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應急指揮中心方案范文

        應急指揮中心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應急指揮中心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應急指揮中心方案

        第1篇:應急指揮中心方案范文

        1上級交辦的通信應急保障任務

        1)主要特征

        a)通信設施監護,確保完好暢通。b)話務量監控,優先權控制。c)啟用備份路由,防止突發擁塞。d)熱點區域增加移動基站,臨時擴容,疏導話務量通信管制任務。

        2)處置過程

        a)接收上級交辦任務。b)組織相關企業制定保障任務方案。c)保障任務下達給相關電信企業。d)相關電信企業實施現場通信保障任務。e)保障任務實施跟蹤。f)任務解除、結束,情況匯總、評估總結。

        2重大突發事件通信保障任務

        1)主要特征

        a)區域話務量激增,造成擁塞甚至癱瘓。b)通信設施損毀,通信中斷,形成信息孤島。c)指揮前移,現場多部門、多種通信手段并存,統一指揮困難。必須快速構建現場應急通信網絡,確保現場指揮調度的通信暢通。

        2)處置過程

        a)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制定處置方案,調配應急資源。b)指揮前移,組建現場指揮部,相關企業組建現場保障任務專業組。服從上級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指揮相關企業具體實施各自專業的通信保障任務。c)建立現場與后方之間的通信傳輸。d)通信管制。e)實施話務量監控,擁塞疏導,確保重要通信暢通。f)逐步搶通、恢復公眾通信設施。g)監督保障任務的實施情況,收集、匯總現場通信設施情況,上報/通報。h)保障任務結束,情況匯總、評估總結。

        應急通信保障指揮平臺功能需求

        1平臺主要任務及功能

        1)應急通信管理部門———電信管理局

        a)構建應急通信保障指揮平臺系統。b)建設固定指揮中心,與電信運營商聯網。c)建立指揮中心業務系統,規范應急業務管理,實現指令的上傳下達。d)利用現有各種通信手段,構建指揮調度通信網絡,實現應急指揮調度。e)建設現場應急指揮中心(車),通過衛星通信以及各種地面有/無線傳輸網絡與固定指揮中心聯網,及時了解應急現場通信保障任務的執行情況(語音、數據、圖像),進行跟蹤監督。f)針對重大保障任務指揮前移的需要,由電信管理局統一調配各類現場應急指揮車,構建現場指揮部,實施現場指揮。

        2)應急通信業務部門———電信運營企業

        a)構建與電信管理局指揮中心系統聯網的應急信息點/站,及時傳遞有關數據信息。b)配備現場應急指揮車(平時作應急移動通信車之用),作為運營商或電信管理局在應急通信保障現場的應急指揮車(移動指揮中心),實施現場指揮,并及時反饋現場信息。c)在執行重大通信保障任務時,可由電信管理局統一協調各企業的應急指揮車,構建現場指揮部。

        2指揮中心主要功能

        1)固定應急指揮中心系統的主要功能

        a)實現應急管理,包括應急事件、應急預案、應急隊伍和應急物資等的管理,信息統計匯總,信息等。b)及時有效地開展應急通信保障工作,包括應急響應、指揮調度、視頻監控、視頻會議、位置定位、運營網絡監控數據采集等。c)系統應具有平戰結合的特性,滿足電信管理局通信應急管理及日常通信行業管理工作的需要。

        2)移動應急指揮中心系統的主要功能

        a)以移動指揮車為載體,構建現場指揮中心系統,可實現單車單中心、多車單中心、多車多中心。b)具備車載應急通信系統,用于構建現場通信覆蓋網,提供指揮通信手段。c)具備車載應急指揮調度業務系統,用于現場指揮調度、數據信息處理、視頻監控等。d)具備衛星通信等傳輸手段,用于構建現場與遠程后方之間的通信聯絡,實現移動中心與固定中心之間信息交互共享以及協同指揮。f)移動指揮車應具有平戰結合特點,日常由各運營企業負責維護,作為機動通信車使用,應急狀態下由電信管理局統一調配使用。

        應急通信保障指揮平臺整體解決方案

        1“天空地一體、有線無線融合”的應急通信保障指揮平臺

        1)基本功能

        a)平臺實現對通信網的全時段監控。b)對應急通信資源、人員進行有效管理。c)有效指揮應急通信保障工作的展開。

        2)基本通信平臺構成

        a)天際:衛星通信平臺。b)空中:無人機、系留氣球平臺。c)地面:各種地面通信網絡平臺。

        3)基本指揮平臺配置

        a)固定指揮中心。b)移動指揮中心。c)數字單兵系統。

        2應急通信保障指揮平臺構成

        1)基礎支撐系統基礎支撐系統包括計算機網絡等硬件系統及數據庫、GIS(地理信息系統)等軟件系統。

        2)綜合應用系統綜合應用系統是本解決方案的核心,實現通信保障應急指揮過程中的各個業務流程,滿足不同業務需要。設計為應急業務管理應用和日常管理應用兩大部分。應急業務管理應用包括應急事務處理系統、應急資源管理系統、應急預案管理系統、多媒體檔案管理系統、監測預警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日常管理應用包括日常公文流轉、通知公告新聞和系統管理等。

        3)指揮調度系統指揮調度系統包括音/視頻調度、錄音/錄像、多路傳真、短信收發、語音通知、信息終端等。

        4)視頻會議和圖像接入系統包括視頻會議系統、視頻監控等圖像接入系統。

        5)數據庫系統數據庫系統包括應急資源庫、應急事件庫、GIS信息庫、預案庫、多媒體檔案庫、知識庫、案例庫等。

        6)固定指揮中心系統固定指揮中心系統是應急通信保障指揮的核心平臺。由基礎支撐系統、綜合應用系統、指揮調度系統、視頻會議系統、數據庫系統以及大屏幕顯示系統、音響系統、中控系統、操作系統等構成。通過衛星、寬帶無線等通信手段,實現與遠程移動指揮中心的連接、信息交互和共享、分析、研判、決策、指揮。

        7)移動指揮中心系統移動指揮中心系統是應急通信保障指揮平臺在應急現場的關鍵平臺。職能是構建一個統一的通信和指揮調度業務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指揮調度業務。由應急業務應用系統、多媒體通信系統、調度臺系統、視頻監控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定位系統、數據庫、GIS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車輛系統等構成。通過衛星、寬帶無線等通信手段,實現與遠程固定指揮中心的連接、信息交互、共享等。通過空中平臺PMP/Mesh(點對多點網絡/無線網格網絡),支持單車單中心、多車單中心、多車多中心等現場部署方式,支持數字單兵系統。

        8)數字單兵系統數字單兵系統通常選配公網手機終端、專網集群、對講手持終端、背負式視頻終端、衛星便攜終端、定位終端、環境數據采集終端等。通過衛星、空中平臺、車載平臺等接受指揮中心指令,采集并上傳應急事件現場各類信息,開展應急保障措施的實施。

        9)通信網絡系統通信網絡系統包括PSTN/PLMN(公用交換電話網/公共陸地移動網)、IP網絡、無線城域網、集群網絡、衛星通信網絡、微波通信網絡、短波/超短波電臺等。衛星通信系統由一個主站,若干車載站、便攜站,多個微型終端構成。實現應急事件現場(車載站、便攜站、微型終端)到固定指揮中心(主站),固定指揮中心到應急事件現場的信息傳遞、共享,指揮調度指令的交互。一般采用星狀網絡。

        由于衛星通信資費等原因,在3G/LTE(長期演進)公網覆蓋區域,可選擇3G/LTE公網的寬帶無線數據傳輸作為移動指揮車到后方指揮中心的第一傳輸手段,通信制式可根據各運營商現有網絡選擇。

        應急通信保障指揮平臺成功案例

        上海世博會應急通信保障指揮平臺由一個固定指揮中心、三個移動指揮中心、四十多套單兵終端、衛星通信系統、3G和LTE移動通信系統、寬帶無線通信系統組成。對上連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通信指揮中心、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市應急辦,對下連接三大通信運營商。可以采集上海電信、上海移動、上海聯通的通信網絡運行情況,實時監視上海世博園區通信狀況。可以及時調度三個移動指揮車到世博園區進行現場指揮,通過衛星或微波傳輸鏈路與固定中心互聯,實現視頻等信息采集回傳以及進行協同指揮。可以在固定指揮中心或移動指揮車上通過語音、視頻、短信、傳真等手段進行指揮調度。上海世博會通信保障應急指揮系統極大提高了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在世博會期間的通信保障應急指揮效率,圓滿完成了世博會通信應急保障任務,被工信部領導評價為:通信應急保障系統的全面超越。

        對我國應急通信保障指揮平臺建設策略的建議

        1)遵循科學發展、平戰結合的原則,加快建設天空地、有線無線融合的應急通信保障指揮平臺,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加強技術標準、體制的研究和專用頻率資源的規劃,提升互聯互通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3)依托具有自主產權的優勢技術,加快發展寬帶應急通信專網,并在下一代網絡(3G、LTE、NGN)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同時考慮應急通信的需求,提升公眾通信網的應急通信能力。

        4)強化頂層設計,提高應急指揮中心跨地域、跨行業的快速部署、聯動作戰的能力。

        結束語

        第2篇:應急指揮中心方案范文

        1通用型應急通信指揮車

        常見的應急通信指揮車一般采用先進的衛星通信技術、圖像采集、處理和傳輸技術及計算機通信技術等,組成一個功能較為完備的移動指揮中心.該系統在處理緊急突發事件(如地震救援)中機動靈活、快速反應,把現場情況通過車載衛星系統傳送到遠程指揮中心,實現現場與指揮中樞之間的遠程圖像監控、語音調度和數據查詢等,使得指揮中樞決策人員如臨其境,及時獲取現場信息,保證了決策的準確性.為實現事件現場與遠程指揮中心聯動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這種應急通信指揮車通常被稱為通用型應急通信指揮車.

