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質量監測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R187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1-0053-01
為了解個體醫療機構的消毒效果,加強對個體醫療機構消毒質量的監督監測,控制交叉感染和醫源性感染,保證患者就醫安全,按照《消毒管理辦法》對轄區內個體醫療機構消毒質量進行監督并采樣檢測,現將本縣2005~2007年的監測結果報告分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來源和種類 2005~2007年采集本縣65家個體醫療機構的環境空氣、物體表面、消毒液、醫務人員手四類樣品,共1838份。
1.2 檢驗方法 依據衛生部2002年《消毒技術規范》[2]進行檢驗,每年3~4次。
1.3 結果判定 依據GB15982-199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和《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3]進行判定。
2 結果
2005~2007年對個體醫療機構共采樣1838份,合格1241份,合格率為67.5%。其中2005年最低為60.1%(445/740),2006年為74.6%(417/559),2007年為70.3%(379/539)。環境空氣、物體表面、消毒液、工作人員手檢測結果,見表1。
3 討論
2005~2007年,本縣個體醫療機構檢測結果表明:各醫療機構重點環節消毒滅菌質量均不同程度存在問題,尤其是空氣質量不合格率更高(78.9%)。這與個體診所消毒意識淡薄,消毒知識缺乏,從業人員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有關;也有經濟利益驅動,不愿配置消毒設施與用品有關。盡管各醫療機構一般均采用紫外線燈管消毒,但空氣合格率很低,主要原因是紫外燈安裝數量不足,使用率低。有些紫外燈照度不夠,或照射時間不足。消毒藥物配制及使用方法不正確,是影響物體表面和消毒液合格率的主要因素。3年來,消毒滅菌質量監督各項指標合格率不穩定,考慮與監管力度和監督頻次也有一定的關系[4]。針對以上情況,應采取如下措施:①加大對《傳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辦法》的宣傳力度,加大消毒管理工作的監督監測力度,增加監督監測頻率,對所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②強化醫療機構內部管理,加強個體醫療機構領導、工作人員對消毒工作的重視程度,各醫療機構應按照要求,根據自己的實際建立一套規范的消毒工作程序,把消毒滅菌工作納入到單位的重要內容長抓不懈,使消毒工作不流于形式;③對工作人員的消毒知識和技能進行培訓,提高消毒質量,確保消毒效果。只有切實做好這幾項工作,才能有效預防交叉性感染和醫源性感染,確?;颊呔歪t安全。
參考文獻
[1]谷銀鳳.包頭市青山區2005年醫療機構消毒效果評價[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6,23(3):256-257.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S].2002-1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S].2000,11-20.
【摘要】目的:了解東港市醫療機構消毒工作狀況,為提高消毒治療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2002版[1]和《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1995[2]執行。結果:監測樣品4934件,合格2824件,合格率57.24%。結論:東港市醫療衛生機構消毒效果,仍存在問題,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應加大監督和監測力度。
【關鍵詞】醫療機構;消毒效果;監測;合格率
為進一步掌握全市各級醫療機構的消毒基本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更好的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控制措施,我們于2008年對我370家市、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和牙科診所進行了較全面的消毒效果監測,現將監測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監測對象:5各市直醫療機構,23各鄉鎮衛生院,299個村級(包括個體)衛生所,43各牙科診所,共計370家醫療衛生機構。
1.2 檢測方法和評價標準:
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2002版[1]和《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1995[2]執行。
1.3 監測內容:空氣、醫務人員手、物體表面、使用中的消毒劑、紫外線燈和無菌器械。
2 結果
在370家醫療機構共監測樣品4934件,合格2824件,合格率57.24%,其中市級合格率96.40%(510/529),鄉級合格86.50%(596/689),村級合格率49.83%(1570/3151),牙科證所合格率26.19%(148/565),市、鄉、村醫療機構及牙科診所四者合格率差異有顯著性(X2=869.9P
表1 市、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及牙科診所消毒效果監測結果
項目市級醫療機構鄉級醫療衛生院村衛生所牙科診所
樣品數 合格 合格率(%) 樣品數 合格 合格率(%) 樣品數 合格 合格率(%)樣品數 合格 合格率(%)X2P
物體表面716997.181399568.35140338027.08174116.32239
醫護人員手807391.25927278.2640410926.984836.25192
使用中消毒劑7272100.0014914295.307395757.81937580.6541
空氣565191.07927783.7089246151.68964243.7568
無菌器械5151100.001029997.06734561.6414174.96258
紫外線燈19919497.4911511196.520--131076.92
3 討論
防止院內感染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關鍵,從本次監測結果看,在370家醫療機構中監測不同樣品4934件,合格率為57.24%,市直醫療機構衛生消毒工作質量監測合格率高,鄉鎮醫療機構消毒工作質量監測合格率次之,村級衛生所和眼科診所消毒工作質量監測合格率低,牙科診所合格率僅為26.19%。分析原因如下:
3.1 一部分醫療衛生機構負責人和醫務人員法律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舍不得投入,致使消毒工作多次監測指導不見效果。
