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光伏產業鏈發展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光伏產業;現狀;問題;戰略
1前言
近些年來,我國的光伏產業經歷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在2007年,光伏產業主要是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在很多的關鍵生產技術裝備上的研究都取得了非常令人鼓舞的進展。但是,我國的光伏產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引起了高度的關注和激烈的爭議,主要包括:不是特別協調的產業鏈結構、生產過程中導致的國內的高能耗、全球技術的競爭、光伏發電的商業化前景等。這些問題都備受人們的爭議,同時也是推動我國光伏產業利用的重大課題。
2.1在光伏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當中,中國的中下游的優勢要強于上游
從整體上來看,國內的很多企業進入的是后端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生產環節,但是像晶體硅這類型的主要材料則掌握在發達國家的手中。中國在多晶硅的環節上并沒有什么優勢,在建設的多晶硅廠中主要是采用西門子改良的工藝,成本比較高,污染較為嚴重。而下游的電池封裝產業的發展最為成熟,具有明顯的優勢。
2.2競爭較為激烈
因為競爭的激烈,產品的價格下降的趨勢會比較快,自從2009年供給超越需求,規模比較小的企業將被并購或者倒閉,存在的企業也將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2.3光伏產業面臨著局部調整
光伏產業鏈主要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和應用系統五個環節。一般來講,上游是硅料、硅片的環節;中游是電池片和電池組件環節;下游是應用系統等環節。隨著上游的利潤長期處于低水平,企業將會越來越多的將中心投向下游。上游廠商及其風險投資將會加大太陽能電池片及其應用系統的資金投入,從而導致產業化趨勢加強。
2.4技術逐漸的趨于多元化
當前薄膜太陽電池技術已經逐漸的成為光伏領域的熱點,在未來的兩年里,薄膜技術的進步和轉換率的提高,將逐漸的凸顯薄膜太陽能的優勢。受到硅材料的限制,各個較大的廠商已經逐漸轉向投產薄膜技術,這都促進了薄膜技術的成熟。
3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全球產業鏈上的“依附性發展格局”
在我國全球化的背景下,產業活動主要是基于全球化產業鏈的垂直分離使價值創造活動成為跨越地理空間、不同區域內的多個企業共同完成。同時,中國的光伏產業也逐漸的嵌入到了全球光伏產業鏈當中。但是從國內光伏產業鏈內部發展的情況來看,中國的企業大多是處于光伏產業鏈的最末端的環節,在多晶硅的生產上處于一個落后的狀況,特別是在循環工藝的控制上,仍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太陽能光伏技術的整體水平并不是很高,核心技術基本上都是依賴于國外。
3.2產業與市場倒掛
近些年來,我國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飛速的發展,成為全球第一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大國,與中國巨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能力相比,中國的太陽能需求確是比較緩慢的,與生產大國的地位相差較遠。目前我國的大多數的依靠消耗能源制造的太陽能電池主要是應用于出口,與國外需求相比,國內的應用較少,內需嚴重的不足。可見,中國的光伏產業主要是一個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的產業,原料和市場主要是在國外,產業和市場的倒掛現象較為嚴重。
3.3環境污染較為嚴重
在我國,主要是以金屬硅生產出口為主。金屬硅的生產處于冶金產業,在生產的過程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氣體及其廢渣等對于環境具有很大的影響。而我國因為政策和意識等方面的原因,并沒有對此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采用改良西門子法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四氯化硅以及其他的物質都排放掉,也是造成太陽能光伏產業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這些與低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的循環經濟的模式相差的較遠。
3.4原料及其廢棄物不能夠重復利用
我國的硅企業是單一的進行生產,只是為生產太陽能用硅而進行生產,國外生產多晶硅的企業一般是從事符合的化工生產。假如能夠將循環經濟中的工業生態園區模式應用到我國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當中,形成相互利益轉化,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3.5政策不夠完善,技術不夠成熟
光伏發電的配套技術現如今還不是很成熟,生產出來的產品可靠性低,基本上是依賴于進口;獨立系統中的蓄電池技術還沒有過關,并且壽命比較低。雖然鼓勵光伏發展的政策已經出臺,但是并沒有相關的可操作性措施能夠與之配套。所以,怎么樣才能夠將循環經濟的理論應用到太陽能光伏產業生產鏈當中,使太陽能利用不僅在使用的過程中,同時在生產的過程中更好的實現效率的最大化,實現環保的要求。
4我國光伏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對策
4.1以整體為對象,以長遠的發展進行宏觀調控
在推行產業循環改造的過程當中,需要特別注重企業間的信任機制的管理。企業之間的信任機制能夠強化光伏產業及其企業之間的一體化物質和能量的共生關系,從而更好的實現光伏產業網絡成員之間的信息共享。以上是提高生態效率和實現工業生態化的非常重要的步驟。信任機制的建立同時需要依靠于企業之間的合作,這里包括企業與企業之間在心理上的契合、開發者的管理等,這些都對于企業的合理制度的安排起到重大的作用,這也是環境管理創新的必然性選擇。
4.2堅持技術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當前來講,光伏產業鏈的發展還不是很平衡,科研實力和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與國外相比還是比較落后的。加強光伏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就需要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未來的市場主要體現的是產品的成本和品質,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中國應該建立高水準的技術研究中心,使之成為促進光伏產業技術進步的平臺。
4.3加大政策扶持,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在2009年,財政部推出的補貼政策主要標志著中國光伏產業將逐漸的補位。中國的光伏產業的大門已經開啟,并且有望在政策的推動下像發達國家一樣進入到快速的發展階段,中國有望形成生產強國和消費大國。在今后,中國應該在包括科技攻關、融資服務、人才開發和物流等政策的扶持下,為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曾勝,劉朝明.我國能源消費與GDP增長的比例關系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9,(2).
[2]王茂洋,王林.構建光伏產業生態網絡的思考[J].經濟問題探索,2009,(10).