        2適用于城市軌道交通的應急通信指揮車

        適用于城市軌道交通的應急通信指揮車與通用型應急通信指揮車有所不同,因為城市軌道交通典型的事故場景與通用型應急通信指揮車的應用場景不盡相同.通用型應急通信指揮車主要用于地震救援、科學考察等沒有基礎通信網絡可以利用的情況.因此它的遠程通信主要依靠衛星鏈路來實現.城市軌道交通則不同,這里我們把毀滅性地震造成的災害排除在外,而將典型的救援場景設定為在軌道交通地下隧道中發生列車脫軌、相撞、火災和爆炸等突發事件時的緊急救援.這也是軌道交通最困難的救援場景.假設當事故發生時,應急通信指揮車迅速開赴現場,停靠在事故發生隧道的相鄰地下車站的出入口,通過單兵背負的音視頻信號采集設備將現場情況發回應急通信指揮車,并由指揮車上傳至軌道交通應急指揮中心.與通用型應急通信指揮車不同的是:此時不必使用成本高昂的衛星通信.

        因為軌道交通車站出入口必定存在各個移動通信運營商網絡信號的良好覆蓋.因此借助3G公網實現現場音、視頻信息的上傳及指揮中心調度指令的下達是一個經濟合理的技術方案.

        要求車載通信系統的制式及設備與軌道交通原有的通信系統相互兼容,實現互聯互通,這也是軌道交通應急通信指揮車不同于通用型應急通信指揮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之所以這樣要求,是因為當地鐵隧道發生事故時,其相鄰車站的通信設備有可能并未毀壞,這種情況下應急通信指揮車就可以通過光纜迅速便捷地接入軌道交通專用傳輸系統從而實現與應急指揮中心的信息傳輸.

        此外,軌道交通專用無線通信采用800MHz頻段TETRA數字集群通信系統,各車站設兩載頻基站,能夠提供一個控制信道和7個通話信道.當隧道中發生事故時,相鄰車站基站即使還能正常工作,也沒有能力承載因事故救援而突發的巨大話務量.因此,要求軌道交通應急通信指揮車配備車載TE-TRA基站,至少以單站集群的方式來補充原系統信道的不足(視車載TETRA基站與原系統設備的兼容程度,有可能通過專用傳輸系統提供的傳輸通道接入原軌道交通TETRA交換控制中心,從而提供更多的系統功能),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軌道交通原有無線通信終端設備,使其在應急救援中盡可能發揮作用.尤其是重慶軌道交通警用無線通信也納入800MHzTETRA數字集群通信系統(為警用通信設置專門的虛擬用戶群組)的情況下,讓既有的TE-TRA終端設備可以在應急救援中加入通信,就顯得尤為重要.

        通信系統構成與功能及技術指標

        能夠滿足軌道交通應急救援功能需求的應急通信指揮車通信系統如圖1所示.軌道交通應急通信指揮車系統由軌道交通應急指揮中心設備和車載設備兩部分組成.其中車載設備又分為5個子系統:視頻通信、公網/專網通信接入、TETRA數字集群通信、廣播及供電子系統.

        1系統功能

        1軌道交通應急指揮中心設備

        應急指揮中心設備應能通過有線和無線鏈路與應急通信指揮車之間實現語音、圖像、數據通信.可動態監控現場情況,指揮和部署各種救援力量.中心的設備由可視化調度設備、解碼單元、綜合控制管理平臺(含軟件)及用戶終端組成,應能實現與軌道交通控制中心既有專用電話系統及視頻平臺間的互聯互通.應急指揮中心設備采用平臺化理念進行設計,內部結構實現層次化、模塊化和標準化.系統軟件采用NGN體系架構,具有高度可靠性、良好兼容性和靈活的擴展能力.

        2應急通信指揮車車載設備

        1)視頻通信子系統.系統由單兵攝像機、發射機和接收機,車載3G視頻服務器、硬盤錄像機、頭枕顯示器及野戰光纜等組成.系統通過單兵攝像機實時采集現場圖像并經單兵發射機采用無線(COFDM)方式傳到接收機.為保證單兵發射機與接收機之間可靠的無線通信,本方案采用野戰光纜將接收機引至現場附近區域,野戰光纜另一端連接車載3G視頻服務器.接收機將視頻圖像信息上傳至應急通信指揮車存儲和顯示,并經編碼壓縮后通過3G公網發送到應急指揮中心.接收機與應急通信指揮車間除具備視頻傳輸功能外,還可以進行話音通信.

        2)公網/專網通信接入子系統.應急通信指揮車與應急指揮中心之間的傳輸通道主要依靠3G無線公網.通過車載3G視頻服務器,除能將現場實時圖像上傳至應急指揮中心外,還能與應急指揮中心建立語音通話,確保應急指揮中心對現場的指揮調度.車載3G無線視頻服務器選用雙網多卡無線視頻服務器.采用多信道捆綁技術、網絡編碼自適應技術等,支持雙向語音傳輸,支持高清圖片的實時抓拍,支持本地音、視頻實時存儲,支持GPS軌跡定位,可解決超遠距離圖像傳輸.在鄰近地鐵車站通信設施正常時,可通過野戰光纜,直接將車載通信網絡接入到軌道交通專用通信網絡中,實現與應急指揮中心、各車站之間的語音、數據和視頻通信.

        3)TETRA數字集群通信子系統.應急通信指揮車配備具有單節點工作能力的便攜式800MHz頻段TETRA數字集群基站,可為指揮車及周邊的TETRA終端提供無線調度通信服務.該基站兼容地鐵既有的TETRA數字集群終端,無論事故隧道相鄰車站的TETRA基站是否損壞,均可使用野戰光纜將車載基站提供施主信號的便攜式光纖直放站部署在事故隧道口或隧道中.在相鄰車站基站損壞的情況下,為事故現場的TETRA終端提供TETRA入網通信的條件;在相鄰車站基站未損壞的情況下,可以擴充信道數量,提高呼叫的接通率,改善服務質量.當應急通信指揮車車載TETRA基站與原軌道交通TETRA系統達到最理想的兼容狀態(同一廠商生產的設備并采用相同的軟件版本)且事故隧道相鄰車站的專用通信傳輸系統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傳輸通道將車載TETRA基站接入原軌道交通TETRA中心交換控制設備,以提供更加完備的系統功能.

        4)廣播子系統.系統主要由功放、喇叭和有線話筒等組成.可將車上所有音源根據需要在車內和車外播放,還可實現車內監聽、車外廣播.

        5)供電子系統.為保證應急通信指揮車在復雜條件下的可靠供電,采用市電、取力發電機、UPS逆變等3種供電方式.各種供電方式都要求進行電源凈化和穩壓處理.供電系統應具有防雷擊功能、漏電保護功能.同時還具有過、欠壓保護和過流保護功能.確保電源系統和用電設備的安全.市電供電擁有最高優先級.供電系統除為應急通信指揮車供電外,還應配備便攜式發電機,為無線視頻接收機、光纖直放站遠端機等前端設備供電.

        3系統主要技術指標

        3.1通信指揮車與指揮中心間的視頻傳輸本方案利用移動通信公網作為應急通信指揮車與應急中心之間視頻圖像的主要傳輸途徑.因此其傳輸質量指標主要依賴公網的服務質量指標.此外,本方案選用的3G視頻服務器采用雙通道集群捆綁技術、網絡帶寬自適應技術和H.264+視頻壓縮編碼優化技術,可以提升傳輸通道的帶寬并根據網絡參數的變化自動調整視頻幀率(最高可達25幀/s),使數據流控技術更適合低帶寬網絡傳輸專業的圖像,色彩還原度高.其具體指標如下.

        1)視頻輸入:1路~4路(可選同傳);傳輸分辨率:D1,PAL制704@576;NTSC制704@480;Hafe-D1,PAL制704@288;NTSC制704@240;CIF,PAL制352@288;NTSC制320@240.

        2)幀率:CIF幀率1~25幀/s可調(實際幀率視3G網絡狀況而定).