3.2 醫務人員特別是村級和牙科診所的醫務人員的消毒知識,控制院內感染知識和《消毒技術規范》掌握甚少,有的醫務人員經培訓后,將《消毒技術規范》扔到一邊,仍隨意性地開展診療活動。
3.3 消毒設備老化,紫外線燈安裝不合理或超期使用。
3.4 消毒制度只是應付上級檢查。缺乏用制度規范行為的措施。
3.5 群眾衛生防病知識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差,尤其是農村,農民只注重和醫護人員是否熟悉,醫生技術高低,而不注重其就診場所的消毒工作質量如何。
3.6 傳染病監督執法存在漏洞。
總之醫療機構的消毒工作關系到廣大患者健康,為控制院內感染,保障人民健康,疾控機構應加大監測力度,做好技術培訓指導,衛生監督機構應加大監督及處罰力度,從而不斷提高全市醫療機構的消毒質量。
參考文獻
[1] 消毒技術規范[S],2002
1加大宣傳,取得領導重視
1、1宣傳與溝通一方面取得院領導對供應室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與支持。通過全院醫護人員對《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新標準的培訓,從而了解供應中心集中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另一方面與臨床科室負責人科主任、護士長相互溝通、協調,取得他們的理解與支持。
1、2改善工作環境,嚴格分區管理由于集中式消毒供應中心模式的轉變,原有的布局已不能滿足新的工作需求。我們重新擴建了消毒供應中心的三個區域結構,并嚴格劃分三區,規范三區工作流程,路線不交叉、不逆行,人流、物流分開。
1、3優化工作隊伍,提高自身素質隨著集中式消毒供應中心模式的轉變,崗位分工的細化以及勞動強調的增強,傳統的年老、體弱、責任心不強的工作隊伍已遠遠不能適應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的需求。任何一個崗位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任何一個環節如有閃失將直接影響無菌物品的供應質量。因此對因某種原因難以勝任供應室工作及健康體檢不合格者,調離供應室工作崗位。留在本科室人員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及無菌觀念培訓,要求她們具有高度的愛崗敬業精神及慎獨精神,并定時選派人員到臨床科室如手術室、五官科、口腔科等進行業務知識的充電,從而保證手術物品的順利運送。
1、4設備的更新與配置取得院領導、護理部、院感辦的支持,在原有儀器設備的基礎上添置了超聲清洗機、軟水機、高壓沖洗槍、干燥箱、封口機、打碼槍、封閉式下送回收車等必備用物。
2加強流程管理,有效預防院內感染
2、1下收下送的管理在物品的手送過程中嚴格實行專人專車下送無菌物品和回收污染物品。收送車輛必須密閉,收送完畢用消毒劑消毒后分區放置備用。并做到收送人員相對固定,車輛絕對固定,確保無菌物品供應安全、及時有效。
2、2加強對再生醫療器械的清潔、包裝、消毒管理要求將全院所有需要消毒或滅菌的再生醫療器械集中于消毒供應中心進行集中清洗、消毒、滅菌合供應。工作人員按規范選穿防護服、戴防護具,嚴格遵照清洗流程進行物品的分類清洗,保證洗滌質量,選擇性能完好、光亮、無血漬、無污漬的物品并選用合適的包裝材料進行規范包裝,之后再使用脈動真空壓力滅菌器滅菌,滅菌物品合格率100%.改變了過去由臨床自行清洗打包消毒而存在器械清洗不達標、包布不清潔、打包不規范的現象,從而有效的保證了醫療用品的滅菌質量。
2、3無菌物品的管理無菌物品存放間由專人負責,實行專人管理。禁止其他工作人員入內。無菌室每日紫外線照射消毒三次,每次一小時,并保持環境清潔干燥。溫度保持在20~25℃,相對濕度小于60%;存放柜或貨架必須離地高20㎝,離天花板50㎝,離墻遠于5㎝。無菌物品按照先滅菌先發放的原則進行發送,絕對不可出現過期包。滅菌物品一旦失效,必須進行清洗包裝滅菌處理。發送的無菌物品應有記錄和統計。
2、4質量監測質量監測是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的有效措施,加強各環節的監測是保證質量的關鍵。
2、4、1滅菌質量監測滅菌是消毒供應中心最關鍵的環節,直接決定提供的各種物品是否安全合格,因此滅菌質量必須嚴格按照標準流程監測,以確保滅菌物品的安全性。每天每鍋使用前必須空鍋做B—D試驗;每周對滅菌器的滅菌質量進行生物監測,植入性器械每鍋監測;每月按比例進行無菌物品的質量監測。如有不合格,立即查找原因,并整改采取補救措施,直至合格。
2、4、2環境空氣、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的監測每月分別對各工作區域進行空氣、物表、工作人員的手進行檢測,各項指標均應達到《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3、加強護士長的管理工作,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護士長每日執行五查制度,嚴把質量關。一查工作環境是否整潔,清潔用具是否能按要求分區使用并保持清潔干燥;二查回收、清洗工作流程是否規范,各操作流程操作是否到位;三查工作人員操作是否及時采取防護措施。四查清洗、消毒液的濃度是否配置合理,濃度是否達標。五查清洗后的質量是否達標,包內用物種類、數量是否齊全,以保證臨床安全使用。消毒員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嚴格按照新規范做好各項監測工作。護士長每月底組織全科人員深入臨床征求意見,及時改進,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更新服務觀念,主動為臨床服務,滿意度達100%。
【關鍵詞】托幼機構;衛生狀況;檢測
【中圖分類號】R1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759-02
為了解龍門縣托幼機構的衛生狀況,為今后預防性消毒監測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我們對龍門縣城、鄉鎮的托幼機構的衛生狀況進行監測,現將2010~2012年檢測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樣品來源
龍門縣城、鄉鎮托幼機構,依照《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進行抽樣,樣品包括幼師手、幼兒手、課桌面、玩具、水杯、空氣。2010年共376份,2011年共437份,2012年共488份。
1.2 檢驗方法
按照《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進行檢測
1.3 檢驗項目
細菌總數、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
1.4 評價標準
室內空氣(靜態)細菌總數≥500cfu/m3判為不合格;物體表面、玩具、工作人員手與幼兒手細菌總數≥8 cfu/cm2判為不合格;檢出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判為不合格;餐具細菌總數≥5 cfu/cm2或檢出大腸菌群判為不合格,每個樣品的其中一個項目檢驗不合格者,則該樣品為不合格樣品。
