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鎮財務公開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農村財務管理的涵義
農村財務管理是對直接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支配、管理的各種資產所發生的一切收入及其使用、分配等財務活動的核算、計劃、監督與控制。農村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要維護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加強農村財務管理,是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客觀需要,也是規范村級財務管理的現實需要,還是加強村級干部隊伍建設的制度需要。
2 農村財務管理的有效模式--村級會計委托
村級會計委托形象地說就是會計在鄉(鎮)里,出納在村里。 2009年云南省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鄉鎮成立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免費為村集體經濟組織記賬,實行村級財務和資金委托的管理方式,服務的內容主要包括:會計核算、資金管理、財務收支、會計檔案和提供會計信息。以筆者所在的縣為例,全縣統一模式,鄉鎮掛牌設立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按照統一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方式開展委托工作。村級財務在堅持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收益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民主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對村級進行全面清產核資的基礎上,由村集體和鄉鎮中心簽訂委托協議,將會計核算、資金管理委托鄉鎮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代管,中心以村為主體分設賬套、獨立會計核算,取消村會計和出納,設立村報賬員。制定了縣級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具體規定了現金和銀行存款、票據管理、集體資產臺賬管理、債權債務管理、財務審批、財務結報、民主理財及財務公開、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財務審計、會計檔案管理等十制度、明確規定中心主任、會計、出納、審核、微機檔案員和村報賬員崗位職責等六職責,明晰賬務處理流程和報賬流程兩流程。做到全縣統一模式制度上墻,統一配備財務軟件及相關設備,全面實行會計電算化,為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提了基礎保障,截止2015年末全縣代管村集體資產4660萬余元,其中貨幣資金1883萬余元、固定資產及林木資產2688萬元,2015年度代管村級收入3419萬余元,支出2081萬余元。
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8年來,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從根本上得到了改善。特別是長期以來村級缺乏專業會計人員,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債權、債務不清等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有效解決了村集體賬務不健全的問題,結束了過去那種農村財務白條抵賬、回憶賬、多頭賬、包包賬的歷史,使村級賬務由糊涂賬變成明白賬。
3 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3.1 村級會計委托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3.1.1 機構不健全
鄉鎮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是在整合鄉鎮農經站現有人員基礎上設立的,但鄉鎮機構改革撤消了鄉鎮農經站,中心不再單獨掛牌,致使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在管理體制上存在著主管部門、單位性質不明確的問題,導致工作中經常出現扯皮推諉現象,直接影響著村級會計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
3.1.2 人員素質不高
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直接影響農村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果。鄉鎮會計委托服務中心沒有專門的人員編制,工作人員基本是農經員兼職且部分人員未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造成工作人員不穩定,且難以適應村級財務工作質和量上的要求,如一個有33個村包含5個社區的鎮,村級會計服務中心只有3名兼職工作人員,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只有2人,目前全縣中心工作人員33人,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只有17人,僅占51.51%。
3.2 村級資金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3.2.1 賬外賬和私設小金庫。村集體雖然簽訂了委托記賬協議,但沒有將全部財務收支交服務中心核算和管理,由村直接收取的資金如房屋租金、山林承包款、捐贈收入等未進入服務中心統一開設的銀行存款賬戶,以村干部個人名義儲存。資金收支管理、使用混亂,形成賬外掛賬,村級資金安全完整得不到保障。
3.2.2 資金收支缺乏有效監管。實行委托加強了核算職能,但對各村的經濟活動內容不掌握,只能以賬論賬。村開支隨意性大,村干部人人收錢,人人管錢,形成誰收錢,誰花錢,再加上審批手續不健全,個別村干部管錢、花錢、批錢自己一人負責,會計核算成了記賬員,失去了應有的監督,報賬不及時,白條列支現象普遍存在。
3.3 村級財務公開不規范
3.3.1 公開存在走過場,搞形式的問題。村級財務公開流于形式,在公開內容上輕描淡寫,沒有涉及實質性的問題,甚至出現內容與形式不一致的情況。部分村的財務公開就是直接復印幾張賬頁粘貼在公示欄,財務公開數據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
3.3.2 無監督,不透明。有些村賬務一年或幾年不與群眾見面,使民主理財、財務公開等管理制度成為一紙空文,使村級財務管理失去了應有的監督和約束力。
3.4 村級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
3.4.1 制度不健全,無章可行。有的村在財務管理方面沒有制度,財務管理無章可循。
3.4.2 執行不嚴,有章不循。雖然制定了相關制度,財務人員卻聽之任之,財務手續混亂,內部制約失控。村報賬員未按結報制度及時報賬,報賬手續不全,部分村大量列支會議費,但無相關會議記錄材料;部分工程建設未進行公開競價或招標,未簽訂施工合同,工程完工沒有結算,支付款項未按規定取得合規的票據等。
3.4.3 集體資產產權登記管理缺乏統一完善的操作程序。清產核資工作滯后,臺賬不清,資產處置不報告、對外發包不向群眾公布。
3.4.4 村級一事一議籌資捐資管理制度不完善,籌資捐資管理工作難于規范。在一事一議 公益事業項目建設籌資捐資管理中,村、組對一事一議 籌資捐資交會計委托中心管理有顧慮,給資金管理及工作帶來了困難。
3.5 各方監督不到位
3.5.1 重核算、輕監管。村級會計委托工作中只注重核算,缺乏行使村級財務監督職能的積極性。
3.5.2 村級報賬員缺乏財務知識,對村財務監督不夠,管理不嚴。
