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醫療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基層藥品監管部門要不斷加大對其監管力度,積極探索規范化管理途徑。
一、現狀及成因
**縣轄4鎮、7鄉、×××個農林牧漁場,人口×××萬人,縣域內有縣級醫療機構×××個、鄉(鎮、場)衛生院×××個、個體診所(口腔診所)×××個、村級衛生所×××個、衛生室×××個,主要集中在鄉、鎮和人口較密集的村。
該縣級醫療機構對藥械使用的管理比較規范,用藥水平也較高,有專門的藥學技術人員對藥品質量進行把關,建立了藥品管理制度,能按要求進行藥品養護和貯存。而農村醫療機構,尤其是村級衛生所(室)基本上都沒有專門的藥學人員管理藥品,使用的藥品、醫療器械的水平比較低。通過調查,目前轄區內農村醫療機構在監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在使用藥品、醫療器械方面存在的共性問題
1、購進渠道雖已規范,但仍出現違規購藥現象。在調查單位中,部分村級衛生所(室)采購藥品出現8:1:1現象。一是從合法批發企業購貨占×××。在我局的監管督促下,農村醫療機構能夠從合法企業購貨,占到所使用藥械的大部分數量;二是從零售藥店找零占×××。由于我縣的特殊地理環境,距縣所在地偏遠的村屯對于藥品配送中心的固定時間配送,無法滿足正常使用,部分藥品的批發價格比藥店的零售價格還高,為了方便實惠,衛生所就近在藥店購進藥品,而且還可以賒欠;三是從個體游醫藥販手中買藥占×××。有部分游醫藥販打著義診的名義,與藥監部門搞游擊戰,部分村級衛生所(室)明知道這種行為違法,但為了貪圖便宜,就明知而犯了。
2、未建立完整的合法供貨企業資質檔案。對于供貨的企業,在監管部門的硬性要求下,他們知道索要“三證”,但不清楚“三證”是什么,不知道要在供貨合同上簽字,不知道查看證照是否有效。在檢查中,經常發現衛生所建立的檔案中,證照已過期,合同上未簽字,而且有效期已過,有的甚至未索要銷售人員證明材料。對于使用的醫療器械根本就沒有索要產品注冊證的意識。
3、各項記錄不規范。按照《藥品管理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要求涉藥單位建立藥械購進驗收記錄。經過近幾年的監督管理,藥械購進驗收的記錄情況有了一定的好轉,但村級衛生所(室)在做購進驗收記錄時,只是簡單地對照購進發票,照抄上面的內容,票據上沒有的,購進驗收記錄上也體現不出,例如檢查中發現,某村級衛生所建立藥械購進驗收記錄中,生產廠商一欄中填寫了天津,產品批號欄中填寫20090610,一對照購進發票,原來發票上簡寫了生產廠商,產品批號與有效期打串了??梢姡炇沼涗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甚至應該說是在應付藥監部門,記錄的重要性相對人理解嚴重不足,而他們所做的購進驗收記錄已經毫無意義。
4、基層醫療機構經濟環境有待提高。大部分村級衛生所(室)藥房與設備設施及其簡陋,根本不具備藥械必要儲存條件,無藥械專用庫房,藥械混儲現象較普遍,無通風、防潮、溫控、貨架等基本設施,衛生條件較差,有的墻面表層已經脫落,墻面上布滿霉點和下雨時漏雨留下的痕跡;有的藥房光線暗,里面陰暗潮濕。大部分村級衛生所(室)還有出現診斷室、注射室、藥房三合一的現象。
5、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偏低。村級醫療機構中從業人員大都為×××人,只有個別為2—×××人,即使有多人也都為親人關系。因此,在農村醫療機構中,一名工作人員自己既做醫生又當護士,同時還是藥品管理人員。調查結果表明,基層醫療機構藥械專業人員普遍較缺乏,×××以上均不屬專業人員,多數均未經過專業培訓,無法做到規范管理、規范用械,×××以上的從業人員對藥械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不熟悉,規范管理意識淡薄,從而導致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到位。
(二)在使用藥品方面存在的個性問題
1、藥品擺放不規范。大部分村級衛生所(室)分類擺放意識差,處方藥品與非處方藥品、外用藥、口服藥、注射劑等藥品隨意混放一起,甚至將日常生活用品與藥品混擺一起,藥品包裝盒上滿是灰塵,而且只有兼搞防疫的衛生所有冷藏設備,但這冷藏設備還是和家庭混用。有些衛生所將藥品直接堆放于床下及房屋空閑處,部分藥箱底受潮發霉;中藥貯存加工條件簡單,普遍用布袋、方便袋盛裝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缺乏中藥炮制加工和養護的必要設備,沒有烘干、熏蒸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設備,沒有溫濕度計更談不上記錄。
2、處方管理不規范。調查中發現,僅有×××的農村醫療機構憑處方使用藥品。×××醫療機構是給患者看過病后就銷售藥品,而不開具處方;×××醫療機構并不給患者看病直接銷售藥品。老百姓也不明白醫療機構和藥店的區別,將衛生所當成了兩用機構,既可看病,又可賣藥。
(三)在使用醫療器械方面存在的個性問題
1、淘汰的醫療器械產品普遍使用。通過對鄉鎮衛生院使用的大型、小型醫療器械登記備案情況看,有部分醫療器械在其外觀上無法看清型號規格、生產單位、執行標準、批號等相關內容,例如在某醫院檢查的尿液分析儀上只能看到gf-u780的標記,其余什么也找不到。通過了解醫院負責人,這類醫療器械大部分是國家、省扶貧救災時劃撥的,無法查到資質、證件,但由于醫療機構自身經濟條件與實際情況,這些醫療器械仍在使用中。
2、醫療器械使用后處理不規范。不少衛生所(室)或個體診所既未按規定建立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用后銷毀制度,又未按規定嚴格執行銷毀制度?,F場檢查時發現對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不毀形、不消毒處理、亂丟亂扔現象時有發生。即使銷毀的也采用的是焚燒方法,在毀形物較多的情況下,就存在焚燒不徹底情況(如針頭、調節器),為不法分子提供可趁之機。
二、對策及建議
由于種種原因,基層醫療機構管理比較特殊,涉及地方政府和衛生、藥監等各部門,因此,要加強農村醫療機構用藥用械的監管,需要衛生、藥監和相關部門相互配合,合理配置監管資源,共同來規范醫療機構用藥用械行為。只有多方動員,采取多種形式,標本兼治,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當前,農民因病致窮,因病返貧的現象還很突出。如果農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會變成一句空話。因此,加強農村醫療機構的管理,就是要積極融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就要積極堅持“四個加強”。一要加強培訓。針對農村藥械人員業務素質低,用藥水平差這一問題,應加大培訓的力度,建立農村藥學從業人員教育培訓制度,全面提高專業素質、法律意識和藥學服務水平。藥監與衛生部門應加強協作,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對基層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的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的培訓,并按照“教育先導,重在規范”的原則,對參加培訓人員進行考試,對考試合格者頒發上崗證,對考試不合格者,建議取消其行醫資格或繼續學習。二要加強宣傳。目前,老百姓對藥械管理的法律知識理解不夠,安全使用常識懂的不多,因而應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安全用藥信息網絡,及時向老百姓傳遞醫藥知識,改變農村安全用藥信息閉塞的現狀,根據農民的消費習慣和文化水平,做好法律及常識的宣傳。利用縣內大型活動或城鄉集市等群眾聚集的機會,講解相關的政策法規,與合理用藥的小常識、或發放宣傳單、利用電視字幕、宣傳條幅,深入到中小學校向學生授課,再通過學生反饋給家長等多種有效的形式,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參與,達到社會各界自覺維護藥械安全的良好氛圍;三是要加強扶助。要積極爭得政府部門的支持,對偏遠村屯、貧困村屯,經濟條件差的衛生所(室)開展扶貧幫困。采取“輸血”和“造血”并舉的方式,積極為貧困村、貧困屯、貧困衛生所開展以“送資金、送設施、送制度、送指導”活動,徹底解決農村醫療機構中的“缺口”問題,解決邊遠村屯老百姓就醫用藥的困難。四要加強監督。作為監管部門,更應主動把農村醫療機構的監管工作融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布局中去,進一步創新監管方式,加大監管力度,提高監管水平,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用藥用械安全有效,為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多做貢獻。
(二)要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設相結合。在農村地區,藥品安全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每個村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穩定,因此,加強農村醫療機構的監管就要積極協調和爭取當地新農合管委會的支持,加強對新農合定點醫療單位的監管和規范,從村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的“三室”分離、房屋設施、藥械貯存條件、藥劑人員的上崗培訓、藥品購進驗收和貯存保管記錄等方面,制訂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標準,對符合要求和標準的可以當地新農合管委會、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之名頒發“新農合規范藥房”牌匾,從根本上達到強化和規范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軟、硬件設施建設的目的,近而為農村老百姓創造安全、放心的用藥環境。
