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養的芬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幼兒 教養方式 分離焦慮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A-0037-02
開學對于新入園幼兒來說是一個挑戰――接受離開父母的挑戰、面對陌生環境的挑戰以及開始獨立自理的挑戰。他們將要來到一個新環境中,接觸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這對幼兒來說充滿了未知。焦慮是兒童經常出現的一種情緒,它是因個體預期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而產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受挫、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入園分離焦慮是新入園小班幼兒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主要表現有:情緒上出現羞怯、恐懼、孤獨、悲傷、憤怒等狀況;行為上出現失控亂跑、過度防衛、哭泣、退縮、過度依賴等動作。具體表現為大發脾氣、哭鬧請求父母不要離開、一直跟著老師、拒絕吃早午餐、重復說一些句子(如“我要回家”“我要找媽媽”)、一直抱著東西(如書包等)、不愿意午睡等。因此,建立幼兒在新環境中的心理安全感非常重要。一個安全的心理環境有利于幼兒盡快適應陌生的環境。緩解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幫助幼兒自然過渡到幼兒園的集體環境中,接送的家長尤為重要,家長接送的情緒和行為都有可能影響新入園幼兒的心理。
一、研究方法
許多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環節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教養方式,教養方式不同,幼兒的行為表現也會不同。教養方式是指幼兒的教養人在撫養、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比較穩定的教養觀念、教養態度和長期習慣的教育行為。幼兒入園時,來園接送幼兒的家長教養方式不同,幼兒出現分離焦慮的表現也不同。本研究采用參與觀察法,通過觀察不同教養方式的家長接送新入園幼兒時的行為表現,同時觀察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行為表現,研究二者之間的關系。
我們制定了為期3周的新入園幼兒入園梯度適應期方案,對靖西市某公立幼兒園小班的29名幼兒及其家長進行了觀察。在方案中,為了方便家長了解適應期的流程,順利地開展研究,我們明確要求適應期期間陪伴和接送幼兒的家長是固定的。通過觀察接送家長的實際表現,根據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對父母教養方式的研究,筆者將接送的家長大致分成三種類型:民主型家長、權威型家長、溺愛型家長。各類型家長的教養方式如表一。
在適應期期間,為了讓幼兒對幼兒園產生興趣,我們主要開展以游戲(親子游戲、音樂游戲、區域游戲)為主的活動,因此本研究主要以來園時、游戲時、分離時這三個時間維度進行研究。
二、結果與分析
通過3周的觀察,我們得出以下結果(見P37表二)。
從表二我們可以看出,民主型家長接送,幼兒分離焦慮表現不明顯,能夠愉快地和家長說再見;權威型家長接送,幼兒分離焦慮較為明顯,哭鬧,但不會拉著家長不放;溺愛型家長接送,幼兒分離焦慮最為明顯,會哭鬧,一直讓家長抱,拉著家長不愿讓其離開。民主型教養方式使家長與幼兒形成了和諧融洽的關系,幼兒心理壓力小,家長容易與幼兒溝通。幼兒能夠理解家長,能為家長分憂。當家長與幼兒說明因為要去上班需要暫時離開時,幼兒能夠安心地在幼兒園活動。權威型教養方式使家長與幼兒長期處于控制與服從的關系中,幼兒心理壓力大,對于家長的要求幼兒不敢反抗,不敢表現自己的不滿,但幼兒也能較快地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和新生活。溺愛型的教養方式中,家長與幼兒處于被控制、允許的關系,幼兒就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樣,被保護得嚴嚴實實,哭鬧是他們的有利武器,使家長心疼得不敢放肆,這樣容易使幼兒出現反復的分離焦慮,每到星期一又會出現,且持續時間較長。
三、小結
關鍵詞:體育教學;初中多樣;化教學
游戲化體育教學方式
體育教學的開展主要是以鍛煉學生的體育技能,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學生的動作能力,在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耐力和意志力;現代化的教育理念背景下,學生作為社會人群中的一員,體育課程的開展主要是在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綜合競爭力和身體素養等方面,游戲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融入,是最近幾年新興起的教學理念,體育游戲主要是以游戲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興趣和積極參加體育教學的態度,進而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為培養符合現代化社會發展人才提供有效的途徑;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中,游戲化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融入也要制定一定的原則和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法;第一游戲化教學提倡的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創設有趣的活動氛圍[1];二是運用游戲教學法改善傳統的教學,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讓體育課堂變得豐富,讓有趣的游戲教學形式開展新穎的體育教學活動;三游戲教學可以促進師生之間和諧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關注,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體育教學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中,許多學校在提倡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信息技術中蘊含量極其豐富,教學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可以讓學生學習更多靈活的學習方法;受到初中老師的喜愛;信息技術融入到體育教學中,首先可以將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再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再根據學生學習的目標和學習中的重點,難點以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進行演變,體現出教學的主題,讓教學的內容變得簡單易懂,教學風格變得有趣,進而提升教學課堂的效率;其次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在有趣的教學氛圍中實現教學的目標。
三、突出重點,合理教學安排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效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改變對傳統體育教學的印象,提升學生對體育教學的關注力,進而讓學生在新時代體育教學中提升參與度;在過去的體育教學中,大多的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基本以體育訓練為教學的主要內容,系統教學很難做到,無法提升教學效果;經過長時間的體育教學,學生會對體育教學產生錯誤的理解,忽視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現代教學中以提升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為目的,促使科學合理的改進教學的方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效的結合在一起,調整彼此之間的和諧關系,促使學生多方面的學習體育知識[2];這里以理論教學為例,教學內容要和實踐教學相結合,讓學生的學習更為有效,能夠讓理論知識變得切實有效;比如在《如何有效預防運動損傷》這一節體育教學講解時,體育教師可以從兩點進行講解,第一學生自身的情況,學生要根據體育訓練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服飾,在進行體育訓練之前要進行熱身,避免在猛烈的運用中造成損傷;當身體出現不適狀況時,要及時的報告給教師,停止體育鍛煉,如果不適狀況繼續加深,可以向教師提出去醫務室檢查;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講解在運用時出現損傷的情況怎樣處理,進而減少學生在運用時受傷的幾率;其次在開展體育課程教學之前教師要對周圍的環境進行檢查,檢查體育設施是否有損壞情況,二是對天氣情況進行分析,太熱或太冷是否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要提醒學生增減衣物,在保證學生健康和安全的情況下開展。
四、開展分層教學
初中生的體育訓練中國出現較大差異的因素有先天身體素質的差異、生長環境的不同、營養水平不同等多方面,所以在體育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可以讓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優勢發揮出來。讓學生提升對體育課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產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初中體育教學中將分層教學融入進去,第一點考慮的是學生的先天身體素質的差異,創建合理的教學計劃,再從學生的體能情況,承受能力等角度全面分析,可以保證分層教學開展的有效性;第二在以體能分層的基礎上實現分層教學的目標,使班級的每一位學生得到鍛煉,改善身體素質,縮小體能差異,有效的提升教學的質量[3];第二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制定不同的評估指標,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結語:
初中體育教學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再結合學生的多方面的差異進行有效教學,讓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能鍛煉都能得到有效的培養,在活躍愉快的教學氛圍中,讓每位學生的體育素養都能得到提升,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立峰.初中體育教學方法多樣化分析[J].考試周刊,2020(79):121-122.