3.5.3 村財務公開制度形同虛設。村集體對財務公開隨意性很大,什么時間公開,公開什么內容,怎樣公開很大程度取決于村干部對財務工作和民主監督的認識,村民難以監督。
3.5.4 村務監督委員監督不到位、不完全。從監督內容來看,主要是對村支出的監督,對支出是否合理合法進行審核,但是對收入是否入賬并不能加以有效監督,另外由于村務監督委員缺乏財務知識,要想監督到位是很難的。
3.5.5 審計監督缺失。會計委托中心工作人員基本上由鄉鎮農經員兼職,農經人員對村集體進行審計形成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縣、鄉農經管理部門審計監督弱化。
4 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對策建議
4.1 強化委托中心機構建設,完善工作機制
村級會計委托是實現村級資金、資產、資源規范管理,促進農村穩定和諧發展的有效措施,其作用的發揮,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首先要從明確村級會計委托中心管理體制入手,明確縣級管理機構、細化責任、強化措施,規范對鄉鎮村級會計委托中心的監督與管理工作,適當增加人員編制,相對穩定工作人員,從體制和管理上提高中心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建立健全農村財務管理長效機制。其次是在工作人員調配上引入競爭機制,對現有人員難以滿足工作需求的適當考慮政府購買服務,財政部門要加強對農村財會人員的培訓,切實提高中心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再次是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積極配合,廣大群眾的監督認可。形成思想認識統一、機構人員到位、工作措施具體有力、責任明確的村級財務管理體系,為農村財務健康運行提供強大的機制保證。
4.2 建立健全制度,規范財務行為
4.2.1 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各級部門特別是縣級財政、農業部門對所制定的相關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和報賬流程等規定中,已不適應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規定、條款,進行全面梳理完善,鄉鎮要結合實際對各項具體實施辦法和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完善,推進財務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4.2.2 完善村級資金管理制度。明晰村級資金撥付流程,強化資金支出審批,從源頭上治理賬外賬和小金庫問題,對不按資金管理程序撥付資金,造成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管理混亂和流失的,明確追究其責任相關規定,確保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全部納入鄉鎮會計委托服務中心統一管理、統一核算。
4.2.3 完善村級一事一議 籌資捐資制度。建立完善一事一議管理制度,規范議事、籌資、建設等程序,財政、農業部門做好事前引導、事中指導、事后審計,保證一事一議制度執行中的公開透明,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4.2.4 完善村級資產登記管理制度。規范資產資源承包、租賃、出讓、拍賣行為,使集體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完善村級資產臺賬,所有資產上報委托中心登記管理,三年一屆的村兩委換屆工作中,要認真開展清產核資工作,進行資產產權登記規范管理。
4.3 健全財務監督管理機制
4.3.1 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機構,規范村務監督委員的職責、工作制度和議事規則。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的作用,貫徹落實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的民主權利,保證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4.3.2 完善村級會計委托中心監督機制。建立中心工作考核責任制,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業績突出的,按《會計法》規定給予一定獎勵。提高中心工作人員的綜合業務水平,充分發揮委托中心的監督職能,加強對村集體經濟業務和財務收支的監督。
4.3.3 主管部門和鄉鎮配備專職或兼職財務審計人員或審計小組,切實履行財務審計監督職責,對農村財務進行常規性審計和村干部離任審計,必要時由縣審計部門直接進行審計。
4.3.4 堅持村級財務一年一審,村干部任期屆滿或離任時按規定進行審計。審計工作結束,形成書面審計報告,由審計負責人簽名后,報縣、鄉經管部門備案,審計結論在財務公開欄和村民代表會議上進行公開。
【關鍵字】農村財務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是農村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理順農村財務管理體制,規范和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是當前對于農村財務管理人員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農村經濟改革和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一、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領導重視不夠
盡管上級領導對工作已經做了詳盡的要求,但鄉鎮的個別領導和部分村“兩委”主要干部并沒有照例執行,思想上的懈怠松動,導致領導不到位,農經人員精力不到位的工作傾向。有個別人員還千方百計橫加阻攔,人為地加大了工作順利推進的難度。因而造成已經制定的各種制度在有的地方不能完全落實,致使在整體范圍內制度執行不是很好。
2、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目前村級會計基礎工作差,具體表現在:一是帳薄設置不規范。二是原始憑證不規范。三是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四是會計當案不全。
3、管理體制不明
目前在村級財務管理權問題上一直意見不一致,客觀上存在者鄉村兩級財務由鄉級農經站,鄉級財政所或鄉鎮企業局兩線管理,造成了機構重疊,人員冗多,管理職權,范圍不明確。
4、財會人員素質不高
據調查,目前村鄉財會人員普遍年齡老化,文化程度低,大多數沒有經過專門學習和培訓,對管理者制約不嚴。不少鄉村領導不熟悉財會知識,“外行”管理“內行”現象屢見不鮮;而且有的鄉村領導財經法紀觀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個人說了算,長官意識嚴重。
5、財務監督不力
不少鄉鎮很少對村級財務進行定期審計,沒有監督機制,沒有審計組織機構,缺乏民主理財和群眾監督意識。
二、解決農村財務管理問題的措施
1,加強財務規范化管理
首先要統一思想,規范監督程序,二是統一帳、表、冊、據,規范會計操作程序;三是統一審批手續,規范支出管理;四是統一業務規范交接手續;五是統一檔案專柜,規范財務資料。為此,鄉鎮領導必須提高對村級才務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領導、強化管理,使之逐步納入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2、建立健全約束機制
建章立制是村級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要解決村級財務混亂狀況,最迫切的任務是在一定區域內制定一套統一的,切實可行的財務規章制度。
3、努力提高業務素質