(三)要與農村藥品監督網絡與供應網絡建設相結合。農村藥品“兩網”建設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證農村藥品質量和滿足農民用藥安全、有效,是提高農村廣大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斷,是為農民辦實事、做好事。因此,要加強對農村醫療機構的監管就要積極推進農村藥品“兩網”建設,著實解決老百姓買藥難、買不上放心藥問題。一要加強監督網絡建設。不僅重視事后的監督查處,更要重視事先的監督管理。充分發揮農村藥品協管員與信息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及時發現查處農村醫療機構的藥品違法違規行為。利用協管站發展來帶動信息站建設,達到各級醫療機構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趨勢。二要提高供應網絡管理。針對目前存在的配送不及時、藥價高等問題,提高對配送中心的監管力度,使農村藥品供應網絡延伸到每一個涉藥單位,使藥品供應價格明顯下降,以規范購貨渠道,保證藥械質量,保障農村公共安全。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健全體系
市委市政府對新農合工作高度重視,將此列入20*年承諾為農民群眾辦的十件實事之一。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連維良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并作出專門批示,提出明確要求。各縣(市)區將新農合工作列為重要工作目標,成立由縣(市)區長為組長,四大班子有關領導為副組長,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新農合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立新農合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抽調工作人員,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和監督。目前,全市新農合監管隊伍共核定行政編制32名,人員已基本調整到位,經費得到初步解決,機構建設及辦公條件明顯加強,人員素質整體較高。
(二)強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新農合是黨和國家為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而實施的一項新的政策,只有通過廣泛深入地宣傳,才能使廣大農民接受參與。各縣(市)區將宣傳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制作宣傳版畫、電視臺新聞播報、受益群眾獻身說法等多種形式,積極進行宣傳。在宣傳中,不僅注重對參合農民的宣傳,也開展對各鄉鎮村基層干部、定點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鄉村醫生等宣傳,使其了解政策,掌握方法。其中,伊川縣撥付了20萬的宣傳經費,精心編發了《伊川縣新農合宣傳手冊》17萬本;偃師市發放宣傳資料25萬余份,并要求干部做到“腦勤、嘴勤、腿勤”,深入農戶家中宣傳,真正達到實效。
(三)規范補助報銷制度,嚴格落實補助政策
市衛生行政部門一方面通過加強新農合專管員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其政策水平、業務素質和健全計算機管理網絡,完善計算機管理軟件等舉措,提高了補助服務的準確率和執行力;另一方面通過健全基金財務制度,強化基金管理,落實大額補助公示制度,定期開展經辦機構或補助業務承辦機構內部稽核、行政稽查、年度審計、嚴厲查處違規違紀行為等一系列手段強化監管,不斷規范新農合補助服務。在實際操作中,偃師市還制定了“十公開”和“六道關”規定,進一步嚴格落實補助政策。
(四)加強對定點醫院監管,規范醫療服務行為
為保證參合農民的利益,各級衛生部門對定點醫院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一是對定點醫院進行嚴格準入,動態管理,建立協議約束機制和考評考核機制,定期進行評價考核和協議約束。二是通過在定點醫院全面落實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制度,推行醫院計算機管理,建立了目錄外藥品與不予補助診療服務項目使用告知、簽字制度等措施。
(五)統一補助標準,強化縣區監管責任
一是在全市統一了新農合補助報銷范圍和補助標準,提前執行了提高籌資標準后的新補助政策,使參合農民提前得到了實惠,并享受到統一、公平、均等的新農合補助政策,補助標準由去年的四十元提高到八十元,封頂線由去年的一萬提高到三萬元,都有了大幅提高。二是進一步強化縣區的監管責任,在全省開創性的建立了市縣兩級財政共擔基金風險的機制,妥善解決了透支縣(市)區新農合補助的財政保底問題,保證新農合補助政策的及時、足額對付。
(六)簡化就醫補助流程,全面落實即時補助措施
各級衛生部門針對參合農民反映突出的就醫補助不便,轉診手續煩瑣等問題,進一步完善了試點方案,健全補助服務體系,開展定點醫院直補,落實即時補助措施,盡可能方便參合農民。一是采用外建定點醫院代為補助、開展遠程補助服務等措施解決外出務工農民就醫補助不便的問題,伊川、汝陽兩縣分別在北京、廣州外建了新農合定點醫院。二是建立了市內各級定點醫院直補制度,落實了即時補助措施,使參合農民在全市各級定點醫院出院當日即能享受到補助服務。三是完善了新農合就醫轉診制度,推行了縣(市)區內一證通就醫制度、鄰近鄉鎮就近擇醫備案制度、急危重癥就近就醫備案制度、疑難重癥直接轉診制度,并在城市區開展了自主擇醫試點。四是在新增試點縣區組建了8個新農合補助服務中心、92個鄉鎮補助服務站和75個縣區級定點醫院補助窗口,形成了遍及全市各個鄉鎮和定點醫院的新農合補助服務體系。嵩縣還建立了鄉村醫保員制度,通過加強培訓,使其不僅成為了新農合政策的宣傳員,而且還是住院補助的服務員,為群眾就醫補償提供全程服務。
二、取得的成效
(一)農民參合熱情進一步高漲,參合率顯著提高。經過廣泛深入的宣傳和各級政府及衛生部門的積極工作,新農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支持和擁護。20*年全市參合農民460.5萬人,比上年多32萬人,參合率達97.4%,高出上年7個百分點,高出全省平均參合率近5個百分點,其中有10個縣(市)區的參合率均達到95%以上,伊川、嵩縣的參合率更是達到了99.7%以上。全市共籌集資金4.144億元,其中各級財政補助資金3.684億元,資助特困人口參合資金185.5萬元。
(二)改變了農民的就醫意識和健康意識。新農合制度實施以來,一些農民過去覺得可看可不看的病現在看了,過去不想或者放棄治療的現在敢住院治療了,改變了廣大農民的就醫觀念,不再“小病拖、大病扛”。
(三)廣大農民看病更加方便,就醫需求得到明顯釋放,醫院人滿為患,醫患關系顯著改善。在對醫院進行實地考察中,我們發現,每個醫院都擠滿了前來就診的患者,很多醫院的走廊上都擺上了病床,醫護人員都在忙碌的工作,精心照顧每一位患者,醫患矛盾明顯減少。據嵩縣衛生部門統計,2006年度的住院率為2.71%,20*年度的住院率為4.66%,提高了1.95個百分點;2006年的住院人次為13053人次,20*年為22544人次,增長1.73倍。
(四)監管到位,制度運行平穩。一是通過定期稽查和審計、大額補助公示等制度,加強對基金的監管,確保了基金的安全。20*年,市縣兩級管理部門共開展專項檢查116次,查處6起較大違規案件,追回違規補助資金15.6萬余元,并對13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行政處分;對新安、宜陽等4個老試點縣開展了專項審計,及時糾正了一些違規補助情況,有力的維護了補助政策的嚴肅性和參合農民的權益。二是通過定期考核和落實一日清單制加強了對定點醫院的監管,從制度上、機制上規范了定點醫院的價格管理和收費行為,杜絕了串換藥品、變通診療服務項目等現象,維護了參合農民利益,保證了基金安全。目前,全市261家定點醫院全部落實了患者住院費用一日清單制度。
(五)村衛生所建設穩步推進,條件初步改善,村醫水平有所提高,為廣大農民就近就醫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通過市政府及衛生、財政部門積極爭取省建設資金,在各縣(市)區的積極努力下,截至20*年年底,共建成標準化村衛生所905所,占全市行政村的30.3%;投入資金159.32萬元,培訓鄉村醫生9550人次。伊川縣還為755名村醫辦理了養老保險,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三、存在的問題
(一)新農合政策宣傳還不夠深入、全面。在以往的宣傳中,只注重對新農合醫療制度優越性的宣傳,使部分農民產生了自利受惠心理,忽視了其互助共濟性質的宣傳。同時,對住院登記、報銷程序、新農合藥物目錄等宣傳不夠全面,給群眾辦理補償手續時帶來不便,產生埋怨情緒。
(二)部分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落后,設備老化陳舊,人才匱乏,難以提供更高層次的醫療技術服務;標準化衛生所建設滯后,建設資金投入較少,進度較慢,建設標準較低。到目前為止,全市還有1849個村衛生所達不到《河南省村衛生所(室)基本標準》,占總數的67.1%,還有一定數量的行政村沒有衛生所。
(三)定點醫院醫護人員緊缺,服務水平有待提高。隨著新農合的深入人心,廣大群眾的就醫愿望得到了充分釋放,造成許多醫院人滿為患,醫患比例失調,醫護人員加班加點,仍很難滿足需求,勢必影響其服務質量。
(四)關于兩種運行模式的問題。代表們認為,在保險公司參與新農合補助業務和基金管理的管辦分離模式中,保險公司只承辦核補業務,由財政承擔基金透支的保底責任。隨著新農合補助資金的提高,若按原委托管理費用比例,政府將增加委托服務的行政成本。
(五)網絡化、信息化建設要切實改進加強。各級政府及衛生部門在新農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但由于新農合人數眾多,工作量大,工作人員素質不高,信息差錯多,給參合農民帶來諸多不便。同時,由于信息傳遞速度慢,上下不能及時溝通了解,增加了對基金監管的難度。
(六)新農合藥物目錄及診療手段的范圍過小。一些醫院及群眾反映,一些比較常見和便宜的藥物不在目錄之內,為醫院及群眾帶來不便。
四、幾點建議
(一)采取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使宣傳更加深入、全面,更加注重對新農合制度的互濟共質的宣傳,更加注重對政策細節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明白,努力增強農民參合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繼續加大對農村基層衛生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推進農村標準化衛生所建設,進一步改善我市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滿足農民群眾的就近醫療保健的需求;加大對村醫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其服務水平;關于村醫待遇問題,建議市政府借鑒外省市及鄭州市的成功做法,予以妥善解決,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三)建議市政府在人才引進方面,給予基層一定的傾斜;各級政府及衛生部門應積極探索可行的人才引進機制,解決醫護人員緊缺問題;同時一方面加大對現有醫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另一方面加強對縣、鄉醫院與市里大醫院掛鉤,從大醫院選派一些優秀的年輕醫生和專家到基層醫院進行幫扶,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四)建議政府適當降低管理費用比例,大幅增加保險公司的服務內容,或調整委托管理費用支付辦法和標準,最大限度地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