關鍵詞:光伏產業;價值鏈管理;價值增值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和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許多新能源被大力推廣起來,其中具有安全清潔、廣泛分布優點的太陽能倍受關注。我國將光伏產業確定為戰略型新興產業,這對于解決國內日益嚴重的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和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由于目前主要的硅材料提純、生產設備的核心技術和產品終端市場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為解決國內存在著產業鏈失衡、企業高負債經營等問題,針對光伏產業價值鏈管理內各個價值鏈環節進行優化和改善,使得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光伏產業價值鏈管理是以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增值活動為基礎,一般可以劃分為三部分,上游主要是提煉硅材料和生產硅片,作為產業價值鏈的起始環節;中游主要為太陽能電池制造和光伏組件生產;下游主要為光伏產品生產和光伏發電系統,終端產品的最終價值在這里實現,各環節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
一、太陽能光伏產業價值鏈存在的問題
(一)價值鏈流轉過程較快,但新價值創造能力較弱
1.上游硅材料提純效益低,增值空間小
上游硅材料提純技術含量要求較高,且投資規模與能源耗用量都很大,生產周期也很長。我國多晶硅生產工藝落后,不僅消耗了大量的能源還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同時國內眾多的多晶硅材料廠商整體生產成本較高,無法滿足國內的生產需要,甚至導致國內部分企業開工率不足的情況。
2.中游產品產能過剩,利潤微薄
我國在太陽能電池生產上取得了碩大的成績,由于簡單的勞動密集型生產,投資規模較小、效益相對較高,許多企業紛紛進入該環節。當市場需求遠遠跟不上市場供給時,就會出現嚴重的存貨滯銷問題,因而企業為生存紛紛通過惡性價格戰來維持發展。
3.下游產品的終端市場結構過于單一
我國當前電力部門沒有正式接受光伏發電上網,加上國內的太陽能應用水平有限,出現了發電成本和裝機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導致在國內的應用無法推廣開來。中國的光伏產品有95%都銷往國外,出口量的年均增長速度都達到40%以上,國內的市場份額占比很小。過于單一的市場結構很容易使產業陷入困境,這種局面沒有改善的話,還將影響到上游材料和中游產品生產的進行。
(二)企業價值鏈管理不系統,財務狀況不佳
國內有很多光伏企業直接進入中游產業。前期又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且技術升級很快,每次都要支出大筆資金來改進整條生產線,這樣企業很容易進入高負債運營的狀態。隨著債務越來越多,資金鏈越拉越長,使得資金鏈變得異常脆弱。一旦市場供求發生惡化,就會形成產能利用率過低,高額負債最終會將企業拖入破產泥潭。
二、太陽能光伏產業價值鏈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自主核心技術,光伏產業鏈發展失衡
我國的光伏產業鏈的發展很不平衡。上游硅材料的缺口較大且對外依存度大;中游太陽能電池制造、光伏組件的產能嚴重過剩;下游產品終端市場對外依存度大。這是由于我國的產業戰略并沒有充分布局到終端環節,造成了這種我國整個光伏產業鏈“上下游空缺,中游虛胖”的產業結構特征。
我國光伏產業使用的多晶硅有一半以上是從國外進口的,且生產設備大多是從國外進口,高額的設備進口費用約占企業設備總費用的八成左右。多晶硅材料的供應不足還會導致企業開工率低。以上問題都是因為缺乏自主核心技術。
(二)國際市場環境惡化,整個產業陷入低迷
光伏行業當前在技術上還不夠成熟,需要依靠國家政策鼓勵和支持。受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和歐債危機的影響,歐美各國開始縮緊開支,削減對清潔能源的補貼,使得中國光伏企業的出口訂單銳減。此后,美國有幾家太陽能公司指控中國光伏產品的低價競爭,要求政府對中國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加以限制,并征收超過100%的反傾銷關稅。最后,迫使中國光伏企業退出美國市場。在這樣國際市場環境惡化的情況下,何況中國光伏企業處在低端的產業鏈發展環節,更加顯得十分被動。
(三)政府越位干涉和銀行對行業風險防范意識弱
太陽能光伏產業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在各種“新興產業、GDP高增長、地方稅收、鮮明政績”多重光環的包圍下,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和銀行財力的支持。地方政府在項目審批、用地、稅收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扶植本地光伏企業。商業銀行在光伏熱潮影響下,熱情放寬優惠政策,因此在所欠貸款里很大一部分是無抵押貸款,這也造成了企業自身資產負債率過高的財務風險。
三、太陽能光伏產業價值鏈管理建議
(一)加強技術創新,整合產業價值鏈
光伏產業價值鏈的各個價值鏈環節之間都是相互依存的,要實現光伏產業價值鏈的系統發展,就需要資源的整合協調。以行業的龍頭企業為重心,與產業價值鏈上的其他企業形成信息和資源共享;處于領導地位的企業可根據市場需求的實際情況對上游企業生產產品;產品的整合要以實際需求來生產產品,共同努力提升技術和提高價值含量,實現各環節價值增值的目標。
引進技術,重視技術的自主創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在國外建立研究機構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加速高新技術的國際化進程。
(二)發展多元化的光伏產品銷售市場
可以將光伏發電列為城鎮建筑中節能減排的首要措施,嘗試將光伏發電引入城鎮化前期的電力供應規劃系統中,加強智能電網技術的研發,推動電站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在擴大產品的銷售市場的同時,也要借助政府部門的權力以加強其監管力度。
(三)創建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加強銀行信貸風險管理
各地政府應該通過政策扶持和經濟支持來啟動國內光伏市場,緩解產能過剩壓力;引導光伏企業向系統集成領域拓展,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支持各種穩健型資金進入光伏電站的投資領域,為光伏企業電站開拓進行融資,創建新的商業投資模式。
另外一方面,商業銀行需要加強信貸風險的管理。銀行要將影響行業發展的相關指標歸入信貸風險管理評價體系中,完善對企業財務指標的評價和其他方面的指標分析,有針對性地將風險提示出來。適時把握好信貸退出的最佳時機。還要警惕對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投放力度,盡量綜合使用調整貸款期限、變更抵押擔保方式等手段,將信貸風險降到最低。
結論
總的來說,我國光伏產業在短短幾年里經歷了從輝煌到低谷的轉變。面對當前存在國際市場環境惡化、國內產業鏈發展失衡及缺乏自主核心技術等問題,應提高自主核心競爭力,發展多元化的光伏產品銷售市場,創建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最終達到達到提高整體產業價值增值力和產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哲彰.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窘境與反思[J].產業經濟,2013,06.
[2]張路陽,石正方.基于價值鏈理論的我國光伏產業動態演進分析[J].廈門大學學報,2013,(2).58-64.
[3]王信茂,從無錫尚德的破產思考我國光伏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J].中國能源,2013.(6).12-16.
關鍵詞:光伏產業現狀 光伏專業 專業建設
一、全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2012年以來,光伏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繼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光伏)電池板征收懲罰性關稅后,歐盟又著手對華光伏產品實施反傾銷調查,加上原先的投資過大、產能過剩且無序競爭,光伏產業進入了“寒冬”。針對光伏產業的困境,2012年以來,國家的產業政策也發生相關調整,由出口為主改為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電站,促進國內需求。國家多次完善光伏發電扶持政策,加大對終端環節支持力度。2013年7月,國務院又出臺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八條意見”,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出臺配套措施。2014年1月國家能源局給出的《2014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提出,打造中國能源“升級版”,提到新增光伏裝機10GW。我國政府采用整合光伏產業資源、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來增強行業凝聚力,擴大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
二、江蘇光伏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江蘇省配合國家政策出臺了多項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鼓勵政策,如《江蘇省新能源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江蘇省光伏發電推進意見》《繼續扶持光伏發電政策意見》等,新一輪光伏發電扶持政策的出臺將有效刺激國內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促進本土光伏發電站的建設進度,從而轉變光伏生產企業依賴于出口生存的現狀。本省還組建了江蘇省光伏產業協會,成立了中國光伏產業聯盟。
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已明確將新能源產業列為全省六大戰略型新興產業之首。太陽能光伏產業居江蘇省十大重點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之首。目前,本省太陽能光伏產業規模大約占全國的60%,占全球的30%左右,總產值超過1500億元。全省擁有太陽能光伏企業600多家,從業人員約12萬人,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江蘇省光伏產業蘇南、蘇中、蘇北光伏企業競相發展,蘇州、無錫、南京、常州、南通、徐州等區域發展尤為迅猛。產業鏈上中下游齊頭并進,太陽能電池產量與產能呈幾何級數增長,吸聚了光伏產業鏈上游和下游的關聯企業,形成產業集群。
根據江蘇省最新發展規劃,未來5年將大力發展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產業鏈技術與裝備,薄膜電池關鍵技術及大規模生產線,大型并網光伏電站、區域建筑光伏和光伏微網系統關鍵技術及裝備;支持單晶硅和多晶硅等關鍵材料產業的發展,提高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組件的生產水平;支持以太陽能為能源的各類產品研發,擴大其應用領域。同時,培育龍頭企業,優化產業布局,發展配套產業,加快產業化進程,完善產業鏈,推動光伏產業在更高層次上發展壯大。江蘇省光伏產業發展面臨著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和機遇,將帶動和促進江蘇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三、光伏產業人才培養現狀
太陽能光伏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新興產業,光伏產業的發展導致人才需求量的劇增。而光伏產業發展歷史短暫,國內外光伏產業生產、管理、研發的各層次人才緊缺,光伏發電專業人才儲備相當少,從事光伏行業的技術人員大都從化工、電子、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等相關行業經過二次培訓后從業上崗,在技術層面上來講,這些轉型人員在進入光伏企業后,仍需要較長時間的技術磨合期、技術成長期及技術成熟期。
光伏產業一線技術人才更是嚴重不足。目前全國l200多所高職院校中,真正開設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專業的不超過30家,江蘇省不足10家,難以滿足太陽能光伏產業一線技術人才的需求,因而高職院校在光伏專業設置和專業人才培養上遠遠落后于產業的發展。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國光伏行業急需大量專業學習和研究光伏科學與技術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四、光伏專業建設重點
江蘇各高職院校以光伏技術專業緊缺型人才的培養為任務,以加強與企業緊密合作為手段,以提升專業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能力為總體目標,力爭將本專業方向建設成江蘇高職院校骨干示范專業方向。
光伏建設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構建光伏發電技術及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暨“崗位主導、德能并重、產教結合、學做一體”;完善課程體系,進一步完善核心課程、課程改革、教學資源方面的建設。
2.創新光伏發電技術及應用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和培養機制,建立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混編型”的師資隊伍;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建設,建立廣泛的校企合作理事會,形成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3.加強教學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借助政府、企業、學院三方力量共建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探索“校中廠”“廠中校”模式的工學結合教學與實訓形式,新建和完善一批校內專業實訓室。
4.建立網絡數字化教學平臺,實現虛擬教學、遠程教學的目標。
5.服務江蘇光伏產業,輻射長三角,以合作企業為主體, 積極開展企業員工培訓、學歷晉升方面的教學活動,共同申報課題,積極參與企業的新產品開發,擴大學院在光伏行業的影響力,積極開展各類技術服務。
6.與企業合作建立第三方評價機構及評價管理制度長效機制,明確評價指標。引入第三方評價,指導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企業的新產品開發,擴大學院在光伏行業的影響力,積極開展各類技術服務;與企業合作建立第三方評價機構及評價管理制度長效機制,明確評價指標;引入第三方評價,指導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形成良性循環。
江蘇各高職院校應抓住有利時機,依托江蘇光伏產業集團優勢,增設光伏專業,根據實際情況,為培養多層次的光伏專業人才,拓寬高校學生就業面,促進光伏產業和人才的培養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結合地方產業發展建設高職專業――對江西高職院校太陽能光伏專業建設的思考[J].教材建設,2011(21).
