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司馬遷寫史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和煦的陽光下,細細品味著書中司馬遷完成《史記》的艱辛,我心里的感觸如江水般連綿不斷,思緒不停地纏繞在我心頭……
讀完了這篇課文,“堅持不懈,發(fā)憤圖強”這八個字便在我的腦海中涌現(xiàn)出來。司馬遷為了自己兒時的志愿,為了完成父親臨終前的囑托,即使受了酷刑,他也毫不放棄,堅持寫完了這部前無古人的《史記》,他的舉動是多么令人震驚啊!
想到這里,無數(shù)偉大的壯烈形象又浮現(xiàn)在我眼前:屈原為了國家的利益,盡管遭到了放逐,但還是頑強地寫完了《離騷》這部巨著;左丘雖然瞎了眼,失去了光明,但仍越過重重障礙,寫出了《左傳》;越王勾踐每日臥薪嘗膽,忍辱負重,終于東山再起,復興了自己的國家……他們都憑著自己的毅力,自己的信念,干出了一番大事業(yè)!
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父親司馬談立志要編寫一部史書,臨死前囑托司馬遷幫他繼續(xù)完成史書。然而,司馬遷因替一位將軍辯護而遭受酷刑,他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身,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最后,一部鴻篇巨著《史記》誕生了。
司馬遷在忍辱負重的情況下寫完了《史記》,那是多大的痛苦!這是因為他有強烈的責任感,他才能繼續(xù)堅持下去。沒有了責任感,任何事情都無法很好完成。
試想想,如果校長沒有責任感,我們的學校會是什么樣子?如果老師沒有責任感,我們的班級又會是什么樣子?所以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即使做一個小小的班干部,也要有責任心,盡職盡責幫助老師分擔工作,幫助同學。如果連這一點點責任感都沒有,將來怎么可能成為棟梁之材?
為了自己、為了社會,讓我們從小做起,從現(xiàn)在就開始培養(yǎng)自己的責任心吧!
師:昨天同學們回去預習了《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文,我們先來聊聊《史記》、講講司馬遷。
生:我先說說司馬遷。司馬遷是我國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最大的貢獻是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生:我知道,《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妒酚洝愤€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后世的影響巨大。
師:同學們預習得不錯。讀歷史故事和其他故事一樣,首先也要梳理文脈。請大家自由默讀,用小標題形式歸納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根據(jù)學生匯報,歸納出如下小標題:殷切囑托 忍辱負重 完成巨著)
師:快速瀏覽課文。(生讀)可以用合并段意的方式,歸納故事的主要內容:司馬遷遭受了飛來橫禍后,忍辱負重,歷時13年,終于完成了輝煌巨著《史記》。
師:同學們,讓我們把時光追溯到司馬遷的年輕時代,尋找寫《史記》的原因。靜下心來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在讀懂的基礎上,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并寫下來。
生:黃河的熏陶是司馬遷決心寫歷史的原因之一。
生:還有歷史故事的感染。那波濤滾滾的黃河龍門下,年幼的司馬遷聽著父老鄉(xiāng)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滿懷著夢想,他也要成為一名英雄,也要建功立業(yè),成就一番事業(yè)。
生:還有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喜歡歷史,也有編寫史書的志向,并為此做了大量的準備。尤其是病榻前,父親淚流滿面地叮囑司馬遷一定要完成他未盡的事業(yè)。
師:讓我們一起朗讀。(引讀司馬遷“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和“忙著研讀歷史文獻”這兩段話。)
【評析】預習、初讀、瀏覽,梳理文脈,學會從文中篩選信息,學會概括,把長文讀短,是閱讀故事的一般方法。教者教學的重心始終停留在學生自主學習、交流討論的方式上,很適合本文清晰明了的文字風格。
二、 感受一段心路
師:當在司馬遷專心致志寫《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出示)“飛來橫禍”是什么意思?
生:“飛來橫禍”就是意外的災禍。
師:那是怎樣意外的災禍呢?課文中有一句話寫得很明白,一起讀。
生:“正當他……入獄受了酷刑?!?/p>
師:遭受飛來橫禍、冤受酷刑,對于年輕的司馬遷來說意味著什么?他會經歷一段怎樣的心路歷程?(板書:一段心路)靜心默讀第3自然段,多讀幾遍,可以用單豎線做上分層記號。
生:一開始司馬遷的內心一定非常非常痛苦和氣憤,可謂悲憤交加。(板書:悲憤交加)
師:請你讀讀文字。(生讀)
生:這時候的司馬遷一定很想死,死比活著痛快!可他又想到了很多很多,所以決定活下去。
師:也就是思想始終處于矛盾中,處于痛苦的生死抉擇中。(板書:生死抉擇)
生:最后司馬遷改變主意了,他決定活下來,繼續(xù)寫《史記》。
師:也就是司馬遷發(fā)憤著書。(板書:發(fā)憤著書)
師:從悲憤交加――生死抉擇――發(fā)憤著書,寫在黑板上只有寥寥十二個字,但對于司馬遷的內心來說,是極其復雜的。就讓我們細細地閱讀、體會這段不平凡的心路。
【評析】教者逐步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從整體感知,梳理層次,提取關鍵詞,解讀司馬遷不平凡的內心密碼,教學的明線停留在學生習得閱讀方法上,暗線則鋪設了―條觸摸人物情感,贏得自我情感共鳴的甬道。
師:遭受酷刑后的司馬遷悲憤交加,“悲”的是什么?“憤”的是什么?課文中沒有過多介紹。請你們讀讀補充閱讀資料第一部分,再深入想一想。
生:司馬遷悲的是入獄受了宮刑,失去了男人的尊嚴,人格受到了極大的侮辱。
生:悲的是他再也抬不起頭來做人,整個家族都蒙上了羞辱。
生:悲的是自己竟然被判了這樣的酷刑,痛苦萬分。
師:讀歷史故事就應該這樣,聯(lián)系歷史資料閱讀,能把故事讀厚實了。宮刑是所有刑罰中最卑賤的一種,是一種奇恥大辱。那他“憤”的是什么呢?