(五)建議市政府及衛生部門加大調研力度,認真總結,汲取借鑒外地成功的管理和服務模式,結合實際,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積極完善新農合的運行體制,加強政府監管,嚴格管理,規范管理,確保資金的正常運作,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逐步探索一條具有推廣價值的管理和服務模式。
農村(林場)衛生所(室)是我國農村最基層的藥品、醫療器械使用單位,因其點多、面廣、線長,一直是農村藥品、醫療器械市場監管的薄弱環節,其藥品、醫療器械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從目前的情況看,農村(林場)衛生所(室)在藥品、醫療器械的采購、驗收、儲存、保管、養護、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應該引起各級藥監部門的高度重視。我局今年對全市農村(林場)衛生所(室)使用藥品、醫療器械情況進行了一次廣泛的調研和監督檢查,現就如何加強對農村(林場)衛生所(室)的藥品、醫療器械質量監管,談一些自己的看法,僅供各位參考。
一、 **市農村(林場)衛生所(室)現狀
**市地處小興安嶺南麓,占地面積6,600平方公里,設有四鎮三鄉,127個村屯;轄區內還有四個林業局、64個林場,一個國有農場,共有人口40萬、182家農村(林場)衛生所(室);從藥人員246人。從調查的情況看,我市農村(林場)衛生所(室)藥械質量管理還存在很多問題,管理相對人觀念滯后,藥械監管信息不靈,管理措施沒有到位。日常監督檢查較少,地處偏遠的一年只能檢查一次。調查情況見下表:
序號 監督檢查項目 數量 占總數比例
1 進行人員培訓情況 156 85.7
2 接觸藥品人員進行體檢情況 21 11.5
3 設置藥房的 64 35.2
4 具有藥品陳列設備 110 60.0
5 建立質量管理制度(采購、驗收、陳列、使用) 31 17.0
6 有藥品購進驗收記錄,票據較全 89 48.9
7 建有器械毀形銷毀記錄 58 31.8
8 憑處方使用藥品 57 31.3
9 使用二類精神藥品 13 7.1
10 人員配備:一醫(一護)、一藥 38 20.9
二、 存在問題
1、從無證企業采購藥品、醫療器械。近年來,藥監部門不斷加大監督檢查頻次,尤其是全面推行農村藥品“兩網”建設之后,農村(林場)衛生所(室) 從無證企業采購藥品、醫療器械量明顯減少,但仍然存在。主要原因是仍有流動藥販上門送貨,且價格比合法藥品經營企業便宜。
2、藥品專業技術人員少,業務素質教差。大多數衛生所從事藥品管理工作人員為醫生兼職,沒有進行過藥學專業知識培訓。又存在著“重醫輕藥”思想,對藥品只顧價格、利潤,放松藥械管理和基本設施、設備的配備,時常出現一些過期、失效、霉爛、變質,甚至誤購、誤用假劣藥品。
3、藥房設施設備不足,無法保證藥械質量。大多數的村衛生所(室)都是住宅、診所混在一起,受面積限制,診察室、處置室、藥房不能分開,存放藥品的藥柜、貨架嚴重不足,藥品、器械擺放雜亂。沒有相應的通風、防鼠、溫濕度調節設施,更談不上陰涼、避光儲存藥品,甚至需要低溫儲藏的藥品也在常溫下使用。
4、使用完的一次性醫療器械不及時進行毀形銷毀處理,容易造成安全隱患。在監督檢查中,一些衛生所雖然建立了毀形銷毀記錄,但實際工作中卻很少進行毀形,更不會進行無害化處理。一是毀形比較麻煩,二是進行焚燒時會產生有毒和難聞的氣味,周圍的鄰居會干預。因此不少人干脆將使用過的一次性醫療器械賣給廢品收購人員,以圖省事。
5、制度、記錄不健全,自我規范意識不強。大多數衛生所沒有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對于各項記錄也沒有認真記載。對于藥監人員在監督檢查時反饋的問題,當場總是虛心接受,過后沒有改正。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村衛生所交通不便,地處偏遠,藥監人員一年才能檢查一兩次,對他們違法行為的處罰也很難到位。
6、違法行為處罰困難。對農村(林場)衛生所(室)的各種違法行為的處罰,由于受交通條件和執法成本的限制,藥監部門不論其行為是否要適用一般程序還是簡易程序,大多數采取當場處罰的形式。在目前監管人員少、交通工具不足而對村衛生所(室)的監督覆蓋面又要達到百分之百的情況下,藥監人員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按一般程序查辦每一個案件。
三、 監管對策
1、加強藥品、醫療器械源頭監管。村衛生所(室)能從無證企業采購到藥品、醫療器械,是因為有流動地下藥販。只要我們加強藥品、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批發企業和銷售人員的源頭監管,杜絕藥品、醫療器械流向非法渠道,斷了地下藥販的貨源,農村衛生所(室)就能從合法渠道采購。同時提高藥品批發企業的配送和服務能力,來滿足農村衛生所(室)的用藥需求。
2、加強村衛生所(室)從業人員培訓。村衛生所(室)從業人員,基本上沒有藥學專業人員,缺乏藥品的驗收、儲存、保管、養護等知識。因此,基層藥監部門應建立、完善村衛生所(室)從業人員培訓制度,制定年度培訓計劃,確保村衛生所(室)從業人員每年都能參加一次培訓。培訓的內容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藥品、醫療器械管理法律、法規,如《藥品管 理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二是藥品驗收、儲存、保管、養護等專業知識。三是真假藥品、醫療器械簡易鑒別知識。通過培訓,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藥品質量意識和自我規范意識。
3、強化日常監管,建立監管檔案。應將監管的重點轉移到農村、林場,集中精力、下大力氣,花一至二年的時間進行重點監管,以求得農村、林場藥械市場秩序的根本好轉。對部分屢教不改的,問題較多的村衛生所(室),建立監管檔案,將違法違規行為記錄在案。要不受監管頻次的限制,經常性的進行監督檢查,達到打擊一兩個、教育一大片的效果。也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藥監部門的威信,使今后的監管工作更加順利。
一、維權工作基本情況
近年來,新區各村居婦代會主任充分發揮職能,采取多種措施,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增強了廣大婦女依法維權的意識,積極協調婦女維權方面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地維護了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在調查中,我們通過聽取各村婦代會主任匯報、召開座談會、查看資料等形式,發現農村婦女在政治、文化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財產、人身、婚姻家庭等權益保障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主要體現為:
1、女工勞動權利和勞動就業保障進一步加強。針對私營企業的女工勞動保護問題,婦聯組織積極聯合工會、司法、勞動等有關部門,經常深入各類企業中,對女職工保護工作進行宣傳,有力地維護了婦女勞動權利。在勞動就業方面,新區經常組織各類培訓,提高婦女勞動技能。
2、農村適齡女童受教育權利得到保障。隨著黨和國家對教育的不斷重視,新區也不斷加強兒童的教育工作,尤其對貧困家庭兒童加大幫扶力度,每年都給予一定的補助。目前,兒童義務教育階段的性別差距逐漸縮小,女童的受教育環境不斷改善,小學適齡兒童新生入學率達到100%。
3、農村婦女健康保障得到進一步加強。如今,農村醫療條件得到改善,衛生知識普及廣泛,女性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許多婦女病農村婦女和女性農民工產前檢查率、住院分娩率有所提高,女性“兩癌”疾病發生率有所下降,新農合醫療使農村婦女受益匪淺。
4、農村婦女的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近年來,隨著法制宣傳教育的不斷深入,廣大農村婦女對權益保障相關法律的認知率有一定提高,在調查涉及的與農民、農民工權益相關的法律中,農民對土地承包法的認知程度最高,此外,還對《婚姻法》《拆遷安置條例》等與切身利益相關的法規政策都有所了解和掌握。
5、農村婦女接受培訓教育培訓權利進一步提升。新區除了組織部分婦女代表參加市組織的各類培訓活動以外,還經常性地組織廣大婦女群眾參加新區培訓活動,如組織帶領新區廣大婦女群眾前來參觀新區沿海開發,介紹新區發展情況,利用村居為單位開展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講座培訓,分片集中婦代會主任參加座談討論會等等。
二、維權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婦女的參政議政意識有待提高。大多數婦女群眾認為,“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古以來都是男人的事情。絕大多數村,在村兩委換屆工作中,僅僅是出于工作需要,配置一名婦代會主任兼任計劃生育工作主任,而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職務由女性任職的還不算太高。
二是家庭暴力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在部分家庭中,還存在著家庭暴力現象,導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是婚外情、賭博、經濟困難、家務瑣事等。在當今社會,經濟困難和婚外情已成為了引起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
三是農村留守婦女權益受侵害。隨著大量中青年農民外出務工,留守婦女的丈夫常年不在身邊,她們帶著子女獨居在家,“三重”——勞動強度大、心理負擔重、情感流失重、“三難”——養家難、溝通難、團聚難等問題十分突出,由此引發的農村留守婦女權益受侵害事件時有發生。