財會人員是村里的重要角色,一定要有全局觀念和法制觀念,要有較高政治覺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此,各級領導應重視對村級財會人員的培養,定期進行業務培訓爭取盡快地把國家改革的有關政策和新的財稅制度,貫徹落實到鄉村一級;同時鄉村也要建立會計人員上崗制度,即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4,定期開展財務審計
針對存在的問題必須建立一整套監督機制,強化內部約束和外部監控制度。
5、真正做到民主理財
農村財務能否如實向群眾分開公布,能否接受群眾的監督,事關重大,官不僅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系到整小農村的穩定,因而農村必須要實行財務公開,進行民主理財。對財務公開的時間,內容、地點,管理及效益要進行逐一規范。時間上要定期公開;地點應設在住戶集中,位置顯眼,群眾易看到的地方;公布時,所有的帳目必須都是上級審計部門審計合格的;公布后,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的建議。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要本著實事求是,對黨和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對財務公開中揭發出來的違反財經紀律的現象,要在群眾進行民主評議的基礎上,該糾正的糾正,該查處的一查到底。
三、積極推動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
1、建立健全各項制度,為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做好制度保證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使村級財務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財務管理規范化的重要保證。針對目前村級財務混亂的種種現狀,對現金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費用開支管理、票據管理、農民負擔款項和共同生產費管理、義務工和積累工管理、財會人員及財會賬目管理、財務審計與民主理財等方面都作了具體規定。對完善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會計工作,推進村級財務管理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規范資產管理,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1)明晰產權,摸清家底,建立集體資產臺賬。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建立集體經濟組織的清產核資小組,對本村的資產進行徹底清查,對現有的資產進行產權界定與評估,對賬上有而實際已經不存在的資產要按規定程序進行核銷,明確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存量、結構、分布和運用效益,了解整個資產狀況,明晰資產所有權,并進行產權登記。其次,根據清產核資的結果準確無誤地建立資產臺賬,做好集體資產的登記工作,做到賬實相符,并及時反映資產的使用及其變動情況,防止資產的流失,保護集體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2)搞好資本營運,確保資產保值增值。根據不同類型的資產特點,搞好資產經營。經營性資產重點抓增效,非經營性資產重點抓增值,資源性資產重點抓開發,福利性資產重點抓保護。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充分利用集體資產,如發包出租、使用權拍賣、統一經營等,達到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
(3)加強專項資金的管理。目前,村級專項資金主要包括征地補償費、“一事一議”資金等。首先,加強對征地補償費的管理。其次,加強“一事一議”資金的管理。
3、搞好財務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文件的要求,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將村級財務活動情況定期、如實地進行公布,自覺接受村民監督。
財務公開的內容主要包括:財務計劃、各項收入和支出、各項財產、債權債務、收益分配、代收代繳費用、通過“一事一議”籌集的資金、群眾要求公開的其它財務事項。財務公開應以填寫財務公開欄為主要形式張榜公布。財務公開欄應建在便于村民閱覽的公共場所。對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要專項公開,重點解釋。財務公開應當及時,并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1次財務收支情況,年終公布各項財產、債權債務、收益分配、專項資金籌集和使用情況。財務公開的賬目要真實,公開的內容要存檔備查。
[關鍵詞]農經站 財務 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F30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8-0116-01
引言:新農村建設是我國基層民主建設的主體構成部分,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基層農經站財務管理工作涉及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鞏固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基礎,農村財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政治的穩定,直接影響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
一、基層農經站財務管理的主要特點
基層農經站財務管理的特點包括以下三點:一是農村集體組織的經濟資產具有集體所有制特征,是由村級全體成員長期勞動而積累形成的共有財產。集體財產所有制受到我國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組織或個人不得侵占、私吞和挪用;二是基層農經站財務要維護基層集體組織的合法權益。確保做到“村民所有、村民管理、村民受益”;三是農村基層農經站財務管理的關鍵環節是實現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
二、基層農經站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
農經站財務管理通過規范化建設設定其目標,用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財務管理的各類規章制度。重要內容是為開拓財務管理行為規范化,監督體系健全化,工作手段革新化,財務制度健全化,會計人員穩定化,監督渠道暢通化,管理制度民主化,管理手段現代化和財務處理程序信息化的基層農經站財務管理新局面。集體經濟組織為實現其財務管理目標,在財務管理假設基礎上,充分發揮基層財務管理的職能。
三、基層經管站的主要作用
1、抑制了干部違法現象的發生。通過實行村財民理鄉(鎮)管,加強了民主理財和審記監督力度,從根本上清除了滋生的土壤,有效地遏制了違法違紀現象的發生,達到了標本兼治的理想效果。
2、干群關系得到改善。由于村級財務在村民主理財小組和鄉(鎮)經管站的雙重監督之下。公開透明度提高了,提高了村級干部廉潔勤政意識,使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不斷增強,黨群、干群關系得到明顯改善。
3、節約了開支,農民負擔得以減輕。在實施村財民理鄉(鎮)管工作上,各鄉(鎮)經管中心對各村開支特別是管理費支出,進行嚴格把關。
4、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實施村財民理鄉(鎮)管,使村級財務人員集中與分散學習的機會增多,敬業意識增強,業務能力、政策水平提高。
