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環境治理工作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我區開展水環境保護監督檢查工作的概況
大致分四個方面進行:
1制定監督檢查工作方案。3月底,市、區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工委例會后,我們就分別與區建管委、區環保局、區市容局等政府部門進行溝通,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區水環境監督檢查工作方案,4月份,向市人大城建環保委上報書面計劃。
2開展調查摸底工作。我們圍繞三個內容進行:到涉及重點檢查內容的單位區水務署、市政署、申新保潔公司等逐個摸清家底,肯定成績,找出不足。到正在進行重點整治的被列入年內消除黑臭的河道進行實地檢查,了解進度和效果。到龍華、長橋水質凈化廠了解污水處理能力、質量與我區截污納管、改善水質的關系。
3組織人大代表視察檢查。我們重點檢查三個方面:年內要達到的14條基本消除黑臭河道的整治情況,區域內企業廢水治理達標情況和推進塘整治黑臭情況。同時,對水體保潔、河岸綠化也進行了檢查。6月9日,市人大城建環保委的領導也參加了我區的視察檢查,對我區水環境保護監督檢查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4寫出區水環境保護監督檢查工作的情況報告。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我們寫出區水環境保護監督檢查工作的情況報告,經主任會議專題討論并作修改后形成報告。
二、對我區水環境保護監督檢查工作的評價
我們認為,在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區政府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區水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
1水體保潔基本實現了長效管理。我區現有河道59條,總長90公里,水面率2.89%(不包括黃浦江和淀浦河)。從年起,我區以實施“萬人就業”為契機,撥出專款,擴招100名保潔工,對整治后的每條河道配齊專職作業人員,對水面、陸域兩側實施全覆蓋保潔。同時,強化整治與保潔工作的有機銜接,不留管理盲區。經過明查暗訪,我區已基本實現了水體保潔長效管理。
2水利工程設施實施專業養護管理。今年,區財政落實資金,加強河道整治后工程的維修和養護工作,運用市場機制,引進水利設施專業養護隊伍,定期開展巡查,對河道護坡、綠化和泵閘等進行維修和保養,確保水環境整治成果。同時,從年開始,區水務署與區城管大隊建立聯防機制,加大巡查力度,嚴肅查處案件。據統計,共查處19起,罰款24170元。
3工業廢水基本實現達標排放。本區域內有63家企業排放工業污水,其中,市級重點監管企業8家,區級重點監管企業7家,總量約3.2萬噸/天,企業有污水處理能力2.4萬噸,另0.8萬噸/天進入污水廠處理。據區環保局年全年監察情況看,工業污水的達標排放率.2%,基本做到達標排放。
4水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19年以來,我區不斷致力于水環境的改善,在河道治理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資金,陸續完成了龍華港、張家塘港、漕河涇港、西上澳塘、塘等骨干河道的整治工作,整治岸線長度57公里。同時,河道治理和河岸綠化同步進行,全區河道兩側綠化面積26萬平方米,部分河道還增添了水景,水環境質量得到了改善。
5河道水質逐年好轉。前幾年,我區主要抓水體保潔、河底清淤、河岸拆違種綠、駁岸建設等河道整治工作。2003-年,我區狠抓截污納管工程建設,投資4528萬元,新建截污管道35公里,截掉污染源393個,實現截污29.7萬噸。經過多年的努力,產生了比較好的環境效益,河道水質明顯改善,據統計,19年,我區河道水質綜合指數約2.4,年下降到1.5。今年,我區投資5700萬元,治理重點是繼續截污納管和年內實現中心城區14條中小河道消除黑臭。
存在的主要問題:
(1)河道水質總體不達標。目前,我區的河道水質總體上仍超標50%,屬劣V類水體,這與我區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區的目標是不相稱的。治理河道水質的任務十分艱巨。
(2)雨水泵站晴天“放江”排污。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雨污水混接,使部分泵站在晴天也必須“放江”排污,估計污水總量約在2萬噸/天(90%是生活污水)。截污納管,解決歷史欠帳的任務十分艱巨。
(3)排水系統建設進度不快。我區吳中、排水系統建設預計要到年下半年建成,再過兩三年,才能解決這部分污染源的“放江”排污問題。田林市政泵站旱流截污和輔助設施也需要進行改造。
(4)水環境的保護、利用缺少綜合規劃。有些代表對當前正在進行的化巨資治理“斷頭浜”的做法很不理解,提問:哪些河道要疏通?哪些可填掉?水環境治理如何納入水系治理?河道兩岸怎樣開發利用?認為市、區都缺少水環境保護、利用和分步實施的規劃。
區水環境保護監督檢查工作的建議
1抓緊做好水系綜合規劃。水環境治理要表本兼治。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堅持不懈地努力,需要依靠科學指導我們的治理工作。區要全面提高水環境質量,區政府要加快區水系綜合規劃和水環境整治“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工作,納入全市的總體規劃,加強對區域水系的總體控制,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整治工作,做到水環境治理與落實長效管理機制有機結合,水環境治理與開發利用相結合。形成市、區之間聯動、條塊協作的整體合力。
2繼續加強“截污納管”工作。區地處河道下游,水質容易受上游來水的影響。要達到提高水環境質量的目標,當前,就要進一步提高污水納管率,積極治理部分雨水泵站由于雨污水混接造成“放江”排污問題。而截污納管的關鍵是污水管網等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區政府要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化大力氣做好污水接管入網工作,從源頭上解決水污染源的問題,將有限的資金主要化在水質的改善上。
3合力推進排水系統建設。加快區吳中、排水系統建設,對提高吳中地區防汛排澇能力、減輕塘水環境污染有著重要的作用。區政府要加強與市有關部門的協調,積極爭取、協助市里推進排水系統的建設。同時,抓緊對雨、污水混排嚴重的田林市政泵站做專項調查,努力解決生活污水通過泵站直排河道的問題。
一、考核體系和我區現狀
根據省城市發展特點設置的省級環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標體系,涵蓋了城市經濟、社會、環境質量、環境建設與管理等方面內容,客觀反映了城市的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程度,對推進我區可持續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該指標體系27項內容,由3項基本條件和24項考核指標組成。24項考核指標包括2項經濟社會指標、5項環境質量指標、10項環境建設指標和7項環境管理指標。
對照省考指標評分細則,目前我區3項基本條件已達到考核要求,24項考核指標中,尚有環境質量指標中的2項、環境管理指標中的1項未達標。一是我區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未達到相應標準。主要是由于皂河沿岸村莊的不規范生豬養殖和生產生活產生的污水未經處理直排皂河,造成水質為劣V類,未達到省考指標要求;二是環境空氣質量指標中可吸入顆粒物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主要是由于各類施工工地、道路揚塵污染等諸多因素影響,使可吸入顆粒物成為影響空氣環境質量的最主要指標,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提升面臨更大困難。截止日,全市二級以上優良天數為110天,我區僅為104天,與市上相差6天,與同期相差4天;三是省考指標要求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的滿意率≥80%,而目前我區滿意率僅為78.2%。
二、總體思路和工作目標
按照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我區以打造“立足率先發展,彰顯人文特色,建設幸福南城”為目標,以迎接省級環保模范城市考核驗收為抓手,要把創模工作作為全區的中心工作來抓。緊緊圍繞省考27項指標,堅持“屬地管理,以塊為主,條塊結合,齊抓共管”的工作原則,對已達標指標,進行全面鞏固、完善、提高;對未達標指標,尤其是我區創模工作的薄弱環節,進行集中整治,限期達標,以整齊、完善、有序的檔案資料,綠色、生態、整潔的環境面貌,迎接省級環保模范城市考核驗收,確保我區27項省考指標在月底前全面達標,力爭在市級自查和月底省級考核中名列前茅,使我區創建工作始終走在全市第一排。
三、組織機構和工作職責
為落實責任,推進工作,區委、區政府研究決定成立區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領導小組,為創模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職責:全面負責創模工作的整體部署、綜合協調、督導檢查、考評獎懲
辦公室設在區創建辦,下設4個專項督導組:
(一)宣傳資料督導組
職責:負責創模宣傳動員和資料收集整理工作的安排部署、協調督導、檢查考評
(二)大氣污染整治督導組
職責:負責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協調督導、檢查考評
(三)水環境治理督導組
職責:負責水環境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協調督導、檢查考評
(四)市容環境衛生整治督導組
職責:負責市容環境衛生工作的安排部署、協調督導、檢查考評
各街辦要按照區創模辦工作體制,成立相應的創模領導小組和組織機構,確保創模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四、主要任務和責任分工
在全面推進創模工作,鞏固提高已達標指標的同時,完成以下重點工作任務。
(一)大氣污染整治
1.完成全區69家各類建筑施工工地揚塵污染整治工作,所有拆遷工地必須實施濕法作業;
2.全面提高道路機掃率,改善道路保潔方式,提高道路保潔質量,增加灑水頻次,擴大灑水覆蓋面,減少道路揚塵污染;
3.全力做好城中村及城鄉結合部的環境整治工作,拆除城中村茶水爐113臺;
4.完成39臺燃煤鍋爐拆、改任務;
5.完成石油大學1×10噸鍋爐脫硫工程及在線監測裝置的安裝,并通過環保驗收;督促市城投集團完成雁東集中供熱有限公司2×100噸鍋爐脫硫工程并通過環保驗收;
6.認真做好夏、秋兩季秸稈禁燒工作,秸稈禁燒率達到100%。
此項工作由環保分局牽頭,區市容園林局、區綜合執法局、區建設和住房保障局、區城中村改造辦公室、區農林水務局和各街辦落實。區創模辦大氣污染整治督導組負責督導整治和檢查考評。
(二)水環境治理
1.清理、規范轄區距村莊、水源地、皂河周邊300米以內548戶不規范生豬養殖場;
