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飲水水源保護管理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主體責任
根據市政府辦公室印發的《關于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管理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縣級人民政府是本轄區農村飲水安全的責任主體,對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工作負總責,統籌負責農村飲水安全的組織領導、制度保障,落實工程建設及運行管理主體和經費,明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辦法和部門管理職責分工。
二、管養舉措
(一)推進規范化管理。供水單位應建立健全生產運行、水質檢測、計量收費、維修養護、安全生產等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加強凈水和消毒設施運行管理,開展供水設施巡檢、維護,加強水質檢測,確保水質達標。依法辦理取水許可證和衛生許可證,建立用水戶臺賬,努力降低生產單耗。制定供水應急預案,建立維修搶險隊伍,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和便民服務水平。
(二)強化供水設施保護。各地應分級明確供水設施保護責任主體,在供水管網及附屬設施附近應設置明顯保護標志、預留聯系電話。供水單位應加強供水管線的巡查,及時發現并制止損毀或破壞管網行為。對損壞供水設施的,水利部門應責令責任單位或責任人停止違規行為,造成損失的要明確賠償責任;對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三)開展水源保護和水質檢測??h級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劃定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或保護范圍,設立水源保護區地理界標、警示標志或宣傳牌。縣級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監測農村飲用水水源水質,衛生健康部門負責監測出廠水和末稍水水質,并及時將監測結果通報水利部門和供水單位。供水單位要加強對水源地巡查,按要求開展水源水、出廠水和末梢水水質自檢。
三、運行維護
(一)推進供水水費收繳工作。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村供水工程水費收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行有償供水,計量收費。農村自來水價格由縣級價格主管部門核定,在有條件的地區推行“基本水價+計量水價”兩部制水價和階梯式水價等制度。各地要在限定時間內,以縣為單元制定農村供水工程水價相關政策制度,實現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定價、全面收費、用水戶全面繳費的目標。
(二)落實有關優惠政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按照財政部、稅務總局規定,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運營稅收優惠政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要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做好項目用地選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用地作為公益性項目納入當地年度建設用地計劃,優先安排,適當簡化程序,確保土地供應;根據相關規定對主要供農村人口生活用水的集中式飲水工程,暫緩征收水資源費。
(三)加強人員技術培訓。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單位的制水、維修、水質檢測等崗位人員的技術培訓,建立定期培訓制度,提高供水單位人員的專業技能。加強降氟、除鐵錳等特殊水處理設備、消毒設施操作培訓。
四、資金來源
建立財政扶持、要素支撐的保障機制。省級財政部門負責省級及以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資金的落實,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該資金的分解與考核評價;縣(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維護專項經費,縣級應開展運行維護經費測算,制定運行維護專項經費使用管理辦法,實行專賬核算,??罹S護;同時,對運行管理不規范、水費收繳率低、考核不合格的供水單位,相應核減上級補助資金。
五、監管措施
(一)強化政府主體責任。縣級人民政府統籌負責農村飲水安全的組織領導、制度保障,落實工程建設及運行管理主體和經費,明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辦法和部門管理職責分工。鄉(鎮)人民政府配合相關部門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組織、協調和監管,確定相應的管理人員協助供水管理單位做好轄區內供水設施維護等。村級配合做好村內供水設施維護、水費收繳等工作。
(二)落實相關部門責任??h級以上水利部門負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行業管理和業務指導;財政部門按要求負責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維護補助、衛生監督和水質監測等經費,并加強資金監管;衛生健康部門負責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監督和水質監管,建立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網絡;生態環境部門負責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保護范圍)劃定及保護、設立水源地保護區標志、開展水源水質監測;價格主管部門負責農村供水水價、入戶部分費用核定和監管;自然資源部門負責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用地政策;稅務部門負責落實農村飲水安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電力企業負責落實農村飲水安全用電優惠政策。其他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各負其責。
(三)壓實運行管理機構責任。加強省、市、縣三級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機構服務能力建設。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機構要建立健全安全運行管理制度,組織制定農村供水應急預案,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技術服務、業務培訓,對農村供水工程運行和國有資產進行監管,承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巡檢,協助做好供水設施維護,處理用水群眾有關投訴等。
【關鍵詞】地下水 水環境 管理 保護措施
地下水是虞城縣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該縣重要的農村飲用水水源,是工農業生產用水的主要供水源,全縣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年需水量為3.27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約4000萬立方米,當地水資源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地下水超采嚴重。
1虞城縣水資源基本情況
虞城縣地下水資源量為1.8億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4億立方米,其中生活蓄水量為4000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是支撐虞城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由于淺層地下水埋藏淺,宜開采成本低,穩定性好,儲量大,保證率高,調節能力強等特點,彌補了虞城縣地表水的時空分布不均,動態變化大的不足,是虞城縣不可缺少的重要供水水源,與地表水一樣,地下水也受到嚴重的威脅,直接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存環境,制約著當地的經濟發展。
2虞城縣淺層地下水水環境狀況
由于受地理條件的影響,地表水和土壤水的下滲,城市生活垃圾和鄉鎮企業三廢等不合理處理,農藥、化肥大量的不合理使用,污水灌溉的不科學性,導致虞城縣農村淺層地下水污染狀況日趨加重。對全縣各鄉鎮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鄉鎮進行水質采樣監測,根據多年的全市地下水普查檢測、單次地下水化驗分析,對200個水樣進行水質分析,分析項目有K +、Na+、Ca2+、M g2+、H CO 3-、SO 42-、Cl-、總硬度、總堿度、溶解性總固體、pH 、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高錳酸鹽指數、鐵、錳、氨氮、Cr6+、揮發酚、汞、氟化物、砷化物等。
(1)評價方法。目前虞城縣淺層地下水主要用于農村生活飲用和灌溉,因此,在全縣范圍進行地下水水質功能評價,主要對生活飲用和灌溉功能進行評價。
(2)評價標準。采用《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 B5749―2009);《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 B5084―2006)和《地下水質標準》(G B/T14848―93)。從監測結果看,主要有總硬度、礦化度、氯化物、硫酸鹽、氟化物等項目超過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和地下水質標準Ⅲ類標準;個別監測井超標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結果為:全縣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為41.5萬人,其中氟化物含量高于1.2毫克/升以上的區域分布全縣29個鄉鎮,受害人口32萬人,占全縣農業人口的37%,較嚴重的有城郊、賈寨、李老家、鄭集、劉集等鄉鎮,如劉集鄉朱老莊村氟化物含量6.75 毫克/升;溶解性總固體1.5克/升以上的區域,分布在賈寨、八里堂、李老家、喬集、劉集、等24個鄉鎮,受害人口8.5萬人,占全縣農業人口的8.4%,如賈寨鎮潘莊村溶解性總固體為7.87克/升,李老家鄉張關廟5.97克/升;高污染區主要有包河沿岸的界溝、沙集、芒種橋、店集、杜集7個鄉鎮,12個村,受害人口1萬人,占全縣農業人口的1%。含鹽量超標,全縣淺層地下水溶解性總固體大于1.5g/l以上的區域分布在全縣24個鄉鎮,受害人口8.5萬人,有害物質以硫酸鹽、氯化物為主,硫酸鹽或氯化物含量多在1.0克/升以上,硫酸鹽最高達3.12克/升,水味苦咸澀,喝過之后胃腸難受,比較嚴重的有賈寨、八里堂、李老家、利民、張集等,如賈寨鎮萬莊村溶解性總固體含量6.97克/升,劉莊村6.89克/升,李老家鄉賈煙墩村6.86克/升,張關廟5.97克/升,含量相當高。是含氟量高,淺層地下水氟化物含量在1.2毫克/升以上的區域分布在城郊、鄭集、稍崗、店集、劉店、劉集等29個鄉鎮,受害人口32萬人,如劉集鄉朱莊村氟化物含量為6.75 毫克/升。水質污染方面,在該縣境內涵洞河、響河、包河等污染嚴重的溝河附近和鄉鎮企業發達地區,污染物直接或間接進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主要污染物有六價鉻、硝酸氮、非離子氨、揮發酚類、砷、汞等。抽查水樣化驗顯示CODMn最高達9.66 毫克/升嚴重超達國家飲用水標準。據統計CODMn在6毫克/升以上的有18個行政村1萬人,分布在包河沿岸的7 個鄉鎮。
