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固定資產的資本化范文

        固定資產的資本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固定資產的資本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固定資產的資本化

        第1篇:固定資產的資本化范文

        【摘要】本文在對新舊借款費用會計準則進行對比分析的基礎上,論述了修訂后的借款費用準則的重大變化及其實施該準則對上市公司業績產生的影響,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更深刻地理解企業相關報表信息,以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關鍵詞】借款費用準則;變化;上市公司;影響

        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推進我國會計國際化的需要,2006年我國頒布了新的會計準則。其中,《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簡稱新借款費用準則)與2001年的《企業會計準則——借款費用》(簡稱舊借款費用準則)相比,在借款費用應予資本化的資產范圍和借款范圍以及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的確定等方面進行了修訂和調整。2007年上市公司實施新的會計準則后,必然會對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

        一、新借款費用準則的主要特點

        (一)新借款費用準則的適用范圍

        借款費用是企業借入資金所付的代價,即借款而發生的利息及其他相關成本,包括借款利息、溢折價的攤銷、輔助費用和因外幣借款而發生的匯兌差額等。在具體范圍上,新借款費用準則,不僅規范了“房地產商品開發過程中發生的借款費用”,而且也對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構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的存貨資產而發生的借款費用進行了規范,同時把“與融資租賃有關的融資費用”納入《企業會計準則——租賃》的規范范圍;而舊借款費用準則不涉及“與融資租賃有關的融資費用”和“房地產商品開發過程中發生的借款費用”。

        (二)借款費用應予資本化的資產范圍和借款范圍

        根據新借款費用準則規定,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除了包括固定資產,還包括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投資性房產和存貨等;應予資本化的借款不僅包括專門借款,對于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占用的一般借款,也應計算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其中,新準則中的專門借款是指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專門借入的款項,一般借款則指除專門借款以外的其他借款。而舊借款費用準則的規定,只有企業發生在固定資產購置或建造過程中的借款費用,才能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予以資本化;而發生在其他資產(如存貨、無形資產)上的借款費用不能予以資本化。也就是說,舊借款費用準則規定的應予資本化的資產是固定資產,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范圍為專門借款。

        (三)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的確定

        1.利息(包括溢價和折價的攤銷)資本化金額的確定

        舊借款費用準則規定,可資本化的利息費用首先必須是專門借款所產生的;其次其僅僅限于已經實際用于購建固定資產上的專門借款所產生的利息費用。即對于因專門借款而發生的利息若同時具備開始資本化的三個條件,就應當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前予以資本化,利息資本化金額的確定要與發生在所購建的固定資產上的支出掛鉤,支出的多少和支出承擔借款費用期間的長短將直接影響利息的資本化金額,每一會計期間利息的資本化金額等于至當期末止購建固定資產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與資本化率之積。

        新借款費用準則規定,在資本化期間內“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借入專門借款的,應當以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減去將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后的金額確定”,該金額是一種凈利息費用的概念,它實際上反映了專門借款真正的利息負擔。“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業應當根據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計算確定一般借款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即對于為購建或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需計算一般借款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該金額按照資本化率乘有關的資產支出(累計資產支出中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的加權平均數)計算確定。其中,資本化率應為一般借款的加權平均利率,其計算公式為:一般借款加權平均利率=(所占用一般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之和)÷(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

        此外,關于借款存在的折價或溢價的攤銷方法,新借款費用準則規定,借款存在溢價或折價的,應當按照實際利率法確定每一會計期間應攤銷的折價或溢價金額,調整每期利息金額;但依據舊借款費用準則額的規定,既可以采用實際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線法。

        2.輔助費用的資本化及其金額

        根據舊借款費用準則,因安排專門借款而發生的輔助費用,屬于在所購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前發生的,應當在發生時予以資本化,如銀行借款手續費、承諾費和發行債券的手續費等;如果輔助費用金額較小,也可于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按照新借款費用準則,專門借款發生的輔助費用,在所購建或者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之前發生的,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其發生額予以資本化,計入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成本;在所購建或者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之后發生的,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其發生額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一般借款發生的輔助費用,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其發生額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這里,新借款費用準則并無根據重要性原則將金額較小的輔助費用予以費用化的規定。

        3.外幣專門借款匯兌差額資本化及其金額

        新舊借款費用準則對于外幣專門借款匯兌差額資本化及其金額的確定規定基本相同。由于外幣專門借款匯兌差額是指外幣專門借款的本金和利息按月末匯率折合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原賬面記賬本位幣余額之間的差額,且隨著新借款費用準則中應予資本化的資產的范圍擴大,對于匯兌差額,借記或貸記的科目不僅只是“在建工程”,還應包括“生產成本”和“開發成本”等。

        二、新借款費用準則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

        2007年1月起,我國上市公司已全面實施了新企業會計準則。就借款費用準則而言,由于應予資本化的資產范圍、借款范圍以及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的確定等方面的諸多變化,導致了上市公司的資產和費用在計量上的差異,從而對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影響。

        (一)新借款費用準則的實施改善了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

        舊借款費用準則規定,只有發生在固定資產購建過程中的借款費用,才能夠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予以資本化;發生在其他資產(如存貨等)購建或者制造過程中的借款費用,不能夠予以資本化。即使是為了購建固定資產而借入的專門借款所發生的費用,如果不能滿足資本化的相關條件,也不能將其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當所購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所發生的借款費用就應停止資本化而計入當期損益。這些限制,必定會使因專門借款而發生的、計入購建固定資產成本的費用有可能小于其實際發生數,導致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降低,從而降低了資產負債表中固定資產的總額。

        新借款費用準則擴大了借款費用可資本化的資產范圍,即借款費用可予以資本化的資產不僅包括固定資產,也涵蓋了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存貨和投資性房地產,例如飛機、輪船、發電設備及房地產等。另外,如果相關資產的購建或生產占用了專項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被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費用也允許資本化。而且,專門借款費用在資本化期間可全額資本化,不再與資產的支出掛鉤;對于一般借款費用,在計算其資本化金額時,需要根據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最終確定應予以資本化的利息金額。上市公司實施新準則,固定資產、存貨等金額的增加從而使其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總額增加。

        (二)新借款費用準則的實施使上市公司的經營成果得到提升

        對于借款費用的處理可以采取費用化和資本化兩種方式。如果上市公司將其借款費用予以資本化,即把它作為相關資產成本的一部分并列入了資產負債表;如果上市公司將其借款費用予以費用化,大額的借款費用將計入企業的當期損益,對企業當期利潤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為此,新舊借款費用準則關于借款費用的資本化問題都提出了具體要求。

