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企業制度體系建設問題范文

        企業制度體系建設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制度體系建設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企業制度體系建設問題

        第1篇:企業制度體系建設問題范文

        鐵路企業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隨著國家會計法律法規制度體系的不斷健全,鐵路企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鐵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一些問題已逐漸凸顯。

        一、當前鐵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鐵路企業管理和考核的核心是安全生產,而內部控制的作用通常是基礎性的、建設性的,短期效果不明顯,因此有些管理者認為鐵路企業首要任務是抓好安全生產,未真正意識到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性,對國家有關財經方面的方針、政策理解不夠,防范經濟犯罪風險意識不強,不能將內控制度作為規范和約束經濟行為的手段,導致在開展業務活動中有章不循的現象十分普遍,使已制訂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目前,大部分鐵路站段在領導層沒有設置總會計師或財務總監。在沒有其參加決策和協調其他職能部門的關系的情況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很難讓財務部門以外的其他部門形成主動執行的意識。

        (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健全

        鐵路企業已有的內部控制制度一般都是為重復發生的業務類型設計的,對新增業務、不經常發生或未預料到的業務類型沒有控制能力。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鐵路企業處在經常變化的環境之中,經營環境、業務性質的改變可能會削弱內控制度的控制力,甚至使之失效。

        近幾年來,鐵路信息化建設日新月異。一方面,初步建成了包括鐵道部、路局、站段在內的鐵路企業INTRANET廣域網;另一方面,初步實現了由單一微機會計電算化到網絡微機會計電算化及財務部門的互聯互通。自鐵路企業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和會計電算化系統建立后,其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導致原有的控制方法對新增加的業務內容無效,內部會計控制發展相對滯后,內部會計控制的變革與創新已變得尤為急迫。

        (三)內部審計薄弱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內部審計是企業進行自我獨立評價的一種活動,不但能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進行恰當的監督,還能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運行效果,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從目前鐵路企業內部審計的作用發揮看,內部審計的范圍還未拓寬。鐵路企業內部審計還主要集中在對財務領域的審計,對管理審計和效率審計等領域不夠重視,其在企業中的積極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四)財務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財會人員應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并且能夠熟練運用其能力、經驗對經濟業務事項作出正確的職業判斷。由于歷史原因,目前鐵路企業財會人員整體素質參差不齊,部分會計人員控制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職業風險意識,職業判斷能力弱,這與當今鐵路企業會計逐漸突破傳統行業制度特色,全面執行統一會計制度的現狀很不適應。

        二、加強鐵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對策

        (一)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內部會計控制意識

        《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因此,作為企業負責人必須轉變觀念,深刻認識到實施內部控制不僅是會計管理部門的要求,更是規范經營、提高效益、確保完成經營目標的重要舉措,只有切實落實內控管理制度,才能從根本上保障企業有效運行,從而保證運輸安全。此外鐵路企業還應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管理領導責任制,將財務內控的執行情況與主要領導的業績考核結合起來,并將壓力層層下壓,使企業的每個部門、每個職工參與其中,只有這樣,內部會計控制才不會流于形式,才能切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加強制度建設,有效實施制度控制

        建立完善的內部牽制制度,是實施內部會計控制的制度保證。有效的制度不僅可以規范企業行為,而且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職務犯罪。建立一套完整的內部牽制制度,應注意把握三個方面:一是必須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由于不同類型站段的生產流程、專業性質、經濟業務不同,甚至相同類型站段也有各自的具體情況,因此鐵路企業在設計和制定內控制度時,必須在上級部門內控制度的原則框架前提下,深入研究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抓住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補充細化,才能使內控制度發揮應有的作用,形成制衡機制,從制度上杜絕管理漏洞;二是堅持預防控制為主,事后控制為輔的指導思想,加強經濟活動的過程控制,防止經濟活動發生無效或不法行為;三是注重崗位職責牽制,在制定部門職責權限時,應明確部門及各崗位應承擔的責任范圍,并制定追究、查處責任的具體措施。

        (三)完善內控體系,建立多元化的監督機制

        為確保財務內控制度切實有效的執行,鐵路企業應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并建立一套全面的、多元化的財務監督機制。所謂全面是指財務監督機制應覆蓋企業各層面,涉及經濟活動的全過程,以確保企業經營管理有序、可控。多元化是指財務的監督職責應以財務部門為主,其他部門共同參與,涉及各部門,以避免財務監督以事后控制為主的弊端,使鐵路企業的經濟活動真正做到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四)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

        企業應加強會計人員整體素質教育,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在實施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過程中,通過“他控”和“自控”,促使企業會計人員進一步樹立并增強會計職業良心和職業責任感。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內部會計控制的過程,也是會計職業道德的自律過程。

        (五)以檢查考核促進員工自覺執行內控制度

        為了保證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并使之不斷完善,必須定期對其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觀察其是否得到有效執行及其執行效果,以便持續優化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保證其高效運轉,促使其日趨合理。集團公司要對內部會計控制的執行過程及結果做出科學、合理的價值判斷,制定考核評價辦法,明確考核程序,并對考核結果與企業管理者、職工獎勵相掛鉤,對于嚴格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個人,應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反之進行處罰,以達到內部會計控制目的。

        第2篇:企業制度體系建設問題范文

        今天,各高校成立的后勤服務集團,不過是改革征途中的一個站點,距離完全社會化的終點尚有很大的距離,這類后勤服務集團遠未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資產和人員(尤其是管理人員)與所屬高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其中,高校后勤改革的財務管理就是一個重大課題。

        一、高校后勤改革后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社會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適應市場經濟運作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具體表現,社會化的實質就是高校的后勤工作交由社會承擔,學校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和科學研究。從形式上講,就是高校的后勤管理各部門從學校行政管理體制中分離出來,成立后勤服務總公司,由行政管理轉變為企業化管理,將計劃經濟的統包制改成市場經濟的企業制,后勤總公司將自負盈虧,其經濟來源不再是學校撥款,而主要依靠有償服務,新的運行機制必須有新的財務運作方式,它完全不同于學校的預算會計制度,而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因此,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之后的財務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財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后勤社會化的能否實現,也關系到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可持續發展。

        二、構建獨立高效的財務管理體系

        后勤總公司必須構建合理有效的財務管理體系,總公司的負責人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對公司的生存、發展全面負責,也必然對財務管理負責。因而,必須明確自己的領導責任,確定財務機構的負責人,并注重引入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就目前高校后勤改革的現狀看,高校后勤集團的財務管理體系建設,并不單純是集團內部的體制建設問題,無論從高校實際出資人的權利著眼,還是從高校后勤傳統的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功能看,在公司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高校都有參與其財務管理體系建設的必要,其人員構成可有完全委派制向個別監管參與制過度,后勤總公司會計的記賬基礎應采取權責發生制,其核心是根據權責關系的實際發生期間來確認收入與費用,根據權責發生制進行收入與成本費用的核算,能夠更準確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后勤社會化的實現,將完全脫離計劃經濟體制,它必須在優良服務的基礎上,考慮運營成本,追求一定的經濟效益,其會計核算之所以采用權責發生制,就在于能更好地反映資金使用情況。

        三、現代企業制度是高校后勤社會化后財務管理的主心骨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是高校后勤體制改革的首選,財務管理的所有內容,都必須圍繞現代企業制度這個中心,絕不能脫離現代企業制度這根主心骨?,F代企業制度就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規范和完善的企業法人制度為主體,以有限責任制度為核心的新型企業制度,其基本特征有以下幾點:

        一是產權關系明晰;二是企業以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照章納稅,對出資者承擔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三是出資者按投入企業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的權益;四是企業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經營;五是建立科學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

        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產權關系明晰,所有權和經營權兩權徹底分離的要求,目前,高校與后勤集團二者之間要有明確的權責界限。作為財務管理部門,首先要理清高校與后勤集團法人的財產關系,主要是高校的非經營性資產與后勤集團經營性資產的關系,要理清哪些財產是學校的,哪些是后勤集團的固定資產要建賬造冊,納入財務管理渠道,并執行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辦法,對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實行經營性固定資產折舊制度,既加強了固定資產的管理,又實現了有償使用,從而能利用現有的固定資產使其增值,使固定資產的使用進入良性循環,高校也能夠獲取投資收益的保障。

        根據現代企業制度,企業以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財務管理部門要進行合法的會計核算,要為法人代表提供最明確的會計信息,當好領導決策的參謀。財務管理主要是利用價值形式來組織財務活動,為實現后勤集團的經營性活動服務。

        財務管理部門的職能,要充分聯系實際,既要看到后勤集團財務管理與普通高校財務管理的聯系與區別,更要注重后勤集團追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辯證統一,即使到了完全社會化階段,考慮到服務對象的特殊性,高校后勤服務的公益性也是不可或缺的,當前后勤改革的重點,還在于如何優化資源配置,使后勤集團增強市場競爭和抗風險的能力,做大做強;高校對后勤集團的投入逐步淡出,充分吸納社會資源廣泛參與;現有人員實現與學校的完全脫鉤,早日使后勤集團建立并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最終實現完全社會化。

        高校后勤集團的出現,是新時期高等教育改革的產物。目前,其投資主體仍然是原來隸屬的高校,故其資產本質上還是國有資產;其人員構成,基本上還是各高校原相關部門的,尤其領導層,實質上還是學校委派過來的。因而,整個后勤集團的獨立性還是相對的深化改革,使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進行規范化改革,最終實現高校后勤服務的完全社會化尚任重而道遠。