2 結果
從表1可見,2010~2012年的衛生指標合格率都較低,2010和2012年的合格率都在70%以下,2011年稍好,合格率為72.5%。
從表2可見,縣城和鄉鎮的托幼機構相比,2010—2011年縣城的合格率都高于鄉鎮,2012年鄉鎮的合格率反而比縣城的高,整體來說,縣城比鄉鎮狀況略好。
從表3可見,各類樣品的陽性率最高的是細菌總數,其次是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最低。其中細菌總數不合格中,幼師手和幼兒手不合格率最高,大腸菌群不合格中,以課桌面陽性率最高,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合格中,以幼師手檢出率最高。
3 討論
綜合以上幾組數據,龍門縣的托幼機構衛生狀況令人甚為擔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保健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都應共同努力,加強衛生監督和管理,杜絕傳染病在園內的發生和傳播[1]。其中最主要的改進措施是加強自身的管理[2]。例如:幼兒園的課室和臥室應保持寬敞、通風,增加消毒設施,如紫外線燈、消毒柜等;制定各方面的衛生制度,如飲食衛生制度、健康衛生制度、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制度、消毒隔離制度、預防疾病制度等,老師和保育員要經過專業的衛生保健培訓,并取得培訓合格證。這樣,在各部門的大力監督監管之下,托幼機構的衛生狀況才會有所改善。
參考文獻:
邯鄲市峰峰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河北省邯鄲市 056200
【摘 要】目的:對醫療衛生機構消毒檢測的結果進行探究。方法:選擇本轄區26 家醫療衛生機構在2013 年8 月-2014年8 月期間的消毒質量進行檢測,并且對最終的檢測結果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結果:一共采集樣品260 份,最終合格的樣品為232 份,總體的合格率為89.23%。結論:對醫療衛生機構的消毒檢測結果分析,大部分的醫療機構具有較高的消毒質量水平,但仍然存在著一些醫療衛生機構的消毒質量嚴重的不達標,隱藏著眾多的安全隱患問題,因此應該加強監S 管,完善消毒的標準,切實的保障醫療衛生機構做好各項消毒工作。
關鍵詞 衛生機構;消毒監測;結果分析
醫療機構的消毒工作質量影響著感染事件的發生率,所以,做好醫療機構有關的消毒工作,提高工作人員嚴謹的工作態度是有效的減少發生感染事件的有效措施。
同時,醫療機構消毒工作的質量監測結果也是對其評價消毒效果的重要標準。本次的研究隨機的選取了26 家醫療機構,對所有醫療機構進行消毒質量的監測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所作出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3 年8 月-2014 年8 月期間隨機的選取本區26 家醫療機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對所有醫療機構在此期間的消毒質量進行將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
1.2 方法
依據有關的《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2012 要求進行監測工作,主要包括醫護人員手、使用中的消毒液以及物體表面的監測。
在監測醫務人員的手衛生時,滿足消毒的標準:衛生手消毒后,在醫務人員的手表面的菌落總數要不大于10cfu/cm2;如果外科手消毒以后,醫務人員的手表面菌落總數要不大于5cfu/cm2。
對物體表面的消毒監測包括四類環境,例如Ⅰ類環境有潔凈手術部以及其他的潔凈的場所;Ⅱ類環境例如產房、重癥監護區、保護性隔離病區和導管室等;Ⅲ類環境例如母嬰同室、血液透析室和普通的住院病區等;Ⅳ類環境例如注射室、治療室、普通門診室或感染性疾病病區及門診等。Ⅰ類、Ⅱ類環境其物體表面的平均菌落數為不大于5.0cfu/cm2,’Ⅲ類、Ⅳ類環境其物體表面的平均菌落數為不大于10.0cfu/cm2對使用中的消毒液,滅菌用的消毒液其菌落總數保證為0cfu/ml,其他的消毒液菌落總數不大于100cfu/ml,監測是否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
1.3 觀察指標
根據有關的《醫院消毒衛生標準》進行嚴格的綜合的檢測并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采用spss1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6 家醫療機構在2013 年8 月-2014 年8 月期間進行的各項消毒檢測結果如下表1所示。
3 討論
在醫療衛生機構極容易出現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的攜帶人員會使體內的病原微生物通過一些媒介進行廣泛的傳播,例如通過醫療器械、空氣以及醫護人員的衣服和手等,所以醫院住院治療的患者很容易發生感染的狀況,醫院的消毒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經過監測以后,從獲得的結果來看,我區的醫療機構總體的消毒質量具有良好的形式,合格率為89.23%。但是, 將監測的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有一些醫療機構存在急需改善的問題。首先,在手不衛生的消毒問題上,并沒有做到嚴格的要求。一方面由于醫護人員的依從性不積極,通常由于忙碌而忘記了洗手。另一方面就是醫療機構并沒有嚴格的規范醫護人員的洗手標準,對醫護人員的洗手工作并沒有做到嚴格的監管,也是導致手部衛生不徹底的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主要的解決措施就是要提高醫療機構工作人員的洗手的合格率,通過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讓其了解到手部清潔對工作的重要性。并通過建立監督機制,嚴格的監督醫護人員的洗手程序,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依從性以及重視度。嚴格的監管清洗消毒的工作,建立起嚴密的規章制度規范標準。
4 結語
在有些醫療機構還沒有完全的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狀態下,衛生監管部門應該加強監管的力度,經常地對醫療機構的消毒工作做好監測。醫療衛生機構要定期的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消毒的意識以及增強責任心,提高消毒工作的效率,降低不良的醫療衛生事件的發生率,確保群眾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李琦, 姜大棟, 曲海, 劉彥.2012 年大連市中山區醫療衛生機構消毒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2012,12(22):53-64.