        3)碼率:碼率可調,視3G網絡帶寬而定(支持EVDO、WCDMA通信模式);典型碼率420kbps左右(2路CDMA2000帶寬情況下);典型碼率700kbps左右(2路WCDMA帶寬情況下);自動調整圖像組(GOP)長度,自適應網絡帶寬.

        3.2視頻圖像采集終端與指揮車端接收機之間的視頻傳輸傳輸方式:采用雙向IP型TDMA-OFDM全雙工體制;數據速率:1~315Mbit/s(視調制方式而定);接收門限電平:靈敏度-97dBm(10-6BER@8MHz信道寬度);工作頻率:325MHz;信道帶寬:8MHz;OFDM子載波數:4096;調制方式:QPSK/16QAM;視頻接口:1路復合視頻(PAL制);音頻接口:1路音頻輸入/輸出.

        3.3TETRA數字集群通信子系統本方案車載TETRA數字集群通信子系統從系統功能到技術指標,與軌道交通專用無線通信系統通常采用的TETRA數字集群通信系統并無本質區別.且軌道交通專用無線通信系統的技術指標在業界早已成為常識,因此這里不再贅述.唯一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設備選型時一定要考慮與原軌道交通專用無線通信系統設備達到最深層次的兼容.

        2無線移動視頻傳輸采用的關鍵技術

        本方案在無線移動視頻傳輸中采用了編碼正交頻分復用(Coded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COFDM)技術.COFDM是目前世界最先進和最具發展潛力的調制技術,其基本原理就是將高速數據流通過串并轉換,分配到傳輸速率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進行傳輸.COFDM技術屬于多載波調制技術,它的特點是各子載波相互正交,使擴頻調制后的頻譜可以相互重疊,從而減小了子載波間的相互干擾.COFDM技術使用了自適應調制,根據信道條件的好壞來選擇不同的調制方式.COFDM還采用了功率控制和自適應調制相協調的工作方式.信道好的時候,發射功率不變,可以增強調制方式,或者在低調制方式時降低發射功率.由于這種技術具有在雜波干擾下傳送信號的能力,因此常被利用在容易受外界干擾或者抵抗外界干擾能力較差的傳輸介質中.它的實用價值就在于支持突破視距限制的應用,是一種對無線電頻率資源充分利用的技術,可以對噪聲和干擾有很好的免疫力,繞射和穿透遮擋物是COFDM技術的核心,其在無線圖像傳輸方面的應用有以下獨特的優勢:

        1)卓越的/繞射0與/穿透0能力,使得其適合在非可視和有阻擋的環境中實現無線圖像的實時穩定傳輸,受環境影響小。

        2)適合于高速移動中進行實時圖像的無線傳輸.可在車輛、船舶和直升機等平臺上使用,傳輸可靠性高.

        3)傳輸帶寬高,適合高碼流、高畫質的音、視頻傳輸,圖像碼流一般可大于4Mbps.接收后的圖像質量接近DVD畫質,完全可以滿足接收端后期音、視頻分析、存儲和編輯等具體要求.

        4)在復雜電磁環境中,COFDM具備優異的抗干擾性能.其抗多徑干擾、窄帶干擾及信號波形間干擾性能優越.通過各個子載波的聯合編碼,具有很強的抗衰落能力.

        本方案的特點

        綜上所述,軌道交通應急通信指揮車通信系統有如下特點:

        1)采用公眾移動通信地面網絡作為應急通信指揮車與軌道交通應急指揮中心之間的視頻信號的傳輸鏈路,使得應急救援中通信系統的使用成本大為降低(通用型應急通信指揮車均采用昂貴的衛星通信鏈路).

        2)應急通信指揮車通信系統與原軌道交通通信系統的高度有機兼容與結合.

        3)將視頻圖像采集上傳至指揮車環節進行了簡化和改進(通用型應急通信指揮車系統的視頻圖像采集終端與車載接收機之間通過中繼接力的方式進行視頻信號的傳輸,其缺點是系統組網復雜,可靠性稍遜).本方案采用野戰光纜將車載接收機向事發現場盡可能前移,減少中間環節,增加通信可靠性.

        4)車載TETRA數字集群通信系統增加便攜式光纖直放站,通過野戰光纜將光纖直放站快速布設于事故現場附近,實現車載基站射頻覆蓋范圍的擴展,為軌道交通公安干警以及與應急救援密切相關的人員提供通信支持.

        第3篇:應急指揮中心方案范文

        關鍵詞:地震應急;決策反應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2)30-7364-04

        1 概述

        合肥市地震應急決策反應系統是以合肥市基礎數據庫為依托,以ARCGIS 9.2軟件為開發平臺,以Oracle10g為數據管理后臺,開發的一套地震應急快速評估和輔助決策系統。該系統與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技術系統、安徽省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地震現場流動指揮技術系統一起形成一套多層次的、服務于地震應急、抗震救災的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體系(如圖1所示)。該系統可以大大提高政府對破壞性地震的應急反應能力,高效地調度和運用一切可能的救災力量,并使之密切配合、協調行動,是目前應對地震發生、開展綜合防御地震災害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2 系統功能介紹

        該軟件系統本著“災情上報、應急指揮為目的、基礎數據為依托、現場信息為基礎”,實現震后第一時間獲得地震災區的災情信息,可以及時把災情信息上傳至國家和安徽省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同時在各級指揮中心尚未下達救災命令之前,在基礎數據庫和現場信息的支持下,可以迅速判斷地震的規模、影響范圍、損失程度等情況,地震應急反應決策系統并據此提出一系列科學可行的救災方案和調度方案,協助合肥市地震指揮人員先期開展必要的救災行動,提高應急救災指揮與決策的技術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震發生時的混亂、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2.1 災情上報

        2.1.1 災情數據上報

        系統可通過ftp的接口方式及時將地震破壞情況等數據資料按約定的格式傳遞到安徽省地震應急指揮中心或當地政府,在上傳災情數據時應按規定的文件名格式上傳數據,即指定到填寫過描述文件的災情數據文件,系統自動把兩個文件打包上傳(如圖2所示)。

        2.1.2 災情數據交換

        在應急服務器中提供一個共享存儲區,供相關單位(國家指揮中心、安徽省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地方政府)上傳數據;同時實現相關單位下載合肥市地震應急決策反應系統提供的數據。這樣,系統可及時、方便地與安徽省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及當地政府交換數據,并能快速獲取安徽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的響應信息以及救災命令(如圖3所示)。

        2.1.3 災情數據管理

        用于把各種便攜采集設備(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數碼錄音設備等)采集到的地震災害現場的建筑物、生命線工程等破壞情況的圖片、視頻和文字材料,導入到合肥市地震應急決策反應系統,按視頻文件、圖片文件、Word文檔、文本文件、其他文件等分類保存到指定目錄;并實現查詢與歸檔功能。

        2.2 震害評估

        2.2.1 快速評估

        通過輸入地震三要素的方式(如圖4所示),自動實現地震影響場的勾畫、建筑物破壞情況的統計、經濟損失的計算、人員傷亡、需救助人數的計算功能,快速計算完成后給出“災情文檔”(如圖5所示)。

        2.2.2 動態評估

        動態評估實現功能:

        1)地震影響場,對在快速評估中給出的地震影響場結果進行修改(根據專家的意見或現場災情信息)。

        2)建筑物破壞,對在快速評估中給出的建筑物破壞面積,如某個區縣房屋的基本完成是多少面積、輕微破壞是多少面積、中等破壞是多少面積、嚴重破壞是多少面積、毀壞是多少面積進行修改(根據專家的意見或現場災情信息)。

        3)經濟損失,對在快速評估中給出的建筑物經濟損失、室內財產經濟損失,進行修改。如果能估算出其它損失(生命線損失等)也可以做為一條記錄添加進去(根據專家的意見或現場災情信息)。

        4)人員傷亡,對在快速評估中給出的人員傷亡進行修改(根據專家的意見或現場災情信息)。

        5)需救助人數,對在快速評估中給出的人員傷亡進行修改(根據專家的意見或現場災情信息)。

        6)根據動態評估過程中修改過后的內容,重新生成災情文檔。

        2.2.3 評估查詢

        用于對地震影響場、建筑物破壞、經濟損失、人員傷亡人數、無家可歸人數評估結果及災情文檔的查詢。

        2.3 輔助決策

        在生成災情文檔的同時,通過調用基礎數據庫資料,給出一系列科學可行的救災方案和調度方案(如圖6所示)。

        2.3.1 地震應急預案

        根據調用當地的地震應急預案,以文本的形式自動給出特定地震的預案或當地的全部預案。

        2.3.2 指揮聯絡信息

        用于以文本形式給出行業搶險救災隊伍聯絡數據、地震系統聯系數據、地方抗震救災指揮部聯系數據。

        2.3.3 重要目標提醒

        以圖文的形式給出需要關注的重要目標、重大火災、爆炸、有毒、放射危險源、滑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