        針對目前的實際,根據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科學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的理論,后勤集團的財務管理體制首先必須完善。只有財務管理體制的完善,才能以價值形式反映所有者、經營者和職工三者的利益,才能調節他們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形成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經營機制。而要做到以上幾點,財務管理部門內部必須制定經濟責任制,完善經濟核算,盡可能地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正確計算和反映后勤集團的經營成果,依法繳納稅收,并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各項財務開支范圍和標準,做好各項財務收支的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財務管理部門根據后勤集團的經營狀況,要按規定正確計算盈虧數據,資產收益數據,最終以價值形式反映出來,并及時向法人代表提供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和財務狀況說明書,建立并完善反映后勤集團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獲利能力等全面情況的財務指標體系,具體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調轉率、資產負債率、資本金利用率、營業收入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只有這樣,才可滿足投資者、債權者、經營者以及各方面的需要。

        考慮到高校后勤集團的特殊性,從長遠來看,即使是后勤服務的完全社會化階段,學校對后勤集團的財務管理也有不可推卸的監督責任,但必須努力探索監督的方式方法,使其具有合法性和科學性。會計委派制度,是強化監督制約機制的有益償試,實踐證明會計委派制首先從組織上有效地擺脫了會計人員和單位之間的依附關系,會計人員相對獨立,有利于財務監督,從而保證財經法規財務制度的貫徹執行,使后勤集團的財務管理能充分發揮其管理職能,避免后勤集團盲目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其社會效益。

        第3篇:企業制度體系建設問題范文

        一、公司基本情況

        **XXX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注冊資金2050萬元,在高新區擁有近1000平方米的辦公經營場地,業務范圍涵蓋軟件開發、系統集成、網站平臺建設及運營、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服務,能根據各類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是云南省知名的IT技術及互聯網服務企業,獲得多項獎項。公司原本是一家小企業,僅有10多名員工,主要承攬一些小型網站建設及軟件工程。創業之初,大家齊心協力,干勁十足,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和努力經營,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員工過百的中型IT科技公司,有了比較穩定的顧客,生存已不存在問題,公司走上了比較穩定的發展道路。

        公司由**總等4名合伙人共同管理,創業初期,大家既是技術員,又是管理者,一個人頂上幾個人用。**總為人隨和,十分關心和體貼員工。由于**總的工作作風以及員工工作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大家工作熱情高漲,公司因此得到快速發展。公司現有員工108名,公司設1名總經理,3名副總經理,4人均為公司合伙創始人。3名副總分管網站業務部、軟件業務部、電子商務部、電子政務部,公司還設了財務部等輔助管理股室。軟件業務占公司收入的65%,電子政務占10%,網站業務占20%,電子商務占5%。

        然而,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特別是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之后,**總在管理工作中不時感覺到不如以前得心應手了。讓**經理感到頭痛的是那幾位與自己一起創業的“元老”,長期從事技術工作,不注重學習營銷與管理,又不愿騰出位子讓有能之士;員工與管理人員年齡差距拉大,思維方式和文化屬性不同,造成溝通不暢,執行力較差;質量意識淡化,缺陷產品偶有產生。

        二、對公司現狀的分析

        優勢:

        1.公司領導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較強的學習領悟能力、優秀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積極進取勇于創業的精神,具備領先的觀念和極強的人格魅力。

        2.積累了一定的資源和品牌優勢,良好的行業前景面臨快速發展的機遇。

        3.有一支團結協作,努力拼搏的團隊。

        不足:

        1.公司制定了基本的制度管理體系,但沒有落實到位。

        2.員工素質和管理技能薄弱,管理精放,員工觀念和意識不到位,凝聚力較差。

        3.科學管理欠缺,執行能力和創新能力差。

        4.屬于粗放式管理,管理無序、發展與管理脫節。

        從以上問題結合實際來分析,發現下述問題:主管都是專業者,主管都非管理者,因此,導致了執行問題: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無果;溝通問題:對問題的看法不一樣,各持己見;管理能力:應知、應會、應做都不知道;質量問題:質量意識淡薄,缺少策略和手段;成本管理:無成本意識、效率意識、責任心……

        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看到,其實XXX科技公司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思維、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未形成一體化,質量管理體系未發揮真正作用,人性化管理的激勵和控制導向缺失,對成本、績效的考核體系不健全,企業組織文化缺失。

        三、公司存在問題詳細分析

        (一)新舊觀念存在沖突。公司雖然取得迅速發展,蛤未對公司文化進行提煉整合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工作觀和相對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舊價值觀未被淘汰,新的價值觀尚未成熟,新老價值觀的對抗使組織進入文化不良發展的循環中;文化是一切管理的基礎,觀念和思維的不統一,導致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無果。

        (二)制度體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質量管理只是文本管理未達到人本管理,沒有管理到員工的行為,員工質量意識、效率職位意識欠缺太多;整個運作體系沒有進行系統整合,組織、流程、工作分析、目標、責任心管理等沒有統一,現在整個管理體系未形成規范,重點環節缺失,對責任心的麻木狀態較為明顯,對職位意識責任感反映很低,說明素質訓練和職業化教育迫在眉睫;通過對企業問題調研,員工發現和出現問題不找真因,解決不了不了了之已成為普遍現象,追究責任就會推到合伙老板處,問題不解決,隨著企業的發展沖突加大,質量事故增多,客戶抱怨將變的頻繁,成本將會變會大幅增高;培訓體系不健全,新員工較多,培訓跟不上,不合品率上升;問題管理、目標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班組管理、現場管理、計劃管理、等基礎管理知識在管理層面缺失嚴重。

        (三)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低。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落到實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顯得至關重要,是企業管理的核心,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由于這方面的不足,導致企業的職責、權限、流程的不清,員工的應知、應會、應做不明確,缺少規范的崗位職責書和作業指導書,考核激勵導向缺失,師傅帶徒弟的積極性不高是員工基本技能和基礎素質提高的關鍵問題。公司在員工文化引領方面做得不夠,未建立起良好的企業組織文化。

        四、解決方案

        (一)要解決好三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1、企業文化改良發展問題。在一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都要經歷若干個變革階段。一般情況下,企業經歷的變革可以分為四大類:戰略與結構、企業制度、工作流程與環境、組織文化,這四個方面是互相關聯的,企業可能同時經歷一個或多個方面的變革。企業文化改良變革是指員工價值觀、準則、態度、信念及行為上的改變。文化上的改良變革涉及員工的思維方式,是心態上的變化,而不是工作流程、技術或結構特點上的變化。

        2、人員素質與管理技能問題。管理人員、業務骨干關系到企業細胞的生命質量,是企業肌體是否健康的標志。加強培訓,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是當前的重點。同時,怎樣提高管理層的管理能力,決定著公司的長遠發展。

        3、執行力體系建設問題。執行力問題一直是企業管理層十分關注的問題,因為如果沒有了執行,其他一切再好的問題處理方案、再科學的管理方法、再先進的技術應用都不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更談不上企業績效的提高和經營目標的實現了。

        (二)認真對六個方面進行整改。

        1、對企業文化進行開發整合。由企業有意識、有目的地對業已存在于企業內部的不同文化傾向或文化特質進行有效的調整和重構,將其結合為一個步調一致、有序劃一的自成體系的過程,形成價值觀、思維、行為一體化。完善企業文化識別系統,初步形成統一規范、層次分明、具有特色的企業文化體系;以文化理念推進職工行為規范的執行與管理,引導職工養成良好的從業行為;與管理工作相結合,修訂完善規章制度,使制度體系建設充分體現理念精神;利用文體設施開展活動,豐富職工文化生活,在全港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發揮出企業文化的目標導向功能、整合協調功能、規范約束功能、激勵輻射功能,依靠優秀的企業文化來統一員工思想,增強企業凝聚力,轉變管理方式,提高執行力。

        2、對企業員工進行全面培訓。重點開展企業價值觀系統培訓、超越自我職業精神培訓、情商與自我探索、改變心智模式培訓、團隊意識培訓、工作思維培訓,以做到員工價值觀的統一,增強員工的行為規范意識,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協調溝通成本,提升團隊和整體作業效率,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3、全面提高管理層管理技能。圍繞提高企業管理能力,教育管理者如何做一名管理人員,從非人力的人力資源管理、目標計劃和會議管理、時間管理、經理人角色認知、有效授權和督導等方面進行培訓,使現有的管理人員真正從技術人員走向管理人員。切實提升綜合管理能力,做到有效授權、激勵員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提升運營效率。

        4、加強執行力體系建設。執行力是組織和個人貫徹落實組織決策的力度。企業的戰略與計劃固然重要,但只有執行力才能將這些落到實處,并進行有效的聯系和整合,從而成為競爭中取勝的根本保證。不能執行的組織是不完整的,在缺乏執行方面前,再好的戰略、計劃等各種工作都會變成一紙空文。從諸多案例來看,企業成功與否的點滴差異恰恰在于執行能力能否到位。應重點在推進規范化管理(流程、制度、過程控制等)、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現場管理、問題管理、整合運營管理方面下功夫,使溝通更加順暢,決策更加理性,反應更加快速,部門更加協作,促進標準化、流程化,提升綜合競爭力。

