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杭州文化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最近接觸了兩個數據,對“傳播效果”的問題又有一些新的思考。一是對受眾做的關于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的一個網上調查,其中在回答“你認為《焦點訪談》對準的焦點是真正大眾關注的焦點嗎”問題時,選擇“是”的為38.54%,選擇“否”的為51.5%。雖然這樣的調查未必全面和準確,但至少說明,即使廣泛受到歡迎和好評的《焦點訪談》,也還有不少受眾是不滿意的,覺得她并沒有真正關注大眾所關注的焦點。另一個就是我們在本期發表的“新聞調查檔案”中披露的數字,反映了受眾認知與媒介建構之間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盡管這種差異的原因很多,卻也反映出我們的媒體與大眾的期待、大眾的需求尚有差距。我們常說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但動機的正確并不一定會導致理想的結果。倘若我們的媒體距離受眾的心理感受太大,怎么能真正地去引導人?這里就有宣傳的藝術和引導的水平問題。希望新聞傳播界同仁對這個問題有進一步深入的思考和認識,共同探討如何提高我們引導的藝術性和傳播的實效性。
本期可讀的內容不少,建議讀者別忘了讀讀《申江服務導報》的“揭秘”文章。都市類、生活類報紙應該怎么辦,她的讀者定位、功能定位、內容定位怎樣,報道的價值取向、文化品位如何,以及怎么把握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等等,此文均有涉及。借用時髦詞藻,可以把這篇文章視作一本“辦報完全手冊”、“實用小辭典”。因此不妨去“點擊”一下,或許會對改進傳播效果和辦報效果有所借鑒。
前幾天,應邀去杭州參加一個新聞業務論文筆會,與杭州新聞界的朋友們座談交流。不少記者編輯都將寫好的論文帶來,大家一起切磋采編藝術,探討新聞理論。還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我為杭州同行的真誠、好學和鉆研精神所感動。由此又想到新聞論文問題。應該說,論文的發表固然是評定技術職稱的標準之一,但寫論文決不僅僅為了評職稱。靠突擊炮制論文,未免太急功近利。假如平時在采編實踐之余,就有一點探索研究意識,寫出一些有感而發、有所見地的論文,盡可以從容應對。而我們的新聞專業期刊也能在某些特定的時候得以“減負”“降壓”。這樣的實際效果是否會更好些呢?
論文中怎么生成目錄頁碼
1、打開需要編輯的論文,點擊“顯示/隱藏編輯標記”,為了顯示下邊的分頁符標志。
2、將摘要、前言、大標題設置成標題1,小標題依照次序設置成標題2、標題3以此類推。
3、在首頁和摘要中間,目錄和正文中間插入分頁符。
4、雙擊摘要的底端,插入頁碼,設置格式,注意首頁、摘要目錄部分和正文部分分別單獨設置頁碼(在設置時取消“鏈接到前一條頁眉”)。
5、回到目錄頁,插入目錄。
6、設置完成后,目錄頁碼就設置好了。
關于文化的論文范文
以傳統文化精華創高職文化育人特色
摘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論證了高職院校可以傳統文化精華創文化育人特色的理由,分析了其實踐過程中應避免走入的四個誤區,提出了打造傳統文化育人特色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傳統文化;文化育人;特色
課題項目:本文系杭州職業技術學院2009年度院級規劃課題“研究-以杭職院為例”(編號:2009-39,主持人:汪吾金)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汪吾金(1971-),男,浙江杭州人,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1)02-0073-03
文化育人在今天的中國廣受認同。在網絡上用百度搜索,有關文化育人的網頁撲面而來,可以一下子跳出幾百萬條。事實上,中國傳統倫理體系中的仁愛、忠義、誠信等思想在現今仍發揮著約束社會行為的功效,這與教育培養現代公民理想人格的內涵不謀而合。在推進大學生道德教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有積極作用的觀點不少。傳統文化中積極追求革新、堅持“責中尚和”、“民惟邦本”、“居任由義”、“知恥自省”、人格自主、敢于懷疑等都有助于創造性人才的成長并使其在正確的價值原則下創造性勞動。面對高職教育歷史較短卻大力發展,高職文化群起探索卻尚無定論的現實,依托中國傳統文化解決高職院校的問題作為一種思路出現了。本文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對我校352名高職生(男生占56.47%,女生占42.33%,未明確性別的占1.2%)的問卷調查分析來探討用傳統文化精華打造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特色的可行性,以求教于方家。
文化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用復雜的文化去實現育人的目標,沒有特色就不可能給人以深刻印象,成效也往往要大打折扣。傳統文化精華因其經過上了歷史的積淀而延續至今,在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使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時代呼吁下,其先進價值日益被認知和推崇。我們認為:不能因高職生傳統文化素質弱、底子薄就輕易否定以傳統文化精華育人會出現積極成效的可能,但有些誤區倒是必須避免的。可以一試。
一、高職可以用傳統文化精華創文化育人特色的理由
(一)傳統文化精華活力長存,易于使高職文化育人的特色長存。如作為中國文化價值核心的“經世致用”,在各種不同的社會形態和發展時期都表現出持久的生命力,并主導著中同文化、文學的發展。人本主義將人作為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認定天地之間人為貴,也向來被當作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特色,它與科學發展觀中的“以人為本”有非常密切的邏輯聯系。高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生產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爭取使學生在經世致用中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大化,這與傳統文化精華頗為合拍。既然合拍,就容易持久,容易持久的文化育人特色難道不值得去嘗試、去努力嗎?2008年11月7日至9日,百所示范性高職院校齊聚杭州的共識之一是高職文化還沒有結論,這與我們90%以上受調查學生意見一致。這種師生共識并不令人意外,因為高職教育在中國出現的時間確實太短,其文化內涵當然需要進一步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檢驗。同時也強烈意味著各高職院校在文化育人問題上探索的空間非常大,完全可以繼續根據自己的校情進行積極、大膽的探索,選擇至今活躍的傳統文化精華為育人特色無可厚非。
(二)傳統文化精華根基深厚。易于使高職文化育人的對象更適應社會。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高職生社會化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因為我們的社會是經受了幾千年傳統文化熏陶的社會,每一個社會細胞都有傳統文化因子,社會對有傳統文化素養的成員有天然的凝聚力,這樣,傳統文化使高職生能較快適應社會細胞、融入社會細胞。世界各地的華人企業家所取得的成功與中國文化傳統,特別是儒家文化密不可分。從我們的調查數字看,高職生對高職文化最大的期望就是高度的社會適應性(占71.2%),遠遠超過職業性(占19.7%)、地域性(占6.1%)和先進性(占5.1%),這是他們清醒認識社會后的正確選擇。人是社會性很強的動物,適應社會才能求生存謀發展。高職生從小身處中華文明環境,畢業后也主要就在這個環境中打拼。當今文化和傳統文化雖有差異,卻是吸取了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在內的先進因子后的產物,不懂傳統文化對高職生成長成才和就業創業非常不利。高職生處在叛逆性與可塑性并存的人生階段,傳統文化精華進課堂、進社團、進實踐、進心靈將有助于學生成為完整的適應國情的人才,從而增強其社會競爭力,對國家民族的文化安全也很有意義。
(三)傳統文化精華受學生認可,能提高教育效果。調查發現,高達65.5%的受訪學生認為傳統文化精華能為高職創文化育人特色服務,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文化日益多元,社會繼續轉型,不少人以為年輕人叛逆,只對兩方文化趨之若騖,事實打破了主觀臆測。高職生各方面綜合素質相對較弱,但這種弱勢并未泯滅其對祖先文化的認同,并未改變其內心血液的顏色,使他們能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精華的價值。在多元文化生活中保持傳統就能成為特色,開創新生活不等于拋棄一切,古可以為今所用,這樣的想法在高職生中廣為接受。文化育人的關鍵就是要找準學生、社會所需與高職、教師所能的最佳結合點。高職生能接受說明以此育人將獲得更多的依從性,當然會大大提高教育的成效。如果教育力度大,教育藝術性強,傳統文化精華的感召力、吸引力將更有效提升高職生軟實力。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傳統文化基礎弱恰恰證明高職生在此方面的可塑性大。把握傳統文化精華重在行動,許多農村老太說不出傳統文化理論卻成傳統文化的最好實踐者就是明證。對高職生來講,理論夠用就行了。