2.加強對皂河沿岸排污單位的監管,確保轄區內水質考核斷面達到市政府規定控制指標要求;
3.加強對浐河段飲用水源地環境的日常監督檢查,徹底解決浐河段所有雨水排污口排污問題。完成馬騰空村簡易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并投入試運行;
4.化學需氧量減排工程。完成凱華技術學院污水處理工程并投入試運行,通過環保驗收;完成外事學院污水處理工程并投入試運行,通過環保驗收。
此項工作由環保分局牽頭,區農林水務局、電子城、丈八、魚化寨、等駕坡街辦落實。區創模辦水環境整治督導組負責督導整治和檢查考評。
(三)宣傳動員及資料收集整理
1.按照《區創建國家、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宣傳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做好本單位的創模宣傳動員工作;
2.按時完成“呵護藍天碧水,你我共同行動”創模主題實踐活動,各責任部門要立即制定具體的方案(包括時間、地點、形式、人數等),報區創模辦,在活動結束后要進行總結,以書面形式及時報區創模辦;
3.按照省級創模27項考核指標,完成本單位三年資料檔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宣傳動員工作由區委宣傳部牽頭,各相關街辦、責任部門負責落實;資料收集整理工作由環保分局牽頭,各相關街辦、責任部門負責落實。區創模辦宣傳資料督導組負責督導整治和檢查考評。
(四)市容環境衛生整治
1.實施三環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對南二環、長安南路等主干道重要節點實施點亮工程,完成翠華路、小寨東西路等6條道路的線纜落地,拆除90塊大型戶外廣告和22萬平方米亂搭亂建,凈化城市空間;
2.加強環境衛生保潔力度,提高機掃率,延長保潔時間;
3.堅決取締重點區域、重點部位的占道經營,特別要對夏季夜市燒烤進行重點清理;
4.組織開展社區、農村、集貿市場、城鄉結合部衛生綜合整治活動。重點解決垃圾收集清運、出店經營、數字墻、野廣告等問題;
5.開展渣土車專項整治活動,杜絕高尖裝載、沿途拋撒、隨意傾倒等違法行為;
6.完成區創建辦年初下達的《各街道部門臟點亂點重點整治任務分解表》中的工作任務。
此項工作由區市容園林局牽頭,區綜合執法局、區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等相關責任部門、各街辦負責落實。區創模辦市容環境衛生整治督導組負責督導整治和檢查考評。
五、實施步驟和推進措施
(一)實施步驟
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結合我區創模工作實際,迎接省級環保模范城市考核驗收工作分為三個階段。
1.動員部署階段
召開全區迎接省級環保模范城市考核驗收暨加快推進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動員會,統一思想,落實責任;區創模辦四個專項督導組要確保抽調人員在月底前到位,及時安排部署專項督導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和專項督導考核辦法;各街辦要對照區創模辦工作體制,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并結合《實施方案》附件2中所列重點任務,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明確任務,落實責任,確保責任唯一;區級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領導,全面部署本單位的創模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各街辦、區級有關部門的組織機構設置及工作實施方案要上報區創模辦。
2.綜合整治階段
各街辦、區級有關部門要對照省考27項指標,全面推進創模工作。在鞏固已達標指標的同時,突出抓好施工工地揚塵污染整治,清理、規范距村莊、水源地、皂河沿岸300米以內不規范生豬養殖場所,徹底解決浐河段所有雨水排污口排污問題,完成石油大學鍋爐脫硫工程,深化城中村及城鄉結合部環境安全整治工作。各督導組每兩個月進行一次專項工作考評,全面督導推進,確保月底前各項指標達標。
3.鞏固驗收階段
在全面整治、確保達標的基礎上,區創模辦及各督導組要完成與省、市考核組的對接,每個督導組要培養確定1-2名情況明、口才好、反應快的“一口清”人員,配合檢查。區創模辦要組織實施模擬迎檢工作,查漏補缺,完善資料和缺項,準備迎檢點和迎檢線路,為迎接省級環保模范城市考核驗收做好準備。
(二)推進措施
1.加強領導,夯實責任
各街辦、區級有關部門要對照《實施方案》附件2、3中確定的本單位創模各項工作任務,認真研究,細化任務,夯實責任,將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具體包抓領導、包抓科室、包抓干部身上。對重點、難點問題,單位主要領導要親自督戰,扎扎實實地做好每項工作,確保不出問題,按期達標。
2.建立考評監督機制
按照市上總體部署,參照我區創衛工作的成功經驗,建立創模工作考核獎懲機制: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8.015
Anhui Province Rural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Research
ZHANG Yan, WANG Xu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Abstract: The reason of the problem and propose caused by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in rural Anhui province was analyzed from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based on this, th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of rural water, to promote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 words: Anhui province; rural water environmental contro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technical personnel
?r村生態系統支撐著城市生態系統正常運轉,是城市生態系統物質輸入與輸出的重要源和匯[1]。水環境作為農村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農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來說,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對城市以及工業污染的財政以及技術投入的增加,使這兩大污染得到控制,進而農村污染已經上升成為中國第一大污染源,尤其是在水環境污染方面。根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顯示,中國農業源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 324.09萬t,總氮排放量270.46萬t,總磷排放量28.47萬t,分別占全國排放量的43.7%、57.2%和67.3%[2],可見農村水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中國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瓶頸所在。安徽省作為中國中部地區的農業、人口大省,農業的良好持續發展對該省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而由于城鄉二元體制的存在等各方面原因,農村水環境污染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的生態化與可持續。加快推進農村水環境污染治理進程,是發展現代農業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必然選擇。
1 安徽省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
據安徽省農業委員會資料顯示,安徽省鄉村人口占總人口的80%。其所處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然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化肥和農藥的大量使用、工業與城市污染的不斷轉移等均加劇了環境污染尤其是水環境污染。
由于安徽所處的長江中下游其余6個省市與安徽省在地理區位及水文條件方面相似,并且在中國農業發展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控制的變量多,因此將長江中下游流域7省市的水污染重要指標平均水平作為參照對象,以期更好地說明安徽省水環境污染問題。此外,由于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以及總氮、總磷排放量是衡量水體污染的重要指標,因此,本研究從這三個指標比較安徽省與長江中下游7省份平均水平的差距。據2015年《安徽統計年鑒》顯示(表1),安徽省2014年水資源總量為778.48億m3,同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均水平為957.5億m3,而安徽省人均占有量僅為1 279.78 m3,同期長江中下游平均水平為1 699.25 m3,說明安徽水資源相對短缺。另據歷年《中國環境統計年鑒》(表2),綜合比較2011~2014年COD以及總氮和總磷的排放量,從縱向上看安徽省在近幾年排放量雖稍微有所回落,但是總體排放量仍高于長江中下游省份平均水平,2014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高出平均水平4.76%,總氮排放量高出30.41%,總磷排放量高出18.23%,進一步說明在全省水資源緊缺的情況下,近年來水污染狀況令人堪憂。
而在安徽省水環境污染狀況中,農村水環境污染在近年來尤為嚴重。據相關報道[3]顯示,安徽、湖南、湖北等長江中下游流域各省在為農業生產做出貢獻的同時,污染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十分嚴重。長期單純追求產量,依靠各種化學投入品的“石化農業”既污染環境,也在逐漸喪失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從圖1可以看出,安徽省是農業大省,農業用水量遠高于工業用水以及城鎮公共用水量,且隨著經濟發展,工業與城鎮公共用水量總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由此導致了在農業自身高用水量基礎上引發的內生性污染,以及工業和城市污水增加向農村轉移所帶來的外生性污染。因此,安徽省農村水環境污染形勢極其嚴峻,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要瓶頸,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危害了農民的身體健康。