四是農村留守兒童監護力度不到位。許多留守兒童得不到溫馨的家庭呵護,主要原因是由于其父母外出打工、經商,無法對子女實施有效的監督和教育,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責任一般表現為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往往引發監護力度不夠、職責不明、監護責任倒置等諸多問題,給廣大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帶來了不利影響。
五是出嫁女土地權益保障狀況堪憂。特別是在土地征用、房屋拆遷補償時,不管戶口是否遷出,居住地是否變遷,村民小組基本上不考慮“出嫁女”的利益分配。《婚姻法》中“婦女依法享有與男子平等的繼承權”的規定在農村形同虛設。如女子出嫁后,父母的遺產繼承權便會被“理所當然”地全部剝奪。
三、措施和建議
一、基本做法及成效
(一)建立了統籌城鄉衛生均衡發展工作目標。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意見》精神,制定衛生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24個子方案。按照“一個制度、四項分開、四個體系”的思路,推進醫療體制、醫保體制、醫藥流通體制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改革的四個聯動,提出了大衛生、醫學中心、醫學城、市級醫療機構東西南北中發展目標、縣級醫療機構資源整合發展意見。
(二)改善了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條件。223所鄉鎮公立衛生院、2396個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目前,鄉鎮公立衛生院新增床位XX張,固定資產總值新增78%,門診人次平均增加32%,住院人次平均增加23%以上,而每門診人次費用、住院人均費用下降了12%以上。
(三)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初步形成“四個體系、三個機制、二個模式”,即政策支撐、基本醫療保障、服務網絡、服務機構“八統一”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體系;創新了“六大健康社區行”健康促進和服務模式。繼續開展醫院管理年和醫德醫風規范化建設。啟動“衛生支農快車”行動。12家市級醫療機構對口幫扶30家重點鄉鎮衛生院和10家縣級醫療機構。確定成都市惠民醫院、市級醫院和14家縣級綜合醫院為見義勇為特約定點醫院。健全產科三級急救網絡,實施出生缺陷三級干預,孕產婦死亡率為19.34/10萬,嬰兒死亡率為7.28‰。
(四)建立了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率先在全國建成《成都市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送和分析處理系統》。狠抓艾滋病、結核病、霍亂等重大疾病防治;連續三年全市霍亂零發??;提前實現結核病防治規劃三大目標,免疫接種率10年保持在95%以上,流動兒童納入常駐兒童免疫規劃系統管理;蒲江、邛崍、大邑提前實現了國家、省、市下達的血防、瘧疾工作任務,全市實現了瘧疾基本消滅的奮斗目標。全面推行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
(五)中醫工作得到加強。制定《成都中醫藥發展規劃(XX-2015)》和《成都市中醫藥發展xxx規劃》,召開了全市中醫藥發展工作會議;100%的鄉鎮公立衛生院和中心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了中醫科,農村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服務量達30%以上。建成國家級中醫重點???個,省、市級中醫重點專科24個,培育省市級名中醫87人。
(六)深化了愛國衛生工作。創建市級衛生村28個。全年新建農房無害化衛生廁所達100%。建成市級農村改廁示范村6個、建成社區健康教育示范區2個。積極開展“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示范縣建設。全市自來水普及率達75.60%,衛生戶廁覆蓋率達72.07%。
(七)深化了人才隊伍建設。培訓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2600多人次。對3項適宜技術進行推廣,實施與蒙比利埃市醫學院醫療衛生合作項目。共獲國家級科研課題2項,省級113項,市級17項,局級90項。鑒定成果75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市科技進步獎47項,省醫學科技獎6項。
(八)深化了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和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對衛生改革與發展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總結和探索,形成調研報告4篇。加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力度,系統文明單位達95%,文明行業達40%。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治理商業賄賂、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等工作,促進黨風廉政建設。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數據運行分析
1XX村新農合歷史及現狀
XX村位于河南省中部,約有1200多人,新農合開展之前共有三個村衛生室,現有兩個衛生室,其中一個是個醫保定點,4個村醫,該村所在地區的新農合為縣級統籌,屬于村辦鄉管型。該村自 2006年開展新農合工作,至現今已有9年歷史。通過問詢XX村村級干部以及鄉醫,了解到一些基本情況,通過下面的表格呈現出來:
該村的小額門診統籌工作自2009年開始。村級衛生所沒有統籌權限,但是可以報銷農民參保繳費部分。根據規定,五保戶、貧困戶在新農合中可以享有免交參合費的優惠,所缺金額由財政進行補貼。我所調查的村子,五保戶和低保戶人口總計46人,均享受到了這項醫保政策。
2012年該村完善了村民健康檔案,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村民健康記錄,針對慢性病的記錄和防治工作也正在開展。該村村民自2010年開始給50歲以上的村民進行免費年檢,2013年改為65歲以上免費。體檢工作每年進行一次。
該村所在鄉鎮實行一村一所制,所長由防疫工作著擔任,暫時沒有更換任期的規定。
XX村的新農合工作的開展已經開始形成穩定的系統,但是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與漏洞。
2 XX村新農合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1新農合管理過程中的問題
周沙海和李衛平認為管理流程中的問題有二:第一,沒有有效的約束機制約束定點醫療機構合作醫療辦公室的行為;第二,管理流程有待理順。除此之外,該村的新農合在管理過程中還有其他的一些問題。
2.1.1.一村一所制所帶來的村醫之間矛盾的激化。根據調查,該村所在鄉鎮共有23個行政村,自執行一村一所制以來,至2013年共剩余一個行政村合所完成,沒有分開。在合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醫藥費迅速上漲問題凸顯,村民怨聲載道;所內村醫內部矛盾激化,多數關系僵硬;鄉鎮管理困難,協調工作難以開展。分析其原因,村醫療所沒有可以借鑒的有效地運行模式,各個醫生之間分工不夠明確,工作內容細碎不好協商,所長權限過大,公共管理費用及各項補貼沒有公示,補貼分配不均甚至沒有分配。
2.1.2外出務工農民的報銷問題。XX村有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員,只有在農忙和過年才在村子內看病就醫。那么在外出務工這段時間,新農合就不能為他們的看病就醫提供幫助,這使一部分人不愿參加新農合。這一問題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中國就業環境與農村人口流動量越來越大是其現實原因;合作醫療的縣級統籌,城鄉和區域分割是其制度原因;我國城鄉二元化結構的歷史原因等。
2.2資金支付環節的最大問題――信息漏洞
2.2.1小額門診統籌使用率低.2013年仍有將近半數的村民不知道、不了解小門診統籌。該村村委會,除了在收取參合費用時做出一定的解釋以外,關于新農合沒有做過任何其他形式的宣傳。信息披露的缺乏損害了農民的利益,也不利于制度的長久運行。
2.2.2搭便車、醫患合謀.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存在未參合農民借用醫療本報銷現象,表明了制度管理的漏洞,損害了參合人群的利益,不利于社會公平性的實現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建立。這種現象在公共經濟學中被稱為“搭便車”。讓非參合人員享受新農合的醫療補助待遇一定程度上對醫院是有利的,它可以幫助醫院留住病人,增加了醫患合謀的可能性。
3完善XX村新農合問題的對策
提高統籌層次,實現城鄉醫療保險并軌,制定地域流動銜接制度;加強信息披露,加大相關政策宣傳,如制定政策問答手冊、進入村內宣講等;完善制度細節,有效杜絕尋租、醫患合謀等現象的存在;尋找并建立村級衛生所多類別標準模式,出具相關規定,供各地基層衛生所參考借鑒,以減少醫生內部矛盾,使其更好地為村民服務;建立村級醫生培養計劃,提高其服務和醫療技術水平。
4結論
新農合的開展意義重大,我們從一個微觀的角度認識了新農合,在新農合開展的11年間,它的基本構架已經完成,各地新農合試點也充分積累了工作經驗,看到了新農合的運行效果。筆者希望通過對一個村子新農合運行的分析,反映新農合運行過程中的基本情況和問題,提出建議,是新農合最大程度的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周海沙,李衛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際運行中的問題探討[J].中國衛生經濟學,2005(5):5-8.
[2]孟偉.實用醫療保險政策解答[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1-20.
[3]劉志云.新編農村醫療保險政策問答[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1-181.
