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村級財務支出流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云夢縣村級財務管理經歷了村組干部自理、村賬站審、村賬站管等幾種管理模式。2008年,全面啟動村級財務“雙”工作,先后印發了《云夢縣村級財務管理暫行辦法》、《云夢縣村級財務管理委托工作方案》、《云夢縣村級財務雙實施辦法》、《云夢縣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辦法》等系列管理文件,建立健全了預決算制度、資產管理制度、開支審批制度、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制度、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等系列規章制度,嚴格按照“四權不變”的原則,實施村級財務委托,按照“民主管理”原則,強化村級財務公開,按照“五統一”模式,規范村級財務,按照“精細化管理”要求,抓基層財務人員培訓。目前,全縣292個村(社區)的資金和賬務已全部進入鄉鎮農村財務委托中心。2008年以來,全縣各鄉鎮中心共代管村級集體資金23689.4萬元,其中村級轉移支付3473.5萬元、一事一議籌資收入4012.4萬元、發包收入2802.5萬元、經營收入7049萬元、其他收入6392萬元。2008年以來,共組織各類業務培訓18場次,培訓財會人員360余人。
二、云夢縣村級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夠到位。主要表現在:一是有的鄉鎮領導以為村賬鄉鎮了,就把所有問題管住了,因而沒有把村級財務管理真正擺上重要位置,放松了檢查督促和事前防范工作。二是管理力量薄弱,履行職責不到位。由于鄉鎮領導對村級財務監管的重要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力量配備上還不到位。調查顯示,目前中心人員多為兼職,難以切實擔負起管理的主體責任。三是鄉鎮中心的監管作用發揮不夠。會計對村級日常財務收支情況不是很了解,難以進行有效監督,從而產生做賬不管賬現象,弱化了應有的監督功能。
(2)村務財務不夠公開。有的村雖然定期將財務公開,但是公開形式不規范,公開的內容不完整,不全面,少數村干部擔心財務公開影響工作以及利益驅使,往往簡化公開程序,減少公開內容,對支出中存在的問題,往往避重就輕,避實就虛,只公布一級科目,把隱性開支和不正當開支列入“其他支出”中,村民無法了解資金詳細用途和去向。
(3)內控制度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一是實施會計委托制度以后,對村級財務起重要監管作用的出納人員主要由村干部決定,難以實施有效監管。二是村財務監督小組成員,大都由老干部或村民代表兼任,有些人員由于缺乏財經法規知識、對村財務收支情況不了解以及人情等原因,對村級財務的審核監督往往流于形式。即使發現了問題,也礙于情面,放任不管,聽之任之。
(4)站所關系難協調。目前村級財務中心工作由基層財政所和經管站共同承擔,財政所與經管站業務受不同的主管部門領導,并且中心工作人員都是兼職,因此,存在兩條線管理,機構重疊,權責不明,協調困難,影響管理工作的高效運轉。
(5)知識年齡老化。大部分財會人員年齡偏大,雖然開展了業務培訓,但仍有部分人員缺乏學習熱情,工作上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再加上會計信息不暢通,導致基層會計人員業務能力普遍偏低。
三、云夢縣村級財務管理加強對策
(1)認識端正化。各級領導干部要端正思想,擺正關系,要進一步提高各級干部對農村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樹立經濟越發展,財務管理越重要的觀念。
(2)隊伍專業化。財會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財務管理質量的好壞,因此,必須嚴格按《會計法》的要求持證上崗,對服務中心負責人更應挑選具有一定會計從業經歷和資質的人員來擔任,必須嚴格財會人員的任免程序,要堅決杜絕“任人唯親”的行為,財會人員確定后,一般不應隨意變動。縣財政部門或鄉鎮政府,必須組織經常性的專業培訓和學習,著力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
(3)核算電算化。實施電算化可以進一步加快農村財務現代化管理進程,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農村財務辦公費支出,緩解農村財務資金短缺等問題。
(4)決策民主化。村干部要鼓勵村民全力支持和配合村集體工作,擁護村集體的決策,要用通俗簡單的語言宣傳各項政策,公開村級各種制度決策程序、工作進度及要求,真正做到決策民主化。
(5)監督多元化。要加強法律法規監督,對服務人員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引導、促進人員自覺遵守會計法規,提高自我約束力、免疫力;要加強流程管理監督,充分發揮民主理財小組的作用,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確保各項支出用途合理,程序合規,手續合法;要加強重點監督,不斷強化專項支出、重點支出、重大決策的程序合規性檢查,杜絕集體資產流失、集體決策失誤等現象發生;要加強審計監督,認真落實好年度審計、離任審計,特別是搞好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的專項審計,并將審計結果向社會公開。
(6)管理制度化。要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全面系統地制定一套科學的制度,明確規定人員職責、工作程序、流程、規則、辦法等,從根本上解決好財務管理難規范的問題。
(7)懲處嚴厲化。在打擊鎮村干部經濟犯罪問題上,也應當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預防,一手抓打擊。對于違紀違法者,應依法嚴處,追究責任。
為進一步強化我鎮村級財務管理工作,鞏固村級財務管理的現有成果,現根據我鎮村級財務管理的具體情況以及縣財政局和農監辦對村級財務管理要求,現就加強村級財務管理若干規定通知如下:
一、收入項目管理
1、代收的共同性水電費
嚴格按照“農民負擔監督卡”規定的項目和標準收取,使用“*省農民負擔專用收據”,嚴禁超范圍、超標準收款,實行一次一票、一戶一票、分項目工整規范填寫,杜絕一組一票,杜絕違反政策收取往年尾欠。屬于上年度共同性水、電費尾欠的,要登記造冊、張榜公布,開據時,要在收據中注明“××年度水電費”字樣。
2、村級收取的發包收入
使用“村級組織統一收款收據”收取,村報帳時應附發包或承包協議書。
3、村級固定資產或其他財物盤盈變賣出讓出租的收入
使用“村級組織統一收款收據”收取,村報帳時應附村民代表會議記錄復印件和協議書。
4、接受外單位和個人捐資、捐助及贊助款項
使用“村級組織統一收款收據”收取,屬于單位捐資應有相應文字材料,個人捐資(助)的必須由捐資(助)人在收據上簽字。
5、專項補助收入
使用“村級組織統一收款收據”收取,村應單獨設置備查薄。
6、征地補償收入
使用“村級組織統一收款收據”收取,專款專用,報帳時附征地補償協議書。
7、小機電費收入
使用“無為縣村級小機電費專用收款收據”收取。收取前應通過村民代表會議對上年小機電費使用情況進行說明,制定出本年度小機電費收取標準,將復印件上報鎮農經中心和財政所備案。村所用收入必須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收入金額及時繳入信用社專戶,嚴禁“坐支”。對沒有繳入專戶的資金,除限期繳入專戶外,按應繳未繳金額的5%在村(社區)的辦公經費中劃轉交政府會計室;對收入不入帳或延期報帳的,一經發現,將按有關財務法規及制度規定處理,并追究村負責人、經辦人相關責任。村(社區)報帳員在每月報帳時,要填寫“*鎮村級財務收入分項明細表”,隨相應收入收據、信用社繳款單,交資金會計審核;所開具的收入票據,必須填寫票據繳銷單同時交資金會計核對,資金會計簽章后交票據專管員繳銷票據。
