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家禽的飼養方式范文

        家禽的飼養方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禽的飼養方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禽的飼養方式

        第1篇:家禽的飼養方式范文

        一、家禽禽流感免疫和因疫病撲殺實行政府補貼

        對本市區域內飼養的家禽因開展禽流感強制免疫而發生的疫苗經費,除中央、省財政補助外,其余部分由市、縣區財政承擔。對發生禽流感疫情或疑似病例而撲殺禽類動物造成的飼養場(戶)損失的,由各級財政按浙財農字〔2004〕6號文件的規定執行補助。

        二、積極引導家禽產業生產者進行生產自救

        各級政府要積極引導家禽生產場(戶)和家禽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正確分析市場產銷形勢,加強企業經營管理,進一步挖掘自身潛力,合理調整產品結構和生產方式,加強應對能力,為家禽產業走出低谷以后的發展打好基礎。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禽業協會和家禽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充分發揮協會和專業合作組織成員的積極性,互相幫助,互相配合,盡量減少因疫情影響造成的經濟損失。

        三、確保家禽及其產品正常流通

        在加強對上市家禽檢疫的前提下,對來自本市范圍有當地動物防疫監督部門簽發檢疫證明和其它有效證明上市交易的家禽,各地不得搞地區封鎖,以保持正常的家禽流通。各級動物防疫監督部門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及時幫助規模在1000羽以上的家禽養殖場(戶)所出欄的家禽全面實施產地檢疫。

        四、對種禽企業進行適當經濟補助

        為了保護我市現有種禽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積極性,對已獲得省、市種畜禽生產許可證和工商企業登記的種禽場,各級政府要給予適當的生產性補助。市本級的補助標準為:種禽場每只每月補助2元,享受補助時間暫定為2005年11月至**年1月共計3個月,補助資金由市和區兩級財政按11比例承擔。

        五、加大扶持力度,穩定規模養殖場發展

        各級金融部門要積極支持家禽龍頭企業、規模場(戶)穩定家禽生產,要優先安排貸款,解決當前流動資金緊缺問題。對家禽養殖、加工、銷售的市、縣區級農業龍頭企業,自2005年11月1日到**年4月30日期間新增的流動資金貸款,按貸款額度和貸款期限予以貼息,市本級貼息資金由市和區各承擔一半。各縣貼息資金由各縣財政安排。

        實行本地飼養家禽訂單收購和對家禽養殖基地實行保護價收購的家禽加工企業,在2005年11月至**年1月的3個月時間內,按加工企業收購加工家禽的數量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助(具體標準另作規定)。

        六、發揮部門優勢,優化家禽產業服務

        農業部門要充分利用“農技110”、“農民信箱”等農技服務窗口功能,向廣大家禽生產、加工企業和養殖場(戶)宣傳科學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知識和家禽產銷信息,各級動物防疫部門要進一步增強為“三農”服務的觀念,為家禽養殖場(戶)提供免疫注射、產地檢疫等技術服務,減輕家禽養殖場(戶)的負擔。

        各有關部門要減免2005年12月至**年4月期間在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家禽批發攤點交易的各種行政收費。交通部門要堅持家禽及其產品憑檢疫證明等進入“綠色通道”,減輕家禽流通費用。

        七、加快推進家禽業轉變養殖方式

        要加快推進由分散飼養、畜禽混養方式向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飼養方式轉變,實行統一防疫和管理。各級政府對重點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的防疫設施、糞污處理設施建設給予必要的支持。

        第2篇:家禽的飼養方式范文

        [關鍵詞] 家禽 疾病 預防 治療措施

        [中圖分類號] S85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11-0224-01

        一、前言

        在家禽的生產養殖中,經常會有一些常見病,包括內科病、外科病和產科病,以及一些寄生蟲病等。如果想較好的養殖家禽,就需要對家禽的疾病及時治療,提前做出預防,這就需要在不斷學習與實踐中進行經驗總結。

        二、目前家禽疾病預防工作的現狀

        目前,畜牧業的發展的趨勢日益上漲,農戶們進行家禽飼養基本都得到了巨大的財富,可是在飼養的過程中,也會有些讓養殖戶們擔心的問題,主要就是家禽的疾病問題,如果家禽得了疾病,卻沒有及時進行治療,就會很可能會發生家禽大量病死的情況,給養殖戶們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每個地區的獸醫工作站和畜禽防控部門都應該承擔起本地預防家禽疾病的責任,要及時的對家禽的疫情進行監控與治療。可是,現在大部分地區的家禽疫情監測、預防預計治療等方面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應該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三、家禽疾病預防及治療中存在的問題

        1.盲目用藥

        我國現在大部分的獸醫工作站和畜禽防控部門都還是使用過去的預防與治療體制,卻隨著科技的進步而對防治工作進行加強和改善,在畜禽防控部門的工作人員許多不具備專業的綜合素質,具有專業素質的工作人員少之又少,還有一部分獸醫僅僅是憑借著自己以往治療的習慣和經驗,并不懂得相關的基礎醫藥理論知識,像這樣僅憑經驗而沒有經過化驗的確認,會很有可能多造成誤診,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相關部門應該對患病的家禽進行解剖化驗后再確診,以免誤診。就拿家禽發熱來說,一些獸醫憑借經驗只是對家禽做降溫處理,卻沒有對發熱的原因進行診斷分析,雖然有時候家禽的發熱是加強自身的免疫力,屬于正常現象,如果這是直接對家禽進行降溫處理,反而或對其造成不良的影響。

        2.忽視給藥方式

        給藥方式需要根據家禽不同的病情來確定的,例如進行肌肉注射、口服或者靜脈注射等方式。而在家禽的治療中,如果沒有選擇適當的給藥方式,就很有可能造成家禽的中毒或者不良反應。例如,如果有些患病的家禽食欲不振,則不能選擇口服的方式,而需要選擇其他的給藥方式;有些需要把要入溶解到水中給家禽服用,如果沒有溶解充分,也會影響治療效果。

        3.對藥物的劑量控制不熟悉

        有許多獸醫在對家禽進行疾病預防和治療的過程中,并沒有了解發病的原因,對一些藥的用藥范圍以及劑量的控制也不熟悉,有一些藥需要根據家禽的體重來配制,按照每千克配制一定比例的藥,藥物可以適應的病癥范圍也都在包裝上注明,一些獸醫只是憑借著以往的經驗和習慣來進行治療與用藥,就很可能會引起不良后果。而許多獸醫如果發現相似的病癥就會使用青霉素、地米以及安乃著幾種藥物,如果沒有對癥,很可能會給養殖戶造成更大的損失。有很多地區都出現了因為藥物劑量出現了誤差,而導致家禽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情況,當注射一針時沒有效果,獸醫自認為是劑量不夠而再注射一針,就很有可能造成家禽無法承載藥物大劑量而死亡的情況。