2 安徽省農村水環境污染的污染源分析
農村水環境污染一般分為內生性污染和外生性污染。內生性污染包括農業生產污染和農民生活污水污染;外生性污染是指自農村之外轉移過來的污染,如城鎮生活污水和工業企業排放向農村轉移的污水[4]。
2.1 內生性污染源分析
農業生產污染主要指農業種植和生產養殖所帶來的污染。如表3所示,一方面,綜合比較2007~2014年安徽省化肥使用量和長江中下游平均水平,從縱向來看,近8年安徽省農業化肥使用量持續攀升,2014年相比2007年,增長了12%;從橫向來看,安徽省農業化肥使用量近8年一直遠高于長江中下游平均水平,2014年高出平均水平58.91%。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加上施肥技術的落后,化肥的利用率很低,未被土壤吸收的部分隨著地表徑流進入周邊地表水體以及滲入地下水體,肥料中所富含的化學需氧量以及氮、磷等元素造成了水?w的富營養化。另一方面,安徽省農藥使用量除2009年有所下降外,一直持續走高,2014年高于長江中下游平均水平32.56%,而農藥的有效利用率僅為15%左右,大部分農藥則流失到周圍環境中,最終通過灌溉水、降水等渠道遷移到周圍水體,造成水體污染[5]。此外,安徽省塑料薄膜使用量高于長江中下游平均水平,由于不可降解,也是導致水體污染的重要因素,2013年安徽省農村塑料薄膜使用量甚至高出長江中下游平均水平34%。農業生產污染還包括養殖業帶來的污染,安徽農村畜禽養殖和近年來興起的集約化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由于其養殖過程中動物糞便的排放、飼料中含有的氮磷元素以及大量化學用品的使用,污染了農村水域環境,使生物多樣性減少。未經處理的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安徽省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形式之一。安徽省農村生活污水來源于農民生活垃圾的隨意排放造成的水體污染,由于農民環保意識較差,造成了農村“柴草亂堆、污水亂流、糞土亂丟、垃圾亂倒、雜物亂放”的現狀,加上近年來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例如塑料袋、快餐盒等生活垃圾的種類多數屬于不可降解類,且絕大部分生活垃圾未能實現無害化處理,造成了水體的嚴重污染。
2.2 外生性污染源分析
安徽省農村水環境的外生性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廢水以及城鎮生活污水向農村轉移所帶來的污染。工業廢水一方面是由落戶于安徽省農村的鄉鎮企業所帶來,安徽省農村人口占省總人口的80%,鄉鎮企業在為農村創收的同時也不斷地向周圍水體排放污染物。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日益嚴格,許多污染較為嚴重的工業企業因為農村的企業落戶門檻低而紛紛向農村轉移,回溯2006~2010年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已經持續成為關注的重點[4]。這些企業廢水排放量大,在進一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農村水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隨著安徽省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形式的生活污水通過各種方式轉移到農村地區,城市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以犧牲農村環境為代價。
3 安徽省農村水環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安徽省作為農業兼人口大省,農村的水環境對于新農村建設以及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而安徽省目前農村水環境污染尤為嚴重,主要存在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技術人才、意識等方面的問題。
3.1 體制機制問題
安徽省農村水環境污染嚴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層面的原因,因此需要從體制機制方面深究原因。
3.1.1 管理機制不完善,職能交叉 目前,中國已形成“中央-省-市-縣”層級環境保護管理體系,但仍不完善。就安徽省而言,首先,縣、鄉(鎮)級環保機構建設薄弱[6]。其次,安徽省環境污染治理的各機構之間存在職能交叉,水利、住建、環保、農業機構之間責任難以厘清,各自為陣,無法進行高效的銜接協調,形成合力。在水質的監測與保護方面,環境保護廳有水環境監測、統計與信息職能,而水利廳也同樣有水質監測、管理與水質信息職能,容易造成多頭管理的格局,不僅增加了行政成本,而且不利于水污染問題的有效解決。
3.1.2 長效機制不足,管理效能不高 目前,安徽省農村水環境污染治理主要是由國家或省級的“項目帶動”或“專項工作”帶動,帶有較大的隨機性,項目或工作結束,治理工作也隨之放松,問題依然存在,無法形成水污染治理的常態化格局。從管理層面來看,影響農村水污染治理進程的另一重要原因涉及到環保部門在行政格局中的地位,安徽省環境保護廳與同級有關部門地位平等,不存在隸屬關系,意味著環境保護廳在某些環境問題上無法對其他部門進行有力的制約,不得不服從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局,而以污染環境為代價。其次,監管能力的不足也是影響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與城市嚴密的監管體系相比,安徽省農村環境的監管體系嚴重滯后,環境監測、環境監理以及環境規劃在農村幾乎為空白,無法形成監測網絡進而對農村水環境污染進行有效的控制。
3.1.3 環保意識缺乏,公眾及第三方參與較為薄弱 就目前安徽省農村現狀而言,農業在經濟發展中占重要地位,農業的發展也是農民創收的主要途徑。從農村基層領導乃至農村居民,對水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以及防治的緊迫性認識不足。基層領導為發展農業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對化肥農藥等大規模使用帶來的水環境污染持容忍態度,存有“先污染后治污”的陳舊觀念;而基層領導的態度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態度,農民對周邊環境的污染習以為常,缺乏治理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安徽省目前針對農村水環境污染治理的激勵性政策不足,一方面無法吸引具有資質的社會資本進入農村水環境污染治理體系開展卓有成效的管理;另一方面,村民也缺乏主觀能動性,無法自主開展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缺乏維護自身環境權益的意識,因此,無法在全社會形成上下聯動的水環境污染治理體系。
3.2 政策問題
環境污染治理政策對一個地區的污染治理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2016年的《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僅第9條提到要推進農村水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制定實施全省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促進農作物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到2020年達到90%。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實行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7]。其他各項規定都是關于工業和城市水環境污染治理。因此,涉及農村水環境污染治理措施的篇幅很少,缺乏具體性規定,且一些政策缺乏配套措施,較難落實到位。
污染治理資金的投入可以保證地區的污染治理順利開展,否則,會成為治理的瓶頸所在。
由于政策不足,對農村水污染治理資金投入不到位,農村水污染處理設施建設不到位,一些設施在建成后由于缺乏資金而無法正常運行甚至停運,無法發揮最大效用,嚴重阻礙了水環境污染治理進程。
總之,在政策上,安徽省體現出明顯的重城市、輕農村的傾向,導致農村水環境污染治理無法取得有效進展。
3.3 技術、人才問題
技術、人才缺乏仍然是安徽省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瓶頸所在。由于缺乏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污染防治技術得不到有效提高,安徽省農村帶有其獨特的地理和地域特征,普遍性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對于安徽省來說不盡適用,需要因地制宜,結合具體特征,發揮人才專業優勢,開展有效地面源污染治理和研究。
4 安徽省農村水環境污染治理對策分析
安徽省農村水環境污染治理主要存在政策法規、體制機制以及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是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長期以來,安徽省的環境保護體制基本以城市為中心,而忽略了廣大的農村,存在較嚴重的二元結構性[8];農村財政力量薄弱,致使水污染治理所需資金與實際投入資金之間存在巨大缺口,許多污染防治工作例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人才技術投入無法有效開展;農業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隱蔽性、隨機性、不確定性等特點[9]。因此,針對這些問題,需要結合安徽省具體特征,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以促進農村環境持續協調發展。
4.1 加強宣傳教育,強化自治功能
轉變安徽省農村基層領導及居民的水環境觀念是當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利用各種輿論媒體進行農村環保知識的宣傳,提高農村干部與群眾的生態觀念。首先要提高農村干部對于農村水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基層干部在農村水環境治理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與帶頭作用,要使其充分認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注重農村水污染治理,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安徽省而言,目前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嚴重,農村人口以老年人占絕大多數,村干部應當以村民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方式,結合宣傳卡片、村務公開欄、科技入戶等形式,傳播各種典型模式和先進經驗,同時也要加強對基層農技人員、農民示范戶的培訓與教育活動,提高民眾的農業環境保護意識。
