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素質教育的概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素質教育;大學數學;教法;改革
近年來,素質教育進展得如火如荼,對各個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學數學是高等學校的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物理學、化學、經濟學等學科的基礎,為學習其他學科提供基本的知識。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大學數學必須改變原有的教法,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要。
1改革教材內容
大學數學教材記載的數學知識是我們人類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但由于篇幅有限以及追求敘述能夠邏輯清晰、嚴謹,教材省略了發現和推理的過程,單純地講述結果。在學習的時候,學生不了解知識點的來源,也不明白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向學生講明知識的來源、背景、推理過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以及在數學體系中的地位等,盡可能地讓學生明白知識的來龍去脈,實現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明白更多的知識,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也會對數學的發展有更為直觀和深刻的認識,那么學生學習起數學來就會興趣滿滿。
2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大學課堂上,教師是主角。從上課到下課,教師一直在講述數學知識,學生也就一直在聽。其實,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而非教師。檢驗數學學習的效果是看學生學會了多少,而不是教師講了多少。因此,教師要轉換角色,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角,以學生的感受為準。在講課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之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上盡量以學生可接受的方式進行授課,以他們聽明白、能理解知識為依據,注重他們的感受。課后也要經常與學生交流,幫助他們分析解決學習中的難題。根據大家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引導大家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真正地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科研與教學相結合
高等院校教師必備的能力之一就是能夠進行科學研究。作為大學數學這一基本學科的教學者,數學教師更是要有極強的科研能力。在進行科學研究的活動中,教師會接觸到本學科最先進的知識,了解數學未來的發展方向,而這些正是現有的數學教材所缺乏的。所以,教師要以積極的心態參與數學的研究活動,并注意把科研知識與實際的數學教學相結合,站在數學科學的前沿,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積累的教學經驗,向學生講述先進、獨到的知識。這樣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研究興趣,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思考。
4與多彩的生活相結合
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應用數學。實際中大學數學的教學與生活相脫離,很多人認為大學數學坐在高高的閣樓里,與生活相距甚遠。其實不然,大學數學中的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學知識其實就是來自于我們的生活,是前人在發現、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過程中思考、積累的成果。那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把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在講述某個知識點時,老師可以講述具有生活氣息的數學情境,用貼近生活的案例來講解,把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去,既能增強課堂的樂趣,讓學生愿意聽、愿意學,也能更清晰地體現數學的實用性,讓學生更好地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5實現多媒體教學
目前多媒體技術發展迅速,也被應用到教學中。由于本身的特點,大學數學的教學也應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多媒體能做到圖形與文字、聲音相結合,比較直觀、形象,對一些知識的表現和演示更容易刺激學生的感官,加深他們對知識的印象,更容易接受。另外,多媒體技術對平面圖形、函數圖象、立體圖形的制作簡單、省時,節省了教學的空間與時間。
總之,素質教育下,大學數學的教學方法必須做出改變和創新,從教材內容的改革、學生主體地位的加強、科研與教學的結合、與生活的結合到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多方面地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提高學生的素質。
參考文獻:
龐偉.淺談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大學數學教法改革.中國校外教育,2011(10).