二、支出項目管理
1、招待費。自辦工作餐的,招待費報銷時應統一使用《*鎮村級來人自辦工作餐報銷單》,并附必要清單,一餐一單,上限不超過150元;確需因公在外招待的,招待費報銷時應統一使用《無為縣村級零星費用報銷單》,并附稅務發票和必要清單。
2、辦公費。村(社區)發生的所有辦公費辦公用品報刊費及打字復印等其他費用,必須附打字復印登記表及時報帳,報帳時必須附正式稅務發票。
3、差旅費。差旅費報銷,必須填寫《差旅費報銷表》并足額粘貼稅務發票,手續完備;外出開展計劃生育等重要工作的,其差旅費報銷時,應附文字說明。2000元以上的(含2000元),需填寫《*鎮村級財務審核意見書》。
上述三項非生產性支出,必須控制在政府文件規定的村級非生產性支出限額內,如有超支,須向鎮政府文字報告批準后方可報帳。
村(社區)要按月及時報銷費用支出,不得在年末或期間集中突擊報銷。報帳員每期報帳時,要填寫《無為縣村級原始憑證支出匯總表》,嚴禁串項目分類,并完備手續。
三、備用金管理
建立村級日常支出備用金制度。備用金數額每村(社區)為3000元,超過限額的報帳員要及時繳入專戶。備用金每月報帳時予以補充,特殊情況可隨時報帳。村級單位帳戶如無余額,不予報帳。庫存現金較大的,必須抓緊時間,召開專項會議,清理白條抵庫。經會議研究后,抵庫白條隨會議錄復印件入帳。
四、報帳流程及規定要求
村(組)報帳員要設置現金日記帳和存款日記帳,逐筆登記并對每筆原始憑證背書流水號,每月報帳時,要先編制收支匯總表并試算平衡后報帳,同時填寫票據繳銷表。報帳時,將收支匯總表、票據繳銷表、期間所有收支單據、信用社繳款單等一并交由資金會計審核,資金會計在審核票款是否同行,票據繳銷是否完整后,填寫《現金、存款單據交接清單》后交核算會計復核記帳、票據繳銷員繳銷票據。核算會計及時復核記帳后,按季度打印會計報表予村報帳員張榜公示,并匯總提交鎮政府負責人、村委會(社區居委會)備查。
一、實施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的主要內容與成效
(一)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的主要內容 一是加強領導,強化宣傳。縣委、縣政府先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縣政府制發了《英山縣規范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實施辦法》,各鄉鎮成立了村級會計委托服務領導小組,制訂了實施方案。同時,層層召開動員大會,廣泛宣傳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二是成立機構,明確職責。以鄉鎮為單位,在財政所設立農村財務服務中心,設主任、總監督會計和資金會計各1名,農村會計專管員由鄉鎮服務中心按實際工作需要配備若干名,并建立了崗位責任制,制定了工作流程,確保村級會計服務工作的序進行。每個鄉鎮服務中心還設立了各村級會計委托服務辦公室和檔案室。三是明確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的內容,構建“村財鄉管村用”模式。遵循村民自治、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加強監督的原則。在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和民利,保證村委會各項資金的所有權、審批權、使用權、收益不變的前提下,由村委會委托鄉鎮財政所統一村級會計業務。四是摸清底數,取消村級資金賬戶。為確保村級財務賬賬、賬實相符,狠抓三項清理:清查固定資產;清查庫存現金;清查村級往來賬務。在此基礎上,取消村級銀行存款賬戶,在村級會計服務中心設立統一賬戶。五是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從建章建制人手,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財務預決算制度、貨幣資金管理制度、財務開支審批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審計制度、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公示制度等15項制度。在賬戶處理上實行“四個統一”,即統一財務核算;統一會計用品;統一收款收據;統一使用財政局監印的專用收據;統一報帳時間。六是抓好民主管理,推進財務公開。實行民主理財制度,由村級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村民主理財小組,實行財務公開制度,以鄉鎮為單位統一財務公開格式,公開的形式以在公開欄張貼公告為主。七是強化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啟動農村會計委托服務初期,選出村級報賬員與鄉鎮農村會計專管員(記帳人員),并分層次開展農村會計人員培訓。
(二)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的成效 首先,減輕了村級集體經濟負擔。普遍實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后,精減了村級會計人員,直接減少村干工資支出,成功化解村級債務。其次,鞏固了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通過嚴格審批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項目,服務中心審核出“少批多收”、“實收少用”項目,并及時責令村級進行整改,限期退還農民,直接減輕農民負擔近。再次,促進了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通過實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村級會計科目、賬務處理等方面實現了規范統一,促進了村級賬賬,賬實、賬表相符,從根本上避免了“包包賬”、“假賬”等現象的發生。最后,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通過村級財務公開,加強村級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進一步增強,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鞏固了基層政權,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發展。
二、實施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村級報賬員素質不高,隊伍不穩定 村干部大都是由村民選舉產生,一般每村只有村干部3-4人。村級報賬員大都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加之又沒有經過專門會計業務培訓,使他們難以勝任工作。同時,村民委員會三年一換屆,導致村級報賬員隊伍不穩定。
(二)工作經費難以保證 實行村級會計服務工作,需要印制統一的會計憑證、賬簿等會計用品,鄉鎮服務中心要承擔辦公支出和村級報賬人員用餐支出等費用。由于財力有限,經費困難,村級會計服務工作的經費難以落實,較大程度地制約了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信息網絡建設滯后 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量大,大都是手工操作,導致工作效率低,會計信息資料傳遞速度慢,不能實現鄉村財務信息共享。如楊柳灣有48個村,村會計委托服務工作全部是人工操作,鎮財政所每人只能負責5-7個村級賬務,一方面財政所人員業務量大,另一方面偏遠山頭村查詢財務信息也不方便。
