攬顧客的;使用家用電器、樂器進行娛樂、悼念等活動時,未采取控制音量等有效措施的。*部分要對老城區禁叫路段加強治理,嚴管重罰,降低交通噪聲,同時也要擴大、延長禁叫路段。
對新建迪吧、網吧、酒吧等營業性文化娛樂場,經一段時間的試運行后,對邊界噪聲不能達到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群眾投訴多的,文化部分不得核發文化經營許可證,工商部分不得核發營業執照;對經營中的文化娛樂場所,其噪聲擾民者,環保部分在加大處罰力度的同時,要責令其整改,督促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達標排放。
市政部分應經常檢查和清除路面障礙物,對挖掘和損壞的路面及時修補,保持路面平整、暢通,降低機動車輛行駛噪聲。
二、加大力度,落實措施,整治*河水污染
*河在城市化進程中,因有大量污染物排放其中,已受到嚴重污染。區委、區政府對*河污染治理工作相當重視,往年已組織區級有關部分和龍寶、天城積極行動,密切配合,對*河實施綜合整治,流域內重點產業污染源得到治理,沿岸暴露生活垃圾得到清理,屠宰、養殖廢水得到控制,水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有了一定緩解,基本完成了*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階段性目標。但是*河水質污染依然嚴重。20*年監測表明,除高升斷面水源屬Ⅲ類外,關塘口斷面、河口斷面水質分別屬于Ⅴ類和劣Ⅴ類,*水體常處于富營養化狀態,與20*年相比,其水質超標項目還增加了溶解氧一項。實現*河水質的根本改觀,估計要在申明壩污水處理廠建成,排進*河的生活污水截流于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之后。但是,我們不能坐等,工作必須主動,把能解決的事情辦好。區級相關部分和龍寶、天*委會一定要齊抓共管,尤其是天城要加大力度。
一是加快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申明壩污水處理廠要加快建設步伐,完善配套管網,盡快建成投進使用。積極爭取高梁、李河等場鎮建設污水、垃圾處理項目,進步城鎮生活污染治理水平。對沿河的垃圾堆放加大水體污染和河床淤積的題目,在現有條件下,每個場鎮應以不影響水環境為原則,繼續公道設置臨時垃圾堆置場,繼續組織氣力全面清除沿河垃圾,加大日常保潔力度,并逐步建立長效機制,禁止在全流域兩岸堆放和傾倒垃圾、建筑修路的渣土和其它可能造成水體污染和河道淤積的廢棄物。
二是實施污染防治與總量控制,削減產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力推廣清潔生產,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快技術創新,采用清潔能源、清潔生產工藝,節能降耗,節水節電,進步效益,實現生產過程減少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從根本上降低污染負荷,進步污染防治水平和資源的利用率。認真貫徹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嚴格源頭控制,防止新上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新建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治理條例》,正確處理總量、濃度和容量之間的關系,切實做到達標排放、總量控制。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能耗物耗大、水污染物產生量大、產品過剩、國家明令淘汰或禁止的項目,果斷不予審批,環評及“三同時”執行率均要達100%。把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到各地各有關排污單位,進一步落實削減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項目和措施,切實把排污總量控制在規定的指標內。完成流域內本轄區“一控雙達標”再進步工程計劃的制定工作,對不能穩定達標的產業企業,必須限期治理。嚴格執行排污申報登記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全面開展排污許可證發放工作。加強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監視、檢查,規范流域沿河各種排污口的治理,不斷鞏固和進步達標成果,杜盡污染“回潮”和偷排、漏排現象。
三是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大于25度的坡地退耕還林,小于25度的坡地要加強水土保持。積極爭取*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盡快納進國家投資建設計劃。建立和實施*湖面漂浮物定期清撈制度。在*河流域兩岸廣大農村積極推廣農戶沼氣化工程。
四是推進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小城鎮開發建設的環境保護,認真做好鄉鎮環境規劃和環境綜合整治,結合小康鄉鎮、村建設,制定小城鎮環境保護指標。加強對禽畜養殖污染的監控,提倡上規模的養殖場,在建成區、*河其它河段岸線150米范圍以內禁止新建畜禽養殖場,對已建畜禽養殖場,要制定治理、搬遷計劃。開展禽畜養殖污染防治調查,規定禽畜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規劃。按照定點屠宰的要求,對鎮(街辦)小型屠宰點外排廢水實行沼氣或生化處理,禁止直接排放。
三、強化監管,協同作戰,減輕空氣污染
往年,區政府出臺了關于建設基本無煤區的通告,在高筍塘、太白、周家壩和百安壩4個街道辦事處建設基本無煤區。總的來講大家都能團結協作,緊密配合,認真履行職責,推動了全區基本無煤區創建工作的開展。少數單位對其重要性熟悉不夠,對自身職責模糊不清,對措施手段思考不足,致使一些區域、一些方面的工作進展緩慢,起色不大。在這里,我再就職責、任務作進一步明確。區環保局負責全區基本無煤區創建工作的同一規劃,負責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開發區環保部分具體負責企事業單位燃煤爐灶、產業爐窯、茶水爐等燃煤設施的治理;建設部分負責建筑施工工地燃煤爐灶和其他燃煤設施的治理;*部分負責三產業門店內外及城市道路、公共場所燃煤爐灶的治理;*部分負責運煤機動車、人力車的治理;工商部分嚴格把關,不批準新設立蜂窩煤廠。龍寶、天城、五橋管委會是基本無煤區創建單位,創建工作由各管委會分別具體組織實施。
今年以來,三產業經營門店使用燃煤爐灶反彈現象十分嚴重,不僅背街小巷比比皆是,次干道也已經死灰復燃,甚至部分主干道也能看見燃煤爐灶的影子了。各開發區管委會、區*局要及時督促開發區*部分、街道辦事處、城監大隊開展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對違反《通告》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依法進行嚴管重罰,遏制燃煤反彈現象,并在集中整治的基礎上將禁煤工作納進*部分、城監大隊日常監視治理工作之中。針對運煤車輛白天進進基本無煤區范圍較為普遍的現象,區*支隊應制定專門的工作方案,部署、指揮、督促各*大隊、中隊開展執法工作,將對運煤車輛的治理作為現場執法工作的一部分,嚴格治理,切實從源頭上控制燃煤大量進進主城區,以減輕*等部分禁煤工作的壓力。為把基本無煤區創建工作落到實處,該項工作完成情況將納進20*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平時檢查情況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
建設*部分要嚴格施工揚塵和道路揚塵治理。嚴格實行施工現場封閉施工和進出口硬化,大門設置沖洗設施、排水溝、沉沙井,防止車輛帶泥上路和污水外流;要在城區的建筑工地逐步推廣使用商品混凝土,淘汰施工現場攪拌混凝土方式,對確因條件限制不能采用商品混凝土的,應使用密封的散裝水泥,限制使用袋裝水泥;禁止在道路和行道上堆放、轉運產生揚塵污染的建筑材料;城區建筑施工場界砌筑高度不低于1.8米的圍檔。禁止在施工現場高空拋撒棄渣和熔融瀝青、油氈等;拆除建筑物要采取有效的降塵措施,禁止建筑物向下拋灑土壤,禁止在施工場所焚燒建筑垃圾,對運輸沙、石、水泥車輛采取有效的防漏、防滴、防揚塵措施。由于濱江路建設的原因,在電報路、孫家書房路等進城口繼續實行進城車輛沖洗措施。通過綠化、硬化和封閉*露地面、土路、人行道及樹池等措施,實施“*土不見天”,控制地面揚塵產生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