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范文

        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

        第1篇: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范文

        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意見》,加快我市農業轉型升級,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經市政府同意,現就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設目標

        按照“集中投入、重點建設、整體開發、統籌發展、市縣聯動、合力創建”的要求,年起,用五年左右時間,在肥東縣、肥西縣、長豐縣、廬江縣和巢湖市各創建一至兩個核心區面積達到2萬畝以上的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

        二、政策措施

        (一)設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專項資金。

        年起,設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專項資金,專項用于支持示范區的道路、水利、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由市財政局制定。縣級財政按市級資金1:1配套。

        (二)推進財政支農資金和項目整合。

        1.積極整合支農資金。各縣(市)按照“統籌規劃、整合項目、聚集資金、整體打造、綜合示范、集中連片、整體推進”的總體思路和“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使用、統一管理、分工協作”的方式,以示范區建設為載體,積極整合農業、建設、財政、國土、交通、水利、林業等有關部門相關資源,將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整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涉農資金和項目集中投入,整體打造。

        2.創新支農資金管理模式。以整合資金帶動重大項目實施,通過政府主導,財政協調,部門配合,建立“以縣為主,全面推進,各級聯動,縱橫結合”的工作機制,在全市逐步形成支農資金歸并合理、安排科學、使用高效、運行安全的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支農資金規模效應,促進縣域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加快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

        (三)實行優惠投資政策。

        對進入示范區的項目和農業企業實行優惠政策:

        1.符合市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若干政策規定的農業項目,按高于20%的標準給予獎補。

        2.實現農業成果轉化的項目,可按規定申請市科技成果轉化資金。

        3.申報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同等條件的給予優先。

        4.對直接從事用于或服務于農業生產、生產設施用地和附屬設施用地,符合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完善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通知》文件規定的給予優先辦理。

        5.對從事農產品加工的項目和農業企業用地,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給予優先安排。

        (四)強化融資服務。

        1.完善信貸服務。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增加信貸投入,示范區內的農業企業和農民個體工商戶可依法將其生產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屬物、建設用地使用權、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等作為抵押財產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

        2.開展擔保服務。支持各類信用擔保機構為示范區內農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提供擔保;支持示范區內的投資企業組建信用擔保機構,為示范區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

        3.開展保險服務。鼓勵和支持保險企業針對示范區農業企業的自身特色、主導產業、生產需求開發配套的保險產品,提供保險服務,降低企業生產經營風險,并將其列入農業政策性保險范圍予以補助

        (五)優化投資環境。

        1.堅持招商先行、項目帶動戰略。充分發揮我市區位、資源、政策等比較優勢,大力推進農業招商引資工作。堅持邊建設邊招商,加快生產基地、加工企業、交易市場等示范區主體建設,爭取園區早建設、早投產、早達效。

        2.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工作。建立和完善市縣鄉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強化土地經營承包權的流轉集中,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優勢產業向示范區集聚。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

        1.各縣(市)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示范區建設,把示范區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點工作抓好抓實。

        2.示范區創建由縣(市)級政府申報,經市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市政府將適時組織開展考核。

        3.各縣(市)要加強對示范區建設的組織領導和日常運行管理工作。

        (二)突出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

        第2篇: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范文

        為進一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和建設用地復墾力度,確保耕地占補平衡,保障建設用地供給,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經市政府研究,現就進一步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抓好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近年來,我市各鎮、街道和有關部門大力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加快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確保了全市耕地占補平衡。但是,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建設占用耕地的需求不斷增大,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的任務更加艱巨。繼續深入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是當前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的主要途徑,也是加強耕地保護的有效舉措。各鎮、街道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科學規劃,明確職責,狠抓落實,按照“選址合理、設計科學、實施到位、驗收嚴格”的總體要求,保質保量完成市政府下達的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任務,為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二、理清思路,進一步明確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立足保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科學規劃、規范項目管理、加大財政投入、創新開發模式等措施,全面提高土地開發整理復墾水平,有效提供可利用土地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二)總體目標。按照保護耕地和保障發展并重的原則,結合市市域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資源潛力調查基礎上,科學規劃,明確開發復墾重點區域,通過加大投入,加快推進,使土地利用效率和耕地質量明顯提高,從而切實保障合理用地需求,有效緩解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用地矛盾,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三、完善政策,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的積極性

        (一)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由市財政實行“以獎代補”:

        1、土地開發:土地開發按項目總面積給予補助,但開發、復墾前原耕地面積超過總面積30%的,超出部分的耕地面積按標準農田建設的補助標準進行補助。建成標準農田的給予補助9500元/畝,建成水田的市財政給予8500元/畝的補助;建成旱地的市財政給予7500元/畝的補助。

        2、建設用地復墾:宅基地復墾后,建成標準農田的市財政給予新增面積13000元/畝的補助;建成水田的市財政給予新增面積12000元/畝的補助;建成旱地的市財政給予新增面積11000元/畝的補助。

        獨立工礦用地、交通等基礎設施用地復墾后,建成標準農田的市財政給予新增面積8500元/畝的補助;建成水田的市財政給予新增面積7500元/畝的補助;建成旱地的市財政給予新增面積6500元/畝的補助。

        3、標準農田建設:根據平原、亞平原、丘陵等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建成的標準農田面積,市財政分別給予2500元/畝、3500元/畝、4000元/畝的補助。

        4、政策處理費: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按竣工驗收面積給予2000元/畝的政策處理、前期工作和竣工驗收等費用的補助。

        5、耕種補助費: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及時落實耕種的,符合現代農業發展扶持政策可按實際耕種面積給予每畝200元的補助;參與土壤改良耕作的,前三年可享受市級沃土工程政策按原補助標準增加50%的補助。引導集中耕種,規模化經營,享受現代化農業發展扶持政策,從根本上解決土地開發后的土地經營利用。

        6、根據山體地形墾造耕地中部分確需存在田坎之間存在1米以上高差,在項目工程田坎石塊干砌加固超出總項目田坎量30%的,在原補助標準基礎上增加每畝3000元的補助。

        7、對廢棄礦復墾和經農業部門認定必須開展耕作層剝離再利用的復墾項目,給予項目實施鎮(街道)按實際完成面積2000元/畝補助。

        8、對部分投資大、群眾認可度高、并有示范作用的開發整理復墾項目,經國土部門會同農業、財政等部門論證后,可列為市重點工程,資金上給予重點保障。

        (二)指標有償調劑。土地開發整理取得的補充耕地指標(新增耕地)和建設用地復墾取得的復耕指標,優先歸各鎮(街道)使用,并對項目所在村新農村建設給予一定的指標支持。土地指標有剩余的,原則上由市國土局統一收購,用于全市的耕地占補平衡,如確有需要,可在全市范圍內自行調劑,但應報經市國土局審批同意。

        補充耕地指標收購或調劑款標準為2.5萬/畝(每年年初確定),復耕指標收購或調劑款標準為10萬/畝(每年年初確定)。指標有償調劑款收入可由各鎮(街道)確定一定比例對項目所在行政村進行獎勵。

        四、突出重點,加強對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的規范化管理

        (一)項目規劃設計。各鎮(街道)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機構進行測量和規劃設計,項目規劃設計要嚴格執行國土資源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設計規范》,從標準上把好質量關。要注重保護生態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做到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應當征求項目所在行政村的意見,并由市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單位領導和專家進行評審。經評審的項目報國土部門立項審批,項目立項批準后,各鎮(街道)應及時組織編制工程概算。項目規劃設計方案批準后,各鎮(街道)應嚴格按照批準后的規劃設計方案進行施工,設計方案和工程概算確需變更的,須報有立項審批權的單位批準。

        對建設用地占用耕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工作的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規劃設計單位應將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工程納入預算,并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體現其耕作層剝離再利用的主要做法和相關內容。

        (二)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對廢棄礦復墾和農業部門認定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在實施前耕作層未達到耕種標準的項目,必須進行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再利用覆土,要選擇近距離、有條件、時序差異不大的建設和利用項目開展耕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工作,確保現有耕地質量得到有效保護,確保新增耕地質量顯著提高。

        (三)項目工程質量標準。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工程質量必須達到《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的要求。要根據項目區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現狀,因地制宜地確定耕作田塊類型。

        (四)項目實施過程監管。項目由各鎮(街道)負責實施、監督,項目工程招標、監管參照《市新農村建設工程管理辦法》執行。投資超過100萬元的項目,各鎮(街道)必須落實有資質的監理單位;投資在100萬元以下項目,可以委托有資質的工程監理單位或聘請質量監督員,工程質量監督員應有當地國土所和土地所有權人參與,確保項目施工質量。

        (五)項目竣工驗收程序。嚴格執行鎮(街道)自驗、縣級初驗、市級復驗、省級復核認定制度,層層把好項目工程質量關。項目竣工土地承包到戶或統一流轉后,各鎮(街道)及時組織自驗,通過自驗后,各鎮(街道)向市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初驗申請。市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當及時組織國土、農業、水利、林業、統計等有關部門按照國土資源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驗收規程》TD/T1013—2000等上級有關規定進行預驗收,并提出整改意見;各鎮(街道)整改完畢后,由驗收小組對項目進行驗收或上報上級部門驗收。

        各鎮(街道)應對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工程質量和新增耕地面積嚴格把關,必須嚴格執行《關于進一步規范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立項驗收申報材料的通知》要求,凡立項、驗收申報材料達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立項、驗收。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驗收要杜絕“走過場”,對不按規劃設計施工、存在質量問題或不落實后期管理措施的項目,不予通過驗收要并責成限期整改,重新組織驗收。

        (六)嚴格資金管理

        1、資金申撥。實施項目開工后,由實施鎮(街道)提出申請,經國土部門會同農業部門現場勘察簽署意見送財政部門,財政部門按工程進度、立項面積和補助標準進行審核,并預撥各鎮(街道)70%工程建設補助資金和政策處理費,項目通過上級部門竣工驗收后給予結算撥付剩余補助款。

        各鎮(街道)應按施工合同、工程進度及時兌現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程款。在工程竣工驗收前要提取20%的工程建設補助資金作為工程質量和耕作保證金,待項目竣工一年后,沒有出現質量問題,并落實耕種的,經農業部門認定并出具無質量問題和落實耕種的書面意見后,工程質量和耕作保證金給予退押。

        2、專款專用。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專項資金必須用于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和復墾項目及與其相關的前期工作、政策處理等費用的支出,建立嚴格的資金使用管理制度,做到專款專用。工程補助資金、政策處理費、省級項目獎勵經費等如有節余,應用于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的后期管護和項目實施地的新農村建設。

        3、加強監督。市財政部門對國土部門提出的資金安排計劃應及時足額落實,嚴格審核把關。市審計部門要加強對該項資金的審計監督;市監察部門要對挪用、截留、擠占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資金或弄虛作假、騙取用地指標等形為進行嚴肅查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一)明確職責分工。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府辦副主任、市農辦主任和市國土局局長為副組長,國土、農業、林業、水利、財政、審計、統計、監察、環保、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等部門的分管領導為成員的市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國土局。各鎮(街道)建立相應機構,由鎮長或辦事處主任負主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

        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牽頭執行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的相關政策,規定和標準,編制全市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計劃,組織實施項目規劃設計、項目預算的論證、評審和項目初驗,指導鎮(街道)做好項目管理工作,并協調各有關職能部門開展工作。