[2] 段森林, 鄒雋青, 張青.2010——2012兵團農六師醫療機構消毒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2013,3(05):1457.
【關鍵詞】 口腔綜合治療臺;消毒;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3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329-02
口腔綜合治療臺是口腔科重要治療儀器,它結構復雜,由水路、氣路、電路構成,其中水路內徑很小,消毒困難。由文獻報道,口腔診療單位綜合治療臺水道污染嚴重,沒有確定有效的防控措施[1]。因此,加強口腔綜合治療臺的消毒管理對防止醫源性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人員培訓
對新上崗人員嚴格按《醫院管理辦法》、《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規范》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學習有關規章制度、行為規范、消毒隔離、手衛生、職業防護知識。
請器械維修師講解綜合治療臺的基本結構及工作原理,日常維護和保養知識,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對在職人員、科室每月組織一次醫院感染業務學習,全院每年兩次院內感染知識講座,科主任、護士長每年外出參觀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強化科室人員院感防控意識,掌握消毒隔離技能。
2 完善制度,明確職責
為加強綜合治療臺的消毒管理,根據《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規范》制訂了《口腔科工作制度》、《口腔科消毒隔離制度》、《口腔科綜合治療臺的清潔消毒流程》,使日常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積極推行目標責任管理,綜合治療臺清潔消毒責任到人,每天對臺面、水道等進行消毒,遇污染及時消毒,加強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
3 選擇有效的消毒方法
綜合治療臺價格昂貴,結構復雜,易被污染,所以要選擇對治療臺無腐蝕、無害、無殘留的消毒方法。防回吸手機選擇高壓蒸汽滅菌,滅菌效果可靠,經濟方便;綜合治療臺表面、水槍、潔牙器表面選擇75%的酒精擦拭;口腔吸引器頭使用一次性或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水道選擇75%酒精每天診療結束后進行消毒。
水道的消毒步驟:我院是使用市政供應的自來水,經定期更換的過濾裝置過濾后進入治療臺。蒸餾水瓶內裝75%的酒精通過治療臺的切換開關進入水道,每天診療結束后,調整切換開關,打開手機、三用水槍及潔牙器的水導管,讓酒精充滿水道,第二天將水道殘留的酒精沖洗干凈再進行診療。
執行治療前后及時沖洗管腔30秒的規定,因在治療后管道菌落數很高,而空轉后則明顯減少,所以每天開診前讓機器運轉幾分鐘可以讓管道內的殘留酒精排出干凈。明顯減少水道內的微生物,在每個病人治療前后讓手機空轉30秒有利于消除回吸的大部分細菌,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4 消毒質量監測
于2012年3月按一天開診前,病人治療結束后空轉,以一天治療結束后對手機連接管采取水樣及對臺面采樣100cm2,監測綜合治療臺水的細菌含量為13-120CFU/ml,符合牙科水細菌含量在200CFU/ml以下的標準。治療臺表面2CFU/cm2符合《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1995三類環境物體表面≤10CFU/cm2。6、9月份重復3月份的監測,監測結果綜合治療臺用水和綜合治療臺面均符合標準要求。
5 討 論
控制口腔科醫院感染,除了做好各種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外,還必須重視綜合治療臺的消毒管理。我院自2012年以來,通過加強人員培訓,實行目標責任管理,改進消毒方法,從而提高了科室人員的責任意識、管理意識;掌握了綜合治療臺的結構、工作原理及不同部分、不同材質的有效消毒滅菌方法。連續多次微生物學監測,結果均合格,消毒效果良好。對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病率,控制醫源性感染的傳播,全面提高醫院工作質量有著重要意義[2]。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外來醫療器械; 問題; 管理規范; 消毒供應中心; 感染
外來醫療器械主要是由醫療器械生產廠家、公司租借或免費提供給醫院臨時使用并可重復多次利用的醫療器械。這些器械不屬于任何醫院所有,在各醫院之間流動使用,清洗質量及滅菌效果難以保證,使用過程和有關責任無法追溯,存在極大的醫療安全隱患。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外來器械主要有各類骨植入物、內固定手術用的操作器械等。由于其昂貴、稀少,及每家醫院植入物數量有限的特點使外來器械應運而生,并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外來器械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醫院高成本低收入的矛盾問題,也為一些醫療設備不太先進的醫院提供了某些高新技術或手術實現的條件。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為了使外來醫療器械的管理更規范,最大限度地降低醫療風險,筆者總結和整理了筆者所在醫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使用和管理外來器械中存在的問題,及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取得的一些經驗。