        為了防范公司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企圖通過將大量的借款費用資本化進而列入資產負債表,從而虛增企業的資產價值以及企業的盈利水平,以達到粉飾財務報表的目的。舊借款費用準則規定,只有為購建固定資產而發生的專門借款費用才允許予以資本化,其他借款(流動資金借款等)所發生的借款費用計入當期損益。與此相應的,舊準則對每期允許資本化費用設定了限額,即每期允許企業資本化的利息金額應以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為限,不得超過當期專門借款實際發生的利息金額。如果專門借款數大于購建固定資產支出數,那么大于的這部分借款所滋生的利息不能資本化。如果累計資產支出總額超過了專門借款總額,表明企業占用了除專門借款以外的其他資金(如企業自有資金等),由此產生的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但這樣對借款費用予以資本化的范圍進行限制,實際上也不能真正反映借款費用的經濟實質。

        因此,新借款費用準則把可予以資本化的借款范圍規定為專門借款,以及為購建或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發生的借款費用。專門借款發生的利息資本化金額不再與發生在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上的支出掛鉤,在資本化期間內,全部計入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成本。這表明,企業為購建固定資產占用了除專門借款以外的其他資金產生的費用可以計入固定資產的成本,而不計入當期損益;對于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生產活動才能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其所占用的借款資金的相應借款費用也可以予以資本化,成為存貨成本的組成部分。新借款費用準則的這些規定,更能反映交易的經濟實質,不僅增加了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價值,同時因減少了企業的財務費用,在短期內提升企業的經營業績,能更恰當地反映企業各個期間的經營成果。

        第2篇:固定資產的資本化范文

        2012年,財政部分別頒布了《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與舊的會計制度相比,新制度創新引入了固定資產折舊以及無形資產攤銷的部分,尤其是固定資產折舊的方面要求行政事業單位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按月計提折舊,通常年限平均法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在這一方法下,引入了財務會計中的“累計折舊”和“累計攤銷”等科目,為固定資產的后續會計核算提供了便利。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行政事業單位以前一直沒有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新會計制度對于固定資產的折舊計提也沒有詳細的實例說明,給財務人員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惑。

        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后續支出概述

        (一)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概述

        在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頒布之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采用不計提折舊和攤銷的核算方法,這樣不利于固定資產的后續管理,無法及時地掌握資產的耗損情況。在引入了固定資產折舊以后,能夠充分地反映資產的消耗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固定資產的價值進行合理的估計,相對可靠的反映每個會計期間固定資產的價值。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折舊的時候所用的年限平均法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三種,分別為個別折舊、分類折舊以及綜合折舊。這一劃分的主要依據是固定資產的單位價值,通常個別折舊是指對單一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這類資產的價值較高,并且可以單獨進行計量,易于折舊的計算。分類折舊是把物理特性相似并且使用年限相近的固定資產合并為一類,在總的價值基礎之上進行固定資產的折舊,這樣可以方便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減少工作量。對于綜合折舊,則是把物理特性存在明顯差異,但是資產的使用年限一致的資產進行合并來計提固定資產的折舊,這樣也是為了簡化工作量。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結合固定資產的特征、價值、使用年限等進行綜合考慮,選擇最佳的折舊方式。通常對于單價高、使用年限長的固定資產,資產的折舊需要單獨地進行計量,對于家具、機械設備、裝具等固定資產,通常可以采用分類計提折舊的方式,這樣可以減少工作量,方便財務人員進行折舊的計算。對于計算機設備等固定資產,可以采用綜合計提折舊的方式,由于這類設備更新的時間快,通常折舊的年限在5年左右,以年限平均來計算,年折舊率為20%。

        (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后續支出成本化與費用化的區分

        根據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情況不同,可以分為費用化支出和資本化支出,費用化的支出計入當期的損益中,如辦公樓的日常維護,每年支出的金額較少,直接計入當期的管理費用中,在年底沖減收入。而資本化的支出而計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中,增加固定資產的價值。通常這類的支出金額較大,如設備中重要的部件更換,更換以后資產的使用壽命延長,這樣的支出屬于資本化的支出,計入固定資產的成本中,在以后的期間逐漸計提折舊。

        1、資本化的后續支出的核算。

        固定資產在后續的支出中,符合資本化的支出,需要計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中,對于被替換的部分,將累計折舊、減值準備等轉銷。在固定資產資本化的期間,把原來的固定資產轉入在建工程,當資產后續化支出完成,并且固定資產達到可使用的狀態以后,再轉入固定資產。按照重新確定的固定資產原價、折舊年限、預計凈值等進行折舊的計提。因此,在固定資產后續資本化支出中,“在建工程”是其主要的核算科目。判斷是否為資本化的支出,主要的依據是資本化的支出后,計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中,增加固定資產的價值。通常這類的支出金額較大,并且在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間發生的次數很少。如單位中的大型設備,一些重要的部件更換,更換以后資產的使用壽命延長,這樣的支出屬于資本化的支出,計入固定資產的成本中,在以后的期間逐漸計提折舊。具體的判斷標準需要根據固定資產的特點、支出的金額等進行,并沒有單一的標準。

        2、費用化的后續支出的核算。

        對于不符合資本化的后續支出,通常進行費用化核算,把當期發生的費用化支出計入當期損益中,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科目。對于費用化的支出,其主要的目的是維護固定資產的正常運行,讓固定資產保持較好的功能。尤其是大型的機器設備,為了維持其正常的運行,每年的維護費用是不可避免的,這些費用的支出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在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維修費用,在會計制度變化前后有明顯的區別。在準則修訂之前,固定資產的費用后支出借記“事業支出”等,貸記“財政補助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等。而在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修訂之后,費用化的支持,借記“事業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貸方的科目沒有發生變化。

        三、新的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強化固定資產后續支出核算的建議

        (一)做好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管理

        對于新的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根據新的準則要求,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后續的支出進行管理,尤其是支出的分類,支出金額的計量方面。由于行政事業單位以前的固定資產后續支出與現在有很大的區別,需要重視這方面的會計處理。對于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金額、時間、對象等進行明確的記錄,防止會計處理不當的情況發生。此外,單位的領導對于這方面的工作也要給予一定的重視,使單位的固定資產會計核算能夠快速地調整過來,適應新準則的要求。針對固定資產后續的資本化支出與費用化支出,單位需要明確其劃分的標準,由于不同類型的單位其資本化與費用化支出的界定有明顯的差異,單位需要根據自身資產的特點,確定后續支出劃分為資本化的標準。通常確定支出資本化的金額以后,剩余的部分自然就劃分到費用化的支出中。因此,明確劃分的標準是行政事業單位做好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管理的要點之一。

        (二)對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進行定期的復核

        對于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除了做好相關的工作外,還需要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復核,對于需要定期進行維修的固定資產,如果沒有發生較大的一次性支出,應當進行費用化。行政事業單位的性質與企業由明顯的區別,不以盈利為目的,資金的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在對固定資產后續的支出中,費用化的支出確認與計量方面有時候會因人為的疏忽而出現差錯,把本應該計入特定資產的后續費用后支出計入其他的科目中。因此,對于單位的固定資產后續的支持要定期的進行復核,避免出現計量不準確、科目劃分錯誤等錯誤的發生。此外,個別的單位可能會出現虛報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問題,通過多開發票等方式,增加當期固定資產費用化的金額,占用國家的財務,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因此,對于固定資產后續支出中的票據、憑證等進行必要的檢查符合,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對于固定資產在預定使用年限之前報廢處理的,要進行檢查,對于其處置進行監督,避免資產的流失。尤其是價值較高的固定資產,要進行監督管理。