(四)傳統文化精華有比較優勢,可提高高職院校綜合實力、增強核心競爭力。高職院校文化是高職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是占領就業市場的制高點之一。高職院校在吸收和傳承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同時,突出包括地方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精華育人特色就等于在以中華文化為背景的市場競爭中找到了一個制高點。“傳統概念在
美國企業的結構和職能中仍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企業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的判斷也就順理成章。高職院校為企業服務,又豈能撇開中國傳統文化精華?中國企業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成分多一點還是接受其他文化的成分多一點?稍具理性的人都不難依據現實作出判斷。所以我們發現,傳統文化的比較優勢并未喪失,讓高職生具備以中國人方式做中國事的能力,適合國情適合地方適合企業,這將使高職院校在文化競爭和就業競爭中牢牢把握住基本盤,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因根基深厚而大大增強。
綜合以上理由,用傳統文化精華打造高職文化育人特色完全可行且對高職院校大有益處。
二、打造傳統文化育人特色應避免走入的四個 誤區。
(一)不作取舍,唯傳統為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并不是所有的傳統文化都適應當今時代的要求,所以在內容選擇上一定要大膽取舍,選擇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精華,甚至可以更多地貼近專業需要。擯棄唯傳統為上的做法,把傳承傳統文化精華和吸收其他人類文明成果特別是最新文明成果有效地結合起來,宜找準文化育人所急、就業創業所需和文化精華所能的最佳結合點,以使傳統文化精華更充分地發揮作用,取得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效果。
(二)不重反饋,唯活動為要。傳統文化精華創高職文化育人特色當然可以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為載體,但活動不是創特色的唯一手段。大象無形,文化育人特色的形成關鍵在于讓傳統文化精華能有效融合不同形式,實現文化特質與學生的結合,使學生吸收,從而改塑學生。哪怕在校園里挖個大池塘,種樹養花喂幾只鴨鴿鵝也能傳達天人合一的思想,讓學生調整心態有所感悟。文化育人是不斷完善的動態過程,需要經常性的反饋和修正。并不受活動形式的束縛。
(三)不看對象,唯灌輸為先。高職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是參差不齊的,甚至有的可能會嚴重缺乏。為了在單位時間內實現既定目標,文化育人很容易出現先灌輸了再說的情況。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忽視了文化育人的基本規律,把高職生看成是無能動性的物而非充滿創造活力和創造渴望的熱血青年,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南轅北轍。灌輸得越多效果越差,這在任何填鴨式教學的失敗中早已有了明證。
(四)不求質量,唯形式為本。形式主義歷來是創新的大敵,高職創文化育人特色也是如此。不少高職教育者寧愿把時間化在形式上去實現沽名釣譽,也不愿去反思這種熱鬧形式下到底有多少實際效果。文化育人的成功是一種軟成功,目前很難有一個完全固定的考核標準。單在數量與形式方面多動腦筋,甚至把形式當作本質來對待,這是很危險的,將把文化育人推向自我滅亡的境地。杭州職業技術學院以技能文化節和文化藝術節等載體來推進文化育人,既注重形式之新,又重視質量提升,其中技能文化節已被浙江省教委評定為全省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可說是形式與成效統一的好例子。
三、打造傳統文化育人特色的建議
(一)以理論探究作支撐。文化育人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文化營銷。“文化經濟學為文化營銷理論的健全與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論支撐”。那么,以傳統文化精華育人也必須有一個理論的支撐。我們認為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研究在當今時代條件下,什么樣的傳統文化精華可拿來為高職文化育人服務,結合時代、專業和學生特點,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充分發揮教職員工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使傳統文化育人的特色經得起檢驗,也更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以學生成才為目標。要緊盯市場需求來設計學生成才的規格,確定傳統文化精華滲透的方向、深度和檢測手段,逐步使接受傳統文化精華的熏陶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成為其職業能力素養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占領就業市場的制高點,為學生首崗適應、多崗遷移和終身可持續發展服務。
(三)以全體參與作動員。打造傳統文化育人特色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任務,而應該成為全體師生員工的光榮使命。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地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相互融合促進、統籌兼顧,以求得育人特色和效果的最優化。全天候的、滲透到校園生活每一個細節的有形無形的文化育人手段會極大地提高傳統文化精華育人的效能,甚至還可以向校外生活延伸,使學生隨時隨地在實踐中吸收傳統文化精華。
(四)以心態文化為重點。我們調查發現,在諸多傳統文化育人特色的實現途徑中,學生最看重心態文化,即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占49.19%的選擇比例;其次是行為文化如日常校風、活動等,占28.81%;然后
是制度 文化如 教育教學、校紀校規等,占百分之12.09%。當然物態文化如 建筑、 環境等也受到關注,占4.12%,其他的途徑占5.77%。因此,在打造傳統文化育人特色的時候要把心態文化放在非常突出的重點位置,抓住 了心態文化就抓住了文化育人的主要部分。
(五)以自我抉擇求提高。文化育人的成功最終要靠學生文化素養形成的結果來檢驗,離不開師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傳統文化育人要成為特色必然要充許廣大師生員工在吸收傳統文化精華時有自我抉擇權,即有一定程度的個性化。從學生角度看,這易于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興趣成為導引,更有效地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實踐為主線的教育局面,也更適應時代對多樣化的要求。
(六)以創業創新樹品牌。“文化是創業企業第一桶金”。企業重文化,高職院校更要重文化。傳統文化精華創高職文化育人特色最終必然要體現為品牌。因此,在整個打造特色過程中一定要有精品意識、品牌意識。在實踐中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有一個經得起檢驗的過硬成績,特別是把學生運用傳統文化精華創業創新的有效 經驗認真積累起來并提煉升華,化為高職生和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使文化育人不斷在新的起點出發。
文化育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期努力不斷提高才能形成特色。對高職院校而言,除了教師言傳身教,還要充分發揮校內場館等的文化載體作用,通過制度導向、成果展示、 藝術展演、課外講座、文體活動、景點建設等多種形式,把文化內涵滲透到教育教學實踐之外,增加校園環境的文化含量,尤其要在校園文化中有機融合企業文化,提升文化品格和精神。杭州 職業技術學院編撰校史、讓學生參與提煉校訓等,建設校企共同體,融合校企文化已經初步取得成效。我們相信。只要假以時日,各種帶有傳統文化色彩的高職文化育人模式一定會閃亮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也一定能取得突出成效。
參考文獻:
[1]韓書堂,經世致用:中國傳統文化與 文學的價值取向[J],理論學刊,2007(6):114-116.
