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美術學科知識重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播種吧——就在這個季節!
一、 教學指導思想:
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推行新課程改革,結合實際工作,反思課改以來得與失,反思一年來學習貫徹《美術課程標準》的體會以及對教材的感受。在新的學年里制定符合學校、教師自身特長的整體教學方案。本學期教學重點以抓常規教學為基礎,探討具有學校特色、教師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機制;養成課前思考、課后反思的工作習慣。做到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小學:
小學年級多、跨度大。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生心理、生理、情感有較大的變化,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點也呈跳躍發展,由于小學美術教師跨多個年級教學,容易麻木學段的教學特性或忽視學生在小學期間學習美術的整體性。因而,教師對所教的學段有個清晰地認識,無論教那個學段都要從整體出發。如:學生認知美術的特點;學生學習美術的規律;教師教學科知識技能的連貫性;避免盲目被動教學。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情感與教學內容的結合,注重學科知識技能與學生學習興趣地結合。注重學生學業評價的多樣性、人文性、整體性、真實性。
初中:
因目前各學校的教學結構都有側重,學生學習的側重點也不同,以及高考的風向標都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志向,這些都無疑給中學美術教學造成明顯困境。這就要求美術教師以高度的責任感來從事教學,不自卑自棄矮化美術學科。在教學中以教科書為基礎,根據學校條件、教師自身特長、學生興趣大膽創設具有新意的教學內容。把趣味性、知識性融入到每一節課堂中。初中美術教學,最大的困難是課堂紀律與帶學習用具,這就要老師學會運用多種課堂管理方式管理課堂教學。起初老師培訓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事關重要;多方位多角度評價學生學業也會起到一定作用。如把學生帶用具、課堂表現、作業效果等一并記入學生成績冊。在初中階段就逐步灌輸高中模塊學分制理念,為學生升入高中學習美術打好基礎。
高中:
根據高中課程改革精神,高中美術學科模塊學習制度和學分管理制度即將在教學中逐步實施。這就要求全體高中美術教師更新課堂教學理念、學業管理理念以及自身知識結構。市、區教研室將有組織有計劃指導高中美術教師深入學習《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和《廣州市普通高中美術教學指導意見》。使每一個教師理解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目的和價值追求,理解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特點。根據目前天河區情況,高中美術教師缺少,要求高中美術教師熟練掌握兩個模塊知識技能和兩個一般掌握的知識技能。
(以下為建議)現高一為過
渡年級,考慮到他們兩年后畢業將要有學分成績,建議現在高一就實施模塊學習和學分管理。把目前選修美術課的學時劃分三段,學三個模塊,必選一個自選兩個 。有條件的學校可向學生提供校本課程。美術課模塊由教師、學校共同制定,目前不宜多,學校根據自身情況制定3——5個模塊供學生選修。根據目前教師情況,建議開設以下模塊:
1、作品欣賞(必選),
2、國畫或水彩或素描(自選)
3、硬、軟書法、工藝設計、陶藝、攝影(自選)
【關鍵詞】創新能力;全面發展;美術教學;培養策略
0前言
現階段,雖已實現了新課程改革,但是,應試教育理念仍根深蒂固地影響著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很多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而忽視美術教學,影響了學生藝術修養和全面發展。因此,應增加對高中美術教學的重視。在美術教學中通過提高學生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也為社會提供更多創新型人才。
1 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意義
現階段,社會更需要創新型人才,高中教育階段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最佳階段,這就要求在高中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而由于美術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通過有效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而且美術教育更重視學生個人能力,從而促進學科知識之間的交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更要注重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此外,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更有助于激發學生想象力。這不僅使學生對美術有了正確認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實現學生個性發展。同時也促使學生從學習中體會到積極探索精神帶來的樂趣,使學生不僅喜歡學習美術知識,而且喜歡學習其他學科知識,使學生在每一學科學習中都體現出自身的創新能力,為其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2 創新意識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培養策略
為更好的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本文提出以下四點策略。
2.1 轉變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
現階段,社會更需要全面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要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學生家長都不重視高中學生美術這門課程。高中美術教師自身也沒有意識到美術教學的真正意義,導致出現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占用美術課堂時間的現象,影響學生全面發展。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要改變高中美術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使社會各界真正認識到開展美術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
美術教師本身應該加強對美術課程的重視,在新學期初始時做好該學期美術教學規劃,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目標和學習方法,確定好每一節課要具體講授的內容,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平臺查找好課堂講授時需要的資料,提高學生學習興趣[2]。對于其他科目教師提出利用美術課堂時間的問題,應該及時為其他學科教師普及美術知識的重要性,盡量避免占課現象的發生。通過美術教師的自身重視,使學生對美術學科產生正確的認識,從而產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增加了對美術課程的重視程度,實現學生“美”的發展,而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