(四)村級債務難以化解 實行村級會計服務,一方面堵塞村級亂開支的源頭,從根本上遏制村級債務增長的勢頭。但另一方面使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化解債務的積極性下降,加之村級集體經濟空虛,收入來源少,致使村級債務難以化解。
三、實施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尊重農民意愿,依法依規 在《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中辦發[2006]32號文件關于“在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和民利”的基礎上,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制度的要求,服務應在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和民力的基礎上依法進行,通過簽訂會計委托服務協議進行授權,不能強行規定實施。
(二)加強資金和人員保障 在推行服務工作時,必須把必要的工作經費和培訓經費納入鄉鎮級財政預算,貧困地區的服務應納入財政轉移支付范疇,以確保該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對服務中心的會計人員和村級報帳員,定期進行上崗培訓和繼續教育,確保鄉村兩級會計人員的素質適應服務工作的需要。
村級轉移支付是指取消農業稅附加后,各級財政支付給村級的專門用于村級干部報酬、農村五保戶供養、辦公經費等以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所需要的經費資金。
二、村級轉移支付的作用
為保障村級工作的正常運轉,各級財政專門安排轉移支付補助資金,確保村級補助資金和村級自有資金能夠基本滿足村干部報酬、農村五保戶供養、辦公經費等事項的需要。由此可見,村級轉移支付資金對于保障村級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農村社會和諧與穩定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村級轉移支付資金的性質與管理要求
村級轉移支付的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按中央對村級轉移支付資金實行“鄉級管理,村級使用”的要求,確保專款專用。各級農經和財政作為主管部門應該共同監督和管理其使用情況,嚴禁截留、平調、挪用這部分資金。
四、村級轉移支付中存在的問題
1.轉移支付的規模太小
目前財政對村級轉移支付僅限于村干部報酬、五保戶供養、辦公經費。對于村級公共衛生、社會治安、村級道路、農田水利、村民供水等基礎性公共產品的供給尚處于空白,致使村級的公益性事業因財力不足無法開展,而村級公共產品的嚴重匱乏也制約了村級經濟的迅速發展。
2.轉移支付的形式、模式單一
目前中央和地方對村級的轉移支付僅限于縱向的專項轉移支付,橫向、縱橫交叉、一般轉移支付都還是空白,使得農村基層政府提供基本服務的能力以及實現各地政府財力均等化的目標受到了限制。
3.專款分配缺乏公開性和透明性
由于區對村級專項轉移支付管理辦法沒有公開或者公開性不夠高,各村對專款是如何分配的,分配的標準是什么等都不十分清楚,只能從鄉鎮財政所了解本村獲得了多少專款,村會計不清楚具體數額,容易導致村級年初編制財務收支預算表時漏計或者無法統計該資金,不利于村級統籌安排預算支出。
4.鄉鎮財政撥付資金不徹底,程序不規范
目前鄉鎮財政所對村級的轉移支付補助資金實行專戶存儲,每年由鄉鎮財政所直接將村干部報酬撥付到村干部的工資卡上,然后由村會計直接將村干部報酬、報紙雜志、五保戶補助等報銷單據報送鄉財政所進行列支。
五、完善村級轉移支付的建議
1.增加對農村公共物品轉移支付的力度
農村中的純公共物品包括:農村基層政府管理、社會治安、計劃生育、農業基礎科研、農業環保、農村義務教育、農村公共衛生、社會救濟等,建議將上述公共物品全部納入預算支出范圍,加大財政對于農村純公共物品的投資。近年來,隨著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規模的不斷擴大,村級提供公共產品的能力應保持在一個最低水平的公平范圍內,從而保障村民享受公共服務方面最基本的權利。
2.增加轉移支付形式,完善轉移支付模式
為防止資金的滲漏,可減少中間的環節。譬如可嘗試中央將資金撥付到省,省可以直接撥付到縣,縣可直接撥付到村。這樣既可以減少中間環節主持資金的運作費用,又可以縮短資金的在途時間,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3.建立財政轉移支付的法律體系
2012年我國中央的轉移支付規模已達18791.52億元,對如此一大筆資金的管理,迫切需要制定出臺《轉移支付法》,制定和完善《村級轉移支付管理辦法》,將村級轉移支付的來源、計算方法、資金數額、資金劃撥時間、程序等內容。在網上公開,為農業、民政、紀檢等部門對村級的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財務工作流程、財務公開進行監督檢查提供法律依據。
【關鍵詞】農村 集體財務 經濟發展
一、引言
伴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村級組織的相關工作成為了農村發展的關鍵內容,其中農村集體財務是否得到有效、合理的管理將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和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盡管近年來國家的政策支持和農民自身的努力,鄉村各個方面的建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使村級事務并未達到理想的狀態。其中農村集體財務的管理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農村經濟的前進步伐。因此,要想使農村經濟保持在健康、正常的軌道上運行,需要積極探討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的制度,規范村級組織成員的行為。
二、農村集體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
由于多數農村會計缺乏高學歷的專業教育和相關素質培訓,業務能力素質較低,使得村級財務工作難以順利進行,審核、結算等職能尚未真正發揮出來。其中較為嚴重的問題表現在:第一,村里的財、物沒有設置專門人員進行管理,缺乏嚴格的接收、使用程序和規范,使得大量財力資源流失;第二,相關財務支票等紙質憑證辦理不合格、不規范,缺少法律保護;第三,會計做賬按照個人經驗或者上級意愿,未按村級財務相關規定進行登記。
(二)資產管理秩序混亂
在許多農村組織里,會計、出納多為同一人,甚至村支書和會計、出納為一人擔任,出現錢財和賬目同歸一個人管理,這樣就造成了權力的混亂,缺少了監督和約束,滋生挪用公款、貪污浪費等現象。
(三)財務公開工作不到位
在一些地方,財務工作并不透明、公開,在賬目收支內容方面缺少明細和具體,年度結算和預算計劃不切實際,在某些村級重大項目方面的支出未及時公布在村級事務公開欄中。
(四)財務監管力度不夠
上級部門對于村里存在的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違法亂紀行為,并未深入調查實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維護人民的切身利益。由于法律意識淡薄,責任意識不強,使得村里的資產被違法亂用,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三、對農村集體財務進行規范、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
主要體現在農村集體財務對農村經濟方面的重要影響:
(一)能夠使村組織擁有的資金得到合理應用,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的效用
