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庭困難學生幫扶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困難學生;就業;幫扶;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060-02
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高等教育已經全面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相繼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學生就業已從計劃經濟體制和半市場體系的就業模式,向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市場化模式轉變,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形勢下的就業現象、問題和措施,特別是針心理、生理、經濟、家族及能力方面有困難的學生的就業幫扶措施,進而健全人格魄力,群策群力,幫助他們實現完好就業,促進和諧校園的創建,構建和諧社會。
一、落實責任,強化管理
學校領導應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把困難學生的就業工作當作大事來抓,長期來抓,時刻關注就業。其次,應成立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學校的主要領導、老師及學生共同參與,明確責任,細化管理,有的放矢。最后,把就業幫扶工作納入主要領導、老師的績效考核,以評促改,以評促教,全面發展。
二、建立制度,細化管理
1.建立檔案制度。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困難學生”的個人檔案和信息卡,并做好記載工作,實行動態管理。
2.建立責任制度。學校與老師簽訂責任書,鼓勵有條件的教師成為“困難學生”的“家長”,通過經常與他們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生活情況,對他們給予必要的幫助和引導。
3.建立交心制度。通過學校心理咨詢室,定期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召開“留守學生”會議,幫助他們理解父母外出務工的艱辛,感受老師、同學對他們的關心,增強師生間的親切感和信任感。
4.建立突發事件應急機制。要建立困難學生—學校—家長(監護人)—聯系人之間完備的聯系方式和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對重點困難學生實行了“一帶一”幫扶。
5.建立心理檔案。我校每年都為新入學的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全校目前已建立了校、院、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檔案信息網絡??茖W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軟件技術,科學地分析與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分門別類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檔案梳理,為科學實施心理呵護與心理援助提供依據。
6.建立資助制度。按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確保資助資金用于最急需的困難學生。第一,貧困生每年核定一次。申請資助的學生一般于學年開學初,由本人向學校提出申請,填寫《申請表》,并向學校提交由所在村委會、鄉鎮、縣區民政部門出具的家庭經濟狀況證明。第二,學校評審小組對申請資助學生有關情況進行認真審核,按學生家庭經濟貧困程度排序,提出貧困生資助名單和資助形式,在學校和所在村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無異后,學校將資助名單,公示情況上報上級資助小組審核確定。第三,學校通知受助學生填寫《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審批表》,并由學生及其監護人和輔導員簽字確認。第四、資助資金實行專賬管理,確保??顚S?,嚴禁擠占、挪用。
三、加強交流,情感管理
根據各學校畢業生工作流程安排,區分就業困難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有效的幫助和指導,實現一對一的幫扶和援助,通過電話、郵件、面對面交流等方式,和學生加強交流,多方尋找就業單位,提供就業機會。不得諷刺、挖苦有困難的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
四、豐富主題,科學管理
愛心育人,在倡導“民主、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對困難學生喊出了“愛心育人”的口號。如在生日到來時,為他們送上寫滿祝福與鼓勵的賀卡;在生活上遇到困難,心靈上感到困惑時,為他們解除困境,解開心結;在同學中開展“手拉手”結對幫扶活動,讓他們與其他同學相互幫助,攜手共進。德育為首,加強了對“困難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如聘請心理咨詢室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通過建立心聲信箱、開設心聲傾訴室等為“困難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由各班心理委員組成“心靈小天使”,在老師的指導下向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詢與輔導。賞識教育,注重對“困難學生”因材施教,發揮個人特長,如召開困難學生“我獨立、我成功、我成材”主題班會,營造大家庭的氛圍。開展培訓,利用課內、課外二個陣地,不斷加強對“困難學生”的就業知識培訓,結合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課,關注“困難學生”。
五、拓展平臺,延伸管理
通過QQ、短信、電話、面談、微博等方式,從關心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免因方式不當引起學生反感),詳細了解困難學生的學業情況、就業意向、實習情況、家庭情況等,并對導致其就業困難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找準問題,盡一切能力幫助其解決就業難題;采取多種助困形式,建立起了由國家資助、社會愛心捐助、學生貸款、勤工助學、困難補助、學費減免等資助生活困難學生的機制與體制;積極尋求多種途徑,加強同社會各界的聯系,尋求社會對生活困難學生的資助;針對心理問題學生,就業聯絡員以思想教育與心理輔導為主,必要時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共同做好由于心理問題就業困難學生的幫扶工作,要多鼓勵學生以積極心態面對就業,大膽嘗試,勇敢選擇,主動出擊,盡快找到工作單位,實現就業;針對存在生理缺陷的畢業生,要實現一對一的援助和幫扶,提高自信,勇敢就業;通過各種途徑和社會資源,協助他們找到合適崗位,盡快幫助他們從學校走向社會。
六、積極總結,完善管理
積極總結工作經驗,不斷完善幫扶工作體系。定期召開困難學生轉化研討交流會,及時掌握全校幫扶教育對象的動態,研究教育手段和方法,做細幫扶工作,實行跟蹤調查反饋,建立困難學生轉化情況記載表,及時鼓勵與引導學生,提高他們適應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調整幫扶計劃,不斷總結幫扶經驗,同時,將好的經驗及時交流推廣。
學生工作無小事。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時刻把困難學生的冷暖疾苦掛在心上,采取人本管理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的工作方法,為他們做實事、做好事,在經濟上扶持、在生活上照顧、在學習上幫助、在心理上疏導,全方位關愛困難學生,讓受助學生感受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建立師生之間的感情,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幫助生活困難學生度過生活難關,幫助心理困惑學生消除心理陰影,幫助學習困難學生解決學習難題,使他們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插上理想的翅膀,立志成才,接受祖國與人民的挑選。
參考文獻:
[1]龍銀成,等.高職院校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成因初探[J].出國與就業,2009,(5).