        四、家禽的疾病預防及治療的措施

        1.需要加強免疫程序

        獸醫工作站和畜禽防控部門需要根據家禽的具體情況,例如年齡、品種、健康情況、病史、生存環境與本地流行疾病等因素來進行家禽免疫程序的綜合制定,每一步免疫程序的設計都需要經過嚴格的抗體水平檢測程序。對于疫苗的儲存方式、使用方法以及接種方式都要十分注意,需要在家禽免疫前后,對其食用的水或飼料中加入一些抗生素。雖然免疫程序的每一步驟都進行嚴格的設定,家禽也可能感染疾病。因此爭取能夠在疾病發生之前,對具體情況進行觀測,同時給其服用預防藥物,起到抑制或殺滅原微生物與增強家禽自身免疫力的作用。

        2.做好飼養加管理,以免出現應激刺激

        要加強家禽的飼養管理,保證足夠的營養物質,提高家禽的免疫力,才能避免疾病的發生,確保家禽健康的生長發育。在養知識應該避免出現對家禽的應急刺激,因為這種刺激會影響家禽的生產能力,同時會提高其感染疾病的幾率。一旦發生了停電或者是光照不是的情況,也會出現一些應激反應。同時,在對家禽進行接種、轉群或者斷喙等的前后一周,都需要在其飲用水中加入一些電解多維,這樣可以緩解一定程度的應激刺激。

        3.謹慎選擇畜舍場地

        家禽的養殖地質的選擇既要考慮到水電、交通的便利性,又要考慮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養殖戶應該避免選擇在一些污染嚴重的工程以及地勢較高的一些地方,也不要選擇附近有其他養殖場的地方,這樣就可以保證畜舍有良好的通風環境和充足的陽光照射。對畜舍的布局也需要注意,把生活區和生產區劃分開,畜舍和孵化室劃分開。

        五、小結

        總而言之,對于家禽的疾病是可以預防與控制的,還有許多控制方法,例如嚴格控制畜舍的人員出入、普及疾病確診實驗室、設置養殖場的齊全設施等都能夠對其進行有效的防控,獸醫工作站和畜禽防控部門需要學習科學的防控管理與養殖技術,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才能幫助農戶們增加收入,發展地區經濟。

        參考文獻

        [1]張慶福.加強獸醫診療管理 為畜牧業發展服務[J].民營科技.2007(07).

        [2]張雪梅;張冬梅.動物防疫與豬產品安全生產[J].山東畜牧獸醫.2009(03)

        [3]朱淑琴;胡愛民;劉珍優.加快提高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素質的思考[J].江西畜牧獸醫雜志.2009(06)

        第3篇:家禽的飼養方式范文

        一、種苗選擇不當

        在選擇種苗時,往往只追求便宜的價格,而不重視生產性能等因素對效益的影響。有些種苗經營戶為了節約成本,對種蛋不消毒,對新雛不防疫,造成某些疫病的潛伏,致使養殖戶購買便宜的苗禽后,常發生雞新城疫、雞白痢、小鵝瘟、鴨瘟等對家禽生產危害極大的傳染病。

        二、疫病防控不當

        一是不執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由于家禽飼養群體中有不同日齡家禽,會有日齡較長的帶菌或帶病毒的家禽傳染給其他易感家禽,造成反復傳染,使疾病長期在舍內存在。二是不注重環境的清潔消毒。環境消毒是預防和消滅病源的有效方法。三是預防接種方法不對。應根據疫病的流行特點、母源抗體水平以及不同疫苗間的免疫交叉來正確安排免疫。四是引種方法不對。從外地、外場引進種禽時,需要經獸醫人員檢疫,防止引入病禽或帶菌(病毒)禽。五是病禽和死禽處理不及時。病禽和死禽是重要的傳染源,有的養殖戶對患雞和死雞處理不及時,未進行掩埋或焚燒,造成了疫病的大傳播。

        三、藥物使用不當

        一是亂用藥物。禽發病后,不經有經驗的獸醫診斷,僅憑感覺和藥品廣告,自己隨意選購和使用藥物。二是藥物劑量使用不對。部分養禽戶認為劑量越大,效果越好,因而無

        轉貼于

        限制地任意加大用藥劑量,造成用藥成本增加,家禽出現耐藥性,藥物蓄積、殘留甚至中毒。三是用藥療程不對。很多養殖戶在用藥1~2次沒有明顯好轉就換藥。由于療程短,機體已受損傷組織的修復有一定的過程和時間,因此治療往往不徹底,造成疾病復發或加重。四是藥物配伍不合理。一些養殖戶總認為臨床用藥越多越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一旦發生疾病,只從單一藥物的作用考慮后隨意配合,結果造成療效下降或無效。

        第4篇:家禽的飼養方式范文

        關鍵詞:土種蛋雞;土雞蛋;生產現狀;創新育種

        中圖分類號:S83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3)09-0051-03

        我國是世界第一雞蛋生產大國,2008年全國雞蛋總產量為2 044.86萬t。據初步估測,土雞蛋(包括仿土雞蛋)占市場份額的8%。土雞蛋受市場歡迎的主要原因是:①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注意美食文化,對營養、風味、外觀等的要求較高;②經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土雞蛋市場消費發展迅速;③豐富的利潤吸引眾多業內人士開始關注或從事此產業[1]。

        1 土種蛋雞和土雞蛋的概念

        1.1 土種蛋雞

        傳統土種蛋雞指地方純種;地方雞種間的配套組合。

        廣義土種蛋雞指:①地方雞種及其配套系;②仿土種蛋雞,含有高產品系血緣的配套組合。

        1.2 土雞蛋

        傳統度土蛋雞:散養方式,飼料為自然食物和原糧補飼的地方純種及其配套組合所生產。仿土雞蛋:舍飼+配合飼料飼養的仿土種蛋雞所產,蛋品性狀接近傳統土雞蛋。

        2 土種蛋雞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2.1 土種蛋雞的發展背景

        ①我國注重美食文化。多民族國家,注重食品的營養、風味和外觀。②蛋雞行業轉型。20世紀70~80年代追求數量;90年代質量數量并重;21世紀注重質量[2]。③生產商利益驅動。市場空間大;產品單價高,其價格為普通蛋3~5倍;生產商利潤大。

        2.2 土種蛋雞市場發展概況

        ①20世紀90年代:南方大、中城市及其他部分省市土雞蛋價格上升,農民利用當地土種雞作蛋雞飼養,生產土雞蛋銷售,市場由南到北擴展。②2000年后:市場發展迅速,飼養數量猛增,飼養規模擴大,出現以小型家禽公司與專業戶聯合共同發展的格局。③目前,國內大型家禽企業開始關注此市場,部分公司已介入,土雞蛋已占我國雞蛋總份額8%以上,但缺乏主導品牌[3]。

        2.3 土種蛋雞的生產現狀

        2.3.1 傳統土種蛋雞生產

        (1)使用品種:分布于全國各地的地方品種,包括斗雞和觀賞型的品種、藥用滋補型和產綠殼蛋的品種等。

        (2)生產方式:多為農民散養生產,部分規模化放養,少量公司加農戶加基地規模化規范法放養。

        (3)飼料來源:以環境中自然生長的食物為主,結合少量的補充飼料。

        (4)存在問題:土種蛋雞品種產蛋量低,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成本高;一家一戶零星散養,規模小、產業化程度低,不能形成產業及產品優勢;居住集中、人口密度大、飼養環境差的地區,產品質量無保證;受四季氣溫變化、食物構成、補飼量大小等因素影響大,土雞蛋的品質及四季均衡生產問題突出;規模化規范法放養技術不成熟。