一、重視學生在獲取和運用知識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良好的品質。
思維的顯著特點是概括性,即在已有的經驗知識的基礎上,舍棄個別事物的個別特征,抽取它們的共同特征,得出新的結論。數學的概括性的特點尤為突出。在新課改理念教育階段,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從直觀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時期,在教學中必須抓住這個契機,在形成概念,引入命題時,精心創設問題的情景,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去體會,引導學生先形成實感,再進一步加深領悟概括出概念或命題。然而,就數學的內容而言,我們不但要堅持傳統的邏輯思維,如培養學生會觀察、比較、分析與綜合等邏輯思維的能力。培養人才是時代的要求,而培養人才最主要的是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在數學教育中表現為培養數學的重新發現能力。美籍匈牙利數學家G.波利亞說:“數學家的創造性工作成果是論證推理,即證明。但是這個證明是通過合情推理,通過猜想而發現的。”數學發現能力的培養要借助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歸納猜想、類比聯想能力的提高。無論是猜想還是聯想它們又以直覺思維、美感思維和形象思維等非邏輯思維為基礎,因而,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非邏輯思維,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結合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數學意識。
新課程改革的課程標準、教材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重視聯系生產實際以及學生的生活實際。教材每一章的開頭,均配有一副寓意深刻的圖畫,暗示本章內容及應用。教材中通過縱橫交錯的道路圖,引出相交線和平行線;通過鋼架橋和高壓輸電塔圖,引出三角形等。教學中要充分揭示課本中插圖的豐富內涵,使學生從圖中抽象出需要學習的新知識,了解新知識的實際應用,增強用數學的意識。
教材還在每章節都配有適當數量的聯系實際應用題。如幾何中,學習射線、線段后,要求學生說明“把彎曲的河道改直”的道理;學習角知識后,要求學生計算鐘表的兩腳的夾角,畫一些優美圖案等。代數中,特別突出的是在每學完一類方程(或方程組)之后,總配有列方程(或組)解應用題。為此,在教學中要有效地使用這些題目,把數學知識應用于生產與生活實際,訓練學生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語言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增強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的觀點,進而感受到數學的巨大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論證推理能力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規律本質的認識,是數學學科固有的,是數學的靈魂,它在數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是數學學科賴以建立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日本數學家米山園藏指出:“無論是對于科學工作者,技術人員,還是數學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數學的精神、思想方法,而數學知識是第二位的。”縱觀數學史,凡有所成就的數學家,在數學思想方法上都有良好的素質。許多數學家和教育家曾多次提出對中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教育。新課改理念下數學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有:化歸(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函數思想,方程思想、分類思想及類比思想等。應掌握的數學方法有: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及待定系數法等。
通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應用數學思想對解決問題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一方面滲透化歸思想和方程思想,另一方面還要以方程思想占有主線,抓住時機,向學生進行多種其他數學思想的滲透。因為在方程思想中,同時還交織著多種其他的數學思想,如:換元思想,消元思想,降次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思想,化歸思想等,可見內涵及其豐富。若此時在抓方程思想的教學,定能起到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作用,是提高學生整體數學素質的一個極好的機會。
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一、貼近生活,激發興趣,提倡研究性學習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客體”。積極主動的數學學習,才是有效的數學學習。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在教與學這一對矛盾中,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是因為學生本身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狀態是地理學習是否成功的內因,教師提供的教學指導只是一種外因,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生的內因,而不是外界因素與條件,正如有的人所說的那樣:“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你永遠無法強迫馬飲水。”例如,一位教師為“同類項”一課準備了精美的課件,其內容是遼闊的草原上牧民趕著牛羊的場面,畫面、音樂非常美麗、動人。由此,教師引出的問題是:“牧人將怎樣關好趕回的牛羊?”很顯然,其目的是要引出一個“物以類聚”的道理,從而導出“同類項”的概念。誠然,這一設計也的確增強了課堂的吸引力,使學生有了興趣,但是,用近5分鐘的時間來引出一個小孩都能明白的道理是否值得卻需要我們思考。
要改進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表揚聲中激發興趣。堅持正面激勵,讓學生體驗成功,這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但是,教學中評價簡單化的現象卻不容忽視。