        市農辦:負責對全市農村新社區建設、異地奔小康工程、村莊整治過程中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的綜合協調和檢查考核,并指導鎮(街道)的宅基地復墾項目的建設。

        國土局:負責統籌組織完成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建設任務,組織項目實施、項目管理和權屬調整,會同相關部門對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的實地踏勘,項目實施期間的質量監督和技術指導,負責項目立項審批和驗收材料審核,協助各鎮(街道)做好項目立項、竣工面積驗收、項目質量驗收和初驗前期準備工作,組織開展績效評價等工作。

        財政局:負責項目補助資金的籌集、核撥和使用監督等,參與項目的立項論證、績效評價等。

        建設局:在辦理工程建設許可時,嚴格審查用地項目耕作層剝離情況。

        水務局:負責項目涉及的水利設施的質量監管,參與項目的立項論證、驗收、監管和技術指導。

        農業局:負責項目驗收前的耕地質量評估,對通過上級驗收的項目進行接收、使用、管理,參與項目的立項論證、驗收、監管和技術指導。

        林業局:負責項目涉及林地的審批,參與項目的立項論證、驗收、監管和技術指導。

        監察局:負責項目工程招投標等工作的監督、檢查。

        審計局:負責項目資金使用情況的審計、監督。

        環保局:負責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保護措施落實的監督和檢查,參與立項論證、驗收、監管和技術指導。

        統計局:負責項目中竣工面積、新增耕地面積的驗收管理和統計工作,參與項目驗收工作。

        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公室:負責對鎮(街道)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招投標工作的指導、監督,并協助鎮(街道)完成較大項目的招投標工作。

        各鎮、街道: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政策處理,組織項目自驗,提供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立項、施工和驗收中所需的有關圖件、文本、影像等材料,落實新增耕地耕種等。

        第3篇: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范文

        一、統一組織領導,形成開發合力

        一是統一認識。要改變當前支農資金種類繁多、使用分散、效益不高這一現狀,必須整合支農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推進規模開發。尤其是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迫切需要對支農資金進行整合,形成“1+1>2”的規模效應。基于這一認識,武岡市在啟動這一工作之前,就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反復征求意見,廣泛宣傳發動,堅決破除遍地開發、“友情”開發等認識誤區,把思想統一到資金整合上來,把精力落實到規模開發上來,從而形成了共識,統一了思路。二是成立班子。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政委、市長任指揮長的項目區建設指揮部,明確為全市規模開發的執行機構,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指揮部的日常事務。市黨政主要負責人經常深入一線調研,解決項目區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各責任單位也相應成立了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確定了信息聯絡員。三是制訂政策。出臺了《武岡市整合支農資金和重點項目區建設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整合支農資金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整合范圍、管理使用、監管辦法、重點項目區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分解、考核獎罰等制度,為推進規模開發指明了方向。四是廣泛宣傳。在項目區組織鄉村干部、群眾代表共商建設大計,讓群眾參與項目規劃制訂、施工建設的全過程,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定期編發項目區建設工作簡報,制作宣傳窗,及時通報工作動態,公布項目進度。同時,制作年度項目畫冊影像,及時在各級新聞媒體刊發了系列通訊報道,擴大規模開發的知曉度。五是加強督查。采取專門督查組定期督查、工程技術組巡回督查等方式,準確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整改到位,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六是加強配合。在確保資金管理權限不變、補貼政策不變、部門職責不變的前提下整合資金,市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指揮、調度、協調項目區建設工作。建立完善了責任機制,把責任分解到部門,實行量化考核,獎優罰劣。通過責任落實和獎懲激勵,激發了部門動力,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統一規劃布局,明確開發重點

        武岡市堅持以規劃選項目、定資金,按規劃建工程、辦實事,讓涉農部門都有施展的平臺,讓支農資金都有為農服務的載體。為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布局的合理性,堅持把群眾積極性和自然資源條件結合起來,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需要結合起來,把尊重群眾意愿和規模開發大局結合起來,同時,將規劃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定并做出決議,確保了規劃的合法性、嚴肅性和權威性,確保不因為人事的變動和個人行為而隨意更改規劃。在具體工作中,注重“三性”。一是注重規劃的統一性。圍繞規模開發項目區建設,明確了支農資金投放方向和惠農項目建設地點,做到惠農項目向規模開發項目區傾斜、支農資金向規模開發項目集中、技術力量向規模開發項目區聚集。2010年在轉灣大垅整合涉農資金8800萬元,實現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規模開發兩個項目區,共建設高標準農田3.9萬畝。由于統一規劃,從而避免了開發的隨意性,增強了開發的全局意識,加大了整體推進力度。二是注重布局的科學性。按照群眾積極性高、基礎條件好、開發潛力大的標準,篩選出有“全市糧倉”之稱的“灣頭大垅”、“轉灣大垅”、“托坪大垅”作為規模開發項目區,優先立項開發。三是注重項目的完整性。根據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統籌安排項目,做到既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又有高效農業發展、社會公共服務項目,使每個參與單位都有施展為農服務的載體。同時,針對各類部門項目存在的內容交叉、標準不一的實際情況,對同類工程采取規劃時地點結合、建設時工程互補的辦法進行處理,確保工程標準一致、質量可靠。

        三、統一建設標準,規范開發行為

        不同部門由于投入機制不同,建設標準各異,影響了群眾籌資的積極性和工程質量標準的統一性。為此,武岡市在規模開發中努力做到:一是規范工程造價。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和市場行情,在指揮部的組織協調下,全市同類項目工程實行同一價格,防止偷工減料;二是規范質量標準。根據有關行業標準,結合總體規劃,制訂下發了《項目區項目工程建設質量標準》,統一規范了路、渠等基礎建設項目的選材用料和工程質量標準,使工程質量管理有章可循;同時,采取現場查看、臨時抽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通過統一建設標準,各類工程建設順利,質量優良,沒有發生一起劣質工程,沒有發生一起工程違紀行為,塑造了農業綜合開發的良好形象;三是規范管理程序。制定了《項目區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各責任單位對每個項目制訂詳細具體的實施方案,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個一”工作機制,嚴格執行項目工程公示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質量監理制,凡不執行上述規定的一律實行“四不”,即不收方、不驗收、不報賬、不撥款;四是規范資金投入與監管。積極創新受益農戶籌資投勞制度,調動農戶參與熱情,充分發揮群眾在開發中的主體作用。在項目建設開工之前,要求受益村交納一定籌資投勞保證金,工程才能開工,完成計劃規定的籌資投勞任務后,退還保證金。同時,創新項目單位資金集約投入機制,調動市直單位爭資引項的積極性。對同類工程,實行投資由部門包干分攤,形成“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投入模式;嚴格項目資金監管,制訂下發了《項目資金管理操作辦法》,規定了項目資金結算、審批、付款的具體程序,要求項目責任單位在市會計核算中心設立“整合支農資金”專賬,實行專賬核算、專人管理、專款專用,凡未經指揮部最后會審簽字蓋章的一律不予付款,杜絕了項目資金的擠占、挪用。

        四、統一檢查驗收,確保開發成效

        一是嚴把材料關。指揮部工程技術組對建設項目所需材料全程參與把關,從源頭上控制不合格材料進入施工現場。二是嚴把技術關。工程技術人員與施工隊同吃同住,對工程施工進行全程監管,發現問題立即限期整改,從而確保了工程建設質量。三是嚴把驗收關。下發了《關于做好項目工程復核驗收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復驗內容,規定了復驗程序,成立了由市領導任組長,紀檢監察、審計、財政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工程復核工作小組,在各責任單位對責任項目進行自查自驗的基礎上,再嚴格統一驗收,凡經復核驗收不合格的一律不予辦理資金結算手續。四是嚴把管護關。工程竣工驗收后,統一移交所在鄉鎮、村管理和維護,要求項目所在鄉鎮成立工程管護領導小組、村成立管護委員會,制訂管護制度,明確專人負責,安排管護資金,進行經常性管護,并鼓勵發展農民用水協會,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項目工程五年不小修、十年不大修。

        五、統一獎罰措施,落實開發責任

        第4篇: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范文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以糧食主產縣和非主產縣的主產鄉為重點,強化行政推動,依靠科技進步,集成推廣成熟技術,促進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建立不同生態區高產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輻射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全面提升全省糧油綜合生產能力。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規模

        全省建設625個萬畝高產示范片,其中水稻255個、玉米325個、大豆30個、馬鈴薯6個、雜糧4個、花生5個。在四平市開展整市整建制推進試點,在農安縣等4個縣(市)開展整縣(市)整建制推進試點,在榆樹市大坡鎮等20個鄉(鎮)開展整鄉(鎮)整建制推進試點,在農安縣和榆樹市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整鄉(鎮)推進,每個鄉(鎮)建設4個萬畝示范片(試點鄉鎮原則上與上年一致);整縣(市)推進,每個縣(市)建設25個萬畝示范片,其中: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試點的再增加5個萬畝示范片;整市推進,所在市的每個產糧縣(市)的產糧鄉(鎮)原則上各建設1個萬畝示范片。從2013年起,有條件的地方可對連續3年以上承擔高產創建任務的萬畝示范片進行輪換,并提早做好下一輪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的選址和儲備工作。

        (二)創建目標

        整建制推進創建目標。以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為基本單元,選擇主要糧食作物開展整鄉(鎮)、整縣(市)、整市高產創建試點。通過項目實施,力爭所在鄉(鎮)、縣(市)、市糧食平均畝產比上年提高5公斤以上,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

        萬畝示范片創建目標。以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為基本單元,玉米畝產800公斤以上、水稻畝產700公斤以上、大豆畝產200公斤以上、花生畝產300公斤以上、馬鈴薯畝產3000公斤(鮮重)以上、雜糧畝產比上年提高2%以上。新建示范片單產水平力爭比上年提高2%以上,續建示范片在保持上年高水平上力爭再提高,輻射帶動所在縣(市、區)均衡增產。

        三、實施內容

        (一)科學選擇示范片

        主產區示范片集中連片要在1萬畝以上(非主產區也要盡可能相對集中)。要求農田基礎條件好,增產潛力大;工作基礎扎實,農技推廣網絡健全、技術力量較強,糧食生產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程度高;交通相對便捷,輻射帶動能力強。

        (二)示范推廣優良品種

        結合各示范片的生產、生態特點與優勢,示范推廣一批高產、優質、多抗的主導品種。水稻重點示范推廣高產優質多抗品種,玉米重點示范推廣耐密品種,大豆重點示范推廣高油、高蛋白品種,馬鈴薯重點示范推廣脫毒種薯。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在示范片集中展示示范一批優良品種,為下一年度篩選與推介主導品種提供依據。

        (三)集成推廣高產高效技術

        按照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的要求,加強技術組裝配套,集成推廣一批適應不同區域、不同作物的抗災增產關鍵技術模式。要突出核心技術、創新技術和主推技術,重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區統一滅鼠、生物防治玉米螟、玉米和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等技術。實現測土配方施肥、常發區生物防螟全覆蓋。

        (四)推進標準化生產

        田間設施標準化。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完善項目區田網、路網、水網,實現成方連片、土地平整、道路聯網、渠系配套。