        2.3.4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根據地震現場道路、橋梁、隧道、鐵路等破壞情況,以圖文形式給出城市某個位置可能阻斷,需要注意或繞行。

        2.3.5 救災力量分析

        以文字形式給出災區救災力量的分布及其裝備的信息,其中包括消防隊的分布、救災隊伍的分布、軍隊與武警聯系數據。

        2.3.6 醫療救護分析

        以文字形式給出醫院的分布及其床位等信息。

        2.3.7 救援與應急人員需求

        根據評估出來此次地震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情況,以表格形式給出救援與應急人員需求,其中包括軍隊、醫療人員、防疫人員、房屋安全鑒定人員、應急指揮管理人員等。

        2.3.8 物資儲備與需求

        給出物資儲備的分布等信息,并根據輸入天數顯示相應信息,以表格形式給出物資儲備信息,其中包括生活用品、生活物資、醫療物資信息(如圖7所示)。

        2.3.9 人員疏散分析

        在圖上選擇一點,或輸入坐標,假設這一點有XX人要進行疏散,然后根據疏散場地的位置進行分析。

        2.3.10 重災區提醒

        以表格和圖文的形式給出重災區信息。

        圖7 生活醫療物資需求分析

        3 系統主要特色

        通過以上的功能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該系統的主要特點如下所述:

        適用于城市地震應急工作的基本需要;

        遵從中國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制定的各類數據及接口規范,可與國家和安徽省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進行數據交換;

        為軟件系統的功能擴展留有簡單、易行的擴展接口;地震應急基礎數據按《區域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格式規范(修訂稿)》收集,數據易于更新;

        系統配置要求不高,很容易在大、中、小城市推廣應用;

        軟件系統界面友好、操作簡單、可靠性高。

        4 結束語

        合肥市地震應急決策反應系統,實現了與安徽省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之間的災情信息交換,使之與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技術系統、安徽省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一起形成多層次的、服務于地震應急的指揮技術體系。該系統彌補了安徽省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不能應用于小地震的缺點,在很大程度上更適合地市級地震應急工作的需要。合肥市地震應急決策反應系統對配置要求不高,反應速度快,適合城市地震應急要求,完全可以推廣到安徽省其他城市,發揮其更大的作用。最后,地震應急決策反應系統的實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的完整性與即時性,因此地市級基礎數據收集與更新工作將是決定該系統起作用的關鍵之處。

        參考文獻:

        [1] 鄭曉軍,王奕首,滕弘飛.應急系統開發與應用[J].計算機應用與研究,2006(1).

        [2] 鄭漢,陳韋.中小城市地震應急系統的調研[J].四川建筑,2010(1).

        第4篇:應急指揮中心方案范文

        關鍵詞:應急聯動;指揮調度;觸控指揮;移動GIS

        中圖分類號:TP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3)007010802

        0 引言

        隨著全國數字化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地展開,應急指揮平臺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應用系統在整個體系中起到了互聯互通、上下銜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城市管理、市政養護等對綜合保障能力要求較高的部門迫切希望通過選擇綜合性、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建立分布性廣、互動性好、應急性強的應急聯動指揮調度系統來應對突發公共事件。

        目前,指揮調度系統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簡單地被動了解事件故障,手工輸入工單來安排管護部門去處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暴露出響應速度慢、交互性差、資源浪費等弊端,無法體現出應急聯動和全局調度的優勢。因此我們迫切希望能引入新的技術,打造新一代應急聯動指揮調度系統,以實時動態數據、可調度力量、各種應急預案和綜合預測分析結果等信息為基礎,支持指揮者制定出正確的資源應急指揮方案,并且調度指令能明確、快速地傳遞給相關人員,實現全局統一協調指揮,有效提高應急處置效率。

        1 新技術提供新理念

        1.1 新一代平板電腦

        近年來以蘋果公司的iPad產品為代表的新一代平板電腦迅速崛起,其新穎的使用方式極大地沖擊了我們日常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完全打破固有的鼠標加鍵盤的輸入模式,引入了更符合我們日常習慣的手寫和觸摸操作方式,體現出其移動辦公的優勢。同時它具有輕薄的機身,良好的人機交互、出色的無線互聯能力等特點,在各領域中都有著廣泛應用前景。

        應急聯動指揮管理是一個需要大量聯動協調的工作,對分布式移動應用要求非常高,傳統電腦與智能手機存在的種種弊端很難滿足無線應用需要。而平板電腦就是一種能夠替代以往產品的移動應用終端,該終端擁有更大的顯示界面、更強的穩定性、更優越的性能、更好的使用體驗等特性,將為應急聯動提供一種便捷、強大的移動應用利器。

        1.2 多點觸控技術

        對于觸控技術我們都不陌生,很多應用已涉及銀行、醫院、學校、手機等方面,但這些都只是單點觸摸控制范疇。而如今多點觸控技術也已經進入主流應用,它是一種通過各種硬件設備實現人機交互的技術,能同時接受來自屏幕上多個點進行的人機交互操作,在沒有傳統輸入設備下進行對計算機的操作,體現了人性化操控接口的未來趨勢。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讓使用者真正投入到應急調度工作中的最佳操控方式,超大的多點觸控屏幕和全新升級用戶控制方式為輕松控制提供了可能,所有資源分布位置得到統一的展現,有效地協助指揮者進行決策分析;領導通過動態標繪等簡單操作輕松制定行動方案,調度人員和資源快速到達現場,這有利于操作者進一步融入指揮角色,有效地提升整體管理水平。

        1.3 地理信息分析和移動GIS技術

        目前,地理信息系統在很多場合下只是一個地圖展示的擺設,在實際應用中無法為領導者提供輔助決策功能,沒有體現出GIS應發揮的作用;同時,在應急聯動管理中,由于受到分布式終端性能制約,主臺與分布終端信息不同步,致使很多情況下業務處理人員無所適從。

        隨著GIS產品的日趨完善,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空間分析和移動地理信息功能都能被引入到實際指揮調度應用中來,包括以事件為中心進行周邊影響范圍分析、人員和資源分布分析、最佳路徑分析等都能為調度員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幫助。同時,移動GIS也支持多種設備的無縫接入,為各種事件處理提供可靠、及時、有用的地理信息,保證事件處理過程中的上傳下達。

        2 應急聯動指揮調度系統應用

        2.1 應用場景

        新一代指揮調度系統是全方位、立體式應急聯動調度系統,它將融合分布式技術、多點觸控技術、移動GIS技術、全球定位等技術,通過與無線網絡緊密集成,構建成為應急聯動指揮調度平臺。

        應急聯動指揮調度系統應用范圍極其廣泛,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手持iPad的監督員負責對城市設施運行健康狀況進行巡查,當設施發生盜損狀況后巡檢人員迅速通過平板電腦將突發事件現場文字及多媒體實時狀況提交給應急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運行有數字拼墻和多功能觸摸屏,通過靈活、直觀、可視化方式實現將巡查人員、車輛、設施和物資等實時分布位置展現在電子地圖上。當中心系統接收到事件信息時,自動以突發事件位置為中心進行指定半徑周邊分析,統計影響范圍、影響人口等信息,并顯示出距離該事故點最近的人員、車輛和物資,以及他們到達事件處理中心的最佳路徑。多個指揮者可以根據實時分析結果,通過觸摸式標繪調配各種資源,選擇要調度的人員、車輛并繪制指定的路線,同時將現場情況和處理要求立即下發給承辦人iPad上。此外,應急平臺能夠隨時間變化動態展示事件的發展狀態,跟蹤處理全過程,支持指揮者隨時調整調度方案。

        指定的承辦人根據平板電腦上接收到調度指令和指引路線迅速趕往事發現場,同時通過查閱設施CAD圖,根據資產信息和制定的預案進行處理。處理完畢后承辦人將完成情況回傳給指揮中心,系統根據應急事件評估模型對應急過程前、過程中和過程后的人員、物資部署指揮等進行綜合評估,為下一次指揮行動決策提供預案支持。

        2.2 體系結構

        根據系統應用場景設計,新一代應急聯動指揮調度系統的系統架構由指揮調度中心、無線通信網絡和移動分布處理系統組成。

        (1)指揮調度中心。該中心主要負責事件信息收集、決策分析和資源指揮調度工作。通過多媒體觸控屏幕集中動態顯示事件發展狀態,并將應急事件發生具體情況和應急處置信息傳遞給相關人員,實現協調指揮、動態調度、有效監督,極大地提高了應急效率。

        (2)移動分布處理系統。支持多種平板電腦無縫接入,終端上部署有分布式移動處理系統,主要負責將突發事件現場的實時狀況提交給指揮調度中心,同時也接收指揮調度中心的應急派遣任務,使應急聯動調度變得更加簡單。

        (3)無線通信網絡。該系統作為應急聯動通訊系統中重要環節,承載指揮調度中心和移動分布處理系統之間的數據無線交互,所以我們選擇覆蓋地域廣、接入速度快、數據信道寬、通訊可靠性高的3G網絡作為通信的載體,從而保證各種信息的有效傳輸。

