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加強制度建設的措施范文

        加強制度建設的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加強制度建設的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加強制度建設的措施

        第1篇:加強制度建設的措施范文

        關鍵詞:建設工程;質量;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TU7文獻標識碼:A

        建筑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建筑業在獲得了極好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不得不正視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諸多問題,城市的快速發展促使對建筑業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新工藝新技術的引入所帶來的質量使用問題,以及廣大群眾對于房屋的要求也不再停留在已往的水平,這就要求建筑行業要重視起建筑的質量問題。傳統的監督工作難以使應快所發展的形勢和復雜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健全新的監督制度,提高對人員素質的培養,運用信息技術的產物,轉變思想改革對于建筑的質量監督。

        一、質量問題出現的原因

        (一)施工工期過長

        由于施工工期比較長這個特點,造成了一定的質量問題出生,由于時間性較長,采用的材料批次就不盡相同,并且施工的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和進步,這使得工程出現的問題不再那么簡單,并且可能出現反復發生的狀況,而且解決較棘手。

        由于受到建筑所在的地方氣候,使用材料,施工設計,施工工藝以及施工時管理等環節的影響,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這些影響使得問題的判斷難度提高,而且處理和解決的辦法也變得更加復雜。較輕的質量問題會給工期的時間和資金的消耗帶來影響,而較為嚴重的質量問題則會造成建筑的使用年限縮短并且危及住戶的生命安全。

        (二)市場不規范

        由于市場的管理不規范,造成了一些縮短工期,偷工減料,監管不嚴,粗制濫造等不規范的行為出現。市場問題的出現是由于制度不全面,且招標方和競標方地位差異以及監管不嚴等造成的。

        (三)誠信體系缺乏發展

        我國建筑業的發展和良性競爭機制的形成離不開誠信體系的建立與發展。我國建筑行業的誠信體系的發展還沒有適應目前市場的需要。對于那些質量有問題,誠信出現問題的企業和單位應該給予通告批評和停業整頓,誠信體系沒有被政府足夠重視,執行和實行過程中也過去松散,應加強誠信體系的建立,給予嚴厲的處罰措施。

        二、加強質量監督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質量監督的相關制度

        在竣工驗收的過程中,要對施工過程和結果進行備案,完善和建立良好和全面的投訴和處理機制以應對出現的問題。根據相關規章制度,做好竣工驗收過程的把關工作,防止不合格的建筑進入市場,做好質量驗收工作,建立企業的誠信信譽,促進企業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的建立。工程的質量出現問題會導致業主的投訴增多,因此要做好良好的投訴處理工作,保證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制定好相關的處理方案,面對問題時有專人去處理,有專門的措施來應對。在施工的過程中要保證前期對于建筑材料的選擇,材料是一切的基礎,材料選購時出現偷工減料將整體的降低建筑質量和使用時間,做好對材料的監督是監督工作的重點。因此必須建立和健全相應的材料選擇制度,保證材料通過國家的標準和要求,才能用于建筑的施工。

        (二)規范各方職責

        在工程開工時期,就要明確規范好各方的職責,確保在出現問題時,有專門的部門和人員對其負責。開展相關會議,明確各方的責任和職能,以及施工目標等。監督人員也要加強自己身素質修養的培養,學習監督制度中的條文,保證對各個部門的監督工作有效進行和執行。

        (三)合理利用相關技術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計算機的使用領域逐漸廣泛,同樣在工程質量工作中可以利用計算機來管理,從技術層面上促進質量管理的轉型。使用計算機對質量信息進行管理,保證工程的質量,按照質量監督的參數標準嚴格把關。加強質量監督工作信息化建設,促進信息的實時以及對工程工作的動態進行實時控制,促進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快速發展。在進行工程質量測試時使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可以實現對工程的全方位和全過程的監督,根據設計規劃和建設程序,要先經由質量檢測部門對質量安全的主要部位進行檢測和審批,以此保證工程質量的達標。

        (四)加強政府轉變觀念

        政府應轉變管理理念,應用激勵制度,獎優罰劣,對質量較好的企業給予獎勵和相應的扶持,對那些出現重大質量問題的企業和管理上出現問題的要進行嚴厲的處罰并加強監督,幫助他們能夠走上正軌。由于我國相關法令的出臺,我國的建筑質量管理以由接受工程委托監督的相關單位變成政府機關監督,因此監督上的觀念也要隨之改變,對工程的監督從對工程過程的監督變為對施工中主要負責的各方質量的監督,并且實施抽樣調查工程質量的監督方式。

        結束語

        建筑業的發展和壯大,要求政府和建筑企業做好對工程的質量監督工作,降低工程質量問題所帶來的隱患,確保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不受到損失,保證建筑業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質量監督工作的重要性已經收到各方的重視,因此監督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章程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對施工的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督,并及時地反應出現的問題,快速做出反應予以解決,保證損失降低到最小并且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建立健全建筑行業的誠信機制和相關政策,使質量監督有章可循。做好質量監督工作將為我國建設工程帶來長遠和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劉麗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改進措施[J].建筑設計管理,2009(6).

        第2篇:加強制度建設的措施范文

        建設服務型政府關鍵在于轉變政府職能。黨的十六大報告把政府職能明確地定位為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個方面,尤其強調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目標和要求。轉變政府職能體現了黨的宗旨,反映了時代特色和人民要求。建設服務型政府必須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和重點。政府職能是指政府權力所扮演的角色和應有的作用,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問題,是職權產生、機構設置和人員定額的主要依據,是政府管理活動的起點。職能定位正確與否,是政府能否正確行使權力,發揮政府作用的關鍵,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不斷深化,日益科學。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采取了全能型的職能模式,扮演了生產者、監督者、控制者三者合一的角色,弱化了為社會和公民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和角色。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政府的生產者角色逐步轉變,政企、政資逐步分開;事業單位的自日益受到重視和保護,政事逐步分開;社會自我管理和調節的作用得以發揮,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的作用日益突出,政府在加強監管的基礎上與中介組織迅速分開。只有緊緊抓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重點,才能有力促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轉變政府職能必須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政府職能轉變是在國際經濟政治一體化、國內市場經濟推動下由政府主動進行的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破舊立新、逐步演變的過程。它首先是一場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的運動,實質上是一個行政管理體制創新和改革的過程。加強制度建設就是要在法律、法規的指引下,加強規章、政策、規范性文件、政府及其部門內部的議事、決策、執行規則等一系列規則體系的建設。制度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的規則體系,具備較強的規則性、普遍的遵守性、持久的穩定性等剛性特點,是一種硬性的指標體系和責任體系。制度建設首先將反映時代特征和歷史任務的認識、理想和目標等觀念成果轉化為明晰可行的行為規則;其次提供一個公正透明的程序機制保證規則合法制定和順利實施;最后通過激勵、責任機制,使制度的遵守者受到尊重和鼓勵,使制度的違背者承受不利后果,從而促使人們按照制度辦事。制度的功能和作用表明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須臾離不開制度。政府及其部門部門在制度建設上的主要任務是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實際,在法律法規、國家政策之下制定、完善具體的辦事規范。“著力完善各項工作制度,規范工作程序,優化辦事規則”是實現服務型政府基本要求,是制度建設的基本方面。

        加強制度建設必須明確服務型政府所需要的制度建設理念。在制度建設中,首先要將執政為民的服務理念貫穿始終。行政管理所涉及的根本問題是人民與政府的關系問題。我們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公民權利是國家權力之本,是行政權力之源。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行政管理的根本要求。因此,在制度建設中,必須將執政為民的宗旨和精神蘊含其中,通過一系列規則體系規范行政行為,確保行政行為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保障好人民群眾的各項權益,提高公務員自身素質,增強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其次,制度建設必須堅持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在法治國家,法律是公民行為的基本準則和評價標準,法律對人們的社會生活起著最基本、最可靠的規范和約束作用。我國《憲法》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在制度建設中堅持法律至上,必須保持各項規章制度不與法律法規抵觸,并且自覺接受法律法規的規制。徐光春書記在省委八屆八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了“和諧社會是法治社會”的科學論斷,并態度明確、立場堅定地指出,各級黨委、政府特別使領導干部要增強法治理念,不斷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的能力,“使法律手段成為執政行政的根本性手段”。在制度建設中堅持法律至上,就要做到政府及其部門以制度之嚴彌補法律法規之疏,以制度之細彰顯地方與部門特色,以制度之準促法律法規在本地本部門的充分實現,使政府及其部門的全部行政行為有章可循,全部行政行為都依規則和程序進行。