        (三)加大對財務人員培訓的投入,提高財務人員的素養

        在新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頒布以后,各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及時的進行調整,但是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員對新的會計準則不熟悉,相關的會計處理仍然按照原有的制度進行。或者對新的準則掌握得不到位,對于固定資產的后續費用化支出與資本化支出不清楚,后續支出科目劃分錯誤。尤其是有固定資產發生部件更換的時候,需要把被替換的部件中已經計提折舊和減值準備的予以轉銷。如果不熟悉相關的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處理,容易出現不轉銷直接增加固定資產價值的錯誤。這對于后續的固定資產折舊與攤銷等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養,把工作中容易出現差錯的地方進行重點的講解,通過講座、定期的培訓等方式,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從而更好地做好相關的財務工作,尤其是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會計處理工作,避免出現前述的錯誤。具體的培訓方式可以為專家講座與高校合作等方式的結合,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后續支出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進行講解,指出其他容易出現差錯或者難以界定的部分,為實際的工作提供指導。此外,由于一些財務人員對于新準則不了解,需要組織人員在進行定期的培訓,系統的學習相關財務知識,提高財務人員的素養。

        四、結束語

        第3篇:固定資產的資本化范文

        我公司按揭購辦公樓,還貸期8年,請問貸款利息是否可資本化?

        答:《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下稱“固定資產準則”)規定,“外購固定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可歸屬于該項資產的運輸費、裝卸費、安裝費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固定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除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下稱”借款費用準則“)應予資本化的以外,應當在信用期間內計入當期損益。”但我們根據常識可以判斷,按揭買房不同于一般的延期付款,其實質是購買方向銀行借款買房。具體操作程序是賣方與銀行約定,由銀行向買房人提供貸款,但所發放的貸款直接支付給賣方,視為買房人支付給賣方的房款。故其利息應依據借款費用準則的相關規定處理。

        按借款費用準則規定,“企業發生的借款費用,可直接歸屬于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購建或者生產的,應當予以資本化,計入相關資產成本;其他借款費用,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其發生額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是指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存貨等資產。”按此精神判斷,按揭貸款具有專門借款的性質,但其需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才能予以資本化:“①資產支出已經發生,資產支出包括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以支付現金、轉移非現金資產或者承擔帶息債務形式發生的支出;②借款費用已經發生;③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所必要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已經開始。”同時,“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時,借款費用應當停止資本化。在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之后所發生的借款費用,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其發生額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所以,我們認為,按揭買房在實際達到可入住狀態之前的按揭利息可以資本化,達到可入住狀態之后的利息,應計入當期損益。

        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總體處理原則與準則無異。

        第4篇:固定資產的資本化范文

        本文擬將我國的借款費用準則(以下簡稱“我國具體準則”)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制定并頒布的相應具體會計準則第23號(以下稱“IAS23”)作一對比,相信不僅有助于我們對我國具體準則的準確理解,同時對在日益發展的國際經濟交往中更好地掌握、運用該準則的會計語言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一、借款費用的內容、范圍

        借款費用一般是指企業因借入資金而發生的利息和其他費用。但在其具體范圍上,我國具體準則指出不適用于“與融資租賃有關的融資費用”和“房地產商品開發過程中發生的借款費用”,而IAS23明確說明“不涉及權益(包括不歸類于負債的優先股)的實際成本或假設成本”,但借款費用包括“融資租賃所形成的融資租賃費”,同時也包括“用于投資性房地產所借資金引起的利息”。可見,IAS23是以負債性或是權益性來劃分借款費用的,并指出該準則只適用于全部負債性的借款費用。而我國具體準則是校借款的產生原因和用途來確定其適用范圍的,而且適用范圍也相對要小。

        二、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

        (-)會計處理布法的選擇運用

        IAS23和我國具體準則對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都提供了兩種方法:在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或按規定的條件進行資本化。不同之處在于IAS23將確認為當期費用即費用化作為基準處理方法,而將資本化作為“允許使用”的方法。而且規定,不管借款如何使用,借款費用均應于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除非按規定進行資本化。這樣安排的理由是,從理論上講,根據“收入和費用配比”原則,借款費用在某些情況下應當予以資本化,但從實務上考慮,費用化方法更便于企業操作,而且符合穩健性原則。在實務中,有些國家盡管規定允許借款費用資本化,企業也常常選擇借款費用化的處理方法。

        而我國具體準則明確要求,除了用于購建固定資產而發生的借款費用需予以資本化外,其他用途的借款費用都應予以費用化,記入當期損益。這樣規定主要是基于“收入和費用配比”原則的考慮。同時,由于我國企業目前用于固定資產購建的資金大部分仍來自于借款,因而發生的借款費用金額較大,如要求企業將所有的借款費用都確認為當期費用,很多企業將難以承受。

        此外,我國具體準則對因安排借款而發生的輔助費用也作了專門的規定:輔助費用屬于所購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前發生的,應于發生時予以資本化;以后發生的輔助費用應于當期確認為費用。但如果前者的發生金額較小,也可以于當期確認為費用。因此,這里指出發生時間和金額兩方面的例外,實際上是對輔助費用進行了靈活處理。這樣規定,主要是充分考慮我國各種借款的現實國情而作的靈活安排。因為在我國,取得銀行的借款有時需要企業做大量的“公關”工作,而有時企業卻能很輕易地取得銀行借款,不同企業為獲得一項借款而發生的輔助費用往往有很大差別。相比較而言,IAS23就沒有對輔助費用進行特別規定。

        (二)借款法用的資本化處理

        1.資本化的條件及范圍。

        就資本化的條件而言,我國具體準則規定,因專門借款而發生的利息、折價或溢價的攤銷等借款費用必須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1)資產支出已經發生;(2)借款費用已經發生;(3)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所必需的購建活動已經開始。這里的專門借款是為購建固定資產而專門借入的款項;資產支出則只包括為購建固定資產而以支付現金、轉移非現金資產或者承擔帶息債務形式發生的支出。例如,用貨幣資金購買建筑材料,將企業自己生產的產品用于固定資產的建造,以及用帶息票據購買工程用材料等情形。我國具體準則中進行這樣的規定,實際上是對以前執行的會計制度的一種修正。修正后雖然會使資本化金額核算顯得較復雜,但是卻體現了“收入和費用配比”的會計原則,因為避免了在所借款項未用于建造相關資產而用于其他用途時其借款費用也記入該資產成本即資本化的可能。但是在我國現行貸款體制下,由于資金往往是在專門借款成立時就劃入企業的賬戶,而資金使用的確切時間可能并沒有確定,這樣在資產的實際支付之前就已產生了借款費用或收益。按我國具體準則規定的條件,這種借款費用是不能資本化的,但它又是專門借款的費用,那又該如何處理呢?當我國的貸款制度有所改善后,即當資金是在企業實際需要才撥入企業賬戶時,就不會出現企業在實際使用貸款之前就需承擔借款費用的情況,這時有關費用就可以以符合準則的條件予以資本化了。IAS23對借款費用資本化規定的條件實際上同我國具體準則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其這樣要求的基礎是:貸款成立時只給定貸款指標而不是一次劃入企業在銀行的賬戶,在企業實際需要時由銀行直接支付。所以不會出現在企業使用貸款前就發生利息支出的情況,因而也就不會存在前面提到的問題。