[2]劉光明,企業文化[M],北京: 經濟 管理出版社,2002:364.
[3]帕特·喬恩特,馬爾科姆·華納,跨文化管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115.
[4]王方華,伏寶會,肖志兵,文化營銷[M],山西:山西經濟出版社,1998:33-34.
[5]黎永泰,黎偉,企業文化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26.
看了“論文中怎么生成目錄頁碼”的人還看:
1.論文怎么設置目錄和頁碼
2.word如何生成論文目錄頁碼
3.word怎么生成論文目錄頁碼
這部約40萬字的“匯編”,以西泠印社社藏印譜500余部為基礎,精選其中最重要的142部,從明代《顧氏集古印譜》開始,至近代吳昌碩《若鐵印選》止,廣收名譜的序跋題記,并加詳細注釋,具有印學理論典籍方面的學術價值。
古代印譜中的序跋,涉及有關印學、文史、藝術等方面的重要內容,實際上是印譜中的“論文”。在印學方面有頗深造詣的書法家陳振濂為該書作序,說:要研究印學史,印譜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不但印譜中所刊錄的古印蛻是印學史的研究基礎,即使是印譜中的大量序跋詩文,也是印學史上極為重要的一筆文獻財富。我們過去從事印學理論研究,印譜序跋即是一個大端。與那些數量不多的印學論文相比,印譜序跋會記錄更豐富、更細致的歷史留痕。
郁重今與篆刻、印學結緣,首先還得從他當年與杭州越劇界的著名旦角、表演藝術家張琴娟喜結良緣說起。生于1928年的郁重今,江蘇海門人。解放前夕,他與上海的越劇新秀張琴娟相識,并在1950年結為夫妻。不久,張琴娟作為優秀人才,被杭州市文化部門調來杭州,由于演藝出色,名聲日揚,為杭城家喻戶曉。1956年她被任命為杭州越劇團團長。郁重今于1959年調來杭州,開始在杭州市文化局下屬的美術公司從事財務工作。1963年正式調入西泠印社,有幸拜印社的總干事長、篆刻名家韓登安為師,從而開始踏上了以藝術為志向的人生道路。
西泠印社的社藏印譜,可謂“中國之最”,其中,西泠印社老社員張魯庵(1901-1962)逝世后,由其家屬捐獻的歷代印譜433部(共計1931冊)尤為珍貴。
張魯庵是杭州百年老字號“張同泰”藥店的老板,擅篆刻,廣收舊傳印譜、印章,收藏宏富。他收藏的歷代印譜,均是我國古代印譜的菁華,其中很多是孤本、珍本、善本。如明代隆慶六年(1572)《顧氏集古印譜》,當年用原印原鈐共20部,目前存世完整的只有一部,但也為私人所藏。張魯庵收藏的一部(共6冊)中的4冊殘本,已屬國家一級文物。清代的金石收藏名家陳介琪(1813-1884),《清史稿》稱其“所藏鐘鼎彝器金石為近代之冠”,收藏之富,窮絕今古。當年,陳介琪將他“萬印樓”所藏原印原鈐,特制大開本一部,即《十鐘山房印舉》,贈送給清代大吏吳大。此譜當年只鈐制一部,當然是孤本了,后來又傳到滬上書畫大家吳湖帆的手中,張魯庵用800兩白銀從吳那里購得。
1964年,為籌備西泠印社成立60周年社慶,由韓登安負責制作展覽用的印屏。要收社藏2000多方秦漢古銅印和3000多方歷代名家刻印,制作成印屏供大會展覽絕非易事。韓登安將他的弟子郁重今調入庫房學拓印章邊款。真可謂“天賜良機”,當時特地從上海聘請來的印學專家柴子英也正在庫房里整理張魯庵家屬捐獻的這批印譜。這批印譜必須按年代的先后,編造清冊,并撰寫提要。郁重今聰慧好學,在幫助整理的過程中,聽柴子英講這批印譜如何重要,從歷史地位到流傳過程,郁重今聽得津津有味,并把它一一記錄下來。郁重今先把它整理成文,再由柴子英修改,最后由郁重今用正楷謄清,一式兩份,每人各執一份。
1978年,西泠印社正式批準成立出版社,郁重今被調到出版社工作,負責《西泠藝叢》篆刻部分的編輯工作。他當時出于普及和提高大眾篆刻水平的考慮,就在《西泠藝叢》上開辟一個題為“社藏印譜介紹”的專欄。當他根據柴子英的講授撰寫成的《顧氏集古印譜》《范氏集古印譜》《松談閣印史》等幾部印譜的介紹文章刊出后,讀者反響強烈,不少人還來信要求把印譜的文字一起刊出。當時,郁重今就想,如果能把歷代印譜的序跋匯編出版,將大大嘉惠印坊后學。但此時,他的恩師韓登安已逝世,他便專程趕往上海去找柴子英商量此舉。但此時的柴先生身體衰老,經常臥床不起。然而,柴先生非常支持郁重今的這一設想,希望他照目前《社藏印譜介紹》的形式繼續寫下去,但必須把序跋全部抄錄下來,以后由他審讀并加必要的注釋。他們還一起商定了必須抄錄的150部歷代印譜的目錄。
(一)音樂圖像學的學科發展與理論研究
中國藝術研究院劉東升《為中國音樂圖像學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認為中國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音樂文化,外國人從來不敢小覷。這些年,我們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大多是在大勢所趨中被動地走過來的。時到今日,并無輕松感,而有更多的謹慎和敬畏。中國音樂圖像學,任重而道遠。
中國藝術研究院秦序研究員《略論音樂學學科性――讀何兆武〈歷史與歷史科學〉記》認為,在我國對于音樂學究竟是什么學,現實認識對此仍普遍模糊。作者介紹了何兆武先生《歷史與歷史科學》等論著中有關歷史學非科學性性質的論述,借此希望引發對音樂史學及音樂學在科學性之外的人文學科性質、“非科學”性質的思考。
關于音樂圖像學跨學科研究的價值與意義,是近些年學者們較為關注的問題。杭州師范大學李榮有《論音樂圖譜圖像學與書籍文獻學古今關系》認為,音樂的圖譜圖像學與書籍文獻學同為人類文明傳承接續過程中生成的歷史文化遺存,二者之間有著歷史文明的接續關系,可起到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作用。云南大學王玲《音樂圖像研究的跨學科和跨文化價值意義探討》,文章就音樂圖像研究具有音樂舞蹈史、藝術史、文化學等跨學科研究理論價值,在音樂史研究中又有補正、引證和糾正多種功能。此外,東南大學汪小洋《考古圖像與音樂圖像學》認為,圖像學平臺可以串聯各相關學科已有的成果而帶來新的切入點,這正是音樂圖像學的研究所缺少的。
杭州師范大學鄭祖襄《王維“觀圖論樂”與音樂圖像學》從文獻史料的視角來解讀一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所見最早的關于音樂圖像學的記載,作者認為,王維“觀圖論樂”并非虛妄,而沈括所言也并非確論。在今天中國音樂圖像學方興未艾的時候,這段史實顯現出其學術意義。
關于音樂圖像學在中國發展狀況的研究,如牛龍菲《音樂圖像學在中國》(原載《中國音樂年鑒》1990年卷)主要介紹了“”前至1990年這一期間中國音樂圖像學的研究狀況與成果。高興、車新春的《中國的音樂圖像學研究及其發展前景》,分別對20世紀中國的音樂圖像學研究,以及21世紀中國音樂圖像學研究的發展趨向加以闡述。
中國音樂學院劉勇《以圖證史》指出,在歷史研究中,我們應該向圖像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東南大學李倍雷《圖像:回到藝術本質的中國藝術史學》認為,在眾多人文學科作為理論和方法研究藝術史的狀況下,提出回到藝術本質研究和描述中國藝術史。
(二)樂舞圖像中的傳統文化與中國《金石學》研究
漢畫像中的樂舞圖像是音樂圖像學研究的重要對象,我們可以通過樂舞圖像的表象來解讀中國歷史上不同時代的傳統文化內涵。南陽師范學院季偉《從一組四川樂舞畫像看漢代宴賓陳伎之風》,對漢代的宴賓陳伎之風進行了分析,認為宴賓陳伎折射了漢代禮制的回歸,體現了尚奢侈、尚俗樂、展性情的社會觀念。無錫博物院汪潔《漢畫像中巾舞類型的多元化及其文化內涵》認為,巾舞作為漢代喜聞樂見的雜舞藝術,不僅是樂舞場景本身的真實記錄,也是當時社會、政治、藝術、文化等方面的映射。