1.2 外來器械存在的問題 (1)器械流動性大使用不規范:外來器械經常在各地省市醫院流動使用。由于外來器械不是醫院所有,醫生較少有練習和熟練使用的機會,廠商所派的負責跟臺的人員有些不具備行醫資格,使得外來器械的使用很難規范【sup】[1]【/sup】。(2)清洗消毒人員專業知識缺乏,清洗不規范。有些清洗消毒人員沒有進行過專業培訓,對清洗消毒和消毒隔離知識及對其重要性的認識缺乏,專業技術操作不規范【sup】[2]【/sup】。(3)清洗不規范,質量存在缺陷。手術結束后供應者或手術室人員匆忙進行器械的清洗,沒有按照器械清洗的規范進行清洗,器械經常還存有污漬、血跡、銹跡等。(4)器械不能按時送到或質量不合格,影響器械的正常檢查,打包及消毒滅菌,導致手術不能按時按質完成【sup】[3]【/sup】。(5)部分器械跟臺人員不具備醫護職業資格,人員流動性大,不利于統一管理。(6)缺乏有效監督管理。臨床醫生關心手術器械能否及時送到,手術室關心器械的數量、功能、是否滅菌等。供應商則只關心器械的運作頻率和效益。而器械的清洗滅菌質量及轉運過程則缺少有效的監督管理。而且各個環節脫節,沒有很好的鏈接,以保證外來醫療器械的質量。(7)質量監測不完善存在隱患。消毒滅菌質量監測不到位,器械流動程序、使用情況、器械的耗損情況等各種紀錄不完善,一旦出現感染事件,無法進行質量追溯,拿不出有力的證據,為醫患糾紛埋下了隱患。
1.3 針對以上問題及時采取的措施 (1)加強外來醫療器械的準入管理。選擇具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或《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產品合格證、進口注冊證、準銷證等衛生權威部門認可證明的供應外來醫療器械的公司,經過醫院設備管理科協同相關科室人員確定其資質符合要求并簽訂相關合同,分清責任,以保證外來醫療器械的質量和安全。(2)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規范的程序。首先由手術醫生提前提出申請,在醫務部備案后,通知器械供應商,在手術前1 d下午4:00以前將器械送至手術室,手術室專人接收檢查,然后交與消毒供應中心。消毒供應中心負責器械的清洗消毒、檢查包裝、滅菌儲存、質量監測,合格后將器械包送交手術室。手術結束后由手術室專人進行器械清洗后交給供應商。各環節均需做好相應記錄,以便問題和責任的追溯。加強手術醫生、手術室、消毒供應中心的聯系和溝通,相互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進一步規范外來器械在醫院應用過程中的全方位管理【sup】[2]【/sup】。(3)實施規范的器械處理流程和質量監控:消毒供應中心按照污染器械的分類原則進行分類,并嚴格登記手術醫生、名稱、數量、植入物內容和數量、送物和接收者的簽名等,認真做好交接工作;所有外來器械均由全自動噴淋清洗機進行清洗消毒,對污染較重的器械采用手工加機械清洗的方法進行處理;安排專人對消毒后的器械進行質量檢查,查看潔凈度、干燥、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并認真給予包裝,達到包裝要求;嚴把滅菌操作及質量關。同時做好外來器械的滅菌的溫度、壓力、時間、化學和生物監測結果、裝載、及器械交接記錄等,以保證追溯資料的完整性。
2 結果
2008年1月~2010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無一例因外來器械質量問題造成的醫院內感染。
3 討論
3.1 以上內容是對大部分的外來器械的管理規范,但是對于急用急用器械的處理,可以跳過某些程序,直接放行,以保證手術的及時進行,增加患者生命安全的可能性。但要記錄放行的原因、器械商、醫生、患者等情況,以便于問題的追蹤【sup】[4,5]【/sup】。
3.2 需要增加器械商的壓力,迫使其提高對跟臺人員的要求,加強外來器械消毒人員的專業知識,保證外來器械的質量使用安全。
3.3 外來醫療器械的管理規范需要相關科室、供應商、消毒供應中心共同參與完成,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過程。外來醫療器械管理規范的不斷完善保證了外來器械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醫務人員和患者的醫療風險,提高了醫生和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和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武彩君.對外來器械管理的探討.Medical Equipment,2010,5(25):56.
[2] 牛河襄,胡紅霞.加強外來醫療器械管理降低醫療風險.經營管理,2010,10(29):116-117.
[3] 宓現強,陳潔,潘爾頓.我國醫療器械管理的現狀與思考.Chinese Health Resources,2008,9(11):208-209.
[4] 盧紅,王瑩.醫院手術室外來器械管理現狀分析.中國社區醫師,2008,12(189):151.