村組織擁有的全部資產能否得到規范、合理的使用,直接關系到整個村農民的利益,關系到村子的經濟發展。無論是將資金用于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資源開發利用,還是發展旅游業、服務業,或者提高勞動力的素質等,都是對資金的最合理配置,都將激發本村的內在潛能,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能夠有效地控制調節資金的流動方向
農村集體財務管理掌控的是村里的全部資金,數量很大,資金的流動方向是否處于正確的軌道上、資金流動的速度是否適宜、規模是否適度等都影響著經濟效益的總體提升。若村里自己的鄉鎮企業,當企業運行出現資金問題時,村級財務管理可以分析形勢和現實,及時調撥資金進行支援,幫助鄉鎮企業安全渡過難關。
(三)實行有計劃的資金預算管理
無論是預算還是決算都在財務管理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提前做好資金預算計劃,在進行發展之前就對整年的經濟運轉做了整體布局,根據每個項目分配的資金進行合理發展;同時留出部分應急儲備資金,防患于未然。這樣有目的、有計劃的年度收支計劃為一年的生產運營做出了詳細、具體的規劃,也給廣大農民帶了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加強對農村集體財務進行管理的重大舉措
(一)提高農村會計隊伍整體素質,為農村集體財務規范管理提供保障
各村應抓好會計隊伍的建設工作,在選撥和任用上提高會計人員的標準和要求,選取學歷高、業務素質高、道德水平高人的來充實會計隊伍力量,努力打造一支素質高、水平高、層次高的會計隊伍,為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奠定基礎。同時應加強對會計的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會議精神傳播職業理念,幫助會計人員提高自身的責任感,秉持誠實敬業、清廉公正的態度為人民服務,只有一心為人民的公仆才能從根本杜絕,解決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各項問題。
(二)嚴格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程序,建立健全各項村級財務管理相關制度體系
進行財務管理時,一定要嚴格遵循《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的相關規定進行,進一步完善資金管理、預算決算、重大項目審批等流程和制度規范,使會計的審核、結算工作有了制度上的約束。同時,設置專門人員進行賬簿管理,定期清理、核對賬目和實物、資產是否吻合,票據憑證和具體支出等實際狀況是否一致,做到專人管理、專人負責,才能使整體財務管理有條不紊、秩序良好。
(三)加大對財務管理違法亂紀行為的監管和打擊力度
上級主管部門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條文規定對那些在財務管理中進行違法犯罪的人員及其行為進行懲治,追究其法律責任,不能官官相護,任其胡作非為。只有法律的真正貫徹落實,真正做到依法管財,才能保障財務的合理使用,保障人民的利益,真正為農村的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四)實現村級集體財務全公開、透明,保障農民的知情權
農民擁有對村級事務的知情權,為了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對于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更是如此,須嚴格依照《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和國家相關政策,把村級財務的具體明細、重大項目的支出、資金的使用和來源情況、年度預算決算等及時公布在村務公開欄里,同時登記在村網站上,為村民獲取信息提供方便。
五、結語
在現今我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和進行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中,做好農村集體財務的管理工作尤為關鍵,它的高效、規范運轉將大大地促進整個農村的經濟效益的提升,將推動我國民主政治建設更上一層樓。因此需要提高會計隊伍的素質,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公開村級財務,嚴厲打擊財務管理中的違法行為,促進農村經濟的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賢千.淺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物業?現代經濟.2013(12).
[2]李志勇.規范農村財務管理,服務農村經濟發展[J].農村財務.河北省農村經濟學校.2006年第9期.
[3]鞠雯.淺談鄉鎮財務管理與經濟效益[J].財經界.2013(6).
[4]劉暢.完善農村集體財務管,促進農村經濟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3(9).
第一條根據財政部《鄉鎮財政預算管理的意見》(財預〔〕406號)及《省財政廳關于全面推行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意見》(財鄉〔〕1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以圍繞鄉鎮財政職能轉變、鄉村兩級所涉及的財政性資金為管理內容,以其信息流、資金流為管理主線,以鄉鎮財稅信息網絡和相關軟件為基礎平臺,通過體制和制度創新,依托程序規范、全程跟蹤、績效考核等手段,強化財政職能,健全內部管理,確保鄉村財政財務實現全面、精準、細致、規范、高效管理。
第三條縣財政局授權縣鄉鎮財政管理局具體負責組織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工作實施。
第四條本暫行辦法適用于邵陽縣鄉村兩級財政財務管理。
第二章鄉鎮財政主要職能職責
第五條鄉鎮財政是國家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籌集、調節、分配、監督等職能。要充分發揮鄉鎮財政職能作用,提高鄉鎮財政運行質量,規范鄉鎮財政收支管理,保障鄉鎮運轉及惠農政策落實。
第六條鄉鎮財政主要工作職責:
(一)完善鄉鎮財政管理,做好農村公共服務。
(二)做好涉農補貼工作,認真落實惠農政策。
(三)監督管理專項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加強鄉村財務監督,健全鄉村理財機制。
(五)改革稅收征管方式,加大稅收征管力度。
(六)抓好干部隊伍建設、提高財政管理水平。
(七)創新財政管理方式,優化財政工作環境。
(八)積極培植財源稅源,實現財政增稅增效。
第三章鄉鎮財政管理體制
第七條實行“核定收支、收入全繳、支出全撥、超收分成、短收分擔,一定三年”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
第八條合理調整鄉鎮收支基數,加大對鄉鎮的轉移支付力度,增加鄉鎮可用財力,保障村級運轉經費支出,建立收入增長激勵機制,調動和保護鄉鎮發展經濟和組織收入的積極性,確保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
第四章鄉鎮財政預算管理
第九條完善鄉鎮預算管理制度。理順縣、鄉財政分配關系,合理劃分縣、鄉收支范圍和基數。綜合考慮鄉鎮的社會事業發展水平、經濟狀況、自然條件等因素,根據不同收支結構和規模進行分類,加大對鄉村財政支持,提高鄉村經費保障水平,準確核定鄉鎮基本支出,落實鄉鎮定員定額管理。縣財政預算對鄉鎮年度預算指標實行總量控制,縣鄉鎮財政管理局對鄉鎮財政實行切塊管理。
