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簡述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例如,中國傳統文化以陰陽五行理論為哲學基礎,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五色理論,“五色,東方謂之青……天謂之玄,地謂之黃”。儒家把色彩進一步人格化、道德化,形成了“尊黃”“尚紅”“賞青”“厭黑與白”的五色文化體系。西方人崇尚自然色,喜歡用科學分析的方式研究色彩,西方色彩理論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曾提出色彩是明與暗、黑與白、光與影的混合。到十七世紀時期,物理學家牛頓發現了光的固有屬性,這使西方色彩理論超越了主觀感受,進入了科學色彩理論階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象征著喜慶、吉祥、熱情,表達了中國人追求吉祥平安、幸福和諧的美好愿望,如人們將促成他人婚姻的人稱為“紅娘”,過春節時會掛紅燈籠、貼紅對聯等,結婚時會用紅蓋頭、放紅鞭炮等;在西方傳統文化中,紅色有著貶義色彩,象征著殘忍、暴力、革命、流血和恐怖。再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白色象征著死亡、兇兆、災難、不幸等,如親人死后家屬要穿白色的孝衣,要設置白色的靈堂,給男人帶來厄運的女人被稱為“白虎星”,平民百姓被稱為“白丁”“白身”等;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著高雅、圣潔、純真等,結婚時新人會穿白婚紗、白禮服。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征會使人們形成特殊的風俗習慣,這使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審美情趣,并形成了不同的色彩心理感覺。例如,日本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島國,森林面積較大,因而,日本人以陰暗幽深為美,形成了“尊白崇黑、尚青喜赤”的色彩文化;在干燥的中東地區,人們將綠色作為生命色,用綠色比喻生命、希望和未來。[1]
2色彩設計在包裝設計中的重要意義
從包裝發展史看,包裝設計經歷了原始包裝、傳統包裝、現代包裝幾個發展階段,原始包裝多指籃筐、背簍、泥碗等用來盛放物品的容器,這些包裝幾乎沒有設計可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以陶器、玻璃、金屬、木材等為載體的包裝容器逐漸出現,形成了具有包裝美感和識別性的傳統包裝。在現代社會中,包裝的功能也有了進一步延伸,包裝不僅是儲存、攜帶、運輸商品的工具,還有著傳遞商品信息、宣傳企業品牌、激發消費者購買欲望等功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琳瑯滿目的商品常令消費者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無所適從,而色彩鮮明的商品包裝就是“無聲的銷售員”,可以傳遞商品的相關信息,增加產品的視覺吸引力和藝術魅力,并與受眾進行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色彩是有著強烈視覺沖擊力的設計元素,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觀察物體時,最初二十秒內色彩感覺占據百分之八十,兩分鐘后色彩感覺占據百分之六十,五分鐘后色彩感覺占據百分之五十。可見,在信息泛濫的現代社會中,色彩能夠創造出醒目而有個性的視覺效果,能在第一時間抓住觀眾的眼球,實現商品包裝和受眾的良好互動。同時,色彩有著強烈的情感性,能夠影響受眾的情感傾向和情感選擇,有著獨特色彩個性的商品包裝,能使受眾產生深沉、高雅、熱烈、活潑等色彩聯想,從而提升商品的文化品位。[2]從包裝設計發展趨勢看,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包裝設計風格,隨著生活質量和審美意識的提升,人們對商品包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商品包裝簡單實用,還要求商品包裝美觀大方,如食品包裝、白酒包裝、藥品包裝、茶葉包裝等都體現了這種發展趨勢。同時,許多設計師就通過包裝色彩設計樹立企業形象,宣傳企業品牌,如黃色的柯達、綠色的富士、藍色的諾基亞、紅色的可口可樂等,這些色彩成了企業形象的象征和標志。從色彩審美的視角看,包裝色彩能夠突出商品個性,強化包裝的形象沖擊力,增加商品包裝的藝術感染力,幫助消費者記憶或識別商品。例如,可口可樂飲料就以鮮紅的包裝帶給人深刻的印象,也誘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同時,實踐研究也表明,色彩艷麗的商品包裝能夠吸引受眾的眼球,誘發受眾的心理聯想和情感活動,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如今,包裝色彩已成了增加企業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許多企業將包裝色彩設計作為包裝設計的核心內容進行研究,借標準化、規范化、個性化的色彩包裝滿足消費者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為企業贏得更多的顧客群。
3色彩設計在包裝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文化史;內容處理;方法優化;教學創新
受傳統的中學歷史教學影響,加之高考很少考查文化史內容,高中歷史普遍忽視文化史教學。再加上歷史教師自身駕馭這部分知識也有相當的難度,使得文化史教學比較混亂。我們的歷史教師大都是在傳統的專業知識下培養出來的,與課改的專題教學差異很大。要適應課改首先要求教師打破通史體系,多角度、多層面的分析歷史。專業困境的出現,使歷史教師難免步入兩個極端,要么“穿新鞋走老路”,要么“天馬行空”不知所云。具體表現在教師讓學生自行閱讀、自我消化,或者教師指導學生以列表等形式要求學生歸納這塊內容眾多、繁瑣的文化史知識。當然,也有個別多才多藝的歷史教師會根據自己喜好開出文化藝術鑒賞課,向學生講解文藝作品的內容、技巧、特點等。盡管歷史教學內容廣博龐雜,在任務重、時間緊的情況下,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需要教師有效處理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手段和方法,爭取教學效果最大化。