        再次,制度建設必須堅持高效便民、簡化手續的程序優化理念。高效便民,既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行政機關履行職責所應遵循的基本準則。行政機關在行使其職能時,要力爭以最短的時間、最少的人力、最低的成本耗費,為公民和社會辦盡可能多的事,為公民和社會提供最優質、最便捷的服務,從而取得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制度建設是提高行政效能、落實執政為民的根本手段。在制度建設中,在保證公開、公平、公正、廉政、高效的前提下,必須堅持優化簡化程序的原則,實現制度正義,最大限度地減少公民接受行政管理的成本,最大限度地促進公民權益的徹底實現,提高行政效率和公民的滿意度。

        最后,制度建設必須堅持協調統一、操作性強的科學理念。制度建設的質量是制度生命力的根本,制度結構協調、操作性強是制度質量的重要標志。制度的協調統一表現在各項制度之間要界 限明確、相互銜接、緊密配合,各項制度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前后左右不重復、不矛盾、不沖突,形成行政為民的合力。制度的可操作性要求在建章立制中做到民主和科學相結合、總結借鑒和科學預見相結合、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客觀條件與主管條件相結合、法律規定與政府日常工作相結合等,使制度規則既合法合理,又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政府服務職能的可實現性。

        加強制度建設是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的根本措施,是政府履行服務職能的可靠保證。在制度建設理念指導下,政府及其部門在依法行政工作中應當著力加強制度建設,使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盡快適應加快發展的新要求、和諧穩定的新挑戰、改革攻堅的新任務、對外開放的新形勢。

        第一,加強制度建設首先要繼續解放思想。徐光春書記在省委八屆八次全體會議上全面深刻地論證了思想解放的哲學內涵,他指出,解放思想既是不斷認識未知事物、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過程,也是一個從各種既有的已經不合時宜的認識中擺脫出來的過程。解放思想關鍵是要通過思想觀念的轉變和創新,敢于突破思維定勢,把思想觀念從不適應、不利于科學發展的認識中解放出來,使認識得到飛躍。繼續解放思想使我們深刻認識到“緊持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自身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是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必然要求,是時代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回顧自1987年黨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政府職能轉變,到20__年黨的十七大更加明確地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任務,其間我國政府共經歷了四次大的行政機構改革和四個政府職能轉變階段。每個階段的政府職能轉變過程都是解放思想先行,都貫穿著與時俱進、制度創新。建設服務型政府就要加快實現由經驗決策向科學決策轉變,由“人治”向“法治”轉變,特別要重視民主集中制、專家咨詢、社會公示與聽證、決策評估、合法性審查等各項制度建設。

        第二,加強制度建設必須圍繞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四項政府職能進行。服務型政府要求其職能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在經濟調節方面,通過制度建設完成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和社會中介組織分開,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制度建設賦予和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在市場經濟中的自主地位和各種權利;在市場監管方面,制度建設要保證市場監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打破部門保護、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為政府實現“把主要精力放在為各類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提供制度保障;在社會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保障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就業、就學、就醫、社會保障、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各種權利的制度,建立健全利益協調、社會糾紛處理、應對突發事件等各種機制和制度,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

        第三,加強制度建設必須理順行政機關之間的職能和權限。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內設機構的職能劃分是政府行政行為合法、合理、有序、高效的前提,政府部門及其內設機構職能和權限制度化至關重要。行政職能和權限劃分包括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在縱向層級之間要按照必要的集中與適當的分散相結合的原則,合理劃分各級政府部門的職能范圍,明確各自的權力和責任;在橫向部門之間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職能由一個部門承擔的原則,合理配置和劃分政府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加強制度建設既要實現又要維護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行政機關“三定”規定、政府內部權限沖突裁決機制。制度建設要在“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的運行機制”上下功夫,著力解決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政出多門等問題,確保“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的順利實現和制度化。

        第四,加強制度建設必須強化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有公開透明看得見、人們行為合乎規范并保持連續性、行為結果可預測、排除外部干擾等特點,因此,行政程序的價值在現代民主法治社會被提升到很高的地位。實現政府職能轉變,保證行政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規范行政決策的自由裁量權,減少決策過程中的隨意、專斷、不科學現象,必須建立行政決策公示制、專家論證制、合法性論證制、社情民意反映制、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等制度體系,健全權責一致的決策體制,保證行政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行政執行行為具有復雜多樣性,無論多么嚴密的具有普遍性的法律法規都不可能對其一網盡攬,因此,行政執行的自由裁量權普遍存在,而行政自由裁量的空間較之司法自由裁量的空間既大又多,政府及其部門必須著力建設行政裁量基準制度,規范、限制行政自由裁量權,才能確保行政執行行為符合法律法規和行政決策的要求。行政程序設計是經過吸納各方意見、平衡各方利益、計算各種成本,并根據社會發展規律理性創制的一種規則,它兼具效率、公平價值。依據行政程序辦事,做到同類事務同等對待,既能使行政管理相對人對行政權力運行過程和處理結果感到滿意,行政任務得以順利完成,又能使行政效率得以提高和保持。因此,高度重視并著力加強行政程序方面的制度建設首當其沖。

        第3篇:加強制度建設的措施范文

        一、基本情況

        全省第一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告一段落后,校黨委就后續整改工作進行了再安排再部署。根據省活動辦要求,學校制定了《青海廣播電視大學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班子整改方案》,瞄準問題,明晰了六個方面、20項整改內容。同時,制定了制度建設計劃,從8個方面加強建章立制,其中修訂完善的制度13項,新建制度11項。主要涉及密切聯系群眾,規范決策、權力運行,厲行勤儉節約,整治文山會海,加強干部教師培訓、績效考核,加強校園穩定,規范運行質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等方面。

        需要說明的是,青海廣播電視大學為系統辦學,其州、縣電大均隸屬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省電大進行教學指導。除省校(總部)為第一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試點單位外,各州、縣電大根據省活動辦安排部署,均隨各地進入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單位。因此,學校根據省活動辦《通知》中有關的工作任務落實情況,重點針對學校自身工作開展了認真自查。

        二、主要任務落實情況

        一是在整治工作作風方面: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工作作風的實施辦法》,從開展調查研究、服務師生、改進宣傳報道、厲行節約、加強督查等方面提出了改進作風的具體措施。我校按照《辦法》的各項要求,在全校認真開展了作風建設年、師德師風建設年、整頓工作紀律等系列活動,加強了日常監督,嚴肅了工作紀律,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工作作風的進一步轉變,教職工精神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增強了工作干勁。

        二是在整治文山會海方面:以規范會議為突破口,修訂完善了《校黨委會議事規則》、《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學校各類會議管理辦法》,精簡會議規模和數量、規范會議管理,精簡全省性電大系統工作會議2個;以公文管理為切入點,修訂了《青海廣播電視大學公文規范管理辦法》、《青海廣播電視大學關于進一步規范會議和材料的規定》,學校黨政文件得到有效精簡,今年校內全面啟用了電子公文系統,發件印制數量大幅減少。

        三是在整治庸懶散現象方面:修訂完善了《學校各部門工作職責和崗位職責》、《校內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辦法》和《教職工年度考核辦法》,明確職能、職責任務和崗位要求,提高部門工作運行質量和效能。通過績效考核帶動干部職工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增強了內驅力、執行力和創造力。同時,校組織人事處加大了工作時間巡查力度,嚴格執行考勤制度和職工外出請銷假制度,有效遏制了個別部門存在的庸懶散現象。