[4]林閩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制度缺失及其治理方略[J].中國社會科學內刊,2008(2): 174-186.
[5]林萬龍、曹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設計中的城鄉與區域分割問題探討[J].農業經濟問題,2012(5):40-46.
關鍵詞:醫學繼續教育;基層醫務人員;優化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1-0083-02
醫學繼續教育是以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為主的醫學教育,是基本醫學教育、學歷醫學教育后的連續教育和終身教育形式。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引進了繼續醫學教育的概念,經過20多年的迅速發展,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醫學繼續教育制度,各級醫療主管單位、醫學高等院校和衛生工作人員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觀念正在逐步形成,衛生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普遍得到了提高。但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等問題,目前我國基層醫務人員的素質水平和醫療技術水平還遠遠不能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基層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制約著我國農村人口身心健康的發展,因此,大力加強基層醫務人員的醫學繼續教育,不斷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素質是現在我國加快城鎮化建設,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關鍵。
一、我國基層醫務人員的現狀
(一)人員數量和質量比例失調。我國基層醫務人員無論城鄉對比數量還是全國總體數量都明顯高于許多發展中國家,甚至還高于個別發達國家的數量,特別是農村基層衛生人員總量并不少。雖然人數占優,但卻存在“缺才不缺人”的普遍現象。
(二)人員結構不夠合理。(1)醫護比例不合理。根據全國6個省12個抽樣縣的農村基層衛生機構衛生資源調查表明,鄉鎮衛生院醫護比1∶0.34,遠未達到衛生部建議的農村1∶1的比例水平。(2)醫防比例不合理。調查顯示,目前許多地方醫師與防保醫師的比例為16.1∶1,輕預防重醫療的問題突出。(3)衛生管理人才匱乏。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培養人數十分有限,部分地區有很多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人員大部分是衛技人員兼任,管理知識和經驗不足。(4)全科醫生緊缺。截止2007年10月,全國具有全科高、中級技術資格的人員為10670人,其中全科高、中級分別為844人和9826人,但是注冊的僅6321人。全科醫師數量極少和執業注冊工作不落實,已經成為制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的瓶頸。
(三)文化素質偏低。目前我國基層醫務人員因為大多數沒有受過系統的正規醫學知識教育與培養,醫療診斷能力較差,醫學信息和科研溝通能力差,信息管理能力較低。日常醫療管理不規范。這些低能力的現象,直接影響著基層醫療質量和醫療效果。
(四)法律意識淡薄?;鶎俞t療人員面對農民這一弱勢群體,因其醫療常識少,對醫療水平要求不高,出現醫療問題基本上不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即使發生一定程度的醫療事故,也可能因農民固有淳樸和善良淡薄了自己應有的法律知識和權利。這種現象無形中滋長了基層醫務人員法律意識的淡薄和消亡,致使其即不能以法律意識律己也不能按法律意識待人。
二、基層醫務人員教育的現狀
1991年衛生部制定了《1991-2000年全國鄉村醫生教育規劃》,提出對基層醫務人員實施系統化、正規化中等醫學教育,要求經過教育和培訓,使基層醫務人員取得中專學歷或達到相當于中專畢業的水平。在其指導下,經過10年系統化、正規化培訓,到2000年底,基層醫務人員教育工作已得到較快發展,基層醫務人員的學歷結構和知識水平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為進一步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整體學歷和知識水平,2001年衛生部又制定了《2001-2010年全國鄉村醫生教育規劃》,要求到2005年底,全國有10%的基層醫務人員接受??埔陨系母叩柔t學教育,其余的基層醫務人員應具有中專學歷或水平。據統計,截止2006年底,中國村級醫療機構中有從業人員106.2萬人,其中基層醫務人員90.6萬人。衛生部最近對天津、江蘇、河南、湖北、云南、甘肅6省(市)基層醫務人員抽樣調查顯示,在基層醫務人員中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只有52.31%。
三、加強醫學繼續教育,提高基層醫務人員整體素質
基層醫務人員醫學繼續教育的對象主要是在農村從事基層衛生工作并有一定實踐經驗的特殊的衛生技術人員,能夠自覺地把學習和社會、工作的需要聯系起來。目前,醫學院校是承接基層醫務人員培訓的主要單位,雄厚的師資隊伍、先進的教學醫療設備、完善的實習基地以及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為基層醫務人員系統學習醫療知識,達到培訓需要的知識水平,能夠在農村基層從事初級衛生保健及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防治,使他們在改善農村衛生環境、提高農民健康水平、保護農村生產力中發揮出應有的重要作用。因此,大力發掘和利用醫學院校的教學資源,多種方式提高繼續醫學教育水平,以適應基層醫務人員培訓需求,成為醫學院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醫學院校承擔基層醫務人員教育任務,不僅僅是加強對其的技能培訓和教育,更應該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應該從主觀上樹立為基層人民服務的思想,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樂崗敬業,以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為宗旨,自覺提高學習人文知識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熱情的參與學習,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高尚的醫德,提高業務能力和責任心,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二)推廣全科醫師崗位培訓模式。培訓內容按《鄉村醫生在崗培訓基本要求》設定,理論培訓內容除各??苹A理論外一般包括全科醫學、預防醫學、醫學心理學、康復醫學、醫學法律法規及計算機應用知識等,可靈活采用集中上課、自學、網上遠程教學相結合的辦法穿插于培訓過程中。注意培訓以用為主,按需培訓,學用結合,有計劃、系統地進行“缺什么,補什么”,以強化基層醫務人員所在地的地方病防治和基層醫務人員自身的弱勢專科知識。
(三)充分利用現代通訊手段,拓展繼續教育途徑。網絡傳播促進了醫學成人教育向成人學習的轉變,促進了醫學成人教育和學習向本體的回歸,促進了醫學成人教育實踐由較為固定的時間地點轉變為隨時隨地進行,真正實現了成人教育的泛社會化。利用社會性軟件構建成人學習者網絡教學與管理平臺為繼續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目前,應用比較普及的有QQ、E-mail、BBS、Blog、wiki等。通過這些方便快捷、有趣又有效的繼續教育形式,醫務工作者提高了學習效率和興趣,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中仍然能夠堅持繼續教育,不斷提升自我價值。
(四)實行學分管理,加強繼續醫學教育的動態管理。醫學繼續教育運用學分制,基層醫務人員每年參加經認可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最低學分數為25學分,可以促進基層醫務人員學習的自覺性,醫學院校應建立繼續醫學教育登記制度,登記的內容包括項目名稱、編號、日期、內容、形式、學分數、考核結果,對培訓人員的學習效果實行全程監控。同時與培訓人員的單位共同建立繼續醫學教育檔案,將本單位衛生技術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活動的情況作為本人業績考核的一項內容。
(五)進行教材的改革,合理設置教學內容。目前醫學繼續教育培訓教材和教學計劃、授課時間、學員接受能力以及實際應用,都存在一定的矛盾,醫學院校應鼓勵授課老師廣泛開展調研,深入了解培訓人員實際需求,大膽進行教材改革,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以適應培訓需求。
參考文獻
[1]丁百林.充分利用高等醫學院校資源培養鄉村醫生初探[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3,23(2):49-50.
[2]胡傳來,肖永康.面向鄉村醫生開展全科醫學教育[J].實用全科醫學.2005,3(5):377-388.
[3]段亞清,曾思恩.發揮遠程教育優勢,推進醫學繼續教育發展.衛生職業教育,2005,23:55-56.
××市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是今后一段時期我們的中心工作?!痢磷鳛橐粋€農業縣(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顯得緊迫、重要。如何深入領會中央精神,立足自身實際,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市委、市政府就此問題進行了專題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摸清家底,客觀估價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