        5、注重問題管理。問題管理是推進組織文化建設,提高執行力的關鍵,在處理問題過程中,要堅持做到找不到具體責任人不放過,找不到問題的真正原因不放過,問題得不到解決不放過,責任人得不到教育不放過。經理人員應親自到現場發現問題,按一級上溯的原則排查,查出問題發生的環節及責任人。

        6、整合企業運作體系。

        1)組織設計目標。組織結構設計的目的是為使公司實現目標,實現良好的績效,也就是說組織結構是一種工具,是一種使公司實現良好績效的一種工具。通常一個組織結構設計中包含組織架構、部門設置、匯報關系、關鍵業務流程、關鍵崗位設置等內容。當前,要針對存在的問題,對現在組織結構進行重新構建,構建基于企業戰略發展的組織結構,快速反應市場的流程運作。最好是實行經理人制,合伙人不再擔任公司經理,只擔任董事。

        第4篇:企業制度體系建設問題范文

        關鍵詞:縣級局;企業文化;存在問題;對策

        一、縣級煙草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

        (一)企業文化概述及作用

        1、企業文化,又稱組織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主要包括經營哲學、價值觀念、企業精神、企業道德、團體意識、企業形象、企業制度、文化結構及企業使命。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價值觀體系內涵及其外延的總和,是一個企業或組織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價值為核心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社會文化與組織管理實踐相融合的產物,是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發展具有引導、規范、約束等作用,并直接或問接的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企業效率服務。

        2、企業文化是文化概念在企業這一特定領域的延伸,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與企業同時并存的一種客觀存在,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是企業寶貴的、潛在的無形資產,精神財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經營觀念、品牌形象、企業形象、企業聲譽等的母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至關重要。

        (二)縣級煙草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

        1、是縣級煙草企業生存、發展的動力

        企業文化是凝聚、激勵和整合企業各級經營者、管理者和工作人員歸屬感、積極性、創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論,是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靈魂和精神支柱。企業文化有助于實現企業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實現報效祖國、服務社會、關愛員工的和諧一致。

        2、與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聯系

        企業文化是一種自覺行為,是企業追求最高目標的行為過程。推進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既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需要,也是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企業文化建設思政工作既有區別,又密切聯系,二者在“企業”這個舞臺中相互依存、互相促進。

        3、對造就員工健康人格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縣級局煙草企業文化建設可通過文化訴求不斷的維護好、實踐好、發展好企業員工高品位的人格,并在不斷強化政治學習、技能培訓、理想教育、行為規范、考核激勵、媒體傳播等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持續不斷地對員工進行教育熏陶,使員工在潛移默化中認知、認同和接受企業精神、經營理念、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自律意識和行為習慣。

        二、縣級局企業文化建設存在問題

        (一)文化方面

        企業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累、沉淀的過程。縣級局(分公司)沒有獨立法人資格,它與市公司間文化磨合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縣局應該以企業文化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文化的整合、引導功能,全市一盤棋,統一部署,統一提煉,把原有的經營理念從文化內質上統一到市公司的發展理念上來,只有文化上的趨同才能達到真正的統一。

        (二)員工方面

        由于很多員工以前沒有接觸過企業文化建設問題,所以對企業文化建設存在模糊的認識。主要表現在有的員工認為企業文化就是多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多學習管理方面的知識,多學習專業技能知識等;部分員工認為,在煙草企業只要有過硬的業務技能,好的銷售業績,企業文化建與不建無所謂。由于對企業文化知識認識不足,大部分員工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三)形式方面

        作為基層單位,縣級局(分公司)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確實是一種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手段,但這也只是企業文化的表層,過多的使用就會使企業文化流于表面。只有將企業長期以來探索出的科學的發展理念和價值觀念通過各種活動和形式表現出來,才是比較完整的企業文化。

        三、推動縣級局(分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建議

        (一)提高認識,突出特色,正確理解企業文化內涵

        全員要對企業文化有一個正確客觀的認識,克服企業文化對企業作用不大、企業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就是文娛活動等錯誤思想的影響,自覺加強理論學習,積極吸取新的信息,以主人翁的姿態投身到企業文化建設中?;诖耍h級局應結合自身所處的內外環境,及企業的價值取向、發展目標、發展歷程、經營策略、組織結構等情況,確定自己的經營理念、行為理念和管理理念,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

        (二)加強學習,強化宣傳,夯實企業文化基礎

        第一,積極組織中高層管理人員到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開展實地調研,開闊眼界,增加認知,吸收適合于本縣級局的優秀文化元素。

        第二,利用內部刊物、互聯網絡等豐富的載體和手段,廣泛動員,營造強大的宣傳攻勢和濃厚的輿論氛圍,使廣大職工懂得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調動起全員參與的積極性。

        第三,不斷對員工進行企業文化的宣教灌輸,使員工了解企業理念、價值觀、愿景、使命等基礎概念和系統知識,提高員工對本企業文化體系的認識,真正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

        (三)嚴格規范,相互融合,通過標準化管理量化企業文化

        煙草行業已完成質量體系建設,實際上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與企業文化有著較強的相容性和兼容性。質量管理所包括的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無一不是視質量為生命的活動,與企業的“物質文化”和“品質文化”的原則毫無二致。從一定意義上講,標準是縣級局(分公司)開展各種活動的“通用語言”及“指導準則”,能夠使組織持續保持其生存、競爭和發展的能力不斷改進其業績。(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岡縣煙草專賣局)

        參考文獻

        [1]莊培章:現代企業文化新論[M],廈門人學出版社,2000

        第5篇:企業制度體系建設問題范文

        【關鍵詞】制度制度建設公司治理

        制度的力量是巨大的,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和全局性。人都具有機會主義的傾向,同時,對于客觀世界和具體事物,人們的認知能力又是有限的,制度建設對于克服機會主義傾向和幫助解決人們的認知局限都有極大的好處?,F在很多企業都把優化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推進全面風險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國務院國資委專門下發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要求所屬中央企業要全面開展企業風控制度建設,各企業也籍此梳理優化自己的制度、流程,對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修訂和補充,制定了許多規章制度。然而,制度要想發揮應有的作用,既取決于制度是否得到執行,更取決于制度本身是否 科學 合理。就制度建設本身而言,筆者認為以下四個方面尤為重要。

        1制度的內容應該明確。

        制度主要是約束個性化的行為,告訴人們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因此,制度的規定應該明白無誤,只有這樣,制度才能夠被有效地執行,也才能達到制度的目的。

        我國的傳統文化里有兩種很有趣的現象。一種叫“差不多”,大到形勢判斷,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排,人們容易用“差不多”來作標準;另一種叫“看著辦”,遇到問題容易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人們有時智慧地把這種方法稱為“摸著石頭過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等。這兩種現象作為一種思維方法或者工作方法,都有其科學合理的成分,但是,作為制度建設則不能“差不多”、“看著辦”。制度一定要講“多”就是“多”、“差”就是“差”,該怎么辦就怎么辦。

        制度要做到內容明確,就必須細化。制度應該對每一項行為都要作出明確的規范、程序和要求,制度從本質上來講,是屬于限制自由的,每一項制度至少要包括“做什么、怎么做、不做怎么辦?”三個方面的內容。我們曾經組織人員到惠州中海殼牌考察學習,其規定就很好地體現了制度的明確和規范,比如連進出公共衛生間的門怎么開都有要求,進和出的要求都不一樣,再比如對外提供材料,哪怕是對股東單位派來學習的人員提供一般意義的宣傳材料或者要求對公司廠區進行拍照留念,也要履行相應的審批手續,再比如像企業文化、建設和諧社區這樣比較抽象的內容也都能細化為具體的工作要求,等等,給人印象深刻。

        2 制度應該做到責任和權利相對等。

        一個制度光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定還不行,還必須要有相應的考核和約束機制,一個不能考核的制度,一個沒有約束的制度,最終是不能成為制度的。而能考核和能約束的基本條件是既要有責任,也要有權利。

        制度建設的體系化和科學化是責任與權利對待的表現。所謂體系化就是指各種制度之間要有有機的聯系,各種制度不是簡單的堆集,不是搞匯編,而是要有內在的體系要求,要有根本的、管制度的制度,有實施細則,有行為規范,有落實要求,這主要表現的是責任,各級的責任。所謂科學化是指制度本身要邏輯清晰,結構合理,權責明確、對等,既有要求,也有權利,不同的責任給不同的權利,不同的權利提不同的要求。責任與權利相對等的制度是一個合理的制度,也是一個容易讓人接受、容易得到執行的制度。制度建設如果權利和責任不對等,就容易出現在制訂制度時是“高標準”——把制度的內容人為地拔高,超出了制度作為工作規范的范圍,而在執行的時候又變成了“低要求”——對道德式的、教條式的制度,缺乏執行的基礎,最終流于形式,難以執行,更談不上考核。比如,過去國有企業常提倡職工要發揚主人翁精神、要“愛司如家”,這作為一種精神要求,是可以的,但是作為一種制度要求,顯然是難以落實的。