        四是在整治三公經費方面:學校對公務接待、公務用車和因公出國(境)經費進行了全面清理,嚴格執行省財政下達的三公經費預算標準,厲行勤儉節約,經費使用符合財務管理規定,并進行全校公示,加強財務公開和群眾監督。2013年學校三公經費支出較上年同期壓縮15.85萬元。同時,為加強紀檢監察和審計工作,制定了《青海廣播電視大學內部審計工作辦法》、《青海廣播電視大學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管理辦法》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五是在加強制度建設方面。針對教職工提出的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內部管理等問題,校領導班子在廣泛調研基礎上,新建了《青海廣播電視大學調研工作制度》、《學校學術委員會章程》,為探索現代大學制度提供了組織和制度保證;新成立了教學工作委員會,制定了《青海廣播電視大學學術委員會章程》,明確職責和運作范圍,形成了有利于維護學校的學術聲譽、嚴謹學風和相應的學術規范;修訂《青海廣播電視大學教學事故認定處理辦法》,加強教學及教學管理工作的規范有序,為防范和有效地處理各類教學事故的發生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據;修訂了《青海廣播電視大學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辦法》,確保了校園的安全穩定。

        三、存在不足和后續整改思路

        在學校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正確領導下,我校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工作按照既定目標有效推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個別黨支部對承擔的整改任務重視不夠,存在思想松懈的現象;二是個別整改任務沒有完全按照時限要求落實到位,需要抓緊整改。

        反對,改進作風是一項長期任務。我校將按照省活動辦的部署和要求,認真總結前一段工作,進一步鞏固在理論上、實踐上已取得的成果,針對尚未整改到位的問題,狠抓工作落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我校后續整改工作思路是:認真按照中央和省委關于第一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收尾不收場的要求,以反對,正風肅紀為核心,以落實整改方案、制度建設計劃和專項整治方案為抓手,統籌推進、逐項落實,不斷鞏固和深化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為全面加強學校黨的建設,推動電大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和作風保證。

        一是強化整改落實。全面落實《青海廣播電視大學領導班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方案》,繼續聚焦堅持領導帶頭,以身作則,發揮表率作用,通過主要領導帶班子成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堅持求真務實,立說立改,既著眼長遠立規矩、定制度,又立足當前抓整改、促落實,用整改成效取信于師生。

        第4篇:加強制度建設的措施范文

        一、基本情況:

        1. 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機關效能專項督查活動促進了各職能部門的制度建設和行為管理,使干部職工增強了效能意識,提高了工作的主觀能動性,改善了服務水平。從抽查的情況看,各項重點工作進展順利。有關辦、站、所緊盯重點工作不放松,領導帶頭,全員努力奮戰,抓住工作重點,強化工作措施,按序時順利完成了所承擔的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尤其是計劃生育、長瀏高速征拆、新農村合作醫療、冬種油菜、黨政服務等工作成效明顯。

        2. 工作紀律進一步加強。機關各辦、站、所都能按照有關規定,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內部管理,規范工作行為,嚴肅責任追究,機關工作人員轉變了工作作風,增強了工作的責任心和紀律性。如農業辦在去向牌上填寫了工作人員去向,方便了辦事對象。從督查情況看,違反上班工作紀律的情況明顯減少。

        3. 機關環境進一步美化。各辦、站、所都按要求對衛生責任區進行了打掃,改善了辦公條件,美化了工作環境。辦公室干凈了,窗戶明亮了,整體環境明顯改善。

        二、督查中發現的問題

        1. 工作松散的情況還存在。少數干部職工八點半還在食堂吃早餐,群眾辦事要等到八點半后才能找著人,少數機關干部在上班時間做與工作無關的事仍然存在;

        2. 內部管理不嚴。部分辦、站、所負責人對工作人員在上班時間的去向不明。

        根據督查的情況,獎罰兌現如下:

        1. 3人上班遲到。處理意見:各扣除獎金100元。

        2. 在工作中表現突出,各獎勵100元。

        三、工作建議

        要著重增強三種意識:

        1. 增強責任意識,從考勤制度入手,以克服該干干不好、會干不思干、能干不愿干的“懶”字為重點,進一步嚴明工作紀律和責任;

        2. 增強制度意識,認真落實機關效能建設的各項制度,切實改進機關作風,努力提高服務水平;

        第5篇:加強制度建設的措施范文

        關鍵詞:地方國庫制度;探索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一、當前地方國庫制度建設面臨的壓力分析

        隨著系統的不斷升級、總行制度的重新整編及業務人員對地方國庫制度和國庫業務操作的熟悉程度越來越高,制度內容與制度執行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對制度建設產生了需要繼續完善的壓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與上位制度協調一致的壓力。2011年底,總行對現行國庫內部管理制度進行了全面清理、修改、補充和完善,先后頒布了多個基本規定、管理辦法及指導意見。新制度根據當前的國庫業務環境進行整編,在內容上有所修訂,且更偏重原則性規范。為了切實執行總行國庫制度,更好地履行國庫職能,當前各地方國庫制度必須隨著總行基本制度的重編進行相關內容的修訂與完善,使之與總行新國庫制度保持一致,且內容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

        (二)增強制度執行力的壓力。目前,部分國庫業務人員在部分業務處理中存在“習慣化”以及“表面形式化”的操作,制度執行力表現不高。首先,部分支庫業務人員在國庫業務處理過程中習慣按照相關業務的舊制度規定來處理各類國庫業務,致使某些國庫業務處理流程和操作程序與當前適用的相關制度內容不一致。其次,在處理一些國庫收、支、退等業務時,部分業務人員只滿足于在紙制憑證上的鑒章,但在業務處理過程中沒有實際進行監督或執行內部國庫資金風險控制程序,未能實際履行國庫職能和防范國庫資金風險,只是在表面上執行了相關制度內容。

        (三)業務制度內容規范到位的壓力。當前制度對部分業務處理的規范內容只是做了“原則性”的闡述,對內部風險控制制度也重視不足,顯現出規范不到位的問題。首先,隨著國庫的整體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原制度的編寫人員對新環境的情況并不了解,因此在某些業務規范內容方面大多采取“原則性”或“方向性”的制度規范用語,對業務操作程序的規范闡述不是很到位,導致國庫業務人員在實際的制度執行中容易產生誤判。其次,由于對國庫內部風險控制制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部分國庫業務的內部風險控制程序缺失,比如:“在退庫業務中,發生退庫的收入預算科目在收入報表中的本年累計余額不可以為負數”等風險點。

        (四)部分舊業務的制度內容繼續完善的壓力。隨著各種業務的不斷發展,當前存在部分制度內容與業務不適應的情況,相關制度對業務處理行為規范作用不強。首先,在TCBS系統上線初期,為了確保國庫業務人員從原有系統業務角色盡快向TCBS系統業務角色轉變,在考慮防范國庫資金風險的基礎上,制度內容盡量避免對原有國庫業務處理過程產生太大的改變,少量業務處理程序的制度規范依然保留原有做法。其次,TCBS系統的不斷升級改變了某些國庫業務處理流程,優化了國庫業務環境,導致某些制度規范內容過時。

        (五)新業務的制度內容需進一步完善的壓力。隨著TCBS系統運用的不斷深入,各地國庫部門協同相關部門已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工會經費、殘疾人保障金以及地方社會保險金納入國庫管理等多項國庫創新業務,開創了地方非稅收入納入國庫預算外收支管理的先例。但由于創新業務是在相關制度出臺后開展的,相關國庫預算外收支業務處理辦法及管理制度只是另行出臺并使用,未能在基本制度內容中得到反映。為保證制度內容的完整性,需對該部分業務制度內容進行整編。

        二、強化地方國庫制度建設的建議

        為了滿足新形勢國庫業務需要,解決全國各地分、支國庫在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確保國庫職能在可控風險范圍內得到更好的履行,本文結合各地國庫業務處理中制度執行的實際情況,提出各地分、支國庫機構應采取執行有效的方案加強地方國庫制度建設、完善海南省地方國庫制度體系內容、強化地方國庫制度實施效果等的建議。