學生創造性的培養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但學生的創造性與人們一般所說的成人的創造性有所不同,學生的創造標準是自己的,自己未曾做過的;對于中學生來說,主要不是讓他們去創造什么新東西來,而是培養他們的創造意識、創造思維,最終形成創造性人格。如何在物理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呢?
一、創設有利于學生創造性培養的環境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基礎
(一)創設教學民主的學習環境
就學生創造性的形成而言,需要創設教學民主的學習環境,能容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支持學生用不同尋常的方式去理解事物,向學生證明并表揚他們的觀點是有價值的,對學生的見解有所批評時將理由解釋清楚。要使學生在學習中達到最佳效果,教師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愉悅的教學環境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創設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習環境
物理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給他們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間,以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一尊重學生與眾不同的疑問與觀點。二給學生留出一定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從事具有獨創性的活動。在課程安排上應注意為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的機會。為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感受物理知識的魅力,筆者將物理活動課分為競賽類、趣味類、實用類三種類型,針對每一學生的實際,使他們在不同類型的活動中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三以教師的師愛和激情調動學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以積極的評價激勵學生,力求形成積極主動、和諧進取的物理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創造性在這種氛圍中得到自然而充分的生長。
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合作建構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有效途徑
(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物理學習過程是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內容相互作用,從而形成新的物理認知結構或擴大原有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原有的認知因素與非認知因素起重要作用。學生主動參與是激發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與新的學習內容相互作用的源泉,學生的主動參與是其創造性不斷發展的動力,是化創造意識、創造思維為創造人格的保證。
(二)引導學生探索發現知識
教學中首先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探索發現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物理問題的提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結論的獲得和物理知識的應用。
(三)引導學生合作建構知識
通過合作學習可以使這種理解更豐富、更全面。同時,當學生想要完成自己個人力量難以實現的學習任務時,他必然要尋求幫助、尋找合作、學會與環境相適應。因此須引導學生在探索、發現和建構中學會溝通與合作。引導學生面對不同的觀點時,學會理清、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理解他人的想法,學會相互贊賞、爭論、接納。啟發學生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批判。通過這種合作和溝通,學生可以學會在競爭中追求合作,在合作中爭取先進,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從而對物理知識產生新的理解,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四)鼓勵學生動手實踐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通過實驗發現規律,通過實驗驗證結論,這是實驗最基本的兩項功能。通過創造性思維,學生們已經想到了方法,得出了結論,但想到了是否就能做到呢?這時就應鼓勵學生動手實踐,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思維成果,考察創造性思維成果可行性和合理性,讓學生們逐漸建立起“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思考解決方案——動手驗證”的理性的科學思維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三、著重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核心
創造性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實質是合理、協調地運用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和直覺思維等多種思維方式,將有關信息進行重組,產生新的結果。教師要通過教學和訓練使學生掌握創造性思維的策略以發展其創造性。
(一)教學中要注重運用發散性思維方式提問
教師的提問是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探究發現的重要手段。發散性提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盡可能產生多而新的想法,其典型的形式是:“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還有什么新的見解?”“如果……那會怎么樣?”通過對學生思維的求異引導,可啟發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的進行思維,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二)問題解決時要提倡一題多解
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問題時,要提倡一題多解,這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重要措施。提倡一題多解,應鼓勵學生從多方向、多角度進行探究,應鼓勵學生靈活地轉換思路選擇最佳解法。
(三)注意質疑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說明教材和教師授課的內容并不總是完善和唯一的,應鼓勵學生解放思想,積極地發現問題,提出質疑。
四、塑造學生的創造性人格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出發點與歸宿
(一)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與創造性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兩者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好奇心既是發明創造的源泉,又是創造性活動賴以進行的動力。在物理教育中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創造物理知識,掌握物理思想方法。著名的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教授在復旦大學演講后,記者采訪他時問:“你認為要成為一個有創見的物理學家應具備哪些基本素質?”朱教授回答:“首先必須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毅力。”當然他的成功還包含了其他的素質,但莫不與他強烈的好奇心有關。
好奇心是初中學生的天性,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樂于深思,善于觀察,從而發現其中的奧秘,引發學生提出各種新奇的問題,這也是培養創造性的起點。人們對事物感到好奇的時候,往往正是創造性想象迸發的時候,懷疑是探索科學的向導,它對創造性的形成頗為有益,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應多方誘發學生的好奇 心。
1.多方設疑,激發好奇。
從多方面、多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誘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之產生尋求答案的欲望。如,在教學《壓強》一節時,教師先提出問題:為什么圖釘做成帽大釘尖呢?為什么砍柴時先把刀口在礪石上磨一磨呢?為什么大卡車后面的輪較寬呢?為什么書包背帶要做得寬一些呢?這些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繼而產生了想探索謎底的欲望。