生:憤的是漢武帝不辨是非,無故判他酷刑,受了冤枉。
生:憤的是因為多說了幾句真話,就被迫害受了這樣的刑罰。
生:憤的是朝廷官員黑白顛倒,不敢說真話。
師:正義直言換來了如此酷刑,忠心耿耿卻受到了慘無人道的折磨,所以(生齊讀)“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薄皻垺弊衷谧值渲杏腥N解釋:(1)害,毀壞。(2)不完全,余下的。(3)兇惡。這兒該選擇哪一種?“殘生”的意思是什么?
生:這里的“殘生”就是指不完整的人生。
生:因為他受了宮刑,已經沒有了做男人的尊嚴,所以說是不完整的人生。
師:在我國古代,有一種士大夫氣節(jié),士大夫犯罪,殺頭可以,但污辱性的懲罰是受不得的。士大夫如果遭受酷刑,一般都會自行了斷,這就是常說的“士可殺不可辱”。所以,對于當時的很多文武官員來說,如果“死”和“宮刑”同時擺在面前的話,他們會選擇什么?
生:會選擇死。
師:對,所以――(齊讀)“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師:司馬遷后來在《報任安書》中這樣描述:(畫外音)“仆以口語遇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安靜地看看這一段話的意思(大屏幕推上譯文),你能理解司馬遷此時的感受嗎?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說一說。
生:生不如死、非常痛苦、痛不欲生、悲痛欲絕……
師:此刻的司馬遷悲憤交加,萬念俱灰!讓我們一起再讀讀這句話。
生:(齊)“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評析】課文僅用一句話說司馬遷悲憤交加,寥寥數(shù)語不能觸及故事源處,對于那時處境的了解正是感受司馬遷形象的基礎,教師的補充恰到好處,加上哀怨悲傷的旋律與聲情并茂的閱讀,在學生心底掀起情感波瀾,對“悲憤”的理解自然也深了一層。
師:所有人的預料一定是司馬遷會選擇死,然而最終司馬遷卻選擇了生,給世人一個大大的驚訝!為什么要生?這生死抉擇后的“生”從何而來呢?
生: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師:他的這一想法決定了他的一生,也改變了他的一生。這幾句話請你們一句一句地讀,看看能不能讀懂?
生:我讀懂了第一句“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本褪钦f每個人死的價值不同,有的比泰山還重,有的比鴻毛還輕。
師:原文是這樣說的:(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誰能讀懂?
生:人必然有一死,有的死比泰山還要重,有的死比鴻毛還要輕,這是因為他們所追求的不同。
師:因為追求不同,人生價值完全不同,多么鮮明的對比,我們一起朗讀,要讀得擲地有聲!
生:我讀懂了這一句:“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他覺得現(xiàn)在死了,就比鴻毛還輕,死的沒有價值。對他來說,真正有生命價值的是寫《史記》,真正重于泰山的是寫完《史記》。
生:我受了宮刑,受到了極大的侮辱,我還有什么臉面活在世上?我必須求得痛快一死??墒牵?,不行,父親臨終前的囑托還沒有完成,我怎能就此求得自己的一死了之呢?將來我怎么去面對九泉之下的父親?。?/p>
師:《史記》何以那樣重要?竟然讓這位“士可殺不可辱”的士大夫堅持活了下來,他的內心一定不是一句話那么簡單,請你們替司馬遷把“生死抉擇”時的話寫下了。[出示:司馬遷想: (生寫,然后交流)]
生:我因為多說了幾句真話,遭受了如此的飛來橫禍,現(xiàn)在的我這殘生還有什么意義?我還是選擇死吧?不行,我不能就此沉淪,想想那些英雄們,周文王被關,寫了一部《周易》;屈原遭到放逐,創(chuàng)作了《離騷》……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寫完《史記》,成為英雄!
生:我是一名史官,我有責任記下歷史,留給后人,這可是我們兩代人的夢想呀!……
師:同學們的內心獨白說得有情有理,父親的遺愿讓他活了下來!從小的夢想讓他活了下來!史官的責任讓他活了下來!對人生價值的理解讓他活了下來!
師:同學們,你們走進了文字,更走進了司馬遷的內心,真好!就在這樣經歷反反復復的內心抉擇后,司馬遷堅定了信念。(齊讀“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師:兩個感嘆號,兩個“一定”請你們讀好它。(生讀)
師:把決心下在心底,讀得更低沉有力些?。ㄉx)
師:此時的《史記》對司馬遷來說,是生命的延續(xù),是精神的支柱,是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
【評析】文本細讀的關鍵是借助關鍵詞句反復品讀、感受,想象,深化、共鳴……小練筆的目的不僅將散落在文中的“珍珠”串成一條項鏈,而且借助深情的朗讀,使得情感得到升華。
師:司馬遷發(fā)憤著書用了多少年?
生:13年。
師:整整13年忍辱負重的日子,只為了寫《史記》。司馬遷生活的年代離我們有二千多年了,他發(fā)憤寫《史記》的畫面,仍會像一個個特寫鏡頭,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
師:(引讀)為了兒時的夢想、父親的囑托――(生讀)“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師:為了百姓的期待,史官的責任――(生接讀)“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竹簡,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p>
師:為了實現(xiàn)自身生命的價值――( 生接讀 )“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p>
師: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為了實現(xiàn)人生價值,忍受著一切的痛苦,執(zhí)著地追求著,這就是――
生: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
【評析】情感的升華是怎樣水到渠成的?復沓式的朗讀是―種教學的藝術。教師導語的變化,為的是―次次地渲染氣氛,就好像站在大瀑布前,聽到的是―次次雷鳴般的轟響,看到的是―個永恒定格的埋頭書寫形象。
三、 領悟一種精神
師:從悲憤交加――生死抉擇――發(fā)憤著書,終于,司馬遷用生命之泉澆灌出了累累碩果。讀讀第4自然段,其中有兩個數(shù)字,“13年”“52萬余字”,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體會到了司馬遷編寫《史記》時間之長,《史記》的文字很多。
師:數(shù)字是有溫度的,讓我們發(fā)自肺腑地贊嘆:――(生齊讀)
師:《史記》這部輝煌巨著名垂千古,魯迅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史記》為(齊讀:“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師:知道《離騷》嗎?