        (一)明確地方國庫制度建設的目標。明確制度建設的目標是地方國庫制度建設的前提條件。地方國庫制度應建成什么樣的體系?制度內容應以什么尺度作為衡量標準?制度的制定與執行應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這些問題在確定制度建設意圖過程中應加以明確。一般情況下,地方國庫制度建設的目標應體現為制度的一致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等方面。

        (二)健全地方國庫制度的制定機制。國庫制度的建設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為確保制度建設的科學性與完整性,地方國庫制度建設應在總庫制度建設的基礎上,總結過去本地國庫部門制度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廣泛征求各地及各部門對制度建設的意見與需求,針對不同的情況研究并采取不同的優化方案,不斷完善國庫制度內容,據此形成一個相對健全的地方制度制定機制。

        1、學習與研究總行新制度。地方國庫制度內容必須與總行上位制度保持一致。在國庫制度建設前,地方國庫應對總行基本制度內容進行系統的學習與研究,全面掌握總行基本制度內容的變化情況,了解變化內容對地方國庫制度建設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根據總行的地方國庫制度及實施細則指導意見的文件精神,結合本地國庫業務的實際情況,確定總行各基本制度需要進一步細化的制度條款,并將相關內容細化成地方制度實施細則與操作規范。

        2、總結舊制度建設的問題。制度建設不是從開始就十全十美的,建設情況需要在實際業務中不斷進行檢驗。一般情況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制度執行后,“制度內容不到位,無法執行”、“制度內容不符合業務規范”、“制度內容與上位制度相沖”以及其他在制度制定與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會逐漸暴露出來。為了促使地方國庫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需要對過去制定的制度內容及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總結,并對制度內容不斷優化,對制度執行不斷加強。

        3、廣泛征求意見。國庫制度是各級國庫部門業務行為的規范依據,對國庫履行監督職能行為、業務回單及相關資料的整理行為以及和相關部門的對賬行為都會產生規范作用,從而也會對財稅等相關外部單位產生影響。然而,基于不同的現實需要,各級國庫部門和各外部單位對某些國庫業務可能會存在不同需求。為強化國庫制度的執行力,在地方制度實施細則制定前,應事先征求各支庫及各外部單位的意見,在防范國庫資金風險的基礎上盡量滿足各支庫或相關業務外部單位對國庫業務的現實需求。

        4、擬訂方案,完善制度。首先,將總行基本制度的每個條款進行細化并匯總,編制每個總行基本制度的地方實施細則;其次,將各地方實施細則的相關條款內容按國庫業務種類進行歸類與劃分,使規范每種業務操作的實施細則能按每種國庫業務處理的過程進行整編并按順序排列,匯編成地方國庫業務操作規范等制度。

        (三)完善地方國庫制度的內容框架。對于每種國庫業務,地方國庫制度及實施細則應分別從業務要求與風險、業務憑證與監督、業務操作與賬務處理及憑證整理等方面進行規范。

        1、規范業務要求與風險內容。國庫業務處理的業務要求與風險是地方制度實施細則應首先明確的內容,具體是指總行基本制度所規定的每種國庫業務處理應達到的目標、可能出現的風險點、總行對地方國庫業務的年度考核點以及相關財稅政策對國庫業務的要求。業務要求與風險的內容一般可以根據總行國庫基本制度內容及相關財稅政策進行細化。

        2、規范業務憑證與監督行為。國庫業務的發生都需要各相關憑證作為依據。為規范國庫業務處理的標準,實施細則應對國庫業務發生時的必要憑證,以及憑證要素的必要項做詳細的規定;在此基礎上,還需明確國庫業務人員應如何根據憑證要素內容和各憑證間的勾稽關系進行對外監督。

        3、規范業務操作行為與國庫會計賬務處理。TCBS系統上線后,國庫業務基本上依靠各種國庫系統進行處理。為保證國庫業務的系統操作有法可依,地方國庫制度及實施細則應對系統業務操作行為進行規范,明確各業務崗位在國庫系統中的操作內容,并確保該規范內容與各國庫系統操作手冊保持有效的銜接;其次,地方國庫制度及實施細則還應詳細闡述國庫業務經國庫系統處理后所產生的業務處理信息、國庫會計核算的會計分錄、登記的會計賬簿種類以及匯總的會計報表,以便國庫業務人員據此對國庫業務處理結果及國庫會計核算結果進行全面的理解與掌握。在此基礎上,實施細則還應對國庫業務處理信息以及國庫會計核算信息的查詢方法及操作行為進行規范。

        4、規范憑證整理行為。國庫業務在國庫信息系統中處理完后,相關憑證資料如何進行處理等業務行為也需要在實施細則中得到明確的規范。其內容主要應包括對國庫業務處理和會計核算資料、相關部門的國庫業務憑證回單、會計憑證及相關報表的清分、簽章及整理等行為的規范。

        (四)強化地方國庫制度的執行機制。國庫制度建設不僅僅是指健全制度體系與完善制度內容,還包括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確保制度執行到位,強化國庫制度在實際業務處理過程中的制度執行力。

        1、加強制度學習與培訓。深刻理解并全面掌握國庫制度內容是制度得以執行的前提條件。各級國庫部門應通過組織培訓班、網絡視頻培訓、錄制光盤、編寫制度匯編、組織大分區國庫知識培訓以及其他創新培訓方式與手段,積極組織國庫業務人員開展新國庫制度和財稅政策學習及研究,著力增強制度培訓效果,確保各國庫業務人員對制度內容及國庫業務相關政策理解到位。

        2、強化制度監督與檢查。為確保各項國庫制度在業務處理過程中得到切實的執行,各級國庫部門應重視對轄內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與檢查工作。根據條件不同,國庫部門可以靈活采取不同的監督方式,確保監督行為及相關檢查業務操作程序符合制度與相關政策的內容,對發生的各種制度不執行情況予以及時糾正;保證各種業務憑證合法、完整,業務處理結果真實、準確,業務資料整理符合制度規定等。

        第6篇:加強制度建設的措施范文

        關鍵詞:科技計劃 廉政風險 構建要素 實施途徑

        中圖分類號:F22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0-076-02

        科技計劃管理廉政風險因素存在于科研規劃、科研立項、項目執行、項目驗收和成果轉化的各個環節之中。目前,科研工作者、科技管理部門相關人員的不良行為和腐敗問題時有發生,損害了科技工作者和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因此,建立健全科技計劃管理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對于保障科技計劃管理中的權力行使安全,資金運用安全,項目建設安全和干部成長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一、國內文獻簡述

        近年來,國內相關研究漸漸增多。葛平(2010)分析認為,項目審批是廉政風險的關鍵環節,存在著人員風險、程序風險以及體制機制風險,應該從排查確定風險點、制定防控措施、推進制度創新、加強監督管理和強化責任落實等方面加以防控。張臻(2011)認為,雖然系統內部評估對于提高科技經費使用效率有積極意義,但是透明度和監督力度不夠,難以達到外部監督的效果。王江(2012)從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風險、時間節點風險、項目過程管理風險、經費的預算和管理風險等四個方面,對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管理中的風險類型進行了分析。張東(2013)提出,要加強科技計劃的精細化管理,實行科技計劃全生命周期的過程管理模式。逐步加強中期檢查,從執行質量、進度、財務支出等方面跟蹤控制,盡可能地降低財政風險。孔慶深(2013)提出,要加強對廉政風險防控預警管理制度建設。以提升抗風險能力為基礎,強化廉政思想教育的制度;以甄別廉政風險等級為重點,強化廉政風險區域的制度;以規范風險監控為關鍵,強化從嚴從實的制度;以考核修正廉政風險等級為手段,強化等級轉化的制度。