一方面,“你真棒”“你真行”之類的語言充斥課堂,它不僅不太適合初中生的年齡特征,而且也是一種指代不明的評價。答案的確定性是數學的一大特點,而有的教師為了讓學生體驗“成功”,對于學生明顯的錯誤也用“你說得很有道理,不過……”來評價,顯然是對學生思維方式的一種誤導。
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提倡合作性學習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地理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課題組一般由5~7人組成,學生自己推選研究和組織能力較強的同學為組長,聘請有一定專長的成人為指導教師。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基本組織形式貫穿學習過程的始終,課題研究的成敗,往往取決于小組成員間合作的默契程度。
課堂上要增加學生討論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與同伴的合作中體驗快樂。新教材多以“問題串”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并且給出了“做一做、想一想、試一試”等諸多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對于那些知識結構恰當、問題難度適中的內容,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經過討論、交流,在合作中學習肯定是好的方式,但是,討論交流的濫用,甚至“沒有小組交流就不是課改”的極端認識也隨之產生了。例如,有的老師將什么是負數、什么是直線等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各組交流各自所給的“定義”,學生實在是無從說起。
上周,市教委到我校進行常規視導,我校張老師講了“點、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復習課。這節課,張老師按照一般復習課的框架,首先出示知識網絡,提問基本的知識要點,然后舉出幾個比較典型的例題。從整節課看,知識點落實到位,整個教學環節很完整,但沒有懸念,沒有。評課時,市教委的教師指出整節課只是為了講題而講題,沒有拓展,沒有延伸,沒有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體現不出數學課改的精神。
評完課之后,張老師認真總結了各位老師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重新設計了本課,在另一個班又講了一次。張老師講的這個例題設計得不錯,如圖:AB為圓的直徑,∠DBE=∠C。求證:BE為圓的切線。
這是一個不難的例題,只需連接AD就可以證明,引不起學生們的興趣,但張老師把這個題往外延伸了一下,改了一下條件:如果AB不是直徑或沒有線段AB,其他條件不變,結論是否還成立,這就給這個例題增加了懸念,使問題有了梯度,不僅拓展了學生們的思路,變換了思維,從而使各種程度的學生都受到了鍛煉。教師放手,學生們各抒己見,課堂效果比上一節好了很多。
同樣一節課,內容一樣,只是改變了教學思路和方法,便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我覺得進行新課標形勢下的教學,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教師要博學多才,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除了具備數學學科扎扎實實的專業知識外,還應掌握理化知識和其他人文科學知識,并且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和現實生活的經驗,這樣在講課時,才能靈活應用、運用自如,對學生才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教育影響作用。
二、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
1.將探究性學習貫穿課堂始終。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探究學習中,由于答案不是現成的,學生會有多種思路、多種方法,往往就會產生不同的解法。而學生在探究中出現的錯誤,是極有價值的生成資源。如果教師善于抓住這些錯誤,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改變思路,最后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的數學教學應在課堂中實施探究性學習,大膽嘗試。
2.在生活中體現數學,在數學中反應生活。在數學教學中,單純地講解數學知識,學生學起來比較枯燥乏味,如果能在講解過程中舉一些我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像張老師關于建亭子的問題,用當堂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學生們領悟到學習數學不單純是為了升學,還可以為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便會自動地學數學、創造性地學數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在現代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是不可少的。很多題講起來比較難懂,如果用多媒體演示,學生就會明白這個問題是怎樣變化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既生動又易懂,比教師單純地去講解要強很多倍。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適當運用多媒體,讓現代化的設備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4.課堂放手。新課標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能力,這就要求在課堂上,教師要少講,把大部分時間放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原來教師上課時,這里不放心,那里不放心,一節課都是一個人表演,不僅累,教學效果也不好,沒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教師講得再明白,學生也無動于衷。把時間放給學生,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各抒己見,發表不同的觀點和方法,最后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總結正確的結論。這樣師生結合,學生動起來,教師既減輕了負擔,課堂效果又提高了,何樂而不為呢?