        制度的執行實際上是責任與權利的相互利益補償機制。對于嚴于執行制度的員工,要給予認可和表揚,對于執行制度好、有業績的員工,應該給予晉升,對于不執行制度的人,要給予懲戒。好的給予獎勵,差的給予懲戒,這就是補償,社會包括企業就是在這種不斷進行補償的過程中得到進步。補償機制能否得到有效運用,關鍵是要側重于看行為,而不是看結果,對于執行制度而言,好結果也不能成為違反制度的擋箭牌。制度執行的不好,在很大程度上與管理層有關,有不少制度首先就是從管理層開始破壞的,特別是領導帶頭破壞的。當然,有時候制度執行不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制度本身有問題,有的是制度的要求太高,成為了道德層面的內容,一般人達不到;有的是制度太模糊,操作性不強;還有的是制度太超前,超出了公司大多數員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范圍,成為空中樓閣。

        3 要對制度進行廣泛的宣傳

        知是行的前提,了解制度是執行制度的基礎。一般來講制度建設都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針對性,這樣才能對實踐起到更好的指導作用。一個有一定超前性和針對性的新規定出來,要想執行的好,前提是讓執行的人了解和知道。

        我覺得國有 企業 在宣傳制度方面還有差距,習慣于制訂制度,不習慣于宣傳制度。廣大員工是執行制度的主體,制度制訂出來以后,應該進行廣泛的宣傳,要進行培訓 教育 ,讓員工、讓執行制度的人完整地了解制度的要求。不僅要了解制度的條文,而且要了解制度的內涵,就像古希臘哲人講的:熟知并非真知。何況我們有時候對制度還做不到熟知,我們一定要讓員工真正地知道各種制度。制度的執行是有成本的,企業的一切行為都是有成本的,包括像思想 政治 教育這樣的軟工作都會有成本。廣泛的宣傳教育,是執行制度最低成本的選擇,等到制度不執行,出現了問題,再去花時間和精力糾正,那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廣泛宣傳制度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能夠幫助形成公司的文化理念。我理解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制度和行為的積淀。制度越先進,制度越深入人心,制度執行的越好,企業的文化特點就越明顯。文化一開始,由先知先覺者發起,是少數人改變多數人的游戲,等大家都改變過來了,新來者就成了少數,于是又變成了多數人改變少數人的游戲。當對公司的制度不斷地進行“宣傳-執行-評估-修訂-再宣傳-再執行”的循環,就能夠使制度內化為員工的日常行為,也只有當員工真正地把制度當作自己行為的標準和指南,并以執行制度為驕傲的時候,才是企業文化形成的時候。企業文化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成功的企業在其文化的背后都有一套制度作保障。比如bp(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在 1998年收購阿莫科之后,對其品牌進行了再定位,放棄了“英國石油”這一公司名稱和盾形的品牌標識,開始啟用太陽花標識,并將公司名稱簡化為bp,代表著“不僅貢獻石油”,其中綠色環保被定位為公司的文化追求之一。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其在工廠的選址、工程設計、施工等各個環節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標準,這個標準遠高于很多國家的國家標準,沒有誰監督它,它自覺執行,靠努力贏得社會的尊敬。

        4制度要為公司的戰略服務。

        制度應該為公司的戰略服務,是公司實現戰略目標的手段。制度本身不是目的,制度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幫助公司實現既定的戰略。

        制度要適合公司的戰略、業務及管理水平。制度只是公司競爭力的一個部分,不是全部,好制度是好公司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僅僅通過制度建設是不可能創造一個成功的企業的,制度關鍵是要符合公司的客觀條件,因此制度建設不能簡單地照抄、照搬,制訂制度主要依靠公司自己的力量。當然,制訂制度可以學習和借鑒先進的制度,優秀的外腦也可以利用,但最重要的是要結合實際,要消化和吸收。制訂制度的出發點是為了幫助和改進公司的工作,而不是簡單地為了控制,制度要有價值,要讓執行制度的人感到執行制度的成果。

        第6篇:企業制度體系建設問題范文

        [關鍵詞] 農產品分銷渠道 新農村建設 安徽

        一、安徽農產品分銷渠道建設的重要意義

        安徽地處中國華東腹地,近海鄰江,區位優勢明顯,農業資源豐富,農產品比重大。全省土地面積13.9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2萬公頃,林地329萬公頃,水面105萬公頃。安徽是農業大省,是全國重要的糧、棉、油、豬生產基地,農業在安徽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農產品單位耕地面積產量居全國前列。農村改革以來,安徽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持續發展,農業生產力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生產在全國居重要位次。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展開,是農村市場與流通體系發展的重大機遇。但是,當前安徽新農村建設主要考慮的還是基礎設施建設、衛生環境、農村規劃等問題,對新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的關注很少。廣大農村長期以來農本商末的觀念,制約著流通、商業的發展;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農村流通中遇到的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嚴重影響了市場的運轉效率、影響了農民的生活生產。尤其是農產品分銷渠道建設問題,在整個農村市場體系建設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農產品分銷渠道是指促使農產品能順利地經由市場交換過程,轉移給消費者(用戶)消費使用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組織和個人。 農產品分銷渠道對產品從生產者轉移到消費者所必須完成的工作加以組織,其目的在于消除農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分離。分銷渠道是市場營銷組合的重要環節,歷來有“渠道為王、終端致勝”的地位。目前,安徽省農產品分銷渠道尚存在許多不足,在農產品的交易和轉移中缺乏競爭力,需要進行改組、整合和優化。

        二、安徽省農產品分銷渠道現狀分析

        當前,安徽省農產品分銷渠道形成了以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為載體,以農民經紀人、運銷商販、中介組織、加工企業為主體,以產品集散、現貨交易為基本分銷模式,以原產品和初加工產品為營銷客體的基礎格局。

        1.農產品分銷的主體呈現以農戶為主, 成分多元化

        在當前的安徽省農產品渠道模式中, 從事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是廣大的農戶、個體私營農產品商販和一小部分農民中介組織如農民經紀人、農民協會、流通企業等多種運銷主體, 成份多元化。但從比重上看, 廣大分散的農戶仍然是農產品流通中的主要力量。

        2.批發市場雖然總量偏少,但在農產品分銷渠道中發揮主導作用

        截止2006年,安徽省億元以上農產品綜合市場只有40個,成交額170億元,分別只占全國的4.9%和3.9%,這與農業資源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符。

        雖然如此,安徽省逐步形成了以批發市場為核心的農產品流通主渠道。2006年末,全省已建各類農產品批發市場近300家,其中產地批發市場160多家。僅以農村農產品市場為例,至2006年末,73.1%的鄉鎮有綜合市場,41.2%的鄉鎮有專業市場,36.2%的鄉鎮有農產品專業市場,13.2%的鄉鎮有年交易額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專業市場。38.7%的村有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

        3.農產品零售終端以農貿市場為主, 超市和連鎖店的銷售只占很少份額

        目前農貿市場仍然是安徽城市消費者購買農產品的主要場所。近年來,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視, 選擇去超市或連鎖店購買農產品的城市消費者逐漸增多, 但目前來看,其銷量仍然只占較小份額。傳統的農貿市場以其農產品的新鮮度好、價格優勢和購買便利仍然是人們購買生鮮農產品的主要場所。 對于農村消費者來說, 各類小食雜店、農貿市場、集市是日用消費流通主渠道, 但有的鄉村店已初具超市經營的雛形。

        4.農產品交易方式以傳統交易為主

        安徽省農貿市場交易的對象多為初級農產品, 相應的分級、包裝和深加工的農產品比較少,產品附加值低,缺乏知名品牌,標準化程度低,農產品競爭力較弱。交易方式以傳統交易方式為主,表現為現貨交易、人貨同行, 而通過批發市場達成的遠期契約交易以及采用拍賣交易、電話交易、信用交易、委托交易和網上交易等現代交易方式很少。市場流通模式仍處于現貨交易的原始集散階段,現代物流模式、流通手段剛剛起步。

        三、安徽省農產品分銷渠道存在的主要問題

        1.批發市場的功能單一,服務質量較低

        當前安徽省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導的分銷渠道體系,在農產品分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除了少數現代化批發市場外, 大多數農產品批發市場配套設施簡陋、落后, 規模化、現代化水平低,管理落后。市場在輻射能力、信息服務、物流服務、質量檢測等功能方面非常薄弱和欠缺, 尤其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和市場準入方面還比較落后。這關系到農產品市場的規范和農產品消費安全保障, 也影響到安徽省綠色安全食品大省形象的樹立。

        2.農產品流通主體薄弱, 素質較低,組織化程度低

        農民營銷隊伍自身素質低,組織化程度低,抗御風險能力差。中介流通組織運作管理不規范。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吞吐能力有限。

        由于大多數情況是農戶自己從事農產品分銷, 流通主體分散、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這不僅使農戶增加了進入市場的成本, 自身的權利和利益得不到根本保證, 同時也使龍頭企業與農戶難以實現有效對接, 并導致農產品流通不暢。而指導農產品流通的中介組織如流通企業、合作社、農民協會以及農民經紀人等發展緩慢。目前多數流通中介組織規模小、運作不規范, 農民營銷經營手段原始, 難以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農產品市場實際上仍然是“大市場、小業戶”的格局,農產品流通無序、效率低下。

        3.分銷渠道過長, 流通環節過多,流通效率較低

        目前, 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分銷渠道向扁平化發展,日益縮短,流通速度不斷加快。在美國,78. 5%的農產品營銷渠道結構為 “生產地――配送中心――超市、連鎖店――消費者”,經由批發市場的交易量只占總交易量的20%。而安徽省大多數農產品從農戶生產者那里生產出來到最終消費者消費, 其流通過程要經過五六個中間環節, 即生產者農戶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商零售商農貿市場或超市消費者,流通環節的增多,加大了農產品的成本。 流通過程中儲存和運輸的條件不佳, 造成農產品本身的損失加大, 也導致了農產品的成本提高。