2.2 創設開放型高中美術教學課堂,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美術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通過創設開放型高中美術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應該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美術的天賦,能夠通過學生自身努力得到相應的提高。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般都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常常沒有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在美術知識講授前,沒有為學生準備充足的課堂資料。多數情況下只讓學生依照課本進行臨摹,不重視學生創新,講課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無法被充分調動起來。這樣,學生就長期處于一種壓抑的美術學習環境之中,對美術學習興趣不高[3]。因此,要改變這一美術教學狀態,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一個開放的美術教學課堂,營造一種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教師在講授美術知識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創作,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還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例如,在進行“美術鑒賞”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授基本知識,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課前找到的資料,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圖像資料,像已經售出的畫作《拿煙斗的男孩》、《加謝醫生的肖像》、《毆打嬰兒》、《紅磨坊的舞會》以及梵高的《沒胡子的自畫像》等,讓學生基于教師課堂講授的知識對上述作品進行鑒賞。這一環節使該節美術課營造一種開放的教學氛圍。鑒賞過程中,學生能夠結合課堂學習到的知識和自身創新思維積極踴躍發言,在學生鑒賞完成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公布這些作品的實際鑒賞價值。
可見,開放的教學環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美術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3 注重個體差異,實現學生個性創新發展
要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實現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還需要重視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只有學生個性得到自由發展,才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進行自主創新。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全面了解班級學生情況,細心觀察比較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時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與長處,鼓勵學生之間多溝通,在溝通中真正了解自己。同時,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生活中積累下來的知識與生活閱歷通過自由想象進行自由創作,這樣充分利用了學生自身特點實現了學生的個性創新發展。
例如,在講授“中國建筑藝術”相關知識的時候,每一位學生對宮殿建筑了解程度都不一樣,有些學生很喜歡中國古建筑,對古建筑很有研究,有些學生只是通過古裝電視劇以及網絡媒體平臺才對中國宮殿建筑有所了解,美術教師可以讓學生基于自己了解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古代宮殿建筑。這樣不僅注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還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了學生個性創新發展,有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
2.4 創新美術教學評價體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美術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學習興趣影響很大。因此,要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改變傳統美術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對評價體系的創新,讓學生了解創新的重要性。同時,美術教學評價體系要將學生創新能力作為一項評價標準,這樣不僅為學生學習美術增添動力,而且促進了學生的創新。
例如,在高中第一學期對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評價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在美術課堂的表現以及在美術創作方面的創新性作為指標進行評價。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因此要注重每一位學生每一節課的創新能力和進步大小,為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及時記錄學生優點,并給予表揚。同時,幫助每一位學生發現問題,像部分學生可能對工藝品了解不多,部分學生可能對古代人物了解不夠。教師可根據學生在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實現在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3總結
科學的美術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審美水平與藝術修養,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高中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自身傳統教學觀念,為學生創設開放型高中美術教學課堂,注重學生個性發展以及創新美術教學評價體系,充分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郜歌.心靈的舞臺――談在美術平面設計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美術教育研究,2014(18)
關鍵詞:高中新課改 美術課程 教材分析
一.新課改下高中美術課程的特點
新課改給高中的美術教學帶來了生機,通過研究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目的和價值追求,比較高中新課程與原高中美術欣賞課、義務教育課程的區別,抓住普高美術課改的關鍵所在。自從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新的高中美術課程標準順應時代要求多樣化和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構建了全新的高中美術教學目標體系,提出了基礎性、多樣化、有層次和綜合性的課程結構,具有人文學科的特征。教學宗旨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高中開設美術課程對于廣大師生來說都是全新事物,學生們只有小學和初中的美術學習經歷。所以在高中美術課程教學上完全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普通高中課程屬于基礎教育的范疇,是義務教育的延續。但也應該屬于藝術課程,既區別于中小學的美術課,也不同于大學的美術課程,所以普通高中美術教學也應該有利于高中生的學習,體現高中生的學習特點來。它應該適度地向美術本體回歸,加重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但相對學習面可能更精,不需要像義務教育那樣以普及為主;它在美術知識與技能方面也需要與學生的興趣和條件相適應,學習的難度相對較低。
高中美術課程需要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強調了課程中的人文科學,讓學生們通過課程學習和傳承美術文化;通過美術課程的學習來了解中國藝術的博大精深,尊重多元化藝術;同時也能緩解高中學業壓力,促進高中生的身心健康,陶冶藝術情感,提高審美能力。通過課內課外的美術實踐活動,還能以此激發出學生創新潛能,拓展學生們的發展空間。加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促進個性的自由發展。其中,選擇性是這次高中課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學生可以自由的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需要選擇想學的課程,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美術教學設施的條件、美術教師的特長等因素來選擇開設的模塊。第一次采用模塊化的課程結構,實行選修制和學分管理這種大學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自由選擇和個性發展的無限可能性。