教有教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應改變過去只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落后教學法,全面推行啟發式教學、探究
式教學、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解題思路,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
三、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1.思維能力。初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中,發展思維是培養能力的核心。學習思維能力的持久性決定著考慮問題的深度、廣度,決定著創新能力的發展。發展思維創新能力對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靈活程度是必須的。“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更說明數學對思維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在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中應把思維創新能力的發展放在首位,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合作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是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共同進步的需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對于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學生去考慮,思路不開闊,思維不敏捷。幾個學生合作,你一個點子,他一個方法,那么這個問題就很容易攻克,從而增強學生們的信心。在討論問題時,為了不落后于他人,有的學生理解問題的程度往往很深,有助于思維的發展。學生們在合作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增進了友誼,最終提高了整體素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 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呼喚、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強小學生數學的素質教育是新課改實施下,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勉勵的機遇與考驗。那么,如何實施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的素質教育呢?筆者結合自身的小序數學素質教育的教學實踐淺談如下幾點,不當之處,權當拋磚引玉:
一、數學素質的內涵
數學素質主要指通過后天的學習所獲得的數學觀念、知識、能力的總稱。它包括良好的數學意識、科學的思維品質、較強的創造能力以及熟練地運用數學語言能力的能力。在數學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
二、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征
1、注重社會實踐
“注重社會實踐”,就是要使小學數學教育成為開放的在對社會探求活動中自我積累的完善過程,讓學生在獲得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了解知識的發展與其社會的價值,認識知識探索的方法和途徑,提高在社會活動中進行決策和參與改造的基本能力。
2、培養科學精神
作為一個現代社會成員所必須具有的科學教養,其核心就是必須具有科學精神,包括科學的意識態度,科學的價值規范,科學的行為方式等等。它是個體面對生存和適應社會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生在數學教育中所面臨的已不再僅僅是一個個需要設法認知的事實,而更重要的是一個個需要設法解決的問題,即不僅是將學習看作是一個知識的認識過程(復制),更是看作一個科學的探索過程(創建)。對教師來說他們關注的將不再僅僅是如何將知識通過自己的觀念及恰當的方法演繹出來轉化為學生的認識結構,更為關注的是如何將知識合理的組織而轉化為學生需要探究的關乎他們生活的問題。
3、發展創造潛能
社會離開了創造,單憑已有文化的傳遞與復制就根本談不上發展,而社會的創造最終就是人的創造。要開發個體內在的創造潛能,就必須抓住個體創造性的個性特征與色彩。因為不同的個體其創造的領域和程度都具有明顯的個體性。但創造對每個正常的人來說又都是可能的。這也是我們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策略之一。
4、加強情感體驗
良好的情感品質是個體素質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個體的情感素質則是個體在社會中獲得成功的基本要素。個體在學習中能否獲得積極良好的情感體驗,不僅僅是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而使學習目標獲得最大可能實現的問題,更是關系到個體能否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從而影響個體人格健康發展的問題,尤其是數學學習面對的是枯燥的、抽象的不帶有任何物質的和能量特征的符號,學習很容易成為一種“外加指令”的、“完成任務”的和“強記死背”的被動性信號輸入活動。因此,我們不僅要將小學數學教育看作是科學知識的教育,同時也應看作是人格發展的教育。這就是和非素質教育下的小學數學教育的本質區別之一。
三、實施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策略
1、解放思想,切實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
作為教師,一定要認真學習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本質要求,為我國教育大計著想,從學生長遠發展和成長需要考慮,摒棄短期考試效益的影響,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切實做到“以學生為本”。因此,數學教師要想真正在教學中實現素質教育,就必須轉變思想,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的局面,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投身到素質教育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去。