3虞城縣淺層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狀況
虞城縣是一個水資源貧乏,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全國的1/8,全省的2/3的貧困農業大縣。主要開發利用地下水,地表水利用率極低,水資源開發利用單一。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該縣工農業、生活用水量逐年增加,地下水持續超采并呈發展趨勢。為保障飲水安全、保護好水資源,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的要求,劃好水資源保護區,制定水源保護制度,加強水源地周邊環境的保護,防止污染,防止亂打井超采地下水造成水量不足,或引起不同含水層水質的混合,造成飲用水氟鹽含量超標等問題,制定一系列水源綜合防治措施和制度,但這些都是針對集中式供水工程制定的,對分散式供水工程保護力度還不夠,還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也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
4虞城縣淺層地下水水源保護措施
(1)為保證水源的可持續利用,加大水源保護的宣傳力度,增強對飲水工程的管理。同時按照《飲用水源保護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和《河南省農村飲水工程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的要求,及時與有關部門共同劃定水源保護區和飲水工程管護范圍,制定保護辦法,建立健全保護制度并落實到責任人。在保障供水的同時,保障飲水安全。加強對水源地周邊設置排污口的管理,在距水源工程1000米以內,限制有害化肥,農藥的使用,禁止污染性廠礦企業的建設和存在,杜絕垃圾和有害物的堆放,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對飲用水源地實行封閉管理,任何無關人員不得進入,避免人為活動造成水源污染。在水源地周邊建設灌溉等各類機井前,要進行科學論證,并防止亂打井超采地下水或引起不同含水層水質混合造成深層水質污染。
(2)建立合理的投資機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一項扶貧性質的公益事業,涉及面廣,時間緊,任務重,投資量大,經濟效益不明顯,政府在投資組織發動等方面應發揮指導作用,以政府投資為主,群眾自籌為輔。政府應積極認真協調水務、計委、財政、扶貧、衛生等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使各部門之間形成合力,投入足夠多的專項改水資金。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是幫助群眾改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的一件大事,農民群眾是這一事件的受益者,也應成為這一事業建設和投資的主體,根據國家、地方和受益群眾共同負擔的政策,積極引導群眾投工投資,出臺優惠政策,吸收社會資金或其它資金參與,鼓勵調動社會各方面投資的積極性,采用獨資、合資、股份合作和承包等多種形式參與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形成合理的投資機制。
(3)加強飲水工程建設管理。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必須有政府作保障,這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這項工作涉及水務、計委、財政、扶貧、衛生等各部門,必須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分工負責,簽訂目標責任書,很抓落實。在工程建設管理上,全面推行基本建設管理制度保證工程質量。全面推行工程質量監督制、監理合同制,竣工驗收制,嚴把材料設備采購關,工程隊伍資質關,建設和驗收關。明確水務局為建設主體,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確保飲水工程建設質量。
關鍵詞:農村自來水 飲水安全 工程建設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項目。隨著農利飲水工程不斷發展完善,會徹底解決了農民吃水難的歷史,減少了飲水性疾病和醫藥費開支,保障了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增強了農民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改善了農民群眾的生活及生產條件,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1、實施農村飲水安全的重要意義
農村飲水安全是解決農村飲用水不安全的重要措施。農民長期飲用山間小河水、淺層地表水,飲用的不安全水主要是高氟水、苦咸水和污染水。飲水安全是人的生存需要和基本權利,保障飲水安全,提高飲水質量,是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內容。讓農民飲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切實維護群眾的身心健康,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順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實現農村飲水安全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是十二五期間水利工作的第一重要任務之一。
2、多渠道籌集資金,保證工程順利實施
農村飲水工程屬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目周收期長,收益較低,需要政府和受益群眾共同投資進行建設。在工程建設中,積極爭取中央專項資金的扶持力度,多方籌措采取“國家投一點,地方拿一點,群眾籌一點”的辦法,形成以中央專項資金投資為主,地方配套資金為輔,受益農戶投勞折資為補充的多元化的工程融資管理體制。同時引人市場機制,吸收社會資金,促成或農民群眾參與工程建設的積極性,激發群眾關心和愛護農村供水工程的良好社會氛圍。為了管理用好項目資金,工程建設實行財務審計制,對項目建設資金管理設專用賬戶,工程建設資金由審計、財政部門定期審計,切實做到專款專用,從根本上保證農村飲水工程的順利實施。
3、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需處理的關鍵問題
3.1 劃定水源保護區,加強水源地水質的保護
要嚴格按照《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根據水環境條件及水源保護要求,合理劃定水源保護區。一是在所有飲用水水源地的水體明確保護區范圍,依法劃定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制定保護辦法,防止飲用水源受到污染,切實保護好水環境及飲用水源。二是嚴格控制開采地下水,防止水源枯竭和水體污染,特別要防止亂打井、亂開礦造成飲用水氟、砷等有害物質超標等問題。三是農業部門要科學施用農藥和化肥,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 四是在飲用水源保護區、水體已經受到污染且水質超標的地區,禁止規模化畜禽養殖和漁業養殖,調整畜禽養殖和漁業養殖的布局和品種結構,減輕養殖污水對水體的污染。五是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在重要水源地周圍、飲用河道兩岸植樹、植草,涵養水源。提高自然凈化能力。六是發動群眾做好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防止垃圾等面源污染。
3.2 嚴格執行水源保護措施
建立水質凈化監測體系保障飲水安全,首先要從源頭抓起,要保護好飲用水源,要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的要求,劃定水源保護區,加強水源地保護,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為破壞;特別要采礦、工業等引起的水源污染和破壞;同時,引導農民科學施肥,減少水源浸染,加強對農村污水、垃圾、糞便的處理,做好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其次,要做好水污染的源頭治理,落實“誰污染,誰破壞,誰付費”的政策;在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管理中,應根據水源水質等隋況,采取適宜的水質凈化措施;同時加強水質檢驗,建立水質監測體系,保障供水安全。
3.3 加強技術培訓和新技術的推廣
要定期對基層水利人員進行新的供水技術知識培訓,推廣技術含量高且方便實用的水處理凈化一體化設施技術,對于水處理等關鍵環節,一定要請有相應經驗和資質的專業人員進行設計,有關部門把好審核關,工程項目實施前,對技術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進行嚴格培訓,建立崗位培訓制度,進行崗位技術培訓,使其掌握自來水管道安裝、設備維修、保養、水源保護等基本知識,逐步提高管水員的業務素質,促進農村安全飲水管理水平的提高,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工作的良性循環。
3.4 嚴抓建后管理,保證工程良性長久運行
(1)明確主管部門應當明確各級水行政部門為農村飲水工程建后運行管理主管部門,縣水務局增設人飲管理站并落實專職人員。鄉、鎮政府是農村自來水運行管理責任主體,要在充分尊重受益群眾意見的基礎上,負責制定統 亍管理辦法,不能每個村都有—套管理的辦法和收費標準??稍凇┐暹M行試點,摸索—些好的做法在全區農村推廣?!窃诮洜I管理上,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也可以實行承包、租賃、拍賣使用權等辦法進行管理。二是大規模集中式供水工程成立農村人飲分站,制定分站章程,會員由各社代表和村委會成員組成,全權負責飲水工程的管理及日常維護工作;形成以水養水的良陛營運機制,制定出切實有效的管理措施。