        二、國外經驗借鑒

        1.健全的制度和法規保障。美國從科技計劃的管理程序到相關機構,都有法律法規或制度約束,保證了科技計劃實施管理的規范性。科技預算、科技計劃的制定、組織實施、評估、知識產權管理都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序。德國政府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項目審批制度,由政府提出研究框架,經過申報、審查、評估等環節,政府組織專家委員會研究審批,期間大量的工作由中介組織負責。

        2.美國重視科技評估工作。美國科技評估機構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國會科技評估機構,二是州政府科技評估機構,三是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評估機構。在美國的科技評估工作中,對事前評估、事中評估、事后評估都很受重視,但不同評估機構的職能不同、評估的對象不同,側重點也不同。評估結果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評估的項目完成情況和項目承擔人的評價結果不好將影響所在單位日后申報項目的機會。

        3.歐盟注重監控、評估與審計。歐盟從1984年開始實行科技框架計劃,從項目立項生效開始,項目委員會就啟動對項目的監控,整個監控覆蓋了項目團隊的分工、變更到項目進程等各個環節,形成了完善的監控機制。歐盟已形成較完善的科技項目研究成果的評估機制,并通過制度化的形式予以規范化。歐盟主要是由第三方審計機構完成科技計劃的審計管理工作,第三方機構的行為受到法律約束,出具的審計報告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4.發達國家重視項目的結題驗收工作。政府如果是資助或出資者,則不直接組織驗收工作,一般由社會咨詢評估機構(獨立的中介機構)來實施。在驗收的具體執行過程中,針對不同的項目,不同的研究內容,其評價目的及方法有所不同,均建立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使得結題評價科學、嚴謹、可靠。

        三、科技計劃管理廉政風險防控體系的構建

        作者認為,科技計劃管理廉政風險防控體系是由防控主體、防控運行體系、防控機制建設、防控結點四大要素構成的(見下表)。

        1.防控主體。包括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機構為代表的科技計劃管理機構和人員等。政府是資金下達和監管部門,涉及到相應的職能部門和科技管理人員;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是科研最重要的主體,涉及到直接參與研究的科研人員、間接為科研服務的管理人員、監督和管理科研經費的財務、監查人員等;中介機構是指由中介組織進行的科技計劃的立項、監管、評估的科技中介機構。

        2.防控運行體系。即五個子體系:第一,查找識別體系是防控腐敗風險的前提和基礎,是對科技管理人員發生腐敗行為的各種可能性的一種分析和推理。第二,分權防范體系是防控腐敗風險的關鍵,建立分權制權的監督約束機制,防止權力濫用,保證權力規范、安全運行。第三,監督控制體系是防控腐敗風險的重要手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規范工作流程,加強內部制衡。第四,預警處置體系是防控腐敗風險的重點環節,通過對腐敗跡象的及時提醒、嚴肅處置,把腐敗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第五,保護激勵體系是防控腐敗風險的重要工作。是保護和激勵科研及管理人員勤政廉政,規范權力行使,樹立正確導向。

        3.防控機制建設。即加強與完善五個機制建設:包括監督管理機制、考核評估機制、糾錯整改機制、責任追究機制、預防教育機制。這五個機制與五個運行體系相互作用與配合,以其達到科技計劃管理廉政風險防控的最終目的。

        4.防控結點,即建立“三道防線”:前期制定預防措施、中期加強監督管理、后期處置風險等。采用階段性的防控理念及思路,將科技計劃管理廉政風險降到最低。

        四、科技計劃管理廉政風險防控體系的實施途徑

        1.加強制度建設,規范行業行為。制度建設在科技計劃廉政風險防控體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科技腐敗風險的查找、防范和預警處置等都要通過制度來實現和促進,離開制度的規范和約束,就不可能建立起科學的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立包括對科技管理部門、科研人員和科研單位系列的科技計劃管理制度,如科研人員和單位信譽制度,科學家信譽制度等。在建立制度時要注意:一是要增強制度的完備性,使各項規定形成完整的體系,使之無隙可乘,真正發揮制度的規范、約束作用;二是要增強制度的操作性,設計時要對可能出現的違背制度的現象進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應的約束辦法;三是要增強制度的實效性。強化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有令不行、有令不止的,及時嚴肅查處,維護制度的權威。

        2.健全網絡平臺,規范工作流程。通過網絡平臺建設,規范工作流程。科技計劃管理部門要運用網絡平臺技術、規范操作。具體包括:一是嚴格項目申報、項目評審管理。項目實行網上申報、網上專家評審,形成專家評審把關、行風監督員和紀檢組雙重監督的管理機制。二是嚴格項目立項管理。除了簽訂項目實施合同書外,還需要簽訂項目廉政合同書。三是嚴格項目經費管理。利用科技計劃管理系統平臺,對所有在研項目的進展進行跟蹤、查詢和全程監控。四是嚴格項目實施、項目驗收管理。在項目實施階段,依據項目實施方案,對科技項目進行跟蹤管理、對項目的實施過程實行進展評估;在項目驗收過程中,由高校院所的專家,以及科技、財政、紀檢等部門工作人員組成的驗收組,嚴格按照政策法規的要求組織驗收評審會,對項目進行驗收。

        3.開展誠信教育,嚴守職業操守。加強對科研人員的道德教育和信譽管理,在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的同時,也通過一系列的手段措施督促他們遵守科研倫理道德。對于那些不遵守科研倫理道德、違背科研誠信的單位和人員,通過嚴格的懲處措施和輿論監督,使其難以在學術界立足。積極開展誠信教育,無論是科研人員、科技管理者,還是政府職能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都要加強法制觀念,加強誠信教育,嚴守職業操守。

        4.創新工作思路,探索積累經驗。建立健全科技計劃管理廉政風險防控體系沒有以往經驗可循、沒有固定模式可依,這就要求不斷探索,積累經驗。所以,必須用創新的思路和改革的辦法來破解難題。一是在工作載體上創新。在把握廉政風險防控的總體要求和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各自實際,因地制宜,創新工作載體,形成各自特色。二是在方式方法上創新。積極探索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防控腐敗風險,積極推進電子政務、電子監察平臺建設,實現網絡監督、快速預警、流程監控、剛性約束。三是在落實措施上創新。按照內部防范與外部監控、事前防范與預警處置、專防專控與社會參與、科研主體統一管理與部門垂直管理、紀委組織協調與部門具體實施相結合的要求,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綜上所述,科技計劃管理廉政風險因素存在各個科研主體和科研環節之中。需要建立健全科技計劃管理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基于系統角度從制度、技術、方法等多層面加強防控運行體系、防控機制建設,建立“三道防線”,有效遏制科技計劃管理中的各種腐敗行為,進而提高科技工作者和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本文為2014年沈陽市科技計劃項目“科技計劃管理廉政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研究”、2014年沈陽市事業經費項目“沈陽市科技人員科研誠信制度建設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葛平.項目審批環節廉政風險分析及治理[J].中國監察,2010(4):44-45

        [2] 張臻.我國科研經費管理政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1

        [3] 王江.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管理的風險控制[J].中國基礎科學,2012(01):33-36

        [4] 張東.遼寧省科技計劃管理創新思路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7):34

        [5] 孔慶深.淺談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制度建設的途徑與方法[J].改革與開放,2013(4):40

        [6] 潘慧.部分發達國家科技計劃管理經驗對我國的啟示[J].廣東科技,2011(11):91-93

        [7] 黃寶中,李蓮靖等.發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經驗及其啟示[J].中國科技論壇,2008(8):136-138

        [8] 陳啟杰,吳治富.歐盟重大科技項目的監控機制及其啟示[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9(5):78-80

        第7篇:加強制度建設的措施范文

        一、制約環保系統反腐倡廉制度執行力的幾個問題:

        一是制度設置的盲目性。制度的設置脫離本單位、本部門實際,制度制定者沒有認真研究反腐倡廉的形勢和趨勢,對反腐倡廉工作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制度研究不夠,對制度的供求現狀缺乏必要的了解,只是十分籠統、模糊地提出制度建設要求,這是制度建設盲目性的表現。制度建設本身是一門學問,需要科學的態度、審慎的作風、務實的精神。制定什么制度,制定到什么程度,必須基于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踐的充分把握、基于對反腐倡廉形勢的客觀評估、基于對反腐倡廉制度供求關系的深入研究。