        關于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范圍,IAS23規定,作為“可以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借款費用資本化方法要求:凡可直接歸屬于符合條件的資產購置。建造或生產的借款費用,都應通過資本化成為該資產成本的組成部分,即予以資本化。這里的“可直接歸屬于”意思是指如果不發生該資產上的支出則可以避免的借款費用。“符合條件的資產”是指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才能達到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的資產,例如某些存貨、制造廠、發電設施以及投資性房地產等。可見,這里的“資本化”其實就是將有關的借款費用直接記入某項特定資產的成本。

        而我國具體準則規定的應予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則是指因專門借款而發生的利息、折價或溢價的攤銷和匯兌差額。可見,我國具體準則允許資本化的借款費用僅限于用于購建固定資產的借款即專門借款。這同IAS23規定的“可直接歸屬于符合條件的資產的購置、建造或生產的借款費用”相比有著重大差別,因為這里的“符合條件的資產”可能是一些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夠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制造廠、發電設施以及投資性房地產。所以,兩個準則規定的費用準予資本化的借款在文字表述上的不同表示著資本化范圍的差別,而這個差異實際上是兩個準則間的最重要的差異,我國具體準則規定的準予資本化借款費用的范圍要小得多。

        2.資本化差額的確定。

        按照IAS23,關于應予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金額的計算分兩種情況:(1)對于為獲得某項符合條件的資產而專門借入的資金,資本化金額應為本期實際發生借款費用減去以該借款進行臨時性投資而獲得的投資收益后的數額;(2)對于一般性借人資金用于獲取某項特定的符合條件的資產,資本化借款費用的金額則應等于資本化比率和發生在該資產上的支出的乘積,這里的資本比率指的是企業當期尚未償付的所有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費用率的加權平均值。

        由于我國具體準則確定的資本化范圍較窄,因而其資本化金額的確定要簡單得多。我國具體準則甚至直接給出了其計算公式:

        當期利息的資本化金額=至當期末止購建固定資產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資本化率

        其中,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資產支出金額×每筆資產支出實際占用天數/會計期間總天數],資本化率為購建固定資產的借款加權平均率

        借款加權平均率=當期發生的專門借款利息之和/專門借款本金加權平均數×100%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具體準則在這里沒有涉及到臨時性投資引起的收益問題。但是在實務中,由于專門借款一般不會在撥人企業賬戶后馬上一次性地用完,這樣就可能產生存款的利息收入。如果有一部分借款較長時間內都不使用,則也可能會被企業用作其他一些臨時性的投資上,因而也就可能產生臨時性的投資收益。當前在我國這種情況并不少見,但我國具體準則并沒有明確規定相應的會計處理方法。

        (三)資本化的停止

        1.暫停資本化

        資產的購買或建造過程有時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可預見的情況或管理決策等方面的原因而發生非正常中斷現象,這時就涉及到借款費用資本化暫停的問題。暫停資本化的關健在于準確把握暫停的條件規定和時間的確定。

        IAS23認為,如果為使資產達到其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而進行的必要準備活動中發生較長時間的中斷,則其間的借款費用應暫停資本化。同時提出兩點例外:(1)在大量的技術性和管理性工作進行的期間內,(2)如果短時的中斷是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必要的程序,這兩種情況下通常不暫停借款費用的資本化過程。例如,短時的中斷處在為使存貨達到成熟狀態而必須持有的期間內,資本化應繼續進行。

        按照我國具體準則,如果固定資產的購建活動發生非正常中斷,且中斷時間連續超過3個月(包括3個月),則應暫停借款費用的資本化。從非正常中斷的時間來說,我國具體準則規定得十分明確,即從固定資產的構建活動中斷開始到恢復購建活動為止的時間,連續超過而不是累計超過3個月(包括3個月)。另外,若中斷本身是正常情況下必要的過程,則資本化應繼續,這一點同IAS23是一致的。

        二者相比可以看出,IAS23規定的暫停資本化的條件實際上也是指發生了非正常中斷,不同之處在于我國具體準則對條件和時間的把握規定得更明確、更具體,而IAS23的描述則顯得更多的是在進行原則性界定。

        2.資本化的終止。

        IAS23認為,為使符合條件的資產達到其預定的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而必要的準備活動“實質上完成”時,借款費用的資本化過程應當終止。至于如何把握“實質上完成”,IAS23認為其判斷標準是:日常管理性工作可仍在進行,但如果資產的實體建造已經完成或只有少量工作尚未完成,都可以判斷所有工作實質上已結束。另外一種情況是,如果資產的各部分分別完工,而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繼續建造的過程中可供使用,并且該部分的必要準備活動實質上已經完成,則資本化過程也應該結束。可見,IAS23強調從促使有關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的過程角度來說,必要的準備活動實質上已經接近尾聲。

        同IAS23相比,我國具體準則與此有兩點不同:一是判斷是否終止資本化關鍵要看所購建的固定資產是否已經“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這是從資產的使用價值存在狀態的角度而言的;另一方面,判斷固定資產是否“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標準分別可以為以下情況的任意一種:(1)資產實體建造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或實質上已經完成;(2)即使有極個別與設計或合同要求不相符合的地方,也不影響其正常使用;(3)繼續發生在所購建的固定資產上的支出金額很少或幾乎不再發生;(4)如固定資產需要試運行,其試運行的結果已經表明能夠正常運轉或正常營業。兩相對比不難發現,關于判斷有關資產是否“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兩個準則雖然描繪的角度不同,在表述的詳略上也不盡一致,但其本質內涵卻是一致的。即有關的準備或購建活動實質上已經完成,而且資產也在實質上達到了可以使用的狀態。我國具體準則之所以做出更具體的規定,其主要理由是:在實務中存在某些企業在有關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相當長的時間里也不進行決算、結賬的情形,這樣企業就可以繼續將有關借款費用進行資本化而不計入當期損益,從而達到其操縱利潤的目的。準則中的規定則可以有效地避免這種情形發生。

        此外,按照我國具體會計準則,如果所購建固定資產的各部分分別完工,但必須等到整體完工后才可使用,則應當在該資產整體完工時終止借款費用的資本化過程。這種情況在IAS23中則沒有明確提出來。

