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短篇童話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從分析西方童話《考羅琳》(中譯名《鬼媽媽》)和東方童話《千與千尋》之間的相似點出發(fā),證實了英國學者和作家托爾金的一些童話文學理論,并從這個角度管窺了東西方童話主題的一些相似性。
關鍵詞:童話 《鬼媽媽》 《千與千尋》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
一 引言
童話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它吸收了神話的思維特點和小說的敘事特點,兼具了神話想象的奇思妙想、天馬行空,以及小說藝術中的敘述故事的各種技巧。童話并不是只為兒童而創(chuàng)作,更是為成年人所接受。東西方的童話,雖然有著不同的淵源和發(fā)展軌跡,但是發(fā)展到今天,在某些童話作品中,還是能發(fā)見東西方童話的異曲同工之妙的。
1938年,《指環(huán)王》(《The Lord of the Rings》)的作者,英國學者、作家J?托爾金(J.R.R.Tolkien)應蘇格蘭圣?安德魯斯大學的邀請,作了一個“安德魯?朗”講座,題目是《論童話故事》(《On Fairy-stories》)。這篇文章于1947年發(fā)表在《寫給查爾斯?威廉的文章》(《Essays Presented to Charles Williams》)中,后來又與短篇小說《尼格的樹葉》(《Leaf by Niggle》)一起收入他的文集《樹與葉》(《Tree and Leaf》)中。1966年,巴蘭泰恩出版社(Ballantine)出版了《托爾金文集選讀》(《The Tolkien Reader》),把《樹與葉》收入其中?!墩?a href="http://www.baojiexiang.com/haowen/28517.html" target="_blank">童話故事》這篇長文成為重要的童話文學專論,闡述了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理論中有很大影響的童話文學觀。在這篇長文中,托爾金闡述了童話故事以獨特的方式提供的四種要素:幻想、恢復、逃避、慰藉,以及人類的最基本愿望的滿足。由此可以看出,童話故事并不只是寫給兒童的,更多的也是寫給成年人的。甚至,那些經典童話故事可以穿越時間,跨越國度、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界線,為全人類所欣賞,給全人類帶來啟迪。進入21世紀以來,東西方的童話文學市場甚是繁榮。日本童話《千與千尋》(2001)和美國童話《鬼媽媽》(中譯名)(2003)雖創(chuàng)作于不同的年代,分別來自于東、西方文化,但在表現(xiàn)人類及人類社會的特點方面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二 關于《鬼媽媽》及其作者尼爾?蓋曼
《鬼媽媽》的作者尼爾?蓋曼(Neil Gaiman)是一位移民美國的英國作家。他于1960年出生在英國漢普郡,可以稱得上是一位當代奇才,其創(chuàng)作領域橫跨了幻想小說、科幻小說、恐怖小說、兒童小說、漫畫以及歌詞。他的作品不僅部部暢銷,更是獲獎無數(shù)。他被《文學傳記詞典》列為當今世界的十大后現(xiàn)代作家??植佬≌f大師作家斯蒂芬?金稱贊他是一個“裝滿了故事的寶庫”。他的小說《星塵》(《Stardust》)獲“創(chuàng)神獎”,《美國眾神》(《American Gods》)更是獲得過星云獎、雨果獎等多項榮譽。他于2002年出版的中篇童話小說《考羅琳》(《Coraline》,中文譯名《鬼媽媽》)獲得了2003年度的雨果獎以及布拉姆?斯托克獎,這部小說被譽為恐怖版的《愛麗斯夢游仙境》。該部作品于2009年繼《星塵》和《美國眾神》等作品之后被搬上了銀幕。電影以動畫形式出現(xiàn),表現(xiàn)了一個叫考羅琳的小女孩,在她家搬進新居之后,偶然一次機會,她打開了一扇緊鎖的門,這扇門通往另一個世界――一個鬼魅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里,她有另外一個“媽媽”,這個親切的“媽媽”有一雙黑紐扣眼睛,她要把考羅琳永遠地留下來。為此,“另一個媽媽”用盡各種手段,如仿造了考羅琳的真實世界,甚至還把考羅琳真正的爸爸媽媽抓走。為了拯救自己的爸爸媽媽,為了拯救自己,也為了拯救以前已經被鬼媽媽奪走靈魂的孩子們,考羅琳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最終打敗了鬼媽媽,并和自己真正的爸爸媽媽回到了真實的世界中。
三 關于《千與千尋》及其作者宮崎峻
宮崎峻(Miyazaki Hayao)是日本著名動畫片導演,在全球動畫界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稱其為“動畫界的黑澤明”。宮崎峻創(chuàng)作的動畫片很多,其中包括《風之谷》、《龍貓》等,更是獲獎無數(shù)。2001年,他的《千與千尋》上映,創(chuàng)下了超過300億日元的票房,成為日本歷史上的票房怪物。該劇還獲得了奧斯卡、威尼斯、柏林等電影獎項。該童話講述了一個名叫千尋的小女孩,在和爸爸媽媽去郊外新家的林中小路時,爸爸將車意外地開到了一個古老的城樓前,城樓下面有長長的隧道。好奇的父母帶著她走了進去,結果隧道的那邊是另外一個世界,父親卻誤以為這是以前蓋的仿古游樂城。父母看到空無一人的小鎮(zhèn)上,屋里擺滿了誘人的食物,便大吃起來。但過一會兒,當千尋再看父母時,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變成了豬。原來,那是神靈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里,千尋為了救父母,經歷了很多的挫折和冒險,表現(xiàn)出善良、純潔、聰明和勤奮,最后她終于和父母一起回到了現(xiàn)實的世界。
四 《鬼媽媽》和《千與千尋》的相似點
1 成年人與兒童的形象特征
這兩部童話都是表現(xiàn)成年人受到誘惑而墮落或迷失,而由抵制住誘惑的兒童來救贖其成年的父母。在《千與千尋》中,千尋的父母因貪吃供鬼神之物而變成了豬,但千尋卻從始至終忍住不吃鬼神世界的東西,而一直保持著人的樣子。《鬼媽媽》中的考羅琳的父母也被鬼媽媽欺騙而被裝進了玻璃球里,而考羅琳任憑鬼媽媽用美食、玩具、溫暖的關愛等等引誘,也一直沒有上當。