        2.3.2 仿土種蛋雞生產

        (1)主要品種。中國農科院家禽研究所利用國家家禽資源基因庫保存的資源,已培育出產蛋量高和蛋品質好的土種蛋雞配套系,并批量供應市場。河南農大培育出固始雞蛋用黃麻羽白殼蛋雞及矮小型綠殼蛋雞等新品系和配套系,由合作企業投入市場。中國農大培育出了節糧型蛋雞,將矮小基因在蛋用配套系上應用。其蛋殼顏色、蛋形與土雞蛋相似,因而國內不少專業戶以該雞種作為仿土種蛋雞飼養。

        江蘇利用國外高產配套系的母系作母本與具有特殊外包裝性狀的品種雜交,商品代雞羽毛白色,鳳頭、五趾、毛腳。62周齡產蛋210個左右,平均蛋重約51 g。利用隱性白羽雞與國外高產品系雜交,68周齡產蛋數可達到256個,平均蛋重56 g。

        (2)仿土種蛋雞存在的問題:外貌不符合地方雞種的要求,淘汰雞價低;蛋殼顏色太褐或太白;成年母雞體重高,蛋重大;蛋形指數低,偏圓;蛋黃色淺,比例小,蛋清稀,口感差。

        2.4 土種蛋雞產業發展趨勢

        最近幾年,土種蛋雞銷售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長,今后增速可能更快,將逐步從高產蛋雞的地盤中爭奪市場。其發展的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新育種:擺脫對國外引進品種的依賴。

        (2)包裝上市:產品的標識是產品在市場樹立信譽和知名度的基本要求。

        (3)標準化生產:標準化生產逐步替代散養;產品認證是保證蛋品安全、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樹立品牌的最佳途徑[4]。

        (4)樹立品牌:品牌是企業的形象,是產品銷售價格的決定因素之一。

        3 育種及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

        3.1 創新品種

        畜禽生產的關鍵是品種,遺傳育種對畜牧生產的科技貢獻率為40%。

        3.1.1 創新育種的原則與方向

        (1)育種原則:充分顯示歷史文化價值,突出地方特色優勢,追求優質、高效、高產。

        (2)選育方向:我國培育自有的蛋雞品種,應該有兩種類型:一個是以高產為主,適于工廠化飼養,用來代替進口品種;另一個是以優質為主,既可籠養也可散養,以滿足消費者對有地方特色的優質蛋的需求[5]。具有地方良種蛋雞典型的外貌特征、特性和特色;母雞成年體重1.2~1.7 kg,65周齡產蛋數210個以上;50%產蛋周齡在20~22周,料蛋比(2.5~2.7)︰1;43周齡蛋小于53 g,蛋形指數>1.33;蛋殼為粉色或綠色,蛋黃色深,比例大;抗逆性強、適應性好,受市場歡迎。培育我國自有的蛋雞品種,高產型的不能背離引入品種的共性,因為實踐證明這是成功的經驗。優質型的不能背離地方品種共性,否則不會被市場接受。高產的不優質,優質的難高產,優質型的一味追求提高產蛋率,就會象塊大黃肉雞那樣,留優質皮毛而無優質的實質[6]。

        3.1.2 創新育種的技術思路

        (1)發掘優異性狀。利用我國地方雞種的資源優勢,收集和篩選育種素材,研究其種質資源特性,發掘優異性狀(基因)。

        (2) 培育特色品系。從體型外貌、產蛋數、質量、蛋形、蛋殼顏色、蛋品內在質量、生活力等方面選育,平衡育種[7]。

        (3)組建配套系。進行配合力測定,選擇父本產蛋多、母本體型小、商品代包裝性狀符合地方品種要求的品種或品系雜交組合,并申請專利保護和品種審定[8]。

        3.1.3 選育方法

        (1)起點要高。首先確定父系、母系。世界上所有高產蛋雞品種。我國都有引入,因此要充分利用這一基因庫,盡量把優良基因引入育種素材,然后通過純繁、雜交、選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培育的新品種達到或超過國外現有的品種,而不能只在一個引入品種中選育、復制、跟進。我國有些單位,在引進的某個品種中自己選育,其性能比再次引進的同品種差,或者表現為退化。最優秀的品系、家系,其個體數量少,不論從商業規律還是育種實際需要,育種者都不會把它作為曾祖代、祖代賣出去,只會留下自用,除非企業破產或被并購。這樣起點較高,趕超國外某一產品的希望才會更大。根據引進育種素材的原產地、血型、遺傳距離、體型外貌、質量性狀、首先確定哪些做父系選育,哪些做母系選育。這樣在育種中只正交,不反交或者少反交,可減少近一半的雜交試驗,節省近一半的育種費用。

        (2)根據父系自繁、雜交性能、母系自繁性能選擇家系。自繁是一種近交,它擴大了優良基因在品質中的比例。母系只自繁、不雜交,根據自繁的成績選留優良家系。而父系既自繁也與母系中的隨機個體雜交,根據自繁性能、雜交性能選留優良家系。這樣做可以減少90%以上的雜交試驗,大大節省育種成本。而且在理論上也是可行的:受加性基因的影響與同一父系雜交,高產家系的后代產蛋率比低產家系的產蛋率高[9]。而受非加性基因的影響,雜交優勢可以通過父系中不同家系的雜交選擇而得到體現。

        (3)靈活選留各世代家系的個數。在經典的群體繼代選育中,某品系中不同世代留種的家系個數應相同或者相近。在這種情況下,這一世代只留下一個或兩個家系的公雞,然后采用祖代選育的方法,逐步擴大這個品系的家系數。如果近交比較嚴重,應適當補母不補公。這樣選擇強度大,遺傳進展快。如果某品系中各家系主要性能差距不大的話,則適當多留家系,靈活掌握不同世代的家系個數,可加快育種進度,也不致過渡近交,采用同胞鑒定,及時淘汰不留種的個體和家系:如果采用后裔鑒定,種公雞留用時間長,不利于育種車間(場)的全進全出,既增加了育種費用,又增加了疾病風險。采用同胞鑒定則可克服這一弊端[10]。種蛋不符合育種目標即不入孵,寧缺勿濫。出雛時、育成時及產蛋時隨時淘汰沒有可能留種的公雞。發現某家系的母雞群沒有商業價值即予淘汰。記錄結束后,沒有商業價值的母雞個體也及時淘汰,淘汰時應作好記錄,供選留種雞時參考,這樣做可以節省許多飼料費用。

        (4)把抗病性、抗逆性和飼料利用率同時列入選育內容。外來品種對白痢比較敏感,地方品種對呼吸道病比較敏感。體重大的對高溫比較敏感,體重小的對低溫比較敏感。開產早的育成期喂料不足時可能早產早衰,而開產遲的影響不大。選育時雞舍也并非完全一致,也會影響選擇的準確度。有些單位選育的種雞遺傳潛力很好,但感染了很難凈化的疾病,也會失去利用價值,類似的問題在育種前、育種中都應引起注意。