生:它是屈原的作品。
師:對,《離騷》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抒情詩。魯迅稱《史記》是史家的絕頂之作,不押韻的《離騷》,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師:同學們,我們讀到了司馬遷的一個故事,一段心路,現(xiàn)在你還讀出了什么?
生:我讀出了司馬遷堅定的信念和執(zhí)著的追求。
生:我讀出了司馬遷作為一名史官的責任和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生:我讀出了司馬遷永不放棄、笑對人生的精神和對生命價值的理解。
師:夢想、信念、責任、承諾、不屈不撓、對生命價值的理解!這就是一種司馬遷精神(板書:一種精神)司馬遷靠著這種精神完成了歷史巨著。我們想象一下,當司馬遷在光潔平滑的竹簡上寫完《史記》的最后一個字,欣然站起身來,他想什么?說什么?做什么呢?
生:他會邊哭邊說,《史記》是我們司馬家兩代人的夢想,現(xiàn)在我終于寫完了,我沒有辜負父親對我的期望!
生:他會跳起來大喊:太好了,《史記》終于寫完了,從皇帝到漢武帝這3000余年間歷史可以留給后人了,我安心啦!
生:他會對家人說,13年的風風雨雨,我終于挺過來了,但我終究是成功了,因為我寫完了《史記》。后人可以讀到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希望這些英雄能激勵更多的后人。
師:我相信完成《史記》后的司馬遷,一定享受到了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幸福和快樂,他覺得這樣做是有意義的,因為他說過(齊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評析】歷史故事留給后人的是什么?探討支撐司馬遷忍辱負重的精神力量,感受司馬遷堅定的信念和對生命價值的理解是教者教語文,更教做人的樸實想法。借助想象說話,體會艱辛過后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幸福感,也使得學生讀這個故事時的心路歷程變得豐滿和完善起來。當然語文教學不是說教,更不應讓學生被偉人精神嚇著。
四、 記住一個名字
師:同學們,學到這兒,司馬遷這個名字,你們一定牢牢地記住了。(板書:一個名字),這個名字書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請你用一兩句凝練的話寫下來,署上你的名字。
生:我對司馬遷的評價是:鐵骨錚錚好男兒,壯哉司馬遷!
生:司馬遷不僅讓我們讀到了一部輝煌的著作,更讓我讀到了一段艱辛的心路歷程,一種偉大的
專家看課
精神。
生:司馬遷,你把歷史裝在心里。站起來,你是一座山;倒下去,你是一座偉大的豐碑!你是我們心中永遠大寫的“人”。
生:一個故事、一段心路、一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司馬遷,你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師:兩千多年過去了,司馬遷堅定的信念,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已經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司馬遷也被稱為中華文化的脊梁。(板書:文化脊梁)希望你們也能擁有這個脊梁,活出我們自己的生命價值。
【評析】閱讀提煉與自我評價,把司馬遷偉大的名字和中華文化脊梁聯(lián)系起來共留學生心中,從中受到激勵并傳揚,活出自己的生命價值,這也正是本課的目標和歸宿。
【總評】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文化自覺。歷史是什么?用一個著名學者的話說,歷史就是那朵“沙漠玫瑰的開放”,看上去已經干枯,其實所有的寶貴就在于把它放在水中一段時間的浸泡,便又是完整的豐潤飽滿的復活了的玫瑰。歷史就是讓你知道它的過去,并理解它的現(xiàn)在到底代表什么意義。學習歷史人物故事,王老師把目光鎖定在一個故事、一段心路,一種精神,一個名字上,就是力圖打破歷史人物與學生間的歷史隔膜,引領學生走進這段歷史,回到起點,讓學生浸潤在語言文字中,浸潤于歷史人物的內心深處,觸摸、感悟并提升一種文化精神”,讓這個記載在中華民族史冊上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在當下的文化語境下獲得重生。綜觀本課,有如下幾個特點:
1. 螺旋上升的板塊設計。整堂課在整體架構上采用了“層層遞進、螺旋上升”的板塊設計,這樣的設計用意是十分明確的:以細讀文本為基點,鋪設學生與歷史人物之間,由認識到熟悉進而評鑒的路徑;以人物心路的反復琢磨為重點,把司馬遷的忍辱負重、矢志不渝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歷史人物的內心深處復雜的情感變得可感可觸;以獲得精神與信仰的共鳴為標點,將文路與心路自然結合,課路與學路的和諧共振,把學生推到歷史人物面前思考生命價值,感悟信念力量,體會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幸福。這正應了那句話“讀史使人明智”。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映來看,學生學得開放主動,思考深入,思維活躍,情感真摯,這樣的架構正是教者追求“關乎精神,生長智慧,獲得積淀”的語文教學境界的有效體現(xiàn)。
2. 咬文嚼字的課堂細節(jié)。這堂課,在文本細節(jié)的處理上可謂獨具匠心。學習歷史故事,遭遇到的困難是如何走進歷史人物的內心,像司馬遷這樣充滿傳奇經歷的人物故事,要獲得內心的認同和體悟是需要下一番工夫的。王老師首先長文短教,面對教材始終關注語言文字的細節(jié)化處理,像整體感知、篩選信息、梳理層次、學會概括、提取關鍵詞、覓得讀書方法等細節(jié)的打造,目的是使得人物形象越來越清晰,歷史故事越來越明了。但僅此是不夠的,王老師又將眼光落在學生學習文本不易理解的幾個部分,讓“短句長教”,重點聚焦“忍辱負重”,重錘敲打最能突出司馬遷形象的重點部分。讀司馬遷被冤枉事件,聽《報任安書》的內心獨白,以“情感”為主線,讀懂艱辛、曲折、屈辱、堅強等的一段段內心矛盾掙扎的前因后果。咬文嚼字的工夫還體現(xiàn)在搭建對話平臺,恰當?shù)淖灾鲗W習和交流,還將學生的觸角向四面八方張開,想象《史記》何以那樣重要的心理活動,學生的收獲是顯而易見的。
3. 鏈接拓展的創(chuàng)生機制。語文的課堂教學所追求的,不只是那些可見的、物態(tài)化的符號、圖像或行為,還應當是一種只有孜孜叩問,它才會彰顯的內在意義。一種精神性、人文性的價值取向和情感信仰。王老師在教學中始終沒有忽視兒童的精神發(fā)育,她讓學生站在歷史人物面前,不惜濃墨重筆讓學生書寫、聆聽、討論,不惜花時間在反復、多樣的精讀、細讀、拓展閱讀上,尤其是幾處恰到好處的補充與拓展閱讀,既滲透了“聯(lián)系”的思想,也使得“司馬遷”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在學生心靈扎根,可謂水到渠成。當學生用語言文字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時,不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嗎?