四、建立農經站財務管理工作機制體系
農經站財務管理工作能否達到預定目的,關鍵就在建立科學的運行機制上。為了使整個工作不流于形式,主要體現以下關鍵環節:
1、管理多樣化,提高整體水平。管理措施要細化。對各鄉(鎮)專職記帳員和村級助理會計的工作職責要重新進行細化,防止出現問題相互推委,責任分不清;管理手段要更新。發揮農村財務網絡化、信息化優勢,大力推進手工記帳和電腦記帳雙帳并行工作。作到足不出戶便可知各村資金使用情況
2、規范財務。區里出臺了全區村級財務和帳務設置辦法。具體以村為單位設置總賬、往來明細賬、現金日記賬等“賬”;固定資產登記簿、產品物資登記簿、分戶往來登記簿、義務工登記簿、土地使用登記簿等“五簿”。
3、加強收支管理。收入記賬必需用財政局統一監制的農村集體經濟收支票據。村級所發生的一切收支,必須在一月內向鄉鎮農經站(財政所)申報,并注明來源和用途,由經手人和村財務主管人簽字。對村級財務鄉級代管的村,實行報賬制;對村級財務鄉級監管的村,賬簿和票據由鄉鎮農經站(財政所)代為管理,村級賬務和資金仍由村級管理。
4、實行兩審一記。即分別由村民理財小組審核用途的合理性和真實性,鄉鎮農經站(財政所)審核財務工作的合法性和票據的規范性,加蓋專用印章和簽字后,才能記賬報銷。
5、實行一事一議,強化民主監督。村內舉辦各種活動和需要村民籌資、籌勞的事宜,由村民民主決策,實行一事一議。對村民反映涉及村級財務的問題,由村民理財小組和鄉鎮農經站(財政所)給予明確答復。
6、推行會計集中辦公制度。各村會計每月到鄉鎮農經站(財政所)辦公一次,處理有關收支票據和記賬業務,確保各類賬務的合法性和規范性。
7、財務公開監督體系的建立,財務公開的內容主要包括:財務計劃、各項收入和支出、各項財產、債權債務、收益分配、代收代繳費用以及群眾要求公開的其他財務事項。財務公開應當主要以填寫財務公開欄的形式張榜公布。財務公開欄應當建在便于村民閱覽的公共場所。對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要專項公開。財務公開應當及時,并做到年初公布財務計劃,每月或者每季度公布一次財務收支情況,年終公布各項財產、債權債務、收益分配、專項資金籌集和使用情況。
為了保證財務公開的真實性,提高財務公開的質量,在搞好財務公開規范化的同時,要把強化民主監督作為推進財務公開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建立村民主理財小組,推行民主理財。具體做法是由村民或村民代表選舉產生民主理財小組成員,村民主理財小組代表村民參與村級重大財務活動決策;參與制定年度財務計劃,并監督實施情況;代表村民按期審核財務單據和財務公開的內容;收集反饋村民對財務公開的意見和建議,監督反饋意見的落實情況。從而,把村民的事由過去干部說了算變為大家定,大家辦,使財務公開真正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
8、 切實推行“村財鄉管”制度。在堅持村集體資產所有權不變、使用權不變、財務審批權不變、資金使用監督權不變的前提下推行“村財鄉管”制度,對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獨立核算。“村財鄉管”就是要在鄉政府成立農村財務服務中心,并為各村分派一名助理會計,而各村成立村級民主理財小組。村助理會計也屬于農村財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由鄉財政部門選拔、指派,負責各村現金代收、代付及票據的初步審核,并將合格的票據送至農村財務服務中心報賬。民主理財小組必須經村民民主選舉產生,村主任及其直系親屬不得任小組成員。“村財鄉管”具體的做法即對村集體經濟的直接經營收入、各項稅費、各種費用支出、債權債務等一切經濟業務均由農村財務服務中心分別建立賬戶,進行財務核算。
9、健全農村審計機構和職能, 強化村級財務的審計監督。政府出臺加強農村審計方面的文件, 明確農村審計的機構以及審計范圍、任務、審計程序及職權、獎懲等,提高農村審計的可操作性和權威性,促進農村審計工作落到實處。建立和落實農村財務專項審計制度, 規定凡納入委托管理的集體財務,包括集體資產的管理使用、財務收支、生產經營和建設項目的開發管理、集體的債權債務等都要進行審計。如集體土地征用、上級劃撥、社會捐贈的資金和物資使用、村內“一事一議”、村辦企業上繳、集體投資收益等資金的使用,都要加大其審計力度,并將審計結果及時公布。對在審計中查出的侵占或挪用集體資產和資金的,要責令如數退賠;情節嚴重者,要依法依紀追究相關責任,給予相應處罰。
五、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農經站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農經站財務管理工作,不僅面廣、量大、任務重,而且也是一項新的工作。為了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主管單位要成立由農業、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業務精通、經驗豐富的干部負責日常工作。由農業局牽頭組成政策宣傳組,財政局組成培訓和建賬工作組,審計局和農經站組成審計清財組,監察局組成工作督察組,各負其責,長期深入農村第一線指導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為基層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的保證。
結語:基層農經站財務管理工作是關系到黨群、干群關系的融洽和農村工作的順利開展,是促進黨風廉政建設、鞏固基層政權、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關鍵。.
[關鍵詞] 農村財務管理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0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8-0028-01
農村財務管理是農村經濟的基礎,也是推動廣大農村建設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前提。做好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對于維護農民的切身利益、促進農村經濟的和諧發展意義深遠。近年來,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和監督方面的措施,收到了顯著效果,但是, 但是,一些地方財務管理制度不落實,公開不規范,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還是比較突出。 也有一些現實存在不可回避的問題,值得認真研究和解決。
1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1 資產管理混亂,村干部法制觀念淡薄
1.1.1 資產管理混亂。部分村盲目為外單位或農戶進行擔保貸款,由于被擔保主體的經營不善,無法歸還貸款,結果將債務轉嫁給村集體,造成集體資產的損失;大部分村村干部特別是農村財會人員沒有理財意識、聚財觀念、用財理念,沒有執行收支預決算制度。少數村干部見縫插針,想鉆政府監管的漏洞,視集體財產如自家財產,違反財務計劃制度。
1.1.2 村干部法制觀念淡薄。有的村借支挪用現象嚴重,特別是村里主要干部,從保管手中拿錢,不履行借款手續,隨便寫張欠條就行,或者干脆拿錢不寫條,保管只好自己寫張條臨時頂庫,對庫時發現很多是村主要干部的欠條;有些村各種節日福利太多,發放范圍不明確;有些村非生產性支出嚴重,特別是生活費、租車費支出很多,個別村干部不但享受固定工資還享受誤工補貼。
1.2 農村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實不到位
1.2.1 制度流于形式。有些村干部對村級財務審計重視不夠,到了理財審計時間會計去催不管用,審計監管員催了也白搭,有的村催的緊了礙于情面就找幾張單據先把這個月的審計應付過去,而不是抽出時間按正規程序把本月發生的業務全部處理完畢,賬務處理不及時,致使很多跨月甚至跨年度的單據層出不窮。管得好,沒有獎勵;管得差,也不處罰,致使一些“明星村”變成 “空殼村”, 導致財務管理混亂形成“頑疾”。