4.2 完善法規政策,加強執法力度
安徽省關于農村水污染治理的相關條例涉及內容較少,并且相關措施落實難度大,執法力度不夠。因此,首先,要因地制宜,結合安徽省農村現狀,盡快編制更為具體的農村水環境污染防治法規政策體系,制定適合農村家庭化生產、生活方式的水污染防治政策,通過行政強制措施使農村水污染防治工作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強執法力度,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農業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安徽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法律和法規,嚴格執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農業投入品管理、畜禽養殖場污染防治等規章和標準,依法開展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檢查,對破壞、浪費農業資源和污染農業生態環境的行為,配合有關部門,依法嚴肅查處。此外,要研究制定各項激勵政策,激發社會活力,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農村環境治理領域,并且,通過激勵政策調動農民積極性,引導農民群眾投工投勞,自主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10]。在資金保障方面,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資金投入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積極構建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資金投入體系,基層干部也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吸納社會資金,拓展資金來源,使農村環境治理逐步走上市場化的軌道。并基于安徽省農村實際情況,加強資金整合,集中捆綁使用,重點投入大中型沼氣、現代生態農業以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并著力加強財政、審計部門對農村環境保護資金利用的監督,明確一定時期內農村環境保護資金投入的比例,制定可操作性的獎勵或懲罰細則[11]。
4.3 健全體制機制,規范水污染防治體系
首先,基于安徽省農村現狀,要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治理體系,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各部門職責,政府部門應當發揮中堅作用,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形成合力解決農村污染問題,并建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問責制、行政責任追究制和行政監察制度,定期進行考核,使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常態化。其次,在此基礎上,培育新型治理主體,采取財政扶持、稅收優惠、信貸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多種形式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經營組織,鼓勵新型治理主體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地膜回收利用、農作物秸稈回收加工、沼渣沼液綜合利用、有機肥生產等經營服務。探索開展政府向經營組織購買服務機制和PPP模式創新試點,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組織從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化養殖場等,采用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實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整體式設計、模塊化建設、一體化運營[10]。第三,加強監測監管機制建設,要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網絡,定期開展動態監測,并運用信息化手段,將監測到的數據形成數據庫,形成模型為決策提供參考。加大對化肥、農藥等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杜絕不合格農資進入市場。
一、肯定成績,正視問題,切實增強推進生態市建設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20**年,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省、寧波市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我市實際,采取一系列措施,扎實推進了生態市建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面統籌部署,生態市建設保障機制不斷完善。一是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全面開展人人守望、呵護綠色家園環保專項行動加快生態市創建的決定”(慈黨〔20**〕17號),明確了開展“人人守望、呵護綠色家園”環保專項行動加快生態市創建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各項任務和保障機制,對進一步加強城鄉生態環境建設,著力推動人居環境從基本舒適型向宜居宜業型跨越,進行了全面統籌部署。二是將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任務納入市委、市政府目標管理考核內容,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和職責任務的分解落實,切實加強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工作的統一部署、綜合決策、統籌安排、分工負責、屬地管理、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三是強化社會監督,提高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積極性。在“人人守望、呵護綠色家園”環保專項行動中,將“目標任務”通過報紙等媒體向社會進行公示,環保、建設等部門負責人走進電視直播室,在村級(社區)中倡導建立民間環保組織達193個,約占全市行政村(社區)的59%,進一步強化了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的群眾基礎。四是加大對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出臺了《20**年“人人守望、呵護綠色家園”環保專項行動獎勵補助辦法》,預算安排環境保護經費3323.8萬元,同比上年增長21.88%,預計20**年環保投資占全市GDP的比重將達到2.34%,比上年提高0.25個百分點。此外,還安排1500萬元用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補助,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生態創建補助,有力推動了生態建設和環保項目的落實。五是環境經濟手段進一步強化,啟動了“綠色信貸”制度,將企業環境信用等級作為貸款發放的重要依據,做到企業不環保銀行不放貸,充分發揮了金融杠桿對環境保護的調控作用,在實踐綠色信貸中謀求社會和諧與科學發展。
(二)加大資金投入,穩步推進以水環境整治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市域污水治理工程進展順利。北部污水處理廠(10萬噸/日)工程已完成主體設備安裝并開始進水調試,東部污水處理廠(5萬噸/日)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3%,預計09年3月可進水調試。東西部地區集污干管工程和泵站工程已通過竣工驗收,鄉鎮管網C6包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5%,鄉鎮管網C7、C8包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25%,東部、北部污水處理廠濕地已進入招標前期程序。二是水利工程建設有序推進。編制了《慈溪市河道水體流動規劃》,兩大境外引水工程已實現水環境整治的階段性目標,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慈溪段)已基本完工,姚江引水配套工程已提前建成并通過試運行。有序推進東部三塘橫江、潮塘橫江二期及四灶浦拓疏工程等骨干河網建設,完成了新二江、周家路江疏浚工程和周家路江至長嶺江貫通工程的建設。三是新一輪城河治理進入實質性整冶階段。市政府對城河治理作出了系列決策,制定了《慈溪市城區河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計劃投入1億元,力爭用3年時間,大規模疏浚滸山城區30km2內約35公里的河道(其中Ⅰ、Ⅱ類河道24條,Ⅲ類河道49條),切實改善城河水系流動狀況,提高河道自凈能力,力爭使城河水質基本達到五類水標準,局部達到四類水標準。20**年已實質性地啟動了五大工程:在城區引水環通工程上,完成了《下姚江引水沖釋城河引水調度》課題的調研,并對城河河網水系引水配置環通工程方案作了進一步優化。在河道疏浚工程上,引入了河道水下絞吸清淤技術,開展了周家路江北段,華陀殿江、三灶江等河道的疏浚,完成了宗漢街道的西六灶江等三條Ш類河道的疏浚,白沙路街道的Ⅱ、Ш類河道疏浚工作正有序推進。在城區污水管網鋪設上,新城大道等11條污水管線鋪設工程正有序推進,教場山污水處理廠3萬噸/日處理能力的擴建工程已全面建設,建成后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有望達到75%以上。在污染源整治上,完成了《滸山江、虞波江上游(橫河軸承工業區塊)區域環境治理可行性研究》課題調研,組織實施了小印花行業、橫河軸承油污染、漾山路江污染源、城區“五小”行業,原經濟開發區二、三產業等“六大”整治項目。在河道兩岸違章整治上,對虞波江-六灶江、華陀殿江-三灶江河道兩岸開展了違章建筑拆除,共完成拆違109戶,面積15490平方米。四是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全面展開。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處于安裝調試階段,該項目既是環保工程,也是節能減排的循環經濟項目,可實現我市生活垃圾減量化90%左右,熱能轉化率達84%,每年可節約10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000噸。東、中、西三個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工程已全面實施,其中東、中部垃圾滲濾液處理站及管線鋪設工程已基本完成,西部垃圾場已鋪設管線6200米,余下的457米待周西公路驗收后開始施工。