2.創設情境,引發好奇。
即創設特定條件、特定環境下的一些反常現象,打破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誘發好奇。如,教學“大氣壓強”一節時,教師將甲試管裝滿水,再把乙試管(口徑比甲試管稍小一些)放入甲試管,問學生:“將它們倒置過來,乙試管會掉下來嗎?”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會掉下來”,教師請一位學生上臺演示,結果觀察到乙試管不但沒有掉下來,反而會向上運動。這一現象與原知識結構產生矛盾,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
物理知識的探究過程是一個憑借物理直覺提出猜想、大膽嘗試、實踐驗證、揭示知識規律的過程。物理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發現知識規律。當學生逐步具有了一定邏輯思維習慣以后,作為教師就更應該鼓勵他們在思考過程中進行大膽想象。筆者經常在教學中給他們一些問題,讓他們盡情發揮想象,譬如:假如沒有了摩擦力,世界將會……,進而假如沒有力,世界又將會……,假如我家全用太陽能……,假如我坐的飛機速度超過了光速……,假如由我來設計一輛汽車、一架飛機和一座房屋,它們將是……學生們的想象給我展現了一個個新奇、多彩、充滿童趣的空間,有的想象還有一定深度呢,而有的更是令人拍案叫絕,真可謂異想天開!初中孩子們的豐富的想象力,活潑的天性體現得淋漓盡致,有了豐富的想象,教師還應適當引導他們捕捉自己思想的“火花”,即“靈感”,這種“靈感”并不需要嚴密的邏輯、精確的計算,應該是思維的跳躍,獨特的感覺,鼓勵他們把這些閃現的靈感隨時用一個專門的小本子進行記錄,讓他們能夠從這些非邏輯性的想象中為創造性思維提供豐富資源。
(三)鼓勵學生與有創造性的人接觸
通過創造條件使學生與有創造性的人接觸,可以使學生產生模仿嘗試的欲望,并由此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首先可邀請學有所成的校友回校做報告,介紹自己的創造歷程與體會,使學生有機會和有創造性的人面對面直接接觸。其次可通過聽故事、看錄像等形式,幫助學生間接接觸一些著名物理學家。再次教師還應注意自身的榜樣作用,通過不斷開發自身的創造性,來影響學生。如改進教案設計、不斷探索新的授課風格、不斷充實新的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都不失為影響學生的有效途徑。
一、轉變教學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改進教學方法
通過多年的教育工作,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以前教學中我只注重尖子生,忽視了后進生。通過自己不斷的業務學習,認識到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是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同時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我大膽采用了“自主互助型課堂”教學模式,精心研究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三種課型,在教學中以精確的試驗、富有表現力的手勢及其他體態語言,以迭宕起伏的教學節奏或實物、游戲、幽默、笑話等來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學生人人動口動腦、人人躍躍欲試,全方位調動其積極性,讓所有學生都精力集中起來,使人人都有所收獲。我深入了解學生及學情,將學生科學分組,每八個人一個學習小組,讓好、中、差的學生有機結合,好的幫助差的,帶動中間的,讓其都有機會談評說議,指導其課堂上“榮辱與共”共同討論分析、解決問題,整個學習過程比學趕幫超,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所有學生由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
二、科學安排教學進度,堅決將教學進度慢下來
由于初三面臨升學,多數學校都是上學期講授完初三的全部內容。而初中化學是起始學科,有些化學用語比較難理解,比較抽象,在教學中為了趕進度,只照顧一部分尖子生,不管其他同學會不會、理解不理解,一味趕進度,造成很多同學吃夾生飯,知識前后不連貫,理解不了,對化學學習失去了興趣。我一般在四月中旬學習完課程,采取穩扎穩打的方法進行教學。
三、培養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例如讓學生和老師同臺做實驗,讓學生做老師的小幫手:創設一個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形成競爭氛圍,每個班級都劃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大家開展學習競賽,評選優秀學習小組;發揮趣味實驗的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學習緒言時我設計了幾個趣味實驗,“燒不壞的手帕”、“雨落花開綠葉出”、“空中生煙”“瓶吞雞蛋”等奇景,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使他們感受到了學習化學的愉悅性;重視每節新授課的導入,創設學習情境,每一節課我都非常重視課程的導入,通過講故事、猜謎語、趣味小實驗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開辟第二課堂,將化學學習融于生活中,如設計實踐作業“調查家鄉的水污染”、“調查家鄉土壤的酸堿度與農作物生長的關系”、“白色污染的危害與防治”,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之中,真正體驗到了化學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進行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教會后進生學習
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化學上費工夫不少,但學習成績總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性的重要表現之一。在教學中針對化學課特點,我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每一類題目都要總結解題規律、解題方法,明確解題原理,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照抄照搬。可把一些難記憶的知識編成順口溜,如“化合價口訣”、“方程式書寫口訣”、“制取氣體口訣”等,把關注的目光放在“后進生”身上,多進行方法指導,讓他們學會學習。
五、多關心鼓勵學生,發揮班集體的作用,使他們與班級融為一體,決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在教學中我努力學會欣賞學生、信任學生、給予學生同等的關注,理解學生,把每一名學生都看作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有發展潛力的人,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每一個想法、每一次發現,肯定他們的可愛之處和閃光點,盡量給予鼓勵和熱切的期待,使學生在磨練中揚起自尊的頭顱。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從來不挖苦諷刺打擊他們,在課堂上我總是找一些簡單的問題提問他們,對于他們的進步及時表揚、及時鼓勵,安排一些成績優秀、樂于助人的好學生對他們進行一幫一、兵教兵活動。同學的力量是難以估計的,有的學生對老師的話當作耳邊風,但對好同學的話卻言聽計從,學習積極主動,有時令當老師的都不由得心生妒忌。這時,優秀生和后進生在各方面互相幫助、互相學習,融為了一體。
六、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分層評價
1 設置探究情境,誘發學生提問
問題在情境中產生,好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只有有了恰當的問題情境,才能促使學生認真地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案例1 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有機化學基礎》第62頁“觀察與思考”實驗二(溴丙烷的水解實驗)[2]
在上本節內容時,筆者并沒說今天是上哪節課,而是以問題形式給出今天的上課內容:今天我們要來討論一下如何鑒定溴丙烷中的溴元素?請同學們自主或合作設計實驗來加以驗證?
生1:加AgNO3溶液,能看到有淡黃色沉淀產生。
這種思路占了大部分,學生一看到溴元素的鑒定就很直觀地沿用了原有知識,而忽略了新的情景。
生2:先滴加氯水再加苯,振蕩靜置后上層呈橙紅色。
生3:我認為生2的現象是肯定不會出現的。因為苯與溴丙烷是互溶的,不會出現分層現象。
但是對于是否會有溴單質被置換出來,并不是很確定。
師:大部分認為生1的方法是正確的,那么我們來用實驗確認一下。
實驗后沒現象。學生沸騰了……
生4:老師,這是不是因為溴丙烷是非電解質,不存在溴離子所以加硝酸銀無現象?
師:問得好,這正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那么我們要驗證其中的溴元素的話又應怎么操作呢?