(2)規范水費收取。農村自來水實施良陸運行,其楊 是合理確定水價,做到按量收費,以水養水。水費的收取可參照電費收取的辦法,由供水單位統一收取。用水農戶應按照規定的計量標準和供水價格按時交納水費。逾期不交的,供水管理機構有權按合同約定加收滯納金等方式進行處理。供水單位要定期向群移 布水價、水量、水質、水費收支情況,嚴格核定水價,實行公開收費。針對集中供水、提水、引水、蓄水等不同工程類型和經營性用水、生活用水等不同用途,由物價部門牽頭,采取調查論證等形式,多方參與,合理核定水價。同時,實行超額累進加價和水費賬務公開制度,做到了“水量、水價、水費”三公開,每處工程部將供水、管水條款及水價構成、分類用水價格公布于眾,讓群眾吃上明白水、放心水。
(3)做好有關法規的宣傳,增強水的商品意識。搞好水費收繳的關鍵在于轉變各級領導、用水戶的觀念,增強水的商品意識,使之在村民中形成共識。要做好有關水法規的宣傳工作,特別注意宣傳對象及目的,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地做好宣傳工作,讓用水戶及時了解有關水費征收標準和自來水使用常識。
實踐證明,搞好農村自來水的建設和管理,必須靠專業人員和依靠群眾的辦法,建立一套管理制度,才能建好、管好、用好,延長自來水設備的壽命,保證長期供水,群眾長遠受益。
參考文獻
[1]孫淑玉,霍洪元,劉影.哈爾濱市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狀況評價[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0,16(2):183—184.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長效機制
近幾年來,隨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力度的加大,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戶戶通、農村飲水安全及村級管網改造工程的實施,大大改善了農村飲水狀況,完善了水源設施,提高了供水保證率和水質,達到了飲用水標準。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各級政府對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建成后的運行管理不到位,工作經費得不到保障,現有管理隊伍體制不完善,缺少專業化的管理隊伍等方面?,F針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取得的經驗進行總結,并根據其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1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措施
1.1 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
為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堅持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和因地制宜的原則,認真落實項目法人負責制、工程建設招投標制、工程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嚴把材料采購關、設備購置關,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和技術要求施工,狠抓工程質量,控制工程進度。組織骨干技術力量做好技術指導工作,搞好質量監督,確保工程按質、按量、按期竣工。
樹立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的思想,加強工程建后管理,不斷完善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保障農民群眾的飲水安全為目標,以提供優質供水服務為宗旨,堅持按經濟規律辦事,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符合農村飲水工程特點、產權歸屬明確、責任主體落實、責權利相統一、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續利用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社會化服務保障體系。為確保農村飲水工程能夠持續長久發揮效益,實行有償供水,以水養水,按成本水價供水、計量收費。
1.2 水源保護
為全面改善和提升水環境質量,確保飲用水環境安全,扎實開展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建議由環保局、水利局組織,對已建農村飲用水水源進行實地踏勘,編制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并經各級人民政府審批后實施。同時進一步加強對飲用水水質的監測,建立完善飲用水源污染預警、水質安全應急和水廠應急“三位一體”的飲用水源應急保障體系,以應對突發水環境事件,保障飲用水源的安全。
1.3 水質檢測
為準確掌握農村飲水水質情況,規范農村飲水水質衛生監測工作,切實加強農村飲水安全管理,全面推行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實施,編制農村飲水水質監測實施方案,委托具有檢測資質的單位對水廠以及取樣監測點施定期監測;積極做好與衛生部門的銜接工作,與疾控中心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定期對水廠進行水質檢測,建立雙方檢測數據相互參對、相互監督、相互享用的合作模式。為進一步確保供水安全,聘請有經驗的化驗人員進行水質化驗,同時參加各級技術培訓,確?;炄藛T操作能力滿足水質監測技術標準,實現農村水廠出廠水pH值、濁度、色度、渾濁度、肉眼可見物、菌落、余氯的日常監測。形成由有資質的水質化驗單位為主干,衛生疾控中心為監督,農村供水水質化驗室為輔助的三級水質監測網絡體系,使農牧民享用安全、放心、衛生的飲用水。
1.4 完善規章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規章制度,積極培育農村供水服務市場,按照工程建、管、用相結合的原則,制定用水公約,實行有償供水,以水養水,以實現對改水工程的有效管理,充分發揮工程效益。為滿足工程的運行管理要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同時在墻上張貼公布,切實做好工程的運行管理工作。
2建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長效機制的建議
2.1建立權責明晰的農村飲水工程管理體制
堅持“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對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明晰產權,落實產權和管理主體。以國家和集體投資為主興建的鄉鎮集中供水工程,由縣或鄉鎮授權的項目法人負責管理,以國家投資為主興建的規模較小的跨村或單村供水工程,形成的資產歸受益群眾集體所有,由村民委員會或工程受益范圍內的用水合作組織負責管理。由社會投資者投資興建的集中供水工程,由業主負責管理。分散供水工程由受益戶負責管理。
2.2加強水源保護,嚴格水質檢測
要抓好水源保護區的管理工作,在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嚴禁進行各項開發活動和排污行為,以確保飲用水源水質安全。威脅飲用水源水質安全的污染源,應堅決搬遷或關閉,嚴禁新建、擴建影響飲用水安全的建設項目。加強對農村自來水水源和水質檢測管理工作,定期對水源水質,制水水質、配水水質等進行必要的檢測,保證生活飲水達到《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的要求,確保農村飲水安全。
2.3合理確定水價,實行計量收費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要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融資、企業經營、依法合理定價、計量收費、群眾參與的運營管理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建設,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
2.4加大農村飲水工程扶持、服務和監管
2.4.1鄉鎮政府盡快出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2004年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領導小組出臺《貴州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試行),試行以來,對已建成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管理起到了積極指導作用,同時,在試行中,也發現一些不足,有必要對前段工作進行總結,對照省試行辦法,結合鄉鎮的特點,由鄉鎮完善該《辦法》,并由鄉鎮實施,以規范供水工程的運行管理,保障供水工程的長期效益。
3.4.2進一步落實各項優惠政策。貴州省制定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并沒有完全到位的,如電價,建議所有向農民供水的飲水工程,電價一律按農業生產電價執行。
3.4.3對困難小水廠給予適當扶持。建議在一段時期內,對一些經濟欠發達,農民承受能力有限的農村虧損小水廠,及時建立財政補償機制,包括對大修和折舊經費的補貼,或者建立以財政資金為主的農村供水工程基金,對工程進行大修或更新改造,并在更新改造中引導向規模化供水發展,使水廠走向良性循環。同時,也可以通過村民“一事一議”形式,解決管網維修和設備更新的資金。
3.4.4建立農村供水工程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供水工程量大面廣,特別是相當多的單村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其專業化管理水平低,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向供水單位和用水戶提供服務。
關鍵詞:飲水工程;運行管理;甘肅省武威市
1農村飲水安全及管理現狀
1.1飲水安全現狀
涼州區位于河西走廓東端,祁連山北麓,處于石羊河流域中上游,是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農業區,轄38個鄉鎮,440個行政村,總人口10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0.32萬人。根據2004年和2010年兩次調查評估,全區農村飲水安全人口20.80萬人,飲水不安全人口59.52萬人。從2005年國家啟動飲水安全項目至2013年底,全區已建成黃羊渠首水廠、雜木渠首水廠、西營水廠、金塔水廠、宏化水廠、黃羊水廠、河西水廠等7座供水廠和石關、金山2座供水站,完成投資2.92億元,解決了48.49萬人的飲水問題。至2013年底,全區累計解決了69.29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問題。隨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不斷推進,已建飲水安全工程陸續投產運行,方便安全的自來水進入千家萬戶,使農村群眾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大大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2飲水工程運行管理現狀