一、善于教學取舍,提高教學效果
1.取舍教學目標是前提
教師善于根據教學目標進行取舍,能反映教學目標的內容多講,反之少講或不講。例如在專題七的第二節近代生物學部分主要介紹了人類起源的幾種說法,近代生命科學的發展歷程和達爾文及其進化論,對這一內容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目標是這樣要求的:簡述進化論的主要觀點,概括科學與宗教在人類起源問題上產生分歧的根源,了解人類對生命起源認識的基本歷程,了解在生命起源問題上科學與宗教的區別,了解人類認識不斷提高是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和表現。由此在授課過程中,人類起源的幾種認識,近代生物學的幾位代表人物林耐、施旺、哈維、巴斯德和他們每個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略講,能夠起到幫助學生學習達爾文及其進化論的作用就可以了。這樣就能有效處理這節課中的難點,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授課壓力,使教師有的放矢,控制課堂靈活自如。避免了滿堂灌和重點知識不清晰的問題。再如專題二第二節《中國的古代藝術》介紹了古代藝術的五種形式:書法、繪畫、音樂、舞蹈、戲曲。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是:概述漢字,繪畫的起源和演變過程。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脈絡;了解京劇等劇種產生和發展的歷程,說明其藝術成就。按照這一標準音樂、舞蹈可以略講,書法、繪畫、戲曲要重點講。這樣就避免了長篇大論講非重點,越講越糊涂的狀況。
2.取舍教學重難點是基礎
教師善于根據課堂教學重點,難點來區分教學內容,與教學重點有關的,有利于突破難點的多講,反之則少講或不講。例如專題七第四節《向“距離”挑戰》。課程標準規定:重點是現代交通工具和信息傳遞技術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念。難點是將人類時空觀念變化與學生自身生活閱歷結合。顯然汽車、飛機、計算機和網絡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是重點內容,再與學生自身生活經歷,感受相結合是難點。便可圍繞其進行教學內容的取舍,可將剩下的那部分感覺困難的知識“電磁波原理”“有線電報與無線電報的區別”等略講,只要起到幫助學習理解重難點這一中心即可。再如專題八第一節《工業革命時代的浪漫情懷》,其重點是:19世紀初期,浪漫主義文學藝術出現的歷史背景及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和19世紀初期浪漫主義文學領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及藝術價值。難點是:結合豐富的社會歷史背景理解這一時期的文學藝術作品,并進而分析其所產生的影響。本節課總體來看以文學為重心,對于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便可略講,使得感覺教學困難的音樂樂曲鑒賞和繪畫作品鑒賞難度降低,而以多媒體為載體對文學作品的分析則更加便利,拿捏有度,便于分析。
3.取舍教學方法與手段是關鍵
歷史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師應該善于根據教學方法進行取舍。當然,這一取舍是相對的,要服務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確定后,又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教學內容的裁剪和選擇。例如使用聯系現實法,可以把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縮短歷史與現實的距離,使學生能夠從現實生活的親身體驗當中去感受文化史的魅力、內涵,并認識到學習文化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而對文化史產生樂學、愛學的情緒。例如講中國的戲曲藝術時,很多學生可能會覺得戲曲太老土,而且他們平時幾乎是不欣賞戲曲的,但是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欣賞當今深受大眾喜愛的李玉剛的表演來感受到傳統戲曲與現代藝術結合的魅力,進而生發出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喜愛認可,并認識到我們對傳統文化應該取其精華繼承,與時俱進。再如使用討論法時,可以選擇帶有關鍵性問題的內容,重點突出的組織學生討論。在印象主義繪畫部分可以實施這種方法,學生之前對塞尚和凡?高有一些了解,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更多的作品,讓學生分組討論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進而歸納總結出印象主義繪畫產生的背景這一重點。
教師應該通過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讓學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實現學習過程的主動構建。當然,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計算機制作圖片時,要選擇那些易制作成圖片,并能幫助學生學習重點知識的內容,其他內容可以少用或者不用圖片。例如近現代繪畫藝術部分,不同時期各種風格的繪畫作品和作者可以用大量圖片加以展示說明。通過視覺沖擊來掌握某一時期繪畫出現的政治,經濟背景。再如使用視聽媒體時,則選擇那些易于制作、下載或易于借助視聽工具表達的內容。在學習近代以來的音樂藝術,就可以播放從浪漫主義音樂到搖滾樂這個階段所有音樂流派的代表曲目,在聆聽中發現區別,提高認識,升華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