談歷史故事,前提是需要對歷史故事和歷史小說進行準確分辨。歷史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以歷史事實為依據(jù),雖然在細節(jié)上或許有虛構,但是故事的大致情節(jié)和基本人物都是真實的。從這一點來說,對于歷史故事而言,真實才是前提,缺乏真實,其歷史故事也就無從談起。而歷史小說則不然,其落腳點不是歷史,而在于小說,因而其內容雖然根據(j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進行敘述,但內容則可以虛構,不必追求與歷史一致,不需要有真實性,畢竟對于歷史小說來說,其來源于歷史而高于或改編于歷史。教材中有很多歷史故事,也有很多歷史小說,對此教師需要辨別清楚,不能混為一談。
如《三顧茅廬》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因而可以把它歸納為歷史小說,如果當作歷史故事,則容易讓學生先入為主,形成一種錯誤認知。畢竟從《三國志》這本史書來看,關于“三顧茅廬”只有五個字,即“凡三往,乃見”,對于人物以及事件并沒有過多敘述。再對照《三國演義》,發(fā)現(xiàn)整個事件是作者聯(lián)系相關史料發(fā)揮想象虛構而成的,其真實性本身就值得推敲。同樣對于《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也是這個道理,它是改編自施耐庵的長篇小說《水滸傳》,屬于歷史小說。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對其沒有進行準確定位,沒有認識兩者的區(qū)別,必然會造成學生在思想認識上的混淆,這對于他們以后學習歷史、了解歷史是有害的。
而《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課則屬于歷史故事,雖然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認識對其細節(jié)進行了藝術加工,但就司馬遷寫《史記》這一經歷以及過程中所受的各種屈辱,還有發(fā)憤著書卻是真實的,與歷史記載相一致,且沒有爭議,因而可以歸納為歷史故事。對此,教師則可以從歷史角度對此進行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情節(jié),感悟人物形象。同一個文本,定位不同,則教學策略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前,在解讀文本中,要給文本準確定位,區(qū)分歷史故事與歷史小說,以便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二、故事,確定文本教學重點
對于歷史故事來說,雖然其內容與歷史史料相符,但它被選編入教材,則需遵循學科教學特征,自然在教學中也必須按照學科的教學思維進行教學。遺憾的是年輕教師深受把課文教“厚”的思想影響,善于拓展,不僅對該故事進行歷史拓展,還進行追本溯源,表面上看課堂教學很豐滿,但實際上卻是本末倒置,畢竟這是語文課,不是歷史課。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拋棄“歷史”這一因素,把這類文本歸納為故事類文本。從本質上講,歷史故事文本只是通過故事形式來體現(xiàn)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故事才是教學重點,自然在教學中也必須遵循故事類文本教學模式,即讓學生了解故事內容,理解用什么方式來描寫歷史事件以及塑造人物形象。
對于故事來說,最重要的一個教學要點就是讓學生學會概述故事。不同學段對此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級只要求學生能夠簡要概述故事的內容;中年級則要求學生能夠復述課文;而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其重點則是拓展故事,并結合故事進行隨文練筆,通過仿寫環(huán)境、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既而進行內化,讓學生明白人物寫作技巧、故事要求,從而形成自己的表達習慣。這對于歷史故事來說,是編入教材的一個重要因素,畢竟教材僅僅是個例子,讓學生從中有所借鑒,進而形成能力才是重點。
如在教學《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課時,教師應先引導學生了解故事內容,即司馬遷在遭受殘酷刑罰后,仍不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耗費13年寫成歷史巨著《史記》。其次是引導學生明白文本的核心詞語“發(fā)憤”,讓學生了解司馬遷為什么要發(fā)憤,怎樣發(fā)憤,結果怎樣,以便引導他們通過時間順序了解故事內容。最后則需要讓學生通過其中細節(jié)描寫準確理解司馬遷忍辱負重的人物形象,這是故事重點。如有時間,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后習題講述故事,借鑒文本部分內容,通過心理與動作來描寫生活中的人物,比如老師、父母或者同學,讓學生從中習得寫人的技巧,在理解文本主題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習作技巧。
三、歷史,突破文本教學難點
雖然在課堂教學中,歷史故事被當作故事來教,但相比其他故事類文本來說,歷史題材也是其教學重點。但由于歷史事件與學生生活相距甚遠,學生僅僅是通過文本知曉事件,缺乏更深層的認同。因而對于歷史故事類文本來說,教師需圍繞歷史進行突破。對此,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幾個策略:
1. 拓展歷史資料
歷史故事雖然作為一個片段被選入教材,但在歷史進程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而在教學中,則需要先拓展補充一些史料,讓學生提前熟悉歷史,這樣不僅讓他們對學習內容有所準備,還能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如教學《負荊請罪》一課時,有必要讓學生熟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等歷史資料,以便對廉頗與藺相如這兩個人物以及負荊請罪的前因后果有所了解,為課堂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2. 引導分析歷史
一般情況下,歷史故事類文本會在開頭介紹故事背景。對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研讀,以便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走進歷史,了解歷史。如教學《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課時,第一自然段就交代了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的原因。對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從中研讀歷史,讓學生明白寫《史記》不僅僅是父親的囑托,也不是對殘酷刑罰的一種“反擊”,而是他從小的一個志向,更是他所處環(huán)境熏陶的結果。畢竟他出生在一個史官之家,這也為學生全面理解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創(chuàng)造條件。
3. 進行換位思考
文本中發(fā)生的歷史事件離學生所處的時代久遠,學生與之存在隔閡。對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最好的方式則是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類似情境去再現(xiàn)歷史場景,以便讓學生進行體驗感悟。同樣還是《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這一課,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有些內容相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讓他們嘗試進入司馬遷的角色,并充分利用生活經驗,去理解“淚流滿面”等詞語,去想象假如無法完成編寫《史記》,怎樣去面對父親,這樣就能真正走近歷史人物,與他們進行深度對話。
4. 填補文本空白
受篇幅限制,文本故事中會有很多空白。為了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史料進行填補,以便讓學生進入故事情境,感受人物內心。比如《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第三自然段,是司馬遷遭受酷刑后的表現(xiàn),則可以補充《報任安書》中描寫司馬遷悲憤交加的細節(jié),既而進行對比閱讀,以便感受字里行間的情感,想象悲憤的畫面,從而便于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走近作者,走進人物內心,實現(xiàn)深度共鳴。
這件事也徹底鑄就了另一個人的命運,這個人就是司馬遷。司馬遷,一介文人,為了援救李陵一家老小的生命,為他辯護,從而冒犯武帝,被捕入獄,第二年,即公元前98年,被判死刑。
同樣不甘心就此“輕于鴻毛”地死掉,“沒世而名不稱”,司馬遷也選擇了活下來,為此不惜接受最為恥辱的宮刑。
人類的悲劇是文W的溫床。這件事引出了漢代最著名的兩封書信:李陵的《答蘇武書》和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洞鹛K武書》讓我們記起一個被自己民族拋棄,被大漠淹沒的人的絕望。而《報任安書》,則寫盡了一個人被自己的朝廷羞辱,被人群歧視,在瀕臨崩潰的邊緣,如何獨力支撐,為了某種希望,所能承受的人生恥辱的極限――用司馬遷自己的話說,在人生的所有恥辱中,“最下腐刑極矣”!