        管理服務專業化。大力推行統一整地播種、統一育苗栽插、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獲的 “五統一 ”技術服務,促進技術全面入戶到田。

        生產過程機械化。充分發揮農機作用,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力爭玉米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提高水稻機插秧、機收獲水平。

        (五)強化機制創新

        依托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優先考慮農業部等12部委聯合認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開展高產創建,探索社會化服務新模式,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整建制推進的每個鄉(鎮)至少有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個縣至少有1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與高產創建。積極推進高產創建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結合,實現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配套。推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形成大聯合、大協作的工作格局。

        (六)廣泛開展高產競賽

        繼續組織廣大農民特別是種糧大戶、科技示范戶開展玉米、水稻、大豆高產競賽。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辦法,建立激勵機制,調動廣大農民和農技推廣人員參與高產創建的積極性。

        四、資金使用與管理

        中央財政原則上對每個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安排補助資金16萬元,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主要用于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大面積推廣區域化、標準化成熟技術所需的物化投入和推廣服務補助。

        高產創建中技術人員培訓所需資金,從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經費中支出。高產創建項目實施區域內的骨干農民培訓所需資金,從陽光工程項目經費中支出,每個萬畝示范片培訓農民100人左右。

        按照本方案確定的計劃任務,省財政廳將補助資金逐級下撥到各項目縣(市、區)。各地要加強資金監管,規范管理辦法,嚴格使用范圍,專款專用,嚴禁截留挪用和超范圍支出,確保項目資金使用安全。項目縣(市)要建立資金使用臺賬制度,由農業部門制定資金使用方案,經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同意后,報省農委、省財政廳備案。省農委、省財政廳有權糾正不合規定的資金使用計劃,并定期組織專項檢查,對截留、挪用、超范圍支出等問題,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糧油高產創建實行國家、省、市、縣四級聯創,以縣為主的工作機制。各市(州)、縣(市、區)政府要成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領導小組,負責本地高產創建實施方案的制定和組織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農業行政部門,負責各項工作的落實和日常管理。整建制推進的市、縣(市)、鄉(鎮),都要成立由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開展。市(州)政府分管領導、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至少要親自抓1個萬畝示范片,項目縣(市、區)每個示范片的責任人由縣級領導擔任。

        (二)加大扶持力度

        各地要積極支持高產創建活動,按照資金渠道不變、性質不變、用途不變的原則,積極整合現代農業發展、土壤有機質提升、測土配方施肥、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新一輪種子工程和植保工程等項目,重點向高產創建示范片傾斜。

        (三)強化指導與服務

        省政府有關部門將組織成立由栽培、育種、土肥、植保、農機等方面專家組成的省級專家組,負責全省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技術指導和測產驗收。市、縣(市、區)及整建制推進鄉(鎮)也要成立相應的專家指導組,明確一名專家任組長,每個示范片要有一名技術負責人。落實專家包片、技術人員包點責任制度。量化任務指標,開展全程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確保關鍵技術落實到位。農業部將組織對整建制推進試點市、縣(市)技術負責人進行培訓,省對整建制推進試點縣(市)、鄉(鎮)技術骨干進行培訓,縣(市、區)對萬畝示范片的技術人員和科技示范戶、種植大戶進行培訓。

        (四)加強宣傳與示范引導

        充分發揮電視、報紙、廣播及網絡等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高產創建活動中涌現的好做法、好典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在關鍵農時季節,要組織農業行政、技術推廣人員和示范農戶、種植大戶等進行現場觀摩,開展技術交流,充分發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

        (五)規范內業管理

        建立完善高產創建工作檔案,及時將有關的文件、方案、農戶信息(包括姓名、地址、身份證號、電話等)、測產結果和工作總結等歸檔立案,促進高產創建有序開展。每個項目縣(市、區)要設計一張標示圖,注明萬畝示范片的位置,涉及的鄉鎮村組。每個示范片要有1張方位圖,標明地理坐標和面積;設計1張技術模式圖,明確從種到收的全程標準化技術;建立1張農事日歷,跟蹤記錄作物生育進展和重要農事活動。所有萬畝示范片都要設立田間標牌(標牌樣式和編號另行下發)。

        (六)嚴格考核驗收

        第5篇: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范文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2006〕100號)、《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綜〔2006〕68號)、《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于印發〈土地儲備資金財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綜〔2007〕17號)等有關文件精神和省、市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以下簡稱土地出讓收入)是指政府以出讓等方式配置國有土地使用權取得的全部土地價款。具體包括:

        (一)以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所取得的總成交價款;

        (二)轉讓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或依法利用原劃撥土地進行經營性建設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

        (三)處置抵押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

        (四)轉讓房改房、經濟適用住房按照規定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

        (五)改變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土地用途、容積率等土地使用條件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

        (六)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國土部門)依法出租國有土地向承租者收取的土地租金收入;

        (七)出租劃撥土地上的房屋應當上繳的土地收益;

        (八)土地使用者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依法向市、區(市)縣政府繳納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償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拆遷補償費等費用(不含征地管理費);

        (九)其他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或變更有關的收入等。

        第三條財政部門、國土部門、地方國庫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做好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相關工作。

        財政部門具體負責土地出讓收支管理和征收管理;國土部門具體負責土地出讓收入的征收;地方國庫負責辦理土地出讓收入的收納、劃分、留解和撥付等各項業務,及時向財政部門、國土部門提供相關報表和資料。具體操作為:土地出讓收入入庫當日,地方國庫向財政部門提供入庫款項信息資料,次日,財政部門向國土部門提供入庫款項信息資料。

        第四條土地出讓收支全額納入政府基金預算管理。收入全部繳入地方國庫,支出一律通過地方政府基金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安排,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在地方國庫中設立專賬,專門核算土地出讓收入和支出情況。

        第二章預決算管理

        第五條國土部門和財政部門應在每年第三季度按規定編制下一年度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預算(以下簡稱預算),納入基金收支預算,按規定程序批準后執行。根據預算執行情況,可按預算法相關規定程序對預算進行調整。

        第六條編制年度土地出讓收支預算要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土地出讓收入預算按照上年土地出讓收入情況、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地價水平等因素編制;土地出讓支出預算根據預計年度土地出讓收入情況,按照年度土地征收計劃、拆遷計劃以及規定的用途、支出范圍和支出標準等因素編制。

        第七條在預算未經規定程序完成審批前,為保證土地出讓工作的順利推進,可由財政部門根據土地出讓收入的繳庫情況,采取預撥的方式,在國土部門提交撥款申請表后三個工作日內及時將土地成本撥付到國土部門,預撥款不低于入庫土地價款的70%。

        第八條考慮到土地出讓項目的不確定性,未在預算中填列的土地出讓項目,財政部門可根據該項目的土地收入繳庫情況,采取預撥的方式,在國土部門提交撥款申請表后三個工作日內將不低于入庫土地價款的70%撥付到國土部門,并按規定程序做好預算調整及相關賬務處理。

        第九條財政部門、國土部門和地方國庫要建立土地出讓收入每月定期對帳制度,對應繳、已繳和欠繳國庫的土地出讓收入數額進行定期核對,確保有關數據的準確無誤。

        第十條每年年度終了,財政部門和國土部門應按規定編制土地出讓收支決算,納入相應的政府性基金收支決算。

        第三章征收管理

        第十一條土地出讓收入由財政部門負責征收管理,由國土部門負責具體征收。

        第十二條國土部門與國有土地使用權受讓人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時,應當明確約定該國有土地使用權受讓人應當繳納的土地出讓收入具體數額、繳交時限以及違約責任等內容。

        第十三條國土部門和財政部門應當督促國有土地使用權受讓人(以下簡稱受讓人)嚴格履行國有土地出讓合同,確保將應繳的土地出讓收入及時足額繳入地方國庫。對未按照繳款通知書規定及時足額繳納土地出讓收入并提供有效繳款憑證的,國土部門不予核發國有土地使用證。

        第十四條采取協議、招標、拍賣、掛牌等形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競買者交納的定金、保證金和預付款(包括劃撥土地預付款和出讓用地預申請資金),由國土部門收取,預付款可用于土地征收補償支出。公開出讓土地使用權成交后,中標者交納的定金、保證金和預付款抵作土地成交價款,除用于土地征收工作的預付款外,定金、保證金由國土部門填制非稅收入繳款書繳入國庫,中標者將土地成交價款與定金、保證金和預付款的差額部分直接繳入國庫。未中標者交納的定金、保證金和預付款由國土部門不計利息直接退還于競買人。

        經批準墊資進行儲備土地一級開發的單位參與后期土地出讓并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可只繳納超過所墊成本資金部分的土地價款。

        第十五條轉讓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或依法利用原劃撥土地進行經營性建設,處置抵押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房改房、經濟適用住房,改變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土地用途、容積率等土地使用條件,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若發生退庫事項,財政部門依據國土部門提供的相關材料和有關規定到地方國庫辦理退庫,退庫資金應退付給國土部門,再由國土部門退還給繳款人。

        第十七條任何部門都不得以“招商引資”、“舊城改造”、“國有企業改制”等名義減免土地出讓收入,實行“零地價”,甚至“負地價”,或者以土地換項目、先征后返、以獎、補貼等形式變相減免土地出讓收入。

        第四章使用管理

        第十八條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包括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土地開發支出、支農支出、城市建設支出、廉租房保障支出以及其他支出。

        第十九條土地出讓收入的使用按照經批準的預算執行。其中,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土地開發支出、土地出讓業務支出、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支出以及其他屬于國土部門的支出,由財政部門依據預算(或采用預撥方式)撥付給國土部門。

        第二十條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拆遷補償費以及其他征地補償安置相關的費用。

        第二十一條土地開發支出。包括前期土地開發性支出以及財政部門規定的與前期土地開發相關的費用等,主要包括:因出讓土地涉及的需要進行的相關道路、供水、供電、供氣、排水、通訊、照明、土地平整等基礎設施建設支出;新增建設用地應繳納的耕地占用稅、征地管理費、耕地開墾費等稅費;銀行貸款利息;土地儲備管理費,以實現土地供應的出讓價為基數,按2%比例確認列支,撥付到土地儲備機構,可用于彌補儲備交易機構日常經費不足。

        第二十二條支農支出。包括用于保持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補貼支出、補助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支出、農業土地開發支出以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

        (一)保持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補貼支出。從土地出讓收入中安排用于保持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的補貼支出。

        (二)補助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支出。從土地出讓收入中安排用于補助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支出,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明確征地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昆政發〔2006〕50號)規定的按3萬元/畝標準建立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基金,實行專戶管理,全市統籌,專門用于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

        (三)農業土地開發支出。從土地出讓收入中安排的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支出,根據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金使用管理辦法》(財建〔2004〕174號)和云南省財政廳、云南省國土資源廳、中國人民銀行**中心支行《關于轉發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辦法〉的通知》(云財綜〔2007〕151號)的規定,按照土地出讓純收益的21%計提,主要用于土地整理復墾、宜農未利用地的開發、基本農田建設以及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等。

        (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從土地出讓收入中安排用于農村飲水、沼氣、道路、環境、衛生、教育以及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支出。

        在具體工作中,可將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支出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進行統籌安排使用,全額用于對“三農”的投入。

        第二十三條城市建設支出。含完善國有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設施建設以及城市公共設施建設支出。