第十條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保穩定、保發展”的支出原則,嚴格預算支出順序,細化鄉鎮財政預算編制內容,提高預算計劃的準確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一條增強預算執行能力。縣鄉鎮財政管理局要加強對鄉鎮財政預算執行的指導監督,落實預算編制、預算審批、預算執行、預算調整、決算審核各個環節。加強資金申報、審批和憑證審核等工作,全程跟蹤鄉鎮財政資金的流向,嚴格按進度、按程序、按規定執行財政預算。
第五章鄉鎮日常收支管理
第十二條按照“預算統編、賬戶統設、工資統發、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的辦法,深化“鄉財縣管鄉用”改革,落實相關配套措施,細化收支管理。
第十三條根據年初預算,由縣鄉鎮財政管理局按照分月用款計劃及支出進度,合理安排預算資金,加強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嚴格控制超進度支出和隨意舉債行為。
第十四條嚴格堅持“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規范兩稅收入及非稅收入解繳操作流程。鄉鎮取得的各項財政收入,必須按照票款同步原則,按月及時解繳規定的縣級收入匯繳專戶,及時建立好各種收入臺帳,堅決杜絕坐支、截留或挪用財政收入行為。
第十五條加強財務核算監督管理,各項支出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規定執行,嚴禁擅自擴大支出發放項目和范圍,提高支出標準,嚴禁巧立名目,亂補濫發。
第十六條鄉鎮財政所要切實履行財政管理與監督職責,加強資金管理,嚴格按標準控制招待費用、公務費用、其它支出等非生產性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財政日常監督管理,堅持“集體會審”制度,在原始憑證上審核簽字并加蓋財務會審章。縣鄉鎮財政管理局要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嚴格日常支出審核,杜絕各種“白條”,堵塞支出漏洞,防止虛報冒領行為。
第十七條完善績效評價機制。結合鄉鎮財政收支總量與重點、資金性質、結構與效益,量化考評指標,按季出具績效評價報告。重點分析收入、支出、債務增減及資金績效等,定期下達績效考評意見書,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督促落實。
第六章專項資金管理
第十八條縣財政局各二級機構及相關股室直接下撥到鄉鎮村的專項資金,要先撥付至鄉鎮財政管理局設定的專戶,鄉鎮財政所要分清資金的來源和支出項目、用途,嚴格執行專戶存款、專款專用,村級資金必須撥入村帳鄉管辦專戶。
第十九條列入鄉鎮財政預算的專項資金,要建立健全項目支出規范化管理制度,加強項目論證、立項、申報、實施等各環節的監督,嚴防截留、挪用、擠占專項資金行為發生。
第二十條未列入鄉鎮財政預算的專項資金,包括農林水專項、農業綜合開發、環境保護、土地整改等資金,要將項目指標文件抄送縣鄉鎮財政管理局及項目所在鄉鎮財政所,保證鄉鎮財政全面掌握有關專項資金的政策、額度、項目要求等情況。
第二十一條鄉鎮財政所要加大對上述各項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和跟蹤管理,及時將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項目實施效果等信息上報縣鄉鎮財政管理局,提高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確保財政專項資金專款專用。
第二十二條安排到鄉鎮支付的各類專項資金,必須按“鄉財縣管鄉用”支出報賬管理辦法實行按月報賬審核制度。
第七章村賬鄉代管
第二十三條按照《省財政廳關于轉發<財政部關于開展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財會[]號)要求,在“鄉財縣管鄉用”的基礎上全面實行“村賬鄉代管”,加快推行村帳鄉建設。
第二十四條村帳鄉代管由鄉鎮財政所和鄉鎮經管部門聯合辦公,共同管理村級賬務,以鄉鎮經管站為主。依托現有鄉鎮財稅信息網絡及“鄉財縣管鄉用”財務軟件優勢,加快實現村級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
第二十五條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管理堅持村帳鄉管、專戶核算、專款專用、方便報賬的原則,嚴格財務管理制度,由村帳鄉管辦實行分村核算記賬,確保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來源穩定、使用規范、監管到位。
第八章鄉村債權債務管理
第二十六條按照“摸清底數、嚴控新債、明確責任、分類處理、逐步消化”的原則,嚴控新債發生,逐步消化歷史債務。
第二十七條開展債權債務清理,按照舉債主體、債務來源、債務用途進行分類核實,摸清底數,登記造冊。依托債務管理系統,加強債權債務基礎數據與檔案資料管理,對鄉村債權債務增減變化實行動態管理。
第二十八條加強財務監督管理,對鄉村舉債行為進行規范,建立可承受的投入和償還機制,嚴格控制新的舉債。規范舉債審批程序,鄉鎮建設性項目舉債,必須對建設規模、籌資渠道、償債資金來源進行論證,經縣政府或有關主管部門審批并報送縣級財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九條拓寬償債渠道,分清債權債務性質,妥善處理鄉村債權債務。切實采取“收欠還債、核銷減債、置換抵債、拍賣償債”等有效辦法,加大對各類欠賬的清理與回收力度,有效化解歷史債務,遏制鄉、村負債增長。同時建立償債考核機制與償債激勵機制,對鄉鎮黨政主要領導任期和離任實行消赤減債專項審計與責任追究制度。
第九章涉農補貼發放
第三十條認真做好涉農補貼“一卡通”發放。對“政府項目、財政資金”的涉農補貼項目,必須納入統發范圍,進一步擴大補貼發放范圍和發放項目,逐步將所有涉農補貼項目全部納入到信息化管理渠道。
第三十一條明確部門職責,加強協調配合。涉農補貼的相應主管部門負責提供實行信息化發放項目的基礎數據資料,認定、審批和審核補貼發放標準、范圍及金額。縣財政局相關職能股室負責補貼資金的安排調配,鄉鎮財政部門負責數據錄入、銀行數據的傳遞和打卡發放,金融部門負責辦理補貼資金的具體支付。
第三十二條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強化監督檢查。特別是在補貼政策宣傳、補貼數據核實、補貼通知書發放、補貼情況公示、存折摘要欄打印、存折掛失更換等方面,要把工作做深做細,惠農補貼公示的內容必須包括補貼對象、面積、標準、金額及監督電話等,公示時間必須達7天以上。建立健全三農基礎信息數據庫,不斷完善包括農戶信息、種植信息、民政優撫及計生信息等基礎項目信息及數據。
第三十三條完善惠農補貼發放制度,做好回訪與查詢,明確相關工作責任。要積極主動配合紀檢、監察、減負辦等執紀執法職能部門,認真督促檢查涉農補貼政策落實情況,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安全發放到位。
第十章“兩稅”征管
第三十四條嚴格執行稅收政策,強化征管措施,開展稅法宣傳,加大契稅、耕地占用稅征管力度,堅決制止違法、違規、越權緩征、減征和免征的行為。
第三十五條重點房地產開發企業、重點項目,根據項目竣工時間和銷售進度,確定納稅人納稅申報時間和應納稅額,及時建立稅源臺賬。加強二手房交易契稅的征管和日常監督,政務中心財政契稅窗口要按照流程嚴格執行“先稅后證”制度,對耕地占用稅的征收,先申報、再實地勘察,做到不察看、不承辦、杜絕弄虛作假現象,實現源頭控管。
第三十六條積極推動房地產稅收一體化管理,實行財政、國土、房產等部門聯網,做到一站式服務,實現權屬轉移合同、契約、協議、評估資料、政府批準文件等相關涉稅信息的網絡化管理,規范征管程序,提高征管效率。
第十一章鄉鎮財政隊伍建設
第三十七條鄉鎮財政管理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配合縣財政局做好鄉鎮財政所業務人員的任用選拔、崗位配置及輪換交流、人員培訓、業務指導與考核、會計移交、財政所建設等工作。