湖北省博物館張翔提出在曾侯乙墓的許多出土器物上都有與音樂有關系的信息存在,他的《曾侯乙墓的幾幅音樂圖像》分別從“彩漆鴛鴦形盒與五弦器”、“內棺漆飾的主題是蠟祭”、“琴瑟常和以及以人為本”三個方面展開論述,認為這些信息與先秦禮樂有著很大的關系。中央音樂學院朱詩旖的《馬王堆一號漢墓樂俑再探》認為,馬王堆一號漢墓北邊箱出土的歌舞俑及吹竽鼓瑟俑是西漢時期一種類型化的宴饗樂舞品種,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中有特殊的歷史文化意義。
德州學院段文《唐代佛教樂器螺貝源流考》認為,螺貝是唐代宮廷樂隊中一件被廣泛應用的特色樂器,它不僅是作為一種樂器,同時還是一種文化符號特征的體現。中央音樂學院任方冰《明代衛所鎮營禮儀及用樂考》認為,明代衛所鎮營的地方行政職能化是衛所諸禮和用樂的基礎。
中國美術學院孔令偉《鑒古――端方舊藏禁的稱謂及圖像紀錄方式》從圖像學的角度對我國古代禮器禁加以研究,文章指出,自從晚清端方舊藏禁面世之后,學者開始對實物形態的“禁”有了新認識。杭州師范大學卜友常《漢代宗資墓前的衛士――天祿、辟邪研究》主要從天祿、辟邪的淵源、寓意、造型藝術等三個方面來論述,提出了天祿、辟邪并非域外傳來,是本國方仙教的產物。
(三)東西方音樂圖像學歷史與現狀比較研究
關于西方國家音樂圖像學的研究,如美國的國際音樂圖像學學會會長布拉熱科維奇《中世紀晚期的舞蹈在波斯尼亞和黑塞戈維那墓碑上的表現》一文指出,在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等地有三千多塊墓地和大約七萬塊墓碑,在風格和形式上保持著很高的一致,文體上跟隨羅馬形式,其圖像上所表現的東西對于舞蹈實踐和象征意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瑞士的歐洲音樂圖像學學會會長安東尼奧(Baldassarre Antonio)《在“東方學”之前:倫勃朗的〈音樂寓言〉》通過不同角度分析了勃朗特《音樂的寓言》這幅畫的各種情境。
關于古西域和“絲綢之路”上的樂舞文化交流,有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趙琴《從圖像中考察絲路上的樂舞交流:以唐代西域“胡旋舞”在歐、亞、非舞蹈中的傳承為例》,杭州師范大學溫和《絲綢之路上的鳳首箜篌――傳播與釋名》,沈陽音樂學院賀志凌《箜篌圖像探微》等。
(四)音樂圖像及其區域特征研究
就目前掌握資料而言,我國各地均蘊藏著大量古代音樂圖像資料,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北方地區尤為集中。中國音樂學院王軍《看得見的盛唐音樂文明――唐李墓壁畫研究》就陜西李憲夫婦合葬墓惠陵的“墓中壁畫分部及樂舞壁畫情況”以及“壁畫中回蕩的唐代音樂文化信息解讀”展開闡釋。山西省博物館梁勉《試析昭陵陪葬墓壁畫中的樂舞圖像》就李思摩、韋貴妃、李、燕妃墓有關樂舞場面的壁畫進行了研究。
徐州是漢畫像石的主要出土地之一,近年來出土了大量記載表演藝術的畫像石,如李愛真、吳躍華《徐州賈汪區青山泉白集漢畫像石墓田野調查隨記》,以田野調查隨記的形式對徐州賈汪區青山泉白集的漢畫像石進行考察與調研。廣西藝術學院陸彬《以無聲刻有聲,以凝固展流動――徐州漢畫像石中的建鼓舞舞容研究》就以徐州漢畫像石中記載的建鼓舞為研究對象,采用圖像學和藝術學的方法對徐州建鼓舞畫像石進行梳理和研究。
另外還有臺北屏東教育大學李美燕《云岡石窟樂舞圖像中的“琴”初探》,河南省博物院王歌揚《山東沂南畫像石墓樂舞百戲畫像新考――兼論兩漢時期禮樂制度的演變》,云南大學唐應龍《音樂圖像的意義:以三件出土樂器的考證為例》,四川宜賓學院劉宇統《略論音樂圖像的調查、記錄和采集方法:以人巖畫中的音樂圖像研究為例》,長江大學楊帆、陳欣《淺析湖北枝江出土魂瓶體現的當地音樂民俗》等。
(五)中國古代樂舞圖像與當代藝術創作研究
北京璃墟國際藝術中心熊寧輝《“音樂聯覺魚骨圖分析法”―――種音樂視覺化的思維模式》首次提出用“音樂聯覺魚骨圖分析法”來“包羅”音樂聯覺感受的“萬象”,無論對東西方藝術史涉及音畫聯覺的美學分析,還是當今藝術創作都是一種可以用來探索的有效方法。杭州師范大學丁同俊《論音樂與圖像兩者之間的合成互生關系――以德彪西與譚盾音樂創作為例》認為音樂圖像學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它在當下對藝術創作領域起到重要的影響。
(六)音樂圖像學與美學研究
【論文摘要】 杭州西溪濕地保護工程和浙江大學新校區的建設,使得城西片區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為市委市政府編制的《杭州市和諧發展示范區概念規劃》具有三個核心任務:探索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杭州城市發展的新思路;通過城西示范區尋求土地利用和建設的新模式;為城西示范區的發展提供策略和空間的新平臺。同時,圍繞建設和諧發展“杭州模式”的核心目標,提出了環境保護、社會發展、城市特色研究、開發模式、管理與控制等一系列發展策略,并提出相應的空間結構與具體行動計劃。
縱觀國家的發展形勢,科學發展觀成為決定未來中國發展的主線,和諧社會目標已深入人心。在新的發展背景下,杭州應對城市發展思路、發展理念、發展模式進行反思,應率先探索建構和諧社會的道路,探索和諧發展的“杭州模式”,既是確定杭州未來發展的主導方向,又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益探索。
杭州西溪濕地保護工程的實施和浙江大學新校區的建設,極大地提升了城西的形象和地位,擁有豐富水綠自然資源和充足發展動力的城西片區,是探索示范“和諧杭州模式”的絕佳試驗田。
一、和諧杭州的研究范圍
和諧杭州示范區位于杭州城西西湖區與余杭區的交接區域,從保持景觀特征及其生態環境的完整性;保持歷史文化與社會的連續性;強調保護、利用、管理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規劃進一步實施的時序性出發,把規劃區劃分為“核心規劃區”,“協調發展區”及“規劃影響區”三個不同的規劃圈層。
二、和諧杭州的規劃理念及核心目標
1、規劃理念
和諧杭州示范區通過規劃建設,“示”之以“和諧”,“范”之以“模式”。“示”即為一種“展示”,展示一種和諧的城市建設方式和生活狀態;“范” 即為一種“標準”,一種可以推廣的城市生態城區建設標準。
2、核心目標——建構和諧發展的示范區
“和諧發展”作為規劃圍繞的主線,通過對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人文環境營造及城市環境提升等多方面貫徹落實核心目標;“示范區”則是規劃的載體,將“杭州模式”物化體現,通過空間布局、功能組合、開發模式、環境營造、基礎設施等具體手段,打造高品質并具有示范和推廣意義的新城區。圍繞這一核心目標,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具體目標:
(1)營造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生態環境。
(2) 安居樂業與安全公正的社會環境。
(3) 具有示范意義的高標準城市環境。
三、和諧杭州的發展策略
1、 豐富概念浙大,構建學習型社會