在歷屆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團結一心求進步,全心全意謀發展,我市經濟社會呈加速度發展,尤其在“十五”期間,××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積極應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兩業一城一市”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82803萬元,同比增長14.4%,比2000年增加68405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16088萬元,比“九五”期末增加5718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由2000年的6470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9450萬元。
——產業結構日趨合理。農業總產值由2000年的59156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89043萬元,年均增長8.52%,糧食年產量基本穩定在14萬噸以上。工業化建設步伐加快,2005年,市屬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57697萬元;工業增加值完成14932萬元,年均增長29.4%。以化工、竹加工、電力能源為主的三大門類工業已成為工業經濟主導力量,第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
以竹業和旅游業為主線,以農業“四大產業”為重點的地方特色產業已初具規模,成效顯現。竹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到2005年,全市竹林面積達102萬畝,開工建設黔北20萬噸/年竹漿林紙一體化工程項目,竹業綜合收入實現9.5億元,比“九五”期末增加3.2億元。旅游業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58.6萬人次,門票收入1520萬元,旅游總收入實現2.65億元,分別比“九五”期末增長193%、660%和185%。以“竹、畜、藥、果”為主的農業產業化建設取得較大進展,畜牧(漁業)總產值占農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2005年的41%?!痢两疴O石斛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通過國家審查驗收。柚果產業穩步推進。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快?!笆濉逼陂g,境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突破,初步形成了“兩縱兩橫四連一環線”骨架公路和××河水路運輸網絡,實現了鄉鄉通公路,基本實現鄉鄉通油路。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進一步加大,完成農田水利投資8000多萬元,有效治理病險水庫7座,完成坡改梯19265畝,解決農村80437人飲水困難,農田保灌、防災抗災、農村人畜飲水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生態環保建設和國土資源管理成效顯著,實施天保工程封山育林3.2萬畝,森林覆蓋率比“九五”期末提高了5個百分點,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各項改革有序推進。農村稅費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全面免征農特稅、農業稅。行政審批制度、投資體制、市政公用事業、財政體制、糧食流通體制、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殯葬改革、農村金融和科教文衛體制等各項改革有序推進。經濟發展環境逐步改善,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
——農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5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512元,比2000年凈增711元,年均增長6.88%。扶貧開發成效顯著,五年共脫貧3900人,貧困人口下降到9500人?!皟蓚€確保”制度全面落實,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范圍逐年擴大,農村貧困人口得到社會更多救助和關注。
——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以“兩基”鞏固提高為重點,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萍紕撔履芰M一步增強,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漸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人口計生工作保持全省領先位次,計生率95.46%,人口自然增長率由2000年的3.7‰下降到2.28‰,低生育水平得到鞏固,優質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文化、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速度,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70%和94.97%。
二、正視差距,認真分析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后
主要體現在:一是農田水利設施薄弱。由于我市地形地貌以丘陵為主,切割較大,加之我市大多數水利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受當時技術、施工條件、資金投放等因素的限制,造成工程質量差,且不配套,多年來因我市財力有限,對工程維修、養護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多年的運行,許多工程隱患開始暴露,水利工程效益逐年下降,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二是交通基礎設施落后。交通條件差是我市經濟發展的首要制約因素,全市的進出口通道交通困難。通村公路通達深度、通達里程和通車質量都存在較大的問題,仍然制約著農村經濟發展。
(二)扶貧工作需加大力度
我市共有重點扶持鄉鎮6個,重點扶持的鄉鎮占鄉鎮總數17個的35.29%。重點扶持村132(老村,以下同)個,占村總數257個的44.44%。2005年底,全市農村低收入人口(625—865元)2.03萬人,占××市農業人口的9%;未解決溫飽人口(625元以下)1.01萬人,占××市農業人口的4.53%;經估算,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968元,人均占有糧食480公斤,比2005年全市平均水平(2512元、670公斤)分別低1544元、190公斤。無勞動力收入來源,需民政救濟2438戶,8759人。貧困地區有勞動力3.7萬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45萬人,初中文化3.1萬人,高中文化0.26萬人。我市有近200個村處于氣候條件較惡劣的高山和半高山地帶,有85個村不通公路,101個村無衛生室和文化室,63個村無學校,分別占貧困村總數的64.4%、0.75%、87.14%、47.7%;有50個村廣播電視未覆蓋,有5.5萬多農民和5.3萬頭牲畜未解決飲水問題。特別是在條件較惡劣的高山和半高山地區,由于資金的匱乏和勞動力素質低嚴重制約著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
(三)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工作有待加強
據調查,我市現有農村勞動力133434人,初中學歷67583人,小學學歷55903人,文盲2036人。總體文化程度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達不到6%,多數勞動力仍滯留在本鄉本土,外出務工人員并不多,僅占勞動力總數的26.23%,外出人員絕大多數也是無一技之長,有專業技能的人員還不到2%。對農民工的培訓與就業需求脫節。就業觀念及其指導存在誤區。農民工外出的組織化程度低。
(四)社會各項事業有待進一步加強
主體體現在:一是農村教育比較落后。農村學校教育經費短缺,教育基礎設施差,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師資隊伍水平相對教育發展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農村教師隊伍相對不夠穩定。二是村級衛生基礎設施比較薄弱,醫療設備比較缺乏,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73個,床位528張,平均每千人1.8張,村衛生室142所,村級衛生員385人,平均農村每千人1.75人,鄉村醫生300人。三是計劃生育“村民自治”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對流動人口的管理還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從這些年違法生育的對象中,至少有90%以上是在外生育,并且絕大多數是流入外地生育,給計劃生育管理帶來了比較大的困難。四是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進一步改善。一方面,由于缺乏一些電視網絡設備,加之原有的電視網絡比較老化,導致閉路電視發展速度比較緩慢;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缺乏一批公益性文化設施和文藝人才,導致開展一些群眾性的文藝活動難度較大。
(五)基層民主建設有待進一步增強
一是農民群眾在民主意識上存在偏差。部分群眾不會、不能、不善于行使自己的民利;二是少數村組干部受文化修養和個人能力的限制,政治素質不高,辦事缺乏民主,工作方法簡單,缺乏民主參與、民主決策;三是多數村的《村規民約》針對性不強,應當納入規范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沒有納入。有的村制定了《村規民約》,也制定了相應的處理程序,但在實踐中沒有很好地落實。
(六)“四在農家”創建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