二.設計有學校特色的美術課程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采用學分制管理,既保證學生的基本學習,也給予他們比較充分的自由選擇機會。各地在開設模塊的選擇中,應將《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此次高中美術課程改革,開設了五大系列: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現代媒體藝術;9個學習模塊: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攝影/攝像、電腦繪畫/電腦設計供學生自主選擇。其基本理念是要通過改革,構建符合基礎教育要求的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美術課程體系,為不同興趣和專長的學生提供進一步發展的平臺。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的9個模塊中,選一個模塊,修習18個學時可獲得1個學分,每個高中學生在三年內必須修習3個學分。我個人認為“美術鑒賞”對高中生形成提高美術審美能力、升華藝術情操,具有積極的作用。比較推薦學生可以先選修“美術鑒賞”獲得1個學分,再在其他內容系列中任意選修兩個模塊獲得另外2個學分。
當前學校開設模塊教學的情況多是選擇在高一開課,當然也有個別在高二才開課。基本都開設了“美術鑒賞”模塊。一般教師多會去選擇開設的模塊有“繪畫”、“電腦繪畫?電腦設計”、“設計”和“書法”等,從調查結果粗略得出教師較擅長傳統美術技法及現代媒體技術。
我們在分析了課改下的美術課程后再來設計有學校特色的美術課程一定要考慮到一部分學生想大范圍普及知識的想法,以及也有部分學生想深入學習美術課程的需要,盡可能多提供學習模塊。同時也要在推進高中美術課程實施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選課的指導工作。各學校建立選課指導制度,對學生選課前及時提供選課指導。可以召開班長或美術課代表會議,組織指導學生根據學校設課和自身情況確定個人高中階段的課程修習計劃,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選擇,
三.深入研究美術教材
高中美術教科書的特點就是內容量大,教學內容組織困難,18學時的確難以完成一個選修模塊的教學任務。再完美的教材也沒辦法滿足教學情境千變萬化的實際需要,更何況是在配套的教輔資源缺乏,現有的資料性教參很難滿足教師教學設計參考的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必須根據現狀對教材進行取舍與重組,教師們必須在深入研究美術教材的基礎上,才能合理的選擇教材內容。
深入研究教材就是要把握和理解所選美術教材的編寫意圖,思想內容和基本知識和技能,分析教科書知識點結構,以及本課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弄清楚教材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這樣有助于教師熟悉所講授的課程內容,明確知識點框架,以及了解需要通過書籍和網絡進行補充的知識方向。
人教版的美術教材是以豐富的知識背景做構架,重點明確,主次突出,情境創設靈活,圖片的文字點評有詳有略,符合學生自主閱讀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將活動設計融于實踐情境中去,同時插入課教學內容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也十分關注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課題文字富有文彩,豐富的圖片資料和舉名家書畫的例子來進行點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樣本,但并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可以分析不同版本的教材,認真研究如何更好的實用教材。選擇共同課題作為重點的課堂教學內容,可以結合湖北地區特有的原生態美術文化例如楚文化,對新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刪減、補充和重組。不要求每個學生都學習出現在教材上的所有內容,可組織學生開展分層、分組、分主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課前課外主題。
結語:
新課改給高中的美術教學帶來了生機,豐富了高中的教學內容,算是實現了素質教育。也給高中美術課程帶來了新的變化。因此我們必須要對美術課程和美術教材進行分析和研究。發現美術課程強調,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打破過去以美術學科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材體系結構,構建以形成美術素養為核心、以探究式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人文性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征的美術教學。因此要設計有學校特色的教學模式,并且對學生選課前及時提供選課指導。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再合理的對新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刪減、補充和重組。
參考文獻:
[1]尹少淳主編,走進課堂 美術新課程案例與評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小山、嚴先元編著,新課程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3]李力加著,走向多元的美術教學,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
[4]尹少淳主編,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今年我省普通高中開始采用《美術鑒賞》,它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和延伸,改高中“美術欣賞”課為“美術鑒賞”課,其旨在要求高中生通過“美術鑒賞”內容系列學習,不僅能欣賞一些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同時也能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鑒賞享受,并能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美術鑒賞在具體要求上,比美術欣賞要求更高一個層次,“是判斷美的一種能力”,是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和鑒別的過程。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賞美術作品,也即需要進行跨學科講授。“因為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創造出來的,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時,不可避免地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所謂文化情境,實際上指的是一件美術作品被創作出來時,所依托的文化環境、條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術欣賞、鑒賞教學時,盡可能地進行跨學科講授,學生對跨學科的講授表現出來的專注程度明顯要高于對單純的美術知識講授。那么具體怎么做呢?下面我以第六課《宛自天開──古代園林藝術》為例來說明。
在教學美術鑒賞第六課《宛自天開──古代園林藝術》時,講到私家園林,導入時我朗誦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使學生盡快進入到園林欣賞的情境中來,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創造一個廣闊的文化情境。
然后指出:中國藝術講究觸類旁通,詩文與繪畫往往互為表里。古代園林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景觀之體現繪畫意趣,同時也蘊涵著詩的情調──詩情畫意。這景、情、意三者的交融形成了中國園林特有的藝術魅力。
接著板書:“遠香堂”“聽留館”“夕佳樓”。播放課件:讀圖認識“遠香堂”“聽留館”“夕佳樓”,感知江南水鄉──蘇州及園林,引導學生賞析:拙政園內有兩處賞荷花的地方,一處建筑物上的匾題為“遠香堂”,另一處為“聽留館”。前者得之于周敦頤詠蓮的“香遠益清”,后者出自李義山“留得殘荷聽雨聲”的詩句。一樣的景物由于匾題的不同卻給人以兩般的感受。頤和園內臨湖的“夕佳樓”,夕佳二字的匾題取意于陶淵明的詩句:“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游人面對夕陽殘照中的湖光山色,若能聯想陶詩的意境,則對眼前景物的鑒賞勢必會更深一層。匾和聯不僅文字的內容十分豐富,其工藝形式也有多種。除了常見的長條形之外,還有蕉葉形的“蕉葉聯”、“書卷額”、“扇面額”等等。它們猶如繪畫上的題跋一樣,把詩文乃至書法藝術直接組織到園林景觀之中。