[2]孫世平,等.大學就業困難學生幫扶體系研究[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0,(1).
[3]龍銀成,等.“創先爭優”活動背景下對畢業生黨員人格魅力塑造的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9).
[4]馬濤.學生工作無小事[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3).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幫扶
就業作為衡量高校人才培養的標準之一,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近年來就業形勢的不斷嚴峻,2013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2014年又被稱為"史上更難就業年",高校在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整合資源,促進就業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就業中的弱勢大學生,即就業困難學生群體。
一、就業困難學生界定
根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關于做好2012 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12]19 號)文件,"要根據女性高校畢業生、殘疾人高校畢業生、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以及大城市高校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的特點,會同有關部門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落實相關就業扶持政策。"可見,高校就業困難學生主要是指因經濟狀況、學業、身體殘疾、性別、民族、專業限制等方面的原因,而長期未能就業的學生群體。
二、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特點分析
1、就業競爭力相對較弱
就業困難群體往往存在就業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在專業知識、就業技巧、實踐操作等方面有明顯的不足。還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制約,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成長資源相對較少,在外語學習、電腦技術等各方面起步較晚,綜合素質提升壓力大,在求職就業時受到經濟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就業競爭力弱。學習成績是招聘單位考察大學生求職者的一個重要方面,學業困難學生往往會因此而錯失很多就業機會。而身體殘疾、人際交往能力較弱的學生,也會被很多單位拒之門外。也有單位因考慮到出差、值夜班和工作量等問題,而不雇傭女性應聘者。還有一些單位對學生的"出身"及第一學歷要求較高,如招聘只面向"985"、"211"高校,有專科學習經歷的不予錄用,又或對籍貫、戶口有要求等。這些都在無形中加重了競爭力相對較弱的就業困難大學生的求職壓力。
2、就業觀念存在偏差
多數就業困難學生在求職中并沒有樹立科學客觀的就業觀。主要表現為不能客觀認知自我,科學分析自身就業能力,做到個人能力與崗位的匹配。他們往往走入兩個極端,一部分人因為家庭經濟困難、人際交往、學業成績不理想等問題而一味否定自己,害怕競爭,對就業預期很低,在求職中不敢迎難而上,缺乏主動性;另一部分學生不能正視自身的問題和劣勢,沒有做好科學的職業規劃和擇業定位,急切的想要改變現狀,而一味追求競爭激烈的熱門崗位,導致求職就業屢屢失敗。
3、就業心理存在問題
就業困難的學生往往還面臨著經濟、學業、人際交往、身體因素等其它各方面的壓力。而其根源問題不得以解決則會影響學生其他方面的表現,甚至導致心理問題。常常表現為壓力過大,不愿直面困難,更加封閉自卑,缺乏自信心和動力,進而直接影響其求職就業。
三、對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幫扶措施
1、高校應建立健全就業指導全程化,對就業困難學生實現精細化幫扶
高校應當建立健全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的全程化教育,從大學生入學就開始對其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客觀的認識自我,科學的做好職業定位,才能有計劃、有步驟的逐步實現就業。在全程化的指導、教育中,也號召就業指導教師、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全員參與學生就業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就業困難學生實行早發現早幫扶。由于每個學生的問題各有不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精細化的指導,尤其是對特殊就業困難學生要進行一對一幫扶。可以發動全體教職員工針對相對集中的問題,成立不同的工作坊,如由心理老師建立解壓工作坊;專業教師和輔導員共同建立學業幫扶工作坊;就業指導教師建立就業技能提高坊等等,對共性問題統一輔導幫扶,再針對個性問題一對一指導。建立就業困難學生成長檔案,定期回訪跟蹤指導,幫助學生做好職業測評和職業定位,確保幫扶效果。
2、加強對就業困難學生的心理疏導
建立就業指導與心理輔導的互動機制,對就業困難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一方面,幫助學生調整心態,樹立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鼓勵其明確目標,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求職就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就業困難學生客觀的認知自我,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有針對性的改進不足,不斷完善自我,提高心理調適能力,科學的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既不過分自卑,自怨自艾,也不盲目樂觀,眼高手底。
3、做好就業困難學生的就業技能培訓
就業困難學生由于經濟、學業、心理、身體等方面的原因,存在著人際交往能力差,就業技能欠缺的問題。高校應當加強對就業困難學生的技能培訓,包括信息搜集、簡歷制作、面試禮儀、面試技巧等方面的內容。除了基本知識的灌輸,更要做到實踐強化。加大培訓的實踐練習比重,由學生模擬練習,就業指導教師點評;也要充分利用高校合作企業資源,開展模擬面試、模擬招聘等活動,由用人單位實戰指導;同時也鼓勵學生多參加各類校園招聘會,鍛煉自己的求職就業技能。
4、幫助就業困難學生拓展就業途徑
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為就業困難學生推薦實習、就業崗位,并予以政策上及經濟上的幫扶。號召全體教職員工積極提供就業信息,開拓就業崗位;積極開拓與合作企業之間的實習、就業機會;通過校友資源不斷拓展就業市場等。優先為就業困難學生推薦就業機會。同時幫助就業困難學生講解國家、當地的就業幫扶政策和各項法律法規,如國家關于殘疾人就業、低保家庭就業等的相關政策,幫助學生充分利用幫扶政策實現就業。同時鼓勵學生將目光轉移到基層崗位,響應國家號召參加公益性崗位,投身"三支一扶"、"到村任職"、"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一方面通過基層的鍛煉機會,不斷學習,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也將自己所學奉獻給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幫助更多更需要幫助的人,在就業中實現個人價值。也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鼓勵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實現就業。高校應做好創業政策宣講,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基地,幫助學生申辦《自主創業證》,扶植創業孵化項目等。
就業工作不僅是高校工作的重心,也是關乎社會穩定,國家發展的民生之本。高校在狠抓就業工作的同時,更要加強對就業困難大學生的幫扶,在不斷總結探索的基礎上,建立一套科學、規范、完善,適合自身發展的就業困難學生幫扶體系。
參考文獻:
[1]李群如.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幫扶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2011,(8).