        3.2 營養與飼養

        (1)飼養標準:系統研究新品系和配套系營養需求參數,建立動態的營養需要預測模型。

        (2)氨基酸:深入研究不同生理階段最佳的可消化氨基酸營養、小肽營養及理想蛋白質模式。

        (3)維生素和礦物質:研究與蛋品品質相關的微量組分,既要保證機體吸收率高、蛋中富集多,不缺乏,又要降低污染、節約成本。

        (4)營養調控:開發綠色添加劑,通過營養和飼養方式調控:蛋中蛋黃顏色、比例、濃蛋白高度;風味物質和功能性物質的含量。

        3.2.1 科學飼養

        (1)因地制宜,科學發展放牧飼養。競爭優勢: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一些國家已經把“天然、放牧、無抗生素殘留”作為其禽產品出口的競爭底牌。 動物福利:動物福利已為世界關注,歐美發達國家正興起“自然畜牧業”的浪潮要求蛋雞飼養方式的轉變。

        (2)放牧養雞業的意義。①放牧飼養能充分利用荒山、草坡、草場、灘涂等自然資源,實現農、林、牧業的良性可持續性發展,有利于,當前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及退耕還林、還草、封山育林等“國策”的落實。②放牧飼養有利于改善雞蛋、肉質風味,為人類提供健康、美味的動物源性食品,滿足人們對食品優質、安全和健康的要求。③有利于增強雞的抗病力,提高成活率。④可有效降低飼養成本,減少勞動強度,且投資少、見效快、規模可大可小,有利于貧困山區和革命老區的脫貧致富。⑤有利于打破國外技術及動物福利等方面的貿易壁壘,為我國禽產品走出國門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3)放養雞所需配套技術研究。放養雞所需配套技術研究包括:①不同類型草場最適宜放養密度研究;②全放牧、放牧加補飼等不同生產規模式技術規程制定;③高效綠色補飼飼料最佳配方及補飼量研究;④放養雞產品質量評價體系及生產標準制定;⑤放養雞的生長發育及產蛋規律研究;⑥放養雞產業化生產組織結構和利益分配模式研究。

        3.2.2 生物安全 疫病控制對畜牧生產的貢獻率為15%。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天然隔離、合理布局、疫病防控、糞污處理。食品安全措施包括:微生物檢驗;藥殘檢驗;集約化養殖場、放養生態園、蛋品加工廠的疫病檢驗。

        3.2.3 質量與品牌 質量與品牌是企業的核心和靈魂。高等院校等具有科技、人才及信息的優勢,而企業具有資金、市場和經營優勢,校企可以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完成家禽生產由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生產體系到銷售體系直至產業化開發。

        4 小結

        致力于中國土種蛋雞產業化的企業要與科研院所聯合,培育特色品種,緊貼市場需求,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促進養殖基地的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建設,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才能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邁向國際市場。

        參考文獻:

        [1] 孫 皓. 我國蛋雞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應對措施[J].家禽科學,2007(7):3-5.

        [2] 張 江.國內商業化蛋雞育種面臨挑戰[J].中國禽業導刊, 2001,18(10):10-11.

        [3] 楊 寧. 蛋雞育種的現狀和發展展望[J].中國禽業導刊, 2001,18(10):9.

        [4] 吳常信.關于優質雞育種與生產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中國禽業導刊,2005,22(10):5.

        [5] 肖 凡.張德祥,張細權.我國優質雞育種的現狀和發展方向[J].中國家禽,2007,29(11):1-5.

        [6] 楊 寧. 蛋雞商業化育種的發展和面臨的問題[J].中國禽業導刊, 2006,23(20):6.

        [7] 吳常信.我國蛋雞育種的策略探討[J].中國家禽, 2004,26(18):4-5.

        [8] 周趕譜. 蛋雞育種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畜禽種業, 2005(9):9-10.

        第5篇:家禽的飼養方式范文

        【關鍵詞】家禽養殖場;生物安全;區劃隔離

        所謂“生物安全隔離區”,是指在同一生物安全管理系統中的一個或多個養殖場所,對某些特定的疾病的衛生狀況清楚,為國際貿易和食品安全目的,其所養的亞動物體群對一種或多種特定的動物疫病采取了監測、控制和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和隔離區劃是現代養禽生產的第一原則,也是大型養殖企業賴以生存的基本保障。

        生物安全包括三個部分:隔離、交通控制、衛生和消毒。圍繞著這三大部分,可以把生物安全體系區分為三個不同的管理層次。

        1 建筑性生物安全措施——科學合理的隔離區劃

        1.1養殖場的科學選址和區劃隔離

        遠離村莊1千米,距離主干道路500米,這樣即使雞場交通便利,又可以避免村莊和道路中不確定因素對雞的應激作用,也減少了某些病原微生物的傳入。

        1.2改變生產方式

        逐步從簡陋的人雞共棲式小農生產方式改造為現代化、自動化大型養雞場或小區式養雞場,采用先進的科學的養殖方法,保證雞只生活在最佳環境狀態下。

        1.3全進全出制

        防止不同周齡雞之間相互水平傳染,注意雞場空舍期間的消毒措施。

        1.4雞場設院墻或柵欄,分區隔離,謝絕參觀

        可以防止病原入侵,避免交叉感染,將社會疫情拒之門外。

        1.5雞場人員駐守場內,人雞分離

        提倡飼養人員家中不養家禽,禁止與其他鳥類接觸以防飼養人員成為雞傳染病的媒介。提倡夫妻宿舍,減少外出,保護雞場安全。

        2 觀念性生物安全措施:依據安全理念制定的制度及計劃

        2.1凈化環境,加強消毒,消除病原體,阻斷傳播鏈

        臟、凈道分離,雞苗、飼料、人員和雞糞各行其道,場區內及大門口道路務必硬化,便于消毒和防疫;足夠的空舍期及禽場消毒程序;毛雞車嚴禁入場,要在2千米~3千米外設置淘汰雞場;清糞車入場必須嚴格消毒車輪,裝糞過程要防止灑漏;裝滿后用蓬布嚴密覆蓋,防止污染環境。種雞場清舍期不小于8周,雞舍要求無粉塵、無蛛網、無糞便、無墊料、無雞毛、無甲蟲、無裂縫、無鼠洞,徹底清洗、消毒3遍~5遍。衛生檢測合格后方能進雞。生產人員隔離和淋浴制度;嚴格的門衛消毒制度;人員雙手、鞋、衣服、工具、車輛、墊料消毒,外來車輛禁止入場;汽車消毒房采取冬季保溫和密閉措施,冬季消毒池加鹽防凍(2.5立方米水/150千克鹽);墊料消毒,防止霉變。進雞前將墊料一次性進夠,防止攜病人入舍;飲水凈化和消毒;帶雞消毒。

        2.1.1 養雞場生物安全及消毒程序

        空舍期,種雞場一般不得少于8周;肉雞場不得少于2周,20萬羽以上肉雞場不得少于20天。墊料一次性進夠,用戊二醛或有機氯制劑充分噴灑混勻后裝入透明塑料大袋中陽光照射12小時~24小時,入舍。