        4.市場信息服務體系不健全,信息不暢通

        農產品信息渠道是否暢通是農產品分銷渠道暢通的前提條件。由于生產與消費之間、區域之間的信息銜接主要由市場完成,而市場的松散決定了信息的收集加工能力低,生產、流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目前安徽省農產品流通中來自政府的信息建設和服務還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信息化硬件建設落后, 大多數農產品流通市場沒有配備信息設備,致使市場信息情報功能未能充分發揮。信息資源不能充分共享,農業信息網絡的覆蓋面不寬,向農村延伸的力度不夠, 難以滿足營銷中介組織以及廣大農民對信息服務的需求。信息渠道的不暢通, 致使農產品出現區域性過剩, 致使農產品流通的效率低下。

        四、安徽省農產品分銷渠道優化對策研究

        1.創新農產品營銷主體,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1)培育龍頭企業。重點圍繞農業大主導產業,培育和發展一批國家級、省級大型龍頭企業。同時,要進一步探索企業、農戶、協會之間的利益關系,構建“企業大發展、農民得實惠”的雙贏新機制,推進農業產業化的新發展。

        (2)拓寬農產品市場。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勇于開拓農產品的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通過農產品展銷活動,農產品進超市工程等為載體,擴大安徽優質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要以出口企業為龍頭,建立原料基地,強化精深加工,進一步擴大農產品的出口。

        (3)創建農產品品牌。加強農產品品牌的培育和管理工作,把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作為食品類農產品品牌評審的必備條件,力求培育出一批在國內外市場具有知名度、占有率高的安徽優質名牌農產品。

        2.發揮農產品批發市場綜合功能,逐步達到管理現代化

        加快傳統批發市場的改造升級,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投資和管理主體應多元化,管理應規范化。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投資建設、管理應以股份制為主,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規范要求進行,做到產權明晰、管理科學。努力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綜合服務功能,通過興建儲藏、保鮮設施,建立質量檢測中心,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建立高度集成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網絡,廣泛收集、準確農產品信息,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農產品流通成本高和效率低的問題。

        3.優化農產品分銷渠道,努力實現渠道扁平化、終端多樣化

        農產品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對農產品質量、分級、包裝、運輸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縮短農產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距離,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積極推進農產品的新型終端,跳出傳統農貿市場為渠道主力軍的束縛,逐步以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的超市、連鎖店取代傳統的農貿市場。 超市有利于推進對農產品質量的全程監控,有利于滿足消費者需求,在環境保護與稅收等方面也具有較強的優勢。連鎖經營是超市經營的一種組織形式,其優越性在于大量集中采購、配送,與工業生產企業、農副產品基地直接掛鉤,統一進貨,規模經營,有利于降低進貨成本,增強企業競爭能力。

        4.推動農業經營方式的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著力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愿、因地制宜、多元創辦”的思路,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引導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大戶、經營大戶、致富帶頭人和農業科研技術人員,積極領辦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并引導他們進一步明晰產權,健全制度,完善機制,增強活力,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打破區域、行業和所有制界線,實現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的聯合與合作。加快農產品行業協會建設。以農業產業化主導產業為重點,對現有糧、油、棉、果、菜等協會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建立安徽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加快建立主導產業省級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協會對行業發展協調、政策建議、市場開拓等方面的作用。

        5.健全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產品網絡營銷

        逐步健全省、市網絡信息平臺,強化縣、鄉鎮信息服務功能,形成覆蓋全省、功能完備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加強農業信息隊伍培訓,提高農業信息人員素質,搞好信息采集、分析、預測和,提高信息時效性、準確性和安全性。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作用,創新信息傳播形式。

        大力發展農產品網絡營銷,改變傳統交易方式。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全面導入電子商務系統,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需求、價格等信息的與收集,以網絡為媒介,依托農產品生產基地與物流配送系統使農產品交易與貨幣支付迅捷、安全地實現。利用電子商務進行農產品營銷,能有效避免傳統農產品營銷渠道的諸多缺陷,有效解決時間和空間上的矛盾,克服農產品易腐、儲藏周期短、損耗大等自身特點所引起的流通問題。同時,由于信息獲取成本較低,也有利于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化解交易風險。

        參考文獻:

        [1]吳健安:市場營銷學(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42

        [2]安徽省統計局.安徽省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三號)[M].ahtjj.省略/tjgb/gb0804253.htm,2008-04-23

        [3]宋桂娥: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亟待解決的問題與對策[J].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8,(3)

        [4]陳茂強:我國農產品的營銷渠道創新[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第7篇:企業制度體系建設問題范文

        [關鍵詞] 連鎖經營 現狀 對策

        連鎖經營作為一種現代化的企業經營形式具有鮮明的特征,即經營理念、CIS企業識別系統、商品組合服務、經營管理的一致性。連鎖經營充分發揮了其在擴大規模效應、銜接生產和消費、擴大流通、最大限度地共享資源、創造新的消費點等方面的作用。

        中國超市發展是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的,當時只是以傳統的食雜店形態出現。90年代后期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階段,出現綜合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等業態,同時家樂福、沃爾瑪等跨國企業在沿海地區快速布點,外資超市開始大量進入。進入本世紀初則以直接投資、特許加盟或兼并重組等方式,大規模實施跨區域發展。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連鎖百強零售額占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首次超過10%,比2004年提高約1個百分點。連鎖百強零售企業共實現利潤7076億元,較2004年上漲了42%,連鎖業發展迅速。

        一、湖北省連鎖經營發展的現狀

        1.我省連鎖業發展迅速

        據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全省共有限額以上連鎖總公司(總店)76家,比2001年增加24家,其中零售連鎖總店56家,餐飲連鎖總店20家;從業人數62507人,營業面積214.5萬平方米,分別比2001年末增長48.8%和171.5%。連鎖門店數量快速擴張,經營規模迅速擴大。

        2.連鎖經營覆蓋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擴大

        我省連鎖業已拓展到零售、餐飲和服務業三大行業的50多個業種,專業連鎖店也加緊向各個行業滲透,尤為突出的是醫藥連鎖業。其他行業連鎖店如家電、服裝、鞋類、家居、汽車、建材、圖書等也嶄露頭角,與傳統的百貨商店和超市搶奪市場。

        3.外資商業繼續擴張

        2005年從69家總店登記的注冊類型看,內資企業有62家總店,擁有門店1836個,實現年銷售額152.63億元,分別占連鎖企業總體的89.9%、95.3%和94.1%,內資企業仍占據主導地位。目前,我省外資超市企業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好又多、大福源、易初蓮花、普爾斯馬特(2005年關閉),而且目前商業外資還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4.競爭激烈導致企業效益水平降低

        由于市場的規范化程度不高,競爭行為不夠規范;消費市場秩序比較混亂,抑制了消費需求;市場的布局規劃零、亂、散的現象還比較突出,缺乏必要的監管制度;企業運作及管理尚未達到標準和規范的統一,員工素質不高,企業服務水平較低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市場競爭劇烈,企業效益水平降低。

        二、湖北省連鎖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湖北省連鎖業在發展的規模和質量上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著發展中出現的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連鎖業發展不均衡

        從湖北省內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特別是武漢市),農村、鄉鎮超市規模小,甚至沒有連鎖超市;從省外開設的連鎖店分布看,數量較少,與武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全國第五的城市地位很不相稱。

        從擁有地門店數看,我省每家連鎖企業擁有28.8個門店,與國內發達省市相比,我省的連鎖總店平均擁有門店個數遠低于上海61個和江蘇33個門店的水平。雖然從總體數據看已經超過公認的盈虧平衡點,但武漢市69家連鎖企業中,還有33家企業門店數均未達到盈虧平衡點(根據國內外經驗,一個連鎖企業通常要發展到14家門店(平均每個門店營業面積400平方米左右)以上才能發揮規模優勢,才能有投入產出效益),有的連鎖企業甚至只有兩、三個門店。

        從店鋪發展的速度看,網點最多的中百集團至今已開辦5000――12000平方米倉儲式大賣場44家,500――2000平方米便民超市300余家,上海聯華則擁有門店2000多個。

        總之,我省連鎖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組織化程度低,難以取得規模經濟效益。同時連鎖企業市場集中度明顯偏低,市場占有率不高。表現在中小連鎖企業的發展過快,數量眾多,形成各個連鎖企業分散經營,各自為戰;主導型大型連鎖企業發展過慢,數量不足。針對我市連鎖企業集中度低的問題,企業應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通過運用兼并、聯合、重組等方式建立連鎖集團,或是運用商品、商號、配送、經營模式、管理技術等優勢發展加盟連鎖網絡,形成實力強、管理規范的跨地區、跨所有制的連鎖集團,發揮規模經營優勢,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2.連鎖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需進一步完善

        連鎖業政策制定,包括連鎖商店的建立政策和嚴格的管理政策等,它對規范連鎖業的經營,促進連鎖業的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省連鎖業的發展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我們也看到外部環境中存在的影響連鎖業健康發展的諸多因素,如、零售業投資審批政策、“中國商業大店”的制定、城市商業網點規劃、零售交易規范、直銷等法律、政策體系建設的滯后,影響公平的商業環境建立,不能避免連鎖企業“巨型化”導致的壟斷,造成社會系統失衡等問題。