在這兩部童話中,千尋和考羅琳都是在另一個世界中憑借自己的勇氣、智慧、善良而最終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自己的父母,并和自己的爸爸媽媽重新回到了真實的世界中。兩部童話都表現(xiàn)了成年人禁不起誘惑,表現(xiàn)了成年人入世太深,失去了天真,太過于物質,而這些恰恰都是我們這個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反映。相比之下,兒童似乎是這個世界的希望,瀕于墮落的成人世界需要由孩子來拯救,來自東西方的這兩部電影在這點上達成了共識。
2 兩個世界
托爾金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中存在著兩種世界,即“第一世界”與“第二世界”。童話故事是一個獨特的第二世界,是讓心靈光顧的奇妙世界。童話故事作為幻想創(chuàng)造的第二世界,要有怪異和神奇的因素,要把平凡的事情和神奇的事情結合起來,把虛構的故事和真實的故事結合起來,要使故事里發(fā)生的事情具有可信性,讀者可以在故事中發(fā)現(xiàn)相似的生活經歷。
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文藝評論家、翻譯家朱光潛在《朱光潛談美》一書中曾經指出,藝術是在現(xiàn)實世界之外另造了一個理想世界來安慰情感?,F(xiàn)實世界是有限制的,限制了人的某些自由,而“人不安于此,于是有種種苦悶厭倦。要消遣這種苦悶厭倦,人于是自架空中樓閣??鄲炂鹩谌松鷮τ凇邢蕖牟粷M,幻想就是人生對于‘無限’的尋求……文藝就是幻想的結果。它的功用在于幫助人擺脫實在的世界的韁鎖,跳出到可能的世界中去避風息涼”。
托爾金和朱光潛這兩位來自西方和東方的大師,不約而同地闡述了一個相似的理論,那就是人類渴望在虛幻的一個世界中尋找慰藉,而童話就能夠給人們提供這種滿足。
在《千與千尋》和《鬼媽媽》這兩部童話中,都各自出現(xiàn)了兩個世界:一個是作為故事出發(fā)點的現(xiàn)實世界,一個是虛幻的世界。在《千與千尋》中,千尋是在現(xiàn)實世界――虛幻世界――現(xiàn)實世界的一個回歸的過程;《鬼媽媽》中的考羅琳是在現(xiàn)實世界與虛幻世界之間的游走。在《千與千尋》的現(xiàn)實世界中,千尋的爸爸媽媽只考慮自己的需要,搬到了自己心儀的新居,卻全然忽略了千尋對原來熟悉環(huán)境的眷戀;而虛幻世界中,湯婆婆的魔法、無臉男的單純和物質、白龍的友情等等,都或多或少地體現(xiàn)著人們的一些渴望。在《鬼媽媽》的現(xiàn)實世界中,考羅琳的父母代表的成年人已經迷失在沒有神秘感、沒有敬畏、沒有生活情趣,乃至親情淡漠的世界中;而在虛幻的世界中,有美味佳肴、新奇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父母的溫柔笑臉這些對人類需求的滿足。兩部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世界是無趣的,而虛幻世界是鬼魅、詭異、多變的,是充滿誘惑的,某種程度上反映著人類內心的種種欲望。
由此看來,人類是渴望某些虛幻之美的。在存在著太多的功利、壓抑、殘酷競爭的現(xiàn)實世界里,人們渴望超越現(xiàn)實的平庸,渴望在虛幻的世界中獲得心靈的解脫和慰藉。
然而,虛幻世界再光怪陸離,再充滿誘惑,終究不是人類久留之地。人類必須從那個世界逃離掙脫出來,因為那個世界最終會讓我們迷失,會讓我們失去自我,是危險的境地。兩部童話都透過虛幻的世界反映出人類的欲望與貪婪,這些貪欲其實是一個美麗的陷阱,如果任憑其發(fā)展下去的話,最終會走向自我毀滅。
3 關于名字
在《千與千尋》中,千尋在虛幻的世界中被命令改用“千”這個名字,白龍告誡千尋,一定不能忘記自己的名字叫“千尋”,這樣才能回到自己的真實世界;而當千尋幫助白龍想起了自己的真實姓名時,白龍才變回到真正的自己,并且能回到自己的世界。
在《鬼媽媽》中,考羅琳不止一次地校正被別人叫錯的她的名字。而且,《鬼媽媽》里的被困靈魂也忘記了自己的名字(當然還有一個突出的表征――紐扣做的眼睛)……。
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兩部童話,都提到了在虛幻世界中要記住自己的名字,才不會迷失在那個世界里,成為那里的俘虜。其實,虛幻世界里的自己的名字象征著自己童真的本性,象征著自己的人性。借用禪宗的術語即“本來面目”。兩部童話都向我們表現(xiàn)了:在充滿誘惑和貪欲的世界里,我們不該失去的,是自己本有的那份童真。人性在,心就能不被誘惑所牽引,也就不會迷失自己。
五 結語
美國的《鬼媽媽》、日本的《千與千尋》,兩部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童話,卻為全世界的成年人所喜愛。法國史學家兼批評家丹納(H.A.Taine)曾經在他的論著《藝術哲學》(《Philosophy of the Art》)中指出:
“倘若瀏覽一下偉大的文學作品,就會發(fā)見它們都表現(xiàn)一個深刻而經久的特征,特征越經久越深刻,作品占的地位越高……那種作品用生動的形象表現(xiàn)一個民族的原始的本能與才具,或者普遍的人性中的某個片段和一些單純的心理作用……許多完美的作品還表現(xiàn)幾乎為人類各個集團所共有的感情與典型?!?/p>
西方的《鬼媽媽》和東方的《千與千尋》異曲同工地表現(xiàn)了人性的某些特征,因此能夠成為經典童話,甚至可以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的文學作品。因為這兩部童話中都體現(xiàn)了人類的幻想,體現(xiàn)了人類對現(xiàn)實的逃避,成年人可以從中獲得共鳴。而在童話中,人類在現(xiàn)實中的某些失落也能夠得到些許的慰藉。兩部童話分別被拍成了童話電影,除了故事情節(jié)以外,還通過色彩、畫面、音樂等元素,讓觀眾在欣賞美的同時,體會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某種程度上講,這些童話在觀眾心里于瞬間成為了永恒,而那些內涵鐫刻在觀眾心中,成為了跨越東西方文化的人類的共同的審美對象。
參考文獻:
[1] Gaiman,Neil.Coraline[M].New York:HarperCollins,2002.