        第二十四條其他支出。包括土地出讓業務費、繳納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城鎮廉租住房保障支出以及支付破產或改制國有企業職工安置費用等。

        (一)土地出讓業務費。包括出讓土地需要支付的土地勘測費、評估費、公告費、場地租金、招拍掛費和評標費用、其他與土地出讓相關的費用,按土地出讓純收益的2%計提。

        (二)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等問題的通知》(財綜〔2006〕48號)規定執行。

        (三)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云政辦發〔2007〕193號)的規定,按照土地出讓純收益的10%計提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專項用于土地收購儲備支出。

        (四)城鎮廉租住房保障支出。按照《財政部、建設部、國土資源部關于切實落實城鎮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的通知》(財綜〔2006〕25號)和云南省財政廳、云南省國土資源廳、中國人民銀行**中心支行《關于轉發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辦法〉的通知》(云財綜〔2007〕151號)的規定,按照土地出讓純收益的10%計提廉租住房保障支出,專項用于購建城鎮廉租住房、向廉租住房保障對象發放租賃住房補貼等。

        (五)保障公交優先資金支出。按照土地出讓純收益的5%計提保障公交優先資金支出,專項用于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的優先發展和建設。

        (六)支付破產或改制國有企業職工安置費用支出。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破產或改制國有企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中,安排用于支付破產或改制國有企業職工安置費用支出。

        (七)上繳省級土地出讓純收益。根據云政辦發〔2007〕193號文的規定,按照土地出讓純收益的9%計提上繳省級土地出讓純收益,用于全省農業土地開發。

        第二十五條土地出讓收入的使用要確保足額支付征地和拆遷補償費、補助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補貼支出,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將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納入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合法利益。在出讓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過程中,涉及的拆遷補償費要嚴格按照《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05號)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支付,有效保障被拆遷權利人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六條建立對被征地農民發放征地補償費的公示制度,改革發放方式,減少中間環節,防止被截留、擠占和挪用,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利益。

        第五章監督檢查

        第二十七條財政部門、國土部門、地方國庫和審計部門要建立健全對土地出讓收支情況的監督檢查制度,強化對土地出讓收支的監督管理,確保土地出讓收入及時足額上繳國庫,支出嚴格按照財政預算管理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對國有土地使用權人不按土地出讓合同、劃撥用地批準文件等規定及時足額繳納土地出讓收入的,按日加收1‰的違約金,在繳清前取消其參與土地招拍掛的資格。

        第二十九條對違反規定,擅自減免、截留、擠占、挪用應繳國庫的土地出讓收入,不執行國家統一規定的會計、政府采購等制度的,要嚴格按照《土地管理法》、《會計法》、《審計法》、《政府采購法》和《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和《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國務院令第260號)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進行處理,并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涉嫌刑事犯罪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6篇: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范文

        發展現代農業是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是推進農業發展、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的重要抓手。根據中、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加快建設東大門的若干意見》及《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縣農業發展實際,現就加快推進我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的重要意義

        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就是圍繞區域資源稟賦特點,按照資金集中、產業集聚和經營集約的要求,以高新技術的集約投入和有效轉化為特征,通過行政推動、企業主導和農民參與的形式,運用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和生產方式,對土地等生產要素進行優化配置,對傳統農業結構進行調整和改造,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有利于培育壯大區域特色產業,通過集聚各種資源,綜合運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程度較高的生產示范基地,實行典型引路,推動優勢特色產業上規模、上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利于集成推廣現代農業技術,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搭建平臺,加快農業科技成果引進和創新步伐,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有利于提升創新農業經營組織形式,發揮園區產業聚集效應,引導農民合法、自愿、有序流轉土地,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吸引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科研推廣機構等到園區創業發展,探索建立新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機制。

        2012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確定今年為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年,計劃到“十二五”末,在全省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00個,使全省各級各類農業園區數量達到2000個以上;市政府也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意見》,提出從今年起,力爭全市每年創建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3-5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0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和若干個縣級現代農業園區。

        近年來,我縣積極探索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先后創建了四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通過科學的經營管理,現代農業園區有效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已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對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實現“三化同步”和“再造一個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發展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為抓手,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按照政府引導、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科技支撐、功能集成的原則,堅持“特色鮮明,規模高效、循環生態、示范帶動”的基本要求,在現有農業園區發展的基礎上,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起點高、功能全、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強的現代農業園區,著力推進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進一步提高物質裝備水平、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創新生產經營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組織體系和支撐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糧食產業、畜牧產業、蔬菜產業和水果產業,積極推進設施農業、循環農業和休閑農業發展,力爭早日把我縣建成全省現代農業先行區。

        (二)發展目標:按照規模適度、產業集中、種養結合、組織完備、服務完善、體系健全、產出率高的要求,從今年起,力爭每年創建1-2個省級、2-3個市級、命名8-10個縣級現代農業園區。到“十二五”末,全縣力爭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8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0個,每鎮建立縣級以上(含縣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使全縣現代農業園區面積占到總耕地面積的20%以上,形成試驗、示范、生產、加工、銷售、經營一體化的綜合產業基地,帶動農村休閑、旅游、觀光等服務業發展。

        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標準

        1、規模較大,集中連片,配套完善。園區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和規模,相對集中連片,省級園區面積達到5000畝以上,市級園區面積達到3000畝以上,縣級園區面積達到1500畝以上。園區規劃布局合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

        2、主業突出,產業聚集,體系完整。省、市級園區重點產業占比達到60%以上,縣級園區重點產業占比達到50%以上,產業聚集度高,形成相對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體系。

        3、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綠色生產。省、市級園區配套大中型養殖場建設,大家畜存欄不少于500頭,豬、羊存欄不少于5000頭(只),家禽存欄不少于2萬只。縣級園區配套中小型養殖場建設,豬、羊存欄不少于1500頭(只)或肉雞年出欄不少于20萬只,家禽存欄不少于1萬只。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有條件的地方配套大型沼氣工程建設和有機肥生產。農產品生產環境達到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要求,主導農產品達到無公害產品標準。大力發展“菜(果)-畜-沼”生態循環生產模式,積極申報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產地認證。

        4、龍頭帶動,組織健全,運行規范。園區生產性投入以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等為主體,積極創辦各種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園區及其周邊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形式的產業化格局,園區經營運行規范。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實施品牌化戰略,努力打造對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帶動力強的知名品牌。

        5、裝備較好,起點較高,示范引領。園區農田基礎設施達到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充分運用智能溫室、鋼架大棚、噴滴灌、先進養殖裝備等設施農業技術,農田機械化綜合水平較高。大力推廣生態創新技術和集成技術,積極引進、集成和推廣國內外先進農業科技成果,引領本地現代農業發展。建立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引進、展示基地,開展農民技術培訓,提高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能力。園區顯著位置設立明顯標示牌,表明運行規程、規范,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6、功能齊全,服務完善,運行高效。大力培育園區技術服務、金融服務、農資供應、病蟲害防治、農機作業等服務組織。有條件的可以在園區內配套建設農產品加工、物流設施。加強與農產品批發市場、物流企業的銜接,建立穩定的農產品市場銷售渠道。推行“統一品種、統一用藥、統一標準、統一檢測、統一標識、統一銷售”的管理模式,積極開發休閑旅游功能,配套休閑旅游基礎設施,大力支持有條件的園區開發生態旅游和休閑農業。

        四、現代農業園區的驗收認定與運行管理

        (一)縣級現代農業園區命名認定

        按照園區建設標準,由園區所在鎮提出書面申請,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縣園區辦)組織專家進行評審,提出意見,報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同意后,予以命名,建設完成后認定并授牌。具體申報認定程序如下:

        1、現代農業園區所在鎮政府編制園區總體規劃方案并向縣園區辦提出審批申請;

        2、縣園區辦負責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對上報的規劃方案進行初審,通過專家評議、質詢論證后予以批復。園區建設規模達到規劃內容60%以上的,報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審定后命名為“縣現代農業園區”;

        3、已命名的園區按照各自園區總體規劃,編制年度實施方案并按照實施方案進行建設;

        4、縣園區辦組織相關單位和專家對園區年度建設計劃進行指導督查;

        5、園區建設按照規劃全面完成并達到標準后,由縣園區辦組織評審驗收后報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審定,正式認定為“縣現代農業園區”并授牌。

        (二)省、市現代農業園區申報

        根據產業發展規模,在縣級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基礎上,園區建設規模達到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標準的,由各鎮編制園區總體規劃方案,向縣園區辦提出書面申請,經縣園區辦審核并報縣園區領導小組同意后,統一組織上報省、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

        (三)運行管理

        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園區管理和考核辦法,對縣級現代農業園區實行動態管理,每兩年進行一次考核,對考核合格的園區繼續保留稱號,對考核不合格的撤銷其稱號。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運行管理,按照上級相關文件執行。

        五、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工作重點

        1、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快速推進園區建設。在全面落實中、省、市扶持政策的基礎上,縣財政設立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縣級命名授牌的“現代農業園區”,每個園區獎勵50萬元;對認定為省級、市級“現代農業園區”的,按照省、市要求,縣財政每個園區分別配套扶持資金200萬元、100萬元。扶持配套資金用于園區新技術、新品種的試驗、示范推廣補貼,實用技術培訓、合作經濟組織規范化建設、農產品品牌建設補助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鼓勵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信貸投放力度。加強招商引資,吸引工商資本參與園區建設,形成以財政資金為引導、信貸資金和社會資本為主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機制,切實解決園區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

        2、完善科技服務體系,提高園區發展水平。一是加快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力爭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9個農技推廣區域站的建設,由各個區域站具體負責區域內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指導工作。二是積極推廣農資農技雙連鎖、農資農副雙流通、政府企業雙推動的經營模式。三是通過與大專院校合作,組建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專家服務團,形成“產、學、研”聯為一體的專業技術推廣隊伍,進駐園區開展技術服務和培訓工作。四是加快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廣“果-畜-沼”、“菜-畜-沼”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提高沼氣使用效率和安全水平。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大力推進園區內“渠、井、路”三網配套建設,鞏固現代農業發展基礎,促進基礎設施利用效益的最大化。相關職能部門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集中安排在現代農業園區,逐步完善配套設施,合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項目承載能力。

        4、加快土地流轉步伐,促進園區建設規模。學習高陵經驗,2013年6月底之前,組建縣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加快土地流轉進程,切實解決農業園區建設的瓶頸問題。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土地流轉。鼓勵和引導園區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實現土地資本化運作。同時強化土地流轉過程中的指導服務,讓承包者流轉放心,讓流轉者投入放心,從而實現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推動產業化經營,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生產水平。

        5、增強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支持園區建設。一是土地政策。扶持和保障綜合性農業示范園區項目用地,對設施農業、規模養殖、休閑觀光等農業項目用地,凡不破壞耕作條件的,按照農用地進行管理;對高效農業建設中的辦公用房及配套服務等附屬設施建設用地,按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辦法進行管理。二是財政政策。國、省、市、縣的農業投資項目,包括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科技示范推廣等項目,優先安排在園區實施。三是金融政策。對于進入農業園區的企業,優先提供貸款,支持其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四是稅費政策。貫徹落實國家有關“三農”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進入園區的企業發展。五是人才引進政策。積極為園區培養、引進各類優秀人才,對機關和事業單位的科技人員及大專院校畢業生到園區工作的,在工資待遇、晉升職務職稱等方面給予傾斜。