第三十八條鄉鎮財政所設立財政正副所長、預算會計、單位會計、出納、信息操作員、票證專管員、稅收征管員等基本崗位,可一人一崗或多崗,但會計不得兼任出納。縣鄉鎮財政管理局應根據鄉鎮財政所工作實際需要,提供財政人員崗位調整配備建議方案,報縣財政局研究審定。
第三十九條建立相應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落實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賬務處理程序制度、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財產清查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財務檔案管理制度。開展基礎工作檢查、業務培訓考試、技能競賽、考核評比等多種形式的“爭先創優”活動,對鄉鎮財政業務管理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崗位考核,不斷提高鄉鎮財政人員政策與業務水平。
第四十條按照鄉鎮財政崗位目標管理及業務管理考核辦法量化考核,由縣財政局及縣鄉鎮財政管理局共同組織對鄉鎮財政所實行年度工作考核。
第十二章附則
第四十一條以前下發的文件規定與本暫行辦法相抵觸的,以本辦法為準。
關鍵詞:農村審計 財務缺陷 對策建議
近年來,雖農村財務管理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村級財務管理依然相對薄弱,經濟糾紛引起的干群矛盾屢屢發生,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實現動態實時監察,更好地推動農村財務事業發展,已成為日益破解的難題。
一、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會計核算薄弱
收支票據管理不嚴,有些村沒按時序開具村統一收款收據,收款收據存在漏登遺失等不規范行為。票據的報銷審批手續不齊全,經常有白條抵庫的現象。向個人借款未經村民代表會議集體討論決議,在賬務上有利息支出而查閱不到借款憑證。有些村集體公益事業項目由村民自籌部分未入賬直接收支相抵,項目管理不到位,致使會計信息失真。2004年一些自然村被撤并組建行政村,還存在財務仍然獨立管理即私設小金庫,至今未并入行政村委托鄉鎮三資管理中心統一監管。
(二)財務內控制度缺失
村干部的思想認識存在誤區,認為村賬會剝奪村級經濟權力,往往有抵觸情緒工作上不給予配合。部分村級非生產性開支、大額支出等重大事項未經村民代表會議集體討論決議,由村干部用行政手段獨斷專行。村級理財小組聽從村干部指使,沒有真正履行監督職責,助長了腐敗土壤蔓延。財務人員崗位職責分工不明確,專業知識業務水平不高,貨幣資金管理混亂。村級重大建設工程如辦公樓、公廁排污、康莊公路、飲用水招投標合同檔案管理不規范。
二、產生的原因
一方面,村干部的思想認識不清晰。有些村干部認為村級財務是村民自治重要組成部分,實行村賬完全是政府強制行為,干脆把農村債務化解、村級財務監督和村級財務管理等工作也推給鄉鎮政府。如道路維修村集體承包給個人挖機等經濟業務,村干部不會強烈要求對方提供合規的發票而是慣用白條入賬。另一方面,鄉鎮三資監管不到位。鄉鎮三資管理中心會計人員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審核村級財務收支票據,難免與村干部發生摩擦,為維持良好的氛圍,不得不變相村級財務管理漏洞。鄉鎮缺少專職的審計人員,盡管經過專業培訓,還沒有深入把握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綜合素質跟不上形勢必展需要。受多方面的限制,審計人員查出問題與處理決定相脫節,很難得到及時處理,沒有真正落實鄉鎮監督管理主體,無法形成上下聯動協調約束機制。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管理機構建設,實現組織穩定性
一方面,規范落實機構專業化監管建設。鄉鎮要以優化監管資源配置為基礎,加強農經工作機構建設,協調落實監管職責,重視農村三資管理人才的培養、管理和使用,配齊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心會計,相關經費納入鄉鎮財政預算。加強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心和會計人員的管理和考核,建立工資激勵和約束機制。另一方面,加強農村財務人員隊伍建設。村集體要落實專人負責村級財務,村報賬員需經縣農業和財政部門業務培訓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人員不得頻繁更換,保證隊伍相對穩定和業務連續性,落實村級報賬員待遇。
(二)健全管理制度,實現管理制度化
1、健全村級財務制度,并能夠執行有效
按照規定制定完善農村集體三資重大事項決策、財務收支預決算、貨幣資金管理、非生產性開支控制、財務開支審批、票據管理、資產臺賬、資產清查、農村集體產權交易管理等各項制度。規范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制度,嚴格執行每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只能在一家銀行開設一個基本存款賬戶的規定,清理原行政村撤并等原因遺留的多余戶頭。規范資產資源管理制度,集體公益事業建設及集體資產、資源的發包、租賃和轉讓等,一律按照“立項申報、民主討論、政府審批、公開招標、群眾監督”程序進行,由縣、鄉鎮、村三級向社會公開招投標,明確合同履約要求,加強合同規范管理。規范村集體三資檔案管理,有關會議決定、承包租賃方案、經濟合同、招標文書、財務會計等資料要及時立卷歸檔。
2、加強會計核算工作,正確核算和反映財務收支情況
嚴格按照有關規定使用相關票據,除可使用自制憑證外必須提供合規的發票,工程項目支出、資產發包租賃收入、借款收入等票據,須附有成員(代表)會議決議、合同文本、招投標文書等必要的附件,按照有關的會計制度進行賬務處理。按照專項資金使用規定的用途,規范地使用專項資金和管理項目,做到專款專用,依據項目實施進度計量支付,辦理工程竣工決算。進一步提高預算編制水平,做到安排資金與實施所需資金相吻合。對項目支出的凈結余資金,嚴格按有關規定上繳或重新安排項目。
(三)深化村級財務公開,實現運行陽光化
嚴格落實財務公開,按照“公開時間及時按期、公開內容真實易懂、公開程序規范嚴格、公開形式靈活多樣”的要求,公開日在村務公開欄上公開三資運營情況,接受群眾監督。創新公開形式,推進村級便民服務和村務公開信息平臺建設,通過固定公開欄、網絡、觸摸屏等多種形式,細化公開內容,推行村級財務逐項逐筆公開,實現村級財務賬目數據、資產資源實物取證、民主決策過程等全方位、多層次的村級財務公開模式。扎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納入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公開內容。
(四)完善監督機制,實現監督立體化
1、加強村級民主監督管理
嚴格執行民主決策、民主理財、民主監督的有關規定,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依法依規對村級重大事項決策、村務公開、村級三資管理、村級工程建設、村干部廉潔履職等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定期召開會議及時提出監管意見,反映成員意見和建議;推進村級民主管理創新,村務監督委員會在行使監督權、否決權過程中,如有爭議,應當召開村級組織聯席會議調解;調解不了的,可就爭議事項組織召開聽證會協調或裁決,情況報鄉鎮三資管理中心備案。鄉鎮紀委要加強對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的指導,督促其認真履職,嚴格執行“先理財、后審批、再入賬”的村級集體財務工作流程,村級經濟業務發生的每張票據都需經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核簽字蓋章后方可入賬。村報賬員對業務工作負責,應及時、真實、準確地做好報結賬工作。