(三)落實綜合措施,全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節能減排的一批重點項目得到全面實施,并取得明顯成效。據不完全統計,萬元GDP綜合能耗同比下降4.75%,化學需氧量凈削減219.89噸、比上年削減4.29%,二氧化硫凈削減394噸、比上年削減5.86%(最終數據以減排辦核定為準),分別實現了節能減排年度目標。
在節能降耗上:一是建立和完善節能降耗統計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出臺了《慈溪市節能降耗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暫行辦法》、《慈溪市單位GDP能耗統計指標體系實施方案》和《慈溪市單位GDP能耗監測指標體系實施方案》。二是建立健全項目節能評估、環境準入等審查制度,出臺了《慈溪市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010年)》等制度。三是辦好“慈溪節能服務網”,竭力為耗能企業和節能企業搭建服務平臺。四是市財政安排節能降耗資金1500萬元,以項目投資補助和費用資助的方式,用于節能、節電等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生產),積極推廣節能降耗項目及清潔生產審核,促進我市節能降耗和循環經濟的發展。
在污染減排上:大力推進“結構減排”。組織化纖、漂印染、造紙、電鍍行業共45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目前已有25家通過清潔生產審核。積極發展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建成了慈溪杭州灣沿海49.5MW風電場,33臺風力發電機現已并網試發電,預計可滿足我市近四分之一居民的生活用電。大力推進“工程減排”。對全市25家4噸以上燃煤鍋爐下達脫硫治理,要求脫硫率均達到90%以上。其中15家化纖企業已完成鍋爐脫硫治理,廢水中水回用率提高到80%以上。寧波眾茂杭州灣熱電有限公司、金輪熱電有限公司循環流化床鍋爐爐外脫硫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大力推進“監管減排”。積極把“電子警察”引入環保執法監管之中,已對35家重點排污企業安裝了污染物在線監控系統,并與省市聯網,有效“管住”了主要工業污染源的排污行為。大力推進“源頭減排”。加強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嚴格環保準入門檻,把好新上項目技術水平關、資源消耗關和環境保護關,嚴格落實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和環保審批前置制度,堅決從源頭堵住污染,今年以來已否決重污染或選址不合理的項目110件。
(四)加大執法力度,污染整治成效明顯。組織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和無證無照專項治理工作,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市環保局共檢查企業3100余家次,作出行政處罰233件,罰款567萬元,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案件257件,受法院委托對204家未履行環保處罰決定的單位實行強制執行,6名當事人被司法拘留,切實維護了環保執法的權威性和嚴肅性。重污染行業整治實現了跨越式突破。杭州灣漂印染基地和電鍍園區已建成投入運行,分散于全市各地的36家漂印染企業進入漂印染基地,實現了集中供熱和污水集中處理。13家集中整治的電鍍企業已整合成5家,并全部完成搬遷,做到廢水分質匯集、集中處理。宗漢、新浦銅熔煉污染整治任務已于20**年9月通過寧波市污染整治辦的“摘帽”驗收。開展了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污染整治。啟動了橫河鎮相士地區域軸承企業的油污染集中處理設施建設,推廣以水代油等技術開展油污染治理,基本完成全市51家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軸承企業的油污染專項整治。分批對全市小印花加工業進行有序取締,共取締小印花39家。繼續加大對廢塑料行業的規范與打擊力度,全市42家廢塑料加工企業(戶)被責令限期整改,14家污染嚴重的加工戶被立案查處。全市五個重點鎮(街道)的廢塑料加工戶己從3264戶減少到2047戶,減少了37.3%,案件由2007年的247件同比下降到152件,下降了38.5%。已編制完成《慈溪市廢塑料再生利用行業環境整治方案》,目前,橋頭鎮廢塑料再生利用產業基地一期工程已啟動實施,完成了原廢塑料交易市場的規范化整治任務。飲用水源地上游污染整治工作扎實推進,開展了飲用水源上游5個村、5個單位的生活污水治理,實施了12個村不同模式進行生活污水治理的試點項目。觀海衛開展了保護區內畜禽養殖場(戶)關閉、搬遷試點,匡堰鎮、橋頭鎮已全面取締上灘頭片區內的餐飲業,基本完成了梅湖水庫清淤工程,并啟動了梅湖水庫上游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工作,確保市民喝上“放心水”。加強醫療廢水和醫療廢物的整治。完成了5家鎮級以上醫療單位的醫療廢水整治工作,全市746家醫療單位均與寧波市指定的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簽訂了定點回收合同,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置率達到100%。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任務。通過全市千余名污染源普查員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全市1.7萬余家污染源普查任務。環境調處能力全面提升。針對環境案件連年高發的嚴峻態勢,市環保局努力改進和加強環境工作,積極暢通渠道、規范工作行為、創新調處方法,倡導環境查處“四不準”工作標準,堅持局領導接訪交流制、包案制,全年共受理調處群眾環境1983件,調處率達100%。
(五)加強農村環境治理和保護,農村環境面貌進一步改觀。狠抓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市政府出臺了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分與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通過共同努力,共關閉、搬遷禁養區內52家畜禽養殖場,完成限養區和非禁養區內15個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同時完成新建畜牧小區5個,建成慈龍畜業有限公司養豬場污染治理示范場。繼續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工程。啟動農戶標準三格式化糞池建設和污水規范收集改造工程,下達了投資概算達4000多萬元的五大類生活污水治理試點項目。全市已建成農村公廁糞便集中處理中心10座、在建8座、總處理能力達到415噸/日。城區日處理150噸的糞便處理中心已投入使用并覆蓋各街道,為實現全市公廁糞便零排放創造了條件。扎實推進聯鎮帶村建設新農村,5個村創建寧波市全面小康村,在沿山線、中橫線成片連線推進環境整治村35個,在附海鎮成片連線推進村莊整治,建設示范區域。至20**年底,我市環境整治村累計達200個、寧波“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村累計達211個。
(六)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廣泛開展,基層生態創建不斷深入。以“六、五”世界環境日主題宣傳為載體,廣泛開展生態環保宣傳教育活動,營造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以新聞媒體宣傳為主陣地,圍繞污染減排、“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計劃、生態市建設和“人人守望、呵護綠色家園”環保專項行動等工作,發揮媒體宣傳引導作用。繼續開展中小學環境教育和系列環保主題活動。以基層綠色生態創建為載體,大力倡導生態文明,4個鎮申報創建省級生態鎮、有3個鎮、56個村申報創建寧波市級生態鎮、村,配合上級部門對32家創建寧波市環保模范(綠色)單位和8所學校創建省級綠色學校進行了現場考核驗收,全市有10個村編制了國家級生態村創建規劃。杭州灣大酒店榮獲國家級綠色飯店。
2009年,我市對照“二創一試點”(創建省級生態市、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實施農村環境保護城市試點)的工作要求,進一步推進了全市的生態建設工作。一是制訂出臺了2009年度生態建設的實施意見。二是對各地、各部門下發了2009年度生態建設任務書。三是對全市各鎮(街道)生態建設重點實事項目進行了公示(4月17日慈溪日報專版)。四是擬定了生態建設考核辦法和各地個性化考核。五是對全市各地生態建設工作開展進行了第一輪督查對接。從督查對接的情況看,各地對今年生態建設工作比較重視,特別是對重點實事項目公示更為關注。各地前期準備工作較為充分。普遍對生態任務書進行了上下幾輪的意見征求,鎮級各線開展了一定范圍的調查摸底,極大部分鎮(街道)已做好了生態任務的分解,對有異議的內容提出了較為成熟的意見;主要領導非常重視。有二個鎮的書記、六個鎮(街道)的鎮長(主任)、七個鎮(街道)的副書記親自帶隊負責對接,匡堰的書記、橋頭、橫河的鎮長對生態建設項目都有細致準確的了解。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環境污染問題還相當嚴重,我市生態環境還很脆弱,生態市建設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環境惡化的勢頭還沒有得到真正遏制,主要表現為兩個“沒有轉變”和兩個“有待加強”。一是思想認識還沒有根本轉變。有的同志特別是一些領導干部生態環境觀念仍較薄弱,還沒有把生態建設與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機結合起來,還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視經濟發展,忽視環境保護”的現象。二是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性轉變。產業“低、小、散”狀況還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行業比重不小,污染源點多面廣,在經濟增長過程中還存在大量消耗資源、消耗能源、污染環境的現象。三是區域性污染整治有待加強。不可否認一些區域的污染還比較嚴重,廢棄礦山生態治理進展較緩,治理率低,廢塑料回收加工污染、鞋業邊角廢料焚燒等問題仍十分突出,市域水環境質量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生態環境治理面臨發展與保護的雙重壓力。