[2]李文萱.高職院校光伏專業建設的探索[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
[3]安霞.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現狀研究――以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尚德光伏學院為例[J].價值工程,2010(29):35.
[4]田擁軍,羅先進,文其知.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光伏發電及應用專業建設探析[J].職業時空,2011(5).
作者簡介:
關鍵詞:光伏產業 全面質量管理 新能源 產業升級
中圖號】:F426.6;F273.2
我國光伏行業由產業大爆發到低迷似乎在產業發展之初已經埋下了“地雷”,產業大多集中在資金、技術門檻較低的產業鏈中下游環節(硅片、電池片、組件),產業擴張速度遠大于技術更新速度,產品質量長期處于無標準狀態,包括原材料進料控制環節、關鍵輔助材料的進料控制、生產過程質量監控、成品檢驗環節等等都無統一控制標準,甚至有些中小企業質量管理體系還不健全,缺乏系統的有效的管理體系,質量管理人員大多都是有生產人員兼任,缺乏系統質量管理知識,缺乏質量管理意識,這是制約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全面質量管理就是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旨在通過使顧客和所有相關方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一種管理途徑,將全面質量管理運用到光伏企業質量管理的實踐中,將有助于提升全員的質量意識,降低影響產品質量的隱患。本文將結合光伏產業的現狀,對制約光伏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和實踐,對光伏產業現狀進行深層次分析和探討,全面質量管理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將會助推光伏產業在現階段集體低迷階段尋求一種新的突破,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業由不規范走向規范的必要手段。
1 光伏產業現狀
以硅材料的應用開發形成的產業鏈條稱之為光伏產業,光伏產業鏈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系統5個環節。
上游產業為硅料、硅片環節;中游產業為電池片、電池組件環節;下游產業為應用系統環節[3]。
光伏產業目前主要問題是光電轉換效率的瓶頸,影響轉換效率的因素是個復雜和綜合的因素,硅片生產原材料中金屬雜質含量的控制,原材料生產環節的環境,硅片成品質量的控制,電池工藝,組件封裝所使用原輔材料都是質量管理的重點,都是影響光電轉換效率及光伏產品壽命的關鍵因素。而目前由于質量管理體系的不完善,各個環節的控制都有待加強。
2011年下半年,受歐債危機及美歐雙方的影響,光伏行業出現前所未有的危機,企業紛紛出現減產,甚至倒閉的浪潮。
光伏產業除了面臨外部市場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外,自身也存在方方面面問題,前幾年各企業在紛紛抓住歐洲光伏市場,大搞企業規模擴張,產量至上的同時,卻忽略了企業自身技術更新,新產品研發投入相對較少,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的問題,曾經一度行業內出現“擁硅為王”的局面,無論產品質量如何,只要有硅料就能賺錢的局面,原材料進料檢驗形同虛設,企業只是單純忙于應付訂單,質量控制完全處于失控狀態。
2 全面質量管理在光伏產業發展中作用
2.1 全面質量管理在光伏企業中的應用
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是通過對產品、服務、人員、過程和環境的持續改進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開展全面質量管理是企業或各類組織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的有效途徑。
上游多晶硅企業,由于其技術多半來自與國外,中下游需求量的巨大缺口,使得企業無暇顧及質量管理環節,諸多產品質量糾紛頻發,中下游客戶投訴較多,而且終端出現較多低效產品。因此引入全面管理,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質量管理在各生產環節、質量監控環節的有效貫徹,把全面質量管理在其他行業的經驗借鑒到光伏企業中,人人參與企業管理,人人加強質量意識,并有效貫徹,才能有效降低下游企業的風險,降低本企業成本,增加自身競爭力。
處于產業鏈中游的單晶硅片、鑄造多晶硅片、電池及組件生產企業,對于原材料的控制,包括合格供應商的評定,在光伏市場好的時機,只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搶市場上,企業在質量管理及質量控制上有時會流于形式,在質量管理中明顯存在以下誤區。
(1)基層管理者或一線員工對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認識僅停留在很膚淺層次,存在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與質量體系無關,而且質量管理屬于品質管理部門的事的誤區。
(2)有些企業在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過程中太過沉迷于理念,以宗教般的狂熱去培植它,而不注意創造成果。如過多地將精力投放在產品質量、成本控制、員工培訓和改進過程上,而不是關注如何提高顧客滿意程度、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占有率上,沒有以產品的市場和顧客接受程度作為質量管理的標準,而是盲目追求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在過程和形式。
(3)光伏企業由于屬于新興行業,生產、技術、研發、質量管理各部門對于質量管理存在各司其職,對于產品質量問題存在相互推諉,各掃門前雪的現象。
(4)全面質量管理雖已在各部門 ,各個環節建立,單個部門各環節對于全面質量管理還存在理解上及應用上的偏差。
另外由于缺乏對上下游產品的了解,沒有從本質上去深入研究造成電池片低少數載流子壽命、低轉換效率、高光衰減等質量問題的根本原因,首先表現為無法有效對上游原材料進行控制,究其原因固然有檢測手段、檢測人員的因素、檢測方法不完善,無標準可依的因素,但根本性問題還是缺乏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缺乏有效貫徹質量管理體系的意識和手段。因此到了下游光伏電站建設階段,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都由點積累起來形成線和面,集中凸顯出來,但是一旦電站建設完畢,再去考慮原材料質量的問題,已經于事無補,所以光伏產業各環節各鏈條的質量控制都至關重要。
2.2 全面質量管理促使光伏產業升級
光伏產品質量問題,尤其是光電轉效率及壽命問題,屬于光伏產品的核心問題,是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光伏產業鏈中的每個控制環節不健全不完善,都會為光伏產品的光電轉效率及壽命存在直接或潛在影響,在生產和質量控制的每個環節都要做到零差錯,從這點來講,全面質量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面質量管理是指一個組織開展以質量為中心,以本組織全體成員參與為基礎的一種管理方式。它的目標是通過顧客滿意和該組織全體成員和社會受益,以達到長遠成功。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本質是全員參與,全員獲益,因此引入到新興的光伏產業中,更能規范光伏企業發展的盲目性,更能提升整個產業鏈產品的檔次,從原材料開始控制,而且全產業鏈從業人員達成統一的質量控制目標,以最終建設高質量,高光電轉效率,高壽命的光伏發電系統為信念,就會在原料采購、產品生產、出廠檢驗各個環節各司其職,嚴格遵守質量管理體系規則,最終促使光伏產業持續升級,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新能源產業 光伏 風電 骨干企業 創新平臺
一、產業規模情況