2、開展清查審計
鄉鎮紀委要會同農業部門組織開展村級三資管理情況定期巡查,每年要對所轄村財務進行清查,及時糾正存在問題。鄉鎮三資管理中心要深化會計監督,加強對村級財務開支的審核把關。加強審計資源整合,探索分類審計的形式和途徑,可以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或招投標選定有資質的社會審計中介機構實施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縣財政經費予以保障。加強審計結果應用,探索鄉鎮長經濟責任審計與農村審計績效掛鉤機制,確保審計處理結果的落實。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要加強對社會審計中介機構的監督和指導。
3、完善三資監管信息化平臺
按照“統一會計標準科目、統一賬務處理、統一信息采集、統一模塊管理”的要求,做好資金、資產、資源、合同管理模塊的相關信息錄入,并將村級財務收支的原始憑證、村級資產資源的實物圖片、經濟合同、招投標文件等原始資料錄入三資監管平臺;有效整合各類信息資源,深入推進農村集體三資檔案信息化管理,實現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關注的土地征用,資源承包和分配方案、安置房指標分配等重大事項的詳細公開。開發建成縣、鄉鎮、村三級聯網的三資計算機監管平臺;做好日常維護,確保三資數據及時進賬入網,實現三資管理及運行情況實時查詢、實時分析、實時預警、實時監管。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規范村集體所屬動產和不動產交易行為,健全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體系,以標的物應入盡入為原則,推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規定公平交易。
四、結束語
加強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的監督,推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各部門各負其責、形成合力、常抓不懈,實現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規范建設。
參考文獻:
[1]徐爭春.審計引發的財務思考[J].農村財務會計,2015
一、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 制度是用來約束規范人們行為的。據調查,大部分村沒有完整的財務管理制度,部分村的制度條文很健全,但執行情況差,或干脆棄之不用,制度條文純粹是應付檢查,形同虛設。
2、村級民主理財組織和財務公開制度沒有建立,缺乏群眾監督。
大多數村會計兼任文書和出納,既管錢又管帳,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會計檔案資料沒有認真保管,鼠咬蟲蛀,霉變毀壞。有些村財會人員變動沒有正常的帳目交接手續,或不交賬,有的甚至帳目丟失。
二、農村集體資產存在的問題
1、農村集體資產流失嚴重。一是個別地方村集體土地、資產、資源發包、出售、出租,不公開、不透明,個別村干部暗箱操作,從中漁利,群眾監督和部門監管不到位,造成集體資產流失;
2、土地征占中被征地農民要求將大部分或全部征地補償款分配給被征地農民,否則就到處上訪,致使村集體應當得到的補償費得不到,造成集體資產損失;
3、在國家極力鼓勵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的部分職能將逐步被專業合作社所取代,村集體經濟組織已經面臨撤銷或解體,村民(成員)要求分掉全部集體資產。個別村財務管理混亂。全縣村級財務管理整體水平是好的,但仍有個別村財務混亂。主要表現在:村干部獨斷專行,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財務制度形同虛設;收入不入賬、坐收坐支、資金管理混亂,核算不及時;建設項目不招投標、集體資產出售、發包暗箱操作,集體資產流失嚴重,大額開支不透明,弄虛作假;管理不民主,財務公開流于形式等等。?村財務會計委托制工作仍不完善,方式尚不夠規范。部分鄉鎮根本沒有實行村財務會計委托制;多數鄉鎮只是對村轉移支付資金核算,沒有村級的全部會計業務,存在會計核算“兩層皮”的現象;鄉鎮機構的人員業務素質不適應,部分鄉鎮經管中心人員配備不齊,缺少專業人員,致使無法開展制工作;財務工作流程、賬務處理還不夠規范。
三、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管理
農村財務;規范化;思路對策 農村財務管理不僅是一項經濟工作,同時也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是農村基層組織、思想、政權建設的需要。因此必須加強組織領導,認真搞好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中央和省一再要求要認真搞好村級財務的管理,并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的一項大事來抓。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財務管理已顯得相對滯后,農村集體財務管理混亂,迫切需要 進行規范。
1、提高農村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加強會計法規制度的培訓,為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做好人力資源準備 農村財務管理既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又是一項業務性極強的工作。因此,穩定財會 人員隊伍,提高財會人員素質至關重要。為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要切實加強業務培訓,定期或 不定期地進行業務考核,穩定隊伍,提高素質,為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做好人力資源準備。鄉村也要建立會計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即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按照其資格證的級次,持證應聘相 應崗位之職,保持財會隊伍穩定。為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做好人力資源準備。
2、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必須要堅持“五個統一”,有效化解農村財務管理的矛盾, 加強財務規范化管理,必須要堅持 “五個統一” 即:統一思想,規范監督程序;統一帳、 表、 冊、據規范會計操作程序;統一審批手續,規范支出管理;統一業務培訓,規范交接手續;統一 檔案專柜,規范財務資料。只有這樣才有利于農村的財務行為進一步規范,從而可以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農民也不必為財務問題而上訪,干部也不必因財務管理而費心,干群 關系將更加密切,為農村和諧社會的建設創造有利的條件。
3、各級鄉鎮領導都必須提高對村級財務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領導、強化管理,使之逐步納入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農村財務規范化就是要求村級的各項收入、財政對農村的轉移支付和部門對農村撥付的資金,都要規范繳付手續,統一管理,有效監督。這樣可使村級收入管理得到加強,有效遏制亂 收費、 亂攤派行為,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 村級各項支出均在村財鄉管部門的全程監督下使用, 資金使用進一步規范和透明,不僅避免了資金使用的盲目性,還可有效地杜絕擠占、挪用等違 紀現象的發生。