1.2.2 賬務公開不及時或不規范。很多村的賬務一年到頭很少公開,群眾無法了解村里花銷情況;有的村即使公開了,由于村干部獨斷專行,財務公開流于形式,沒有全面公開,只是應付了事,只公開幾項面上的收支,其它敏感的賬目從不敢公開,搞假半公開、假公開;有些村民主理財小組形同虛設;有的單據要求附會議記錄(如生活費、福利費、墊付款等支出),會議記錄有造假現象。
1.3 農村財務隊伍不穩定,業務水平較低
1.3.1 財務隊伍不穩定。有些村干部尤其是支部書記插手管錢管賬,收入不經會計,自己兼任會計主管,既管錢又管賬,造成真會計不管帳。個別村級財會工作人員隊伍不穩定,“書記變,會計換”的現象時有發生,部分村級會計隨著村干部的更換而更換,少數出現一屆村干部多任村會計的現象。
1.3.2 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財會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學歷普遍較低,缺乏會計專業知識,有些農村會計甚至連“流水賬”都不會記,造成賬表不實、不符;農村財務工作人員法治的觀念淡薄,在工作中隨意性大。
2 對策與思考
2.1 健全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加強法制制度建設
2.1.1 健全完善農村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在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工作機制。搞好村級財務預決算、現金銀行存款管理、債務債權管理、資產臺賬、財務開支審批、會計人員管理、“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等制度建設。鄉鎮財務部門作為農村財務管理的主管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幫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做好這項工作,特別是對長期管理混亂的村,要予以重點幫扶指導。
2.1.2 規范農村財務工作流程,對財務活動的程序作出嚴格規定。村集體經濟組織發生的財務事項,必須取得有效的原始憑證,注明用途并有經手人簽字(蓋章),報經村集體負責人審批同意并簽字(蓋章),由會計人員審核記賬。按程序實行財務公開,接受農民群眾監督。建立資產承包租賃、工程項目建設公開制度。重大項目工程采用初步審計、公開招投標方式,以保證工程的性價比。
2.2 穩定村級財務隊伍,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2.2.1 穩定農村財務人員隊伍。農村會計隊伍的穩定和持續性,是提高村級財會人員素質和順利推進財務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條件。
2.2.2提高財務人員素質。(1)加強村級財務人員后續教育力度。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水平。(2)依托現有資源,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介,召開研討會、座談會,舉辦培訓班、知識競賽,制作張貼畫、黑板報、宣傳標語等,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學習,加快提高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認識水平。
2.3 實施農村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
結合我國農村財務工作的實際狀況,應該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2.3.1 建立三級財務網絡構架模式。加快建設(村、鄉、縣)三級網絡構架的網絡體系,同時以會計電算化為切入點,包括:建設一個財務管理規范化專網、一個財務會計信息交換平臺、一個財務安全監控和備份中心以及相關農村財務動態信息數據庫。
2.3.2 推廣實施“信息化示范縣”工程。要堅持貫徹“區域整合、整體策劃、穩扎穩打、重點示范”的方針,在完善上級財務網絡構架并進行充分準備的同時,選擇數個鄉鎮或者一定數量的村組實施信息化建設示范工程。
2.3.3 試辦農村財務管理信息化教育基地。充分重視農村財務的基礎教育(農業技術技能、財務會計知識、法律和外語)和職業技術技能培訓(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信息化知識、市場營銷知識、財務信息利用、農作物栽培技術)。切實提高農民的科學素養和農業技術生產經營管理技能,從而提高農民的信息意識和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2.3.4 全面推行財務電算化。各個村要加快推進農村電算化建設步伐,健全完善會計管理科目,按照國家財會制度的統一要求,健全總分類賬、現金日記賬、明細賬等基本財務賬目,杜絕“流水賬”“本本賬”的出現。同時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設置完善一套適合農村積極發展的會計內容,統一規范各村的賬目結構,堅決防止賬外賬、小金庫等不法財務行為的發生。設計開發一套適合當地農村實際情況的農村財務管理軟件,切實提高農村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實效性和準確性,促進財務管理公開的規范化。
2.4 強化農村審計監督,完善村級財務公開制度
關鍵詞:基層財務管理;改革
鄉村財務管理是否能夠有效的得到管理是農村基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歷來是廣大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改進和完善鄉村財務管理和監督,能夠充分體現出廣大農民當家作主、自主理財的理念,對于提高財政資金的正確使用,改善干群關系,保持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和維護社會秩序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近些年來,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經管站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鄉村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式方法進行不斷的探索,在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和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一、立足自身實際情況,選準鄉村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農村很多問題及矛盾,都集中地表現在財務的管理上。一些地方上財務管理混亂,鄉級財務的不透明、村組財務不公開、鄉村干部亂花現象嚴重導致鄉村債務累累。尤其是一些村組的賬目不清已成為引發群眾不斷上訪的重要因素,這將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可以說農村基層是否穩定,干群關系是否融洽,農村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能否從根本上得到好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鄉村財務是否規范運作。前些年,西湖鎮在加強鄉村財務管理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如實行村務公開、成立村民理財小組等管理辦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和當前農村形勢的發展,由于體制和機制的局限性,原有的這些管理辦法本身的缺陷會日益顯露。