示范區的建設應充分發掘浙大優勢資源并發揮到最大化。加大浙大與三墩高科技園區的聯系,通過浙大新校區將教育、研發、高科技產業有機串聯起來,進一步完善“產學研一體化”的產業布局。整合政府、高校、開發區及社會各方面的優勢資源,建立合作共贏的利益機制,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參與示范區建設。
浙大新校區應開放其公共資源,并承擔城西的部分公共中心職能,形成具有活力的新型大學園區。浙大公共職能的不斷強化,既滿足了杭州城西區的公共設施需求,又匯集和提升了大學的“人氣”。大學內部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可由社會和大學共同建設,建成后共同管理,向公眾開放,實現“同建、同管”。
借助浙江大學的師資力量完善全民的素質教育。在和諧杭州示范區中,針對安置區農民的素質教育是工作重點,做好無土農民的再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從基層建設學習型社會,進一步落實“學在杭州”的科學理念。2、打造東方休閑之都,建構杭州旅游新格局
在杭州“旅游西進”整體思想的指導下,城市西部(即和諧杭州示范區)將走生態化,集約型的發展路線,著力打造城西旅游功能環。規劃中通過對城市西北生態帶的打造,通過這條生態帶對城西較為分散的旅游資源進行整體布局、功能劃分、線路協調。從而整合和提升城西旅游大環境,形成從西湖、經西溪、過浙大、走良渚、上徑山、下余杭、游龍塢、再回西湖的新型空間旅游環線。在和諧杭州示范區中,提出“城市旅游化”的旅游新理念,指導西部整體旅游開發。規劃把整個城西區作為一個“大景區”來對待,統一進行旅游開發和項目引進,使示范區的每一個地塊都變成景點。
3、引入“新水鄉”概念,建造高標準安置區
示范區的居住應探索一種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新水鄉居住環境,將當地水鄉民居的精華加以吸收和保留,展現出積聚結合水鄉文化歷史,又享受現代文明的江南水鄉新民居。居住配套服務、會所、公共活動設施沿主要水道,結合主要景觀通廊統一布局。配以精心組織的景觀綠化,不僅形成一張綠網,也構成了一組體現自然和歷史文化延續的水網,感受“新水鄉”恬靜、宜人的江南居住和諧意境。“以人為本”,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是“和諧杭州示范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和諧居住建設方面,充分重視示范區中搬遷農民的安置問題,做好安置區建設工作。采取就近安置原則,無論設計特色還是建設水平,都必須體現高標準,為農民提供優越的居住生活條件,做到“示范區中的每一個住區都是示范住區”,打造“和諧居住天堂”。
4、營造創業天堂,建設產學研基地
和諧杭州示范區是以旅游業、服務業、教育產業為主,配以高科技工業和生態型農業的產業結構。政府相關部門應對示范區工業的總量和比例進行統一調控,為達到高標準生態環境目標,需要各方協調控制工業用地比例,核心區工業用地總量控制在7.5平方公里以內。對本區引進的工業類型也要進行有效篩選,提高入住門檻。積極發展一類工業、控制二類工業、將三類污染型工業外遷。同時對示范區內傳統農業進行升級,加大觀光型農業和生態無害農產品生產的支持力度,找到適應當地的農業發展新思路。對于本地的居民特別是無土農民,尊重他們的就業意愿并保障就業權利,優先考慮它們的工作要求,并結合項目的開發,進行必要的就業培訓工作和就業指導工作,使其廣泛參與到旅游商業及服務業中來,真正提高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
5、以“大濕地系統”整合打造西北生態帶
杭州西湖區、余杭區交接區域水網密布,整個和諧杭州示范區的本底條件就是一個大濕地,其中由以西溪、五常、閑林濕地最為突出。在規劃中對整個大濕地系統進行范圍確定,劃分出濕地保護區、外圍保護區、周邊控制區、整體協調區五個區域,并分別研究各個區域的保護控制辦法,分級保護濕地資源。這樣即利于生物多樣性和整體群落的保護,又利于將來的統一開發建設。引入“綠色生態控制線”的劃分辦法,
用明確的規劃控制線來劃定生態帶的地域范圍,在控制線以內的城區,定為“綠色城區”,用一套專門的控制開發準則加以開發建設。通過“大濕地系統”連接城西各景觀組團,整合打造城市西北生態帶。建設以生態帶、綠化廊道為主要內容,配以相應合宜功能組團開發的新型城市生態地區建設模式。
四、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和諧杭州示范區的開發建設是一個聲勢浩大的系統工程,具有較大的探索性和挑戰性,關系到社會各個階層的利益。在近期行動計劃中應做到:各個領導層次都要有事干;各個工作方面都要有項目落實;各個建設階段都要有相應的規劃、設計指導。
1、統一思想——以和諧發展示范區為契機,形成一種“和諧杭州”的共識
和諧杭州示范區的開發建設是建設“和諧杭州”的核心。其中心思想是“城市和諧發展建設”,杭州市政府應通過多種形式的傳達和宣傳,統一各級主管部門、廣大杭州市民的思想,促進示范區工作的順利開展。
2、明確勢權——嘗試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打破示范區現有行政勢權
和諧杭州示范區,位于杭州市西部西湖區與余杭區交接的區域,在兩區的分別管轄范圍內。示范區內西湖、余杭兩個行政勢權的分治,在土地價值取向的選擇上、在整體發展思想的統一上、在規劃建設工作的協調上、在后期運作管理的配合上都難免會產生一些問題,將影響今后示范區的開發建設。
杭州市政府可以大膽的嘗試新的行政管理體制,打破現有的行政勢權。其中一種新的嘗試為建立一個“杭州市和諧發展示范區”新區管委會,管委會人員由市政府和兩區政府的管理人員組成,直接對杭州市委主要分管示范區建設領導負責,管理示范區的開發建設工作。
3、加大支持——在前期基礎設施建設上,給予政策和財政支持
市政府應對示范區的開發建設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促進和規范和諧示范區建設的相應政策,特別是吸引生態旅游、高科技研發等項目的優惠條件,無土農民的拆遷安置辦法等具體實施政策。政策的制定有利于明確示范區發展的方向,控制和諧示范區的開發強度,力求示范區建設一直走“和諧建設”的道路。
杭州市雄厚的財政經濟基礎,有能力支撐示范區的開發建設。市政府應統一組織社會經濟資源,加大對示范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的經濟投入和扶持,作和諧示范區發展的堅強后盾。
參考文獻
[1]《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
家境貧寒的小乾良雖衣衫襤褸,卻不自卑,他刻苦努力,積極學習外語,參加唱詩班,接受了良好的外語、美術和音樂啟蒙教育,為他后來走上多才多藝的人生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畢生求索 一專多能
1950年夏,林乾良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福建醫學院,在就讀不到半個月后,他又欣喜地接到了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幾經考慮,他用家族贊助的兩擔稻谷換32元錢作路費,乘汽車、輪船、火車,轉輾從南平到杭州。入學一周,教務長、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聽說來了個“赤腳大學生”,就把他叫到辦公室。當他了解到林乾良是個成績優良、能唱能畫卻家境貧寒的學生時,就寫了3張條子:一張給解剖教研室,安排林乾良幫著繪人體解剖掛圖;一張給學生會文藝部,發揮他的音樂演唱特長;一張給學生公社,安排他為人理發,每人每次5分錢,一周半天。這3張條子足以讓他在專心學業的同時,有機會勤工儉學,解決后顧之憂,順利完成學業。