四是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有待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嚴重,超標使用農藥、化肥現象比較普遍,水環境質量潛在的危害較為突出。農村生活污水直排現象普遍,公廁“二次”污染嚴重,建筑垃圾隨處傾倒現象突出。畜禽養殖區關閉和污染整治不到位現象依然存在,嚴重影響了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對當前我市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形勢,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既要充分肯定我們近年來所做的大量工作、取得的進步,也要看到我們存在的問題,我們的環境承載能力遠遠滿足不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環境問題不解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只是一句空話;在環境問題上的任何失誤,將對經濟社會造成難以逆轉的長期影響。慈溪要在第三次跨越中實現率先發展、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爭先競位,必須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作支撐。面對人口基數大、要素資源缺、環境承載力弱這樣一個基本市情,如果再不注重保護環境、不注重資源節約,那無疑是自斷后路,也就不可能落實科學發展觀。所以,我們一定要樹立抓環保就是抓發展、抓環保就是抓民生、抓環保就是抓穩定的觀念,堅持環保為社會講話、環保為大眾講話,狠下決心,強化措施,不斷把生態市建設推向深入。
二、明確目標,把握重點,扎實推進生態市建設
按照省、寧波生態市建設的總體部署,我市生態市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省級生態市、省級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創建指標”于2009年年底基本達標,2010年底通過省級考核驗收;省級農村環境保護試點城市工作今年選擇4個鎮、10個村開展試點并有突破性進展,2010年完成試點任務的50%,2011年全面完成試點工作;省(寧波市)生態市建設考核名列優秀,2010年上半年完成寧波市級督辦的重點環境問題治理并“摘帽”;“人人守望、呵護綠色家園”環保專項行動進一步深化,農村環境整治和庭院整治得到鞏固提升,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態系列創建等方面取得突破,其中今年完成4個以上省級生態鎮創建,達到80%的硬指標。根據這一目標要求,我們必須按照遠近結合、突出近期的原則,明確重點,分段推進。今年,著重要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加強城區河道污染源治理工作。要全面完成城區小印花、橫河小軸承油污染和城區五條主要道路(新江路、三北大街、北二環、南二環、國道)兩側五個行業的整治任務。小印花取締工作要在6月底前完成,對于逾期未拆除的,有關部門要聯合進行強制取締;橫河小軸承油污染治理設施建設要在年內完成并投入使用;要督促城區五條道路五個行業的經營戶限期完成污水接管等治理任務,對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經營戶要依法進行處理。要通過城區河道污染源整治,進一步減少影響城河水質的污染源,改善城河水環境質量。
(二)著力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染治理。今年市里把飲用水源保護區源頭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列入了重點實事工程,沒有回旋余地,各有關單位要在明確綜合整治實施項目、整治標準、完成期限、責任單位及配合單位的基礎上,全面完成鳳浦湖、靈湖、里杜湖、上林湖4個水庫保護區內村莊(單位)的生活污水等的污染源治理。
(三)著力加強鋁澆鑄行業整治。要全面完成周巷、長河鋁澆鑄整治,取締一批村莊內離居民住宅近、有投訴及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戶,規范一批把焦炭燃料改成柴油或電的加工戶,切實改善周邊大氣環境質量。
(四)著力加強公廁二次污染治理(公廁糞尿無害化中心)。每個鎮要開展漏底型公廁的改造,中心城區公廁糞尿無害化中心150噸/日和分布在各鎮的17座總處理能力415噸/日的公廁糞尿無害化中心均要投入使用,切實解決公共廁所二次污染問題。
(五)著力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要嚴格執行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非禁養區制度,關閉取締村莊居民區及環境敏感區內畜禽養殖場(點)。完成生豬存欄200頭(牛20頭)以上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泄物治理任務,完成禁養區內50個畜禽養殖場的關閉或搬遷,完成限養區及非禁養區內12個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生態化改造,建設畜牧示范小區5個,建成5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示范場。
(六)著力加強市域污水納管工作。要全面推開排污接納管理工作,對能接入市域污水管網的進行強制接納,確保完成北部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達到20%以上、東部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達到40%以上,確保市域污水管網貫通區域內納管率達到70%。
(七)著力加強主要污染減排工作。要全力實施市域污水治理工程污水納管、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3萬噸污水擴容、熱電企業脫硫治理改造等減排重點工程,全面完成年度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各削減3%的減排任務。
(八)著力加強生態系列創建工作。要積極開展全國環境優美鎮、生態鎮、村創建創建,以創建為載體帶動農村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改善農村環境質量。生態創建有三個層次,國家級、省級和寧波市級。在國家級層次上,今年己組織2個鎮(觀海衛、橫河)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鎮、1個鎮(龍山)啟動全國環境優美鎮創建,指導2個村(周巷鎮長勝市村和橫河鎮大山村)開展國家級生態村創建。省級層次上,要力爭創建成省級生態鎮4個鎮(庵東、附海、匡堰、天元);寧波市級層次上,要創建寧波市生態村40個,組織5個街道創建寧波市生態街道。
(九)著力加強省農村環境保護試點工作。我市今年被省確定為省首批農村環境保護試點工作的城市,這既是對我們以往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一種肯定,也是強化我市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實現環境保護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機遇。作為試點工作的第一年,我市今年選擇4個鎮(周巷、長河、掌起、龍山)10村(周巷鎮萬安莊村、長勝市村、崇壽鎮海運村、長河鎮大牌頭村、宗漢街道高王村、觀海衛鎮五洞閘村、掌起鎮古窯浦村、龍山鎮太平閘村、徐福村、鳳浦岙村)進行試點,2村進行全面試點,其余8個村進行單項試點。要切實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檢查和指導,有效解決農村環境問題。
(十)著力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隨著統籌城鄉發展工作的深入,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己成為我市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主要內容之一。幾年來,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得到有序推進,截止目前,全市已實施生態化處理的村達到34個,納管處理的村達到8個。市財政從2007-20**年間已安排19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009年又安排了1000萬元用于試點補助。其中庵東鎮海星、華興村、周巷鎮長勝市村的試點項目經驗收合格,市財政已按規定兌現補助,取得了較好效果。今年要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擴大試點范圍,完成20個村的生活污水生態化治理任務。
三、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為生態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生態市建設工作,絕不是局部的、一方的、某個部門的事,是一項事關全局和長遠的戰略任務,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各鄉鎮、各部門必須著眼長遠,立足當前,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扎實工作,穩步推進,把生態建設工作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一)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生態建設涉及領域多、涵蓋面廣,必須建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市生態辦要負起全市生態市建設的統一領導、組織和協調工作。各地要切實擔負起責任,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部門要從各自的職能出發,明確分工,搞好相互協調和配合,切實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努力形成市、鄉分級管理,部門相互配合,上下聯動、良性互動的工作格局。
(二)要進一步明確目標。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年度生態建設任務書的目標要求積極開展工作,不斷創新措施,狠抓任務落實,特別要對否優指標給予高度重視,對于未完成否優指標的單位和部門,實行一票否決,取消其一切評優資格。
(三)要進一步落實責任。市里已經把建設生態市的任務納入各鄉鎮、各部門的工作目標責任制,分解落實任務。各鄉鎮、各部門要按照目標責任書的要求,深化細化具體化,落實到人。要嚴格實行問責制,凡把關不嚴、治理不力,導致發生重大環保問題的,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對污染嚴重的區域性、行業性問題要采取“單兵教練”、“掛牌督查”,盯死看牢,緊抓不放。