[2]燕昭樂,楊德祥.試論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的指導與服務[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
“就業困難群體”最初特指下崗職工或文化程度低的再就業高齡人員。進入21世紀,我國隨著高校擴招、畢業生的總量劇增,而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總量沒有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的就業競爭日趨激烈,一部分就業競爭力較弱的大學畢業生“無業可就”,“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隨之形成。
就業困難學生是指由于家庭政治、經濟背景,個人的主觀因素、生活經歷、社會關系、心理品質的完善程度、身體條件、所學專業及其人們對其評價和尊重的程度不同等,在某些方面或各方面較差,在就業過程中處于不利地位而不能被社會用人單位接納認可、就業出現困難的大學生。
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多種因素的影響造成了就業形勢的復雜嚴峻。從宏觀上講,社會總體就業形勢依然比較嚴峻,新增崗位有限,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下崗失業工人再就業、新生代農民工轉移“三峰疊加”相互交織的局面還沒有得到緩解。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正在凸顯,高校畢業生已成為城市新增勞動力的最大群體。
2 就業困難學生的分類及原因分析
2. 1 因就業期望過高而形成的就業困難群體
畢業生擇業觀存在一定偏差,所謂就業難,更多的是選擇待在大城市的機關、國營的企業、事業單位、外企等。而在大城市之外,以及許多發展迅速的民營經濟領域和廣大的內部地區,人才匱乏的現象仍很明顯。部分畢業生對薪資待遇期望過高,并不能與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相匹配,盲目的比較心理導致就業期望過高,為順利就業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2. 2 因學習能力差而形成的就業困難群體
人的學習能力是有高低之分的。同樣,大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時,學習成績也有好與差的區別,而專業學習成績的好與差是用人單位選拔畢業生的主要依據之一。有調查表明,用人單位在考察、選拔畢業生的因素中,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占50%,即學習成績優秀、動手能力強的畢業生備受用人單位的青睞。相反學習成績差,甚至拿不到學位的畢業生擇業機會非常有限,自然就淪為就業困難群體,從調查和訪談看出,大部分學習問題生是由于迷戀網絡導致荒廢學業,拿不到畢業證造成的就業困難。
2. 3 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形成的就業困難群體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尤其是來自農村和經濟落后地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英語、計算機的應用能力薄弱,也沒有條件進行各類興趣特長的培養。由于缺乏必要的實踐鍛煉,他們在語言表達、組織協調、創新思維等方面都要遜色于其他同學,在求職過程中容易給用人單位高分低能、綜合素質較差的印象,就業競爭力大打折扣。此外,由于社會就業成本逐漸增高,家庭社會資源相對匱乏等也給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就業造成困難。
2. 4 因身心有缺陷而造成的就業困難群體
在畢業生當中有一小部分身體殘疾、體弱多病或長相不佳的學生,他們在就業時往往缺乏自信,擔心受到用人單位的歧視和排擠,擔心自身競爭不強。還有部分畢業生由于缺乏經驗和準備不足,在嚴峻的就業壓力、殘酷的現實社會環境、種種就業不正之風面前,他們往往承受不起。在經受挫折后,他們很容易對前途和命運產生悲觀情緒。事實上,許多用人單位不愿意錄用這些畢業生的主要原因是,認為他們在工作中多有不便,擔心他們影響單位形象或會給單位未來增加不可預期麻煩,這部分畢業生求職困難重重。
2. 5 因性別差異而形成的就業困難群體
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只招男性”也成為不少用人單位錄用畢業生的條件之一。多數用人單位認為女性在結婚生子后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上,不利于專心工作和事業的開拓,因而拒絕接收女大學生。另外,許多用人單位不能正視男女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差異,過分看重女大學生的缺點而忽視其優點,認為女大學生在智力和能力方面不如男生,從而盡量避免錄用女生。“性別歧視”使得男女大學生在就業競爭中,出現了嚴重的不公平競爭現象,導致女大學生就業相對困難。
2. 6 因專業設置不合理等因素而形成的就業困難群體
專業設置、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錯位。很多高校的專業設置與調整、人才培養模式不是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而是僅立足于學校的師資條件,這樣容易造成畢業生很難找到學以致用的崗位、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專業人才的局面。
3 就業困難學生幫扶機制探析
3. 1 就業能力提升培訓
針對普遍存在的就業困難現象,各省及各高校都采取了積極有效的幫扶措施,以吉林省為例,實施了《提高高校“雙困學生”就業能力三年行動計劃》,由省財政出資,對就業困難學生進行免費的就業能力提升培訓。培訓主要包括拓展訓練、職業認知、簡歷制作、自我優勢、模擬面試五個教學模塊。
拓展訓練是典型的先行后知的體驗式教學,拓展訓練讓學生發掘到自身的潛能,激發挑戰自我的意識;職業認知是通過頭腦風暴法讓學生聯想職業的分類,引導學生認知企業勝任力模型,通過崗位說明書讓學生知道應具備的能力與知識結構;自我優勢幫助學生認清理想我與現實我,通過正式評估與非正式評估了解自己適合干什么、能夠干什么、可以干什么、真正想干什么,找到真正的自我;簡歷與模擬面試則側重于求職方法與技巧的演練。簡歷與模擬面試教會的是求職的方法與技巧。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學生被要求思考及運用自己的體驗作為分享。這種培訓既激發和調動了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啟發與激勵著他們思考,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學習氣氛非常熱烈。