4、健全農村財務管理化的各項管理制度,做好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的制度保證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使村級財務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財務管理規范化的重要保證。為使 農村村級財務管理有章可循,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農業部、 財政部新頒布的 《村合作經濟組織會 計制度》和《村合作經濟財務制度》這兩個新制度。
(一)濫用集體資金,開支混亂。
有的村組織財經紀律意識不強,仍然存在著擠占挪用集體資金現象;利用職務之便采取虛報冒領和重復報銷的手法套取集體資金。比如在土地征用中,有一些村干部通過虛報土地征用面積和人數、款項,套取國家資金,截留擠占土地補償費,直接損害了農民的切身利益。
(二)會計核算不規范,隨意性大。
主要表現在:(1)會計核算不及時。按照財務制度規定,應每月報賬一次,但實際工作中普遍存在著坐收坐支現象,不按時報賬,有的半年報一次,有的一年只報一次帳;(2)收支票據不規范,入帳手續不完備,有的認為只要是正當和合理的支出,不管什么票據都可以記帳、報帳,甚至有的在合理支出憑證后沒有任何的附件證明;(3)沒有規范的費用審批手續。(4)現金制度形同虛設,部分村委會庫存現金巨大。
(三)財務制度不完善,缺乏相應的制度約束。
大部分村沒有建立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有的雖然建立了,但執行不力,相關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手續不健全。一些村財務管理制度比較松懈,財務報銷制度不夠規范,單據審核把關不嚴,在資金使用上就沒有嚴格按照有關財務管理制度來認真執行,不少村的財務收支和集體資產大多是村支書或村長一個人說了算,導致村集體資產流失的現象屢禁不止。
(四)財務公開流于形式,民主理財不扎實。
目前許多村組織的財務公開不盡人意,主要表現在大多數村組織財務公開不及時,不能定期公開的現象,有的雖然公開了,但是公開的內容不具體,不全面,財務公開的形式單一,對涉及群眾利益的一些重要的收支內容隱瞞不公開,甚至搞假公開,由此引起的群體性上訪事件時有發生。而各村的民主理財小組不能真正履行民主監督職責,有名無實,形同虛設,許多村民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對村級財務問題不敢管,管不了,難以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
二、原因分析
1.村干部法制觀念淡薄。
目前廣大農村干部依然存在著知法犯法,不依法辦事的心理和工作傾向。這些人往往認為:只要不把錢裝進自己的腰包,自己不貪不占,是為村里辦事,就不算違紀違法。還有的拋開法律制度的監督和制約,變村民自治為村干部自治,存在著“有機會撈一把”的僥幸心理,故意搞亂財務。
2.財務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目前各地基本上是由鄉鎮農經站承擔“村帳鄉代管”工作,鄉鎮對村級的管理注重具體事務的完成,而疏于教育、監督和管理,對資金賬外做賬或坐收坐支的情況不知情或放任自流,報帳審核時根本沒有認真審查,即使發現的問題也不敢大膽指出,盡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沒有相應的處罰措施,使村級組織和干部在理財上存有較大隨意性。另一方面,民主監督名存實亡,廣大村民沒權管,更談不上民主理財。村中一切大小財務收支及大小村務,基本上少數幾個人決策,有的甚至是支書一人獨攬大權。
3.財務人員專業素質偏低。
目前農村財務人員素質相對較低,走訪調查的每個村級財務人員通過村民大會民主選舉產生,這些人員都不是會計專業出身,缺少必要的財會業務知識和正規的培訓,有的會計業務上只能仍停留在傳統的手工記賬、算盤計算的原始階段,不懂會計電算化的操作要求,難以勝任新形勢下的農村財會工作。
三、對策及建議
(一)健全各項制度,規范財務管理。
嚴格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中規定,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設。重點是建立健全村級財務管理的各項配套制度,如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結賬報賬制度、貨幣資金管理制度、票據管理制度、集體資產管理制度、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等,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使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進而從源頭上減少腐敗產生的機率。同時,加大宣傳,提高鄉鎮干部對村級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引導村干部自覺執行和項規章制度。
(二)加大村級財務公開力度,接受群眾監督。
財務公開是民主理財的重要手段,各村級組織要嚴格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的要求,規范財務公開制度,自覺接受村民監督。一是公開時間要及時。村級財務情況應該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1次。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如大額資金管理使用和集體資產去向等必須根據需要要隨時公開,接受村民的監督。二是公開的內容要具體。財務公開內容要廣泛、全面、具體,不能僅限于枯燥的財務報表,實行點題公開,群眾要求公開什么內容,就公開什么內容,力求具體化,有的還要逐筆公開,不能遺漏和隱瞞。三是程序要規范。要認真發揮村財務監督小組、鄉鎮財政結算中心、鎮紀委的三級監督作用,進一步明確和規范財務公開流程,對審核不符合財務公開要求的,或搞虛假公開的,要及時查明原因,有問題的要嚴肅查糾。
(三)強化村級財務的審計監督,落實責任追究。
審計監督是規范財務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縣、鄉兩級政府要按照財務管理要求,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審計人,盡快建立健全農村審計組織和審計監督制度,對村級財務實行定期審計、專項重點審計和不定期抽樣審計相結合的審計制度,如集體土地征用、上級劃撥、社會捐贈的資金和物資使用、村內“一事一議”、村辦企業上繳、等進行不定期審計,并及時公布審計結果,對在審計中查出的侵占或挪用集體資產和資金等問題的,要責令如數退賠。
(四)重視財務人員教育培訓工作。
一是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縣鄉主管部門要定期舉辦農村會計培訓班,搞好崗前、崗中培訓教育工作,有條件的地方通過考試取得國家認可的會計從業證書,持證上崗。二是要重視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通過以案說紀和案例分析等途徑,開展警示教育,引導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意識和風險意識,真正發揮會計財務管理作用。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