        三、信息披露和新舊制度的銜接

        對于新準則實施后同實施前的銜接問題,IAS23提出如果采用新準則構成會計政策的變更,則鼓勵企業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8號《當期凈損益、重大差錯和會計政策具體準則》的要求,調整其財務報表,即運用追塑調整法進行調整。如果采用對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會計處理方法,則只需要對準則生效后滿足資本化條件的借款費用進行資本化即可。

        第5篇:固定資產的資本化范文

        一、非會計主體轉換下購建大型設備貸款利息會計處理

        采購飛機、船舶、大型機械設備,采購方與銷售方在確認收入與采購成本時,應結合合同進行,如果簽訂的是建造合同(建設工程合同),則銷售方(建造承包商)按《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確認收入進行會計處理,采購方即產品的需求方變成甲方,按出包方式自行建造固定資產進行會計處理;如果簽訂的是采購合同(買賣合同),銷售方應當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中有關商品銷售收入的原則確認收入,采購方即產品的需求方應按外購固定資產進行會計處理。如商品房買賣,購買方影響房地產設計的能力有限(如僅能對基本設計方案做微小變動),開發商應當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第14 號——收入》中有關商品銷售收入的原則確認收入,購買方按外購商品房處理,例如,房價款為1200萬元,購買方按揭本息共支付1500萬元,商品房入賬價值應為1200萬元(即1500萬元的現值),300萬元利息支出為未確認的融資費用分期攤銷轉入財務費用。下面從分別從建造和購買兩種不同取得方式來詳細研究其利息的會計處理方式。

        (一)建造合同 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資產,采購企業與工業制造企業簽訂建造合同,其成本由建造該項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必要支出構成,包括發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裝工程支出、以及需分攤計入各固定資產價值的待攤支出。與工業制造企業簽訂的建造合同和與建筑安裝企業簽訂的建造合同相比,兩者均為不可撤銷合同,且成本歸集的時間均為合同簽訂日至合同標的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日,但前者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裝工程支出一般為合同協議中明確的銷售價格及安裝費用,若有變動以修訂后的合同、結算價款等憑證計入在建工程成本;后者建安支出可能與合同價格相差較大,需要進行審價與審計確定。待攤支出是指在建設期間發生的,不能直接計入某項固定資產價值、而應由所建造固定資產共同負擔的相關費用,對與工業制造企業簽訂建造合同的產品需求方而言,待攤支出一般包括采購中介費、應負擔的稅金、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借款費用等。由此可見,與工業制造企業簽訂建造合同購置大型設備,設備到貨交付并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借款費用可以資本化計入設備購置成本。預付款對應的貸款利息可以資本化,如果貸款為專門借款,資本化金額為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減去將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后的金額。如果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業應當根據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計算確定一般借款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

        (二)采購合同 外購固定資產,采購企業與工業制造企業簽訂采購合同,其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可歸屬于該項資產的運輸費、裝卸費、安裝費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由于合同簽訂時,合同標的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并未轉移給購貨方,成本歸集的時間不能為合同簽訂日至合同標的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日,應為銷售方交貨日至合同標的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日,也就是說預付款對應的貸款利息不能計入采購設備的成本。比如某企業預付100萬元采購1000臺電視機,價款500萬元,交貨后正常信用期內支付余款,不考慮相關稅金、安裝費則這批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為500萬元。一般而言,采購大型設備與采購一般設備一樣,入賬價值與采購資金的借款費用無關,貸款利息不能資本化計入設備購置成本。

        二、會計主體轉換下購建大型設備貸款利息會計處理

        (一)會計主體可以實現轉換的情況 眾所周知,在實際會計處理中絕大部分都會涉及會計主體轉換的情況。例如:生產大型設備的工業制造企業是采購方的下屬獨立核算的車間、分公司,采購方與銷售方兩個內部核算單位可以合并,即核算生產大型設備的會計主體(建)與核算大型設備采購的會計主體(購)可以合并,這樣企業之間購與建的活動合一成為企業自行建造固定資產,上述采購合同實質上成為不可撤銷的建造合同,成本歸集的時間就可以前移至合同簽訂日。如果生產大型設備的工業制造企業是采購方的控股子公司,從合并報表層面看,購建活動同樣可以合并。當采購方與銷售方工業制造企業存在控制與被控制關系時,采購方可以控制銷售方,合同如何簽訂一般由采購方決定,而且采購方可以決定是否將貸款進行分配下轉給所屬制造企業(銷售方),這種情況下貸款利息會計處理涉及的會計主體,筆認為可以轉換,即會計主體轉換。如果不考慮稅金,采購方將貸款進行分配下轉給所屬大型設備制造企業,利息資本化后進入制造企業的產品成本,最后形成大型設備的采購成本,與采購方貸款不下轉給建造企業,利息資本化進設備成本結果一樣。

        第6篇:固定資產的資本化范文

        關鍵詞: 借款費用;新會計準則;財務影響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7A-0079-02

        在新舊兩部準則中,對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不盡相同。舊的借款費用準則出于更加謹慎和穩健的考慮,對于相關的規定都較為嚴格,但是舊準則在注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的同時,也降低了其相關性,不能很好反映經濟業務的實質,與國際上通行的處理方法也有很大的距離,新準則則在這些方面做了修訂和完善。 具體來說,新準則相較舊準則有如下變化:

        一、新舊準則差異分析

        (一)可以資本化的借款范圍擴大

        根據舊準則,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范圍為專門借款,即為購建固定資產而專門借入的款項,不包括流動資金借款等。而根據新準則,應予資本化的借款不僅包括專門借款,而且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占用一般借款的,還應計算一般借款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這意味著在固定資產建造過程中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業,其一般借款的利息費用也應按照資產支出額的比例計入所購建固定資產的成本。

        (二)適用資本范圍擴大

        舊準則第七條指出:資產支出只包括為購建固定資產而以支付現金、轉移非現金資產或者承擔帶息債務形式發生的支出。而新準則第四條指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是指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或存貨等資產。

        (三)借款溢價或折價的攤銷方法變化

        舊準則規定.如果專門借款存在折價或溢價,還應當將每期應攤銷的折價或溢價金額作為利息的調整額,對資本化率作相應調整。折價或溢價的攤銷,可以采用實際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線法。而新準則規定借款存在折價或溢價的,應當按照實際利率法確定每一會計期間應攤銷的折價或者溢價金額,調整每期利息金額。在實際利率法下, 企業應當按照期初借款余額乘以實際利率計算確定每期借款利息費用。

        二、準則變化給企業帶來的財務影響

        新舊準則中均對借款費用的資本化問題做出了具體規定,這些規定包括哪些借款費用可以資本化、借款費用開始資本化的條件、借款費用的資本化金額的計算方法等內容。這些方面的處理,計算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企業資產和費用的計量,進而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那么新舊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運作方面產生了什么不同影響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應予資本化的資產范圍擴大的影響