【關鍵詞】 醫療機構; 衛生質量綜合監測; 結果分析
醫院消毒滅菌工作是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的重要手段,是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的重要環節[1]。近年來從我國相繼報道的醫院感染事件中,顯現出許多醫療機構在醫源性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方面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和潛在隱患。為配合幫助本市醫療機構提高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及時發現醫源性感染隱患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依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消毒技術規范》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各項規定,包頭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三級甲等醫院、普通二級醫院、眼科專科、骨科??漆t院等,為其提供預防醫源性感染衛生質量綜合監測服務,通過定期監測和數據分析,最大限度地降低發生醫源性感染的風險,消除隱患,做到居安思危,預測預警,及時決策,有效應對。
為確保醫院消毒滅菌效果,保證醫療安全[2],有效預防醫院感染和醫源性感染,提高醫療質量[3],自2009年開始,包頭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連續三年對以上醫療機構的重點科室的重點環節進行每月一次的全面衛生質量綜合監測,同時對直管19所醫療機構進行消毒監測工作,現將2009-2011年三年監測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2011年包頭市醫療機構衛生質量綜合監測資料,包括對市直管的三級甲等醫院、二級綜合醫院、專科醫院、民營醫院、中心血站和婦幼保健所等19家醫療機構進行消毒效果監測。
1.2 檢測內容與方法標準
1.2.1 監測內容 包括空氣細菌污染(沉降平皿法),物體表面和醫護人員手污染(涂抹法),消毒劑使用過程中的污染(營養肉湯培養),滅菌醫療物品無菌試驗,紫外線輻照強度測定(UVR-254A型紫外線輻照計),壓力蒸氣滅菌效果檢測(芽胞菌片生物指示劑)。
1.2.2 監測方法、評價標準 按照《消毒技術規范》[4](衛生部2002年版)的要求進行,評價標準按照《醫院消毒衛生標準》[5](GB15982-1995)。具體采樣方法和評價標準:空氣采樣用9 cm直徑的普通營養瓊脂平板, 置于室內采樣點距地面垂直高度0.8~1.5 m處暴露5 min(Ⅰ類環境沉降30 min),然后將采樣平板置于37 ℃溫箱,培養48 h,計數細菌總數,Ⅰ類環境室內空氣細菌菌落總數≤10 cfu/m3、Ⅱ類環境室內空氣細菌菌落總數≤200 cfu/m3、Ⅲ類環境室內空氣細菌菌落總數≤500 cfu/m3;物體表面涂抹法采樣100 cm2,檢測細菌菌落總數、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和沙門氏菌,Ⅰ、Ⅱ類環境要求細菌菌落總數≤5 cfu/cm2,Ⅲ類環境細菌菌落總數≤10 cfu/cm2,不得檢出致病菌;醫務人員手涂抹法采樣60 cm2,檢測細菌菌落總數、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Ⅰ、Ⅱ類環境要求細菌菌落總數≤5 cfu/cm2,Ⅲ類環境細菌菌落總數≤10 cfu/cm2,不得檢出致病菌;使用中消毒液采樣檢測采用汲取1 ml被檢液加入9 ml培養液的方法測定染菌總數、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和沙門氏菌,消毒液染菌量≤
100 cfu/ml為合格,不得檢出致病菌;對不可用破壞性方法取樣的消毒滅菌用品用表面涂抹100 cm2采樣計算,
2 結果
2.1 針對每次監測結果中不合格項目,市疾控中心幫助醫療機構查找原因,督促其整改后,下月繼續監測,使得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不斷健全與完善,廣大醫務人員消毒滅菌意識逐漸加強。2009-2011年分別采樣1533份、1535份和1510份,樣品合格率依次為86.7%、87.4%和88.1%,消毒滅菌監測總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見表1。
2.2 幾類監測樣本中最高合格率項目是滅菌物品,累計檢測211份,合格211份,合格率為100%;最低合格率項目是空氣質量,累計檢測398份,合格306份,合格率為76.9%。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使用中消毒劑、壓力蒸汽滅菌器、紫外線輻照強度的合格率依次為84.8%、78.4%、98.6%、99.4%和86.1%。見表2。
3 討論
2009-2011年各年消毒滅菌監測總合格率分別為86.7%、87.4%和88.1%,呈逐年上升趨勢,說明醫療機構整體的消毒質量在不斷提高,也說明了包頭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的衛生質量綜合監測和指導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從監測的結果分析,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不同類別的監測樣品的合格率相差較大,滅菌醫療用品、使用中消毒液、壓力蒸汽滅菌的合格率較高,分別為100%、98.6%和99.4%,這可能與本市直管醫療機構各項消毒管理制度比較健全,消毒設備和技術水平較好,通過疾控部門衛生質量綜合監測工作的深入,加強消毒知識的培訓并增強了醫療機構的消毒觀念等因素有關。空氣消毒質量合格率最低,僅為76.9%,可能與層流手術室內置系統的更換頻率低和普通房間的空氣消毒器械(包括紫外線燈管、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等)數量不足,懸掛位置不合理有關;紫外線燈長期使用未擦拭和燈管老化未及時更換等因素造成紫外線燈輻照強度不合格,紫外線燈照射時間不足,也是空氣消毒質量合格率低的原因之一;另外,通風換氣條件不良、消毒后人員的頻繁走動,也是使得室內空氣細菌密度在消毒后迅速回升的原因。醫護人員的手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或污染物品可以傳播疾病,引起院內感染。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6]說,手部衛生是關系醫患安全、提高醫院醫療水平、保證醫療質量的大事,手的清潔與消毒,可以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因此,醫務人員手衛生是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最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7]。醫護人員手消毒合格率較低,主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洗手消毒監督制度[8];洗手意識不夠強,存在一定的錯誤觀念,認為戴了手套就不必洗手;肥皂洗手時,肥皂盒未做到及時清洗消毒,肥皂的污染和洗手不徹底是手合格率較低的主要原因[9];部分醫護人員洗手后用毛巾擦干雙手,造成再污染。操作臺面污染是醫院感染潛在的不可忽視的危險因素,醫療器械等置于細菌超標的操作臺面而造成污染,間接傳播疾病。三年的監測結果顯示,物體表面合格率為84.8%,未檢出致病性微生物,不合格的原因為細菌菌落數超標,可能是由于未按規定進行早晚用消毒劑擦拭所致。