這封書信,顯示了作者內心在巨大的打擊和恥辱感下深重的矛盾痛苦,以及在對抗這種痛苦中顯示出的堅忍的個性力量,讀后有一種震撼人心的感受。它是散文體的《離騷》,甚至比《離騷》更杰出,因為它的作者司馬遷最終以個人的堅忍完成了自己的名山事業(yè)。所以,如果說屈原是失敗的英雄,司馬遷則是成功的偉人。
大約在公元前87年,《史記》橫空出世。而它的偉大創(chuàng)作者――司馬遷的行蹤卻消失了。
那死去的孤絕的生命,在《史記》中得到永生。
遭受李陵之禍,使他感受到個體生命在強大的體制面前的渺小脆弱與不堪一擊,感受到個人的意志、人格、精神力量在命運面前的無奈,同時,他又被人性的東西感動,對人的自由意志無比推崇。魯迅說《史記》乃“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劉鶚《〈老殘游記〉序》說“《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史記》為太史公之哭泣”。都以《離騷》這樣的純個人抒情作品來比擬《史記》,這說明《史記》雖為史書,卻確實是有鮮明的個性色彩。這個性色彩不僅指其語言風格、敘述風格,更主要的是指其中所蘊涵的司馬遷基于個人經歷的個人感受,以及獨特的個人情感特征。這種個人感受和個人情感特征使《史記》帶上了強烈的抒彩,個人性與抒情性是《史記》文學特征的重要表現(xiàn)。
通過《史記》,我們洞悉了司馬遷內心忍受的痛苦以及在忍受侮辱時他內在的強大與自尊?!妒酚洝肥撬麗u辱與痛苦的結晶,卻變成了他尊嚴與崇高的象征。
(選自《天下閱讀》,有刪改)
我對《史記》“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教學探究時,不可淺嘗輒止停留在“對人物既寫優(yōu)點,又寫缺點”的層面,需點撥學生悟讀出以下幾個層次的含義:
一、表其美,現(xiàn)其惡,本真呈現(xiàn)
司馬遷《史記》給人物作傳,能夠做到對傳主既表其美,又現(xiàn)其惡,本真地呈現(xiàn)歷史人物的真實。例如,《高祖本紀》塑造劉邦這一形象,司馬遷如實刻畫了其身上高瞻遠矚,有謀有略,虛心納諫,善于用人馭人,能屈能伸,隨機應變,頭腦清醒,堅決果斷等政治才干與優(yōu)點。
同時,司馬遷又非盲目歌功頌德,沒有把漢代的開國之主描繪成“圣君”的形象,而是如實暴露了他本性中好逸惡勞、好酒好色、奸滑無賴、粗俗鄙陋、睚眥必報等毛病與弱點,還之以凡夫俗子的“人”的本相,做到了不隱諱其惡。
由此可見,作者如實敘事,如實寫人,既表其美,又現(xiàn)其惡,還人物以歷史的本來面目,本真地呈現(xiàn)歷史人物的真實,不為尊者諱。
二、表美而不虛,現(xiàn)惡而不過,恰如其分
司馬遷在《仲尼弟子列傳?贊》中,明確反對人們對歷史人物“譽者或過其實,毀者或損其真”的偏頗臆斷?!妒酚洝纷鱾鳎憩F(xiàn)人物身上的優(yōu)點,絕非虛夸其美,而是恰如其分地以真實的史事來呈現(xiàn)。正如《高祖本紀》,用史實刻畫劉邦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形象,但又沒有把他描繪成無瑕的“圣君”,可謂美而不虛,褒而不過。
同時,表現(xiàn)人物身上的缺點,又絕不過分貶低,而是分寸恰當?shù)匾哉鎸嵉臍v史細節(jié)來表現(xiàn)?!陡咦姹炯o》雖然暴露了劉邦本性中好逸惡勞、好酒好色、奸滑無賴、粗俗鄙陋等毛病與弱點,做到了不隱諱其惡,但作者也只是以“不事家人生產作業(yè)”“好酒及色”等簡介及詐稱“賀錢萬”、舉杯噱父等細節(jié)點到為止,絕不過分貶低,可謂現(xiàn)惡而不過,分寸恰當。
三、愛而不虛美,惡而不毀功,情史分明
司馬遷作《史記》,其本人對筆下的某些人物是懷有深厚的愛憎情感的。然而,他卻能夠始終秉持著作為一個史官公正無私、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做到愛而不虛美,惡而不毀功,個人的情感愛憎與歷史的客觀公正涇渭分明。
《李將軍列傳》,李廣是司馬遷心中一個理想名將的形象,對其射技高超、作戰(zhàn)智勇等卓越才干,對其廉潔愛士、為人簡易等優(yōu)秀品質,作者都寄寓了高度的欣賞與贊揚;對其有才不得施展、立功不得封侯、年老受辱于刀筆之吏,則寄寓了深深的同情、悲憤與痛惜。然而,作者的情感愛憎,高度尊重歷史的真實,沒有因自我情感去掩蓋李廣身上的缺點,而是如實記述了他殺害霸陵尉的史實,暴露其公報私仇心胸狹窄的一面。再者,作者雖寫到李廣機智善射,能沖鋒陷陣、令敵生畏,卻并沒有把他美化成統(tǒng)帥三軍之才和具有百戰(zhàn)大功的形象,謹遵歷史的真實。
又如,司馬遷雖鄙棄劉邦性情中的奸滑無賴、粗俗鄙陋,卻能夠做到惡而不毀其功?!陡咦姹炯o》充分肯定了他雄才大略的政治才干,肯定了他“漢行德功,憤發(fā)蜀漢,還定三秦;誅籍業(yè)帝,天下惟寧”的事功,肯定了他作為西漢開國皇帝統(tǒng)一天下,“繼五帝三皇之業(yè),統(tǒng)理中國”的歷史作用。這都可見司馬遷愛而不虛美的分寸,惡而不毀功的公正,都可見其對人物對歷史“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