一是部分農戶對“四在農家”創建內涵認識還不夠到位,創建熱情還沒有全部釋放出來;二是由于部分農戶資金有限,室內外環境還沒有得到徹底改善;三是部分農戶的陳規陋習還沒有徹底轉變,創建點上的環境衛生保持得不夠好,存在有衛生死角的現象;四是由于工作繁雜,在總結和提煉“四在農家”創建活動的經驗上還顯得不夠。
三、理清思路,研究制定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對策措施
(一)加快農村生產發展,奠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
1、圍繞竹產業和旅游業,發展壯大農業四大產業,切實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
竹產業:以竹基地建設和竹加工開發為兩個重點,逐步形成制漿造紙、竹建材、竹家俱、竹工藝品、竹食品、竹保健品等六大竹產品體系。至2010年,力爭全市竹加工產值突破40億元,竹資源綜合利用率達90%。旅游業:以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4a級旅游區為重點,實施旅游精品戰略,構建“食、住、行、游、購、娛”協調配套的大旅游產業格局。到2010年,力爭接待旅游人次達到1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0億元,把××建成中國生態旅游、紅色旅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黔北地區川黔渝金三角的旅游明珠。
著力推進“竹、畜、藥、果”四大產業基地建設,加快全市特色生態農業建設步伐。力爭“十一五”期末,全市竹業產值40億元以上;畜牧業產值達到5億元以上;藥業產業5000萬元以上;柚果產業穩定現有面積,逐步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化發展鏈條。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增強農產品競爭力。加強以產業協會、農產品標準體系、農產品流通和檢驗檢測設施建設為重點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準入和認證制度,繼續抓好農業科技增收工程。
2、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樹立“建設大通道,發展大產業”的思路,全面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實現“村村通”為目標,加快出境公路、鄉際公路、旅游公路、通村公路、竹基地公路建設,至2010年,初步形成水陸運輸優勢互補,便捷暢通的交通網絡。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抓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強耕地保護,實施好農業綜合開發和“沃土工程”項目,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大力實施品種改良。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嚴格執行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護“三同時”制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地質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建設,引導農民科學合理施用化肥、農藥,切實防治耕地和水污染。
(二)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實現農村生活寬裕。
1、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針,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不斷完善、強化、落實扶持農業的各項政策措施。搶抓全省深化農村改革試點的機遇,積極穩妥地推進鄉鎮機構、農村土地征用和流轉制度、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和農村金融等改革,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力爭“十一五”期間,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以上,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
2、繼續推進新階段扶貧開發。圍繞解決“三個基本”問題,堅持實施結對幫扶和整村推進,基本消除所有重點扶持鄉鎮(村)的貧困人口;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加大對移民幫扶的力度,努力幫助其解決好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對特殊貧困人口實行長期社會救助并逐步提高救助標準,加大對農村危房的改造力度;對農村低收入人口,重點幫助其找到一條增收致富的路子,努力幫助脫貧。
(三)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做到農村鄉風文明。
一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繼續鞏固“兩基”成果,力爭2010年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二是積極推進科技進步,大力營造有利于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新環境,到2010年,全社會科技投入經費占gdp的1.5%以上。三是加大鄉土人才培養力度,積極引進市外優秀人才,構建有利于人才發展的公共服務平臺。四是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快市、鄉、村三級文化場館建設,鞏固和擴大農村廣播電視覆蓋率,逐步構建覆蓋全市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大力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五是著力提高人民健康素質。加強農村衛生工作,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提高醫護人員技術水平。到2010年,90%以上的農村醫務人員達到中專以上水平,80%的村級衛生室達到甲級標準。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強農村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加快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鼓勵和扶持民營醫院發展。六是推動人口與計劃生育發展。加快人口計生綜合改革步伐,“十一五”期間,全市生育政策符合率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做到農村村容整潔。
1、加快農村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道路、水利、人畜飲水、農業灌溉,“十一五”期末力爭城鎮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2010年力爭高速寬帶網到鎮,全市通程控電話的行政村達到100%,電視普及率城市達到100%,農村達到80%,建設“數字××”。加強農村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農網改造工程的后續建設,解決好農村用電公平和安全問題,全市農村和農業生產生活條件有較大改善。
2、推行生態農業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生態恢復工程、生態旅游工程和生態多樣性保護工程,提高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把退耕還竹與基本農田建設、農村能源建設、生態移民、封山禁牧等措施結合起來;積極發展林下養殖、林下種植等后續產業,切實解決好退耕農戶長遠之計;繼續實施好天然林、長防林等生態建設工程,不斷擴大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規模。至201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5%以上。
3、加快城鎮化步伐,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經營,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強化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鎮供電、供水、供氣、防洪、排污及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人居環境。扎實推進“四民社區”創建,不斷提高廣大居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文明程度。加強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導向和調控,加快經濟強鎮(辦)建設步伐,促進全市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努力把××建成黔北地區川黔渝結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
(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做到村務管理民主。
一是搞好民主選舉,選出農民擁護的好干部。切實讓村民通過手中的投票權,直接施行民利,選出最能代表自己意志的優秀人物組成村委會,協調村內的關系,管理村內公關事務。二是落實民主監督,實行村務“陽光操作”。民主監督是農村管理民主的保障性環節,只有有效的民主監督,才能約束村干部的行為。三是轉變村委會角色,保證村干部盡職盡責。村委會的基本職責是村民自治的組織和協調,村干部與村民之間轉變成為委托代表關系,實施民主監督,防止村干部營私舞弊。形成激勵機制。給予村干部合理合法的物質待遇和精神鼓勵,真正使村干部在其位,謀其事,盡其責,行其權,獲其利,取其榮,咎其過,懲其誤。