可見,各醫療機構消毒工作仍有待加強,尤其是醫院環境空氣消毒質量、醫務人員手衛生。針對目前存在的情況,希望各有關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對這一工作的重視程度,按照《醫療衛生機構消毒技術規范》進行消毒,切切實實把好消毒關,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醫院感染和消毒知識的培訓,不斷地增強他們在各個方面的消毒意識。此外,各醫療機構要加強自我監測,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消毒質量監測, 及時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把消毒工作納入日常考核工作中,以增強醫務人員的責任心。市疾控中心也要加強對醫療衛生單位消毒工作的技術指導和監督管理,針對薄弱環節,加大檢查和監測頻次, 使醫療衛生機構嚴格執行消毒技術規范,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并限期整改,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機構的消毒質量。
隨著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醫院消毒方法逐漸豐富,消毒水平有所提高,消毒工作走上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對醫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就更加嚴格。因此,建議醫療機構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醫院感染的監督管理工作,使其完善消毒制度及設施[10],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做好醫院消毒滅菌工作;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和落實管理組織的功能;加強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發揮所有醫院職能部門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11]。切實提高醫療機構消毒工作質量,減少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萍,王云波.醫院消毒與滅菌效果監測[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8,25(4):400-402.
[2]晏國芳,雷健.醫院消毒監測分析與持續改進[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9):1351-1352.
[3]吳林洪.河池市2008-2010年醫療機構消毒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27(6):672-673.
[4]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S].2002.
[5] 衛生部.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 15982-1995)[S].2012.
[6]曾光.中國的手部衛生行動[J].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04,19(15):14.
[7]吳安華,李丹.重癥監護病房臨床與環境、手分離耐藥革蘭陰性桿菌的同源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7):909-912.
[8]王溶,姜長俊,劉芳娟.2009年當陽市醫療機構消毒質量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8(4):441.
[9]陳燕燕,趙蓓玲,胡連鑫,等.杭州開發區基層醫療機構消毒管理及消毒質量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5):661-664.
[10]賈吉中,孫淑娟,劉洪云.鞍山市醫療機構消毒監測結果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1,27(5):553-554.
關鍵詞:供應室;醫院感染;管理辦法
隨著醫學科室技術的發展,醫療技術的進步,醫院感染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影響醫療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醫院的心臟部門--消毒供應室[1],供應室在"醫院管理年"和"創群眾醫院滿意醫院"的活動中,順利通過檢查,現將成果予以介紹。
1 提高院內感染的認識
消毒供應室發生醫院感染的根本原因在于對院內感染的認識不到位,對院內感染的風險存在輕視。甚至部分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認為消毒供應室并不是控制院內感染的主要科室,消毒供應室不應該花費力氣在院內感染管理方面。針對消毒供應室對院內感染管理人士不足的情況,在供應室從事消毒方面工作的工作人員必須經過相關的培訓,并取得相關的培訓結果,加強其理論知識與熟悉基礎操作流程,對院內感染的基礎知識有明確了解,對于消毒滅菌處理機器相關物理化學知識都需要有不同程度掌握,做到供應室操作的專業性與科學化。同時,定期化開展相關的課題講座、研討會議,鼓勵相關人員交流經驗。對于業務骨干,還鼓勵并支持參加全國性、地方性的各類學術會議,積極學習其他醫院的先進經驗,以更好的改善我院消毒供應室的院感管理。
2 完善各項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完善制度、確保有章可循是消毒供應室院內感染管理的制度保障,為院內感染控制提供了制度基礎。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我院院內感染發生的風險,我院成立了院感科。該科由分管副院長出任組長,將供應室的護士長與不同病區的科護士長任命為組員,共同制定關于消毒、隔離的相關制度,對控制院感及規范供應室管理方面做出詳細制度,嚴格制定的相關制度執行,保證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各類臨床器械及相關物品回收與處理必須嚴格到負責人,需要負責人對其進行簽字并負責到底。就整個制度而言,以質量控制為核心,以獎懲制度為保障。質量制度圍繞著衛生部等醫療衛生主管部門所確定的相關標準,層層落實責任和具體的管控目標。獎懲制度則從消毒供應室最關心的工資、獎金、職稱評定等環節,對于質量控制目標未落實到位、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相關人員,不僅工資和獎金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且在一定年限內職稱評定也會面臨影響。