接著朗誦:《望江南》“三月暮,花落更情濃。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懨懨醉,長日小簾櫳。宿燕夜歸銀燭外,啼鶯聲在綠陰中。無處覓殘紅。”指出:古人詩文中的美妙意境經常引為園林造景的題材,游人覽景而涉文、因文而生情。圓明園內有“武陵春色”一景,即以摹擬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文意而把一千多年前的世外桃源形象地再現于人間。
組織討論:蘇州園林是如何體現出她的巨大藝術魅力的呢?討論,指名說說,師板書:“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造園藝術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總結:園林藝術作為中國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滲透了封建文人的藝術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為一體。最后布置作業拓展:結合投影圖片和唐宋詩詞寫篇關于私家園林的抒情散文。
肖春峰同學上交的作業寫到:“依靠在亭柱旁,亭外時不時吹來一陣陣微風,眼前仿佛顯現出文人逸士們,把酒言歡,風兒撫摩他們的長胡,也搖曳著亭外的一切生靈。偶爾有魚兒躍水,濺起層層水花,沖洗著園林,也沖洗著我們的眼睛。”另一位時春玲同學也寫到:“景醉人,靜人心。晨光初乍,包涵些許朦朧,輕煙薄霧,隱隱約見亭邊的江南女子,步腳裊裊,亭邊一泓池水,映出佳人賢影。江南似水柔柔。黃昏,這是個過于煽情的詞語。安詳的老人半躺在亭內古木紅雕制成的太師椅上,閑在地品一壺涼茶,漸落的紅日光芒散在老人慈祥的臉上,構成古園獨具的‘夕陽畫卷’”。
毫無疑問,這些作業表達出蘇州園林江南水鄉、古典精致的感覺,學生也了解了中國造園藝術的原則精神和具體經驗。
實踐證明,在講課的過程中旁征博引,特別是人文學科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如欣賞中國古代雕塑時要首先講授古代哲學。儒家哲學尊天命,受其影響,中國藝術反映為崇高、莊嚴、壯麗、重穆、典雅等等風格。道家哲學崇自然,在藝術上則表現為飄逸、雄渾、淳厚、古樸、淡泊、天真、稚拙等等風格。中國畫和雕塑都具備這兩個系統的風格特征,例如佛教造像和陵墓儀衛性雕刻,一般具備前一系統的風格,龍門奉先寺大佛最為典型。因有帝王的精神氣度,風格上必然強調崇高、莊嚴、重穆和典雅。明器藝術中的俑和動物雕塑多屬后一系統的風格,它們和生活關系密切,風格上追求自然,樸拙可愛。兩者各異其趣,各有千秋。有人說美術課像語文課,是美術課還是語文課有什么問題呢?這些知識看似和美術無關,但看重的是一種文化的、人文的氛圍的熏陶,這和美術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加強美術和人文學科的聯系,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美術視野,對展現美術教師的人格魅力,展現美術課的學科魅力也有益處。任何學習都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既可以激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同時也有溫故知新的作用。
如何進行跨學科講授訓練,是高中美術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在平時上課中,教師應注重以下幾方面。
1.抓住跨學科講授的目的和要點
與其它講課內容一樣,跨學科講授應進行調整修改,調整的重點應放在所要講授的跨學科知識與美術教學內容要相關、準確上,切忌畫蛇添足,偏題跑題,喧賓奪主。
2.平時思考和課堂領會相結合
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學會利用課余時間、參觀展覽活動的時間,有意識進行跨學科欣賞,美術欣賞里的大多數藝術品都是充滿了作者對大自然、對人生的贊美、留戀以及由此引發的種種感慨和深沉的思考,這是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我們要在相關學科學習中去琢磨,去感悟,去和他們的心靈碰撞、共振,從而讓我們的情感、思想和作者共鳴,獲得鑒賞享受,并能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
3.跨學科講授與課堂教學緊密銜接,并行發展
跨學科講授都是美術課的有益補充,二者合為一體,相互依托,共同發展。跨學科講授不僅符合學生的心理,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我們的高中美術課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本上的幾幅畫,而是要培養他們建立起“大美術”概念,能主動地、獨立地欣賞美術作品,從而了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多元文化的面貌,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教師應該善于進行跨學科講授,引導學生將美術與自然、社會及其他它學科聯系地思考。重要的是應該通過美術理解更為廣闊的世界,理解美術作品中蘊涵的豐富人文精神。這樣學生就能獲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漸提高人文素養,以達到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的:通過“美術鑒賞”模塊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美術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引導學生以一種開放、探索性的審美態度從美術作品中獲取多方面的信息,并且在有效獲取這些信息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從而加深對美術作品的認識。
創新精神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所在,是我國教育發展和實施的核心內容。在美術教學中想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需要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在學習中自己主動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馬斯洛說過:“創新極可能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遺傳因素,它是一種共同的和普遍的精神及能力,在所有健康的學生中肯定都會發現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存在。”為此,我們美術教學的目的就是要發現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并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環節提高創新能力。
一、幫助學生掌握多種知識和多元化文化,提高文化融合的能力
創新能力需要建立在對現有知識的掌握、理解和運用之上。想要學生擁有超前的創新精神,首先,需要引導學生更加系統地掌握各種知識和文化,并且能夠將所有的知識和文化相互交融和相互滲透。為此,我們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多元文化兼容能力及融合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科和知識之間的綜合及探索,拋棄傳統美術只重視學生繪畫技能和技巧的學習,把美術課程作為一種文化的學習,與文學知識、戲劇知識、舞蹈知識或音樂知識等相互融合在一起,使美術課程能夠成為綜合各個學科知識的一座橋梁。
例如,美術課程“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藝術”的學習。課前,我布置給學生到圖書館去搜集一些玉石的資料,并找到一些相應的圖片,看看在我國的悠久歷史中有哪些關于玉石的記載。于是,學生便仔細認真地開始翻閱資料,尋找相關的信息,有的還向歷史教師請教,到網上搜索。通過自己獨特的思想,選取一些資料帶到課堂中和大家共同學習和探討。在課堂中,我組織學生將自己搜索的資料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并且分成小組進行討論,使學生能夠通過玉石知識的學習,清晰地了解每個時期人們的生活習慣、思想、觀念和情感,以及表現的藝術形式。這樣就能通過美術知識來幫助學生獲取更多元化的知識,理解各個時期不同的思想和創作藝術,從而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同時,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闡述一些自己喜歡的玉石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配一些自己喜歡的文字或是古詩詞,來培養學生各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提高學生創新性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不斷體驗探索和創新的道路上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感和幸福感,從而激發創新的意識,提高自己探求的情感動力。