        六、保障措施

        1、建立領導機構。成立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政府縣長任組長,縣委、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由農業局、財政局、水務局、林業局、農發辦、科技局、國土局、經發局、工商局、質監局、交通局、移民局、電力局、金融、保險等部門負責人和各鎮鎮長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業局,辦公室主任由農業局局長兼任,具體負責做好園區建設的協調服務和組織實施工作。各鎮也要成立工作機構,落實工作責任,負責本區域園區建設工作。實行政府統一領導、縣級領導包聯、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

        第7篇: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范文

        剛才,XX同志對全市20__年度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作出了具體安排,我都贊同。下面,我再強調三點意見。

        一、正確把握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面臨的新形勢

        20__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水利建設的決定》,以飲水安全、病險水庫整治、骨干水利、鄉村便道、土地整治為重點,加強機制創新,加大資金投入,廣泛發動干部群眾大力開展治山治水、改田改土活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較好成績,呈現出“四大亮點”:一是資金投入大幅增加。一年來,全市完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超過100億元。其中,國家補助70億元,群眾自籌4.1億元。特別是水利建設完成投資55.2億元,創年度水利建設投資新高。二是各類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全市共解決了260余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整治病險水庫647座,比上年增加1倍一以上。完成因汶川地震出現險情的352座水庫的應急處置。開縣鯉魚塘、“澤渝”一期等重點水利工程順利推進,大足玉灘水庫正式開工建設。農村公路建設、水土流失治理、農村生態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工程加快推進。三是建設管理機制不斷完善。“競標”機制、“三公示”制度等新的建設管理機制被廣泛應用和普及,監督機制更加完善,進一步增強了工程建設管理的透明度,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更加科學、合理、公平、公正。四是建后管理逐步規范。一些區縣合理確定工程水價,建立工程管護機構,組建用水戶協會,促進了飲水安全工程和農田水利設施的建后管護。

        這些成績是在克服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不遇暴雨、歷史罕見雨雪冰凍天氣、汶川特大地震等多各自然災害襲擊,以及國家加強宏觀調控、投資趨緊等多種困難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非常來之不易、可喜可賀。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工作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比如,廣大干部群眾的認識還有很大差距,認識水平大不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也不如20__年特大旱災發生后,群眾參與建設的熱情有所減弱;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長效機制尚未真正形成,普遍存在等、靠、要政府投入的思想,“一事一議”的辦法沒有發揮出明顯的作用;水利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緩慢,改革措施不落實、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夠有效,有的區縣在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上突出重點不夠、效益不夠重視,沒有認真貫徹“整鎮整鄉”推進的原則,花了國家的錢卻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當前,隨著宏觀經濟形勢和農村改革與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變化,我市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機遇和困難。面臨的機遇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將掀起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的熱潮,農村政策將更加完善,農業農村發展將更加引起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必將迎來又一輪良好機遇。二是我市水利、農業、交通、林業等部門先后與國家有關部委簽訂了統籌城鄉相關領域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明確了國家有關部委對我市加大支持的目標、方向和具體措施,必將加快我市農田水利相關領域的發展。三是市委、市政府剛剛啟動的森林工程,將完成巨額資金投入,必將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增添新的活力。四是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農田水利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對繼續深入貫徹《關于加快水利發展的決定》的決心十分堅定,必將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供持久的支持。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一是資金壓力越來越大。一方面,受物價上漲、征地移民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各類工程建設投資大幅增長;另一方面,在國家從嚴從緊的宏觀調控背景下,籌融資難度進一步增大。二是組織發動越來越難。目前,全市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780余萬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面臨勞動力組織的較大困難。同時,農民群眾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認識不統一,參與積極性難以調動。三是自然災害越來越頻。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可能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成果帶來新的破壞,加重建設任務。四是管理任務越來越重。隨著農田水利設施大量開工和建成,已成工程的運行管理和維護任務越來越重,落實管理機構、人員和責任的難度不斷加大。

        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正確認識當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面臨的形勢,既要充分把握機遇,因勢利導,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又要充分估計困難,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排除障礙,努力開創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新局面。

        二、認真落實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各項任務

        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條件,抓好今冬明春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確保明年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基礎。根據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聯系我市實際,全市20__年度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要繼續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統攬,統籌城鄉發展為手段,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目標,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創新機制,加大投入,扎實抓好農村水利、森林工程、鄉村道路、生態文明和基本農田建設,努力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添后勁,為加快新農村建設夯實基礎。重點抓好以下六項工作:

        (一)著力抓好水利建設

        要堅持把水利建設作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頭等大事,把解決水源工程少、水資源利用差、水利設施病險失修的問題擺在水利建設的突出位置,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從根本上改變農業靠天吃飯和農村飲水不安全的狀況。

        一是加快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市委、市政府決定20__年前基本解決全市飲水安全問題,這是必成目標。前不久,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城鄉飲水安全工作的

        通知》,進一步明確飲水安全工作以各區縣政府為責任主體,并下放有關審批權限到區縣。其目的就是要加強區縣政府的責任,進一步加快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進度,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各區縣要按照市里核定的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數量,盡快完成《20__—20__年飲水安全建設規劃》,于11月底報市政府備案,同時抄送市水利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要本著“實事求是、先易后難、整鎮(鄉)推進、效益優先”的原則,以中心場鎮等人口聚集地為重點,倒排工期,搶抓進度,集中力量建設骨干供水工程。市里對區縣、區縣對鄉鎮都要全面推行“競標”機制,充分調動受益鄉鎮和群眾的積極性,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落實自籌資金,嚴格項目“三公示”,確保進度質量,充分發揮投資效益。廣泛推行黔江區“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做法,以明確水價標準、征收方式、管理辦法等為前提,在工程開工之前先行確定工程建成后的運行管護機制。要認真執行國家現行的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質量標準,確保群眾喝上“放心水”。要進一步加強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前段時間,審計部門在審計飲水安全工程中發現少數工程存在進度遲緩、挪用項目資金、建設質量差等問題,鴻舉市長對此專門作出了批示。有關區縣要認真整改,引以為戒,一定要把好事辦好辦實。為了切實體現“誰積極、支持誰”,對今年沒有按要求完成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的區縣,將削減明年的計劃指標,調整到搞得好的區縣。

        二是大力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根據市政府與水利部簽署的《合作備忘錄》,20__年前要完成全市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也就是在今后一年的時間,我們還要完成707座小(二)型以上病險水庫的整治任務。各區縣一定要堅定這個目標不動搖,編排出倒計時進度計劃,制定有力的措施辦法,確保按時完成任務。目前,包括今年地震災害后新出現的病險水庫在內,所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設計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各地要把全面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作為一場攻堅戰,抓住今冬明春的有利時機加快整治除險進度,堅決完成任務。市委、市政府決定,凡是提前完成病險整治任務的區縣,都將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一定的獎勵。

        三是繼續加大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力度。今年以來,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總體進展情況較好,1—8月份全市共完成投資近20億元,占全年計劃的70%。但是,各區縣之間很不平衡,有的區縣黨委政府很重視,完成投資遠遠超過計劃,也有一部分區縣工作不夠有力,無論是投資完成情況還是工程建設進度都嚴重滯后。今年,全市重點水利工程投資計劃是32億元,為歷年最高,目前的進度與目標任務的差距還較大。各區縣和有關重點工程建設單位要對照年度目標,找差距、添措施,在最后三個月內全力沖刺,確保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最近,市政府針對重點水利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召開會議進行了專題研究,并印發了會議紀要,請各區縣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這里,我著重強調一下區縣落實配套資金的事情。按照市政府與區縣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區縣政府負責籌集重點水利工程除市及市以上包干補助資金以外的其余建設資金。近年來,銅梁、南岸、秀山、黔江等一些區縣通過土地儲備、資源整合、優良資產質押、政府貸款等方式,較好地落實了配套資金。最近,萬州區也通過政府貸款的方式在農發行落實大灘口水庫建設資金1.8億元。但也有少數區縣配套資金落實到位差,個別區縣甚至沒有任何行動。市政府要求,凡是在建或已建工程配套資金未落實的,必須足額落實;凡是新開工的重點水利工程,必須在區縣政府足額落實到位配套資金,并完成工程征地及移民安置工作后方可開工。

        四是因地制宜抓好小微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維護。要適應山區地形地貌特點,積極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有效攔蓄雨水,切實解決廣大山區農村面上水源問題,突出抓好100萬畝煙水配套以及柑水、菜水配套工程建設。有水源條件的地方要加快興建一批機電提灌設施,多渠道、多形式保證農田灌溉。要加大水利工程渠系配套建設的力度,努力擴大農田有效灌溉規模。在興修微型水利的方法上,可以戶辦、社辦、村辦、聯戶辦,也可以廣泛動員各方力量辦。總之,要本著“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基本原則,積極鼓勵和大力提倡社會辦水利,發揮小微型水利工程效益。同時,各地要全面修復水毀水利設施,開展群眾性的塘庫溝渠的清淤整治,為確保明年的農業生產用水奠定基礎。在抓好病險水利工程整治的同時,各地還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農村機電提灌設施的維修和更新改造力度,恢復和提升機電提灌在抗旱排澇中的保障能力。

        五是狠抓堤防工程建設,提高防汛安全保障能力。我市城鎮堤防普遍標準偏低,農村堤防建設嚴重滯后,廣大群眾生產生活長期受到洪水的威脅。為盡快改變這種狀況,市委、市政府從開行信貸中專門切塊部分資金,專項用于城鎮堤防建設。在建設過程中,墊江、巴南、武隆、南川、合川等一些區縣配套措施落實較好,進度、質量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證。但也有部分區縣前期工作不扎實、自籌資金到位差。希望有關區縣高度重視,以縣城和重點集鎮堤防建設為重點,認真落實配套資金,增添工作措施,確保按時完成建設任務。今年內,全市要確保完成巴南等10處城市堤防和53個鄉鎮堤防工程,開工第二批43個重點集鎮防洪工程,20__年基本建成萬州、南岸等13處城市防洪工程。

        (二)進一步深化水利改革

        根據水利部的通報,當前我市的水利改革有很多項具體工作在全國已經處于落后水平。各區縣和市級有關部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按照全市的統一部署加快推進,確保按時完成任務。一是全面推進水利管理體制改革。水利部已經明確要求我市在今年內必須全面完成水管體制改革任務,20__年的新建項目和資金安排必須與已成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完成情況掛鉤。目前,我市水管體制改革的差距還較大。各區縣一定要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及時向黨委、政府匯報,務必按時保質完成任務。二是深入推進水價改革。市委、市政府從20__年以來,分期分批啟動了水價改革,由市級物價、水利部門與有關區縣,共同核定了一批向城鎮和工業供水工程的源水水價。目前多數地方執行較好,但也有少數地方至今沒有執行或執行不夠好。按照市政府與各區縣簽訂的“十一五”水利任期目標責任書,20__年前必須完成水價改革,建立“成本+合理利潤”的水價形成機制。請各區縣立即行動起來,特別是工作落后的區縣要多向其他區縣學習取經,切實加快水價改革步伐。三是加快推進以確權劃界為核心的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目前,全市已完成水利工程確權頒證工作的僅有長壽、永川、渝北、巴南、秀山等少數區縣,其他區縣還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有關區縣和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共同推進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水利部門要會同 國土部門按程序加快確權頒證工作。在此基礎上,要大力開展水利工程所有權有償轉讓和經營權拍賣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可選擇1—2個小(一)型及以上的水利工程開展產權拍賣試點,拍賣所得資金全額用于新的水利工程建設。