(四)要進一步健全機制。要充分發揮財政投入“四兩撥千金”的作用,以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的手段,激發和引導全社會力量參與生態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在繼續沿襲20**年“人人守望、呵護綠色家園”環保專項行動各項生態建設各項補助政策的基礎上,要建立健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對資源收益者征收資源開發補償費和生態環境補償費。要建立生態市建設評估機制,按照生態市評價指標體系與考核評價制度,對各地、各部門要實行個性化考核,并對市級職能部門的考核方式采用“捆綁制”進行動態評估,各地完成情況的好壞直接與各市級部門的考核得分掛鉤。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市有關工作部署,推動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風險管控、系統治理,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屬地負責、部門有責”,全面加強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農村污染治理工作,持續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切實補齊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這一突出短板;深入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保護優先,源頭治理。加強空間布局管控,嚴格環境準入管理,切斷污染物進入土壤、地下水環境的途徑。強化農村環境整治與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推進農業生產清潔化、產業模式生態化。
2.堅持預防為主,分類管控。強化源頭防控,防止新增土壤污染。鞏固提升耕地分類管理成效,嚴格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為原則,堅持分類施策,加強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同農村廁所改造的銜接,大力提升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能力,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快推進縣城污水處理廠、慈峪鎮污水處理廠鄰近村莊生活污水網管鋪設工作,大力提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能力。
3.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圍繞重點問題、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污染物,聚焦突出環境問題,因地制宜制定差異化土壤、地下水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分類施策、分階段整治。加大執法監管和督導檢查力度,防止新增污染。
4.堅持屬地治理,協同防控。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屬地負責、部門有責”,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驅動、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的污染防治體系。打通地上和地下、城市和農村,協同水、氣、固體廢物污染治理,系統實施生態修復與環境治理。
三、主要目標
2021年,落實保護優先措施,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嚴格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管控,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成果,全縣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持續實現安全利用,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堅決杜絕違規再開發利用。建立健全危險廢物智能監控體系。完成5個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突出具備條件鄉鎮實行管網歸集和終端無害化處理,注重中水再利用,提升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能力,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工作,實現動態清零。
四、重點任務
(一)加強土壤環境調查監測
1.配合省市開展非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根據省市工作安排,配合調查單位做好我縣相關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進一步摸清相關非重點行業企業土壤污染狀況及分布,為非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風險管控提供依據。(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改局配合)
2.強化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配合開展國控、省控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和省控耕地土壤監測。按照年度生態環境監測方案和有關文件要求,組織對全縣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工業園區和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周邊土壤開展監督性監測,并按時上報監測結果。對監測發現的土壤超標情況,組織開展溯源排查,查明原因并及時阻斷污染源。(縣生態環境分局、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重點區域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建立并完善省市縣三級耕地土壤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制度,及時掌握受污染耕地農作物種植和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動態變化情況,根據縣區內受污染耕地面積、污染類型和程度,設立監測點位,為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復效果評價提供依據。加強超標農產品收購、收回等環節監管,禁止超標農產品進入市場。繼續開展農田灌溉水質監測,加強監督檢查,防止未經處理或達不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廢(污)水進入農田灌溉系統。(縣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改局按職責分工負責,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配合)
(二)嚴防新增土壤污染
4.加強耕地污染源頭防控。深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繼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制定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方案,全縣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7%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90%以上,按照上級要求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持續開展耕地周邊涉重金屬行業企業污染源排查整治,強化耕地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縣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生態環境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強化重點監管單位監管。監督全縣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嚴格按照《土壤法》落實相關責任義務,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定自行監測方案并開展自行監測。對企業自行監測、隱患排查以及執法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問題,督促企業制定整改方案和臺賬,并及時采取措施消除污染隱患。加強企業拆除活動污染防治現場檢查,督促企業落實拆除活動污染防治措施。(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發改局、應急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統籌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促進工業固廢減量化、資源化。加強塑料污染防控,開展專項治理,強化對生產、使用、銷售塑料制品單位的監督檢查,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生活、銷售、使用,穩中有序治理塑料污染。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提高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效率和水平,加快補齊危險廢物處理短板。(縣發改局、生態環境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強化危險廢物監管。積極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監管智能監控體系建設,提升危險廢物智能化監管水平,督導企業主動在河北省固體廢物動態信息管理平臺申報危險廢物相關信息,確保全縣涉危險廢物工業企業應納盡納,實現有效監管。組織開展危險廢物環境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全面查清涉危單位生產經營重點環節、重點場所環境風險隱患。強化“一長三員”網格管理機制,統籌區域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排放、傾倒和處理處置等違法犯罪行為。(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衛健委、公安局、交通局等配合)