二、引導學生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取新知識、新信息,提高處理和學習知識的能力
創新意識和精神需要靠現有知識的激發,所以,學生創新動力的大小取決于學生獲取新知識和新信息的能力。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時,一定要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訓練,正確指導學生操作現代科學技術來尋找和收集自己想要的信息和知識,并且利用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適宜的處理。在學習中,教師要及時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樂于進行體驗,積極探索新知識。如在學生寫生時,我們可以把其寫生的對象進行各種形式的放置,或是以一定的角度旋轉,讓學生畫一些“接龍畫”,以此來提高學習內容的新鮮感,并對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思維訓練,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自我想象和發揮,幫助學生個性化地發展,并且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情感態度。
同時,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新科學技術的運用,利用新技術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和信息,讓新科學技術真正為學生服務,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種有效手段。新技術在美術知識上往往會體現在對材料的利用上,我們在美術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各種材料創作,發現各種材料擁有的特點和不同的表現效果。對于每一個新奇的發現,學生都會體驗到創新創作的快樂和成就感,都會加深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強烈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在美術課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不拘一格大膽地進行創作,嘗試不同的表現手法的同時,選取不太傳統的制作材料,爭取在創作中有新知識的發現,感受和體驗創新的成就。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獨特的、具有鮮明個性的表現風格,也就擁有了強大的創造能力。
三、注重學生的觀念轉變,提高其探索驗證的能力
掌握新的科學技術之后,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是尋找知識和學習的一種手段。學習的真正目的是能夠將知識和發現,運用于社會經濟建設之中。作為高中生,學生要善于接受新鮮的事物、新鮮的觀念和新鮮的技術,并且掌握這些,服務于學校、家庭和社會。換句話說,就是要提高學生對新觀念的理解和運用,能夠將探索和創新出的成果,運用到現實生活之中,提高生活質量、優化生活環境。如在元旦,布置教室進行聯歡,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運用自己的美術知識進行創新設計,運用學生的創新作品,為我們的節日增添光彩,也由此方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創新作品,體現自己的創新價值,幫助學生樹立創新的自信心,擁有高尚的創新精神和強大的創新能力。
理論知識或新的觀念及思想,如果不能在現實中被運用,就無法驗證其存在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觀念和新轉變,及時督促學生,在實際中運用自己這些新觀念和新想法驗證自己探索的新觀念和新方法是否更加科學和實用。只有將自己的創新結果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時,才真正能夠體驗到創新精神的偉大,體驗到創新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此時,才能最有效地激發和推動學生繼續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創新。
一、復習理念
在課程功能上樹立“全面發揮歷史教育功能”的理念,在課程學習上,樹立“學生主動學習”理念,在課程教學上,樹立“多元互動”理念。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
二、復習方法
(一)由于時間的原因,只能進行一輪復習,重點是專題史。適當的結合通史的復習。既要著眼于通史知識體系的構建,又要鞏固各時段的專題知識體系,兩者相互穿插、整合,從而理清歷史知識的縱橫聯系,建立起合理通達的學科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可通過適度補充階段特征等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歷史階段變化,把握人類文明演進進程;按照各專題要求,梳理單元知識,歸納理性認識,進一步鞏固落實專題知識。
1、專題史復習
(1)教材整合
現行高中歷史教材在課程結構上,以“模塊”+“專題”的形式,分為3個必修模塊和6個選修模塊。根據建構主義教學觀,教材整合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感,優化教學。根據教學需要,進行選修課程與選修課程整合、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的整合。
案例:必修一的“”、必修二的“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發展”、必修三的“”和選修中“亞洲覺醒的先驅”。
(2)史料教學
鑒于高考考查:①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②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③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④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高考主要通過史料的形式呈現出來,復習中要恰當的選用史料。選擇史料要緊扣教學重、難點,確保科學性,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的學科思維意識和能力。
案例:
天子受命于天,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雖謂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
上述資料體現董仲舒君權神授的思想美事召美類,惡事召惡類。類之相應起也,如馬鳴則馬應之;牛鳴則牛應之。帝王之將興,其美祥亦先見;其將亡也,妖孽亦先見。
以上資料,體現了董仲舒天人感應思想引用古籍原文,可增強歷史感,簡化、深化了教材內容。
(3)問題式教學
古語:“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則思解,需解則長新”。問題式教學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問題提出要科學,要針對教學重難點,要針對學生的層次,要以創造性發問為主。特別是開放探究性的問題。
(4)專題知識要點化、系統化,利于學生掌握。
案例: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變化
西周——世卿世祿
戰國、秦、漢初——軍功爵制
西漢——察舉制、征辟制
東漢末、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舉制
明、清——八股取士(科舉制)
發展規律:
①標準:由家世財產門第逐漸發展到才學,選拔標準趨向公開公平
②選官權:從地方收歸中央
③選擇方式:由舉薦評定授官到科舉考試,趨向嚴密、科學
(5)教學過程貫穿史觀解讀與運用。