        (三)大力實施森林工程

        森林工程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一項新的宏大工程。8月19—20日,市里召開了森林工程大會,9月26日全市又舉行了森林工程的啟動儀式和植樹活動。目前,各地正在有序推進森林工程各項建設。關于今冬明春的工作,森林工程大會也一并進行了安排部署,明確了目標任務、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總體上今冬明春全市要完成200萬畝造林任務。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注意把握五個方面的重點:一是苗木準備。各地要再次清理一下苗木儲備有多少、夠不夠,提前做好苗木調劑。二是作業設計。要由專業人員按照高標準造林的要求開展作業設計,選擇落實造林地塊、樹種。三是技術培訓。在全市培訓10萬人的專業造林隊伍,確保造林質量和成活率。四是示范片建設。要求各區縣和森林工程專項工程都要建立1—2個示范點。區縣示范片的規模原則上要求1000畝以上,各專項工程示范片500畝或連線10公里以上。五是宣傳發動。前期森林工程的宣傳工作已經收到一些效果,但總體上輿論氛圍還不夠濃,社會關注度還不夠高,力量的動員還不夠廣泛,各級各部門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動員力度,真正把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四)進一步改善農村交通條件

        近幾年我市農村交通條件不斷得以改善,但由于自然條件差、交通基礎薄弱,農村交通里程短、等級低、出行難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改善交通條件仍然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愿望。一是要圍繞新農村建設、農村產業發展、扶貧開發等需求,進一步加快鄉村公路建設,提高農村公路覆蓋率,盡快實現“村村通”。二是要加快農村人行便道建設,就地取材,積極修建石板路或水泥路,聯結農村公路與農房和田塊,方便群眾生產生活。三是要狠抓改造升級,提高已成道路通行能力。要加強已成公路的整治維修和改造升級,有條件的地方實行路基改造與路面硬(油)化一同規劃、一并開展、一步到位,暫時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先搞路基,保證通行,逐步實施路面硬(油)化。

        (五)積極改善農村生態

        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生態文明,在大力實施森林工程的基礎上,還要注意抓好兩項工作。一是要加強水土流失治理。繼續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實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相結合,科學治理水土流失。突出抓好“長治”工程、生態修復工程和世行水保項目的實施,及早發揮項目的效益。二是要改善農村能源結構。積極利用水能資源,加強農村小水電建設。全面推進22個區縣的“十一五”農村電氣化建設和7個縣的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加快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以新農村建設示范鎮和推進村為重點,大力建設農村沼氣。

        (六)狠抓土地治理

        土地治理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根本措施,從近幾年的實踐看,凡是實施土地整理或中低產田改造的地方,土地產出能力都得到大幅提高,農民收入顯著增長。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認真實施好國土部門的土地整理項目和農業部門的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造項目。一是要進一步管好用好土地出讓金,扎實抓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國土部門要加強指導,選擇適宜區域和地塊,集中連片整理。有關區縣要加強項目管理,充分發揮項目建設的效益。二是要大力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圍繞糧食生產重點縣建設和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配套建設農田灌排系統和路網建設,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三是搞好土地高效利用。土地整理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要大力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發展前景好、效益高的產業,引導農民群眾適度規模經營,實行資金、技術等各種生產要素的集約投入,走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土地利用路子,把土地治理區域建成現代農業的示范和樣板,使項目區農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真正體現項目建設的效益。

        三、切實加強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組織領導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是單純的“小水利”,是以水利為重點、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的系統工程,加之農田水利具有公益性的特點,必須由政府主導,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方能取得預期效果。各級各部門必須進一步加強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保障各項建設順利推進。

        (一)進一步強化組織保障。各級政府要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作為“當務之急、當務之重、長期之務、全民之責”,納入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各級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牽頭抓、帶頭抓,深入調查研究,親自主持開展重大決策,努力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創造有利條件。分管領導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上,靠前指揮,現場督導,及時協調解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推進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確保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的各項措施得以落實。要整合力量,充分發揮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規劃、交通、農業、林業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指揮部成員單位的職能作用,從政策支持、項目規劃、資金籌措、技術指導、協調服務等各個方面,對農田水利項目建設進行支持幫助,形成各行業和各部門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千方百計落實建設資金。要利用建設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平臺進一步爭取中央支持,尤其對一些在建工程因為物價上漲和政策調整等客觀因素造成的投資超概,有關部門要加大向中央爭取投入的力度。要進一步整合部門投入,各行業、各部門要盡可能多擠出一些可用資金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市級森林工程牽頭部門要盡早籌集落實到位今冬明春建設資金。各區縣要加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籌集力度,既要確保相關項目配套資金足額籌措到位,又要對面上群眾性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給予適當支持,調動建設積極性。要通過深化水利、林權、土地管理等體制改革,放活機制,面向社會和群眾籌集更多的農田水利建設資金。

        (三)積極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加強輿論宣傳,利用會議、廣播、有線電視、報刊各種有效形式,大力宣傳國家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激勵政策,引導農民群眾自覺參與建設活動。深入宣傳“誰受益、誰負擔”和有關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一事一議”的機制,增強農民群眾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基本建設中的主體意識。要加強群眾動員,組織干部進村入戶,廣泛發動農民群眾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要搞好典型宣傳和經驗交流,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抓得緊、進度快、效果好的地方,特別是對一些創新性的好做法和好經驗,要廣泛交流推廣,努力營造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相互趕超的良好氛圍和生動局面。

        (四)嚴格實行目標考核。市政府于20__年與各區縣政府簽訂了《“十一五”水利任期目標責任書》,并向社會和群眾進行了公示。請各區縣認真對照目標,查找差距,增添措施,確保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同時,為促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市委、市政府將森林工程、重點水利工程、飲水安全、病險庫整治、城鎮堤防建設等項目納入了區縣黨政班子的年度考核。請各區縣和有關部門認真分解落實目標任務,逗硬考核獎懲。同時,市政府擬對各區縣20__年度工作繼續開展單項考核評比,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區縣進行以獎代補。

        第8篇: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范文

        全面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

        2009年,全省共有56個市、縣(市、區)開展了測土配方施肥工作,落實推廣面積3060萬畝,全省共投入測土配方施肥專項資金3860萬元。其中,省政府投入資金1500萬元;全省采集測試土樣30.4萬個,發放施肥建議卡150萬張,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導入戶率90%以上;完成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示范2448個;推廣配方肥31萬噸,節約肥料6.0萬噸;增產糧食4.48億公斤;增加農民收入7.41億元。

        積極開展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工作

        耕地是糧食生產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耕地質量是決定糧食產量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當前,保護耕地質量,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已在社會各界形成廣泛共識。2009年全省各級土肥部門緊緊圍繞耕地質量保護與建設做了大量工作。

        1.積極推動和參與立法進程。把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納入法制軌道,為我省今后耕地質量保護和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

        2.組織實施標準糧田建設。在梨樹等31個重點產糧縣實施標準糧田建設工程,落實面積124萬畝。通過修建田間路、打抗旱井、平整土地等工程措施及推廣深松、測土配方施肥、旱作節水等技術,提高了地力等級,實現農田高產穩產。

        3.積極開展有機肥補貼試點和有機質提升項目。2009年省政府撥付1000萬元,在農安、雙遼、東豐、鎮賚、乾安等五個縣(市)開展了有機肥補貼試點工作。同時,農業部在德惠等8個縣(市)開展土壤有機質提升商品有機肥補貼試點工作。

        4.有序推進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工作。耕地地力調查與評價是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的重要內容。按照農業部的統一要求,榆樹等15個第二批國家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縣(市、區),已全部完成了耕地地力調查與評價工作,正在準備國家驗收。同時,第三批國家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縣的耕地地力調查與評價工作也已啟動。這些工作的開展,為今后進一步深化全省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堅持開展耕地質量監測工作。耕地質量監測點,是監測我省主要耕地質量動態變化情況的重要依據,做好這項工作意義深遠。一年來,按要求完成了我省國家級耕地質量監測點的各項數據監測以及各監測點土壤養狀況的檢測工作,并及時上報國家。

        推廣普及旱作節水技術

        去年,在我省中部養雨農業區推廣土壤蓄水保墑技術1000萬畝;在西部干旱區推廣行走式節水灌溉技術1500萬畝。一是開展了農業部旱作節水示范區建設。二是積極參與國家現代農業膜下滴灌示范區建設。三是繼續組織開展了土壤墑情與旱情監測工作。目前,全省在13個縣(市、區)共設有省級土壤墑情與旱情監測點52個,這些監測點基本覆蓋了全省旱區各種主要土壤類型。

        嚴格肥料登記管理,凈化肥料市場環境

        去年全省共對1092個肥料產品進行了登記發證,對104個肥料企業生產條件進行了現場考核,完成了94個肥料產品田間肥效鑒定試驗。在肥料市場監管工作中,各級肥料執法部門積極組織執法人員加強了對肥料市場的監督檢查,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2918人次,檢查肥料生產經營企業1354個,查處肥料案件35起,涉案肥料產品80.4噸,印發種類普法宣傳資料8.3萬份,舉辦普法培訓班141次。通過對肥料市場的監管有效打擊了各種制售假冒偽劣肥料等坑農害農行為,保護了農民利益。

        加強檢測體系建設,拓寬服務領域

        2009年全省56個市、縣(市、區)化驗室建設基本達到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要求,能夠完成測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調查與評價工作。其中一些先進單位和個人還受到了農業部的表彰。一是認真抓了全省各級化驗員的技術培訓,從土壤、植株的檢測,到儀器設備的使用維護,進行了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大范圍培訓。二是建立和完善質量控制體系。按化驗室的計量認證要求,規范檢測程序。通過國家化驗室檢測能力驗證和參比樣控制進行檢測質量評估,提高了全省化驗室檢測數據的有效性。

        認清形勢,明確任務,全面推進土肥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謀劃“十二五”發展的關鍵一年,更是全省土肥工作在較高起點上向更高目標奮進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土肥工作對于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確立了“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的基本思路,明確指出:“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規模和范圍。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旱作農業示范工程,對節水灌溉設備給予補助”。吉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擔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確保農民增收的一份重擔,而土肥工作又是農業生產的重中之重,各級土肥技術推廣部門一定要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項任務、目標和政策措施進行細化、實化,做到任務明確,目標具體,措施有力。

        2010年全省農業工作會議提出,在正常年景下糧食總產實現550億斤的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全省土肥技術推廣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為核心,以增產百億斤糧食工程和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為載體,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旱作節水農業、增施有機肥等技術,為全省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服務,為“穩糧食、增收入”做出積極貢獻。

        (一)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今年,全省計劃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3200萬畝。

        (二)加大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工作力度,切實做好土壤有機質提升和有機肥補貼工作。繼續開展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工作。第三批國家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縣要按照農業部的有關要求,按時保質地完成耕地地力調查與評價工作。做好全省耕地質量監測工作。根據農業部要求,今年全省要建立100個省級耕地質量監測點,省站將制定統一實施方案,各地要積極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認真及時完成好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