四、“明是非”,“寓褒貶”,“采善貶惡”
有了目標,能使我們明確前進方向,避免我們渾渾噩噩、荒廢人生。不知道現(xiàn)在的學者會不會因為自己的作品被報社退回而自暴自棄呢?我想至少在以前有一個人是不會的,他就是海明威??釔蹖懽鞯暮C魍浺贿B寫了12個短片,寄出去后被全部退回,由于生活窘迫,遭到母親的反對,深愛著他的妻子也離他而去,遭受家變的海明威并沒有因此渾渾噩噩,虛度年華,“要做一流作家”的志向也沒有改變,終于寫出了《太陽照常升起》、《老人與?!贰ⅰ秵淑姙檎l而鳴》等名篇。試想一下,如果海明威當時放棄了要當作家的目標,自暴自棄,那么他又怎么可能寫下如此多的名篇佳作,獲得諾貝爾獎呢?
帶上目標,能給我們帶來勇敢奮進的動力,激發(fā)我們無窮的潛力。李時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他腳穿草鞋、身背藥簍、翻山越嶺、訪醫(yī)采藥,歷時27年寫成了《本草綱目》只因為他發(fā)現(xiàn)前人的醫(yī)學書籍中有許多錯誤。于是李時珍就立志寫一規(guī)范的醫(yī)學著作,也由此激發(fā)了他對醫(yī)學的潛力,使得《本草綱目》成為人們口中的佳話,流芳百世。
帶上目標,能使我們戰(zhàn)勝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使我們變地堅定、執(zhí)著。讀完《史記》后,不知道大家知道否司馬遷為什么會寫《史記》呢?其實,司馬遷的父親一直有個心愿,希望自己可以寫一部通史,可至死都不能了卻心愿,只能將這個重擔托付給兒子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司馬遷排除萬難,決定寫《史記》了,但由于遭奸人所害,司馬遷要遭受宮刑。在面對因宮刑而產生的痛苦與磨難前,司馬遷仍為了自己的目標前進著,奮斗著,終于寫出了第一部通史,成為流傳至今的千古佳話。如果當時司馬遷失去了目標,那么怎么可能會有《史記》對后世的影響呢?又怎么會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美名呢?
像這樣的還不勝枚舉,又比如立下諾言“我要比洋人強”、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楊振寧;引導人類走向豐衣足食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是因為他們有了目標,所以才會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收獲成功。讓我們都帶著目標上路,能使我們不至于在迷茫時迷失方向,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進,那么你將會采集到人生道路上的那一顆顆璀璨的明珠~~
---指導老師:沈剛
史記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之首這部史詩巨著的作者便是后來成為世人皆知的史學家——司馬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司馬遷史記閱讀心得感想2022,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司馬遷史記閱讀心得感想1暑假,我讀了一本書,那就是《史記》。它講述了從傳說中的皇帝開始,到西漢武帝年間共三千年歷史中所發(fā)生的重大事件。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了許多人物:有愛國的屈原、有機智的藺相如、還有英勇的飛將軍李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知人善用的勾踐。
說到勾踐,大家想到的自然是的《臥薪嘗膽》啦,那么,就讓我給大家講一講吧!
黃河游下有兩個小國家:吳國和越國。雙方都想打敗對方,成為春秋霸主。開始,吳國把越國打敗了,越王勾踐萬般無奈,只好帶著家人去吳國,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奴隸生活。過了三年,勾踐吃盡苦頭,受盡侮辱。后來,勾踐的臣子送給吳王夫差很多美女和金銀財寶,夫差很開心,便放勾踐回他自己的國家,勾踐回國后,就搬進了簡陋的房子。他把豬的苦膽懸掛在屋內,不管坐著還是躺著,總可以看見苦膽,并時不時地嘗嘗膽汁,讓自己知道”苦“的滋味。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而睡在柴草上面。不忘亡國之痛。他常常提醒自己說:”你忘了在吳國所受的恥辱?“而吳王夫差,天天呆在后宮里,一連幾個月不上朝,忠臣伍子胥好心相勸,他不聽,還殺了伍子胥,重用_臣伯嚭。就這樣,越國越來越強大,吳國卻越來越腐敗。終于,越國把吳國消滅了,成了春秋霸主。
讀了《史記》,不僅豐富了我的見聞,還增加了知識。讀書真好!