[2] Tolkien,J.R.R.The Tolkien Reader[M].New York:Ballantine,1966.
[3] [法]丹納:《藝術哲學》,安徽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
[4] 李蕓:《用音樂解讀〈千與千尋〉的世界》,《電影評介》,2008年第5期。
[5] 劉文杰:《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童話研究》,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 舒?zhèn)ィ骸蹲哌M托爾金的“奇境”世界――從〈論童話故事〉解讀托爾金的童話詩學》,《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7] 吳娜:《勞動與愛的寓言――日本動畫的巔峰之作〈千與千尋〉分析》,《世界電影》,2009年第6期。
[8] [美] 尼爾?蓋曼,楊玲玲譯:《鬼媽媽》,少年兒童出版社,2005年版。
論文摘要: 普希金的童話詩在其創(chuàng)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童話詩具有鮮明的童話特色,可以概括為:愛憎情感飽滿而強烈,幻想世界豐富而優(yōu)美,故事情節(jié)離奇而曲折。同時,在鮮明的童話色彩之中又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性,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本文正是從以上方面對普希金的童話詩進行了分析。
一、引言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俄國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小說家,“19世紀俄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和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者”[1](P321)。他的生命雖然只有短短的38年,然而他在詩歌、小說、戲劇等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卻給俄羅斯文學提供了典范,“他的作品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fā)展影響很大,有‘俄羅斯文學之父’之稱”[1](P321)。
在普希金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詩歌數(shù)量最大,影響也最大。其詩歌作品中,固然以抒情詩居多,然而他將民間傳說、童話、童謠和抒情詩有機結合起來而創(chuàng)作的童話詩,同樣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除1820年完成的轟動俄羅斯詩壇的《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外,此后的10年間,普希金又給人類留下了5部完整而珍貴的童話詩,即《神父和他的長工巴爾達的故事》(1830年)、《勇士和天鵝公主的故事》(1831年)、《漁夫和金魚的故事》(1833年)、《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1833年)、《金雞的故事》(1834年)(本文所引用的詩題和詩句均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6月第四版《普希金童話》為藍本,改寫者,雨心)。
下面本文對普希金童話詩鮮明的童話色彩予以淺析。
二、鮮明的童話特色
童話詩,就其內容而言,首先應該是童話。因而它要求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必須緊緊抓住童話的特點,即通過既完整而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和生動鮮明的形象來反映生活,透露出生活的哲理,以達到對兒童施行教育的目的。在表現(xiàn)手法上,則富于幻想、夸張色彩,對自然物往往作擬人化描寫,生動淺顯,通俗易懂,趣味性強[2](P242)。
從童話角度講,普希金的童話詩具有以下三方面鮮明的特色。
1.愛憎情感飽滿而強烈
童話的閱讀對象主要是兒童,而兒童對人和事的認識、理解往往只憑自己最直觀的感覺,是表面的、膚淺的、感性的,不可能是理性的。他們閱讀童話后的第一反應首先是某某是“好人”,某某是“壞蛋”。這是由他們那個年齡的喜好、知識、閱歷等因素決定的,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點。因此兒童文學作品的內容必須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fā),充滿盎然的兒童情趣,傳達兒童或美好的情感,或有趣的情致,或善良的愿望,或強烈的憎惡,從而激起他們心靈的共鳴。惟其這樣,才能使兒童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對其進行思想和知識的教育?!皩涸鳎瑢ι茞?,是《普希金童話詩》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3]。通過閱讀,我們知道,詩人的每一首童話詩中,都塑造有兒童心目中所謂的“好人”和“壞人”。對前者,詩的字里行間總是透出熱情的溢美之辭;而對后者,則充滿了強烈的憎惡之情。正是由于普希金強烈分明的愛憎,其童話詩作總是“好人”贏得了勝利,而“壞人”則以失敗或死亡而告終。如《神父和他的長工巴爾達的故事》中的巴爾達與神父,《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的金魚與老太婆等。不難想象,當小讀者讀到巴爾達在貪婪吝嗇的神父腦門上彈了三下而使“老家伙變成了大傻瓜”時;讀到貪得無厭、兇狠狂妄的老太婆“眼前還是原來那座小茅屋”,“面前還是那只破木盆”時;讀到“突然她認出,這是魯斯蘭!于是美人投入了公爵的懷抱……”時,他們是怎樣的興高采烈,拍手叫好。小讀者們便在潛移默化之中被灌輸了何為善何為惡,以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是非觀。
2.幻想世界豐富而優(yōu)美