3. 2 “四位一體”幫扶機制
雖然就業能力提升培訓效果顯著,但是由于資金和場地有限,受訓學生比例依舊較低,無法普及到所有的就業困難學生。針對此種情況,根據多年的就業工作實踐,我們認為高校可以努力構建“輔導員+就業指導中心+學生資助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四位一體”的就業困難學生幫扶體系,即“輔導員做好思想引導,就業指導中心做好就業技能提升,學生資助中心給予求職補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好心理疏導”的幫扶機制。
首先,學校要對就業困難學生進行認定,通過畢業生申請,學院評定,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審核,確定就業困難學生名單。符合條件的學生填寫《××××屆本科就業困難和零就業家庭畢業生就業幫扶報名表》,按照各學院上一年度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排名分配名額,確定應屆畢業生就業扶助計劃名額;其次,召開座談會、對其就業意愿進行調研及指導;再次,在“雙選會”期間進行專項推薦,開展“簡歷門診”對學生簡歷予以指導;最后,給予每人1500元的求職補助。
3. 2. 1 輔導員做好思想引導
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也是學生最為信賴的老師。輔導員首先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科學地做好自我定位,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其次,引導畢業生保持良好的心態,正確面對求職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鼓勵畢業生自立自強,不畏失敗,勇于競爭;最后,鼓勵學生廣泛收集就業信息,積極參與各類招聘會,保持一顆積極進取的求職心。
輔導員以座談會或者一對一談話的形式,對就業困難學生的就業意愿進行調研及分類指導,同時可以向與學院、專業常年有聯系的各類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就業困難學生。
3. 2. 2 就業指導中心做好就業技能提升
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是就業工作的指導和服務性部門,可以根據就業困難學生認定結果,分學科、分專業,組織就業指導課程教師開辦就業能力提升班,重點從了解職業世界、優勢發掘―明晰自身特點、簡歷制作―掌握求職利器和模擬面試―感受應聘場景四個方面進行培訓,全面提升培訓學生的各方面綜合素質、自信心及求職的競爭力。
3. 2. 3 資助中心給予求職補貼
學校資助中心根據就業困難學生認定結果,建立就業困難學生臺賬,根據不同情況給予就業困難學生簡歷制作、求職路費補助等不同形式的求職補貼,以幫助就業困難學生積極參與就業。
2、各學校結合實際制定留守困境特殊兒童關愛幫扶工作計劃,開展“五個一”活動,即:“談一次心”、“輔導一次作業”、“開展一次家訪”、“打一次親情電話”、每月“召開一次座談會”活動,讓留守困境特殊兒童充分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3、認真落實“貧困學生助學金發放”、“寄宿學生生活補助”等政策,支持留守困境特殊兒童和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
4、建立和完善留守困境特殊兒童工作臺賬。
【關鍵詞】學習困難學生 成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10)06-0154-02
一、問題的提出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會出現一部分在學習、生活、紀律等方面產生一定困難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學習困難學生。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情感,但隨著學生年級的變化,對知識的要求、能力不斷提高,在班級中出現了一部分對學習數學態度消極、興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學習困難學生”。想向教育科研要質量,就要有效的解決這些“學習困難學生”在學習上的困難,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要對這些“學習困難學生”的特點、成因、轉化策略進行研究。
二、學習困難學生的成因
1.家庭方面原因
在農村,由于受思想意識、知識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家長教育方法較落后。有些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過于粗暴,未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很難得到應有的關懷、理解與信任,表現出抑郁怯懦或蠻橫粗暴。而有些家長又過于溺愛孩子,在這種環境中,孩子往往任性自私、感情脆弱、經不起打擊。最可怕的是,還有極少數家長,對孩子關心不夠,甚至態度冷漠,極少過問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致使孩子對學習失去了動力和興趣,消沉自卑,甚至自暴自棄,極易成為問題學生。
2.學校教育的失誤
由于“應試教育”根深蒂固,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加之教師隊伍素質的局限性,對學習困難學生的管理和轉化過于淡化和簡單化,致使部分學生得不到他們所渴求的理解、自尊、快樂、溫暖和自信,變得或郁郁寡歡、百無聊賴,或我行我素、蠻橫無理,甚至產生敵對情緒,學習更是無從談起,成為人們眼中的“學習困難學生”。
3.社會環境方面的原因
學生易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一是社會不良風氣的滲透與影響,如大哥意識、迷戀網吧等;二是當前經濟意識日趨濃厚,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經商、打工,出現留守母親、空巢家庭,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4.學生性格的差異
由于遺傳等先天因素的影響,兒童與生俱來的性格就有所不同,有的表現為軟弱、內向、好靜;有的表現為好勝、外向、好動。前者往往會趨向紀律較好而學習被動、進取心差、沉默寡言、自卑孤僻、羞怯冷漠、厭學,導致成績不理想,久而久之,成為學習困難學生;后者往往會趨向于學習浮躁、紀律性差,行為粗暴,與老師、同學不合,經常受批評而易產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成為問題學生。