司馬遷史記閱讀心得感想2《史記》是一部記錄著我國偉大歷史的著作,他的作者是司馬遷,這本書個館地記錄了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shù)卦u價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在線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社會畫面,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了這本書,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一心為國家,為百姓著想,服務的以國之君,和只顧貪圖享樂,把國家大事放在一邊,欺壓百姓的暴君,昏君。他們的性格,心里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他們統(tǒng)治出來的國家也是有著天壤之別。
正直的國君統(tǒng)治的國家人民安居樂業(yè),生活幸福,把國家也治理得井井有條,而昏君的國家人民不能安居,被巨大的稅額所擊垮,民不聊生,文武百官也不得安寧。
一個好領導可以治理好一個國家,也可以帶壞一個國家;一個領導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國家,也可以毀滅一個國家;一個領導可以給他的百姓幸福,也可以給他的百姓痛苦。可見一個好的領導是多麼的重要。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虞舜的人就用自己謙恭有禮和藹可親的風范,和對事的公正管理好了一個國家。
也有一個叫太康的昏君,糊涂昏聵,只知道吃喝玩樂,把國家大事放在一邊,結果,這個國家沒多久就毀滅了。
所以,有一個好領導非常重要。還是那一句話——好的統(tǒng)領成就好的國家!
司馬遷史記閱讀心得感想3我們平常在電影、電視、甚至課本上看到的一些故事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西楚霸王四面楚歌自刎烏江等。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慢慢展現(xiàn)眼前,下面我就說一個讓我感受很深的小故事吧。
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它是講述了:藺相如當職位超過了廉頗,廉頗不服,當眾說:“我是趙國的大將,多年來出生入死保衛(wèi)趙國,而他藺相如就憑一張嘴皮子竟爬到我頭上來了,他要是碰到我我一定要當眾出他的丑?!辈⑻幪帪殡y藺相如。藺相如不但不生氣還處處讓著他,并對別人說:“我之所以對廉將軍這樣忍氣吞聲,寬容退讓,就是為了把國家危難放在首位,而把個人私怨放在后面啊!廉頗知道后,懊悔不已,馬上_著上身,背著荊條,跑到藺相如家里去請罪。從此將軍和藺相如成了生死與共的知心朋友,將相兩人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古代的大將軍都能知錯就改,為什么我們不能勇敢承認錯誤呢?
在《史記》故事里我學了很多很多的道理和知識,知道了許多歷史名人。雖然我現(xiàn)在又的地方還看不懂也不明白,但讀每一遍都受益匪淺,它將伴我成長,他將是我吸取”營養(yǎng)“的寶庫!
司馬遷史記閱讀心得感想4《史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圣”司馬遷的著作,記載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漢武帝時期中國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的歷史,為“二十四史”之首。
我十分佩服司馬遷在史書著作上的創(chuàng)新方式,“二十四史”中大多是使用編年體。以時間順序寫歷史,而《史記》以人物傳記為主,并吸收了編年、紀事等體裁的長處,創(chuàng)造了歷史書籍的紀傳體的新體裁。其它史書記載的歷史都很短,就是的《資治通鑒》,也只是記載了從戰(zhàn)國至五代十國的一千多年的歷史。而《史記》卻記載了三千多年的中國歷史,是“二十四史”中記載年代最長的史書。
我更佩服司馬遷那種絕不違背真理的不屈精神。司馬遷雖然是朝廷的史官,但在《史記》中卻并不體現(xiàn)統(tǒng)治者漢武帝的意志,司馬遷寫《史記》秉筆直書,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在某些方面,敢于批評朝廷,這是封建統(tǒng)治者所不能允許的。他在《史記》中直言不諱地記載了漢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藥的荒謬行為,惹惱了漢武帝。而當時正好發(fā)生了李陵兵敗投降事件,李陵攻打匈奴戰(zhàn)敗被俘,司馬遷替李陵說了幾句解釋的話,觸怒了漢武帝,便把他投下監(jiān)獄處以宮刑。宮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愿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珊髞硭氲?,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自殺,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毅然選擇了宮刑。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最終完成了《史記》。
《史記》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秦始皇本紀》。我覺得秦始皇做出的貢獻是統(tǒng)一了中國,統(tǒng)一了文字、貨幣等,為中華文明的強盛打下了基礎。但他也非常殘暴,焚書坑儒、廢黜百家,修皇陵,活埋了上萬人,是個殘虐的暴君,因此秦朝才短短十五年便滅亡了。
《史記》這本書是司馬遷在巨大恥辱下寫成的史書。讓我明白了許多治國的道理,治國不能太殘暴,但也不能偷懶放松。我要讀更多的好書,學習更多的知識,開創(chuàng)一個繁榮、富強的新時代。
司馬遷史記閱讀心得感想5從秦始皇到唐朝這一段期間,是這本書的重點在這里面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里沒有多少多余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的事,深得官兵愛戴。李廣身材高大,臂長如猿,有善射天賦,他的子孫和他人李廣學射箭,但都不及李廣。李廣不善言辭,與人亦以射箭來賭酒為樂,一生都以射箭為消遣。李廣愛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軍遇到缺水斷食之時,見水,見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嘗飯食。對士兵寬緩不苛,這就使得士兵甘愿為他出死力。李廣射殺敵人時,要求自己箭無虛發(fā),所以非在數(shù)十步之內不射,常常是箭一離弦,敵人應聲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敵人圍追,射猛獸時也由于距離太近而幾次受傷,但李廣從不畏懼。
這么一位可敬的大將,在最后還是自盡了,哎,這是可惜中的可惜。
看《史記》就仿佛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fā)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妒酚洝肪头路鹪诤鸵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眼下,網絡、微信平臺等新媒體的崛起,對視聽、平面等傳統(tǒng)媒體構成了極大的挑戰(zhàn)和沖擊,而廣大新聞工作者依然堅守陣地,為黨和人民鼓與呼,傳遞正能量,令人肅然起敬。古代的“記者”是什么樣的呢?他們是如何堅守職業(yè)操守的呢?