        2.3 系統功能

        基于系統應用場景模式設計和系統整體體系結構規劃,應急聯動指揮調度平臺主要由兩部分系統組成:指揮調度中心系統和移動分布處理系統。

        2.3.1 指揮中心系統功能

        指揮中心系統是整個應急聯動調度的樞紐,主要負責數據收集、實時分析、應急規劃、資源指揮和善后評價,功能包括有信息展示、動態標繪、空間分析、綜合查詢、調度規劃、指揮調度、處理評估等。

        (1)信息展示。系統在地理信息平臺基礎上,借助多媒體展示媒介,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示各類專題數據,包括地圖信息、資源分布、影響范圍、處理狀況等。通過時間感知數據,實時變化動態展示事件的狀態,揭示內在發展規律,方便用戶對數據信息的深度挖掘,為應急聯動指揮調度提供支持。

        (2)動態標繪。支持將事件、人員、車輛、物資等通過多點觸控在地圖上進行標繪,通過強有力的系統表現力,使操作者更好地融入指揮角色,實現多級應急指揮的協同調度,更加有效地協助指揮者進行決策分析,從而準確快速的指定行動方案。

        (3)空間分析。指揮調度系統的空間分析能力為領導提供了輔助決策的功能,在整個系統中占據舉重輕重的位置。系統支持非固化的分析處理步驟,以應急事件或標注點為中心,實現周邊緩沖區分析,包括影響區域范圍分析、影響人口分析、影響單位分析、可調配資源分布情況,為調度指揮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4)調度規劃。根據事件發生地點具置,幫助指揮者快速選擇、按照最優路徑調配各種資源,并且還能依照危險發生的類型,基于GIS建立影響范圍和趨勢模型,快速指定調度措施。

        (5)指揮調度。將人員、車輛和物資等信息的實時分布位置展現在大屏幕電子地圖上,結合調度規劃制訂方案和事件發展情況,通過觸控屏幕選擇資源,將事件發生情況和應急處理命令傳遞給指定負責人,快速調度其至指定位置處理問題。

        (6)綜合查詢。通過多種查詢手段包括圖形查詢屬性和屬性查詢圖形以及多種條件組合查詢,獲取道路、 人口、市政、建筑等設施資產信息,為指揮調度提供基礎數據。

        (7)處理評估。應急處理能力評估是針對指揮調度全過程的綜合評估,通過建立各種評價模型,結合GIS空間分析功能,對整體規劃、資源部署調度、處理效果等進行量化評估,最終形成應急聯動指揮評估報告,實現對指揮能力的評定和考核。

        2.3.2 指揮中心系統功能

        移動分布處理系統部署在分布式平板電腦終端上,保證應急事件處置過程中指令的上傳下達,為現場事件處置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主要功能包括聯動標注、數據查詢、同步更新等。

        (1)聯動標注。分布系統與指揮中心建立聯動關系,當指揮中心選擇相應責任人并繪制最佳路線后,該責任人平板電腦上將自動顯示該事件說明、任務目標、規劃路徑,指導業務人員去處理事件,有效保證決策的快速下達和應急響應的及時性。

        (2)數據查詢。支持對當前位置和友鄰單位分布位置的識別,以及支持對故障設施資產信息的查詢,包括對維修手冊、技術文檔、CAD設施圖的現場翻閱,為順利完成任務提供必要保障。

        (3)同步更新。當應急事件涉及維護、更換設備時,系統支持將新地理數據、資產信息等要素快速錄入繪制,通過實時更新全局GIS數據庫,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及時性。

        3 結語

        作為新一代應急聯動指揮調度系統,在GIS 的緊密結合下,將調度規劃、觸控指揮、移動處理等功能融為一體,更好地體現了指揮調度系統的應用價值。

        本文在系統地分析了應急聯動指揮調度的應用場景的基礎上提出了系統的總體框架和功能規劃。雖然本系統還有許多不完善之處,但始終與應用相結合的設計思想是很可取的,這勢必成為未來應急聯動指揮調度系統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鄭國.國內外數字化城市管理案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第5篇:應急指揮中心方案范文

        一、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確保突發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等法律法規以及《廣東農墾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的規定,結合農場實際,制定《廣東省***農場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下稱《預案》)。

            第二條  本《預案》是廣東省***農場處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基本程序和依據。

            第三條  場內發生以下重特大安全事故適用本《預案》:

            一、重大火災事故;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三、民用爆炸物品和危險化學品特大安全事故;

        四、電力運行安全及觸電事故;

        五、鍋爐、壓力容器、起重機械、電梯、廠內運輸機械等特種設備、防爆電器、壓力機械、手持電動工具等重大安全事故;

        六、重大建筑質量安全事故;

        七、重大急性中毒事故;

        八、其他重特大安全事故。

        第四條   場屬各單位應根據本《預案》,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在農場統一指揮下,分級管理,分級實施,各司其職。

        二、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機構和職責

        第五條   農場成立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指揮中心,由場安委會、綜治辦及事故單位領導組成應急指揮中心。

        第六條   指揮中心由下列人員組成:

        一、總指揮:安委會主任***場長擔任。

        二、副總指揮:由***副場長、事故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擔任。

        三、成員:由場安委會、綜治辦有關人員,事故單位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事故單位安全員及其他有關人員擔任。

        第七條   成立事故應急處理指揮中心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擔任,副主任由事故單位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擔任。其他人員為具有相關專業技術知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辦公室工作地方點設在場安委會或事故現場附近。

        第八條  指揮中心的主要職責:

        一、組織指揮各方面力量處置重特大事故,統一指揮對事故現場的應急救援工作,控制事故損失的擴大;

        二、檢查督促有關單位做好搶險、救災、事故調查、后勤保障、信息上報、善后處理以及恢復生產秩序的工作;

        三、組織、領導重點防范單位進行應急預案的演練。

        第九條   應急處理指揮中心辦公室的主要職責:

        一、組織召開處置突發事故工作會議;

        二、與應急處理指揮中心和事故現場指揮部保持聯系,隨時掌握應急處理進展情況;

        三、及時將所了解的情況向應急處理指揮中心領導報告,并將應急處理指揮中心領導的指示及時傳達給有關部門;

        四、協調各應急救援單位、隊伍之間關系;

        五、研究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及應急處理的信息;

        六、參與現場處理;

        七、組織召開事故現場會議。

        第十條   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指揮中心根據事故情況,由事故單位成立現場指揮部,現場指揮部的現場指揮由事故單位的安全生產直接責任人擔任。現場指揮部應設在現場附近,并設置顯著標志。

        第十一條  現場指揮部職責

            一、指揮、協調現場搶險救災和救護工作;

        二、核實現場人員傷亡和損失情況,及時向指揮中心領導匯報事故處理進展情況;

        三、及時落實應急指揮中心和現場指揮部領導的指示;

        四、向外來求援組織領導匯報現場情況,協同求援安排。

        五、協同指揮中心安排上級領導視察現場的有關事宜。

        第十二條   現場指揮的職責

        一、下令啟動本單位應急預案;

        二、根據事故發生實際情況,組織實施應急預案;

        三、負責召集各參與搶險救援部門和單位的現場負責人研究現場搶救方案,制訂具體搶救措施,決定搶救人員的出動、支援和輪換,明確各部門和單位的職責分工;

        四、根據事故現場需要,設立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小組,并按照各自的職責和工作程序貫徹執行預案;

        五、組織劃定事故現場的范圍,實行必要的或交通封鎖;

        六、負責與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或副總指揮聯絡。

        七、向外來救援組織領導匯報現場情況,協同組調救援力量。

        三、應急搶險和救援

        第十三條   為了有效地處置特大安全事故,設立七個應急處理小組。各小組分工如下:

        一、警戒保衛小組,由綜治部門負責;

        二、搶險救災小組,由事故單位負責;

        三、醫療救護小組,由衛生部門負責;

        四、善后處理小組,根據實際情況由場安委會、工會、事故單位負責;

        五、后勤保障小組,由事故單位負責;

        六、事故調查取證小組,由場綜治辦和安委會負責;

        七、信息上報和宣傳報道小組,由場辦公室、安委會負責。

        第十四條   在搶險救災過程中需要緊急調用的物資、設備、人員和占用場地,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阻攔和拒絕。

        第十五條   非搶險救災單位應服從指揮中心的指揮、調度,參加或者配合搶險救災工作。

        四、事故報告和現場保護

        第十六條   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必須做到:

        一、   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

        二、   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三、迅速將發生特大事故的情況報告場安委會有關人員:陳**(電話:xxxxxxx   138xxxxxxxx);并撥打110報警(火警打119)。

        四、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廣東農墾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的規定寫出事故快報,上報有關部門。

        五、事故快報包括以下內容:

        1、發生事故的單位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

        2、事故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

        3、事故原因、性質的初步判斷;

        4、事故搶救處理的情況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事故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