2、重視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素質教育要考慮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要處理好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的關聯,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和發展。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基礎,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育這一主陣地,要充分考慮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安排,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課外教育也同樣重要。課外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家庭作業的安排,教師要在設計常規性作業的同時,根據新課改的要求設計一些自主性作業,讓家長在理解和配合的基礎上,幫助和督促學生完成作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重視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可見,數學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密切,因此,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不僅來自于課堂,更應來自于實際生活。俄國大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是獲取知識的動力。從心理學角度講,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數學學習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伴隨著“自主高效”教育的新理念,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必須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讓學生對數學產生的感覺是“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一門課程。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數學;素質教育
為了更好地指導我國新課程改革,我國政府公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和改革發展規劃綱(2010-2020)》,在這份新時期的指導文件中提出了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新人才的培養。我們都知道小學數學學科是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如何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數學的習慣和能力,會影響到學生以后階段的學習甚至是工作,因此,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必須引起我們每個人的重視。多年來,在全民享受普及九年義務制教育的基礎上,上至國家、下至地方的各級教育部門對素質教育都非常重視。社會在不斷發展,教育的對象、內容、手段和方式方法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素質教育的內涵在變化,或者說有些是過去沒有加以重視的,需要彌補。作為教育的實施者和引導者,每一位教師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對當前本學科的素質教育如何實施進行探討,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
一、不斷更新觀念、與時俱進
我們常說:“思想是行為的先導。”要想真正地貫徹新課改的理念,首先我們一線教師必須要不斷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因此,發展和提升小學數學素質教育,每一位教師必須學習和汲取新的教學理念,以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觀念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指引教師實施教學的關鍵所在。就小學數學這門課程而言,相當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就數學教育的性質、數學教育的未來、數學教育在基礎教育和社會發展中作用的認識提出新的和值得深思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數學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方案不斷提出,創新豐富了素質教育理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外的一些文獻就中小學數學學科的課程改革表達了這樣一些思想,即在普及義務教育的條件下,我們通過對學生數學知識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另外,在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論研究方面,要考慮素質教育的人文需求,要跳出僅僅從數學教學的角度來看待小學數學教學的舊框框,應從整個教學系統以及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的高度來審視小學數學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即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將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養成、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融合于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這說明,著眼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意味著必須將小學數學教學擺到塑造一代人的系統工程之中,必須著眼于各科教學的協調來加強小學數學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系。這樣才能體現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和“育”的融合,“教”乃傳授學生知識,“育”乃培養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即教書育人。
二、改變評價體制
改進小學數學教學評估方法,改變評價體制,構建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是實施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我們必須要拋棄評估學生單純依賴學習成績的誤區,多角度、全方面來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潛力和全面發展,避免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學生,真正地培養出素質能力強、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素質教育在小學階段的成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師的質量。教師作為教育的實施者和引導者,在教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意識、世界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這時所接受的教育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深遠。在教育行業,一直以來都是以“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為要求來培養教師的,即從學識和品德兩方面來說明一名優秀教師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對于一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學高為師”指教師學科知識豐富,要求熟悉教學大綱和教材,明確小學數學的教學性質、任務和要求。例如,熟悉教材中每一章節什么是基本要求,什么是中等要求,什么是較高要求;哪些知識點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哪些鍛煉抽象思維;哪些內容適合用圖片、模型來講解,以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等等。