        二是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強。從某種意義上講,制度就是規矩。既然是規矩,就要有內容、主體、程序、監督等實質性要求。但是,現有的一些制度存在內容空洞、要求籠統、難于操作的問題。制度建設在內容上的空洞化,使制度看似健全,實質無從執行,從而使制度的權威受到藐視,尊嚴受到挑戰,公信受到懷疑。

        三是制度內容的標準不確定性。“一種壞的制度會使好人做壞事,一種好的制度會使壞人做好事”。所謂的“好制度”與“壞制度”,實際上就需要有一個評價標準。實踐證明,“好的制度”就是實用、可用和管用的制度。隨著“懲防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對制度建設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制度建設的節奏也在不斷加快。但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面制度供給過剩,條條框框到處都是,另一方面有效制度供給不足,還要呼吁制定新的制度。因此,迫切需要對制度建設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標準,讓那些好看但不管用的制度被及時淘汰,讓那些大而空、實踐中無從操作的“擺設”性制度不得出臺和施行。另外,還要通過評價標準,建立起一種導向機制,防止只管制定和出臺制度,不管內容是否切合實際、不管是否符合立法意圖、不管執行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的的傾向。

        四是制度主體缺位。制度設置作為一門科學,其主體不僅僅是制度的執行者,還必須包括制度的制定者、制度的監督者和制度的評價者。特別是從制度的監督角度看,制度設計如果忽略了制度的供給者、監督者和評價者的參與,往往會給制度設計帶來很大的疏漏。一個制度出臺后能否有效施行、能否體現出其應有的效果,制度的制定者、監督者和評價者,都應該負起相應的責任。而當前幾乎所有的制度,都只有制度的執行者成為制度建設的唯一責任者,而其它各方都不能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這是導致制度執行不力的一個很重要方面。

        五是責任追究不到位。制度執行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責任的追究不到位,現行的很多制度的內容只是重在提醒和警告,對違反者的處罰失之于軟,失之于寬,違反制度的成本太低,對與制度有關系的制度制定者、監督者和評價者的連坐責任追究更是無從談起,制度的威信大打折扣,制度的生命力不能不受到懷疑。

        二、提高環保系統反腐倡廉制度執行力需要強化的幾個方面:

        1、狠抓教育這一基礎環節,增強制度執行的能動性。

        一是教育要分清層次,有重點。在制度執行上,領導干部是重點,領導干部在執行制度上的典范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同樣,領導干部違反制度,其造成的反面影響也是巨大的。而對領導干部的教育,目前正面臨著很尷尬的局面:在涉及的腐敗案件中,領導干部卻占據很大比例,領導干部因各種原因受教育的面不大,而參與教育的領導干部受到教育的效果不明顯,甚至很多教育別人的領導干部在腐敗的路上走得更遠。因此,領導干部接受教育和領導干部受教育的效果,應該作為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是教育要著眼于當前,立足長遠。要著眼于當前,開展及時有效的典型性警示教育,通過參觀監獄、看守所、參與刑事庭審等現場活動,把近在身邊的正反面典型進行剖析,在干部職工思想上產生震憾,心靈得到凈化。此外,還要通過經常性的常規教育,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利益觀,提高執行制度的自覺性和能動性。

        三是教育要輕形式、重效果。任何能產生實際效果的形式都是好形式。效果決定一切。當前在反腐倡廉教育中,一些地方本末倒置,為了所謂的出成果、樹典型,在形式上挖空心思,面上搞得轟轟烈烈,各種臺賬、資料齊全,讓人眼花繚亂,而實際效果上卻是一般般,甚至在一些樹為典型的單位出現重大腐敗案件。所以,沒有實際效果的創新都是沒有意義的創新,那只是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是害死人的形式主義。

        2、加強制度的規范性建設,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1)從制度本身著手,努力完善制度。

        一是制度的制定要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當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個新的時期、新的階段,反腐倡廉工作也會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在制度的內容上要滿足這一要求:比如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問題,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階段,總有不同的反映形式,需要有制度規定及時跟進;行業和部門新出現的不正之風,損害群眾利益的新情況新問題,也需要有制度規定及時約束;黨員領導干部違法的新表現形式,更需要有規章制度及時懲戒。這就要求制度建設要不斷探索規律、掌握規律、遵循規律,適應反腐倡廉工作的內在需求,推出符合實際的制度。

        二是制度建設既要有針對性,又要具備延展性。制度建設的針對性和延展性是相輔相成的,針對性提高了制度的效用,而延展性則拓寬了制度的涵蓋范圍,使制度本身更加嚴密。新時期的反腐倡廉工作,重要的是在源頭上遏制腐敗的發生,特別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改革來深化反腐倡廉工作,而改革體制機制,創新制度是源頭防腐的治本之策。改革創新需要針對源頭腐敗的特點和規律。在制度制定中,注意關注制度約束的延展性,防止制度漏洞的出現,杜絕執行者打制度的“球”的現象,

        三是制度建設要有前瞻性。制度建設重在防范,既然要防范,制度設計就要有一定的提前量。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與不斷完善,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化,反腐倡廉工作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需要制度來規范的情況也在不斷增多。在黨風廉政建設的實踐中可以看到,由于制度建設的滯后,給事后的糾正帶來了很大的工作被動,特別是對一些風氣性的問題,如果不能早發現、早制止、早規范,不但糾風的成本高,而且造成的危害和影響也更大。因此,作為制度的設計者,要洞悉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靈敏反應黨風廉政建設的新信息,及時提出制度建設預案,既不讓黨員干部在干事創業中陷于無制度規則的猶豫徘徊中,又不讓他們因為無制度規則的約束盲動蠻干而承擔過錯。

        (2)提高制度建設質量,強化制度的可操作性。首先要提高制度的系統性。制度建設有大局觀,從系統的角度審視制度建設,既要縱橫交錯,又要涇渭分明,織嚴制度網絡。所謂“嚴”,是指缺一個不行,增一個多余。讓制度之網恢恢,疏而不漏,這應該是制度建設系統性的最佳體現,也是制度建設的較高層次。與此同時,要為制度建設卸載減負,該交給法律的,由法律來調整,該由部門規章來規范的,由部門規章來規范,該由內部制度來約束的,由內部制度來約束。制度不能追求大而全。其次提高制度的效用性。制度建設應該著眼于以下幾點。一是“實用”。“實用”就是“需要”,既是監督管理的依據,又是黨員干部遵守的規矩,不追求華而不實的形式和空泛的內容,能夠滿足實際工作需要。二是“管用”。“管用”就是有效,在實際操作中管得住人,管得住事,管得住權。如全國環保系統的“六條禁令”,令行禁止,有實效,有權威,這就叫“管用”。三是“好用”。“好用”就是簡單、明了,易記易行,不繁瑣,好監督。四是“可用”,“可用”就是“可行”,既有實體性要求,又有程序性規定,可操作,可執行。這樣的制度才有質,有形,有效。

        (3)提高制度的信任感。信任感就是對制度執行與否的后果預期,也就是每個人在這樣的一個公平公正的制度壞境下,自己覺得不會吃虧的一種肯定。而最令人不安的現狀是,制度對人的作用力因為制度環境的不佳而消解,在這消解的過程中,又引發了人們對制度的不信任感和藐視:誰都不知道,除了自己,還有誰在遵守執行制度。一邊是制度建設的熱情,一邊是制度成效的認知困惑,這種對制度執行的不良預期,大大降低了人們對制度信任感。因此,我們需要改變人們對制度執行的心理預期,而這種改變,一方面需要持之以恒的教育,培育人們的制度意識,改變漠視制度的現狀,另一方面,需要有強硬的措施,也就是執行制度要堅決。制度的執行,一旦形成習慣,那制度的威信也就體現出來了。