        因此要從我省實際出發,加大對連鎖企業在政策、法律、資金、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盡快把我市一些規模小、實力弱、分散經營的諸多連鎖企業聯合起來,積極引導各種所有制的流通企業走以連鎖為主要內容的新型業態之路,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3.企業綜合素質水平需進一步提高

        (1)信息化建設基礎薄弱

        作為零售企業管理和發展的重要手段,IT技術在控制連鎖企業運營成本、提高運行效率、有效利用物流及倉儲資源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連鎖業的管理模式。

        目前,連鎖業信息化的建設中還存在企業主要領導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不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信息化戰略,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投入不足,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所需人才匱乏,企業信息化水平不高,電子商務發展滯后等問題。

        在連鎖企業通過并購整合實現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跨地區、多業態發展,管理復雜程度的大大增加,可能引發企業內業務信息的傳遞和溝通不暢,應充分認識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完善企業時點銷售系統(POS)、管理信息系統(MIS)的基礎上,開發和應用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財務核算管理系統,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持續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注重企業信息化人才建設;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穩步擴大電子商務,促進電子商務邁上新臺階。

        (2)自有品牌建設力度需要加強

        雖然我國連鎖企業在自有品牌建設中已有建樹,如上海華聯超市創建的“勤儉”牌商品,包括糧油制品、日用百貨、洗滌用品、調味品等15大類、1000多種,年銷售額近2億元。上海農工商超市的“農工商”牌米、油、肉以及“伍緣”雜貨。我省的武商量販店的“武商量販牌”、“百盛牌”大米、衛生紙、凈菜等多種商品,中百倉儲的“玲瓏”、“恒黛”等自有品牌商品,但畢竟數量有限。

        影響連鎖店最重要的因素是低價格商品,連鎖店的生命力在于提高企業的組織化程度和規模經營,降低成本,擴大市場占有率,價格優勢是連鎖企業的生存關鍵。而自有品牌正具有提高價格競爭力和利潤的優勢。自有品牌,也被稱為商店品牌,是零售商開發與加工生產的品牌銷售產品。零售企業通過搜集、整理、分析消費者對某類商品需求特征的信息,提出新產品功能、價格、造型等方面的開發設計要求,進一步選擇合適的生產企業進行開發生產,最終由零售企業使用自己的商標對新產品注冊并在本零售企業內銷售的戰略。由于自有品牌能夠給零售商帶來更多的利潤,贏得顧客的忠誠,因而受到越來越多零售商親睞。

        開發連鎖商業自有品牌需要完善、通暢的銷售網絡和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實現大規模生產和銷售。目前我省連鎖企業在自有品牌的開發和實施中,還存在連鎖企業難以尋求具有生產、研究開發、創新等能力和具有趨同一致文化背景的生產企業形成合作伙伴關系,及商品設計、原材料選用、生產工藝流程以及賣場進行全方位的整合管理實力有待提高等問題。

        (3)誠信建設問題依然不可輕視

        構筑和諧商業發展環境的關鍵,就是以人為本、誠信經營?,F實中,我們見到大量缺乏誠信的行為,在產品上,質量低、浪費資源、搶注商標;在價格上,漫天要價、抬高標價再聲稱特價優惠、實行行業價格共謀;在促銷中,充斥著虛假、誤導、不健康廣告;在公共關系方面,對社會公共事業大開空頭支票等。這些行為破壞了和諧社會的建設,損害了企業的市場形象,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阻礙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4)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

        市場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競爭,連鎖競爭的特點和運作模式與其他形式的企業不同,要求員工特別是管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連鎖經營管理知識。目前連鎖業還存在缺乏人才戰略意識,人才培養中也是先拓展門店再去挖人才,挖不到人才時就采取拔苗助長的方式,員工表現出歸屬感弱、忠誠度低,管理人員集體跳槽事件時有發生,企業人才的質量不穩定極大降低了企業的競爭力。

        因此在人才培養上,企業首先應注重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培養員工的忠誠度。其次通過采用“送出去,請進來”、校企合作等多種形式,加強對連鎖企業人才的業務培訓,提高員工綜合素質。

        (5)企業內部規范管理應加強

        連鎖經營規范化的核心內容是要做到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核算、統一管理。但目前我省已經發展起來的連鎖店中,普遍還存在重形式、輕內容、重硬件、輕軟件。單純追求門店數量的擴張,在統一采購、統一核算和統一管理這些連鎖經營的實質內容上離連鎖經營運行的規范要求相差甚遠;產權不明確,總店和分店之間關系復雜;有的連鎖企業實質上是處在“分店”經營管理模式中,是連而不鎖;連鎖企業對連鎖經營的基本要求和內在規律,缺乏深入的專門研究,照搬單體商店管理模式,難以適應連鎖經營多分店發展的需要等,導致企業規模不經濟、效益不理想。

        因此連鎖企業必須注重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提高經營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完善連鎖企業總部的功能,充分發展總部在市場開發、經營指導、采購配送、促銷策劃、教育培訓等方面的職能,完善連鎖企業內部各個環節的管理,建立健全各個崗位、各道工序、各項作業的規章制度并形成文字規范,實現作業系統化和管理規范化。同時,連鎖業發展中還應處理好規?;c規范化、快速擴展與規范管理的關系。

        三、我省連鎖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湖北省連鎖商業的戰略重點是通過資本經營、產權重組、兼并等形式,盡快把規模小、實力弱的連鎖企業改造成大型連鎖集團。積極地進行連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合作試探,充分實現連鎖商業在社會流通資源整合方面應當承擔的職責與作用。實現連鎖企業發展的規?;?、品牌化。

        其次,隨著我省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適合農村市場特點的新型流通網絡體系的逐步建立,農村及鄉鎮購買潛力巨大,為連鎖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第8篇:企業制度體系建設問題范文

        【關鍵詞】 農業上市公司; 獐子島; 風險管理; 內部控制體系

        【中圖分類號】 F27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6)24-0013-05

        自2016年5月4日起,獐子島股票(002069)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變更為“*ST獐島”。獐子島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創造了中國農業第一個百元股,2007年成為達沃斯“全球成長型公司社區”首批創始會員。從農業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內部控制有效性的綜合排名(2008―2010年)來看,獐子島一直處于領先地位[1],時值今日卻被ST,追其根源,與其內部控制缺失直接相關。為此,以風險管理為研究視角,通過分析農業上市公司風險特征并結合獐子島內部控制設計及運行現狀,揭示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對公司戰略發展的重大制約性,以此提出完善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思路。

        一、農業上市公司面臨的風險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上市公司的發展壯大,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雖然從2008年起財政部相繼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從制度和法規層面全面詮釋了企業內部控制的內涵、評價及審計相關內容,但農業上市公司因其經營的風險性、行業特性等問題,在內部控制設計及運行中存在重大缺陷,導致經營業績下滑,經營風險上升。為此有必要對農業上市公司面臨的風險進行剖析,并結合獐子島的風險現狀,對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依據和參考。

        (一)農業上市公司的外部風險[2]

        1.遭受自然災害的風險,如干旱、洪澇、冰雹、森林火災和重大的生物災害等。農業上市公司自始至終都面臨著無數自然災害的侵襲,企業應建立自然災害預警制度,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為最低。以獐子島為例,在2014年第三季度,獐子島因北黃海冷水團事件,使存貨遭受巨大損失,公告巨虧8億元。

        2.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隨著國家宏觀發展戰略的調整,國家和地方都加大了對海洋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加大稅收優惠及補貼。與此同時,對影響生態環境的林業企業的亂砍亂伐現象予以限制;將一些重大的動物疫情疾病防控推向市場,使一些農業上市公司面臨更加嚴峻的市場競爭環境。但國家對農業部分行業的稅收優惠及補貼對其發展影響較大。以獐子島為例,從2003年起,依據國家公布的《全面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積極推進漁業和漁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從傳統漁業水產品的粗加工向現代的水產品精加工轉變,為此得到了國家和地方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及海域支持[3]。

        3.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近年來,我國糧食、蔬菜和食用油等農產品價格持續走高,農業上市公司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同時農業企業生產的季節性和周期性,使部分農業上市公司產品的市場價格波動幅度大,產需脫節,造成企業會計信息如銷售收入、現金流及利潤指標波動較大。由于國家對農業行業的保護,使得部分上市公司缺乏風險防范意識,一味追求盲目擴張,使市場競爭力下降。以獐子島為例,2008年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外部市場需求下降,對水產品出口造成巨大影響,同時受國外進口產品的沖擊,形成替代品威脅,市場占有率下降,導致市場競爭的風險加大。

        (二)農業上市公司的內部風險[2]

        1.經營風險。絕大多數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的產品都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直接相關。食品類關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對食品安全質量掉以輕心,就可能導致滅頂之災,如2008年的三鹿事件和2011年雙匯集團事件。為此,國家加大了對該行業商品質量的準入及懲罰力度,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業的監控成本和經營風險。

        2.管理風險。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絕大多數都是由家族企業逐步發展起來的,管理者的個人品質、知識水平和能力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風格。組織結構多以一股獨大為主,集權色彩濃厚。受農業生產周期的影響,投資多,見效慢,同時農產品的附加值偏低,盈利能力及經營業績增長緩慢,使其市場風險和經營風險居高不下,由此,管理者的經營偏好和趨利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會左右上市公司的發展[4]。