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啟發與互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能力和素質培養,提倡個性化教學。教學注重過程,而不局限于教學內容本身。教學過程旁征博引、語言風趣,用簡單問題來啟發學生思考,用復雜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索,通過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和延伸來展現知識的魅力,給學生以廣闊的遐想空間。同時,教師的知識結構不斷拓展和更新,這包括數學學科方面的知識和有關數學理論方面的知識以及教學實踐方面的知識。目前在素質教育方面特別強調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課程改革的重點,因此教師應當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學習、總結、積累和創新,在與有經驗的教師的交流中不斷豐富實踐知識,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靈活、創造性地理解教學大綱和教材,并組織好教學。“德高為范”是指教師本人品德高尚,愛崗敬業,愛護和關心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愉快的、幸福的,注重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成功觀的培養,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樂觀向上、團結協作、內心和諧的良好素質。只有這樣,我們培養的學生才能在未來的社會各個層次中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四、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現代化的教學,不管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與傳統的教學大相徑庭。首先,現代化教學所傳授的知識內容大多都涉及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內容。它所涉及的知識領域更細、更新,大多數知識還很抽象,甚至是微觀世界的現象。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的一張嘴加上一支粉筆,這樣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那么,學生接受這些復雜而抽象的知識就非常難,往往是教師講了很長時間,學生仍然一臉迷惑。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便能很好地克服這個困難。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能引起并激發學生的興趣及創造力,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使學生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還喜歡這門學科。這也正是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從產生至今已迅速在現代教學實踐中應用的主要原因。
>> 《觀賞樹木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以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為目標的中藥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以提高能力為目標的《酶工程》教學改革探索 以賽促教的高等農林院校樹木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實訓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以培養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單片機教學改革探索 以培養創新思維為目標的高校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 以創業教育為目標的高校教學改革策略分析 淺議高職院校觀賞樹木教學與實踐 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目標的中高職銜接教學改革 園林觀賞樹木的修剪與整形 以能力為目標的《Dreamweaver 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以“卓越檢測師”培養為目標的專業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 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進行數學教學改革 以開發內化教學法為目標的“教”與“學”改革 芻議高等農林院校樹木學教學改革 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改革 觀賞樹木的整形修剪 以實踐教學為核心提高醫學生綜合素質的改革與思考 以培養“研究性思維”為目標的“材料研究方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賈紅文,賈海紅.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1,(3):45-46.
[3]顧英.園林專業實驗課程的項目式模塊化構建及教學實踐[J].教育教學研究,2012,(3):94-97.
[4]郭廣生,李慶豐.培養創新人才呼喚教學方法大變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1,(18):7-10.
[5]魏萍.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研究與改革實踐[J].江蘇高教,2011,(2):135-136.
關鍵詞:素質教育 初中教育 教學改革
中學教育是人才塑造的重要階段,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身心養成。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我國的初中教育并沒有完全符合時代的要求,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教學改革有著深刻的意義。[1]
一、素質教育理念
素質教育就是針對學生的發展現狀以及在今后的前進空間進行相對精準的、不帶有主觀色彩的判斷后,運用教育、環境氛圍等因素對于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將有利用價值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各項潛能,同時完善其精神修養。簡而言之,就是通過素質教育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展,在各個方面都能有所提升。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當代社會,尋求途徑提升初中生的質素已經被相關的教育單位擺在重要的位置,而這也是初中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的契機。
二、初中素質教育的弊病
(一)理念滯后
身處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之中,初中的教學理念相對滯后,其主要顯現在三個部分:
1.課本內容老化
目前的初中課本知識和觀念比較的落后,沒有與時俱進的內容,在創新這一部分沒有突破;