兒童最富于幻想,這是由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心理特征決定的,因而童話必須富于幻想色彩。古今中外的童話作品,往往都是借動物、植物或仙幻世界的構思來反映人類社會,讓小讀者從那些奇異的童話世界里看到人和人的生活,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2](P242)普希金的童話詩中所描寫的幻想世界尤其豐富而優(yōu)美。在《神父和他的長工巴爾達的故事》中,當神父聽從了他老婆的詭計,讓勤勞、善良的巴爾達去找小鬼討債時,連巴爾達本人也“心里不由得犯了難”。此時,小讀者們肯定也會替他捏一把汗。然而巴爾達并沒有退縮,他“坐到大海邊,一面搓著草繩一面思量”,只見“他把繩子的一頭拋進大海,然后握住它使勁地攪動,于是一個老魔鬼從海里鉆出來”。這一幻想,完全符合小讀者的心里所想:他們多么希望此時有人幫“好人”巴爾達一把呀。之后,又連續(xù)幾個回合,敘寫了巴爾達和魔鬼們斗智斗勇:先是“老魔鬼哭喪著臉苦苦求情”,繼而“差來的鬼怪鉆出水面”,要和巴爾達“繞著大海跑一圈,看誰的腿長跑得快”。失敗后,“老魔鬼又一次傷透了腦筋,這時巴爾達卻又在大聲鼓噪,使得整個大海東搖西晃,掀起了滾滾巨浪洪濤”。此時,“小鬼忽又鉆出水面”,提出“任你隨便選一個目標,誰把棍子仍得最遠,誰就把全部年金拿走”。這一回,還未正式比賽,小鬼們就被巴爾達要把棍子扔到烏云上面的話給嚇回去了。而巴爾達仍是窮追不舍,又“用繩子攪得魔鬼不得安寧”。他們終于求饒了,巴爾達卻不答應了,提出比一比看誰能把那匹馬高高舉起。當然,還是巴爾達憑智慧贏得了勝利。就這樣,來來往往數(shù)個回合,最終“魔鬼們圍成一圈,只得湊足了滿滿一袋錢,還替巴爾達把袋子扛上肩”。這里的幻想描寫,不僅使故事情節(jié)曲折離奇,引人入勝,而且讓小讀者們看到了“好人”遇到困難時總是有人幫,最終必定勝利的事實。再如,在《勇士和天鵝公主的故事》中,詩人這樣寫道:“海上有一個小島,島上有一座城堡,城中有宮殿和教堂,還有花園和樓房,有棵云杉長在花園中央。樹下的水晶房間,一只溫馴的松鼠住在里邊,那小東西實在討人喜歡?!@座島上人人富裕,沒有貧困沒有哀傷。人民安居樂業(yè),禮貌相讓?!憋@然,這是詩人對美好理想和愿望的追求而產生的豐富想象,而讓一個無比美好的世外桃源展現(xiàn)在小讀者眼前。在表現(xiàn)形式上,詩人則采取了重疊反復的手法,把這一美好的島國多次展現(xiàn)在小讀者面前,就更加強烈地激勵了小讀者對這種理想王國和美好生活的渴求。這樣,詩人就在小讀者幼小的心靈里建造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國度,并使之不懈地去追求。
3.故事情節(jié)離奇而曲折
眾所周知,兒童不僅富于幻想,而且好奇心也很強。因此,童話既要有幻想,又要有極強的故事性,尤其是那些離奇而又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以緊緊抓住小讀者的閱讀心理,引起他們濃厚的興趣。普希金的童話詩作,既有短篇的,如《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又有長篇巨作,如《魯斯蘭和柳德米拉》。無論是短篇抑或長篇巨作,其故事情節(jié)均離奇而曲折。上述提到的巴爾達和海里的魔鬼斗智斗勇的情節(jié),既是幻想,情節(jié)又很離奇曲折,這是短篇。至于場面宏大的《魯斯蘭和柳德米拉》,故事情節(jié)更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極富變化,離奇而曲折的程度令人叫絕。這里,我們不妨以其耳熟能詳?shù)亩唐稘O夫和金魚的故事》為例,來闡釋這一觀點?!皬那坝袀€老頭兒帶著他的老婆,住在那藍色的大海邊”。這是典型的童話故事的開頭,平實而又自然。但是,當老頭有一次下海撒網,網到一條金魚又放歸大海后,離奇曲折的故事便開始了。那情節(jié)軌跡是這樣的:老頭回家告知老太婆金魚的事,她一聽就罵,讓老頭向金魚要一只洗衣盆——老頭再次來到大海邊,向金魚提出請求——得到新洗衣盆后,老太婆罵得更兇,提出要一座木屋——老頭第三次來到大海邊,再次向金魚提出請求——有了新木屋后,老太婆還是破口大罵,提出她要成為世襲的貴婦人,住進豪華的高樓大廈——老頭第四次來到大海邊,又一次向金魚提出請求——住進金碧輝煌的高樓,成為貴婦人兩個星期后,老太婆又提出要做至高無上的女王——老頭迫于無奈,第五次來到大海邊,再一次向金魚提出請求——成為女王兩個星期后,老太婆又提出要金魚親自為她服務——老頭第六次來到大海邊,又再次向小金魚提出請求——老頭回到家后,一切又恢復到原樣。詩人通過這些曲曲折折的一個又一個離奇的情節(jié),加之擬人化的描寫和形象的比喻,筆鋒直指當時的沙皇統(tǒng)治——當人民要求改善生活時,他都可以滿足,但當人民要求擁有權力時,他非便不給,還將已經給予的統(tǒng)統(tǒng)收回,將人民重新打入地獄。因此,俄國人民不能指望沙皇讓他們做國家的主人。小讀者結合普希金生活的時代背景,就會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三、結語
普希金是偉大的,普希金的童話詩作品是偉大的。從寫作方法講,它不僅具有鮮明的童話色彩,而且其中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內容發(fā)人深思,讀后令人回味無窮。所以引導青少年閱讀普希金的童話詩,不僅可以使他們從中獲得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對他們進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參考文獻
[1]朱錫強,陳傳金,張粉梅,袁昌堯,張忠民編寫.外國歷史大事紀年[M].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3,第一版.
課題:古代英雄的石像
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角色朗讀童話。
難點:了解鋪墊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新情境,導入新課。
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俗話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請兩位同學即興講兩則驕傲失敗的事例。以此導入新課)今天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看看它是如果講這一道理的。
二、簡單介紹作家作品。
葉圣陶,現(xiàn)代作家、教育家。名紹鈞,江蘇蘇州人。“五四”前夕開始寫作,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葉圣陶的童話,跟的他的小說、散文一樣,是主張“為人生”而創(chuàng)作的。
三、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1.教師講解分角色朗讀的要求:
A.對課文熟練B.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C.處理好語氣、音調的輕重強弱
2.學生自己試著自讀有關的對話,琢磨技巧的處理。
3.四人分角色朗讀第9段至末尾,一人大石,一人連貫,二人小石。
其他學生聽讀,準備評價
4.抽查幾個學生評價,教師小結,教師范讀片段,再抽學生朗讀對話的片段。
四、理清結構(略,參見課文分析)
五、思考下列問題,理解課文內容:(采用個提問的方式進行)
1.提問:“危險算是過去了。驕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剛過去,就鉆出一絲絲的嫩芽?!边@句話好在哪里?
2.上面那石頭為什么“故意讓語聲柔和一些,用商量的口氣說話”?
(因為他的狂妄驕傲受到小石頭的批評以至威脅,仍然心有余悸,但還不肯放下驕傲的架子,只好在語聲、語氣上緩和一些,希望得到小石頭的認可。)
3.找出石像說的話,想想石像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淺薄、無知、空虛。)
4.小石頭如何反駁石像的話?表現(xiàn)小石頭什么性格特征?