學生又開始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最終得出了正確的方法。
這個教學過程雖說比較費時間,但卻如同開發礦藏一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斷地產生認知碰撞,不斷地產生問題,又經過討論不斷地解決問題。
2 教師示弱,誘發學生提問
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將故意設置障礙、留出疑問、露出破綻作為切入點,給學生提供“有問題可提”的機遇,使他們逐步養成質疑提問的習慣。例如,引導學生辨別分析錯誤的或繁瑣的解法,在辨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實踐證明,經常讓學生辨析錯解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批判性,有利于提高提出問題的能力。
案例2 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生產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3]習題課
1.92 g Cu投入適量的濃硝酸中,充分反應,生成的氣體顏色越來越淡,共收集到896 mL標準狀態下的氣體,如將盛此氣體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標準狀態下一定體積的氧氣使氣體恰好完全溶于水中,則通入氧氣的體積是( )
A. 504 mL B. 168 mL C. 224 mL D. 336 mL
教師講授演示解法:
解:設與濃硝酸反應的銅為x mol,與稀硝酸反應的銅為y mol
n(Cu)=1.92÷64=0.03 mol
-——5.61×10-11、 OH——1.28×10-10。
生:HClO——2.95×10,為什么Ca(ClO)2中通CO2,少量CO2:Ca(ClO)2+CO2+H2O=CaCO3+2HClO,足量CO2:Ca(ClO)2+2CO2+2H2O=Ca(HCO3)2+2HClO這不是矛盾了嗎?
師: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從酸的強弱來看這兩者是矛盾的。但為什么兩者都對呢?生:還有一個例子啊!CuSO4+H2S=CuS+H2SO4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是因為有沉淀的生成,使這個反應能發生了。
師:那么NaClO溶液中通CO2呢?
生:和 ONa中通CO2一樣,無論CO2多少只生成NaHCO3。
若教師平鋪直敘地上課或直接展現給學生正確的知識,學生沒有認知上的沖突可能不會去質疑,所以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搭建質疑的平臺,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質疑意識,幫助學生提出問題,提高提問能力。
4 重視化學實驗意外,誘發學生提問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化學賴以生存并不斷發展的基礎,是化學學科的生命線。新課程背景下的實驗教學,要求創設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情景,促進學生已有的知識與未知知識產生激烈沖突,使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從而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欲望,產生問題意識,提出有價值的探究問題。
案例4 蘇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實驗手冊中實驗19 [5](設計方案并實施Fe2+、Fe3+的相互轉化的實驗)
這一課中,大部分學生都按照上課內容一步步做下來,現象明顯。但在巡視過程中發現有個角落特別熱鬧:
師:發生了什么事?
生:這是什么原因呢?
筆者一聽知道他提出了個很有意義的問題,于是反問他們。
師:你們推測一下可能的原因?
生1:氯水有漂白性?
生2:不可能,又沒有有機色素。
生3:Fe3+Fe2+?也不可能啊,氯水是氧化性物質,并且還有氣體啊……
一個意外的舉動引出了一個意外的探究性課題,最后的結論是:氯氣氧化了KSCN,KSCN+8Cl2+9H2O= H2S[歡迎光臨lunwen.1keJIAN.COM]O4+KNO3+CO2+16HCl。并且用實驗得以驗證。
在實驗過程中要善于捕捉一些學生看似意外的舉動,及時與學生交流,充分展示并肯定學生的發現和見解,而且引導學生上升到思維層面。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
5 觀察研究生活,誘發學生提問
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它與生活、生產有著很密切的聯系,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與化學知識有關,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觀察、了解、認識生活、生產,并從中提出問題,如發酵粉原理、滅火器原理等等。教師以實際問題為背景進行教學,并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覺到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又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案例5 在上酸堿中和滴定時講到酸堿指示劑作用原理時,筆者說這些指示劑最初是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這時有同學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夏天吃楊梅時楊梅汁碰到白衣服上是紅色的,用洗滌劑一洗變成藍色的了,是不是也是指示劑原理?筆者一聽馬上肯定并表揚了這個同學。后來在高二的研究性學習中有一組學生就以“用植物色素制取酸堿指示劑的研究”為課題進行了研究。
在教學中能培養學生養成“好問”的習慣,是有效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探索的措施。它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有利于學生為將來開拓性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4]王祖浩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有機化學基礎[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62,72.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2-0057-02
引言
西方經濟學是對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是經濟管理類相關專業基礎課程。西方經濟學依研究對象,可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通過學生對于西方經濟學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價格理論、博弈論、經濟增長及波動等知識。在本科階段,要求應用供求分析框架分析經濟現象,理解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及其應用范圍,培養經濟學直覺,為后續相關課程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深入理解和駕馭市場經濟基本運行規律成為必然趨勢,學習反映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西方經濟學重要性凸顯。20世紀80年代,西方經濟學課程就成為中國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的核心課程,在二十多年的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中國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過,相對于中國《高等教育法》中載明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要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基于創新型、應用性人才的培養要求,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法改革迫在眉睫。鑒于此,筆者結合個人多年的西方經濟學授課實踐及思考,提出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的教改方案。