        肉雞場消毒程序。雞舍徹底清洗后,用3%火堿水噴灑地面及墻壁;干燥后,用過氧乙酸或戊二醛噴灑消毒;用甲醛+高錳酸鉀薰蒸消毒,上批雞發生新城疫者,必須薰蒸消毒。

        肉雞飼養期消毒。雞場大門消毒池、雞舍門口消毒盆、飲水及飼養員消毒程序按常規執行。帶雞消毒可用碘伏,特別在28日齡以后,每周2次。

        2.1.2 肉雞飼養密度

        11只/平方米~13只/平方米。

        表1 開放式雞舍飼養密度參考(單位:只/平方米)

        表2 封閉式雞舍飼養密度參考 (28千克/平方米~30千克/平方米)

        雞只平均體重(千克) 1.25 1.50 1.75 2.00 2.25 2.30 2.50 2.75 3.00

        雞只數(只/平方米) 24.0 20.0 17.1 15.0 13.3 13.0 12.0 11.0 10.0

        2.1.2 肉雞飼養溫度和溫度控制

        起始溫度31攝氏度~32攝氏度(距墊料30厘米高度處),7天一個階段降2攝氏度,至35日齡出欄時18攝氏度~20攝氏度。雞舍溫度50%~70%。

        2.2 科學的免疫接種

        變易感雞群為不易感雞群

        2.3 周密的免疫抗體測,隨時了解抗體消長規律,幫助指導免疫及疾病控制

        平日檢測:1次/月;冬季及產蛋高峰檢疫:1次/周;免疫臨界值——ND小雞>4㏒2;產蛋期>9㏒2;AI-H5開產前

        2.4 產蛋高峰期應避免注射或氣霧免疫,防止應急降蛋

        2.5 改善雞場環境

        殺蟲、滅鼠、防鳥;雞場內不養狗貓、蛋雞、觀賞鳥、水禽和豬;滅蚊蠅、滅甲蟲,防止蟲媒性疾病(5億個細菌/蒼蠅,60多種病菌;甲克蟲-馬立克氏病、禽霍亂、異刺線蟲及組織滴蟲;蚊、庫蠓-禽痘、住白細胞原蟲病)。

        2.6淘汰死雞和場內生產垃圾焚燒或深埋

        提倡集中無害化處理,嚴禁外賣。孵化廠出賣副產品用一次性紙蛋盤,不用客戶的蛋盤、蛋筐。

        2.7 禽場污水的集中深沉和消毒后排放

        2.8 雞糞發酵池

        3 操作性生物安全措施

        3.1 精心飼養,減少應激

        每一次疾病的發生,必然存在飼養管理失當的原因。生產中80%疾病問題由飼料、通風、保溫、光照和供水不當而引起;鼠患對產蛋雞群的騷擾和應激;養重于防,防重于治。減少應激,加強雞群綜合免疫力,是提高生產成績的重要手段之一。

        3.2 正確診斷,獸醫處方,科學用藥,控制疾病

        群體預防,輔助治療;利用藥敏試驗,選擇最佳藥物,控制劑量和療程,不用原料藥,少用抗生素,避免藥殘和耐藥;有目的地科學使用保健藥;推廣試用有機酸、益生素、酶制劑和植物性添加劑。

        參考文獻

        [1]李增光.現代大型家禽養殖企業的生物安全管理[J].獸醫導刊,2011(05)

        第6篇:家禽的飼養方式范文

        3月31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通報上海、安徽確診3例H7N9型禽流感;4月2日,江蘇又有4人被確診為H7N9型禽流感。截止到4月17日,全國H7N7禽流感患病人數已累計有77人,其中14人死亡。一時間,人們開始恐慌:禽流感到底是由什么引發的?如何防治?這次的禽流感會成為另一次SARS嗎?

        H7N9病毒從何而來?

        比起禽流感,大家更熟悉的是流感,引發流感的流感病毒,有甲(A,禽類是主要宿主與感染對象)、乙(B,主要感染人類)、丙(C,少見)三種。通常來說,禽流感就是由在禽類中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

        甲型流感病毒有很多不同的亞型,區別的依據就是病毒上血凝素蛋白(HA)及神經氨酸酶蛋白(NA)不同。目前已知有16種HA亞型和9個NA亞型,HA與NA的每一種組合,都是一個亞型,譬如這次的H7N9以及我們更熟悉的H5N1。所有已知的甲型流感病毒的亞型都能在鳥類中找到。

        禽流感病毒的發現已有百余年。禽流感病毒分高致病性(只有H5和H7兩種亞型)和低致病性兩種,存在于野生禽類的消化道,多數情況并不致病,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鳥類中的傳染性很強,且一旦感染,鳥類的死亡率也很高,對家禽來說尤其嚴重。

        百年之間,這類病毒大多在雞的世界猖獗,很難突破種屬障礙感染人類。極少能感染人類的禽流感病毒(如H5N1、H9N2、H7N2等),是禽類所帶病毒直接通過人的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處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由動物傳播給人的傳染病。但禽流感在人與人間的傳播,非常罕見。

        這次的H7N9并不是一種全新的病毒,2008年6月14,它在西班牙的一只小水鴨的樣本中被發現。而它在中國感染了人,證明H7N9也是少數能感染人類的禽流感病毒之一。

        3月29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病例樣本中分離出H7N9禽流感病毒,完成了鑒定和全基因序列分析。綜合流行病學和病毒學雙方面證據,提示引起此次疫情的流感病毒為禽源。

        但是,目前的幾個病例的發病源還沒有找到,究竟是因跟野生鳥類直接接觸還是因跟禽肉市場的禽類接而觸感染,還不能確定。

        候鳥到家禽到人?

        20世紀以來,亞洲一直被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為禽流感威脅高發地區。只有在這里,大批人類會和家禽有親密接觸。而候鳥,又是禽流感病毒最好的攜帶者。雖然科學家現在還未全面深入地揭示原因,但這種“亞洲噩夢”與亞洲特有的養殖方式、自然環境及防疫體系有著重大關聯,一旦發生禽流感疫情,亞洲更易成為重災區。

        20世紀以來,亞洲一直是禽流感的重災區。1997年至2013年3月,在曾經感染過H5N1型禽流感的18個國家里,亞洲國家占15個,確診468人,315人死亡,占全世界因感染死亡人數的近一半(綜合世界衛生組織和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數據)。僅1997年到2005年8年間,因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亞洲致1.5億只家禽被宰殺。

        亞洲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多以農業養殖業為主。經多年發展,亞洲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的家禽產量大大提高。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字,僅20世紀80年代末至2005年間,泰國、越南、印尼飼養雞的數量就翻了3倍,病毒潛伏期更長的鴨的數量也在急劇增長。

        大量飼養的家禽為禽流感蔓延提供了物質基礎,再加上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即便是農場養殖,限于經濟實力和法律的滯后,家禽企業飼養環境并不注重動物福利,飼養密度偏大,更容易導致疫情的爆發。

        另外,亞洲許多國家的農戶把雞養在自家中,并與鴨子和豬等畜禽一同混養,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與雞、雞與其他動物之間的接觸,增加了病毒混合變異和傳播的可能性。