如“現代化史觀”、“文明史觀”、“全球史觀”、“社會史觀”、“生態史觀”、“革命史觀”、“辯證唯物史觀”。包括史觀解讀、備考點撥、應用訓練。
2、通史體例復習
在復習必修模塊時,恰當的、增加通史復習,可使學生復習所學內容,掌握好階段特征。如:復習到必修三“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可簡潔的聯系前面所學的經濟史和政治史。
案例:
(二)聚焦社會熱點
把握近來高考關注熱點,與熱點相關的古今中外歷史事件融合在一起,結合時政,從歷史學科的角度解讀。
如:1、持續關注社會轉型問題2、重點關注民生問題3、特別關注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問題4、“海權”問題、“中美、中日”關系等。
(三)答題技巧
歷史高考分選擇題、材料解析題、開放探究題三種題型,要針對不同題型,包括題型解讀、解答技巧、應用訓練。
(四)訓練提升,驗證規范
教學內容:模擬訓練,講評分析,規范指導,狠抓落實。
教學要求: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情況,自組自編試題,堅決擯棄濫發成卷,浪費精力的做法。查缺補漏,加強針對性,使復習質量上一個新臺階。
(五)應試心理,戰術指導
1、考前心理、生理調整。
2、考前攻略。
【摘 要】目前,動漫產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動漫教育的發展也呈現星火燎原之勢。很多地區的中小學校紛紛開設了動漫課程,但由于大多數學校目前還沒有專業的動漫教師,大部分課程是由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和美術教師來承擔的。本文主要就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如何開展動漫課程的教學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動漫教學;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14)02-0050-03
動漫產業被稱為21世紀知識經濟的核心產業,是繼IT業后又一經濟增長點。當前,在日、美等發達國家,以人的創意為主要特征的動漫產業,其產值已經超過了鋼鐵、石油等傳統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如日本的動漫產業年營業額超過90億美元,生產量占全球的30%,是中國的30倍。
我國動漫產業近年來以40%的速度迅猛發展,造成了動漫設計人才的極端匱乏。中華英才網“職場人氣排行榜”顯示:動漫行業目前每年的人才缺口達30萬人以上。隨著動漫產業的崛起,傳統學校已滿足不了市場迅猛發展的需求。動漫培訓已成為目前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
為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校信息化教育水平,培養廣大青少年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和中央電化教育館于2007年組織并實施“中國國際動漫人才培養計劃”。在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普及動漫基礎知識,開展動漫教育的國際交流,培養動漫后備人才,為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奠定扎實基礎。
2009年,受中央電化教育館委托,我和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的特級教師李冬梅合作編寫了《初中動漫》和《小學動漫》兩冊教材,教材的內容主要圍繞flash二維動畫和定格動畫兩部分。兩冊教材均以動畫的制作流程為主線,小學教材相對中學教材較為容易。這兩冊教材于2010年7月正式由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并在湖北省、河南省、山東省、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山西晉中市、江蘇常州市、黑龍江大慶市、廣東省部分地區建立動漫實驗基地,全面推廣動漫課程。
經過幾年的實踐,目前全國各地開展動漫普及的方式多種多樣,從課時的安排上看,基本使用的是信息技術課和美術課,有的地區也將動漫課程列入學校的校本課程,承擔教學的教師基本上以信息技術教師和美術教師為主。
區別于信息技術教學,應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1. 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非單純的技能學習
我們國家的教育目前還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階段,高考和中考的存在,使得我們的基礎教育仍把知識的傳授作為課堂的主要目的,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這種教育模式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針對國內基礎教育的現狀,開設動漫課程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通過動漫課程促進學生文學、寫作、美術、音樂、通用技術等多學科的學習。
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合作意識為教學目標,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核心,也就是說,要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第一位。
最近,我在一些地區聽課發現,教師在講動漫課時還在以傳統的教學方式授課,把教學任務停留在掌握教材的知識點上,也就是把知識和技術的傳授放在第一位,忽視對學生的創造力的培養。這就背離了開設動漫課程的初衷。
2. 教學方式上體現培養學生創造力、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動漫產業是以人的創意為主要特征的產業,國產動畫相對落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盲目模仿,缺乏自己的創意。動漫課程的特殊性使其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優勢。因此,我們在編寫動漫教材時,一直把培養學生的創意作為重點來考慮,每節課的練習都在試圖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我們在教學時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作為教學的重點。教師不能期望學生的作品達到完美的專業水平,故而在評價學生作品時,要把著眼點放在作品的創意上,因為動漫作品的靈魂是它的創意。
如在教授Flash的初始課時,有些教師習慣把認識軟件的界面和介紹工具作為教學的重點,我卻喜歡把動畫的原理作為課程的重點,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動畫產生的原理后能夠根據動畫產生的原理進行創作。首先,我為學生呈現一本手翻書,讓學生看清這是一本每頁有著不同畫面的書,當我們快速翻動書頁時卻產生了動畫效果,讓學生談一談這是什么道理。然后,我告訴學生制作動畫依據的是人的視覺暫留現象。
其次,我讓學生討論一下:若想制作具有手翻書效果的動畫,應該注意哪幾個問題?學生經過討論得到兩個結論:一是畫面之間一定要有連續性;二是翻動書頁時要把握好速度。
再次,我引導學生打開Flash軟件,告訴學生這里的一幀其實就是一個畫面,翻動書頁時的速度在這里叫做幀頻(每秒播放的幀數)。
最后,我只介紹一個“刷子”工具,就讓學生開始創作了。
這樣,整節課都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知識的掌握是通過學生的思考、實踐得到的,而并非教師的灌輸,另外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做自己想做的動畫,而非盲目模仿。
根據實際揚長避短,靈活選擇相關教學內容
1. 選擇教學內容的原則
動漫課程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既包括傳統的二維動畫、Flash動畫、定格動畫、三維動畫等,也包括漫畫創作、數碼繪畫等。
目前,由于尚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所以各地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如學校目前的硬件條件和能夠用于動漫教學的資金、本地區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教師自身的條件等開設動漫課。一般來說,信息技術教師自身優勢在于熟悉計算機軟硬件,劣勢在于美術功底較差,對于學生創作過程中美術方面的指導往往力不從心。所以,我建議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從開展定格動畫上入手。尤其小學生本身繪畫水平就較低,同時Flash技術掌握起來也比較困難,而定格動畫繪制方面的內容相對少一些,創作門檻低,不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便可以直接上手制作。定格動畫的制作材料幾乎可以全部來自于生活,工具如螺絲、扳手、鉗子、刀子等,材料如泡沫塑料、鋁絲、醫用橡皮膏、各種布料等,甚至可以是外出郊游采集來的花草、生活當中無用的物品、二手市場中淘來的小玩意兒。