一,部分鄉鎮“鄉財統管”并不徹底,一些本該納入統管的單位和資金沒有進行統一管理起來;二,一些地方“村賬鄉審”只是形式,僅僅是改變了記賬的地點,在資金的使用、審批、監督渠道方面沒有實質性的變化;三,有些村級財務不公開或公開不及時、不全面,有的公開工作的開展時緊時松,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有的雖然表面是公開的,但當涉及財務收支等敏感問題時并不透明,群眾有質疑,干群有矛盾;四,監督措施不到位,有的村雖然制定了一系列的財務管理制度,但往往只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根本沒有落到實處,甚至有的村民理財小組形同虛設,導致村級財務開支隨意性很大,未經審核就能入賬,有的票據也不規范,甚至出現白條入賬的現象,還有的村在村務公開方面作假賬,搞“兩本賬”,“小金庫”等現象仍然存在;五,農村會計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多數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業務素質較差,政策水平也不高,難以勝任會計這項工作。上述存在的問題,仍然對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一定的阻礙。近幾年來,從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的情況來看,農村的上訪案件大多數與財務管理有關,鄉村財務管理混亂已成為影響我市農村基層政權建設、黨群干群關系和農村社會穩定的主要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二、實施財務公開,強化財務管理
實施財務公開,推進民主理財,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再監督機制,以加強對財務公開進行指導性的管理,對其實施過程進行再監督,對其實施的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和總結,具體職能可以由群眾監察、內審部門和上級行有關主管部門共同負責。具體辦法:一,建立定期的檢查制度,重點檢查財務公開項目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等;二,建立定期考評制度,重點是考評各項財務制度的落實情況、群眾對財務公開和民主理財辦法實施的意見與評價情況、群眾意見及合理化的建議、反饋及采納情況等。
制度建設問題。具體包括:①財務開支項目管理制度。即以制度的形式對不同的財務開支項目分別制訂出具體、統一的開支標準,并進行明確和界定,使財務公開和民主理財有據可查,有法可依;②財務管理審批及議事制度。即通過制度的形式對財務費用的預算、報銷、審批、列支等程序加以約束和規范,并明確界定行政、財務、人事及分管領導等各自的職權范圍,逐步做到財權與事權的分離;③大宗購置和基本建設的招投標制度。即結合財政部門和上級部門的有關規定,對大宗購置和基本建設的支出費用,制訂具體的大宗購置和基本建設招投標制度及實施辦法;④財務公開辦事制度,即對財務公開的實施,明確其實施的程序、方式方法、范圍、各職能部門的職責等,同時,還應成立相應的辦事機構;⑤財務公開檢查的評價制度,即對財務公開實施的情況和效果進行檢查與評價,明確監察、內審等部門各自的職權范圍、檢查的依據與要求、檢查的程序與范圍、評價的標準與方法等。
三、實行鄉村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措施
1.改革起點要高。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鄉村財務管理體制改革不是實行原來的“鄉財統管、村財鄉審、組財村管”等管理辦法的翻版,而是一次制度創新。在改革過程當中,我們始終堅持“兩個結合”:一是與市、縣兩級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會計集中核算相結合。立足鄉村實際,通過成立鄉村財務服務中心,應用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進行財務的核算與管理,最終實現對鄉屬行政事業單位的“集中核算”、對行政村組進行“村帳鄉理”,對鄉屬單位、行政村組財務收支做到全過程的監督;二是與農村稅費改革緊密結合,農村稅費的改革基本解決了向農民亂收費、亂罰款等問題,鄉村財務管理體制的改革主要是解決農村干部亂花錢問題,二者相輔相成,只要緊密結合,就能解決一直以來困繞我們的對農村干部亂花錢、收費標準隨意定、農民亂收費、干部張口是政策等問題,給百姓一個公道,還干部一個清白,從而達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穩定高效的目的,節約改革成本,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各有關職能部門要相互密切配合。鄉村財務管理體制改革涉及到農村各個方面的利益和責任關系的重新洗牌,是一項龐大和復雜的工程,是事關農村全局發展的一件大事,單靠紀檢、財政等部門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各部門、各單位的密切配合。同時要求農業、民政部門要做好改革與農村有關政策的銜接、財務交接的協調工作,紀檢、財政、人事部門要按照公開、競爭、平等、擇優的原則,嚴格挑選出一支德才兼備、政治可靠、業務過硬的會計人員隊伍,充實到鄉村財務服務中心一線工作。
3.要加大宣傳力度。各級黨委、政府要重視搞好改革的宣傳發動工作,認真組織相關部門的干部學習有關的法律法規、文件政策,做好政策的業務培訓,為改革提供良好的組織保障。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輿論的導向作用,加大對改革的宣傳力度,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要令老百姓明白:改革是為群眾服務的,就是要通過改革,建立起嚴格的財務收支審批制度、民主理財制度及財務公開制度,限制對農民的亂收費,干部的亂花錢現象,使鄉、村組財務管理作到程序嚴格、公開透明、制度規范、便于監督。
4.要明確目標,加強監督,確保農村財務管理體制改革能夠順利進行。鄉村財務管理體制的改革涉及到鄉、村、組和農民群眾等各方面利益的調整,事關重大,所以必須要嚴明紀律、統一思想、確保實施。要有嚴明的組織紀律和工作秩序,切實做好會計交接工作中的有關財務工作,做到“兩嚴”:首先,對清理賬戶、移交資產過程中的轉賬、交賬工作要從嚴處理;其次,對違規違紀處理要從嚴,絕不允許利用改革之機轉移、挪用資金的現象發生,更不允許隱匿資金、濫發錢物、突擊花錢。財政部門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秉公辦事,自覺接受監督。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經管站;山東;日照;276815)
參考文獻:
[1] 張忠宏,田衛軍,何偉.縣鎮財政管理體制新探[J].稅費改革,2006(7)
1 村級財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會計人員素質偏低。部分村的會計人員過于老化,仍沿用舊的會計記賬方法,不懂會計的職責和權限;有的村委會不按會計制度規定設置賬簿;使用包包賬、流水賬,所設置的賬簿不能真實地反映村組織的收入經營情況。
1.2 白條入賬、抵庫現象比較普遍。“白條”現象非常普遍,有的村街,將近半數的票據為不合規票據,而且支出的項目大多儆謖寫費、差旅費;還有的村街以自制“白條”入賬報銷,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有的將借條作為原始憑證入賬報銷;有的以白條抵庫,被個人長期使用,造成公款流失。
1.3 財務制度不健全,賬務處理不及時。部分村沒有制定財務審批制度;有的村將財務公開流于形式,公開的內容也過于籠統,村民根本看不懂、不明白,達不到民主監督的作用;有的出納對現金往來不及時報賬處理;有的會計將單據“握在手里”長期不記賬。
1.4 賬款、賬實不符。主要表現在:一是有些出納員不及時與會計對賬,長時間不清庫,甚至自己應該有多少錢,是否短款,均不清楚,造成賬款不符;二是公款被私自挪用,有的借款不打欠條,導致賬款不符;三是賬面登記的實物,尤其是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因保管不善而流失,因長期不進行盤點形成賬實不符。