(小石頭指出:歷史是會被顛倒的,不能全信;英雄也是很平常的人,英雄也是人們塑造出來的;市民最大的本領就是紀念空虛,崇拜空虛。表現(xiàn)小石頭有見識。)
5.“大家不再說話了,像是都在想事情。”他們在想什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下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答案不限)
6.石像忽然倒下來。石像為什么倒了?(答案不限)
7.石像倒了以后,如何結局?。
(l)市民無精打采地走了。(2)雕刻家大哭了一場,從此不再雕刻。(3)亂石塊被用作鋪路。
六、討論:如何理解最后四段文字的深刻含義?
說明只有踏踏實實地為人們做點有益的工作,謙遜平等待人,生活才有意義,才能快樂。,
四、課堂討論(先擬發(fā)言稿,再發(fā)言):
談談你對本文中心的理解(引導學生正確處理驕傲與自信的關系)
(可以贊同也可以反對,但必須言之有理,自圓其說,引導學生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七、小結
這篇童話故事,情節(jié)神奇曲折,形象栩栩如生。通過被雕成英雄像的大石塊和臺基石子的對話,批評了大石塊虛榮自傲的表現(xiàn)。告訴人們:只有和群眾結合在一起,甘當鋪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價值。
一、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使學生熱愛閱讀
1.我在班里建立起一個小的讀書區(qū),有孩子專用的書架,有屬于自己的圖書,這些書必須是孩子喜歡的,適應學生的讀書能力。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由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
2.利用家長會培訓家長,使他們明白了閱讀的重要性,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家長在家中擺滿各種有趣的書籍,讓孩子可以順手拿來翻看與欣賞。如若父母視閱讀為生活樂趣的一部分,孩子自然會樂于讀書。
3.巧用故事懸念誘發(fā)閱讀興趣。老師說要講故事,學生們個個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并茂地講,故事情節(jié)早已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的情感世界里。正當孩子們津津有味,期待結局之際,再告之孩子,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學生被故事情節(jié)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書。這樣的誘惑,使學生主動去進行閱讀,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4.“放任自讀”任其讀。課外閱讀應是自主、自愿的閱讀,該讀什么或不該讀什么應由學生自主決定,只要內容健康,學生愛讀什么就讓他們讀什么。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無拘無束享受閱讀樂趣,點燃心靈的火花。
5.定向選擇讀物,培養(yǎng)閱讀興趣
學段不同,年齡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也不同,其閱讀的傾向,閱讀的興趣亦有所不同。試想:低年級學生面對一些含義深刻,意味雋永的讀物,何趣之有?而高年級的學生對一些淺白易懂的讀物又覺得味兒不夠。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差異性向學生推薦讀物。小學低年級兒童的閱讀傾向為短篇,完整的故事,幻想性題材的故事,幽默、意外的故事結局;中年級兒童閱讀傾向為童話類、傳記類、富有神秘性、創(chuàng)造性的故事,歷史類讀物;高年級兒童閱讀傾向為游記、傳記類,帶有悲劇色彩的讀物等。據(jù)此,教師可將圖書分類,分別向低、中、高年級的學生推薦適應于他們心理特點的讀物,低年級、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可向他們推薦一些童話故事、古詩,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小學生必背古詩》等,童話中的故事情節(jié)對兒童的吸引力很大,小學生徜徉在其中,往往樂趣無窮。高年級的學生,教師要求他們看些英雄故事、偉人故事、歷史故事、科普讀物,如《雷鋒的故事》、《少年》、《保護人類的家園》等,學生有了自己喜歡的讀物,閱讀的興趣就自然會高。
二、培養(yǎng)小學生的興趣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閱讀興趣是學生閱讀心理的積極因素,不同年齡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不一樣,我國龔啟昌通過比較國外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兒童最感興趣的閱讀材料的六大特質:驚異、生動、動物、談話、幽默情節(jié)。國外有關資料中對兒童閱讀興趣劃分了幾個時期,其中,日本把兒童閱讀發(fā)展劃分為六個時期:(4-6)歲,圖書故事期;(6-8)歲,民間傳說期;(8-10)歲,童話期;(10-15)歲,故事期;13歲為文學期;17歲,思想期。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艾偉對兒童閱讀興趣進行了三次實驗,結果得出:兒童在閱讀中最感興趣者依次為:兒童故事,驚人的描述與敘述,而對應用文,常識灌輸?shù)扰d趣索然。由此可見,對閱讀興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讀物的特質形式,文學體裁,表現(xiàn)主題,描寫的側重面等,而對閱讀興趣有較大影響的外在因素是作家的名聲威望,同學和朋友的影響,教師和家長的態(tài)度以及共同愛好的附和,對書中人物的喜好態(tài)度等。
三、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優(yōu)勢分析
1.課外閱讀的實踐性
眾所周知,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也就是說,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語文學習的空間。語文學習的天地遠遠超出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天地,語文學習有著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及時地廣泛地獲得與生活貼近的知識信息。從另一角度看,課堂教學也不能完全承擔起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任務,可見,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不斷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是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
2.課外閱讀的自主性
課內所學的內容是相對固定的,也是非常有限的。課外閱讀可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涉獵與課內學習相關的讀物和網絡資料,鞏固和完善課內所學;另一方面,在眾多的信息資源面前,可以由學生憑個人興趣和愛好自主選擇,自主學習。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3.課外閱讀的創(chuàng)新性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素材;積累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292-0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兩句名言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作文源于語言積累。
一、從課內外積累素材
1、從各門學科中積累素材
語言積累不僅限于語文學科,數(shù)學中有語文科新學的字詞,科學里的實驗、動物的構造、生活習性是作文的材料。美術里有建筑的結構美、自然景物美、人體的構造美、動態(tài)美、表情的變化,在作文時,要把人物的外貌表情寫得豐滿鮮活,美術科的教學無疑是最好不過的陣地。品德與社會學科是檢測學生分析課文、理解語言文字能力最好的科目,也是學生收集作文素材、夯實語文功底的一大平臺。
2、從課外閱讀中積累素材
(1)為學生選擇好的讀物。
教師可為學生訂閱少兒刊報,并組織學生交換閱讀。低段指導學生讀童話、寓言、兒歌等活潑有趣的讀物;中段指導學生讀詩歌、古詩、民間故事、科幻小說、歷史故事;高段可指導他們讀科普讀物、短篇小說、名家作品。電視、廣播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文字傳播手段,學生能從聲情并茂的講解中知道事物的善惡。還可利用學校的廣播、電視,組織學生認真收聽、收看美文欣賞、童話故事、新聞報道等,碰到一些新詞、妙句,隨時記在黑板上,在收聽、收看完后作適當?shù)闹v解、賞析。
(2)指導學生誦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白x”和“背”,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更能讓學生吸收和積累語言材料。積累語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誦,但不是死記硬背,要有正確的方法。如提綱背誦的方法,列出段落的層次提綱,抓住重點詞,然后循著主導詞熟讀成誦;有些名言警句、詩歌,可采用手抄與背誦相結合的方法;還有理解背誦法,沒有以此為基礎的記憶是機械記憶,機械記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積累。