        1.對于大型產品生產企業來說,可使其利潤的分布趨于較均勻狀態。

        新準則擴大了借款費用可予以資本化的資產范圍,除了固定資產,也包括生產周期長的存貨和投資性房地產,例如飛機、輪船、發電設備及房地產等,這將使生產周期長的先進制造業公司受益。由于許多先進制造業公司的產品生產周期比較長,生產資金占用多,而且借款金額巨大,對這類企業的存貨而言,借款費用已構成了其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準則將其計入存貨成本中,在存貨銷售時得到補償。新準則允許存貨的借款費用資本化,對于生產周期長且借款金額巨大的制造業來說,新準則的變更帶來的不僅僅是企業當前的會計利潤增加,關鍵在于改善了企業經營者的業績考核指標。

        2.應予資本化的資產范圍擴大將增加企業資產的總額,減少當期費用,增加利潤。

        從企業資產負債表來看,擴大借款費用資本化對象的范圍增加了存貨的賬面價值,導致資產總額上升,流動比率隨之提高。從企業利潤表來看,擴大借款費用資本化對象的范圍減少了計入當期損益的借款費用,從而使企業降低了當期財務費用,提高了當期會計利潤。毛利率、利潤率等指標隨之提高。總的說來,這些企業的財務狀況具體表現為資產類總額的增加,當期費用減少,利潤增加。

        3.應予資本化的資產范圍的擴大也有其局限性

        新準則規定符合條件的發生在存貨上的借款費用也可以資本化,允許存貨借款費用資本化也存在不利影響。首先,借款費用資本化計入存貨價值不利于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與同行業選擇費用化的企業相比,這使企業產品成本偏高,并且由于產品生產周期較長,銷售不能當期實現,借款費用不能當期收回,從而不利于資金周轉。其次存貨的核算本身就具有復雜性和隱蔽性,加之借款費用的處理,使其舞弊風險更高。企業存貨種類較多,通過將可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在暢銷、滯銷的產品成本之間人為的調節分配,一方面可以降低暢銷產品的成本,虛增當期利潤,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期末庫存產品的成本,從而提高流動資產額以及資產總額,粉飾企業的財務狀況。

        (二)可以資本化費用范圍變化的合理性

        1.將企業在購建固定資產用到的一般性借款的借款費用予以資本化顯得更合理且更容易操作

        新準則改變了舊借款費用準則對借款費用可予以資本化的借款范圍也有嚴格的限定的狀況,在舊準則的要求下為了正確劃分資本化金額與費用化金額,在具體會計核算過程中要求會計人員改變以往的傳統的會計處理方法,隨時記錄固定資產購建過程中每一筆支出發生的費用。如果平時不記在會計期末才一并來記的話,在加大個別專用借款支出占用會計期間的同時,又增加了累計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總額,從而造成借款費用資本化高估的現象,以至于形成固定資產總額的增加,企業利潤虛增。因為在企業的融資活動集中調配時,確定一項資產支出中哪些是屬于專門借款,哪些又是屬于非專門借款很困難。

        2.可以資本化的費用范圍的變化,更加公允的反映了企業取得資產的成本

        新準則可予資本化的借款范圍不僅包括專門借款,還包括一般借款,同時對其計算資本化金額的借款費用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借款不僅包括專門借款,也包括一般借款,而絕大多數的借款其實都是用來取得長期資產的,它們占用了大量的資金,形成較高的借款費用。因此,將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借款范圍擴大到一般借款,更能公允地反映企業對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存貨等資產的取得成本。

        3.新準則考慮到應對企業刻意調節利潤的情況

        從另一個角度看,用專門借款利息和一般借款利息來區分資本化金額的借款利息,可以從融資源頭上規避企業混淆二者的風險,但是也會促使有調節費用動機的企業利用推遲確認在建工程完工和推遲確認存貨的到達預定可使用狀態而達成其調節利潤的目的。新準則對這種情況做出了一定的改進,來約束它,當所購建的固定資產達到預定使用狀態時,就要停止利息資本化。這與原來需要等到驗收部門出示竣工結算單,才停止資本化的做法不同。因此,上市公司固定資產已投入使用,而僅通過拖延竣工期限來擴大資本化的情況被制止。衡量的標準從竣工變成可投入使用,包括已完工的部分,即整體雖未完工但部分已完工,則該部分要停止資本化,從而避免公司以整體未完工為由,將利息費用轉入資產。

        (三)新準則增加了企業財務數據的真實性,但也增加了企業虛增利潤的可能性

        新準則規定,因專門借款而發生的利息資本化金額應當以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扣減將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后的金額確定。這種處理方式反映了舊準則忽視了但現實中存在的經濟過程。更能反映真實情況。企業在這塊進行的核算過程對內部財務政策的選擇制定是很有用的。新準則中雖然利息費用的計算不再和資產支出掛鉤,但是利息收入和投資收益作為一個扣減項目是針對沒有動用的借款資金,仍然要考慮到資產支出。所以,調整后計量方法看似簡化了專門借款的計算程序,但實際上并未真正簡化,并且會因此增加企業利潤操縱的空間。

        三、結束語

        以上分析的幾個方面從小處看對企業內部的調整規范有好處,從大處看是更尊重經濟實質有利于調整規范我國會計行業,推動市場經濟不斷進步的措施。我國會計制度正在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因此如上所述一些企業利用新準則中的一些空子在報表中虛增資本化費用,虛增利潤的現象也是難以避免的,只要能認識到弊端存在的可能性,并加強財務監管,把企業虛報財務狀況的可能降到最低限度,就能確保新準則能發揮預想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俊華.有關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幾點思考 審計與理財 2006.06

        第7篇:固定資產的資本化范文

        外購或自行建造固定資產初始計量與計稅成本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借款費用停止資本化的時點不同。外購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或者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其借款費用停止資本化的時間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當天。稅法將停止資本化的時間明確為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的當天。如果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卻尚未交付使用,會導致會計資本化利息小于按稅法規定計算的資本化利息,導致固定資產會計成本小于計稅成本,從而產生可抵減暫時性差異。

        2.借款費用資本化的金額不同。《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規定,可以資本化的借款金額包括專門借款和一般借款。《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內企)第三十六條規定,企業向關聯方取得的借款,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50%,超過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國稅函〔1991〕326號(外企)規定,外方資本不到位,相當于不到位注冊資本的借款利息,不得在稅前扣除。此外,企業向非金融部門取得借款發生的利息支出,不得超過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商業銀行的基準利率和浮動利率標準,超過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稅前扣除。浮動利率取消上限后,原則上執行浮動利率取消上限前的最高上限。上述不得扣除的借款費用,如果已按借款費用準則進行資本化處理,則固定資產的計稅成本小于會計成本,以后期間,按計稅成本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與會計折舊之間的差異,需作納稅調增處理。

        3.無論是外購固定資產,或是自行建造(包括自營方式建造和出包方式建造)的固定資產,其初始計量必須取得合法的憑據。如果固定資產會計成本中一部分金額沒有取得合法憑據,則這部分金額應從計稅成本中剔除。