如果教師有一定的美術功底,就可以嘗試把漫畫創作引入課堂,有些教師的技術比較強,也可以將一些編程的內容加進來,教學生做一些動漫形式的小游戲;有些地區的硬件條件比較好,教師手繪能力強,可以購置數位板,開設數碼繪畫。
總之,在開設動漫課程時,我們可以根據本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學校的硬件環境、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師的專業素質來靈活選擇教學內容。
2. 課堂教學中可用于定格動畫創作的材料類型
上面提到的定格動畫較適合在各類中小學中開展和普及。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將較適合用于定格動畫課堂教學的材料歸納為以下三類。
(1)玩具類。各類玩具是非常好的制作定格動畫的材料,這種材料容易得到。其中,樂高玩具分為各種主題的套材,尤其人物的四肢和頭是可以自由活動的,比較適用于制作定格動畫。美中不足的是,樂高玩具的套材價格偏高。
(2)紙工類。使用各種紙張來制作定格動畫廉價、方便,可以最大程度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繪畫能力。學生既可以在紙上畫好圖形,剪下后拍成剪紙動畫,也可以用紙折成立體圖形,拍成立體效果的動畫。
(3)粘土類。使用粘土制作角色類人物定格動畫對學生動手能力要求最高。如果希望粘土捏成的角色能夠按關節活動,還可以讓學生用鋁絲制作骨架,然后為骨架上泥,這樣制作出的人偶可以實現更加豐富的動態效果。
采用分層教學,普及和提高兩條腿走路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要走普及和提高兩條路,也就是基礎知識的普及和拔尖人才的選拔,動漫教學也是一樣。
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的目的是向廣大學生普及動漫制作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為了滿足一些對動漫有熱情且有特殊才能的學生需要,我們可以采取課外活動或動漫社團的形式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如動畫社、漫畫社、COSPLAY社團等。
在中學,如果學生的自理能力強,也可以由學生自己組織活動,教師提供幫助。如果我們的教師在輔導學生時有一定困難,還可以聘請專業院校的教師進行定期的講座和培訓。
在開展動漫教學的同時,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
動漫是一門融合多學科知識的綜合課程,涵蓋信息技術、美術、攝影、文學、音樂、思想教育等內容。
在開展動漫教學時,我們可以從教學內容中選取相關知識點進行拓展,這樣既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讓學生對動漫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比如,2013年10月美國廣播公司(ABC)的一檔兒童討論節目中,一名兒童為美國政府停擺支招,稱要“殺光中國人”,這檔節目立即引起全球華人的不滿和憤怒。我在上課時把這件事講給學生,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同樣說出了過激的言詞,我把學生的議論總結以后,以《西游記》中四個主要人物的口吻編寫了一段數來寶,讓學生利用唐僧師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制作定格動畫《西游記之致美國廣播公司》。
孫悟空:美國小孩兒你太猖狂,放言把中國人殺光。
吉米是個大腦殘,胡言亂語亂搭腔。
膽敢到中國來撒野,打得你哭爹又喊娘。
豬八戒:美國小孩兒你別囂張,老豬我今天對你講——
借錢本是把你幫,你卻要當白眼兒狼。
爺爺我今天心情好,否則讓你見閻王。
沙和尚:美國小孩兒你太瘋狂,為何從小就當流氓?
勸你把野蠻來收斂,學學如何做人最應當。
唐僧: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我國本是禮儀邦,團結各國不逞強。
和平共處是國策,和諧發展不擴張。
奉勸美國ABC,今后莫要把人傷。
誠懇道歉求原諒,共同發展共富強。
這樣的教學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對學生進行了德育,可謂一舉兩得。
從動漫課的長期發展來看,我主張培養一批專業的動漫學科教師。這些動漫教師有可能是專業院校的畢業生,但絕大多數是從目前我們的信息技術和美術學科教師中產生的。懂教學是他們最大的優勢,當然最大的缺陷是在動漫專業知識方面,我想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們的教師是完全可以勝任的。
動漫產業是朝陽產業,動漫教學是新興的學科,不管將來動漫課程是列入國家級課程中,還是列入綜合實踐課程,抑或是部分內容納入到信息技術學科或美術學科。我想前景都是樂觀的。
讓我們為普及動漫知識、造就動漫人才共同努力吧!
參考文獻
賈否, 路盛章.動畫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
【摘 要】文章探索了生源層次較低的學校,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即時性評價的方式,嘗試通過刺激學生的外部學習需要,引發其內因的變化,從而達到有效激發其學習動機的效果,以檢驗課堂即時性評價的作用,并提出相應的建議,為學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課堂即時性評價;學習動機;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12-0004-03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增城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課題“鄉鎮高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與維持策略的研究”(編號:ZC2014L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問題提出
學習動機是指個體發動、維持其學習活動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標的強大動力。學習動機是學習過程的源動力,是引起學習活動的動力機制,是學習活動得以發動、維持、完成的重要條件,并由此影響學習活動及效果,直接制約學習的積極性。學習動機的激發,則是指通過適當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原有的學習動機從不活躍狀態轉變為活躍狀態。
增城市派潭中學生源位于廣州市第六生源組,學生的文化基礎比較薄弱,而且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機不強,導致學生的學業成績較落后,進而影響學校教學質量,不利于學校的持續發展。基于生源層次的知識現狀和學習動機現狀,只有通過一定的方式,由外及內地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扭轉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況,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通過多樣有效的方式刺激學生不活躍或沉寂的學習需要,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
二、課堂即時性評價的內涵及目的
課堂即時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方法、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即興點評的過程,主要起反饋、激勵、調控和導向的作用。
課堂即時評價主要目的是通過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等三維目標方面的發展。同時,采用鼓勵性評價,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熱度;在評價中給予適當的賞識性,認可、贊賞學生的行為表現,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并且通過對學生學習狀況關注和學習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反思、改進學習行為,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提升學生學業成績的效果。