        分析農業上市公司外部及內部風險因素有助于我們更清晰地了解行業特性,為構建符合農業上市公司持續發展的內部控制體系提供依據。

        二、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現狀――以獐子島為例

        2012年6月,迪博企業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依據滬、深交易所截至2012年4月30日A股上市的2 340家公司年報信息的研究顯示,隨著我國內部控制法律法規的完善,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監督日益重視,以及上市公司的積極應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水平呈逐年提高的態勢,但總體在低水平徘徊,2011年內部控制總平均值為31.3[5]。

        2012年8月,《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2011):制定、分析與評價》課題組用2011年我國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2 036家公司樣本數據,對內部控制五要素進行指數評價,研究得出這些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指數均值為不及格[5]。

        截至2015年底,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共有85家,占整個上市公司總數的3.05%。農業上市公司依據2008年的《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相繼建立了符合目前公司管理要求的內部控制。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實施,使農業上市公司增加了在內部控制方面的投入,提高了企業發現內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企業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機制[6]。

        楊海琴[1]通過實證研究,對2008―2010年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綜合評價后得出的結論是: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大部分處于中下層水平,內部控制提升的空間較大。

        目前農業上市公司尚未有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內部控制體系,由于外部環境和自身治理結構的缺陷,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顯得先天不足,究其原因主要為,農業上市公司總股本中,國家股和法人股占絕對優勢,一股獨大的現象突出,同時農業上市公司產業鏈兩極分化現象突出,而上市公司經營活動涉及整個產業鏈條,一旦發生風險,波及面廣,影響深遠,從而導致各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冰火兩重天[4]。

        農業上市公司的典型代表獐子島,從業績和內部控制方面來說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獐子島在2008―2015年的內部控制自評報告中均說明已按照“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及其他監管要求建立了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并未發現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但2014年10月30日的“黑天鵝”事件及2016年5月4日的“*ST獐島”事件充分說明,獐子島的內部控制暗藏重大缺陷,內部控制運行無效。下面從COSO的五要素出發,分析獐子島內部控制現狀。

        1.控制環境。控制環境是企業實現內部控制的基礎,是其他要素能否有效運行的決定性因素,其中治理結構是控制環境的中心,對構建有效的控制環境發揮基礎性的作用。2014年獐子島在它的內部控制報告中明確指出,獐子島建立和完善了符合現代化企業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內部組織結構,通過科學有效的決策機制、執行機制和監督機制,保證公司達到或實現各項經營管理目標。但實際執行中治理結構混亂,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權責利失衡,監督不到位,出現管理層收受賄賂被查處事件。

        行為金融學的研究表明:在外界經濟環境不穩定、信息不對稱、個體能力存在缺陷的情況下,公司高管的管理哲學、個人的心理特征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公司人力資源策略,進而引發經營風險[7]。在2007年及2014年間獐子島高管人員頻繁離職,高管團隊缺乏穩定性。同時獐子島政企不分,一股獨大,董事長吳厚剛是獐子島的核心人物,早在2001年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時,吳厚剛既擔任董事長,同時又擔任獐子島鎮的鎮長、黨委書記等職。在獐子島,懂技術懂行業特性、具備勝任能力的人才匱乏,同時考核不規范,退出機制不健全等導致公司治理結構失衡,公司戰略目標、經營目標難以實現,并引發經營風險。

        2.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并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識別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風險是風險評估的基礎,企業面臨的風險瞬息萬變,如果不能及時評估風險,就會導致控制活動的風險不可控,嚴重情況下會致使經營失敗。獐子島自上市以來,海域面積及底播數量快速上升。從2006年的65.6萬畝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338萬畝。未經充分研究及論證即大幅度增擴海域面積,存貨比重數年高居不下,投資支出大額上升,決策過程有重大風險隱患。由于快速擴張,加速了企業資金短缺,依靠借債維持日常的經營活動,給企業帶來了高額的債務成本和財務風險的壓力。

        獐子島進行的底播范圍非常接近北黃海冷水團活動區,但對此風險沒有任何評估與披露;同時獐子島從浮筏養殖到深海底播,沒有做充分的論證和可行性研究,也沒進行深海底播的實驗。負責采購的人員因受賄被查處(該團隊負責采購蝦夷扇貝種苗,而正是這批種苗導致獐子島巨額虧損),但對此風險獐子島沒有任何評估和披露。

        3.控制活動。風險評估為控制活動的有效實施奠定了基礎,識別評估了風險,如果沒有實施相應的應對措施,即控制活動,內部控制也不能發揮作用。獐子島對于存貨實物控制的說法前后不一。《第二期短期融資融券募集說明書》中寫明:公司每個月組織一次苗種生長情況的調查;而董事長吳厚剛卻說“公司每年分別在春天和秋天對公司存貨進行調查”。兩種不同的說法,說明獐子島缺乏日常的檢測,無法及時有效地監控存貨生長情況和數量。在采購環節控制上,自2009年以來,每年的蝦夷扇貝苗種底播計劃未以單獨議案的形式履行董事會的審批程序。采購一直由原副總經理吳厚記(吳厚剛的兄弟)負責,未定期輪換,采購來的大量種苗無法逐箱檢查,驗收時未入庫,直接播種,導致賬實無法核對,監督缺乏。

        4.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信息的過程,其確保信息在企業有效傳遞及理解。2012年高管吳厚記因被舉報有受賄行為而離開公司,同年會計人員被移交司法機關。該事件在當年公司財務報告中并未作任何披露,存貨的賬面價值也未做任何調整。在2014年10月的黃?!袄渌畧F”事件后,獐子島并未就此事件向投資者做詳細的解釋,而是任其發酵,造成投資者內心的極度恐慌[8]。對于漁業企業來說,海域面積變動屬于公司重大事項。當年度內單筆或累計變動海域面積超過上年年末公司擁有海域面積的10%時,需提交董事會審批并履行臨時信息披露義務,但獐子島在年度報告中并未有相關披露,同時對于淺海底播到45米以上深海底播的經營環境事項僅在定期報告中進行了簡單披露,未對相關內部風險進行詳細披露及監視,以上說明獐子島在信息與溝通上存在嚴重缺陷。

        5.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對內部控制要素是否發揮作用的再監督,包括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度報告》中說明:公司在獐子島海域構建了北黃海冷水團檢測淺標網,對低層水溫變化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提升了海域環境的監控能力。而獐子島董事長秘書孫福君卻說:公司僅能對海域表層溫度進行實時監測,通過潛標進行溫度監測,電子數據每三個月提取一次,對低層水溫完全達不到24小時全天候監測的標準,兩種說法兩個標準,說明獐子島在內部監督上存在重大缺陷,既然內部監督不能有效發揮作用,那外部監督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現狀又是如何呢?由于受到特殊行業、環境和專業知識的限制,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完成了對獐子島百萬畝海域的監盤,同時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對獐子島2013年和2014年半年報表都出具了標準的無保留意見,致使獐子島內部監督體系形同虛設。

        通過對獐子島內部控制五要素具體現狀的分析,看出其在內部控制五要素上都存在重大缺陷,正是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導致獐子島的內部控制失效、經營失敗。那么引起獐子島內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又有哪些呢?下面從影響因素探其根源。

        三、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內部控制理念滯后

        內部控制從公元前3600年以前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時期的內部牽制發展到2004年COSO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階段,內部控制的控制環境、控制理念、控制方法都發生了質的飛躍。目前農業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的理解停留在各項工作制度和業務規章的匯總上[4],沒有將內部控制的本質理解為是一種制衡、監督和激勵的制度安排[9]。有效的內部控制能夠制約經營者的機會主義行為,正確處理企業的組織機構和權責分配,從根本上杜絕舞弊的發生。獐子島的年度報告和融資融券對內部控制的說明和實際內部控制執行狀況比較,差距巨大,說明其內部控制只是為了應付監管機構及相關法律的要求,內部控制實際運行無效。

        (二)戰略定位缺乏

        戰略目標是企業最高層次的目標和內部控制的終極目標,是企業未來發展的總藍圖,是實現經營目標的行動指南。農業上市公司雖然在整個上市公司中占比較少,但它獨特的戰略地位和國家對它的扶持力度,說明農業上市公司戰略制定的重要性。從目前農業上市公司戰略目標的定位來看,主要關注的是合法合規目標和報告目標。由于缺乏十年甚至更長的戰略,所以企業的經營行為短視,導致經營風險的產生。獐子島雖然打造了同心多元化戰略、科技領先戰略、縱向一體化戰略、品牌戰略及五位一體的發展模式[3],但經營過程中盲目擴張,過分依賴短期債務,在重大突發事件面前顯得無能為力,這說明獐子島的戰略管理只是寫在紙上的一種管理,沒有站在公司戰略目標的高度去處理或應對危機,缺乏有效的戰略協調機制。

        (三)風險防范及應對能力較弱

        從農業上市公司的現狀來看,風險主要源于外部環境(如經濟環境、自然災害、法律環境等)及內部因素(如公司治理缺陷、內部控制缺陷、經營風險等)的影響。對于外部環境風險,企業無法直接控制,但需要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對于內部風險因素,企業可結合內部控制有效實施及落實加以防范。通常對于風險的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其次要綜合運用多種風險分析方法對風險因素可能性和響應程度進行排序[7]。獐子島從2006年起海底底播面積逐年增加,對根本不知曉的深海底播這種風險極高的事項沒有進行實驗、論證就直接實施,導致“黑天鵝”事件發生。同時占總資產比重畸高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存貨一直保持在50%左右,對這部分特殊性能的存貨,從種苗的采購、播種、后續監管上獐子島都缺乏應有的風險控制措施而任其在海里自由生長,直到死亡。