        (三)加大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力度,2010年,國家將節水灌溉設備列入農機產品補貼目錄,為我們大面積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供了政策支持。今年我省在中部雨養農業區推廣土壤蓄水保墑技術1000萬畝;在西部干旱區推廣行走式節水灌溉技術1500萬畝。積極協調組織有關單位總結好適宜不同區域、具有不同特點的旱作節水技術模式,擴大示范區建設,并充分利用各種項目組合,為旱作節水提供資金支持。積極探索在大面積推廣旱作節水技術情況下的長效運行機制。在農安、寧江、雙遼等三個縣(市、區)建立旱作節水農業核心示范區12萬畝,輻射示范區120萬畝,重點示范推廣膜下滴灌、生物覆蓋等旱作節水農業技術。繼續在全省13個縣(市、區)52個省級監測點開展土壤墑情、旱情的動態監測工作。通過土壤墑情實時監測,及時土壤墑情簡報,指導農民科學抗旱,為各級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四)強化肥料監督管理工作,當前肥料市場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制假售假以及利用虛假宣傳誤導農民的現象還沒有得到有效扼制,各級肥料執法部門要高度重視,嚴格按照《肥料登記管理辦法》和《農業部關于切實做好肥料登記管理工作通知》要求,加強肥料登記管理和市場監管。首先,對肥料企業生產條件要嚴格考核,做好肥效田間試驗檢驗,保障登記產品質量;其次,要嚴厲查處肥料市場中未登記、肥料標識不規范等行為,積極配合工商、質檢部門加大對肥料產品質量監管,打擊各種制假售假等坑農害農行為;第三,要認真做好群眾投訴舉報的受理工作,加強對投訴舉報產品及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第四,要把好肥料廣告審批關,杜絕各種虛假的、有誤導性的肥料廣告;另外今年我們將加強肥料管理法制建設,做好起草《吉林省肥料管理條例》的準備工作,各級肥料執法部門要積極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五)認真做好土壤肥料檢測工作,不斷提高市、縣兩級土肥化驗室的檢測水平,完成好測土配方施肥、耕地質量監測的土壤化驗和肥料質量檢測任務。一是建立健全化驗室質量控制體系,有條件的市縣(市、區)要開展計量認證工作。二是繼續通過國家化驗室檢測能力驗證和參比樣檢測等考核辦法,對市、縣兩級化驗室的建設情況和檢測能力進行檢查、考核,督促各地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各項檢測工作。三是加強對各級化驗室檢測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檢測效率、確保檢測準確性、擴大提高檢測范圍及能力。

        強化措施,真抓實干,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今年我省提出了550億斤糧食產量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省各級農業部門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要積極組織領導,強化措施落實,在土肥技術推廣、耕地土壤改良、肥料監督管理等方面要大膽探索、積極實踐、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土肥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有作用。

        (一)突出重點,推動全省土肥工作深入開展。當前土肥工作必須牢牢把握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脈搏,緊緊圍繞增產百億斤糧食能力建設和糧油高產創建活動,重點抓好測土配方施肥、旱作節水農業、土壤有機質提升等工作,充分發揮土肥部門的技術推廣和監督管理兩大職能,把土肥技術和其它農業增產技術有機地進行組裝配套,促進土、肥、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加速土肥技術的簡化、物化。工作中要進一步提高思想意識,增強工作主動性,明確主功方向,高標準、高質量地推進全省土肥工作深入開展,力求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有新的突破。

        (二)創新機制,提高強農惠農政策落實能力。近年來,國家和省里出臺了多項強農惠農政策,農業部門落實政策的任務很重,責任很大。各級農業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積極實踐,大膽探索,要不斷完善和創新工作機制,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增強落實政策的嚴肅性,做到不折不扣,嚴格履行政策落實的程序和手續。在組織領導方面,要不斷完善和創新聯席會議制度、溝通協商制度和分工負責制度,加強對政策落實的監督檢查力度;在技術支撐方面,要堅持行政推動和技術指導相結合的辦法,力爭在技術開發和組裝配套上有所創新、充分發揮技術專家組的技術支撐作用。另外,對各地好的經驗和模式要認真加以總結和推廣,如,乾安縣在節水抗旱工作中的“六統一”管理模式(即統一培訓、統一整地、統一選種、統一施肥、統一種植、統一田間管理),洮北區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的“縣測鄉配”模式,還有永吉縣、雙陽區、綠園區、寧江區等項目縣(市)推廣的觸摸屏式電腦專家施肥系統,都是基層土肥科技人員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創新,深受農民歡迎。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還會不斷涌現出更多、更好、更有效、更靈活的經驗和模式,我們要及時發現、及時總結、及時推廣。要把機制創新作為落實政策的助推器和催化劑,確保各項惠農政策不折不扣在農業生產中得到落實。

        (三)加強隊伍建設,增強土肥技術服務功能。近幾年我省多數土肥技術推廣部門在測土配方施肥等重大土肥項目的帶動下,技術設備和工作條件都有了較大的改善,土肥技術隊伍也有了長足發展。但是一些地方土肥專業人員缺乏、技術力量相對薄弱、思想松懈、缺乏工作主動性的問題依然存在,影響了全省土肥工作的整體推進,對此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穩定技術隊伍,不斷充實人員力量,進一步提高服務手段;其次,要抓好土肥隊伍的思想素質建設,培訓職工愛崗敬業精神,樹立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克服思想松懈情緒,增強工作主動性;第三,要抓好土肥隊伍業務素質建設,定期組織業務培訓、業務考核,切實解決當前存在的培訓不到位、技術不熟練、操作不規范等問題,要充分利用好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補貼中的專項培訓經費,努力提高技術人員業務水平;第四,要轉變工作作風和服務理念,積極深入生產第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和指導服務,大力提高我們的服務水平、服務手段和服務能力。

        第9篇: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范文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夏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但*夏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難和問題。為進一步促進*夏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促進*夏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

        (一)充分認識促進*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夏是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也是革命老區和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夏既有煤炭、農業、旅游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又明顯受到水資源短缺和生態脆弱的制約;既有*東和河套灌區等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又面臨中部干旱帶和*脫貧致富的繁重任務;既有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有利條件,又存在基礎設施薄弱、市場發育程度較低、人才匱乏等突出問題。實現*夏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是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是不斷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需要;是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需要。必須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一步明確*夏的戰略定位、發展重點和重大政策措施,促進*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二)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更加開放的思想觀念,更加執著的奮斗精神,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開發優勢資源,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著力改善民生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著力深化改革和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著力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走出一條符合*夏實際、有特色的興區富民發展道路,努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

        (三)基本原則。堅持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切實把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注重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堅持加快發展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相結合,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調整產業結構,走新型工業化、特色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道路;堅持發揮自身優勢與開放帶動相結合,以改革促發展、以開放促開發;堅持解決當前緊迫問題與謀劃長遠發展相結合,統籌解決關系全局和民生的重大問題;堅持自力更生與國家支持相結合,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四)主要目標。到2012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有明顯提升,基本解決城鄉飲水安全問題,人均基本公共服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年下降25%,耕地資源得到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和諧社會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到202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綜合經濟實力和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人均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進一步顯著下降,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二、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五)統籌優化水資源配置。水資源短缺與利用效率低并存,是制約*夏發展的最大瓶頸。要按照節約優先、立足挖潛,合理使用、優化結構,改革體制、創新機制的原則,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加快實施以保護水生態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北部引黃灌區要切實加大農業節水力度,大幅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加快灌區節水改造和水權置換,保障不斷增長的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需求;中部干旱風沙區要以解決農村飲水安全為重點,加強地下水勘查,改造揚黃工程,擴大供水范圍,建設集雨設施,確保飲水安全;南部黃土丘陵區要以流域為單元,開源與節流并重,加強生態保護與水源涵養,研究適度開發涇河水資源,建立大中小型工程并舉、庫壩窖池聯用的供水體系。支持*夏加快實施《*夏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將*夏建成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省區。統籌兼顧上下游、左右岸、生產生態和工農業用水需求,根據水資源、水環境的現有條件和承載能力,科學規劃和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六)加強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抓緊興建一批事關*夏發展全局的重點水利工程。盡快批復實施青銅峽灌區、沙坡頭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加強賀蘭山東麓防洪及水資源綜合利用、黃河*夏河段防洪等重點防洪工程建設,完善重點城市防洪體系建設。加快實施中部干旱帶七項農村飲水安全重點供水工程、鹽環定揚黃續建工程、固擴十一泵站以上飲水安全及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盡快啟動中部干旱帶高效節水補灌工程和大型揚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加快中南部地區重點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節水改造、山洪災害防治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設,加強雨洪資源利用,抓緊開展固原地區城鄉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合理規劃和建設部分水資源調配工程。在統籌規劃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加快黃河黑山峽河段開發及大柳樹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的前期工作。

        (七)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按照統一配置、定額管理、建管并重、良性運行的原則,建立健全嚴格高效統一的水資源管理體制。逐步建立覆蓋自治區、市、縣三級的水權分配體系和配水、用水定額管理制度。健全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不同來源、不同用途、不同地域的水價核算體系,進一步完善水價形成機制。支持*夏加快水權轉換制度和水市場交易制度建設,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規范水權轉換辦法,嚴格監督機制,實施水權轉換。加快推進基層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水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切實落實經費和管護責任,建立水利工程良性運行機制。創新農民參與的民主管理形式,充分發揮農民用水協會作用。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的產權,調動農民和社會力量參與水利建設和設施管護的積極性。

        三、切實解決中南部地區的貧困問題

        (八)改善基本生存條件。中南部地區干旱少雨,自然條件惡劣,貧困程度深,是*夏最困難的地區。改善這一地區的基本生存條件,既是*夏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又是一項極為緊迫的民生工程。要加大扶貧攻堅力度,把解決這一地區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作為促進*夏發展的重中之重。加快解決中南部地區城鄉飲水安全問題,“*”期間,重點解決中南部地區75萬農村人口和固原、海原、西吉等15萬城鎮居民的飲水安全。要按照人隨水走、水隨人走的思路,依托已建成或擬建的農村飲水工程、揚黃工程及節水補灌工程,積極穩妥地組織生態移民搬遷,力爭在五年內基本解決同心縣、海原縣、鹽池縣、原州區、西吉縣、中衛城區等六縣(區)的生態移民搬遷問題。繼續支持以山區危房危窯改造為主要內容的減災安居工程,加快實施進度,擴大覆蓋面。繼續加強基本農田建設和保護,積極開展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努力實現人均一畝口糧田。積極發展沼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解決農村的生活用能問題。

        (九)拓寬農民就業和增收渠道。以市場為導向,以改善民生為目標,依托土地、光熱資源和補灌工程,重點發展以特色種植為主要內容的設施農業和旱作節水農業,抓緊編制相關規劃,分步實施。大力實施禁牧舍飼,發展灘羊、肉牛等特色養殖業。結合集雨水窖,鼓勵發展庭院經濟。以馬鈴薯、中藥材、草畜等特色農產品開發為重點,培育農業產業化基地和龍頭加工企業。大力支持固原肉牛、馬鈴薯等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建設。促進*紅色旅游和生態旅游業加快發展。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大新型農民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陽光工程實施力度,擴大勞務輸出和就業空間。鼓勵在銀川等條件較好地區的職業學校、高中面向中南部地區定向招生,擴大招生規模。