        (4)重視執行效果上的提高。制度建設的內涵既包括制度設計,還包括制度的執行,因此,提高制度執行力,是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執行力,其實就是落實制度管人、管事、管權的力度,就是能否做到有紀必依,執紀必嚴,違紀必究。當前要糾正在制度建設的認識上,把制度落實不斷忽略的片面認識。還要糾正存在的另一種傾向:只管制度制定,不管或是很少顧及制度執行的效果,導致制度執行力日漸衰落。可以這樣說,提高制度的執行力,是完善制度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制度權威性的重要保證。制度執行力的提高,一要靠教育引導,喚起干部群眾對制度的信任感和執行制度的責任感。二要靠追究督導,對執行不力的情況進行追究,督促形成良好的制度執行環境。三要靠評價指導,要建立起執行力評價體系,評價制度的優劣、評價制度建設的效力。是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的,要進行修正,是人為原因造成制度不能落實的,要提出糾偏措施,對成熟的制度,要盡快賦予法律的地位,以收到優勝劣敗之效。

        第8篇:加強制度建設的措施范文

        關鍵詞:制度建設;高校;行政管理

        高校在發展過程中行政管理工作尤其重要,它不僅影響高校的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時也直接關系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但是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行政管理效率低、機構繁雜、官本位意識強、管理制度不健全、觀念滯后等問題。現階段,為了促進高校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進行改革和創新,以便使高校各方面的發展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同時從制度建設的教育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促進高校又快又好的發展。

        一、制度建設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意義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指高校在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實現工作目標制定相關制度、依靠一些管理機構、采取一定的措施,帶領教師和學生對高校各個方面工作進行的管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中一項重要內容,在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發展的當今環境下只有將制度建設融入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才能有效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1.制度建設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前提保障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實施要依靠一定的制度和機構,同時采取相關措施發揮行政職能,通過計劃、組織等手段對高校的人財物進行管理,保障學校發展目標的完成。而制度建設是保障高校各項管理工作良好進展的前提,好的制度能夠有效遏制高校不法分子的不軌行為,而壞的制度會制約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產生更為嚴重的影響。所以制度建設對于高校管理具有長期性、全局性、穩定性和根本性特點,制度建設是高校管理工作開展的決定性因素。從這方面來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須在完善的規章制度下才能有效的進行。

        2.制度建設能夠有效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高校管理工作涉及面比較廣,是一項系統性管理工程,必須有嚴密的管理組織對其進行制度約束才能更好的發揮其管理作用。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嚴重的“人治”現象,導致依法治校的理念不能夠完全在高校內部執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比如事難辦、門難進、辦事程序復雜、行政機構膨脹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而通過制度保障對高校行政管理程序進行有效的制約,規范高校各個行政部門管理行為,減少不必要的程序和機構,能夠有效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3.加強制度建設是高校行政改革的必然發展趨勢

        近幾年,我國高校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發展,教育辦學環境良好,高等院校獲得較好的發展,各個高校的辦學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學校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同時也給高校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新的發展形勢下,高校很多原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高校發展,必須適時加以創新,將原有的不適應高校發展的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高校管理質量,促進高校辦學效益的提高。所以說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須進行改革、創新,加強高校制度建設,從而有效促進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校不斷改革與發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斷地改革與創新。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嚴重制約高校進一步發展。必須對這些問題進行積極的整改,重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加強高校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促進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面發展。

        1.高校行政管理機構繁雜、層次多,管理方式滯后

        很多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仍然使用傳統管理理念和方法,仍然有很多人認為高校屬于行政機構,校長和書記首先是官員,并且在行政待遇方面一些重點高校為副部級、本科院校為正廳級等,這種理念嚴重滯后。而且在領導方式方面有些人認為學校校長領導院長、院長領導系主任、系主任領導教研主任等,這種觀念完全套用政府機關行政級別。高校管理機構比較多,層次復雜,導致在管理過程中出現多頭領導,不僅降低行政管理效率,而且不利于高校各項工作的開展。另外,這種現象還容易導致很多行政管理人員不積極開展教育管理工作,而是更多的考慮個人級別的升遷問題,有些部門比較熱衷于校內機構的升格事宜,這樣不利于學校管理工作的開展,影響高校的進一步發展。

        2.行政管理中官本位意識嚴重

        有些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思想定位不正確,在工作中將其程序劃定為:需求、請示、報告、批示,這種程序認為領導是一切內行。在工作過程中不是從廣大學生和教職工角度出發,而是從自身方便角度出發。為群眾服務的意識比較差,官本位思想突出,在辦事過程中形成“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情況,降低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有些能夠立刻解決的事項也會一拖再拖,能夠一次接清楚的工作非要跑個兩三次,這種工作拖延、承接性差的工作模式嚴重影響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比如有些人將個人發展、升遷問題放到首位,而將學生論文、職稱評級,以及師生、二級單位等事項放在腦后。另外,我國高校的權力結構延襲行政權力模式,在過去的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這種方式已經不應是現代高校的發展,可能會削弱學術權威的發揮,同時可能會遏制基層創造性的發揮,制約高校基本功能的實現。這種理念還可能導致高校各種群體利益難易實現,致使高校各種政策不能通過合法的途徑實施。高校行政管理權力泛濫最終會打擊高校教學科研人員積極性,使高校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制約高校的進步和發展。

        3.規章制度體系不完善

        高校建設在國家經濟、社會及文化建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高校的教學、科研等職能范圍和內涵不斷擴充,各類服務機構不斷增多,在工作過程中需要處理的新情況、新問題等層出不窮,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高校相應的規章制度沒有及時跟上時展的步伐,導致很多高校規章制度體系不完善,制約高校全面發展。首先高校規章制度缺乏宏觀指導,比如學校在運行過程中其章程、議事規則以及對二級委員會、職能部門的職責規定,另外還有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指導性文件等沒有宏觀調控性。其次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對于一些原則性的規定沒有真正具體地去落實,也沒有制定出詳實的實施方案和和細則,導致這些規定無法真正落實。再次高校制度管理方面缺少工作指南性文件的指導,很多具體工作的做法沒有文字描述,一般是老人傳新人,容易導致規章制度比嚴格等問題。而且對于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和矛盾的處理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處理上,不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剖析,導致規章制度執行力不強。另外,規章制度重復和交叉現象比較多,出現很多補充性質的規章制度,也嚴重制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4.高校規章制度缺乏穩定性和維護

        高校管理制度嚴重缺乏穩定性,往往是朝令夕改,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形成規范和引導作用。規章制度從本質方面來說其具有共同的信息,在接受這一共同信息的人群中能夠減少個人在群體中行動的不確定性。所以健全的規章制度有利于減少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不確定性。另外,高校制度存在較大的隨意性,高校在實際工作中很少對規章制度進行統籌規劃,甚至同一件事會一年一個政策,導致規章制度沒有預見性,影響高校整體規章制度連續性、穩定性發展,同時也影響高校規章制度整體效率的提高。高校在管理活動中擁有一份完整的制度不僅需要進行科學的制定,而且需要高校根據實際發展情況進行不斷的修整,以便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發展需求。但是在實際發展中高校的規章制度制定者常常會忽略這一問題,往往一個規章制度使用很長時間,導致有些規章制度不適應高校行政管理的發展。比如某大學1996年制定的導師指導研究生政策為一年只能選定2-3名研究生,而這一制度在高校擴招以后明顯不適用,因為研究生的數量大幅度上升,一名導師必須指導7-8名研究生才能完成當年的限定標準。而近年來隨著一大批年輕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的聘任,原來的招生數量又沒有大的調整,學校出現了有的導師帶不到學生的問題,可見,原先的規章制度明顯不能適用于現在實際工作,必須進行修訂才能切合實際需要。

        三、從加強制度建設的角度看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方法

        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復雜型工作,在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并且在發展中不斷完善這項管理制度,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執行和監督,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針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具體情況,要想進一步提高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必須要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機關工作運行機制,積極推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發展。