經濟管理類教師和學生已認識到西方經濟學的重要性,但該課程涉及到數學基礎、實證分析等知識,課程體系復雜,講授難度大。許多學者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等角度,對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蔡秀玲、鄧春寧(2007)結合中國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實踐,提出應處理好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封閉式教學與開放式教學、基礎教學與實踐教學、結構式教學與創新性教學幾個方面的關系,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李丹(2011)則從課程教材建設、考核分析改革等角度,分析如何提升學生的經濟學分析能力。衛志民(2011)鑒于中國大量應用西方教材,缺乏對中國經濟發展實踐關注的現實,提出應努力運用中國經濟實例闡述西方經濟學基本原理,并據中國國情對西方主流教科書的內容進行取舍、調整,編著以學生為本的教科書,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詹新宇,蔣團標(2011)指出在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應做到語意模型、幾何圖形和數學模型三位一體的“意、形、神”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田國強(2005)則對西方經濟學基本框架作出了總結,認為規范的經濟理論框架有五個組成部分:界定經濟環境、設定行為假設、給出制度安排、選擇均衡結果、對結果進行比較評估,為經濟學的學習提供了參照系。方鴻(2012)總結了中國非經濟類專業開設西方經濟學課程現狀,認為存在教材使用性、針對性差,課程考核不合理等方面問題,并提出一些相應改進措施。劉越(2012)進一步從培養學生經濟學思維、加強方法論、教學方法與手段多樣化、創新考核方式、教師備課要充分等角度,分析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
一、西方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主要問題分析
1.課程設置的銜接問題。西方經濟學課程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一般是在大二下學期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習之后開設。大多數高校西方經濟學課程設置為96學時,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各48學時,微觀經濟學中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公共品供給;宏觀經濟學中開放經濟宏觀均衡、宏觀經濟流派限于教學時數,教師難以有充分時間介紹相關理論。學生在論文寫作及復習考研過程中只有自學相關理論新進展。在西方經濟學日益數學化的今天,數學在經濟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本科層次的中級西方經濟學需要相應的數學基礎,令人遺憾的是,各校由于學時限制,在高等數學講授過程中,往往只講到不定積分,例如,對于在經濟學中已得到廣泛應用的常微分方程基本不講。這對后續經濟學學習產生了不利影響,降低了學習效果。尤其是經濟學高級課程的學習,需要更為深厚的數學基礎,因此,在課程培養方案的設計中,應強化數學課程的訓練,為高級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2.西方經濟學教材建設問題。教材是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載體,教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教材中強化經濟現象的分析與解讀,有利于提高經濟學的分析、理解能力。目前,國內西方經濟學教材更側重理論介紹、相關定理證明,缺乏相關經濟現象的解讀與分析。特別是現有教材主要集中于中級水平教學,以在國內大學中應用范圍較廣的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為例,就屬于中級水平教材。相反,在國外西方經濟學教材體系建設中,有成熟的初級、中級、高級教材,教材目標定位明確,為分層次教學打下了堅實基礎。
3.教學手段、方法落后。西方經濟學課程更側重于經濟學經典理論的分析及介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習慣于介紹相關理論分析框架,解釋相關模型、圖形。缺乏對于相應理論分析工具的經濟學含義的解讀。師生互動缺乏,為應付考試的需要,學生被動地記筆記。相應地,對經濟學工具如何用于分析經濟現象,培養經濟學直覺則相對缺乏。
二、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建議
1.設置分層次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專業、數理基礎的強弱,因材施教,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增設初級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課程,強化對經濟學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及訓練。鑒于現有教材體系,基本以中級教材為主,初級教材比較缺乏。使用范圍較為廣泛的教材以曼昆所著《經濟學原理》為主,該教材具有很好地經濟學直覺培養和訓練。不過,該教材經濟現象及案例分析以美國本土案例為主。因此,我們應組織力量編著能夠反映中國經濟轉型實踐的初級教材顯得尤為迫切。在編著初級教材的基礎上,對各專業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經濟學專業在先修初級課程基礎上,再繼續學習中級課程。非經濟學專業,只需學習西方經濟學初級教程,培養經濟學直覺,采用經濟學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2.強化案例教學,提高創新能力。生動有趣的案例,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提升學習效果。例如,用簡單的供求曲線分析為什么“看病貴、看病難”從經濟學角度難以成立。看病貴的問題表達的是價格上漲,可以尋找近二十多年醫生、護士等供給變化相關數據,再尋找就診人數變化的統計數據,通過比較供給和需求的變化,醫療服務價格上漲的原因。從基本的供求定律來看,價格上漲將引導資源向醫療部門轉移,增加醫療服務供給,進而降低醫療服務價格。為什么上述價格機制難以起作用呢?關鍵在于價格機制發揮作用的條件受到制約,醫療行業的行政管制,限制了資源向該行業轉移。進而才會出現“看病貴、看病難”的現象。通過類似案例分析既可以加深對供求定律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在理論應用于分析現實時,應注意經濟分析中假設條件變化的重要性。
3.改進考核方式。現有的考核方式,多以期末閉卷考試方式為主,往往造成學生對于課程學習集中于期末考試前幾周時間,影響學習效果。試卷內容也以知識要點考核為主,缺乏聯系實際的案例分析,閱卷過程也以標準答案為主,該考核方式注重的是學生知識記憶能力。因此,在試卷設計環節,應增加現實案例分析類題型,注重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經驗表明,在經濟學學習過程中,課后習題的訓練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相關知識點理解程度,提高學習效果。同時,我們也應將考核日常化,例如,對日常的課后作業,適時進行批改、總結,給予反饋。對于階段性學習任務的完成,應進行階段性地考試,保證學習效果。考核形式也應多樣化,如采用課程論文,案例分析形式,應用西方經濟學理論工具分析經濟現象,并進行課堂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思考、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4.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方法上,應改變滿堂灌形式,注重案例教學、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正如,有學者認為,應在教學過程中,熟練運用經濟學的“三種語言”(生活語言、經濟語言和數學語言),營造妙趣橫生的經濟學課堂,引導學生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劉金石、劉方健,2011)。首先,用生活的實例,嘗試著用經濟學的語言進行表達和轉換,從生活中品味經濟學,這樣可使經濟學概念變得更為形象、直觀,易于理解。其次,在學生養成經濟學思維習慣之后,嘗試著讓學生將其轉化為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用圖形及函數關系進行表達,進而通過構建模型進行經濟學的研究和學習。
在教學手段上,在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內容完善的同時,改進多媒體課件表達形式。引入課程網絡互動式教學,組織教師在線答疑,搭建第二課堂,提高教學效果。雖然多媒體課件在圖、聲、形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我們也應注意到過于依賴課件的現象。傳統板書能夠讓學生清晰地理解圖形和數學的演繹步驟,更好地理解經濟模型背后的含義。因此,應綜合運用多媒體課件及板書,發揮各自優勢,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蔡秀玲,鄧春寧.關于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6):43-46 .
[2] 方鴻.高校非經濟類專業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2,(3):32-34.
[3] 李丹.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專業西方經濟學教改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1,(4):153-154.
[4] 劉越.提高西方經濟學本科課程教學效果的路徑[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2,(9):19-25.
[5] 劉金石,劉方健.教學方式創新:運用經濟學的三種語言[J].中國大學教學,2011,(9):87-89.
[6] 田國強.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J].經濟研究,2005,(2):113-124.