涼州區2005—2013年農村飲水項目建成1萬m3/d以上水廠6座、450m3/d水廠1座、200m3/d和790m3/d供水站各1座。工程均為國家投入為主、群眾投勞投資為輔興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項目建成并通過市級驗收后,及時辦理了工程移交手續,移交給工程所在地水管單位,由水管單位成立供水管理站進行管理。工程運行管理采用專業管理和群眾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方式。管理上明確了工程產權歸屬:水源工程、水廠工程、配水主干管和支管及分支管道,產權歸屬所在灌區水管單位,由灌區設立專業管理機構進行管理;支管和分支管以下的末級管網及入戶工程,產權屬受益區村組和農戶,由用水戶協會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管護。目前已成立供水管理站7處,現有管理人員192名。工程運行管理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和行業規范,制定了相應的管護制度和運行管理辦法,規范了各項操作規程,加強了對工程的供水管理和日常維護,同時建立了目標責任制,實行分級包干目標責任管理,制定了詳細的考核辦法,實行工效掛鉤,量化考核等管理措施。
2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工程前期設計標準低,部分配套設施缺失
受投資標準和建設資金的限制,一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水廠建設過程中未配套常規水質檢測設備,不能實時進行水源和水廠水質常規檢測,水質檢測工作相對滯后。二是供水主管道未配套泄壓(水)設施,由于涼州區飲水安全工程供水規模大、受益人口多、供水范圍廣、供水管線長,管道在運行過程中突遇故障和對管道設備進行檢修、維修時,管道內余水不能及時安全排泄,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影響工程及時維護。三是在供水區域內管網工程未配套調蓄水池來調蓄高低峰流量,致使管網壓力波動頻繁,影響供水管網的安全運行。
2.2部分已建飲水安全工程供需水矛盾凸顯
已建飲水安全工程供水規模嚴格按照現行農村供水工程設計相關規范計算確定,農村人口用水量定額基本采用50L/d計算,牲畜用水量按照設計當年調查的集中養殖牲畜數量計算,考慮管網漏損水量和公共用水量,工程人均綜合用水量均不足100L/d。近年來,隨著全區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大戶養殖發展迅猛,用水量也隨之增加,已建水廠和供水管網供水能力已顯不足。
2.3已建飲水安全工程水源供水保證率低
近年來建成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均采用水庫水和河道地表水為水源,由于天然來水變化的隨機性和水庫調蓄能力的限制,供水工程在枯水年或連續枯水年份由于供水量的加大、可供水量的降低而無法達到預期的供水量,不能滿足用水戶的需水要求,產生供水嚴重不足現象,特別是在干旱年份,存在供水保證率低的問題。尤其是飲水安全工程重要水源的雜木河由于沒有水庫調節,飲水工程在雜木河總干渠引水,將干渠水直接引入上游的預沉池經預沉后引水至水廠。同時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節和降水量影響較大,其濁度較高,水質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暴雨時泥沙含量劇增,造成水處理成本較高,偶有水質達不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情況。
2.4工程運行管理難度大、費用高
涼州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模較大,用水戶多,工程建成后實際供水量遠高于設計供水量。在夏季用水高峰期,農戶常違規用水,用自來水澆菜園、果園,導致供需水矛盾加劇。目前,對偷水、盜水行為的處理沒有針對性的法律和政策依據,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對違規行為予以約束。加上管理人員有限,無法對所有用水戶進行跟點蹲守,對發現的違規行為往往采取說服和批評教育等方式解決,不能從根本上有效制止和解決違規用水行為。加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管道長,且管道敷設的地形及環境復雜,管網發生故障的現象較多,維修、維護難度大、費用高。
2.5水價定位不合理,水費收繳難度大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價嚴格執行物價部門的批復水價。物價部門對水價的定位依據主要是農民的接受程度,是以農民收入水平和承擔能力大小來定的,原則上這樣做是合理的。但是考慮到工程運行成本、資產折舊等問題,批復的執行水價往往低于成本水價,導致水價不能正常反映工程運行成本。部分農民的觀念和思想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期,水商品意識差,把供水看成一種福利,認為可以不花錢或者少花錢,有的農戶為了省錢,吃“嘀嗒水”的現象較為普遍,因而造成了收費困難和水費收繳率低,難以滿足工程良性運行的需要。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對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虧損還沒有相應的補償政策,缺乏明確的補償機制,飲水安全工程供水虧損難以得到補償。
2.6水源地保護工作難度大
為了保護和改善農村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防止水源污染,保障飲水安全,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要求,結合各供水廠水源實際,劃定了水廠及水源保護范圍。在飲用水源保護區采取設立標志牌、警示牌以及安裝防護圍欄、視頻監控系統等措施,以確保農村供水水源地的安全。但全區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地保護區范圍較大,水源地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缺乏資金來源,硬件設施較為薄弱,水源地管理難度大。
3對策及建議
3.1拓寬投資渠道,籌集工程建設資金
資金是保證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運行的關鍵,為了增加飲水工程所需配套設施投入,一是做好所需配套設施的項目前期工作,通過積極爭取國家、省級和市區支持,爭取項目建設資金;二是把未配套設施建設資金列入飲水安全工程年度水費支出預算資金,在水費收入中列支工程建設費用,逐步配套完善水廠水質檢測設備,配套完善管網泄壓(水)設備和調蓄設施。
3.2對已建工程進行水源聯通和擴容改造
一是根據飲水安全工程供水水源,結合供水區域,合理布局建設地下水應急供水水源。充分利用地形條件結合供水主管網布局,對已建地面水廠供水主管網進行聯通,實行水源互補聯合運行,提高供水保證率,實現各供水工程之間的共享,有效應對突發事故造成的停水;二是對部分已建飲水安全工程水廠和管網進行擴容改造,解決工程供需水矛盾突出的問題。
3.3創新管理方式,保證工程正常運行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規范飲水安全工程供用水管理。根據飲水安全工程的特點、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針對農村供水新形勢,對舊的運行管理辦法進行修改完善,制定出臺《涼州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規范和指導全區飲水安全供用水管理,使飲水安全供用水管理走上規范化軌道。二是進一步加強供水管理單位日常維護管理,確保工程正常、安全供水,提高供水保證率。通過加強對取水、凈水環節的管理,明確管理責任和責任人,確保水質安全。對每天進廠水、出廠水流量、濁度、加藥量進行嚴格記錄,定期清洗凈水設備和設施,為水廠良性運行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加強對供水設備及管網的管理,嚴格按規程操作設備,并經常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維修。在供水單位組建管道巡查、應急維修等專業隊伍,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三是依法加大管理力度,保障供用水秩序。在用水高峰期,供水單位加大對供水末端管網和入戶設施的巡查力度,嚴厲打擊盜水、竊水等違規用水行為,維護正常的用水秩序,提高供水保證率。四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利用宣傳單、村宣傳欄、致用水戶的一封信等形式,大力宣傳《水法》及全區水資源短缺的形勢,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節水意識。突出有償用水的宣傳,將工程運行管理辦法宣傳給用水戶,讓群眾明白工程運行管理的基本知識,逐步提高群眾自覺愛護工程、保護工程、保護水源、有償用水的意識。五是建立區級人飲工程維修資金,區財政每年安排50萬元,作為解決人飲工程的維修資金。
3.4抓好水費征收管理工作
在水費管理上,因地制宜,合理取費,鼓勵入戶,努力做好對農民群眾的水費計收宣傳工作,根據供水對象按批復的分類水價收取水費,不斷提高水費實收率。為緩解農村供水工程供需水矛盾,積極探索和推行階梯水價,促使農戶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同時加強水費管理,積極推行“水價、水量、水費”三公開,讓群眾吃上放心水、明白水。
3.5加大水源地保護的建設力度
將水源地保護建設列入相關專項規劃,通過積極爭取省級環保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項目專項資金,加大水源地保護的建設力度。一是通過在水源地保護區打樁圍欄界定范圍、在標志地區設立警示牌等措施,對水源地進行保護;二是在水源地水廠設置常規飲用水水質及污染源水質監測站網,配備水質監測儀器,對水質進行長期監測,以便及時掌握水質變化情況,從而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三是對水源地上游及保護區內存在的不符合產業政策的污染企業,強制其關?;虿疬w,并給予一定的補貼;四是建造水源涵養林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五是通過實施一些政策等非工程措施來保護飲用水水源地。
參考文獻:
[1]齊典輝.黃羊灌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J].甘肅水利水電,2011(11):49-50
[2]魏向輝,單軍,劉海波.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淺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2(6):104-105.