        (四)內部控制環境不健全

        雖然農業上市公司依據現代企業公司治理要求建立了治理結構,但公司董事長和經理兩職合二為一的現象時有發生,家族式管理模式阻礙了公司健康發展,一股獨大的現象導致了決策及經營高度集權,風險加大。獐子島“法人治理”實質上是典型的內部人控制。股東、治理層、經理層三位一體。獐子島從集體所有制企業成長為上市公司,“內部人”發揮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沒,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內部人控制顯然已無法滿足企業日益擴大所導致的戰略推進、經營風險的防范及企業監管的需要。雖然獐子島2006年上市時,符合深交所公司治理要求,表面制衡,實質很難形成公司持續長遠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當內部人利益和公司利益一致時,公司可以發展,但當內部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沖突時,內部人寧愿犧牲公司利益,而保全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公司戰略發展上采取了一種冒險激進的方式[10],遠遠偏離投資者所希望的穩健性公司發展戰略。在人力資源上,并不是把具備專業勝任能力和正直品格的人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而是任人唯親。副總經理吳厚記是董事長吳厚剛的兄弟,負責獐子島的材料采購工作,2012年因舉報受賄而離職,2014年獐子島蝦夷扇貝絕收事件,正是吳厚記團隊負責的采購事宜。

        (五)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不完善

        內部控制評價貫穿于內部控制設計及運行的始終,合理的內部控制評價機制是確保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保障。

        借鑒陳漢文和池國華[9]的研究成果,2013年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從內部控制五要素指數來看,風險評估是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從行業內部控制整體狀況來看,受嚴厲監管的金融保險業居第一,2013年內部控制指數均值為63.91%;而農林牧漁業排名最后,2013年內部控制指數均值為42.89%。

        目前,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年報中披露,一種是單獨出具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并與年報同時披露,對自身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自評分均在50%以上,對內部控制有效性持樂觀態度,總體自評意見偏高,披露的內容空洞,缺乏實質性的內容[11]。

        從2008年起,獐子島開始對內部控制自評報告進行披露,主要從評價依據、實施情況、缺陷認定標準、具體缺陷披露等方面對其內部控制進行評價。對評價有重要影響的內部控制實施情況從2012―2015年都未披露相應的內容;對缺陷認定標準2011年、2013年、2015年有定性或定量標準,其他年份都沒有;具體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情況從2008―2015年獐子島均為未披露或不存在重要或重大缺陷,而實際情況是2013―2015年,獐子島內部控制都存在重大缺陷。

        以上分析了影響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內部控制理念滯后、戰略定位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弱是導致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

        四、完善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舉措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主要是針對生產型企業常見的18種業務內部控制加以規范的。農業上市公司由于其特殊的內外部發展環境,亟待設計個性化的內部控制體系。

        內部控制體系通常以戰略導向、價值導向和風險導向為切入點設計。戰略導向內部控制體系以公司戰略為主線,圍繞著公司戰略目標實現這一中心進行風險防控,并突出控制體系中內部管理各部門各環節的協調一致。價值導向的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在對企業價值鏈和價值創造源分析的基礎上,將內部控制的價值增值放到戰略導向的位置。風險導向內部控制體系是將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思想契合到內部控制的實施過程中,從而提高內部控制防御風險的能力,以促進戰略目標的實現[12]。綜觀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現狀,結合獐子島的具體情況,以風險導向為切入點完善內部控制體系較為合理。獐子島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產生的原因除了內外部環境因素之外,風險評估缺失是重要影響因素。

        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控制系統,要求董事會和管理者應將主要精力放在可能產生重大風險的關鍵環節,管理層設定的目標要與企業的使命、風險偏好一致。企業應當識別影響其目標實現的內外部事項,區分哪些是風險,哪些是機會,從而使管理層的戰略目標不偏離正確的方向。針對以上的分析,完善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以風險導向作為設計內部控制體系的切入口,識別及應對風險

        農業上市公司因其經營風險和環境的特殊性,應設計針對性的內部控制體系。根據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的精神,設計符合農業上市公司風險管理目標的內部控制體系。農業上市公司的風險客觀存在,具有不確定性和動態性的特征,可將風險按來源分為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如文中第一部分的闡述),對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事項進行風險識別和分析,診斷企業面臨怎樣的風險,哪些是重大風險,從而制定重大風險管理的策略和措施,明確各職能部門在風險管理中的職責,將風險管理融入日常的管理活動中。應加強風險的預防性控制即前饋控制,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根據企業經營風險的特征,構建預警系統,并將風險量化,建立量化指標體系。同時提高技術和判斷,設置預警區間,評價各種風險偏離程度,及時向風險管理部門和決策層發出警示,以提出應對措施[7]。

        (二)在風險導向內部控制體系下,進一步完善農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促進其長遠、科學發展

        農業上市公司因其治理結構的缺陷,導致其經營行為短視。農業上市公司股本偏小,流通股偏低,國有股和法人股占絕對的控股地位,極易受大股東的操控。加之農業生產周期長、投資大、收效慢、市場風險、自然災害頻發,易導致經營陷入困境,如果企業沒有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控制制度安排,要想長遠科學發展是不現實的。為此,企業首先要理順治理結構。公司治理是內部控制系統得以順利運行的條件,又是內部控制有效運行的保證。農業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治理結構的制衡失效,管理層道德缺乏。由于利益的誘使,不惜違背經營目標采取短期行為,使制度的執行因為人的主觀意志而存在不應有的彈性,導致內部控制的功能大大削弱。由于治理結構的失衡,違背行業發展規律,缺乏風險預警、識別、評估等手段,導致企業擔負沉重的債務成本,為企業長期科學發展埋下隱患。理順治理結構,應考慮調整董事會結構以彌補內部人控制的缺陷,除了配備具有財經知識的獨立董事外,聘請農業專家,以增強決策中的科學性和技術性,平衡內部人的激進、冒險、盲目擴張的行為。

        (三)對農業上市公司單獨設計符合其行業特性、極具操作性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從動態的角度看,內部控制可以看作是一個設計、運行、評價的循環體。內部控制設計及運行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都依靠評價的評斷,查錯補漏,為內部控制良性循環提供保障。

        目前農業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評價報告中普遍出現的情況是:避重就輕,披露的內容空洞、含混,格式五花八門,披露的信息隨意性大。為此,有必要依據農業上市公司自身的特點,在內部控制披露上更加明細化、規范化的格式及內容要求。

        內部控制評價貫穿于內部控制的始終,良好的評價體系離不開實施的主體。依據其實際情況,在評價主體上可設置三個層級。第一層級由業務單元對日常業務內控狀況進行自評。第二層級由內部獨立的評價機構或內部審計進行自我評價,依據企業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現狀,獨立客觀地提出評價意見,如出現內部控制缺陷,可及時發現并予以彌補。第三層級由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外部評價,以驗證及制約第一層和第二層對內部控制評價的有效性[4]。

        內部控制評價內容及披露應主要包括:評價范圍、評價范圍的主要業務和事項、重點關注的高風險領域及防范措施、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內部控制缺陷現狀及整改情況等。

        在內部控制評價中,缺陷認定是內部控制評價中的關鍵,依據《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農業上市公司應對導致內部控制失效的諸多事項按缺陷認定標準進行分類,可分為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和非財務報告缺陷認定標準。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按照影響公司目標實現程度分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并通過定量和定性方法加以識別和分級。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涉及內部控制的廣泛目標,主要從定性方面考慮,如公司高管人員是否有舞弊行為;是否更改過財務報表;新聞媒體是否有負面報道;是否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等。結合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現狀將查找內部控制缺陷的范圍限定在公司層面、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三方面[13]。

        綜上所述,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對其內外風險強化預警,在國家法律和內部控制逐步完善的前提下,農業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設計及運行將日臻完善,因為良好的內部控制向投資者傳達著積極可信的信息,也是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不斷完善的助推器和戰略目標實現的保證。

        【主要參考文獻】

        [1] 楊海琴.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 吳秀蘭,孟楓平,何永敢.風險管理視角下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缺陷及完善[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7.

        [3] 吳賓.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展戰略研究[D].石河子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4] 侯小娜.以戰略管理為導向的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問題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5] 劉華.內部控制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6] 林斌,劉春麗,舒偉,等.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披露研究――數據分析與政策建議[J].會計之友,2012(25):13.

        [7] 董紅杰.基于WSR的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的風險因素研究[J]. 中國注冊會計師,2016(2):102-104.

        [8] 張貴祥.獐子島內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J].中國市場,2015(22):41.

        [9] 陳漢文,池國華.CEO內部控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31-34,392-398.

        [10] 高允敏.扇貝夭殤隱藏的內部控制缺陷及治理思路[J].財會月刊,2015(5):75.

        [11] 吳秀蘭.農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一道欧美AⅤ视频 | 亚洲美女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熟女aⅴ一区二区性色 中文字幕无线第一区 | 亚洲高清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在国产在线视频a在线视频 午夜男女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