(三)鞏固提升耕地分類管理
8.加強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清單管理。加強部門信息共享,根據土地用途變更、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深度調查、加密調查等成果以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效果,結合實際,進一步精準識別受污染耕地面積、分布等。不鼓勵曾用于生產、使用、貯存、回收、處置有毒有害物質的工礦用地復墾為耕地;確需復墾為耕地的,應確保農用地管控標準之外的特征污染物不超過所在地土壤環境背景值,并依法進行分類管理。(縣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9.持續強化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結合當地主要農產品品種和種植習慣,在安全利用類耕地采取農藝調控、低積累品種替代、輪作間作等措施,保證每季作物都得到管控。鞏固嚴格管控類耕地治理成果,落實種植結構調整、休耕、退耕還林等措施。加強特定農產品嚴格管控區管理,嚴禁種植特定食用農產品和飼草。建立完善特定農產品嚴格管控區動態管理制度,為動態更新提供依據。(縣農業農村局牽頭,縣生態環境分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配合)
(四)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
10.開展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排查。組織開展關閉、搬遷、騰退工業企業用地全面梳理排查,依據《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要求,動態更新疑似污染地塊名單、污染地塊名錄。對列入疑似污染地塊名單的地塊,督促土地使用權人6個月內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對確定的污染地塊,督促指導土壤污染責任人、土地使用權人及時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縣生態環境分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改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組織開展建設用地風險調查評估。土壤污染狀況普查、詳查、監測、現場檢查等表明有土壤污染風險的建設用地地塊,督促土地使用權人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變更前要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對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中,查明的高風險地塊開展調查和風險評估。嚴格對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風險評估、治理修復的監督管理。(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發改局、審批局等配合)
12.嚴格污染地塊準入管理。加快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要優化主體功能布局,明確用途分區,合理安排城市產業用地。列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的地塊,不得作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未達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修復目標的地塊,禁止開工建設任何與風險管控、修復無關的項目,不得批準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文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事項。依法應當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或風險評估而未開展或尚未完成調查評估的土壤污染風險不明地塊,不得進入用地程序。(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生態環境分局、行政審批局等配合)
13.抓好建設用地風險管控。認真落實產業政策,嚴把項目準入關,嚴格控制涉重金屬企業新、改、擴建。在涉疑似污染地塊或污染地塊的土地征收、收回、收購環節,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及時查詢相關地塊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涉及疑似污染地塊或污染地塊的,要記錄查詢日期和地塊土壤環境質量狀況結果,并征求生態環境部門意見,取得生態環境部門書面回復。對涉及疑似污染地塊、污染地塊以及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地塊,在土地規劃、土地收回收購、供地、改變用途、開工建設等環節,實行嚴格的準入管理,防止未按要求進行調查評估、風險管控不到位、治理修復不符合相關要求的污染地塊被開發利用,切實保障人居環境安全。(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分局、發改局、行政審批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監管和保障能力建設
14.提升土壤執法監管能力。提升土壤環境管理人員業務素質和能力水平。進一步強化對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活動各個環節的監管,實現實時監管、動態監管、智慧化監管,全面提升土壤環境執法能力。(縣生態環境分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深入實施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及農村黑臭水體整治
15.加強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對鄉鎮所在地、中心村等規模較大、人口集中、具備完整上下水管道的村莊,實施污水收集管網和集中處理設施統籌建設,實現廁所糞污與生活灰水一體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鄰近村莊可采用聯合共建方式建設污水處理站,實現生活污水相對集中無害化處理。鼓勵污水處理達標后用于綠化、街道沖洗、農田灌溉和景觀用水。相關部門和鄉鎮加強對已建成的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和管理,確保正常運行,達標排放。(縣生態環境分局、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統籌廁所糞污無害化集中處理和生活灰水有效管控。對規模較小、實行單坑或其他形式衛生廁所改造的村莊,或不具備管網收集條件的村莊,統一實施廁所糞污無害化集中處理和生活灰水有效管控。根據人口規模和實際產生糞污量、處理覆蓋范圍等情況,統籌建立區域性廁所糞污無害化集中處理站,或利用已有沼氣工程進行集中處理,集中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出水達到農田灌溉標準后可直接用于農田灌溉。制定農村生活灰水收集回用等有效管控措施,通過沖廁、庭院綠化等原位消納方式,或聯戶建立集中生態化處理設施處理后中水回用,實現生活污水源頭減量、無害化處理。(縣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推進山區村莊生活污水分散治理。對居住分散、糞污不易集中處理的山區邊遠村,可采取戶用化糞池、沼氣池等進行分散治理,建設污水儲存罐用于冬季儲存,結合農業化肥減量增效、水肥一體化等,引導林果種植、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將治理后的污水作為有機肥水使用,實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縣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8.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及管控。組織對行政村內村民主要聚集區向外延伸1000米范圍內、鄉級以上公路兩側200米范圍內的河、塘、溝渠(不含城鄉結合部或縣城建成區),其他行政村區域范圍內的河、坑、塘、溝渠等進行拉網式摸底排查,劃分排查責任區,建立排查責任清單,逐條納入黑臭水體清單臺帳。對排查發現的農村黑臭水體要查明污染來源,通過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體凈化等綜合措施逐條明確治理方法和途徑,完成治理。(縣生態環境分局、農業農村局、水利局、各鄉鎮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穩步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
19.配合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劃分。按照工作安排配合省市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區劃分工作,提出分區防治建議,確保分區劃分工作圓滿完成。(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
五、保障措施
一是強化屬地治理。各鄉鎮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按照省、市、縣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部署,切實擔負起保護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和法律責任,按照職責嚴格落實主體管理責任,確保完成各項任務目標。
二是強化協調聯動。縣生態環境分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糧食和物資儲備等部門的信息共享,打通溝通渠道,完善各級政府部門間的信息互通、聯動監管機制。成立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作專班,定期召開會商會議,建立協調機制。縣生態環境局牽頭負責農村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的監督指導、考核檢查及日常工作;縣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的監督指導和考核檢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