關鍵詞 農村飲水安全;現狀;措施;立法
1現狀
農村飲水安全立法,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1-4]。我國已經針對農村飲水安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規章制度。目前農村飲水安全的政策法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國家層面看,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2007年國務院批準了《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規劃》;第二,從部門層面看,國家發改委、水利部、衛生部聯合或單獨下發了一系列部門規章與規范性文件。近年主要出臺有:《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人畜飲水解困工作的意見》《水利部關于加強村鎮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學校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工作的通知》《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設管理辦法》《關于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村鎮供水站定崗標準》《村鎮供水單位資質標準》等;第三,從地方層面來看,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門也相應地制定了一些政策和管理辦法。以上政策文件和規章制度,有力地促進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的順利開展。
2主要問題
(1)管理體制急需進一步完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實踐中,許多地方的水利部門與發展改革委之間因為協調問題而影響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開展。目前,農村供水站資質管理不統一:在實行城鄉水務一體化地區,由水務部門頒發;未實行城鄉水務一體化地區由城建部門頒發;也有很多地方供水站未申請資質。由此產生了資質管理中的部門職責分工問題。在水質監測上,按照《水文條例》第20條的規定,水文機構可以對水量和水質進行監測;而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實際工作中,工程的水質監測次數較少,且主要由工程管理單位出錢委托有關單位進行,在許多地方水質監測甚至尚未開展。
(2)農村飲用水工程產權急待明晰。國家在農村飲水安全中的投入所形成的資產,除了小型及單村供水工程產權一般歸村集體所有沒有爭議之外,大型的集中供水工程產權一般由水利部門代表國家行使。但這面臨著缺乏法律政策依據的難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難以按照《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378號)的規定,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作為出資人代表,而由水利部門作為出資人代表又于法無據[5-6]。產權不確定,工程管理體制機制的深層次問題就難以真正解決。
(3)農村飲用水工程運行管理問題突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運行管理是目前農村飲水安全管理工作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一些地方采取“先建成再說”的工作思路,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探索出一套良好的、適用的運行管理辦法來確保工程可持續運行非常重要。此外,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急待加強。水源變化和水體污染是造成飲水不安全的重要因素,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遠未能滿足農村飲用水安全要求,現有制度對水量保護關注不夠;農村大多采用的是分散式水源,具有分散、點多、面廣的特點,難以按照《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3對策
(1)完善農村飲水安全管理體制。首先,明確規定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由地方政府負總責,實行各級行政領導負責制。其次,明確規定水行政主管部門為農村飲水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門,其職能重點除了行業監管之外,還包括作為出資人代表,對大型集中式飲水安全工程的國家投入所形成的資產進行監管,以及對農村供水企業進行資質管理。再次,明確財政、衛生、建設、國土資源、環保等其他有關部門職責,努力構建分工明確、溝通順暢的管理體制。
(2)明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具有準公益性。立法中應明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既有公益性,也有一定的經營性,屬于準公益性工程。一方面,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具有公益性。首先,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可以使農民喝上干凈、衛生的飲用水,避免因飲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而患各種水質性疾病,屬于農村公共衛生體系的組成部分;其次,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可以改善農村居民生存條件,提高其生活質量,并進而解放農村勞動力,使其成為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促進社會和諧,屬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次,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屬于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鄉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政策的重要體現[7]。另一方面,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也具有一定的經營性。在一些條件較好的地區,工程管理單位可以實現自收自支,實現良性經營;在無法完全實現自收自支的地區,工程管理單位也應當參照企業經營管理方式進行運營,在核算成本并千方百計降低運行成本的同時,通過擴大供水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等增加收入。
(3)明晰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產權。按照產權明晰、責任明確的原則,結合農村飲水安全管理實際需要,采取更為靈活的產權政策。明確政府投入為主興建的規模較大的集中式飲水安全工程,其資產歸國家或受益群眾集體所有,由相關主管部門、受益鄉村、用水戶代表組成的工程管理委員會或者按規定組建的項目法人負責管理;以政府投入為主興建的規模較小的飲水安全工程,其資產歸受益群眾集體所有,可由工程受益范圍內的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負責管理;單戶或聯戶飲水安全工程,國家補助資金所形成的資產歸受益農戶所有并由其負責管理;企業、私人等社會投資者修建的飲水安全工程,所形成的資產歸投資者所有并由其負責管理。
(4)切實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認真核定農村飲用水工程運行成本,并根據當地農民實際承受能力制定合理水價;通過水費返還、水費補貼、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適當減免等方式,對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飲用水工程進行補貼;實行優惠的土地征用、用電、稅收等政策;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對拍賣、承包、租賃該做必要的調整和規范,尤其是應當通過建立相關制度,使拍賣、發包、出租后的錢切實用于工程的維修養護和更新改造,并加強對經營管理者的監管。
4參考文獻
[1] 王林,張鋒.鳳翔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對策探討[J].陜西水利,2010(3):149-150.
[2] 劉理政.鄲城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J].河南水利與南水調,2010(4):23-24.
[3] 李伯華,曾菊新.江漢平原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環境保護,2010(7):53-55.
[4] 朱春霞.菏澤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探討[J].山東水利,2010(1):80-81,91.
[5] 張文杰.滄州市農村區域飲水安全對策分析[J].2010,32(3):115-116.