        亞洲家禽的飼養多數還采用一家一戶的小規模方式,一旦發生疫情,很難在短時間內引起注意,即便被發現,也很難控制。歐洲家禽數量雖然也很大,但西方國家在飼養家禽上,一般采用大棚飼養或農場養殖,且注意分類飼養,減少了病毒傳播機會,發病時也容易發現,而后統一捕殺,減小了控制疫情的難度。

        亞洲是多山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地區遍布雨林,中部亞洲則高原山脈連綿不斷,而這些地帶又恰恰位于全球鳥類遷徙的路線上。

        候鳥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傳播者。2005年,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沿青海湖、扎林湖等候鳥遷徙路線對禽流感疫情做了跟蹤調查,發現每年候鳥因繁殖、越冬而遷徙前后恰好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發生季節,同時候鳥遷徙路線與發生疫情的地點是重疊的。研究組還研究了不同種類、分布在不同地區,可能傳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候鳥,發現候鳥遷徙路徑中的沼澤和湖泊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存在和傳播的重要地帶。帶有病毒的野鳥在遷徙的路途中很容易和散養放養的家禽接觸,將病毒傳給亞洲那些位于鳥類遷徙路線上的家禽。

        另外,亞洲大部分農業國家分布在亞洲南部,其中包括中國南方。這些地區氣溫高、濕度大、病毒生存機會大,再加上一些農村生活條件和衛生環境惡劣,容易成為各種病毒滋生的溫床。

        疫情會大面積擴散嗎

        其實,人類的演化史,就包括跟傳染病的斗爭史。人類發明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方式,病毒與細菌突變出新品種。上海于4月2日啟動了流感流行應急預案Ⅲ級響應,所謂Ⅲ級響應就是黃色預警,表示人類感染新亞型流感病毒并發病,但還未發生人傳人。SARS之所以可怕,在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傳染。H7N9疫情是否會大面積爆發取決于會不會出現人傳染人的情況。

        對禽流感來說,除了高致病性H1N1亞型禽流感病毒,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其他亞型的禽流感病毒有人際傳播的“能力”。 據科普作家方舟子介紹:“流感病毒通過和細胞表面上的受體結合才能感染細胞。人細胞和鳥類細胞上的受體并不相同,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分別只和相對應的受體結合,因此人流感病毒通常不能感染鳥類,禽流感病毒通常也不能感染人,只有在很偶然或發生變異的情況下才會傳染給人。如果再發生變異,就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因此,目前來看它的危險性還沒那么大。不過,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不論是不是禽流感爆發期間,都要注意衛生、不接觸可疑動物、避免食用不潔凈的食品,“大瘟疫”的危險跟人類還有一段距離,不必現在就恐慌。

        為保障人們的健康,早期識別出現H7N9禽流感十分關鍵,那么出現哪些癥狀時,可能發生了禽流感呢?如果感染禽流感,早期癥狀表現類似普通型流感。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持續一般為3~4天,過程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和全身不適。有些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癥狀。重癥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可出現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衰竭、敗血癥、休克及瑞氏綜合征等多種并發癥。

        此外,和十年前相比,我們目前擁有的傳染病防控體系較為完善。至今可以想到,十年前的非典,我國在傳染病防控上,是多么手足無措。痛定思痛,我國先建立了不明原因肺炎監測系統,后又建立了國家重大傳染病監測系統。這次安徽省確診的一例病例,就是通過不明原因肺炎監測系統發現并上報的;上海市的兩例患者則發現于國家重大傳染病監測系統。可以說,和十年前相比,我國目前擁有較為完善的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和傳染病防控體系。

        就H7N9病毒的監測而言,北京已在全市范圍內強化四大監測系統,包括各級醫療機構的不明原因肺炎監測、流感樣病例監測、傳染病癥狀監測,以及北京17家網絡實驗室和23家哨點醫療機構在開展流感病原學監測的基礎上,增加禽流感病毒H7N9的病原檢測。

        SARS之后,中國政府在和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甲型H1N1病毒的兩場硬仗中都表現不錯,無論信息的透明公開程度風險交流能力,還是人群爆發控制能力和重癥臨床救治能力都做得可以。

        如何應對和預防H7N9禽流感?

        1、不要直接接觸水禽:

        盡量不要親自動手宰殺家禽等,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遠離家禽的分泌物。接觸過禽鳥或禽鳥糞要及時用消毒液和清水徹底清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到從天而降的糞類也要特別留意,就近找地方或回家后立即清潔,以免留下隱患。

        2、少吃鹵的禽肉:

        不要吃生的禽類和蛋類,雞、鴨、鵝等肉類在吃的時候一定要煮熟,沸水加熱幾分鐘就可以殺掉禽流感病毒,同理,一些鹵制的家禽肉類近期也要少進食。

        3、保持室內清潔、滅活病菌

        避免使用難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室內衛生清潔,確保排水道通暢;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應每天開窗換氣兩次,每次至少10分鐘,或使用抽氣扇保持空氣流通;盡量少去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4、病毒在陽光直射下會失去活性

        禽流感毒在65°C加熱30min或煮沸狀態下2min以上可滅活。病毒在直射陽光下40~48h即可滅活,如果用紫外線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壞其傳染性。平時衣物多曬太陽是預防禽流感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5、多做運動增強體質

        加強體育鍛煉,注意補充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強抵抗力;如出現發熱、咳嗽、疲乏、頭痛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同時要如實告知醫生近期有無接觸過病禽等。

        第7篇:家禽的飼養方式范文

        一、背景

        土雞也叫草雞、笨雞,是指放養在山野林間、果園的肉雞,由于其具有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無公害污染,肉、蛋屬綠色食品,近年來在市場上頗受人們青睞,價格不斷攀升,飼養土雞市場前景廣闊。

        優質土雞生態養殖技術是將傳統方法和現代技術相結合,根據各地的區域特點,在荒地、林地、草原、果園、農閑地、玉米地、高粱等地規模養雞,喂五谷雜糧,讓雞自由尋食昆蟲野草,飲山泉露水,嚴格限制化學藥品、激素、飼料添加劑等使用,以提高雞肉的風味和品質為目的,生產出符合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的一項生產技術。

        采用優質土雞生態養殖技術可對各地的土地資源進行綜合利用、立體開發,生產出符合消費者需要的、風味獨特、味道鮮美、品質優良的綠色食品,順應人們喜歡土法養雞的消費需求。這種方式投資少,效益高,技術易于掌握,市場需求旺盛,是一項應用前景非常廣闊的實用養殖技術。

        我們花垣縣以土雞為主的小家禽養殖規模小、產業化程度低,養殖戶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收入低。實施小家禽屠宰及深加工項目可充分利用土雞資源優勢,提高花垣縣以土雞為主小家禽的附加值和養殖戶的收入,促進小家禽養殖業走向產業化、標準化,壯大小家禽養殖專合組織,保障小家禽資源永續利用,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牧民利用天然優質牧草進行放養,不用人工合成化學藥物,做到了綠色、生態養殖。放養土雞毛色光亮、肉質鮮美,綠色無公害,適應消費需求。雞的售價提高了,經濟效益增加了。同時,還對保護草場、土壤生態系統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國內外發展現狀