1.5 會計、出納職責不分。將會計、出納分別設置,目的是實行票、款分管,便于會計出納互相監督。但有的個別村街,村干部將村集體收入裝入口袋,既不報賬也不交款;有的村“兩委”班子不團結,一個班子一套財會人馬,造成財務管理極不規范;還有的村會計、出納一人兼管。
1.6 會計人員交接不辦理交接手續。有的村上下任會計交接時,沒有按規定辦理交接手續,上任會計不交賬,新任會計從接任起另行建賬,自成體系,影響了村財務核算的連續性。
2 提高農村財務管理的幾項幾點建議
2.1 保障工作,健全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加強農村會計法規培訓工作,徹底杜絕任意批款的不良狀況發生。
財政部頒布的新《制度》針對當前村級財務混亂的種種現狀,對于積累工票據管理、費用開支管理、共同生產費管理、農民負擔款項及義務工等方面均作了具體規定,大大促進了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的建設。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加強農村會計法規制度培訓工作的力度。進一步加強會計檔案管理制度和人員檔案管理網絡的建設與健全,對鄉村財會人員進行全面清查,以便儲備和統一調配,徹底杜絕任意批款的不良狀況發生。
2.2 推行農村財務管理網絡化、電算化。
實行網絡化、電算化管理是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最科學高效的措施,實行網絡化、電算化管理將為農村財務管理步入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帶來福音。實行會計電算化,傳統的核算、手工記賬、提交申請報告、手寫相關資料、事后自評等落后財務程序將連根拔除。作為農村財務管理的有關上級領導和村干部要深化為民理財意識,全面建立健全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同時要廣泛采納群眾對農村財務管理的心聲,進一步強化農村財務的管理體系。實施村級財務村帳鄉鎮縣區代管,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促使農村財務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三到位:即領導到位,措施到位,人員到位,嚴肅保障開支的合理合規性得以體現。
2.3 有效化解農村財務管理的矛盾,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五個統一“
嚴格堅持”五個統一“加強財務規范化管理,即:統一思想,規范監督程序;統一才可還干部清白,給群眾一個明白,農村干部也不必因財務管理而費心,農民也不會因財務問題而上訪。
2.4 加強財務公開、會計核算管理……緊抓財務公開、會計核算管理以及民主理財等逐項重要工作的開展,加大農村財務公開力度。財務公開規范化、有序化建設是民主理財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保證農民可行使民利。這些優秀措施得以貫徹的基礎是讓群眾參與財務管理,強化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身管理能力。
1.完善財會流程 在經濟活動發生時,必須取得有效的原始憑證、注明用途,并有二人以上經手簽字;財務審批必須實行聯審聯簽制度,由村主任、村書記審核同意后聯審聯簽;村民主理財小組對收支情況全面審核。其次是規范報賬程序。村代辦員必須在規定時間內的1~5日內向中心報賬,中心會計必須認真審核每一筆收支,有疑問的及時核對,不符合的票據堅決退還,確認無誤后由班主任簽字記賬。再次是規范公開程序。中心會計認真處理好會計賬務,逐筆進行核算,并打印好財務公開的清單,交財務監督小組審核后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2.會計委托 村會計委托,是在村級集體資產所有權不變、財務審批權不變、資金使用權不變、核算權不變、監督權不變。財務管理方式實行了“六統一”,即統一制度、統一票據、統一審核、統一記賬、統一公開、統一建檔,必須明確村集體經濟的性質,嚴格遵守《會計法》及《村經濟合作社財務制度》開展業務操作。實施財務預決算、貨幣資金管理、財務審批收支結算、票證管理、財產物資管理、財會人員管理、民主理財和檔案管理等八個方面規定。
3.全程監控運行 各級農經部門作為村級財務的監管部門應加大監督力度,規范制度,嚴格程序,重點處理。鄉鎮農經站作為村會計委托中心,依法行使會計的監督職能,對村收支原始憑證嚴格把好審核關,對不規范的收支憑證要求補好手續后才能記賬;對不合理支出發票,堅決退還,不予入賬,嚴格備用金制度。通過民主理財、財務公開,把村級財務置于群眾監督之下,重大項目支出一定要有合同或協議及招標書等。
關鍵詞:農村經濟;村級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30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8-0-01
近年來,各地在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地方也存在著政策落實不到位,制度執行不嚴,管理方式不民主,監督檢查乏力等問題,必須認真加以解決。
一、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財務制度執行不嚴。有些地方的村干部在思想上忽視財務工作的重要性,個別村干部工作獨斷專行,加之村級財務人員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造成財務制度執行不嚴,甚至形同虛設。有的村資金由村干部保管,自行管理,自行支配,坐收坐支,逃避監管;有的村非財務人員管理現金,村主要干部左手拿錢,右手拿條子,出現白條抵庫和庫存現金超額現象;有的村賬務處理不及時,會計收支不按期報結,收支交錯,對應關系不清,甚至長期滯留積壓,資金額度不明;有的村缺乏完善的村級現金日記賬,農戶與集體往來賬不健全,造成往來不清。
2.民主管理不到位,監督檢查乏力。一是沒有充分發揮村民會議的作用,有些村重大財務支出項目不按照規定召集村民會議進行民主決策,村委會操作不透明、不公開,從而引起村民不滿。二是沒有充分發揮民主理財小組的作用,有的村民主理財小組不按合法的選舉程序產生,有的村民主理財小組人員設置不足,甚至個別村出現村干部隨意撤換理財小組成員的現象,致使理財小組不能正確行使職能,不能按審批權限開展財務審批活動,對違規超標開支放任自流。三是財務公開質量不高,有的村表面的事項公開多,深層次的問題公開少;公開的內容不夠全面,事后公開多,事前、事中公開少。有的村公開欄簡陋粗糙,書寫潦草,村務公開資料未裝訂成冊,立卷歸檔。有的村未建立村務公開信息反饋制度,未聽取群眾反饋信息等。四是相關部門監督檢查乏力,村財鄉管沒有落到實處,執法部門力度不夠。各部門配合不協調,在處理違紀違法的案件中沒有按照原則辦事。
3.村干部素質較低。一是有些村干部文化程度較低,民主意識不強,缺乏管理經驗,不能正確履行職責。二是一些村的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不高,不懂農村會計業務,賬務處理不及時,程序手續不清楚,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如何按程序辦理。農村會計隊伍不穩。每逢村黨支部、村委會換屆,財務人員也跟著換屆,出現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現象,致使部分財會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中不堅持原則,存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工作上依附權勢,不能按照規定對農村財務實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1.從制度建設入手,規范村干部的行為。一是完善各項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如財務審批制度,現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財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等,讓村干部在具體工作中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同時,通過這些制度來規范村干部的行為,實現農村財務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二是規范村級財務工作,統一會計科目、會計憑證、賬簿、記賬方法、會計報表,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避免赤字預算,嚴禁無票據或白條收付款,各項資金嚴格按規定用途支出,違規收支不予入賬,做到賬款、賬實、賬證、賬賬、賬表五相符。三是制定農村財務核算工作流程。通過“村財鄉管民理”,對村級各項收支實行統一管理。對于村內一般性支出,需由經手人、村支書、村主任簽字,經村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再報鄉鎮經管中心審核合格后方予入賬。對于村內重大支出,必須召開村民會議研究決定,并向全體村民公示后方可辦理。這樣既規范了財務手續,嚴肅了財經紀律,又避免了村里的不合理開支,防止了個別村干部獨斷專行、暗箱操作,從源頭上預防了腐敗的滋生。