風險很大的職業(yè)
其實,古代是沒有“記者”這個稱謂和職業(yè)的。我國古代被稱為報紙的是邸報,它最早出現(xiàn)在漢代,是專門用于登載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內容,最早寫在竹簡或絹帛上,后來隨著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fā)明應用,才印在紙上。因為都是官樣文書,無需采訪報道,就沒有“記者”之說了。
直到晚清時期,大約19世紀70年代,正式的報紙出現(xiàn),才開始有專職的采訪記者,起初叫“訪員”“訪事”“報事人”,到了19世紀90年代開始采用“記者”這種稱謂。
在古代最接近記者職業(yè)的是那些秉筆直書的史官,稱為太史。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由他們來負責記錄帝王的日常事務及朝廷的大事,董狐、太史伯等為代表的一些太史為了真實記錄當朝的史料,甚至遭到殺害。
據(jù)《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春秋時,齊莊公名光與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知道后,便設計殺了莊公,立莊公的異母弟杵臼為君,是為景公。崔杼也自封為相國,飛揚跋扈、專斷朝政。齊國太史伯如實記載了這件事,崔杼大怒,殺了太史伯。太史伯的兩個弟弟太史仲和太史叔也如實記載,都被崔杼殺了。
崔杼告訴太史伯第三個弟弟太史季說:“你三個哥哥都死了啊,你難道不怕死嗎?你還是按我的要求,把莊公之死寫成暴病而死吧!”太史季正色回答:“據(jù)事直書,是史官的職責,失職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這件事,遲早會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寫,也掩蓋不了你的罪責,反而成為千古笑柄。”崔杼無話可說,只得放了他。太史季走出來,正遇到南史氏執(zhí)簡而來,南史氏以為他也被殺了,是來繼續(xù)實寫這事的。
齊太史秉筆直書的故事,給后人很大的鼓舞和啟發(fā)。正是有了這種不畏犧牲的精神,才有了“董狐直筆”“秉筆直書”這樣的成語,這是古代的“記者”們用生命代價為今天的文字工作者換來的最高美譽。
司馬遷仗義執(zhí)言
后來,從西漢太史令司馬遷開始編纂《史記》,直到清代才形成了官修國史“二十四史”,這些皇皇巨著,卷帙浩繁,翔實生動地記錄了中華五千年歷史文明。成千上萬的史官史家繼承董狐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堅持真理,秉筆直書,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和大量的心血汗水。他們同樣是古代最可歌可泣、名副其實的“記者”。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正在全身心地撰寫《史記》的司馬遷,卻遇上了飛來橫禍,這就是李陵事件。這年,漢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押運輜重。李陵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剑c單于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zhàn)斗,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后援,不幸被俘。
李陵兵敗的消息傳到長安后,滿朝文武官員察言觀色,趨炎附勢,幾天前還紛紛稱贊李陵的英勇,現(xiàn)在卻附和漢武帝,指責批判李陵的罪過。漢武帝就此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范。
司馬遷對漢武帝說:“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zhàn),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糧草盡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于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于天下。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shù)臋C會再報答漢室”。司馬遷的仗義執(zhí)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諷刺勞師遠征、戰(zhàn)敗而歸的李廣利,于是將司馬遷打入大牢。
最后,司馬遷被處以最殘酷的宮刑,如此屈辱的刑罰,沒有擊倒司馬遷的信念,為了完成鴻篇巨制《史記》,他堅持活了下來,而且在大赦后,迅速投入到自己的著史中來。到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在司馬遷的艱辛努力下,《史記》全書完成,共得130篇、52萬余言。
司馬遷的人格力量,鑄就了他的史書力度,從而奠定了他在史學界的泰斗地位。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給他以高度的評價:“自劉向、揚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狀況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彼抉R遷堅持真理、仗義執(zhí)言、秉筆直書的“實錄”精神已成為中國史學界和新聞工作者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妒酚洝芬虼吮霍斞阜Q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p>
萬斯同著史不受賄賂
在漫長的“二十四史”修著過程中,史家史官們大都能夠堅持實事求是,以史實說話,不搞以稿謀私。但也不排除個別謀私現(xiàn)象,頗受爭議的陳壽索米公案,就是一例。據(jù)《晉書》記載,陳壽在寫《三國志》時,曾向丁儀、丁M的兒子索取大米千斛,這兩人不給,得罪了陳壽,他就不給丁儀立傳。其人品和文品可見一斑。另外還有北魏的魏收,他編史時大量收受禮物和金錢,他所著的《魏書》,因此頗受后人詬病。
但是到了清初,卻出了一位不要國家俸祿,不收傳主后人賄賂,專心修成《明史》的史學大家萬斯同,堪稱古代“記者”操守嚴謹?shù)牡谝蝗恕Hf斯同(1638―1702),浙江鄞h人,幼年聰慧異常,十四五歲時,他已遍讀家中藏書;十七歲那年,其父又送他跟諸兄一起受業(yè)于浙東學派的一代宗師黃宗羲,成為最得力弟子,熱愛明史的研究。后來有機會專門研讀了明十五朝實錄,為他以后編纂明史,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正如其師黃宗羲一樣,萬斯同也重氣節(jié),不愿當清廷的官。1678年,有大臣推舉萬斯同應博學鴻詞科,他堅辭。1679年,大學士徐元文任修明史館總裁,又推薦他入館,他開始仍不愿去,但老師黃宗羲覺得這是挽救明史的好機會,勸他赴京。送別時,黃宗羲以“四方身價歸明水,一代奸賢托布衣”的名言相贈鼓勵他。當時,凡入史館者至少可授七品俸祿,但萬斯同赴京后,只寓居于徐元文家,不受官職,不受俸祿,以布衣身份入館修《明史》,擔任實際上的主編,前后達十九年。
萬斯同對明史情有獨鐘,研究深入,編纂嚴謹。所以萬斯同堅持史實至上,絕摻不得任何雜質。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載:有個運糧餉的官員,半路上遇到強盜,嚇得逃到山里而死。死者的孫子懷藏白銀,送給萬斯同,請求他把死者附在《忠義傳》里。萬斯同說道:“史家之筆是中流砥柱,歪曲不得。你想讓我當?shù)诙€陳壽嗎?”
一脈相承的是,后來萬斯同的侄子萬言,又參加了《明史》的編撰工作,專門負責寫明崇禎長編。好多當時重臣的后人,紛紛入京賄賂他,求他美化其先祖,以減輕其先人的罪責,萬言當即嚴詞拒絕說:“史家之筆金不換,你們不知道我的為人,難道不知道我叔叔的為人嗎?”賄賂的人羞愧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