        6、事故的報告單位、簽發人和報告時間。

        第十七條   場安委會接到事故報告后,按照下列程序通知有關領導及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一、立即報告場領導;

        二、立即通知綜治辦迅速派人趕赴事故現場,負責事故現場的保護和證據收集工作;

        三、立即派人趕赴事故現場,了解掌握事故情況,協調組織事故應急搶險救災和調查處理等事宜,并將情況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四、立即通知工會、醫院、辦公室等部門參加事故處理工作。

        第十八條   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或疏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應作好標記、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簡圖,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

        五、特大事故處理與信息反饋

        第十九條   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有關領導應組織相關部門和單位,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廣東農墾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的規定,根據“四不放過”的原則,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

        第二十條   事故結案后,應當召開事故現場會,對事故情況進行通報,對關關責任人進行處罰,對在突發事故的搶救、指揮、信息報送等方面有突出貢獻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十一條  對在發生事故時遲報造成重大損失的人員,在事故中玩忽職守,不聽從指揮,不認真負責,或臨陣脫逃救災工作的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 附  則

        第二十二條   本《預案》所稱的重特大事故是指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由人為過失或自然因素影響造成3人死亡,或4人重傷以上(含4人),或直接經濟損失在10萬元(含10萬元)的事故。

        第6篇:應急指揮中心方案范文

        正是基于衛星通信系統的幫助,災區的緊急救援隊才能夠利用獨立的陸地無線通信設施來展開救援工作。一般來說,衛星通信系統是在災后面臨的所有復雜情況下,唯一能夠保證通信暢通的解決方案。德國諾達公司的“SKYWAN”衛星通信系統可以不受時間,地域的影響,為災后應急預警和救災管理提供一個獨立的陸地通信支持。

        諾達的“SKYWAN”衛星應急通信解決方案結合了高品質VSAT系統地面網絡連接,同時支持即時數據傳輸,比如視頻和語音通話等功能。另外,“SKYWAN”平臺固有的靈活性,使得應急通信網絡的拓撲結構能夠自主選擇合適的網絡。在偏遠地區,區域指揮中心和應急管理總部之間,應急通信網絡拓撲結構不斷發生變化,需要通信設備能夠隨時通過啟用任意點對點的單跳之間進行無線通信連接。

        中國地震局面臨的挑戰:

        中國地震局目前正在利用諾達的“SKYWAN”衛星通信系統來幫助災后應急通信和管理工作的展開。在運行“SKYWAN”系統之前,地震局基于VSAT網絡運行著一個低比特率(最高為76.8千位節/秒)監測控制和數據采集系統(SCADA),用來滿足近100個站點。為此,中國地震管理部門對應急救災預警管理系統提出以下要求:

        一個完全獨立于現有基礎設施的衛星網絡,并且衛星中心站、區域或總部的應急通信管理中心之間沒有地面回程設施。

        在高度靈活的遠程寬帶站點之間,可以任意點到點連接。在區域中心和應急管理總部的覆蓋范圍內,實現視頻會議和高品質的視頻傳輸。

        保質保量的數據、語音和視頻流量的支持服務。

        同時支持手機和便攜式電臺設備以便于在信號覆蓋范圍內提供遠程交流的功能。

        預先配置的衛星終端和快速部署的天線系統

        在評估過多家解決方案后,結果顯示:諾達衛星通信公司的“SKYWAN”系統被認為是最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衛星通信網絡方案。

        解決方案:

        “SKYWAN”應急衛星通信網絡在實際應用中,指揮協調救災工作順利進行,確保了災區救災指揮中心和遠在北京的中國地震管理局通信暢通。

        這個全國網絡由一個中央服務器主站和冗余備份系統組成,19個省會都設置有固定站(其中的每一個都可以被配置為省級指揮中心或區域業務樞紐),這個網絡包括五個“靜中通”車輛站(COTP)、2個“動中通”車輛站(COTM)和14個人便攜站。全國網絡分為兩個子網:一個用于日常的常規數據交換,另外一個專用于緊急通信,它們的樞紐站在北京。固定終端以及各種車載臺站和移動式便攜系統,可以迅速部署到受災區域的通信區域指揮中心。

        諾達的“SKYWAN”衛星通信系統解決方案:支持單向高質量視頻傳輸,雙向視頻會議、網絡電話、數據通信、文件傳輸、可以訪問任意互聯網主頁。在不使用任何地面設施的前提下,只要通過“SKYWAN”高帶寬設備,受災地區的圖像和視頻可以在幾秒鐘內被傳送到地震管理局總部。在受災情況下,視頻會議可以幫助中央指揮各單位更好地了解災情。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SKYWAN”平臺固有的靈活性,使得網絡可以迅速重新配置,以適應更分散的和復雜的通信需求。在使用“SKYWAN”通信網絡系統以前,這些都必須放在災后重新部署。

        第7篇:應急指揮中心方案范文

        【關鍵詞】 隧道應急電話 隧道中心設備 隧道主機 緊急電話終端

        一、需求分析

        近年來隨著國家高速鐵路的大規模建設,長大隧道的數量在急劇增多。鐵路隧道多處于山區,地質環境復雜,地震、地面塌陷、山洪、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時有發生,容易引發隧道結構破壞、掩埋線路等問題,并容易引發次生災害。并且隧道位于比較偏遠的地區,設備長期處于無人值守狀態,日常檢修難。當隧道內部發生災害性緊急情況時,如何確保鐵路各級指揮中心對災害現場的綜合指揮,特別是確保最低限度的語音通信保障,就成了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話音通信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通信方式,在正常行車運輸通信如調度通信、無線通信之外需補充隧道內應急電話,做為行車通信的備份及應急的通信資源,在發生突發事件時,應急現場人員可找到隧道內電話終端,在最短的時間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出事車輛、災害種類等概況報與相關部門,避免二次事故發生和爭取及時救援;同時應急指揮中心及搶險救援過程中相關部門也利用此設備定位到事故現場,遠程與應急現場的雙向通信。

        二、系統方案

        隧道應急電話通信系統解決隧道在緊急情況下控制中心與隧道內相關人員通訊,采用全數字化、IP通訊技術而設計,具有豐富的通信接口,能夠與絕大多數的通訊網絡融合。

        基于IP技術的設計使得隧道內主機與應急控制中心之間時刻保持聯系,兩者之間不受距離限制,這就使得一個路局實時控制多條隧道成為可能。

        隧道事故報警電話系統由隧道中心設備、隧道主機、隧道內電話終端及傳輸等設備構成。

        隧道中心設備:做為隧道事故報警電話系統的核心,通常設置于路局應急指揮中心,由隧道交換機、隧道應急中心總控制臺、分控制臺、網管系統等組成。其功能主要包括:控制功能、交換功能、調度功能、告警定位等。

        目前各路局應急指揮中心正在建設中,如達不到應急值班室7*24小時值守,則可根據實際應用情況在隧道所屬調度區段的調度員及值班臺處設置分控制臺,進行接警處置。

        隧道中心設備可通過標準信令接口與調度系統互聯互通,利用該區段調度臺來實現與隧道內事故報警電話終端雙向語音通信。

        隧道主機:隧道主機放置在隧道出入口附近的基站機房,采用IP組網與隧道中心設備互連。采用隧道主機遠程供電共線方式接入隧道報警電話,根據報警電話功耗及電纜線徑,通常3*4*0.9電纜可支持12KM長大隧道報警電話接入,共線可接入26部報警電話終端。

        隧道長度如在20公里以上,可將隧道主機放置在隧道內設備綜合洞室,由于隧道內設備綜合洞室環境惡劣,所以要求隧道主機具備防塵防水等級達到IP65以上。

        隧道內緊急電話終端:具有免提、一鍵直通、聲光報警提示的特殊電話終端。通常每500米間隔放置在隧道內避車洞、逃生通道、避難所。在20公里以上隧道,中間避難所采用加密橫通道,通常50米需設置一個。緊急電話本身只考慮通話的呼即通,以及維護的安全便利性,不需另設本地供電,完全由隧道主機遠端供電。

        三、系統應用

        3.1滿足隧道使用環境要求

        隧道內設備運行環境惡劣,需要放置在隧道內的通話終端需具有高水平的技術設計、優良的制造工藝、嚴格的設備選材使得通話終端具有很強的環境適應性以及電氣化區段的抗電磁干擾性。

        同時隧道內終端設備數量多,應具有較高MTBF,減少維護人員故障維修次數,保證正常列車運行不受影響。

        3.2滿足應急指揮流程要求

        隧道事故報警電話具備一鍵直通:終端報警,優先級高,呼即通,事故現場人員無需接聽,即應急電話終端的一鍵呼叫指向調度員(或值班員)處的控制臺,一旦隧道內發生突況,隧道內人員使用應急電話終端一鍵呼叫,則調度員(或值班員)處的控制臺響鈴,可接聽報警。控制臺也可以隨時按鍵呼叫隧道應急電話終端,并且可以實現隧道應急電話系統內的所有功能,比如單呼、順序呼叫、分組呼叫,廣播、強插(強行插入一組通話)、強拆等功能等。