1955年大學畢業后,林乾良被分配到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外科工作,走上了治病救人之路。次年,衛生部選派他參加在上海中醫學院開辦的中醫研究班,使他有機會向許多全國名老中醫學習傳統的中醫藥學。3年后,林乾良回到杭州,在隨之而來的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中,他服從醫學事業發展的需要,到浙江中醫學院從事教學、科研、臨床工作。從此一直到1993年退休,他在那里整整辛勤耕耘了35個春秋,成為著名的中醫藥學專家。
作為工作、職業,林先生在醫學領域如中醫、中藥、醫史、文獻、老年醫學、養生學、食療、針灸等領域,廣有建樹,著有《中藥學》等專著30多部,論文60多篇。他畢生課徒無數,桃李滿天下,把脈問診,藥石解苦厄更無數。他的科研成果多次榮獲國家和省市科技進步、優秀成果獎。他整理編輯的醫林史料《歷代中藥文獻精華》《歷代老年醫學文獻精華》等,都傳于史林,鑒于來者。難能可貴的是,他身為權威,卻十分注重醫學科普,編發通俗易懂文章。他醫教相長,曾一人兼開中醫、西醫兩個醫學體系課程。
林乾良還出醫入文,在文化藝術的多個專業領域顯露才華。
他自幼酷愛金石書畫,六七歲即能弄石治印。后拜沙孟海、陸維釗、韓登安為師,嗜印如命,至老彌篤,自稱“印迷”,善以甲骨、古璽、磚文、瓦當、魏碑、漢印、小篆細朱文等入印,有“十相”之稱。他還根據京劇劇目,獨創京劇印譜200多方。他廣交國內外印人,搜集印人作品及印學資料,于印史、印論方面,著有《中國印》《世界印文化概說》《篆匯》《瓦當印譜》等十余種,為西泠印社資深社員,浙江省篆刻研究會顧問,門下桃李遍布海內外。他雅好翰墨,以篆書為主,常以甲骨文入書,偶作隸書、魏碑,自創以古磚銘文體為范本的“一條香”“一筆書”,為中國、浙江書法家協會會員。他的國畫講究筆墨情趣,形神俱備,尤以小品為佳。
在文史領域,他也傾注了滿腔熱情,寫作發表詩歌、散文、劇本等多種作品,創作有影視劇本《張仲景》《朱丹溪》《偉大的寶庫――中藥》。在科技史、茶文化、浙江地方史以及古文字學、古器物學等領域,他都有專業造詣。如他通過對甲骨文“疾”字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商代人對疾病已分內、外、婦產及地方與傳染病四科的創見。他根據茶的藥用價值,首次提出了“茶療”一詞,出版《中國茶療》等專著4種。他還主編了《浙江歷代醫林人物》《浙江歷代醫藥著作》,撰寫了《醫學文字源流論》《青瓷研究》《銅鏡研究》等論文。
他在上海期間隨名老中醫大夫出入劇院戲樓,耳濡目染,成為忠實的戲劇“票友”,對京劇、越劇、黃梅戲、福州戲和話劇等不僅能上臺演戲,還自編劇本。他對弘揚京劇不遺余力,每年都正式演出一兩次,青衣、老生、花臉都會唱,并專攻銅錘花臉。他還編寫了《不朽的阮文追》《錢王射潮》兩個京劇劇本,曾任浙江省京昆聯誼會理事、長樂京劇團名譽團長。
他還是國內著名的收藏鑒賞家。他的藏品包羅萬象,印章、書畫、磚瓦、帶鉤、陶瓷、銅鏡、郵票、錢幣等。尤其是他的印章,業內有“新、精、奇、罕、趣”之贊評,更及印人、印學資料如書畫、尺牘、文玩、圖籍等,并加以整理研究。至于他所藏的“三箋”,即信箋、詩箋與中醫方箋,尤其是古今1000多家詩箋和10000多張中醫毛筆方箋,堪稱天下絕品。
林先生的多才多藝不僅系稟性天賦使然,更重要的是他一生求索,不斷進取,用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的心態,去體驗生命的美妙過程而結出的花朵和果實。
老驥伏櫪壯心未已
早在任教期間,林先生就因在中醫藥、茶文化等領域的獨到研究而到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訪問講學。退休后不久,林先生就被移居在美、加的女兒們接去同住,本可安度晚年,但他在異國他鄉卻仍然閑不住,忙得不亦樂乎,為在海外傳播文化、促進中外友好,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
1993年,林先生到美國探親,白天在家除了早晚接送小孩上學外無事可做,這讓他覺得很無聊。有一次他出門閑逛,聽到遠處傳來悠揚的二胡聲,就循聲而去,在一間很不起眼的房子里找到了一個自娛自樂的社區華人京劇社團,他熱心地加入進去,并擔任藝術指導,為他們排戲。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老年人活動中心,他義務為那里的老人們講授中國茶、中醫藥、印章篆刻、飲食、漢字等,附近的特拉華州的老年人獲悉后驅車3個多小時前來聽講。他還舉辦金石書畫展覽,在當地華人中招收10多名喜愛篆刻藝術的學生,成立美國金石社,應邀擔任名譽社長。在北京奧運會開幕之前,他輔導學生創作了奧運圖章,趣味盎然。他在加拿大多倫多時,參加多倫多國劇社演出,主演《探皇陵》的徐延昭一角,獲得滿堂喝彩。
他在海外看到華人華裔的第二、第三代往往不會漢語,深以為憂,就自己編寫了《基本中文易讀》,用每句四字的形式,概述中國山川地理、歷史文明、古今人物、文化傳統、典章制度、物產風情等,讀來朗朗上口,容易閱讀理解,深受歡迎。
性別: 女
民族: 漢族
政治面貌: 黨員
出生日期: 1986年05月
戶口: 湖州市
婚姻狀況: 未婚
學歷: 本科
畢業院校: 湖州師范學院求真學院
畢業時間: 2008年06月
所學專業: 廣告學
外語水平: 英語 (一般)
電腦水平: 熟練
工作年限:實習/應屆
聯系電話: 13806680xxx
求職意向
工作類型: 全職
單位性質: 不限
期望行業: 市場、廣告、公關、藝術、文化傳播、互聯網、電子商務、建筑、房地產、服務業
期望職位:廣告創意與策劃/文案、文案創意、公關與媒介專員、市場專員/助理、部門助理/秘書/文員
工作地點: 杭州市
期望月薪: 2000-4000
教育經歷
2005/09--2009/06 湖州師范學院求真學院廣告學
市場調查與分析、廣告編輯、廣告經典作品評析、廣告心理學、廣告媒體研究、行政管理學、廣告策劃與創意、廣告文案寫作、市場營銷學、廣告學概論、大眾傳播學、公共關系學等;
工作經驗
2008/07--2008/08:儂儂魅力廣告有限公司企劃部 實習生
實習期間,日常工作如下:
1.協助企劃部經理撰寫主題秀活動文案策劃,參與主題秀活動前期準備工作;
2.協助設計主題秀系列相關廣告宣傳:DM單、貴賓卡、邀請函、KT板、噴繪等;
3.從公司企業文化中不斷認識廣告,了解廣告,并有陪同經理接待公司客戶經歷;
實習結束,部門經理及設計總監給予書面評價如下:此學生為人開朗,應變能力較強,悟性較高,思維創新,做事認真負責;缺點即經驗不足,望今后繼續努力,進一步增強廣告意識。
2008/03--2008/05:大學生家教服務網站策劃部 兼職
1.2008年3月擬定杭州大學生家教服務中心合作策劃書并試用于活動實踐,取得成功;
2.2008年5月擬定杭州大學生家教服務中心家教活動策劃書,并協同成功舉辦三屆新起點暑假文化培訓中心;
3.至今仍在為其做后續策劃活動;
2008/03--2008/03:暢游藍光科技工作室設計部 兼職
參與暢游藍光工作室裝飾設計系列,初步了解設計理念并試用于實踐