新能源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江蘇新能源發展快速,規模不斷壯大,技術創新水平不斷提高。2012年,新能源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120.55億元,占高新技術產業的6.93%,同比下降23.88%。2011年,全省光伏企業600多家,從業人員12萬人,無錫尚德、蘇州阿特斯、南通林洋新能源等8家企業在境外成功上市,銷售排名全球前20強中有5家。初步構建了多晶硅―單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系統的完整產業鏈。2011年全省光伏產業實現產值2739.70億元,同比增長53.23%,產能占全國的1/4,晶硅電池產量占全國的55%以上。受美國“雙反”和歐盟反傾銷的影響,2012年前10月,江蘇光伏產業實現總產值1800億元,同比下降28%。無錫尚德自主研發的冥王星(Pluto)單晶硅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19%,居世界第一;徐州中能多晶硅生產成本降到了國際領先的25美元/公斤;光伏產業核心裝備氣相沉積設備、高溫擴散爐等實現自主制造,國產化率已達70%。風電產業已構建起從關鍵配套件到兆瓦級整機的完整產業鏈,華銳、金風、東氣等國內前十整機廠商均落戶江蘇。2011年實現產值840.60億元,同比增長16.91%,葉片、齒輪箱、輪轂等關鍵部件均占全國市場的50%以上。
二、區域分布情況
光伏產業是江蘇新能源產業的主導產業,主要分布在無錫、常州、蘇州等地區,蘇北光伏產業整體尚在起步階段,主要分布在徐州、連云港地區,以多晶硅及硅制品等原材料生產為主。其中江蘇泰州新能源產業園被認定為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以中盛光電、匯能科技、璞瑞電池為龍頭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技術領先、產能巨大,是全國同行的佼佼者。
江蘇既是風能資源大省,也是風電裝備制造強省,江蘇的風電產業發展,在全國已處于較為領先的地位。全省風電裝備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南京、常州、南通、鹽城等地,并形成了產業集聚態勢,現已建成南京的江寧風電產業園,常州的溧陽風電產業園、武進風電產業園,無錫的風電產業科技園,南通的百萬千瓦級海上風力發電基地、如東建設“長三角”風電設備產業園,鹽城的大豐江蘇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金風產業園、華銳風電產業園等。
作為全國發展生物質能利用的主要省份,江蘇秸稈發電主要在蘇北產糧豐富地區,宿遷、射陽、如東、洪澤等地。江蘇核電建設正進入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蘇核科技、江蘇神通、上上電纜已成為國家重要的核電配套生產企業,其中江蘇最大核能科技產業園落戶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
三、骨干企業情況
太陽能光伏產業是江蘇率先發展壯大起來的新能源產業,現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從多晶硅原料生產到終端的光伏電站建設,江蘇的光伏企業都有涉足,國內眾多知名的光伏領軍企業也都集中在江蘇,有8家光伏企業在境外上市,5家企業銷售排名全球前10強,占全國總產值規模的2/3,是我國光伏產業第一大省。目前涌現出了尚德太陽能、天合光能、保利協鑫、林洋新能源、蘇州CSI阿特斯、徐州中能等一批重要的龍頭骨干企業,對整個產業的發展起到了較強的帶動和支撐作用。世界太陽能電池產量前15位的電池制造商中,中國大陸占了6家,江蘇企業就有5家,其中尚德太陽能為多晶硅電池的世界第一大生產商。徐州中能、揚子順大、常州天合為代表的硅料企業,確立了硅料生產環節上的技術領先地位,不僅具備成熟的尾氣處理工藝,而且實現了閉環生產和物料循環利用,生產技術領先于國內市場,生產成本在國內同類型企業中處于較低水平。
2011年以來美國對我國光伏產品實行“雙反”、歐盟實行反傾銷,行業產能階段性過剩、結構性失衡等多重挑戰,江蘇的光伏企業經營困難,負債普遍嚴重,有近半數企業處于停產狀態,省內幾家主要光伏上市企業總負債超過600億元,平均負債率在70%以上,其中無錫尚德已宣布破產,下一步江蘇將堅持利用市場機制,鼓勵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引導資源和發展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形成少數幾個綜合能耗低、物料消耗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多晶硅制造企業,若干個研發能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優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光伏電池制造企業。江蘇光伏產業龍頭企業尚德、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等都將面臨整合。
江蘇風電產業鏈齊全,形成了一定的集群優勢,具備了一定規模和水平的風電機組制造能力、關鍵零部件制造能力、風電機組配套能力。江蘇風電裝備產業集中力量培育本土風電龍頭企業,打造出了南京高齒、江陰吉鑫、江陰遠景能源、連云港中復連眾等行業領軍企業。同時千里海岸線優質風場資源也吸引了國內風電整機巨頭華銳風電、新疆金風、國電聯合動力等會聚江蘇,共謀發展。全國排名前5位的風電整機制造商均在江蘇建立生產基地。
四、創新資源情況
江蘇在新能源領域,以大學、科研機構、工程技術中心、企業院士工作站為依托的創新平臺已初步形成,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基本形成了從研發到產業化的技術創新體系。目前江蘇新能源領域在東大、中國礦業大學等擁有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江蘇省(春蘭)清潔能源研究院、江蘇省(尚德)光伏技術研究院、江蘇省(新譽)風電裝備技術研究院、江蘇省(中圣)工業節能技術研究院、江蘇省(華銳)海上風電研究院5家企業研究院,形成了千億級的泰州國家新能源產業園、江蘇張家港新能源產業園、南京江寧新能源產業園、江蘇國信(楚州)工業園等產業園,此外還有13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0個企業院士工作站、13家專業技術服務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
目前江蘇新能源產業以風力發電裝備、光伏發電設備、核電裝備和生物質能利用裝備為主,光伏產業擁有290多家相互配套的特色企業,從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集成系統設備,到光伏應用產品,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風電產業擁有60多家風電成套機組和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基本形成了以風電機組為龍頭、關鍵零部件為支撐的產業鏈。
五、重大成果情況
在基礎研究領域,2009―2011年,江蘇在新能源領域共承擔973項目4項。其中由東南大學完成的“生物質高值化利用過程中節能與CO2利用和減排”項目,實現生物質高值化利用過程的節能減排。
在應用研究領域,2009―2011年,江蘇在新能源領域共承擔國家863項目10項。其中由東南大學完成的“鉀基吸收劑干法脫除燃煤煙氣CO2技術研究”項目,研究了脫碳反應及吸收劑失效的規律和機理,掌握了高活性鉀基吸收劑的研制,初步開發出燃煤電廠CO2脫除技術。由河海大學完成的“潮汐流發電高效雙向葉輪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建立了水平式潮汐流能量轉換裝置的模型試驗裝置和方法,研發的潮汐流能量轉換裝置功率為1-3kW,效率為25%~30%。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完成的“管道式連續催化甲酯化制備生物柴油新技術”項目,開發并完成連續催化甲酯化反應制備生物柴油的新工藝及裝置,可連續運行時間100小時以上,油脂轉化率達99%,油收率≥98%,催化劑使用壽命≥1500小時,生產成本比傳統生產生物柴油下降15%。2009―2011年,江蘇在新能源領域的支撐項目共5項,其中由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完成的“風電場控制技術研究及控制系統開發”項目,提出了用于變速恒頻風電機組風電場的無功電壓控制技術,并研制了風電場無功電壓控制系統,設計了風電場無功電壓控制軟件結構并開發了相應的軟件模塊。由江蘇新譽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風電機組整機設計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示范”項目,完成了大型風電機組有效風速軟測量技術研究、風電機組仿真模型的聯調和仿真模型與現場實際數據的對比校正,建設了風力發電機組集成仿真設計平臺和關鍵部件CADCAM系統。