        應急指揮中心總控制臺,及調度員分控制具備位置定位:控制臺上顯示報警事故位置地理坐標及隧道名稱。

        當應急指揮中心的總控制臺開始使用時,在隧道應急電話系統中,設定應急電話終端的一鍵呼叫指向應急指揮臺處的控制臺,之后控制臺與隧道內人員可相互呼叫通話,并且可以實現隧道應急電話系統內的所有正常功能,輪詢廣播尋人等。在處理完突發事件后,當應急中心處的控制臺停止使用,再在隧道應急電話系統中,重新指向調度員(或值班員)處的控制臺。

        3.3與調度系統適度融合

        目前,最密行車間隔可達到7分鐘。信號系統中,閉塞區段的距離平均為1km左右(客專為1.2-1.5km)。當列車由于故障停靠在隧道距離洞口超過一個設定的閉塞區間長度時,假設調度員無法第一時間接到報警,采取調車了,那么7分鐘后,有可能發生一輛跟蹤列車進入隧道停車。對于雙線隧道,臨線列車也會進入隧道。這種情況對搶險救援和旅客疏散極為不利。所以隧道緊急報警電話第一時間應呼叫到調度員。調度操作臺、車站值班臺在隧道緊急電話呼入時,應具有提示音及屏幕顯示標識,提醒調度員、車站值班員及時處理相關呼叫請求,其后再根據應急事故處置預案轉至應急指揮中心處理,即隧道緊急電話系統與調度通信系統需有標準接口互聯互通。

        綜上所述,鐵路隧道應急電話通信系統提供在無線系統失效的情況下,通過有線隧道應急電話系統在第一時間能夠準確的、及時的回傳語音及事發地點信息至指揮中心,并接收指揮中心的指揮調度,成為隧道應急搶險中最后一道可靠的通信保障。

        四、隧道應急綜合防災通信系統發展方向討論

        4.1緊急救援平站與隧道逃生通道設置廣播

        隧道應急廣播系統可實現遠程廣播通信,可為應急救援提供遠程指揮服務。尤其是現場無照明或照明系統效果差的時候,可通過廣播系統為現場命令和指示疏散方向。但其解決方案僅在公路隧道中得到應用,暫沒有在鐵路隧道中的應用案例。在隧道廣播系統中,由于多個揚聲器在隧道內的回音效果很嚴重,而目前沒有更好的處理技術,造成聲音效果較差、回聲嚴重、聽不清楚。因此,現階段應根據特定環境需要考慮新建隧道內應急廣播系統,但基站傳輸設備應預留應急廣播傳輸通道,為技術成熟后的系統建設預留條件。

        4.2鐵路隧道智能化系統設計

        20公里以上的特長隧道需具有隧道智能化監控系統,主要包括:隧道內實時視頻監控、變配電參數檢測、火災自動報警、照明、通風、緊急電話、環境監測、行車控制等子系統。其中隧道網絡視頻監控系統的建立可實時對隧道內疏散通道和隧道進出口的監視,及時發現各種異常情況并采取應急措施,以確保隧道安全運營。

        中央監控中心是整個隧道智能化監控系統的核心,其功能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功能、信息處理與功能、控制功能、告警處理功能、報表統計與打印功能、查詢功能、自動數據備份和系統恢復功能、自動后備功能、聯網功能及網絡管理等功能。

        實現對隧道引道區、隧道區及出入口區的信號燈、火災自動報警、應急廣播等的控制功能,達到封閉隧道區間、引導人員疏散等作用。通過對隧道內煙、溫度、視頻的監控,預知災害的發生。萬一出現事故,可通過控制指揮平臺,隧道應急逃生指令,并啟動隧道內指示牌,廣播、隧道風機等設備運作。

        第8篇:應急指揮中心方案范文

        關鍵詞:北斗;定位;短報文;應急通信

        中圖分類號: U285.24 文獻標識碼:A

        1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行研制開發的區域性有源三維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并兼具短報文通信能力。我國此前已成功發射了十六顆北斗導航,已具備向我國大部分地區提供初始服務的條件,2013年可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服務,到2020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1.1 定位原理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主動式雙向測距二維導航,中心控制系統解算,供用戶三維定位數據。其原理是采用三球交匯測星原理進行定位,以兩顆衛星為球心,兩球心至用戶的距離為半徑,可畫出兩個球面。另一個球面是以地心為球心,畫出以用戶所在位置點至地心的距離為半徑的球面,三個球面的交會點即為用戶的位置。

        1.2 主要功能

        (1)快速定位。系統能夠覆蓋我國全部國土,無通信盲區,為服務區域內的用戶提供全天候、實時定位服務,定位精度接近GPS。

        (2)短報文通信。一次可傳送多達120個漢字的信息;可提供群組呼通信及廣播,數據存儲備份,數據實時查詢下載,數據多點分發等北斗增值服務功能。

        (3)精密授時。精度最高達10—20納秒(雙向)。

        2 鐵路應急通信系統現狀

        隨著我國高速鐵路運行規模迅速發展,高速鐵路運營范圍已逐漸由經濟發達地區迅速在全國范圍內鋪開。伴隨著列車時速的提高,對鐵路運輸安全的關注程度也不斷加強,對可能的險情發生后的快速處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鐵路應急通信系統已同數調系統一樣成為高速鐵路的基礎通信設施。

        2.1系統結構及設備配置

        鐵路應急通信按鐵道部、鐵路局兩級應急指揮中心組成系統,系統由應急指揮中心設備、傳輸網絡、接入設備三部分構成。

        應急通信中心設備應包括應急中心通信主設備、衛星接入設備、應急指揮臺、應急操作臺、應急值班臺、應急中心音/視頻終端和網管終端。

        應急通信現場設備應包括事故現場應急接入設備、傳輸通道設備、終端設備等。原則上每200km配置1套應急通信現場接入設備。

        2.2 系統功能

        應急通信系統應能提供事故現場至應急中心之間多路語音通信、靜止圖像和動態圖像實時傳送、顯示以及數據通信等功能。話音通信包括應急中心之間、中心與現場之間、現場內部的單呼與組呼。圖像功能應能同時支持H.264和MPEG-4編碼的視頻,能實現視頻的轉發、分發功能;系統應提供現場無線攝像功能;支持實現現場應急搶險會議的功能。

        2.3 使用現狀

        鐵路應急通信系統在多次應急搶險中,為迅速恢復行車秩序,減小經濟損失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從目前已經上線運行的各個廠家的應急通信設備來說都存在一個盲點:在其他領域的應急通信系統中已廣泛采用的GPS定位、導航設施和GIS并沒有在鐵路應急通信系統中得到應用,在鐵路行業的應急通信技術體制中也沒有相關內容的體現。

        如果在應急通信人員和搶險救災人員在奔赴應急搶險現場的過程中就能夠把行進方位、路線實時發回到應急指揮中心的顯示大屏上,而且能夠實時把路上人員組織情況、救援物資、車輛分布情況等相關的信息在不依靠其它公共網絡的情況下發送到指揮中心,同時指揮中心也能夠把欲下達的指令、氣象信息、正在醞釀的搶險措施等隨時掌握的信息在隊伍行進的過程中實時發送到應急通信和搶險人員,無疑對應急通信和搶險過程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3 北斗系統在鐵路應急通信領域的應用前景

        近十年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流動人數的猛增和各種物資資源不平衡的分布對我國鐵路運輸提出了嚴峻的考驗,鐵路的安全運行也顯得至關重要。“北斗”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不受其他國家的控制,是可靠性較高的導航系統。這就更增大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鐵路應急通信中應用的可能性。

        可考慮在原有鐵路應急通信系統中增加對北斗導航模塊獨特功能的應用,完善原有應急通信功能,實現事故現場與應急指揮中心、調度中心間基于北斗短報文的應急信息的實時傳遞,并據此制訂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鐵路應急通信技術規范。

        4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應用于鐵路應急通信的設想

        4.1 整體解決方案

        鐵路應急通信指揮系統增加基于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定位、導航、短報文通信功能,由北斗系統、應急中心的指揮型用戶機以及短報文指揮調度和GIS系統軟件、應急現場的北斗手持式用戶機、車載式用戶機和內置于現場應急接入設備的雙模導航模塊三大部分組成。

        在鐵路應急通信現場,為相關應急通信人員配備成熟的單兵設備、車載設備,為參與現場搶險的救援車配備車載機,完成對現場單兵人員和應急搶險車輛的定位、導航和短信應急通信功能的增強。在現場應急接入設備中內置北斗導航模塊,完成現場設備對定位功能和短信收發功能的增加。

        在應急中心通信設備上,通過配置基于北斗導航的指揮型用戶機設備,并在應急指揮臺上開發基于北斗導航系統的具有定位、導航功能的GIS軟件和SMS短報文指揮調度等軟件模塊,也可以結合原有的應急通信有線、無線、3G、衛星等傳輸網絡來完成應急現場與應急中心一體的應急定位、導航功能,以及北斗導航系統所獨有的短信息實時調度功能。