        4.固定資產計量屬性的差異。企業購買固定資產通常在正常信用條件期限內付款,但也會發生超過正常信用條件購買固定資產的經濟業務事項,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資產,且在合同中規定的付款期限比較長,超過了正常信用條件,通常在3年以上。在這種情況下,該類購貨合同實質上具有融資租賃性質,購入資本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額之和確定,而應以各期付款額的現值之和確定。購入固定資產時,按購買價款的現值,借“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科目,按應支付的金額,貸“長期應付款”科目按其差額,借“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固定資產購買價款的現值,應當按照各期支付的購買價款選擇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后的金額加以確定。各期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中規定的資本化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其余部分應當在信用期間內確認為財務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稅法對固定資產的計價原則,以實際發生的支出為原價,不按現值計價,不對支付購款折現。《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一條規定:“固定資產的計價,應當以原價為準。購進的固定資產,以進價加運費、安裝費和使用前所發生的其他有關費用為原價。自制、自建的固定資產,以制造、建造過程中所發生的實際支出為原價。”《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條規定:“購入的固定資產,按購入價加上發生的包裝費、運雜費、安裝費以及繳納的稅金后的價值計價。自制、自建的固定資產,在竣工使用時按實際發生的成本計價。”由于上述緣故,導致超過正常信用條件期限付款的固定資產的會計成本小于計稅成本。

        例:2007年1月1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項購貨合同,從乙公司購入一臺需要安裝的大型機器設備,收到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設備價款為900萬元,增值稅稅額為153萬元。合同約定,甲公司于2007年~2011年內,每年的12月31日支付210.6萬元。2007年1月1日,甲公司收到該設備并投入安裝,發生保險費、裝卸費等7000元;2007年12月31日,該設備安裝完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共發生安裝費5萬元,款項均以銀行存款支付。假定甲公司綜合各方面因素后決定采用10%作為折舊率,不考慮其他因素。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07年1月1日,確定購入固定資產成本的金額,包括購買價款、增值稅稅額、保險費、裝卸費等。

        購入固定資產成本=2106000×3.7908+7000=7990424.8(元);

        借:在建工程7990424.8

        未確認融資費用2539575.2

        貸:長期應付款10530000。

        稅務處理:在建工程計稅成本為1053萬元。

        2.2007年度發生安裝費用5萬元。

        借:在建工程50000

        貸:銀行存款50000。

        稅務處理:在建工程計稅成本追加5萬元,累計計稅成本為1058萬元。

        3.確定未確認融資費用在信用期間的分攤額如下表所示。

        4.2007年12月31日,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結轉工程成本、支付款項。

        借:在建工程799042.48貸:未確認融資費用799042.48借:固定資產8839467.28貸:在建工程8839467.28借:長期應付款2106000貸:銀行存款2106000。稅務處理:固定資產計稅成本仍為1058萬元,而固定資產會計成本為8839467.28元,差異金額=10580000-8839467.28=1740532.72元。由于計稅成本大于會計成本導致以后期間計稅折舊大于會計折舊的金額,應當分別調減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

        5.2008年12月31日,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支付款項。

        第8篇:固定資產的資本化范文

        為了全面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深入改革開放的需要,財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了新《企業會計準則》,其中《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以下簡稱新準則),在應予資本化的資產和借款范圍、借款利息和輔助費用資本化金額確定、折價或溢價的攤銷方法方面的規定與2001年1月18日財政部的《企業會計準則――借款費用》(以下簡稱舊準則)存在較大差異,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應予資本化的資產范圍擴大

        根據舊準則,應予資本化的資產只有固定資產,包括企業自己購買或建造的固定資產,以及委托其他單位建造的固定資產。而新準則將應予資本化的資產范圍擴大,根據新準則第四條的規定,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是指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存貨等資產。可見新準則將投資性房地產以及類似于房地產開發企業開發的用于出售的房地產開發產品、輪船制造企業制造的用于出售的大型輪船、機械制造企業制造的用于出售的大型電力設備等類似存貨,都列入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

        2.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范圍擴大

        根據舊準則,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范圍僅限于專門借款,企業只有為構建固定資產而專門借入的款項,即專門借款所發生的借款費用才允許予以資本化,其他借款(如流動資金借款等)所發生的借款費用均不允許資本化,而應計入當期費用。根據新準則,應予資本化的借款不僅包括專門借款,而且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占用一般借款的,應將一般借款中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資本化。

        3.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的確定不同

        新舊準則對于累計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和資本化率的計算方法都是相同的。不同之處在于新準則第六條規定:(1)為購建或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借入專門借款的,應當以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減去將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利息收入或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后的金額確定(即:專門借款的利息資本化金額=總利息-閑置資金投資收益),不再與資產支出相掛鉤,可以全額資本化。(2)對于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業應當根據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的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計算確定一般借款利息中應予資本化利息金額(即:一般借款的利息資本化金額=累計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部分的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資本化率)。

        4.輔助費用資本化金額確定不同

        根據舊準則,因安排專門借款而發生的輔助費用,包括銀行借款手續費(如發行債券手續費)、承諾費、傭金等,屬于在所購建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前發生的,應當在發生時予以資本化;如果輔助費用金額較小,也可于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根據新準則第十條規定,專門借款發生的輔助費用,在所購建或者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之前發生的,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其發生額予以資本化,取消了根據重要性原則將金額較小的輔助費用予以費用化的規定,但對于一般借款發生的輔助費用,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其發生額確定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5.折價或溢價的攤銷方法不同

        舊準則規定,如果專門借款存在折價或溢價,應當將每期應攤銷的折價或溢價金額作為利息的調整額,對資本化率做相應調整。折價或溢價的攤銷,可以采用實際利率法,也可采用直線法。新準則規定,借款存在溢價或折價的,應當按照實際利率法確定每一會計期間應攤銷的折價或溢價金額,調整每期利息金額。

        二、借款費用新舊準則差異對企業會計的影響

        1.會計科目的設置及會計處理的變化

        新準則中擴大了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資產范圍,要求我們在實務中設置存貨及投資性房地產上的借款費用資本化相應的會計科目,如開發成本、生產成本等,同時增加了存貨及投資性房地產上借款費用資本化相關業務的會計處理,如待達到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后,將開發成本或生產成本轉入投資性房地產、存貨。

        2.更好的體現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新準則擴大了應予資本化的資產范圍,對于先進制造企業的存貨而言,借款費用已構成了其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計入存貨成本中,在存貨銷售時得到補償,更符合配比原則。新準則取消了專門借款的輔助費用根據重要性原則將金額較小的輔助費用予以費用化的規定,這是由于專門借款的輔助費用與可予以資本化的資產購建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將其在資本化期間計入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成本,更加符合實際成本原則。新準則規定對于折價或溢價的攤銷只能采用實際利率法,減少了企業的會計選擇,便于實務操作,增強了企業之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3.減少了企業借款費用納稅調整