在重大成果領域,由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完成的項目“基于高效率低成本光伏發電技術的創新平臺建設”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成為國內光伏行業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級科技獎勵。該項目以省科技廳支持建設的江蘇省(尚德)光伏技術研究院為依托,攻克了高效低成本P型太陽電池技術與關鍵設備研發及產業化等技術難題,轉換率達到19%。居國際領先水平。
六、關鍵技術情況
江蘇光伏產業發展迅速,技術創新水平快速提高,已掌握了一批核心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重要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近100項,創造多項世界“第一”,填補多個國內“空白”。到2010年10月份,江蘇在太陽能電池方面獲得的中國專利547項,占全國比重約13%,其中發明專利216項,為全國省份第一。無錫尚德自主研發的冥王星(Pluto)單晶硅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19%,世界領先。徐州中能硅業目前多晶硅生產成本控制在每公斤25美元以下,達到了國際頂尖水平。南通林洋新能源研制雙面照光晶體硅太陽電池,填補國內空白。蘇州中來高端電池背膜已成功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常州華盛天龍研制的多晶硅澆鑄爐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價格只有國外的1/3。近兩年,江蘇又布局了一批光伏裝備重大項目,光伏產業核心裝備氣相沉積設備、高溫擴散爐等實現自主制造,國產化率已達70%。
江蘇風電發展堅持自主研發與引進消化相結合,成功突破了兆瓦級風電機組整體設計與制造技術、重要支撐部件制造技術,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均處全國前列。華銳自主研制的國內單機功率最大的5MW海上風電機組成功下線,3MW風電機組已有34臺在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場并網發電。南京高齒的兆瓦級齒輪箱占領國內65%的市場份額。江陰吉鑫建成了亞洲最大的風電輪轂基地,開發的5MW底座填補國內空白。連云港中復連眾研制出了全球最大的5兆瓦、62米長復合材料風機葉片。
【參考文獻】
[1] 凌申、錢志新:江蘇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6).
[2] 張宏麗、陳麗佳:我國新能源產業及核心技術發展探析[J].能源研究與信息,2013(4).
[3] 李開放、任建龍: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探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3,(11).
[4] 薛飛、黃斌: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高端化發展的國內外比較研究[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關鍵詞:光伏企業;反傾銷;反補貼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24-0062-03
光伏行業是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能源行業之一。世界各個國家都在積極研究開發新的可替代能源,以解決能源供應和需求的不平衡,從而保證可持續的能源供應。從1980年以后,全球帶動經濟增長的國家從大自然的保護、人類的長久發展等因素,制定了較為系統的、針對本國實情的光伏產業的發展計劃和一系列政策,光伏發電行業得到迅猛發展。在世界市場快速發展的歷史潮流中,我國順應潮流,光伏行業迅速發展。從1999年開始我國光伏電池的產量平均每年增長速度為135%,2007年起超越歐洲、日本,成為世界太陽能電池生產的第一大國。然而,貿易保護的幽靈在經濟疲軟時總能被喚醒,世界大國紛紛拿起貿易保護的大旗,對我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政策。我國光伏企業在經歷了2010年快速增長之后,出現了2011年顯著下降。
1 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現狀
1.1 起步晚,發展迅速
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起步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步較晚,產量較低。伴隨著世界對于太陽能這個新能源的使用率的上升,我國光伏產業抓住這次機會,努力壯大自身。短短幾年的發展,我國成為了世界主要的光伏產品的生產國和出口國。光伏產品中光伏電池的供應猛漲,產量增長為原來的1.35倍。2007年起趕超世界大國,坐上了太陽能電池制造第一的寶座(表1)。在高回報高補貼的刺激下,大量企業涌入光伏產業。2009年世界排名前25的光伏生產商,我國廠商的占有率為32%,太陽能電池在全球的銷售額占據世界總額的50%以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國。
由表1結果可以看出: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從2000年的2.47%上升到2010年的44.46%。相比下,美國由10.37%降到5.74%,市場份額被中國擠占。
1.2 產品綜合實力強大
經十余年的奮斗,我國光伏企業成功擁有完善健全的供應鏈、在產業上下游的技術上堅持尋求新技術和飛速擴張的產業規模這三大核心競爭力。
2010年太陽能電池組件產能和電池組件產量分別達21GW、8.7GW,約占全球總產量的50%;多晶硅產能達8.5萬噸,產量為4.5萬噸,同比增長了100%;全國多晶硅進口量達4.75萬噸,進口額為26.7億美元,同比增長57.1%;中國光伏企業達500多家,在海外上市16家;全球光伏電池/組件產量、多晶硅產量前10家企業中中國均占據了4家。5家中國光伏企業進入2011年全球光伏組件前10強。
1.3 產品出口比例大
在全球太陽能電池的競爭中,我國占據一定的優勢,其產量占據世界總額的60%。而90%的中國產品用于出口,賣給歐洲的光伏產品占據總量的80%。2010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的數額為10GW左右,占世界生產總值的一半,據統計達二百零二億美元的出口額。接下來用一組數據來說明我國產品的出口情況。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國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可喜的產業規模其根本依據以國外市場作支撐。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出口的前三個地區分別是:歐洲、亞洲及北美洲。他們的代表國分別是:德國、澳大利亞、美國。其中,歐洲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
1.4 原材料依賴國外市場
例如原料多晶硅,近年來我國多晶硅出口銷往韓國的數目龐大,在2011年,其出口額就達到2473.08噸,所占比重為40.74%,其進口額達到7789.86萬美元,所占比重達到40.62%。中國從美國和德國也分別進口2153.09噸776.50噸,進口額分別為6052.61萬美元和3163.28萬美元。而從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總量占比只有11%左右。
2 我國光伏企業遭遇“雙反”的原因
2.1 內部因素
2.1.1 技術含量低