2007/05--2007/05:頤高數碼廣場賣場部 兼職
假期兼職:協助SONY電視柜臺銷售,初次銷售量一天售出6臺;
2007/03--2007/04:龍鼎麗人健身中心 宣傳人員 兼職
為健身中心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廣告宣傳,并撰寫POP廣告若干;
工作業績
2008學年湖州師范學院求真學院學生專業獎學金二等獎
2005學年湖州師范學院求真學院學生專業獎學金三等獎
2008/04 全國計算機等級三級網絡技術 合格
2007/12 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 合格
2007/01 第一屆校園廣告大賽公益類作品 三等獎
2006/12 普通話等級證書 87.80(二級甲)
2006/10 首屆統力杯校園話劇大賽最佳演員獎 最佳演員獎
2006/09 .求真學院人文教科系2005級百篇文 優秀獎
2006/09 2005-2006學年第一學期專業課程論文 三等獎
2008/11 第三屆校園廣告大賽公益類作品 優秀獎
自我評價
1.對廣告行業感興趣并立志在文案/策劃、市場、公關方面發展;
2.具有文案/策劃/設計等廣告實習經驗,獲實習單位好評;
3.擔任四星級社團社長職位一年,有豐富的社團活動策劃經驗,如成功策劃湖師院大型周末舞會;
4.個性開朗,接受新知識、適應新環境能力較強;
5.樂觀、自信,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溝通及應變能力
論文關鍵詞: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范例
學生姓名: 趙靜 學號: 0762151147
分 院: 經濟管理分院 班級: 經濟學0703班
指導教師:張代軍、鄭秀田 職稱: 教授、助教
填表日期: 2011 年 01 月 22 日
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教學部制
一、畢業論文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選題的背景: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余錢該怎么利用逐漸成為了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只是單一地將錢放入銀行儲蓄只會使錢越來越少,只有合理安排理財投資才能分散風險,使余錢的效益最大化。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們加入的投資理財的隊伍中來。但不同的地區由于社會經濟環境的不同而使居民理財結構各異,不同的人們由于文化程度和社會經歷的不同對理財的認識也有所不同。如經濟較發達地區的人們的理財意識普遍較強,而且理財的結構多樣化,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理財結構則較為單一,理財意識強的居民占少數。
衢州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地提高,投資理財熱也隨之而來。有的居民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而投資,有的居民為了從投資中獲取更大的利益而投資,有的居民為了滿足心理的需求而投資,更有的居民是被游說去投資的。總之,每個人的投資理財意識各不相同,但是整個地區人們的整體投資理財意識的強弱卻直接影響著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
理財的渠道有很多,包括股票、保險、債券、房地產、儲蓄等,不同的理財產品的效益和風險程度都不同,但是,真正對這些理財渠道充分了解的人占少數,許多人都是盲目的投資,這不僅不會帶來效益,反而會造成損失。因此,及時得了解人們的理財意識情況,并合理地提出意見和建議,能使人們更合理地支配余錢,做理財能手。
選題的意義
首先,通過了解居民理財意識的情況,可以分析投資理財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程度。現在,市場流行著很多種投資理財的產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并愿意進行投資的。通過對居民的投資理財意識的調查可以得知人們對這些產品是否了解,并通過這種調查方式間接的使他們了解一些關于這方面的知識。
其次,通過分析數據,例舉出幾種較受到人們青睞的理財產品。結合市場的特征和其他地區的情況提出關于投資這些產品的意見和建議。這能使人們對理財產品有更多更好的了解,提高他們的理財意識。
再次,通過調查分析影響理財意識的因素,提高人們的理財意識。文化程度、社會經驗、社交環境等都是影響理財意識的因素。
最后,調查得出的結論可以為衢州地區投資類產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信息,間接促進其發展。
二、畢業論文研究目標與主要內容(含論文提綱)
研究目標:
本文的研究目標是了解衢州地區的個人投資理財結構如何,衢州居民的投資理財意識狀況,以及根據其影響因素給出相應的建議。
主要內容:
通過問卷的設計、發放和統計研究以下三個主要內容:衢州居民的余錢配置情況;衢州居民的理財意識情況;對衢州市居民理財意識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提綱
一、問題的提出
介紹衢州地區現階段的基本經濟狀況及居民的消費情況等來引出居民的投資理財的話題。
二、衢州市居民的余錢配置現狀。
根據調查報告的情況,分成幾種不同的情況進行歸納。
三、衢州市居民的理財意識分析。(將理財意識分塊說明情況,先總的說明再分塊分析)
(一)從理財意識強且對理財的基本知識了解的。
(二)從理財意識強可對理財的基本知識不了解,麻木投資的。
(三)從理財意識不強的,只會守著錢的。
四、衢州市居民理財意識的影響因素分析
(1)先說明因素有哪些,并做圖標分析
(2)將關鍵的幾個因素單獨做詳細的分析。
五、結論與建議
三、畢業論文擬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術路線、實驗方案等
采取的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用書面形式間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種調查手段。通過向調查者發出簡明扼要的征詢單(表),請示填寫對有關問題的意見和建議來間接獲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種方法。
2、談話法:通過與對象面對面的談話,口頭信息的溝通過程中了解對象心理狀態的方法。
采用的分析手段:
1、定性分析法:一種探索性調研方法。目的是對問題定位或啟動提供比較深層的理解和認識,或利用定性分析來定義問題或尋找處理問題的途徑。
2、定量分析法:在對問卷進行初步的定性分析后,可再對問卷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定量分析。同卷定量分析首先要對問卷數量化,然后利用量化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問卷的定量分析根據分析方法的難易程度可分為定量分析和復雜定量分析。
技術路線:
四、中外文參考文獻目錄(理工科專業應在10篇以上,文科類專業應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獻至少2篇。)
[1] 胡安生,蔣勇生. 寧波居民金融意識及儲蓄狀況調查分析[J]. 寧波經濟,1997,(4)
[2] 歐陽錢琳,馮如,李雯頎,張文昊. 大學生投資理財市場分析[J]. 財稅金融,2010,03(下)
[3] 安娜. 當代中國家庭理財意識漸濃[J]. 中國經濟導報,1999,01,01
[4] 宋芳. 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J]. 現代金融,2010(2)
[5] 李睿. 家庭理財和國內投資渠道分析[J]. 考試周刊,2010(28)
[6] 聶廣海. 建立風險意識,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意識[J]. 現代經濟信息,2010
[7] 劉東明. 淺析理財目標中的文化因素[J]. 商業研究,2010(10)
[8] 徐英. 試析通貨膨脹對個人理財的影響[J]. 新疆財經,2009(5)
[9] 張曉波. 影響理財的非智力因素[J]. 理財之道,2003,12
[10] 陸海燕. 影響我國城鎮居民個人理財需求的因素[J]. 重慶工學院學報,2008(1)
[11] 高太平. 個人投資理財的十大誤區[J]. 會計之友,2010(5)
[12] 催至偉. 通脹壓力下家庭投資理財的策略分析[J]. 經濟研究,2010(7)
[13] 丁致清. 創新理財觀念須強化“五個意識”[J]. 農村財政與財務,2004(2)
五、研究的整體方案與工作進度安排(內容、步驟、時間)
調查的實施和時間的安排:
(1)2011年01月16日—2011年01月25日,問卷的發放及回收,同時進行論文研究的背景論述。
(2)2011年01月26日—2011年01月30日,將收回的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并做適當的分析,并同時查閱相關文獻,進行理論分析。
(3)2011年02月07日—2011年02月20日,根據調查結果,進行衢州居民的余錢配置情況。
(4)2011年02月21日—2011年03月01日,衢州居民的理財意識情況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完成初稿。
(5)2011年3月-2011年04月,修改,并最終上交定稿。
六、研究的主要特點及創新點
1、雖然研究的方法陳舊,但是研究的目標新穎。目前,對理財意識的研究還很少,以其作為調查目標進行問卷調查的更少。
2、調查分析時,主要以圖表和數據分析的形式進行闡述,是切實的分析,分析的內容具有現實的意義。
3、根據調查分析,對衢州居民的投資理財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理財意識,間接促進衢州經濟的發展。
七、指導教師審核意見:
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和各種各樣金融產品的出現,如何通過理財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是當前的熱門話題,選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文章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衢州地區的居民進行相關問題的調研,以了解該地區居民的理財情況和理財意識,方法適當,具備可操作性。文章的內容安排以及進度安排較為合理。同意開題。
關鍵詞: 文化詞語 詞語的文化意義 定義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跨文化交際學開始受到我國學者的關注,許國璋先生于1982年在《現代外語》上率先發表了有關語言和文化的論文(胡文仲,1999)。而后隨著跨文化研究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研究“文化詞語”和“文化意義”的論文。在1994—2008年
“黃”,顏色詞,但是由于大部分土地是黃色的,在以土地為主要生產原料的封建社會中,“黃色”與人民的生產生活乃至命運緊密相關起來,王族皇室便以此為專用色,以顯其權貴,于是“黃色”獲得了新的文化意義:“至尊至貴”。
“楊柳”本為植物名,同屬落葉喬木或灌木。傳說隋煬帝在運河兩岸種植柳樹,并御賜柳樹姓楊,遂有“楊柳”之說。而《三輔黃圖》有言:“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于是,“楊柳”成為“離別”的象征,獲得了新的文化意義(王德春,轉引自吳友富,1998)。
類似“黃”、“楊柳”這樣先有語言意義,而后又獲得文化意義的詞語是非常多的,如果把它們都歸入文化詞語,那么詞語的這種分類也就失去了現實意義:非文化詞語是如此至少,這樣的文化詞語又如何進行研究?其實我們所關注的主要是詞語的文化意義,而非文化詞語。那么,什么樣的詞語才能算是文化詞語呢?我贊同蘇寶榮的觀點:產生在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只有文化意義,沒有一般的語言意義,這樣的詞語可以稱之為文化詞語。如“華表”、“友于”、“閏”。常敬宇所說的直接反映文化的詞語,如“龍”,部分來自文化典籍的詞語及來自宗教的詞語就可以歸屬于文化詞語,而那些間接反映文化的詞語,如“白”、“松”都不能算作文化詞語。
由于辨別一個詞語是否屬于文化詞語需要從它的淵源分析,需要訓詁學和考據的本領,有時候我們是不太容易作出判斷的。在現實的跨文化研究中,我們應該多多加以關注的并不是文化詞語本身,而是詞語的文化意義。黃金貴教授的《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從名稱到實際內容其實分析的就是詞語的文化意義,而不僅僅是文化詞語的詞義;戴衛平、裴文斌所著《英漢文化詞語研究》(2008)提供的也是詞語的不同文化意義,而非“文化詞語研究”。相比之下,楊元剛的《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2008)才算得名實相副。
整理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黃金貴.《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自序[j].杭州大學學報,1994,(4).
[3]李國正.文化語言學研究的新收獲——評黃金貴著《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j].高校社科信息,1996,(1).
[4]常敬宇.漢語詞匯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5]蘇寶榮.詞的語言意義、文化意義與辭書編撰[j].辭書研究,1996,(4).
[6][英]利奇著.李瑞華等譯.語義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7.
[7]楊元剛.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8]姚乃強等.漢英雙解新華字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