為了推動我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健康有序發展,根據年初工作安排,從5月下旬開始,縣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深入城關、毛壩、漢王、繞溪、高灘、高橋等十個鎮及部分村組和人社局、考評辦、財政局、審計局等四個部門,采取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個別走訪等方式,對我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繼2015年實施農村醫療保險后,縣委、縣政府又于2015年8月啟動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各鎮和相關部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積極引導,廣泛發動,認真實施,全力推進,連續兩年完成市政府下達的任務,考核位次名列全市前茅。
﹙一﹚縣委政府重視。一是成立由縣長擔任組長,人社局、組織部、宣傳部、財政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結合縣情出臺了《紫陽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和制度;二是及時召開了動員會議,對全縣養老保險工作進行了精心部署,并將其列入2015年度20項重點工作之一;三是與各鎮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將農村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納入縣委政府年度考核目標。
﹙二﹚強化工作督導。縣人社局實行領導包片、干部包鎮的責任制,經常深入鎮村,走訪了解工作開展情況,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h考評辦加強督查,強化考核,先后四次組織人員進行督導檢查,促進了工作的開展。截至2015年7月底,已收繳保險基金1645萬元,繳費人數達到13.8萬人,參保率達到98%,實現了參保率達到95%以上的目標,率先在全市實現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
﹙三﹚各鎮狠抓落實。各鎮按照早謀劃、快推進的工作思路,一是結合鎮情制定了《實施方案》,狠抓政策學習和相關培訓,使鎮村干部熟悉政策,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二是按照包組聯戶的工作要求,主要領導積極主動抓落實,鎮村組干部,深入農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有序開展養老保險調查摸底、養老金的收繳和兌付工作;三是采取召開群眾會議、印發資料、發送手機短信等形式,多渠道宣傳政策;四是以村為單位對參保繳費情況和待遇領取人員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
﹙四﹚積極兌現待遇。及時兌付養老金,讓參保群眾及時享受待遇,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一是財政部門加強資金調度,確保了養老資金按時到位;二是各鎮及時收集上報申領人員資料,縣經辦中心快速審核批復,經辦銀行及時辦理兌付手續;三是對在領待遇人員實行動態管理,縣社保中心和各鎮社保站嚴格審核領待遇人員變動情況,杜絕了養老金的流失。止7月底,全縣領取待遇人員4.3萬人,占應發放人數的100%,上半年累計發放養老金1986萬元,占應發放金額的100%。養老金的及時兌現,打消了群眾的顧慮,調動了群眾參保積極性。
﹙五﹚加強資金管理。一是開設了基金收入戶、基金支出戶、財政專戶等三個基本賬戶,實行嚴格的分戶核算管理,確保了基金安全平穩運行。2015年度累計結余基金3030萬元,采取定期存款的辦法,實現了基金保值增值;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項業務經辦制度,參保繳費、待遇申報、審核發放、內控稽核等各項業務工作均實現了規范化運行;三是2015年度參保人員的個人信息、參保信息、繳費信息全部錄入陜西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信息系統,2015年度信息錄入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二、存在的問題
我縣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我縣農戶居住分散、外出務工人員多、實施時間短等因素,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認識不夠到位。一是個別鎮領導思想上沒有引起高度重視,把該項工作看成是一項短期的突擊性的工作,認為只要把款一解,考核不受影響就行了,沒有站在講政治、重民生,促和諧、保穩定,拉內需的高度去認識國家實行這一政策的目的和深遠意義,工作落實停留在文件上、會議上;二是少數干部不認真學習,對國家政策一知半解,沒有認識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和復雜性,不深入細致的做宣傳動員、調查摸底、登記造冊等基礎性工作,反而埋怨縣上下達的任務量大、人數多,對自己所包聯村組究竟有多少參保對象、哪些人應該參保,說不清道不明。三是部分群眾對養老保險政策認識不夠,年輕人說我還早,老年人嫌錢太少;有的怕政策變,擔心幾十年之后是否能兌現待遇;還有的存在嚴重的等靠要思想,總想政府大包大攬,主動參保的意識差。
(二)宣傳工作不夠廣泛。一是全縣上下還沒有形成濃厚的宣傳氛圍,沒有把黨和國家施行養老保險政策目的意義、現階段經濟基礎與國家每年巨的大財政支出矛盾、農民參保后的好處等,給干部群眾宣傳到位,群眾知曉率僅在47%;二是縣廣播、電視、網站等媒體,專題宣傳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的節目偏少;三是大部分鎮村沒有形成有效的宣傳機制,沒有建立固定的宣傳欄和公示欄,沒有在集鎮、要道口刷寫永久性宣傳標語,沒有利用好養老金發放、集鎮逢集和典型事例進行宣傳;部分鎮村沒有召開村組干部會和群眾會議,僅靠打電話通知群眾,宣傳效果差。尤其對外出務工人員這一參保主體,沒有采取切實可行的宣傳辦法,將政策及時傳達給他們。加之部分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有限,解答不了群眾提出的問題,致使部分群眾的參保積極性還沒有真正調動起來。
﹙三﹚檔案管理不夠規范。一是部分鎮沒有按照縣上的檔案管理要求,統一規范檔案內容,造成了檔案內容不統一,材料收集不齊全,反映內容不完整,繳費數據不清的現象;二是部分鎮經辦機構沒有固定的檔案室,少數檔案保存在經辦人員手中;三是參保繳費證發放速度慢,群眾意見較大。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使利民政策落到實處。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各鎮和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從思想和行動上,把養老保險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把政策的落實放在執政為民、和諧民生的高度,專題研究部署,常抓不懈,切實推進該項工作有序健康發展。
二要強化工作措施。各鎮要根據本轄區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實施方案,明確工作思路。建立和落實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包村聯戶干部的工作責任制,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獎罰到人。
三要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落實國家個人繳費、集體幫助、政府補貼政策,對參保的殘疾人、優撫對象、獨生子女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員,縣財政、民政、計生等部門給予補助。
四要加強基層建設。加強縣、鎮、村三級經辦人員隊伍建設,對基層經辦人員實行縣人社局和各鎮雙重管理,確保在編人員專人專崗,并保持相對穩定。要切實解決鎮經辦機構和村級代辦人員的辦公經費和勞動報酬問題。對經辦人員要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將工作完成情況納入績效考核范圍,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滿足群眾的需要。
五要完善考核機制。繼續推行縣級年度目標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考評辦法,科學確定考核內容,加大考核力度,硬化獎罰措施,確保各項保障措施落到實處。
﹙二﹚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使利民政策深入人心。
要積極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各鎮要深入落實干部包組聯戶工作機制,結合三問三解、作風轉變年活動,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宣講政策,及時解答問題,使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h廣播、電視、網站要適時增加宣傳農村養老保險工作的節目,相關部門要組織編排文藝節目到城鄉演出。各鎮要利用集鎮逢集、養老金集中發放時間,向群眾現場講解政策,宣傳典型事例,講解辦理程序。在鎮村公路要道口刷寫永久性宣傳標語,要編印通俗易懂的宣傳單向群眾發放,消除農民參保疑慮,使群眾放心投保。
﹙三﹚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使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一要加強檔案管理。各鎮和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檔案管理工作,牢固樹立無檔則亂的思想,按照統一領導、逐級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把檔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工作,納入主管部門和各鎮年度目標考核。要加快檔案管理電子化建設進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參保人員檔案始終保持安全、完整、真實、有效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