光伏產品的產業鏈細分的話,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他們分別是:硅材料、硅錠硅片、電池、組件、系統集成,最終實現光伏發電福利于人們。中國光伏生產商大多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的生產制造上,依靠勞動力、技術含量確實微乎其微的,當然盈利額也是很少的,尤其是組件環節,成本競爭最為激烈,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最低。光伏產品的成本和質量直接由光伏設備的技術質量決定。
由表4可知,我國多金硅的進口需求一直超過50%,對外的依存度很高,這將不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提高技術含量,努力發展自身優勢,能夠獨立的生產。
2.1.2 輸出產品量大
“雙反”調查前我國太陽能產品大量輸往國外成為他國對中國實施“雙反”的直接原因。
太陽能光伏發電在往后的能源中占據無比重要的地位。據知,我國2008年光伏電池的產量約為兩千兆瓦,約占全球的30%;出口額約為60億美元,約占全球的45%。而此時,歐洲光伏電池的產量約等于中國的產量,但美國確是中國的一半。據美國商務部報道:2009年是中國光伏產品的出口的一個轉折點,之前是遠遠不及鄰國日本的,但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增至406.51百萬美元,增幅達81%;2010年我國出口美國的光伏產品的銷售額巨大,相較前一年,竟是其1.84倍;2011年美國企業提起申訴前的1-10月,中國對美出口高達1994.16百萬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151.51%,而日本同期的增幅僅有52%。
2.1.3 產業產能過剩
光伏產業作為我國的七大新興產業之一,我國在短短幾年內由2008年的不足100家發展到500余家,但這并不代表著生產的產能被完全使用。在2011年全球光伏裝機量為21GW,所以中國有至少三分之一的產能是被浪費的。雖然出現這種狀況,但國內依舊有上百個城市以光伏產業為主,甚至于十幾個城市計劃發展成為上千億的光伏產業基地。
2.1.4 政府的支持
中國的產業支持政策成為外國對我國實施“雙反”調查的借口。
光伏企業作為我國重點支持的產業,各種財政補助資金和政策戰略等使得其發展迅速,致使2009年太陽能光伏產品出口量急劇猛增的情況。但這些政策政略成為美國對中國實施“反傾銷反補貼”的借口,為外國對中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提供了條件。
2.2 外部因素
2.2.1 國外經濟政策方面
外國保護相關產業成為外國對我國實施“雙反”的直接經濟原因。光伏產品出口量大,擠占了外國本國產品的市場的份額,使得外國國內市場出現存貨的積壓、工廠減產、人們的就業壓力大、企業破產等情況,阻礙了外國本國的產業的發展。所以外國的本國企業把矛頭指向中國,認為是中國政府的政策使得中國光伏產品的出口量大導致本國企業的破產。因此,出于保護本國產業的目的,美國政府接受了以Solar World公司為首的7家美國光伏電池廠商的申請,這是美國發起此次雙反調查的直接經濟原因。
各國搶占未來經濟的制高點成為實施“雙反”政策的深層經濟原因。據報道顯示,中國在世界能源的使用量上遙遙領先,大約消耗世界能源的20%,這其中耗能以煤炭為主,占其能源消費的70.4%。美國僅次于中國占世界能源消費比重的19.2%,其中以石油消費為主,占其能源消費的37%。可見傳統能源消耗終究會給環境帶來了極大的污染。各國都想要搶占未來經濟的制高點,所以大力發展新能源,優化產業結構。眾所周知,新能源產業是可供攀登經濟的另一座高峰。美國作為一個大國,希望借此機會重新燃起制造業的壯大苗頭,使其重新獲得在國際地位中的競爭優勢。所以,一切的阻礙其發展的“絆腳石”它都會不顧一切剔除。
2.2.2 國外政治制度方面
美國總統的大選壓力成為美國實施“雙反”政策的直接政治動因。美國于2011年對中國實施“雙反”調查,但調查期限卻遲遲未定。2012年又將“雙反”調查公布時間由一月推遲至二月十三日。打著需要更多時間進行研究探討的牌子,其政府有意將貿易化轉化為政治化,造大總統大選的聲勢,拉攏本國光伏企業的選票。如果說美國的總統大選的壓力是美國對我國實施“雙反”的直接政治原因,那么從更深的層次來說,美國的霸權主義就是其深層的政治原因。在美國國內的不愛好和平的激進分子,他們企圖利用這次的“雙反”對我國進行干預。他們希望能夠改變我國的經濟政策,乃至整個國家政策,對今后的發展規劃也希望能夠干預。這些都是將其霸權主義展露無遺。如果將我國產品出口的巨大優勢推究于我國政府政策的補貼,而忽略了自己給予本國企業的龐大數額的補貼,這些都顯示出其干預我國經濟政策的主宰意圖。
3 我國光伏企業遭遇“雙反”的應對策略
3.1 政府支持
3.1.1 調整產業政策
我國應該調整產業結構,將補貼從生產環節轉移到安裝環節。目前,石化能源發電、水電、核電和風電的成本都低于太陽能發電。所以,要想發展太陽能能源這中間缺少不了國家的支持。目前我國實施兩種補貼:初始投資補貼和上網電價補貼。“金太陽”工程作為上網電價補貼的代表,采取財政補貼和電價優惠等政策,國內光伏發電市場具有重要的推力。國家投資補貼的形式有:實行地面、屋頂、建筑一體化統一上網電價。在光伏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將補貼從生產環節轉移到安裝環節中,改為直接對電價進行補貼,不僅抵御了反傾銷反補貼的調查,而且也有效地擴大了國內市場的需求。
3.1.2 加快啟動國內市場
目前,我國光伏市場的外貿依存度過高。例如,2009年光伏電池的生產量為2億瓦,其中99%用于出口,這就形成了對外國極為有利的“買方市場”。我國企業要想走出此困境,擴大內需是必要的。據國家電力局的統計,部分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甚至有無電村和無電戶的存在,這些都構成了光伏企業的潛在市場。國家應該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政略,支持光伏消費市場的發展。
3.2 行業整合
3.2.1 組建行業管理組織和產業聯盟
從以往應對反傾銷的實踐看,單靠少數企業往往無濟于事,只有行業“抱團”應戰才有希望贏得勝利,因此發揮行業管理組織和產業聯盟的作用非常重要。雖然我國部分地區建立了相關行業的管理組織,并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全國范圍內卻沒有成立一個專門的全國性的管理機構,行業的內部也不夠團結。這種“散兵”的狀況不利于應對“雙反”的調查。建議成立全國性的光伏產業管理組織,負責光伏產業的相關活動,組建產業聯盟,眾志成城的面對“雙反”調查。
3.2.2 打造全產業鏈,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我國企業是集中在產業鏈中下游的電池、組件制造環節,處于價值鏈中低端的制造環節,技術含量低,賺取利潤低。健全產業結構是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國光伏企業應該形成一體化的產業鏈,有助于增強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擴大利潤總額。可以設立海外機構,從產品出口轉變為制造服務業,服務于廣大的用戶。
3.2.3 加強技術創新、改善出口商品結構
雖然我國已是名副其實的光伏電池制造大國,但我國光伏發電技術及其應用水平相對落后,缺乏自主創新和發展能力,一受到國際大環境的影響,整個產業就會陷入困境和危機。為此,我國應實行差異化的競爭戰略,在培育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營銷渠道的出口產品上下功夫,進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3 企業自救
3.3.1 建立合理的價格機制
國內企業之間惡性價格競爭是存在的。更有數據顯示,我國企業在外國市場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售價是遠遠低于其成本的。這些現象都成為國外制定“雙反”的重要證據。企業要想合理的、健康的發展,建立合理的價格機制勢在必行。我國政府應該制定統一標準,規劃市場的價格機制,設立產品部的檢驗檢測機構,規范企業的生產行為,以促進我國光伏企業長久的發展。
3.3.2 熟悉國外反傾銷程序
我們應該積極的應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面對國外的“雙反”,熟知程序并據此制定每個階段的預案對我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陳佳.崛起的光伏產業[J].上海經濟,2008,(9).
[2]宋劍俠.2011年中外光伏產業發展政策及市場前景分析[J].能源與節能,2011,(6).
[3]王有志,皮宗平,梅偉.江蘇光伏產業再發展機遇與對策[J].特區經濟,2011,(10).