三、研究對象、研究時間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1)2013級增城市派潭中學高二(1)班和高二(2)班,兩個班均為藝術班,(1)班30人,其中美術生21人,音樂生9人;(2)班31人,全部為美術生。兩個班學生身體健康,思想品德處于良好狀態。
(2)2013級增城市派潭中學高二(1)班為對照班,高二(2)班為實驗班。
2.研究時間: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
3.研究方法。
(1)實驗法:采用教學行動研究對照實驗法,實驗的重點在評價方法上,教師、學生和其他常規條件均不變,教學目標不變。
(2)歸納分析法:對課堂即時性評價的實驗效果進行歸納分析,提出合理建議,為加強課堂即時性評價的改革和推廣提供參考依據。
(3)統計法:對實驗前后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
4.實施途徑。
(1)問卷調查與資料收集。通過問卷明確了解學生對學科學習的動機以開展實驗前的學生學業成績情況。
(2)教與學程序處理。實驗前測試(前測)邛開展課堂即時性評價?邛實驗后測試(后測)。
(3)問卷調查與數據分析。實驗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通過實驗前后學生學業成績的變化,檢驗課堂即時性評價的效果。
(4)教與學流程:①在整個實驗階段,對照班按照常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②實驗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實行組長負責制,管理小組成員的學習。教師根據課堂即時性評價的要求進行教學干預:通過課前教師的情景預設,給學生提供討論、發言的機會,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準確度和學習態度分別賦分,并對課堂和課后的學習要求進行賦分,由老師和組長進行評分;同時,學生在每次測驗前,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與老師商定本次測試的目標分數,并依據實際分值與預測分值產生差距的體現獎懲。課堂及課后所得分值,每周進行公布,納入期末的學分認定及期末總評分;③在整個實驗階段,按照正常教學班進行,而且由同一教師授課。
四、結果與分析
1.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基本情況。
(1)學生期末考試情況對比,見表1。
(2)學生的學習動機分析,見表2。
(3)實驗前對學習成績情況和對學科認識的分析。從表1的數據可知,在實驗之前,實驗班級與對照班級的期末考試成績相差不大,對照班相比于實驗班略有優勢,但藝術班基礎不牢,與年級的平均水平有較大差距。從表2的數據可知,學生在對學科知識掌握難度、對學科學習興趣及造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等情況基本相同;在到校目的方面,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情況也基本一致。
2.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比較分析。
通過表3、4、5的數據顯示,采用課堂即時性評價的實驗班在試驗后的多次考試中,成績有較大的提高,尤其是第二卷的得分明顯比對照班進步大,與年級的差距明顯縮小,體現課堂即時性評價的作用。
通過實驗前測(表2)與實驗后測(表6)的對比,發現實驗班在學習動機方面有了比較大的改變,特別是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得到很大的提高;將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更多地歸結為課程知識,而不是歸因為主觀因素;學習的目的進一步得到加強。上述的調查結果表明,采用課堂即時性評價后,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外因的引導下引發其內因的不斷變化,這正體現了課堂即時性評價的效果。
五、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課堂即時性評價改變了過去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它通過教師課前設置的各種情境,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與同伴學習交流的機會;而且通過教師的即時性評價,感受到教師與同伴的鼓勵,加上教師的點撥,學生的學習需要得到有效激發。
(2)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尊重是雙方的,在一些課堂里面,出現師生關系惡劣的情況,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難以堅持,甚至“罷課”,造成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尊重二字。課堂即時性評價要求教師在語言的運用上以鼓勵為主,學生感受的是教師溫暖、和善的目光,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學生同樣也會感受到教師的付出而尊重教師,課堂的氛圍就會和諧,教與學的過程就會流暢。
(3)有利于體現評價的公平、公正。評價是否有效、能否繼續進行,基于學生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是否體驗評價的公正、公平。課堂即時性評價在操作中,采用隨機提問、針對性提問等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教學,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在某種意義上講,機會是均等的;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后的評價都進行公布,減少教師在評價中的感情因素,讓學生從中感到教師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4)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在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時候,由于課堂即時性評價的作用,其學習的熱情高漲,學習動機由外到內得到有效的激發,學習由原來的被動向主動轉變,學習效率得以加強,學生的學業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2.建議。
(1)做好評價前的準備工作。實行課堂即時性評價并不是課堂的隨意評價,在進行評價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要制定評價的方案,并讓學生參與方案的制定,通過師生協商達成共識;其次,教師在評價前要準確把握授課內容,有選擇地設計評價的方法;最后,創設評價的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2)注意評價時的語言、形體運用和知識點撥。課堂即時性評價更多的是采用語言進行即時評價,所以在評價時,所使用的語言要以人為本、以鼓勵為主,以商量的口吻引導學生,不應出現粗暴打斷學生回答、不耐煩等表情。另外,在評價過程中除進行簡單的語言點撥外,還應結合設計的情境,給予學生適當的知識呈現,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3)遵循個性與共性的評價差異。受成長環境、智力因素、學習動機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存在知識水平的個性差異,但在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案方面又是共性的,所以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設置問題的應有一定的梯度,而且評價對象要有一定的指向性,特別要讓中下層的學生有表現的機會,使其體驗成功,體驗自身在課堂中存在的價值。
(4)堅持公開透明、有效的原則。現在很多高中生不在乎父母、老師的看法,但卻非常渴望得到同齡人的認同和肯定,這是由高中生年齡特征決定的。在課堂即時性評價的操作上,除了在課堂上給予語言評價外,還應將評價賦予一定的分值,定期進行公布,讓學生感受自己的進步;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可以將課堂、課后的評價賦分累加形成期末總評和學分認定的參考依據,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即時性評價的積極性和評價的效度。
參考文獻:
[1]馬偉.倡導發展性課堂即時評價[J].新課程研究,2009,(1).
[2]宋慧.讓即時性評價成為課堂的亮點[J].天津教育,2010,(9).
[3]王玲.淺談課堂教學即時性評價[J].教育教學論壇,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