【關鍵詞】測角交會;測邊交會;誤差橢圓
概述
隨著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國城市建設和規劃的周期日益縮短。在城市建設和規劃過程中,測繪城市地形圖和布設城市工程測量控制網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以上測量工作中,經常用到以控制點為極點,以X軸為極軸,以極角和相應極徑為變量的點位誤差曲線。點位誤差曲線圖的應用雖然很廣泛,在它上面可以圖解出控制點在各個方向上的位差,從而進行精度評定,但是它不是一種典型曲線,作圖不太方便,因此降低了它的實用價值。點位誤差曲線總體形狀與其相應的橢圓相似,通過一定的變通方法,可以用點位的誤差橢圓代替誤差曲線進行各類誤差的量取[1],具體量取方法見參考文獻1。
1 交會法放樣點位
在地形測量或工程測量中,當用圖根網、圖根鎖或經緯儀導線測量的方法布設的圖根控制點或工程控制點,尚不能滿足大比例尺測圖或工程放樣的需要時,可以采用交會法作進一步的加密。根據觀測量的不同,交會法分為角度交會和距離交會,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測量的效率。在工程測量中,采用交會法放樣點位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方法。
通過對交會測量過程的分析,可以得到采用前方交會法放樣點位時,放樣點位的主要誤差來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3,4]:
1.1 儀器本身及安置誤差的影響
在使用經緯儀或全站儀進行放樣點位時,首先要在已知點上安置儀器,儀器在測站點上所造成的觀測誤差與儀器的安置精度有關,即儀器對中誤差、整平誤差勢必影響放樣點位的精度,例如整平時,圓水準氣泡略偏一格,對中影響為5mm左右,所以在放樣點位時,儀器應注意精確整平、仔細對中。
另外,還包含儀器本身的誤差,如儀器的豎軸與水平度盤不垂直、水平軸與豎軸不垂直、視準軸與水準管軸不平行;儀器的標稱中心與真實中心之間的差異;儀器照準部轉動時,由于垂直軸和軸套表面的摩擦力,使儀器基座產生彈性扭轉,和基座相連的水平度盤隨之發生微小的方位變動,導致角度觀測中方向觀測讀數產生誤差;支承儀器基座的腳螺旋,其螺桿與螺母間有間隙,轉動照準部時,螺桿在螺母內移動,帶動了基座和水平度盤,使水平度盤產生微小的方位變動,也會導致角度觀測中方向觀測讀數產生誤差;儀器水平微動螺旋彈簧的彈力不足或油膩凝結,旋出水平微動螺旋照準目標時,彈簧不能迅速伸張,使微動螺旋桿和微動架之間出現空隙,在觀測過程中,彈簧逐漸伸張把空隙消除,使視準軸離開照準目標,同樣會對角度觀測中方向觀測讀數帶來誤差。
在測邊交會中,使用測距儀進行距離測量時,測距儀中測相設備本身的誤差、幅相誤差、發光管光相位不均勻誤差和測距儀內部光、電固定信號串擾產生的周期誤差都會對距離測量帶來誤差。
1.2 放樣點的標定誤差影響
根據放樣數據在實地標定放樣點位時,由于標定點位與儀器照準目標不一致,就會對角度測量的方向觀測值產生誤差;如果使用的是測邊交會法,同樣會對距離的測量產生誤差。
在點位標定過程中,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和技術水平,也會對觀測成果的質量有直接的影響。
2 交會法放樣點位的誤差橢圓
交會法放樣點位是工程測量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放樣方法,根據實際操作中使用觀測量的不同,交會法分為角度交會法和距離交會法。
2.1 角度交會法
角度前方交會法是角度交會法放樣點位時使用最多一種方法,比如在建筑工程測量中,當建筑物上的某些點子離開放樣控制點很遠,直接量距不便時,則用角度前方交會法進行放樣較為有利。使用此方法需考慮交會圖形對精度的影響,通過對該方法放樣點位的精度分析,為直觀說明交會角與點位誤差的關系,這里給出單個三角形測角前方交會在幾個典型交會角下的點位誤差橢圓,如圖1所示,分析不同交會角條件下點位誤差的分布隨交會角而變化,可得規律如下:
2.1.1 測角前方交會角 時,交會點的點位誤差橢圓長、短半軸相等,說明平行于起始邊AB方向的誤差和垂直于AB方向的誤差相等;
2.1.2 當 時,長半軸平行于起始邊AB,隨著交會角的再增大,長軸也逐漸增大,而短軸有所減小,說明平行于起始邊AB方向的誤差增大,而垂直于AB方向的誤差減小;
2.1.3 當 時,長半軸垂直于起始邊AB,隨著交會角的再減小,長、短均增大,長軸的增大尤為顯著,說明平行于和垂直于起始邊AB方向的誤差都增大,而垂直于起始邊AB方向的誤差增大顯著。
如果不是正前方交會,則基本情況并無多大改變,只是點位誤差橢圓的長軸方向略有偏斜,短軸隨著點位靠近已知點的程度,而有所減小,圖1中所示的各種測角前方交會的典型圖形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如果在實際工作中采用角度前方交會放樣點位,當交會角 接近90°時,各方向的誤差較均勻,當接近30°或120°時,則相差懸殊,在這種情況下需顧及其影響,并采取改善圖形條件、提高測角精度或其他有效措施來提高放樣點位的精度。
圖1角度前方交會誤差橢圓
2.2 距離(長度)交會法
距離(長度)交會法也是常用的一種交會方法,經過在實際工作中使用該方法放樣點位的精度分析得出,其交會角與點位誤差的關系:當采用短距離量邊交會或長距離測邊交會時,點位誤差與交會角密切相關。為直觀起見,仍采用放樣點位在幾種典型交會角條件下的誤差橢圓來表示,如圖2所示。各種交會角的距離(長度)交會的典型圖形,假定以測邊(量距)的相對誤差為一常數繪制。由圖2可見:
圖2距離前方交會誤差橢圓
2.2.1 當交會角 時,誤差橢圓的長、短半軸相等,說明平行于起始邊AB方向的誤差和垂直于AB方向的誤差相等;
2.2.2 當 時,長半軸垂直于起始邊AB,隨著交會角的再增大,長軸逐漸增大,短軸有所減小,說明垂直于AB方向的誤差增大,而平行于起始邊AB方向的誤差減小;
2.2.3 當 時,長半軸平行于起始邊AB,隨著交會角的再減小,長軸迅速增大,說明平行于和垂直于起始邊AB方向的誤差都增大,而平行于起始邊AB方向的誤差增大顯著。
在實際工作中,如果采用距離交會法放樣點位,則可以參照上述情況考慮交會角對點位誤差產生的影響。
2.3 測角交會與測邊交會的分析比較
通過對測角交會與測邊交會的分析比較,可以看出測角交會與測邊交會對提高點位精度具有互補性。比較測角交會與測邊距離交會的誤差橢圓可見:各種交會角的誤差橢圓的長軸方向與典型距離交會的誤差橢圓的長軸方向是相垂直的。如果以交會角 的交會稱為遠方交會,垂直于起始邊的方向稱為縱向,平行于起始邊的方向稱為橫向,則在遠方交會時,距離交會有利于控制縱向誤差,測角交會有利于控制橫向誤差,兩者具有互補性。
3 總結