(3)指導學生讀書動筆。
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課內可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圈點勾劃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查閱工具書的習慣等,從易到難逐步提高;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在摘抄的內容旁邊寫簡要的點評,以表達自己的見解。
二、從大自然中積累素材
自然界的花草樹木、山水蟲魚、風雨雷電,這些都是我們寫作的素材。學生作文時為什么會覺得頭腦空空,無從下手呢?這是因為學生缺乏細致的觀察。觀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看”,要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各種器官共同參與。觀察要注意方法與順序,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自然界的萬物是我們觀察的對象,社會上的人和事也是我們觀察的對象,觀察細致,才能寫得具體。觀察時還要開動腦筋,活躍思維,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這樣寫出的來文章才鮮活豐滿,不會覺得空洞無物。
三、從日常生活中積累素材
1、讓農村秀美的自然景色走進我們的作文。
作為農村孩子,生來都與大自然親近,對大自然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深厚感情。林木與田野,藍天和云彩,朝霞與落日,青山與綠水,花草與野果無不透出農村的特色,無不時時以美熏陶農村的孩子。只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動情深思,這些田園生活就會成為學生取之不盡的寫作之源。
2、讓農村富于鄉(xiāng)土氣息的精華語言走進我們的作文。
在農村,老百姓也有很多的哲理和諺語、順口溜等,學生通過收集交流農村語言,提高作文的農事科技含量,積累素材,又從中獲得人生啟示,可是一舉多得。
3、讓多彩的農村生活走進我們的作文。
農村學生在家里有很多有趣的事:爬樹采果、抓魚蝦、捉知了,這全是玩得開心的活動,關鍵是他們活動時不注意自己的心情,沒留意人和事的變化,事后沒有寫日記的習慣,時間久了就淡忘了。我們可以要求學生用日記記錄那些豐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積累寫作素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教會并鼓勵學生把游記、做家務、干農活的過程記下來,并把有意義的場面描寫下來,并組織學生討論有了素材,然后指導學生怎么寫,這樣既讓學生學到農技知識,又擴大寫作范圍,內容就充實了。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359,234
[2] 柯孔標.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一、樂中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比知識的直接灌輸更為重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用豐富靈活的教學方式,把較為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低年齡的孩子有愛聽故事的共性,故事營造的環(huán)境很容易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在這個有趣的情景中,學生能輕松、愉快地進行漢字學習。教師可以將漢字編成一個個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fā)學生興趣。例如,在教學“休”這個漢字時,教師可以把“休”編成這樣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樹,每到夏天的傍晚小男孩的媽媽總會倚著樹講故事給小男孩聽。慢慢地小男孩長大了,有一天男孩的媽媽離開了他,以后的日子里,小男孩每每倚樹休息都會想起媽媽給他講故事的情景。通過這個故事,學生很容易被帶入到故事創(chuàng)造的情景中,也很容易地理解了“休”字的含義和構成。
二、玩中學,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小學生不僅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群體,也具有愛玩的特點。教師若能利用好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有趣的教學形式促進孩子的識字學習,就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游戲的喜愛程度是非常高的,也是最容易融入其中的。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可以巧妙地將漢字知識安排在游戲過程中,例如開火車識字、我說你猜、走迷宮等游戲,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鞏固漢字知識。除了游戲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一些簡單有趣的兒歌來幫助學生記憶。例如在辨析“青、清、請、晴、情、蜻、睛”這幾個字時,編寫兒歌:“天晴了,水清清,請你來,做事情。小朋友,愛眼睛,小青蛙、小蜻蜓,夸你行!”這些兒歌朗朗上口,便于記憶,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思中學,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
生活中學習漢字的知識無處不在,馬路上的路牌、路邊的廣告、櫥窗標語、校園公告欄、教室黑板報等等,都是現(xiàn)成的識字素材。當學生能通過認識這些漢字更進一步地了解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的時候,學生的內心是激動而欣喜的,這不僅幫助他們高效地擴充了漢字知識的儲備量,也很好地激發(fā)了他們識字的動力。教師還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評比活動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例如,要求學生在父母的指導下將生活中看到的文字集中在一起,形成每個人的“識字本”,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比比誰的集字認字能力最強,表現(xiàn)好的學生可以來爭當“小老師”,把收集的文字教給其他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思考來掌握生字。如,校道上樹有“減速”“慢行”的告示牌,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校道上車輛的行駛情況來思考和理解告示牌上文字的含義。此外,為了提升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生字的含義,如在學習“快”和“慢”“高”與“低”這些含義相反的生字時,教師可以讓兩名學生分別手持寫著“快”字和“慢”字的卡片,一個表演出快速奔跑的樣子,一個表演出緩慢行走的樣子,讓其他同學通過觀看表演記住這兩個生字。
四、讀中學,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關鍵詞】興趣 選擇 方法 習慣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在當今信息量激增的社會里,讓學生學會搜集,處理信息,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課外閱讀能力已刻不容緩。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好課外閱讀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開展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增強探求知識的欲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開展課外閱讀還有利于學習和鞏固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的知識,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扎實,學得活潑,是啟迪智慧、鍛煉才能的一條主要途徑。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為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性,確實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這對于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來講至關重要。加強語文閱讀指導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學生有了飽滿的學習熱情,便會對學習產生強烈的需要,興趣是需求的內驅力,只有培養(yǎng)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