        1.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各個職能部門崗位職責

        高校行政管理部門加強制度建設方面需要有一套完整并且與之相適應的配套機制,以便保證行政管理工作過程中明確崗位職責,強化部門責任管理。在工作過程中要按照高效、精簡的原則確定高校各級部門,減少繁雜機構設置;同時公開各級部門工作職責,劃分清晰各級部門的辦事程序;不斷完善決策監督機制,實行部門領導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強化對行政管理工作進行整改,有效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如果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在運行過程中沒有明確各級教學事故的處理規定,缺乏對管理主體形成過錯的解決措施,發生問題時只是一味的對管理對象進行懲戒,這樣是很難達到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目標。所以在實際工作中要建立橫向溝通機制,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偏差問題,有效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2.改進管理并強化服務責任制

        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必須重視服務管理職能的提高,積極推行首接負責和限時辦結制度。這項制度的落實首先要接受詢問和受理工作的行政人員必須積極主動的將詢問事件解釋清楚,并引導詢問人高效完成工作。盡量一次性告知辦事相關事項和所需要的材料。有關工作的所有審批事項必須實行限時辦結,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事件內完成事務的處理,否則追究責任人。而且工作中的相關行政人員如果出現嚴重的不負責,違反相關規定,不履行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工作要求,導致國家或學校的利益受到損失的,按照危害后果追求其行政、經濟等責任。另外在實際工作中相關責任人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積極推行服務承諾。在工作的過程中以方便師生為作為工作原則。要結合高校實際工作情況,從行政人員日常行為規范方面入手開展工作,同時制定切實可行的服務承諾內容,并將內容向廣大師生公開,接受師生的監督,以便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3.實施定崗定編制度,明確崗位責任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要積極完善崗位編制,以制度的形式確定每個崗位上的固定工作職責,保證每個崗位均有對應的承辦者。每個科室、部門的行政人員的職責和崗位責任都要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另外,積極完善各項考核和獎懲機制,在實際工作中將考勤考核、職稱評定、獎勵優評等具體辦事程序進行明確劃分,避免不必要的人事糾紛事件的發生。將工作過程中的辦事制度、時間限制等崗位要求等進行公布,接受師生的監督,提高工作人員工作效率。

        4.加強信息溝通,提高辦事效率

        高校實現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必須積極拓展部門溝通渠道,部門決策制定過程中要廣泛接納各方意見,與師生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以便更好的為師生服務。行政管理人員作為學校領導的助手必須深入了解基層情況,以便為領導提供而更加貼切實際的工作資料。加強高校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保障校內信息的暢通無阻,提高高校管理部門的辦事效率,各項工作都要在具體的時間限制內完成,做好工作不拖延、不推諉;對于上級的指示、基層單位的請示、師生的報告以及兄弟單位的協調要求等要做到及時上報和反饋,并做到有始有終。從基層工作抓起,有序協調開展各項事務,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處于一個高效、便捷、規范的運行狀態下,實現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

        5.嚴格考核體系,提高工作人員綜合素質

        高校在發展的過程中要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且操作性較強的績效考核體系,以便對行政管理人員實施的有效的考核管理,并制定合理的獎懲制度,在工作中嚴格落實和執行;同時要加強行政管理管理人員的培訓,在校園內部開展定期、不定期的培訓工作,以便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保證高效行政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通過以上我們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問題的綜合分析,發現從制度建設方面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項比較復雜和系統的工作,涉及的行政管理工作比較多,不管是從學術權利、行政權力、專業人員、骨干教師還是基層學生等方面進行管理都要健全規章制度建設,并加強監督和執行,將高校行政管理規章制度工作切實落實到實際管理中,有效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質量和效率,促進高校工作的進一步提高,積極推動高校健康、穩定發展。

        作者:薛永斌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MBA學院

        參考文獻:

        [1]徐柏.論制度建設與高校行政管理[J].統計與管理,2014(5):161-162,163

        [2]劉敏姬.從制度建設的角度思考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提高[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27(7):127-130

        [3]姜高月.高校行政管理中的規章制度建設[J].魅力中國,2011(13):208-209

        [4]王干.高校行政管理與和諧新理念淺探[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9(6):65-66

        [5]王娜娜.淺析高校行政管理黨支部如何在建設和諧校園中發揮作用[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94-96

        [6]趙宏斌,周偉.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問題、思路與啟示[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5):274-276

        第9篇:加強制度建設的措施范文

        一要增強責任意識,強化安全觀念,充分認識抓好考風考紀工作的重要性。人事考試的考風考紀,事關人事考試的公平與公正,事關參考人員的切身利益,事關黨風政風建設,事關社會的和諧穩定。人事考試一旦出事,就會給黨和國家造成影響和損失,有些損失甚至難以彌補。這就是我們為什么反復強調考風考紀是人事考試生命線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我們制定了許多嚴肅考風考紀的規定和措施,可是,由于利益的驅動,仍會有人不惜鋌而走險,違紀作弊。因此,嚴肅考風考紀仍然是我們的工作重點。人事考試部門要加強責任意識,強化安全觀念,不斷提高加強考風考紀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以全面落實《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規定》為契機,嚴格管理,嚴肅紀律,堅決杜絕“考場腐敗”,堅決維護考試的公平與公正。

        二要加強規范管理,形成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人事考試的管理水平。加強制度建設,嚴格程序管理,落實責任制,形成長效機制,是嚴肅考風考紀、提高考試管理水平的根本之策。首先,要落實考試工作責任制。人事考試部門必須將考試工作特別是考風考紀工作的任務、要求、責任逐一分解,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做到誰主管誰負責,誰出問題就追究誰的責任。人事部門的主要領導對人事考試安全負有領導責任,人事部門主管考試工作的領導和考試中心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我們要從思想上、制度上、管理上切實加強對考試工作的領導,周密組織部署,嚴格督促檢查,真正負起責任。第二,要加強制度建設。人事考試部門要認真分析考試管理中存在的隱患,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對重點環節、重要崗位要制訂詳細的工作程序和規范。第三,要健全監督機制。人事考試部門要積極協助紀檢、監察部門,切實加強對考場的巡視和巡查力度,加大對違紀行為的查處力度。針對重點考試和重點地區,各部門要協同配合,加強防范措施,堅決制止有組織、群體性、影響惡劣的考場違紀事件的發生。第四,要健全應急處理機制。要制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預案,一旦發生了突發事件,一定要第一時間如實上報,并保證信息準確、通暢,使突發事件能夠得到妥善、及時處理。

        三要加強基礎工作,不斷開拓創新,進一步提升人事考試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基礎工作非常重要。基礎工作在機關與事業單位有區別,要結合人事考試業務來落實“三基一化”建設。人事考試部門要確保歷年考試數據、試題分析等基礎資料的齊全、準確;要注重基本制度建設,做到崗位職責清晰,工作程序明確,標準要求具體,工作運轉有序;要使每一位工作人員熟悉人事考試政策,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等基本技能。同時,還應特別重視考點考場建設、考試題庫建設、專家隊伍建設、基地建設、人事考試網絡及信息化建設、保密場所建設等等。只有切實加強了基礎工作,才會使整個考試管理,包括內部管理更加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和信息化,不斷提升工作水平。

        四要加強大局意識,配合中心工作,促進人事考試健康有序發展。人事考試事業的發展要緊緊圍繞人事人才中心工作,立足于人事部門的職能。人事考試部門要牢固樹立大局觀念,主動接受專業技術人員、公務員等業務管理部門的指導,圍繞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公務員隊伍建設與人才資源開發做好工作。要進一步加強與業務主管部門的協調溝通,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大家只有結成一個整體,攥成一個拳頭,才能形成合力,人事考試事業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現在社會上“考試太亂、證書太濫”,國務院領導對清理規范工作提出了要求,這是一項工作量大、社會影響面廣、矛盾比較多的工作。考試部門要有大局意識,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清理規范工作。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热久久免费视频 | 亚洲最近精品视频 | 夂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欧美精品国产免费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