        4.2 系統功能

        (1)短報文指揮調度功能

        基于北斗通信功能的短報文指揮調度界面,顯示所屬各用戶終端上傳的短報文信息,并對單個用戶或用戶群下發指揮調度信息及其他通播信息。可實現點對點通信、組播通信、實時短信接收、通信查詢功能、預置電文等功能。

        (2)應急GIS信息平臺功能

        應急中心在原有通信平臺之外建立基于北斗定位導航系統的應急GIS信息平臺,通信平臺和GIS信息平臺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共同為現場搶險救援工作保駕護航。GIS平臺可顯示應急救援現場詳細地圖、救援人員、救援車輛等分布信息;根可據應急現場需要生成導航路徑;可根據北斗終端的定位信息顯示不同報警狀態;可實現對地圖進行放大、縮小、查看等功能;可具有距離量算功能等。

        結語

        隨著鐵路應急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系列技術規范要求的出臺,以及鐵路安全保障的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一個完整統一的鐵路應急通信網絡是必然的趨勢。針對鐵路應急通信的特點,開發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鐵路應急通信網絡,可極大的提高應急指揮的靈活性,提升應急現場的處理能力。

        第9篇:應急指揮中心方案范文

        關鍵詞:高度集成 便攜 操作方便

        1 概述

        本論文基于目前大多數會議系統的應用標準對快速架設及便攜性技術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關的優化方法。為了對技術細節的深入探討作鋪墊,先簡要介紹一下目前會議系統技的應用。系統連接線纜比較復雜,設備安裝零亂,控制不方便等。

        2 便攜指揮所總體設計

        便攜式指揮所系統可遂行應急指揮任務,到達現場后可建立起臨時指揮所,實現現場指揮及辦公,搭配便攜式通信箱,可以實現包括:音、視頻信息,數據的雙向傳輸和通信聯絡,實現現場指揮調度、遠程指揮調度、視頻會議、專網接入和公網接入等功能,為應急指揮和信息上報提供有力保障。系統具有很強的便攜性,可以形成機動迅速、開設快捷、組網靈活的保障能力。

        2.1 總體技術要求 ①完備的指揮所功能:便攜式指揮系統可作為獨立的區域指揮中心,支持各類監控信息接入,采用本地會議模式,完成第一時間內的決策、指揮、調度。畢竟,在應急環境下“搶時間”是第一要務。系統也可作為全地域指揮系統的關鍵節點,支持信息的上傳下達,采用視頻會商+本地指揮的模式,實現應急指揮的全地域無縫覆蓋。②便攜性:整個系統的全部設備撤收合裝后,可集成在三個便攜式箱體內,分別是主控分機箱、兩個音視頻分機箱和終端分機構成。③操作簡單、可靠性高、維修性好:系統采用板卡級設計,接頭均為航空插頭;操作模式多樣,既有硬件控制,也有軟件控制,硬件控制按鈕全部集成在主控分機的上面板位置,軟件控制具備有一鍵操作模式,便于使用。系統在3人操作情況下展開和撤收的時間均可控制在15分鐘內。④經濟實用:系統可作為日常人防機構的辦公常設設備,應急時可作為指揮中心,設備使用率高,避免了設備長期不用帶來的老化和操作問題。降低了對載車的依賴,即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產品的適應性。⑤環境條件:溫度條件:工作溫度0~55℃,存儲溫度-20~-55℃。相對濕度:30℃ 95±3%。

        2.2 主要功能 整個系統具備以下幾大功能:①音視頻處理:多路音視頻信號接入處理、四畫面切換輸出、計算機信號處理、音視頻記錄回放。②視頻會議:建立分會場、與主會場召開視頻會議。③屏幕顯示:字幕顯示、音視頻播放。④網絡及通訊功能:3個物理隔離的計算機網絡、小型集團電話、800M數字集群。⑤軟件控制功能:集成式設備控制軟件、具有一鍵式操作。

        3 系統方案設計

        固定指揮所系統是城市應急救援的固定應急指揮平臺,擔負著通信、指揮、協調等任務,與機動指揮所和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構成應急指揮體系。但是固定指揮所開設不夠便捷,設備可能長期處于潮濕環境,以及設備不能夠得到有效使用,都形成了固定指揮所在使用中的不便。便攜式指揮所正是基于上述固定指揮所的特點,針對用戶對小型、超機動指揮中心的需要,提出總體架構設想并進行設計。整個系統采用便攜式箱體設計,實現日常會議、音視頻處理,三網接入,部署常用辦公軟件,實現視頻會議等功能。本系統方案的設計思想可以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個部分。

        系統硬件設計思想:硬件應采用模塊化、標準化結構,便于容量擴充和引入新的硬件模塊,容納新業務和新技術。

        3.1 硬件子系統 此系統組成分為三部分,分別是主控分機、終端交換分機和音視頻分機。

        3.2 主控分機 主控分機集成獨立的數字集群、計算機控制、數字音視頻會議、集團電話、音視頻的記錄、存儲和刻錄。主控分機是整個系統的通訊以及控制的核心,其內部集成串口服務器并配合本機串口,提供9個串口控制功能,用以對調音臺、音視頻矩陣、LED顯示屏進行中央控制。

        系統采用一體化設備集成箱實現,使用分層方式設計,能夠實現指揮控制的各項業務功能。平臺以統一的結構化設計和技術標準將會議、通訊、音視頻處理等所有資源整合在便攜式指揮系統中。音視頻矩陣與硬盤錄像機相連,可實現音視頻數據的編解碼、壓縮、存儲等功能;視頻分配器、四畫面處理器可實現畫面分割切換處理;系統通過各種接口、三網獨立交換機、無線網關和視頻會議終端可與固定指揮中心的會議指揮系統等實現對接。

        3.3 音視頻、終端交換分機 通過音視頻分機的LED屏顯示,時間、會標、氣象信息等,并對會場的視頻信息進行采集。集成了兩個功放,以應對本系統的音頻輸出的需要。音視頻分機在結構設計上也體現了便攜式的特點,其內部從物理結構上進行了模塊化設計,可以將我們的一些外設進行存放,節省了儲存空間,從而更好的達到便攜式設計的目的,會場聲音進行播放。

        終端交換分機提供電腦VGA信號、數字話筒接口、電話、網絡、電源等接口進行交換處理。主要是對外部輸入信號進行中心交換,以達到和主控分機通訊的目的。

        終端交換分機可以進行任意級聯,并都處于同一物理位置層,與主控分機可以進行并行交換,從而達到了本系統的任意擴展性。

        3.4 接口擴展設計 本系統具有接口擴展設計,能夠很好的將便攜式衛星通信、3G無線技術、微波圖像傳輸系統等接口進行兼容。

        3.5 集中控制軟件 本系統軟件采用VC6.0IDE集成環境進行通訊部分的功能開發,采用flash as3.0語言進行前臺界面開發。通過集中控制軟件可實現系統全部功能的控制,并針對用戶需要開發了兩個一鍵式集成控制功能,分別實現本地會議模式和遠程視頻會商模式。系統軟件設計思想:①軟件采用分層的模塊化結構設計,模塊之間的通信按規定接口進行。任何一層的任何一個模塊的維護和更新以及新模塊的追加都不應影響其他模塊。②系統參數、用戶數據與處理程序應有相對的獨立性。③系統平臺具有良好的開放性,支持各種應有的接入,提供多種接入方式。

        4 結構設計

        整套系統采用高度精密集成化功能設計,有效降低了設備體積。貼近實戰的結構設計: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當設備清單中的全部設備撤收合裝后,成為三個便攜式箱體。

        5 總結

        便攜式指揮所的設計,較好地解決了困擾指揮所在建設推進中碰到的困惑和疑慮。街道鄉鎮指揮所通信與信息系統能否與區縣應急指揮體系實現互聯互通。街道鄉鎮指揮工程通常硬件都比較簡陋,通風除濕條件差,又缺少專門的使用維護管理人員,指揮通信與信息系統建成后的管理矛盾十分突出。目前指揮通信與信息系統安裝均采用固定模式,加上系統平時使用少,設備長年放在地下室容易因潮濕而發生故障,系統設備運行維護經費高且浪費大。該產品的設計,較好地解決了上述這些問題,平時不使用時,可存放在地面條件較好的房間內,一旦需要使用,3人即可將設備搬到指定的指揮位置,15分鐘內即可開通。平時也可作為街道鄉鎮對區縣政府的會議視頻系統使用或會議室擴音、投影系統使用。

        參考文獻:

        [1]李健.我國第四方物流的發展模式研究[J].價值工程.2011-05-0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婷婷夜夜人人六月 | 一本热久久sm色国产 | 日本在线a亚洲v | 亚洲精品国男人在线视频 |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中出国产丝袜熟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