關鍵詞:飲水安全工程;主要問題;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91.25文獻標識碼:A
一、概述
大洼縣位于遼寧省西南部,遼河、大遼河下游入??谀┒?,遼東灣東北部,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是遼寧省15個縣域經濟發展重點縣之一。地理坐標為東經121°47′-122°20′,北緯40°39′-41°09′。東部和東南部邊界為大遼河,與海城市、營口市隔河相鄰;南部瀕臨渤海遼東灣;西部邊界為遼河,與盤山縣相鄰;北部與盤錦市區接壤。
2008年飲水安全調查評估,大洼縣由10個鎮、5個鄉、一個開發區、一個管委會組成。
大洼縣總土地面積為252.5萬畝,總人口391,517人,其中農村人口為343,342人,農業勞動力17.6萬人。國民生產總值42.0億元。(2003年現價),其中工業總產值106,320萬元,農業總產值356,427萬元。2004年糧食總產量4.30億公斤,其中水稻總產值4.17億公斤,年人均純收入3981元。
到2004年底大洼縣總人口為391,517人,農村總人口為343,342人,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為322,522人(其中供水到戶人口為321,145人,集中供水點人口為1,377人),全縣農村集中供水普及率達到93.3%。飲水安全及基本安全人數175,746人,不安全人口數167,596人,其中氟超標30,158人,苦咸水21,477人,其它飲用水超標25,754人,水量不達標59,462人,我縣飲水安全普及率為60.1%。
大洼縣農村自來水水源大部分來自地下1000多米以下深層地下水,大部分采用集中供水方式,由水泵提水進入儲水池,在儲水池中沉淀、放氣后再加壓集中輸送給用戶。在加壓中對邊遠村屯進行二次加壓。全縣有集中供水方式的受益人口322,522人,其中供水到戶人口為321,145人,集中供水點人口為1,377人。自來水普及率為93.9%。
二、飲水不安全分布與成因
2.1飲用水水質超標問題
1)飲用高氟水人數、危害、分布及其成因
飲用水質氟超標人口:30,158人。主要原因是水源水井水質及水源污染問題。其中田莊臺1號井和2號井含氟超標,屬于水源問題,另外氟超標還有西安、榮興,都屬于水源污染問題。長期飲用氟超標水,輕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質疏松骨變形,甚至癱瘓,喪失勞動能力。
2)飲用苦咸水人數、危害、分布及其成因
飲用苦咸水人口:21,477人。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源井水質及淺層地下水井問題。其中東風鎮水井中的水顏色發黃、渾濁,放置一段時間出現大量的沉淀物,口感苦澀,而二界溝深水井也是苦咸水難以飲用,其它苦咸水還有唐家。長期飲用導致喂腸功能紊亂造成免疫力低下、渾身無力,對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3)其他飲水水質問題人數、危害、分布及其成因
其他飲水水質問題人口:25,754人。主要是因為大洼縣深水井提取的皆為上第三系水,有的井含鐵量嚴重超標,其中東風鎮的1號井(2號、3號井已報廢)水質發黃,化驗報告中鐵為3.2mg/L,明顯超標,還有新興鎮含鐵竟高達5.6mg/L,鐵銹附在水管內壁,水管內徑變細,導致供水量不足,衛生化驗部門已建議停止使用該井。
2.2水量不足、保證率低、用水不方便的問題
大洼縣農村飲水安全生活用水量不足的人數總計為59462人,在各鄉鎮都普遍存在,典型的農場還有王家、新開、唐家。
主要成因是由于大洼縣農村供水工程大多是在80年代修建,經過二十多年的運行,大部分水源井出現了嚴重老化現象,導致新開、東風的四口井報廢,其余的井出水量低,水質差。例如王家農場的深水井建于1974年,已運行了31年,屬于超期服役的報廢井。另外,大洼縣屬于沿海地區,淺層地下水為苦咸水,侵蝕管道,致使輸水管道老化嚴重,許多地方已出現跑、冒、滲、漏現象,所以日供水量除工業用水外,未端供水嚴重不足,人均飲水達不到生活用水標準,有的半夜起來接水,有的用小水泵安在自家水管未端提水,有的實在沒水只能到別的家去挑水,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也是導致大洼縣用水量不達標人口偏高的主要原因。更嚴重的是在供水間歇期間,造成臟水進入輸水管線中,造成味咸、渾濁,氯化物和大腸肝菌嚴重超標,人飲用之后,出現身體不適,壞肚子、免疫力低下的普遍現象。
三、大洼縣飲水安全工程的主要問題
3.1大洼縣水源工程存在問題
大洼縣缺水原因應歸納為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
1)資源性缺水是因為我縣建成集中供水時間比較早,從1974年王家鄉建立第一個集中供水開始,余下大部分鄉鎮的集中供水設施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建成,至今已運行了二十余年,供水工程都已超出設計年限,水源井因地下水位下降導致出水量不足。
2)工程性缺水是因為深水井超期服役,井壁斷裂、漏砂等老化嚴重,出水量低;另外管網運行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同樣也超出設計年限,老化現象嚴重,跑、冒、滲、漏等嚴重地浪費了水資源。
3.2大洼縣供水管網工程存在問題
大洼縣屬于濱海地區,土壤屬于鹽漬土,對井及管網的腐蝕作用十分明顯,加之大洼縣地區地下水溫高(出井水溫為43℃),加快了井及管道的老化速度,致使早期修建的深水井井壁漏砂嚴重,出水量低。比如王家鄉深水井74年建成,至今已運行了31年,屬于超期服役的報廢井。同樣大部分管網至今已運行了二十余年,加之當時設計時沒有考慮到今后人口和經濟的發展。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鄉鎮規劃不斷完善,人口不斷增加,原來的管網管徑細,出水量低,滿足不了生活和工業用水的需求。另外經過這二十多年的腐蝕、氧化,大部分管網已嚴重老化,不抗水壓,跑、冒、滲、漏現象十分嚴重,形成東邊剛補西邊又漏的現象,這在大洼縣來說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也是十分嚴重的問題,因為管道滲漏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而且造成未端供水嚴重水足,有的只能到有水的人家去挑水,有的在自家水管未端用水泵抽水,有的只好在院內打口小井,重新飲用苦咸水。新開鎮、唐家鄉等地區的群眾為此而多次上訪,造成了極壞的影響。更嚴重的是在供水間歇期間,管內出現負壓,造成管外的臟水進入輸水管道,對水質造成嚴重污染,人飲用之后出現身體不適、壞肚子、免疫力低下等普遍現象。例如:1993年唐家鄉西張家一養雞專業大戶,因自來水供應不足,給雞飲用淺層地下水,導致兩萬只種雞和雞雛全部死亡,使養雞場倒閉;1998年4月初,由于管網老化,漏點較多,污染源進入管網,造成大洼鎮的良種、西青兩村共240人患甲肝,國家直接賠償70多萬元的嚴重后果; 2004年榮興鄉因管網多處崩漏,臟水進入管網,使自來水無法飲用,鄉政府及時組織人員往各家各戶送水,才避免了事故的發生;2005年春節期間,田莊臺鎮管道崩漏,臟水進入管網,造成春節期間無水可用,人們為飲水而奔忙,無心過節,給人們在精神上和精力上造成很大的影響。
3.3大洼縣飲水安全技術與管理存在問題
(1)農村飲水安全技術方面問題
水質監測方面缺少日常檢驗設備和監測人員,水質監測工作只能用肉眼觀測可見物、渾濁度簡單的物理指標,不能對PH值、細菌學指標提供科學的化驗數據結果,同時,水質凈化設施配套不全。
由于供水工程受實際因素的制約,采用集中給水點8-12小時供水,用水一般在集中白天,夜間基本不用水,為滿足白天高峰用水要求,設計中加大引水流量和管徑,浪費水資源,管道利用率低,同時增加投資。因此,為充分利用夜間來水量,減少投資,采用蓄水池調節定時供水的方式。
(2)工程建設管理方面的問題
我縣供水工程建設主要以國家投資為主,地方投資為輔,根據不同的區域經濟條件,在地方投資占國家投資比例上有所不同。
由于我縣農村居民群眾大部分以農業為主,所處自然條件較差,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地方財政相當困難無力自籌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問題,在工程建設中只能采取群眾投勞折資辦法來完成地方配套投資。群眾投勞折資主要以開挖管溝等土建工程,由于各戶的實際情況差異在工程建設中出現工程工期的拖延和質量控制中的困難。
(3)運行管理方面的問題
我縣農村飲水工程項目多、規模小、分布面廣,管理跟不上,水費制度難以真正落實。主要體現為工程在運行中仍存在著管理體制不健全,運行機制不活。管理水平低,缺少專業人員,管理人員素質較低,影響工程效益的正常發揮。
水源地保護工作力度還不夠,未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的要求,劃分供水水源保護區來保護水源地周邊環境。水源地沒有專門的管護人員,不能作好水源地的保護工作和定期對水源進行檢測,難以確保水質,準確、及時、安全、衛生地向農村居民供水。
(4)行業管理方面的問題
我縣供水地域分散,水資源管理方面存在著相當大的困難,尤其是在人畜飲水水資源管理方面還沒有形成統一開發和合理利用水資源、節約用水的良好氛圍,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法規和制度,以保證人畜飲水的水資源統一管理和節約用水。
運行管理機制不健全,沒有徹底實行有償供水,成本水價收費,形成以水養水的新機制,使農村飲水工程未真正走上長期受益、良性循環的軌道。
(5)工程方面的問題
大洼縣飲水工程主要以深層地下水為水源,水層達1000米以上,工程水源投資達百萬,與其它地區有特殊性,按國家投資比例不可能完成全部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四、規劃建設措施及建議