        我國現代肉雞養殖業起步較晚,大約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90年代以前,我國肉雞生產水平與畜牧業發達國家相比主要表現在產量少、商品率低、效益差、耗料多等特點。進入90年代以后,我國肉雞飼養業才得到迅猛發展,目前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禽肉生產國。

        當前,我國肉雞養殖的基礎環節仍然很薄弱,肉雞的生長速度、上市日齡、上市體重、耗料比還落后于外國。在國內,通常把由國外引進的肉雞成為”快大型“肉雞,因不適宜我國傳統的燒、飩加工,生產這類肉雞主要是出口。國內自己消費的主要是被稱為優質雞的某些地方品種,或地方品種與引進品種雜交選育的肉雞。據研究,我國一些地方品種,在蛋白質與氨基酸總量或某些氨基酸含量都略高于引進品種,有優質的特性。近年來優質肉雞生產得到不斷發展,香港、廣東、廣西、臺灣等地區,優質雞的比重占肉雞總體的90%以上,但其生長緩慢、體重較小,上市日齡較長,需要繼續加強這類雞的選育工作。

        我國肉雞產業經過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20%—30%的高速度增長以后,到21世紀增長速度明顯放慢,肌肉產品出口逐漸走下坡路,主要原因是疫病和公害物質殘留,提高養雞生產的勞動生產率和肉雞產品質量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了。在農區籠養蛋雞飼養密度大,場舍密集,設施不健全,排泄物對環境污染嚴重,夏秋成為蚊蠅的孳生地,影響居民身心健康。發展生態養雞,遠離居民區,飼養密度低,加之環境的自然凈化,可使排泄物培植土壤,變廢為寶。生態放養土雞,大量撲食多種蟲體,可大幅度降低蟲害的發生率,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提高農作物和林果產量,同時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人類的健康。生態放養雞,以天然飼料為主,生態環境優良,飼草、空氣、土壤等沒有污染。草地是天然的綠色屏障,傳染病少,家禽體質健壯,藥物用量減少,無論是禽蛋還是禽肉純屬綠色食品,有益人體健康是理想的生態養殖業。推廣規模化生態養土雞,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

        三、市場分析

        現有的市場以土雞為主的小家禽養殖歷史悠久,大多數市場土雞具有肉質細致、肉味鮮美等特點,其中花垣湘西土雞在全省享有盛譽,是湘西土雞縣優勢特色資源,產品遠銷重慶、秀山、吉首、長沙、廣州等大中城市,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我們花垣縣是無公害肉雞生產基地縣,2009年小家禽出欄將達到50萬只,實現產值1000萬元,占全縣畜牧業總產值的10%,家禽養殖是我縣中高山區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到2011年湘西土雞養殖規模將達到100萬只。依照農業部《關于加強西部地區特色農業發展的意見》和省《關于實施我省農業和農村戰略調整的意見》以及花垣縣委、縣府提出的“一果、二畜、三山珍”的產業發展戰略思路,充分利用湘西土雞資源優勢,促進湘西小家禽養殖產業化、標準化,發展、壯大土雞養殖協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為花垣縣農民增收、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財政增收以及人民群眾對湘西土雞的需求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組建花垣縣家禽屠宰及深加工項目是發展壯大花垣小家禽這一地方特色資源的必要措施,是資源永續利用,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農民收入,切實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之一。

        1.市場調查

        花垣縣以土雞為主的小家禽在國內市場屬于緊銷產品,比同類產品市場價格高20%,市場對土雞產品需求旺盛。隨著我縣加大對土雞養殖業的投入,2011年本地土雞的出欄將達到100萬只以上,對湘西土雞等小家禽進行精深加工,可向省內外大中成市提供更多的優質土雞等家禽產品。

        2.市場預測

        2011年花垣縣土雞及其產品在省內外市場供不應求,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對“土、特、優”等無公害家禽及其產品需求的增加,土雞等小家禽市價不斷上升,對本地土雞等小家禽進行屠宰及深加工向市場成批量提供具有風味的優質安全食品,既可增加企業盈利又可滿足市場需求是雙贏的格局

        3.市場競爭力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質量也在不斷地向前發展,人們的肉食結構發生了變化,對禽產品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倡導綠色禽產品的市場消費新理念越來越起來越強烈。雞肉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在我國有"無雞不成宴"的傳統。目前我國禽肉在肉類結構中僅占20%,比世界平均水平差8%,人均禽肉占有量10—12千克,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例如,日本人年均消費量達40千克以上,雞肉占肉類的47%,;美國人年均消費量50千克以上,雞肉占肉類的40%。從長遠來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雞肉的消費將不斷增加,雞肉生產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從國外進口的禽產品都是冷凍產品,不完全符合中國人喜歡食新鮮禽肉的消費習慣。但受國際消費標準的影響,國內對雞肉衛生標準的要求將逐步提高,肉雞產品的質量,尤其安全衛生問題將受到更多關注。如果國內肉雞產品在質量上,尤其是產品安全性下功夫,國產雞肉還是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我縣本地土雞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與天然野雞相媲美,體型較小等特點,符合人們的消費習慣,多年來,其市場價格與籠養雞品種售價高出5—10元/公斤,市場供不應求。因此,開發與利用本地土雞這一寶貴的資源,進行規模化養殖,飼養中不添加任何促生長激素、有害的礦物添加劑和化學添加劑,市場前景將將十分廣闊。

        四、執行計劃

        1.預期目標

        第8篇:家禽的飼養方式范文

        [關鍵詞]家禽飼養 霉菌素毒 避免

        [中圖分類號]S 8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260―01

        前言:“霉菌毒素”中毒在家禽飼養中較多,危害較大,而且一般呈隱性流行,尤其是在肉雞中發病率較高,導致肉雞大小不均。經過剖檢就已經發生病變,導致肉雞死亡。

        1霉菌毒素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

        1.1各地在玉米的保存管理上問題嚴重

        在過去,玉米成熟后都是采用人工或者機械的方式進行脫粒處理,然后將其攤在院子里或者是房頂上進行晾曬,然后直接裝艙。

        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研究,現在的玉米不再進行脫粒處理,而是讓玉米粒一直長在長期潮濕的玉米軸上,用鐵絲圍成圓圈,將整個的玉米棒裝入用鐵絲網圍成的囤里,將其置于房屋前后的空地或者是房頂,讓其自然的風干。不難分析,囤在玉米架中間的玉米潮濕無法很快被風吹干嗎,一般情況下,風無法進入到囤中央,而且一遇到下雨或者下雪天,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最終也會滲入到囤里,長期囤在這些環境中的玉米必然會發霉。因此,除了收貨后立即將玉米粒烘干外,是無法從根本上保證肉雞吃到放心的玉米。

        1.2飼料存放過粗

        養殖戶對玉米存放不夠重視,采取粗存放,飼料霉變情況較多。

        1.3飼料廠環境較差

        一些蛋雞、種雞場的環境不好,設備損壞沒有及時修復,導致雞長期飲食濕料,引發病變。部分飼料廠在飼料中添加了脫霉劑,認為這樣就可以完全杜絕霉變,但實際上,脫霉劑只能防止部分霉菌,是無法徹底清除和脫除霉變的,無法從根本上保證雞原料的安全。