三、學習困難學生的轉化原則
對于學校教育來說,起主導作用的還是任課教師。對學習困難學生的防止出現和轉化,應是每一位教師所必須面對和必修的課題,為了更好的搞好此項工作,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發展性原則
以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先生,給學生以無限的期望,給自己以莫大的鞭策,凡事向前看,處理問題不武斷。
2.可接受性原則
學生是發展的個體,具有主觀能動性、可接受性、可塑造性,接受性極強,他們的思想尚不完全正確,更多的需要外界的指導、幫扶與關愛。
3.科學、民主、平等的原則
講究科學的方法,采用民主的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放棄師道尊嚴,蹲下身來與孩子談話,走進學生的內心,觸動其靈魂。
4.因材施教的原則
不同的學生情況不同,需要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同,這需要施教者有較強的洞察力,如醫生看病一般,找準癥結所在,因材施教。
5.情感性原則
轉化學習困難學生,要以情感人,要以理服人,要以行導人,要以知識育知識;在這諸多因素中,情感是基礎,要貫穿始終。情感是對學生的愛,情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幫扶,有情感的教育學習困難學生也才會在內心真正接受。
四、學習困難學生的轉化對策
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在全面調查了解、充分辨別分析、認真摸準情況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學習困難學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正面鼓勵,側面教育。
老師哪怕發現學習困難學生身上一點閃光之處,都要予以表揚,做到表揚多于批評,以正面鼓勵為主、側面教育為輔。
3.突出主體,開發潛能。
每一個學生都是發展的主體,要讓學生自我提高,主動發展,把潛能挖掘出來。
4.利用活動,樹立信心。
學習困難學生并非一無是處,他們也有所長,關鍵要發現并加以利用。
5.主動輔導,人格感化。
學習困難學生是在學習上出現了困難,在自覺遵守紀律上出現了問題,他們在困難之際,最需要老師的教誨,同時學生的向師性也決定了教師的人格感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6.建立檔案,促其成才。
建立學習困難學生跟蹤輔導檔案,制定計劃,全程、系列幫扶學習困難學生,能更好地使學習困難學生早日脫困,并促其成才。
7.既幫學生,又幫家長。
【關鍵詞】關注;學生;弱勢群體;六困生;策略
社會的轉型,家庭因素等造成弱勢群體學生的出現,他們能否健康成長,對于我們構建和諧校園非常重要。我院屬民辦院校,收費高、活動多、要求嚴和封閉管理,當前我院學生弱勢群體主要分為經濟困難、學習困難、心理困惑、生理缺陷、就業困難和行為過錯六種弱勢類型,我們稱為“六困生”。
一、弱勢群體學生的類型特點及形成原因
(一)造成經濟困難的原因主要有家庭原因及社會因素。它的特點首先是經濟上的困難,再由經濟上的貧困所帶來的和知識信息之間、和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和社會機構間的一系列關系的貧困,使得他們處于多方位的弱勢地位,一般都會有著較重的心理負擔和壓力。
(二)生理缺陷主要指身體有疾病或生理上有些缺陷的大學生群體。主要是有先天、后天因素(如意外傷害、生病治療不及時造成的殘疾等)造成,它的特點是正常身體狀態的偏離,生理上的弱勢使他們在社會交往及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由此產生極強的自卑心理,整日沉默寡言、悶悶不樂,往往發展成心理弱勢群體。
(三)心理困惑主要是指心理不健康和心理承受力低的群體。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眾多,導致部分學生價值觀的扭曲和心理上的畸形。而家庭因素是主要,忽略對孩子管教和引導,使孩子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特別是獨生子女的獨立性、叛逆性較強,缺乏人際溝通的能力,矛盾突出,唯我獨尊,不被他人、集體和社會所接納。像我院的學生大多是在優越的環境中長大,這些特點基本存在其身。所以社會個體要不斷地調整自身及環境,讓自己感到滿意,使自己在社會交往和工作學習中充滿信心。
(四)造成學習困難的群體其原因主要在于有些學生失去了遠大的理想,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生長條件優越,受溺愛,從小未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長忙于事業,對孩子疏于管教,不能給孩子正確的指導,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進而失去了學習興趣,而學生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難以招架,自律性不強,導致厭學。
(五)行為過錯是指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造成行為過錯原因有家長疏于管教,還與學生的享樂思想有關,與學校的管理息息相關,而學生不能理性處理各種事物的矛盾。它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行為上。如打架斗毆、遲到早退、晚歸未歸等。
(六)而對于就業困難,主要是在于我院學生在專業技能上掌握的不夠,知識不扎實,獨立自主和隨機應變能力不強,學生不夠自信,造成學生在面試過程中失敗。
二、大學生弱勢群體的負面影響
大學生弱勢群體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它給社會帶來以下幾點影響:
(一)綜合素質的提高:學校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和技術創新,甚至是開設第二課堂,是為了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培養跨世紀的綜合型人才,而弱勢群體因為生理、心理和經濟等原因,不能參加這些活動,甚至覺得自己是“多余”,從而產生心理負擔,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往,而轉化為心理障礙,從而影響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社會穩定與健康發展:大學生弱勢群體是校園里特殊的社會群體,如果不做好弱勢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能加深社會矛盾,影響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三)高校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此類學生,無心學習,甚至厭學,成績直線下降,影響我院教育質量的提高,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不利于學校管理,而且他們消極行為嚴重影響那些正常發展的學生。不利于學校的管理和發展,更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解決大學生弱勢群體問題的策略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個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導作用的方法之一。教育中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尊嚴和人格,以真摯情感關心、尊重、愛護學生,堅持以學生為本,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向上的心態,使之成為激勵學生的內驅力量。
(一)心理困惑學生幫扶。弱勢群體的形成從心理學角度就是障礙心理作用的結果。正確的輔導有助于他們勇敢地面對人生的挫折,積極樂觀應對人生的各種機遇和挑戰,激發學生創造精神和進取精神,學會用積極表達需求,緩解心理壓力促進其內心和諧。
(二)學業困難學生幫扶。進行專業教育,重視對學習的引導,深入了解學生基礎,掌握學生存在的主要學習問題;讓成績優異的同學搭配成績不如意的同學,請他們介紹學習經驗、方法、學習時間的安排等;帶動學習積極性,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經濟困難學生幫扶。認真做好“貸、助、獎、勤、捐、減”資助工作,不斷加大幫困助學力度,切實發揮各種資助政策的導向和教育作用;發動老師借助自己的社會關系和力量為困難學生提供幫助,并鼓勵學生要有信心,志存高遠。
(四)行為過錯學生幫扶。先由輔導員與之談話,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幫助學生制定整改計劃。堅持重在挽救、重在教育的原則,加強法制、安全和校紀校規教育。
(五)就業困難學生幫扶。幫助大學生弱勢群體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調整就業期望值,使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先就業再擇業,鼓勵他們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就業,真正做到服務社會與體現自身價值相統一。全面開發各種社會資源,營造社會、學校、家庭攜手就業的工作環境,不斷優化專業結構,適應市場需求,建立以專業為主線的行業就業基地。
(六)對身體有缺陷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很有必要,大力宣傳勵志典型和自強之星的感人事跡,鼓勵他們自立自強,認真落實學校和國家的助殘、扶殘相關政策,側重對有缺陷學生就業和生活幫扶。
總之,研究弱勢群體學生的一般性特征,對于構建和諧校園,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人才,化解社會矛盾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怡也”為你整理了這篇2020年街道扶貧協作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一、高度重視,確保資金撥款到位
按照區發改局關于扶貧協作工作部署,根據高莊鎮給我辦致函訴求,上半年解放路街道向沂水縣高莊鎮撥付扶持資金100萬元,用于高莊鎮王家莊子村病房樓項目建設,目前病房樓項目正在裝修中,今年年底有望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將極大改善當地居民的就醫條件和就醫環境。同時,解放路街道將密切關注項目進展狀況,保證扶貧資金使用到位。
二、密切聯系,開展互訪交流
今年解放路辦事處與沂水縣高莊鎮互訪交流兩次,其中7月份高莊鎮領導到解放路街道辦事處開展互訪交流,8月份解放路辦事處領導帶隊赴沂水縣高莊鎮,。通過與鎮黨委、鎮政府的主要負責同志進行了交流座談面對面了解幫扶意愿,并在扎實摸清沂水縣高莊鎮貧困人口就業情況的基礎上,積極引導轄區企業履行社會職責貢獻力量,為高莊鎮貧困人口提供就業崗位。
三、提供幫扶,關愛困難學生
在撥付100萬資金用于項目建設的基礎上,解放路辦事處不忘關注高莊鎮困難學生。今年8月份,辦事處聯合轄區愛心企業山東大智教育集團有限公司捐贈網絡教育課程卡1000張,價值28萬元,極大緩解了疫情延遲開學帶來的教學困難,為貧困學生獻出一片愛心。
四、扶貧協作中存在的問題
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力度略顯不足。解放路轄區內企業多以金融保險、文化傳媒、專業技術服務等為主,批發零售、勞務服務等類型企業偏少。因此造成投入到精準扶貧中的批發零售、勞務和教育類型企業偏少,扶貧幫扶的主體略顯單薄,解放路轄區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巨大潛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幫扶方式還需更加多樣化。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參與精準扶貧企業經營范圍受限,轄區參與企業的主要貢獻也僅限于特色農副產品銷售、教育培訓等方面,扶貧項目略顯單一。不能夠全面針對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對癥下藥,從根本上解決脫貧問題。
五、下一步扶貧工作重點
關鍵詞:高校;貧困學生;資助育人;機制
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為保障教育公平,改進教育機制合理,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國家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問題出臺了相應資助政策及采取了多種措施,目前形成了“獎,貸,助,補,減”為主要內容的貧困生的資助體系。在對貧困生的資助中,目前的重心還是放在對他們的經濟補助上,但是其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教育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因此高校要提高學生資助育人的針對性,健全實施機制,資助是手段,育人是目標,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原則。