4.1 分區建設與治理
綜合考慮行政區劃規劃為9個鄉鎮,分別為為東風鎮、平安鄉、榮興鄉、新開鎮、唐家鄉、田莊臺鎮、二界溝鎮、田家鎮、清水鎮。從經濟條件、水資源條件、地形條件等合理進行分區為1、2、3、4區。
1)1區:飲水不安全問題中其它水源水質超標嚴重的,其分布東風鎮,飲水不安全問題中水源其它水質(含鐵、錳)超標嚴重的,工程建設條件基本相同,工程類型及各類供水工程的數量也基本相同,其分布為東風鎮,總人數為13380人。工程建設條件基本相同,工程類型及各類供水工程的數量也基本相同,以增加設除鐵、錳備為主,改善水質。
2)2區:飲水不安全問題中水源水量嚴重不足的,其分布平安鄉、榮興鄉、新開鎮、唐家鄉、田莊臺鎮、二界溝鎮、田家鎮、清水鎮。總人數為32485人??梢酝ㄟ^尋找新水源與管網改造相結合方式提高供量。
3)3區:飲水不安全問題中水源水質含氟超標嚴重的,其分布榮興鄉、田莊臺鎮。總人數為23133人??梢酝ㄟ^尋找新水源方式解決。
4)4區:飲水不安全問題中水源水質苦咸水超標嚴重的,其分布二界溝、唐家鄉,以分散供水與水源水質不達標總人數為21477人。可以通過并入集中供水與新水源結合實施。
4.2 分期實施,與集中連片
本著實事求是、遠近結合的原則,按照先重后輕、先急后緩的順序,統籌安排,盡量先安排高氟水、苦咸水的飲水安全問題。過去我縣水利建設中除批準的骨干工程是由國家、省、市、縣投資建設外,其余大量的小型農村水利項目都是采取“民辦公助”,以農民自籌資金、投工投勞為主。農村興辦公益事業,按照“民主決定、群眾受益、量力而行、上限控制、財務公開”的原則,推行“一事一議”制度,這是開展水利建設工作的一項新的實踐。運用“一事一議、民主決策”的方法,深入發動群眾集資投勞大干水利。要積極推廣農民的事農民自己議,農民群眾自己辦,用民主的方式組織。把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情變為群眾的意愿。對農民“一事一議”所籌集的資金,要成立由村民代表參加的村民理財小組進行管理,實行民主管理、帳務公開、村民監督。同時在嚴格規范制度的前提下,注重實效,引導農民投工投勞,使之卓有成效地開展農田水利建設。
4.3強化管理與實施
1)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構。大洼縣成立大洼縣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由縣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任成員,負責對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領導、組織、指揮、資金籌措、協調和監督控制。項目實施全過程各部門相互掌握情況,相互監督、指導,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發展計劃部門及有關部門,落實好規劃的編制和報批、項目審批、計劃下達以及建設與管理的監管工作。設計部門負責編制工程項目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組織、指導項目的實施及運行管理;負責農村飲水工程相關政策和管理辦法的貫徹落實;負責全縣農村飲水工作的設計、審批;負責全縣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專項資金的使用與管理。財政、審計部門負責建設資金的監督管理工作。物價部門負責水價核定。衛生部門負責提出急需解決的地氟病病區需要解決飲水安全問題的范圍和項目建成后的水質檢測、監測。確保項目效益發揮。
2)實行目標責任制。市飲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與鄉(鎮)、鄉(鎮)與村組層層簽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責任狀,將飲水安全工作開展得好壞作為各級領導班子政績考核的主要內容進行任期目標考核。工程設計前鄉(鎮)、村召開群眾會議或群眾代表會議,若群眾自愿配套和投工投勞,由村向市飲水辦提出建設飲水安全工程申請。飲水辦根據申請情況,同意申請后,興建單村飲水工程,由村向飲水辦做出村組織群眾投工投勞、配套及建立健全運行管理機制和體制的承諾。
3)建立監督和激勵機制。通過領導小組巡回檢查、新聞單位宣傳報道等方式進行領導、輿論監督,以表彰先進,鞭策后進。同時對工程建設實行“以獎代補”, “誰積極支持誰”的原則進行建設。
4)建立公示制度。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積極宣傳政府解決農村飲水安全的政策及標準,將工程建設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不搞人情工程、面子工程,杜絕各種不正之風,讓有限的資金用到最為需要的地方。
關鍵詞:我國;農村飲水問題;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X5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136(2011)36-0160-02
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年底,農村飲水不安全總人口還有近1億人,占農村人口的25%,飲用水不安全,給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帶來許多困難。如何解決農村飲水問題是各級政府及水利工作者的當務之急。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
把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作為領導政績考核內容,實行目標管理,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認識,尤其各級領導的認識,充分認識到飲用水安全是關系人民身體健康、社會穩定,關系到農村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大事。同時進一步完善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切實把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高位推進,狠抓層層落實。監督有關部門職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時,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農村飲用水安全對應的保障工作。
2積極研究和解決我國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組織重新制定用水標準,建立農村供水網絡,盡快啟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組織好可行性分析報告和具體實施方案的編寫工作。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廣的特點,要把工作抓好、做實難度很大,在中央宏觀規劃的指導原則下,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能動性,由地方各級政府在確定的任務目標、建設的規模與標準等規范下,編寫細化轄區內的可行性分析報告,提出分步的實施計劃,制定出管理辦法,培訓技術管理人才,組織好設計力量,培養典型和示范,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加強監檢力度,嚴格把好質量關。
3要加大農村環境和水源保護工作
3.1切實做好飲用水地表水源地的保護工作
要依法劃定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在飲用地表水保護區內嚴禁建設與飲用水源保護無關的建設項目,禁止一切排污行為和對水源有影響的生產經營活動。
3.2要加大產業污染的防治力度
要嚴禁在農村飲用水水源地附近發展有污染的產業,嚴格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加快推行清潔生產,杜絕產業廢水直接排放。
3.3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嚴格控制農業水源污染
要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發展循環農業,指導農戶合理施用化肥、農藥,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進畜禽糞便處理和村莊河塘整治,開展農村環境治理。
3.4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建設并重
按照“戶集、村收、鎮(街)處理”的方式,集中建設(鎮)村垃圾處理中心和養殖小區,實行人畜分離,推進農村改廁和沼氣池的建設,對生活污水和人畜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從源頭上確保飲水安全。建議國家要求地方政府設立水源地保護基金,每年對水源地進行環境改善和污水處理,同時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建設。另外各級政府還應高度重視并進一步理順和解決好以前水庫、地方水務站的歷史遺留問題,深入開展水環境治理工作,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建設生態城鄉創造條件。