        (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中南部地區困難特殊,需要國家和自治區給予特殊支持,加強規劃指導,落實項目和資金。加大扶貧開發的投入力度,延長“三西”(甘肅河西、定西和*夏西海固)資金使用期限。國家加大對生態移民、節水灌溉、設施農業等項目的支持力度。對中央安排中南部八縣一區的城鄉基礎設施、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基層政權建設等公益性建設項目,逐步減少或免除縣及縣以下配套資金,自治區也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加大資金投入。切實做好海原縣政府駐地遷移的科學論證和規劃工作,國家適當提高補助標準,確保當地社會穩定。完善和創新對口支援方式,加大對口幫扶力度,鼓勵東部發達省市和有條件的企業,定點幫扶*夏山區八縣和紅寺堡開發區。

        四、促進農業穩定發展

        (十一)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大基本農田建設保護力度,穩定播種面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300萬噸以上。轉變生產方式,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建設北部引黃灌區現代農業示范區、中部干旱帶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區、南部黃土丘陵區生態農業示范區。北部灌區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重點抓好枸杞、牛羊肉、奶牛、設施蔬菜、釀酒葡萄等優勢特色產業;中部干旱帶重點發展灘羊和抗旱性強的特色農產品;*重點發展草食畜牧業和馬鈴薯產業。實施品牌戰略,形成特色農業優勢產業帶。加快引進、選育和推廣耐旱作物與抗旱品種,繼續實施好種子工程、畜禽良種工程、農牧業科技入戶工程等,支持飼草料基地、加工機械、棚圈等配套設施建設。積極開展基層農牧業技術推廣和綜合服務試點。支持農畜產品質量標準及監測體系、動植物防疫體系、農產品市場體系、農業科技服務體系、農村服務信息體系和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夏農墾對現代農業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促進其加快發展。

        (十二)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充分發揮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鼓勵支持國內外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嫁接和改造區內企業,重點培育一批技術裝備先進、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形成若干具有當地特色和資源優勢的產業集群。鞏固提升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大力發展生物發酵抗生素和其他化學原料藥。加快調整現有羊絨產業產品結構,提高加工深度和附加值。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扶持農產品流通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環節,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系。

        (十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基本農田整理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大力實施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北部中低產田和低洼鹽堿地改造、特色經濟林產業帶等重大項目,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和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中央財政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和中小河流治理的支持力度。繼續加大農村飲水、道路、供電、沼氣、信息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把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加快塞上農民新居、舊村整治改造等工程建設。啟動實施西北生態與現代農業省域示范區規劃的相關項目。

        (十四)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著重解決縣城以下金融網點少、農業保險滯后、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低的問題。盡快組建*夏黃河農村商業銀行,進一步理順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支持辦好郵政儲蓄銀行,引導郵政儲蓄資金回流農村,積極開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試點,建立健全農民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制度。進一步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投入,增加支農再貸款額度,適時完善扶貧貼息貸款管理,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率。加快農村擔保體系建設,支持建立農業貸款風險基金,組建扶持“三農”的信用擔保機構,探索解決農村抵押擔保難問題。積極支持開展設施農業、特色種植業、養殖業等農業保險,擴大農業和農村保險覆蓋面。

        五、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十五)高水平建設好*東能源化工基地。將*東基地列為國家重點開發區,抓緊按程序批復實施《*東能源化工基地開發總體規劃》和相關項目。適應市場需求,高起點、高水平地把*東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產業基地、“西電東送”火電基地,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促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優化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加強節水節地節能工作,建成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一批大型煤礦,加大對煤層氣產業化生產的支持力度。積極支持建設大型火電基地,發展大型空冷機組。支持西北地區西電東送工程建設,規劃建設*東至山東直流輸電線路,實現黃河上游水電與*東煤電打捆外送。按照國家相關產業政策支持煤化工產業。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對利用荒山、荒溝、荒灘等國有土地建設的工業項目,適當調整土地出讓價最低標準。

        (十六)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加快重點城市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沿黃城市帶建設,提高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按照國家產業政策,以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為前提,促使鐵合金、電石和焦炭等行業朝技術先進和合理規模方向發展。重視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認真實施礦產資源規劃。鼓勵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冶金、有色、化工、建材、輕紡、機械等傳統產業,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競爭力。提升電解鋁、醫藥、石油煉制等優勢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做好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支持加快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實施采煤沉陷區治理工程,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著力解決就業等社會問題。

        (*)積極發展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做優做強數控機床、自動化儀表、煤礦綜采設備、大型鑄件、精密軸承等先進裝備制造業。支持鉭鈮鈹稀有金屬、碳基材料、鎂及鎂合金、光伏材料等新材料生產企業開發新產品、延長產業鏈,將*夏建成世界重要的鉭鈮鈹、碳基材料制品生產研發基地和國內重要的鎂硅及其深加工產品基地。支持*夏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孵化基地和科技資源技術產權交易場所建設。支持*夏科技示范園建設和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申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六、加快發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現代服務業

        (十八)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擴大對外運輸通道能力,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強化*東能源化工基地交通基礎設施。在國家高速公路網內項目基本完成的基礎上,推進國道211線靈武至甜水堡公路及其聯絡線古窯子至青銅峽高速公路等地方高速公路及跨黃河橋梁等項目建設。加快太中銀鐵路建設,“*”期間開工建設包蘭鐵路復線工程。加快實施銀川火車站的改擴建工程。適時增開銀川河東機場的國際國內航線,合理安排航班時間。盡快建設固原、中衛兩個支線機場。

        (十九)完善現代物流體系。支持銀川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陸港物流中心和*夏空港物流項目建設,形成立體式現代化綜合物流體系。建成啟用石嘴山市惠農陸路口岸,發展以生產資料為重點的物流配送體系。圍繞重要工業園區開展第三方物流配送。繼續實施“雙百市場”工程建設,支持枸杞、馬鈴薯、牛羊肉、蔬菜水果、羊絨等自治區級批發市場和優勢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依托“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發展農村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構建農村市場流通服務網絡。

        (二十)加快發展旅游和金融等服務業。依托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資源,加強與周邊地區的旅游合作,大力發展沙漠旅游、生態旅游、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重點支持沙坡頭、沙湖、六盤山、賀蘭山等重點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西部獨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積極引導國內外金融機構,特別是政策性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在*夏設立分支機構。擴大辦理民族用品生產貸款的金融機構范圍。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和上市融資。國家服務業引導資金要適當向*夏特色項目傾斜。支持*夏舉辦國際性貿易投資博覽會,打造*夏對外全面開放的綜合平臺。

        七、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二十一)突出抓好防沙治沙工作。遵循科學、綜合、依法的方針,全力抓好防沙治沙工作。支持將*夏建設成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構筑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重點推廣中衛沙坡頭、靈武白笈灘成功的治沙模式和經驗,加快毛烏素沙地、騰格里沙漠東南緣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堅持保護優先,鞏固防沙治沙成果,繼續實施草原全面禁牧封育,完善退牧還草政策。保護和合理利用沙區資源,發展沙區循環經濟,重點支持毛烏素沙地整治與沙產業開發、中部干旱帶紅棗經濟林、賀蘭山東麓生態保護和建設等項目。

        (二十二)扎實推進生態建設。結合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實施,支持大六盤生態經濟圈建設,以小流域為單元開展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加快實施涇河、葫蘆河、祖厲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和清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改革傳統耕作方法,發展保護性耕作。繼續實施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與恢復等重點工程,加大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投入和管理能力建設,落實退耕還林后續配套政策。完善森林生態補償機制,逐步擴大補償范圍。研究建立草原、礦產資源開發和流域水環境保護的生態補償機制。

        (二十三)加強環境綜合防治。進一步加強城市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城市垃圾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收費標準。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繼續支持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試點。支持燃煤電廠脫硫、熱電聯產、城市集中供熱、造紙企業堿回收、淀粉企業廢水治理等重點減排工程和重點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建設。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和監管體系建設,完善重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八、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二十四)優先發展教育和人才事業。鞏固“兩基”成果,提高農村中小學辦學水平。在中西部地區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和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建設、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方面,加大對*夏的支持力度。鞏固義務教育成果,推廣*夏清理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經驗。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以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為重點,擴大高中階段教育規模,著力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建成一批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學校,積極開展東西聯合辦學。支持辦好*夏大學和一批當地產業發展急需的重點學科,提高教育質量和創新能力。適當擴大外地高校和職業學校在*夏招生規模,在民族預科班、民族班、高層次骨干人才、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出臺留住本地人才的政策辦法,大力實施人才引進工程,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園建設,加大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智力強區水平。

        (二十五)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努力解決農村公共衛生和農民看病就醫難問題。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社區衛生設施條件差、鄉鎮衛生服務機構不健全的狀況。加大中醫院建設力度,扶持包括回族醫藥在內的中醫藥事業發展。繼續加強婦幼保健設施建設,提高婦幼衛生服務能力。加強重大疫病防治,做好地方病、慢性病、職業病及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加強醫學教育及人才培養,繼續開展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實施鼓勵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定期到基層工作制度,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待遇。

        (二十六)全面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實施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逐步提高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獎勵標準,適當擴大“少生快富”工程范圍。開展建立長效節育措施獎勵制度試點。加強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和人口綜合管理信息網絡建設,強化人員培訓。加大生殖健康和計劃生育宣傳力度,倡導科學生育觀。開展出生缺陷干預,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二*)進一步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加大城鄉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力度,支持并規范發展就業中介服務,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完善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制度,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提高補助標準,加快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進一步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支持解決關閉、破產國有企業歷史遺留的社會保障問題。探索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城鄉醫療救助等社會救助制度。加大防災減災、災民救助、老齡事業和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力度。把抗震減災作為一項重大任務,用五年時間全部消除農村危房危窯,適當提高新建的各類校舍抗震設防標準。結合公共設施建設,在縣城以上城市設立緊急避難所,做好防災減災的演練和物資儲備。

        (二十八)促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加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建立城鄉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運行保障機制。大力推進“村村通”廣播電視、農村電影放映、鄉鎮和社區綜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建設,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結合傳統民族節慶,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支持創作推出一批具有*夏特色的優秀文化產品。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支持須彌山石窟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支持城市社區和基層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扶持發展傳統民族體育。

        九、做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工作

        (二十九)加強統籌協調。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意見精神,明確職責,抓緊制定細化方案和政策,加強統籌協調,將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要指導*夏編制相關重要規劃和重大建設項目實施方案,保障專項規劃與全國規劃相銜接,做好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中央預算內投資,都要加大對*夏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有關部門要加強調查研究和督促檢查,及時總結經驗,幫助*夏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中央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要加大對*夏的對口幫扶力度,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的援助機制。*夏回族自治區要認真組織好政策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工作。

        (三十)鞏固和加強民族團結。堅持把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作為當前民族工作的主題,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高度重視民族宗教事務工作,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教育廣大干部群眾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觀念。尊重信教群眾的,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水平。高度重視和妥善解決新形勢下的民族矛盾,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突出解決好少數民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繼續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落實促進民族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和各類專業人才,促進*夏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進步。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三级国产99在线 |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亚洲乱码一区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 | 午夜影院福利免费在线看 | 亚洲精品动漫卡通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