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有利于學生擴展視野,提高閱讀能力,促進寫作水平的提升。
要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老師應從兩方面入手:
1、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提供其所喜歡的讀物。
第一學段的學生,大多是6——8歲,他們的社會交往少,對是非善惡也有自己粗淺的認識,他們喜歡和小伙伴一起,模仿大人的樣子進行一些社會模擬活動。這期間,孩子對模擬社會生活的動物世界的故事書、童話、寓言、卡通等圖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強、通俗易懂的書籍十分感興趣,教師便應及時為孩子推薦,提供這類讀物,以滿足其閱讀的欲望。第二學段的孩子已經認識和掌握大部分常用漢字,已能讀懂短篇和中篇童話故事,注意力比第一學段更持久,可以獨自閱讀較長的一段時間。然而,由于孩子的興趣廣泛,思想容易開小差,易受外界的干擾,因此,這一階段教師應多向學生推薦和提供節(jié)奏感強。富有變化和趣味的讀物。第三階段學生對世界的認識更加廣泛,他們開始對自己的發(fā)育、長相等感到好奇。開始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并且想象自己未來的職業(yè)。這一階段的孩子開始懂得關心別人,同情弱者,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逐漸脫離絕對的自我中心,有了較明確的時空概念,能試著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多看電視新聞、多讀報、為學生提供或推薦表現(xiàn)神秘、玄奧、超自然的科幻讀物、富有哲理的歷史故事或人物傳記等,并讓學生閱讀部分經典的傳統(tǒng)著作。
2、應根據(jù)不同學段孩子的身心特點,組織適合孩子的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第一學段的孩子識字少,注意力集中不長久,自主閱讀能力較差,這期間,教師可采用為學生讀故事,再讓學生服輸?shù)姆绞?,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尤其要強調的是,教師為學生講故事時,應讓學生也盡可能地看文本,這樣,可以讓學生多認識漢字,刺激閱讀的興趣。第二學段的孩子隨著識字量的增多,閱讀能力有了提高,他們逐漸發(fā)現(xiàn)閱讀是自己的一種享受,喜歡自己一個人靜靜地閱讀,然后與別人交流、討論。在這一階段,教師應以學生個體閱讀為主,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并組織各種讀書比賽或故事演講等,保持學生旺盛的課外閱讀興趣。第三學段的孩子已開始學著以自己的觀點去看待社會和人生,開始注重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這期間,可以組織讀書比賽、演講比賽以及作文比賽等,給學生展示自己課外閱讀成效的機會。同時,通過課外閱讀專題研究活動,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逐步形成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學習上產生極大的愉快和積極的情感。因此教師要定期舉辦故事會、佳作欣賞會、讀書報告會、讀寫知識競賽、讀書筆記平展、手抄報平展、讀書沙龍等活動,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積極性。
二、幫助學生選擇課外書籍
由于小學生能年齡小,閱歷淺,鑒別能力和免疫能力差。如今的課外書包羅萬象,良莠不齊,并不都適合學生閱讀。小學生求知欲望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思想狀況、閱讀能力、興趣愛好,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思想健康、語言生動、活潑規(guī)范的圖書;同時,要注意配合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向學生推薦有益的圖書《十里長街送總理》之后,可以向學生推薦《》,學習《草船借箭》,可以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學習《鯨》,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與自然知識有關的科學普及讀物等。同時在閱讀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切實遠離那些低級趣味、庸俗的黃色書刊。
三、要教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
《課標》要求:要結合課文的閱讀,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和復述,學習精讀、略讀、瀏覽,學習利用圖書室、閱覽室、網絡等查閱資料,培養(yǎng)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實際上,“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币虼?,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階段,結合讀物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方法,閱讀方法一般包括精讀、略讀。精讀即抓住重點詞句,細細揣摩,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略讀既先看序言、提要、編輯大意和目錄,以了解全文的性質、內容和規(guī)模,在閱讀全文章節(jié)標題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游覽全文,綜述大意。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常用的是略讀。如可以文章特點教給學生運用泛讀法、游覽法,加快閱讀速度,加大閱讀信息量;可以精讀和泛讀相結合,動腦與動手相結合:同時指導學生閱讀時做好讀書筆記、摘抄、批注等。
四、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生 語文閱讀能力 培養(yǎng)
一個人閱讀量的大小,決定著這個人寫作水平的高低。杜甫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沒有“讀書破萬卷”的基礎,又怎么能 “下筆如有神”呢?下面是我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點滴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擴大學生閱讀量,讓學生汲取大量的文學養(yǎng)分,做一些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功夫。
在平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要求學生看一些課外讀物,組織安排一些文學業(yè)余活動,讓各年級的小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逐漸提高他們的閱讀總量。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講一些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這類書本有《西游記》、《封神演義》、《安徒生童話集》、《伊索寓言》等,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積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級,讓學生逐步接觸一些現(xiàn)代文學作品,如魯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學大師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級中開展一些相應的文學活動,可以形式多樣,內容自行設計,包括敘述故事情節(jié),說感受,討論問題等,加強學生對內容的記憶。高年級的學生,要求適當高一點,讓其慢慢接觸一些中國現(xiàn)代和古代的文學名著以及外國文學經典名著,為以后學生持續(xù)閱讀打好基礎。我們讓學生閱讀的目的,在于讓其汲取更多的文學養(yǎng)分,而不是去增加學生學習以外的負擔,為此,我們必須得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與量。(1)要求學生有目的、有選擇的讀書。由于小學生所處的特殊年齡階段、使得他們辨別事非的能力有限,在要求閱讀時,要加以正確引導,不然學生凡是厚一點的書就看,看不懂的書也看,不該看的書也拿起來看,反正是老師要求讓看。這樣既加重了學生地負擔,不但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而且效果也不會好的。(2)讓學生從開始讀書便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每個學生都用一本專用的筆記本,在平時閱讀中將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優(yōu)美的修辭,好的用詞……可以摘錄下來,在空閑時可以拿出來琢磨琢磨,以加深記憶,循序漸進,閱讀中積累一些原始的東西。引導學生寫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之類的,加強對內容的理解,也可以幫助學生恢復記憶。