2.從民主管理入手,提高村民參與管理的能力。一是要充分發揮村民會議的作用,凡關系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項,如村財務計劃、集體資產資源的處置、村內大項工程的實施、村干部報酬等,都必須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決定,讓村民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二是加強民主理財小組工作,村民民主理財由村民民主理財小組代表村民進行。村民主理財小組由5-7人組成,由村民推選公道正派、責任心強、威信較高,并具備一定財會知識的人員擔任。在每一項財務事項發生時,理財小組都要積極參與,提出意見和建議;在財務事項進行過程中,要切實履行職責,仔細監督財務事項的每一個步驟和環節;在財務事項完成后,認真進行檢查,并審核發生的票據。三是完善財務公開內容,確保村民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財務信息。要做到公開內容到位,凡是按財務管理規定和群眾要求公開的財務事項,都要及時、詳細地進行公開。對征地補償款、基建工程開支、公益事業項目支出等群眾關心的重大財務事項,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公開。同時還要注意公開的程序,村級財務公開表有鄉鎮經管中心統一編制,經村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后方可公開。財務公開后,各村要將公開的材料及群眾反饋的意見整理歸檔。
關鍵詞:村集體經濟;財務管理;集體資產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6-0-01
一、當前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村級資產管理有待進一步規范。主要表現為家底不清,產權不明,特別在“村改居”過程中有的集體資產未處置,極易導致平調、侵吞、私分集體資產行為;村級土地、交通道路以及林地、房屋設施等集體資產的管理隨意性較大,暴露出許多問題。
(二)專項資金管理不善,使用不當。目前,村級專項資金主要包括征地補償費、“一事一議”資金等。部分村居委存在挪用土地補償費的現象,挪用的資金用于上級部門和村級各項經費的支出,從而擠占了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金,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得不到保證,引發了各種村級矛盾。
(三)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程度不夠高。不按時報賬,白條支出現象嚴重,特別是招待費和工程款未開正規稅務發票,而以收據或代辦條直接支付,票據入賬手續不完備,甚至有的支出憑證后竟未任何附件。
(四)財會人員專業素質水平低。當前,農村財會人員大都是村“兩委”指定的,沒有經過正式的業務培訓,有的會計業務上只能做到“記記賬、打打算盤”,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會計法的要求,不能及時發現村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不能為經濟決策提供依據,造成村財務工作專業性和連續性差,出現了“斷頭賬”和“年年培訓村會計、年年有新會計要培訓”的現象。
二、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建議
為了進一步強化農村財政管理,依法保護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成員的利益,確保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管理條例》和《關于切實加強農村集體財政管理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結合米東區農村實際,現提出以下處理農村財務管理若干問題的建議:
(一)進一步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制度
建立簡明、規范、使用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著重抓好民主管理和財務公開制度、現金銀行存款管理制度、債權債務管理制度、資產臺賬制度、票據管理制度、會計檔案管理制度、“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等財務管理制度建設,充分利用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財產保全等方法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
(二)重視和加強會計核算基礎工作
會計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業務內容錯綜復雜,會計手段靈活多樣,會計人員素質千差萬別,加強會計監督是做好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保證,單位應成立檢查小組,定期對會計基礎工作進行檢查,一方面由上級部門委派審計部門檢查,另一方面由會計人員組成,相互檢查、相互學習,以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三)建立健全村財務檔案管理制度
村級財務檔案是村社經濟活動的歷史資料,是解決農村具體問題的最有效的原始憑據,農村財會人員要及時按要求整理好會計檔案,并分類編號,裝訂成冊,歸檔保管,不得散失、毀損。
(四)群眾參與監督要充分,業務監督要及時
1.加大村級財務公開力度,接受群眾監督。村集體經濟組織應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及其他有關規定,將村級財務活動情況定期、如實地進行公布,接受村民監督,財務公開應當及時,特別對村民關心的熱點問題或民主理財小組要求公開的財務活動要專項公開,重點解釋。
2.健全農村審計機構和職能,強化村級財務的審計監督。建立和落實農村財務專項審計制度,規定凡納入委托管理的集體財務,包括集體資產的管理使用、財務收支、生產經營和建設項目的開發管理、集體的債權債務等都要進行審計。
(五)發揮鄉鎮黨委、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的協調作用
1.織難以解決時,尤其是基層干部群眾尚未完全認同的情況下,鄉鎮黨委、政府就應該出面幫助研究解決的,對各村反映的財務問題安排專人落實,建立情況反饋制度,鄉鎮領導對此項工作要督查到位。
2.做好村級財務監督工作。上級主管部門除每年正常的村級財務審計外,對群眾反映較多的問題及時組織檢查,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著落,從而使村級財務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