【關鍵詞】新能源產業;光伏產業;博弈關系
一、光伏產業技術突破中地方政府與光伏企業的演化博弈關系分析
地方政府與光伏企業圍繞光伏產業技術突破展開的博弈,合作與競爭并存。當前,由于巨大的環境和資源等壓力,光伏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我國的發展備受重視,各個地方的政府都想率先發展本地光伏產業,一些利好與產業發展的政策會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而產生巨大的溢出效應。因此,地方政府在一定層面上希望本地光伏企業不斷致力于技術突破。而對于光伏企業來說,實現企業核心技術突破不可避免地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從這一層面上來說,光伏企業具備和地方政府合作的動機。
地方政府與光伏企業圍繞技術突破展開的競爭也十分普遍,為此展開的博弈也十分復雜。從理性人和當前的政績考評來說,短期內產生巨大的政績效應是地方政府最為青睞的,而光伏產業技術突破由于諸多原因仍需時日,這就導致了地方政府的“默認性期待”,地方政府希望光伏企業在轄區內創造更多的稅收和吸納就業,而這兩點在不進行技術突破的情況下短期內均能得到滿足。對于光伏企業而言,因為光伏產品使用需要一定的年限才能看出好壞,而一些地方項目的上馬,產品不合格等造成政府政績下降的事件也是時有發生,因此政府也希望企業有所突破,很多企業長達十幾年的項目在獲得好幾任政府班子的支持后仍然在打球,因此,光伏企業如果不能從理性人的角度真正潛心產業技術研發的話,我國光伏產業技術突破仍會止步不前。
二、地方政府與光伏企業圍繞產業技術突破的演化博弈研究
1.損益變量的選取與設定
地方政府:S1為上級政府為支持地方政府開展技術研l給予的直接資金投入等固定類財政收益。S2為上級政府為支持地方政府開展技術突破而給予的間接政策支持和專項資金等,如產業園區的用地規劃審批、稅收減免等非固定類財政收益,此類收益在企業選擇技術突破后獲得。G1為短期內當地光伏企業的發展帶動經濟發展而獲得的政績獎勵等短期政績收益。G2為中長期內當地光伏企業轉型升級后帶動經濟發展而獲得的政績獎勵等中長期政績收益。C1為地方政府給予光伏企業扶持性資金投入。C2為地方政府激勵光伏企業自主創新,進行核心技術突破的激勵性投入。
光伏企業:A1為光伏企業日常經營獲得的固定收益。A2為發展光伏企業從地方政府處獲得的扶持性財政補貼。A3為光伏企業進行核心技術突破獲得的激勵性財政補貼。B1為光伏企業通過技術突破獲得的產業增值收益,B1=?棕B0,不確定性因素為?棕(惡性競爭、市場需求變化等情況發生導致失敗),B0為產業增值收益的理想最大值。?棕?綴(0,1)。C3為光伏企業進行技術突破投入的成本,C3=?姿C0,?姿為技術創新深度?姿?綴(0,1),C0為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最大投入。C4為光伏企業正常生產,不進行技術突破產生的機會損失。
2.支付函數的構建
當地方政府和光伏企業均選擇合作策略。地方政府和光伏企業專注于長期收益,獲取更多的產業增值收益是雙方的動力,地方政府的收益為:S1+S2+G2-C1-C2,光伏企業的收益為:A1+A2+A3+B1-C3。
當地方政府選擇合作策略,光伏企業選擇不合作策略時。地方政府一廂情愿般的對企業技術突破進行投入,而光伏企業技術突破動力不足,選擇維持現有的技術現狀,其中,光伏企業可能獲得雙向收益,不但獲得了政府的支持,而且無須進行投入。此時,地方政府的收益為:S1+G1-C1-C2,光伏企業獲得收益為:A1+A2+A3-C4。
當地方政府選擇不合作策略,光伏企業選擇合作策略時。光伏企業對于技術突破是積極的的,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難以到位,所以光伏企業可謂是“吃力不討好”。此時,地方政府的收益為:S1+G1-C1,光伏企業的收益為:A1+A2-C3-C4。
當地方政府和光伏企業均選擇不合作策略時。各自都處于投入最小化的模式。此時,地方政府的收益為:S1+G1-C1,光伏企業的收益為:A1+A2-C4。
雙方的收益支付矩陣如下表所示:
3.政策建議
首先,在產業鏈環節的進入上,鼓勵企業按照市場需求選擇。無論是地方政府的直接扶持還是上級政府的間接鼓勵,種種類型的財政補貼只會讓光伏企業在環節進入上左思右想,畏首畏尾,一方面擔心自己進入的環節得不到更多的補貼,另一方面擔心進入環節的后續發展,如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科研投入等均會影響企業的自主選擇,地方政府應當放開以財政補貼為定向指導的做法,讓企業在市場的指導下自由進入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其次,以財政補貼作為產業干預手段同樣會對光伏加工制造企業的相關產業產生消極影響。光伏產業的發展除了制造光伏產品的加工企業,還需要與之配套的相關產業,如智力支持企業、裝備制造企業、銷售型企業等。政府對于直接的加工企業扶持力度過大,將會使與光伏產業發展配套的相關企業漸漸殞滅。因此,政府應當減少對于光伏產品加工制造的企業補貼,讓與之相關的企業在市場的培育下成長。
本文項目:本研究由江蘇大學工業中心大學生創新實踐基金資助。
參考文獻:
[1]羅思平,于永達.技術轉移、“海歸”與企業技術創新――基于中國光伏產業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2.
[2]柳卸林,高偉,呂萍,程鵬.從光伏產業看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模式[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
2014年9月當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所寫的《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面世后,他始終堅持一個觀點: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泛在的堅強智能電網。
作為中國智能電網的先行者,國家電網對智能電網的發展進行了持續探索。不過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僅僅依靠國家電網,中國能源互聯網還不能完全覆蓋,需要很多在國網體系以外的能源電力企業參與能源互聯網的建設,而光伏產業正是最主要的清潔能源之一。
2015年,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互聯網+”概念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與此同時,能源領域已經開始探索開拓有利于產業發展的互聯網道路。
據了解,目前從光伏全產業鏈上來看,行業中正掀起了一場從制造端、應用端,到融資租賃等環節的光伏互聯網浪潮。這番熱情的背后,則是巨大的清潔能源市場。
在劉振亞的《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中指出: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目標。屆時,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80%左右,每年可替代相當于240億噸標準煤的化石能源,減排二氧化碳670億噸、二氧化硫5.8億噸,全球能源碳排放115億噸,僅為2009年的50%左右,可以實現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同時,全球能源互聯網累計投資將超過100萬億美元。
不難看出,光伏在清潔能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未來的光伏市場可想而知。而一直致力于分布式電站開發的航禹太陽能董事歐文凱向媒體表示,眾多光伏企業在剖析自身優勢之后,都在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光伏互聯網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試圖將互聯網的思維和光伏產業進行結合,目前已經有公司初具成效。
據了解目前中國光伏行業和行業外的資本,都將目光集中到了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上來,因為電站建成并且并網發電之后能夠帶來幾十年持續的收益,而電站的轉換率成為一個電站效益高低的關鍵。
能源行業大佬開始布局
當前,與“互聯網+”結合已成為光伏市場的最大賣點,攜手“互聯網+”也為光伏產業的發展創造出無限想象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強大的顛覆能力對光伏產業既是發展機遇,也是巨大挑戰。部分看似無堅不摧的光伏龍頭企業,極有可能在短期內被率先找到“互聯網+光伏”新路子的小企業顛覆。
在這個革故鼎新的過程中,光伏企業要想抓住機遇,首先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互聯網化商業模式。據了解,目前光伏互聯網結合的模式大體分為以下幾類:光伏制造領域的B2B平臺、光伏系統服務領域的B2C和B2B平臺、第三方大數據運維公司、互聯網眾籌和互聯網金融、光伏電站交易平臺、光伏發電量交易平臺。
日前,華為集團在黃河上游水電的大型地面光伏電站項目中,將數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與光伏發電技術相融合,通過“智能化”提升光伏電站的發電量和運營管理效率。同時,華為還通過無線寬帶集群和多媒體運維系統,實現專家和現場運維人員協同工作,用實時的視頻和語音通訊,讓遠程專家提供“一站式”專業、安全、準確的技術支持。數據實時采集、云存儲、大數據挖掘及在線專家分析系統,可使電站自動體檢,給出最優清洗、部件更換和維護等建議。
而光伏行業龍頭協鑫集團目前已經建成并布局“六位一體”能源微網、清潔能源電商交易平臺、能源智能建筑、區域能源互聯中心、“能源+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在從多晶硅到光伏電站全產業鏈生態圈的構建中,互聯網將成為協鑫集團整合金融、產業、市場及服務等各種資源的重要工具。