3 嚴把質量
3.1嚴格一次性用品管理
3.1.1醫院使用的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應該安排專門的人對其進行監管,在物品進入到消毒供應室之前必須對物品進行核對與處理,驗證外包裝是否完整與記錄完整。如果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外包資料不齊全或者是已經過了安全期,則嘛事停止使用,并將其整理好呈交相關部門。
3.1.2儲存管理 為了滿足現代醫療服務的需要,同時也為了節約成本,醫院往往需要儲存大量的一次性用品。在儲存過程中,如果管理不當,也會引發院內感染。針對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我院采取了專柜存放,離地20cm,離墻5cm,室內通風良好,保管室內空氣菌落數≤500cfu/m3。建立儲存動態管理機制。對于超過保質期的醫療用品及時清理,防止院內感染的發生。
3.1.3使用后處理 使用后的管理是規避院內感染的重要環節。在傳統的觀念下,往往注重使用前和使用中的管理,至于使用后的管理重視程度較差。事實上,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后的管理也是重要的環節。我院消毒供應室為了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在一次性物品回收后,注射器、輸液器立即毀形,引流管放在消毒液內浸泡30min后毀形[2],每日下午下班前由專人全部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通過對一次性用品使用后的及時管理,很好的降低了院內感染發生風險。
3.2重視洗滌質量 清洗是消毒供應室的重要職責。雖然近年來一次性用品不斷增多。但是如果全部器械都使用一次性器具取代,不僅會導致患者醫療成本加大,而且在一些大型設備方面也不適用。部分器械的重復使用也是導致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要注重洗滌質量,嚴格控制洗滌質量,降低院內感染的風險。器械清洗作為供應室工作的重要環節,國外供應室經過大量臨床實驗總結出一句話:"清潔可以不滅菌,但是滅菌絕對不能不清潔",這就體現了洗滌的重要性。我科根據不同器械的使用范圍、污染程度、是否有管腔跟軸節等要求來進行嚴格分類。在分類后,嚴格按照消毒、沖洗、含酶洗滌劑浸泡、常水沖洗、純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養、檢查洗滌質量的流程進行操作,充分達到程序化與科學化,保證每一個器械都消毒洗滌到位。在每個環節,都會按照衛生部等醫療主管部門制定的質量控制標準進行質量抽查。對于不合格的清洗,將會重新清洗。
3.3嚴把包裝關 包裝是保證已經滅菌物品在無菌環境中進行保存的主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包裝內的物品質量。在對物品使用前應該檢查其包裝是否完整與是否存放指示卡,外包上門是否貼有相關膠帶與說明,在說明上面是否有包裝人簽名。明確專人負責包裝質量檢查。如果質量檢查不合格,將會責令相關人員重新操作。
3.4正確滅菌方法 對器械進行滅菌處理是供應室工作的主要工作,也是所有工作中的重點,對于降低院內感染具有突出的價值。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講,滅菌效果的好壞決定了消毒供應室工作成效的好壞。滅菌器嚴格按照《消毒技術規范》內相關制度進行操作,在整個滅菌過程中要堅守工作崗位,科學熟練掌握滅菌器的操作方法與檢測方法,注意滅菌的3大要素:溫度、時間、飽和蒸汽。在滅菌前后需要對滅菌器進行嚴格檢查,使用后需要對其進行常規檢查與維護,保證管道內冷凝水充分排除,一般都需要10min左右。滅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滅菌合格率應達到100%。對于滅菌不合格的器械和設備,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滅菌操作再次滅菌,直到達到滅菌效果。同時組織相關人員開展原因分析,查找滅菌未達標的原因,避免以后發生類似情況。
3.5加強滅菌后無菌物品的質量管理 滅菌完成后,并不意味著相關的器械和設備就會立即投入使用。大多數滅菌物品可能需要存放一定時期后才會得到臨床運用。因此,強化滅菌后的物品管理對于控制院內感染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合格的滅菌物品,應標明滅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標志,滅菌后物品應放入無菌間的柜內,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順序分類固定放置,對發出去的物品,在回收后不論其是否使用過,都需要將其視為污染物,不能松懈殺毒滅菌流程。
4 供應室消毒滅菌的質量監測是控制醫院的關鍵
4.1對壓力蒸汽滅菌進行嚴格監測 嚴格按照衛生部和上級醫療衛生主管部門的要求,對每鍋次都需要進行相應的工藝監測,并對測試結果進行記錄。對化學監測需要每包都進行監測,對脈動真空滅菌器的監測需要在每日首次使用前進行BD試驗;生物監測則需要每月1次監測。
4.2工作人員手細菌培養 工作人員的手細菌需要每月進行常規監測1次,需要做到空氣培養細菌菌落總數在200cfu/m3內,而操作臺的工作人員相對更為嚴格,需要在≤5cfu/m3內。做好日常的管理和教育。尤其是要對工作人員強化專業知識的培訓,努力提升工作人員的無菌操作意識。
4.3使用中的化學消毒液 對于使用中的化學消毒液,必須堅持現配現用,每日更換,決不能因為省事或者節約成本多次重復使用。在每次配置后都需要采用專用的化學試紙對其進行濃度測試,并在每個月中都進行抽查1次,做相應的染菌量監測,監測細菌菌落總數≤100cfu/m3為達標。
4.4紫外線消毒 每月進行1次紫外線消毒監測。對紫外線的燈管強度嚴格按照要求設置(要求照射強度≥70uw/cm2),當紫外線強度達不到則需要進行立即更換。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度,醫院的消毒供應室也朝著國際化發展,面臨諸多挑戰,需要醫院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自身綜合素質進行有效提升,拓展知識面,嚴格相應地操作流程,保證整個醫院器械得到有效消毒滅菌處理,為達到醫院0院內感染目標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熊小江,李利.新世紀醫院診療質量管理實務[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307.
[2] 黃秀蘭.二級醫院消毒供應室實施集中管理的探討[J].華夏醫學,2013,26(3):614-61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WS310.1-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規范[S].