        新準則與《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在應予資本化的資產和借款范圍、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確定這三方面的規定基本趨同,這表明新準則的實施將會減少企業借款費用納稅調整的問題,節約了相應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它的實施會增加借款費用資本化的金額,相應地降低公司當期財務費用,提高公司的利潤和形象,但同時也降低了當期財務費用的抵稅作用,資本化后的財務費用就以折舊形式在以后的折舊期內分期在稅前抵扣。

        4.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

        第9篇:固定資產的資本化范文

        一、新舊準則關于借款費用資本化規定的主要差異

        新頒布的《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關于借款費用資本化計算的規定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但是與原準則相比則有所差別,主要差異有:

        (一)原準則要求專門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的計算應當與固定資產購建過程中所發生的資產支出相掛鉤,以至當期末止購建固定資產所發生的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資本化率(在為購建固定資產借入一筆以上專門借款的情況下,資本化率為這些借款的加權平均利率)來確定當期應當予以資本化的專門借款利息。

        新準則在計算專門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時,不再要求計算專門借款至當期末止所發生的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在為購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借入一筆以上專門借款的情況下也不再要求計算加權平均利率作為資本化率,而是直接以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為基礎,減去將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后的金額確定。

        新準則的上述規定,與原準則的要求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是新準則的規定一方面考慮了在某些情況下專門借款可能產生的存款利息收入或者被企業用在其他臨時性投資上所產生的投資收益,體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另一方面不再要求計算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和加權平均利率,使得專門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的計算變得更加清晰和簡便。

        (二)原準則沒有考慮購建固定資產占用的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規定專門借款所發生的借款利息才允許予以資本化,其他借款(如流動資金借款等)所發生的借款利息不允許資本化。

        新準則要求當資產支出超過專門借款本金時,應當考慮占用的一般借款利息中應當予以資本化的金額,即“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業應當根據累計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超過專門借款的部分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計算確定一般借款利息中應予資本化的金額。”在一般借款不止一筆的情況下,為了保證計算的準確性,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應當根據一般借款加權平均利率確定,其計算與原來專門借款加權平均利率的計算方法相同。

        新準則的上述規定既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又彌補了原準則的不足,是對原準則規定的重大改進。

        二、筆者下面將根據新準則的上述規定,并結合一道例題談談對計算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的一點看法。

        (一)例題引用

        例:A公司于2005年1月1日采取出包方式開始建造廠房,截至2005年12月31日發生支出見表2。該公司于2005年1月1日發行3年期債券,票面價值為1 000萬元,票面利率5%,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到期還本。債券發行價格為900萬元,不考慮發行費用。2005年4月1日又為該工程項目專門借款500萬元,借款期為4年,年利率為8%,該項借款一次到期還本付息。A公司2005年還有流動資金借款500萬元,借款年利率為4%。請計算A公司2005年應予資本化的利息金額。(該例題引自《財務與會計》雜志2006年6月綜合版第33頁例1)

        表2 建造廠房發生的支出 單位:萬元

        日期 每期資產支出金額 資產支出累計

        1月1日 150 150

        2月1日 200 350

        3月1日 130 480

        4月1日 100 580

        5月1日 130 710

        6月1日 160 870

        7月1日 120 990

        8月1日 100 1 090

        9月1日 150 1 240

        10月1日 280 1 520

        11月1日 160 1 680

        12月1日 140 1 820

        原例題的計算過程如下:

        1、計算2005年度專門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

        (1)實際利率i的計算

        50×(P/A,i,3)+1 000×(P/F,i,3)=900

        使用內插法,計算出i=8.95%(計算過程略)。

        (2)實際利率法:折價的攤銷額=債券的每期期初賬面價值×實際利率-每期按票面利率的應計利息。(見表3)

        表3 單位:萬元

        利息費用 按票面利率應計利息 折價攤銷 應付債券帳面價值

        A=D×8.95% B=1 000×5% C=A-B 帳面價值D

        發行日 900

        第1年末 80.55 50 30.55 930.55

        第2年末 83.28 50 33.28 963.83

        第3年末 86.17 50 36.17 1 000

        合計 250 150 100

        (3)2005年專門借款利息費用

        專門借款500萬元2005年度的利息費用=500×8%×9/12=30(萬元)

        專門借款2005年度實際發生的利息總額=債券利息費用+專門借款500萬元利息費用=80.55(萬元)+30(萬元)=110.55(萬元)

        應予資本化的專門借款利息金額=110.55(萬元)

        2、計算2005年度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

        A公司2005年度為建造固定資產共支出1 820萬元,而專門借款金額為1 000+500=1 500(萬元)。截至2005年10月,支出總額開始超過專門借款金額,應考慮占用的一般借款。(見表4)

        表4 2005年一般借款累計支出計算表 單位:萬元

        日期 支出金額 資本化期間 支出加權平均數

        10月 20 90/360 5

        11月 160 60/360 26.67

        12月 140 30/360 11.67

        合計 320   43.34

        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為一般借款加權平均利率,本例中由于流動資金借款利率均為4%,故資本化率為4%。應予資本化的一般借款利息金額為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43.34×4%=1.73(萬元)

        2005年度應予資本化的借款利息總額為

        110.55+1.73=112.28(萬元)

        (二)商榷意見

        在上述計算過程中,筆者認為第2步“計算2005年度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的計算過程有所不妥:該例題認為A公司專門借款金額為1 500萬元(債券票面價值1 000萬元,專門借款500萬元),2005年建造固定資產共支出1 820萬元,從而得出占用的一般借款金額為320萬元。

        筆者認為,為了確保計算的一致性和準確性,對于發行債券籌資或者從銀行借款籌資,在計算專門借款金額的時候應當以其帳面價值為準而不能以其票面價值或者名義金額為準。因為根據新準則的規定,借款的溢價或折價只能按照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調整每期利息費用,而在實際利率法下,企業每一期間所負擔的利息費用=借款的每期期初帳面價值×實際利率。如果在計算專門借款金額的時候以其票面價值為準,而在計算每期專門借款利息費用的時候卻以帳面價值為準,則會明顯的造成前后計算口徑的不一致;另外,在實際利率法下,借款每期期初的賬面價值在一定意義上相當于借款企業每期實際占用的借入資金,以其為基礎來確定企業占用的一般借款能夠使得計算結果比較準確。仍以上題為例,筆者認為A公司2005年度專門借款金額為1 400萬元[債券帳面價值(即實際籌得資金)900萬元+專門借款500萬元=1 400萬元],從累計支出1 820萬元中扣除專門借款1 400萬元,A公司2005年建造固定資產占用一般借款金額為420萬元,一般借款累計支出計算見表5。

        表5 2005年一般借款累計支出計算表 單位:萬元

        日期 支出金額 資本化期間 支出加權平均數

        10月 120 90/360 30

        11月 160 60/360 26.67

        12月 140 30/360 11.67

        合計 420   68.34

        應予資本化的一般借款利息金額為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68.34×4%=2.73(萬元)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幕 | 五月婷婷第四色国产 | 日本免费亚洲视频 | 亚洲精品视品在线 | 小辣椒福利视频精品导航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