此外,數月前,作為能源互聯網技術服務提供商的遠景能源,也推出了以太陽神名字“阿波羅”命名的第三方光伏電站管理云平臺。行業大佬的諸多新動向表明,光伏產業正在開始加速與互聯網的融合。
大數據支持新能源行業
光伏互聯網市場的炙手可熱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兩者結合的諸多不確定性。在國家力推的背景下,光伏產業仍未呈現繁榮發展的景象,究其原因,有效數據的缺失導致投資光伏電站風險過大,進而“逼退”金融投資機構是重要原因。
而在光伏數據的收集上,國內光伏電站已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經驗,國內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數據采集模式并高效運作。“有了大數據基礎,國內光伏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才能走得扎實。”歐文凱說,“逆變器作為光伏電站運行數據的集散地,完全可將其看作是能源互聯網在可再生能源電源側的‘入口’,這也是光伏電站相關大數據采集的唯一端口。”
逆變器龍頭企業陽光電源已意識到互聯網大數據平臺的市場潛力。4月1日,陽光電源宣布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基于全新的“智慧光伏云iSolar Cloud”平臺,共同推動新能源向“互聯網+”的產業革新。陽光電源此次強勢涉足互聯網,引起行業極大關注,近20年逆變器生產、太陽能電站運維管理采集的大數據會令人刮目相看,被行業認為是光伏互聯網合作邁出堅實的一步。同時,數十萬太陽能電站接入“阿里云”,變身“互聯網+”發電站,對電力行業乃至整個新能源產業都將產生深遠的啟示性影響。
據了解,陽光電源僅一項新型的智能精準解決方案,預計每年就可為光伏電站提升3%-7%的收益。未來,陽光電源將融合企業太陽能電站的運維管理經驗以及全球領先的系統設計能力和產品技術,通過阿里云提供海量的計算、存儲和網絡連接能力,向太陽能電站提供智能運維服務。
“光伏發電將從單一的電站管理進入集團化電站管理階段。”陽光電源副總裁趙為告訴記者,“我們的光伏運維經驗和大數據基礎與阿里云計算的結合,為光伏產業里程碑升級提供了最好、最具想象力的平臺。”
航禹太陽能董事歐文凱向媒體表示,眾多光伏企業在剖析自身優勢之后,都在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光伏互聯網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試圖將互聯網的思維和光伏產業進行結合,目前已經有公司初具成效。
[關鍵詞]光伏產業;歐美“雙反”調查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2)10-0053-02
作者簡介:劉先雨(1968-),男,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國際商品交易與模擬實驗室副教授。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日益緊缺,世界上許多國家確定了發展以太陽能為主的新能源產業,以應對能源、環境及氣候問題。利用太陽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轉換,利用光伏效應使太陽光射到硅材料上產生電流直接發電,以硅材料的應用開發形成的產業鏈條稱之為“光伏產業”。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制造水平、產業體系、技術研發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國內外市場前景總體看好。但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光伏產業遭遇了需求持續萎縮、供給不斷增長的嚴重挑戰,2011年受美國 “雙反”調查的影響,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形勢更加嚴峻。2012年4月和5月,同比下降幅度均在50%左右,2012年6月美國進口中國太陽能產品總值為9960萬美元,同比下降近60%。
二、我國光伏產業發展面臨的危機和困境
(一)美歐“雙反”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2011年10月,7家美國光伏企業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稱中國光伏企業向美國市場非法傾銷多晶硅光伏電池,中國政府向國內生產企業提供包括供應鏈補貼、設置貿易壁壘等非法補貼,要求聯邦政府對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超過10億美元的關稅。同年11月,美國商務部正式公告,宣布將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該調查涉及到多達75家的中國光伏企業。同時,國際光伏巨頭Solarworld正式向歐盟提交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立案調查的申請。對多數中國光伏企業而言,相較于已經失去的美國市場,失去歐洲市場的后果將更加嚴重。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約為358億美元,近六成以上輸往歐盟,歐盟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板消費地區,一旦這個市場的大門關閉,中國光伏出口企業將面臨毀滅性打擊。
美歐“雙反”的根源是貿易保護主義。新能源是全球第三次產業革命的核心,而以光伏和風電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產業近年來快速發展,并在國際市場覓得先機。歐美國家相繼對中國新能源展開“雙反”,從表面上看是一場國際貿易糾紛,但從深層次分析則是在全球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爭奪市場的一場殘酷戰爭。
(二)光伏產業發展現狀與困境
近年來,中國光伏產業高速發展,2005年無錫尚德電力集團在美國上市,僅浙江省就有200多家從事光伏產品制造的企業。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光伏產業遭遇了需求持續萎縮、供給不斷增長的嚴重挑戰。2011年形勢更加急轉直下,多晶硅已從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跌至21美元/公斤~28美元/公斤。目前,該行業庫存高企、經營性現金流銳減,面臨資金鏈條緊繃甚至斷裂的風險。2012年一季度,包括江西賽維、尚德電力、英利在內的10家境外上市光伏企業全部虧損,總計虧損高達6.12億美元。
造成這一局面是因為光伏產業雖投入大,但能創造高額GDP且環保節能,符合“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政策要求,從而造成光伏產業的過度發展和各地方政府的過度激勵。中國光伏產業迅速崛起,不是因為中國光伏企業的技術如何領先,而是因為中國的污染成本極為低廉,擁有歐美企業難以奢望的成本優勢。國內光伏企業普遍采用電弧法用炭還原制取低純度的工業硅,然后作為工業原料常常以1美元/公斤的極其低廉的價格出口國外,工業技術極為簡單卻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資源,從生產工業硅到太陽能電池全過程綜合電耗約220萬千瓦時,同時帶來極為嚴重的環境污染。
(三)面臨進入新興市場的門檻
當前,日本已經正式通過可再生能源激勵政策,批準了太陽能補貼政策,將鼓勵本國新增至少96億安裝量即320萬瓦的光伏以及太陽能,輸出量相當于三個核反應堆的發電量。這個政策意味著日本政府將為光伏發電提供每千瓦時42日元的補貼,這個補貼量是德國補貼金額的兩倍,是中國補貼金額的三倍之多。面對日本高額的補貼政策,中國光伏企業躍躍欲試,但結果卻不盡人意,并非日本無需求,而是中國光伏企業很難進入該市場。尷尬的市場門檻、復雜的操作流程讓中國光伏企業無所適從。此外,印度、中東、非洲、南美、澳洲等被行業分析機構看好新興市場,同樣讓許多中國企業感到極度困惑。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市場需求、未來潛力、盈利模式、行業標準、產品操作模式等一直困擾著中國一大批光伏企業。
三、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國家層面
面對國外“雙反”調查,要正面交鋒,據理力爭,充分利用世貿規則以維護自身權益;要創新機制,對國內產業運行機制進行大力改革,強化光伏企業的市場化地位,爭取國際貿易的平等地位;政府應尋找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占據主動地位的產業,對歐美國家實行相應制裁,以此緩解光伏產業遭遇“雙反”調查的危局;國家應在財政上資助戰略性科技研發,以國家的力量研發多元化光伏材料,攻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伏裝備技術,提高轉換率,大幅降低成本;改革能源管理體制,發展分布式能源系統,積極推進綠能回購;優化國家產業的區域分布,倡導高耗能產業追隨光伏電站的腳步向西部轉移。
(二)企業層面
積極布局海外,由于“雙反”制裁的僅僅是光伏產業的某個環節,所以在牢牢掌握產業核心的基礎上,可以將其制裁的環節轉移到第三方國家,或者直接投向美歐國家,進行產業滲透;積極開發日本、澳大利亞、東南亞、中東、非洲、南美等國際新興太陽能市場,認真研究新興市場國家的市場規則和操作流程,爭取快速進入;積極投資科技,創新產品,保證質量,保持產品在全球的良好信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