二、興趣是閱讀的動力,關鍵是要激發(fā)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學生會不會因為興趣而讀書,喜不喜歡找一些好書看,重不重視閱讀,這都會影響到他們的閱讀習慣。興趣是人所有行為的原始動機,也是人產生活動行為的意識源、學生會不會去自動閱讀一些課外讀物,接觸一定量的課外有益讀物,歸根結底他們有沒有一種原始的閱讀動機,是否具有這方面的意識,這正是我們最值得思考的地方。哪我們如何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使其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
1.教師本身要的豐富的文學常識,平時注意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靠自身的影響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日常語文教學活動中隨機應變,善于綜合運用文學常識,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也使學生因教師豐富的文學知識,流利的口才等現(xiàn)象產生一種敬重老師,羨慕老師“卓越出眾”才華的心理反映,這種心理反映效果在無形中不自覺地起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作用,這也是小學生“愛模仿”天性的必然。
2.開展多種相關的班級或學校大型的文學活動,通過活動滿足學生在優(yōu)越性上的表現(xiàn)欲,使學生愛動易動的天性得到釋放。開展和舉行一些如: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摘錄筆記評比、速擬提綱復述比賽,心得體會交流活動等,由易而難,根據(jù)各自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不同類型的活動,更有效的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圍繞小學生天生愛表現(xiàn)的特點,讓每個學生都有參加的機會。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最大限度的激起學生的表現(xiàn)欲,強烈的表現(xiàn)欲促使學生產生一種自我主動閱讀意識,這就是我們所期望出現(xiàn)的,也正是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的重點所在。
3.多表揚,鼓勵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點滴成果,肯定他們的付出。如果條件允許,進行一些必要的物質獎勵。這也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一個方法,說起來容易,平常做起來就難。切忌因為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出現(xiàn)的小錯誤,小過失而批評、指責,小學生逆反心理強,這樣會使學生閱讀興趣受到影響。
三、明確目標,持之以恒,帶動作文。
根據(jù)各年級各班的不同情況,制定一些相應的閱讀計劃,并保證堅持做到。及時總結交流,讓學生發(fā)作文形式匯總成簡單的學習材料,貯存加工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學生一時的興趣激起來比較容易,然而要使興趣常有,卻是件難事。只有讓學生鉆進閱讀中,讓其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學生自己就會主動閱讀。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有目標,有計劃地組織一些高質量的閱讀活動,并長期進行下去,到那時,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旦有長足的進步,就會作文中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無形之中也帶動了作文的進步。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3-0-01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都是在強調讀書的好處,讀書的重要?!白x書好,好讀書,讀好書”一直是激勵鼓勵我的名言名句。課標里明確表示:“學生要有豐富的積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重視情感體驗,形成很好的語感。”學會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思維,豐富自己精神世界。利用各種閱讀策略畢業(yè)論文的機會,這樣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老師應該把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到語文教學的目標中整體考慮,有助于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下面我就對不同階段年級的學生課外閱讀篇目進行了梳理。
一、第一階段:一二年級
第一階段學生的思維特征認知水平較低。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識字也較少這樣看來我們推薦的書目以簡潔明了的兒童詩、童話和卡通等比較淺顯易懂的書籍為重點;同時,他們開始分辨想象和現(xiàn)實事物的不同,對十五的好壞也有自己初步的認識,這個年齡的孩子會以和他們仿齡的孩子為伴,模仿大人的樣子實行一些社會活動,所以模仿動物世界和社會生活的書,比如、篇幅短小、通俗易懂的寓言童話等趣味性強的也會是我們參考的重中之重。
二、第二階段:三四年級
第二階段的孩子多數(shù)為中年級學生,這一階段孩子的識字量比第一階段的孩子有所增加不少,思維由想象思維朝著抽象思維與想象思維并存的階段發(fā)展,心理對社會對人的認識水平有所提高,認識和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漢字,而且可以能讀懂短篇和中篇童話故事,獨自閱讀數(shù)目以及其他事物的時間也長些。但也要考慮到,由于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的速度很快,新鮮感很強,更容易受外界的干擾,所以,第二階段我們重點要學生閱讀一些變化和趣味而較之低的年級卻蘊藏一些深度和意義的兒童文學作品,例如:童話及兒童小說、優(yōu)美的兒童詩等的文章新鮮感節(jié)奏性都很強。
三、第三階段:五六年級
最后一個學段的兒童獨立閱讀能力已初步有了雛形,對世界的認識更加博時,更甚者,他們開始對自己的太太特征等感到好奇,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成為粉絲追星一族。還會對社會的認識責任感都加強。中國著名作家海飛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所說:“中國的孩子總不能一直一代又一代只是讀安徒生等古典作品,他們需要閱讀當代世界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p>
另外,雖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特征,且有不同指導的方法,但不可否定這之間也存在著指導的共性存在:
1、可以多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孩子家長共同參與的閱讀活動,不僅可很好地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和積極性還可以促進了家庭感情;
2、對學生課本上有的篇目、內容,老師可推薦一些類似兒童文學閱讀篇目。如,當學到《皇帝的新裝》時,可以擴展介紹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作為課外閱讀的一部分;
3、利用學生寒暑假時建議學生增加閱讀量,作為作業(yè)的形式開學過后再進行一次讀書筆記的交流探討,獎勵做得好的優(yōu)秀小讀者,激發(fā)孩子的興趣所在;
除此之外,還應該有相應的指導策略,在課外閱讀的探究中找到方法進行理論輔導并指導實踐,可行性方法如下:
一、指導小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小學生課外閱讀,畢竟孩子還小性子還很隨意些,個體性很強,很難強加一些東西在孩子身上。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出學生學會正確合理的閱讀方法。
1.加強技能等方面的訓練,培養(yǎng)閱讀方法。
2.增加課內與課外知識的互通有無,開辟多方面的閱讀通道。
3.根據(jù)不同文體,進行具體的分析指導 各種課外讀物的閱讀方法是互異的,根據(jù)不同的文體,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才是明智之舉。
二、根據(jù)學生具體狀況給學生推薦讀物
很多學生手里有類似《喜洋洋與灰太狼》這類的漫畫書。作為教師身份,要對學生進行誘導,多讀有益的讀物,提升學生的品味好書的能力。而語文教師,則有責任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就像電視里的卡通形象對學生影響很深,學生課外閱讀也易受社會的影響。,給他們看最適合他們的讀物,是他們能夠身在其中的受益。
三、展開各種讀書活動,重視積累的重要性。
多舉辦類似讀書研討會、演講比賽、讀書筆記評比會、讀書交流會等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這些活動還能讓同學們互相吸取一些好的讀書策略方面的畢業(yè)論文,其他學生就能鑒賞到更多的優(yōu)秀篇目,進而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從最終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