4加大農村飲用水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力度
4.1增強飲水工程規劃設計的科學性
飲水工程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建設的整個環節,不僅要對水源供水保證程度進行充分論證,而且要結合供水區域的環境特點、產業結構和用水現狀,用發展的眼光對工程做出評估。無論工程大小,都要按照總體規劃來進行,嚴格執行工程建設的審批和驗收制度。
4.2大力興辦集中供水工程
對一些水源條件好,居住相對集中的鄉村,可以采用集中供水方式。對于居住分散、調蓄地表水比較困難、開發地下水又無源可尋的地區,可發展旱井、旱窖集雨等微小型水利工程。家家戶戶建水窖,村村建蓄水池,鄉級供水與縣級供水網絡相連,縣級統一規劃,從水庫或其他水源調水,保證供水保證率。
4.3資金籌集措施
飲水安全工程點多、面廣,單靠國家的有限資金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資金籌措上,要從推行小型水利工程產權改革入手,在產權流動、結構多元的基礎上拓寬籌資、融資渠道,要積極發展股份合作、聯合辦水;大戶帶頭、民營辦水;拍賣轉讓,滾動辦水;租賃承包,以水養水;貸款融資,舉債辦水等五種融資辦水方式,使飲水工程在產權明晰,責權利一致的前提下保證足夠的投入,得到良好的運行。
5應加強飲用水的安全監督管理
應加強對飲用水的水源、水廠以及用水點的監測工作,各級政府要建立農村飲水安全監測網絡,開展經常性的飲水水質檢測,及時了解水源狀況、污染物動態變化和飲水前后水性疾病變化情況,為有關部門決策提供準確的科學依據。提高飲用水安全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各有關執法部門要加大對不合格水廠的查處力度,真正讓廣大人民群眾喝上安全、放心的自來水。
總之,做好典型示范建設。結合新農村的建設規劃,各級政府要建設2~5個類型不同的農村飲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區,加強示范地區的指導。示范地區應將農村飲水的安全建設與新農村的建設有機結合,在飲用水安全的發展方法、技術線路、管理和運行機制等多方面創造有效經驗,樹立標桿和樣板,以輻射的方式帶動類似地區的農村飲水安全的工程建設和管理。
參考文獻
1 曹升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
2 沈濤.農村飲水安全指標體系構建與措施分析[J].硅谷,2010(1)
3 胡以高、劉學文、張永愛.實現農村人畜飲水工程持續穩定運行的思考[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3(1):31~32
On Our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Gong Kefu
Abstract:The rural water supply source and water quality are introduced briefly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how to manage the drinking water project in rural areas are discussed.
關鍵詞:農村人畜飲水安全;現狀;問題;管理辦法
Key words: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the status quo; issues; management approach
中圖分類號:TV2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6-0168-01
1農村供水水源與水質情況調查
萊蕪市農村人畜飲水困難的地區多屬山區、半山區和邊遠貧困地區,交通不方便,村莊比較分散,經濟基礎比較落后,人畜飲水多采用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
地面水多采用河水及水庫水。河水的流速和流量受季節和降水量影響較大,渾濁度和細菌含量較高,水質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暴雨時泥沙含量增加,細菌含量也急劇增高。而水庫蓄水量受氣候條件及農業用水影響較大,一年之中水位變幅較大,水質一般較好,渾濁度較低。這是目前農村人畜飲水采用的方式主要之一。
采用地下水時,地下水的水源、水位與地形、地質情況有關。因為地下水分淺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和泉水。淺層地下水補給水源較近,短時間內大量取水時,水位急驟下降,供水量受到限制,水質與周圍環境密切相關,容易受地面污染物污染。渾濁度較輕,一般無色,水中鈣離子的含量偏高,部分地區的飲用水鐵、錳含量超標;深層地下水補給水源較遠,水量有保證而且水位穩定,水質大多無色透明,細菌含量一般符合衛生標準。但是通常水的硬度較高,鐵、錳、氟化合物含量超標;泉水水量因地形、地質情況差別很大,水質可以,但常含有與地質有關的某些化學元素。
降水因地區不同降水量各異,水質的好壞與當地大氣污染程度及收集方法都有關系,是缺水山區的唯一水源。
2農村人畜飲水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保障飲水安全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積極響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號召,農村人畜飲水工作被列為萊蕪市委、市政府為民辦的實事之一。農村人畜飲水工作需要把提高水源保證率、改善水質,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放到第一位。
2.1 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當前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加上農村供水工程標準低,缺乏水處理等配套設施,水量和水質沒有保證。受資金的制約,飲水標準得不到徹底改善。此外,村民離取水點的路程過遠,以前修建的飲水工程大多為水井、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水源保證率低,遇到連續干旱就會重新出現飲水困難。有不少農村村民直接從溝河、水庫及方塘中取水飲用,這部分水的水源水質根本不能確保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近幾年來,雖然農村經濟得到較快發展,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居住、電力、交通等條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農村飲水設施建設基本停留在以前的水平,嚴重落后于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大部分飲水安全工程缺乏水處理設施,水質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飲水不安全對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構成了威脅。因此,農村飲水安全成為目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2 農村人畜飲水的水質要求為確保農村人畜飲水的安全,農村供水的水質必須符合國家現行《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水質標準主要包括物理性狀、化學性狀、毒理學及細菌學四大類指標。
水的物理性狀主要包括渾濁度、臭和味等指標。首先要求水質從感觀上對人體沒有不良刺激。
水的化學性狀主要包括pH值、總硬度、鐵、錳、銅、鋅、揮發酚等指標。超過一定程度時,會使水發紅發黑,產生異味、臭味,水燒開時會產生沉淀現象,生產、生活用水都不應該選擇這樣的水。在農村最常遇到的是含鐵、含錳以及硬度過高的地下水,這種情況需采取除鐵、除錳措施。但是降低水的硬度則比較困難,在農村中基本無法實現,徹底解決的辦法只有另外選擇水源。
水的毒理學指標主要包括氟化物、鋁、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質,這部分物質的含量超過衛生標準時將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含氟量過高的水,不應該選擇作生活飲用水。
水的細菌指標包括細菌總數和大腸菌群,通過消毒措施,讓水質達到流行病學上的安全標準,成為群眾可以飲用的安全衛生的水。
2.3 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安全問題的一些思路確保農村飲水的水質符合國家現行《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徹底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安全工作迫在眉睫。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安全問題的思路是:符合建設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實現飲水安全,提高農村飲用水的質量。
3人畜飲水工程管理
人畜飲水工程建完后,必須加強管理。管好用好人畜飲水工程,才能保證工程效益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