一、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現狀分析
1、資助工作在實施過程中缺乏合理機制
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在落實過程中缺乏系統性,要把資助和育人結合起來,受資助的學生在國家助學金等無償資助中出現依賴心理,滋生了“等,靠,要”的消極思想[1]。在經濟困難學生資格認定的環節中,出現了部分學生缺乏誠信,填寫家庭收入時虛報數據或貧困證明造假。有的同學出于自卑心理隱瞞家庭的實際情況,拒絕接受資助。有的畢業生離校后沒有約束力,在生源地貸款上也存在還款不及時不到位,缺乏誠信。
2、資助政策傾向性的偏差造成矛盾
有的高校將獎學金和助學金的概念混淆,在評比中代入主觀情感將天平傾向于經濟困難學生,這讓學業優秀的普通學生產生不平衡的心理。在資助名額和資助力度的分配中,成績一般的特困生與成績優秀的一般困難學生之間會產生矛盾,前者在政策中有可重復的高額資助獲取,后者相對機會稀少。因此,資助政策的傾向性造成一種新的不公平,導致不利的一方產生抵觸情緒,甚至會產生虛假申報貧困的現象出現,影響美麗校園的建設。
3、資助工作程序中的操作不當影響資助實施
目前高校資助工作評定的一般模式是學生報,班主任或輔導員定。有的班主任責任心不強,在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中不愿做深入的系統調查,不能全面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是將工作形式化處理;有的班主任采取平均主義,不根據學生的家庭困難程度定名額和金額;有的班主任在班級公開投票選出貧困生,這既是違背原則,也是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給予他們精神層面的人格尊重和人文關懷。高校要完善科學的資助程序,將有限的資助資金幫助確實經濟困難的學生,使之成為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
二、多種有效途徑實施,建立健全資助育人機制
1、各層領導老師統籌協調,資助實施審核機制健全
首先高校要嚴格執行《教育部、財政部關于認真做好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對家庭經困難學生進行評議和認定,對貧困生助學等進行認真的評選,幫助品學兼優的貧困生得到資助,順利完成學業[2]。其次在對貧困生資評過程中,針對經濟困難學生地域和原因多樣化的特點,高校需要成立了由專人負責的資助中心,二級學院成立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和資助管理辦公室,定期召開資助工作的相關會議,專題研究資助工作的評定,進一步明確了資助目標。
2、制定相關措施,確保資助工作的公平公正
在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中,高校要緊密結合了國家出臺的政策方針和關于貧困生資評的相關條款,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幫助貧困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難題,使他們能夠順利的完成學業,真正的做到一切的工作為同學服務。
(1)改進高校教師的工作理念,不注重表面,不。
首先要及時和認真落實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方面的工作,對于分配經濟困難學生的名額和資金,不能實行所謂的平均主義,而是秉承把資金發放到最需要的同學手中,把名額給最需要的人的原則,給予那些家庭確實有困難的同學所在班級多指標多名額的安排。另外,資助的對象不光觸及本省的同學,對外省有困難的同學更多關心和照顧,使離家千里之外的他們得到一份溫情。同時也使這些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同學不但得到經濟上的支持,還能感受到國家政府和學校對他們的關心,讓這些同學能在一個較為穩定、和諧的大學校園中成長,以此為契機達到育人的目的。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時刻秉持著不注重表面,不會,把資助確實落實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
(2)嚴把資助審核與申報的程序;
高校需在“三公”(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上有計劃、有效率的開展資助工作。在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中,班主任和輔導員深入班級學生中了解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資助對象,經過班級的評議、評審小組審核、全校公示、上報省教育廳審批等程序最后才評定出少量優秀、出色的貧困生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通過樹立典型對獲獎者進行表彰,讓獲獎者代表發言激勵更多貧困學子積極進取,通過努力獲取獎學金解決學費問題,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社會實踐能力,為以后的就業擇業創造條件。
(3)采取多種途徑,確保資助的效用
①結對幫扶。依據調查發現,在經濟困難學生中有的學生來自單親家庭,有的學生父母離異。由于單親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可能造成學生缺乏安全感,外在表現或是沉默或是學習成績較差,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對于這樣的學生僅僅給予物質幫助是不夠的,還必須給予其精神支持和心理上的關愛。采取老師和學生一對一幫扶的方法,讓老師在大學期間關心和幫助他們,讓其健全人格,發奮圖強,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
②提供勤工助學崗位。高校提供勤工助學崗位,既解決了學生的每月生活費用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艱辛,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又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培養他們自強自立的意識和吃苦耐勞的品質[3]。通過工作讓學生更好融入集體活動,與老師同學多溝通,改進內向自卑的性格,增強其自信心。