2.教師和學生缺乏溝通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的思維方式影響,部分的老師還是把自己看做課堂的主體,沒有和學生進行有效地溝通,一味的概述知識點,忽略了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這一重要信息,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求知意識,不能一直在進行灌輸式的教學;
3.學習空間封閉
多半的初中工作人員都只關注到學校里面的教育對學生的作用,沒有和家庭和社會的教育結合到一起,這樣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學習空間,極大的壓抑了學生本身的成長。
(二)教學手段滯后
從前的教學手段都是將課堂的內容作為整節課要理順的思路,沒有額外的輔助方式,缺乏互動討論的教學是不全面的,也不會是高效的,長時間這樣進行教學,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意識以及合作能力都得不到應有的鍛煉;此外,在教學內容的安排過程中,出于應試的考慮,多數老師只是著眼于教學大綱里面的既定內容,沒有多做課外的延伸和拓展,學生理解知識也就只是為了考試,不夠全面深刻。同時為了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關注考試的科目,所以對其他科目的時間進行縮短甚至停課,學生沒有放松身心的音樂、也缺乏美術陶冶,綜合能力明顯不足。
三、教學改革策略
(一)教學理念積極化
如果想要在教學改革中有好的發展,一定要從觀念上進行突破。首先一定是老師擺正自己在教學中是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即學生才是教學中心,要時時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實踐能力;還有就是轉換以概述知識為主的教學觀,要全面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提高創新意識,積極的面對學習的過程。
(二)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良好的環境、和諧的氛圍以及濃郁的校園文化都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積極的作用,一旦老師與學生擁有了有益于綜合教育的教學環境,初中的教學改革才能有發揮空間,有所成效。至于具體的校園文化氛圍,就是在教學硬件以及軟實力都要進行投入,校容和校貌、教學設備、規章制度、校風建設、價值觀等等,都要抓起來。
(三)教學模式突破
教師要明確,教學的目的不是單一為了應對考試,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的綜合實力得到提升,初中是思維模式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一定要利用這段時間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受益終身的教學培養。可以從兩部分做突破,一是重視網絡資源的有效運用,隨著時展,教學的資源不再是單一的課本、習題冊,而是更多地依靠高科技、新型的媒體設備,一些課本里面的知識由于內容陳舊已經沒有無法適應現在的社會需求,適應學生的求知需要。而與之相關的很多內容通過網絡平臺都可以找到,教師可以多嘗試一些視頻資源也可以采用播放演講等方式進行課程講解,這樣能夠激起學生的興奮意識,愿意跟隨教師的節奏,這樣課堂氛圍良好,效果自然也會滿意。二是因材施教,針對學生間的差異性、學習能力以及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進行課程的細化,不能單一教學模式,要劃出層次:基礎-延伸-自主探索,充分將教材中的內容吃透,最后能讓每位學生通過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所領會到的知識,而不是僅僅依靠“喂食”。[2]
(四)提升師資實力
教師在教學進程中起著指引和組織的重要意義,教師教學理解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只有打造具有高水平的教師團隊才能保障教學改革的穩健落實。學校的教師如果有家庭困難的,學校一定要協助解決,譬如工資的調整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教師在沒有后顧之憂的心態下,才能全情投入。因為都是相互的,教師精神飽滿學生自然也會被帶動,同時要多制造機會鼓勵青年教師進行進修學習不斷提升教學品質,年輕的教師學習新的知識相對比較快,而且還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再講解給學生,這樣最新鮮的元素融合進課堂,一定會為教學增色許多。同時讓一些年長的老教師學習新的教學資源和教輔手段,通過學習新的教學手段,讓老教師能夠適應現代課堂的需求也不至于被時代淘汰。除此之外還要對全校的教師進行定期的考核,這樣避免了一些教師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的心理。及時發現問題以此保證教學最優化。[3]
(五)健全教學評估體系
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初中的教學改革要想得到全面的發展,就必須勇敢的突破以考試為最終目的的教學觀,不能把成績作為評價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要綜合德智體美勞全面進行考量,要做到客觀綜合的評估。[4]
結語:
素質教育是在不斷的探索、落實以及改革中前進的,也是出于這個原因其具有鮮明的與時俱進的特征。初中教育無論是對于基本的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時代所需,初中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何紹勇.打造初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高端平臺[J].教育科學論壇,2012(06).
[2]王旭彤.找尋初中教育教學質量再提升的最佳路徑[J].江蘇教育研究,2013(02).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語文;教學
新課標改革下,小學語文課程明確提出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學生的情趣、增加學生的感情體驗,更多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以后的全面綜合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一、素質教育的概述
素質教育從根本上講是指在我國大的教育指導方針下,著重全面進行綜合性地培養學生,使其能夠成為對社會有幫助的綜合性人才,從學生素質教育做起,進而能夠在全民族范圍內提高整體的素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二、創新的教學觀念
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思想和方式的影響,導致了現在教師的思想觀念難以轉變,教學方式和模式較陳舊,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得不到有效應用和體現,仍舊是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教育,教學方式陳舊、匱乏,不能夠吸引學生。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最需要的就是改變傳統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主的中心思想,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并且在現實中需要有效做到教學觀念的轉變。
三、尊重學生差異,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