        1.4養殖戶的防霉意識淡薄

        部分種雞養殖場對霉菌感染不夠重視,沒有及時的采取預防措施,部分種雞場僅僅在飼料內加了一定比例的脫霉劑,無法完成全部的吸附,導致霉菌及霉菌素經過種蛋必然會傳播給雛雞,導致新出生的雛雞就會發生病變,可以從雞內金的顏色中進行分辨,雞內金會呈現出黃色或者是棕黃色,降低飼料消化率,同時也降低了肉雞的免疫能力,導致免疫限制情況。

        2霉菌毒索的臨床癥狀

        2.1在肉雞中的癥狀

        一旦肉雞感染了霉菌毒素,就會導致肉雞的采食量下降,體重增長十分緩慢,一般反應是消瘦,反應遲鈍,嚴重的話會癱瘓甚至死亡。如果不及時的采取措施,到了一定的天數體重無法達到標準要求,會引發其他諸多疾病,降低肉雞的質量。

        2.2在蛋雞和種雞中的臨床癥狀

        一旦蛋雞和種雞感染霉菌毒素,那么必然會導致其采食量下降,降低產蛋率,嚴重的話會導致拉稀,消瘦,甚至是拉黑色的糊狀糞便,嚴重就會導致雞群大量死亡。

        3剖檢呈現的特征

        經過剖檢,感染霉菌毒素的肉雞胃出現潰爛,四分五裂,甚至出現潰瘍或者穿孔的情況。同時還會伴發腺胃炎,胃會腫大,按壓還會出現液體。腫脹出血或凹陷融合沒界限可分,腺胃、肌胃連接處呈不同程度的糜爛、潰瘍。如果成年雞感染了霉菌毒素,就會日益消瘦,胸肌蒼白,出現程度不一的腸系膜發黑,腸管漿膜層分布黑色絮狀物。病初肌胃角質層邊沿增厚,嚴重的情況就會萎縮,潰爛等問題。

        4避免家禽飼養中霉菌毒索中毒的對策

        4.1做好預防工作

        首先,要加強肉雞、蛋雞、種雞的飼養管理工作,將容易引發霉變的各類因素杜絕在根本,在飼料的選擇上必須要保證飼料的安全性,同時采購后必須要做好保存工作,減少霉變的幾率,同時要及時的清理并更新墊料。

        4.2第一時間預防霉菌毒素

        肉雞出生的頭五天是霉菌及霉菌產生的代謝物霉菌毒素出現的高峰期,必須要在這一階段做好預防工作,徹底杜絕毒素。具體來說,在出生的頭一個月,每10天連續添加5天麥特霉膠素,一般是以每噸飼料1-2kg的比例進行添加。經過這樣的處理可以降低肌胃炎、腺胃炎的發病率,減少后期的治療成本,進而增加經濟效益,同時保證雞肉的質量。

        4.3治療的原則與方案

        雞一旦發病,就必須要及時的處理,如果過于嚴重的話就選用高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劑進行拌料,減少其對雞的危害,同時可以添加提純的腐殖酸鈉調理腸道、快速修復胃腸道黏膜、維護胃腸道黏膜的完整性。另外,這一病變可引發免疫抑制,多種病毒病、細菌病等混合感染的情況,在對于并發病明顯的雞群治療時,應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在飼料中添加“麥特霉膠素”和治療病毒細菌混合感染的藥物。

        第9篇:家禽的飼養方式范文

        關鍵詞:鵝;營養;牧草;生態農業

        中圖分類號:S8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1-0035-01

        養鵝業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養鵝具有投資少、生產周期短、見效快等優點,符合當前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和農民增收的期望。養鵝的發展還推動了中國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農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在飼養方式上由傳統養鵝轉向種草養鵝,生產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種草養鵝屬于節糧型畜牧養殖項目,具有飼養周期短、投資少、效益高的優點。通過種草養鵝生產的鵝肉無污染、無藥物殘留,屬于綠色健康無公害畜產品。近年來中國養鵝模式由單一規模化養殖向復合循環模式發展。總結生產實踐,種草養鵝具有以下幾大好處。

        1 投資風險小 經濟效益高

        鵝是草食家禽,可以放牧或以飼喂青飼料為主,對飼養條件要求不高,抗逆性強,有很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基礎建設設備投資很少,只需房前屋后,搭個簡單的鵝棚,準備一些簡單的食槽、飲水器等即可。其流動資金和投資風險都較小。

        人工種植的牧草莖葉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適合于多種畜禽特別是鵝飼用。如種植紫花苜蓿每667 m2產量約2 000 kg,可提供干物質約700 kg、產值約900元,由此可見種草養鵝成本低,經濟效益高于種糧食。另外,種草養鵝與外出割野草或放牧相比,可節省勞動力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鵝的抗逆行強,不易得病,在生產中不易產生過高的防疫、治療費用,相應的降低了飼養成本。

        2 不與人爭糧,結構調整好

        鵝作為節糧型動物,消耗糧食少,能利用人類不能食用的飼草資源生產動物性產品,農、林、果副產品都可以喂鵝,不與人爭口糧。如傳統的飼養方式,養一只鵝需耗精料10 kg,而種植牧草養鵝僅需精料6 kg。養鵝與養豬相比,同樣的飼料量養鵝可得到3倍于豬的產量,這對持續發展畜牧業尤為重要。

        發展種草養鵝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也可為促進農業從“農、經”二元結構向“農、經、牧”三元結構轉變,通過種草養畜推動農業和畜牧業結構的優化,促進傳統項目向優勢產業的轉變。

        3 生長速度快,飼養周期短

        鵝雖然以草食為主,但生長速度卻很快,特別是早期產肉多。B鵝種植的牧草品質遠比野草營養成分豐富,鵝食用后增重快,60~70 d體重相當于出殼體重的30~45倍。一般1只中型鵝飼養60~70 d,體重可達3~4 kg。以60~70 d為一個飼養周期計算,一年可養5~6批鵝,見效快,資金周轉率高。

        4 利用青貯、制粒等新技術常年飼養

        大多數養鵝戶一直習慣于春夏季飼養,秋冬季出售,未形成四季均衡養鵝的習慣。實際上秋冬季養鵝效益更高,種植墨西哥玉米等適合青貯牧草,進行青貯。種植紫花苜蓿、沙打旺等牧草,曬干制成草粉,輔以其他秸稈加工成顆粒飼料飼喂。這樣既解決了冬季養鵝青粗飼料難的問題,又可降低養鵝的成本,真正做到淡季不淡,滿足了市場的需求,切實增加了養鵝戶的經濟效益。

        5 鵝肉品質優良 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由溫飽型向營養健康型轉變。鵝的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據測定鵝肉中含蛋白質14%~22%,且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正常鵝肝含脂肪2.4%、蛋白質8%、糖分7%,還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另外,鵝抗病力又強于其他家禽,在生長過程中不需要大量的藥物飼喂,最重要的是鵝主食青綠飼料,符合當前人們推崇的綠色消費時尚,稱得上是綠色美食佳品。有利于滿足市場需求,改善人們的膳食結構。

        6 有利于生態農業系統良性循環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99热 | 亚洲午夜福利院在线观看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婷婷日韩 | 欧洲亚洲国产Av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