③對能力較強的貧困生委以重用。為了進一步增強其經濟困難同學的自信心,激發幫助廣大同學的熱情,學??梢愿鶕W生具體情況,積極鼓勵貧困生擔任學生干部,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他們以此為平臺鍛煉自己的組織協調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樹立自強不息,勇于拼搏的信念。
④宣揚資助感恩精神,推動資助工作的可持續開展。為了豐富經濟困難學生的精神生活,激發他們的潛能和健全他們的心理人格,高校要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尤其要多舉辦感恩教育活動,如“回收舊廢物品獻愛心”,“優秀畢業生經驗交流會”,“優秀貧困生的勵志事跡征文活動”,“幫援扶困交流會”,“貧困生心理脫貧講座”。通過這些活動增強貧困生的主體意識和感恩意識,調動其積極主動性,引導他們結合學校的資助政策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進行生涯規劃,自我規劃,促進他們成人成才。
高校應把資助育人的理念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建立公平,自由的美麗校園,讓學生尤其是經濟困難學生融入到充滿關心和幫助的環境中去學習和生活,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獲得他人的尊重,用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去面對未來。鼓勵經濟困難學生認真學習,帶動班級的學習風氣,利于校園文化的建設;學校支持經濟困難學生的節約勤儉的美德,端正同學的消費理念,也是利益與校園文化的建設;積極鼓勵經濟困難學生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社會公益活動,讓他們樹立自信心和增加社會責任感,懂得感恩和回報社會,為以后更好的融入社會打下基礎。(作者單位:鹽城師范學院數學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黃少玲.高校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德育考量[J].思想教育研究,2009(8):77-80.
縣地處偏遠山區,自然條件差,被國家扶貧開發辦公室評為國家級貧困縣。相對其他地區來說,扶貧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程。多年來,供電公司一直把履行社會職責、開展社會服務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之一,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公益性活動,致力于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恪盡企業職責,千方百計的為百姓辦好事、辦實事,解決貧困區域群眾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近幾年來主要的公益活動有以下幾項:
(一)捐資助教活動
(二)幫扶村電力設施建設項目
根據省市《關于做好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幫扶村電力設施建設的工作方案》及縣委基層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我公司大力開展幫扶村電力設施建設項目工程。自開展新農村電氣化村建設以來,我公司已建設c類新農村電氣化村60個,建設c類新農村電氣化鄉(鎮)4個,總投資共計2200余萬元。完成了兩個c類新農村電氣化鄉建設任務和8個c類新農村電氣化村的建設任務。今年確定了我縣30個村為幫扶對象,計劃投資943.4萬元。現已有6個村領料開工,投資共計100余萬元。
通過實施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工程,既為地方經濟發展和政府的惠民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使廣大農民群眾切實得到了實惠,在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農村環境的同時,可靠的供電極大支持了村民致富熱情,促進了養殖業、農副業較快發展,增加了百姓收入,老百姓的生活逐步改善,人們對用電企業的滿意率不斷增加,公司的利益穩步增加,達到了企業和客戶雙贏的良好局面。
(三)親民愛民活動
近年來,按照縣委關于開展親民愛民活動的通知精神,我公司成立了親民愛民活動領導小組,公司領導通過當地鄉政府、村委會,找到所幫扶的困難對象,深入到被幫扶對象家中進行走訪,如實了解其家庭生活生產學習等情況,并詳細記錄,登記造冊,建立幫扶臺帳,制定幫扶措施。縣親民愛民活動中,公司31名中層干部共幫助11名困難學生,每人拿出1000元慰問金,每位學生得到3000元的無私幫助。每逢節日公司領導都會親自帶領有關人員到幫扶對象家中看望,送去米、面、油等慰問品和資助金,為貧困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們能夠更好的生活,與幫扶對象談心,鼓勵貧困戶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鼓勵貧困學生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并針對不同幫扶對象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地共商脫貧致富的門路,幫助貧困學生搭建勤工儉學、順利完成學業計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幾年來,電力始終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和各項社會救助活動,每年都籌措資金捐資助教,扶貧幫困獻愛心。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們將立足公司實際,發揮自身優勢,一如繼往的把幫助弱勢群體、扶貧助教、服務于民、奉獻愛心、回報社會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對公司公益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將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一次性捐款、捐助活動,發展為長期性的幫扶活動進行下去,建立幫扶長效機制。
(二)每一次公益活動進行小結,每一階段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建立比較健全的工作臺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