通過上述對測角交會和測邊交會放樣點位的精度分析,可以比較明確的看出點位誤差橢圓的分布狀況,由點位的誤差橢圓可以辨別點位在各個方向上的誤差大小,從而控制點位在不同方向上的精度。在實際工作中,測量方法的選用要與儀器條件相結合:測角交會長期以來被廣泛使用,距離交會是在測距儀應用后,長距離測邊才變得簡單易行。針對單三角形測角交會的特點,當圖形條件較差時,可采用多點交會或距離交會相結合來提高交會精度。
參考文獻:
[1]葛永慧,測量平差,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2]高井祥,測量學,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
[3]黃維斌,建筑工程測量,煤炭工業出版社,2004年6月;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診所門診病人37例,所有病例均經縣級以上醫院進行頭顱CT或MRI,腦電地形圖檢查,排除顱內嗎,顱外其他疾病所致頭痛。均符合偏頭痛診斷標準,全部病例女性占24例,男性13例,年齡在16-55歲,偏頭痛發作每日1-5次22例,5次以上者有7例,發作與月經周期4例,有家族史者6例,普通性偏頭痛26例,典型偏頭痛2例。
1.2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給予復方羊角片5片,口服,3次/日,酸氟桂利嗪膠囊10mg,2次/日,早晚各一次。谷維素20mg,口服,3次/日。一個月為一個療程,總療程3個月,治療期間禁服用其他止痛藥物。
1.3療效評價
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及復發率判斷療效,⑴痊愈 治療3給療程后偏頭痛未復發,⑵顯效 治療3療程發作次數減少75%以上,發作時間短,頭痛明顯減輕。⑶有效 治療3個療程后偏頭痛發作此數減少45%以上,發作時間短,頭痛明顯減輕。⑷無效 治療3療程發作次數、時間、癥狀與治療后前無改變,
2 結果
治療3各療程后所有患者偏頭疼發作頻率和持續時間均有明顯變化,37例中痊愈23例(62%)),顯效8例(22%),有效3例(8%),無效3例(8%),總有效率為92%。治療中1例患者出現血壓偏低,給予停藥后逐漸好轉,未見其他不良反應。
3 討論
偏頭痛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發作性顱內外血管運動和神經功能失調引起的慢性復發性疾病,臨床特點為突然發作的頭部劇痛,多為單側,伴以惡心,嘔吐。偏頭痛發作過程和顱內,外血管的舒縮功能異常有關。發病機制有下列幾種學說:(1)傳統血管學說;(2)神經血管假說;(3)5-羥色胺能神經元異常學說。另外偏頭痛的發病與血小板異常以及某些介質如血栓素、前列腺素、5-羥色胺、單胺氧化酶(MAO)有關。其中MAO活性降低,以上其他介質增,激活血小板使之黏附聚集于血管壁使血管收縮。鹽酸氟桂利嗪為脂溶性,是一種具有高選擇性的鈣通道阻滯劑,通過血腦屏障與腦血管平滑肌上的電壓依賴性通道上的高特異性點位結合,減少靜脈收縮,防止各種原因刺激下鈣離子過量跨膜進入細胞而造成細胞損害,使鈣離子內流減少,細胞內鈣濃度降低,血管平滑肌松弛,同時選擇性地作用于腦血管,抑制其收縮,抑制5-羥色胺,鉀、前列腺素E2、血栓素A2、兒茶酚胺等引起的血管收縮,也能抑制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縮作用,加強異丙腎上腺素松弛作用,明顯地改善腦循環,增加氧分壓,從而達到緩解血管痙攣,對血管收縮物質引起的持續性血管痙攣有持久作用,擴張血管活性物質的釋放達到預防偏頭痛的目的。曼谷努爾·玉山等[1]采用鹽酸氟桂利嗪治療偏頭痛260例,結果顯示頭痛程度評分(VAS):入組時、治療后4周、8周及12周的VAS評分分別為12.5、9.3、6.1、3.1,經兩兩比較各組間均有顯著性差異(P
中醫稱偏頭痛為“頭風”、“腦風”、“偏頭風”、“頭痛”等,多于肝、脾、腎、三臟關系密切。病機為氣滯、淤血阻滯清竅,腦脈痹阻,不通則痛,治療原則上行氣活血,疏風通絡止痛。復方羊角片主要由羊角、羌活、川芎、白芷、制川烏等藥組成,可活血祛風、平肝鎮痛,用于瘀血阻滯、風邪上擾所致的偏頭痛發作。孫學英等[3]將115例偏頭痛患兒隨機分為!組,治療組(58例)服用復方羊角膠囊,對照組(57例)服用正天丸,觀察兩組患兒的治療及防止復發的效果。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47例,有效率為81%;觀察組有效36例,有效率為63%,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經2年隨訪,治療組頭痛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所以他們認為復方羊角膠囊對小兒偏頭痛有很好的治療及預防復發的作用。我們認為方中羊角平肝涼血、熄風止痙;羌活祛風散寒,既可涼血平肝,熄風止痙,又可溫陽散寒通經止痛,可用于風寒濕邪痹阻于頭,久病入絡,寒熱錯雜之證;川芎能抑制大腦皮層及擴張周圍血管,對腦缺血、缺氧引起鬧血管舒縮功能障礙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白芷能祛風且調節血管的舒縮功能;制川烏善治厥陰經、太陰經頭痛及頭痛連睛。所以我們認為本方巧妙合理地將羊角、川芎、羌活、白芷、制川烏等藥按比例組合在一起,所以對偏頭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頭疼發作前,病人大多數出現植物神經功能障礙表現,谷維素有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改善內分泌的作用,可以改善偏頭痛癥狀。莫偉強等采用大量谷維素大劑量頓服治療偏頭疼42例,結果治療總有效率為85.3%。他們認為谷維素大劑量頓服治療偏頭痛有效、安全,值得臨床應用。
本為我們采用復方羊角片、鹽酸氟桂嗪和谷維素聯合應用,結果顯示痊愈23例(62%)),顯效8例(22%),有效3例(8%),無效3例(8%),總有效率為92%。治療中僅1例患者出現血壓偏低,未見其他不良反應。由此可見三者連用,適合長期預防偏頭痛,治療效果較為滿意,且治療過程中較好引起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曼谷努爾·玉山,瑪依努爾·買買提.鹽酸氟桂利嗪預防性治療偏頭痛的療效和安全性[J].北京醫學,2011,33(2):195-196.
[2]于洪波.尼美舒利分散片聯合鹽酸氟桂利嗪治療偏頭痛55例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B):185-186.
關鍵詞:數據結構;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案例教學法
作者簡介:王作為(1980-),女,山東莘縣人,天津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學院,講師。(天津 300387)鄒曉健(1978-),男,吉林德惠人,軍事交通學院政治部,講師。(天津 300387)
基金項目:本文系天津工業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4-0058-02
“數據結構”是一門研究非數值計算的程序設計問題中有關計算機的操作對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操作等的學科。[1]“數據結構”作為計算機和信息等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教學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006年,教育部計算機專業委員會提出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分類培養”的教育目標,并具體將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分為“研究型”及“工程型”兩大類。[2]該目標的提出為計算機課程建設及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改革應該根據社會的需求及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并具體改革相應的教學方法。因此,加強“數據結構”課程建設,探討不同類型培養目標的教學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數據結構”課程建設主要關注教學手段的完善,例如“數據結構”課程教學網站的建設、[3]動態教學軟件的研究以及案例式教學方法的實施,[4,5]很少顧及不同類型的人才需要不同的案例引導。另外,我國計算機專業的本科教育一般著重于培養工程型計算機專業人才,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養從研究生階段才開始重視,這樣導致了不少學生對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不能很快適應,他們的創新能力差。
本文重點探討針對不同類型的培養目標,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實施的重點在于案例選擇的側重性、學生的主動性以及針對不同類型學生所要采取的教學方法,力爭突出研究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經過課程組多年的摸索與實踐,不斷地改進與發展,在培養不同類型人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數據結構”教學現狀分析
“數據結構”課程的核心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數據的邏輯結構;數據的存儲結構;在不同存儲結構的基礎上對不同數據結構的操作并討論一些經典的算法。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數據的邏輯結構的理解較容易,對數據存儲結構的理解相對較難,對不同存儲結構基礎上的不同數據結構中算法的理解則僅限于表面,對算法在計算機中的實現過程難以理解,并且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綜合分析,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算法設計能力普遍薄弱
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沃思說過“程序=數據結構+算法”,足以見得算法在程序設計中的重要地位。在合理的數據結構基礎上,算法是對數據結構的操作(運算),是數據處理的核心。對于傳統“數據結構”的教學,偏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對于學生的算法設計能力的培養則顯得比較單薄。算法設計能力的提高必須通過多做多練,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達到自我提升。因此,在“數據結構”的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可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2.前導課程基礎較弱,尤其指針部分
“數據結構”以學生對編程知識的掌握為基礎,數據結構的描述語言主要為類c語言,并且大量地用到了里面的指針等知識內容。大部分同學對指針運算掌握不扎實,不能將其靈活運用,導致了算法無法實現,學生缺乏成就感,降低學習興趣。因此,在“數據結構”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復習指針部分知識以外,還要利用實驗實踐教學達到教學目的。
3.缺乏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方式,與實際應用相脫節
從實際的教學過程來看,教師對“數據結構”相關內容的實際應用講述得不夠清楚,學生學習過程中比較困惑。即便講述過程能夠理論聯系實際,也主要偏重于工程應用,對數據結構科研方面的意義探討極少,這樣導致了很多學生在讀研究生階段時非常吃力,很難將自身調整到研究的狀態。為了響應國家的“研究型人才”及“工程型人才”的分類培養目標,必須兼顧學生進一步學術深造和提高工程實踐兩個培養目標的需求,在教學內容和案例選擇上要有側重性,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以后實際的應用相結合。“數據結構”不僅對于工程實踐非常重要,同時對于培養學生的數據抽象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也非常重要。教師應該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盡量給出一些偏重算法研究的案例來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為學生以后繼續深造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也幫助學生盡早定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二、不同培養目標下的課程教學改革
1.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理論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筆者將近幾年國家研究生統考題穿插在每章最后,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除此以外,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提高其專業素質,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基于案例引導的教學方法,并且對于不同類型人才的培養采用不同的案例。
基于案例的教學方法是將案例的實施貫穿到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需要講的知識點設計一個具體案例,在講授過程中以該案例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去思考解決這一應用問題所需要的知識,逐漸引出概念和原理。讓學生在具體的案例實現過程中消化知識,這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
案例的設計是案例教學的核心內容。案例的設計除了一些驗證性的外,還應設置一些綜合性的。驗證性案例用來幫助理解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建立起數據結構和相應算法的概念,培養學生基本的算法設計能力。驗證性案例較簡單,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因此驗證性案例對于不同培養目標的學生沒有特殊區分。綜合性案例是指一些實用性強、應用價值高的案例,包括問題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用戶界面設計、多人合作以及一整套軟件工作規范性強的工作。研究型綜合案例需要學生查閱算法、模糊數學、圖論等資料,這對學生的研究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更高要求。因此,對于綜合性案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以及興趣選擇不同的設計性題目,自愿結成小組,并且協調好內部分工,定期舉行小組討論等。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采用以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基本知識點為主,以學生上機實踐以及做課后作業為輔的教學模式。這樣會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只會應試不會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扮演“導師”的角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案例,根據案例任務需要按照3~5人建成標準組并細化分工。教師重點負責準備案例,并且根據每組完成任務的不同,與學生共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并能指導調研、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在案例完成后,教師需帶領學生分析和總結案例解決方案的優缺點。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效果,除了采用課堂授課的教學方法外,還采用了其他教學方法,例如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小組匯報、教師或學生總結等多種教學方法。對于不同的培養目標,教學方法相似,但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側重點則有所不同。對于工程型人才的培養來講,教學目標應側重于軟件工程規范的訓練及培養,提高學生組織數據及編寫大型應用程序的能力,教學內容側重于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用戶界面設計、程序設計、軟件測試、多人合作等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培養和學習。教學手段除了依賴于動態ppt、動畫演示、算法演示軟件等,還應該針對不同的培養目標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比如引導工程型學生參與程序設計論壇、學習群等;培養研究型學生的學術論文檢索能力;鼓勵學術型學生參加算法設計論壇以及學習一些算法分析工具的使用等。在教學過程中,對相關的知識給出一些延伸的閱讀文檔,指導感興趣的同學在課后進一步拓展思維、拓寬視野。
不同于傳統教學的評價方法,此教學更加關注學生最終所能達到的專業能力及實踐能力。廣泛借鑒國外高校的Assignment的評價形式,采用階段性作業、期末大作業、撰寫實驗報告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考核方法。為了防止學生從網上下載源代碼或者抄襲等非誠信行為,還要對學生進行匯報答辯。對于不同的培養目標,應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工程型學生,應注重程序設計文檔是否規范、完善;程序的調試和測試是否科學、合理。對于研究型學生,應注重問題調研是否夠全面、算法設計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創新性等。
三、結語
在適應IT行業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教育部提出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分類培養”的教育目標,該目標的提出為計算機課程建設及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從“數據結構”課程入手,針對不同的培養目標,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培養模式。通過課程組多年的摸索與實踐,在不同類型人才的培養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對于研究型人才培養方式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可以推廣到其他計算機相關課程當中,對于不同類型人才的培養方案尤其是研究型人才的培養方案的實施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嚴蔚敏,吳偉民.數據結構(c語言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2]教育部計算機專業委員會.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張麗萍,劉東升,王春暉.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與數據結構課程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